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精選15篇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1
一.項目概況
1.調研背景
近幾年來,我國高校招生總體規模一直在不斷擴大,預計到20xx年,單從高等學校畢業生這一項來講,就會給社會就業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公共機關要減員增效,難以再大量接收大學畢業生,國有大中型企業則因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也難以提供充分有效的就業機會。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大學生畢業就要面臨失業的可能。因此,通過創業來解決大學生就業的問題無疑會是一種可行而且有效的辦法。一個學生創業可以吸引若干個學生的參與,創業成功就可解決一批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如果社會上形成了學生創業的氣候,將大大緩解社會就業的壓力再次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城鄉產業結構必將根據市場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從而帶來勞動力的轉移和職業崗位的轉換,這就要求未來的勞動者不能僅僅是生產環節中某個單一工種的單一操作者,還應能夠參與新產品的開發和創造,新技術、新工藝的實施,并進入計劃、管理、服務等經營環節。這些都要求未來的勞動者具有從業和創業的雙重能力,具備多方位的職業轉換能力和自主創業能力。
2.調研目的
所有這些都表明當今的大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獨自闖出一片事業天空,或者集結三五好友的力量,合力創一番事業,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過這樣的夢想,甚至擬訂出一套計劃,逐步實現,讓美夢成真,但是,光有夢想、希望,若沒有條件,則創業的夢想還是難以實現。最重要的,是累積創業前必要的經驗,與充份的準備,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創業前,不妨先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大學生是否具備創業的觀念,我們是否已為創業做好了準備,大學生創業到底需要我們具備怎樣的素質以及需要什么樣的創業條件,這都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3.調研地域及概況
針對這一問題,我們于20xx年11月份,對萬州地區在校“大學生創業”進行了調研分析研究。我們的調研范圍是重慶三峽學院在校大學生。本次是隨機抽取50名在校大學生展開的小范圍的調研,共發放調研問卷50份,回收50份,其中有效問卷45份。
二.調研結果分析
1.問卷分析
(1).是否愿意自主創業
考慮過自主創業的占56%,完全沒有打算的占25%,已經進行的占19%。45名大學生中有25名大學生考慮在大學畢業后自主創業,其中大一占到了總人數的36%,其余的占20%。
大一學生新鮮有活力,對未來充滿了期望.畢業生也許是在找工作或是學業方面被所謂的現實束縛,愿意自主創業的僅占7%.在調研中農村學生更愿意自主創業,當然,這也與漢中當地農村學生多于城鎮學生有很大關系.
(2).對創業的了解程度
對于對“大學生創業”的了解程度,其中有62.5%的在校大學生一般了解,另外6.25的大學生有一些了解或不是很了解;31.25%的在校大學生都未在學校內接受關于創業指導方面的教育;而被調研的大學生均表示有必要在學校接受創業方面的教育,學校在創業方面應加強挫折心理的教育,其他認為應加強推進創新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團隊精神的培養.
(3).不同學歷層次對創業看法
其實,無論是本科生還是專科學生,都有創業愿望,有創業潛能.根據這次調研,本科生有創業愿望的占56.25%,專科生僅僅少了12.5個百分點.
(4).創業中所要具備的素質與創業前的準備
然而創業究竟需要我們大學生具備怎樣的素質條件,哪些行業適合我們大學生創業,在創業中又會遇到哪些困難,這都是我們需要調研研究的問題。在調研中發現大學生認為自主創業最重要的是資金和技術,其中技術占了62.5%.這也正是青年創業面臨的二個難題。剛跨出大學校園的大學生們缺乏資金,而本身在社會籌資方面也無環境優勢.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技術創新。
在創業資金方面,一般籌措的管道,除運用自己的積蓄外,便是尋求親朋好友的支持,或是再結合一、二位志同道合者,共同投資創業等。獨資創業的情形越來越普遍,一方面獨資創業可使創業者擁有絕的經營權,省掉合資者因意見分歧的麻煩。另外,則因經濟結構變遷,服務業儼然是「創業新星」,吸引大批擁有創業夢想者,在這個舞臺一展抱負。而一般的服務業大多屬小額投資性質,所需的資金從25萬~200萬元不等,不像制造業或信息業等,需要龐大的資金,造成的負擔與風較大。親朋好友在個人的創業歷程中,大多扮演「親密戰友」的角色,出錢出力,所以,往往是創業者周轉的主要對象。尋求創業伙伴共同投資,則是一種分擔風險的分式,而且,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彼此截長補短,更能使創業的腳步快速上軌道。
而在技術方面創業者缺乏對創業所需各種資源的準確理解,在這一點上,有著實戰經驗的企業人員要比在校學生強。
心態問題也是創業過程中所要探討的。學生創業首先要有“風險意識”,要能承受住風險帶來的壓力.在調研中各50.00%的同學對于創業中的資金短缺和創業風險等問題而是否放棄創業持不同態度.
(5).創業地域的選擇
近年來,隨著西部開發和中部的崛起,大學生們更多的把目光瞄向了西部和中部市場.分別占31.25%和43.75%的大學生愿意到西、中部去接受機遇和挑戰,這對于我國消除地區差距是一個很好的兆頭。面臨如此眾多的難題,我們在校的大學生是否已做好準備,我們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去接受創業的挑戰.87.5%的同學認為最重要的是具備良好的個人能力及強烈的挑戰精神,同時學校的知名度也成為大學生在創業中所擔憂的.
我們欣喜的.看到國家為鼓勵大學生創業頒布了多項優惠政策,今年一月,教育部便公布了一項有關“大學生、研究生(包括碩士、博士研究生)可以休學保留學籍創辦高新技術企業”的政策。
2.對策與建議
從這100份問卷中我們為愿意創業的大學生提出幾點建議:
(1)重視并評估自己的財力.企業是由人才、產品和資金所組成,自有資金不足,往往會導致創業者利息負擔過重,無法成就事業。因此,創業青年要有“多少實力做多少事”的觀念,不要過度舉債經營;企業應“做大”而非“大做”,“做大”是有利潤后再逐漸擴大,“大做”則是勉力舉債而為,只有空殼沒有實際,遇到風險必然失敗。
(2).要有意志力.有年度計劃,有目標,有理想,就必須要有堅強的耐心與意志力來貫徹,愈挫折愈勇,不達目標絕不中止。
(3).完成公司登記,了解相關法律和創業程序.在開始營業之前,必須了解所有與商業法規相關條文規定、執照或許可證申請的細節與表格。切記一點,各縣市政府對營利事業單位的規定可能有差異,因此別忘了詢問有哪些是該特別注意的法律規范條文.
(4)選擇創業方向,學好專業知識.創業要選擇自己熟悉又專精的事業,初期可以小本經營或找股東合作,按照創業計劃逐步拓展。
(5).選對地址,事半功倍.選地址有兩項因素絕對不可忽略,即租金給付的能力和租約的條件。對于初次創業者來說,最劃算的方式是訂一年或兩年租期,以預備是否有更新的選擇。
當比爾蓋茨、楊致遠、甲骨文的埃里森先生為我們所熟知的時候,當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壓得我們喘不
過氣來的時候,當大學生得“創業”浪潮滾滾而來得時候,我們不得不正視大學生有激情,但是往往缺乏對國情的認識;有創業的勇氣,但是缺乏成熟得創業思想,所以很多擁有著無限激情與夢想的剛剛走出象牙塔的年輕人不得不面臨許許多多的坎坷。但相信隨著時代以及歷史文明的進步,我們知識的不斷積累,我們會正視自己的缺點,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培養,使自己具備創業應具有的素質及知識儲備,我們會成功,即使我們會遭遇失敗,我們也無悔,因為我們曾為自己拼搏過,曾經做過自己的主人,我們會拍拍身上的灰塵,繼續我們艱難的創業歷程,因為我們擁有的資本――年輕,青春,激情,夢想!
三.調研情況總結
本次調研活動自20xx年3月初開始實施,歷時1個月完成,共分為“需求分析”、“問卷設計”、“問卷調研”、“數據分析”、“報告形成”幾個階段,總體開展情況比較順利。綜合本次調研結果,我們發現目前愿意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只是相當少的一部分,而且對于創業的認識也只是皮毛而已。但是他們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并且對于創業在做著積極的準備,相信他們的激情和智慧能給他們帶來成功。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2
大學生創業主要是在校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群體組成。近年來,大學生創業問題越來越受社會的關注,也逐漸被社會所承認和接受,所以這成為了大學生就業的新興現象。在此同時,為了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國家各級政府紛紛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涉及融資、開業、稅收、創業指導以及創業培訓等諸多方面,其中在稅收方面,還對創業的大學生們提供了不同行業不同稅務的優惠政策。在校大學生還可以通過參加有“科技奧林匹克盛會”之稱的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感受創業的樂趣。在此看來,這些都為創業的大學生們提供了不錯的條件。
而此次,我們分別對外語專業、計算機專業和電子專業三個專業的大學生進行了相關的創業意識和意愿進行了調查。調查的主要對象為大三及大四剛畢業的大學生。調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其創業意愿及對相關的創業政策的熟悉程度,還有對以后的創業是否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等方面。
在調查中發現,不同的專業特點對大學生創業的意向有著重要的影響。當今需求量大的理工科專業如電子專業和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意向的百分比遠遠大于文科專業如外語專業的創業意向百分比。但是盡管有90%的電子專業和計算機專業大學生打算創業,他們當中卻只有18%的人有著長遠計劃,去為自己的創業理想寫過創業計劃書,而以外語專業為代表的文科類大學生,雖然有50%的人有創業的念頭,但卻沒有實際行動。而從創業所需的能力,所需的創業能力第一個就是目標能力。從成功人士俞敏洪的經驗中,我們得知大學生要想創業成功,就需要具有目標能力,要有個屬于自己的創業計劃,不應盲目隨大流。而現在的大學生有一股自主創業的勁頭,但是缺少一套完整的創業計劃,所以成功的機率很低。我們的調查結果也與京華時報十分相近,據其報道,一份針對全國20xx所高校發放的20萬份問卷調查顯示,去年中國大學生創業比例僅為0.9%,而且有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約為30%,中國只有10%。創業光憑運氣不行,只有熱情也是靠不住的,如果沒有任何社會實踐經驗,沒有充分扎實的準備,不要輕易創業。
從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我們懂得個體是離不開集體的,所以大學生自主創業也是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但從我們的調查數據中看,在有自主創業意向的大學生中,畢業后他們對自己所要追求的創業優惠政策不了解的百分比卻高達40%。其實對與打算創業的大學生來說,了解國家出臺的優惠政策,才能走好創業的.第一步。而且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應屆大學畢業生創業可享受免費風險評估、免費政策培訓、無償貸款擔保及部分稅費減免四項優惠政策。國家在此問題上,對大學生創業的稅收方面也作了詳細的規定:1、凡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自當地工商部門批準其經營之日起1年內免交稅務登記證工本費(即:免稅); 2、新成立的城鎮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國家的特殊行業除外),當年安置待業人員(含已辦理失業登記的高校畢業生,下同)超過企業從業人員總數60%的,經相關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可免納所得稅3年。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免稅期滿后,當年新安置待業人員占企業原從業人員總數30%以上的,經相關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可減半繳納所得稅2年。除此之外,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向銀行申請開業貸款擔保額度最高可為7萬元,并享受貸款貼息。同時,各級政府也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法規,更細化,更貼近實際,而大學生自主創業在檔案保存和社會保障辦理方面也有對應的優惠,也是為了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解決創業的后顧之憂,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服務。由此可見,當今形勢對大學生創業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大多數想創業的大學生卻不在意,而導致創業成為紙上談兵,空中樓閣,他們的創業夢只能永遠被擱置。
其實自主創業除了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外,還需要大學生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與經驗。在我們的調查數據中,發現無論是理工類大學生或是文科類的大學生中有做兼職經歷的人均占90%,但也存在有10%有創業念頭的大學生常待在校園里,他們對社會的需求很不了解,尤其在市場開拓、企業運營上,很輕易陷進眼高手低、紙上談兵的誤區中。經過專家分析,很多大學生都懷有創業激情,但是由于經驗欠缺、能力不足、意識偏差等原因,導致創業成功率明顯偏低。因此,大學生創業前應該要做好充分的預備,一方面,往企業打工或實習積累相關的治理和營銷經驗;另一方面,積極參加創業培訓,積累創業知識,接受專業指導,進步創業成功率。此外,創業的大學生更要利用好在校的資源,如通過課堂學習能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這將在創業過程中受益無窮,而在大學圖書館尋找創業指導方面的報刊和圖書,廣泛閱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而對于多樣的大學社團活動,參與其中更能鍛煉各種綜合能力,這些都是創業者積累經驗必不可少的實踐過程。另外,資金是大學生創業的一大難題,但是大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融資,除了銀行貸款、自籌資金、民間借貸等傳統途徑外,還可充分利用風險投資、天使投資、創業基金等融資渠道。此外,由于創業的難度較大,這也考驗著創業的大學生社交能力。因為對于技術水平、營銷能力、管理能力、融資能力都有較高要求,一個人往往很難同時承擔所有的工作,所以需要團隊合作創業,各有分工。這樣不僅可以讓志同道合的大學生可以一同創業,也可以實現自己當初的創業夢想,借著這一股熱情,帶著條理的分工,他們更靠近成功。
根據我們的調查,文科類的大學生對自己創業前景的信心度遠小于理科類的大學生。但是同樣作為大學生,不論學習哪個專業我們都同樣有著創業的優勢與劣勢。優勢:
1.大學生往往對未來充滿希望,還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都是創業者應有的素質。
2. 大學生在學校里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有著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
3. 現代大學生有創新精神而這種創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為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礎。
4. 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好處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以及學以致用。
劣勢:1. 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
2. 急于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的缺乏,是影響大學生成功創業的重要因素。
3. 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僅有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
4. 大學生的市場觀念較為淡薄。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做到揚長避短,這樣才能在創業的道路上邁進一大步。
20xx屆自主創業人群認為最重要的能力,本科生和高職高專生都選擇了有效的口頭溝通、積極學習、談判技能、判斷和決策。而公認的最重要知識則包括“銷售與營銷”。總的概括來說正好符合成功人士俞敏洪所說過的大學生創業所必須具備的能力里面的三個能力:專業能力,社交能力和營銷能力。如果大學生對一個專業不懂就去創業,失敗的可能性也很大。原則上大學生必須在想創業的這個領域具備相當的專業知識、達到專業水平,才能控制好自己的創業。大學生初入社會,一開始難免適應不了,但社交能力一定不可或缺,如果你不懂如何跟別人打交道就可能處處受制于他人。當然,產品銷售也是必不可少,如果你的創業產品無人問津,毫無疑問的,創業結果是失敗的。所以,利用營銷能力把產品推銷出去,把品牌推銷出去,把你自己推銷出去,變成了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創業者必須具備的能力。
“要說競爭,在這個社會,沒有哪一行哪一業沒有競爭的了。可因為有競爭,才使企業發展更加快速,社會發展才會多元化。但如果希望在風平浪靜的日子獲得創業的成功,也許只有夢中才存在。”從事顧問服務的金宏文化傳播公司總裁鄒先生如此說過。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今社會無論大學生選擇就業或創業都面臨著重大的競爭,但是創業者就必須到社會的浪潮中接受洗禮。只有競爭過才會知道自己與對手的差距、自己對市場的不足。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為自己的創業夢打下更好的基礎。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3
調查時間:
XX年2月
調查地點:
全國
調查內容:
關于XX年大學生創業現狀的調查
調查方式:
在線調查
調查結果:
最近一項調查顯示,青年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全方位的支持,而不僅限于資金,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后選擇創業,這些青年的創業知識是來自大學嗎?青年創業的最關鍵因素,是創業資金的充足與否嗎?四川成都高新區日前面向芳草街道等5個轄區街道、高新區青年(大學生)創業園等兩個創業園區、四川大學等8所省內高校、中山大學等3所省外高校,發放了總共1000份“青年創業現狀與成都高新區創業環境”調查問卷。根據收回的912份有效問卷,成都高新區近日撰寫出了《青年(大學生)眼中的創業、園區建設與政府服務》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高校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青年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全方位的支持,而不僅限于資金;同時,有69.7%的受訪者表示會積極面對創業失敗。14.2%的人創業想法源于學校小江是成都一所大學的應屆碩士畢業生,看著媒體對創業成功者鋪天蓋地的報道,他開始期盼那種“名利雙收”的生活。今年6月,小江將自己開一個國學培訓機構的創業想法,寫成了一份創業企劃書,并參加了成都金牛區青年(大學生)創業園的評審會。“你跟其他國學培訓班相比,優勢在哪?成本和利潤有沒有做過預估?消費受眾群體是哪些?怎樣開發你的客戶資源?”。
調查中,對于“創業想法受何種因素影響最大”這一問題,62.6%的人認為源于社會影響,16.5的人認為源于家庭,僅有14.2%的人認為源于學校。留學新加坡之后來到成都高新區創業的楊先凱,對14.2%的數字感到很驚奇。“如果學校的創業教育做得好,這個概率不會這么低。”楊先凱告訴記者,在新加坡,大學基本都開設了成體系的創業課程,比如《公司理財》、《市場營銷》、《客戶資源管理》等,學生可以根據興趣自由選擇,修讀合格后,會得到相應的學分。大學生對于自己創業干什么,需要哪些必備條件,創業之后怎么保證企業運轉等知識,大都來自創業課程。“我在新加坡上大學時,曾經修讀過《創業市場運作》課程,感覺啟發很大,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怎么讓公司在市場中生存。”楊先凱說,由于大學課程的`配套做得比較好,新加坡大學生的創業氛圍很早就形成了,而中國大學生創業是最近幾年才熱門的話題,大學課程還跟不上。調查中,80.2%的受訪者認為,需要對創業能力進行系統培訓,也印證了楊先凱的分析。而對于創業培訓的內容,受訪者最希望得到的依次是企業管理(22.3%)市場營銷(21.1%)溝通技巧(18.2%)財務知識(14.5%)和個性化輔導(11.7%)。調查的主要執行者、成都高新區團工委書記冉啟平說:“其實中國高校已經逐漸重視創業教育了,但普遍的方式還是這一場創業講座、那一場創業論壇,成體系的創業教育課程很少。”他分析說,高校開設專業、系統的創業課程,能激勵大學生思創業、謀創業、敢創業、善創業,同時也能讓大家深刻了解創業的艱難與風險,是提高大學生創業者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4
調查報告建議把創業培訓課程作為大學必修課,成都大學生創業報告:三分之二學生有盈利。
姜還是老的辣。在四川成都,已畢業的創業大學生當中,67.3%的人有盈利;未畢業的創業大學生當中,只有36.8%有盈利。這組對比數據,是《成都大學生創業狀況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近日披露的。20xx年,團成都市委為了更好地服務大學生創業者,決定摸清這個群體的基本情況,于是聯合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開展問卷調查。
其中20xx份問卷針對在校大學生,回收率為84.7%;1000份針對已畢業的大學生創業者,回收率為98%。調查組還對成都市5個青年(大學生)創業園區的負責人進行了深度訪談。
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普遍缺乏創業實踐教育,對于創業基本知識的認知不足,創業能力亟待提升。
就業狀況好的工科生創業的少
成都市高校開設的專業中,工科最多,占31.9%。調查結果顯示,創業者當中,工科專業的僅占10%;經濟學專業的最多,占26.3%;第二是管理學專業的,占14.3%。
四川大學制造工程與科學學院的20xx級本科生周宇,是個地地道道的工科生,曾經一度有過創業念頭的他,畢業前半年就被一家公司提前“預訂”。3000多元的月薪讓他安穩地當起了上班族。調查報告認為,經濟、管理類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創業關系密切,比其他專業的學生更了解企業發展和市場運作,因而選擇創業的比例較大。工科生的就業狀況優于其他專業的學生,因而選擇創業的比例較小,這也反映出自主創業大學生中,以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支撐創業的比例較小。
調查報告發現,大學生創業者在把握創業機遇時,對政策的依存度較大,基于政府的組織號召、政策引導而走上創業道路的占38.75%。創業者尤其在資金方面對政策具有較大的依賴性,遇到資金不足等財務問題時,26.8%的創業者傾向于找政府部門申請資金。正在創業的大學生中,對“政府最應該做的工作”的選擇,最多的是“完善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的制度環境”,占60.9%,可見大學生創業對政策的渴求度,就業參考《成都大學生創業報告:三分之二學生有盈利》。
已畢業的創業大學生67.3%有盈利
畢業以后,翟寧于20xx年中旬開始創業,正在運營成都的大學生購物網站——同校網。同校網經營網絡覆蓋了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多所位于成都的高校。翟寧告訴記者,按目前的經營狀況看,到20xx年5月才有可能實現盈利,這意味著自己還要想辦法籌集資金,至少再支撐一年時間。
調查報告顯示,成都市已畢業的大學生創業者,無盈利的占32.7%,月收入0.3萬元以內的占48.4%,0.3萬~1萬元的占16.1%,1萬~5萬元的占1.9%,5萬元以上的僅占0.8%。在校的大學生創業者則差得很遠,63.2%沒有盈利,創業收入在500元以內的占24%,500~1000元的占10.1%,1000~3000元的'占1.8%,3000~5000元的占5%,5000元以上的僅占4%。
盈利不易,讓翟寧這樣的創業大學生開始清醒地看待企業成長。翟寧起初想一年內做成本地大學生購物的第一門戶網站,現在,他的目標是把網站支撐下去,“在盈利之前不死掉”。總結自己目標的轉變,翟寧認為最大的原因是缺少創業教育和實踐。
調查報告印證了翟寧的感受。有38.2%的大學生沒有參加過創業培訓或講座,30.4%的學生參加過1~2次,只有9.3%的學生參加過5次以上。而在“大學生對培訓和講座認同度”的調查中,認為“有些幫助”的占40.8%,“一般”的占29.8%,“幫助不大”的占14.8%,“幫助很大”的僅占11.3%。大學生對創業培訓的認同度不高,表明創業培訓的質量有待提高。
建議創業培訓課程作為大學必修課
“創業者的素質和能力,是決定創業成敗的重要因素。”團成都市委副書記惠朝旭表示,健全創業教育體系是當務之急。
調查報告發現,成都大學生普遍缺乏創業實踐教育,在獲得創業知識的途徑調查中,10.3%的大學生選擇老師授課,52.9%的大學生選擇親身實踐。“用親身‘試水’的方式來培養創業能力,對大學生來說,風險太大,成本也太高。”惠朝旭說。
調查報告認為,目前的創業教育相對缺乏,已有的教育形式也多停留在講座、演講、選修課等理論層面,并且質量不高,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育方式就更少了。調查報告因此建議,創業教育可以將市屬高校和中職院校當成突破口,開設KAB創業培訓課程,作為必修課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同時加強高等院校之間的合作,以“創業夜校”、“創業訓練營”等形式開展培訓。與高校建立創業課程體系相呼應的,是應該依托青年(大學生)創業園區,對正在創業的大學生進行指導,定期組織專家對初創企業進行巡診,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同時根據創業者的實際需求,開展市場營銷、企業運營、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專業培訓。
除此以外,有關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比賽,應得到格外關注。團成都市委創業辦公室的范才全特別列舉了調查報告里的一組數據:參加過挑戰杯、成都青年創業大賽、科技競賽獲獎的大學生中,23.2%正在創業,48.4%畢業后打算創業;沒有參加過這些活動的大學生,正在創業的僅為9.2%。
調查報告建議,政府應充分發揮團組織作用,動員大學生參加創業實踐,并舉辦規模大、層次高的創業大賽,讓大學生通過比賽積累更多的經驗。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5
自1999年清華大學舉辦的首屆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以來,大學生創業闖入了人們的視野,并迅速發展起來,“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成為了大學生提升自主創業能力的堅實平臺。大學生創業作為目前解決就業困難和大學生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一個途徑,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的肯定和鼓勵。可以說,大學生參與創業,是為社會創業大軍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是創業能力,今后大學生創業活動將迎來更快的發展。
20x年第x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即將拉開帷幕,為協助主辦方辦好本次競賽,同時也能為今后開展服務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提供第一手資料,20xx年6月上旬,廣東團省委在全省高校學生開展了一次關于廣東省大學生創業的調研。
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對大學生創業態度的分析
1、在校大學生對創業普遍表示感興趣
創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而大學生則是創業大軍中一股強有力的后備力量。調查結果顯示,87%的學生表示對大學生創業感興趣,只有13%的同學表示不感興趣。
2、在校大學生對于創業的前景感到充滿挑戰和壓力,但有信心克服困難
調查中,21%的同學認為大學生創業充滿艱辛,44%認為感覺迷惘和充滿壓力。另一方面,94%的調查對象表示在創業歷程中,如果遭遇失敗和挫折,都不會放棄,有信心克服困難,顯示出大學生對于創業的積極進取的精神。
對大學生創業動機的分析
1、“挑戰自我,實現人生價值”
調查中,18%的同學表示希望“挑戰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當今的社會是多元發展的,允許大學生有更多的選擇,尤其是我國加入WTO以后,市場的多元化、靈活化更加明顯,當代大學生渴望通過創立自己的事業來成就自我,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2、大學生創業相對于社會其它階層具有顯著優勢
在調查中39%的同學認為大學生“年輕有活力,勇于拼搏”,21%的同學認為大學生“專業素質較高”,18%的同學認為大學生“學習能力強,有創新精神”,此外,還有15%的同學認為是“網絡信息能力強”。這些都是大學生所具有的特點和優勢,有利于創業。
對大學生創業現狀的分析
1、大學生創業“想法多,實踐少”
雖然同學們大多表示對于大學生創業有興趣,可是在實際的參與中卻不高,調查顯示,只有不到19%的.同學表示“寫過創業(商業)計劃書”,而只有約15%的同學曾經嘗試過創業。以上的數據反映出在校大學生創業激情高、想法多,但缺乏實踐。
2、創業相關信息“想知道,知道少”
相當部分同學反映“從來沒有接受過此類信息”,而只有不到16%的同學表示“自己能夠主動地尋求創業信息”。在信息高度發達的社會,不能有效利用社會現有的綜合信息平臺來服務自身的發展,最終只會在商業競爭中敗下陣來。
對大學生創業條件的分析
1、樹立正確的創業觀是創業的基礎條件
對于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條件,18%的同學認為是“個人或團隊研究成果或專利”,分別有18%和10%的同學認為是“提供各類創業培育和服務”和“得到社會化專業化的管理和服務”,而高達32%的同學認為是“個人強烈的價值觀志向”。
2、資金是大學生創業的物質條件
“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調查中,有22%的同學認為“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支持”是最需要的條件。家庭富裕的大學生畢竟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少數,要想創業,社會提供的資金對于大學生來說則是非常有力的支持,也是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最渴望得到的支持。
3、政策支持是大學生創業的保障
政府政策和市場大環境對于大學生創業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影響大學生創業成功與否的因素,18%的同學認為首要因素是“家庭經濟條件”,15%的同學認為是“個人能力”,15.5%的同學認為是“政府的政策”,14.5%和12%的同學分別認為是“市場大環境”和“機遇”。其中,政策和市場大環境是大學生們比較關注的,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而政府政策對市場大環境有著強烈的影響,所以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大學生創業中具有重要作用。
大學生創業的困難因素
1、經驗的不足
在學生創業過程中最大障礙的調查中,7%的同學認為是“資金不足,沒有好的創業方向”,而高達63%的同學認為最大的障礙是“經驗不夠,缺乏社會關系”。高校的大學生與社會人員相比是相對知識水平較高、專業技術過硬的群體,缺乏的就是經驗,所以經驗是制約他們創業的一大障礙。
2、心理素質仍然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在大學生創業困難的調查中,有3.5%的同學認為是“面對風險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害怕失敗,害怕賠錢”,對于本來就還是學生沒有足夠資金來源的創業者來說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3、創業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不足
對于自身現有的創業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能否滿足創業要求的調查,有46%的同學覺得自己還不能滿足創業的需求。
4、創業與學業相沖突的矛盾難以解決
當創業計劃和學業沖突時,愿意休學創業的同學占7%,愿意邊學習邊創業的占了49%,選擇放棄創業專心學習的有26%,選擇找人代理創業事務占了11%,其它的占了7%。在校大學生的首要身份是學生,要兼顧學業和創業對在校大學生來說的確是一個挑戰。
綜觀這些因素,大學生要實現真正的創業還需要一個過程。一位老師說:“大學生要創業,條件還不是很成熟,大學生應該在大學期間打好基礎,出到社會積累經驗后,創業才會獲得成功”。
創業計劃對在校大學生的影響
1、在校園營造了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
在調查的人群中有47.5%的多數同學都認為挑戰杯在校內具有重大影響,它作為一個有效的活動載體,有利于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引起大學生對人生之路的深層次思考,營造了良好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氛圍。
2、為大學生提供實踐創業的平臺
調查中,58%的同學認為有很大幫助,受益匪淺。廣東工業大學的周揚同學說到:“‘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給予同學們以創業實踐的機會,這是書本知識無法比擬的,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有利補充,對日后我們走出社會有很大的幫助。”
3、促進高校“產、學、研”的發展,加速大學生創業成果的轉化
走訪過程中有高校教師這樣說到:“‘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學校教學研究的幫助都起了積極的作用,現在很多高校都投入大量資金來促成這項活動。”另外,本次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將進行一次成果對接簽約儀式,這對加速創業成果的轉化,激勵同學們積極創業能起一定的推動作用。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6
創業中心介紹:
成教學院創業中心屬實體研究機構,創業研究中心的宗旨是啟發大學師生對創業的熱情,加深對創業的認識;充分發揮成教學院在創業計劃競賽和創業學術研究方面的優勢,緊密結合社會實踐情況,推動創業課程完善、開發;創業實踐活動的開展以及學術研究的開展。中心的服務范圍非常廣泛,主要通過創業研究、創業教育、和創業項目孵化等實踐活動來推動大學生創業。成教學院創業中心熱情歡迎一切有志于創業教育及研究的各界人士參與。
大學生自主創業現狀:
大學創業就是大學生通過個人及組織的努力,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才能、技術和所形成的各種能力,以自籌資金、技術入股、尋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環境中,努力創新、尋求機會,不斷成長創造價值的過程。大學生創業已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國家不斷推出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各地政府部門也都推出了針對大學生的創業園區、創業教育培訓中心等,以此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部分高校也創立了自己的創業園,為學生創業提供支持。例如,今年8月,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文,要求各地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為到基層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創業培訓、開業指導、咨詢服務等“一條龍”服務,并配合有關部門對從事個體經營的高校畢業生實施免征登記類、管理類和證照類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政策,同時積極促成小額貸款擔保或貼息補貼政策的落實。復旦大學組建大學生創業園,為大學生創業企業提供辦公場所、日常辦公設備等服務,以及創業輔導顧問團、創業輔導課程等特色服務。同時在市政府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基礎上,復旦大學配套投入大額資金等等。盡管國家和學校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諸多支持和優惠政策,但是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現狀仍令人堪憂。
(一)熱情雖高漲,但付諸于實踐者實為少數。
自1998年5月,清華大學舉辦首屆創業計劃大賽開始,自主創業一時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大學生創業熱在全國迅速蔓延開來,無數大學生投身其中。雖然近年來,大學生的自主創業熱情仍然不減,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創業行列的人卻逐年減少。
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自主創業的實際人數不多,占大學生總數的比例不大,如清華大學,由于畢業生就業并不是太困難,同時又由于自創業需要承擔相當磊的`風險,雖然清華大學有相對比較好的學生創業環境,但是選擇自主創業的人并不多,目前清華大學自主創業的學生約500人,只占清華學生總數的2%左右;而在美國,像斯坦福等知名大學,大學生創業的比例可以達到10%。
(二)自主創業科技含量低,成功率低。
大學生在校參加的自主創業計劃大賽中,大多數項目都是關于高新技術的。一旦學生畢業脫離學校后,要憑個人之力創辦高科技企業,卻往往顯得勢單力薄。而作為近似完全理性人的風險投資公司當然不愿意投資到學生公司。因此,大多數畢業生在創業時選擇了啟動資金少,容易開業且風險相對較小較容易操作的傳統行業,如餐廳、咨詢、零售等小而適合自己的行業。這樣一方面可以節約成本,
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積累經驗。人們對于大學生創業無疑是寄予厚望的,盡管國家出臺了優惠政策,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但目前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并不多,自主創業的成功率也不是很高。在眾多的創業者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嘗到了失敗的滋味。據不完全統計,大學生成功創業率只有2%~3%。
調查:大學生創業可行嗎?
大學生創業逐漸成為社會一大熱點。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大學生創業條件成熟了嗎?帶著這樣的疑問,財富經中國創業網走訪了高校的幾類同學,看他們這么說吧!
創業者:我們有熱情
關鍵期是某大學電信工程系三年級本科生,他與同學一起開發了一套盲人用計算機系統,目前正在籌劃組建公司。他認為,目前大學生創業的社會環境已經成熟,但機制還不成熟。學校里這方面的指導還是太少。盡管如此,他對自己選擇的創業路無怨無悔:“年輕人有闖勁,點子多,大學里人力資源也相對集中豐富。大學生創業是時代的潮流。”同樣是創業者,某大學哲學系97級的吳文飛同學回答卻不同:“學生創業現在只在少數,而且許多創業都曇花一現,這是因為中國大學生不具備進入市場的經驗,創業之初理不順各種人事關系和產權關系。中國的風險投資體系也不完善,可享用的資源太少。”據了解,不少創業者,當初都是憑著一腔熱情匆匆走上創業路的,一遇上艱辛與風險,便會束手無策。這應該引起創業者的反思。
在讀同學:靜觀多數
“創業可以鍛煉社會實踐能力,我支持大學生創業,但我是學中文的,更適合待在學校里做學問,我自己不會去創業。”某中文系三年級蕭蕭同學的看法,在一些文科大學生中有一定市常這些同學覺得,沒有一定的技術背景,要想創業,一開始就處于競爭的不利地位。也有同學認為,創業需各方面人才的搭配組合。如純是理科生,則在財務、企劃、管理、文案等方面先天不足,而如純文科生,則對事物的分析可能相對表面化。這類同學表示,只要找到好的合作伙伴,有好點子或項目,他們就愿意試一試。另一些有“小富即安”思想的學生還有則認為,“創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太累了,還不如找份工作來得輕松。”
學校:支持不鼓勵
某大學今年有11個大學畢業生準備自己注冊開公司。學校的一位負責老師表示,對大學生創業,如學生確有能力,且創業計劃比較成熟,或時間性要求特別強的項目,學校全力支持。目前,高校在這方面的支持條件正在完善,復旦、交大、某等高校都設立了上千萬甚至上億的科技創業投資基金。各校普遍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創業計劃大賽或科技創新活動。但據了解,真正把這些計劃或項目付諸實踐卻遠未成風。某著名高校最近接受申報的創業項目有8個,而真正成立公司的只有2個項目。原因何在?除卻創業計劃或創業者自身的原因外,該校負責老師的話頗具代表性:“學校鼓勵開展各種學術科技創新活動和創業計劃大賽,主要還是著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對創業,尤其是休學創業,卻避用鼓勵一詞。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還是應以學習為主。”采訪中,筆者發現,對大學生創業,雖然文科類大學相對保守一些,但多數學校還是持這種支持但不鼓勵的態度,支持對象主要集中在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對于休學創業,則普遍較為謹慎。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7
隨著經濟危機在全球的飛速蔓延,大學生的就業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跟著創業名人的腳步,紛紛跳入創業的大潮。可成功是難以復制的,創業初的一腔熱血未必就能換來財富與經驗。資金的匱乏,管理經驗的缺少,市場調研的不全面,社會、家庭的冷眼相對,都不斷地對那些毅然走在創業路上的學子們以打擊。
對此,我們帶著客觀與理性的態度詳實而有針對性地在校內外展開了一次全方位的調查采訪,觸及現實之域,并帶給我們很多啟示與思考:創業需要膽量,需要冒險。冒險精神是創業家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冒險并不代表盲目冒進,需要一雙慧眼和清晰的頭腦、明確的目標。
正文:實踐目的:了解大學生的創業狀況,提高創業認識,指導在校大學生創業
調查對象:淮海工學院校內、外學生
調查時間:6月3日——28日
調查地點:連云港市
參與人員:劉虹 陳敏敏 陳琳 馮艷
調查手段:采訪,并用消息與通訊進行報道。
校內創業之大學生家教中心
6月7日上午10點,我們采訪了土木工程學院工管062的葛密同學,他曾是創辦家教中心的一員。大二的時候,學校開展了創業知識競賽,剛轉入商學院的他和一幫同學憑著一股沖勁萌發了開家教中心的想法。他們印了一些宣傳單在海寧小學旁傳發,不少家長紛紛過來向他們詢問。似乎一切事情都發展得很順利。
隨后,他們開始一筆筆地接生意,一個個地介紹同學去做家教,并從學生那邊收取10%——25%的中介費。可事情總不是一帆風順的。沒多久,問題就出現了。一些同學因為缺乏責任心中斷了家教,導致家長很不滿意,一時之間他們也找不到人去頂替。家長對他們的信任越來越低,生意漸漸變得慘淡,各方面的問題也漸漸浮現出來,最終他們選擇了放棄。
在談到這次創業的感受時,他說:“有時候,大學生的想法還比較理想化,往往現實與理想不能很好得接軌。還有做事情、想問題一定要全面,不要等問題出現后再去解決,那時候已經晚了。另一方面,要注意自己,不同的人要說不同的話。”
最后記者問起他是否有以后畢業創業的打算時,他說:“我不會選擇一畢業就去創業,一方面資金不夠,另一方面能力也不夠。至少在社會上磨練幾年,再去嘗試。”
校內創業之租帳篷
6月7日上午十一點,我們采訪了機械工程學院裝備061的林冬同學,他和幾個同學瞄準了學校的旅游市場——租帳篷生意,進行著他們的創業之路。至今為止,生意興隆。
大二下學期,一次偶然的機會了解到學校有一老師在搞租帳篷的生意,他和兩個同學覺得挺有趣的,考慮到這個學校租帳篷的市場、發展潛力比較大,于是他們決定去嘗試。
他們三人共籌集了兩三千塊錢去買帳篷,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路。在宣傳方面,他們主要在一食堂門前貼廣告,偶爾也會在淮工貼吧上張貼一下他們的信息。()不久,他們就以“三人行”的名號開始接生意。
不管是從帳篷的質量、色彩,還是他們的服務質量,都贏得了顧客的一片好評。他們的顧客一般都是回頭客,還有很多是別人介紹的,一些人還特意慕名而來。其間也不乏遇到一些困難,而這些困難通過組員的合作商討最后被一一解決了。
短短半年時間,他們已經收回了成本,并開始考慮開拓新的業務。
在談到林冬的創業感受時,他說:“作為這個項目的核心領導人物,我更加注重員工的合作。按照各人性格的不同分配收錢、發貨、記賬的任務,分工很明確。通過這個項目我們認識了很多人,感覺很有趣。”
最后,他告訴記者,他們現在正在制作“三人行”的名片,他們的口號是——為你的野外露營建一個家。
校外創業之DN舞團
從午夜嘻哈到DN舞團,再到現在的迪恩文化傳媒。憑著對跳舞的熱情,他們走過了一段艱難而崎嶇的道路,堅定不移地追尋著自己的夢想。對此,6月17日下午,我們采訪了作為DN團隊領導人的徐捷,講述一下他們的成長故事。
大二的時候,面對180名競爭對手,經過重重的考驗與篩選,徐捷與其他三個同樣熱愛舞蹈的朋友,進入了學校的勁舞隊。
大三,他們的DN舞隊誕生了,而成員僅僅4個人。盡管如此,他們仍然在舞動著,并代表學校參加了街舞動感地帶合肥賽區決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大四,他們開始慢慢與外界聯絡,接一些商業性的演出,他們的知名度逐漸在市場上打開。
畢業后,愛好與理想又讓他們走上了創立文化傳媒公司的道路。資金與社會經驗的不足讓他們的路走得異常艱難。一年后,經過無數的磨練,他們終于長大了,公司也逐漸走上了正軌。
對于創業,徐捷給了我們一些建議:不要盲目沖動,首先要有一定的資金儲備,要瞄準好市場前景,更重要的是貴在堅持。
創業需要一定的資金
不少渴望創業的人表示,其實自己并不喜歡打工,只是因為資金不夠,也就未去創業。有人說那只是不敢嘗試去創業的一種借口。而我并不認為,創業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比如說,徐捷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就是資金問題。雖然剛剛開始也有十萬的資金投入,本以為就此可以開始他們夢想的事業,但年輕氣盛的他們卻并沒有考慮到昂貴的裝修費、公司宣傳費和人事開支等等各方面的費用。他們的創業變得異常艱難,甚至創業第一年就欠下七萬元的債款。雖然現在狀況相對好轉,公司在正常的軌道上運行著,但發展空間實在太小了。眼看著眾多的顧客開始越來越傾向于一種享受式的生活,希望能夠在訓練的同時又可以得到情操的培養和適當的休息,而資金的問題使得訓練的環境始終不能夠得到擴大和美化。
所謂的'“一定”資金并不是說“足夠”的資金。現在很多所謂的創業者,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創業者。他們憑借家里豐厚的資金支持自己“創業”,遇到公司不能營運則轉向父母求助,遇到業務上人事關系則靠家里原來的人際關系輕輕松松地在進行名義上的創業。至于這個,我還得說到徐捷他們,盡管他們創業比較艱難,但艱難中的“苦中作樂”才是真正的創業。
創業需要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
信心是致勝的法寶。可一些人在期望創業時,總是覺得自信心不足,相反,更多懷疑自己是否有駕馭項目與風險的能力。在這種消極心態作用下,機遇與幸運也就擦肩而過。在校內采訪的時候,我們遇到的采訪對象是兩種截然相反的類型:葛密相對于靦腆,在面對采訪的時候很多事情都不想談開,只是粗粗帶過;而林冬面對我們時,我們還沒開始提問,他已經滔滔不絕地談論起他的創業經歷和感受。雖然在林冬看來,他們好像在創業之間并沒有遭到任何比較大的挫折,把他的挫折甚至輕描淡顯、輕輕帶過。但相信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面對任何困難,保持一顆平常心,自信地去解決問題、駕馭風險。
相信以一般的校內大學生要拿出三千塊錢去投資是很難辦到的,而林冬他們卻辦到了。當然,這其中也有他們父母的支持。瞄準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后,他們果斷地投入了資金,也足見他們的膽量。而這種膽量是一種積極地膽量。在那段生意冷清的日子里,他們想到了將租帳篷與燒烤相結合,可這又是一大筆資金的投入,拼湊出來的錢始終不能長期維持、持續經營。正在煩惱的時候,聽說了有一個專門辦燒烤業務的團體,于是他們想到了合作。合作讓他們的生意一下子火了起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他們。目前,成本已經收回,他們開始考慮開拓新的業務。他們在不斷地往外拓展,那不也是一種膽量的體現嗎?玩笑中所說的“連鎖”似乎離他們不遠了。他們的成功有一半是來源于他們的膽量,而另一半則屬于他們的頭腦、他們的眼光。他們懂得如何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如何看清市場,如何瞄準商機。
創業需要團隊的融洽合作
作為團隊的核心人物,小小的林冬是如何讓他的隊友齊心一致呢?靠的是一種信任,一種團結。隊友的性格各有不同,要是接觸得多,摩擦是很有可能出現的。對此,他早就想到了。根據他們不同的性格分配不同的任務,各干其事,各司其職。偶爾林冬也會召集他的隊友聚聚聊聊感想,相互交流交流。對于隊友,他從沒有任何隱瞞,讓隊友對他產生一種信賴感,團結凝聚力增加了很多。
徐捷對舞團的成員一直灌輸一種理念:熱愛跳舞就要全身心地跳舞。對于那些非常喜歡跳舞甚至將它作為以后發展方向的隊員,徐捷對他們比較嚴格,一些培訓工作和演出之類首先會考慮到他們,給他們歷練的機會。而對于那些把跳舞當成是一種愛好的成員,他也并不反對,畢竟各人都有各人的選擇。為了讓成員能夠互相了解,凝聚團結心,徐捷經常會組織他們的大家庭一起去聚餐、搞派對、出行旅游。鑒于選拔一批高素質的舞者,徐捷對成員采取考核化。DN有個大的familiy,主要是一批預備成員。徐捷對他們會進行一次專門的培訓,對舞技和人品進行考核,三個月考核一次,如果考核成功,將會成為正式成員。
在采訪中,徐捷反復提到團隊感,并且感觸頗深。在資金不足、代課費無法支付時,有些人會選擇離開,但也有些人會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徐捷說:“我真的很感動,哥們說就算不要錢代課,也要把DN支撐下去。”每年DN的周年慶,也是徐捷印象比較深刻的:那時候,大家都把身邊的其他事情丟掉,全身心地為周年慶做準備。整整一個多月的準備,不管是從臺前到幕后,都凝聚了隊員們的辛苦努力,一次周年慶,一次新的感動。
安徽賽區的街舞比賽,他們在賽前,整整兩周時間,通宵達旦地排練和鍛煉體能。從沒有人叫苦,從沒有叫累。他們的融洽合作,讓他們在那次比賽中獲得二等獎的好成績。他們興奮,他們歡呼,付出努力后所收獲的果實讓他們充滿了成就感。在一次街舞比賽中,兄弟表演失誤撞了頭,他竭力地勸說兄弟放棄比賽,但兄弟為了DN團隊能夠爭得榮譽,忍著傷痛堅持到最后。
在創業過程中,正是那些不離不棄的隊員一直支持者、鼓勵著,才使創業者冒著一路的風風雨雨,艱難地走過來;相反,團隊的不合作,即使創業者有超強的能力和才華,最終也將會是以失敗收場。像葛密的團隊在這方面就不是做的很好,隊員沒有分工明確,領導人物也沒有很好地凝聚隊員的心。在管理方面也不到位,以致會出現有人不去上課而無人頂替的狀況,漸漸的失去了顧客對他們的信任。
創業需要家庭與社會的支持
大學生對于自身創業的沖動占到了九點五成以上。而把目光對向社會,社會人對大學生創業是持何種態度呢?調查數據發現,觀點明確支持,覺得確實大學生在創業上有一定優勢占到49%,將近一半。而有42.6%的受訪者這表示“不反對,不識為一條出路”.僅有余下7.3%的受訪者堅決反對,認為風險太大。所以,從前兩項數據疊加說明,起碼九成多的社會人不反對大學生創業,大學生創業的氛圍是傾向鼓勵的。經濟危機的影響,國家和社會對大學生創業開啟了提倡、支持的大門。但那些政策、措施真正實行了嗎?我看未必。許多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對一些外地的人采取排外的心理,增加了大學生創業的艱難性。
在面對資金的不足的時候,徐捷他們就遇到這樣的麻煩。“本來是想去政府求助的,銀行的人見你說一口普通話,排斥外地人,找各種理由拒絕我們的貸款和稅費減免,甚至還以有錢創公司沒錢交稅費的話來諷刺打擊我們。”徐捷說,“當時真是無盡的挫敗感,只能離開銀行自己再想辦法。”
在公司去注冊的時候,麻煩又來了。“那些辦公人員看到我們一副學生樣,又是外地人,就不斷地搪塞我們。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們都不知道怎么辦?”徐捷告訴我們。在面對公司注冊的時候,那些辦公人員因為徐捷他們的生源問題,對他們百般的搪塞,使他們的注冊路相對坎坷。
由此看來,如果要激發大學生創業,改變大家的觀念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大學生創業需要社會的廣泛支持。
創業教育迫在眉睫
學校提倡大學生創業,國家和社會也提倡大學生創業,可是剛從象牙塔里出來的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難道要盲目而沖動地去創業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但如何才能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幾率呢?創業教育迫在眉睫。首先,學校要指引學生明確的創業目標。市場需求什么,學校要指引什么,瞄準市場動向對以后大學生創業有很大的幫助。其次,改變創業觀念。創業并不代表創辦企業、公司,很多人將創業等同于創辦企業,其實并不如此,創業是個廣泛的概念,廣義的創業概念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現在很多大學生的市場風險意識很弱,要在畢業后較快地融入市場,提高大學生的風險意識是一個重要環節。最后,創業需要一個理性的認識。不是瞎玩,不是興趣,主要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提高自己應對事情的能力。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8
調查背景
大學生創業群體主要由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組成,由于大學擴招引起大學生就業等一系列問題,一部分大學生通過創業形式實現就業,這部分大學生具有高知識高學歷的特點,但是由于大學生缺乏相對應的社會經驗,所以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幫助。大學生創業逐漸被社會所承認和接受,同時也肩負著提高大學生畢業就業率和社會穩定等的歷史使命。在高校擴招之后越來越多大學生走出校門的同時,大學生創業就成為了大學生就業之外的一個社會新問題。
群體
大學生創業群體主要由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組成,由于大學擴招引起大學生就業等一系列問題,一部分大學生通過創業形式實現就業,這部分大學生具有高知識高學歷的特點,但是由于大學生缺乏相對應的社會經驗,所以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幫助。
社會問題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最新統計,20xx年-20xx年的就業狀況不是很理想。所以好多大學生都選擇自主創業。
大學生創業逐漸被社會所承認和接受,同時也肩負著提高大學生畢業就業率和社會穩定等的歷史使命。在高校擴招之后越來越多大學生走出校門的同時,大學生創業就成為了大學生就業之外的一個社會新問題。優勢和弊端
優勢
1.大學生往往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們有著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而這些都是一個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2.大學生在學校里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有著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業就是開辦高科技企業。技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學生創業從一開始就必定會走向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領域,“用智力換資本”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風險投資家往往就因為看中了大學生所掌握的先進技術,而愿意對其創業計劃進行資助。
3.現代大學生有創新精神,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欲望,而這種創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為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礎。大學生夢想心了懷揣創業夢想,努力打拼,創造了財富。
4.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好處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以及學以致用;最大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
弊端
1.由于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對于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許多創業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大家以前創業,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態自然都是理想主義的。其實,成功的背后還有更多的失敗。看到成功,也看到失敗,這才是真正的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年輕的創業者們變得更加理智。
2.急于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的缺乏,是影響大學生成功創業的重要因素。學生們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書本知識,但終究缺乏必要的實踐能力和經營管理經驗。此外,由于大學生對市場營銷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很難一下子勝任企業經理人的角色。
3.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僅有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在大學生提交的相當一部分創業計劃書中,許多人還試圖用一個自認為很新奇的創意來吸引投資。這樣的事以前在國外確實有過,但在今天這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的了。現在的投資人看重的是你的創業計劃真正的技術含量有多高,在大多程度上是不可復制的,以及市場贏利的潛力有多大。而對于這些,你必須有一整套細致周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實施計劃,決不是僅憑三言兩語的一個主意就能讓人家掏錢的。
4.大學生的市場觀念較為淡薄,不少大學生很樂于向投資人大談自己的技術如何領先與獨特,卻很少涉及這些技術或產品究竟會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就算談到市場的話題,他們也多半只會計劃花錢做做廣告而已,而對于諸如目標市場定位與營銷手段組合這些重要方面,則全然沒有概念。其實,真正能引起投資人興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進得不得了的東西,相反,那些技術含量一般但卻能切中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常常會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同時,創業者應該有非常明確的市場營銷計劃,能強有力地證明贏利的可能性。
調查情況
第一部分:創業觀念
創業等同于創辦企業?
在調查過程中,很多受訪者將創業等同于創辦企業,這個比例高達92.1%。這說明了現代大學生把創業視同于創辦企業,事實上,創業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廣義的創業觀念可以體現在生活中的許多方面。
創業等同于創意?
“好的創意,好的未來”,但是創業不等于創意。大多數受訪者把創業等同于創意,并認為創意是創業的第一步,這個比例是78%。創意固然重要,但重要的還是執行創意的能力;另外創業不是一個創意而是一連串成功執行的創意組成的。
觀念上認可創業活動
經歷了九十年代的創業高潮后,從非理性創業到較理性創業,現在高校大學生的創業觀比較成熟,大部分學生接受了創業的觀念。調查表明,選擇愿意嘗試創業的比例86.9%,這說明了創業在學生心目中是被認可的。從擔心創業失敗遭受歧視的比例和擔心創業后失業的比例可以看出,這兩部分的比例都比較少。前者占9.8%,后者占7.3%。事實上,創業被認可說明創業是一項有挑戰性的活動,這是一種思想解放的結果。
學生能理性地決定是否選擇創業
數據顯示,因為找不到工作而創業的同學僅占4.2%,而95.8%的同學并非是因為找不到工作而選擇創業。而有88.9%的同學對創業具有自己的判斷,不會輕易接受創業的鼓動。最后,對創業失敗導致負債,高校的同學還是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其中64.2%認識到創業失敗帶來的負債。創業并不是賽跑,想跑就跑,它必須具備諸多條件后才能進行創業。高校大學生對此有較高的理性認知能力。
創業更多為了實現自我價值
對于高校學生創業的目的:認同實現自我價值的占88.5%;認同改善經濟處境占49.2%;認同服務社會的占45.8%。從上可以看出,現代高校大學生創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在于實現自我的價值,但他們也不排除經濟贏利和社會責任的因素。并不是為了創業而創業,創業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這是創業的魅力所在。
市場風險意識不夠
受訪者在考慮創業的時候,更多關注的是創意、資金和團隊,但是,他們考慮到市場風險的就只有32.8%,而真正在創業的學生,他們則很看重市場風險意識,比例提高到了73.2%。創業者的風險意識不夠,這本身就是對創業認識不是很清楚。
理想化的創業認識
在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堅強的信念,占88.9%;其次是一個創意,占87.6%;接下來是選擇創業伙伴,占60.9%;然后是資金,占54.7%;接著是社會關系,占46.9%;最后是工商管理經驗和專業技術知識,依次是43%、42.2%。這說明了很多大學生創業有著很大的理想認識。另外,有45.8%從書本上認識創業,屬于紙上談兵和理想化的創業。對創業沒有感性認識的學生,對創業停留在想象里,表現出理想化的傾向。實際上,創業有很多理性的決策和分析,不可能是一種理想活動。
不創業學生更傾向于選擇繼續深造和積累經驗
對于不愿意嘗試創業的同學來說,他們有其他自己認為更好的選擇,他們選擇的道路是,其中,考研的比例占51.4%,而進入工商部門的占48.0%,這說明了那些暫時不選擇創業的人最好的選擇就是繼續深造或者積累實際經驗。創業并不是唯一選擇,如果現在不創業,可以選擇為創業做準備。
第二部分:創業扶持
創業初期希望能獲得扶持。在創業初期,學生很希望能獲得支持,這種愿望比較迫切,扶持單位包括金融投資部門、社會服務組織、成功人士和政府機構,盡管要求不一樣,但他們希望能得到扶持的愿望是一樣的,這也說明了創業并不是一件個人的事情。創業靠團隊,靠社會大環境,創業初期必須得到扶持,企業才能發展壯大。
了解市場最為重要。在創業初期,學生希望能了解市場,并熟悉市場,這種愿望十分強烈,達到75%,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在校大學生最希望是能接觸社會、接觸市場,從而洞悉市場機會,并把握住機會。“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為了讓大學生更好的接觸社會,架設一條通向社會的橋梁尤其重要。
金融投資部門對創業扶持很重要。創業初期,創業者最希望得到的幫助和扶持首選金融投資部門,這個數據達到了63.5%,其次是社會服務組織,再次是政府機構。希望得到社會服務組織扶持的是45.2%,而希望得到政府機構扶持的最少,是28.6%。金融投資部門的扶持政策對學生創業的影響作用是可見一斑的。
希望能得到專業指導和風險基金。大學生創業在初期希望能得到專業指導和風險基金,這兩者是一樣的,都是51.4%,超過一半人數,但不是很高,這表明了對這兩個方面也僅僅是想望而已,并不顯特別迫切。創業的專業指導非常重要,可惜很多人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創業融資更傾向于私人關系。學生創業在融資渠道更傾向于向親戚、朋友、同學等人籌借,金融投資部門也是在重點考慮之內,但前者最為重要,為32.5%,這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目前社會還是一個“熟人社會”,私人關系非常重要,還沒有形成一個制度化的融資渠道。
忽視政府的學生創業優惠政策。在調查中,創業者希望從政府機構獲得幫助的愿望并不很高,另外,很多不知道或不了解政府對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只有28.6%的人重點考慮到政府機構的扶持作用。
成立學生創業服務機構很有必要。對于創業,學生希望學校提供的支持最迫切的就是創辦學生創業服務機構,這個比例高達85.6%,這也說明了創業必須是學校里的一門功課,因為很多人都想修這門課程,另外,希望開設選修課和修改學制,前者為56.9%、后者為30.4%。創業服務機構就如同就業服務機構一樣,同樣必須是學校教育延伸的一種教育服務。
第三部分創業教育
基本不知道或忽視創業教育的作用。在調查中,很多人對創業教育的字眼感到陌生,很難把創業跟教育聯系起來,因為創業更多的是一種實踐,他們只是要求在學校教育中開設跟
創業相關的課程。創業教育的缺失正是創業精神的缺失。
希望學校開設創業類課程。由于創業教育的缺乏,所以過半數的學生希望學校開設創業方面的選修課,這個比例達56.9%。另外,還有39.4%的人希望能修改學制,使之更傾向于創業實踐。
第四部分創業背景
就業前景好的學生更愿意創業。在調查中發現,那些熱門科系的學生,也就是就業前景比較好的學生,譬如經濟系、會計系、法律系等(理工科則是計算機系、化工系等),他們的創業愿望和創業熱情也是最高的。“挑戰杯”競賽現場所得到的調查問卷大部分來自這些科系的學生,歷史和中文的較少,大約文史哲加起來比例不超過8%。創業不是專利,但有“壁壘”,創業實際上還是屬于那些真正“天之驕子”的人。
信息和創意對創業來說非常關鍵。在創業過程中,對于創業者來說,信息和創意非常重要,它們分別是88.9%、87.6%。這可以表明學生創業大多是一種知識創業,是一種較高水平的創業。在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中,信息和創意很重要,大學生對這一點也許是最清楚的。
兼職是創業的第一步。在校學生很多沒有選擇創業,但他們都選擇了兼職。有81.2%的人認為學生兼職是很好的行為,有52.8%認為兼職對創業很有幫助,是創業的第一步。兼職不等于創業,但他們的努力目標也許是一致的,就是實踐。
專業技術對創業不太重要。在調查創業過程中,什么因素最為重要,結果,工商經驗和專業技術知識排在最后,分別是43.0%和42.2%。這說明了很多學生對專業技術的不看重,從側面而言,很多人創業是“劍走偏鋒”,走管理創業的道路。專業技術對于一個公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重視專業技術是學生創業的一個非理性表現。
問題
調查中,對于“創業想法受何種因素影響最大”這一問題,62.6%的人認為源于社會影響,16.5的人認為源于家庭,僅有14.2%的人認為源于學校。
調查中,80.2%的受訪者認為,需要對創業能力進行系統培訓,也印證了楊先凱的分析。而對于創業培訓的內容,受訪者最希望得到的依次是企業管理(22.3%)、市場營銷(21.1%)、溝通技巧(18.2%)、財務知識(14.5%)和個性化輔導(11.7%)。
我國高校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在新加坡,大學基本都開設了成體系的創業課程,比如《公司理財》、《市場營銷》、《客戶資源管理》等,學生可以根據興趣自由選擇,修讀合格后,會得到相應的學分。大學生對于自己創業干什么,需要哪些必備條件,創業之后怎么保證企業運轉等知識,大都來自創業課程。青年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全方位的支持,而不僅限于資金;同時,有69.7%的受訪者表示會積極面對創業失敗。
我的建議
第一,建議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在高等學校中盡快構建科學完備的創業教育體系。從創業課程的設置、教材的編寫、創業指導、創業信息服務網絡到創業教育基地、創業示范基地、創業實踐與孵化基地的建設等方面著手,使大學生一入學就能形成較強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思考,并對自己畢業后的走向與發展有所規劃。
第二,希望國家相關部門總結和推廣部分地區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成功做法和經驗,為創業的學生制定減免稅費、提供貸款貼息、設立創業專項基金以及提供場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第三,建議相關部門設立相應的大學生創業研究機構或研究組織,總結世界各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取得成功例證的基本條件與規律,引領我國的創業教育。
在大學生創業金錢味十足、功利傾向突出的今天,我們不能再放任它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隨波逐流。作為學校及政府還包括社會,理應給創業者創造出足夠廣闊的空間,讓大學生有更理性和寬闊的創業選擇,讓他們知道,創業不完全等于經商,重要。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學生自主創業將成為重要的就業形式。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構筑一個從創業教育到創業服務的層次性和系統性的創業扶持體系,從實處扶持大學生創業是廈大創協正在努力的方向。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9
為更好地了解當前我市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心態和對目前就業形勢的認識,近期,xxx信息處對xxxxx等6所大中專院校的4023位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一、基本情況
1.從性別看,男生1570人,占39%,女生2453人,占61%。
2.從專業分布看,理工類專業1573人、占39.1%,文史類專業811人、占20.2%,醫學類專業524人、占13%,經濟管理類專業459人、占11.4%,藝術及其它類專業656人、占13%。、
3.從生源地看,xx籍畢業生915人、占22.7%,省內其它城市2716人、占67.5%,外省市392人、占9.7%。
二、主要結論
1.大學生創業意愿仍較薄弱,男生、理工類專業大學生創業意愿相對較強。
只有8.9%的人畢業后會首先選擇“自主創業”,54.1%的人選擇“先找個單位”,35.2%的人選擇“繼續深造”。其中,男生準備自主創業的比例為15.8%,而女生只有4.6%;從專業上看,理工類專業畢業生創業意愿最強,為14.7%,藝術及其他類專業為10.5%,經管類專業為7.6%,文史類專業為2.6%,醫學類專業受創業條件限制只有不到1%。另外,xx籍大學生中愿意創業的比例為11.14%,略高于平均水平。
大學生不愿意自主創業的主要原因比較復雜,主要是受經驗、資金和風險承受能力等因素限制。調查顯示,因為沒有經驗、缺乏資金、風險太大等原因不愿創業的大學生比例分別為28.2%、25.5%、20.5%,還有11.5%的大學生表示“沒有好的創業項目”。因此,49.3%的大學生認為個人現有的創業知識和技能還“不能滿足”創業要求。
2.大學生就業意向仍較保守,工作穩定和工資福利水平是選擇就業單位的主要因素。
有47.3%的畢業生首選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23.1%的畢業生選擇去外資企業,20.3%的人選擇去國有企業,只有9.3%的人選擇去民營企業。一半以上的大學生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
3.興趣和專業是決定大學生創業領域的主要因素。
調查顯示,大學生在選擇創業方向時較為理性。有33.7%的人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32.9%的人選擇“與自身專業相結合的領域”,26.6%的人選擇“啟動資金少、容易開業且風險相對較低的行業”,只有不到8%的人選擇“熱門領域(如軟件、網絡等高科技行業)”。其中,理工類和藝術類專業的學生較多選擇了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行業,而文史類的學生創業很少選擇與專業相關的行業。
4.大學生認為自身能力是創業成功的關鍵,最需要政府在創業基金方面給予扶持。
大學生認為影響創業成功的因素較多,主要是:個人管理經驗、專業技術知識及個人能力(19.3%)、堅強的信念與良好的心理素質(15.8%)、社會關系(14.7%)、家庭經濟條件(12.4%)、市場大環境(12.3%)、機遇(12.3%)。認為自己創業的優勢主要在于市場直覺的大學生占36.5%,選擇“人際關系”和“掌握自主研發設計能力”分別占28.1%、26.9%。
在“最希望得到的政府扶持”選項中,30.6%的大學生最需要創業基金支持,27.6%的人希望社會化專業化管理服務機構提供服務,其余是減化審批程序(18.8%)和宣傳鼓勵(15%)。
5.大學生更愿意與有經驗的人一起創業。
在選擇創業伙伴時,高達79.3%的人更愿意和“有經驗”的人一起創業。雖然有58.2%的大學生認為缺乏資金是制約自己創業的第一因素,但是只有9.1%的人選擇“有資金基礎的人”作為自己的創業合作伙伴。
6.當前高校對大學生創業的培訓指導效果不明顯。
調查顯示,雖然各高校舉辦了形式多樣的大學生創業活動,但大學生普遍反映效果不明顯。只有13.5%的人認為這些活動對創業“幫助很大”,認為“幫助不大”或“沒有幫助”的高達64.4%。因此,大學生對參加此類培訓活動興趣不大,47.2%的人“只參加過1—2次”,還有39.5%的大學生“沒有參加過”此類培訓。
7.多數家庭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持寬容態度,大學生更需要家庭的精神支持。
調查中,表示家庭支持自己創業的大學生比例為39.8%,明確表示家庭不支持的只有25.7%。在“最需要家庭提供的支持項目”中,38%的人選擇“精神支持”,33.6%的人選擇“資金”,其余是“人際關系”(16.3%)和“管理經驗”(12.2%)。
8.大學生創業的相關宣傳需要進一步加強。
調查表明,雖然我市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措施,但是,只有1.2%的大學生對政府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很熟悉”,53.4%的人表示“知道有但沒了解過”,39.4%的人“了解一些”,5.9%的人“沒聽說過”;52.9%的大學生知道我市有個大學生創業園,只有26.6%的人知道“xx大學生創業園是國家級大學生創業基地”。因此,只有8.9%的大學生認為當前鼓勵大學生創業的社會環境“比較好”,62.5%的人認為“一般”。
9.家鄉和發達地區是大學生創業的首選之地。
在參加調查的畢業生中,14.7%的大學生選擇會在xx創業,選擇“回家鄉”和到“發達地區和中心城市”創業的比例分別是32.5%、32.3%,還有7.6%的大學生表示準備到南京創業。在xx籍畢業生中,54.3%的人愿意留在家鄉創業。
三、相關建議
1.加強創業指導中對實際能力的鍛煉。注重實踐操作是當前大學生對創業指導最大的期盼。33.8%的大學生希望學校的指導能夠“以創業實踐和創業模擬分析作為創業指導課程的主體”,27.5%的人希望“由創業者或企業家提供定期講座”,25.6%的人希望“由創業者講授創業必修課或選修課”,13.1%的人希望“專家講授創業必修課或選修課”。同時,在學校開設的創業指導課程中,大學生最希望獲得的知識依次是:人際交流與溝通(22%)、創業機會和環境分析(21.2%)、創業案例分析(17.6%)、市場營銷(17.4%)、財務稅收(7.6%)和其他(2.2%)。
2.進一步增強創業培訓教育的針對性。目前,大學生最想了解的創業信息依次是:市場營銷(32.3%)、政府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24.5%)、企業管理知識(18.4%)、開辦公司的流程(11.8%)、財務管理知識(6.2%)。然而,55.9%的大學生反映,所在學校沒有或者很少培訓以上知識。
3.進一步加大我市扶持大學生創業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我市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園,但大學生們了解不多、不深、不細,急需通過多方位、多渠道的宣傳和推介,讓應屆畢業生、特別是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能詳細了解,真正讓這些政策和基地發揮更大地功效。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10
摘要:如今的社會已經是一個創業的社會,大學生又是創業大軍中的主力,但是大學生創業的劣勢也很明顯:資金的匱乏,管理經驗的缺少,市場調研的不全面,社會、家庭的冷眼相對,都是對創業大學生的打擊。對此,有必要對大學生的創業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和認識,展現大學生對創業的新看法,新視點,新需求。
調查背景: 近幾年來,我國高校招生總體規模一直在不斷擴大,預計到20xx年,單從高等學校畢業生這一項來講,就會給社會就業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公共機關要減員增效,難以再大量接收大學畢業生,國有大中型企業則因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也難以提供充分有效的就業機會。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大學生畢業就要面臨失業的可能。因此,通過創業來解決大學生就業的問題無疑會是一種可行而且有效的辦法。一個學生創業可以吸引若干個學生的參與,創業成功就可解決一批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如果社會上形成了學生創業的氣候,將大大緩解社會就業的壓力 再次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城鄉產業結構必將根據市場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從而帶來勞動力的轉移和職業崗位的轉換,這就要求未來的勞動者不能僅僅是生產環節中某個單一工種的單一操作者,還應能夠參與新產品的開發和創造,新技術、新工藝的實施,并進入計劃、管理、服務等經營環節。這些都要求未來的勞動者具有從業和創業的雙重能力,具備多方位的職業轉換能力和自主創業能力。
調查目的:所有這些都表明當今的大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獨自闖出一片事業天空,或者集結三五好友的力量,合力創一番事業,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過這樣的夢想,甚至擬訂出一套計劃,逐步實現,讓美夢成真,但是,光有夢想、希望,若沒有條件,則創業的夢想還是難以實現。最重要的,是累積創業前必要的經驗,與充份的準備,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創業前,不妨先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大學生是否具備創業的觀念,我們是否已為創業做好了準備,大學生創業到底需要我們具備怎樣的素質以及需要什么樣的創業條件,這都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關于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范文默認。
為此我們小組對我校學生的創業想法做了調查。本次調查范圍分為兩部分,在校大學生與畢業生,分別設計了不同的問卷。其中在校大學生共發出問卷60份,有效回收52份。針對校外畢業生共發出問卷24份,有效回收24份。
調查人員: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東華理工大學本部,東華理工大學南區,東華理工大學北區
調查對象:東華理工大學在校學生及校外畢業生
調查內容:
1、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了解他們對創業的看法、意愿、方向、目的、心理等。
2、調查創業環境,了解社會、學校給大學生提供的服務、幫助及想創業大學生對此的滿意度。
3、調查想創業大學生的基本信息、創業素質狀況、創業傾向程度、創業團隊的素質。
調查情況總結:
1、被調查的在校大學生有男生32人,女生30人。其96%的同學贊成在校大學生創業。但是只有69%的同學表示對創業感興趣(這69%的對創業感興趣的學生中有90%的是男性同學,10%的是女性同學),另31%的同學則完全沒有過創業的打算,而在對已經畢業或者即將畢業的學生調查中發現,選擇創業已經成功或正在創業的人數都為0。不難看出,雖然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大學生自主創業表示贊同,但明顯大家還是持著一種觀望的態度。在有興趣開展自主創業的學生的性別方面,男性同學占多數。最后在已畢業和即將畢業的學生調查中,我們發現,自主創業的成功率為0。
2、更多的受訪者選擇自助創業的受社會影響最多,約占總人數的42%;其次是受身邊創業人員的影響,其人數約占總人數的28%;受家庭影響與受其他因素影響的同學則各占總人數的15%。有46%的同學選擇的創業目的是積累經驗,為以后的工作做準備;有31%的同學的創業目的是提前開始人生事業;只有8%的同學的創業目的是籌備人生的“第一桶金”;剩余15%的同學的創業目的選擇了其他。從調查結果中我們發現,目前較大的社會就業壓力是驅使他們選擇自助創業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校學生創業的時候,應該對創業的環境,地點等進行評估,聽取家長和老師的建議,不應該一意孤行。
3、對于大學生創業應具備的外部條件,81%的同學認為應具備資金支持,69%的'同學認為應有廣泛的人脈,65%的同學認為應具有創業團隊,35%的同學認為應有良好的經濟形勢,12%的同學選擇了有一定的辦公場所,還有15%的同學選擇了其他條件。“資金支持”、“經驗和社會關系”、“良好的創業團隊”是受訪者普遍認為自主創業時需要的外部條件。在眾多外部條件中最為受訪者所看重的還是“資金的支持”,占到了81%。
4、關于最吸引畢業生創業的原因,有50%的畢業生選擇了創業能使個人獲得不斷地成長和發展,有33%的人選擇了創業成功能使自己成為主宰生活的強者,有25%的人認為創業能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有4%的人選擇了創業能挑戰自己的能力、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及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調查結果顯示沒有任何畢業生選擇有強烈的創業興趣和欲望、通過創業迅速提升自身的社會地位及對金錢和自由的渴望這三項。更多的受訪者選擇自助的創業的原因是想讓自身得到鍛煉,占到了受訪者的87%,而33%的受訪者是從解決今后就業問題的角度出發的。
5、對于“白領文化”與“創業文化”的立場,67%的畢業生先選擇“白領文化”為基礎,以此發展自己的“創業文化”,42%的畢業生認為“白領文化”的風險較小,投資較少,工作穩定,只有8%的畢業生認為“創業文化”選擇做自己的老板,即使冒著風險也值得賭一把,沒有畢業生選擇“打工”和“創業”只要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就可以了這一項。再一次印證了大學生現在對自主創業雖然感興趣、有想法,但更多的還是保有一種觀望的心態。
對此,本組對在校學生創業出發點提出建議:學生自主創業不僅僅是為了收入,更重要的是從中鍛煉自己,讓自己在今后的就業之路上,多一些砝碼。在校學生創業的前期,收入會比較低,學生應該樂觀看待,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不應該抱怨,不應該懶惰,更不應該自暴自棄。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11
近日,全球化智庫(CCG)在京發布《20xx中國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報告通過對國內百所高校進行調查研究,探究我國高校學生創新創業及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情況,分析影響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主要問題及其需求,著重從政府、高校和社會不同層面提出了促進高校學生開展創新創業的建設性建議,針對性地就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舉措提出建議。調查報告涉及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意向創業區域和領域、創業資金來源、創業能力評估、創業教育參與度與滿意度等多個維度,以期進一步推動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環境的發展。
高校學生作為創新創業的主體之一,是經濟社會發展巨大的新動能,為了促進高校學生開展創新創業,CCG于20xx—20xx年分別對國內100所高校(包括重點高校、地方本科高校、高職高專等)及2797位學生(包括高職高專生、本科生以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等)開展了問卷調研,形成了此報告。
根據《調查報告》,對創新創業有興趣的學生超過60%,其中位居前三的是工學類、管理學類和經濟學類的學生;學生創新創業的首要原因不是經濟收入,而是期待創業能夠使個人不斷成長以及實現自我價值;創業團隊和個人能力被認為是創新創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二線城市是學生意向創新創業的首選區域,高科技行業是學生創新創業的主要意向行業。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更希望在大學階段嘗試創新創業,意向選擇在大三時期開始創新創業的學生占五分之一;僅有34%的受訪學生認為自身能力基本滿足創新創業需求。受訪學生認為缺乏資金是創新創業過程中的主要困難,向學校和政府申請資金扶持是學生創新創業考慮的主要資金來源。
超過8成的受訪學生表示了解創新創業配套服務,對于高校提供的創新創業配套服務的評價情況一般,認為提供了較好創新創業配套服務高校學生不到30%。高校學生實際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人不多、高校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投入不足和缺乏創新創業課程是當前阻礙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主要問題。超過97%的受訪學生希望設立創新創業課程;由創新創業領域專家和創業者教授課程的方式更受青睞。
超過一半的受訪學生認為制定相關扶持政策是高校學生對于政府支持方面的主要需求;學生們需要全面的創新創業配套服務,特別是資金支持和創新創業輔導課程。
針對調查結果,CCG認為作為創新創業的重要主體,高校學生所處的時期是生活壓力相對較小、時間相對充裕、失敗成本相對較低的階段,因此高校學生也更愿意去嘗試創新創業。而高校學生最大的劣勢在于缺乏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包括個人經驗、創業資金和技術支持等。當前我國創新創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在人才、設備、資金和政策投入等方面需要政府、高校和社會各層面的關注與支持。因此CCG提出以下建議。
在政府層面,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第一,設立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從國家層面對高校學生創新創業予以認可和必要的支持,對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相關稅費給予優惠和減免等。第二,引導高校合理整合社會資源,尤其是校友資源,通過創業基金、合作教育、合作基地等方式,形成持續的多元化投入體系,有效促進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發展。第三,在地方政府層面,可以從政策支持和資金配套兩個部分來為該區域內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支持,如設立區域內的高校創新創業資金池,區域內好的學生創業項目優先在本區域進行產業化發展等。第四,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在重點省份酌情創立創新創業教育二級學院,將創新創業內容融入現有教學體系之中,鼓勵開展創新創業的學習體驗,傳播創新創業文化,培育創新創業精神,同時,鼓勵相關大學或國家級科技園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及扶持項目。
在高校層面,進一步完善對學生創新創業的服務與支持。高校是學生從事創新創業的最直接的支持主體,可以為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提供更好的環境。第一,加強創新意識,鼓勵學生從事創新創業活動。第二,設立專門的部門負責與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相關的事務。第三,開放校內的技術資源、設備資源,為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必要的技術、資源的支持。第四,設立和完善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孵化機構。第五,根據自身能力設立校友會創業基金或與企業聯名設立創業基金等,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資金支持。第六,具體到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建議有條件的高校與國際名校合辦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和項目,進一步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借鑒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頒發創業文憑的經驗,試點對高質量的創業項目頒發創業文憑;鼓勵創辦中外合資創業大學,聯通師資、教學、實習與實踐,甚至早期風險投資等各個環節,實現創新創業人才的“全鏈條”培育;鼓勵中外聯合培養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通過海外進修、培訓,或直接與國外創業大學、創業學院、培訓項目建立合作關系等方式,聯合培養國際化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還可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在模擬仿真教學方面的應用,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學習體驗,通過在線課程、視頻公開課等手段,促進優質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資源的開放和分享,廣泛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注重實踐教學,實戰學習,鼓勵學生開展真實的創新創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升知識運用能力,積累創新創業經驗。
在社會層面,需要對學生創新創業有更多的寬容與支持。第一,創新創業存在失敗的風險,需要社會更加積極地看待高校學生創新創業,對于成功的案例應當更加理性,避免夸大宣傳導致學生的創新創業價值觀出現誤區,而對于失敗案例,也需要給予更多的寬容與鼓勵,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的氛圍;第二,在鼓勵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同時,需要做好學生創新創業的風險保障,比如,面向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群體實施社會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補助等措施,設立心理輔導和引導基金,幫助創新創業失敗學生重新就業或繼續開展新一輪的創新創業等;第三,進一步完善學生創新創業的社會輔助設施,包括眾創空間、創業孵化基地、非盈利的社會組織等,提升學生創新創業全鏈條的輔助與服務水平。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12
調查時間:XX年2月
調查地點:全國
調查內容:關于XX年大學生創業現狀的調查
調查方式:在線調查
最近一項調查顯示,青年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全方位的支持,而不僅限于資金,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后選擇創業,這些青年的創業知識是來自大學嗎?青年創業的最關鍵因素,是創業資金的充足與否嗎?四川成都高新區日前面向芳草街道等5個轄區街道、高新區青年(大學生)創業園等兩個創業園區、四川大學等8所省內高校、中山大學等3所省外高校,發放了總共1000份“青年創業現狀與成都高新區創業環境”調查問卷。根據收回的912份有效問卷,成都高新區近日撰寫出了《青年(大學生)眼中的創業、園區建設與政府服務》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高校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青年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全方位的支持,而不僅限于資金;同時,有69。7%的受訪者表示會積極面對創業失敗。14。2%的人創業想法源于學校小江是成都一所大學的應屆碩士畢業生,看著媒體對創業成功者鋪天蓋地的報道,他開始期盼那種“名利雙收”的生活。今年6月,小江將自己開一個國學培訓機構的創業想法,寫成了一份創業企劃書,并參加了成都金牛區青年(大學生)創業園的評審會。“你跟其他國學培訓班相比,優勢在哪?成本和利潤有沒有做過預估?消費受眾群體是哪些?怎樣開發你的客戶資源?”。
調查中,對于“創業想法受何種因素影響最大”這一問題,62。6%的人認為源于社會影響,16。5的人認為源于家庭,僅有14。2%的人認為源于學校。留學新加坡之后來到成都高新區創業的楊先凱,對14。2%的數字感到很驚奇。“如果學校的創業教育做得好,這個概率不會這么低。”楊先凱告訴記者,在新加坡,大學基本都開設了成體系的創業課程,比如《公司理財》、《市場營銷》、《客戶資源管理》等,學生可以根據興趣自由選擇,修讀合格后,會得到相應的學分。大學生對于自己創業干什么,需要哪些必備條件,創業之后怎么保證企業運轉等知識,大都來自創業課程。“我在新加坡上大學時,曾經修讀過《創業市場運作》課程,感覺啟發很大,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怎么讓公司在市場中生存。”楊先凱說,由于大學課程的配套做得比較好,新加坡大學生的創業氛圍很早就形成了,而中國大學生創業是最近幾年才熱門的話題,大學課程還跟不上。調查中,80。2%的.受訪者認為,需要對創業能力進行系統培訓,也印證了楊先凱的分析。而對于創業培訓的內容,受訪者最希望得到的依次是企業管理(22。3%)、市場營銷(21。1%)、溝通技巧(18。2%)、財務知識(14。5%)和個性化輔導(11。7%)。調查的主要執行者、成都高新區團工委書記冉啟平說:“其實中國高校已經逐漸重視創業教育了,但普遍的方式還是這一場創業講座、那一場創業論壇,成體系的創業教育課程很少。”他分析說,高校開設專業、系統的創業課程,能激勵大學生思創業、謀創業、敢創業、善創業,同時也能讓大家深刻了解創業的艱難與風險,是提高大學生創業者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13
大學是多數人步入社會之前,最后一段學習生活。對于大學畢業之后,想要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或者說是想要創業?當前大學生創業現狀如何?對創業又抱著怎樣的想法?他們又會有哪些困擾?前日今晚傳媒發展研究所針對本市大學生創業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創業想法但沒有付諸行動的受訪者接近三成。
此次的調查通過對高校的實地走訪、96860公眾熱線、今晚網絡調查三個渠道獲取624份有效樣本,調查對象主要是35歲以下、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群。其中,有創業經歷和沒想過創業者分別占比12.34%和59.78%,其余的則是有想法卻沒有付諸行動的,共174人占比27.88%。什么原因讓他們對創業夢想望而卻步?
參與調查的南開大學物理系學生吳雪梅一直希望找到合適的團隊后再嘗試創業,她說:“我不想一個人單打獨斗,那樣太吃力。如果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或朋友為了共同的項目抱團闖蕩,我愿意加入。” “我一直想開個小店自己當老板。但我的社會經驗和業務能力都很欠缺,所以想先找個相關專業的單位干兩年,積累一定實戰經驗及人脈關系之后再去‘自立門戶’。”另一位受訪大學生說。
此外,從此次的調查數據統計分析發現:沒有資金和場地、不知如何入門、害怕風險和失敗、家里不支持、已擁有不錯的就業機會等因素也是年輕人有創業想法卻沒付諸行動的.原因。智聯招聘市場部負責人安品濤表示:“其實很多求職者都心懷創業夢想,只是還沒達到‘義無反顧’的強烈程度。這里面有資金、經驗、技能等方面的欠缺,對政策、市場不了解等的客觀原因,也有不敢承擔風險、擔心失敗和吃苦等方面主觀原因。畢竟創業需要較大的成本和精力投入,對于剛邁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說只要能保持最初的激情,先就業積攢實力再創業實現夢想也不失為一種現實選擇。”
相信不少人都有自己的創業夢,只是有大部分人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對創業夢望而卻步。但如果我們有夢想,就需要有一個可行的計劃。如果決定要往前走,就不要猶豫的開始實施你的計劃。完成夢想需要時間,但開始實踐不可拖拉。更多社會調查,就上!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14
時下,大學生創業已成為一個時代流行的新名詞,自從我國實行大學生畢業自主擇業制度以來,大學生選擇回到小縣城或者農村自我勤勞致富,開辦屬于自我的小型企業或工廠,或幾個人合伙成立專業合作社承包大片荒山和土地進行養殖和種植業,已成為當代大學生擇業的一種時尚選擇。
筆者有幸能夠接觸和緊密聯系他們的工作,對20xx年至20xx年時間段的我縣32名大學生創業者做了深入的調查和分析,從調研中了解到,32名大學生中從事工業生產項目的有3名,其中2名大學生的公司已走入正軌,1個公司舉債經營。從事服務業項目的有16名,有11個公司運轉正常,4個公司舉債經營、1個公司瀕將倒閉。從事手工業項目的有6人,有3個公司發展良好,1個公司舉債經營,2個公司已倒閉。從事農村種植、養殖業的有7人,目前有5家在正常經營,2家已轉行。綜上所述,32名大學生中有21名創業基本成功,有11名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遇到了問題,成功率為65%。筆者在調查過程中對大學生創業成功與失意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同時請失意者對再次創業暢談了一些感受和想法,再結合成功企業家的一些觀點,對大學生創業的知識積累途徑、大學生創業時應規避的風險、大學生創業的優點和弊端、對大學生創業供給社會支持的提議等方面進行一個深入淺出的分析,期望到達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大學生創業知識積累途徑:
大學生在學習期間對自我的將來要有一個初步的規劃,如果選擇自主創業,那么在各方面都要早作準備,要從多方面豐富知識,積累經驗,提高個人的業務和管理本事,歸結起來主要途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過大學課堂,大學圖書館和網絡媒介積累
大學生創業者經過課堂學習能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異常是經過教師的講解和察看實例后,對所學知識能加深理解,記憶猶新,在今后的創業過程中將會受益無窮。另外,能夠針對性地到圖書館找一些關于創業理論方面的報刊和書籍進行學習,紙質媒體中的人才類、經濟類等媒體是首要選擇,例如比較專業的《21世紀人才報》、《21世紀經濟報道》,《IT經理人世界》等。網絡媒體中管理類,人才類,專業創業類網站是必要選擇,例如《中國營銷傳播網》,《中華英才網》,《中華創業網等》。此外,從各地創業中心、創新科技園、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留學生創業園、科技信息服務中心、知名民營企業的網站等都能夠學到很多的創業知識。經過廣泛閱讀能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拓展個人的思維方式、豐富個人的社會知識,提高自我創業的信心和決心。
(二)經過與政、商界人士廣泛交流積累
一是大學生畢業后應多與自我創業項目所對應的政府部門取得聯系,如工業、農業、商業、科技、創業辦等單位。一方面深入了解創業政策及一些地方性規定,咨詢大學生創業國家給予的相關優惠政策。另一方面經過他們推薦多參加一些政府和商界主辦的講座、經驗交流會等活動,進一步拓寬人脈資源,信息渠道,很好地融入市場。二是經過電子郵件和電話請教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咨詢與創業項目密切聯系的商業團體,異常是初次創業中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你的謙遜總能得到他們的支持。
(三)經過“曲線創業”積累
先就業再創業是時下很多學生的選擇,由于自我各方面閱歷和經驗都不夠,畢業后,先到相關的實體單位鍛煉幾年,積累必須的經驗和知識再創業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工作中對企業產品的生產、人員的管理、公司的運作都有一個全面和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同時能夠利用與專業人士交流的機會獲得更多的來自市場的信息和創業知識,對企業存在的隱患和問題以及加強和改善的措施都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有利于自我創業后舉一反三努力的克服和糾正。
總之,創業知識來自于大學的學習、生活和社會各階層的交流與實踐,只要善于學習,刻苦鉆研,總能找到施展自我才能的途徑,但在信息泛濫的社會之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這是很重要的,善于學習和總結經驗教訓永遠是贏者的座右銘。
二、大學生創業可能遇到的風險
大學生創業者要認真分析自我創業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風險,這些風險哪些是能夠控制的,哪些是不能夠控制的,哪些是需要極力避免的,哪些是致命的或不可管理的,一旦這些風險出現,應當如何應對和化解,異常需要注意的是,必須要明白的.風險是什么,的損失可能有多少,自我是否有本事承擔并渡過難關,大學生創業的風險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項目選擇太盲目
大學生創業時如果缺少前期市場的調研和論證,只憑自我的興趣和想象來決定投資方向,甚至僅憑一時心血來潮做決定,必須會碰得頭破血流,在創業初期必須要做好市場調研,在了解市場的基礎上創業。一般來說,大學生創業者資金較弱,選擇啟動資金不多,人手配備要求不高的項目,從小本經營做起比較適宜。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一個餐飲行業倒閉的原因是由于沒有搞好調研工作,其選擇的餐飲位置地段較為偏僻,又沒較廣的人脈資源和固定的客源,在開張一年半后便只能另僻門路。
(二)資金風險
資金風險在創業初期會一向伴隨在創業者的左右,是否有足夠的資金創辦企業是創業者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企業創辦起來后,就必須研究是否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企業的日常運作。對于初創企業來說,如果連續幾個月入不敷出或者因為其他原因導致企業的現金流中斷,都會給企業帶來極大的威脅。相當多的企業會在創辦初期因資金緊缺而嚴重影響業務的拓展,甚至錯失商機而不得不關門大吉。
另外如果沒有廣闊的融資渠道,創業計劃只能是一紙空談,除了銀行貸款、自籌資金、民間借貸等傳統方式外,還能夠充分利用風險投資、創業基金或者申請創業富民扶持資金等融資渠道。在32個大學生創業者中,有8人因懂創業政策申請到了3至10萬元不等的創業扶持資金,在必須程度上緩解了企業資金周轉的困難。
(三)社會資源貧乏
企業創立、市場開拓、產品推介等工作都需要調動社會資源,大學生在這方面都感到十分吃力。平時應多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擴大自我人際交往的范圍。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一個生產生物制劑的公司,其產品能夠增強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提高農作物20%的產量,應當說是一個很有前途的企業,但由于沒有對產品進行很好的推介,人民群眾對其產品沒有普遍認可和理解,沒有銷售市場,所以只得關門大吉。筆者認為,該公司應多與農業部門合作,極力推介自我的產品,如果能得到農業部門的認可和支持,相信它的創業結果會截然不一樣。
(四)管理上的風險
一些大學生創業者雖然技術出類拔萃,但理財、營銷、溝通、管理方面的本事普遍不足,想創業成功,大學生創業者必須技術、經營兩手抓,可從合伙創業、家庭創業或開虛擬店鍛煉創業本事,也能夠聘用職業經理人負責企業的日常運作。在調研中發現,11名創業失敗者基本上都是管理出了問題,其中包括:決策隨意、信息不通、理念不清、用人不當、忽視創新、急功近利、盲目跟風、意志薄弱等,異常是大學生知識單一、經驗不足、資金實力和心理素質明顯不足,更會增加在管理上的風險。
(五)競爭風險
競爭在經濟社會中是必然的,如何應對競爭是每個企業都要隨時研究的事,而對新創企業更是如此,如果創業者選擇的行業是一個競爭十分激烈的領域,那么在創業之初極有可能受到同行的強烈排擠。對于大企業來說,由于規模效益和實力雄厚,短時間的降價并不會對它造成致命的傷害,而對初創企業來說可能意味著徹底毀滅的危險。所以,研究好如何應對同行的殘酷競爭是創業者生存的必要準備。
(六)團隊分岐的風險
現代企業越來越重視團隊的力量,創業企業在誕生或成長過程中最主要的力量來源一般都是創業團隊,一個優秀的創業團隊能使創業企業快速的發展起來,但與此同時,風險也就蘊含在其中,團隊的力量越大,產生的風險也就越大,一旦創業團隊的核心成員在某些問題上產生分歧不能到達統一時,極有可能會對企業造成強烈的沖擊。事實上,做好團隊的協作并非易事,異常是與股權、利益相關聯時,很多初創時很好的伙伴都會鬧得不歡而散。
(七)核心競爭力缺乏的風險
對于具有長遠發展目標的創業者來說,他們的目標是不斷地發展壯大企業,所以,企業是否具有自我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最主要的風險。一個依靠別人的產品或市場來打天下的企業是永遠不會成為優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創業之初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但要謀求重要的發展,就是最不可忽視的問題,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終究會被淘汰出局。
(八)人力資源流失風險
一些研發、生產或經營性企業需要面向廣闊的市場,很多的高素質專業人才或業務隊伍是這類企業成長的重要基礎,防止專業人才及業務核心人員的流失應當是創業者時刻注意的問題,在那些依靠某種技術或專利創業的企業中,擁有或掌握這一類關鍵技術的業務人員的流失是創業失敗的最主要風險。
(九)意識上的風險
意識上的風險是創業團隊最內在的風險,這種風險來自于無形,卻有強大的毀滅力。風險性較大的意識有投機的心態、僥幸的心理、試試看的心態、過分依靠他人、回本的心理等,這些意識作為一個新生企業來說都是要極力避免的。
總之,大學生創業,首要的原則就是讓自我學有所用,“做熟不做生”。
三、大學生創業的優勢和弊端
(一)存在的優勢:
1、有“敢闖”精神。大學生往往對未來充滿期望,他們有著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而這些都是一個創業者必須具有的素質。
2、有“科技”精神。大學生在學校里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有著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企業就是開辦高科技企業,技術性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學生創業從一開始就必定會走向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領域,“用智力換資本”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風險投資家往往就因為看中了大學生所掌握的先進技術而愿意對其進行投資。
3、有“創新”精神。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欲望,而這種創業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為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礎。
(二)存在的弊端:
1、“承載本事”較弱。
由于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對于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許多創業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許多大學生創業,看到的是成功的例子,心態自然都是夢想主義,其實,成功的背后還有很多的失敗。看到成功,也看到失敗,這才是真正的市場,也僅有這樣,才能使年輕的創業者們變得更加理智。
2、“社會經驗”欠缺。
急于求成,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的缺乏是影響大學生成功創業的重要因素,大學生雖然掌握了必須的書本知識,但終究缺乏必要的實踐本事和經營管理經驗。此外,由于大學生對市場營銷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很難一下子勝任企業經理人的主角。
3、“夢想主義”較濃。
一部分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甚至有人想利用很新奇的創意來吸引投資,而對于諸于目標市場定位與營銷手段組合這些重要方面,則全然沒有概念。此刻的投資人看重的是企業的技術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的程度上是不可復制的,以及市場贏利有多大,都是現實主義。另外,有些技術含量一般但卻能切中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常常會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同時對于這些產品和服務,你也必須有一整套細致周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實施計劃能強有力地證明贏利的可能性才可能贏得投資。
四、對大學生創業供給社會支持的提議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鼓勵、幫扶大學生自主創業,是各級各部門和全社會的共同職責。為此提議:
(一)加強創業宣傳,營造創業氛圍。應加大政策引導力度,鼓勵大學生走自主創業之路;共青團、青聯等青年群眾組織和媒體要運用大學生創業的成功典型,大力弘揚“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務實圖強”的創業精神,在全社會確立創業為榮、支持創業的良好氛圍。
(二)加強創業教育,提升創業本事。高校要高度重視,確保大學生創業教育有人抓,有人管。把大學生創業教育納入高校教學體系,有條件的高校要開設“大學生創業基礎”課程;在高校開展與專業相對應的從業資格培訓。提議有關部門推出一批大企業作為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基地,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設立創新創業中心或創業園區。
(三)完善創業政策,供給創業保障。重點是針對大學生創業計劃經專業評估機構認定具有成功創業可能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加大扶持力度、供給切實保障。包括提高貼息的小額貸款額度、延長償還期限;建立創業投資風險基金,緩解創業大學生創業失敗后的經濟壓力;鼓勵建立創業孵化器,鼓勵工業集聚區域建立創業孵化器,對大學生創業項目優先進行孵化等等。
(四)建設服務平臺,提高服務水平。經過出臺政策,重點支持建立專利項目代理、創業項目評估、政策法規咨詢和公司財務代理等方面的中介服務機構,彌補大學生創業經驗的不足;加強信息平臺建設,便于大學生創業者及時獲取政策以及資金、項目、人才和市場動態等創業相關信息;建立大學生創業“一站式”服務窗口,為大學生創業供給便捷、高效的服務。
大學生自主創業是目前社會關注的大問題。大學生群體具有文化水平高、思維活躍、發展潛力大等特點,鼓勵和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有利于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和現代企業家的培養。鼓勵、幫扶大學生自主創業,讓更多的大學生成為創業者并實現成功創業,是各級各部門和全社會的共同職責。期望全社會都來鼓勵、關心、支持大學生創業,為優化大學生自主創業環境開創新的局面。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15
一、摘 要:現如今我們大三的學長、學姐即將走出校園,走入社會,他們可以選擇的,或許不只是進入一個差強人意的工作單位,解決“就業”難題。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摒棄了競爭激烈的“就業”所帶來的壓力,開始走上創業的道路,開拓自己的精彩人生。那么,分析“就業”與“創業”這兩個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卻截然不同的兩種生存方式,我們也知道作為現在的一個大學生已經不是像以前那樣的彌足珍貴了,可就業與創業它們各自在剛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學子們心里究竟占據怎樣一個地位、就業形勢如何、創業到底難不難喃?接下來將展現我們調查報所得來數據。
二、關鍵詞:創業、就業、工作
三、正文: (一)、現今的大學生越來越多,而就業崗位不多,這就造成了就業競爭十分激烈,供需關系緊張自然成為就業難最主要的原因,據調查想要到: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自主創業、其他的比例分別占:33.3%、13.3%、20%、33.3%、0%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自主企業
其他
(二)、經濟知識時代對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使得多數學生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就業方向、工作區域等方面的選擇方向上,因此,據調查所知:希望到沿海開放城市、內陸省會城市、中小城市、農村、需要人才的邊遠地區或艱苦環境這些地方工作所占的比例分別為:26.7%、13.3%、33.3%、6.7%、20%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三)、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很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技術創新。很多大學生只看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顧食間、地點的差異,盲目照搬照抄別人的經驗,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自己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步他人后塵。因此,我們的調查覺得求職成功的關鍵是:較高的學歷、較好的個人形象、人際關系、個人的知識和實踐能力、其他所占比例為:6.7%、0%、40%、60%、0%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較高學歷
個人形象
人際關系知識和實踐
其他
(四)、現在大學生就業面臨著很多的難題:
1、缺乏啟動資金:除了家庭資助,絕大部分創業大學生沒有其他經濟來源。目前,也有一部分大學生通過勤工儉學積攢下來部分資金,但創業初期的花銷,經常會遠遠超支。
2、缺乏市場經營經驗:大學生有激情、有抱負,但在實戰中往往是“眼高手低”,對具體的市場開拓缺乏經驗與相關的知識,在創業過程中很可能會因“紙上談兵”而敗北。
3、 心理承受能力弱:從小學到大學,十幾年的學校生活,相對風平浪靜少有挫折,在這種大環境下,大學生創業者們也普遍比較脆弱。其實無論何種創業都有風險,創業的同時即應該有“風險意識”,要能承受住風險和失敗,能夠經得起市場的錘煉。
4、創新能力不強: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很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技術創新。很多大學生只看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顧食間、地點的差異,盲目照搬照抄別人的經驗,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自己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步他人后塵。
據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認為就業難的問題產生于教育體制、學生自身素質不夠、社會沒有提供足夠崗位、大學畢業生太多,超過市場需求所占的比例為:20%、53.3%、13.3%、40%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五)、畢業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來社會公認的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直接原因。從20xx年至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114萬增加到338萬,是擴招前的`3倍;北京地區從6.6萬人增加到15.4萬人,是擴招前的2.3倍。近年來,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專業特色的學校追求綜合發展,紛紛上馬熱門專業,致使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難度加大。以此,我們對大學生就業形勢也做了相應的調查,結果顯示選擇形勢嚴峻,就業難、形式正常、形式樂觀、不了解所占比例分別為;86.7%、6.7%、0%、6.7%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六)企業激勵機制和文化建設富有成效,企業競爭力有著充沛的源泉,企業普遍重視研發投入、教育培訓,企業技術水平有所提高,企業競爭力有著較為堅實的物質基礎。企業信息化建設取得較大進展,成為企業快速提高競爭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此,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選擇在校成績,獎學金等榮譽、專業技能,技能證書、社會能力,應變能力、實習經驗,其他工作經驗所占比例為:0%、20%、66.7%、13.3%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在校榮譽
技能證書
社會應變能力
工作經驗
(七)“充分的就業準備和積極樂觀的求職心態是畢業生實現就業的關鍵之一。”沈陽人才中心交流部副部長馬偉光指出,大學生做就業準備時應該學會求知。有的同學在求職時準備了厚厚一沓證書,可真正能證明自己適合求職崗位的只有兩三個而已。盲目考證不僅浪費金錢,更是時間與精力的浪費。因此,在求職過程中的最重要的不一定是盲目考來的各個證書。對此,調查結果顯示選擇綜合實力、專業技能、實習經歷、其他所占比例為:73.3%、13.3%、13.3%、0%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綜合實力專業技能實習經歷其他
(八)、最低工資標準是基于普遍權利的保障標準,而不是基于個人能力的分配標準,也無助于個體價值的真正實現。如果專門制定出針對大學畢業生的最低工資標準,一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制造出群體之間的不平等。這種以身份決定待遇的做法,顯然違背了人人平等的原則,也同樣違背了最低工資標準的本意。而且,大學畢業生最低工資標準也根本不能改善人才供求的格局。畢業生低薪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才的相對過剩。在此格局下,畢業生缺少表演的平臺和博弈的能量。因此,解決畢業生低薪問題不能依賴最低工資的保障,只有通過完善勞動力市場,擴大勞動力的需求,才能根本解決問題。當然,在此期間,政策應對大學畢業生進行一定的照顧,比如就業、創業方面等,但最低工資標準不應屬于此列。 因此,我們也對大學生能接受的最低月工資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選擇1000、20xx、3000、4000、5000、6000所占的比例為:0%、40%、40%、6.7%、6.7%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九)、目前,大多數大學生還是選擇在畢業后繼續深造,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但總體來說,還是以轉本、考研居多。在選擇繼續深造的同學中,除了個別是因為父母要求外,大多數都是為了增加專業知識,提高競爭能力。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創業的調查報告09-17
【熱門】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11-01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薦】01-19
【推薦】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01-20
【精】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11-14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推薦】01-19
【薦】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09-09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熱門】09-27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熱】11-09
【熱】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