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

時間:2022-10-24 13:14:32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精選13篇)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精選13篇)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涉及全市100戶384人,20xx年總純收入1770600元,人均純收入4611元,95%為非低保戶;5%為低保戶,低保戶中有80%是因疾病損傷致貧,20%是因家中勞動力少致貧。

  二、農村醫療服務狀況

  1、73%的人選擇距離家最近的衛生組織是村衛生室,10%的人選擇是私人診所,9%的人選擇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的人選擇是鄉鎮衛生院,1%選擇縣級以上醫院;家到最近的衛生組織的距離60%的人選擇不足1公里,39%的人選擇在1-2公里,1%的人選擇在2-5公里。

  2、99%的農戶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在被調查的100戶中,只有1戶沒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保率達99%。

  3、66%的人認為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以保大病或保住院為重點,33%的人認為門診、住院都保,1%的人認為應以保門診或保小病為重點。

  4、19%的人對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感到滿意,71%的人基本滿意,8%的人不滿意,2%的人選擇說不清楚。不滿意的地方主要有報銷醫藥費少,報銷手續煩,定點醫院收費高,定點醫院看病手續煩,定點醫院少,就醫不方便,定點醫院醫療水平低等。

  5、47%的人認為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所承擔的比例基本合適,11%的人認為過高,10%的人認為過低,32%的人選擇說不清楚

  6、在現有合作醫療基礎上,44%的人愿意再增加醫療保障支出,56%的人不愿意增加。

  7、如果有家庭成員患病,經常就診的醫療單位44%是村衛生室,44%是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是私人診所,5%是縣級或以上醫院。選擇上述單位的主要原因56%是離家近,13%是質量好,11%是定點醫療單位,8%是有熟人,7%是價格低,5%是其他原因。

  8、調查前半年,22%的農戶沒有家人患病,59%的農戶有家人得了小病,10%的農戶有家人有慢性病,7%的農戶有家人患了大病、重病,2%的農戶有家人得了其它病。89%的人患病后及時就診,共花費醫藥費121743元,按照規定能報銷或減免43509.4元,實際報銷或減免20712.3元。沒有及時就診的主要原因有病輕,自己治療,經濟困難,能拖則拖,醫藥費不能報銷等。

  9、43%的人認為現在看病難,51%的人認為不難,6%的人選擇說不清楚。認為看病難的主要原因有經濟困難,醫院缺少名醫,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好,手續太煩等。

  10、86%的人認為現在看病貴,5%的人認為不貴,9%的選擇說不清楚。認為貴的原因主要有藥品太貴,檢查太多,醫療機構亂收費,個人支付比例高等。

  11、9%的農戶因家人得病向醫生送過紅包。

  三、農村居民醫療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1、報銷范圍窄、比例低,報銷的醫藥費少。調查顯示,實際報銷或減免僅占全部醫藥費的17%,農民掙錢不易,他們希望每一分錢的投入都要得到回報。而目前我市推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為主,對小病、門診補償的比例很低。而一般來說,農民患上需住院治療的大病相對較少,而頭痛、感冒等小病時有發生,但不需住院治療。因此,農民在繳納費用后,往往全年得不到任何的醫療補償,導致農民認為付出多,回報小,不劃算。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身體健康、沒有患過大病的農民不太愿意參加。調查顯示在20xx年僅17%的農戶得到補償,表明絕大部分農戶近期并沒有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得到實惠。部分農戶在問卷上寫上了他們的困惑:“為什么只有非要得大病才能報銷?”。

  2、部分定點醫院不規范經營,亂收費,農民利益受損。調查顯示藥品太貴、檢查太多及亂收費是目前看病貴的主要原因,而現在的醫療機構都是按市場經濟規律經營,追求利潤最大化是目標之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定點機構有在合作醫療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點醫院是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施第一線的部位,它的服務好壞和收費高低至關農民切身利益。定點醫院收費普遍較高,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所能獲得的補償相比微不足道。許多農戶反映,同樣一個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醫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點醫院卻要花費幾百元。一些比較常見的小病,醫生卻要病人作各種檢查,什么心電圖、B超和各種化驗,小病大看現象時有發生。為了能報銷,有病往定點醫院跑,路費、餐宿費、誤工費再加上虛高收費等,化了許多冤枉錢,就算得到了一定補償,仔細算算反而不劃算。

  3、定點醫院少,看病手續煩。調查顯示,農民就醫大多數選擇鄉鎮衛生所、村合作醫療站以及個體醫生。因為他們覺得這些醫療單位離家近,就醫方便,藥價便宜,收費低,服務態度好。定點醫院少,給農民看病帶來不方便。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 篇2

  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新形勢下、國務院為切實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主要政策,對統籌城鄉、協調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解我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情況,我對荊門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基本情況

  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20xx1月1日起正式啟動,基本模式是 “區辦、區鄉(鎮、街道)共管”體制,以區為單位管理住院醫療基金和健康體檢基金,以鄉鎮(街道)為單位管理門診醫療基金。基金來源:中央財政補助(人平20元)+省級財政補助(人平15元)+區財政補助(人平5元)+農民個人繳費部分(人平15元),合計55元。基金用途分配:門診基金(8元)+住院基金(41.5元)+大病補助(1元)+體檢基金(2.5元)+風險基金(2元)。

  二、實施合作醫療制度取得的主要成效

  黨委政府重視,宣傳發動深入,農民參合積極。一是領導重視。為切實解決我區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曾多次向中央、省、市爭取相關政策,組織有關部門研究我區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方案,終于使這項惠農工程在我區得以實施。二是宣傳發動深入。各地成立了由黨政一把手牽頭的合作醫療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合作醫療啟動的各項工作。各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通過會議集中宣講、廣播和有線電視滾動播出、短信群發、印發宣傳資料、制作專欄等廣泛進行宣傳活動。這些措施調動了農民參加的積極性。

  三、在合作醫療帶來的經濟效益分配中呈明顯弱勢,其原因表現如下:

  1、是基礎設施差,條件簡陋,設備落后。

  2、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現象依然存在。

  3、合作醫療工作機構力量薄弱,影響工作效率和監管力度。

  四、完善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合作醫療政策的知曉程度。一是利用村衛生室這塊陣地,由村干部和鄉村醫生經常向群眾宣傳,盡快讓農民了解政策。

  (二)加強鄉鎮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方便群眾就醫。一是要加大鄉鎮衛生院的基礎設施建設。有計劃地改變鄉鎮衛生院的基礎條件和外部形象。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 篇3

  最新一份農村醫療改革網路調查報告顯示對農村醫療改革的有所認識的人占到65.4%,而一無所知的人占到23.1%;醫改給人們帶來益處的只占到39.4%,56.7%的人認為沒有帶來什么益處;有56.7%的人認為現今的醫改不盡人意,覺得醫改成功的人只占1%。

  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僅是推進我國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政策之一。面對農民醫藥費用得不斷攀升,農村醫療機構服務質量低下,因病致貧現象的不斷增加;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得宏偉目標,如何建立起一個人人可及而又有效的農村醫療衛生體制,解決農民就醫難、就醫貴的問題已成為理論界和實踐界的當務之急。

  XX年兩會上衛生部長陳竺對農村醫療和公立醫院改革表示不滿意。在農村醫療改革上政府的財政投入非常重要,我國醫療資源總體比較短缺,尤其是優質醫療資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醫務人員的培養也非常的不易。從去年到今年,農村醫改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總理提到保障制度的進步、基層服務能力也在逐步增強。60%基層目前正在推進基本藥物制度,藥價降低了30%,老百姓切實得到了實惠。但是還有很多地方做的不足,譬如農村欠賬太多、公立醫院改革是在太復雜。目前的醫改工作路線不太清晰,在公立醫院深層次問題上,比如四個“分開”等問題也并不十分簡單。縣級醫院能力不夠等等問題。

  從開始的調查報告顯示,隨著社會老年化的加劇,人們對于切身醫療保障的意識的加強,人們開始普片關注醫療問題,但是政府對于醫改的宣傳方法不夠合理并且宣傳力度不夠致使還有相當一部分的人不了解醫改,尤其是農民這樣文化層次相對較低的人群。從切身與醫改有過接觸的人來說,感到帶來益處的人只占1/3,一半以上的人并沒有感覺到醫改給他們帶來的好處。由此絕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政府農村醫療改革是不力的。

  從我了解我當地下塘鎮的農村醫療改革情況如下:

  一、長豐縣醫療改革基本情況

  有一次,我家人出了點車禍,由此便和醫院有了深層次的接觸。從中我了解到一些基本的情況。新醫療改革實行以后,說實在的看病也沒少花多少錢。燒了的錢是鄉村鎮衛生所里的藥變成最基本的了,說白了就是沒有好藥新藥,只是由于現在藥品分配都是縣級及以上的醫院分配的,為了降低藥品價格,便只給下面的小衛生院分配低廉的基本藥物。這本來是件好事,禁止醫院私自購藥,降低藥品價格。卻也帶來個些負面的影響。比方說現在的流感在中國有60%的變異,這在歐洲些國家只有4%,這和我國消炎藥亂用濫用所致,而現在鄉村醫院里的基本流感藥物和消炎藥卻大部分都是無效的或者效果差。如果有個人出了車禍腿部大面積受傷,這種村鎮的小醫院根本沒法醫治,這種情況是綜合所致的,醫院里沒有好的藥物給予治療,基礎設備差,醫療改革后這種醫院的醫生工資低了很多,醫院醫生流失嚴重,已經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醫院為了維持基本的運作,最終還是得向患者下手,不管什么病,進去就是三項檢查,然后才給你看病。在大醫院里在辦理入院手續的時候,醫院會問你有沒有參加新農合,新農合是從XX年起逐步實行的,旨在減輕農民的負擔,解決一定的農村看病難問題,但是一般農民都不愿意說自己參加了新農合,即使他已經參加過。這方面的原因很耐人尋味。這是我的親身經歷的事。

  二、制約農村醫療改革的主要問題

  全國絕大多數鄉鎮逐步把合作醫療補助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許多干部在成績面前沒有抵住誘惑,開始侵吞醫療專款,更多的卻是政府工作者的不作為。在醫療改革中牽涉到許多復雜的利益問題,政府不愿意徹頭徹尾的來個“斬草除根”,當然這也有政府的難處。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毛主席提出的“赤腳醫生”大大降低了行醫者的門檻,對當時的農村醫療情況有了一定的改觀,但是這些醫生的水平是沒法和一個正規的醫生相比的,現在中國有8億的農民,這也為現在的遺留下了很大的隱患。中國醫療衛生發展是種畸形的成長,農村醫療在最初的聯產承包責任制時期,由公共衛生所負責農村村民的基本醫療,這還是個社會服務型行業。之后,隨著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變,公共衛生所基本上由鄉村醫生(赤腳醫生)充當,此后,逐漸演變成私人診所,醫療設備因為資金匱乏、醫療觀念落伍等因素影響,未能形成一系列整體性的醫療器械和一套完整的醫療服務體系,農民的醫療再次出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這是種長期積累下來的沉疾,現近改革只是把這些“赤腳醫生”聚集到村鎮衛生站來,結果只是雙敗不是雙贏,這些“赤腳醫生”也因工資低而離去,最后衛生站只不過是個空殼而已。

  三、對農村醫療改革的意見

  政府在在醫療公共產品方面不應缺位,政府應主動承擔的公共產品的服務。加強政府在醫改方面的監管,防止某些官員在醫改方面不作為或者挪用醫改公款,讓屬于農民的每一分錢都落實到實處。加強農村醫療改革的資金投入,可以由政府投入和社會募集相結合,社會募集資金保守在每年3000億左右,加強資金投入用以改善村鎮醫療的基礎醫療設備和醫務人員的招募上。在全國建立全面的互聯的醫療信息網,醫院資金的流動和用途向社會公開,保證透明公正的原則。改革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轉變鄉鎮衛生院服務模式。由上級直接領導,實現“四個分開”。

  四、總結

  醫療改革是世界性的難題,對中國這樣的農業大國來說,對農村醫改也正處于一個艱苦探索的過程中。在實行醫改后還是有一定的成效的,60%的基層目前正在推進基本藥物制度,藥價降低了30%,老百姓切實得到了實惠。但是還有很多重大的挑戰需要我們政府和人民去面對。我們相信新的農村醫改一定取得成功的,改變現有的看病難,病則返窮的現狀。陳竺說現代醫院管理最終將走向董事會體制,大醫院和基層要形成良性互動關系。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 篇4

  一.引言

  有統計資料表明,我國有農村人口7.93億,約占總人口的63%。千百年來中國農民一直過著貧窮、愚昧的生活。本文在此前提下就農村的醫療現狀作一探索,談談農村的醫療現狀。

  二.農村醫療現狀

  我國的農村醫療工作自改革開放以來所取的成績是眾所周知的,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農村的醫療衛生事業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也逐步浮出水面,并成為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障礙。我們應客觀地認識現狀,評價現狀,不能陶醉于過去的成績沾沾自喜;也不能在困難面前茫然不知所措。那么,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現狀到底怎樣?其癥結又出在哪兒?筆者擬以安徽省廬江縣縣醫院、和縣中醫院、廬江縣柯毯鎮衛生院及柯坦鎮葛廟鄉衛生院為例,闡述本人觀點:

  在這些醫院走訪調查中發現城鎮醫院的差距,廬江縣醫院及和縣中醫院的設備基本達到了專業水平,衛生條件基本符合要求,但服務態度較正規醫院有相當大的差距,在此就不贅述了,下面重點談談農村醫院的調查結果。

  筆者在對葛廟鄉衛生院的詳細調查和走訪群眾后發現,該院的運營機制存在嚴重問題。該院員工的工資不是由政府直接發放的,由醫院“自給自足的”、“多勞多得”,即該院每年營利除上繳一部分給政府,其余“分紅”。這樣的運營方式導致怎樣的后果?為調查實情,我體驗了病人的感受,我說感冒了也沒什么就掉葡萄糖。在問當地的群眾時也是同樣的情況。所以在農村感冒求醫是奢求,他們寧愿苦挨過去要么去私人診所,他們決不可能為了感冒去花一兩百塊的。然而在這些小診所卻乏善可陳,醫療水平不怎么高而且往往一人操刀,數職懼兼,又是護士又是全科醫生甚至是手術者!曾經報道河南一產婦在村里小診所生產時難產,該大夫決定給其做剖腹產手術,沒有消毒設備,沒有手術室,沒有手術器械,該大夫竟然用菜刀給其做手術,結果產婦當場死亡。當然在這些大夫中也不乏有多年經驗而且豐富實踐的,然而在各項設備不齊全而有身兼數職的情況下保證不出錯?醫生的職業不同其他職業,失誤了可以補償,可醫生不能!

  在調查鄉鎮衛生院的醫務人員時發現幾乎所有的義務人員都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沒有接受正規的專業教育,他們大多接過父輩的衣缽懂點醫學常識后去醫院進修的,沒有一個本科畢業的大學生。這又足見城鄉的醫療差距,城里的大學生富余找不著工作又不愿去環境差、待遇低的農村工作。這也導致了人才的閑滯和浪費,農村醫療事業的停滯!

  在走訪群眾的過程中也聽到一些悲痛不堪的事情,在農村雖然意外事件不似城里那么多,但農村意外事件的死亡率很高,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間。農村在小診所無法治療的情況下或遇到緊急情況撥打急救電話后因路程太遠而失去生命。在調查中發現一個縣擁有急救技術的只有縣醫院,而各地距縣城遠需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對危重病人而言,是決定生死的。在我調查的人群里就有因農藥中毒沒能及時搶救而死在路上的,有交通事故死在等待救護車的血泊中。

  最后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例外的調查發現,在我縣的一些偏遠地區封建迷信思想和江湖騙子甚為猖獗。在歸結了他們的一些想法之后發現倒并不能指責他們,并不是他們的思想有多落后,在談話中他們也不信鬼神之說,他們是無奈之下才出此下策。在了解當時的一戶因患小兒肺炎的迷信群眾更能體現搞好農村醫療的重要性,該家長因長期在鄉衛生院治療花錢無數且不見起色又找不到病因才迷信的。當然在這些村民中也有一些江湖騙子靠仙丹救命水過日子,這是鉆著醫療水平的空子搜刮老百姓的錢。

  三.對策

  1、黨和政府要把農村醫療事業視作農村扶貧的重要工作,引領億萬農民擺脫治病難求醫難的問題。首先,國家眼逐步加大農村醫院的經費投入,同時建立監督機制,完善其運營機制,由政府統一管理。

  2、取締非法不和格的私人小診所,對私人診所的衛生條件進行嚴格的檢查,對醫生進行嚴格的考核和培訓,落實好基層醫生的進修制度,防止類似悲劇的重演。

  3、設立醫生的特殊津貼制度,對在農村工作的大學生或志愿者實施特殊津貼。提高他們的待遇,搞好他們的工作環境,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愿意來基層工作。這樣既提高了醫療質量和素質又為國家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避免了人才的浪費。

  4、在目前的條件下,鄉鎮衛生院還無法對嚴重疾病和突發重傷病人的搶救,為了應付突發情況中的急救,縮短縣鄉醫院的距離,爭取最佳的治療機會,政府應在各鎮的中心醫院配備一輛急救車,這樣就可以減少一半的急救時間。

  5、對于農村的迷信思想,只有醫療水平提高了自然可以解決,當然目前還會存在,生病不去看醫生不打針不吃藥的現象還會存在,政府應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加大宣傳力度,嚴厲打擊哄謠撞騙宣傳迷信思想的不法分子。同時政府應為人民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6、針對偏遠地區農民治病難的問題,縣市級政府組織好本行政區內的醫療巡回檢查,深入貧困山區為他們送藥送溫暖。

  在調查的最后,我特意了解了農村合作醫療的落實情況,通過了解發現今年的落實情況明顯比去年好,這也證實國家的重視程度。但是目前的一些鄉鎮醫療機構還不辦理,有些地區只能去縣醫院才可以報銷醫療費用。在群眾中有一些錯誤認識,作為醫療機構應解釋清楚。

  四.總結

  通過這次調查,毫不放大的說,此次醫療調查結果顯示了我國的盛世危機,在調查中筆者的憂慮程度與對該問題的調查深度齊長偕增,這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一個將國計民生置于自己理想最高峰的熱血青年的過度敏感,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 篇5

  為了提高我縣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滿足農民解決基本衛生保健和醫療需求,近日,縣人大常委會成立調查組,對全縣農村醫療衛生狀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組在聽取了縣政府關于全縣農村醫療衛生工作情況匯報后,集中時間分別深入到北大湖鎮、西陽鎮、春登鄉等衛生院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通過采取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農戶等形式,重點針對全縣農民享受初級衛生保健水平、農民基本醫療需求狀況和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等方面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向縣人大主任會議作以匯報:

  一、全縣農村醫療衛生基本狀況

  我縣共有15個鄉鎮(區),139個行政村,總人口40.44萬,其中農業人口31.14萬,農民人均純收入2503元,人均衛生消費支出數約為165元。目前,我縣有政府成立的非營利性質的醫療衛生機構22個,其中縣級醫療衛生機構11個,鄉鎮衛生院11個。共有社會醫療機構58個,城鎮和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244個。全縣在職在崗衛生技術人員1830人,衛生技術人員與服務人口比例為1:22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縣醫療衛生機構建筑面積30869平方米,實際開放病床708張,病床與服務人口比例為1:571。幾年來,我縣致力于提高廣大農村居民健康素質并把它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之一,建立了適應衛生事業新形勢發展要求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和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形成了強有力的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保健網絡,為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完善了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強醫療衛生機構房屋建設。幾年來,縣衛生行政部門投資1500余萬元,對縣疾控中心、縣婦幼保健院、縣醫院、縣二院、縣醫院分院,北大湖鎮、萬昌鎮、雙河鎮等中心衛生院,大崗子鄉、官廳鄉、一拉溪鎮、三家子鄉等一般衛生院的業務用房進行改造或新建,總建筑面積達2萬平方米。二是增設和更新了醫療設備。幾年來,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共購置大型醫療設備170臺件,總投資1250余萬元。其中,縣醫院四年內投資900萬元,購置了螺旋CT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彩超、全自動血球計數儀、微波治療儀等大型醫療設備34臺件。鄉鎮衛生院全部配置了100mA以上的X光機、B超、心電機及生化檢驗設備,為臨床提供了科學的檢測診斷依據。

  2、建立了功能完善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為滿足農村醫療衛生保健需求,進一步完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20xx年,縣政府下發了《永吉縣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在方案的指導下,按照“二級網一級辦”的模式,我縣改革鄉、村二級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各鄉鎮衛生院增設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管理本轄區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日常管理工作,并將原有的村級衛生機構改革為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經過四年的建設,目前,全縣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已達244個(包括城鎮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8個),覆蓋率達100%,建設合格率達80%。多年來,我縣農村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把有償服務與義務服務結合起來,在社區內,以家庭為單位,將醫療、預防、保健、康復、衛生宣傳、健康教育、計劃免疫等融為一體,為農民提供主動、方便、快捷、優質、低價的綜合性服務。

  3、加強了傳染病、慢性病的防治。為強化計劃免疫的管理,20xx年,我縣將乙肝疫苗接種納入兒童計劃免疫程序,縣財政每年投入4萬元專項經費,免費為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同時,縣衛生部門深入6個鄉調查點對肺吸蟲、肝吸蟲、旋毛蟲等人體寄生蟲病現狀進行調查,共調查了4500人份,為做好其他疫病防治提供了依據。為有效防治結核病,縣結核病防治所于20xx年7月份落實了世界銀行貸款/英國贈款結核病控制項目,對發現的我縣結核病人進行了DOTS治療,并加強了對防癆醫生和卡介苗接種人員結核病防治知識培訓,對全縣3萬名中小學生進行了結核菌素監測。目前,我縣傳染病發病率為254.23/10萬人,處于地區中等水平,“四苗”接種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為防治艾滋病,今年上半年,全地區在我縣召開了艾滋病綜合防治示范區工作會議,介紹了我縣艾滋病綜合防治示范社區建設和艾滋病防治經驗。年初,我縣完成了縣疾控中心艾滋病初篩實驗室建設工作,5月份,我縣舉辦了預防艾滋病知識師資培訓班,對鄉鎮衛生院院長、醫療科長、防保科長和部分社區衛生服務站負責人等60余人進行了培訓。同時,我縣地方病防治工作成果得到了鞏固。以控制碘缺乏病為重點,今年上半年,我縣完成了60份孕產婦尿樣和孕產婦家庭用鹽采樣,對全縣27個食品批發部,64戶居民用鹽及倒著鹽進行了采樣監測,其檢驗樣品288個,合格率100%。目前,我縣大骨節病、克山病、布病、碘缺乏病的防治達到了國家控制標準

  4、通過微機程序化管理,詳實的掌握了全縣轄區內育齡婦女總數,影響婦女健康狀況的疾病及順位。掌握了新婚對數、孕產婦數、高危妊娠數、孕產婦死亡數等情況,為更好地實施婦幼保健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在開展孕產婦系統管理工作臺上,以篩查高危妊娠為重點,完善了管理措施,使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90%,孕產婦保健覆蓋面95%。住院分娩率達75%,達到了初保規劃確定的指標。為進一步提高婦保工作服務功能,從20xx年開始,我縣通過選派婦產科技術人員進修,增設必要的設備,加強了縣、鄉兩級醫療機構婦產科建設,進一步提高了衛生院婦產科服務水平,使一般衛生院能承擔生理產科和一般婦科手術工作,中心衛生院以上醫療單位具備了病理產科和難度較大的婦科手術水平。目前,我縣中心衛生院以上醫療單位開展了愛嬰醫院建設,各項工作指標達到了初保要求的標準,20xx年底將通過市級驗收。全縣兒童保健覆蓋率已經達到100%。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為零。明顯降低了新生兒窒息和新生兒顱內出血事件的發生。新生兒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較前5年降低20%,嬰幼兒的科學喂養及保健知識普及率達到65%以上,減少了兒童營養不良性疾病的發生。

  5、加大了衛生行業執法力度。為適應衛生全行業管理新形勢的需要,我縣建立了衛生監督與疾病防控新體制,撤消了原永吉縣公共衛生監督所和永吉縣衛生防疫站,重新組建了永吉縣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和永吉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衛生監督方面,全年堅持開展了社會衛生打假活動,并做到與日常衛生監督工作相結合。對食品衛生、學校衛生行業定期進行專項整頓,規范了食品衛生“三證”發放與管理工作,完善了“三證”的發放程序和管理辦法,制定了責任追究制度,對違法業戶依法嚴肅處理,規范了市場經濟秩序,保護了廣大群眾的健康。在醫療行業執法方面,衛生局醫政科常年對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美容院、藥店、早市場進行執法大檢查,兩年來打擊非法行醫36例,取締非法醫療機構28家,清理非法醫療美容2家,藥店座堂醫6家,罰沒藥械10臺件,處罰人民幣3.8萬元,規范了醫療市場,保證了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

  6、強化了政府對農村衛生事業的建設和管理職能。堅持經常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整治環境衛生,不斷改善居民生存環境。通過設立常設機構,代表縣政府負責環境衛生的管理和監督。每年我縣都把環境衛生工作作為全縣精神文明建設目標責任之一一并考核。從去年開始,加大了管理力度,縣政府制定了愛國衛生目標責任考評方案,并與鄉鎮政府和相關部門簽訂了目標責任書,落實了獎罰措施。通過開展文明村屯活動,現有1個鄉鎮達到了市級衛生鄉鎮標準。通過農村改水改廁建設,到今年上半年,已有6個鄉鎮進行了部分村屯改水,自來水受益人口16.27萬人,累計改水受益人口26.55萬人,8個鄉鎮進行了改廁,3.5萬戶居民修建了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34%。

  二、我縣農村醫療衛生亟待解決的問題

  雖然我縣醫療衛生事業隨著全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按照初級保健的要求,基本能夠滿足農民群眾的需要,但是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集中反映以下幾個方面:

  1、醫療設備、設施陳舊老化。在這次調查中我們看到,農村有些鄉鎮衛生院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房屋破舊、設施簡陋、醫療器械破損得不到補充和改善,難以達到正常醫療保健的目標。春登鄉衛生院和北大湖鎮三家子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房屋簡陋、年久失修,還仍在使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舊平房,亟待需要重建。調查中我們還看到部分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療衛生基礎設施薄弱,相當一部分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只有“老三樣”,一個聽診器,一個血壓器,一個體溫計。醫療衛生改革步伐緩慢,衛生事業發展滯后,與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的需求不相適應。

  2、醫療衛生人才匱乏。由于農村物質條件落后,因此,我縣的醫療專業技術人員大多集中在城鎮,導致農村醫務人員所占的比例比較低,看病難的問題比較突出。西陽鎮搜登溝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僅有一名鄉醫,卻服務著全村近千人的預防保健。在北大湖鎮衛生院和縣疾控中心調查中了解到,人才的缺失導致醫護人員青黃不接,“出不去,進不來”的現象正嚴重的制約著事業的發展。對現有在編醫護人員培訓提高措施不到位,醫療衛生人才匱乏的局面沒有得到改善。

  3、村級衛生醫療機構和鄉醫負擔重。在北大湖鎮三家子村和西陽鎮紅石村社區衛生服務站了解到,目前,我縣村級醫療機構負擔較重。三家子村衛生服務站一年累計要向上級上交7000多元費用,這里有物價部門每年的年檢,每個月向鎮衛生院繳納的事業發展基金,每年向藥監、衛生等部門以及質量技術監督局交納的各種規費,還不算相關部門每年不定期舉辦的各類培訓班,頒發的各類資格證所收取的費用。村級衛生機構沒有村集體經濟的投入,房屋、藥品、設施都是鄉醫個人投資,還要支付工作人員工資,而各級政府對鄉醫從事的公共衛生和預防保健工作沒有任何補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鄉醫開展預防保健工作的積極性。

  4、非法行醫現象時有發生。從調查中了解到,目前,非法行醫在農村一些地方屢禁不止,嚴重威脅著農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這些人打著某醫療機構或醫療院校的牌子,以義診為幌子,目的是推銷藥品,騙取錢財。非法行醫機構還與當地村委會建立了較密切的聯系,據春登鄉一位鄉醫講,今年4月份,縣結核病防治所到該鄉一個村義務為農民檢查身體,而這個村村委會卻只召集五、六十人來。相反,某一非法行醫機構來村里“義診”,直接駐扎到某村干部家中,而這位村干部卻不遺余力的為其提供方便。

  5、農民因病致貧返貧情況嚴重。經調查,在農村,有一部分農民是“抗病”,有病不治;有一部分農民是沒錢看病,望病興嘆;還有一部分是借債看病,但由于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病未看好,人財兩空。在春登鄉召開的鄉醫座談會上了解到,農民到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看病相當部分是賒帳,到年底后算總帳,而每年鄉醫到年底一算賬,總有萬八千的賬兌現不了。一位農民對調查組這樣說,被大水淹了、或者房子被燒了,苦上幾年或許還能翻身,但真要得了大病,最后的結果往往是傾家蕩產。

  三、發展我縣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建議

  在我國要建立衛生服務和醫療保健體系,著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狀況,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水平。結合調查,就抓好我縣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切實把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農村醫療衛生事關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沒有農民的健康,就沒有農村的小康。面對新的形勢,要把加快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擺上各級政府及部門重要的工作議程,根據新情況制定長、中、短期發展規劃,完善政策措施。各鄉鎮要落實相關部門和兼職干部負責此項工作,要切實把健康教育、愛國衛生等工作納入政府工作日程,要堅持常抓不懈,改變鄉鎮政府對“大衛生”工作“活沒人干,事沒人管”的局面。在全縣中小學生中繼續開展好健康教育課,在農民群眾中做好保健知識的宣傳,進一步促進全民自我保健意識的提高。

  2、要推進鄉(鎮)衛生院運行機制的改革。努力探索鄉(鎮)衛生院的多種運營方式,不搞一刀切,不強求一種經營模式。要認真總結大崗子鄉衛生院改革經驗,進一步深化運行機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推行人員聘用制度,注重引進人才、引進資金,以此來改善醫療條件和提高醫療水平,更好地滿足農民群眾的醫療需求,力爭在三年內取得明顯成效。

  3、建立人才流入機制,抓好從業人員培訓。要加快衛生系統內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激活用人機制,制定寬松的人才政策,積極創造有利于人才流入的環境,廣攬技術人才。要繼續加強對農村衛生人員的培訓,每年對鄉村醫生輪訓一次,加快鄉村醫生知識更新步伐。進一步完善醫療集團運行機制,醫療技術下沉一級,實施技術合作和指導,幫助當地提高醫療水平,進一步提高我縣農村衛生隊伍的整體素質。

  4、加強醫療衛生事業的軟環境建設。監察、物價等部門要加強對相關部門針對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所設立的收費項目的檢查力度,堅決取消不合理收費,對合理收費項目的不合理部分也要堅決取消,并重新確定標準,為村級醫療衛生機構減負。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非法行醫現象的懲治力度,徹底凈化農村醫療衛生市場,使非法行醫現象在農村沒有生存的土壤。

  5、積極創造條件,盡快建立農民醫療保險制度。在農村全面實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是大勢所趨,要抓住我省20xx年全面實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這一契機,抓緊為我縣推行此項制度做好各項準備。在暫時沒有實行該項制度的情況下,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把開展扶貧工作與解決農村困難群眾醫療需求結合起來,把因病致貧的群眾當做扶貧重點,要采取多種措施,有效地解決貧困群眾就醫難的問題。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 篇6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系千家萬戶幸福”,并把“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列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六件大事之一。因此,切實加強我縣農村公共衛生工作,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健康水平,對于認真貫徹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縣農村公共衛生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下,農村公共衛生管理體制和服務網絡日益完善,疾病防控工作不斷強化,婦幼保健工作水平明顯提高,愛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衛生監督執法力度逐步加大,基本醫療服務得到改進,整個農村公共衛生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深入實施農民健康工程,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初步形成。我縣堅持以農村衛生、社區衛生和公共衛生為重點,深入實施“農民健康工程”,抓規范、建網絡、鋪攤子、打基礎,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工作得到優化。一是農村公共衛生工作初顯成效。20xx年初,根據我縣的具體情況,將現有農村醫療衛生資源進行了整合,在全縣共設置了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確定了303名駐村責任醫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上啟下作用顯現,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全面展開,社區衛生服務站已基本能承擔三大類十二項中的各項任務。到目前為止,我縣責任醫生進村入戶率達95.3%,共為23.57萬名農民進行了健康體檢,體檢率達72%以上;建立了農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80%以上,其中梳理出高血壓、糖尿病、腫瘤、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對象21035人,年上門隨訪人均4次以上,上門隨訪率達95.3%。二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平穩運行。我縣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制通過政策調整和各部門的共同努力,農民參合積極性大大提高,參合率從20xx年的72.9%,提高到20xx年的85.4%。今年1至10月,全縣共發放報銷款1250萬元,其中1萬元以上有150人,共有10300名住院患者、28萬人次門診患者享受到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惠。全省城鄉社區衛生工作暨農村合作醫療會議后,今年我縣的籌資標準提高到70元/人,爭取“十一五”末人均籌資達到100元的標準。同時,信息化建設有望在年底前完成,《x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五年發展規劃(20xx-2010年)》正在草擬中,《x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暫行辦法》已由縣長辦公會議通過,將于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三是農民健康體檢工作有序進行。由縣新農醫管委會統一領導,各鄉鎮政府組織宣傳發動,體檢對象是持有20xx年發放“健康體檢券”的農民、全縣0--7歲兒童及中小學生。各定點單位制訂體檢計劃,抽調骨干醫生,規范填寫體檢表,及時作出體檢結論,并反饋給農民。從20xx年10月到20xx年9月,已完成了23萬多人次的農民健康體檢任務。其中0-7歲兒童和中小學生63643人次,成人174148人次,占參加新農合農民的82.38%,占全縣農民總數的59.86%。

  (二)堅持防治并舉,預防保健工作得到加強。近年來,圍繞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我縣不斷加強傳染病防治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控制與管理,不斷深化做好霍亂、結核病、性病、艾滋病及夏季腸道傳染病等各項防治工作。針對我省部分縣、市發生的霍亂疫情,為提高我縣對霍亂的防控能力,衛生部門制定了《20xx年xx縣霍亂防控應急演練方案》,成功開展了霍亂應急實戰演練,進一步提高了全縣各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的應急反應、協同配合和快速救治能力。全縣7個鄉鎮衛生院的接種門診達到了市級規范化門診標準,兒童計劃免疫工作規范有序,“四苗”接種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20xx年11月29日,建筑面積3898.7平方米,預算總投資825萬元的縣疾控中心新大樓工程正式落成搬遷,大大改善了我縣公共衛生管理和服務條件,將為我縣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提高疾病預防控制水平發揮更加有益的作用,標志著我縣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上了一個新臺階。

  (三)以專項整治為重點,衛生監督執法取得明顯成效。近年來,在全縣范圍內組織開展了以專項整治為重點的農村衛生監督執法工作,通過一系列的衛生執法行動,及時查處了一些有損于農民群眾利益的衛生違法行為,有力地整頓和規范了食品衛生、公共衛生和農村醫療市場秩序,保障了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在“兩會”、黃金周、省殘疾人藝術表演、高考等重大活動和節日中專門制定方案,周密安排力量,認真落實各項檢查和指導措施,圓滿完成衛生安全保衛工作。到今年10月底,共出動衛生執法人員232人次,對縣城218家餐飲單位、71家食堂進行486家次的全面監督檢查,取締38家,當場處罰案件80起,立案查處13起,罰沒款1.8萬元。縣城持衛生許可證經營的餐飲單位達201家,持證率92.5%;建立原料進貨索證的餐飲單位和食堂261家,比例達90%;289家餐飲單位和食堂銷售使用的豬肉來自定點屠宰企業,比例達100%;實施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100%。同時,根據《xx縣城鄉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實施意見》關于“在縣衛生監督所下設衛生監督分所”的要求,以每2--4個鄉鎮或6--12萬人口設置一個派出機構的標準,擬在xx、舒洪、新建、直屬設置四個衛生監督分所。目前xx衛生監督分所已正式成立,進一步推動衛生監督向農村的延伸。

  (四)以母嬰健康工程為抓手,婦幼保健工作不斷深入。積極實施“母嬰健康工程”、“婦女健康促進工程”,大力開展婦女病普查、圍產期保健、婚前醫學檢查、新生兒疾病篩查、聽力篩查和“三項監測”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全縣婦女兒童的健康水平和新生兒素質。在新農合體檢中推開對農村婦女病的免費普查工作,達到省廳要求的80%檢查率。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2.35%,高危孕婦縣級篩查率86%,婦女病查治率2.12%,婚前保健咨詢率85%,產前篩查率19%,新生兒疾病篩查率91%,新生兒聽力篩查率60%。

  (五)以創省級文明縣城為載體,農村生活環境得到一定改善。進一步鞏固“創衛”成果,深入開展衛生鎮、村、戶和衛生先進單位創建活動,推動愛國衛生向縱深發展;全面鞏固滅蟑成果,今年10月順利通過市愛衛辦“滅蟑先進城區”的復查;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開展“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繼續深入開展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提高農村自來水受益率、衛生廁所普及率、糞便無害化處理率,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的整體健康水平。

  二、農村公共衛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財政投入不足,制約了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鄉鎮衛生院由于缺乏必要的投入,醫療器械短缺、設備簡陋、老化問題相當普遍,離農民健康需求還有一定的距離。二是衛生院負擔重,農村衛生人員工資待遇低。由于設備簡陋,醫療水平上不去,導致衛生院普遍效益差,職工收入低。

  (二)農村衛生技術人才較為缺乏,結構不合理。就整體而言,我縣衛生技術隊伍存在總量不足、素質不高、隊伍不穩等問題。從人員結構看,鄉鎮衛生院多以中專畢業的衛生技術人員為主,缺少大專以上層次的衛生技術人員。其業務素質普遍較低,受到多種因素制約:一方面,在崗人員業務深造的機會少,醫療水平難以提高;另一方面,鄉村衛生院基礎設施薄弱,條件差,待遇低,不僅缺乏吸引人才的優惠條件,連職工的正常工資都無法保證,難以留住高素質人才,一些如外科、婦科、放射、檢驗、b超等短缺專業的人才更為缺乏。

  (三)農村衛生條件普遍較差,廣大群眾衛生防病意識不強。由于我縣經濟水平總體不高,村集體經濟薄弱,用于改善村莊環境、保障群眾生活安全的基礎設施投入十分有限。截止20xx年底,全縣自來水普及率雖已達到81.62%,但絕大多數供水點均未實行常規消毒;衛生廁所普及率雖已達到80.2%,但大多數沒有三格式化糞池,糞便無害化處理率低。另外廣大群眾受經濟條件、文化水平及傳統觀念的影響,衛生意識淡薄,對常見傳染病和群體性食物中毒的預防措施知曉少,生活習慣普遍較差,喝生水、吃腌制食品、熟食生吃等現象十分普遍,“不干不凈、吃了沒病”觀念嚴重,“小病能拖則拖、大病能捱就捱”,及時就診率低。種種問題的存在,一旦有傳染源出現,極易造成疾病暴發和流行。

  三、進一步加強我縣公共衛生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根據農村衛生事業要與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原則,以及建立起符合十七大報告中關于“全民醫療總覆蓋”的要求,必須采取切實措施,進一步加強我縣農村的公共衛生建設。

  (一)堅持科學發展,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加快社會發展。就衛生事業而言,要進一步加大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投入,努力加快我縣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盡快建成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衛生監督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要切實加強農村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縣政府應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加大對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為建設農村衛生保健的長效防治機制提供財力保證。對于鄉鎮衛生院,也應分階段安排一定比例投資。按照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加快進度的原則,完成好鄉(鎮)衛生院房屋設備的改造和建設任務。

  (二)堅持統籌發展,努力構建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和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建立以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主體、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樞紐、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基礎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進一步加強婦幼保健工作,加大重點人群的監測力度,開展婦女病普查、圍產期保健、婚前醫學檢查、新生兒疾病篩查及“三項監測”等工作。積極爭取其他衛生監督分所建立,爭取到20xx年建成以縣衛生監督所為主體、各派出機構為補充的衛生監督體系。

  (三)堅持協調發展,努力解決好農民的基本醫療問題。雖然近年來我縣積極實施了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但是大病保障型合作醫療制度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基本醫療問題,農村“有病不看、看不起病”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還比較突出。我縣一些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和一些嚴重疾病仍然不同程度地危害著他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必須進一步重視和加強農村衛生工作,完善合作醫療制度,大力開展城鎮社區衛生服務,努力解決農民和城鎮居民的基本醫療問題。

  (四)堅持可持續發展,努力改善農村衛生條件。要廣泛開展全民愛國衛生運動,加強農村公共衛生設施建設,整治農村環境衛生,消滅“四害”,改變“臟、亂、差”面貌,消除危害人群的各類環境因素,改善社會公共衛生狀況,努力降低傳染病發病率,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深入開展“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采取多種形式普及疾病預防和衛生保健知識,引導和幫助農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破除迷信,摒棄陋習,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堅持改革創新,努力解決衛生事業發展中深層次的問題。一是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公共衛生是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重要內容,政府必須充分發揮在公共衛生領域的職能,把衛生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大投入力度,改進醫療衛生體制,逐步完善衛生監督體系,加強公共衛生事業。作為衛生行政部門其職能要逐步轉移到管理公共衛生上來,努力在嚴格行業監管、維護良好的醫療秩序、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上見成效。二是明確創建衛生強縣工作目標,推進我縣衛生事業快速發展。按照我省衛生強省、強縣的目標和要求,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增加專業技術力量,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各項指標均要達到省廳有關要求。三是整合全縣醫療衛生資源,研究制訂科學規劃。結合我縣實際,整合現有的醫療衛生資源,研究制訂合理規劃,積極探索有效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以便更好地為農民群眾服務。

  (六)堅持因人施教,努力提高農村衛技人員綜合素質。認真落實“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加快衛生院技術人才培訓進程。一是提高鄉鎮衛生院長的管理水平。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實施,對衛生院院長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調動衛生院職工的積極性,如何統籌安排各項工作等,都與院長能力的好壞直接相關。二是增強衛生院職工的整體素質。認真抓好駐村聯村責任醫生輪訓工作,積極培養一批“一專多能”的復合型農村衛技人才,為全面落實農民健康工程提供技術保障。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 篇7

  一、工作發展設想

  1、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宣傳方面,為了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增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的使用,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月補償的宣傳工作,做好門診登記工作。

  2.參合農民看病確認身份后,使用新農合專用處方,認真填寫新農合醫療證明和門診登記,嚴格控制大處方的開藥,不濫收費用,并親自在賠償賬簿上簽名并按指紋,以防止欺詐性的資金索賠。

  3、嚴禁假藥、過期藥品和劣藥。毒品必須通過正規渠道。

  4、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標準,嚴格執行新農合藥品目錄,合理規范用藥。

  二、存在問題

  對新優惠政策了解不夠,部分群眾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宣傳不到位,少數群眾不參與。今后要加強這方面的宣傳,使參加“家喻戶曉”的農民繼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不參加的要積極參加。

  三、未來工作計劃

  1加強對轄區內指定醫療機構門診患者處方和救助場景的入戶核查。

  2.在今后的工作中,審核人應嚴格按照相關文件的要求報銷費用。

  3.是管理人員和經辦人員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管理人員和經辦人員要加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政策和業務知識的宣傳。

  4、加強二次補償的宣傳,讓參保群眾進一步了解新農合對群眾的好處。

  通過自查自糾,發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予以糾正,進一步加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監督審計,確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資金安全,促進我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健康發展。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 篇8

  一、前言

  20xx年7月17日至22日,我院在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下車鎮開展了對當地醫療衛生狀況的實地調查。醫療衛生問題一直是政府和人民重點關注的問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國家落實到農村的醫療保障體制日趨完善,因此農民的生活、健康等多方面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農村的醫療衛生狀況仍存在亟待改善的空間。

  二、活動概述

  學習先烈事跡,弘揚革命精神,激發創爭熱情,追尋革命先輩光輝足跡,弘揚中國共產黨的豐功偉績。開展了以“追尋紅色足跡”為主題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經過學校黨委和團委在前期的策劃、研究,對整個活動進行統籌規劃;活動期間,相關帶隊老師和指導老師的密切配合;參加活動的隊員們發揮團隊精神和自主個性的背景下,活動取得圓滿結束。我們實踐組,在本次活動的地方——河源市和平縣下車鎮展開了多種形式的社會調查。這次調查包括:圍繞建黨90周年,開展紅色教育活動,追尋紅色足跡,走訪紅色紀念地,采訪老革命、革命先烈后代或學習黨的“雙百”人物、參加我院在香港深圳社團總會中心小學開設的支教活動中的同學進行的隨機問卷調查、對上兩年下鄉活動中采訪慰問過的徐科研一家與村上另外幾個低保戶和軍屬家庭進行回訪慰問、對當地人民的醫療衛生進行實地調查。以下是對我們所調查的課題:醫療衛生進行一個簡單的歸類總結,并研究出相關的可行性報告。

  三、具體個案(抽樣)

  時間:20xx年7月18日地點:徐科研家對象:徐科研父母

  背景:對貧困戶徐科研一家進行回訪,對家庭狀態、經濟情況、醫療衛生還有政府政策上問題的回訪。

  醫療衛生方面:

  1、當地政府對醫療衛生知識宣傳薄弱。

  2、醫保不到位,適用于大病住院類型,藥物極大多數無法報銷。

  3、對貧困戶的醫療保障無優惠對待。

  時間:20xx年7月19日

  地點:香港深圳社團總會中心小學校

  對象:參加培訓的學生

  背景:我院開展培訓教育,有小學初中學生。

  對象一:六年級學生:劉振旺

  一家5口人全參加醫療保險,他表示奶奶生病是前往縣城醫院就診,下車鎮的中心醫院醫療水平一般且收費較貴。

  對象二:初一學生:徐松丁

  一家5口人全參加了醫療保險,家人對預防疾病知識薄弱,當地學校在小學初中階段對醫療保障教育薄弱。

  時間:20xx年7月21日地點:石含村對象:村民背景:石含村當地居民

  對象一:務農:徐雪英

  50歲,五口人,二位老人家,二個兒子,家庭主要經濟來源是務農,自給自足的生活,二個兒子在外打工,一般不寄錢回家,過年回一次,徐雪英爸爸是黨員每個月有一千多塊的補貼,全家參加了醫療保險。

  1、生病了自己買藥打針不給報銷

  2、因為文化程度低所以對合作醫療的相應了解薄弱,報銷程序繁雜,很不方便。

  對象二:商販:徐碧香

  07年開始中風至今,四口人。兩夫婦靠小賣部的收入和務農來供養一兒一女上大學雖然有買醫療保險,但平時也只靠一些偏方治病。

  1、風濕病發作只能靠偏方治療,城鎮醫院醫療水平有限。

  2、合作醫療報銷不全面,藥物方面幾乎不在報銷內。減輕不了生病給生活帶來的壓力。

  3、石含村距下車鎮中心遠,門診覆蓋面低。可報銷的醫院只有一家,且距離遠。

  對象三:務農:曾三娣

  83歲,一個人居住,兩個兒子,四個女兒,靠自己務農養活自己,參加了醫療保險。

  1、她表示政府對上了年紀的老人沒有很好的政策對待。

  2、合作醫療對她沒有多大效益。

  時間:20xx年7月22日地點:下車鎮市場對象:商販背景:對在下車鎮市場中趕集的人做隨機訪問。

  對象一:堂草  對象二:應屆高中畢業生:徐德,20歲,父母擺攤賣水果、賣菜,他表示目前的農村合作醫療處于發展階段,一些報銷項目少,程序繁雜,表示能夠理解于接受。

  對象三:雜貨店老板:黃鳳賢,28歲,外省人,四口人,一男一女,女兒上小學,丈夫在和平鎮開餐廳,全家有買醫保。對合作醫療表示不了解,只知道外省人的合作醫療報銷低于本地人。

  對象四:在街道擺攤治病:黃楚良,70歲,四個兒女,兒子一個中專畢業,在打工,一個在家里務農,兩個兒女在河源開店,因為抗日戰爭逃離到本市,靠在市集擺攤和務農維持生活,有村民會到他的攤子治病,有買醫療保險。他表示有多年的醫療經驗但沒有成本開藥店所以擺攤治病,由于醫院醫療水平有限與藥店消費較貴,合作醫療在農村用處不廣泛,攤位醫療收費低,所以擺攤收費的生意良好。

  四、河源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相關規定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農民以家庭為單位自愿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遵守有關規章制度,按時足額繳納合作醫療經費;鄉(鎮)、村集體要給予資金扶持;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每年要安排一定專項資金予以支持。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必須從實際出發,通過試點總結經驗,不斷完善,穩步發展。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與傳統的合作醫療相比,它有“新”的突破,主要體現在:一是統籌機制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每人每年集資平均為60元,其中省財政每人每年補助35元,市財政每人每年補助4元,縣區每人每年補助9元,鄉鎮補助2元,加大了籌資力度,提高了抗風險能力。二是管理機制新。在加強內部審計和資金監督管理的基礎上還邀請農民代表加入合作醫療資金監督管理委員會,參與資金監督管理。

  ——摘自《河源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細則》

  五、下車鎮醫療衛生狀況

  目前城市的醫療水平已發展到一定的高度,然而在下車鎮醫療水平在種種的條件限制下,所以得不到很好的提高,仍然存在嚴重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我院在展開調查期間設立專題,對下車鎮得農戶進行走訪深入了解,農民群眾強烈反應了以下問題:

  1、對醫療衛生的知識嚴重缺乏

  由于生活條件的限制,農民群眾少接觸網絡與書籍,對醫療衛生知識獲取渠道單一與不全面,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很好的預防一些疾病的發生。

  2、看病難,看病貴

  下車鎮中只有一家相對大型的醫院下車鎮中心醫院,但是在這中心醫院中,醫療設備不完善,醫療設施陳舊,醫療條件落后。醫院雖內配備有b超機、x光機、心電圖機等設備,但是使用率并不高,無法解決些中高級的病例。因為醫院收費相對較貴,所以生病不就醫,自行去藥店買藥或許去私人門診就診,這是在農村很普遍的現象。

  3、報銷比例不全面且低

  哪些行為、疾病、藥品、檢查不列入報銷范圍

  (1)因工傷、交通、醫療和安全責任事故,以及屬違法違紀行為或個人過錯責任。

  (2)器官或組織移植的器官或組織源,近視眼矯正術,鑲牙、矯牙、氣功療法、音樂療法、保健性的營養療法、磁療的費用;

  (3)假肢、義齒、義眼、眼鏡、助聽的康復性器具費用;

  (4)各種醫療咨詢、醫療功能及法醫鑒定,出診費、服務費、點名手術費、輸血費用、自請護士或醫生的費用;

  (5)各類生活項目如就(轉)診交通費、急救車費、空調費、包房費、損壞公物賠償及陪人的費用;

  (6)物價部門規定不可單獨收費的一次性醫用材料,各種人參、洋參、蟲草、鹿茸等保健藥品及非醫療配方藥的費用;

  (7)住院病人故意拖延出院,經醫療鑒定小組鑒定,確認治愈或可治療終結而拒不出院的,從鑒定確認的次日起所發生的費用;

  (8)大型設備檢查,如:核磁共振、γ刀、準分子激光治療儀等,暫不列入報銷范圍。

  ——下車鎮新型合作醫療辦公室工作人員

  經在農村的調查報告顯示95%的人愿意自行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花小錢買平安”是值得的,但是卻對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不了解,這一現象在下次鎮中也表現明顯,同時群眾反映合作醫療體制不全面,報銷比例低且不全面。在醫院就趁一次花費一百多元,可報銷的只有十幾元,這大大彌補不了農村人民的損失,與當地的經濟情況沒有接上軌道。雖然近年來鄉鎮醫院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增至80%,但是由于鄉鎮醫療的局限性,使得當地的人民享受不到這種優惠政策,在市級以上的醫院住院費報銷為5%。

  六、改善下車鎮醫療衛生的意見或建議

  1、加大農村醫療衛生知識的普及

  建立相關宣傳體制,加大宣傳力度,從書刊到電視,從電視到網絡,等渠道來增長農村人民的醫療保健知識,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從根本去預防。

  2、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隊伍的建設

  人才是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相關部門要做好人才培養的相應措施,引導和鼓勵本科以上畢業生和城市衛生技術人員到農村服務,加快發展農村的醫療衛生體制。制訂優惠政策,建立城區醫院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工作制度。要加快鄉鎮衛技人員結構調整,對非衛技人員嚴格控制比例并有計劃清退,鄉鎮衛生院醫生達不到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要轉崗分流。同時,在核定編制前提下,政府應按事業單位的社會保障政策,將鄉鎮衛生院在職職工和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納入當地社會保障部門統一管理,積極營造留人的條件和環境。

  從下車鎮的農民參與農村合作醫療的普及率來看,當地政府嚴格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從關心農民的切身利益出發,從解決“三農”問題的大局出發,積極開展新型農村醫療工作,從而取得了顯著成效。在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廣的同時,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相配套的鄉鎮衛生設施也基本到位。

  3、加快基礎建設,改善就醫條件

  下車鎮的醫療服務機構仍然比較簡陋,醫療設備等基礎條件缺乏,不能完全為農民提供良好的就醫環境。經我們調查反映人員認為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推廣的同時,應該把農村衛生體制改革有機地結合起來,改善農村衛生基礎設備條件。正真的實現讓農民群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就近享受較好的醫療服務。

  4、簡化報銷程序,增加可報銷醫療項目。

  由于醫療報銷的程序繁瑣與可報銷項目的種類少,使得人民無法很好的享受到這項國家實施的優惠政策。簡化報銷程序,減少不必要的流程,讓農民更夠更方便更快捷地報銷醫藥費。由于農民文化程度不高,對報銷程序不了解,村委會可設專門的報銷點,為農民辦理相關手續,省去農民東奔西跑的麻煩。

  增加可報銷醫療項目,增加可報銷藥品的種類,讓農民可享受的合作醫療項目更全面。比如說村衛生所的門診藥費,交通事故的醫療費。

  5,加強對藥品及治療費的監管力度。

  相關部門加強對藥品價格和治療費用的監管力度,實施藥品價格、資料監管制度,杜絕醫療服務人員濫用職權私自出售藥品或提高藥品價格,對可報銷醫療項目的變相抬價,使農民看病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減輕農民看病負擔,也使合作醫療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

  七、結束語

  這次實踐不僅是對身體的一種考驗,更是對心理的一種考驗,我們要徒步幾小時,去慰問貧困家庭、了解情況,并進行留守兒童、紅色足跡等主題的調查。感受其中的世間冷暖,那感人的話語,落淚的場面,給我們深深的震撼。有的人為生活離井背鄉,難以承擔照顧父母妻兒的責任;有的身體殘疾失去勞動能力,生活頗為艱難,這些都觸動著我們的心靈,撥動我們的心弦。我們能做的只有用愛去關心慰問他們,并盡自己所能,呼吁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注。

  從這些事實來看,“三農”問題中存在的一些急需解決的難題。尤其是在醫療方面,“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在農村依然存在,而且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對于下車鎮來說,當務之急是盡可能滿足農民醫療衛生方面的需求,使得人們得到更多的便利,就近享受較好的醫療服務,真正的實現讓農民群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

  現代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處于發展階段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踐初步檢驗和證明它是符合廣大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有利于我國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和不斷縮小城鄉貧富差距,對于完善保障體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至關重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此基礎上,我們的國家將會有更美好的`明天。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 篇9

  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緩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有效措施。我區從XX年7月1日起實施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為廣大農民群眾辦了一件好事、實事。為了準確掌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運行情況,為區委、區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由區政協學宣委牽頭,自6月20日開始,深入區衛生局、高臺子鎮、臥龍街道辦事處、牛心臺街道辦事處,通過召開座談會、聽取匯報、入戶走訪等形式進行了此項工作的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運行的基本情況

  1、農民參合情況

  截至XX年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制度已覆蓋全區五個涉農鎮街,26個行政村。全區農業人口32139人,參合農戶9563戶,參合農民29979人,參合率為93.28%。

  2、基金籌集情況

  XX年,全區籌集到位新農合基金154.79萬元。其中,省級以上財政補助資金43.34萬元,市財政補助資金32.20萬元,區財政補助資金48.29萬元,農民個人籌資30.96萬元。

  3、基金支出情況

  截至XX年12月31日,已有35288人次獲得了醫療費用補償,補償費用總計127.95萬元,占年籌資總額(提取風險基金后)的90.65%。其中住院補償1157人次,補償費用為102.84萬元,占總補償費用的80.38%,次均住院補償費用為888.82元,占次均住院總費用3437.14元的25.86%;門診補償34131人次,補償費用為25.11萬元,占總補償費用的19.62%,次均門診補償費用為7.36元。基本體現了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原則。

  4、基金流向分布

  截至XX年底,參合農民就醫發生醫藥費用總額為561.69萬元,其中,在區內發生醫藥費用總額為169.61萬元,區外為392萬元。區內住院為150人次,區外住院為1007人次,區外住院人次占住院總人次的87.04%;區內門診為33679人次,區外門診為452人次,區內門診人次占門診總人次的98.68%。以上數據表明,門診基金流向基本合理,住院基金流向不盡合理。

  5、參合農民受益情況

  截至XX年底,參合農民累計受益35288人次,其中,住院補償1157人次,門診補償34131人次,體現了兼顧受益面的原則。

  6、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新農合制度

  為了不斷完善新農合制度,區衛生局主要抓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狠抓宣傳培訓,降低籌資難度。組織開展了新農合知識宣傳培訓,增強農民的參合意識;公示農合基金支出及大病患者補償情況,公開診療及藥品收費標準,讓農民放心就醫。二是調整工作方式,降低籌資成本。變層層上報參合數據的工作模式為村組人員直接上報農合中心,減少中間環節,實現參合信息、系統數據、繳費資金的完全統一;加強農合工作人員業務培訓,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規范補償程序,提高受益程度。按要求擴大了參合農民醫藥費的報銷范圍,調高了報銷比例,農民得到了更大的實惠。四是嚴格管理制度,規范服務行為。制定并實施了調查走訪和監管制度、定點醫療機構診療和用藥制度、報銷費用三級審核和定點醫療機構報銷費用墊付制度,病人可隨時就診、隨時結算、隨時報銷。五是健全管理機制,確保基金安全。設立了農合基金社保專戶和農合基金支出專戶;成立了藥品統一采購辦公室和財務統一管理辦公室。

  從總體調查情況和數據統計分析看,我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做到了平穩起步,穩健運行,資金運轉安全,工作進展順利。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農民對合作醫療的信心大大增強;農民對黨的新農合政策十分擁護;農民對我區農合管理中心的工作表示滿意。新農合制度的實施已取得了“農民得實惠,民生得發展,政府得民心”的三贏效果。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1、農民個人參合資金的收繳有難度。一是部分農民疾病風險意識淡薄,沒有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和風險控制的保險意識,參合積極性有待提高。二是有的農民現實心理較強,交了參合費但沒得過病,覺得吃虧,下一年就不愿意再交錢。還有的農民期望值過高,認為入了新農合不管合不合規范,什么都要求報銷,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不滿意,對農合政策進行反宣傳,因而動搖了一些農民的參合信心。三是有外出打工人員的家庭參合率低。在外務工人員患病不能回本市就醫,而新農合制度規定以戶為單位,按戶參合,不允許分戶單人參合。四是遵循“農民自愿”的原則,對懷疑和不理解農合政策的農民沒法強制要求參合,只能做宣傳動員工作。

  2、宣傳力度不夠。雖然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了宣傳,但調查走訪發現,許多農民只知道新農合政策,但對其制度以及參合人的權利、義務、藥費報銷和管理辦法等具體內容知曉率不高,個別農民甚至存在誤解,把新農合等同于過去的合作醫療或一般的商業保險,沒有認識到這是國家的一項惠民政策。

  3、區內定點醫療機構醫療行為不夠規范,基礎設施、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還不能完全滿足新農合工作的需要。新農合制度要求:農民就診小病不出鎮,大病不出區,疑難復雜病到市級以上醫院治療。但從我區運行情況看,一些可以在鎮衛生院治療的常見病、多發病大量涌入市級醫院。一些可以在區級醫院治療的疾病卻轉到市、省級醫院。其原因:一是區內定點醫療機構存在基礎設備陳舊、經費短缺、專業技術人員匱乏、醫療技術水平有限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能與新農合制度完全接軌,這是導致農合患者外流的主要原因。二是區內定點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不夠規范:有的醫務人員不寫病志、不開處方、不填門診日志等現象仍然存在;個別定點醫療機構還存在診療環節不透明等問題;少數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核對卡證不細,審查把關不嚴,填寫卡證不實,給農合基金運行帶來了風險,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定點醫療機構自身的信譽;三是我區地處近郊,交通便利,這也是患者外流不可忽視的客觀原因。

  4、農民反映的具體問題有三個:一是藥價高。認為定點醫療機構的藥價高于其他藥店,按比例報銷后,得到的實惠不是很多。二是患者在市級醫院住院的醫藥費予以報銷,門診花費不報,而農民多數是在門診就診,此問題意見較大,希望執行以往的醫藥費報銷制度。三是按農合管理中心的規定,患者必須在出院后八天內的星期三和星期四兩個工作日到農合中心報銷醫藥費,時間倉促,希望增加報銷醫藥費的工作日。經與區衛生局溝通,問題的情況如下:關于藥價問題:農合管理中心是代表全區定點醫療機構統一從正規的醫藥供應渠道進藥,要求定點醫療機構按規定加價15%售出;關于醫藥費報銷問題:新的農合醫藥費報銷制度是XX年市里出臺的新規定,取消市級醫院門診藥費報銷項目后,大幅度提高了在市級醫院住院費的報銷比例,體現了大病統籌原則,同時將區級醫療機構門診藥費的報銷比例,從15%提高到了20%,目的就是促使農民小病不出區,讓農合資金盡量消化在區級醫療機構;關于報銷時間問題:目前,區衛生局已取消了醫藥費報銷時限,規定年度內發生的醫藥費在本年報結。

  三、對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幾點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為新農合工作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一是根據農村群眾生活方式、文化水平的特點,將經常性宣傳與集中性宣傳相結合,將新農合知識的宣傳與健康教育宣傳相結合。采取多種形式把黨和政府惠及農民群眾的新農合,全面準確及時有效地宣傳好,使之家喻戶曉。要利用發生在身邊的生病得資助、無病保平安的典型事例引導群眾,幫助群眾樹立衛生保健意識、健康風險意識、互助共濟意識和參合監督意識,在自愿原則下最大化地提高農民的參合積極性和自覺性。通過宣傳,讓群眾明白費用補償的支付辦法和程序,清楚參加新農合后應享受的權益,打消顧慮,放下包袱,使他們真正放心地參加新農合。二是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應當對本單位的醫務人員進行相關培訓,使其掌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基本政策、基本作法和基本要求,能夠對參合農民及其家屬進行相關政策的宣傳、解釋和說明。

  2、建立農民群眾自愿參合的長效機制,研究探索籌資新方法

  正確引導農民自愿出資參加新農合,是推行新農合的基礎性工作。建立一個穩定的長效籌資機制,要進一步完善農民個人繳費方式,多渠道為農民提供自覺繳費的方便。一是按“先繳后保”原則,確定來年收取參保費的時間,參保的農戶要在年底前交清下一年度的資金。采取定籌資時間、定送繳地點的方式(比如:每個村設一到兩個繳費點,每年10-11月為繳費時間),把干部上門一家一戶收取變為農民自愿主動送繳;二是適當延長繳費時間,在大面積繳費結尾后,留下少量人員,查缺補漏。三是積極探索和嘗試采取在農民自愿參加并簽約承諾的前提下,由村民自治組織代為收繳,或在農民個人知情并自愿簽約同意的前提下,與其他公共事業收費一并收繳,或由鄉鎮財稅部門一次性代收,或與在信用社開設賬戶的農戶簽訂代扣繳費協議,出具統一規定印制的票據等等。四是按屬地管理原則,及時為遷入、遷出農民辦理戶口,遷入地的相關部門在辦理落戶手續的同時收繳其參保費,使遷入群眾及時享受新農合政策的待遇,從而提高參合率。

  3、健全監管機制,強化日常監督

  為保證新農合各項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的落實,進一步規范各級定點醫療機構和經辦機構服務行為,及時防范和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應在各個環節上建立嚴格的監督制約機制。一是要進一步完善新農合管理中心、定點醫療機構和參合農民三者制衡的有效機制,建立健全監管、審計、公開的有效措施,實行新農合補償跟蹤調查制度,確保新農合基金安全有效地用在參合農民身上。二是建立預警機制,嚴格控制醫藥費用的不合理增長。除了實行藥品集中采購或跟蹤采購、嚴格執行醫療服務和藥品價格之外,應在全區建立醫藥費用警告與通報機制,嚴格控制參合農民自負醫藥費用比例,把醫藥費用控制成效列入新農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對管理不到位,醫藥費用控制不力,群眾意見多的地區和單位定期在全區范圍內進行通報。要重點對藥價進行監管,確保區域內定點醫療機構間藥價的統一。三是根據新農合制度的性質,原則上,當年籌集的參合資金當年應支出結清,不應剩余。如有剩余,應研究在年內適當月份對患過病農民的醫藥費進行再報銷,讓農民當年繳資,當年受大益。

  4、加強醫療機構建設,規范醫療服務行為

  一是要多渠道募集資金,抓好定點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新農合制度的更好實施奠定物質基礎。首先,政府應繼續加大對醫療衛生的投入。新農合制度公益性強,體現了黨的惠農政策,深受社會關注。由于農村衛生醫療機構的醫療設施老化、短缺,已不能適應新農合工作的需要,政府作為投入的主渠道,在財政上應予以傾斜,以逐步解決其服務能力低下、以藥補醫和趨利忘義等問題。其次,多方協調,拓寬資金募集渠道。利用城鄉共建有力契機募集資金進行投入,并注意資源配置的合理性,避免同區域內醫療設備的重復購入;走向市場,誰投入醫療設備與誰合作,互惠互利;出臺政策,在鄉村基本建設中預留出醫療衛生服務用房,作為公益設施無償使用;區衛生局內部也應繼續挖潛,整合好自身醫療衛生資源。通過積極努力,提高我區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最大限度的避免患者外流。二是結合工作實際,建立定點醫療機構激勵機制,不斷提高服務質量。首先要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培訓力度,全面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以精湛的醫術贏得農民的信任。其次,抓好醫德醫風教育,增強服務意識,決不允許個別醫護人員從中牟取不當利益,以熱情的服務,慰藉患者的心靈。

  5、不斷鞏固提高,進一步便民利民

  一是總結經驗,科學測算,不斷完善基金收支使用方案,防止基金過多沉淀或透支。要按照農民“能承受得實惠”、醫院“能接受不虧本”、基金“能負擔不透支”的原則,穩步探索降低起付線、提高封頂線以及增加個人帳戶比例的可行性,合理擴大受益面,增強新農合制度的吸引力。二是盡快實現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將參保農民的個人資料、就醫情況、住院費用報銷情況等基礎資料實行計算機網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既方便各項工作的開展、各種數據的統計,也可有效杜絕一些人為因素的影響。三是進一步加快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村級衛生組織,為農民就近看病提供便利條件。四是設立舉報、咨詢電話,公布電話號碼,方便農民群眾監督,隨時為群眾提供咨詢。

  6、積極爭取,確保新農合資金投入

  根據中央七部委《關于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地方財政增加的合作醫療補助經費,應主要由省級財政承擔,原則上不由省、市、縣按比例分攤,不能增加困難縣的財政負擔”。建議區政府向市、省政府報告,能否爭取這一政策精神在我區的落實,盡力減輕我區區、鎮兩級的財政壓力,防止新農合政策因地方財政困難半途而廢。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 篇10

  最新一份農村醫療改革網路調查報告顯示對農村醫療改革的有所認識的人占到65.4%,而一無所知的人占到23.1%;醫改給人們帶來益處的只占到39.4%,56.7%的人認為沒有帶來什么益處;有56.7%的人認為現今的醫改不盡人意,覺得醫改成功的人只占1%。

  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僅是推進我國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政策之一。面對農民醫藥費用得不斷攀升,農村醫療機構服務質量低下,因病致貧現象的不斷增加;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得宏偉目標,如何建立起一個人人可及而又有效的農村醫療衛生體制,解決農民就醫難、就醫貴的問題已成為理論界和實踐界的當務之急。

  XX年兩會上衛生部長陳竺對農村醫療和公立醫院改革表示不滿意。在農村醫療改革上政府的財政投入非常重要,我國醫療資源總體比較短缺,尤其是優質醫療資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醫務人員的培養也非常的不易。從去年到今年,農村醫改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總理提到保障制度的進步、基層服務能力也在逐步增強。60%基層目前正在推進基本藥物制度,藥價降低了30%,老百姓切實得到了實惠。但是還有很多地方做的不足,譬如農村欠賬太多、公立醫院改革是在太復雜。目前的醫改工作路線不太清晰,在公立醫院深層次問題上,比如四個“分開”等問題也并不十分簡單。縣級醫院能力不夠等等問題。

  從開始的調查報告顯示,隨著社會老年化的加劇,人們對于切身醫療保障的意識的加強,人們開始普片關注醫療問題,但是政府對于醫改的宣傳方法不夠合理并且宣傳力度不夠致使還有相當一部分的人不了解醫改,尤其是農民這樣文化層次相對較低的人群。從切身與醫改有過接觸的人來說,感到帶來益處的人只占1/3,一半以上的人并沒有感覺到醫改給他們帶來的好處。由此絕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政府農村醫療改革是不力的。

  從我了解我當地下塘鎮的農村醫療改革情況如下:

  一、長豐縣醫療改革基本情況

  有一次,我家人出了點車禍,由此便和醫院有了深層次的接觸。從中我了解到一些基本的情況。新醫療改革實行以后,說實在的看病也沒少花多少錢。燒了的錢是鄉村鎮衛生所里的藥變成最基本的了,說白了就是沒有好藥新藥,只是由于現在藥品分配都是縣級及以上的醫院分配的,為了降低藥品價格,便只給下面的小衛生院分配低廉的基本藥物。這本來是件好事,禁止醫院私自購藥,降低藥品價格。卻也帶來個些負面的影響。比方說現在的流感在中國有60%的變異,這在歐洲些國家只有4%,這和我國消炎藥亂用濫用所致,而現在鄉村醫院里的基本流感藥物和消炎藥卻大部分都是無效的或者效果差。如果有個人出了車禍腿部大面積受傷,這種村鎮的小醫院根本沒法醫治,這種情況是綜合所致的,醫院里沒有好的藥物給予治療,基礎設備差,醫療改革后這種醫院的醫生工資低了很多,醫院醫生流失嚴重,已經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醫院為了維持基本的運作,最終還是得向患者下手,不管什么病,進去就是三項檢查,然后才給你看病。在大醫院里在辦理入院手續的時候,醫院會問你有沒有參加新農合,新農合是從XX年起逐步實行的,旨在減輕農民的負擔,解決一定的農村看病難問題,但是一般農民都不愿意說自己參加了新農合,即使他已經參加過。這方面的原因很耐人尋味。這是我的親身經歷的事。

  二、制約農村醫療改革的主要問題

  全國絕大多數鄉鎮逐步把合作醫療補助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許多干部在成績面前沒有抵住誘惑,開始侵吞醫療專款,更多的卻是政府工作者的不作為。在醫療改革中牽涉到許多復雜的利益問題,政府不愿意徹頭徹尾的來個“斬草除根”,當然這也有政府的難處。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毛主席提出的“赤腳醫生”大大降低了行醫者的門檻,對當時的農村醫療情況有了一定的改觀,但是這些醫生的水平是沒法和一個正規的醫生相比的,現在中國有8億的農民,這也為現在的遺留下了很大的隱患。中國醫療衛生發展是種畸形的成長,農村醫療在最初的聯產承包責任制時期,由公共衛生所負責農村村民的基本醫療,這還是個社會服務型行業。之后,隨著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變,公共衛生所基本上由鄉村醫生(赤腳醫生)充當,此后,逐漸演變成私人診所,醫療設備因為資金匱乏、醫療觀念落伍等因素影響,未能形成一系列整體性的醫療器械和一套完整的醫療服務體系,農民的醫療再次出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這是種長期積累下來的沉疾,現近改革只是把這些“赤腳醫生”聚集到村鎮衛生站來,結果只是雙敗不是雙贏,這些“赤腳醫生”也因工資低而離去,最后衛生站只不過是個空殼而已。

  三、對農村醫療改革的意見

  政府在在醫療公共產品方面不應缺位,政府應主動承擔的公共產品的服務。加強政府在醫改方面的監管,防止某些官員在醫改方面不作為或者挪用醫改公款,讓屬于農民的每一分錢都落實到實處。加強農村醫療改革的資金投入,可以由政府投入和社會募集相結合,社會募集資金保守在每年3000億左右,加強資金投入用以改善村鎮醫療的基礎醫療設備和醫務人員的招募上。在全國建立全面的互聯的醫療信息網,醫院資金的流動和用途向社會公開,保證透明公正的原則。改革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轉變鄉鎮衛生院服務模式。由上級直接領導,實現“四個分開”。

  四、總結

  醫療改革是世界性的難題,對中國這樣的農業大國來說,對農村醫改也正處于一個艱苦探索的過程中。在實行醫改后還是有一定的成效的,60%的基層目前正在推進基本藥物制度,藥價降低了30%,老百姓切實得到了實惠。但是還有很多重大的挑戰需要我們政府和人民去面對。我們相信新的農村醫改一定取得成功的,改變現有的看病難,病則返窮的現狀。陳竺說現代醫院管理最終將走向董事會體制,大醫院和基層要形成良性互動關系。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 篇11

  一、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總體情況

  肥西縣是安徽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第一批試點縣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實施,已運行近五年時間。經過幾年的探索,我縣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補償政策逐步完善,補償水平逐步提高,報銷程序逐步簡化,監管能力逐步加強,資金使用合理安全,農民信任度明顯提高,農民參合積極性不斷提高。全縣新農合參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縣新農合資金支出9751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9029萬元,補償186818人次。統籌資金支出包括住院補償7836萬元,住院分娩補償551萬元,慢性病補償154萬元,村衛生站觀察治療(門診統籌)補償488萬元。統籌資金使用率平均為90%,受益率平均為7%,補償比平均為30%。我縣共有690257位農民參加新農合,1-6月,新農合資金支出2605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2364萬元,補償35400人次,家庭賬戶支出241萬元。新農合的實施,有效地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費用負擔,緩解了廣大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我縣榮獲“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先進縣”稱號。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保障新農合順利推進。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關系全縣70多萬農民群眾健康權益和長遠利益的一件大事。縣委、縣政府對此十分重視,把新農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重要內容。縣分別成立了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委員會主任由縣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擔任。縣成立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衛生局,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負責全縣新農合日常管理工作。各鄉鎮相應成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領導組及其辦公室,合管辦設在鄉鎮衛生院,辦公室主任由衛生院長兼任,每鄉鎮安排1名專職經辦人員和1名兼職財會人員負責新農合的審核、報批、兌現、記賬等工作。試點過程中,我縣經辦機構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經辦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滿足新農合工作需要。

  (二)封閉運行,確保資金安全使用。我縣對新農合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堅持資金封閉運行,保證了資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強化資金籌集。我縣農民入保金的籌集由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衛生部門配合,收繳入保金時,由鄉鎮合管辦開出專用收款收據,登記發放《合作醫療證》,填寫參合農民登記表。各鄉鎮合管辦在本鄉鎮金融機構設立新農合專用賬戶,收取的入保金及時存入專用賬戶,在籌資結束后全部匯入縣新農合資金財政專戶,與縣合管辦辦理結算手續。今年3月底,我縣順利完成二次籌資工作,新農合籌資總額提高到每人100元。嚴格資金管理。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實行以縣為單位統一管理,設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專戶,由縣財政局管理,新農合基金專戶存儲,專款專用。基金支出需縣衛生局和縣財政局共同審批方可撥付,縣合管辦將每批補償人數及金額制成報表,報衛生局和財政局審批,審批后,資金由收入戶轉入支出戶,縣合管辦將資金從支出戶撥付給各鄉鎮合管辦或定點醫療機構,做到收支分離、管用分開,保證了資金的封閉安全運行。

  (三)適時調整政策,逐步完善新農合制度。我縣在新農合制度的推進過程中,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完善。,將農村部分常見慢性病、村衛生站觀察治療費用納入新農合補償范圍;,將起報線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頂線由1萬元提高至3萬元。,實行縣內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全面提高報銷比例;,籌資標準由原來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縣新農合政策作了較大調整,取消家庭賬戶,提高報銷比例,擴大慢病病種,將新農合基金劃分為住院統籌基金和門診統籌基金兩部分,分別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門診統籌。參合農民年補償封頂線提高到5萬元。通過不斷調整,新農合政策逐步完善,資金效用得到充分發揮,參合農民受益面逐步擴大。

  (四)優化辦理程序,方便參合農民就醫補償。在方便群眾就診方面,參合農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衛生站治療,并可以獲得一定補償,做到小病不出村;在縣內就診不受級別限制,參合農民可以任意選擇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無須辦理轉診手續;到縣外就診只需在鄉鎮合管辦辦理登記手續即可,辦理轉診手續時,鄉鎮合管辦以一封信的形式書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在費用報銷方面,在縣外醫療機構就診的,參合農民出院后將報銷材料交到鄉鎮合管辦,由鄉鎮合管辦直接給予補償。參合農民在本縣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費用,出院時與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補償費用,當場審核并兌現補償金,實現了零距離、零時限補償。

  (五)推行門診統籌,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從開始,我縣充分發揮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的作用,實行鄉村一體化與新農合工作有機結合,將村衛生站作為鄉鎮定點醫療機構的派出機構,參合農民患病在村衛生站觀察治療可以獲得20%的補償。5月起,我縣全面推行門診統籌,即按照人均20元標準從新農合基金中提取門診統籌基金,用于補償門診費用,單次門診費用補償封頂額為10元,門診統籌基金支付實行“預算包干、超支不補、結余滾存使用”的辦法,以控制醫療費用,保證門診統籌基金安全。

  (六)實行全程監管,嚴格控制醫

  療費用。在新農合運行過程中,在著力做好服務的同時,加強對各個環節的監管。一是實行身份核實,防止冒名住院。參合農民住院治療時,需攜帶《醫療證》、《身份證》,由經治醫生和合作醫療經辦人員共同查驗,防止發生冒名頂替。二是現場核查,加強日常監管。由縣合管辦每月安排一定時間抽取部分報銷材料與醫療機構原始材料進行核對,并通過電話和明查暗訪等形式,對報銷情況進行調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范虛假票據。,全縣各定點醫療機構全部安裝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所有醫療收費全部實行微機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據而出現的弄虛作假漏洞。四是實行三級公示、加強事后監督。每批新農合補償情況都在縣鄉村三級進行公示,社會各方可以通過公示來監督補償情況。五是建章立制,明確處理辦法。制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對相關人員和單位違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行為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處理規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確獎懲。制定了定點醫療機構考核標準,每季度考核1次,將考核結果與10%管理保證金掛鉤。七是多管齊下,控制醫療費用。包括推行單病種限額收費,限定藥品目錄和診療項目,核定住院次均費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歷和處方評審制度的,通過多種措施,嚴格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三、取得的成效和經驗

  幾年來的工作表明,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較為平穩,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表現為:一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建立。通過對參保農民直接補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保護了農村勞動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二是新農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以及隨著越來越多的參保農民得到實惠,新農合工作得到農民的信任和支持,參合積極性明顯提高。三是各項政策得到進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補償機制和運行機制。四是新農合管理體制基本確立。新農合經辦機構管理水平和辦事能力得到加強,能夠適應新農合工作需要。通過我縣幾年來的實施,我們體會到:一是黨委政府的重視和多部門配合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基礎。二是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關鍵。三是健全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保障,新農合工作須與農村衛生體制改革共同推進。

  四、存在問題

  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雖取得一定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還未建立有效、便捷、穩定的籌資機制。雖然籌資難度大大減小,但籌資工作量仍然較大,籌資成本高。二是縣級以上醫療機構難以監管。我縣新農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于補償在縣外醫療機構發生的費用,但受隸屬關系的制約,我縣對縣級以上醫療機構不能實施有效監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議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農村實際的農民參合籌資機制。加強相關政策調研,在堅持農民自愿的基礎上,多途徑探索符合國家政策、符合農民意愿、符合農村實際、簡便易行的參合農民個人籌資機制。如試行參合農民委托農村金融機構或村民委員會代繳,也可以由政府委托村委會代辦、由參合農民自己主動繳納,或是一次籌資,多年使用等。

  (二)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加強對各級定點醫療機構監管,加大醫療費用控制力度,完善單病種限額收費管理,從嚴核定各定點醫療機構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費用,嚴格控制醫藥費用,降低農民負擔,減少新農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歷與處方評價制度,定期抽取定點醫療機構病歷和處方,由新農合專家委員會集中對其評價,進一步規范醫療服務行為。

  (三)適應職業化、專業化要求,加強管辦體系建設。按照職業化、專業化的要求,繼續加強各級管辦隊伍的能力培訓,著力提高管辦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快新農合信息管理平臺的建設,在現有的基礎上,開發新農合管理軟件,并與醫院管理系統對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農村基層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加強農村衛生機構建設,對于引導農民在基層就近就醫、促進新農合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繼續加強鄉鎮衛生院的配套建設和合格衛生站的建設,重點培訓好鄉、村兩級衛生人員,提升農村衛生服務的整體能力和水平。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 篇12

  一、調研背景

  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了買房貴、上學貴、看病貴等問題,這可以稱之為新的民生三大問題。

  家鄉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村干部為了完成上級分配的任務,竟強制村民都要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否則將以不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為由,不給村民辦理未婚證、貧困證等證明。這當中存在一些問題,于是對家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推廣情況以及遇到的問題做一次實踐調研。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概況

  1、參加者的權利與義務

  (一)參合對象

  1、凡本市鄉村戶口的農村居民(含外出務工、經商農民和城鎮失地農民)均可以戶為單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2、長期居住在我市但尚未辦理戶籍轉移手續的農民及無穩定勞動關系的外來務工農村戶籍人員,可在居住地(務工地)參加新農合。

  3、鼓勵家長為預期在參合年度出生的新生兒提前繳費參合,嬰兒在參合年度享受與一般參合人員的同等補償政策。

  4、資助農村如農村五保戶、低保戶、特困優撫和重度殘疾人等困難群眾參合,確保將農村困難群眾納入新農合制度范圍。

  (二)繳費標準

  2012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的籌集標準為每人每年300元,主要由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地方財政補助和農民個人自愿繳納三部分構成:中央及地方財政補助240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132元,省財政補助73.8元,縣級財政補助34.2元),農民個人參合繳費標準仍按籌資標準20%的比例繳納,即60元/年/人。

  (三)繳費時間

  2011年11月11日至11月30日為集中繳費時間,為方便當年復員退伍軍人和外出務工農民及時參合,將零星繳費參合截止時間延長至2012年2月29日止。

  (四)權利及義務

  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享有按規定要求的服務和醫療費補償以及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進行監督的權利,有按期繳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和遵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各項規章制度的義務。

  2、主要補償政策

  (一)門診補償

  1、普通門診補償

  實行“按比例,每日限額,年度封頂”的方式進行補償。即參合農民在本村或本鄉指定的新農合門診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可補償門診醫藥費(憑電子處方)按40%比例給予補償,每日發生的門診醫藥費補償限額為10元,每人每年補償封頂線為200元(含一般診療費補償)。

  2、一般診療費補償

  參合農民在本鄉鎮衛生院門診就診(憑電子處方),一般診療費標準為每門診人次(一個療程和三日內同一病人診療只算一人次)10元。其中,個人自費3元,新農合基金補償7元(從2011年8月15日開始執行);

  參合農民在本鄉鎮內村衛生室就診(憑電子處方),一般診療費標準為每門診人次(一個療程和三日內同一病人診療只算一人次)5元。其中,個人自費1元,新農合基金補償4元(從2011年10月31日起開始執行)。

  3、門診重癥慢性病補償

  對符合門診重癥慢性病(2012年納入22個病種,與上年比較增加14個病種)管理的對象,按動態管理要求每年集中審定二次(6月和11月),實行“定點、定比例、定額”即時補償的統籌管理制度,在年度費用控制標準限額內,按70%(與上年比較調整10%)的比例予以補償。

  (二)住院補償

  1、普通住院補償

  對政策范圍內的費用,按不同醫院級別和不同住院例均費用水平分別設置起付線及補償比,實行“分段、分比例”方法進行補償,年度封頂線100000元(各級醫療機構具體補償比例政策按全省統一指導意見執行)。

  對AAA醫院其住院補償比例在分段補償標準的基礎上相應提高5個百分點,對A醫院其住院補償比例在分段補償標準的基礎上相應降低5個百分點。

  2、住院單病種補償

  對住院部分病種(2012年納入34種,與上年比較新增15個病種)納入單病種實行定額付費方式補償。即參合患者在開展單病種付費的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時,只需先交納單病種規定的自付費用部分,出院時,到定點醫療機構合管科按市統一補助標準辦理補償手續。超出限價標準的部分,一律由醫療機構負擔,合作醫療基金及住院患者均不予支付。

  3、重大疾病提高醫療保障水平補償

  為進一步降低重大疾病參合患者的個人支付比例,對15種疾病實行提高醫療保障水平補償。

  4、大病補充補償

  對一個年度內,參合患者住院自費金額超過我市上年度農村人均純收入的可補償范圍自費部分,年終再按不低于50%的比例進行補充補償,補充補償設置封頂線,封頂線設置標準為10萬元。

  (三)住院分娩定補

  對政策內生育的住院分娩參合孕產婦,除財政專項補助費用外,新農合另按每產婦200元標準實行定額補助。在市轄區定點醫療機構分娩的,出院時由定點醫療機構進行即時補償。在本市外其他醫療機構住院分娩的,憑相關資料證明到市合管辦申請補償。

  3、其它相關規定

  (一)、意外傷害住院患者補償規定

  凡屬外轉至市外定點醫療機構的意外傷害住院患者,不納入醫院即時結報補償范圍,一律回宜都市合管辦按政策規定確定是否予以補償。對可納入新農合補償的意外傷害所發生的屬新農合補償范圍內的住院費用,其補償比例相應降低20個百分點,封頂線為1萬元。同時必須具有《外傷性質鑒定申請表》等相關調查資料原件,并實行先公示(公示期為一個月)后補償的辦法進行補償。

  (二)、住院補償結算規定

  凡在宜都市轄區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或在域外建有新農合專網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患者可直接在醫院結算時獲得即時補償。

  在其他醫療機構住院的補償,應在出院后將①市外住院轉診審批表,②戶口本,③合作醫療卡,④患者身份證(無身份證的需到當地派出所開具戶籍證明),⑤費用匯總清單(醫院蓋章),⑥出院記錄,⑦診斷證明(醫院蓋章),⑧收費收據原件等八項手續及時交到市合管辦辦理補償。

  (三)、不予補償支付的項目規定(見附錄)

  (四)、部分補償支付的項目規定

  1、單項大型檢查、治療項目400元以下的全部計入補償范圍,超過400元部分減半計入補償范圍;單項大型材料費用5000元以內全部納入補償范圍,超過5000元低于30000元部分按30%比例計入補償范圍,超過30000元的不予補償。

  2、床位費省級醫療機構按每日40元納入補償范圍計算,超過部分由患者自行負擔;市(州)級醫療機構按每日30元納入補償范圍計算,超過部分由患者自行負擔;縣(市)級醫療機構按每日12元納入補償范圍計算,超過部分由患者自行負擔;鄉鎮級(含其他一級醫院)醫療機構按每日8元納入補償范圍計算,超過部分由患者自行負擔。

  三、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緊迫性

  1、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

  有關資料統計顯示:中國的醫療衛生資源80%集中在城市和大醫院,農村醫療衛生資源嚴重不足,條件差、設備少、水平低,農村缺醫少藥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扭轉。農民患病在當地難以得到有效治療,要到外地、到大醫院就診,不僅造成了看病困難,也大大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

  2、農民缺乏基本的醫療保障。

  到目前為止,農村還沒建立規范的醫療保障制度。正在試點并進行推廣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還不高,而且籌資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強。80%左右的農村人口沒有任何的醫療保障,基本上靠自費看病。甚至一些地區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居民占貧困人口的三分之二。

  3、農村醫療衛生投入嚴重不足與藥品流通秩序混亂

  農村醫療機構的運行機制主要是靠向群眾就診收費維持運行和發展的。有些醫療機構盲目追求收入,違背了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出現了損害群眾利益的現象。而有些藥品經銷企業靠回扣銷售藥品,加之以藥養醫的機制導致某些醫療大開處方,賣貴重藥,加重農民醫療負擔。

  四、探討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及建議

  1、宣傳方法不夠合理并且宣傳力度不夠

  首先是在向農民宣傳什么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時,我通過調查得出這樣的結論:宣傳的方式不應該書面和官方化,而是通俗易懂些,貼近農民。其次通過與村民訪談,我還覺得相關工作人員在宣傳這種新型制度的力度不夠。村民還不是很清楚這種制度的內容以及具體是怎樣操作的。因此,在向村民做宣傳工作時工作人員務必注意以上兩方面,多多向農民宣傳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好處,并且時時刻刻以農民利益為重,讓他們清楚實施新制度的每一個過程,讓農民在參加合作醫療過程中真正體會到它確實能夠帶來好處。

  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推廣的手段欠妥當

  在進行調研之前我就打聽到村干部在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過程中采取強制手段,導致一部分村民產生抵觸心理。農民有權根據情況選擇拒絕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盡管它已經經過全國試點實驗,但對其他地區農民來說還是不熟悉的。而對剛過溫飽奔小康的村民來說,手頭畢竟還是較拮據,每人每年15元還是挺大的一筆開支。我覺得解決這一難題應該從源頭做起。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新型農村醫療制度是由市級牽頭,以區級、縣級以及縣級市為單位,根據各自單位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方案施行。

  3、資金監督管理不夠透明,參與農民應該有知情權

  資金監督管理條例中有規定:在加強內部審計和資金監督管理的基礎上還邀請農民代表加入合作醫療資金監督管理委員會,參與資金監督管理。但是事實上不免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農民代表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種種壓力,從而失去應有的監督權。所以應該讓全體參與農民都擁有知情權,了解資金的使用情況,從而使得農民相信并擁護這種新制度。一種較可行的方法是在各方面的監督下定期公布其資金的使用情況,使得資金使用渠道徹底透明化。

  五、結束語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2003年經過全國部分地區試點、2005年開始初步在全國范圍內建立比較完善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踐初步檢驗和證明它是符合廣大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有利于我國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和不斷縮小城鄉貧富差距的。它在施行的開始階段并不是順利的,一定會存在很多現實問題,這需要在推廣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探索符合各地實際情況的可行性方法。我相信它在我們黨和人民的不斷努力下,將是我國農村醫療保險事業改革中一個成功的典范,將為當前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偉大事業添磚加瓦。

  致謝

  在本次實踐調查過程中得到了開封市東郊鄉政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東郊鄉吳娘莊村村委、東郊鄉張莊村村委、東郊鄉前臺村村委等以及其部分村民的熱情接待和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附錄:

  不予補償支付的項目規定

  (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規定的診療服務、醫用器材和基本藥物三大目錄以外的費用。

  (2)進口藥品及器械、各類器官或組織移植的器官源或組織源費用;各種血漿制品費用(重癥及搶救除外);自購藥品、與疾病無關的檢查、治療和藥品費用(排除性的診斷檢查費用除外);各種自用的保健、按摩、檢查和治療器械;眼鏡、義齒、義眼、義肢、助聽器等康復性器具。

  (3)氣功療法、音樂療法、營養療法、磁療等輔助性治療項目。

  (4)因工傷、他傷、交通事故、職業病等屬他方責任的治療費用或因酗酒、自殘、自殺等屬己方個人責任的治療費用。

  (5)整容美容、健美項目、假肢義齒、義眼、減肥、增高項目、助聽器、視力(近視、遠視、斜視等)手術矯形等非治療性醫療費用。

  (6)計劃生育手術、不育(孕)癥、性病、性功能障礙診療的醫療費用。

  (7)血吸蟲病、肺結核病、艾滋病等國家財政專項補助費用以內的醫療費用。

  (8)醫療事故或經鑒定屬已經產生醫療事故爭議尚未經過鑒定的醫療費用。

  (9)院外會診費、病歷工本費、打印費等;查治療加急費、點名手術附加費、自請特別護理等特殊醫療服務費;轉診交通費、急救車費;膳食費、空調費、電視費、電話費、食品保溫加熱費、損壞公物賠償費;家庭病床住院費、陪護費、護工費、洗理費、門診煎藥費等生活服務項目和服務設施類費用。

  (10)各種科研性、臨床驗證性的診療項目費用。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 篇13

  為加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提高農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進城鄉社會經濟統籌協調發展,一年多來,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精神,各級政府統一領導部署,有關部門精心組織實施,廣大農村群眾積極參與,我市初步確立了“大病統籌、醫療救助和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三位一體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醫)體系。為切實鞏固這一制度,進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對我市新農醫的運行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調研,總結概括制度的現狀和成效、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發展對策。

  一、現狀和成效

  20xx年,我市共有鄉鎮132個,村(居)委會3914個,常住人口549.07萬。其中農業人口380萬,戶數141.74萬,農民人均純收入 6221元。鄉鎮衛生院155個,村衛生室2838個,鄉村醫生3273人。自XX年7月1日鎮海區率先開展新農醫試點工作以來,至今除海曙區外,其他各縣(市)區已全面推開。截止今年12月底,全市參保鄉鎮109個,占83%,參保村2694個,占69%,參保人數達275.4萬人,占全市農業人口的76.4%。

  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強領導、精心實施、規范管理,初步建立了新農醫制度的良性運行機制。

  一是加強領導。市委市政府和縣(市、區)、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新農醫,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統籌城鄉發展重大戰略出發,切實加強領導,研究政策制度,健全組織機構,落實支持和保障措施。市政府XX、XX連續兩年把實施新農醫工作列入政府實事工程,各縣(市)區根據市政府指導意見,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新農醫實施辦法及相關制度;成立了由常務副縣(市、區)長為組長,各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新農醫協調小組,并設立經辦機構。市和縣(市、區)兩級政府都把實施進度和實施成效列入政府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內容;各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確保新農醫政府資助資金的到位。

  二是精心實施。各級政府建立專門的工作班子,確定實施方案,召開動員大會,廣泛宣傳新農醫制度的優越性,積極引導和動員農村群眾參加;衛生、財政、民政、農業、宣傳等有關部門積極做好業務指導、政策宣傳解釋和工作督促;人大、政協等部門也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支持和監督;基層鄉鎮、村(社區)的廣大黨員干部分片包干,承擔了組織發動、人員登記、經費收繳和醫保卡發放等大量基礎工作。由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領導重視,工作扎實,群眾參與熱情高,確保了各地籌資工作的圓滿完成和制度的順利實施。

  三是規范管理。各縣(市、區)成立了新農醫管委會,設立了專門的新農醫辦公室,各鄉鎮也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各行政村(社區)設立了新農醫聯絡員,三級組織網絡的建立,為新農醫制度的規范管理提供了組織保證。各級經辦機構在制度正式實施后,不斷完善規章制度,規范定點醫療機構管理,簡化結報審核流程,實施服務承諾,努力提供優質服務;同時切實加強基金監管,制訂基金管理辦法,設立基金收支專門帳戶,嚴格費用審核,建立重大結報金額復審制度,杜絕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補償支出,定期通報和公布基金運行情況,提高基金運行透明度,并接受同級財政、審計等部門和廣大群眾的監督。

  三是實施農村社區衛生服務,逐步實現了農民的小病普惠。實施新農醫制度后,各地將農村社區衛生服務與新農醫有機結合,借鑒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做法,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活動。鎮海、余姚、江北等地安排專項資金,通過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適度讓利,采取必檢項目和農民自選項目相結合,上門體檢和集中體檢相結合的方法對參保人員進行健康體檢,并建立健康檔案。慈溪市探索小病受惠機制,將村衛生室通過競聘后,改建為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縣鎮兩級財政對每個服務站每年給予平均3萬元的補助,服務站對參加新農醫的村民提供門診優惠,藥品費用給予一定比例的讓利,免收掛號費、診療費和注射費,業務用房、水、電等費用則由集體經濟給予補助。北侖區設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專項基金,按照參加大病統籌人數每人每年4元予以投入,主要用于下鄉巡回醫療、健康宣教和扶持邊遠地區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等,解決邊遠農村居民看病難的問題。另外,全市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的標準化建設已啟動,52家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列入標準化建設,市政府將每年投入1000萬,縣鎮政府1:2配套。

  總之,新農醫制度的實施,初步構建了我市農村基本醫療保障的雛形,廣大農民群眾切切實實得到了實惠,對促進我市城鄉社會經濟統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拿一位農民的話說,這是記憶中最深的,繼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黨和政府又為農民辦的一件大好事,據對全市302戶家庭995人抽樣調查顯示,對制度的滿意率達到了93.1%。

  二、困難和問題

  新農醫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社會保障工程,實施之初,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概括地講,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宣傳引導工作不夠深入,農民參保積極性有待提高。各地在推行新農醫制度過程中,一方面由于時間緊、任務重,政策宣傳和引導工作尚不夠深入,另一方面農民對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農醫缺乏經驗體會,與老的制度相模糊,對長期實施信心不足,導致部分農民參保積極性不高,主動自愿參加的不多。

  (二)審核結算流程仍顯復雜,農民結報補償手續有待進一步簡化。由于制度實施時間較短,具體規定還不夠完善,成熟地覆蓋一個縣(市、區),乃至全市的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尚未啟動等原因,群眾對審核結算的流程和服務,意見仍然較多,盡管各地適時作了調整和完善,但審核結算流程、服務尚需進一步簡化和優化。

  (三)政策制度尚需完善,部分地區資金沉淀過多。由于新農醫剛剛起步,對具體方案設置缺乏現成的經驗,基金測算相對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現了一些不夠科學和合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現在部分縣(市、區)資金沉淀過多,影響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群眾的參保積極性。

  (四)監管組織建設有待加強,監管職能履行需要規范。新農醫管委會和基金監督管委會責權不是十分明確,各地雖已成立了相應組織,但應承擔哪些義務和權利沒有明確規定,缺乏規范化運作,大都仍由政府部門直接承擔,缺乏民主管理制度。新農醫基金收支和管理的審計監督,還沒有形成規范的程序,對委托商業保險公司運作的資金如何加強監督更缺乏依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金監管的規范性和權威性。

  另外,隨著各地新農醫制度的推廣實施,也出現了許多需要特別關注和研究的新情況。主要有:

  一是“醫保盲區”的問題。新農醫制度的主體對象是農民,城鎮醫保的對象是城鎮職工,那些非農非城鎮醫保對象(包括歷史遺留下來的農轉非人員、被征地未參加養老保障人員、鄉鎮企業退休職工以及長期在本地居住的外來人員等人群)成了“醫保盲區”,應盡快研究解決。

  二是“醫療救助高門檻”的問題。目前的醫療救助制度作為大病統籌的補充,是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有效途徑。但目前在實際運行中相當部分縣(市、區)都控制在5 萬元以上,才能按比例救助,救助最多限額2萬元,而困難對象往往無法承受高額的醫療費用,無法享受這一政策,需要對醫療救助的對象和救助的低線作出新的界定。

  三是“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的發展”問題。執行藥品順價作價后,全市相當部分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虧損嚴重,實施新農醫后,政府又要求這些機構對參保人員適當減免掛號費、注射費、診療費和優惠部分醫藥費,實現對參保人員的小病普惠政策,來促進新農醫的持續發展,在財政補償機制暫時還不到位、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尚未健全的情況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背負了過重的公共衛生服務職能,面臨著生存發展危機,需給予應有的關注和財政補助政策的及時到位。

  三、對策與建議

  總體發展目標:XX年全面實施,覆蓋面達到全市農村居民應保對象的85%以上;XX-20xx年,逐年完善政策制度,擴大覆蓋面,增強保障能力;20xx年前后建立較完善的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并逐步與城鎮醫保接軌,最終建立與我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城鄉一體的社會基本醫療保障體系。

  總體工作思路:

  著力建設“三大體系”

  一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主導,抓住農村基本醫療保障的突破口;

  二是醫療救助為補充,突出農村弱勢群體的醫療救助力度,增強制度的針對性,彌補現階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的不可及性;

  三是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相配套,擴大制度的受益面,增強制度的普惠性,克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受益面窄的弱點。

  清晰確立“三個定位”

  一是目標定位:最終目標是建立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與城鎮醫保并軌,實現城鄉統籌,實施中把握制度的發展目的和方向;

  二是階段定位:“低水平、廣覆蓋” 起步,制度將有一個較長的初級發展階段,實施中重視制度的穩定和鞏固;

  三是過程定位:在鞏固初級階段成效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提高保障水平、擴大保障面和受益面,實施中著眼制度的完善和發展。

  切實保證“三個到位”

  一是政府責任到位,既要落實個人義務,更要強調政府責任,建立健全的組織管理體系;

  二是宣傳引導到位,既要尊重農民意愿,又要強調科學引導,形成農民主動參與的氛圍;

  三是資金支持到位,既要堅持個人出資,又要保證合理的財政資助,建立科學的籌資機制。

  具體發展對策:

  (一)進一步加強領導,探索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

  一是從社會保障角度,明確界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性質,強化政府責任、突出社會管理、強調個人自主參與,明晰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二是出臺中長期的發展規劃和階段性的指導意見,處理好制度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手段與目的,穩定與發展的關系,加強對基層的指導,宏觀把握發展方向,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三是積極探索新的個人籌資模式,科學引導農民群眾主動地自愿地繳費,減輕基層干部工作壓力;四是有關業務部門、相關學術機構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在制度設計和實踐相對成熟的基礎上,醞釀相關的地方性法規,從法治的角度加以規范。

  (二)進一步加強宣傳,提高農村群眾參保積極性。

  一是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各種渠道,廣泛深入地開展政策制度宣傳,把參保辦法、參保人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審核結算流程等宣傳到千家萬戶,使廣大群眾真正了解、熟悉這一制度;二是針對性地開展具體、形象、生動的典型事例宣傳,現身說法,弘揚講奉獻、獻愛心,互助共濟的傳統美德,使群眾切實感受到制度的意義和好處,增強制度的吸引力,進一步提高自覺參保意識;三是積極爭取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關注和支持,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三)抓好鞏固完善,增強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一是切實鞏固實施成果。總結經驗,科學測算,充分論證,合理確定基金收支方案,防止基金過多沉淀或透支,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根據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原則上每二至三年對籌資標準和補助標準作適當調整,適時理順會計年度;二是努力擴大籌資渠道,增強基金實力,逐年提高補償水平。各級政府根據財力,合理增加財政投入,個人籌資根據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對制度的認同程度,穩妥地提高,村(社區)自治組織要根據集體經濟狀況給予一定投入,積極爭取社會捐助,多渠道地增強基金實力,逐步提高參保病人的補償水平;三是加強信息化建設,簡化審核結算手續,減少不合理的中間環節,努力方便群眾就醫結報,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率;四是認真調研,會同有關部門探索解決非農非城鎮醫保對象的醫療保障問題。同時,有條件的地方可根據群眾對農村醫保的不同需求,探索設置不同個人籌資檔次和不同補償水平的補償機制。

  (四)健全管理監督機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

  一是充分發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協調小組或管理委員會職責,切實履行組織、協調、管理和指導等工作,定期向同級人大匯報,主動接受監督;二是加強經辦機構建設,按規定落實人員編制、工作經費,完善工作制度,加強規范管理;三是完善基金監管機制,制定監督管理規定,形成定期審計監督制度,確保基金運作規范、透明、高效,保證制度的公平公正;四是加強醫療服務,規范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合理診治,有效控制醫療費用和非有效醫療費用比,減少不合理的醫療支出。

  (五)積極推進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建設,擴大受益面。

  一是加強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優化重組現有農村醫療衛生資源,重點推進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和急救、婦保、兒保、防保、產科等服務功能建設,促進鄉鎮村級醫療機構功能轉型;二是結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功能,農村計生指導和殘疾康復納入社區衛生服務建設,逐步開展慢病動態管理、社區健康教育、健康體檢等服務;三是出臺小病受惠政策,建立推廣小病受惠機制,增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吸引力;四是加強農村社區衛生服務隊伍建設,出臺優惠政策,保證農村公共衛生人員編制和工作經費,鼓勵醫學院校畢業生從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開展衛生支農活動,加強在職人員理論和實踐培訓,建立人員的培養、準入、淘汰和更新機制;五是開展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示范點建設,出臺支持政策,制定具體的建設標準,分階段推進農村社區衛生機構和功能建設。

  (六)切實加強醫療救助體系建設,提高弱勢群體醫療救助力度。

  一是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出臺醫療救助實施辦法,適當擴大救助對象,提高救助標準,降低救助門檻,增加救助受益面;二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醫療救助,與民政部門的醫療救助并軌,并統一實施,建議加大財政資助力度,積極爭取社會捐助,建立醫療救助專項基金;三是建立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結合機制,把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享受醫療救助的前置義務,對低保戶、五保戶、重點優撫等弱勢群體對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個人出資部分由醫療救助基金給予補助;四是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弱勢群體門診費用補償機制,對患惡性腫瘤、器官移植、尿毒癥等慢惡性特殊疾病的弱勢群體,實施門診補償,著力提高醫療救助力度。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11-07

農村醫療問題調查報告11-07

農村消費情況調查報告11-23

農村醫療問題調查報告范文11-23

農村醫療保障的調查報告04-07

關于農村情況的調查報告范文12-29

農村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報告11-22

農村環境情況調查報告11-19

2020農村醫療問題調查報告范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