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

時間:2024-11-10 20:09:05 報告 我要投稿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通用16篇)

  艱苦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馬上就要開始最難熬的畢業設計階段,而我們做畢業設計前指導老師都會要求先寫開題報告,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開題報告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通用16篇)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 篇1

  《幼兒園音樂節奏活動生活化的實踐研究》是6月申報并于8月批準列為淮安市中小學教學研究課題的微型課題,經過緊張的準備,今天正式開題了,現在,我代表課題組作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請各位領導、專家予以指導、論證。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音樂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在國外,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以獨創性的節奏教學而廣泛流傳,并具有一定的系統性,但在有些教學方法上還不能為我們教師所運用。同時,奧爾夫認為,我們的教學應當結合本國的國情,適合當地的幼兒教育的發展狀況,這是當今世界幼兒教育的發展趨向。

  音樂能陶冶性情,激發幼兒的美感,挖掘幼兒的藝術潛能。音樂節奏活動一直是我園教師的一個薄弱環節,許多教師對它是“又愛又怕”。近兩年,我在對外開放和外出學習觀摩時,重點關注音樂教學活動,感受到現在節奏活動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改革方向及整體音樂教學法帶給我們的啟示。本課題旨在通過生活中的實例,來研究幼兒音樂節奏活動的教育途徑。嘗試利用生活中的實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實施良好的音樂節奏感的培養,使幼兒對節奏活動產生興趣和敏感性,產生“創造”的沖動,使幼兒在音樂基本素質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時解決好音樂節奏活動教學中教師技能傳播與幼兒主動性、創造性能力發揮之間一個“度”的正確把握問題,真正讓幼兒發現、認識并表現出節奏的美、音樂的美,使幼兒的音樂節奏感得到良好的發展。

  二、國內外相關領域研究現狀

  20世紀80年代,全球范圍內掀起了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運動,美國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將音樂教育就推上了重要的位置,從1838年美國將音樂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波士頓馬塞州的一個公共學校設立至今,美國的音樂教育走過了170多年的發展歷程。

  近幾年來,中國的許多教育人士對幼兒音樂教育也進行了研究,上海一所幼兒園的教師就幼兒音樂興趣的培養進行了研究,她們認為,興趣起著動力和促進作用,培養音樂興趣是幼兒學習音樂、伴隨幼兒音樂成長的第一步。在構思幼兒音樂興趣培養圖式中,一是注重流程化,即把音樂興趣培養放在首位,在日常音樂教育、專業音樂教育、家庭音樂教育等各個領域加強聯絡和交流,把激發幼兒的音樂興趣貫穿其中;二是注重系列化,即把音樂興趣的培養目標有序地落實到各個領域,形成培養的系列;三是注重一體化,幼兒音樂興趣的培養不僅局限于幼兒園音樂活動本身,還在于音樂專業教師加盟和家庭早期的音樂啟蒙及教育,三位一體,構成幼兒音樂興趣培養基本網絡。

  三、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生命的源泉。音樂節奏感有助于培養兒童協作意識和技能,兒童對音樂節奏感的意識是很強的。節奏應該是嚴格準確的,決不是機械的,因為節奏是表現音樂的重要因素;音樂是傳達人的情感,是具有生命力的,所以其節奏也應該是活的,有時緊,有時松,像人的脈搏,隨著情緒變化而有快慢的變化;但它的松緊是依據音樂的自然流露,不能隨心所欲。音樂的松緊較難把握,因為音樂是千變萬化的,沒有一個固定的公式,它更多的是一種感覺的培養和提高。

  生活化:“生活”是指人的各種日常活動或指人的生存、活著,它包括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化”是指轉變為某種性質的活動狀態。本課題將“生活化”界定為教師從周圍生活中選取音樂教學資源,使幼兒在感到親切、溫暖、充滿人情味,自然輕松的環境中得到教育,促使幼兒各種能力的發展。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

  1.陳鶴琴的教育思想:“喜歡音樂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本能,音樂在兒童生活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音樂教育“應利用音樂來改善兒童的意志,陶冶兒童的情感,使兒童表現真實的自己,導向于創造性的發展。……”陳老還認為,教育應當來源于生活,要從生活中尋找事例,對幼兒進行教育。

  2.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奧爾夫認為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不是旋律。節奏可以脫離旋律而存在,旋律則不可能脫離節奏而存在,特別強調從節奏入手進行音樂教育。奧爾夫的教學體系中有一些節奏練習的方法,如:語言節奏練習、聲勢練習、多聲部及合聲的節奏練習、輪說節奏練習,變奏節奏練習等。這些練習方式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教學方法基礎。

  3.皮亞杰建構主義理論:“幼兒通過游戲和嘗試活動,在不斷選擇、探索中,在與他人及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將所獲得的信息整合成一個組織的建構,這就是知識。”可見環境在幼兒教育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

  研究目標

  1.編排、整理幼兒園各年齡階段適宜的音樂節奏教學活動內容及系列活動方案,探索生活化的音樂教育實踐方法。

  2.在研究過程中,不斷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轉變教育觀念,形成一定的教育機智,敢于接受新理念,挑戰新方法。

  研究內容:

  1.根據幼兒園各年齡班幼兒的特點和生活經驗,設計具有情趣化、生活化的'系列音樂節奏活動內容。

  2.根據幼兒音樂節奏感發展的特點,探索幼兒園節奏活動中的組織方式和教學指導策略。

  3.尋找、利用生活中適宜的材料在小、中、大班節奏活動中的運用。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研究幼兒音樂節奏教育對幼兒發展的意義,結合中外幼兒音樂挖掘、梳理幼兒生活中音樂節奏活動教育的教材。

  2.個案分析法:對活動設計及實施完善過程做案例分析,總結活動設計與實施的經驗。

  3.行動研究法:在教育教學中運用幼兒音樂節奏教學的方法設計并組織實施音樂教學活動,完成幼兒音樂活動案例集。

  4.問卷調查法:為了解現狀,為研究提供客觀可靠的基礎性材料,將采用問卷調查法舉行研究。

  5.經驗總結法:總結梳理音樂活動中幼兒音樂節奏活動的方法與策略。

  六、課題研究的過程

  1.準備階段(6月—8月)

  查閱理論資料,學習相關理論,關注研究國內外相關課題的動向,進行文本資料、網絡資料的篩選;對教師進行課題研究必備的知識和素質培訓;制定實施方案。

  2.實施階段(9月—4月)

  (1)理論研究:解讀新《綱要》,學習《多元智能理論》等幼教改革、課程改革的相關理論。

  (2)實踐研究:根據研究目標、內容制定實踐研究方案,注意積累、整理資料;實驗前測;建立研究信息卡,舉行階段研究成果匯報會,根據反饋情況及時調整研究計劃;區角活動設計、實施與評價;階段小結和評估工作,整理研究成果資料,做好論證工作;撰寫研究報告。

  3.總結階段(5月—6月)

  公開發表的論文、活動設計、研究活動音像資料等,進行資料分類歸檔,分析研究數據,總結研究方案,申報課題評審鑒定。

  七、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報告

  2.研究論文專集

  3.教師優秀課堂教學展示(影像)

  八、完成課題研究的保障條件

  1.本課題研究在課題負責人的領導下,選拔配備科研素質高、研究能力強的人員組成課題組,確保課題研究的組織落實。

  2.本課題組將加強課題組成員的培訓,組織成員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促進其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更新;強化科研理論的培訓,現代的先進的教育理論,是進行課題研究的先導。培訓做到四落實:時間、資料、方式(請進來、走出去)、效果。

  3.本課題將聘請市、縣教科研部門的專家、科研人員、學科教研員作為專家指導組,指導本課題研究過程,引領課題組成員開展課題研究。

  4.本課題組將加強管理,一是嚴格課題實驗研究過程的管理。每一階段將有周密的計劃、明確的任務,嚴格的落實,確保課題研究按計劃進行,保質保量落實實施方案;切實落實課題研究的總結、驗收、評價的管理。二是嚴格課題組成員的管理。課題研究人員一經確立,不得隨意更改,確保研究人員穩定性。

  5.我園十分重視科研工作,保證了研究過程中經費的使用,所需設施、物品的提供,教師研究成果的獎勵等,確保課題研究工作有序高效地開展。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 篇2

  一、開展各種幼兒安全自護教育的途徑

  1、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增強幼兒安全意識。

  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什么都想去看一看、摸一摸。由于他們年齡小,動作的靈敏性和協調性差,同時又缺乏生活經驗,在平時玩耍時,他們不知道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哪些東西能玩,哪些東西不能玩;因此,日常活動及戶外游戲中很容易發生一些事故。針對上述情況,我們應當引導幼兒正確認識世界,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教師應有目的的給孩子講解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識,讓幼兒知道危險存在。

  2、進行適當的鍛煉、磨礪,提高幼兒自護能力。

  曾有專家作過實驗,讓家養的貓和老鼠呆在一個箱子里,貓不但不捉老鼠,反而與老鼠共同玩耍。原因就是這只貓一直都由主人飼養,沒有吃過老鼠、也從沒有看見貓吃老鼠,它也經喪失了捉老鼠的能力。由此,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裹在層層“愛”的保護罩中的孩子,他們是否也會喪失自我保護的能力?大家知道,孩子受保護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錯,因為突發的、難以預料的事很多,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平常總是被“鎖”在“保險箱”里的孩子會不會束手無策?因此,讓年幼的孩子適當的鍛煉、磨礪一下,是很有必要的。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有賴于他們運動能力的發展。幼兒的運動能力,尤其是身體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唯有靠充分的體育活動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3、家園合作共育,培養幼兒良好習慣

  新《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針對現代家庭幼兒溺愛過度的特點,幼兒園教師要注意提醒家長幼兒自己能做的事情盡量讓他自己去做,不要因疼愛而去代替。可以通過家長園地、開家長會、與家長個別交談等方式向家長宣傳這些不良行為的弊端,讓家長知道:每替孩子去做一件事情,就失去了一次培養孩子發展能力的機會。

  二、選擇合適的幼兒園安全教育內容

  教育要順應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我們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1、交通安全教育。

  幼兒園交通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①了解基本的交通規則。如:“紅燈停、綠燈行”,行人走人行道,上街走路靠右邊,不在馬路上踢球、玩滑板車、奔跑、做游戲,不橫穿馬路等等。

  ②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記(如紅綠燈、人行橫道線、禁止行人通行等),并且知道這些交通標記的意義和作用。

  ③幫助幼兒初步形成交通安全意識,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習慣。在對幼兒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時,可選用一些兒歌、故事和游戲以增加趣味性,也可請交警叔叔來園授課,進行模擬表演,還可利用網絡資源(如:中國兒童交通安全網等)。

  2、消防安全教育。

  從以下方面對幼兒進行消防安全教育呢?

  ①要讓幼兒懂得玩火的危險性。知道如果發生火災,不僅會損壞財物,還會危及人的生命。

  ②讓幼兒掌握簡單的`自救技能。如教育幼兒一旦發生火災要馬上逃離火災現場,并及時告訴附近的成人或撥打火警電話119。當發生火災,自己被煙霧包圍時,要用防煙口罩或干、濕毛巾捂住口鼻,并立即趴在地上,在煙霧下面匍匐前進。

  ③可以進行火災疏散演練。幼兒園可事先確定各班安全疏散的路線,讓幼兒熟悉幼兒園的各個通道,以便在發生火災時,能在教師的指揮下統一行動,安全疏散,迅速離開火災現場。教師可在幼兒了解火的用途和危害后,開展防火自救演練,讓幼兒學習撥打119,嘗試簡單的應急措施——用床單塞門縫,用濕毛巾捂住嘴巴赫鼻子盡快逃離現場等。

  ④還可通過多媒體讓幼兒觀看消防隊員滅火情境。向幼兒介紹火災的形成原因、消防車的作用、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等。

  3、食品衛生安全教育。

  飲食安全教育的另一方面是飲食習慣的培養。如教育孩子在進食熱湯或喝開水進必須先吹一吹,以免燙傷;吃魚時,要把魚刺挑干凈,以免魚刺卡在喉嚨里;進食時不嘻笑打鬧,以免食物進入氣管等等。

  4、幼兒園玩具安全教育。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的最愛。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與活動中,幾乎有一半時間是在和玩具打交道。因此,對幼兒進行玩具安全教育十分重要。幼兒玩不同的玩具,應有不同的安全要求。如玩大型玩具滑梯時,要教育幼兒不擁擠,前面的幼兒還沒滑到底及離開時,后面的孩子不能往下滑;玩小型玩具積木、串珠、玻璃球時,不能將它放入口、耳、鼻中,以免造成傷害等等。

  5、幼兒生活安全教育。

  這一類的安全教育,必須家園配合同步進行。為了孩子的安全,一要教育孩子不隨身攜帶銳利的器具,如小剪刀等。二要教會幼兒認識一些安全標志,特別是一些禁止性的、警示性的標志,知道看見這些標志該怎樣做。如禁止攀登、禁止觸摸、禁止通行、禁止煙火,注意安全、當心車輛、當心滑跌等等。三要教育他們在運動和游戲時要有秩序,不擁擠推撞;在沒有成人看護時,不能從高處往下跳或從低處往上蹦。推門時要推門框,不推玻璃,手不能放在門縫里。告訴幼兒不要爬樹、爬墻、爬窗臺,不從樓梯扶手往下滑,以防摔傷。四要教育幼兒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輕信陌生人的話,不隨便跟陌生人走,外出玩耍要告訴大人,教給他們有區別的對待陌生人和熟人的方法。五要教育幼兒,當他獨自在家,有陌生人叫門時,不隨便開門;不隨意開啟家中電器,特別是電熨斗、電取暖器等;不玩弄電線與插座;教育幼兒在遇到突然停電等情況時,不慌不亂、不到處跑。不獨自玩煙花爆竹。不逗弄蛇、蜈蚣、蝎子、黃蜂、毛毛蟲、狗等動物。乘車時不在車上來回走動,手和頭不伸出窗外。六要教育他們上下樓梯要靠右邊走,不推擠,打雷閃電時不站在大樹底下等等。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 篇3

  一、背景及意義

  美術活動對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人的基本素質教育中的一種。繪畫活動能給幼兒帶來快樂,是發展智力和培養性情的有效方式之一,它能擴大幼兒視野,增進幼兒的知識,豐富幼兒認知的經驗。幼兒在美術活動中,鍛煉了手腦協調能力和操作能力,在獲得繪畫技能的同時,陶冶了藝術情操。幼兒美術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能否遵循幼兒年齡特征和身心發展規律,研究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給予恰當的指導和幫助。

  二、課題名稱的解讀

  孩子們的藝術發展到底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標準,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更好的更大空間的發展孩子的美術表現力,我們是要僅僅交給孩子如何完成一幅美術作品還是更重要的教會孩子用藝術的.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美,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授之與魚還是授之與漁。我們如何更好在短短幾十分鐘內地向美術課要質量,從而培養孩子的繪畫表現力和審美情趣。幼兒園階段,美術教學內容特別強調孩子的藝術表現能力,從不同年齡階段來說,孩子在美術作品的表達上是我們老師特別應該關注的。給孩子一個想畫、敢畫、愿意畫、并能進行比較欣賞的氛圍也是我所探索的領域。美術教學要強調孩子的觀察能力、藝術表現能力。美術教育更是一門自然學科,我們要為孩子營造感受美的氛圍,從而讓他們大膽的表達自己所感受的生活之美。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研究內容

  1、通過美術活動的發展幼兒的藝術表現力和審美情趣,讓幼兒想畫,敢畫,愿意畫。

  2、在繪畫活動中,通過課堂上的引導,觀察,模仿,操作,讓孩子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從而大膽的表達自己所見所想。

  3、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已有的經驗,設計符合各年齡階段幼兒發展的教學活動。

  4、探索美術繪畫活動的組織方式和教學指導策略,完善幼兒的美術教學。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根據不同階段幼兒的特點,探討創造型美術教學活動的藝術環境營造、美術材料提供、作品表現內容、個性表現方式、多元組織形式、有效指導方式和作品展覽賞析來開展的。

  1、前期階段

  主要是掌握幼兒在各年齡段美術發展的特點以及各年齡段幼兒是否達到相應的標準,了解幼兒對于美術發展的認識。

  2、具體研究階段

  主要是根據幼兒現有的知識點,根據幼兒在該年齡段的特點進行有目的的活動設計以及有準備的教學,并在每次活動開展過程中進行記錄。

  3、總結階段

  主要是采取經驗總結法,總結各階段研究的進度,進行改進,同時撰寫階段性的總結報告。

  (三)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重點了解幼兒在各年齡段發展的特點,以及幼兒對美術發展的認知情況。

  2、查找相關資料,進行學習,搜集幼兒喜歡的美術作品。

  3、各班在繪畫方面確定一個班級進行美術教育的途徑、方法和手段的嘗試性研究。總結出有關前期調查報告、經驗論文以及教學案例。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1、在開展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選擇幼兒喜歡的方式進行導入,并能跟幼兒一起進行情境的創設,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幼兒設想的情境進行簡筆繪畫,培養幼兒興趣,讓游戲貫穿于教學始終。

  2、結合其它學科的教學,讓繪畫活動不在單一。

  3、撰寫專題小結、教學案例、論文。

  第三階段:整理階段

  整理相關資料、照片、教案、撰寫研究報告。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教學活動實踐的成果照片。

  2、教學方法、反思、論文。

  3、教學活動設計。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 篇4

  一、有關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幼兒園教育環境是幼兒園教育賴以進行的一切條件的總和。包括物質環境與心理環境兩部分。物質環境指幼兒園內教室、寢室、活動室等場所的教學設施、用具的布置(如何進行空間布置與材料的提供)及幼兒園外的家庭、社會、自然的大環境;心理環境指幼兒園的人際關系及一般的心理氣氛等。具體體現在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教師與教師間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

  研究背景:幼兒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遺傳、環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其中環境在幼兒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教育價值。幼兒心理學研究表明,對于3—6歲的幼兒來說,不具備成人對環境具有的那種選擇、適應、改造的能力,這決定了幼兒對環境具有廣泛的接受性和依賴性。對現代兒童教育來說,如何利用環境來刺激教育兒童,來激發兒童的活動動機,促進兒童的發展,已經成為現代幼兒教育家所重視的教育研究問題。幼兒園是幼兒生活的重要環境,創設一個科學的幼兒園教育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如何將《綱要》中,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有關環境創設的新理念滲透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是大多數幼兒教師所缺乏的,因為理念的滯后,在創設良好育人環境的過程中,導致一些不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的教育行為。

  同時,教育環境作為一種“隱形課程”,還能促進幼兒的社會化發展,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去觀察、去創造、去解決、去探索、去競爭。審視當前我園在環境創設方面存在著許多方面的不足,如:環境創設內容上追求精致美觀,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單調,缺乏多樣化;半年搞一次環境布置,設置高出幼兒視線,固定的多、變化的少,普遍存在著一勞永逸現象,失去了環境育人的教育功效;存在著教師從設計到制作布置全權包辦,缺少環境與幼兒的互動;由于這種環境創設是從成人的設想和愿望出發的,沒有考慮到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因而失去了環境影響和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價值。我們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自我質疑:“我們為幼兒提供的環境,真的滿足了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求嗎?”“我們的物質環境是否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探索活動?是否使幼兒與環境之間發生了積極的相互作用?”。基于以上這些問題,研究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有目的、有計劃地創造一個整潔、優美、實用、適宜,具有較強教育價值的幼兒園班級環境。使之能激發幼兒的熱情,能與幼兒產生有效的互動,使環境成為“會說話”的環境,成為幼兒展示自己的舞臺,達到以美培智、以美輔德、以美育誠,輔助幼兒健康成長,從而發揮其教育作用,體現環境的價值。

  研究的意義:通過幼兒園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研究,改變教師觀念,不包辦代替:尊重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到環境創設中來;探索創設平等、寬松、和諧的環境,為幼兒提供適宜、適度的各類材料;提供足夠的、開放的時間、空間,以支持和引導幼兒積極的與環境互動。促進幼兒感知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個性的和諧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

  目標:

  1、改變教師觀念,尊重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引導教師提供適宜、適度的各類材料;提供足夠的、開放的時間、空間,支持、引發幼兒主動參與環境創設,建構創設意識的內容、途徑、指導策略,利用環境來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探索過程;積極創設平等、寬松、和諧的幼兒互動環境。以促進教師與幼兒的互動、幼兒與環境、材料的互動,萌發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2、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在教育實踐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為,吸收先進教育經驗,在不斷地反思教學中提高教師經驗總結與分析能力。

  內容:

  1、創設主題墻,將主題活動內容融入到環境當中,激發幼兒主動的與環境互動,吸引幼兒,從而達到環境激發幼兒探索學習的欲望。

  2、開辟氣氛寬松、活動形式靈活多樣、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區域活動,實現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目標。

  3、研究教師如何正確運用指導策略,引發并促進幼兒主動地參與創設環境。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觀察法:由課題組人員設計觀察記錄表,通過觀察,了解幼兒與現有教育環境的互動情況。

  (2)比較法:通過比較前后測幼兒與教育環境的互動情況,從理論角度分析幼兒如何更好地與之互動,為教育的實踐奠定基礎。

  (3)行動研究法:以實踐作為研究的起點,從“實踐中的問題”出發,采用實踐——反思——再實踐的行動研究,從而不斷探索出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經驗總結法:通過對實驗教育過程的回顧、反思、總結,將教育措施、教育觀察、教育效果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組織由業務園長、教研組長及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為主要成員的課題組,運用科學的方法,在我園小、中、大、學前四個年齡段展開關于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現狀調查。在研究中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不斷豐富和完善改進教育方法和途徑,以保證實驗研究的效果,具體分三個階段實施:

  1、準備階段(7月—12月)

  (1)查閱資料,了解國內外環境創設研究狀況;成立課題研究小組,進行課題組成員具體分工,搜集與課題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2)做好課題實施的相關物質準備。

  (3)采取自學與專業引領相結合、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不同形式,學習、領會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研究目標、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提升保教人員對環境創設方面的理論素養及技能。

  (4)制定研究方案和計劃。

  2、實施階段(1月—12月)

  (1)根據課題實施方案,各班級結合主題教育活動創設班級環境。形成主題墻涉及到的幾個版面內容或主題網絡圖;從幼兒感興趣的主題活動內容中創設與之相應的活動區;在溫馨提示欄中貼出主題教育活動邀請書,邀請幼兒、家長共同收集主題墻圖片、資料,創設主題墻。

  (2)研究人員對實施過程做詳細記錄(包括文字記錄、攝影記錄),積累資料。

  (3)定期開展課題研究的研討活動,如課題組教師培訓班、實地觀摩環境、論文和案例評比、班級環境創設評比和其它研究交流活動等;

  (4)定期進行課題的階段性小結、資料收集和成果總結工作。

  3、總結階段(1月—6月)

  (1)對課題的研究進行總結,整理有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2)匯總有關的研究成果(圖片、錄象、照片、文字資料等)。

  (3)申請課題結題。

  五、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在課題開展前,我們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如:調查幼兒對現有教育環境的反映、認知,寫出觀察記錄;搜集相關資料,了解幼兒園教育環境如何進行創設才能與幼兒互動,掌握了環境創設的要求、內容和方法,寫出了實驗方案;認真閱讀、理解相關的書籍如《幼兒園環境布置的思考》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讓環境和材料與幼兒對話》等,從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兒園教育環境的現狀及未來發展的需要,還專門組織教師到蘇州、貴州等地方學習扎染工藝。

  另外,我園將撥出專用經費,應用到科研課題上來,以保證課題實驗的正常進行。

  六、預期研究成果和形式

  (一)研究報告

  (二)論文集

  (三)環境創設集錦(VCD)

  (四)優秀教案、活動集錦(VCD)

  七、課題研究的保障

  序號經費項目預算經費(元)

  資料費:報刊、檔案、復印、打印、購買必要的圖書費用。

  學習培訓活動5000

  環境創設材料4500

  攝錄設備材料500

  科研活動獎金5000

  合計20000

  八、課題研究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必須實事求是、客觀,科學地進行調查研究,重實證、重理性;合理運用行動研究法、觀察法、比較法和經驗總結法等進行研究。

  2、課題研究人員必須加強教育理論學習,以新的教育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行動。

  3、及時慎重地、細致地收集實驗資料,注意收集點滴的實驗成果和體會,以保證課題研究獲得良好的成果。

  4、課題研究中要充分發揮全體教師的作用,鼓勵廣大教師積極投入到課題研究中來,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 篇5

  一、課題實施的背景

  當今聞名遐邇的意大利瑞吉歐教育體系,把個案記錄作為一種全新的觀察幼兒、了解幼兒的教育方法,在當今世界被公認為最優秀的教育方法。個案記錄不是純粹的活動記錄,它的使命是讓教師在對每個兒童進行關注時,能更好的遵循新《綱要》的精神,讓它更有利于針對每個兒童的教育和對特殊兒童的行為矯正,讓教師自主、深入的去尋求掌握觀察兒童的方法,提高觀察的敏銳力,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了實處。它體現的是被觀察對象的一系列發展進程,也體現了教師與幼兒互動、兒童與教師互動、家長與教師互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幾年前,上海兒童基金會普陀幼兒園,開始了有關“觀察、記錄、分析和評價幼兒和幼兒園教育”的課題研究。該課題研究從加登納和瑞吉歐的合作研究《讓兒童的學習看的見》中獲得靈感,研究過程中得到了幼兒教育家喬治·富門的指導和幫助。國內外進行豐富的個案研究,如:“幼兒家園行為不一致”的個案研究、“幼兒交往能力”的個案研究、“幼兒多動行為”的個案研究這些研究讓老師看到了“記錄”的價值,教給老師記錄的方式,從真正意義上指導我們的研究。

  二、課題實施的現實意義

  1、當前,我們在研討有效教學時發現,教學中普遍存在兩大問題:一是教學目標不具體,沒有把握教學難點、采取有效教學策略解決難點;二是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及時反映,靈活駕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師備課時備幼兒不充分,對幼兒的知識經驗不夠了解,活動的組織形式沒有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對幼兒的學習情況估計不足。要進行有效教學,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幼兒,個案觀察記錄就是觀察了解、分析幼兒的有效途徑。通過個案記錄的實踐研究促進幼兒園的有效教學,這是我們開展此課題研究的現實需要。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學前教育應當尊重每個幼兒的自身發展的特色,應當因人而異,在觀察、了解每個幼兒的基礎上,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如何使教師在有限的時間里能面對所有的孩子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無疑,開展個案研究是一個有效的策略。個案教育研究能促使教師圍繞案例中所反映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反思教育教學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我們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的體現。

  3、我們幼兒園的辦學思想——順天應人、以智啟智,這就意味著要貫徹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思想,要遵循以孩子為中心的原則,要有對幼兒快樂學習生活的追求,要讓幼兒園成為幼兒幸福生活的樂園。對我們教師而言,要求我們心系幼兒,真心關心幼兒,關注并了解幼兒的行為表現,從孩子的角度設計和開展活動,要有用智慧啟發幼兒智慧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教學技巧。個案研究是貫徹辦學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個案研究能加快辦學思想建設的步伐,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

  三、課題實施的理性思考

  1、課題概念的詮釋

  ⑴“幼兒”指3—6歲的兒童。(本研究對象指本園在讀幼兒)

  ⑵“幼兒個案記錄”指各研究者根據本班實際,確定研究對象,對個別或少許幾名幼兒的生活、學習過程或現象進行細致和整體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是案例的記錄,也可以是連續跟蹤的觀察記錄,記錄的方式可以是筆錄,也可以是量表統計,還可以攝像、攝影等。

  ⑶“幼兒個案記錄的實踐與研究”指對觀察記錄的幼兒個案進行分析、研究,采取積極有效的教育策略,進行因材施教,以此促進幼兒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2、相關理論支撐

  ⑴“兒童中心論”—杜威教育理論,瑞吉歐人繼承和發展了杜威的這一思想,反對教育在教學中對兒童進行知識的單向灌輸,針對傳統教育中重心在教師、教材,唯獨不在兒童的“無兒童”的現象,提出了“兒童中心”的論點。

  ⑵瑞吉歐教育體系幼兒教育最獨特的貢獻,就是把“記錄”作為教育實踐的基本組成部分。美國著名幼兒教育家琳蓮·凱茨認為,瑞吉歐的“記錄”為幼兒教育提供的是基本的、同等重要的革新。第一,記錄幫助幼兒從活動中獲得廣泛而深入的學習;第二,記錄是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在學校中所獲得的經驗;第三,記錄是教師研究的一種重要形式,可以使教師了解幼兒以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第四,記錄提供幼兒學習和發展的信息。瑞吉歐教育體系使業內和業外的人士都感到震撼,并為之折服,在很大程度上與瑞吉歐教育體系所建立的豐富“文檔”是有關聯的。

  四、課題研究的操作思路

  1、研究目標

  總目標:

  通過幼兒個案記錄,促進幼兒個性發展和教師的專業成長。

  具體目標:

  (1)通過實踐研究,掌握觀察記錄的方法,真實記錄整理、準確分析個案,學會從個體到整體的個案研究方法,積累課題研究的經驗。

  (2)聯系個案記錄研究,更有效的'開展備課、上課、評課。

  2、研究內容

  (1)個案記錄的內容包括個案記錄研究對象的確立、如何觀察并記錄幼兒一日生活、記錄的方法、怎樣分析記錄的內容以及怎樣評析記錄的過程。

  (2)通過幼兒個案記錄的實踐與研究,促使教師全方位的備幼兒,了解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身心發展規律、學習特點,從幼兒角度設計、組織評價教學活動,更好的促進幼兒的發展。

  (3)個案記錄促進有效教學。備課時教師將教學目標具體化,把握重點,掌握突破難點的策略;在課堂中教師及時反映、靈活駕馭;課后教師及時記錄分析評價課堂的有價值的研究現象,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3、主要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通過查詢相關資料,學習古今中外有關個案記錄的理論知識以及個案記錄的研究方法,為此課題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2)行動研究法:堅持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探索個案記錄的操作策略。

  (3)個案研究法:老師們將幼兒在一日活動中發生的有意義、有價值的片段或過程真實的記錄下來,加上情境分析和反思、感悟,進一步提升形成本課題研究的相關理論觀點。這就是個案研究法。這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4)經驗總結法:在各個不同的研究階段,運用經驗總結法,對本課題的實踐操作進行整理和歸納、提煉和總結,形成具有一定結構體系的經驗和研究成果。

  4、研究重點

  (1)建立幼兒成長檔案,探索影響個別教育的相關因素,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

  (2)積累豐富的個案集,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素養和專業水平的提高。

  (3)找出家園合作存在問題,以及針對問題采取的措施、方法。

  5、研究思路設計

  (1)組建一支具有一定實踐和研究水平、具有創新精神的以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主的課題研究團隊。聘請市、縣教科研的專家為課題顧問,對課題的理論支撐、研究方向、總結提升等方面做指導。

  (2)對幼兒個案進行及時的分析、整理,有效的調整教師的教育策略,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

  6、研究步驟構想

  (1)準備階段完成選題,選好子課題,確立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驟,制定研究計劃。包括:劃分工作階段的程序,確立工作內容,安排工作時間,規定組織形式和表現形式。

  (2)實施階段課題開題。研究者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研究工作。按月、按學期進行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定期總結交流。

  (3)總結階段對研究的過程和結果作價值判斷,形成研究報告,并整理相關的論文集。

  五、預期成果及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

  (1)本課題組核心人員均為本科學歷,從事幼教工作平均為12年,多次與省市級課題研究,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均取得過研究成績。

  (2)本課師組為學習型團體,成員們勤于學習,樂于研究,團結協作,業務能力很強。

  (3)本課題組圍繞課題已開展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搜集了大量的與本課題有關的資料,做了充分的、務實的調研工作。

  (4)本課題能自籌研究經費,保障研究時間。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 篇6

  本課題是在認真學習有關政策及理論的基礎上,就幼兒園開展科技教育活動,促進師生素質發展方面做些積極的探索與實踐。

  一、研究概述

  幼兒園的自然常識教學滿足不了時代的要求和需要。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外早期兒童教育理論、發展心理學理論的引進,活躍了幼教界的思想。重視早期兒童的智力發展成為當時的需要。這一時期的自然常識教育基本上是為智力服務的,內容局限于自然現象,教學方法仍未擺脫教師講、幼兒觀察與聽講的模式。90年代初期,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幼教界借鑒了國外現代兒童科學教育的`有益經驗,在自然常識教育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對幼兒科學教育進行了科學研究和較全面的改革。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全面的初步的素質。這種素質不是單純的表現為個體掌握科學知識量的多少,也不是單純的表現為個體對知識的學習能力,而是個體表現出的一種熱愛科學、理解科學、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內在綜合品質。本課題的實驗研究,旨在通過在幼兒園開展以科技活動的方式進行的科學教育活動,促進師生科學素質的發展和提高。

  二、目前國內外關于本課題的研究

  1、美國的20xx計劃及有關科學教育研究

  2、國內開展科技教育活動的研究

  (1)在全國教育科學“七五”和“八五”規劃中,幼兒科技教育活動均為重點研究課題。

  (2)受傳統的教學觀念及幼兒教師素質的制約,幼兒科技教育活動始終未能開展。

  ①我國幼兒教育現狀。

  ②幼兒教師科技素質現狀。

  a、幼兒教師職前科技知識教育是薄弱環節(調查說明)。

  b、幼兒師范學校在校生科技素養水平不高(調查說明)。

  c、幼兒教師的科技教育能力和現代科技知識水平有待提高(調查說明)

  三、幼兒科技教育活動的界定

  (1)關于幼兒科學教育。

  (2)關于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的科學教育含義。

  (3)關于幼兒科技教育活動的界定。

  (4)怎樣研究

  在研究計劃中的這一部分內容,主要包括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設計、研究數據的搜集方法及對數據的分析。在研究計劃的結構中,它表現出來的是研究的方法和步驟。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 篇7

  一、研究背景

  1、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內在心理因素。對于幼兒園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

  2、掌握知識、技能不系統,沒有形成較好的數學認知結構,不能為連續學習提供必要的認知基礎。

  3、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不適應數學學習要求。初二階段是數學學習分化最明顯的階段。一個重要原因是幼兒園階段數學課程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有了明顯提高。

  二、研究意義

  一句流傳很廣的話:初一不分上下,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精辟概括了幼兒園三年的學習發展狀態。作為初一到初三的過渡期,學生的成績是在初二開始拉開距離的。從摸索的初一階段進入到初二,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后,有些同學一下子就放松下來,以為初二是幼兒園三年里最輕松的一年,可以更多的豐富課外生活和發展興趣了。心理上的盲目松懈,導致學生學習失去方向性和方法性,從而導致兩極分化現象的產生。幼兒園二年級數學兩極分化現象尤為明顯。同時它還波及和影響其他一些學科的兩極分化,使一批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信心。防止兩極分化,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本課題作為西安市教科所基礎教育十二五規劃課題年度的小課題,研究進程必須遵循《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管理辦法》(試行)所規定的研究要求和實踐安排。

  第一階段:組建團隊,選題申請。

  依據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所發布的《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規劃課題指南》中所列研究范圍,我們自愿結合,組成了以楊艷玲,李莎為負責,曹珍珍、李海智、杜靜、王俊彪參加的小課題研究小組,經小組成員商議和討論,自主確定了本課題,并有課題負責人填寫了《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立項申請評審表》,報送我校教研室申請報送立項。

  第二階段:立項培訓,準備開題。

  參加教研室小課題統一培訓,學習《西安市小課題管理辦法》(試行),認真學習小課題研究的有關文件、書籍,思考、討論和明確本課題研究的重點和計劃,填寫《西安市小課題實施方案》表,準備參加作為基地學校的統一開題儀式,獲取專家指導。

  第三階段:分工協作,實施研究。

  1.調查研究:采用談話和問卷等方法,弄清兩極分化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負責人:李莎

  2.行動研究:用最新的理論,針對我校存在的實際情況,修訂行動方案,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探索新的教育行動方式,實現師生雙向協調的一致性,確保行動結果的績效。負責人:李海智王俊彪

  3.經驗總結:邊操作邊總結,邊反思邊調整,課題結束。在此階段完成結題報告。負責人:杜靜曹珍珍楊艷玲

  第四階段:申請結題,準備答辯。

  1.準備結題材料。由楊艷玲負責健全小課題檔案袋一式兩份,填寫《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結題申請評審表》一式三份,并將課題結題報告發到微博里,請求學科指導專家組負責人審核結題報告,并簽署同意結題的初步意見。

  2.準備答辯材料。

  (1)檢查結題材料;

  (2)準備答辯提綱:

  成果闡述、研究過程、初步成果,后續問題

  a.自己為什么選擇這個課題?

  b.研究這個課題的意義和目的是什么?

  c.取得了哪些成果?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成果的主件為結題報告,附件為研究中產生的相關論文、隨筆、敘事、設計、課件、教具等等,這里的預期主要是對附件的成果表述)

  通過對學困生心理問題和學習現狀的調查研究,及早發現造成數學成績兩極分化的成因、及時總結對策,使學困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最終實現學生成材、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和諧目標。

  ⑴階段成果:通過對某一個具體問題(如兩極分化的成因、學困生的轉化、防止兩極分化對策等)的初步認識,形成課題的研究成果,并形成論文等。

  ⑵最終成果:收集各個階段的研究成果,匯總。分析、研究,得出最終成果,形成論文等材料。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 篇8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幼兒期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關鍵期,養成良好地飲食、進餐行為習慣,攝取豐富的營養是幼兒健康成長的保證。然而,當今不少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存在著重智力開發,輕行為習慣培養的現象,使幼兒在家中養成許多不良的進餐習慣,導致很多幼兒對進餐不感興趣,有時甚至表現為厭惡,進餐時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將飯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時還故意將飯菜嘔吐在碗內。有的幼兒是邊吃飯,邊跑,邊玩,有許多幼兒有嚴重的挑食現象。我們曾觀察過,初入園時能愉快獨立進餐的幼兒大約只有15%。有的幼兒雖然會自己吃,但習慣不好,滿桌滿地都是飯粒、菜湯,在進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別,幼兒挑食現象也較普遍。長此以往,將使幼兒身體得不到基本的營養保證,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也使幼兒失去了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以后糾正起來更加不易。不良的進餐行為還會使幼兒表現出素質低下的外在表現,嚴重影響著幼兒的社會交往以及個性發展。這些問題的存在,引起了我們的高度重視,我們覺得幼兒的進餐現狀迫切需要幼兒園對幼兒進行良好進餐行為的補償性教育,以此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

  二、研究的對象及方法

  (一)研究對象:小一幼兒(30人)和小二班幼兒(30人),其中小一班為實驗班、小二班為對照班。

  (二)研究方法

  1、調查法:通過談話、問卷等了解小班幼兒進餐情況,進行現狀調查,做出比較客觀和科學的分析。

  2、觀察法: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餐行為的表現情況,并進行記錄、跟蹤、分析。

  3、經驗總結法: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幼兒進餐教育的理論,提高理論水平。學習先進的成功經驗。舉辦專題講座,針對實際解決問題。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定期不定期舉辦成果展示活動,如學習心得,論文交流,經驗介紹,補充、完善實驗,擴大實驗成果。

  4、個案研究法:通過對個別幼兒進行跟蹤培養觀察,了解記錄其能力形成的過程與方法。

  5、行動研究法:通過在日常的教學中創設一些情境活動,進行幼兒進餐禮儀技能的訓練,根據實際工作者的現狀調查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采用行動研究法,邊實踐邊調查邊研究,教師對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實施過程中要進行設計-探索-反思-總結。注意教師的示范、講解和教育評價。

  三、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目標

  1、調查了解幼兒進餐行為現狀及與身長發育情況的相互關系。

  2、多方面、多形式地培養小班幼兒進餐行為習慣。

  (二)研究內容:

  1、通過調查,研究幼兒進餐習慣與身長發育情況的相互關系。

  2、小班幼兒進餐技能的指導。

  3、小班幼兒良好進餐行為習慣的培養,糾正幼兒的.不良進餐行為,并初步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4、家園配合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四、研究的步驟

  20xx年2月-3月,對小班幼兒進餐行為進行前期測評,分析不良進餐習慣形成的原因。

  20xx年4月,收集小班幼兒體檢結果,調查分析幼兒身體狀況與進餐習慣之間的相互聯系。通過理論學習,調整課題實施方案,商討制定適合小班幼兒的進餐行為培養計劃。

  20xx年5月,通過一日生活基本規則,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行為。

  20xx年6月,對幼兒在進餐前、進餐中、進餐后出現的不良行為禮儀進行記錄,并分析形成這一系列不良禮儀的原因。

  20xx年7月初,以論文的形式結題。

  五、人員的分工

  張珺負責撰寫開題報告和課題結題,姚秧秧、蔡飛燕負責收集各項資料,劉碧波、何冬梅、林園做好實施方法的驗證工作。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 篇9

  1.本課題的目的及研究意義

  ①研究目的

  隨著農村幼兒園地蓬勃發展,幼兒園的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和各相關部門不可忽視的嚴峻問題。本課題通過對農村幼兒園安全現狀的分析研究,旨在進一步探討解決和防范幼兒園安全隱患的具體措施,為更好的促進幼兒安全健康成長提供借鑒。

  ②研究意義

  隨著國家對農村教育的日益重視,農村3-6歲幼兒入園人數也日趨增多,幼兒園安全事故也頻繁出現。本課題通過對農村幼兒園安全現狀的調查分析,希望能引起社會各部門對農村幼兒安全問題的高度關注,更加普及農村幼兒安全教育,提高幼兒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做好幼兒安全工作。

  2.本課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2010-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強調對學前教育,特別是農村學前教育的高度重視,而農村幼兒安全教育無疑是農村學前教育的重要方面,國家強調“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的精神。《綱要》的頒布與實施,說明我國農村學前教育也進入到一個發展速度快,發展態勢好的時期,但是還存在嚴峻的安全問題,需要高度重視。丁金霞、歐新明的《當前我國農村幼兒園存在的安全隱患、原因分析及對策思考》,對農村公辦和民辦幼兒園的安全隱患問題進行了分析統計。國內還有不少關于農村幼兒園安全問題的分析研究。農村幼兒園安全問題逐漸被社會各界,國家各政府及有關教育部門的高度關注。

  3.本課題的'研究內容

  ①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構思→查閱有關資料→選題→查閱文獻→收集資料→整理分析資料→撰寫論文→修改論文→成文

  ②研究方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訪談調查法,文獻法

  ③研究內容:

  1.周圍社會環境安全問題

  校園周邊治安狀況呈現哪些不穩定因素,對師生的人身、財產安全,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帶來的影響。校園周邊文化市場是否混亂,文化市場經營管理問題,是否影響師生的身心健康。環境污染問題;加強門衛管理。

  2.園舍安全問題

  “5·12汶川地震”給了我們血的教訓,各幼兒園要在各學區的指導、領導下,把重點放在對幼兒園建筑的整改上。要調整園址,規范規模、規范規劃設計;要做好幼兒園食堂衛生方面的整改工作;要做好幼兒園園舍的修繕及設備的添置工作。

  3.園內設施設備安全問題

  消防設施配備符合要求;樓梯、走廊及其他安全通道設置合理;各類玩具應符合安全標準。

  4.幼兒自身安全防護問題

  同伴咬傷打傷;摔傷跌傷;燙傷燒傷;尖銳物體致傷。

  5.農村幼兒教師素質對幼兒身心發展安全問題

  不能妥善處理幼兒之間的發生的糾紛,使用“懲罰”、“體罰”等否定方式來對待幼兒。

  6.交通安全問題

  校車接送安全,幼兒園上學放學時門口有專人值班,園內車輛停放規范。

  7.幼兒飲食安全問題

  食堂衛生,飲用水衛生,食品采購、運輸、加工、餐具等安全問題,廚房衛生,保健員定期計算幼兒進食量、營養量。

  4.本課題的實行方案、進度及預期效果

  實行方案:

  進度安排:

  預期效果: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 篇10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我園一直以來堅持快樂教育,圍繞我們的教育宗旨:培養幼兒“健康的體魄,智慧的頭腦,高貴的靈魂”為目的,需要幼兒快樂成長,快樂第一。加之,我們幼兒園在小區內,面對的基本上都是小區的孩子,現在的單元房限制了孩子的活動的場地,家長基本都是廠子里的雙職工,工作也忙,無暇經常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加之現在很多家長都是重視孩子的智力培養,而輕視孩子的身體鍛煉。所以,作為孩子的另一任媽媽——幼兒園,我們除了改善家長的觀念之外,更重要的便是保證孩子身體鍛煉的時間,加強孩子身體鍛煉的質量。綱要健康領域目標中提出:“幼兒喜歡體育運動,動作協調、靈活。”我們認為:玩的形式是非常好的運動方式,不但能增強孩子的體質,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興趣中,在玩中對智力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和提高。而且,玩本身就是保護孩子天性的一個最有力的方法。幼兒園戶外活動是孩子鍛煉身體的集中時間,我們幼教這么多年,發現戶外活動在許多幼兒園成為形式,而且教師怕麻煩,怕不安全,而不愿意組織幼兒戶外活動,怎樣改變這種現象?讓孩子怎樣玩,怎樣玩的健康,怎樣玩的快樂等等問題,是我們需要去探究需要去探究的。所以,我們準備從戶外活動入手進行探究,讓孩子在興趣和愉悅中有計劃和有目標的進行身體鍛煉。

  我們也查閱了以往在戶外活動的相關研究,在我們發生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如從廢品制作和成品購置體育器械,豐富體育器械的種類;豐富游戲內容;制定每個年齡段的身體達標目標;保證戶外活動的時間等,但是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豐富幼兒的體育器械,怎樣豐富?每個年齡段的適合哪種器械?制定了身體的達標目標是否定期檢查?戶外活動時如何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去更好地組織帶動幼兒去鍛煉?如何保證戶外活動的時間更好地去執行等等,導致戶外活動的`形式化,內容單一,幼兒沒有興趣,達不到鍛煉的效果,教師害怕出現安全事故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我們去更近一步的去探索和研究。

  二、研究目標

  1、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特點,豐富幼兒體育器械,制定身體技能達標計劃,及檢查計劃。

  2、豐富游戲內容和形式,來調動幼兒參與的興趣。

  3、調動教師組織和參與的積極性,保證戶外活動的質量。

  4、提高安全意識,在游戲中知道保護自己。

  三、研究內容

  1、根據小中大班幼兒的特點和實際發展情況,結合《綱要》和《綱要細則》,制定幼兒的身體達標計劃,并且定期檢查訓練情況。

  2、組織教師挖掘生活中的材料資源,和發動家長用廢品制作體育器械,同時幼兒園購買添置成品的體育器械,特別多購買一些感統和球類器械及雨鞋雨衣等,保證孩子雨天也可以在戶外進行短時間的活動,感受特別的游戲。

  3、戶外活動時以集體組織和自由活動相結合,給孩子留一定空間,去玩自己想玩的游戲,做自己想做的運動。發動教師大量收集體育游戲,教研組成員將游戲整理成冊,戶外活動時可每天制定幾個不同的游戲,且每天不一樣,這樣形式內容多樣,加上豐富的體育器械,幼兒對戶外活動會更加的感興趣。

  4、游戲冊每班發放一份,方便教師隨時參考;體育器械放置在教師方便拿取的地方,以免一些不便因素造成教師的應付行為。同時,戶外活動造成的安全系數相對較高,所以,在戶外活動時要求班內所有教師必須隨行,且分散站位,在游戲場地上,對于小托班的幼兒可在有草坪和塑膠地面上去游戲,保證幼兒的安全,消除教師的顧慮。

  5、在戶外活動前加入熱身,結束時進行放松,保證幼兒的身體不受拉傷、扭傷。游戲時告訴幼兒相關的安全注意事項,保證每一個孩子在活動時不受傷害。

  四、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通過對《綱要》的及一些相關資料的研究和參考,直接采用相關成果和總結制定新的成果。

  行動研究法。挖掘收集生活中的廢舊資源,自制體育器械,并制定相關計劃。

  調查法。從實際戶外活動著手,了解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想法,總結歸納,解決實際問題,并采用好的建議和意見。

  五、研究步驟和計劃

  1、準備階段(20xx年5月——20xx年8月)完成課題研究的制定、申報,確定課題組人員分工安排,并著手收集相關資料,并撰寫開題報告。

  2、研究階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根據課題的計劃進行研究,制定相關計劃,并收集整理好好第一手資料,并且做好中期報告。

  3、總結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對于收集的資料進行系統的整理和匯編,并且做好結題報告。

  六、預期成果與表現形式

  1、小班戶外活動體育游戲錦集

  2、中班戶外活動體育游戲錦集

  3、大班戶外活動體育游戲錦集

  4、幼兒身體技能達標手冊

  5、自制體育器械及操作手冊

  6、課題結題報告成果

  七、組織機構與人員分配

  (一)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負責人:

  課題組成員:

  (二)人員分工

  八、研究經費與設備條件

  1、申請者是本園的趙園長,是西安金色搖籃早教中心的創始人,對工作盡職盡責,對員工就像自己的家人一般親切,深受大家的敬愛。本次課題的負責人是本園的教研組長,擁有近10年的育兒經驗,金色搖籃的一線教師,本科學歷,小教二級教師職稱,參與本課題研究小組成員都是本園的一線的年級組長。小組成員業務水平較高,有責任感,執行力強,身心健康,能為本課題服務,小組成員能明確責任、分工協作。

  2、園領導高度重視,親自負責牽頭與課題研究,成立專門的研究小組,邀請領導、幼兒高教進行課題討論、指導和引領。

  3、我園設立專項課題研究經費,保證研究過程中經費的使用,所需物品的供應,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完成。

  4、我園制定了相關課題管理條例,規范學習、研究制度,使課題研究制度化、規范化、運用激勵機制,重獎科研成果,對研究成員評優、晉級等政策傾斜激勵教師從參與課題研究及課題研究的獎勵推動教師隊伍學習的熱潮。

  課題研究與幼兒園工作相互協調,規劃課題研究與幼兒園整體目標相協調;安排研究工作于幼兒園日常工作相協調,做到教育科研同步發展,共同提高。我們也希望能得到上級領導的支持和指導,幫助我們更好地做好科研。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 篇11

  一、課題的提出

  《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教育幼兒使用禮貌語言與人交往,形成文明交往習慣。為此,我們在幼教工作實踐中,始終堅持將文明禮貌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對幼兒的文明禮貌教育,培養幼兒的“語言美”。在文明禮儀眾多領域中,禮貌語言是幼兒養成好的文明禮儀、與人接觸的前提,因此,文明禮貌語言的養成始終是孩子禮儀教育的重要環節。

  嬰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是兒童通過言語這個“外殼”來形成思維的最佳期,因此在幼兒道德品質養成教育的過程中,嬰幼兒期的禮貌語言養成教育也成為《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強調的重要目標和內容。幼兒的語言發展是一個逐漸分化的過程,他們首先獲得籠統的或一般的語言思維,然后逐漸分化為較細致而具體的語言思維。因此,在養成教育領域中,禮貌語言的養成教育是我們幼教工作者面臨的一大課題,值得探索。

  我園地處城鄉結合部,農村幼兒的禮貌語言相對較匱乏,大部分孩子都是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在外地打工,家庭教育薄弱,一句簡單的問好或向父母家人表達愛意都比較困難,而城市幼兒的內向或羞于啟齒,也使得在禮貌語言教育方面較為淡薄。即使是重視禮儀教育的人,更多的偏重于養成教育中的行為教育,而忽略了人際交往最基礎的工具——禮貌語言,因此我們課題組針對這一現象,提出幼兒禮貌語言養成教育的對策研究這一課題。

  二、省內外研究現況分析

  關于本課題的內容,我們課題組的成員翻閱了各種資料進行調查,發現與幼兒禮貌教育的相關內容比較多,大部分是關于幼兒養成教育的,而針對幼兒禮貌語言方面的研究比較少,并沒有針對性的相關研究。

  河南省嵩縣的王閃閃老師提出“加強文明禮貌教育,培養幼兒語言美”,要求教師要用親切動人的禮貌語言,撥動幼兒共鳴的心弦;還要以身作則,讓幼兒學有榜樣;應該創設良好的環境,鞏固禮貌語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強化文明禮貌教育;最后要加強家園聯系,家園共育。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禮貌:是指人與人交往中,需要有一定的行為規范,并從語言和動作表先出來。其核心是有愛心會關心和尊敬他人。

  2、禮貌語言:是人類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協調人際關系、促進交流成功的必要手段。

  3、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養成教育的內容十分廣泛的,既包括正確行為的指導也包括良好習慣的訓練,及包括語言習慣、思維習慣的培養。

  4、對策:本意是指古代應考的人回答皇帝所問關于治國的策略,現多指對付的策略或辦法。

  四、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新《綱要》明確要求“要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本課題是從幼兒認知和生活經驗出發,通過老師的合理組織和引導,讓幼兒在養成良好文明禮儀的.基礎上,綜合處理有關信息,加以整理組織成較規范的禮貌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旨在引導兒童對自身及日常司空見慣的現象加以關注、概括和交流,也常常為之引發熱烈的討論,甚至爭論,從而使幼兒的禮貌語言得到發展也使其社會性情感得到完善。

  在幼兒園實施禮貌語言養成教育,不僅能發展幼兒的傾聽、表達、閱讀、書寫能力,更是養成教育的要求,同時也是時代的需要,本課題的研究對于學校及整個社會將會有較強的實際意義及實踐價值。

  五、課題的理論依據

  1、多元智能理論中指出幼兒的發展不可能是每一個方面齊頭并進的發展,每一個幼兒都可能呈現發展的優勢方面,并形成發展領域的不同的組合,在各個領域全面地得到發展的同時,各領域在發展水平、速率上又存在一定差異,不同的領域在幼兒整體的發展中相互支撐,協調發展。這就是幼兒的和諧發展。多元智能理論倡導幼兒和諧發展,充分展現幼兒發展的潛能。根據這一思想,可以完善和重構關于幼兒和諧發展的教育理念。因此,和諧發展應該是現代教育評價幼兒的一個重要尺度。

  2、本課題研究主要依據教授的整體構建和諧教學法理論。和諧教學整體建構思想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和游戲習慣。充分依據教材中的典型內容,在幼兒掌握了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幼兒主動運用,適當拓展,自覺地把掌握的方法、規律遷移到自己的游戲之中,從而培養幼兒的學習和游戲能力。

  六、課題的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

  課題的研究目標

  1、通過該課題的研究,探索出“幼兒禮貌語言養成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2、通過該課題的研究,養成符合幼兒心理的文明禮貌語言的習慣。

  課題的研究內容

  1、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提出幼兒園文明禮貌語言養成教育環境設置的研究;

  2、幼兒園文明禮貌語言養成教育活動的設計研究。

  3、幼兒園文明禮貌語言養成教育在日常交往活動中的滲透研究。

  七、研究方法:

  1、調查法。在研究期間期采用座談、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2、觀察法。

  3、行動研究法。邊實踐邊研究,循序漸進,不斷反思,不斷修正,探索最佳培養策略。

  八、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1.10—2011.12)

  課題組每位成員認真學習《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不斷更新觀念,召開座談會,構建現代生活禮儀養成教育背景下的幼兒禮貌語言教育的新目標、新內容、新方法。

  第二階段:研究初期階段(2012.1—2012.4)

  1、召開家長會,了解家長對禮貌語言養成教育的看法,以利于家園合作開展有效的禮貌語言養成教育,寫出調查報告。

  2、課題組成員在調研的基礎上將所學的新的教法理論注入幼兒活動一日常規,以月為單位,每月一篇教學反思,根據自己課堂上的“亮點”,記錄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問題,定期進行研討,一月一總結。有了理論知識后再用到幼兒活動實踐中去,尋找幼兒禮貌語言養成教育的對策。

  第三階段:研究中期階段(2012.4—2012.7)

  課題組成員每人準備一篇優秀教案,一個優質的半日觀摩活動,組內成員觀摩、評議,進行幼兒禮貌語言養成教育對策的初探。

  第四階段:研究結題階段(2012.8—2012.10)

  整理課題資料,寫出研究報告、論文,完成終結性研究報告。開展多種形式的展示活動。有效推廣運用課題研究成果。

  九、預期的階段性成果和最終結果名稱及形式

  研究報告:《幼兒禮貌語言養成教育對策的研究報告》鹿國棟

  論文:《幼兒禮貌語言養成教育的探究》程麗華

  論文:《幼兒禮貌語言養成教育對策的思考與構建》許靜

  十、課題研究的組織與管理(成員分工、經費、管理、現有基礎、制度保障等)

  我園有從事教育科研多年的幼教專家做指導,具備一定的研究及指導能力,課題組成員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積累了較多相關經驗,都是在幼教一線上工作了多年,經驗知識儲備豐富的,有創新精神的中青年教師,我園幼兒及其家長來自社會各層次,對幼兒的教育都很重視、支持、為課題的順利進行、研究成果的真實、全面提供了人員質量上的保證。

  取得相關研究成果:

  課題組負責人和組成人員潛心于幼兒教育教學的研究,先后發表論文10余篇。部分課題組成員近年來曾參加過區、市級課題研究,均為課題組骨干力量,現已順利解題。為此課題的研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必將推動此課題順利進行。該課題組成員均為在幼教一線工作了20多年,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理論知識儲備的中青年教師,曾經多次擔任對外觀摩課,對幼兒的德育、衛生保健方面有所研究。

  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和人員結構:

  1、課題組人員的學術背景和人員結構:

  (1)課題負責人,本科學歷,從事幼教多年,發表了多篇論文,熱心課題研究,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素養,精力充沛,積極向上;課題組成員全部由一線的富有朝氣的青年教師組成,均為幼教師范畢業,勇于創新,專業知識豐厚,完全可以承擔課題專項研究。

  (2)本課題組成員7人,均為大學專科以上學歷,且主要是從事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她們工作積極、進取心強,在多年的教育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備了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其中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4人,初級職稱3人,都是我園的教學骨干,完全可以承擔此課題的研究。

  2、課題研究和成員分工。

  ⑴課題主持人:鹿國棟(校長),主要負責課題研究的整體設計、各方面工作協調。

  ⑵課題組成員分工

  ①課題研究方案設計:程麗華

  ②資料搜集人員:許靜

  ③幼兒禮貌語言養成教育對策研究的問卷調查:劉超霞王玲

  ④調查報告分析:程麗華許靜劉超霞王玲

  ⑤階段總結:許靜

  3、研究時間、經費、設備、資料等條件:

  (1)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完成該課題。每月召開一次課題組成員調度會,對在實驗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及時地研究解決,以保證實驗課題的順利進行。

  (2)在資料設備及經費保障方面,幼兒園將對課題組給予大力的支持,提供必要的資料和設備。

  十一、參考文獻

  [1]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20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趙忠心.加強孩子的禮儀教育[M].浙江:浙江教育報社,1996

  [3]李生蘭.幼兒品德教育過程的優化[M].浙江:浙江教育報社,1996

  [4]劉電芝.現代學前教育研究方法[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祝士媛.學前兒童語言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6]趙寄石,樓必生.學前兒童語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 篇12

  一、課題名稱:《一日生活常規落實幼兒安全教育》

  二、問題提出

  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主張把養成教育作為兒童德育的有效途徑。葉圣陶先生認為:“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一書中全面闡述了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幼兒期是孩子良好行為規范養成的關鍵期,重視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完善人格不可缺少的,是成才的'基本條件之一。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講,良好常規的建立是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習慣的基石,是班級安全的保障,更關系到幼兒的成長、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所以,常規培養是幼兒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

  時代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更加關注社會未來,關注社會的主體——孩子們。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強烈地意識到社會賦予我們更高期望和更神圣的使命,我們承載著創優質高效幼兒教育的重任。幼兒期是人一生中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期,常規教育是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重要途徑。“細節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也充分強調了加強孩子“好習慣培養”是一項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任務。

  根據未來人才發展的需求,本著“育人為本、養成為先”的教育理念,重視孩子的養成教育,重視營造健康、快樂、積極地教育環境。習慣的培養雖已不是新的問題,但我們必須用新的視角來看待習慣問題并進行研究。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結合我園在常規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園決定開展“一日常規落實幼兒安全教育”的課題研究。

  三、研究設想

  在選定課題后,我們召開研究小組會議,幫助小組成員明確了課題研究的目的、方向,同時確定了以下活動設想:

  (一)準備階段(2013年03月)

  1、了解幼兒園班級常規現狀;

  2、搜集與本課題相關的信息,結合本園實際確定課題內容;

  3、根據研究對象,針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研究計劃,明確人員分工。

  (二)研究階段(2013年04月-05月)

  1、深入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一日常規要求》,結合一日活動各環節,查找問題,尋求解決方法,開展研究。

  2、通過座談、調查、跟班、檢查記錄等形式,完成調查研究報告。

  3、收集相關材料、階段小結。

  (三)階段小結(2013年06月-07月)

  做好小結工作,整理資料。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 篇13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依據:

  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過程,這里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集體教育,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這項教育工程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但在這項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界定:

  幼兒受教育處于三種環境中,即: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而幼兒受教育更多是處于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之中,要使幼兒健康成長,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應該相互配合步調一致。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師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因此,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要使孩子“親其師信其道”,也要使愛長“親孩子之師,信孩子之師之道”,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作為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橋,要積極主動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以實現家園共育,為幼兒的發展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

  三、課題研究的對象:

  以全體幼兒為研究對象,以班級老師為實踐操作者,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使幼兒健康成長,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應該相互配合步調一致。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兒童教育必須在特定的環境中所經歷的活動、承擔的角色及建立的人際關系出發,協調相關的社會群體的力量,共同促進兒童的發展。

  2、讓家長用各自的專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讓他們深層次地了解幼兒園、了解幼兒教育。

  3、教師要通過溝通與協商,把家長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引入到幼兒園的教育中來。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我園實際情況,課題組主要進行以下課題的實踐研究。

  1、家園合作是教育的必然趨勢

  2、建立多種與家長聯系的方法

  3、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資源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學習已有的文獻資料,進行借鑒,并適當加以深化。

  2、調查法:用于課題研究前測與后期階段,通過對教師與家長的調查,了解幼兒在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之中受教育情況,為課題確立提供依據,為研究提供對比數據。

  3、行動研究法:將此方法貫穿于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對研究內容和步驟的分析論證,結合實踐,尋找階段研究中的得失問題,圍繞問題以及對研究過程的評價,來對本課題方案進行新一輪的調整與完善,保證課題研究進度與研究內容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通過行動研究,積累與及時推廣階段成果(全園推開),在研究實施中,不斷再評價,再發現,再調整。有效保證本課題的研究質量以及對實踐工作的有效改進。

  4、個案研究法:對幼兒的個案跟蹤:及時記錄幼兒在教師與家長交流、家長參與園內活動后的行為,從中分析家長的參與對孩子的影響與相關性,并尋找適宜的指導策略與方法。

  5、教育實驗法:根據研究目的,運用一定的人為手段,主動干預或控制研究對象的發生、發展過程,并通過把實施干預情況下所獲得的`事實,與沒有實施干預情況下的同類對象變化的事實進行比較,確認事物間因果關系。

  6、經驗總結法:將教育措施、教育現象與教育效果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促進教師由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的能力提升。

  七、課題研究的原則:

  1.整體性原則:堅持幼兒園教學系統與管理的整體性。正確處理幼兒園教育系統的要素與系統、系統與環境的關系,實行整體育人,促進幼兒整體素質和個性特長的全面發展。

  2.主體性原則:確認幼兒是學習認知的主體、身心發展的主體,在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必須特別注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給幼兒以期待、理解和寬容,培養幼兒健康的自我意識,弘揚幼兒的主體精神。

  3.愉悅性原則:必須為幼兒創設和諧、協調、適用的心理氛圍和易于愉快地接受教育的幼兒園育人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要善于創設情境,引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欲,使幼兒體驗到情緒的愉悅感,從而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4.活動性原則:幼兒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發展是在活動和交往的過程中實現的,教學活動讓幼兒積極動腦、動手、動口,使之學會思維和操作。要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內容的教育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接受教育,并創造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在既競爭又合作的歡樂氣氛中茁壯成長。

  5.成功性原則:要為幼兒創設成功的機會,充公運用反饋和評價手段,對每一個幼兒的每一點進步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使幼兒發現和認識自己的力量,充滿自信地去獲得更大的成功。

  八、課題研究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完善課題管理機制,為保證本課題高效、有序、科學、優化地實施,我們將進一步完善以園長為龍頭——教科室統籌——各園內課題小組分管——全園教師人人參與的良好網絡機制。每一層面均各司其職,在分層實施中分層突破,再集中整合。確保方案實施的正確導向性與可行性,形成一種有效的研究工作機制。建立課題獎勵制度。在課題實施的不同階段,建立相應的獎勵制度。針對教師實施進度、方案、總結、論文、案例、反思、隨筆撰寫等的質量及教案制定等,進行優劣評定,予以相應的獎勵。

  2.時間保障。為保證課題的研究質量,課題研究小組每月第一周召開課題研究例會,反饋階段研究情況,提出月工作計劃;課題核心人員分別負責各自的研究進程,保證年級組各階段課題研究計劃的落實。

  3.資料保障。課題研究資料分別定點到人,由教科室人員分別與年級組掛鉤,保證每階段、每年級組的資料反饋到位、分析到位,保證資料的質量與數量。規范課題檔案資料,要求教師在實驗過程中及時詳實地記錄實驗過程資料,并仔細收錄歸檔,包括:子課題方案、階段性總結、結題報告、論文、優秀教案、自評他評記錄、案例評析、觀察記錄、教育隨筆、教學課件等文本電子資料。

  4.理論保障。定期請顧問組成員給予課題研究的理論指導;定期聘請幼兒園課程研究專家給予課題實施建議;定期由教科室負責收集課題研究理論信息下發給教師,指導課題研究順利開展,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研究,保證課題研究的科學化。

  九、課題研究的步驟:

  1.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6年3月—2016年4月)

  (1)制定課題實施方案,并進行可行性分析論證;

  (2)確立實驗研究人員,每個實驗研究人員根據課題確立課題并擬定方案與可行性論證。

  2.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6年4月—2016年11月)

  (1)家園共育現狀分析、調查研究,形成方案;

  (2)探索實踐,實驗研究;

  (3)積累好過程資料,形成階段及年度總結或經驗報告;

  (4)撰寫論文,實踐調研。

  3.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

  (1)統計分析,數據整理;

  (2)撰寫結題報告。

  十、課題研究人員分工:

  課題負責人:陳海燕:負責本課題的組織、策劃等工作

  課題組長:李曉燕:負責本課題的具體實施工作

  課題成員:陸允梅:負責問卷調查統計工作

  楊小艷:負責實踐研究、資料收集和整理等工作

  謝棟培:負責課題總結報告等工作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 篇14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幼兒美術教學作為一門藝術,能感染情緒,表達思想,陶冶情操,培養創造性思維,是幼兒表達行為的第二語言。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兒童人格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在繪畫教育活動中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培養孩子的表現力,提高藝術修養,是一件意義重大的工作。《綱要》中提出了感受與表現創造并重的美術教育觀。強調幼兒的美術教育要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要始終把對幼兒個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強調在幼兒精神獲得滿足和愉快的同時,培養其對美的感受力和藝術表現力、創造力。

  學習《綱要》的同時,反思目前幼兒園的美術教育現狀,我們發現仍然存在誤區:如在美術表現、創造性方面,仍然偏重美術知識和技法的傳授,忽略幼兒對美術的感受和情感表現,表現形式不夠豐富,評價重結果輕過程,以像不像、好不好為評價標準,忽略幼兒對繪畫美的情感體會和表達、表現等。針對以上誤區,我們綜合實際,提出了在繪畫活動中培養幼兒表現力的研究這一課題。通過研究,充分發揮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注重幼兒自主的學習過程,引導幼兒運用各種形式大膽表現、自由想象,讓幼兒對美術活動懷有強烈的興趣和表現熱情,以美術帶動思維,從而得到生動、活潑、主動、全面和諧的發展。在繪畫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情感表現力,不僅是幼兒素質啟蒙教育有效開展的新路,也是幼兒全面素質形成的重要切入口。如果一個幼兒對活動充滿了積極的情感,他就會具有極強的求知欲望,從而形成探究環境的動機,并努力去認識事物,解決問題。幼兒園的美術活動,就是從早期的興趣和能力出發,根據其特點,因勢利導,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愛好,使其在活動中得到快樂和滿足,感受到什么是美,并會用繪畫這種方式來表達自身的情感,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概念界定

  1、美術:是以有形的物質材料,塑造出人們可以直接感知的'可視形象的視覺藝術。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是指有組織的美術活動,和靈活多樣的日常美術活動。有組織的美術活動內容包括繪畫、手工、欣賞名畫三大部分。

  2、美術表現力:幼兒把繪畫活動作為一種表現手段,通過自己對周圍事物的美的體驗,經過想象以繪畫、手工等形式,創造性地表現出來的能力。他們的自我表達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自由表達,一種是創造性表達。表現力的核心是創造。

  (二)理論依據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在《綱要》中,不僅強調了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而且還強調了要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2、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啟發

  培養人的個性,順應兒童自然本性的發展。美術教育是表現內心的藝術,兒童通過視覺藝術這一形式來表示個人的感受,從中體驗到快樂、成功、確定自身內在的本質和價值。美術活動為兒童提供了自我表現的最佳形式。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課題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

  學習《綱要》,和相關理論書籍或文章,結合本園實際和特色,確定研究要點和切入口。做好論證和方案形成的一些前期準備工作。

  (三)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提高幼兒美術作品的利用率。

  1、多元評價。它能使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幼兒的所思、所想、所感,通過幼兒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家長參與評價的方法,使幼兒既能表達自己和展示自己,又能獲得來自各方面的評價信息,通過相互交流、相互欣賞,正確地認識自己,看待別人,有利于自信、自尊、自我反省和評價能力的培養,教師多傾聽幼兒的想法,尊重每個幼兒的點滴創造,鼓勵別出心裁的表現情感的方式,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情感表現力;不以成人的眼光進行評價,提高幼兒表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2、要提高幼兒美術作品的利用率,體現繪畫活動的教育價值。如: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老師,或同伴間互相贈送等,還可以布置教室、走廊、區角等等,讓幼兒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幼兒表達的欲望,為幼兒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幼兒園實驗班的孩子整體繪畫水平得到了提高。

  2、將孩子們的畫整理分類并附說明裝訂成冊。

  3、總結好的美術教學方法進行整理運用。

  4、根據整個課題研究過程呈現論文論文。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 篇15

  一、本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一)研究背景

  1、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稱《指南》)明確指出幼兒教育應以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特別提出要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的培養。學習品質由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三個要素構成,其中,學習習慣是核心要素之一,是極其重要的效能因素。

  根據我們的前期調查和訪談發現,很多家長對于什么是幼兒的學習、幼兒早期該學習什么、該如何學習等問題還存在一些誤區。如談到幼兒學習,很多家長就很自然地聯想到認字、寫字、做算術等,習慣性地認為學習就是拿著書本豎著耳朵聽講、拿著筆反復地練習等學業活動,這是把幼兒學習功利化了,也是幼教“小學化”的根源,違背了幼兒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造成極大的傷害,讓其傷在了起跑線上。生活是幼兒重要的學習內容,其中所表現出的習慣就是學習習慣,與日后正規性學習密切相關。如孩子畫畫時握筆的習慣與日后書寫及實驗操作有關聯;一味地亂涂亂畫會與日后做事毛躁有關聯等。因此,更新家長教育觀念,順應兒童的天性,自覺抵制拔苗助長、違反兒童身心健康的“小學化”做法,關注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十分必要。

  2、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需要

  根據教師們的長期觀察,發現大多數中大班的孩子在學習習慣方面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如在傾聽教師和同伴講話時,喜歡插話,似聽非聽,眼睛亂看,三心二意,不把話聽完就跑等,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非常不利。墨子的“染絲說”,即“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固染不可不慎也。”足見最初的浸染十分重要,而目前很多人都將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放在小學階段,其實,應該越小越好。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一出生甚至一形成就已經在接受外界環境的影響,都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著利或弊的熏陶和作用,一旦養成不良習慣要想糾偏難度很大。

  3、幼兒生活與學習方式的需要

  《指南》明確指出幼兒的吃喝拉撒睡都是學習,幼兒是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游戲是幼兒的生命,是其基本活動,也是其學習方式,游戲就是學習。生活、游戲與學習,關系密切,相互關聯,互為支撐。孩子這一特殊的學習方式說明,加強幼兒學習習慣養成策略的研究非常有意義。

  4、現代公民素養養成的需要

  (二)研究意義

  著名科學家和思想家愛因斯坦曾說“什么是教育?當你把你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即忘不掉的就是素質,什么是忘不掉的?是習慣。好習慣能夠成就孩子的一生。本課題正是實踐著“教育就是要養成好習慣”的教育思想,根據幼兒現有學習習慣的狀況,積極探索一套合理和有效的養成策略。

  (1)有效防止小學化傾向,通過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和游戲活動中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其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提高生活和學習的幸福指數。

  (2)有助于形成現代公民素質。良好的現代公民素養體現在個人的修養上,而修養通常來自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幼兒形成現代的公民素質。在幼兒園的養成教育中幼兒學習習慣的養成策略有其研究存在的價值。從習慣入手,努力提高個人現代的公民素質,是推進學校現代化公民教育的首要任務。

  (3)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抓住幼兒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遵循教育本身的規律,順應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方式,正確把握幼兒生活、游戲與學習之間相互交叉、相互依托、相互促進的關系,用有效的策略和充滿智慧的愛去呵護幼兒的快樂童年。

  二、目前國內外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現狀

  據文獻顯示,20xx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將“學習品質”作為單獨的領域納入兒童的學習標準中,“學習品質”已成為世界性教育評價發展的新動向。

  基于學習習慣是學習品質的核心要素之一,及其對兒童一生發展的重要意義,良好學習習慣的研究已備受我國諸多教育者所關注,并取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如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孫云曉的“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著作等。但側重點都是基于中小學生的,對學齡前兒童來說,存在諸多的不合適。

  目前,很多幼教工作者對幼兒階段的學習習慣養成也多有嘗試,但明顯帶有小學生特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很多所借鑒的是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經驗,將幼兒的學習習慣還是局限于看書寫字等,忽略了幼兒的年齡特征;另一方面,將幼兒的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割裂開來,忽略了生活即是其學習內容、游戲即是其學習方式等一些幼兒期所特有的發展規律。

  綜上所述,順應兒童年齡特點,避免內容形式的片面化、方法策略的小學化;在借鑒、吸收與利用的他人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地研究,提煉出適合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策略,仍具有必要性。

  我園前期進行了省級教研科學規劃課題《5~6歲幼兒學習習慣養成策略研究》,并于20xx年4月順利結題。通過近三年的研究,我園凝練出的“6+2”策略,即“六個相結合,兩個相一致”有效地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研究中,我們也發現幼兒的學習習慣很多在中、小班就有所體現,如:幼兒正確拿勺子吃飯的習慣和他以后那筆的姿勢就有很大的關系等等。因此我園將本次子課題研究確定為《幼兒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策略的實踐研究》。力求借助國家級課題課題研究的平臺,進一步促進提升。我們將原來課題研究的幼兒年齡段從5~6歲延伸到3~6歲,并計劃將原有的研究成果(策略)進行進一步的實踐、研究,讓6+2策略更加精煉、更具操作性,同時找到更多適合3~6歲幼兒習慣養成的好方法、好策略,去實施推廣。

  三、理論依據:

  據文獻顯示,20xx年到20xx年4月,美國的《早期兒童學習標準》中,從只有8個州到27個州都將“學習品質”作為單獨的領域進行呈現,數量已占到所有52個州的一半還多。可見“學習品質”在美國已越來越得到學前教育界人士的關注和認同。

  基于學習習慣是學習品質的核心要素之一,及其對兒童一生發展的重要意義,良好學習習慣的研究已備受我國諸多教育者所關注,并取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如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孫云曉的“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著作等。而在《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管理條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及《指南》中都明確指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經過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我們認為在幼兒園開展幼兒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策略研究有其研究的理論意義。

  四、概念界定

  幼兒學習習慣,是指幼兒在長時期的學習過程中,由于自然地、經常性表現出類似行為,從而逐漸養成不易改變的行為傾向,形成極為穩定的思維和行為的動力定型,它直接影響著幼兒的學習素養與學習能力。

  一方面,幼兒是在一日生活中不斷獲得學習與發展的經驗,體會生命的意義,學習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學習,幼兒學習習慣中自然融合著生活習慣,它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另外一方面,幼兒是在游戲中學習,游戲就是學習,即使是集體教學活動也是以游戲為主要方式的進行,游戲是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重要內容和途徑。

  幼兒的學習習慣包含著生活活動和游戲活動兩個方面的習慣,如生活活動中的“三姿習慣”(如坐、立、行);游戲活動中“學的習慣”(如傾聽、閱讀、說話等)、“思的習慣”(如觀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等)、“做的習慣”(如專注度、按要求做事、自控等)、“寫的習慣”(如愛護書本、保護眼睛、對圖畫和符號感興趣、寫畫姿勢、握筆和運筆等)。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

  在調查研究3-6歲幼兒學習習慣養成的現狀的基礎上,梳理各年齡階段幼兒在學習習慣養成方面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了解產生的原因,在吸取借鑒中小學實施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方面的有效方法以及一些家庭好方法的前提下,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其學習規律,抓住重點要素以及關鍵影響因素等,提出有一定針對性的解決策略,以為廣大教師和家長開展3-6歲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調查訪問,開展3-6歲幼兒學習習慣養成影響因素的探究圍繞關鍵指標,調查、分析影響學習習慣養成的各種因素,以便發揮積極因素、減少消極因素。

  2、抓住重點,開展3-6歲幼兒學習習慣關鍵要素及其具體表征的研究。

  3、聚焦一日活動,開展3-6歲幼兒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策略的研究基于對3-6歲學習習慣中各種關鍵要素及其具體表征的把握,聚焦一日活動中的生活和游戲各環節,立足全體,關注個體,積極探索3-6歲幼兒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有效策略。

  七、課題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

  教師們在自然、真實的教育環境中,以解決幼兒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策略這一實際問題為目的,針對日常教育活動中和實施進程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不斷調整、充實和完善。在其過程中,我們既是一種實踐的過程也是一種反思和研究過程,努力實現研究與實踐的融合、行動與思考的統一、反思與改進的結合,努力用專業的視角來觀察、內省并改進在培養幼兒學習習慣養成過程中的教育實踐。

  2、調查法。

  在采用行動研究法的同時,我們還輔以調查法。通過對教師、家長的調查、訪談,對幼兒的跟進式觀察,為策略的形成獲取真實的數據和原始的基礎性資料。

  3、文獻研究法:

  通過網絡、教育雜志、理論書籍等多種渠道查閱文獻資料,了解國內外此類研究狀況及成果,搜集相關理論依據與資料,最大限度地為課題提供理論支撐,把握研究方向。通過文獻分析,為課題實施提供素材和依據。

  八、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

  1、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圍繞選題、開題完成三項工作。一是選擇子課題,擬定開題報告,做好課題開題的論證工作;二是查詢、收集、學習、分享相關文獻資料,提升課題組成員理論水平,提高認同感;三是分工合作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階段性研究計劃以及各小組工作計劃,做好開題工作。

  2、第二階段(研究階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圍繞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在觀察、調查的基礎上,了解、分析幼兒在活動中學習習慣的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探索、形成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策略并結合幼兒日常的生活、游戲,在實踐中研究、驗證。圍繞這一目標,本階段將做好六項工作:一是設計觀察記錄表,分別做好實驗班、對照班幼兒前期學習習慣的分析;二是召開課題實驗班家長會,開展家長問卷調查;三是各年級組依托我園現有的課題研究成果,深入開展跟進式觀察、分析和探索活動,捕捉典型案例并進行分析總結,根據實踐研究中出現的問題,不斷反思和調整策略,探索、完善科學的養成策略;四是各年級組按學年形成階段性報告;五是每學期組織一次分享交流活動;六是在一定范圍內召開研討會,努力發揮研究成果的輻射作用。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20xx年2—20xx年5月)

  圍繞結題做好兩項工作。一是完成課題組的結題報告以及各小組的工作總結;二是完成多形式課題成果的展示(文本和音像)等。

  九、課題研究的基礎條件

  (一)課題研究人員結構合理

  本課題研究人員按組織要求,園長親自擔任課題負責人,全體教師共同參與,既有干勁足、創新意識強的年輕教師,又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知識經驗和年齡結構都十分有利于課題的深入開展。

  課題負責人是合肥市雙崗幼兒園園長王俐同志。曾經獨立負責完成省、市級課題的研究工作,有較強的組織、研究和協調能力。她曾擔任幼兒園業務主任,管理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16年,先后參與過國家教育部重點課題《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省級課題《幼兒素質教育研究》、市級課題《幼兒園學科創新教學研究》等多項課題的子課題研究,并擔任課題主要負責人,目前課題全部通過專家鑒定,順利結題,其中省級課題《幼兒素質教育研究》子課題被專家組評為省優秀研究項目。今年4月底又順利完成安徽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5-6歲幼兒學習習慣養成策略研究》的結題鑒定,該課題的研究價值和研究成果受到鑒定專家組的充分肯定。其撰寫的20多篇論文獲國家、省、市教科研成果一、二等獎,并多篇發表;個人先后被評為安徽省“學陳師陳”先進個人、合肥市幼兒園教科研工作先進個人、合肥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此外,帶領教師積極開展園本教研活動的探索與研究,活動經驗先后在全省、市一類園園長聯誼會、長豐縣、廬陽區等相關培訓會上作專題介紹,具有一定的課題研究基礎和能力。

  課題具體分管人是幼兒園業務園長陶茜。管理幼兒園后勤及教育教學工作9年,參與過國家教育部重點課題《幼兒科技活動的實踐研究》課題的子課題研究,撰寫的課題論文《淺析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幾點偏差》獲國家級二等獎。個人撰寫的其他論文也多次獲國家級、省、市教科研成果獎。先后被評為廬陽區“教壇新星”、廬陽區“骨干教師”稱號。帶領教師積極開展園本教研活動的探索與研究,牽頭進行的“關注幼兒有效教育”“幼兒研究性游戲研討”等專題、活動經驗在省級、市級、廬陽區幼教年會、專題研討會上進行匯報。

  課題研究按年齡段分成三個小組,各年級組長擔任課題小組負責人,各年級組教師在年級組長的帶領下在幼兒一日活動及游戲中學習習慣的養成策略進行研究,收集典型案例并進行分析研討、總結;課題組成員都是懷著對幼教事業的一份熱愛,對孩子健康成長的一份責任,積極踴躍參加此課題的研究和實踐,全體課題成員共39人,其中具有中學高級教師職稱的教師1人,小學高級教師職稱的教師34人,課題組成員中還有合肥市骨干教師3人,廬陽區骨干教師4人,教學能手5人,其中11人曾參加過省、市級課題研究。大多數教師從事幼教工作多年,具有豐富的一線經驗,對本課題的展開和深入將提供充足的案例。

  為了保證課題深入、扎實地開展,幼兒園將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負責策劃、組織、協調課題研究的整體安排、具體實施。

  組長:王俐(園長)

  副組長:陶茜(業務園長)、鄭曉翠(后勤園長)

  組員:徐瑩瑩(教研組長)、張慶云(教研組長)、楊眉(小班年級組組長)、趙悅(中班年級組組長)、方艷(大班年級組組長)

  (二)專家指導到位

  本課題將力爭繼續得到省課題研究專家徐曉虹老師,合肥市課題研究專家李衛文主任、方惠老師以及廬陽區教體局許新國副局長、方明惠老師的專業理論指導。同時,還繼續特聘省教育科學院幼教教研員汪秋萍老師以及合肥市教育局幼教教研員曹亦兵兩位幼教專家作為專家團隊,進行具體的課題指導。

  (三)經費估算

  本課題研究經費將由廬陽區教育體育局、合肥市雙崗幼兒園共同承擔,經費可以得以保障。

  (四)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將形成課題研究報告、典型案例分析及研究論文集、策略養成活動設計方案、成果匯報展示會等。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 篇16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幼兒期是人的一生身心發展尤其大腦結構和機能發展最為旺盛的時期,更是良好生活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健康領域中明確提出:幼兒要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兒期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對人的一生影響巨大,這是由于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所決定的。這一時期一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能讓孩子終生受益,但如果不適時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便會錯失良機,形成不良的生活習慣,而積習難改,會給將來的發展帶來難以彌補的缺憾。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面,父母抱著或爺爺奶奶背著健康結實的孩子上幼兒園;在家里四個老人、兩個大人輪流充當“保姆”,穿衣、洗臉、洗手,一切都照顧得周周全全。吃魚吃蝦時更是挑凈刺,剝去殼,親自送到孩子的口中。為孩子創設了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全自動化”的環境。如此這般,父母辛苦,幼兒受害,害在何處?

  不良的生活習慣,這不僅關系到幼兒的身體健康,而且關系到對幼兒的自信心、意志品質、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例如:有的幼兒晚睡晚起,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所以不能保證按時上幼兒園,影響他與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動與交往,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高質量的睡眠能保證幼兒有充沛的精力參加各種活動,而有的幼兒沒有午睡的習慣,有的幼兒養成了不正確的睡眠姿勢,這樣就造成了幼兒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動中不能與同伴盡情游戲,交往能力受到影響。按時起居、定時進餐、合理膳食、積極鍛煉等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沒有健康,孩子的發展就無從談起。因此,從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入手,促進健康人格的發展,不僅可以克服長期以來兒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適應新的時代環境和形勢。這一研究,從現實和長遠看,無疑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研究現狀

  近年來,從習慣入手來研究兒童德育也開始受到國內學術界的關注。如中國科學院心理所的王極盛教授就進行過關于1560例少年兒童不良行為習慣的研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孫云曉研究員也曾主持過關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養獨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北京教育學院關鴻羽副教授進行過關于兒童養成教育的研究。20xx年10月26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了"道德教育與習慣養成"大型論壇。來自全國17個省共316名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學、教育學、倫理學等領域的專家,出席了本次論壇,并深入地探討了兒童德育與習慣養成的問題,提出了諸多有價值的見解。

  本課題根據我園實際情況,著重于針對3-5周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培養的研究。現在的孩子因家長的.過于溺愛,老人帶孩子的現象比較普遍,在家父母包辦的多,久而久之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幼兒是在生活中獲取經驗、適應環境、形成習慣的,所以我們不光注重研究幼兒在園一日活動中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更著力探索為家庭教育提供新觀念和新思想,從而改變家長觀念,通過家園合作,為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創造一個積極的環境,并在操作層面上,提供相應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三、概念的界定

  習慣:是指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較為穩定的行為傾向。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指幼兒在科學引導的基礎上,經過多次練習所形成的、符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的良好的生活常規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衛生習慣、飲食習慣、睡眠習慣和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等。

  本課題著重于針對我園3-5周歲在園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進餐習慣、睡眠習慣和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的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陳鶴琴先生理論的相關內容。

  2.《綱要》指出:“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兒愛清潔、講衛生,注意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衛生。”

  五、研究的目標

  通過課題的研究,讓幼兒自己的事情盡量自己做。學會自我服務、自我管理,使之具有獨立生活、自覺安排個人生活的能力,使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具體目標是:

  1.了解幼兒生活習慣的現狀,分析形成這一習慣的原因。

  2.探索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幼兒生活習慣培養的途徑和方法,從而促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3.引導家長積極配合幼兒園,同時注重家庭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共同做好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工作。

  六、研究的內容

  1.幼兒生活習慣的現狀調查。

  2.如何通過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來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3.如何將本課題研究深入到家庭教育中,使家長在研究過程中掌握一定科學育兒的知識與方法,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

  七、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東新明珠幼兒園20xx年在園的幼兒。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觀察法、行為研究法、個案分析法和談話法和文獻資料研究等方法。

  觀察法:在研究中,教師通過對幼兒的行為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觀察,獲得最直接的第一手資料,積累幼兒生活習慣的不同表現方式。

  行為研究法主要包括問卷調查法:針對家庭教育方面,教師設計的,與課題實施內容相關的系列問題。通過家長的問答,更進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幼兒生活習慣的現有發展水平。

  個案研究法:對群體中存在心理障礙或特殊表現的某個幼兒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跟蹤記錄與觀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進其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

  談話法:采取教師和幼兒面對面、教師和家長面對面交談的方法,取得第一手的資料和信息,共同配合與協作,從根本上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取得教育上的一致和統一。

  文獻研究法:本課題將對古今中外的已有相關理論做綜合參考研究。

  八、研究的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3月-5月)

  1.制定研究計劃,確定參加研究的人員。

  2.組織全體人員學習幼兒生活習慣培養的內容。

  3.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幼兒生活習慣的現狀。

  4.了解幼兒園和家長目前對幼兒進行生活習慣采用的方法和措施。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開題報告課題08-20

關于課題的開題報告08-25

中學課題開題報告01-03

課題開題報告(精選11篇)06-03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06-24

高中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9-07

英語小課題開題報告01-13

生物課題開題報告12-11

德育課題開題報告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