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城鎮調研報告

時間:2023-10-24 10:59:25 報告 我要投稿

城鎮調研報告(集錦20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城鎮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城鎮調研報告(集錦20篇)

  城鎮調研報告1

  推進城鎮化,提高城鎮化水平,是優化城鄉經濟結構,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特別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戰略舉措。我市自20世紀90年代起,歷經了三次較大規模的鄉鎮建制調整,由原來的近100個鄉鎮調整為現在的23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和一個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行政資源、自然資源、人力資源配置得到進一步優化,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為統籌城鄉發展奠定了基礎。進入新世紀,如何緊緊抓住頭20年這個歷史性戰略機遇期,充分發揮城鎮化這個強大的帶動作用,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深刻認識城鎮化面臨的形勢和問題

  城鎮化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客觀形態的綜合體現,它不僅是人口的城市化,而且是整個社會基本形態由農業型社會向更高一級城市型社會的轉型,是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從總體而言,我國城鎮化發展水平已進入了國際公認的加速發展時期。20__年,我市城鎮化率已達到了44.7。

  (一)改革開放為小城鎮建設積累了豐富的理性認識和實踐基礎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也被提上了黨和國家的重要議程。國家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逐步加大,城鎮功能日益增強,規劃建設的品位和檔次不斷提高。許多地方從只建設不規劃、到邊建設邊規劃、到先規劃后建設,再到規劃、建設和管理并重;從單一的城鎮建設,到推進山水園林城市(鎮)建設,到培育城市(鎮)產業支撐,促進城鎮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城鎮化建設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可以說,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城鎮化建設已具備了相應的物質基礎,人們對于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大增強,在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上已具備了相應的物質基礎和思想準備。

  (二)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加快小城鎮建設提出了迫切要求

  1.加快城鎮建設是增加投入、擴大內需的重要形式。增加投入、擴大內需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之一。據專家測算,以中國現有的發展水平,城市人口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直接消費可拉動GDP增加1.5個百分點,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將新增1400億元,最終可帶來3360億元的GDP。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對經濟發展直接和間接的貢獻率將達到3個百分點左右。由此可見,通過加快城鎮建設、推動城鎮化進程,不但可以為經濟增長提供更大空間,而且還可為解決我國長期存在二元經濟結構和實現農村人口的有效轉移奠定堅實基礎。

  2.加快城鎮建設是增強農村吸引力的重要舉措。由于我國的城鎮建設相對于國外起步較晚,在西部,多數城鎮基礎設施條件較差,城鎮檔次較低,城鎮功能不盡完善,缺乏吸引力,村民聚居點建設落后,農業生產、農村生活基本保持著若干年來的傳統和習慣,與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大城市存在很大差距。加之社會上重工、重商、輕農的意識普遍存在。長此以往,農村沒有吸引力、將來也不會有大的發展。只有加快城鎮建設,完善城鎮功能,壯大城鎮經濟實力,改善城鎮人居環境,才能留得住人才、引得進人才,激發基層人民群眾建設家鄉、奉獻社會的熱情,從而為推進農村經濟發展作貢獻。

  (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小城鎮必須進行自我完善和發展

  黨的十六大指出,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作為基層農村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小城鎮,自然負有全面推進小城鎮建設和農村全面小康的歷史使命。當前,在城鎮化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幾個問題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一是城鎮規劃建設管理的檔次不高。許多城鎮缺乏獨特風貌,市政基礎設施缺乏,違法違規建設仍有發生,城鎮管理落后,臟、亂、差的頑癥難以克服。二是城鎮功能不盡完善。一些小城鎮至今沒有必要的垃圾、污水處理設施,以及必要的園藝設施等公益設施。三是缺乏有力的'產業支撐,城鎮發展后勁不足。四是城鎮資源閑置,歷史包袱重。近年來,各地鄉鎮通過較大規模的撤并,被撤鄉鎮所在的行政資源大多閑置,街道社區的建設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同時,由于種種原因基層歷史債務包袱沉重,許多鄉鎮發展面臨新的困難。為此,面對鄉鎮城鎮化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始終堅持做好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分類指導、協調發展,既是我們工作的題中之義,又是當前小城建設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大力推進城鎮化發展的思考和對策措施

  (一)合理布局、重點扶持,構建科學的城鎮體系

  城鎮是農村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城鎮設置的科學、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在80年代全國交通狀況均較差的情況下,國家關于設置鄉鎮建制的門檻較低,規定總人口2萬、非農業人口超過20__人的鄉就可以建鎮。近年通過較大幅度的調整和撤并,鄉鎮規模普遍增大,有利于城鎮建設的規劃和發展。我們應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全力推進城鎮化進程。建立以城市為中心、中心鎮、一般鎮為基礎的三級結構城鎮體系格局,在總體上要以城市建設、中心鎮建設為重點,兼顧一般鎮的建設和發展,加強城鎮建設的宏觀調控和重點扶持。在具體方法上,既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也要全面推進、重點開花,形成先進帶動,學、比、趕、超的良好局面。

  (二)規建管并重,提高城鎮檔次

  城鎮建設發展的起點低、水平不高是近些年城建工作的一大通病。著眼城鎮建設的長遠發展,務必要規劃、建設、管理并重,著力提高城鎮檔次,完善城鎮功能,改善城鎮人居環境,樹立良好的城鎮形象,增強城鎮吸引力。

  1.高起點規劃。規劃是建設的龍頭,無規矩不成方圓。要認真調研城鎮人文資源、自然資源、區位資源優勢,科學定位城鎮發展。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編制城鎮建設規劃,認真完善城鎮建設用地、道路、

  環保、綠化以及社會公益設施等專項規劃,積極推進現代山水園林城鎮建設。嚴格規劃管理,有規必依、違規必究、查處必嚴,堅決維護規劃的統一、連續和嚴肅性。

  2.高水平建設。一是要認真貫徹國家城建法律法規,完善城建審批手續,嚴格建筑監管,規范建設市場秩序。二是要高質量建設,要嚴格建設資格審查,積極引進技術過硬、信譽較高的建筑企業從事開發建設活動,依法公平、公開、公正發包城鎮建設工程,保證工程質量。三是要量力而行、分期搞建設,堅決杜絕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四是要正確處理開發與保護的關系,要在城鎮的開發建設的同時,開發或保護好城鎮人文資源,豐富城鎮歷史文化內涵,加強城鎮環境衛生設施建設,強化環境保護。五是妥善處理好開發建設與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的關系,依法征地、依法拆遷、依法安置。六是加強社會公益設施建設,加大科技、教育、文化設施建設力度,完善商業網點、醫療網點,加強城鎮燈飾、園林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功能。七是加強城鎮公路交通建設,改善城鎮交通條件,加快城鎮物流。

  3.高規格管理。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下大決心加強城鎮的市政管理。以城市的規格來加強城鎮的市政管理,著力建立管理工作的長效機制。堅持管理出效益、管理出形象,堅決克服城鎮“臟亂差”的頑癥。一方面要加強市政管理工作宣傳,增強群眾法制意識、環衛意識,自覺轉變觀念,改正不良的環境衛生習慣,服從城鎮環境衛生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強市政管理工作執法,在配齊、配強市政監察隊伍,建立、健全市政監察制度,建設、完善市政基礎設施的基礎上,狠抓市政工作執法。對城市“牛皮癬”等頑癥必須堅持嚴厲依法打擊。

  (三)經營城鎮,努力拓寬城鎮投融資渠道

  一是要努力挖掘城鎮資源潛力。鄉鎮建制撤銷的社區、街道要納入城建重點,將其作為城鎮輻射農村經濟社會的支撐點,大力支持其建設發展,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嚴格進行管理,努力培植商業經濟或農業工業經濟,發揮其積極作用。二是結合城鎮發展定位,加強城鎮招商引資、融資力度,在加強資金運籌、相應完善償債機制的基礎上,認真構建城鎮投融資平臺,積極吸引民間資本、金融資金投入城鎮建設。要積極爭取國家城建項目資金投入,逐年加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財政投入。三是堅持集約利用、市場運作土地資源,力爭實現土地資源的保值、增值,更好地投入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四是要推行國有固定資產變現。經建制調整閑置的辦公樓、場、所,要面向社會公開招標出讓、租賃,盡量盤活存量資產,充分發揮其經濟價值。

  (四)培育城鎮產業支撐,壯大城鎮經濟實力

  當前,面對許多小城鎮在發展初期各類問題和矛盾突出的現實,我們應堅定不移地走好城鄉統籌發展之路。因為沒有發展,什么問題都無法解決。但在具體的發展策略上,首先要針對各類小城鎮所處的地理位置、產業基礎,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措施。有的地方基礎條件,人文、自然、地理資源條件相對較好,發展的空間大、難度小;有的地方地理位置偏遠、資源缺乏、信息閉塞,發展相對則較為困難。各鎮要善于分析各鎮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分析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揚長避短,走特色發展的道路。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適宜發展旅游則大力發展旅游,多元化發展。在產業發展中,要緊跟市場需求,以市場需求、深挖產業潛力為產業發展的終極目標,切實將城鎮產業與市場經濟有機融合。各城鎮之間要堅決杜絕“一窩蜂”,每個城鎮都要注重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努力打造最能城鎮的特色經濟支撐,壯大城鎮經濟實力。

  (五)轉變政府職能,努力構建法治服務型政府

  要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努力把打造法治服務型政府作為推進小城鎮建設的重要內容,為小城鎮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一是要從管理向服務轉變。堅持政府管理職能與服務職能相統一,從以管理為主到以服務為主。以服務為主并不是放棄管理職能,而是要精兵簡政、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改計劃經濟時代的全面審批方式為重點審批管理。行政管理要找準城鎮建設發展中的重點項目、關鍵環節。強化審批責任追究、事故責任追究,努力提高行政的質量和效率。各鎮街政府應從符合市場經濟的需要,有利于促進其發展以及方便民眾的層面出發,建設職能科學、運轉協調、服務周到、高效公正的政府及其職能部門。進一步推進行政機構改革,分流富余的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堅持樹立以人為本的行政理念,強化社會公共服務,切實轉變機關工作作風,改“三要”(要錢、要命、要糧)干部為“三務”干部,要務實、務廉、務公;改計劃管理為工作引導、信息服務,加強政府信息化建設和提供市場信息分析等服務,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

  二是“人治”向法治轉變。加大政務公開、依法行政力度,嚴格依法辦事,維護法制的權威和統一。在城鎮建設和發展中,必須認真貫徹國家建設、環保、交通、衛生、消防等一系列法律法規,依法規劃、依法建設、依法管理,將城鎮建設納入規范化軌道。發展中,要堅持法制高于一切,不合法律、不合規定的態不要表,違法事、違規事堅決不做,以法制管人、以法制管事、以法制樹國家機關權威。城鎮建設發展中的重大事項須經民主決策、科學決策、依法決策方可施行,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努力營造小城鎮建設發展的寬松環境。全面推進“三個文明”建設,努力構建以城鎮發展為帶動的城鄉統一協調的和諧新農村。

  城鎮調研報告2

  城鎮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工程,是新形勢下鎮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有利于加快小城鎮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有利于擴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帶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提高農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對全面實現小康目標有著直接的帶動作用。當前在我縣城鎮建設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城鎮規劃意識淡薄,建設起點低,城鎮建房布局混亂,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城鎮居民中普遍存在封建迷信思想,建房看“風水”,不按規劃;忽視基礎設施建設,浪費土地資源,破壞生態環境;集體經濟脆弱,建設資金嚴重不足等,近兩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和新農村建設的開展,這一現象較以前有所改善。但總的來說,我縣城鎮建設發展還很不平衡,整體水平不高,城鎮建設發展的滯后在不同程度上制約鎮域經濟發展。站在履行規劃建設管理職能這一角度來講,要突破這一障礙,關鍵在于加快城鎮建設,調整產業布局,形成地方特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實施:

  1、要有科學規劃。

  要牢固樹立規劃是法、規劃是龍頭、規劃的節約是最大的節約的觀點,切實抓好城鎮規劃的編制、實施和管理工作。在規劃編制工作中,站位要高、定位要準、謀劃要遠,不僅要注重規劃的系統性、完整性,更要在提升質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保證規劃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可行性。去年以來,我縣城鎮規劃工作進展很快,但科學合理、梯度發展的城鎮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要協助鄉鎮規劃建設一批特色新村,在新農村建設規劃中做到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搞“一個模式一刀切”,建設體現贛縣客家風情和產業特色的人文新村、生態新村、社區新村、旅游新村和產業新村。扶持茅店、江口、吉埠、南塘、田村、白鷺、湖江、王母渡、韓坊、五云、沙地等一批牽動力強的中心鄉鎮、特色鄉鎮,改善城鎮面貌,增強城鎮凝聚力。

  2、要有產業支撐。

  要把產業發展放在突出的位置,積極培育經濟基礎,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做響沙地板鴨、陽埠腐竹、吉埠貢芋、田村密梨等品牌,通過產業的.發展帶動城鎮發展,以城鎮建設促進產業發展。充分利用小城鎮連接城鄉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服務業,并大力推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的發展,增強小城鎮的服務功能,促進農村勞動力、資金、信息、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帶動農村經濟結構的優化,吸引農村人口和農村非農產業向小城鎮集中,推動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3、要有地方特色。

  一是注重產業特色。要充分考慮本地資源,大力推廣“一鄉一業”和“一村一品”,在產業特色上下功夫,培育具有比較優勢的地方特色產業。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要著力打造特色旅游小城鎮。二是注重文化特色。重視和加強民族歷史文化的保護、挖掘和利用,重視人文精神培養,不斷豐富城鎮的文化內涵和底蘊,營造獨具特色的文化氛圍。三是注重建筑特色。要結合民族歷史文化和自然環境,確定相對統一的建筑風格,體現本地歷史、文化、民族特色。通過地方特色的培育,做到自然、人文景觀與現代氣息交相輝映,相輔相成,創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時代氣息的新型城鎮。

  4、做到節約集約。

  要按照“嚴控增量、盤活存量、管住總量、集約高效”的要求,強化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工作,指導城鎮按集約利用土地原則做好規劃和建設,以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來保障發展。要完善土地使用市場準入制,合理確定城鎮建設規模,嚴禁建設脫離實際、違反標準的“形象工程”,嚴格控制工業項目土地投資強度。要引導農村村民住宅按規劃、有計劃地逐步向小城鎮和中心村集中。對城市規劃區內的農村村民住宅建設,應當集中興建農民住宅小區,防止在城市建設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遷”。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外的農村村民住宅建設,按照城鎮化和集約用地的要求,鼓勵集中建設農民新村。

  5.注重生態保護。

  要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堅持經濟建設、城鎮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注重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實現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壞后恢復”的老路。

  城鎮調研報告3

  為進一步推進鄉鎮小城鎮建設和城鄉統籌,主動為縣委縣政府出臺相關文件提供決策依據。x月x日,xxx率建設局、規劃局和國土局的主要負責人深入xxx鎮就小城鎮建設的可行性、主要工作打算和措施進行專項調研。同時對當前防汛安全和計劃生育工作進行了專項檢查。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小城鎮建設基本情況

  xxx鎮位于綏寧縣東北部,xxx穿境而過,東南臨xxx,西接xxx、xxx,北抵xxx。東西寬約6公里,南北長約16公里。距縣城67公里。轄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11個村民小組,5300余戶,2萬余人。鎮政府所在地xxx村。全鎮總面積57.45平方公里。有耕地1.51萬畝,水田1.46萬畝,旱地0.22萬畝,園地1.33萬畝,林業用地5.8萬畝。近年來,該鎮小城鎮建設得到了初步發展,規劃布局逐步規范合理,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交通區位優勢的進一步改善,小城鎮的吸引力和輻射能力顯著增強。具體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規劃布局逐步規范合理。該鎮制定了小城鎮建設規劃和商住小區規劃。其中商住小區位于xxx,xxx旁,總面積21.49畝,總體規劃了4條街道,89個門面,布局嚴謹,通過修建民族花橋使得商住小區和集貿市場緊緊連在一起,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2、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全力實施城鄉環境衛生整治行動,村莊環境衛生得到了進一步美化。集中資金、集中力量,通過全鎮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重點突破了城鎮自來水工程,使得全鎮三分之二的村民接上了干凈的自來水。加快了電網線路的規劃改造的步伐,逐步完善了村莊道路建設。

  3、交通區域優勢進一步改善。省道S221線穿境而過,隨著xxx等人文資源的開發推進、xxx旅游線路的建立、省道S221的擴改完成,該鎮的交通區位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4、小城鎮的`吸引力和輻射能力顯著增強。該鎮位于兩河的交匯地區,屬于經濟中心地帶,有諸多周邊鄉鎮的生意人在此做集貿生意,帶動了該鎮的商貿零售業的發展,也吸引了更多的人來此居住,該鎮的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據了解,該鎮現階段商業用地供地價格應不高于縣城,預估價為每平方米1000—1300元,有意在開發區購地的大概在150戶以上,其中不少是在外經商的本鎮成功人士,因此老百姓有強烈的購買愿望和一定的購買力。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征地難度增加。該鎮的小城鎮開發涉及xxx6組35戶的責任田,由于該組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xxx所在地,因此,將地征收,該組大部分群眾將無地建房。該組的全體村民要求適當提高征地價格,在門面合理的前提下優先考慮賣給他們。

  2、“一戶多宅”現象突出。出于交通便利和民俗民風的原因,許多村民紛紛遷出老宅基地,在村組道路旁的耕地重新選擇宅基地,導致原有的宅基地既沒有人居住,也沒有被開墾出來作為耕地,使得“一戶多宅”現象突出。

  3、無序建房的現象突出。源于對城市功能的追求,加之缺乏統一的村莊規劃,群眾私自選擇宅基地,既沒有統一的建筑圖紙,也沒有體現集中聯建的風格,無章建房、亂占耕地建房現象突出。

  4、違法違規建房現象突出。源于農村群眾內心無限的攀比心理,借審批手續過于繁瑣和時間過長,農村群眾都不想也不希望通過合法的程序申請宅基地。為了節省建筑時間,加快建設進度,從而出現了搶占宅基地的現象,違法違規建房現象突出。

  三、主要的意見和建議

  1、改革建房指標制度。廢除建房指標制,嚴格實行“一戶一宅基地”政策,制止亂占耕地建房現象,加大違法違規建房的整治力度,保障有大宗閑置土地可以使用。

  2、加強規劃編制,尤其是村一級的規劃編制。要認真做好小城鎮開發的修建性詳規。加強老院落的規劃編制,著重體現當地的建筑風格和民族特色;要搞好村莊規劃修編工作,推進危房改造、土地整治、避災搬遷、村莊整治嚴格按規劃進行;農村現有村落閑散用地,要切實充分利用,節約使用,特別是組織沿公路兩線的村民按規劃進行集中聯建。

  3、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實施水、電、路、氣、房和環境改善“六到農家”工程,加快推進院落道路建設,完善城鎮的電網建設,突破通信、互聯網建設瓶頸,著力建設好城鎮下水道、防洪提和休閑廣場等市政設施。

  4、資金籌措方式多樣化。采用時常化運作,通過宣傳促動、政策帶動,鼓勵國家、集體、個人及本鄉鎮在外成功人士回鄉投資建設,最大限度的吸納社會閑散資金,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引進專業房地產開發公司。同時要緊盯國家的產業政策和投資走向,結合各鄉鎮小城鎮特色和優勢(xxx種基地),千方百計爭取國家資金扶持。

  5、加大政策傾斜力度。縣委縣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示范帶動力度,在充分調研、深入研究基礎上,選擇1-2個鄉鎮進行小城鎮建設和集中聯建試點。適當授權,加大鄉鎮城建辦的執法力度,同時加大對各鄉鎮小城鎮開發建設的規劃和監管指導力度。

  城鎮調研報告4

  20xx年5月23日,大河鎮黨代表一行17人對巴里坤縣花園鄉產業結構調整、土地流轉、畜牧業發展、勞務輸出等一系列重點工作、重點項目進行了實地考察,通過本次活動,代表們感觸很多、很深,對于兄弟鄉場在以上工作中好的做法深受啟發,通過對比,看到了他們的優點,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現將本次考察活動情況作如下匯報:

  一、產業結構調整

  花園鄉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作出了成績,就馬鈴薯種植、青貯玉米這兩塊,在連片種植方面的確發展到了一定階層,集中連片面積較大,其中有500畝的馬鈴薯種植田,1400畝的玉米連片種植田,之所以連片種植面積較大,其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水資源較豐富,土地相對集中,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土地流轉工作做的比較到位,這是連片種植的前提條件,其次是引導培育的種植大戶較多,加之政府的扶持,他們有能力大面積種植。再就是花園鄉人均耕地要比我鎮的`人均耕地大。

  二、畜牧業生產

  (一)、花園鄉本就有著多年養殖的歷史,廣大養殖戶有豐富的養殖經驗,同時他們有優越的自然優勢,距離縣城較近,牛奶不論是交售還是零售都十分方便,這為廣大養殖戶提供了有利的市場條件,解決了他們出售牛奶困難是問題,相對,我鎮在此方面條件就比較落后,這也是導致我鎮廣大養殖戶沒有養殖信心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花園鄉政府在對養殖大戶的政策扶持方面花費的精力及財力較大,使養殖戶償到甜頭,既相信政府又提高信心,政府不再花費過多精力去宣傳引導,使之自覺的發展養殖業,做大做強畜牧業生產發展,加之奧科公司奶牛養殖業的影響及帶動,他們的養殖戶養殖戶都有信心發展養殖業。

  三、加強組織管理

  xx年度,花園鄉在對種植大戶、養殖大戶的連片種植田,養殖戶及林木管護工作高度重視,對這些工作均有鄉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配合具體抓,形成了強有力的組織機構,切切實實的為農民出謀劃策辦實事,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稱贊。第一,領導干部工作積極性較高,充分發揮了領導干部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信任。第二,政府重視信譽承諾,對xx年度的重點工作、重點項目的優惠政策及扶持資金能及時的讓老百姓享受到,提高了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信譽度,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及開展任何工作態度端正、認真負責的好榜樣,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xx年花園鄉在馬鈴薯種植、玉米種植、林木管護、奶牛引進等方面,政府出資或墊資80余萬元,做好了后續管理工作,解除了廣大老百姓的后顧之憂,同時也體現出了政府對工作的一種態度。

  總之,**年度花園鄉對各項重點工作、重點項目抓的緊、抓的及時、抓得到位,各項工作落實的力度比較大,取得了良好的開局,為今后的工作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這方面,我們的代表一致認為,這里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東西,值得我們認真思考,深刻體會,同時要把這些學到的用在今后的工作實際中去,為大河鎮的經濟發展夯實基礎。

  城鎮調研報告5

  一、小城鎮建設基本狀況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立足交通區位和資源優勢,堅持“規劃先行、突出重點、統籌推進”的原則,全面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

  一是科學規劃,合理定位小城鎮功能。按照高檔次、高標準、超前規劃的總體思路,投資8萬元,邀請北京北方設計研究所編制完成了鎮域總體規劃,為小城鎮建設帶給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二是統籌協調,全面抓實繁榮發展明珠商城工作。重點實施了陳庚街、杏林街南延工程和明珠路升級改造工程。陳庚街南延工程全長268米,寬12米,正在進行道路硬化,南部路面現已硬化完畢,沿路兩側建成商鋪150間,建筑面積7500平方米,所有商鋪已全部預售完畢。杏林街南延工程拆遷工作正與相關單位用心協調,施工前期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完成。明珠路升級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共鋪設便道3500平方米,安裝路燈14盞,中華燈2座。三是示范引導,統籌推進新農村社區建設。

  目前,占地60余畝的'明珠社區一期工程1―5號住宅樓已交付使用;6―8號樓已完成100套單元房主體工程建設,目前正在掃尾。9―13號樓共270套單元房,第五層正在封頂。道路硬化、地熱供暖、給排水、綠化亮化等配套設施建設已經完成。

  二、存在問題

  1、基礎設施陳舊,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僅靠鎮財政投入難度較大。

  2、市場管理機制不健全,自我運行潛力不足,明珠商城管委會作用發揮不明顯。

  3、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難以建立。

  4、明珠商城無鮮明特色,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明顯。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制定完善明珠商城建設規劃,避免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著力打造特色鮮明、分類清晰、功能完善、構成規模的小商品批發市場。

  2、由鎮黨委、政府牽頭,成立商城自治管理機構,吸收部分商戶業主共同參與,加強市場日常管理。

  3、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商城內交通、排水、照明、衛生等基礎條件。

  4、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用心吸引外地客商投資,打造規模化專業市場。

  5、進一步整合商城內閑置土地,合理開發利用,避免資源浪費。

  6、引導商戶經營項目集群發展,科學分行劃市,建設多條特色經營街道。

  四、幾點推薦

  1、縣委、縣政府協調有關職能部門用心向上爭取小城鎮建設配套資金,解決資金投入難題。

  2、加大對非法、違章建筑打擊力度,賦予鄉鎮執法權限。同時,在建筑方取得土地使用資格的基礎上,賦予鄉鎮辦理開工建設證明、規劃許可證權限,為商城內土地開發、設施建設帶給便利條件。

  3、協調物價部門為鄉鎮辦理執法證明,為建立環境衛生治理長效機制帶給法律依據。

  城鎮調研報告6

  目前,小城鎮作為新農村建設的橋頭堡,同時小城鎮作為農村與城市在生產交換、生產方式、經濟建設之間的紐帶起著推動新農村建設,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的重要作用。城鎮化是衡量一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全面推進小城鎮建設,對促進我市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現實意義。我市小城鎮建設必須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時不我待。筆者近期對全市40個建制鎮進行了認真調查,現據調查情況,寫如下報告。

  一、我市小城鎮建設現狀

  根據行政區劃,常德市小城鎮包括鼎城區、安鄉縣、漢壽縣、澧縣、臨澧縣、桃源縣、石門縣、津市市及西洞庭、西湖鎮管理區10個區縣市,共有建制鎮104個,鄉99個。其中民族鄉4個,有戶數2072342戶。總人口6024157人,其中農業人口4639886人,非農業人口1377164人,未落常住人口7107人。土地總面積18190km2。建設用地:居民區及工礦用地192.3萬畝,交通運輸用地13.5萬畝,水利設施用地56.9萬畝,未利用土地178萬畝,

  全市生產總值6341680萬元。其中專門用于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固定資產投入僅17278萬元,全省排名第九。在小城鎮建設中道路橋梁5982萬元,防洪6987萬元,園林綠化624萬元,供水設施建設總投資1536萬元,排水設施投資1165萬元,環衛設施投資324萬元,其它660萬元。

  小城鎮基礎設施人均公園用地面積0.05㎡/人,綠化覆蓋率9.47%污水處理設施和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暫無,只有個別鄉鎮具有滿足群眾需要的文化娛樂設施。靠近武陵區、德山、澧縣、津市附近或者市百里文明走廊的鄉鎮,經濟條件較強、基礎設施建設較好。

  二、我市小城鎮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從10個區縣市調研結果看,近年來,我市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市城鎮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城鎮規模逐步擴大,城鎮化水平逐步提高,布局有所改善,對農村經濟的輻射能力和帶動能力逐步形成,城鎮基礎設施和環境逐步改善。但也還存在如下突出問題亟待解決。

  1、城鎮發育程度不高,功能不健全,規模偏小。經濟基礎薄弱,輻射能力差。由于小城鎮規模小,不利于基礎設施的配套,功能難以完善。同時小城鎮規模小,人口少,社會需求不旺,難以形成市場,難以形成廠商的集聚,難以形成消費群體,影響第三產業的發展。小城鎮群體之間產業定位不科學,相鄰的集鎮常常在小圈圈內自我競爭,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小城鎮布局散,直接影響了中心城鎮帶動鄉村的格局。我市有10個區縣,104個建制鎮,99個鄉,分布不均勻。石門縣、安鄉縣、桃源縣、臨澧縣邊遠山區的鄉鎮,交通不便,距離縣城較遠的集鎮的輻射能力和凝聚力較差。

  2、鄉鎮建設管理機構不健全。我鄉鎮建設管理市機構普通存在人員機構不健全的問題。現只有石門、桃源縣建制鎮設了城建站。人員沒有行政編制,或缺少行政編制。人員靠自籌經費過日子,鄉建設管理站,一般是一名副鄉長兼管,既沒有工作經費也沒工作人員,鄉鎮建設管理、“一書兩證”規劃實施比較落后。城建管理人員不固定,流動性大。城建工作常常沒有連慣性。、

  3、建設經費緊缺。小城鎮本身財力有限,縣鎮財政關系不順,小城鎮沒有城市基礎設施維護費,小城鎮難以拿出資金引導城鎮建設,急需上級在資金上給予支持。有的區縣集鎮總體規劃編制經費及基礎設施硬件建設沒有納入財政預算。鄉鎮規劃編制工作任務大,壓力大。在調查中,發現了有部分鄉鎮1年只能3~5萬元的路燈安排及下水道蓋板修復工程,無力進行涉及名勝的改水、垃圾衛生填埋、道路等較大型工程。20xx年全市投入小城鎮規劃編制的經費560萬,鄉鎮財政用于市政公用設施建設的財政性資金投入是1.05億元,20xx年全市投入小城鎮規劃編制經費905萬元,用于市政公用設施建設的財政性投資1.3億元。

  4、小城鎮建設政策環境不好,障礙較多。小城鎮建設用地征用成本過高,手續繁雜,時間長;支持小城鎮的政策措施滯后,至今還沒有正式出臺系統的、具體的、可操作的政策文件。

  三、我市城鎮規模偏小,推進城鎮化進程缺乏動力,趕超全省小城鎮先進水平的任務十分艱巨。針對調研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對推進全市小城鎮建設提出如下建議:

  1、加強對重點小城鎮建設的領導,健全小城鎮建設管理機構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加快重點小城鎮建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各部門要分工合作,各負其責,形成合力。轉變工作作風,狠抓落實,抓住重點,搞好試點,以點帶面。研究落實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戶籍、土地、財稅、投資等配套措施。加強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人才和各種專業人才的培訓和引進,提高業務和管理水平,發揮科技人才在小城鎮建設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小城鎮建設管理機構,人員納入財政預算;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小城鎮建設隊伍。

  2、加強小城鎮規劃編制工作

  加強小城鎮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加快調整城鎮行政區劃,按照有利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則,建議加快小城鎮區劃調整工作。在宏觀上要制定鄉鎮企業“連片發展,相對集中,向中心鎮靠攏”的規劃。積極推進規模較小、距離較近的鄉鎮合并,促進城鎮合理布局。

  首先,要確定好小城鎮的功能,明確發展目標,發揮功能作用,不斷提高小城鎮的集聚能力這是小城鎮建設的主導條件。有了努力方向,就要抓好實施,使這個小城鎮在一定區域,一個時期內產生效應,發揮其功能作用。這方面石門縣集鎮規劃編制工作走在了前面,20xx年以來有3個建制鎮,請大專院校或設計院完成了規劃修編。20xx年將完成7個鄉鎮的集鎮規劃修編工作。因此,各區縣一定要在小城鎮總體規劃中解決好這個問題。

  其次,確定好小城鎮的性質,要通過全面科學的分析,從小城鎮本身的演變過程中找出供電和制約發展的因素,從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分析中找出小城鎮的定性依據。如何利用好這些建設用地,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節約用地,保護好環境,集鎮規劃和集鎮管理是關健。各區縣有的集鎮總體規劃已不適應當前的經濟發展的.需要,急待進行修編。小城鎮的性質確定后,就可以確定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措施,確定小城鎮的人口規模,近期建設項目,土地利用規劃。通過計劃實施,提高小城鎮的集聚能力。

  3要強化小城鎮基礎設施,發展社會服務,提高小城鎮的吸引力。

  由于小城鎮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體系滯后,小城鎮吸引力不大。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必須強化小城鎮基礎設施,廣泛發展社會服務,以提高集鎮吸引力。首先,要加強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搞好那些直接或間接發展生產力和提高生產效率的設施建設,通過基礎設施完善,給人們創造方便、舒適、優美的環境,給人們提供高質量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其次,要大力發展小城鎮社會服務,搞好服務設施,使小城鎮有良好的服務設施,使人們處處享受優質的服務。為小城鎮的經濟發展,刺激經濟活動提供良好的條件和社會福利保障。

  4、制定小城鎮建設各項優惠政策,為小城鎮建設創造寬松的環境。

  我市加快小城鎮建設發展,推進城鎮化進程,一要制定出臺小城鎮建設的土地優惠政策。如對進入小城鎮辦廠經商的企業和個人,應允許購買小城鎮規劃區內的土地使用權,用于建設廠房、商場和住宅,并應允許轉讓、出售和出租。對進入小城鎮建設的,應簡化用地審批程序,降低征地費用,所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和耕地開墾費上交的部分也應適當減少。在小城鎮利用存量建設用地新建、擴建工業等項目的,在辦理用地手續時,應給予優先審批,應免繳農業重點開發建設資金。小城鎮的道路、供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用地應給予優先安排。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應允許不同集體經濟組織之間按照“等質等量,就近方便”的原則進行土地調整交換;應允許農村集體農用地在不改變性質的條件下,以轉包互換、入股、租憑等形式依法轉讓土地等優惠政策。二要制定小城鎮房地產、產業、人口的優惠政策,應鼓勵具備條件的房地產公司到小城鎮從事住宅建設和房地產開發,對成片開發的居民住宅,應優先提供開發用地。三要制定有利促進二、三產業集中連片發展的產業政策及有利于發展主導產業的扶持政策,引導鄉鎮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向小城鎮工業小區集中。通過相應小城鎮建設和政策激勵,促進小城鎮建設發展,推進我市城鎮化進程。

  5、創新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開辟多元化投融資渠道。

  以交通、道路、供電、通信、供排水、市場、綠化和教育、衛生等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改善城鎮發展條件。鼓勵發展城鎮房地產業和私人建房。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性作用,逐步形成城鎮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建議以小城鎮自籌為主,市縣政府每年配套,省財政部門以獎代投資金對重點小城鎮公益性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設施的投入。重點小城鎮建設資金應以建設項目為對象,以縣級財政、鎮級財政相應配套為條件,以補助或建設貸款貼息為主要方式在年度基本建設計劃中統籌安排。市安排的和爭取省安排的鄉鎮基礎設施項目、社會項目、市場建設項目、農業產業化示范項目、生態環境建設項目的資金補助,適度向重點小城鎮傾斜。城鎮現有建設用地有償使用收益及耕地占用稅,建議留給鎮級財政,用于小城鎮的開發建設。重點小城鎮新增建設用地的有償使用收益應全部留給鎮級財政,優先用于補充耕地。

  國家明文規定用于城鎮的專項資金,要足額征收,并全部用于城鎮建設。今后爭取國家和省安排的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范項目建設資金以及自治區重點小城鎮建設資金,集中安排到重點小城鎮的建設。在小城鎮范圍內收取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和配套費,除按原規定上繳省集中調劑使用的部分外,其余建議留給鎮級財政,用于小城鎮公用事業和公共設施的建設和維護。

  鼓勵小城鎮投資公司、個人和外商投資建設和經營自來水廠、城鎮道路、燃氣、橋梁、公共交通、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城鎮基礎設施。對街道綠化、環境衛生、廣場、城鎮道路等,可采用政府統一招標方式選擇管理單位。允許對城鎮基礎設施、公用事業設施的冠名權、使用權、經營權進行轉讓。允許對以城鎮基礎設施、公用事業設施為載體的廣告經營權進行拍賣,其收益主要用于城鎮建設。鼓勵民間資金投資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公益事業。放寬外資投資城鎮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項目的股比限制,允許以特許權經營(BOT)、轉讓資產權益(TOT)方式及資產收益抵押方式利用外資。改革城鎮公共設施的價格機制,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費、公平負擔的原則確定價格,逐步實行企業化動作。

  建議市政府盡快正式出臺加快重點小城鎮建設具體的可操作的政策措施。近期召開全市加快小城鎮建設工作會議,具體部置小城鎮建設工作。

  城鎮調研報告7

  積極穩步加快小城鎮建設,是農村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全面實施農業工業化、農村城市現代化的客觀要求,更是破解“三農”難題的重要舉措。建設好一個小城鎮可以帶動一批產業,振興一地經濟,富裕一方群眾、文明一個區域。建好農村小城鎮為提升農村經濟,推進農業產業化深化升級,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促進農業人口向城市轉移,實現農業現代化創造了有利條件。對擴大農業的土地經營規模,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節約農村用地,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富裕程度,縮小城鄉差距,促進農產品加工,促進農村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開拓農村市場,刺激內需都有明顯作用。xx辦事處城鎮化水平較低,輻射力、集聚效應差。因此,研究、探索我辦事處加快城鎮化進程的制約因素、潛在動力和政策措施顯得尤為必要。

  一、城鎮基本情況

  目前,xx辦事處有10建制村,其中有3個為全旗“50強村”,10個村總面積為239.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萬人,規模最大的是全勝村,面積49.8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08人,最小的是德富村,面積為11.5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86人。在各村建設中,除德富村,因地域、資源的特殊原因,發展緩慢,其余各村建設自20xx年以后發展迅速,以雙花村、雙勝村、義新村、xx村較為突出。通過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各項服務功能逐步提高。從服務功能和服務體系上看,xx辦事處的城鎮建設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比較落后。在黨工委、辦事處的高度重視下,加大了小城鎮建設的投資力度及管理力度,使基礎設施的建設趨于完善,服務功能得到了加強,但小城鎮面貌和建設缺乏特色及個性,發展后勁不足,無持續發展的動力。其余村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變化不大,服務設施及服務功能較為落后,小城鎮面貌較差,農村居民的生產方式、質量、生活方式沒有實質性轉變,小城鎮建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明顯。

  二、小城鎮建設中的主要問題

  (一)建設體制不順,資金投入少

  由于辦事處體制原因,存在建設項目立項難或不予立項的問題,影響制約了小城鎮的建設水平。另外,資金扶持力度不大,缺少基本服務設施的啟動資金,城鎮建設無法進行。

  (二)城鎮規劃編制滯后,執行不力

  沒有進行詳細規劃的編制,規劃不到位,具體表現為:

  1、由于城鎮體系規劃滯后,小城鎮的發展及促進關系模糊,普遍只注重于本地的資源及環境的開發與利用,個別地方以破壞環境為代價謀求發展,城鎮建設沒有從經濟、人文和環境等方面統籌考慮,政策及資金扶持沒有重點,效果甚微,以致城鎮建設后勁不足。

  2、有的雖然認識到規劃對建設的重要性,但普遍存在精品及特色意識差,規劃起點不高,缺乏特色,執行規劃不力。

  3、規劃實施無監督和管理機制,辦事處沒有專門的規劃管理機構及人員,且管理人員偏少,水平不高,加上規劃亦存在隨意變動等諸多因素,使規劃與實際建設偏差較大,影響了小城鎮的建設水平,另外,辦事處一級無專門規劃建設管理機構,普遍為兼職管理,最終導致了規劃與實施的分離狀態。

  (三)小城鎮建設資金缺乏,建設緩慢

  1、融資力度不夠。xx辦事處雖然有一些地方資源和特色,但受區位及地形因素的影響,其交通及對外服務、輻射作用較小,同時對資源的開發利用宣傳力度不夠,使融資力度弱化,建設資金缺乏,導致了多數小城鎮投資與建設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2、投資單一。xx辦事處非農業人口不足1000人,集聚及輻射能力較差;經濟基礎薄弱,持續發展的能力較差,而其投資主體主要為當地政府通過土地運作,爭取上級資金扶持及銀行信貸等模式,其建設資金十分有限,形成了一投資就負債,一欠債就無法建設,無法經營的現狀。(四)小城鎮管理編制不夠,機構不健全

  1、管理體制不順、資金不足。主要表現在政府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應有的職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很多上掛部門對下屬機構的人、財、物上收,造成小城鎮的政府經濟、社會管理職能弱化。

  2、小城鎮管理機構不健全,人員嚴重不足,導致開展工作滯后。

  3、管理職責不夠明確,管理不到位,沒有明確的崗位責任劃分及獎懲制度,因管理人員少,不能充分發揮管理和協調作用,執法范圍及權限較小,較大地影響到執法水平和執法力度。

  三、意見和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對小城鎮建設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相應的建設管理機構

  小城鎮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由各級黨委、政府齊抓共管。各級小城鎮建設領導小組應由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總負責。辦事處也應建立健全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的職能機構或派出機構,以便及時處理一些相關業務以提高辦事效率及建設質量。

  (二)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合理確定小城鎮布局

  應加快規劃編制進程,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在“提質”上做文章,盡快合理地確定小城鎮布局及近期建設重點區域。根據城鎮體系規劃及近期建設規劃確定的行政區劃調整及重點建設和改造區域,各級領導應以大局為重,統一認識,為行政區劃的調整及重點片區的建設創造條件,從而推動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集中力量和資金,重點突破,形成品位和特色,防止不講條件的一哄而起,遍地開花的現象。把引導農村各類企業合理集聚,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社會服務等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科學規劃、全理布局,體現特色,規模適度,注重實效,完善功能,發揮作用。

  (三)培育支柱產業,形成地方特色

  把小城鎮建設搞上去,經濟發展才是小城鎮發展的基礎,是小城鎮建設最堅強的.后盾和活力源泉。因此,小城鎮建設始終把發展經濟,培植財源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小城鎮建設必須突出發展特色產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了產業的支撐,小城鎮發展才會有后勁和競爭力。

  (四)加大改革力度,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濾布在城鎮建設中,要與時俱進、立足創新、積極探索,加大改革力度。應深入研究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摸清對小城鎮發展的實際需要和主導產業,并以此制定小城鎮建設的計劃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出現為建設而建設的現象。小城鎮建設要為農業產業創造適宜的軟硬環境,為農業生產資料交易和農產品加工、貿易、運輸提供便利的條件。同時,不斷增強小城鎮的吸納能力,積極引導農民有序轉移,推進農戶承包地使用權流轉,促進農業的規模化經營。

  (五)大力推進小城鎮的經濟結構調整

  加大城鎮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要以農副產品加工業和農業提供產前、產后服務的產業為主導,大力發展農副產品精加工業和農產品專業市場,重點扶持一批利用本地資源帶動農業發展的龍頭企業。

  城鎮調研報告8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小城鎮建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按照要求,通過收集資料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式,我們進行了詳細的小城鎮建設調研工作,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小城鎮建設概況

  ㈠調研范圍及小城鎮概況

  1.小城鎮調研范圍

  建成區外的五個小城鎮,共轄150個行政村,500個自然村。

  2.人口及資源基礎資料

  鎮域總面積211平方公里,鎮區建成面積4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4851畝,林地面積36797.95畝。小城鎮共有人口418940人,其中,從事農業95991人(其中從事林業6020人,牧業4263人,漁業874人),工業7610人,建筑業20754人,交通運輸業6186人,商飲服務業8663人。

  3.能源使用情況

  小城鎮鎮域共有沼氣池14個,年使用煤炭414674.5噸,秸桿14119.5噸,煤氣90噸。

  4.主要工業企業情況

  小城鎮鎮域形成以面粉、奶粉、家具、空心磚等為主導產業的工業企業共24家,職工總人數901人,年工業產值26330萬元,年利潤2439萬元。企業占地面積36321.41Hm2,建筑面積41228M2,年用電量4000393KW.H,年用水量152420噸,每年排出廢水550噸,廢渣81.8噸。

  5.主要交通道路情況

  小城鎮鎮域主要交通道路32條,總長207.63千米,總面積2267480平方米。

  6.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情況

  教育機構:共有托兒所3個,共托幼兒96人;幼兒園9個,共有幼兒570人;小學72個,在校學生16717人;初級中學6個,在校學生9465人;高級中學2個,在校學生6831人。

  文體科技:文化站2個,占地面積3667平方米,建筑面積810平方米。

  醫療設施:醫院7個,可容納124位病人;防疫保健站72個,共有床位30個。

  商業金融:信用所6個;保險機構5個,參保人數12808人。

  集貿設施:集貿市場5個,占地面積23175平方米,建筑面積6900平方米。

  7.生產產值情況

  小城鎮鎮域年國內生產總值為271081.2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產值為58322.2萬元,第二產業產值為146788萬元,第三產業產值為65971萬元。2005年財政收入391萬元,財政支出1112萬元

  ㈡重點小城鎮發展概況

  目前,××區形成了以農業鎮、商貿鎮為主要發展對象的小城鎮發展模式。兩鎮發展概況如下:

  1.××鎮

  ××鎮鎮區規劃面積5.1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1.96平方公里,人口1.12萬人。2002年12月被列為××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土地肥沃,水利條件較好,是糧果等農副產品生產基地。近年來,在發展傳統相棗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甜瓜產業,2005年已形成了4萬多畝的種植規模。小城鎮基礎設施配套方面,建成了××路、××大道、××路、一環路等鎮區主要道路;大力實施××鎮防氟改水工程,使7個行政村2.2萬人用上了符合飲用標準的衛生水。目前,鎮區道路硬化率已達90%以上,自來水普及率達100%,排水管網覆蓋率達60%以上。

  2.××鎮

  ××鎮位于××區城區東南7公里處,鎮區建成面積60萬平方米,鎮區人口0.5萬人,駐鎮單位12家,個體工商戶200戶。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始終把小城鎮建設作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不斷加大小城鎮建設投資力度,使鎮區的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幾年里,先后投資60萬元,完成了主街道1300米的地下排水管網工程;投資12萬元,實施了主街道兩側3.6萬平方米的人行道彩磚鋪設工程;投資40萬元,開通了長500米,寬5米的混凝土××路。

  二、我區小城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規劃滯后管理混亂

  規劃起點不高,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不到位。規劃建設管理的`宣傳工作跟不上,管理不嚴格,村居民建房報批意識淡薄。致使鎮區道路兩側建設按照規劃報批情況少,造成了沿街建筑高低參差不齊,立面效果差,鎮容鎮貌不整。

  2.規劃建設管理機構不健全

  人員一直沒有進入事業編制,福利待遇、養老保險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長期難以解決,直接影響村鎮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3.基礎設施仍然是薄弱環節

  小城鎮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綠化覆蓋率低,道路高低不平,等級低、路況差,停電停水是常有的事。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緩慢,使小城鎮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充分體現出來,吸納社會資本、人才的能力較弱,直接影響了小城鎮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4.財力匱乏制約小城鎮建設的發展

  小城鎮建設是一項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事業。而現行的財政體制使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財政收入僅夠支付工作人員的工資,無力再搞建設。城鎮供水、排水、供熱、環衛、防洪、路燈、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明顯滯后。

  5.配套扶植政策有限

  小城鎮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扶植配套政策不多,上級資金配套力量太弱。比如××鎮,雖然被確定為省級改革試點鎮,但是,沒有配套的政策及資金投入,省級改革試點鎮也只是一頂空帽子。

  6.企業帶動效果不明顯

  入鎮企業規模小、數量少,不能形成經濟帶動作用。企業入住鎮區是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改善當地基礎設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幾乎沒有形成規模大企業,而且大部分是私營企業,融資方式匱乏,發展速度緩慢。

  三、小城鎮建設的幾點建議

  1.高起點編制小城鎮規劃

  按照城鄉一體化進行規劃,拉大小城鎮骨架,提升小城鎮規劃建設檔次。城市空間擴展步伐的加快,使城鄉經濟聯系日益密切,促使城鄉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要真正實現城區與鎮區的城鄉一體化,就要把更大區域內的鎮區居民點、產業布局、基礎設施網絡同城市作為整體進行統一規劃和建設。

  2.提高小城鎮規劃建設的管理水平

  一方面加強基層村鎮建設管理機構建設,完善鄉鎮級村鎮建設管理機構。另一方面加強對各級小城鎮建設干部的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同時建立完善監督機構,加強對村鎮建設管理人員的監督管理。

  3.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

  堅持走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經營城鎮的道路。一是抓住國家重視小城鎮建設的機遇,積極向上爭取。二是把國有土地資產和公共基礎設施有償推向市場,實現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爭取銀行貸款。四是引導新上企業向小城鎮相對集聚,擴大城鎮規模。

  4.配套相應扶植政策

  城鄉一體化建設離不開政府觀念的轉變以及相應的引導、支持。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并配套相應扶植小城鎮建設的優惠政策,鼓勵鎮街建設基礎設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是實現小城鎮城市化的物質基礎和保障。我區的小城鎮建設今后要在完善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小城鎮招商引資的競爭力,發展區域經濟。

  6.走企業帶動戰略

  企業的發展不但可以繁榮地方經濟的發展,還可以增加當地財政稅收,通過稅收可以改善基礎設施、提高居民收入等,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全面發展。所以,我們可以在發展企業,特別是發展當地企業上下功夫,壯大我們的經濟實體,帶動當地小城鎮的發展。

  總之,在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中,應該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注重實效,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完善小城鎮功能,把重點中心城鎮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布局合理、設施。

  城鎮調研報告9

  所謂城鎮化,就是指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第二、三產業不斷向城鎮聚集,從而使城鎮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其內涵包括四個方面:一是人口城鎮化,二是地域城鎮化,三是經濟活動的城鎮化,四是生活方式的城鎮化。一個地區的城鎮化水平通常用城鎮化率來表示,即該地方的城鎮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

  我區現轄2個建制鎮和5個街道辦事處,共80個行政村,22個社區居委會。全區總面積244.4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24.68平方公里(含機場4平方公里)。全區總人口25.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8萬人,城鎮化率為41.7%。經過近幾年的規劃建設,我區已初步形成了以閻良城區為中心,關山、武屯兩個建制鎮為副中心、5個街道辦事處為支撐的城鎮建設體系。城鎮規劃日趨完善,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城鎮面貌發生較大改觀,產業聚集功能明顯提高,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關山鎮、武屯鎮入選“關中百鎮”建設。

  一是城鎮化水平較低。西安市為68.8%,我區為41.7%。相比較而言,我區城鎮化水平較低。從兩個建制鎮來看,20xx年底,關山鎮常住人口1萬人,城鎮化率17.8%;武屯鎮關山鎮常住人口7000人,城鎮化率19.4%,城鎮化建設的差距還很大。 二是工業門類單一,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有限。城區工

  業主要是以駐區航空工業為主,區屬工業基礎薄弱,企業數量少,規模小。航空工業主要為高科技產業,就業門檻較高,很難吸納農村勞動力。兩鎮支柱產業薄弱,工業化水平不高,雖有多家農副產加工企業,但缺乏規模較大、輻射帶動作用較強的龍頭企業,形不成產業聚集和產業鏈條,對城鎮經濟拉動效益不明顯。

  三是小城鎮基礎設施落后。小城鎮規劃水準不高,內部各功能區布局不夠合理,基礎設施普遍不完善,服務功能不全。同時管理相對滯后,馬路市場和“臟亂差”現象普遍存在。

  四是推進城鎮化的體制、制度跟不上發展需要。戶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動,進城農民在就業、社會保險等方面缺乏保障,加之由于現行的土地制度和農村計劃生育管理政策,許多農民不愿因身份轉變而放棄擁有的'土地收益和生育政策上的優惠,有的甚至出現回遷現象,導致了農民進城的動力不足。

  城鎮調研報告10

  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國家規劃將京津冀城市群定位為世界級城市群,為大廠縣新型城鎮化建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如何搶抓機遇,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統籌謀劃大廠縣新型城鎮化建設成為具有戰略意義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大廠縣委農工部組成調研組,深入基層,采取走訪座談、實地考察等形式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我縣城鎮建設基本情況

  縣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大廠縣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設重大機遇,按照京東新城、幸福大廠的總體定位,以文化產業、全域旅游為兩大抓手,以“五城同建”為標準,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園,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截至20xx年底,我縣戶籍人口13.07萬人,常住人口達到26.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1.1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33個百分點。

  (一)城鄉規劃體系逐步完善。對接通州新城規劃,編制完成了《大廠回族自治縣城鄉總體規劃》,以及《中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縣域水系及綠地系統專項規劃》等城市總規、控規和各類專項規劃6大類60余項,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規劃體系,成為全省規劃最為完善的縣域之一,為與北京通州區的“三統一”政策實施奠定了基礎。

  (二)基礎設施承載力明顯提高。近年來,大廠縣投入巨額資金進行供熱系統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廠建設等重點工程,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兩所污水處理廠和兩所供水廠,啟動建設城南污水處理廠、潮白河污水處理廠、城南污水管網建設一期工程,全縣污水處理率達到85%;新建110千伏變電站3所,配套完成10千伏線路130公里,啟動實施10千伏進村工程,供電可靠率完成近100%;順利建成縣城西部天然氣門站,縣域內形成環狀為主、環支結合的管網結構體系;完成三熱遷擴建一期和四熱擴建工程,啟動一、二熱并網工程,集中供暖覆蓋居民戶數不斷增加。

  (三)對接京津工作進展迅速。為大力推進城鎮建設,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大廠縣把交通一體化作為先行領域,對接北京、力促與北京互通相融。全縣完成各等級公路大修、新建及改造200余公里,完成大修、改建縣鄉村級公路191公里,新增城鎮道路41公里,由城市主干道、周邊次干道和內部微循環道路組成的縣域路網體系逐步形成,潮白新城等重點功能區內部主次干道網基本形成。密涿高速大廠段實現通車,京唐鐵路(大廠段)前期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增設了大廠至北京地鐵潞城站、大郊亭站2條快速公交專線,謀劃建設縣內旅游軌道交通,進一步實現與北京的便捷互通。

  (四)城市品位日益提升。建成民族宮、伊鄉森林公園等一批重點工程,縣城五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順利完成,影視創意產業園、微軟游戲創新中心等文創產業高起點起步。高標準編制水網水系規劃和水網通航規劃,完成引潮濟鮑和主干渠清淤擴挖等工程,同步實施沿岸美化綠化,并沿河打造濱河景觀帶,建設若干景觀節點,啟動濕地公園建設,實施了潮白河上游生態補水工程,提升了城市品位。

  (五)民生工程取得新成就。在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中,大廠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將民生工程放在首位,不斷將“惠民實事工程”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高水平上推進,辦成了一大批群眾期盼的好事實事。民生保障達12類20項,保持全省領先水平。教育領域完成了全縣域教育布局和升級改造,形成了以基礎教育為主、幼兒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共同發展的教育體系。衛生領域全面改革,完成了一大批醫療設施建設,形成覆蓋縣、鎮、村三級醫療保障體系,基本滿足人民健康需求。

  二、我縣推進新型城鎮化現存優勢

  科學有序地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既要準確地把握上級政策,更要深入分析大廠縣面臨的形勢,找準自身的優勢,以明確發展方向和著力點。綜合分析大廠縣區位優勢、經濟基礎和城鎮建設現狀,以及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的長遠趨勢,大廠縣推進新型城鎮化三大優勢:

  第一,推動新型城鎮化我們有較好的基礎。大廠縣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鎮化率較高,“一心、三片”(一心是指縣域綠心,三片指中心城區、夏墊、潮白三大城鎮片區)的城鎮空間形態已基本形成,城市發展空間廣闊。20xx年,大廠縣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2.2億元,人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1萬元,居于全市領先水平,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較好的經濟基礎。目前,大廠縣已建成一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三個省級園區,園區經濟總量占全縣的70%以上,財政貢獻占全縣的85%以上,強大的園區經濟是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產業支撐。

  第二,推動新型城鎮化我們有難得的機遇。目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xx-20xx年)》將京津冀城市群定位為世界級城市群,北三縣統籌發展正在有力推進。大廠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最前沿,位于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區內,城鎮化發展面臨一系列重大機遇,可以說大勢所趨、正逢其時。我們要依托優越的區位優勢,主動融入京津冀區域發展大局,借勢發展,在構建功能互補,宜居宜業的世界級城市群中實現更好發展。

  第三,推動新型城鎮化我們有良好的借鑒。近幾年來,國家發改委為推進新型城鎮化陸續推出了一批成功典型,我們要充分借鑒先進地區城鎮化發展模式,工作經驗,借勢京津,定位首都后花園,走出一條符合大廠縣情的城鎮協調發展、城鄉一體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三、我縣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建議

  (一)要堅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格局下,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統籌謀劃我縣新型城鎮化

  一是與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銜接應錯位發展,避免同質化。“承接合作”是河北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明確定位和重要任務,其主要涉及到產業轉型升級、商貿物流、環保和生態涵養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我們要抓住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分工和產業調整機遇,加強園區建設,做強轉型升級載體。繼續完善規劃體系,重點發展園區經濟,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加快創新驅動強縣建設,引領縣域經濟騰飛。要按照錯位發展的模式,與北京產業互動、協調發展。要緊緊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發展高端現代服務業,瞄準北京大型骨干企業的產業轉移機遇,重點發展中試基地、高端制造物流基地;挖掘自身自然和人文景觀,融合京都文化,建設京東健康療養基地、旅游休閑會館,支持玫瑰農莊、熱代萬果園等旅游項目建設,打造服務型經濟;培育壯大影視創意產業園、微軟游戲創新中心等文創產業,培育動漫以及衍生品制造,形成文化與產業雙核驅動。

  二是要主動接受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輻射,主要是人才和產業。我們應清楚的認識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大廠縣的關系是核心與外圍、中心與腹地的一體化的關系。也就是說,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大廠縣將是人流、物流、信息流和通勤密集的區域功能綜合體,因此,我們要緊緊抓住這一優勢,一方面,主動接收北京的.人口轉移,特別是科研院校、高新技術人才、白領等人員,把城市轉移運作起來,另一方面,吸引北京科技創新成果在大廠孵化轉化,努力把大廠打造成為北京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推廣基地。

  (二)要堅持走中心城鎮群建設的路子,助推城鄉一體化

  未來一個時期是大廠縣進入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社會經濟重要發展時期。一方面,城鎮空間不斷向外拓展,另一方面,產業結構亟待優化調整,一些影響未來發展的重要地段和空間需要得到較好的管控。城鎮與鄉村緊密相連,城鄉空間的發展應該充分落實“一體化”的思想,集約利用土地和各類資源,形成高效合理的空間結構。為此,加快大廠縣新型城鎮化,應加大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力度,從各地的成功模式看,著力打造富有特色的高水平中心城鎮群有利于推進城鎮化的進程。如昆山市千燈鎮、嘉善姚莊鎮均是加大中心小城鎮建設實現農民向社區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大戶集中的目標,大廠縣也要善于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積極探索中心城鎮改革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新途徑,強化提升中心城鎮群的集聚輻射功能,推進中心城鎮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領域建設取得新成效。特別是要抓住廊坊市創建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的良好契機,突出區域特色,持續推進城市新區的開發建設,促進產業功能、居住功能、服務功能的融合發展,不斷提升縣城新城、潮白新城、夏墊新城三大城鎮片區的現代化水平和綜合承載力,最大限度發揮中心鎮群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同時,與中心城鎮群規劃建設相銜接,要有計劃地推進新型社區和美麗鄉村建設,使之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三)要堅持把特色小鎮建設作為當前破題開路的主要抓手,加快新型城鎮化的步伐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鮮明、產城融合、充滿魅力的小城鎮。特色小鎮建設被認為是推進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我們要借鑒江浙等省特色小鎮建設成功經驗,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開發模式,并按照PPP項目操作流程規范有序推動實施。要以全力打造清真食品國際小鎮、影視小鎮、出版傳媒融合發展小鎮、中國戲劇小鎮、夏墊非遺古鎮、陳府創意田園小鎮等六個特色小鎮為契機,重點發展清真食品、數字傳媒、文化創意、影視產業服務、游戲動漫、科技休閑農業等核心產業,將特色小鎮打造成為大廠縣經濟增長新高地、產業升級新載體、要素集聚新平臺、振興發展新動力,以特色小鎮建設進一步推動新型城鎮化。

  城鎮調研報告11

  西豐縣位于遼寧省東北部,是一個地域偏遠,經濟欠發達的山區縣。全縣區域面積2686平方公里,設10個鄉、8個鎮,總人口34.2萬人。縣城建成區面積6萬平方公里,人口6萬人。20xx年以來,西豐縣緊緊圍繞"以地建城,以地養城,圍城興業"的建設思路,強化經營城市理念,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高城市建設水平,為推進城鎮化進程,實現城鄉一體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累計投資5.5億元,完成建安工程58.6萬平方米,建成物業住宅小區17個,改造住宅小區2個,城鎮樓房建筑面積達125.4萬平方米。其主要做法是:

  一、科學規劃,確定發展格局

  規劃是建設的龍頭。為此,西豐縣緊緊抓住規劃這一龍頭,牢固樹立規劃的品牌意識、精品意識、生態意識和超前意識,做到了規劃編制高標準、高起點,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

  首先是合理編制總體規劃。20xx年,西豐縣專門聘請了省規劃設計院專業人員對縣城區進行高標準航測,并以此為基礎,對城區總體規劃進行重新修編,將城區規劃面積擴大到12.9平方公里,達到了定位科學、布局合理的規劃設計目標。

  其次是詳細編制局部規劃。把科學規劃融入每個建設項目之中,做好每個項目的詳細規劃和局部規劃。20xx年以來,共完成專業性規劃4項,住宅小區及組團規劃16項,修建性規劃32項,基礎設施建設規劃11項。20xx年4月,開始六安新區的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將六安新區規劃成為功能齊全、環境優美、設施完備的物業住宅小區,并擬在新區內建設獨具特色的農民新村,為擴大城區面積,做大做強中心城市繪就了藍圖。

  第三是科學編制遠景規劃。以做大做強中心城市為目標,將縣城建設成為功能布局合理、服務體系完善、區域經濟牽動力強的的中心城市。到"十一五"期末,西豐建成區面積要達到11平方公里,城區人口要達到12萬人,力爭10到15年的時間,城區人口達到20萬人,進入小城市行列。加大棚戶區改造和新區建設力度,完成棚戶區的全面改造;開發建設六安新區,增加城區面積3平方公里,建筑面積400萬平方米。加快發展和培育特色市場。投資5000萬元,建設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的土特產品批發加工市場,形成環西豐的土特產品特色區域中心,將西豐建成東北知名的土特產品集散地。完善交通網絡。加快過境高速公路的建設進程,爭取3年內建成遼西鐵路,實現西豐與全國鐵路編組聯網。徹底解決城市用水問題。力爭20xx年建成誠信水庫,達到5萬噸的日供水能力,改變西豐生產生活用水難現狀。

  第四是認真編制村鎮建設規劃。重點是明確城鎮的定位和方向。主要是將郜家店鎮、平崗鎮建成交通樞紐和集貿型城鎮,將安民鎮建成工礦型城鎮,將振興鎮、涼泉鎮建成旅游服務型城鎮。通過科學規劃,力爭形成設施齊全、品味高雅、特色鮮明、風格迥異的城鎮體系,形成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城帶鄉,城鄉聯動,互促互進,共同發展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

  二、籌措資金,加大建設投入

  建立了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的投入體制,突破了城市建設的資金"瓶頸"。

  首先樹立經營城市理念,盤活土地資本。土地是城市最大的資源,西豐縣改變過去無償劃撥的供地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資源,集聚資金用于城市建設。在土地經營方面,重點抓了五個環節:一是制定科學的供地計劃。做到有序開發,有序利用,確保土地資源不斷增值。二是統一同類供地方式。在土地的出讓中,嚴格按照《行政劃撥供地目錄》規定的行政劃撥范圍供地,取消了經營性用地的協議出讓。三是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發布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公告,宣傳掛牌出讓地塊的位置、土地使用條件、規劃部門的要求、商用價值、長遠效益以及有關的操作程序等。四是合理確定底價。委托具有資質的土地評估機構采取二種或二種以上的評估方法進行底價評估,經底價確定領導小組確認后掛牌公布。五是完善政策。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規則,實行了土地審批的內部會審制和掛牌底價由縣底價領導小組確定制等一系列規范的文本模式和操作辦法,進一步明確了供地方式、交易地點、審批程序和協議出讓等幾個方面的規定。20xx年以來,共對21.2萬平方米的國有土地使用權進行了掛牌出讓,獲取土地出讓金9653萬元。加大了土地收益管理力度,土地出讓金全部用于城市建設,實行專款專用,確保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使土地出讓金成為城市建設的主要資金來源。20xx年以來,投資1612萬元,建成總占地面積達4萬平方米的北山廣場、中心廣場、黨校廣場等3個主題廣場。投資20xx余萬元,實施了寇河城區段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完成了防洪工程、濱河路建設工程和寇河公園建設工程。投資2799萬元,完成了對城區15條街路的道路和市政設施維修改造工程,改造和新建自來水主管道4763延長米,排水管網16.7公里,供熱管網2.4公里,架設路燈543桿。投資676萬元,栽植綠化樹木9.4萬株、草坪4萬平方米,城區人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達5.4平方米。

  其次是打破獨家經營格局,吸納民間資本。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打破不利于城市發展的體制束縛,以優化政策和招商引資為手段,進行市場化運作,廣泛開辟融資渠道,吸引民間資本注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開發主體由政府為主向民營企業為主的轉變。幾年來,勵馳房屋開發公司、凱帝房屋開發公司、洪祿房屋開發公司等民營企業陸續進入房地產開發市場,并在城市開發建設中不斷發展壯大,為西豐的城市建設注入了活力。20xx年以來,全縣房地產開發總面積為58.6萬平方米,其中全部由民營企業開發建設的就達27.8萬平方米,占房地產開發總面積的47%。在廣泛吸納民間資本的同時,西豐縣積極引進競爭機制,將公用事業推向市場。幾年來,通過市場運作,個人經營,先后建成了縣農貿大廳、遠景供熱站、第四供熱站和縣果菜批發市場,打破了公用事業政府獨家經營的歷史格局。

  第三是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發展公益事業。認真研究上級基建投資重點,科學論證本縣的建設項目,積極與省市建設計劃掛靠,對收益可觀、潛力巨大、前景廣闊的優勢項目,積極申報,最大限度地爭取上級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幾年來,共爭取上級城市建設專項資金5286萬元,有效緩解了城市建設資金緊張的狀況。投資3700萬元,完成城區給水一期工程,建成了日供水能力達2萬噸的凈水廠,解決了城鎮居民的"吃水難"問題;誠信水庫于20xx年10月開工,目前正在施工建設之中。20xx年以來,總計投資3429萬元,建設西豐高中、一中、二中等教學樓8棟,其中爭取上級補助1861萬元,鎮內學校全部實現樓房化。總計投資800萬元,建成郜家店鎮、振興鎮、柏榆鄉、和隆鄉中心敬老院,其中爭取上級補助300萬元。

  三、完善政策,規范實施拆遷

  拆遷是建設的前提。城市建設和棚戶區改造是一對矛盾,把握不好就會造成城市資源的巨大浪費。特別是對西豐來說,鎮內人口不足6萬,流動人口較少。因此,西豐縣把城市建設的著力點放在了棚戶區改造上,把支撐點放在了還利于民上。堅持以人為本,進一步優化拆遷政策,推動了拆遷安置工作的穩步進行。20xx年以來,西豐縣先后制定出臺了《西豐縣城鎮房屋拆遷管理暫行辦法》(西人大發[20xx]11號)、《轉發縣城環委關于調整西豐縣城鎮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標準的通知》(西政辦發[20xx]15號)和《關于印發西豐縣城鎮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標準的通知》(西政發[20xx]7號)等政策文件,為拆遷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在城市拆遷中,重點抓了以下幾個環節。一是被拆遷戶可以自主選擇安置形式。選擇貨幣安置的,按照市場評估價對拆遷戶予以補償;選擇回遷安置的,按拆一補一的原則進行安置,不結算差價。二是對劃定樓位。對每個小區的最好樓位都優先分配給拆遷戶,最大限度地滿足拆遷戶改善住房條件的需求。三是確定戶型。由于棚戶區內居民經濟條件有限,大戶型樓房購置難度大,因此在拆遷時就要求被拆遷人申報戶型和面積,并綜合被拆遷人意見進行統一設計。四是對極特困戶和傷殘戶,確無能力回遷的,政府和開發企業給予了適當的照顧,或提供周轉房,或讓利回遷。所以,幾年來的開發建設,拆遷戶均得到了妥善安置,樓房也銷售良好,沒有滯壓現象。20xx年以來,累計拆遷棚戶區1970戶、11.2萬平方米,拆遷總支出達7750萬元。

  四、規范建設,強化監督管理

  在工程施工中,嚴格按工程"四制"進行規范運作,即項目招投標制、質量終身責任制、項目監理制和項目合同制。首先是嚴格進行招投標。對每一個建設項目都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招投標,全面實行"陽光"操作,嚴格審查投標人的技術資質和資金能力,避免了"人情工程"和"面子工程"。其次是嚴把質量關口。在建設中嚴把材料關和施工關,對于政府投資的項目,嚴格執行政府集中采購制,對電照設備、裝飾材料、鋼窗等建筑材料的.購置嚴格實行政府采購。幾年來,共實施政府集中采購268宗,累計采購金額達20xx萬元,壓縮了建設成本,避免了"豆腐渣"的工程。第三是狠抓手續辦理。對重點項目實行一站式辦公制度,確保手續齊備,既達到了建設要求,又防止了各種稅費跑冒滴漏現象的發生。

  五、突出重點,小城鎮建設不斷加快

  西豐縣委、縣政府充分認識到,發展小城鎮要以現有的中心城市和有條件的建制鎮為基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消除不利于城鎮化發展的體制和政策障礙,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為實現城鄉一體化奠定堅實基礎。結合西豐實際,科學確定了小城鎮發展目標:(1)以現有的縣城和有條件的骨干建制鎮為重點,適度擴大小城鎮規模,力爭經過5至10年的努力,將一部分基礎較好的城鎮建設成為規模適度、規劃科學、功能健全、環境優美、各具特色、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農村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2)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廣泛開辟投融資渠道,走出一條在政府引導下,主要通過市場機制建設小城鎮的路子。(3)以大量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為途徑,因勢利導,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充分利用小城鎮連接城鄉的區位優勢,將發展鄉鎮企業和農村服務業結合起來,促進農村勞動力、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優化配置,推動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4)在小城鎮管理中體現"小政府、大社會"的原則,轉變政府職能,從根本上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20xx年以來,西豐縣突出重點,創新機制,小城鎮建設取得了可喜成果。投資823萬元進行涼泉鎮小城鎮建設,完成改造面積9278平方米,鋪設地下管線260延長米,光纜500延長米,完成辦公及住宅房屋改造9500平方米,城鎮人口達到4700人。投資1890萬元進行平崗鎮小城鎮建設,實施拆遷7600平方米,將鎮區道路由10米拓寬到10米,新建辦公樓、住宅樓1.5萬平方米,城鎮人口達到1.9萬人,每年小城鎮新增人口100人左右。投資413萬元進行郜家店鎮小城鎮建設,完成道路改造4800平方米,建成鎮內廣場1.5萬平方米,完成建安工程9000平方米,每年新增人口900人左右。

  五、效益顯著,實現多極拉動

  城市建設的加快,不僅體現了其自身的效益和價值,更重要的是促進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增長,可謂一業旺帶動百業興。在社會效益方面,每年各項建設工程可安置近5000人就業,從而促進了社會穩定。同時,隨著中心城市和小城鎮新增商業網點的不斷增加,為廣大農民經商和務工創造了條件,城市接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空間不斷拓展。在環境效益方面。一是城市形象美了。城市建設與管理改變了西豐臟亂差的形象,街道變寬了,樓房變靚了,棚戶區改造了,城市功能增加了,日新月異的城市形象為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二是城市空間大了。北山廣場、寇河公園建成后,為市民提供了休閑活動場所,每天可容納近萬人進行休閑娛樂,吸引了人流、物流向中心城市匯聚。三是市民的城市意識提高了。優美的環境促進了市民城市意識和衛生意識的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溢于言表,愛護城市、建設城市的思想不斷增強。在經濟效益方面,除基建項目直接上繳稅費之外,還拉動了建材、裝飾裝修、運輸、餐飲等行業的發展,實現了民營經濟的總量擴張。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至今,基礎設施建設上繳稅金4500多萬元,收繳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1390萬元,占縣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13%,有效拉動了財政增收。隨著基建市場的擴大,全縣建材商店發展到41家,形成了建材一條街。地產水泥、紅磚、沙石等建筑材料年創產值3億元以上,其中水泥產業累計實現產值20500萬元,紅磚產業累計實現產值4399萬元。建筑業拉動全縣GDP增長幅度達4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9%。

  城鎮調研報告12

  生態城鎮是按生態學原理建立起來的一類社會、經濟、自然協調發展,物質、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態良性循環的人類聚居地。其中人和自然環境和諧共處、互惠共生,物質、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術與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創造力和生產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環境質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建設生態型小城鎮必須牢牢把握四大生態環保體系:

  一是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它主要涉及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服務業三大產業。發展生態工業,要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工藝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有條件的地方可建設生態工業園區;發展生態農業,要以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為主導,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生態服務業,必須辦好生態旅游、綠色飯店和各種綠色服務業。

  二是城鎮基礎設施體系。重點包括水系統、能源系統、交通系統和建筑系統。

  水系統。要積極治理和預防水、旱災害,變對抗性為適應性,建鎮建房不能隨便把一些濕地、河塘溝渠、洼地填起來搞開發,更不能用水泥板把河溝蓋起來,在上面搞建設,水雖可通,但暗溝的防洪生態功能遠不如明渠;要保護好飲用水源,讓群眾喝上干凈的水,盡量減少使用地下水,防止地表下沉;要增強節水意識,發展節水農業、節水工業、節水服務業,建立節水型社會;要樹立“親水”意識,建好城鎮水網,形成良好的河流景觀和濱水環境,既能為居民娛樂活動提供適宜的場所,周邊地價也可隨之提升。能源系統。能源是生產生活正常運行的動力和重要基礎。要大力開展節能降耗工作,推廣再生能源,推廣使用沼氣、太陽能;在山區要大力發展小水電;在有地熱的地方,要發展地能熱;在沿海區域,要發展潮汐能;在有風力能源的地方,要發展風能。交通系統。交通是小城鎮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要根據小城鎮遠期發展的人口規模和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科學合理設計城鎮道路的布局網絡,保證交通的安全、暢通、舒適、節能、無污染、節約用地;要注意把道路建成生態大道,并做到“六好”,即路修好、樹栽好、房蓋好、田種好、清潔生產抓好、安全文明衛生搞好。

  建筑系統。要積極使用環保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妥善處理好建筑垃圾;要有鮮明個性和地域特色,并與周邊自然環境相互協調;要充分考慮與水系統、能源系統、交通系統相適應,做到整體性、協調性、適應性。

  三是生態環保體系。小城鎮的綠化不能光種草,要做到喬灌草花科學搭配,針闊葉樹種混交;要講求樹種結構選擇的生態性、適應性、經濟性、需求性、觀賞性,形成一個多品種、多層次、相互和諧穩定的生物群落;在小城鎮外圍還可建設成片森林或森林帶,發揮森林調節氣候、清潔空氣、保持水土、美化環境等多項生態功能。

  建設生態型小城鎮,還應實施雨污分流,在不可能都建污水處理廠的情況下,要在“小微”環境上作文章。由于沼氣池厭氧發酵處理污水的成本低、效果好,可以大力推廣。經沼氣池厭氧發酵處理后的污水,可達二類水質,完全可以作為中水回用。要將小城鎮生活垃圾管理體制置于整個社會、經濟、環境大系統中,通過對垃圾產生源到最終處置各環節的全過程集成管理,逐步實現生活垃圾處理對環境無害、對資源回饋、對經濟不增加過度負擔。

  小城鎮建設選址要充分考慮自然災害因素對城鎮建設的影響,避免因選址不當,屢受自然災害困擾。如避免在地質災害頻繁的地方建設城鎮;在水庫下游建設城鎮要做好防洪措施;不要占用河床、河道等。

  四是社會事業體系。小城鎮建設要統籌規劃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尤其要抓好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注重經濟與社會、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和人及自然的協調發展,注重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

  城鎮調研報告13

  按照縣發改委下發的關于開展支持發展小城鎮專題調研提綱的要求,我鎮組織力量利用兩天時間對發展小城鎮、農民工向城鎮積聚情況進行了周密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城鎮建設現狀

  xx鎮位于xx縣西北部,兩市三縣交界,總面積59平方公里,人口3.5萬,轄58個行政村,是省級中心鎮、全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一)城鎮建設

  近年來我鎮將城鎮建設作為重頭戲來抓,堅持以規劃引領發展,不斷提升城鎮的承載和服務能力。在建設過程中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統一規劃圖紙,一條街道一種風格、一種情調。構筑起“三縱四橫”路網框架,建成區從0.3平方公里擴展到1.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七街一城一市一園”的城鎮格局;同時對城鎮東、西、北三個出口進行改造,形成了“四季長青,三季有花”的景觀效果,明顯改善了城鎮面貌。在城鎮建設中,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先急后緩、突出重點,以人為本、實用為上”的原則,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民生工程建設。建設了建筑面積260平方米的為民服務大廳,實行一站式辦公,極大的方便了群眾辦事;投資280余萬元建設了xx鎮中心敬老院,五保老人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的供養目標;投資1635余萬元實施了村村通自來水工程,使全鎮居民都用上了優質自來水;投資200余萬元的xx汽車站竣工通車,方便了群眾的出行。同時,對xx中學、xx衛生院、仁和園、文體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城鎮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城鎮管理

  城鎮發展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為改變小城鎮“重建輕管”、“有硬件,無軟件”現象,我鎮注重管理方式、觀念、制度和機制創新,積極推進小城鎮管理由“鄉村管理型”向“城鎮管理型”轉變。制定出臺了《xx鎮小城鎮管理辦法》,與城鎮居民、經營業戶簽訂了門前“五包”協議,使城鎮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編發了小城鎮管理“三字經”,營造出了濃厚的輿論氛圍。成立了衛生保潔和綠化隊伍,籌資10萬余元購置了專業灑水車,實現了城區保潔的專業化和經常化。

  二、城鎮建設對農民工向城鎮聚集的作用

  我鎮把城鎮經濟作為發展重點,精心經營城鎮,大力聚集和培育產業,努力推動農民工就業。一是形成了服務“三農”的窗口。完善的設施、良好的環境,加快了人口集聚,目前城鎮人口達到8000多人;初步發展起來的商貿服務業、加工業,極大的方便了群眾的工作與生活;健全的民生設施、公共服務設施“輻射周邊”、“惠及百姓”。二是搭建起產業集聚的載體。我鎮形成了生資批發、建材批發、生豬購銷等市場。“全天候”商貿城的建成使用,為城鎮商業發展增添了活力,目前鎮區各類工商業戶發展到400多家,增加就業崗位1000余個。充分發揮鎮農民工創業園基礎設施基本完備的優勢,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積極引進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

  密集型企業,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家門口就業。目前城鎮企業發展到22家,形成了金屬鑄造、足球加工、家具生產、服裝加工、毛衣針織、紡織等支柱產業,產業支撐更加有力。三是構建起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平臺。扶持創建了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充分發揮外出打工農民技術、資金、經驗豐富和有一定信息渠道的優勢,廣泛開展就業創業宣傳,組織實施技術技能培訓,多層次、廣渠道、全方位提高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本領,激發農民工創業熱情。目前我鎮農民工返鄉創辦企業6家,吸納農村勞動力500多人。四是建設城鎮居住新模式。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今年在鎮政府駐地正式啟動了農民新社區建設項目。農民新社區根據城鎮聚集的需要,堅持“尊重民意、規模開發、集約用地、典型示范”的原則,規劃建設新型農民住宅84套,目前一期28套農民新居主體完工,道路、供排水、綠化、照明等基礎設施正在加緊建設。農民新社區建成后不僅可集聚人氣,更為農民改善居住環境提供了典型示范。

  三、關于支持小城鎮發展、推進農民工向城鎮積聚的體制政策建議

  (一)合理的宣傳引導。大中城市具有強大的的勞動力集聚效應,小城鎮發展上比較弱勢,政府在要正確合理引導,鼓勵農民工向城鎮轉移。一是思想引導。加強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的.政策宣傳,營造小城鎮發展的良好氛圍。二是政策引導,不僅要放寬各種政策限制,還要結合實際出臺農民工返鄉創業、金融、土地等優惠政策,積極鼓勵農村勞動力就近向小城鎮轉移,在小城鎮就業甚至于安家落戶。三是信息引導。在城鄉之間搭建“勞務信息平臺”,通過建立健全勞務輸出體系,提供勞務信息,拓寬農民在小城鎮的就業領域。

  (二)加大投入。通過完善城鎮功能,豐富城鎮文化,搞活城鎮市場,進一步縮小城鎮與大中城市生活環境的上差距,吸引農民向小城鎮轉移。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水電路配套,通信快捷,功能齊全,設施完備,與周邊農村和大中城市交通便利;參考經濟適用房建設政策,鼓勵城鎮建設適宜農村、經濟節約、規劃合理的農民新社區,讓就近轉移的農民居者有其屋。二是加大招商引資投入。結合地方優勢,大力招商引資,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有優勢、有特色、有市場前景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以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為抓手,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家門口就業,促進農民增收,聚集城鎮人氣,壯大城鎮規模。

  (三)提供制度保障。應從解決農民工進城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在政策和制度層面上對小城鎮的發展進行必要支持和保障。同時,加快小城鎮經濟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步伐,經濟由市場調節,社區向農民開放,城鄉統籌就業率先在小城鎮啟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農民免除后顧之憂,為城鎮發展提供政策保障,促進農民與小城鎮的融合,推動小城建設更快更好的發展。

  城鎮調研報告14

  一、加快推進xx小城市建設的背景分析

  把xx作為我縣經濟社會副中心、東部區域中心來建設,充分發揮xx區位優勢,主動接受沿海大開發和鹽城大市區的輻射,拉動我縣包括岡東、岡西、草堰口等三個鎮在內的東部區域發展,形成我縣經濟發展的又一增長極。我們認為縣委提出這一戰略構想,主要基于以下三點考慮:

  一是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考慮。“十五”期間,我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近一倍,財政收入增長近兩倍,固定資產增長三倍,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在省市的位次進一步提升。“十一五”是我縣全面小康建設的決戰階段,又是為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的關鍵階段。而我縣地域狹小,資源貧乏,產業層次低,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不高,總體競爭能力較弱,面臨著較大的發展壓力,要在新一輪競爭中始終保持領先優勢,必須創新思維,采取超常舉措,全力推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縣東部四鎮總面積3 3.4平方公里,占全縣27.2%;總人口 9.3萬人,占全縣24%;而完成地區生產總值 5.5億元,財政收入53 萬元,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9.8億元,工業用電量3 64萬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了6.29億元,分別占全縣 5. %、6. %、9. %、7.2%、 3.4%,從以上數據來看,東部四鎮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縣所占份額,與土地及人口資源占有量不相符,明顯偏低。因此,縣委經過充分考慮,認真分析東部四鎮發展現狀,結合實際,適時提出這一戰略,著力推進超常發展、跨越發展,全面拓展建湖經濟增長新空間。

  二是從策應沿海大開發戰略的角度來考慮。沿海開發是我省“十一五”生產力布局“四沿”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的海岸線占全省的56%,擁有海岸線資源的地區只有響水、濱海、射陽、東臺和大豐五個縣(市)。隨著交通條件不斷改善,區位優勢日益顯現,具有巨大潛力的沿海開發被我市提上重要位置,目前,正按照省里“以工興港、以港興海、集約開發、保護生態”的總體要求,進行沿海發展戰略研究。我市考慮到區域開發的整體性和經濟發展的關聯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地區發展優勢,將市區和建湖、阜寧都納入規劃范圍,這為我縣、尤其是東部四鎮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我縣的東部地區處于射陽、阜寧、亭湖和建湖四縣(區)交界,大致以xx年來,我市圍繞“一城三區(市直、鹽都、亭湖、市開發區)”率先發展、跨越發展和聯動發展的目標,積極實施建設百萬人口大城市的重大戰略,大市區正在成為全市跨越式發展的龍頭,對全市的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我縣東部區域與市區相連,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xx鎮南部與亭湖的新興、永豐相接,集鎮距市中心僅xx年,xx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9億元,財政總收入2533萬元,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6.6億元,工業用電量2 8 萬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2.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59元,分別比上年增長 7.8%、58.3%、33.4%、47.3%、42.8%、7.8%。工業經濟占全鎮經濟總量的65%以上,現有各類企業 00多家,初步形成紡織服裝、機械加工、食品化工、新型建材、農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美昌公司的山梨酸、山梨酸鉀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該公司是江蘇最大的同類產品出口企業,年實現產值3億元,稅收超千萬元。紡織服裝產業形成一定特色,近年新上的海利達、龍成、海天等一批紡織業項目,與金順昌服飾、利達制衣等服裝加工項目,進一步壯大了主體經濟。機械加工具有一定產業基礎,企業眾多,門類齊全,有板材機械、礦山機械、油田機械、涂裝機械、液壓機械等,發展空間廣闊。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先后建成岡南大棚蔬菜、南莊苗禽炕孵等基地,興辦了恒祥食品廠、東昌牧業場等龍頭加工企業,成功注冊“范堤牌”商標,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獲得省級認定。服務業發展迅速,商貿大街縱橫交錯;xx招商場被評為江蘇省百強市場和全國農村大型市場,成為鄰近市縣重要商品集散地;蔬菜、苗禽、水產等專業市場十分繁榮;賓館、休閑、文化游樂等現代服務設施齊全。集鎮建設初具規模,建成區面積4.5平方公里,常駐人口4萬人。 9xx年被確定為全國和江蘇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9xx年被省命名為新型小示范小城鎮, 9xx年又被確定為全省30家重點中心鎮之一。社會事業較大進步,被評為省文化工作先進鎮、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教育、體育、衛生、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黨校等工作多次獲得省市縣表彰。

  近幾年,xx鎮經過克難求進,拼搏爭先,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縱比有不小的進步,但由于所處的區位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擁有的資源條件沒有充分利用起來,自我發展的潛力沒有充分挖掘出來,發展速度跟縣委、縣政府的要求相比,跟我縣西南各鎮相比慢了;跟縣外市內原有基礎差不多、甚至趕不上的一些中心鎮橫向比較,差距十分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經濟增長速度相對不快。從自身進行比較,xx年,xx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這兩項主要經濟指標分別比xx年增長57.5%、50. %。與東部地區其他三鎮進行比較,岡東、岡西、草堰口鎮地區生產總值xx年比xx年分別增長82.2%、75.4%、96.7%;財政收入xx年比xx年分別增長 27.5%、 52%、68.5%,增幅均快于xx。與縣外周邊及重點中心鎮比較,新興、益林、新坍、長蕩、富安、龍岡、大岡七鎮的地區生產總值xx年比xx年分別增長 03.9%、65.9%、 04. %、 3 %、 24.9%、 52.5%、82%;新興、溝墩、益林、新坍、富安、龍岡、大岡七鎮的財政收入xx年比xx年分別增長73.3%、55.3%、77.9%、82.9%、60.5%、 43.8%、68.9%,大多數鎮的增幅遠遠超過xx。

  二是產業特色不夠明顯。工業上的紡織服裝、食品化工、機械加工等產業雖具有一定基礎,但總量規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市場競爭能力較弱,輻射帶動能力不強。農業上的蔬菜種植僅以岡南為主、苗禽炕孵仍處于一家一戶傳統作坊操作,特色優勢沒有形成。服務業仍以商貿、餐飲等傳統項目為主,生產性、新興服務業份額很小。益林的玻璃工藝品、富安的繭絲綢、大岡的制鞋機械、鹽東的紡織、三倉的西瓜等特色鮮明,壯大一方經濟。

  三是項目推進亮點不多。近年來,全鎮引進各類企業xx年,xx就被確定為全國和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然而建設步伐不快,到目前僅4.5平方公里,規劃起點不高,實施隨意性較大,特色不夠鮮明,經營城鎮的`理念不夠超前,管理措施落實不力,環境不夠整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外形象。我們參觀學習的益林鎮總面積42.8平方公里,占xx的一半還不足,集鎮建成區面積6平方公里,超過xx .5平方公里,總人口8.2萬人,其中流動人口2.4萬人,非農人口占總人口75%以上。該鎮堅持工業集聚區與小城鎮建設兩手抓,相互促進,優勢互補,走出一條既建區,又造城,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城鎮化促進新型工業化的新路子,鎮內東鎮區、玻璃工藝、紡織工業、輕工食品、民營科技“一城四園”,既是經濟增長點又是城鎮亮麗點。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把中心村建設大部分放在鎮郊村,已建成豪華別墅型的王樓中心村、經濟商住型的大東中心村、居民實用型的倪東中心村和鑫源、益北、倪東三個居民集中居住區,使中心村建設與小城鎮區建設形成眾星捧月新格局。該鎮現為國家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重點鎮、全國創建文明鎮工作先進鎮、省市文明鎮。

  2、岡東、岡西、草堰口三鎮基本情況及分析。

  岡東、岡西、草堰口位于xx北部,呈半月環抱狀,鎮域面積分別為82.4、68. 、60.9平方公里,總人口都在3.7萬人左右。三鎮各項經濟指標都比較接近,xx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3.2、2.7、2.6億元,分別占全縣3. %、2.7%、2.5%;財政總收入分別為853、867、 058萬元,分別約占全縣的 %、 %、 .2%;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岡西與草堰口都是 .2億元,岡西略低為0.9億元;工業用電量分別為304、244、435萬度,都占全縣的 %還不到;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都在 .2億元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岡西與草堰口都在4700元左右,岡東4800元。三鎮的區位條件,草堰口鎮優勢明顯,南接xx,北連阜寧,xx年招商引資來看,草堰口鎮新上的項目多一些,發展后勁比岡東、岡西鎮強勁。三鎮的主導產業,農業方面十分相近,工業方面各有特色。工業上,岡東已培植了紡織服裝、機械加工、化工涂料、電線電纜等產業,天成液壓件公司榮獲“江蘇省明星企業”稱號,縣軋花廠、星宇、宇盛紡織公司等一批企業落戶境內。岡西鎮以土工器材產業為主,全鎮現有排水板生產企業xx年產銷排水板3億米,全國市場占有率70%以上,年創稅收500多萬元,占全鎮工業稅收60%以上;近年還引進坤泰、龍華紡織、外貿箱包、機械鑄造等項目,主體經濟不斷壯大。草堰口鎮近幾年充分利用國道優勢,引進新上銀海氣紡、鑫業、鑫龍紡織、金龍發紙業等一批項目,紡織基礎初步形成;建筑業進一步鞏固,年均實現建安產值5億元。農業上,三個鎮都以優質糧棉種植為主,岡西與草堰口鎮草雞養殖業在縣內外較有影響,尤其岡西鎮年飼養草雞300萬只以上,市級龍頭企業方圓公司牽頭組建的“鹽阜”草雞協會被評為省級優秀農民合作組織。岡東鎮常年植棉30xx公頃,年產皮棉40xx噸左右,是我市產棉大鎮之一;蔬菜種植面積 0xx公頃,年產辣根等各類蔬菜5萬多噸。三鎮的集鎮建設,都已形成一定規模,建成區面積都在2平方公里左右,基礎設施基本配套,環境不斷改善,集鎮人口逐年增加,服務業快速發展,比重明顯增加。

  綜合以上分析,我縣東部區域四鎮尤其是xx鎮在上一輪全市經濟大發展的過程中,與縣內外一些重點中心鎮相比,發展速度相對不快,岡東、岡西、草堰口三鎮由于過去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現在經濟總量仍偏小。縣委提出加快推進xx小城市建設,全力打造全縣經濟社會副中心、東部區域中心,拉動整個東部區域發展這一戰略,是十分及時必要的。東部四鎮更應積極主動搶抓機遇,全力以赴,同心協力,采取超常舉措,不斷加快自身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社會事業大跨越。

  城鎮調研報告15

  一、主要成績

  來賓市作為西部欠發達地區,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的主要目標就是探索解決中央提出的三個1億人中的引導約1億人口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的問題;通過一年半的工作實踐,初步總結出了西部欠發達地區推進新型城鎮化要做到五個基本的經驗。

  1、園區建設、工業發展要基本能滿足1/3以上農業轉移人口的就業需求

  來賓市長年在外打工的農民工50萬人以上,目標是5年內實現30萬名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鎮化,通過工業園區建設、工業發展至少要安置10-15萬人從事制造業,余下的從事服務業和現代農業,部分也可依托高鐵、城市群的推動,到周邊較發達的南寧和柳州打工。為此來賓市結合推進珠江西江經濟帶開發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重點強化了工業園區建設和港產城融合發展,全面推進基礎設施、產業振興和脫貧三大攻堅戰。

  2、城(鎮)區學校建設要基本能滿足農業轉移人口子女上學需求

  來賓市是從一個縣城建立起來的地級市,具有縣城便利吸納農業人口的特征,高中全部在城區,初中大部分農村子女迫切要求到城區就讀,小學進城就讀的量很大。西部地區的欠發達城市,通過解決農村子女進城讀書、吸引農村人口進城安家是當前城鎮化最快、最現實的舉措,也是順勢而為的民心工程。

  3、城區房價要通過降成本基本調控在農民進城購房可以承受的價格范圍

  來賓市是從一個農業地區建立起來的工業城市,但工業還很不發達,要吸引大學生來這里創業、吸引農民進城安家就業,必須推行低房價政策,要讓他們買得起房。該市實施了支持房地產健康發展的`若干扶持政策,支持房地產企業壯大發展,保障有效的商住用地供給,把房價控制在大部分農民購房無多大壓力的區間(3000元/m2以內)。

  4、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流轉要基本達到讓大多數農民放心離開土地、離開農村的水平

  要想讓農民放心進城,就必須保障其在農村的原有利益。來賓市率先在全區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

  5、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要基本滿足進城農民的需求

  進城農民跟城鎮居民一樣享受同樣的社會保障,進城農民自主選擇新農合或城鎮醫療保險,落實好社保關系轉移接續政策,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啟用社會保障一卡通,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有序銜接。切實提高參保人員的繳費率。

  二、存在問題

  1、農業人口只想進城不想遷移戶口

  如住房保障、社會保障、土地制度、計劃生育等方面的城鄉二元化社會政策,造成農業轉移人口既想保留農村戶籍、享有農村權益,又想在城市打工掙錢、享受城市生活,農村要有房、城里也想有房,造成在城鄉之間來回搖擺的現象。

  2、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難度大

  1.資金保障困難。該市是新建市,目前正處于城鎮化加速擴張期,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力資金投入。

  2.PPP項目篩選難度大。該市財力有限,之前新建、在建、改建項目或存量公共資產項目最主要是融資平臺公司融資推廣建設,大多屬于公益性項目。

  3.可用抵押資產不足。市級可用于抵押的土地等資產明顯不足,且土地價值不高,抵押值小,從銀行融資難,融資額小,與城鎮化建設資金需求差距大。

  3、工業化對新型城鎮化的支撐能力不夠

  近年來,該市工業發展下行壓力比較大,導致經濟穩增長難度加大,對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建設支撐不夠。部分領域仍然得不到政策支持,如熱電聯產政策和扶持鋁加工、碳酸鈣產業政策等;全市經濟發展仍然缺乏大項目、好項目支撐。

  4、市級難以開展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

  自治區實施財政省管縣后,市本級財政沒有權限參與縣(市、區)稅收分成或集中縣級財力,轉移支付補助資金由自治區統一測算和下達縣(市、區),進而影響了該市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分擔機制的建立。

  5、項目建設用地規劃適應不了新型城鎮化需要,項目落地困難

  一方面是建設規劃跟發展規劃不同步編制和調整,新型城鎮化規劃和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印發了,但建設用地規劃不調整,很多規劃的建設項目不符合建設用地規劃。另一方面,建設用地指標分配到該市的不多,而解決勞動就業問題,需要相當規模的產業項目用地、城鎮基礎設施用地作為支撐;同時,該市大項目不多,能擠進自治區重大項目由自治區統一解決用地指標的項目很少。

  6、就業和需求的矛盾比較突出

  來賓市有大量需轉移就業的城鄉勞動力,本地企業也缺工,從歷年該市春風行動招聘會上所提供的就業崗位中,有近30%的崗位要求具有初級工以上的技術。然而,該市大部分農村勞動力素質較低,職業技能單一,導致很多技術崗位招不到工人,求職者找不到理想的崗位。

  城鎮調研報告16

  一、城關鎮基本情況簡介

  全鎮總人口22702人,其中城鎮人口21541人,符合參加居民醫保的12000人,占城鎮人口55.7%。城鎮學生3250人,全部參加了居民醫保;城鎮非學生居民(以下簡稱居民)8750人,參加醫保2412人,參保率27.6%。累計參加城鎮居民醫保人數5662人,參保率22.2%。

  二、城鎮居民醫保工作開展情況及存在問題

  (一)不斷完善的城鎮居民醫保體系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但城鎮居民醫保政策吸引力不夠。出臺了《xx縣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施辦法》,從政策層面上構筑“政府主導、勞動保障部門牽頭、鄉鎮為主、部門配合”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格局。建立縣鄉財政分級投入工作經費和相關單位適當補助居民繳費的財力保障體系。并對參保對象范圍予以進一步明確:對在縣城經商、務工、就讀及居住的外省外縣戶口人員,均允許其自愿參保,享受xx縣城鎮居民醫保待遇。20xx年8月23日正式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來,城鎮居民醫保的保障功能初步凸現,為324余名大病、重病患者家庭緩解了大額醫療費用的壓力。由于居民醫保與各類醫療保險制度之間的銜接工作不夠,而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比較,從繳費、待遇享受等方面差距很大,導致部分參保對象持觀望態度,參保積極性不高,而類似的商業保險早已牢牢搶占了大部分學生市場份額。二是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尚未建立調控有力的工作機制。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機制還不夠完善,對相關部門工作和醫療定點單位缺少硬性考核措施。部門、鎮之間合力也不夠強。政策宣傳還有盲區,縣城不少居民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還不了解,誤將財政補助的居民醫療保險與商業性的人壽保險相混淆。

  (二)部分群眾對醫保惠民政策認識不足,參保意識不強。少數城鎮居民參保意識淡薄認為自己年紀輕身體好,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要承擔一部分醫療統籌費用,且統籌基金支付醫療費用的范圍有嚴格規定,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作貢獻,因而不愿參保;同時,部分居民對近期實施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了解不多,有一個深入理解和認識的過程。二是城鎮居民的結構比較復雜,組織比較渙散,人戶分離現象突出,很多人又外出務工,所以出現難找參保對象的現象。加上是否參保取決于其個人是否自愿,所以很多人有一種僥幸心理,處于一種“沒病就拖,小病就扛”的狀態,往往不到大病臨頭時,是不舍得拿出錢來參加醫保的。二是繳費能力差。從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對象中不難看出,他們大多沒有收入、收入較低或收入不穩定,具有勞動能力的城鎮居民,家庭負擔普遍較重;不具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沒有收入,只能由他們的子女、監護人承擔繳費,而經濟狀況欠佳,想參保繳不起費是一個不庸質疑的主要原因。

  2、弱勢群體參保面臨困難。從本次調查情況來看,共有三個特點。有經濟收入人員少;無經濟收入人員多;特殊人員多。

  3、實施城鎮居民保險勢在必行。未參保的這部分人員抵抗疾病風險能力差,但卻是最需要醫療保障的群體,然而絕大多數卻因為其無收入、收入較低或不穩定而無法參保。從調查了解中我們發現,相當部分城鎮居民因為較高的醫療服務費用而存在“小病扛、大病拖”的問題,部分居民還出現了“因病返貧”的現象,因為費用問題而有病不去醫院就醫,或在需要住院治療時自動放棄治療,已明顯影響了社會經濟的進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完善現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讓更多的人群享受到基本醫療保障,將廣大城鎮居民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范圍已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三)服務平臺建設滯后。一是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滯后。我縣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并沒有隨著全民醫保體系的建立而同步推進。大多數社區門診存在著服務功能不全、人員素質不齊、設備配套不足、技術力量薄弱等狀況,不少軟、硬件建設達不到上級規定的標準,還不能滿足參保居民“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基本要求。定點醫療單位服務差強人意。有的定點醫療單位的有些醫務人員從個人利益出發,開大處方,賣高價藥;同一廠家生產的同品牌藥品,定點醫療單位的價格是同地區市場藥店的數倍。這些現象的出現,使參保患者覺得雖然享受了醫療補助,但實質上多花了許多冤枉錢,得不償失。二是醫保信息網絡建設滯后。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計算機管理系統不夠完善,鄉鎮勞動保障站對參保對象數據的錄入完全依賴手工操作完成,與定點醫院、藥店也不能實現信息共享,大大影響了參保進度。

  三、對策及建議

  為了進一步將我縣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做好,使醫療保險達到居民全覆蓋,建立健全公平和諧的全民醫療保障體系,我們建議著力抓好以下三項工作:

  (一)減低門檻、提高待遇、擴大范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越多,基金盤子就越大,運行的路子就越寬。為此,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應當降低門檻、提高待遇,吸引居民持續參保。一是#擴大參保范圍。在力求做到縣城城鎮居民參保全覆蓋的基礎上,將范圍逐步擴大到各鎮區個體私營企業工人,對使用臨工較多的“三產”服務行業、沒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企業,要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將其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在條件成熟后逐步過渡到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二是提高補償額度。適當放寬大病范圍,將治療周期長、醫療費用高的帕金森病、紅斑狼瘡、癲癇病、類風濕關節炎等部分門診特殊病納入大病補償范疇,其專項門診醫療費用應視同住院費用報銷,不斷加大對城鎮居民中非住院重病患者的補償力度。對當年未發生住院費用的參保居民,可組織參加一次專項免費體檢;對外出就醫人員的醫療費用,可適當降低自付比例。三是將保險費按一定比例劃入個人賬戶,解決小額門診費,可提高參保者的積極性

  (二)完善機制、落實責任、形成活力。建立和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機制,是實現居民參保全覆蓋目標的重要保證。因此,必須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監管、考核機制。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要嚴格實行財政專戶儲存、收支兩條線管理,獨立核算,專款專用。縣勞保、財政、審計等部門要加強對專項基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督,確保基金的完整和安全。縣勞保、財政等部門還要進一步調整和完善參保居民門診待遇、一般住院待遇、重大疾病待遇、門診特殊病種項目待遇等一系列補償待遇規范,保障參保居民充分享受醫療保險的優惠待遇。醫保處要強化內部管理,建立健全醫療保險基金統籌預決算、財務核算管理、醫療費結算報帳、定點醫療單位藥品管理等制度,強化保險基金統籌業務基礎工作,簡化結報程序和手續,加大對基金籌措、使用以及居民參保受益情況的宣傳力度和公示力度,確保基金專款專用,發揮更大效益。在此基礎上,還要不斷深化改革,創新管理模式和方法,認真研究和解決基金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提出新對策、新方案,確保基金安全運行,防范統籌運作風險,充分發揮醫保機構管理主渠道作用。二是完善監督制度。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要建立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充分發揮人大、政協、紀檢監察、新聞媒體在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管理中的監督作用,全力促進此項工作健康有序地發展。縣勞保、衛生部門應及時監控、定期督查定點醫療單位服務情況,對違反規定情節較輕的'給予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予以嚴肅處理,直至取消定點資格。縣衛生部門、醫保處尤其要加強醫療行為的規范和監督。因為醫生的一支筆一張處方是醫療保險基金支出的“開關”。開關適度既能維護參保居民的利益,又能樹立醫院和醫務人員的良好形象,同時也會促進醫療保險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相反,如果醫療行為和職業道德出現問題,醫療監督又不夠有力,為利益所驅而任意所為,那么既損害了群眾的利益,也破壞了醫院和醫務人員的形象,同時造成了醫療保險基金的損失。定點醫療單位應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牌),公布醫保報銷藥品目錄、價格、費用結算補助比例、醫療診治程序、手續以及患者補助費報銷等,從源頭上加強管理,進一步保證醫藥公開、透明。三是完善考核制度。對相關部門、單位和社區應單獨明確,落實指標,明確職責,捆綁考評,確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條塊銜接、整體推進。

  2、建議對學生參保加強督促。學生參保是今年乃至今后工作重點,也是城鎮居民醫保政策的亮點。考慮到平安等商業保險對學校的滲透,為提高政府主導的城鎮居民醫保參保率,建議市政府對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督促。同時在政策上增加“對因意外死亡的參保學生在醫保基金中可以支付適當的死亡賠償金”的規定。

  (三)增加投入、健全網絡、提供保障。為了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這一德政工程做實做好,必須增加必要的投入,以進一步建好服務平臺,健全服務網絡,為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一是加大對城鎮低保、重殘對象醫療救助的投入。二是增加城鎮居民醫療統籌工作經費的投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不同于商業保險,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縣財政雖然已盡很大努力,給付了一定的工作經費,但要實現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這點經費是遠遠不夠的。應撥付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專項經費。三是加快社區醫療服務平臺建設的投入。縣衛生、勞保等部門應當協調運作、加大投入,按照標準化的建設要求,添置現代辦公設備,整合優化現有信息化資源,在社區衛生服務站xx縣醫保中心之間建立計算機信息系統,實現工作網絡上下左右貫通,力求在較短的時間內,使社區衛生服務站不僅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方便居民就近就醫,而且凸現為參保居民提供健康咨詢、衛生保健、慢性病服務等基本功能。四是加大對醫療保險政策宣傳的投入。在宣傳內容上,要深入宣傳醫療保險不同于商業保險的公益性,著力宣傳醫療保險“大家幫小家”的本質內涵,重點宣傳醫療保險個人的義務和權利、待遇享受、診療程序、補償比例等一系列政策規定。在宣傳方式上,要靈活多樣,以案宣傳,提高宣傳的針對性、有效性。

  3、搞好醫保信息網絡建設,為參保職工提供便捷服務。一是以信息化建設為載體,實現管理模式的新突破。20xx年3月,我市自行開發了醫療保險計算機應用系統,將改革初期分散落后的業務管理納入到現代化管理渠道。二是以網絡結算為載體,實現服務方式的新突破。我市于20xx年4月在全省率先實施了與定點醫療機構計算機實時信息網絡聯網工程,截止目前,已與市區108家兩定單位實現基本醫療費用的網上結算,大大減輕了“兩定”單位的工作量。

  三是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方便參保職工看病就醫購藥。我市于20xx年起在全省率先按照國家勞動保障部《社會保障卡個人規范》制發社會保障卡,到目前,共制發社會保障卡23萬張,進一步方便了職工看病就醫購藥。

  2、堅持低保廣進。為了讓所有城鎮居民都能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我縣醫療保險費的繳費標準的確定要考慮各類群體經濟承受能力,堅持低水平,實現廣覆蓋。籌集渠道主要由家庭和個人承擔為主,財政對特定人群予以適當補貼。堅持“以收定支、略有結余”籌集原則,制定適當的適合城鎮居民要求的醫保政策制度,繳費與待遇相掛鉤,通過測算合理確定參保人員住院醫療費用與統籌基金支付比例的額度層次,把有限資金用在治大病、保大病上,重點解決城鎮居民“因病返貧”問題。

  城鎮調研報告17

  一、從調查情況看,我鄉在小城鎮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八點:

  (一)城鎮建設發展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德興鄉位于隴西縣西北部,東與德興鄉接壤,南臨柯寨鄉,西與雙泉鄉毗鄰,北與渭源縣交界,東西寬約11公里,南北長約15公里,總面積110.4平方公里,海拔2135——2447米,年降雨量約300毫米,無霜期130天左右,鄉政府駐地眼窩距縣城56公里。近年,我鎮被縣委、縣政府列為小城鎮建設鄉鎮之一,鎮黨委、鎮政府按照“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發揮優勢、突出重點、基礎先行、分期實施、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突出城鎮改造,優化投資環境,多方籌資,精心施工,全面啟動實施小城鎮建設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工業區建設不斷加快,城鎮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趨突出,在規劃建設的范圍、品位、功能布局、容積率等方面均滯后于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

  (二)建設發展存在管理不到位、品位不高的現象。隨著街道“兩新”工程建設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向城鎮中心區域集聚,居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對城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現有的城鎮管理人員相對不足且素質較低,街道在綜合治理、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工作上缺乏一定的的方法和手段,使城鎮管理水平和城鎮品位普遍不高,特別是城鎮環境衛生管理不到位,擺攤設點、亂停亂放以及臟亂差等問題日益突出,城鎮小、擠、亂,市容市貌不整潔,工業區平臺環境不到位等現象造成整個城鎮品位相對偏低。

  (三)小城鎮建設缺乏統一標準。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房屋建設一度出現了任其自由發展,一派無序、雜亂、不協調、缺乏科學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規劃水平較低,缺乏縣城城鎮體系規劃和詳細規劃,跟不上建設發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現就是在建筑風格方面雜亂無章,建筑風格和周邊的環境不協調,缺乏美感,同時建筑房屋還出現各自為陣,缺乏統一協調。

  (四)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低,配套性很差。

  從調研中看出,當前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但是在道路、污水排放、垃圾處理等一些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相對落后,有些地方由于下水道建設缺乏科學的規劃,雨天還會出現積水現象,給人們出行帶來不便。

  (五)粗放建設,居民樓發展十分緩慢。由于前期缺乏統一規劃,和人

  們觀念落后。目前的房屋建設多沿街樓,呈現商貿和居家相結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城鎮居民的居住環境。調研中還發現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積嚴重浪費,土地利用率低,從面積來看已經超出了單純住房的需要。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城鎮化的發展,土地面積將會越來越少,土地緊張局面也必將出現,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減少浪費。在這一方面,居民樓的規劃建設就顯得舉足輕重。

  (六)管理滯后,小城鎮環境條件較差。建設一個小城鎮,造幾幢房子、修幾條路并不難,難的是怎樣把小城鎮規劃好、管理好。就調研的情況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鄉建辦、城管辦等部門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充分履行職能。鄉建辦正式人員少,以致在小城鎮建設過程監督不力;城管辦行政執法難,小城鎮配套設施建設落后,群眾環保觀念落后等造成小城鎮環境較差,城管人員執法難度加大,即使通過強行清除干凈,但保持難。二是部分群眾衛生意識和環境意識淡薄,不文明行為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加上一部分群眾的不良習慣,亂擺攤點、亂堆亂放、亂扔垃圾、亂排污水的問題非常突出,“臟、亂、差”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七)小城鎮缺乏產業支撐。一是農業基礎薄弱,尚無帶動型的農業龍頭企業。二是工業有待于進一步提高,近年來,雖然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但多數招商項目成活率低,貢獻少,對小城鎮建設的促進作用小。三是服務業正處于起步階段,群眾文化、娛樂生活場所缺乏,難以滿足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

  (八)財政困難,小城鎮建設缺乏有效投入。近年來,于免除農業稅等惠農政策的實施,鄉鎮的財源減少,特別是工業不發達的鄉鎮。另外小城鎮建設屬于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投入的資金巨大,在沒有上級支持的情況下,以鄉鎮財力搞小城鎮建設,無異于杯水車薪。

  二、主要措施和內容

  “十二五”期間,街道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加,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科學、持續、健康發展。

  (一)以農業產業規劃為基點,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鏈。

  (二)以大規模新農村建設為基礎,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繼續把新農村建設放到突出位置來抓,搞好新農村的征地工作,加快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電力、供水、污水、綠化等,實現新農村設施配套“三通一平”,優化新農村發展環境,切實提高新農村承載能力,在此基礎上,繼續突出新農村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以“兩分兩換”試點為重點,推動農房改造集聚進程。加快實施跨區域安置,探索安置新模式,努力做大做強“1”個城鎮中心區域,計劃到20xx年有80%以上的農戶向城鎮中心區域和城鄉一體新社區集聚,土地節約率達到50%以上,有50%的承包土地實現流轉。加強對新社區基礎設施配套和功能布局,建立健全社區服務管理辦法,扎實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探索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農戶土地流轉收入相掛鉤、與政府激勵參保相配套的農民養老保障制度。

  (四)以完善功能布局為起點,提升小城鎮建設品位。結合德行鄉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完善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道路、供水、排水、綠化和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按照現代新新農村的建設要求,規劃和建設醫療衛生、學前教育、農村綜合服務社、垃圾集中收集處理、文體活動中心、公交停靠站點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探索參照城市成熟小區管理模式,實行自治式物業化管理,努力建成風格獨特、品位高雅、功能完善、景觀優美、可持續發展的示范型街道。

  三、幾點建議

  一是加快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是實現小城鎮城市化的物質基礎和保障,以環保、供水、交通、垃圾處理、抗澇防汛和道路改造為重點,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二是高起點規劃,建設特色小城鎮。在現有的基礎上,對小城鎮進行重視修編,提高沿街樓建設標準。對新建沿街樓嚴格按新標準建設,對危舊房進行改造,提高小城鎮檔次,做到局部整齊劃一,全局統籌協調。

  三是進一步壯大鎮域經濟,為小城鎮發展助力。一是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積極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培植農業龍頭企業,為小城鎮發展奠定基礎。二是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更多企業在小城鎮落戶,適量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吸引人員向小城鎮流動。三是做大做強服務業,堅持“政府倡導、社會參與”原則,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服務業,興建一批建身、娛樂、文化、休閑場所,滿足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

  四是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小城鎮管理專業隊伍。小城鎮建設“三分建、七分管”,一支高素質的城鎮管理隊伍是搞好管理工作的基礎。因此必須注重加大城管隊伍建設,提高隊伍素質和執法水平,著力創造優美環境、優良秩序,搞好優質服務,提高城鎮文明程度,改善人民群眾的居住環境。要加強城鎮意識的教育,發揮人民群眾建設管理城鎮的積極性。制定加強小城鎮管理的規章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城鎮管理規范,把小城鎮管理納

  入法制化軌道。

  五是繼續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是推進小城鎮建設步伐的重要舉措,年初的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群眾的好評。今后工作中,要進一步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建章立制,形成長效工作機制堅持下去,為小城鎮創造一個規范有序、衛生整潔、優美和諧的環境。

  六是廣辟投融資渠道,建立多元投資機制。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拓展小城鎮建設資金渠道。一是小城鎮建設市場化。要改革小城鎮建設方式,由建設小城鎮轉向經營小城鎮。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積極探索把公用基礎設施建設推向市場的融資路子,鼓勵企業、個人投資參與小城鎮開發建設。二是要實行財政、金融扶持政策。

  制定各種優惠措施,鼓勵小城鎮開發建設,同時每年投入一定的資金引導、支持小城鎮建設。三是擴大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利用外資開發建設小城鎮,構筑開放式的投資主體多元化、多層次新格局。

  七是做好結合工作,深入開展舊村改造工作。小城鎮建設工作要與農村舊村改造結合起來,特別是鎮駐地村莊,通過規劃居民區、興建居民樓等方式提高群眾生活質量,使農村居民社區化、城鎮化。

  八是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安排小城鎮建設工作。成立小城鎮建設領導小組,把小城鎮建設納入了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了對小城鎮建設的組織領導。統籌小城鎮建設工作,正確處理“規劃、建設、管理、經營”四個方面的關系,使小城鎮建設統籌、協調、有序發展。

  城鎮調研報告18

  城鎮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是人們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的中心。城鎮化的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組織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和省委、省政府今年目標任務的落實,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戰略部署,我局圍繞加快推進陽谷縣城鎮化進程進行專題調研。我局在深入實地考察、查閱有關資料、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對我縣目前城鎮化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分析,總結了發展現狀和經驗,分析查找了存在的問題和有利條件,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我縣城鎮化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及推進措施等。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城鎮化的發展現狀

  推進新型城鎮化,就要不斷加大投入,加快城鄉建設步伐,增強城鎮功能,改善人民群眾居住環境,不斷提高城鎮輻射帶動能力。據統計,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縣經濟社會發生了顯著變化,縣城區面積擴大了7倍,人口增加了5倍,城鎮化水平由改革開放之初的不足10%提高到2010年的38%,城鄉建設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特別是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城鄉建設與工業、農業和服務業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全力打造“東夷之都、千年古城、武松故鄉”特色城市品牌,制訂了“工業強縣、農業穩縣、三產興縣、城建靚縣”的發展思路和目標,在工作中,堅持用工業化提升城鎮化,帶動農業產業化,目前,我縣城市框架進一步拉大,城鄉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初步形成了以縣城市規劃區為中心、壽張鎮、阿城鎮兩個中心鎮為次中心、13個鄉鎮、中心村4個層次的.城鎮體系。

  我縣現轄12鎮3鄉3個街道辦事處,縣域面積1064平方公里,縣規劃區面積64.7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8.39平方公里。2010年底全縣總人口80.43萬人,其中城區人口15.12萬人,建制鎮駐地非農人口18.44萬人。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71.4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3.3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投入89.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7.6億元,三次產業比為18.13∶57.56∶24.3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現1486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6517元。2010年累計完成城建投資4.25億元,占GDP2.48%。

  (一)城市定位和功能分區特色顯著。

  2004年,我縣在聊城各縣市第一個修編完成新一輪的城市總體規劃,將城市性質定位為聊城南部以發展工業為重點、以旅游為特色的生態型園林城市,提出了“東擴北展”的城市發展方向。

  “東擴”是跨越京九鐵路向東依托鳳祥工業園發展新工業園區;“北展”是跨越黃河路依托谷山路向北發展新的行政文化生活區。我縣城市規劃區的范圍是:東到閆樓鎮東界,西至金線河,南到南外環南1公里,北到鳳祥路北1公里,縣域范圍內的城市水源保護區、景陽岡景區、祝家莊景區、海會寺景區、古阿井景區和古東阿古城遺址等風景名勝區為規劃區。目前,我縣城區基本形成了古城區、老城區、新城區、開發區4個布局板塊。

  在縣城市總體規劃的調控下,近年來,我縣相繼編制完成北部中心區、老城區、工業園區、西部工業區等控制性詳細規劃,目前,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達到92.9%。同時先后編制完成了城市綠地、熱力工程、防洪排澇、排水等專業規劃。城區水系、燃氣專項規劃正在編制當中。

  (二)城市建設突飛猛進。

  2006年以來,以谷山路的綜合改造為起點,拉開了我縣城市基礎設施大建設、大完善、大發展的序幕。縣委、縣政府在縣財政極為困難的情況下,始終保持城建投入,每年都拿出相當資金實施城建重點工程建設,一系列涉及民生的道路建設、園林綠化、溝渠治理、排水管網、美化亮化、小區開發等工程相繼實施并竣工。按照“先地下、后地上、一步到位、一勞永逸”的原則,埋設了各種管線,城市基礎設施實現了歷史性、飛躍式發展,實現了集中供水、集中供熱、集中供氣、垃圾和污水集中處理。城市面貌日新月異,高層、小高層建筑不斷涌現。改造開發了6條宋式古街,建設了3座宋式牌坊,1平方公里具有濃郁宋代風格的古城核心區初步形成。

  截至2010年底,我縣城市道路總長度為131.2公里,總面積為370.6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達到24.17平方米;設供水企業1個,日均供水能力2萬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長度101公里,供水普及率99.15%;共有排水管道144公里,服務面積18.39平方公里,排水管道密度7.83公里/平方公里;路燈共計6156盞,種類分為高壓納燈和節能燈兩種,亮度達到200流明,年度耗電量120萬度,電費總計80萬元;現有3個公園、8個廣場,總占地面積26.7萬平方米;道路綠化覆蓋率達到40%,城市綠化面積為775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6.22平方米,現有園林綠化水車3輛,機械化修剪率40%;現有2座熱力發電廠,供熱管道總長度45公里,集中供熱面積為93萬平方米,至今縣內無生物發電廠;城區燃氣由陽谷三山天然氣公司供給,供氣管網總長度為70公里,總用氣戶數為14040戶,供氣普及率為98.63%;城區建有1座污

  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為4萬立方米,污水處理率達100%;城區設有2處垃圾處理廠,其中1處無害化垃圾處理廠正在建設中,目前日處理能力200噸,垃圾處理率為100%。城區共有垃圾清運車28臺,機械化清掃95萬平方米,公廁16座,環衛工人257名;城區共設置公交線路11條,公交汽車113輛,日運送能力1321人;城區建有10萬平方米以上的小區5個,人均住房面積34.95平方米;建有體育館1處,總建筑面積10600平方米,能容納觀眾8000人;建有影劇院1處,總建筑面積1156平方米,能容納觀眾數940人。目前我縣城市會展中心還未建設,還沒有購買除雪機械。

  (三)城市管理高效有序。

  縣委、縣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重點實施了以“綠化、亮化、凈化”為主要內容的“三化靚城”工程,狠抓市容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做好市政公用設施日常修復,初步形成了規范化、精細化、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機制。亮化方面,城區80個主要臨街單位的辦公樓體全部安裝了燈亮設施。大力開展了門牌廣告亮化整治,統一設置標準,對不符合標準的堅決予以拆除;綠化方面,積極拆墻透綠、見縫插綠,基本形成了“一街一景、一路一品,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綠化格局;凈化方面,堅持“清掃工人年輕化、著裝規范化、車輛統一化、值班輪流化”,主城區街道晚10點前基本實現了無亂倒垃圾現象,生活垃圾基本實現了日產日清。

  目前,住建局下屬市政工程管理處、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處、園林管理處和城市公用事業管理處,具體負責城區各項管理工作。城區市政設施、園林綠化、衛生保潔均實行了“建管分離,管養分離”。

  (四)村鎮建設穩步推進。

  近年來,各鄉鎮黨委、政府都加大對鄉鎮駐地建設的投入,鎮容鎮貌有了較大改觀,增強了聚集和輻射功能。各鄉鎮都加大規劃編制力度,目前15個鄉鎮全部重新修編完成駐地總體規劃,全縣876個行政村擬合并為112個農村社區。啟動了農村新居建設與危房改造工作,目前已啟動整村遷建50多個村,建設新居。

  城鎮調研報告19

  今年10月,縣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力爭用3~5年時間,重點抓好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10個鄉鎮集鎮開發。結合XX實際,我縣該如何在小城鎮開發熱潮中乘勢而上,利用自身優勢推動產業化與城鎮化,實現經濟社會協調持續發展,對此,我們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小城鎮建設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規劃與實際脫離,城市功能不夠完善

  一是規劃欠長遠。規劃立足不夠長遠,考慮不夠周全,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無論是群眾生活還是地方發展都對城市功能提出新的要求,規劃很快就呈現相對滯后,導致城市功能短缺,制約了地方發展。比如,鄉鎮的停車場問題,下水道。二是規劃不統一。城市建設規劃與產業發展規劃脫離,與交通、土地、水利、生態環保等規劃銜接不夠,土地、衛生、交通、治安等未形成一個協調統一的綜合管理體系,導致城市功能布局散亂,城市管理呈現出低效、

  無序和分散。三是規劃難執行。由于鄉鎮的城建國土部門缺少正在意義上的行政執法權,面對違法建筑、違規用地等行為只能下達書面停工通知卻不能進行行政處罰,對違法違規行為缺乏必要的威懾力,違法建筑、違規用地等行為屢禁不止,導致規劃編制無法落實、形同廢紙。一旦遇到重大項目需要征地用地,就要花大力氣進行拆遷和補償,既增加了工作難度,造成社會資源和行政資源的'嚴重浪費,也給社會帶來了不穩定因素。

  (二)資金短缺,基礎設施嚴重不足

  一是交通環境不佳。交通建設遠遠落后于交通量的增長,交通對于城市就如同血管對于人體,交通不暢不僅使居民的生產生活不便,更抬高了整個城市的運行成本,導致城市對外資缺少吸引力,使招商引資、產業發展遇到“血栓”;二是環境污染嚴重。垃圾集中處理處于初始階段,處理能力十分有限、處理工藝過于簡單,垃圾無害化處理基本未啟動,環境污染還比較重;三是生活資源匱乏。商貿物流不夠發達,產品集散功能有待提高,醫療、教育、文化等資源稀缺,難以滿足公眾需求;四是投融機制尚未完善。城市基礎建設的多元化投融機制尚未完全形成,資金短缺成為困擾小城鎮建設的核心問題,一些關系民生和產業發展的重要設施無法配套,城市功能不齊全,阻礙了小城鎮建設整體水平的提高。

 

  城鎮調研報告20

  一、對巴中小城鎮建設的現狀分析

  建區設市十六年來,由于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小城鎮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對經濟社會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小城鎮規模不斷擴大。到底,全市有123個鄉集鎮,61個建制鎮,其中重點鎮5個,省級試點鎮48個,縣城以下鄉鎮建成區面積達到198平方公里,鄉鎮平均建成區1.1平方公里、人口3000余人,平均66平方公里分布著一個小城鎮。恩陽鎮建成區面積3.5平方公里,城鎮常住人口4.5萬人,是全國重點小城鎮。清江鎮近幾年來城鎮房屋建筑面積以每年5—10萬平方米,人口以年均500戶、人的速度增長。

  (二)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通過抓小城鎮的規劃、建設、功能完善,小城鎮成為人口、經濟、社會等資源的重要集聚點,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成為農村公共服務的重要輻射點,成為農村和城市的重要結合點。對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形成起到了聚集作用,對產業發展起到了帶動作用,對農村人口的轉移起到了吸納作用。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增強。全市小城鎮常住人口達到65萬人,城鎮化率達到27.1%。比如,樂壩鎮總人口7680人,城鎮人口達到6100人,城鎮化率達到80%。白衣鎮十年來鎮區面積擴大8倍,城鎮人口增加6倍,達到1.2萬人,占總人口的35%。

  (三)基礎和服務設施明顯改善。路、水、電、氣、通訊等基礎設施,市場等服務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到底,全市鄉鎮建成主要交通公路232條,里程1208公里;建成區道路硬化率達到70%;鄉鎮通電率100%;60個鄉鎮建有集中供水廠(站);所有建制鄉鎮開通固定電話、移動電話,60%的鄉鎮開通網絡;建成了一批綜合農貿市場、專業市場、經營超市,促進了物流的初步形成;恩陽、清江、樂壩、涪陽和興文實現天然氣管道集中供氣;地處深山的空山鄉實現了“五通”。

  (四)鎮域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小城鎮的發展,促進了鎮域經濟的加快增長,特別是建制鎮經濟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其他鄉集鎮。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響的旅游型、工貿型、商貿型、農產品加工型小城鎮。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小城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9.24億元,其中二產業6.47億元,三產業10.63億元。如,樂壩建鎮十五年來,堅持以工業、商貿為主導,去年底工業產值超過1億元,占gdp的80%以上,三次產業比重為4:43:53,提供稅收超過萬元。涪陽鎮興辦12家超市,新建1萬平方米綜合商品交易樓,吸引了一批廣東、福建、浙江等地客商,個體戶達到250戶,帶動了以涪陽、陳河為中心的通江銀耳、食用菌特色產業發展。

  (五)歷史文化底蘊較為深厚。我市部分小城鎮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紅軍文化。長赤、毛浴、沙溪、光霧山(桃園)、得勝等鎮具有光榮的紅色歷史,深厚的紅色文化。白衣古鎮以上千年的悠久文化歷史著稱。恩陽古鎮以紅軍文化、特色民居遠近聞名,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四川省十大古鎮。水寧寺、白衣、毛浴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清江、曾口、涪陽、鐵佛等21個鎮被省政府命名為文明村鎮。

  盡管小城鎮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在建設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困難。

  一是規劃明顯滯后。城鎮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設規劃滯后于建設發展的需求。全市小城鎮總體規劃修編率僅為27%,絕大部分小城鎮沒有控制性詳規,更沒有小區規劃。已有的小城鎮規劃大多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總體布局與發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小城鎮規模偏小,90%的建制鎮建成區面積不足3平方公里,其他鄉集鎮不足1平方公里,大多停留在農村居民點的層次上,輻射帶動能力弱。城鎮建設缺乏特色風貌,缺乏文化內涵,缺乏城鎮品味,基本上是一條水泥路、一排卷簾門,“千鎮一面”的火柴盒式建筑,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特色。

  二是基礎設施不完善不配套。由于自身財力薄弱,多元投入機制尚未建立,相關配套政策不到位,投入明顯不足。一方面,鄉鎮政府性債務沉重。據對恩陽、清江、曾口、白衣、元山、駟馬、諾水河、廣納、涪陽、樂壩、大河、光霧山12個小城鎮的調查,除涪陽已消化全部債務外,其余11個鎮政府性債務達到1.25億元,最少本文章共2頁,當前在第2頁上一頁[1][2]的樂壩鎮為140萬元,的駟馬、恩陽達到2200萬元,平均達到1000萬元以上。制約了城鎮規模的擴大,城鎮功能的完善。另一方面,路、水、氣、管網等基礎設施和公建設施不配套。沿公路建設的鄉鎮,公路與街道功能不清,以路代街、以街代市現象突出;多數鄉鎮未實現雨污分流,未集中進行污水處理和垃圾收集;管網建設嚴重滯后;文化、體育等公共設施

  缺乏;燃氣普及率僅為0.1%。

  三是缺乏產業支撐。城鎮經濟總體效益不高,產業發展普遍存在產業規模小、鏈條短、水平低的狀況,產業支撐能力弱。不足以刺激基礎設施的快速改善和促進生產要素向城鎮的有效積聚,城鎮的輻射和帶動能力弱,二元結構特征明顯。同時,由于自然和歷史的原因,對外交流合作有限,對外開放的水平低,仍處于封閉半封閉狀態,對生產要素的吸引力不強,借力、借勢、借資金、借技術發展尚未真正起步。

  四是集鎮管理水平不高。城鎮管理體制機制不適應發展的需求,政府主管部門調控能力較弱。規劃應有的指導性、性和強制性作用發揮得不夠,隨意性明顯,重建輕管的現象比較突出。小城鎮違法建設屢禁不止,臟、亂、差現象較為普遍,監督管理和執法力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準確把握小城鎮建設在城鄉統籌中的功能定位

  城鎮化直接體現著一個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時期不可逾越的階段。發展小城鎮是統籌城鄉發展,解決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一體化的主要途徑。在推進農村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產業化中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增強發展的緊迫感。

  (一)發揮小城鎮的中心地位作用。小城鎮是一個行政區域的中心。位于農村之首,城市之尾,一頭連農村,一頭連城市,一頭連農戶,一頭連市場。是城市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農村有著千絲萬縷的必然聯系。在該地域系統內發揮著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的中心地位作用。小城鎮的發育程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為此,必須作為一件大事抓緊抓好。

  (二)發揮小城鎮的聚集作用。城鎮化是社會分工的發展和生產專業化的結果。當前,大中城市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產業升級等多方面的原因,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能力減弱。而加快小城鎮建設,有利于滿足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的低成本需要;有利于促進農村二、三產業的相對集中,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有利于解決農民離土不離鄉,起到維護社會穩定和擴大內需之功效。建設小城鎮,可以聚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可以發展一個地方的生產,繁榮一個地方的經濟,富裕一個地方的百姓。

  (三)發揮小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小城鎮是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載體。城市工業文明向農村擴散,離不開小城鎮,城市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以小城鎮為基地,才能盡快為分散的農民所掌握、所享受,先進的科學技術很多要通過小城鎮向農村傳播。在實踐中要充分發揮小城鎮對農業、農村、農民的帶動作用,對農村產業的輻射作用。

  (四)發揮小城鎮促進對外開放的作用。擴大對外開放是農村進步的強大動力。小城鎮是農村對外開放的窗口。作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起步晚、起點低、積累少,招商引資難度大,更應該加快建設農村小城鎮,充分發揮其對外開放的“窗口”作用,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像樂壩鎮多年來重視抓小城鎮建設,促進開放開發,吸引了大量外地和當地人務工經商,興辦企業,鎮域經濟迅速發展壯大。

  (五)發揮小城鎮促進科學發展的作用。要確立抓小城鎮建設就是抓發展的思想觀念。把小城鎮建設作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戰略,作為體現以人為本、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舉措,作為統籌區域、城鄉發展的有效途徑,實現人口、經濟要素的合理分布和自由流動,立足特色資源,打造產業集中區,增強小城鎮的經濟實力,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

  三、加快農村小城鎮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堅持輿論導向。充分發揮輿論的引導作用,形成廣泛共識。加快小城鎮建設是落實市委重大發展戰略的需要,是推進農村城鎮化的需要,是推進“三農”問題解決的需要,是擴大內需、應對金融危機的需要,也是抓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需要。根據巴中實際,應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市、縣中心城市,完善功能,提升品味,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一手抓星羅棋布的小城鎮,堅持城鄉統籌、合理布局、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創新體制、突出特色,把城鎮化與農村工業化、產業化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社會、經濟結構轉型,增強小城鎮的發展活力、發展后勁。

  (二)堅持規劃導向。小城鎮建設必須堅持規劃先行。規劃要具有科學性、前瞻性,按照起點要高、規模適度、分步實施的要求,提高規劃水平。明確小城鎮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有所為有所不為,因地制宜、節約資源、突出特色、個性發展,體現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生態特色,傳統建筑與現代建筑相結合,切實避免“千鎮一面”的雷同。合理確定小城鎮建設的選址、規模、標準和設施配置,把小城鎮建設成為布局合理、經濟繁榮、設施配套、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管理有序的新型城鎮。一要搞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合理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資源;二要搞好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包括控制性詳規、小區規劃、管理建設規劃以及基礎設施配套的規劃;三要搞好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將小城鎮規劃與產業布局規劃、教育規劃、區域交通規劃、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基本農田保護規劃有機地銜接起來,更好地發揮小城鎮的基礎潛力、產業潛力。四要嚴格實行規劃控制,增強規劃的嚴肅性,保障規劃的連續性。

【城鎮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小城鎮建設現狀調研報告05-09

小城鎮建設狀況調研報告05-09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范本06-02

城鎮化建設問題調研報告06-24

小城鎮建設現狀調研報告2篇08-25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4-13

基層城管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4-12

全民創業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4-12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4-12

參觀學習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