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落實職業健康檢查的調查報告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落實職業健康檢查的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首先,我們要弄清職業健康檢查幾個關鍵問題:什么是職業病?為什么要進行職業健康檢查?職業健康檢查主要有哪些項目?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為什么要進行職業健康檢查?職業健康檢查是為了評價員工身體健康狀況而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的醫學檢查。職業健康檢查分為上崗前檢查、在崗期間定期檢查、離崗時檢查、應急健康檢查和健康檢查處理五類。《職業病防治法》對職業健康檢查有著極其明確和具體的規定:“第三十六條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書面告知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對在職業健康檢查中發現有與所從事的職業相關的健康損害的勞動者,應當調離原工作崗位,并妥善安置;對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不得解除或者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職業健康檢查主要項目有:身高、體重、視力、心、肝、脾、血壓、腎臟、abo血型測定、紅白細胞計數、血紅蛋白等21項檢查、結石、結核檢查等。
一、職業健康檢查落實面臨的難題
(一)企業對職業病防治認識不足,忽略應對員工履行的職業健康保護義務。大部分企業管理者普遍對職業危害和職業病沒有清晰的理解和認識,將普通的健康檢查等同于職業健康檢查。有些企業為了追逐利潤最大化,職業病防治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生產設備陳舊、環境差、條件落后,致使職業危害程度不減反增;超長工作時間大大縮短了職業病發病的合理年限;職業健康專職管理人員嚴重缺乏,也致使企業管理者對職業病的認知存在嚴重的滯后性。
(二)員工自我保護意識薄弱。接觸職業危害的企業一線員工普遍學歷較低,員工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思想上不重視,為了圖省事,違章操作現象時有發生;二是怕因為健康狀況不佳,導致薪資減少、失業或無法順利離職,因此員工一般不愿意配合完成崗前體檢、在崗體檢和離職體檢;三是對職業危害的認知非常有限,不清楚職業病危害的嚴重性,對如何進行自我保護等基本知識缺乏了解,甚至不清楚參加職業健康檢查是法律賦予員工的權利,這都使得職業病防治的效果大大降低,職業健康檢查的覆蓋率處于低水平。
(三)處罰落實不到位。《職業病防治法》中針對用人單位的處罰規定有8條,用人單位如被發現未按《職業病防治法》落實員工職業健康檢查,由衛生行政部門區別不同情況分別按2-20萬標準予以處罰(多項處罰合計40-190萬元),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處罰看似嚴重,但目前還沒有那家企業被處罰過。這在不知不覺告知用人單位這樣一個信息:職業健康檢查一個樣,不檢查也一個樣。導致工作場所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和為員工提供職業健康檢查難于落實。
(四)執法部門過多,部門職責分工不明確。雖說《職業病防治法》明確規定了職業衛生監督檢查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衛生部門負責職業衛生監測、專項調查、職業病檢查鑒定等工作,但這一職責劃分在過去每2~3年便會由國家有關部門另行發文將職責進行輪換,相關部門不作為、推卸責任屢見不鮮。致使監督檢查工作無法落實,規定也只能留于形式。
(五)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病診斷機構過少。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和職業病診斷機構大多限于地市級的職業病防治院所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級地區的對應機構少。近年來因我縣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吸引了大大小小近200家企業家到縣城和鄉鎮投資辦廠,員工數量以千計算,這些員工對我縣的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但職業健康卻沒有得到保障,突出表現在職業健康檢查的機構配置上空缺現象。到目前為止,我縣沒有一家有資質的機構可以進行職業健康檢查。整個河池市也沒有幾家有資質的職業健康檢查機構供企業選擇,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等依舊需要提前預約排隊,這與當地的gdp總量和增速皆無法匹配。
(六)職業病檢查和診斷醫師資格一直沒有統一的標準。20xx年5月1日開始執行的《職業健康檢查管理辦法》才對醫師資格提出要求,然而依舊比較簡單,導致每個職業病診斷醫師的認知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對法律法規認知的不一致,導致有些地方出現無處進行職業健康檢查、無法診斷,從而延誤了員工的治療。加之新職業病種類的日漸增多,只有省級的職業病防治院才具備各個病種的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病診斷的能力,這就造成職業健康檢查和診斷接診能力因病種資質數量的差別,出現接診能力嚴重失衡的狀態。
二、落實職業健康檢查的對策和建議
(一)大力加強培訓,規范職業健康管理人員的從業和上崗資格。負責職業病防治監督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協同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相應的制度,對企業中的職業健康管理人員的資質做出規定,通過培訓考核上崗的機制,從人員配置、培訓等方面加強企業對職業病防治的認識,由源頭開始進行管控。
(二)加大職業病危害和防治知識的宣導和培訓,積極發揮政府與媒體的作用。通過近期到各企業檢查發現,至少有80%的員工沒有職業病這個概念,甚至一些企業負責人也不知道什么是職業病。針對這種狀況,必須要加大職業病宣傳力度。深入企業,采取培訓、出板報、發宣傳單、發短信等形式進行宣傳。讓企業負責人樹立健康促穩定、健康促發展、健康促增收思想。同時,增強員工的自我保護意識,促使健康觀念逐步轉變。意識的提升需要的是耐心和不斷重復來強化認知,當職業病防治知識被社會所熟知的時候,員工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便會督促和監督企業完善職業病防治工作,更好的推動職業病防治的發展。
(三)提高違法成本,將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納入社保基金體系。根據每家企業職業病危害的程度而有所不同,職業病危害程度越大,企業付出的違法代價應該越高。雖說這不是最好的方法,但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可迫使企業守法經營。另外,針對職業健康檢查費用高(職業健康檢查的費用大約是普通健康檢查費用的5~10倍不等)的狀況,可以從現行的制度上進行對應的調整,職業健康檢查費用可以采取社保基金與企業共同承擔的方式來實現,社保基金和企業按照一定的比例支付員工的職業健康檢查費用;另一種方案是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社保基金完全承擔,但前提是企業按照法律要求為員工購買工傷保險。這將大大降低企業因此付出的成本,企業也將有更加強烈的意愿和積極性主動依法履行義務。
(四)明確部門職能,社會與媒體參與監督。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衛生部門的職責和職能確認清楚,清晰執行,最大程度的減少相關部門間的責任推諉。加強對執法和監督人員的法律、專業和素質水平的提升。對現行的法律法規進行不斷完善,使職業病防治監督管理工作更加透明,以便社會和媒體的監督。
(五)針對職業病發病的地域特點,針對性配置專業人員,提升技術實力,加強與當地三甲醫院的合作。先是針對不同區域的職業病發病特點和集中程度,有針對性的增加對應區域的職業健康檢查和診斷資質,簡化資質申請的流程,縮短審批時間。接著,針對職業病的區域性爆發特點,分散和增加對應的職業病研究中心和實驗室,以分散上一級職業病防治院的檢查和診斷壓力,平衡發展職業病檢查與診斷的專業能力。然后,對符合條件的機構少、體檢醫務人員缺乏,又或者出現職業健康檢查和診斷為不同機構的情況,應加快增加符合條件的機構,整合職業健康檢查與診斷機構的資質,增配符合要求的醫務人員,并與當地的三甲醫院合作,以滿足職業健康檢查和診斷的需求,同時加大對職業病醫療人員專業技能和業務水平的提升。
【落實職業健康檢查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醫院職業健康檢查的工作總結范文06-10
職業健康檢查工作計劃(通用19篇)08-22
職業調查報告08-16
職業發展的調查報告07-10
職業調查報告范文10-03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調查報告09-06
大學生職業調查報告08-03
督導落實簡報范文07-05
關于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06-26
教師職業的調查報告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