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調研報告(精選6篇)
調研報告不同于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是因為發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災情)才去作調查,然后寫出報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經濟調研報告(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經濟調研報告 篇1
柏林村兩委班子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縣鄉兩級會議精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出發點,堅持 “菜畜富民”的村域特色經濟發展思路,積極引導村民發展蔬菜大棚種植和生豬獺兔飼養,走出了一條調整產業結構的成功之路。通過近3年來的發展,實踐證明大棚蔬菜已經成為我鄉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有效途徑。為了進一步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的目的,近期我們對柏林村蔬菜大棚的現狀、存在的一些不足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大棚發展現況
西屏鄉柏林村位于江油市城西12公里處,距綿陽市不到30公里車程,區域優勢明顯。盤江新河穿村而過,屬盤江二級階地,水利資源豐富,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轄6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456戶,1559口人,基本農田900余畝。地震前有種植大戶1戶,種植面積200余畝,現有蔬菜大棚10棚,養殖大戶3戶。2009年,村民耕地畝產值約1000元,而蔬菜畝產值約4800元,約為耕地畝產值的5位。現階段我村大棚特點是菜棚建筑質量低,防寒能力弱,種植環境差,冬季不易生產。
二、存在的問題
大棚蔬菜種植經歷了近3年的發展壯大,已成為我村產業開發的重頭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取得的成績讓人鼓舞,可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集中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基于傳統農耕思想觀念較重,村民認識不到位,限制了大棚蔬菜發展
由于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不少農戶對發展大棚的認識不夠,種棚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不能將種植大棚當作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新途徑。嚴重束縛了思想解放。絕大部分農民思想觀念陳舊,接受新事物意識淡薄,種植停留在傳統的農作物上;還有部分村民缺乏種植技術,別人種啥他種啥,別人干啥他干啥,邊種植邊摸索,完全處于被動狀態;也有一部分農民形成了“以土為本”過分依附土地的思想;還有部分村民存在“小富即安”的現象,易滿足于現狀,不能把結余投入擴大再生產,無法獲得更多更大的結余,缺乏改變現狀的沖動和欲望;另外,絕大多數農民缺乏開放意識、商品意識、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在生產過程中害怕失敗,怕擔風險,缺乏戰略性和前瞻性眼光。此外,抱有種地不如打工思想的人很多,大量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靠種植生活的村民很少,種地的積極性不高。
二是大棚種植缺乏專業技術支撐,經濟效益低下,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弱,集中反映在:
1、農民缺少蔬菜生產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知識,蔬菜技術人員數量不能滿足需要,且缺乏在田間地頭的實地指導。
2、農戶對引進特優品種力度不夠,主要還是以往的西紅柿、茄子、黃瓜、辣椒等大眾化品種,沒有依據本村資源特色形成“一村一品”的規模化種植。
3、一些種植戶一遇到蔬菜產品及農藥化肥種子市場價格波動,就會迅速減少種植面積,有的甚至放棄,這種情況直接影響到村里大棚蔬菜發展的良好氛圍,不利于大棚蔬菜的穩定協調發展。
4、5.12大地震后,大棚蔬菜發展受到很大影響,基礎設施受損嚴重,地震時期蔬菜賣不出去,再加上唐家山堰塞湖泄洪,蔬菜不能采摘,很多種植戶資金積壓,大棚種植面積大量減少,農民生產積極性受挫。
三是銷售渠道不暢,受外地蔬菜市場沖擊,抑制菜農種植大棚的積極性。
我村的蔬菜種植總體上講,由于數量少,技術含量低,種植成本大,在市場上競爭能力太弱,大部分菜農是自種自銷。再加上外地蔬菜的調入,影響了大棚種植菜農的銷售和種菜的.積極性。
三、對策和建議
為切實有效解決大棚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推動我村大棚產業開發不斷向前發展,經過深入調研,認真分析,形成的解決思路如下:
1、加強宣傳力度,幫助村民轉變思想,提高認識
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村民小組會等形式,讓他們認識到:種植大棚蔬菜是投資低、收益高、見效快、適合農村發展的好項目。同時,也可以采取帶出去到我縣九嶺鎮大棚種植成功的示范點實地學習參觀,增長見識,讓廣大農民朋友切身感覺到在身邊的真實例子。包村干部與村干部要各盡職責,逐門逐戶做大棚種植宣傳思想工作,通過深入細致地講解和引導,讓群眾在思想觀念上有所轉變。
2、實施跑動戰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擴大種植規模 引導農戶自身盡力籌集建設資金,完善大棚菜地基礎設施,改善種棚環境條件。如在大棚間建設各種管網和道路,同時,協調水利部門實施打井和防滲滴灌工程。當然這些工程單靠農戶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還要靠各級政府的強力推動,兩委班子一定要抓住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契機,積極與縣、鄉兩級相關部門聯系,爭取資金上的扶持。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農村小額貸款的優惠條件,加大投資;或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吸引外資。農業發展必須形成規模優勢。有規模才能有效益,產業化必須規模化。因為只有當生產有一定規模來自周邊縣市的商販才會源源不斷,產品才不愁銷路。
所以我村蔬菜生產還應再接再厲,逐步形成區域化、規模化,最終形成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
3、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提高蔬菜產量,促進農民增收 菜農種植戶一定要繼續加強理論知識學習,通過書本、網絡等方式不斷了解種植技術方面的知識。村兩委班子要定期組織農戶召開村民小組會,通過交流學習的方式,不斷提高種植技術。同時,要與縣、鄉農業部門及時聯系,聘請農業技術員到我村進行實地指導,使大棚生產各環節都有可靠的技術保證。
4、積極發展宣傳作用,打通銷售渠道,形成公司與農戶訂單銷售模式
5、充分發揮好農業局大棚蔬菜建設項目的帶頭作用,塑造龍頭企業,打造蔬菜品牌,吸引更多的投資,形成產業化。
要通過電視、報紙、廣告牌、打電話等各種形式廣泛宣傳,成立配菜公司,打造我村蔬菜品牌,拓寬銷售渠道,爭取將蔬菜打入城市超市和批發市場進行銷售,提高村民的收益。
通過這次調研,使我村村民對發展大棚蔬菜有了新的認識,為我村今后大棚蔬菜發展規模化提供了一個參考思路。
農村經濟調研報告 篇2
為全面掌握20xx年上半年全市農業生產形勢,客觀分析目前農業、農村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張掖市統計局按照省統計局調研要求,會同省局農村處調研組到高臺、臨澤、甘州、山丹四個縣區進行了實地調研。調研組一行深入田間地頭實地查看農作物長勢,通過與企業負責人、養殖戶戶主進行深入交流座談,對全市上半年農業生產形勢和全年農村經濟運行態勢有了比較全面客觀的了解認識。現將上半年全市農業農村經濟情況報告如下:
一、上半年農業生產基本情況
(一)農作物播種面積繼續增加。今年以來,張掖境內氣候條件較好,特別是進入5月份以來,降雨充沛,夏糧長勢良好,農業生產形勢健康向好,經初步統計,20xx年上半年完成農作物正茬播種面積414.2萬畝,同比增長2.4%,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87.8萬畝,同比增加5.6萬畝,增長1.99%.在糧食作物面積中,夏糧面積106.45萬畝,同比減少0.45萬畝,下降0.42%;秋糧面積181.3萬畝,同比增加6.05萬畝,增長3.5%.制種面積128.46萬畝,同比增加9.97萬畝,增長8.4%.其中玉米制種面積109.68萬畝,同比增加10.62萬畝,增長10.7%.
(二)糧食總產量呈現"夏減秋增"態勢。預計夏糧總產量達到4.14億公斤,同比減少572.4萬公斤,下降1.36%;如果后期農業生產不再有大的自然災害發生,秋糧單產按530公斤/畝計算,秋糧總產將達到96099萬公斤,同比增加3002萬公斤,增長3%左右。預計全年糧食產量達到13.75億公斤,增長2%左右。
(三)經濟作物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作物面積增加的絕對量和速度均有上升,油料、蔬菜、中藥材和蔬菜及其它制種分別達到38.21萬畝、32.09萬畝、23.55萬畝和15.56萬畝,其中蔬菜及其它制種面積增幅較大,增長13%,四大作物占到經濟作物面積的94.8%.
(四)畜牧業生產穩步健康發展。從青飼料面積達到10.96萬畝,增長42.5%;預計大牲畜存欄90.38萬頭,增長2.1;牛存欄78.22萬頭,增長5.09%;牛出欄10.35萬頭,增長5.5%豬存欄72.13萬頭,增長2.53%;豬出欄48.19萬頭,增長3.1;羊存欄341.67萬頭,增長6.6%;羊出欄77.37萬頭,增長7.81%。
二、上半年農業生產主要特點
20xx全市上下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發展,對新建日光溫室、鋼架大棚等設施農業建設,發展高原夏菜、綠色有機農產品、草食畜牧產業,建立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予以大力支持。
(一)設施農業發展加快。縣區通過整合惠農資金、政府貼息貸款、協調婦女小額擔保貸款等扶持政策,進一步加大了對設施農業的扶持力度,設施農業發展得到長足發展。如甘州區對連片新建50座以上的日光溫室,每座補助5000元;臨澤縣從20xx開始每年整合涉農項目資金5000萬元,實行差別化扶持政策;高臺縣對當年采用新型材料連片打建,種植溫室30座、50座、100座以上的,每座分別給予1000元、2000元、3000元獎勵補助;民樂縣對連片新建10座以上的高標準層架式食用菌大棚,每座一次性補助資金6000元。由于各級政府扶持力度加大,進一步調動了種植大戶、農村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從事設施種植的積極性。20xx年新建日光溫室4890座、鋼架大棚9250畝,全市設施農業面積達到16.5萬畝,設施種植業面積呈兩位數增長態勢。
(二)創新經營機制增活力。將創新農業經營機制作為激發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的重要抓手,加大農村土地流轉力度,積極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土地資源大量流轉,催生了一大批專業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了農作物制種、馬鈴薯、高原夏菜、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加快了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建設步伐。20xx年,全市農地流轉面積122.35萬畝,比上年增加5.6萬畝。整村流轉60 個,面積20.67萬畝。全市50-100畝規模經營單位3148個,100-500畝規模經營單位2093個,500-1000畝規模經營單位497個,1000畝以上規模經營單位245個。通過土地流轉形成的規模化經營對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土地產出效益,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如高臺縣綠洲農業有限公司,在高臺縣的南華、宣化兩鎮以畝均800—1000元價格流傳農民土地1.8萬畝,新建活動式鋼架大棚3000座,陸地標準化種植蔬菜1.5萬畝,今年畝均收入可達到5000元以上。
(三)龍頭企業成為推動農業發展生力軍。各級政府把扶持龍頭企業作為創新農業經營機制,激發農業發展活力的重要抓手,加大培育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農業企業、專業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為主體的新型經營主體呈快速發展勢頭。20xx年農業龍頭企業國家級1個,省級41個,市級101家。如張掖市綠涵公司積極發展以高原夏菜為主的特色蔬菜產業,先后投資1.3億元在荒灘上修建5萬噸、占地2萬平方米的全市最大的蔬菜水果保鮮庫、6000平米集約化全自動育苗中心、618座鋼架拱棚標準化設施蔬菜示范區,采取訂單種植、最低保本價收購、保鮮貯藏、定點運銷相結合的經營模式,在甘州,高臺,臨澤、民樂等地落實高原夏菜面積4萬多畝,年銷售收入達到2.2億元,有力地促進了農民收入的穩定增加。20xx年2月28日,綠涵公司與俄羅斯CTK貿易公司成功簽訂了50萬噸果蔬出口協議,首批300噸果蔬產品于5月27日正式啟運。今年1-4月份,張掖市農產品外貿出口逆勢上揚,實現自營出口總額6437萬元,同比增長29%.
(四)畜牧業生產健康穩定發展。以建成現代畜牧業全產業鏈試點市建設為主線,狠抓政策扶持、規模養殖、疫病防控、項目建設等關鍵環節,全市畜牧業生產呈顯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年初,市、縣區黨委、政府均以1號文件形式出臺扶持草食畜牧業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采取引導鼓勵扶持的.辦法支持散養戶出院入區,鼓勵養殖大戶以區建場,以區帶戶,以戶促場,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勢頭強勁。今年已新建各類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區117個,其中:肉牛36個、肉羊65個、奶牛11個、生豬5個。20xx年張掖調查隊畜禽監測大型規模養殖戶,生豬飼養量5000頭以上27戶,比上年增加2戶;牛飼養量1000頭以上的32戶,比上年增加13戶;羊飼養量1000頭只以上的149戶,比上年增加6戶,禽飼養量10萬只以上的3戶,比上年增加2戶。
三、農畜產品價格形勢分析
根據這次調研及農業、畜牧部門提供的資料分析,今年上半年,農產品價格基本保持穩定波動不大,畜產品價格起伏較大。
(一)糧食價格基本穩定。上半年主要農產品小麥、大麥、馬鈴薯價格維持在2.1元/公斤、1.8元/公斤、1.5元/公斤,與上年同期相比基本穩定,略有上漲,玉米價格從去年年底的1.7元/公斤,恢復性上漲到目前的2.1元/元左右。
(二)蔬菜價格波動較大。今年春節前,受冰雪冷凍災害天氣影響,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影響春節期間蔬菜價格大幅度上漲,同比上漲2-3倍。進入5月份以來,以娃娃菜、甘藍、西蘭花、葉菜等為主的大宗蔬菜出現價格大幅度下跌,下跌幅度達到50%以上,蔬菜批發市場娃娃菜、甘藍、葉菜類批發價格在0.4-0.5元/公斤之間,種菜效益大幅度下滑,特別是規模種植戶出現嚴重虧損狀態。
(三)牛肉價格保持穩定,羊肉價格開始回升。二季度,牛肉價格達到54元/公斤,與一季度環比基本持平;肉羊生產經過一年多的價格低位運行,現已企穩回升,平均價格在42元/公斤左右。
(四)生豬產品價格繼續走高。一季度,生豬及豬肉價格平穩,分別達到19元/公斤和27元/公斤。二季度,生豬和豬肉價格持續走高,分別達到22元/公斤和32元/公斤,環比分別上漲15.8%和18.5%。受生豬價格大幅上漲影響,仔豬價格居高不下,15公斤仔豬出售價格達到800-900元,20公斤仔豬價格達到1200元,仔豬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
生豬價格大幅度上漲的主要原因:一是生豬產能下降,供小于求。經歷了20xx-20xx年近2年的養殖虧損之后,大量中小散戶退出養豬業,淘汰自繁母豬,壓縮存欄量,縮小養殖規模,導致母豬存欄下降,仔豬補欄不足,產能下降;二是部分自繁自育規模養殖戶,囤欄惜售仔豬,導致仔豬價格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或待賈而沽,不愿出售,造成有意愿養豬的養殖戶望而卻步;三是在微利和虧損的情況下,很多散養戶堅持不下來,從事散養的人越來越少。
(五)禽類產品價格逐步回暖。一季度,雞蛋和活雞價格走低,分別達到8.2元/公斤和16元/公斤。二季度,雞蛋和活雞價格逐步回暖,分別達到8.8元/公斤和18元/公斤,環比分別上漲7.3%和12.5%.麩皮、胡麻餅、育肥豬料、蛋雞飼料、肉雞飼料價格上漲,環比漲幅分別為2.9%、3%、17.2%、20.7%、7.5%.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災害性天氣影響農業生產。進入4月下旬,全市出現大風、揚沙天氣,部分地方發生沙塵暴,使日光溫室、鋼架大棚、拱棚和大田覆膜作物受損。4、5月份氣溫溫差波幅較大,甚至出現極端低溫、霜凍,導致正值出苗的玉米制種及沿山地區油菜幼苗受到低溫凍害的影響。
(二)農畜產品價格波動大。進入5月份以來,以娃娃、甘藍,葉菜等為代表的大宗蔬菜價格創歷年新低,菜農種植效益嚴重受損,種植效益下滑,規模種植戶出現嚴重虧損狀態;羊出欄價格連續兩年持續走低,進入5月份以來價格雖有所回升,但規模養殖戶仍處于虧損狀態,養殖積極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挫傷,補欄積極性不高;生豬價格近期居高不下, 價格超出了理性上漲預期,加大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費支出,嚴重影響到城鄉居民生活水平。
五、意見建議
一是切實抓好農作物田間管理。抓好"三夏"、"三秋"農業生產,指導農戶加強以玉米、馬鈴薯為主的秋收作物田間管理。加強病蟲害的預報和防控,降低病蟲危害損失。加強與氣象、水務部門的協作,及早預防干旱、冰雹、洪澇等災害,確保農業豐產豐收。
二是強化科技指導和信息服務。加強對農民的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和其他技能的培訓,大力推廣設施農業、循環農業和高效節水農業實用技術。加強對農產品市場前景、供需狀況、價格趨勢等調查和預測,及時提供農產品供求信息服務,確保農民群眾產得下、銷得出,價格穩、收益高。
三是加大資金政策扶持力度。落實好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確保各項支農惠農補貼資金發放到位,讓農戶在最需要資金的時候拿到直補款,使惠農政策的效果發揮好,最大限度地保護和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對新建的設施農業,實行傾斜性政策資金扶持。引導農村能人、種養大戶、運銷大戶、龍頭企業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創辦農產品流通實體。加強綠色有機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穩步推進特色農產品生產向無公害、綠色化、有機化方向發展,增強農產品的競爭力,提高市場占有率。
四是加快生豬生產供給側改革。生豬行情的變化,是市場規律調節的結果,也是基于2年虧損期的恢復性補償。政府相關部門應未雨綢繆,統籌協調,防止豬肉價格大起大落。一方面促進生豬市場供給總量平衡,防止下一個"豬周期"的到來。另一方面應促進生豬生產適應在產品結構和品質方面上檔升級,扶持生豬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產業化飼養,支持養殖戶和龍頭企業引進良種、繁育良種,擴大和提升養殖規模和水平。同時,建立健全生豬預警體系,政府相關部門全面掌握全國及周邊地區生豬產銷形勢,對生豬生產形勢做出準確判斷,準確調控生豬市場,促進生豬生產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農村經濟調研報告 篇3
為了準確把握湖南農村經濟運行狀況,科學研判全年農業經濟走勢,近日,湖南省統計局農經隊在芷江、會同、洪江、湘潭、攸縣、茶陵、衡陽、祁東、邵東、洞口等縣區進行了農村經濟形勢調研。調研組通過實地走訪、與農口部門人員座談、與農戶深入交流等方式,對糧食生產、蔬菜瓜果種植、養殖業發展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的了解。調研結果顯示,當前農業經濟運行亮點紛呈,總體向好,同時存在一定的發展困境,下階段要多措并舉確保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一、農村經濟運行的亮點
(一)中晚稻長勢較為良好。此次調研時期正處于中稻成熟收割期和晚稻灌漿期,據實地走訪湘潭縣石潭鎮、攸縣新市鎮等地水稻高產創建片了解到,今年中晚稻生長期陽光充沛,雨水充裕,時間分布均勻,未出現“寒露風”等不利天氣,氣象條件良好,稻谷結實率較高,有效穗增加。在芷江縣,中稻和晚稻長勢普遍良好,中稻成熟期比往年提前了一周。芷江中稻與一季晚稻播種面積xx年同期增加1.53千公頃,增長8.1%,產量達148483噸,較上年同期增加13775噸,增長10.23%。但是在懷化部分地區,晚稻抽穗揚花期遇到了雨水和低溫,稻曲病等病蟲害偏重。
(二)農產品基地建設順利。各地注重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打造優勢品牌,農產品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進程加快。芷江正在建設9大優勢農產品基地,包括優質超級稻基地建設、優質柑桔原料加工基地建設、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等;洪江區巖垅鄉星火村形成了1400余畝的蔬菜基地,其中黑木耳基地占地380畝,無公害蔬菜生產成為了當地的支柱產業,當地農民工資達到了2100-3000元月;攸縣蔬菜種植面積已達13.4萬畝,比去年凈增加5700畝,同比增長4.5%;祁東縣已建成和在建的蔬菜標準園達32個,其
(三)養殖業持續向上向好。通過詢問規模養殖戶了解到,生豬價格自3月底開始反彈,至9月下旬約為8.8-9元斤,出欄生豬頭均盈利400元左右,市場行情較好,養殖效益可觀,預計此輪上漲行情可持續至明年上半年。養殖戶補欄積極性回升,但大量散養戶在此輪上漲行情到來前,扛不住長時間持續虧損紛紛暫時退出,由于受挫較大,養殖信心尚未恢復,多呈謹慎觀望態勢,生豬產能仍處于調整階段。此外,特色養殖發展勢頭良好。如茶陵縣充分利用山地資源較多和農民養殖黃牛經驗豐富的雙重優勢,開展本地特色黃牛養殖。由于茶陵黃牛以放牧為主,茶陵縣林豐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建立繁育示范基地,帶動當地農戶養殖,并延長產業鏈,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四)農機合作社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機械化是湖南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的必由之路。溆浦縣政府每年初制定農機技術服務集團承包獎勵辦法,規定獲獎條件,每年底由農機部門對各農機合作社進行考核,對符合條件的農機合作社,由縣政府給予2萬元獎勵。芷江大力推進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例如,XX年芷江綠葉農機專業合作社實現生產油菜100多公斤畝,每畝收益達到了400多元。
二、農業經濟發展的困境
(一)蔬菜惠農政策不足。相比水稻生產有國家托市政策,蔬菜生產未納入農業保險范疇,抗風險能力不強,且國家惠農政策不足。在調研湘潭縣某蔬菜種植基地了解到,由于未能準確把握市場行情,且缺乏相應的農業保險政策,XX年該基地的絲瓜嚴重滯銷,種植戶虧損嚴重。在洪江區巖垅鄉星火村調研過程中,當地農民反映,當前蔬菜種植成本偏高,政府補貼力度不夠。例如,一個蔬菜大棚的成本大概為5800元,其中大部分成本由農民自己承擔,此外,當地被調查的農民稱對省內相關的蔬菜惠農政策知曉率很低,甚至完全不知道。
(二)糧食價格偏低。在芷江玉米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農民反映今年玉米價格約為95元100斤,比去年價格降低了15元左右。價格偏低導致農民出售意愿下降,大量玉米囤積。在玉米播種面積達到幾百畝的曉坪鄉枇杷垠村,堆積在倉庫的玉米也成為當地農民的最大問題。除玉米外,今年稻谷收購價格同樣偏低。XX年中糧儲早稻收購價格為135元100斤左右,而市場收購價格為xx年來,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變化對生豬養殖的負面影響越來越明顯,養殖虧損時間延長、虧損程度加深、養殖信心受到重創。今年3月底以來,豬價逐漸上漲,養殖戶由轉虧為盈到盈利頗豐,目前盈利空間仍然較大。但是,較大的'盈利空間也隱藏了市場高風險,養殖戶對此不無擔心,因此,投資擴張養豬規模的意愿不強。
三、農業經濟發展的新路徑
(一)進一步加大支農惠農力度。在農業“三項補貼”改革政策落實,強化各項惠農政策落實情況督查,確保已有惠農政策落到實處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重點支持水利設施、大棚建設、農村道路建設等基礎設施。加強專業技術培訓和指導,積極邀請技術
(二)廣泛拓展農產品銷路。健全農產品產銷對接機制、農產品安全監督共管體系和信息服務共享平臺,大力培育一批發展農產品現代流通的經營主體,如農產品協會,繼續推進“農超對接”、
(三)著力搭建農產品營銷平臺。一方面,要加強市場信息服務。建立健全農產品信息
(四)多方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要不斷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在產業發展中增加農民收入。通過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引導發展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服務業,鼓勵農民在發展服務業過程中增加收入。此外,在整合培訓資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對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積極引導、激勵和支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以
農村經濟調研報告 篇4
敦煌市肅州鎮是城郊農業大鎮,多年來為城鄉一體化建設做了積極貢獻,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取得了較為輝煌的成績。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后,如何在當前形勢下進一步促進全鎮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快發展城郊農村經濟,成為我鎮亟需思考的問題。根據要求,通過對我鎮城郊農村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調研,現匯報如下:
一、肅州鎮基本情況
肅州鎮位于敦煌市西郊,東連市區沙州鎮,西連青海石油管理基地,南靠敦七公路開發區,北與黃渠鄉接壤,敦煌城區主干道陽關路橫穿東西,新城區古城路南北貫通,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全鎮總面積約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2萬畝,現轄祁家橋、高臺堡、魏家橋、肅州廟、板橋、武威廟、河州堡、孟家橋、楊家堡、姚家溝10個行政村, 5783戶,2.1萬人,XX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預計達到4.2億元,農業總產值3.0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億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8126元。
二、當前存在的問題
探索城郊型農業發展模式,核心就是以負責的態度、創新的精神、務實的舉措,積極化解工作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綜合我鎮農業和農村工作實際,在發展城郊經濟工作中還有許多方面需要加強和改進。一是在跳出農業抓農業方面,雖然確立了符合實際的發展思路,但在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統籌發展方面研究的還不全面,還存在協調性不強、統籌性不夠的問題。由于受發展空間、思想觀念、投入能力等諸多條件限制,規模化、優質化發展還停留在追求單位產出、單位效益這一層面上,綜合運用生產、經營、銷售、流通手段提高產出效益的實際招法還不多。由于受基地、規模、市場等因素的制約,產業化發展還不夠平衡,農產品多屬于初級加工,在跳出肅州、整合力量、集全市資源為我所用方面步子邁得還不大。二是在提高組織化程度方面,雖然在實踐中進行了積極探索,但對如何組織農民、如何發揮合作組織作用等問題研究的還不到位,還存在專業化水平不高、扶持力度不大的問題。在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方面始終處于主體地位的廣大農民,在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如何有效克服小家小戶、單打獨斗生產模式,通過提高組織化程度,強化合作意識,不斷提高面向市場、進入市場、駕馭市場和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走集約化、專業化、市場化發展之路,是當前推進"三農"工作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是我們實際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三是在發揮基層組織作用方面,雖然通過深化改革、加強建設對此進行了有力推進,但實際工作中對基層組織如何強化管理、如何調動積極性研究的還不深入,還存在基礎工作薄弱、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就是面對農業農村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基層干部大多還停留在已有的思維定勢和工作模式之中,在組織農民進行產業化經營、發展現代農業、壯大村集體經濟、繁榮農村文化、維護農村和諧穩定方面,一些農村干部還存在等靠思想、處于茫然狀態,思想觀念亟待轉變,促進發展促進和諧的能力亟待提高。四是在建立健全農村新型管理體制方面,雖然按照省市部署和要求進行了積極的改革,但實際工作中對新型管理體制的配套性、長效性、激勵性研究的還不全面,還存在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的問題。
三、加速發展城郊經濟的幾點思考
(一)明確發展目標,走城郊城市化道路
1、充分利用城郊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積極圍繞休閑、生態、觀光、旅游農業以及名優農產品進行項目包裝,積極開展各類相關招商活動,做精有限資源農業。
2、充分利用地處城郊結合部的區位優勢。建設特色農業生產基地,生產為城市配套的蔬菜、畜禽等副食品類農副產品,搞活三產服務業,形成新型的城鄉產業結構和城郊農村經濟體系。
3、以城帶鄉,以鄉促城。面對耕地逐年減少的現實,引導農民向城市集聚,以"城鄉一體,共同發展"為目標,借鑒城市管理的成功經驗,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整治鄉容村貌,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實現城郊農村城市化、城郊農民市民化,使城郊農村經濟成為城市經濟的一部分。
(二)發揮特色優勢,打造農村品牌效應
1、跳出農業看農業,跳出農村看農村,在種植結構上創特色。隨著城市文明和生態文明的發展,城郊農業的功能和作用不斷延伸,發展生態農業、精品農業、旅游農業、觀光農業、花卉農業、農業度假村成為發展城郊經濟的捷徑,每個地方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特色農業。
2、堅持在發展上有特色,在特色上有差別,在差別上創優勢。大力發展蔬菜、林果、特色餐飲等產業,形成特色優勢和規模效應,推動城郊型特色農業的發展。用工業化手段推進城郊農業,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用工業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把農業當工業抓、把農業當項目搞,實現企業化運作、產業化經營、工業化發展。
(三)我鎮加快城郊經濟發展的一些做法
近年來,我鎮在快速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和提煉,在發展城郊經濟上形成了一些適合自身發展的思路。按照"科學布局、擴張規模、完善功能、彰顯魅力"的總體思路,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在城郊的祁家橋、魏家橋、板橋等村發展以住宅、商貿、娛樂、餐飲為主的商貿服務業,助推城郊經濟快速發展。一是在祁家橋村一組開發建設高標準出租公寓和配套設施,為外來經商務工人員提供優良的生活環境,規劃建設外來人口生活服務區和勞務市場。二是依托沿黨河風情線和濕地公園優勢,在祁家橋村、高臺堡村發展以農家客棧、農家餐飲、田園采摘為主的農家旅游觀光區。三是依托北外環線和敦格鐵路過境及鐵路貨站建設,大力發展以專業市場、礦產流通、物流中心為主的倉儲物流集散區。四是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打通鎮域內"四縱四橫"的交通網絡,打造"四縱四橫"的產業框架。
四、幾點建議
一是加大全市農業資源科學整合利用力度。通過優化全市農業生產力布局,建立完善的農業市場體系和完備的農業信息網絡交流平臺,全面整合全市農業生產、加工、流通力量,建立行業與產業聯動機制,構建農產品價格預警機制,在全市形成統籌發展、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二是加大全市農業農村實用型人才培養力度。以培養新型農民為重點,制定全市新農村人才建設規劃,通過實施新型農民素質提升戰略和城市人才服務農村戰略,加快全市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涉農專業人才隊伍、農村基層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是加大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和品牌打造力度。把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出去,是促進農民增收、加快城市化進程的現實選擇。要通過動員社會各方面資源和力量,進一步加大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的培訓力度,提高勞動力轉移組織化程度。
農村經濟調研報告 篇5
按照局
一、邊遠山區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我所入住的梓漳村和浩口村兩個村都是邊遠山區,均屬山地淺丘地貌,無支柱產業,都是典型的傳統農業村,屬縣級貧困村。就拿浩口村來說吧。浩口村位于武隆縣西南,西南與貴州省真縣接壤,東南與彭水縣交界,芙蓉江為武隆、彭水和貴州省真縣“兩省(市)三縣”界河,浩口村地處芙蓉江上游,北距浩口鄉鄉政府所在地8公里,南與芙蓉江界河臨界,全村幅員面積1 7.8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001畝(其中水田6001畝,土19001畝),該村共有7個村民小組,農戶3701戶13401人,常年在外務工人口8001余人,建卡貧困戶190戶1525人。共產
(三)社會服務事業薄弱。一是子女上學困難。從幼兒園開始,小孩就得到鄉上去讀書,加之路途較遠,路況較差,來回不便,部分村民只好在鄉上租賃房屋,讓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去照顧孩子讀書。二是公共醫療衛生基礎條件差。村衛生站名存實亡。據了解,村級衛生站基本醫療器械少,技術條件較差,只能進行簡單的打針、輸液,醫治一般感冒;病情稍微復雜的病人只能到鄉或區、縣、鎮醫院去就珍;村里的赤腳醫生外出務工后,村民生了病,只能步行或花錢坐摩托車到鄉上的醫院去看病。技術好一點的赤腳醫生,在沿海務工人員聚集的地方,一個月就能賺幾千元錢,所以沒人愿意留在村里當醫生;就是浩口鄉衛生院也僅有3名在職醫生,遠遠不能滿足群眾醫療衛生的需求,希望上級有關部門增強基層鄉鎮衛生院醫生編制。三是勞動力流失嚴重。外出務工人員占了勞動力人口的85%以上;XX年至今畢業的大學生和高中生,基本全部外出務工,在村里很難找到一名xx年輕人。沒有人才,發展更難。四是公共文化設施滯后。兩村雖然家家戶戶通電話、95%的有電視,但全村沒有安裝寬帶互聯
二、幾點思考體會
書記在市委三屆六次全會上強調:“誰走得勤、看得細,誰就能了解更多情況;而誰能真知、詳知,把問題掰開了,揉碎了,分析清楚,誰就有更大的發言權,就能拿出實實在在的解決辦法”。我就邊遠山區農村經濟建設的發展談點思考體會:
(一)切實加強基層基礎設施建設。群眾反映最多最強烈,體會最深最直接的,就是基層基礎設施問題。按照城鄉統籌的要求,要實現邊遠山區農村經濟的加快發展,縮小城鄉差距。一是要落實惠農政策。進一步強化
(二)進一步強化基層組織建設。一是加強人才培養。
(三)進一步建立完善長效機制。按照市委“三項活動”總體部署,進一步建立健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長效機制,通過開展“三項活動”,讓機關
農村經濟調研報告 篇6
長順縣交麻鄉交麻村下轄16個村民組,502戶,總人口2053人,耕地面積5410畝。主要產業是以養豬、養雞、養羊為主的畜牧業,以烤煙、生姜為主的種植業,全村集體經濟偏于薄弱。
今年來,隨著中央、省、州、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
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種植產業為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后。20xx年,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xx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xx元,其中:來源于農業方面的收入xx萬元,在全鄉4個村中處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
1、從業人員分布情況。
現全村共有xx人,其中:男性xx人,女性xx人,18歲以下人數為xx人,18—60歲之間人數為xx人,60歲以上人數為xx人,勞動力人口數為xx人。根據201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村xx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xx人,占勞動力總人口的xx%;從事二、三產業的為xx人,占勞動力總人口的xx%,其中:xx人從事交通運輸業,xx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xx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
農業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種植為主。以20xx年為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xx畝(含復種指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xx畝,總產量xx萬公斤,在糧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為主,以林果業為補充,畜牧業以養豬場和分散喂養豬、牛、羊和雞為主。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截止今年xx月上旬,建設有鄉村公路xx條,約xx公里,一事一議項目通組公路硬化正在建設中;現有田間道路xx條,約xx公里,全部道路均為泥巴路;水利設施建設上,壩塘共xx個,小水池xx個,沼氣池xx口。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
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電訊。
現交麻組建有xx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xx戶xx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xx人,參合率xx%;全村有xx 戶農村危房改造戶,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學xx所,適齡兒童入學率xx%,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稅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
村“兩委”班子共xx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xx人,村民委員會委員xx人;全村共有黨員xx人,其中:男性黨員xx人,女性黨員xx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xx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群、干群關系,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資金投入不足。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村委會到鼓揚紅巖的鄉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繕、路面硬化以及多數田間道路過窄、過陡,雨天行走艱難,從而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
二是水利設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
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數組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路面硬化、綠化、美化、凈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衛生條件差,全村的16個小組均無垃圾處理池。
四是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衛生條件差,設備、設施落后。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嚴重制約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2、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低。
全村的田地比較零星、分散,多數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機械化耕作,基本上還處于“牛耕馬馱”的小農經濟狀態,增加勞動力成本的同時,也制約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我村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困難。
勞動力素質低,村民還有相當數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后,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心理,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程。
3、農民收入低,產業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
當前,全村仍面臨著缺乏新的產業支撐,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結構矛盾突出,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民增收項目不多,農民增收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
20xx年,我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xx元,在交麻鄉乃至全縣村委會中處于中等水平;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除烤煙種植具有一定產業化外,蔬菜種植產業化規模還較小,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生姜、核桃種植才剛剛起步。
4、新農村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統一布局。
我村在新農村建設上,村“兩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夠清晰,缺乏統一規劃、安排和部署。有的組干部在新農村建設上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夠、方法不多。
在宣傳、發動群眾方面也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對如何建設、怎樣建設本村的新農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寬;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動、不積極,工作方法不多,還存在“等、靠、要”的現象;這些將嚴重制約和影響了整個村委會的新農村建設進程和質量。
5、新農村建設,“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十分突出。
近年來,根據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以及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組已經進行了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但“重建設、輕管理”成了一大弊病。
新建成項目和原有集體資產的日常的管理維護不到位,對這些資產,村組沒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維護制度,集體資產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嚴重的減值和流失的隱患,部分村民對建成的設施保護意識薄弱,特別是在村組公房、鄉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管理維護上意識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會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
一是全村組干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村“兩委”班子成員中,小學、初中程度文化還占56%的比重,這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和后勁不強,在帶領群眾致富的路上力不從心。
二是基層組織建設還有待完善、加強。目前,塘坎組和大地組兩小組組長一職還空缺,無人擔任。
三是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斗力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對策
(一)加大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
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涉及“三農”問題的法律法規,宣傳黨委、政府關于“三農”工作的有關決議、決定和重要舉措,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發展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
充分利用標語、黑板報、村組會議等進行多渠道宣傳,在村內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中央“20字方針”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突出新農村建設主體意識,加強班子建設。
新農村建設要政府引導,農民為主體,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
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一個好的班子帶領大家向前發展;村黨總支與村委會加強團結,緊密溝通、嚴密組織,要形成一支有號召力,能干實事,樂于奉獻的村“兩委”班子,明確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
建設的主力是農民自己,激發廣大群眾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積極性是關鍵。要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員全體村民以集資、投工投勞等方式積極參與各村組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新農村建設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確保新農村建設項目,建一個,成一個,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過多的增加群眾和村組集體負擔,搞舉債、負債建設,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農村建設抓出成效。
(三)科學規劃,分類指導,逐步落實。
村級“兩委”班子須認真研究,立足本村實際,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實際的新農建設發展規劃,統一布局,協調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生態環境,對于新農村建設,要按照規劃穩定有序推進。
對于實施整村推進項目、鄉村道路規劃、小學軟硬件建設、垃圾處理池建設、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設等建項目要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農業科技文化的'培訓、推廣。
一方面要繼續發揮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力度,要積極推廣運用各種集約、高效、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如積極推廣配方施肥等農業科技實用技術。
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農村勞務的開發,全面實施農民工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積極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農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產業的發展和培育,著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明年,我村將加大產業化進程步伐,形成以“科學種植穩村、科學養殖興村、特色養殖富村”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在今年推廣雜交玉米、烤煙和生姜種植的基礎上,明年將大力推廣有機高粱的種植和xx畝核桃種植。
養殖業方面,在穩定商品豬、商品羊出欄數的基礎上,加大扶持綠殼蛋雞養殖戶的養殖力度,為我村產業化打下基礎,從而可以推動我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同時,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要搞好規劃,必須保護好耕地。應堅持“圍繞增收調整結構”的思路,正確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對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扶持、培育,并發展好現有的優勢產業,在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要注意確保糧食產量穩定、確保畜禽養殖安全。因為糧食安全直接關系到整個農村的穩定和發展。
(六)推進民主法制進程,完善各種制度。
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規范和完善各項村規民約,增強我村各干部和村民對公共基礎設施的保護意識,確保公共基礎設施安全完整,增強群眾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加強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確保我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
總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長期性、持久性的過程。新農村建設涉及千家萬戶,是一項系統的工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努力,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解決農民最關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實際問題入手,以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產業支撐和改善生產環境為突破口,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積極性,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支持的積極性。
我相信,只要我們村干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積極理清我村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民生活更加寬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潔,農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和諧。
【農村經濟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發展農村經濟調研報告范文(通用10篇)03-08
鄉鎮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精選12篇)07-20
關于農村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通用14篇)09-23
基層城管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7-08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3-21
鄉鎮鄉村旅游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4-14
社區調研報告02-06
餐廳調研報告02-08
施工調研報告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