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思想道德調研報告

時間:2023-03-09 14:14:26 梓薇 報告 我要投稿

思想道德調研報告(精選10篇)

  在當下社會,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思想道德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思想道德調研報告(精選10篇)

  思想道德調研報告 篇1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取得的進展以及基本經驗。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印發以來,學校積極貫徹落實意見要求,在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了較大提升。學校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擺在了素質教育的首位,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

  一是學校重視育人隊伍建設。抓好班主任的選拔、評選和考核。提供機會外出學習,定期舉行班主任論壇,交流管理經驗,提高班級管理水平。積極實施全員育人機制,學校每位教職工都擔負育人職責,實施“一崗雙責”,定期考核,宣傳全員育人氛圍。

  二是抓好學生文明習慣養成。學校以培養學生養成一身好習慣為抓手,細化生活、學習、安全、校內行為等細則要求,每周一個主題,每月一個習慣,引導學生把文明當成習慣。開展“文明伴我行”系列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文明的魅力和需要。

  三是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認真實施《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綱要》,在德育課程、學科課程、傳統文化、實踐活動等方面積極實施德育滲透,全面落實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

  四是以節日活動、儀式課程等為載體,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道德實踐活動。學生在活動中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都有了提升,道德行為也隨之發生改變。傳統節日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感受,入隊儀式對自己身份發生變化的認知,畢業儀式對教師和父母的感恩,走近烈士陵園和抗日戰爭紀念館對革命精神的理解及內心的觸動等,都是道德實踐活動帶來的效果。

  五是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創造良好育人環境。學校以“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終生幸福奠基”為辦學理念,以“以愛為源,以情育行”為校訓,培養“有家國情懷,有責任擔當,博識儒雅的海天少年”。學校每年舉辦校園文化節、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經典誦讀、“六一”節的自選超市活動等,極大地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還利用地域優勢,圍繞“海洋文學”、“海洋科學”、“海洋藝術”、“海洋技能”、“海洋手工”五個系列,開發了以海洋為主題的43個“海文化”校本課程,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

  時代在發展,全球經濟發展形勢、經濟新增長點的變化、社會變革中的一些沖突、為追求經濟利益而發生改變的價值觀等等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帶來了新挑戰。信息化時代下的教育,也沒有可躲躲閃閃、掖掖藏藏,教育者的一句不良言論、一個不規動作、一個不符合大眾的觀點,就極有可能引起軒然大波。這對教育者來說,就是一個規范,一個約束,對教育者本身也是一個促進。

  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受教育引起的變化在校內跟校外不一致,在校內還是滿腔熱情,內心充滿感恩、勵志、友善、自立,等到了校外就成了旁觀者、無拘無束之人、依賴父母之人。學生在學校感受到的觀點與在社會所觀察到的'實際不一致,導致學校教育費力多、收效小。

  三、當前影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主要因素和突出問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工作短板。

  主要因素和突出問題

  1.家長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直接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家風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

  2.社會環境的影響。社會上不良現象(短斤缺兩、假冒偽劣產品、弄虛作假現象)影響未成年人對正確事物的判斷。

  3.學校一些迎檢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道德認知形成。要來檢查的了,學校布置學生穿校服、打掃衛生、保持秩序、帶課堂工具等,甚至表演節目還要把一部分學生選下去,這極易給孩子造成不誠實的感覺。

  薄弱環節和工作短板

  1.學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內容和形式都豐富多彩,進行了精心設計,但是在效果上卻是收效甚微,甚至是三分鐘熱度,過去這一陣,又恢復到過去。

  2.雖然倡導全員育人機制建設,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員育人還沒有完全實現,在學校僅僅靠德育干部和班主任在抓銷售思想道德教育,而其他教師關注甚少。

  3.部分家長重知識輕德育,只看考試多少分,不看孩子在做人上有多大進步,這樣就會與真正意義上的教育相脫離,與學校教育不合拍,孩子很難正常成長。

  4.在考核評價方面,無法真正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道德做出評價。對學校這方面的考核也無法來權衡,只能用一些活動參與程度、取得榮譽來衡量,不能從真正意義上上衡量學校德育工作開展的怎樣。

  四、對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方面提出的培養目標和具體要求。

  1.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從小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引導廣大未成年人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為擔負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做好準備。

  3.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引導廣大未成年人牢固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懂得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備文明生活的基本素養,學會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基本關系。

  4.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勞動意識、創造意識、效率意識、環境意識和進取精神、科學精神,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己保護能力。

  五、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現狀、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建議。

  農村家庭中學生父母忙于打工和生計,白天幾乎沒有時間接觸孩子,晚上對孩子頂多是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很少關心孩子的思想狀況和心理狀況,談不上思想教育。更有甚者部分家長溺愛孩子、或粗暴對待孩子、或不管不問,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傷害。

  思想道德調研報告 篇2

  為進一步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重慶市文明辦組織精干力量,走進基層鄉鎮、中小學校,開展問卷調查,組織座談研討,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對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具體情況如下。

  一、基本做法

  近年來,重慶市按照中央以及市委市政府要求,扎實推進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1.堅持教育引導。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持續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將“大道理”轉化為青少年易于接受的“小信條”。一是加強核心價值觀教育。舉辦“中華魂”青少年讀書活動,開展“紅領巾心向黨”愛國主題教育,實施“九童圓夢”教育行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全過程。二是注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廣泛開展春節關愛行動,組織留守兒童寫春聯、繪夢想、做年夜飯、拍團圓照,了解傳統文化習俗。編印《百家訓》《家訓參考》《最美家訓集錦》等圖書免費發放給留守兒童家庭。開展“最美家書”活動,評選“最美家書”3000封,增進孩子與父母的情感交流。三是建好用好活動陣地。建設農村留守兒童指導服務站1796個、省級以上鄉村學校少年宮492所、留守兒童之家6032個、校外托管機構1292個,留守兒童學習和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依托全市3760所鄉村市民學校開設“四點半課堂”,開展課業輔導、體育鍛煉、科普嘉年華、藝術小殿堂等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的業余生活。

  2.堅持人文關愛。一是組建關愛隊伍。招募以女大學生、女村官、女教師等為主體的紅櫻桃義工6萬余名,組織“五老”志愿者2萬名,以“代理家長”等形式關愛留守兒童。結合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成立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隊開展志愿服務。組織百名書畫名家與鄉村學校少年宮結對,講授書畫知識,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二是打造活動品牌。開展“紅櫻桃·冬日針愛”“冬日陽光·溫暖你我”等關愛行動,捐助愛心物資3000余萬元,參與志愿者30萬人,幫助留守兒童16萬余名。實施“流動少年宮”項目,免費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聲樂、舞蹈、書畫、航模等培訓,已培訓農村留守兒童6.5萬余名。利用周末舉辦留守兒童訓練營,每年組織600余名農村留守兒童參加素質拓展。三是開展心理健康疏導。依托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進學校開展心理健康巡講,對有心理問題的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干預和跟蹤輔導。依托12355青少年服務臺,面向留守兒童開展心理咨詢和法律援助服務。

  3.堅持標本兼治。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大力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監護缺失等突出問題。一是強化家庭監護責任。出臺《重慶市家庭教育促進條例》,制定《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責任清單》等文件,明確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及其他監護人的責任。開設“家庭教育流動學校”,深入村社、院壩授課4萬余場次,提高留守兒童家長的監護能力。對監護責任履行不到位的實施訓誡,嚴重的將提請變更監護訴訟,剝奪其監護權。二是扶持青年返鄉就業。有針對性開展各類培訓,提高留守兒童父母創業就業能力。實施新型青年職業農民培訓“新芽計劃”、創業致富“領頭雁”培養計劃、未來企業家培養青鋒計劃,幫助青年創業致富,把父母留在孩子身邊。三是保障隨遷子女權益。完善農民工子女異地就學、升學政策,創造條件讓學生隨父母在務工地就讀,從源頭上解決留守兒童與父母分離問題。目前全市接收隨遷子女31.5萬人,占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22%。

  二、主要問題

  當前,重慶市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總體狀況是好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少數留守兒童思想抑郁、精神空虛、行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暴露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

  1.家庭教育嚴重缺位。一是父母盡責不足。留守兒童父母由于外出打工,將孩子委托給家中老人或者寄養在親戚家中,對孩子關心關愛不足。有的農村學校開家長會時,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家長能參加,且參加的基本都是家中老人,家長會“聽得懂的來不了,來參加的聽不懂”。二是家教水平較低。一方面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文化層次、教育能力相對較低,家庭文化和家風底蘊薄弱,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據調查,留守兒童實際監護人平均年齡56.1歲,文化程度在小學以下的超過72%。另一方面老人或親戚往往溺愛孩子,造成一些留守兒童恣意放縱,在思想上、行為上比較偏激,聽不進批評教育。三是家庭環境不佳。農村休閑生活喜歡打麻將,有的家長甚至左手抱著孩子,右手摸著麻將,很多留守兒童在麻將聲中長大。有的家長崇尚燒香拜佛、求神問卜,留守兒童容易受到封建腐朽思想侵染。此外,“教育無用論”“讀書無用論”等錯誤觀念在農村還有一定市場,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

  2.學校教育師資薄弱。農村學校思想道德教師隊伍建設比較滯后。一是教師數量不足。寄宿學校教師客觀上承擔了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部分職能,兼顧老師、父母、心理輔導員、營養師等多重角色,任務重、壓力大、人手緊。二是教師素質不高。農村中小學教師年齡普遍偏大、學歷較低、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滯后,偏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對留守兒童思想、心理和情感的需求難以及時回應,部分教師甚至覺得思想上存在問題的留守學生是“燙手山芋”,疏離歧視這些孩子。三是教育方法陳舊。受應試教育影響,農村學校將“知識改變命運”,理解為“考試改變命運”,認為“智育”是硬指標,“德育”是軟任務,忽略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的學校德育工作只是應付上級檢查,搞形式主義、表面文章,導致學生反感,效果不佳。

  3.社會教育缺乏合力。近年來,社會各界越來越關心支持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但針對性不強,缺乏持續性。一是重形式輕需求。目前,逢年過節走訪學校,慰問留守兒童的活動層出不窮,留守兒童表面看生活在“愛”的包圍之中,實際上這些活動缺乏事前調研,沒有真正滿足孩子的需求,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二是重活動輕機制。調研發現,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存在“重視—忽視—淡化—再重視—再忽視—再淡化”的怪圈,各個部門工作都能“走得近”,卻又都能“推得開”,出現“明有多方主體,實無一個落實”的尷尬局面。三是重獨行輕協作。各部門開展活動存在“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的現象,工作中缺乏協調配合,存在說得多、喊得響而溝通不夠、不能長期堅持的問題。

  4.留守兒童身心脆弱。農村留守兒童缺少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成長和心理問題。一是判斷能力弱。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他們在許多事情上的是非榮辱觀念缺乏引導,有時存在模糊概念和理解錯誤。部分留守兒童為了博取家長的關注,刻意模仿成年人的行為,存在抽煙、喝酒現象。二是自制能力差。據調研,留守兒童最普遍的三種不良行為分別是沉溺網絡、臟話連篇、打架斗毆,部分孩子紀律觀念差、處事簡單粗暴,容易導致意外。一些高年級留守學生法律知識匱乏、法律意識淡薄,可能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據司法部門調查,全市未成年人犯罪總體呈下降趨勢,但留守兒童違法犯罪呈上升趨勢。三是心理問題多。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相比生活自理能力相對較強,但心理問題較多。問卷調查顯示,47.9%的留守兒童感覺生活不開心,79.1%的留守兒童認為生活孤單。部分留守兒童自卑、孤僻,不善與人交流,個別“問題兒童”心理缺乏危機干預,有時礙于面子等原因不及時“就診”,導致出現極端情況。

  三、工作建議

  做好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構建以家庭為基礎、學校為主導、社會為平臺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想在深處,抓在細處,落到實處,統籌推進。

  1.抓實家庭教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青少年思想品德養成起著非常重要作用。一是明確監護責任。建議將家庭教育指導的時間節點提前,將家教培訓作為領取結婚證、準生證、出生證等的前置條件,引導適齡青年做好當家長的準備,提高他們對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同時還可以對不履行監護責任的父母增加曝光力度,在企業招工等環節增加限制條件,以對“未來家長”進行正確引導。二是加強教育指導。通過“家庭教育流動學校”“網絡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等,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活動,提高留守兒童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識和家庭教育水平,幫助他們掌握先進教育理念,形成正確的育兒觀。三是完善相關政策。制訂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引智力度,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留住更多青年在家就業,同時完善相關政策,創造條件讓外出務工父母將孩子帶在身邊,減少留守兒童數量。

  2.筑牢學校陣地。學校是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一是端正辦學理念。要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辦學理念,根據留守兒童成長成才的特點和規律,深化課程育德工作,改進教學方法,寓教于樂、潛移默化,不斷增強德育效果。二是夯實教育基礎。加大寄宿制學校建設力度,適當配備生活及心理輔導教師,并將其納入學校編制中。加快學前教育發展,推進托幼機構尤其是公立幼兒園的建設,讓更多的留守幼兒能接受學前教育。切實抓好教師隊伍建設,增加農村中小學教師配備,提升教師職業道德水平。三是加強家校合作。學校要建立與留守兒童在外務工家長聯系制度,定期與家長溝通,通報留守兒童學習生活情況,利用春節等時機召開家長會,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

  3.優化社會環境。一是豐富文化活動。依托電視、網絡等媒介,利用文化場館、公園廣場等設施,開展優秀文化作品展演展映展覽,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文化熏陶。鼓勵作家、藝術家深入農村、深入生活,創作體現童真童趣、向善向上的優秀文藝作品。二是拓展服務范圍。加強鄉村學校少年宮、“留守兒童之家”等陣地建設,使文化服務向農村傾斜,更多地惠及留守兒童。鼓勵支持科技館、圖書館、文化藝術館創新服務渠道,延伸服務范圍,走進鄉村、學校,促進文化服務貼近留守兒童。依托鄉鎮電子閱覽室、村鎮文化站室等,加快公益性上網場所建設,為留守兒童文明上網提供良好條件。三是凈化社會環境。嚴格落實“校園紅線”制度,以學校周邊、農村場鎮和娛樂場所為重點,取締“黑網吧”,嚴厲整治接納未成年人行為,持續推進掃黃打非,堅決打擊網絡和移動媒體上的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文化環境。

  4.堅持法德并舉。在道德教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法律作用,助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一是提升法律意識。開展豐富多彩的普法活動,運用專題報告會、故事會、兒童劇等形式,引導留守兒童自覺學法、懂法、守法。組織開展法律宣講、犯罪預防等活動,切實增強留守兒童安全防范意識。利用鄉鎮婦女兒童維權接待室,組織法律專業人士為留守兒童及其家庭提供專業化、規范化的法律咨詢和援助服務。二是幫扶特殊群體。整合社會資源,以問題留守兒童、失足留守兒童為重點,通過“一幫一”“結對子”“愛心家長”等方式,為他們撐起愛的天空,助其重回正途。關注大齡留守兒童的需求和困境,建立長效幫扶和管護機制,培訓就業所需的基本技能和職業技能,對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教育指導。三是加強心理疏導。構筑司法機關、鄉鎮、學校、社區、家庭等多方參與的留守兒童心理維護體系,搭建溝通幫教平臺,對有不良行為的留守兒童進行心理矯治,對服刑人員留守兒童子女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擺脫自卑,增強生活信心。

  思想道德調研報告 篇3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取得一定成效。廣大未成年人人生態度積極向上,逐步確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遵守社會公德,整體呈現良好態勢。但是,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我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還存在的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改革開放后,我國的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這導致了有些未成年人對金錢的崇拜和對物質的追求,逐漸產生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有些未成年人互相攀比,追求名牌,比排場,在生活中逐步淡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儀、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等傳統美德。尤其是在他們物質來源不夠或者是缺乏的情況下,往往不惜鋌而走險,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這種悲劇我們都聽說不少。

  未成年人心理承受能力普片較弱。如今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學習條件日益改善,未成年人尤其是城鎮的未成年人很少遇見以前那樣的困難與挫折,因此,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意識逐步弱化,承受能力也逐漸下降。在競爭愈加激烈的當今社會,稍稍碰到一點困難和挫折,便承受不了,因此消沉、怨恨甚至絕望,給自己、家庭和社會造成傷害。

  社會精神垃圾嚴重侵蝕著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互聯網的普及,在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同時,一些精神垃圾、丑惡現象也趁虛而入。在物質利益的驅使下,一些單位和個人棄社會公德、法律條文于不顧,將宣揚封建迷信、犯罪和渲染暴力、色情、恐怖的書刊、錄像、光碟等等推向市場,對未成年人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而且一些管理松懈的電子游戲廳、網吧、迪吧等,也不斷侵蝕著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學校教育還存在一些缺漏。目前各校都在推行素質教育,而且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也發現,傳統的 應試教育 唯分論 的思想,在學校教育中也根深蒂固,重智而輕德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象明顯存在。同時,一些學校的德育工作任然停留在傳統的說教方式,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觸情緒,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德育的效果。

  失學、輟學的情況還未完全消除。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和深入,我國學生入學鞏固率逐漸提高,絕大多數未成年人都能完成自己的學業。但是由于一些還很困難的農戶家庭,孩子不得不中止學業,無法接受正常的教育,學習更多的知識。而思想道德素質與文化素質有著密切的聯系,一些失學、輟學的未成年人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加之辨別是非能力不強,缺乏正確的領導,很容易走上歧途。

  家庭教育也有欠妥之處。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不盡合理,有的對子女千依百順、溺愛嬌寵,造成子女的自己放任、好逸惡勞、驕橫任性;有的家長本著 棍棒之下出孝子 的說法,子女稍有不對,輕則辱罵、重則棍棒相加,造成了子女逆反心理和孤僻的性格加強農村法治文化建設調研報告工作報告。

  為了解決我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我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結合實際,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加強和改進我國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工作。應在全社會喚起對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和支持,把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不斷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通過未成年人感興趣的活動,對其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

  進一步加大對文化市場的整治力度,優化社會環境。要堅持不懈地開展 掃黃打非 活動,進一步清除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治理和文化娛樂場所的管理,為未成年人創造一個安全、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

  進一步加大扶貧助學的力度。要動員全社會積極支持和參與扶困助學工作,充分發揮各界人士、各部門、各單位的優勢,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加強未成年人維權工作力度。要進一步貫徹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要在未成年人中普及法律知識,增強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全力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加強對家庭教育的引導。可通過開辦家長學校、舉辦講座等形式,引導廣大家長科學地教育子女。學校應與家長及時聯系,互相配合,共同教育,而子女也應該常與父母溝通。

  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更是一項任重道遠的長期工作。學校應一如既往地擔負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職責和任務,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狠抓落實責任,切實把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讓青少年在凈化靈魂,陶冶情操,完善自己的過程中,成長為最堅實的棟梁之材。

  思想道德調研報告 篇4

  為進一步了解云夢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情況,全面把握我縣14萬未成年人思想動態,并深入貫徹實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服務xx縣三個文明建設,團縣委按照縣文明委的統一部署,于20xx年5月上旬至6月底,開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專題調研活動。通過深入基層實地參觀、組織基層德育工作者討論座談、個別訪談、文獻調查等形式,獲得了較為翔實的第一手材料,初步掌握了全縣青少年道德建設的基本情況,并提出了加強和改進青少年道德建設的初步對策。

  一、我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扎實推進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整個共青團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全縣各級團隊組織堅持實踐育人、文化育人、服務育人并舉,扎實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云夢的三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1、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三觀”我們依托中學生團校、業余黨校,廣泛開展“黨在我心中”、“永遠跟黨走”等主題活動,加強對未成年人的近、現代史和基本國情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開展“尋訪先烈足跡,繼承先烈遺志”、革命老區游等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引導廣大未成年人繼承優良傳統,弘揚愛國精神。陶冶未成年人。我們還以青年中心、青少年活動室、青少年文明社區、文化廣場等陣地為依托,以文化育人為載體,廣泛開展青少年新世紀讀書計劃、社區大家樂、文藝節、廣場文化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陶冶了未成年人的情操。

  2、以體驗教育為途徑,組織未成年人廣泛開展道德實踐活動我們堅持實踐育人,積極引導未成年人在實踐體驗中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深入開展少先隊“手拉手”“雛鷹行動”、“少年軍校”、夏令營等實踐活動,讓廣大少年兒童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長才干、受鍛煉。大力開展中學生18歲成人儀式教育,增強廣大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大力實施“保護母親河行動”,在未成年人中普及綠色環保知識,培養可持續發展意識。

  3、以服務育人為手段,竭誠為未成年人提供有效的服務我們積極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強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和自律自護能力。切實開展“青少年維權崗”創建活動,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協助有關部門開展掃黃打非、網吧整治工作。實施“希望工程”,開展獻愛心活動,資助360余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我們還推出了縣十大杰出青年、十佳少先隊輔導員等一大批青少年典型,以典型引路為切入點,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增強。盡管我們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相比,我們的工作中還存在著許多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共青團、少先隊組織有效整合、配置教育資源的手段還十分有限;主題教育和道德實踐活動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覆蓋面還有待進一步擴大;活動的影響力、實效性和針對性還需要進一步增強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實加以改進。

  二、我縣未成年人現實思想狀況

  在黨政領導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的重視下,青少年道德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廣大青少年積極投身教育實踐,思想道德素質進一步提高,精神面貌發生了可喜變化。

  1、忠于祖國、建設家鄉是青少年思想意識的主流。據孝感市開展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問卷調查(以下簡稱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自覺擁護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對祖國的前途充滿信心。在云夢的發展進步上,廣大青少年認為云夢能夠克服當前面臨的困難,順利推進一主三化進程,并最終建設成為楚天強縣,他們也期盼在云夢實現現代化和家鄉的建設發展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勇于競爭、勤于學習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要特征。在改革大潮的挑戰和考驗面前,青少年崇尚知識、公平競爭觀念普遍強化,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提高自身素質的愿望強烈和迫切。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青少年在緊張的工作學習之余,仍然喜歡讀書、看報以及參加各類知識培訓,他們對科學文化知識、實用技術知識和法律法規知識的需求尤為明顯。

  3、成就自己、服務社會成為青少年的主流價值取向。身處于改革開放時代的云夢青少年,在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既有成就自己的強烈愿望,也有回報社會的拳拳之心。調查結果表明,青少年學生都把"學業事業有成"、"受到社會尊重"、"奉獻社會"作為自己人生的主要追求。

  4、遵守公德、熱心公益在青少年中蔚為風尚。青少年處在改革開放時代,但對參與公益服務、促進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充滿熱情。近年來,我縣組織的青年志愿者行動、獻愛心活動、文明城市創建等,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成為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主力軍。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青少年在自身的成長過程中,青少年道德建設在實踐發展中,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待于今后進一步加強改進。

  1、青少年現實主義傾向比較明顯,缺乏對遠大理想的追求。主要體現在一些青年關注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但對社會的共同理想和主流價值觀念的認同還缺乏一致性,青少年受到諸多社會因素和消極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萌發急功近利和投機取巧的思想;比較注重當前利益,精明有余而堅韌不足。現在的青年無論在人生目標的確定,還是學習方式、就業觀念、生活方式等都深受市場導向的`影響,十分務實,特別注重自己價值的實現,但有時過于實用功利,相對缺乏為國家和為社會服務的奉獻精神。

  2、在道德建設上存在知行分離的傾向。當代青年對責任、平等、公正、自立、紀律等基本道德規范都很認同,道德的認知水平較高,但自律性不夠強,比較缺乏對傳統美德和現代公德的實踐,一定程度上還存在知行分離、重知輕行的現象,甚至出現一些道德逆反行為。

  3、在機制建設上,家庭、學校、社會存在脫節現象。從我縣的總體情況看,由于在基層缺乏良好溝通協調,學校、家庭、社會青少年道德教育中仍存在方法、目的上的差異,難以對青少年形成和諧統一的影響。特別是家庭、社會中對青少年道德建設的負面作用仍在不同層面上呈現出來。

  4、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弱。如今生活、學習、工作條件日益改善,尤其是城鎮青少年很少遇到以前那樣的困難、挫折,因此,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意識逐步弱化,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逐漸下降,稍稍碰到一點兒困難和挫折,便茫然失措、承受不了。有的因此消沉、怨憤甚至絕望,給自己、家庭和社會造成傷害。

  5、青少年強調個性、獨立,具有批判精神,但常常有點“自己中心主義”。現在的青少年許多是獨生子女,學習條件很好,生活比較優越,他們評判事物的標準也往往不同于成年人。常常緊緊追逐潮流,很愿意與眾不同、引人注目,有時還有較強的攻擊性,喜歡批判。

  三、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通過進一步的調查分析,可以得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狀況存在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1、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負面作用的影響,青少年逐漸產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潛在地增強了青少年對金錢的崇拜和對物質的追求。有些青少年互相攀比,比吃穿玩樂,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嚴重,在生活中逐步淡化道德修養,逐步淡化文明禮儀、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等傳統美德。形成了消極的人生觀、扭曲的價值觀、顛倒的榮辱觀、錯誤的婚戀觀,嚴重影響著未成年思想的健康成長。尤其是在他們物質來源不夠或缺乏的情況下,往往不惜挺而走險,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2、社會精神垃圾和不良風氣嚴重侵蝕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物質利益的驅動下,一些單位和個人置倫理道德、法律法規,社會責任于不顧,將宣傳封建迷信、宣揚犯罪及渲染暴力、色情、恐怖的書刊、圖片、錄相、光盤等推向市場,善于模仿、缺少辨析能力的未成年人會被這樣的文化產品刺激心靈,誤讀社會,還有那些管理不盡規范的電子游戲廳、電腦網吧、迪吧等,也是侵蝕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溫床。到處可見的美容院,舞場ok廳,到處可聞的麻將、撲克聲,等等,嚴重地敗壞著社會風氣,腐蝕著青少年的心靈。另外,社會腐敗現象也對青少年產生了不良影響,在他們的頭腦中逐步形成了唯利是圖、拉幫結派、權力至上等意識,這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負面影響非常嚴重。

  3、教育者缺乏"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實效性的根本原因。目前在家庭、學校和社會思想道德教育中,占主導地位的仍然是傳統德育理論指導下的義務性、束縛性、規訓性的教育觀念,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人的正當權利和需要,權利與義務脫鉤,將他們作為一種馴服、支配的對象,難以使未成年人養成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思想意識。

  4、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陳舊,教育者以消極作為的方式對待主導價值觀教育。一些教育者對價值觀教育有畏難情緒,認為主導價值觀教育是市場經濟社會難以實施的,仍然使用計劃經濟的思維方式、語言方式解釋市場經濟的問題,讓人誤以為主導價值觀無法與市場經濟相銜接。價值觀扭曲使孩子們從扭曲的示范和矛盾的教誨中難以做出正確的選擇,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5、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問題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思想,在學校教育中仍然根深蒂固,重智育而輕德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象依然明顯的存在。同時,學科教學與思想道德教育長期相互脫節,一些學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停留于傳統的說教方式,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觸情緒,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德育的效果。學校德育過度強調認知主義,思想道德教育變成了單純的知識教育。

  6、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知識較少,方法簡單,難以適應社會迅速發展對家庭教育的要求。由于一些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缺乏科學方式,家庭教育方法簡單滯后,給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帶來負面影響:有的家長對子女溺愛嬌寵,百依百順,造成女子自己放任,好逸惡勞,驕橫任性;有的家長片面認為"拳腳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子女稍有不對,輕則辱罵,重則棍棒相加,造成了子女的逆反心理和孤僻性格;有的家長自身行為不檢點,無形中影響子女,使子女步其后塵,染上惡習。

  7、失學、輟學現象還未完全消除。由于一部分農戶家庭還很困難,還有少數未成年人因為家庭貧困而不得不中止學業,無法接受正常的國民教育,學習更多的知識。一些失學、輟學的青少年由于所受教育有限,加之辨別是非能力不強,缺乏正確的引導,很容易走上歧途。

  四、共青團在加強我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大有作為

  青少年時期是人一生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是貫徹落實《意見》要求、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我們要按照黨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好《若干意見》,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充分發揮共青團、少先隊組織的優勢和作用,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質,努力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1、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圍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圍,對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質非常重要。要多角度對青少年進行熏陶。大至廣播、電視、報刊、電腦網絡等,小至社區的宣傳欄、街招廣告等,都應開辟一定數量的道德公益廣告和宣傳欄目,形成全方位的影響,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堅持不懈地宣傳正確的道德取向,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要求,不斷灌輸到青少年的頭腦中,使他們明辨是非、美丑、善惡,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強對社會普遍關注的道德熱點問題的引導,特別要注意加強對社會上出現的青年現象的引導,滿腔熱情地肯定青年的進步,旗幟鮮明地反對與時代的要求、與公民道德建設需要相違背的傾向。要重視互聯網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加強網上的正面宣傳和管理的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傳播,同時要充分運用網絡資源開展道德教育。要不斷推出適應青少年特點的優秀精神食糧,加強對青少年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的引導,在潛移默化之中開展青少年道德教育。要依托各級各類青少年活動陣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對青少年開展生動形象的傳統美德、革命道德和時代精神教育。要抓住重要節日、紀念日的契機,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讓青少年在參與活動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大維護青少年權益的力度,打擊黃賭毒,凈化青少年成長環境。總之,通過各個方面的努力,創造一個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共同促進青少年道德素質的提高。

  2、推進實踐陣地建設,增強道德建設的可操作性建設教育陣地是進一步推進青少年道德建設的必然要求,使其從無形到有形,從分散到集中,從突擊性到經常化、具體化。著重是要實現教育陣地網絡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源,多門類建立多功能的教育陣地,為青少年廣泛提供實踐機會。一是建立青少年活動中心,形成以其為龍頭,以各地青年中心、青年活動室、青年科技圖書文化站等為延伸的青年文化活動陣地網絡;二是建立縣青年志愿者服務中心,形成以其為龍頭,以各地青年志愿者服務站、中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等為支點的實踐陣地網絡。同時,還可考慮通過吸收民資以股份制形式,實施市場化運作,創辦各類有益青年身心健康發展的文化活動場所,進一步擴充、延伸青少年道德建設陣地。

  3、構建服務機制,調動未成年人投身道德建設的積極性有關調查表明,當前青年的需求日趨務實、多元,并呈現出層次性,如企業青年渴望提高自身的技術素質和技能,農村青年渴望致富奔小康,青年學生渴望掌握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能,外來青年則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謀得一條出路,失足邊緣青年需要得到教育和感化等等。要著眼于為青年創造優良成長環境,維護青年合法權益,大力開展優化青年成長環境方面的服務,進而促進青少年在道德建設方面積極性的提高,包括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服務。要深入宣傳貫徹青少年保護法律、法規、政策,并致力推進有關法律、法規的立法和完善,為青少年道德建設的發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長創設良好的社會保障。

  4、健全獎懲機制,保證道德建設良好的輿論導向恰當的褒貶是規范人們道德行為的有力工具,特別是青少年,由于社會閱歷淺,認知能力尚存欠缺,需要通過科學的道德評價,對道德行為的獎懲為他們樹立榜樣。這就必須形成科學的道德建設機制,樹立恪守道德的典范,大力褒揚品德高尚者,譴責道德淪喪者,為未成年人樹立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道德楷模,讓廣大未成年人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從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和優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形成良好的道德評價氛圍,形成追求高尚、激勵先進的良好社會風氣。

  5、遵循身心發展規律,大力加強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要從青少年成長的特點出發,緊緊抓住影響青少年道德觀念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環節,針對青少年不同的成長階段,要開展各具特色的道德教育;針對不同的青少年群體,道德教育應該各有側重。一以貫之地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使之貫穿到青少年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成為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各級共青團和少先隊組織要把公民道德教育的內容和青少年的成長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青少年特點的道德教育形式,有計劃、有步驟地對青少年進行系統規范的道德教育,使青少年道德教育落到實處。在少先隊中開展雛鷹行動,增強他們自學、自理、自護、自律、自強的能力。在中小學團隊組織中廣泛開展升國旗、唱國歌活動,培養青少年對祖國的熱愛。在青少年邁入成人階段的時候,廣泛開展18歲成人儀式教育活動,強化青少年的公民意識,增強對國家、社會和家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青年干部職工中開展誠信教育和崗位培訓,引導青年培養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

  6、抓住實踐環節,深入開展未成年人道德實踐活動牢牢抓住實踐環節,廣泛開展群眾性的道德實踐活動,吸引青少年普遍參與,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道德教育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最終要落實到"行"上。針對青少年的實際,開展豐富多采的道德實踐活動,讓他們在道德實踐中進行自己教育,在實踐中進一步強化教育的效果,既符合青少年的特點,又體現了道德教育的"知"、"行"統一。開展實踐活動是共青團的優勢所在。各級共青團組織和少先隊組織立足于在實踐中教育青少年,推動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號、希望工程、保護母親河、手拉手、青年文明社區等實踐活動不斷深入發展,進一步深化活動內容,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使青少年在參與中接受生動具體的道德教育。同時,要適應新形勢和公民道德建設的要求,進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公民道德實踐活動形式,充分發揮道德實踐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勇開風氣之先,弘揚時代新風正氣,促進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的形成,充分發揮他們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的生力軍作用。

  7、完善動員機制,擴大未成年人道德建設的參與面道德建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必須充分挖掘、利用社會內資源,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建議成立市青年工作委員會,成員來自市相關部門、社會各個方面,其職能主要是協調、組織、發動各成員單位按各自職責,做好本單位和社區共建范圍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同時,要通過招募志愿者等方式,在各社區內普遍設立志愿者服務站,并按其特長優勢加以規范、分類,組建專兼職的未成年人教育者隊伍,為未成年人提供切實廣泛的服務,并在實踐中促進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

  思想道德調研報告 篇5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公民道德建設中,處于基礎地位。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的迫切需要,它關系著祖國的未來與發展。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一、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現狀分析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針對新形勢、新任務、新問題,我校在德育工作模式和方法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研究,創新了一些德育工作方法,拓寬了德育工作途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調研報告(共2篇)]學校開展了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的道德實踐活動,學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圍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了關心下一代系列宣講、讀書演講和讀書競賽等活動。通過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動,使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普遍提高,師生互敬互愛,攜手并進,展示出良好的道德風貌。

  在全校的領導和老師齊心努力下,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廣大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健康向上的,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積極進取、遵紀守法、團結友善、明禮誠信的道德風尚已初步形成,體現了新世紀未成年人良好的精神風貌,德智體美各項素質的全面提高。

  但不容忽視的是,我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還存在很多薄弱環節,一些未成年人身上還存在著許多令人擔憂的突出問題。

  1、理想信念淡薄,缺乏“五愛”情感。對國事家事集體事漠不關心,缺乏基本的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沒有遠大的人生目標和追求,學習目的不明確,

  態度不端正。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厭學、逃學。

  2、法制意識淡薄,小偷小摸的現象還時有發生。

  3、禮貌意識淡薄,道德情操欠缺。一是言行舉止不文明。缺少禮貌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臟話滿口,舉止粗魯,不守信用,說謊;二是個性較強。缺乏團隊精神和與人為善思想,不善交流,做事偏激,我行我素,合作能力差;三是道德觀念模糊。有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其年齡和身份;四是傳統美德意識淡薄。缺乏尊老愛幼觀念,家長說不得、管不得,只要提出要求,家長必須滿足,否則便使性子、耍脾氣,甚至離家出走。

  4、勤儉意識淡薄,缺乏自理能力。一是追求享受和攀比心理;二是缺乏應有的勞動技能和勤儉節約意識,花錢大手大腳;三是心理脆弱,經受不了一點點挫折,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和艱苦奮斗精神。

  (二)主要原因:

  1、學校辦學受大環境影響,仍未走出應試教育模式。由于受應試導向影響,學校對德育工作研究不深,對德育工作資源挖掘不足,缺少有吸引力、有針對性的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心靈的道德實踐載體。個別自身道德修養不高的教師對學生缺乏愛心、耐心,存在歧視、打罵、體罰學生的現象;以上諸多現象,都是與國家提倡的素質教育背道而馳的,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影響極大。

  2、家庭教育存在誤區。一是盲目溺愛。對子女過分嬌慣,從小不讓參加任何勞動,要什么給什么,要多少給多少,容不得受任何委屈,使孩子從小養成了貪圖享受、盲目攀比、高傲自大、好逸惡勞等種種惡習;二是望子成龍思想過切。對子女期望過高,超負荷安排學習任務,大大超出了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當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或稍有差錯,動輒打罵、訓斥,使孩子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結果適得其反;三是“讀書無用論”思想有所抬頭。一些家長認為現在大學

  畢業后國家不分配工作,自己又無力安排,多讀幾年書也沒用,還要花費很多錢,所以對子女讀書不很熱心,不但家長會不參加,甚至班主任家訪也不接待。許多孩子在家長這種心理影響下,感到學習前途渺茫,再加上成績平平,便得過且過。、四是對子女缺乏關愛。一些家長誤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責任,過分依賴學校,對子女的學習和表現不聞不問。有的家長信奉“金錢萬能”,認為“只要有了錢,世上無難事”,只顧賺錢,不顧子女教育。

  3、社會環境影響嚴重。一是全社會尚未形成濃厚的公民道德氛圍,許多領域道德失范,部分人思想道德滑坡,功利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想給未成年人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二是網吧、游戲廳、錄像廳等經營者違法經營,以各種方式接納未成年人,甚至容留過夜,對網上內容也不加限制,充滿暴力、兇殺、迷信、色情的影視作品、刊物書籍嚴重侵蝕著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孩子自己迷失,輕者影響學習,重者違法犯罪。

  4、外出打工人員子女管理偏弱。對孩子嚴重缺乏關愛,許多孩子由根本沒有監管能力的爺爺奶奶代管。外出的父母由于無法給子女關心和呵護,總想用物質來彌補內疚心理,結果養成子女不良消費習慣,吃喝玩樂,有的沉迷于娛樂場所,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總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問題表現在孩子、根源在成人。解決這一問題主體在學校、重點在社會、關鍵在家庭。

  二、工作建議與對策

  (一)工作建議

  針對當前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建議如下:

  1、切實提高認識,加強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領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全黨全社會必須共同承擔的重大任務。必須站在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去認識這項工作。切實把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長效機制,加強領導,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一把手要切實負起這個政治責任,及時了解情況,認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給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必要的.財力支持,針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著力辦好幾件作用大、影響大的實事,使工作取得實效。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監督考核和激勵約束機制,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各項任務以硬性指標的形式落實到單位、到人頭,統一部署、檢查、考核和獎勵。每年召開一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總結表彰會,總結經驗先進充分調動各方面關心支持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積極性。

  2、暢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三條路徑。以學校為核心,通過建立家長委員會等方式,加強聯系,相互溝通,暢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徑。

  3、采取切實措施,解除外出打工家庭的后顧之憂。一是建立和完善托管制。父母雙方均在外地打工的,如有條件建議把孩子帶在身邊。各學校應積極為外出打工家庭的學生尋找責任心強、富有愛心、勝任家長工作的人進行托管,使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能因家長不在身邊受到影響或削弱。二是成立家長協會,定期溝通子女成長情況,研究探討教育辦法,齊心協力抓好學生教育。學校可開辦可視電話,使學生與家長面對面交流和溝通,讓學生了解父母打工的辛苦,讓父母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提高施教效果。三是建立寄宿制學校。把在校外吃住的學生盡量招入學校,以便集中管理和教育。

  (二)工作對策

  為確保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取得實效,我們要突出主體,創新載體,采取針對性措施,狠抓落實。

  1、發揮學校主體教育作用,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一要切實轉變觀念,把德育擺上學校工作的首要位置。要真正貫徹“教書育人,育人為先,德智體美,德育為先”的方針,牢固確立德育在學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今后的主要任務。把德育工作與教學工作同規劃、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實行德育工作一票否決制,對德育工作不達標的學校決不能評先進。二要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深入開展“雙德”工程和“塑形工程”,以師德帶生德。開展“十佳師德教師”、“十位學生最喜歡教師”等評選活動,建立和完善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監督考核和激勵約束機制,規范教師言行。積極推行教師聘任制度,對師德差、不稱職的教師進行解聘或辭退。三要切實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組織網絡,全面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設置心理咨詢室及心理信箱;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備課組,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建立健全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2、深入開展未成年人道德實踐活動,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按照實踐育人的要求,區分不同層次未成年人的特點,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鮮活、貼近未成年人心靈的道德實踐活動,寓教于樂,使未成年人在自覺參與中思想境界得到升華。充分利用各種傳統節日、法定節日、杰出人物誕辰和逝世以及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未成年人入學、入隊、等特殊日子,組織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隊會,舉行各種慶祝、紀念活動和必要的儀式,引導未成年人弘揚民族精神,增進愛國情感,提高道德素養。運用各種方式向廣大未成年人宣傳介紹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身邊先進典型,讓他們從榜樣的感人事跡和優秀品質中受到鼓舞、

  思想道德調研報告 篇6

  在家庭教育的實際工作中,我們感到在監服刑人員的未成年子女,是近年來逐漸衍生和正在成為一個需要關注的特殊群體。為創建“和諧xx”、“平安xx”的需要。對當前xx區范圍內的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現狀作了調查。希望通過調查,摸清情況,找出問題,采取措施解決,以便讓這部分未成年孩子能與普通未成年人一樣,沐浴在黨的陽光下健康成長,同時也讓那些在監服刑人員解除后顧之憂,安心接受改造,早日獲得新生,為努力打造全國最美麗城區貢獻力量。現將調研情況綜述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區近三年來,仍在服刑的有90余人,其中有未成年子女的服刑人員共21人(戶),共有未成年子女23人。其中雙浦鎮8戶10人,文新街道7戶7人,轉塘街道和靈隱街道各2戶2人,西溪街道和xx鎮各1戶1人。23個未成年子女中,男11人,女12人。按年齡段分,6歲以下女4人,男2人共6人;7—13歲女4人,男7人共11人;14—18歲女4人,男2人共6人。7歲以上孩子全部在校讀書,沒有輟學情況。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極少數未成年人的撫養和生活存在困難。xx區因經濟比較發達,無論城與郊,居民生活條件一般都較好。但一旦有人服刑,家庭勢必受到經濟收入的影響,在孩子的撫養和生活上出現相對困難。以上未成年孩子當前的撫養與生活狀況,大致分以下幾種情況:

  (1)父母一方服刑,而另一方因學歷高、單位好,收入穩定,一方服刑對生活雖有影響,但不會發生撫養和生活困難。這樣的情況共5戶,不到四分之一。

  (2)住在城郊結合部,原先生活水平和對生活要求并不高,經濟條件也還可以,父母一方服刑后,另一方基本能承擔子女的撫養,應當說生活上雖有困難,但問題不大。這樣的情況有10戶,約占一半。

  (3)另有5戶中,父母一方服刑,另一方撫養子女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他們將孩子放到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家,其中有兩家的祖輩原先經濟條件尚可,對孩子的生活沒有太大影響;另三家祖輩本身經濟條件并不好,無可奈何地承擔起孫輩的撫養,勉強維持生活。

  (4)真正困難的僅1戶,女孩聶某父親服刑后,母親帶著她回安徽老家發生車禍,母親受傷住院,這一重大變故,使聶某生活發生很大困難,連住房都沒有(原在杭居住的房子因其父涉及經濟案件被法院查封抵押),現與母親暫時在安徽老家生活學習。

  2、對這些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極需加強。目前,xx區服刑人員的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呈以下幾種情況:一是由父母另一方負責教育和管理,但由于要工作和生活,他們往往缺少時間和精力來管教孩子,有的因文化低、無水平、無能力管教孩子,這和那些父母雙方共同管教孩子相比,效果要差得多。二是雖由父母另一方來管教孩子,但實際上這一方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管教,自己不問事,而爺爺奶奶往往只管孩子的生活,而對孩子的思想和文化學習管得較少。三是父母一方服刑后,父母又離異,負責對孩子監護的一方無心事管教孩子。四是父母一方服刑,另一方遭車禍負傷,無能力管教孩子。如女孩聶某,今年7歲,其父服刑后,其母回安徽老家又遇車禍住院,現無能力照顧聶某的生活和對她的管教。以上說明,這些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管理問題應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弄得不好,會產生社會問題。

  3、這些未成年人極需心理疏導。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是一個特殊群體,也是一個弱勢的群體。這群孩子本來應該是陽光少年,但他們的心靈因父母一方被判刑,被迫罩上了陰影。他們中,有的因看到別人的異樣眼光而深深受到刺激,有的因父母一方被判刑而在同伴中抬不起頭,他們在心靈上受到沉重打擊。這些未成年人與其他未成年孩子一樣需要父母和社會的關愛。在我們調查了解過程中,感到一般情況下,這些孩子都需要心理關愛,而初高中階段的學生,更有待心理疏導。在校高一學生白某,初二前較開朗,自其父因盜竊入獄后,情緒明顯低沉下去,同學間相處也趨低調。今年高一入學后,在班級里很難聽到他的聲音,老師說他是“聽話”、“不違紀也不聲響”,這顯然有著較為嚴重的自閉心理。另一職高一年級女生袁某,父親入獄后,父母離異,判給母親撫養,初中畢業后直升職高。她感到父親已如此,母親也不愛她,周圍的人不關心她,她很渴望別人能給她以關愛的眼光。這些學生,大多存在自卑、自閉或自尊心過強的心理,在性格上表現出敏感、多疑等特征。調查中發現,這些未成年孩子一般不愿意暴露家庭情況,以至不少班主任根本不知道這些孩子的身世。說明他們都已在精神上造成了心理壓力,所以表現出不愿與同學、老師溝通,不愿接受別人幫助等自閉心理,從而產生人際交往的障礙。這種情況尤以初三與高中在讀的學生為甚。所以,要關注這一群體孩子的心理問題,正確地加以引導,特別要把重點放在初高中這些學生身上。

  4、對這些未成年人教育和關愛的重要性的認識有待提高。據我們調查發現,人們對解決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問題的重要性認識還不足,具體表現為三種情況:

  (1)認為xx區經濟較發達,這類孩子的生活基本上不成問題,九年制義務教育早已實施,教育也不成問題,所以不會構成社會問題。

  (2)認為在城市里鄰居相互間不了解,即是有的孩子父母服刑,連鄰居都不一定了解,這就不可能給這類孩子有歧視行為,因而他們也不會產生心理壓力。

  (3)對這類孩子的幫扶、教育和管理至今未提到有關方面的議事日程上來。

  目前關注這類孩子的有司法、民政、共青團、婦聯和關工委,他們或多或少地做了一些調查摸底和幫扶工作。但由于沒有明確的責任主體和職責分工,沒有相關的政策和法律依據,也沒有相應的工作機制,上述部門基本上也屬于“隨帶做做”而已,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生活、監護、心理、教育、管理等問題。

  三、對策與思考

  1、提高認識,加強調查研究,進一步關心這一群體孩子的成長。xx區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沒有像經濟欠發達地區那樣處于生活困難、無人撫養、流落街頭、輟學嚴重,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境地,但這不等于沒有問題。再說,我們的調查僅僅是把觸角開始觸到這個群體,深入下去,一定會有更多的問題。這一群體的孩子應當同其他孩子一樣正常地生活、學習、發展、成長,這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事。應當繼續加強調查研究,關心、幫扶這些孩子的成長,這也能促使服刑人員加速改造、重新做人。

  2、社會各方聯動,營造幫扶良好環境。在當前責任主體和職責分工尚不明確的情況下,婦聯組織可以牽頭做些調研,同時司法、教育、民政等有關部門和共青團、婦聯、關工委等應當聯動,尤其是村民委員會和社區居民委員會要動起來,形成一個良好的關愛、幫扶的社會環境。學校更要關注這些學生,從學習、生活上關心他們,心理上給予正確疏導,讓他們有良好的教育,謹防“罪惡遺傳”。

  3、搞好家庭教育,使孩子不因失去一方關愛而失去應有的家的溫暖。一般說,這樣的家庭在一方服刑后,另一方不太愿意接受外界的援助,尤其是母親的一方。如果為這些家庭舉辦家庭教育之類的學習班,會很少有人參加。所以需要深入到這類家庭中去,做細致的調查和耐心的關注、幫助,以消除他們的顧慮,為他們傳授家庭教育方面的有關知識、做法,提高他們教育子女的能力,以使孩子在溫暖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幫助消除孩子的陰暗心理,不因失去一方的關愛而有所失落。

  在所有未成年人中,服刑人員未成年人子女只是其中極小一部分,往往容易被人忽視,但是關心他們的成長,是做好整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讓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深入細致地做好工作,幫助他們解除生活困難、消除心理陰影,與所有未成年人一樣,學習、生活在社會主義和諧大家庭中,在陽光下健康成長。

  思想道德調研報告 篇7

  關于公民道德建設的調研報告 自建市近9年來,在自治區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市委、市政府按照“環境立市、工業強市、城建塑市、農業穩市、商業旺市”的發展戰略,全市上下解放思想,艱苦創業,開拓創新,實現了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隨著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市民的道德素質也有所提高,但公民道德建設是一個漫長而長遠的過程,其建設還有待提高與完善。

  “一個道德淪喪、缺失的國度,不可能有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的經濟,也不可能有社會的正常發展、基本社會秩序的存在。”由此可見道德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密切關系,要想經濟更好地快速發展就必須要加強公民的道德建設。

  我市主要存在以下道德建設的問題:

  一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還沒有深入人心,公民沒有準確的理解好基本道德規范;

  二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宣傳教育不到位,公民道德建設的過程是教育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 兩者缺一不可。

  三是缺少強有力的領導與監督,一部分人依然我行我素,沒有觸動,沒有改正。

  公民道德建設首先要加強宣傳教育,不斷擴大影響力。社會輿論的宣傳教育,是提高人們對道德的認識并付諸實踐的有效途徑。新聞媒體要發揮主渠道作用,宣傳各行各業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單位和人物,批評各種不道德行為和錯誤觀念,以強大的輿論聲勢著力營造學習道德先進和爭做社會 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模范的社會氛圍,不斷增強公民道德建設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

  公民道德建設要豐富活動載體。道德建設的過程,是教育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在開展公民道德建設活動中,要更新觀念,創新方式方法,精心設計載體,廣泛組織和發動群眾參與各類道德實踐和市民教育活動,使群眾在活動中受到教育,道德素養得到提高,使基本道德規范更加深入人心。

  公民道德建設要切實加強領導,從體制和機制上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有力保障。道德力量是國家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加強道德建設,提高公民道德水平,既是加強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核心內容,也是“三城同創”的必然要求,關系著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把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引領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要加強理論研究,探索道德建設的規律和特點,用科學的理論來指導實踐,使公民道德建設更有前瞻性、符合規律性。

  公民道德建設要完善各行各業的職業行為準則,使道德建設融入人們的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行為準則,是把基本道德規范轉化為人們自覺行動的有效途經。要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征求群眾意見,使各項行為準則易記、易懂、易行,易于監督,把修訂完善行為準則的 過程,作為道德宣傳教育的過程,作為干部群眾參與道德建設的過程,引導干部群眾尤其是青少年自覺遵守、努力踐行。

  公民道德建設要建立和完善激勵監督機制,引導人們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加強道德建設必須把自律與他律有機結合起來,要形成激勵機制,鼓勵人們積極向上,追求真善美。要形成監督機制,幫助人們辨別是非,抵制假惡丑,依法對各種不良行為給予批評教育和處罰。通過發揮激勵和監督機制的作用,在全社會形成扶正祛邪、揚善懲惡,講道德光榮,不講道德恥辱,講道德受人尊敬,不講道德受到批評的良好社會風氣。

  思想道德調研報告 篇8

  大學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來社會的主要生力軍。大學生的道德狀況如何,將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否成功,關系到能否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大學生道德屬于特定社會群體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學生的道德取向,是一個社會道德的風向標,它的好壞可以直接反映出這個社會所存在的問題。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現狀是令人困惑的,它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就業、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壓力下,大學生的道德現狀是值得思考的。

  為了了解我們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在校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道德素質,讓我們更加正確地認識自己,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做人做事,遵紀守法,自己警醒,自己評估。本人于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日至十月三十日的十天時間里對本校的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出問卷20份,共收回有效問卷20份。調查對象涉及校內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調查內容包括大學生的政治素養、社會公德素質以及個人道德素質等。

  一、道德的含義及對大學生的重要性

  1、道德的含義: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準。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系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這一概念說明,道德是以善惡為標準,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2、道德對大學生的重要性:

  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一種無形的巨大力量。中華民族是素以崇尚道德著稱的禮儀之邦,民族優秀傳統道德精神是中國文化傳統的核心,也是中國道德教育深刻蘊含的精髓。

  在當今這個物質為主導的社會里,正確的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尤為重要。特別對于當今的大學生來說,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不僅是大學生立身做人的內在需要,可以促進大學生腳踏實地的追求學習和提高自身素質,在社會活動中講信用,講信譽,誠實不欺。同時,加強大學生誠信道德培養,還可以促進學校規范自身行為,樹立誠信觀念,實現依法辦學和以德治校。甚至對整個國家和社會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和意義。

  二、關于政治素養、社會公德素質以及個人道德素質

  1、政治素養:表現為大學生政治態度與理想信念,包括大學生對國家大政方針、政治局勢及經濟形勢的認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歷史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的建立等。據調查結果顯示,我校大學生的政治覺悟較高,對自己的祖國有很深厚的感情,對我國公民道德素質、大學生道德素質以及個人道德素質的認識比較客觀,并表示堪憂,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成為一個德智兼有的人。但仍有40%的人認為知識比思想品德更重要。

  2、社會公德:體現在大學生應具有的基礎文明上,包括遵守公共秩序、明禮誠信、培養公民意識與愛情觀、婚姻觀、家庭觀等。此次調查表的前三題用三個假設性的生活場景題。亂扔果皮紙屑、公車上的讓座以及購物找零這幾件事在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作為一個有道德修養及思想素質的大學生,理應是選“自己撿起來扔進垃圾箱”“主動讓座”“會主動退還”。但是據調查結果表明,有50%的人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在第2題中還有5%的人選擇“死都不讓座”,在第3題中10%的人選擇“不會主動退還”!所以,雖然現在大學生的道德水平已經較高了,對于奉獻及助人為樂等高尚品德已經有了較強的認同感了,但是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要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道德素質應從細微之處做起。

  3、個人道德素質:包括道德價值取向、道德認知、心理素質及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問卷中有一道題:您對考試時的作弊行為有何看法?據調查結果顯示,有40%的人認為“作弊總比補考好吧”,20%的認為“為了高分可以理解”甚至“沒什么大不了,我也干過”,只有15%的人“反感,自己從來不作弊”。從這道題中就可以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對于考試作弊問題雖然都有了正確的認識,但是仍然因為各種原因作弊過或對作弊表示無奈與認同。所以,雖然大學生的心理已經趨向成熟了,但是對事物認識的不穩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仍然不能忽視。

  在此次調查問卷中,我還設置了一道主觀題——你對本次道德現狀問卷調查有何看法?大家的回答有以下幾種:還可以;意義不大;了解現狀,利于自己認識;答案設置不是很好

  通過此次調查,以及對調查結果的總結和分析使我們更深刻的認識到了,當代大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它不僅關系到我們個人的.素質問題和今后的發展,還關系到國家、社會的建設。

  三、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的主客觀原因

  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形成與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密切相關。從客觀上講造成的原因有:一是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我國公民的整體素質有欠缺,對大學生從小的道德教育產生影響;二是傳統的應試教育,導致學校過分注重了知識教育而忽視了德育教育;三是家長長期過分溺愛,使當前部分大學生依賴性強、獨立性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欠缺;四是就業體制的不完善及觀念的落后,阻塞著大學生的就業渠道、侵蝕著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從主觀方面分析有以下幾個因素:一是社會上流行的功利價值取向影響了大學生的實際行為,比如對于考試作弊的事,明知道是錯的,但為了成績還是會無奈的去做。二是思想觀念與實際行為的分裂;三是大學生還處在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對事物認識有不穩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

  四、意見與建議

  1、以正面教育為導向

  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結合“八榮八恥”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培養良好的道德思想,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

  2、樹立正確的觀念

  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意識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法紀和社會公德,通過自主的體驗來感知道德知識,通過真實的感受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通過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規范,并在實踐中培養道德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遵循思想道德原則

  學校開展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德育工作的組成部分。為使大學生的知識教育和思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開展德育工作時應遵循以下原則:基礎性原則。主體性原則。實踐性原則。針對性原則。社會性原則。

  4、家庭、學校、社會、自己通力合作

  思想道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個人、兩個人所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需要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家庭教育對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什么有的學生勤奮刻苦懂禮貌,修養好,深得教師的喜愛,有的學生則相反,這很大程度與家庭教育有關。父母對子女的道德教育中,應作出榜樣,提出要求并嚴加管理。另外,社會這個大環境也應相應正確輿論導向,并及時樹立典范,只有這樣,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思想道德調研報告 篇9

  誠信,就是誠實,守信。廣大青少年作為誠信建設的主體之一,在誠信建設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有希望,未來的發展就有希望。”青少年有沒有誠信意識,講不講誠信,攸關誠信建設的成與敗,攸關中華民族的興與衰。

  一、我縣青少年誠信道德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我們對我縣幾所學校的調研發現,學生存在的誠信問題主要有下面幾種:

  1、道德生活中的誠信缺失。道德即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從總體上看,中學生的道德生活還是比較健康、積極向上的。但是,也不乏存有道德失范現象。最典型的現象是偷盜,特別是寄宿生中,他們的書籍、生活用品、錢物等被別人竊為己有,導致人際關系緊張,搞得寢室人人自危,生活不得安寧。還有一些學生,在圖書館、閱覽室看書,發現好的或感興趣的內容,就隨手撕毀帶走,不以為恥,還美其名曰:“竊書不算偷”。

  2、學習生活中的誠信缺失。學習是學生生活的主要方面。學習更是一種艱苦、復雜、細致的腦力勞動。要學有所成,就必須嚴謹踏實、兢兢業業,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浮躁。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缺乏和喪失誠信,最典型的表現是考試作弊。學習生活中誠信缺失的另一種典型表現就是抄作業。

  3、人際交住中的誠信缺失。誠信,既是做人的一種道德規范,又是人際交往的行為準則。學生人際關系中的誠信缺失常常表現為:互不信任、互相猜忌,說謊欺騙等方面。比如:在網上交友,絕大多數學生是不講真話的,就連自己的姓名、年齡、性別等都會變得面目全非。問卷調查中問到:“你認為同學之間講話應該:

  ⑴講真話;

  ⑵講假話;

  ⑶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要求只作單項選擇。”結果呢?有52%的學生選擇了第三個答案:“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4、經濟生活中的誠信缺失。學生是消費者,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經濟生活雖然不復雜,但是,誠信缺失現象還是時有發生。不少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都有過學生向其借錢而沒有歸還的經歷,有的甚至是以買土特產品名義從老師那里“拿”錢的。

  5、誠信認知與誠信行為脫節。我們發現,幾乎所有中學生都認同誠實、正直、守信、履約、不欺、不瞞、不說謊等誠信道德的基本范疇,對失信現象深惡痛絕。大部分學生對誠信講起來也頭頭是道,口若懸河,但實際行動中卻是另外一種狀況。據我們調研所了解學生的誠實態度問題,“學生知道”班內某同學犯了錯誤,老師或學校向學生調查時,持“推托不知道”或“略去重要情節”態度的學生占有效問卷總數的50%!

  二、幾點建議

  青少年誠信道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事關家庭、學校和全社會。為構建和諧社會,打造“信用xx”,特提出如下建議:

  1、學校要切實加強青少年誠信道德教育。一是要將誠信教育納入學校日常教育體系。首先要從學校領導、教師做起,言必行,行必果,不因各種干擾因素而破壞規則,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典范。其次,對學生,從入學教育到畢業教育,從思想政治課到各學科,都要加強誠信教育。規則和誠信是緊密聯系的,學生的失信現象絕大多數表現為不遵守規則,學校必須依據黨和政府的有關誠信建設精神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建立相應的道德約束懲罰機制,促使師生在共同遵守規則中養成誠信品質。二是要建立學生誠信檔案制度。如為班級每位學生設立誠信記錄,既把有不良信譽的`學生,如值日生不擦黑板、不打掃教室、抄襲作業、不交作業、上課無故遲到、考試作弊等行為,記錄在冊;也注重記錄日常生活中學生身上表現出誠信品質的閃光點。建立個人信用檔案,應是學校進行誠信道德建設的基礎,它有一整套完整的組織程序和評判標準,從一個人上小學即開始不間斷的操行記錄,進入檔案終身跟隨,一個學生獲得優良的操行記錄就等于獲取“誠信道德畢業證書”,是其道德信譽的保證,也是社會錄用人才的道德“通行證”。

  2、逐步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的誠信道德教育網絡。要將校園的誠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地統一起來,確立“以學校為中心,發揮主導作用;以家庭為基礎,發揮關鍵作用;以社會為依托,發揮影響作用”的誠信教育策略,把學生的誠信教育從校內擴展到校外,依靠家庭與社會的力量提高教育的效果,同時促進家長與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學校在探索深化誠信道德體驗教育中,積極創設道德情景,讓學生在家庭、學校、社區和大自然中主動尋找自己誠信角色,通過切身的實踐和情景體驗,接受誠信道德教育,使他們能夠比較完整地感受誠信道德形成過程,認識誠信道德對成才、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自覺、主動地參與誠信道德實踐活動,在參與和體驗中學會做誠信人、做誠信事。

  3、各類傳媒要積極宣傳公民誠實守信的典型事例,營造“信用xx”的社會大氣候。各類傳媒要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推動青少年誠信道德教育。要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制作、刊播有關誠信教育的公益廣告、典型事例,增加數量,提高質量,擴大影響。電視臺要積極策劃適合不同年齡層的青少年欣賞口味的欄目,做到娛樂性、趣味性、教育性相統一。報刊要熱心關注青少年道德建設,加強宣傳報道。各類互聯網站要積極傳播誠信文化。重點新聞網站和主要教育網站要發揮主力軍作用,開設思想道德教育網頁和專欄,組織各種形式的網上教育活動。要正確引導青少年對網絡的使用,做到使用共享信息資源、通信平臺和提供信息資源遵守誠信原則,通過開展“網上聊天室”、“誠信論壇”等一些適合青少年特點的方式喚起青少年興趣,用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極富真實性和生活化的網上活動,使誠信融入青少年的生活。

  思想道德調研報告 篇10

  一、家庭道德建設工作的做法與經驗

  1、通過活動挖掘樹立道德模范典型。借助于婦聯組織不同層次的婦女力量,深入挖掘發現先進典型。近年來,區婦聯利用各種契機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大規模挖掘典型、選樹典型和推薦典型活動。認真開展先進評選推薦,在全區范圍內篩選就業創業、社會公益事業、五好文明家庭、維權志愿者、助人為樂模范等精神文明典型。通過道德模范評選評選,選出事跡突出的模范,予以表彰獎勵,并將他們的感人事跡在網站,媒體上公開,號召廣大婦女同志都向他們學習。

  2、通過宣傳宣講推動家庭道德建設。區婦聯通過各種途徑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弘揚傳統的家庭美德,推動家庭道德建設。近年來在連云港電視臺、連云港日報,連云港婦女網,江蘇省婦女網等公眾信息網廣泛宣傳道德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跡。通過宣傳她們的孝老愛親、誠實守信、敬業奉獻等先進事跡,弘揚她們的高尚品德和正能量,在全社會營造一種積極向上、崇尚正氣的濃厚氛圍。通過身邊的真人實事大力宣傳家庭道德建設,用道德的力量感召婦女、鞭策婦女。

  3、運用文化活動弘揚家庭道德文化。“家庭道德建設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現象,把抽象的家庭道德規范轉化為家庭成員的道德行為和道德習慣,是推進家庭道德建設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新浦區婦聯充分利用婦女大講堂、親子大講堂、女企業家協會、區巾幗志愿服務隊、區老年人協會等組織和平臺,圍繞熱點話題,堅持美德引領,邀請了成功的女企業家,舉辦了多期高品質的示范講座。區婦聯通過廣場群眾文化活動,向廣大群眾進行宣傳,不斷擴大家庭道德建設在全社會家庭成員中的感召力和影響力,為促進鄰里融洽、家庭和睦,提高群眾道德素質和推動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家庭道德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帶動著家庭,給家庭注入了現代文明的氣息,催生著現代家庭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同時,伴隨著社會結構狀況和運行方式的變化,現代家庭道德建設面臨著新形勢和新問題。

  一是婚姻關系日益脆弱。近年來離婚率一直呈上升趨勢,是婚姻脆弱的突出表現,這一情況在全國都具有普遍性,沿海及發達地區更為突出。市場經濟下金錢和物欲的腐蝕,試婚、傍大款、未婚同居、未婚先孕、婚外戀、情人潮、家庭暴力等現象增多,單親子女增多。不同性質的婚外情、家庭財產糾紛和家庭暴力,是導致婚姻脆弱的重要原因。

  二是血親紐帶不斷松弛。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工作和生存壓力較大,生活節奏快,親子間缺少共同話題,難以溝通。加上對子女普遍存在溺愛現象,缺乏合理的引導和正面的批評,致使許多孩子好逸惡勞、自私自利、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差。血親紐帶松弛,直接導致“孝子錯位”與“厚小薄老”,家庭關系中普遍以兒孫為軸心,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降低,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開始逐步喪失。另外,“丁克家庭”和“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空巢家庭”的增多,使老人晚年孤獨、寂寞、悲哀,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三是鄰里關系漸趨冷漠。人首要的關系是家庭,但家庭不是懸在空中,而是存在于社區中的。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所以鄰里關系是社區中一種最基層的關系。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小家庭的普遍存在,無線通訊和電子媒介的日益發達,原來擁有地緣優勢的鄰里之間的來往和溝通減少,有的甚至“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家庭與家庭之間缺乏應有的團結互助和友愛精神。一些亂扔垃圾、公共利益、財務借貸等造成的鄰里糾紛數量日漸增多,據法院統計,在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20%是鄰里糾紛而導致矛盾激化。

  三、家庭道德建設的對策建議

  家庭道德建設重在通過先進文化引領,在先進文化的引領下,家庭成員的道德素質會有所提升,良好的家庭道德風尚就會逐步形成。

  1、以學習培訓引領家庭道德文化的構建。要以學習型家庭建設為抓手,結合“女性素質提升”工程、家庭道德教育宣傳實踐月活動,婦女大講堂、留守流動兒童書屋為平臺,順應廣大婦女和家庭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通過舉辦各類培訓講座、討論座談、讀書活動、演講征文、宣講報告等學習方式,推廣終身學習、互動學習、快樂學習的理念,提高婦女和家庭成員素質,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家庭學習蔚然成風。同時通過婚姻家庭指導中心、維權驛站等機構,提供情緒疏導、婚姻家庭關系指導、法律援助、權益維護等服務,為廣大婦女和家庭提供法律知識,力爭源頭預防和化解因不懂法、不懂生活藝術而導致的婚姻家庭糾紛。提升道德鑒別力,形成健康、文明、向上、和諧的良好家風。

  2、以特色活動推動家庭道德建設的深化。為使家庭道德建設保持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要依托婦聯宣傳教育陣地和豐富多彩的活動載體,以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重點,持續做好婦女和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婦聯組織要積極探索和把握家庭道德建設發展規律,抓住每年“三八”節、母親節、六一節、建黨節、國慶節等節日契機,組織開展“最美母親”評選,“美德進我家”、道德模范評選、“五好文明家庭”評選等各類道德實踐活動,培樹表彰各類優秀典型。組建家庭健身隊、巾幗文藝宣傳隊等若干家庭志愿者隊伍,建立婦女文化活動點、家庭文化中心戶,開展“美在家庭”、“家庭文化藝術節”、“家庭文化展示”、“家庭運動會”等貼近群眾需求、貼近實際的群眾性文化活動,針對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單親母親等特殊群體開展各類關心關愛、扶貧幫困的巾幗志愿服務活動。要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在家庭文化建設中的優勢,不斷延伸家庭美德建設,提升家庭道德修養,突出家庭文化的特色和亮點,打造家庭道德建設新模式。

  3、以典型宣傳營造家庭道德建設的良好氛圍。為了更好的宣傳與發展家庭道德建設,要利用在豐富多彩活動中評選出的好事跡新典型組成宣講團,到街道、社區、鄉村等地方宣講,引導廣大家庭從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和優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更好地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要充分發揮具有貼近百姓、強力滲透優勢的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通過拍攝電影、文藝晚會、專欄宣傳等多種方式,堅持放開宣傳婦女和家庭先進典型,從而使每一個家庭成員都能夠潛移默化地感受道德氛圍。通過廣泛宣傳先進典型和正能量來教育家庭成員尊老愛幼,夫妻互敬,和睦鄰里,建設和諧幸福的婚姻家庭。

【思想道德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調研報告(精選10篇)08-03

制藥企業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2-23

學校安全工作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1-14

衛生院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1-14

關于電商的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1-14

公民環保意識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1-14

人群調研報告2篇-調研報告01-14

信息技術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1-04

關于農村養老的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