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務農社會實踐報告
緊張又充實的社會實踐活動又將謝下帷幕,回顧這段時間的實踐活動,取得的收獲不是一星半點的,一定有不少東西可以寫進實踐報告的吧。千萬不能認為實踐報告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在家務農社會實踐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家務農社會實踐報告1
這次寒假的社會實踐是在家里完成的,主要就是做一些我可以幫得上忙的事情。印象中,爸媽總有做不完的家務,由于從小就上學的原因,自己好像也沒有幫上過什么忙。
家務事是很繁瑣的。我媽老是說有做不完的、一件接一件的活。每天從早忙到晚。每一件小事情好像都挺簡單的,也用不了多少時間,但是件數多了,時間自然也就耗費的多了。我媽一早起床,除了掃地、做飯,還要喂雞、喂兔子、準備狗的食物,一直忙到塊晌午才有時間休息一下,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這次社會實踐因為是在寒假,“辦年”也挺忙得,所以就想幫爸媽一下,也順便體驗了一次許久未感覺到的“年味”,每一件事情都做得挺開心的。
掃地是每天都做的事情。不過,這也是最平常的事情了,人人都會做。從上學那天起就每周都要做值日掃地,也沒什么技巧可言。
還有洗碗。也是很簡單的事情。其實洗碗是我比較反感的事情了。總覺得洗碗油膩膩的,夏天還好些,手不會怕水。冬天就沒有那么好命了,因為天氣冷再加上“慣性”的作用,手幾乎每年都會生凍瘡,碰到冷水更是難忍,用熱水有太浪費了,燒開水也不容易啊。所以呢,我幾乎都不太怎么去碰這個事情。
家務本來就是一件接一件的是結合起來的,必定是十分繁瑣的,過年的時候會有一些不一樣的事情可以做。像是做豆腐、炸年貨等等,也都是很有趣的,可以算作是家務的一部分。
冬天里,我們幾乎每家每戶都吃白菜,這是主要的菜色。當然,如果適逢集市,偶爾也會買點別的菜,換換口味。我在家吃得最多的就是白菜了。我也炒過土豆絲,也是自家的。其實以前也有做過。但是可能是因為不經常做的原因,刀工太差,削皮的時候勉強還可以吧,雖然有一點點厚。但是到了切的時候就犯頭痛了。怎么才能切的又細又快呢,是個問題。我看我媽切的時候,議會就搞好了,而且質量也很好,我想這就是經驗的力量吧,還是得繼續。我硬著頭皮切了不知道多久,反正挺久的,但是完成的時候還是蠻高興的,像是完成了一項大工程。這幸虧不是急等著吃,否則那等的人都得餓死了。想想,我媽一天炒幾次菜,我們的吃飯時間又不一樣,還真是很大的工程。
過年少不了豆腐,有些人家也會買一些,我家歷來都是自己做。買總是會貴一些的,一年僅這一次,當然不能錯過。先是把豆子洗好、泡好、淘好,把壞的都撿出來,家里沒有磨豆腐的機器,所以用扁擔挑到經常做豆腐的人家里去,在那里磨好了,再挑回來。那扁擔感覺挺容易的,實際上卻是很難的。看我爸挑得那么輕松,我也試試看,結果根本就挑不起來,,哎,不行啊,還真難。后來就把磨好的漿倒進大鍋里,開始燒火,燒火還是挺容易的一件事。不像是電視里所看到的那樣,經常被嗆得咳嗽、流眼淚,變成一個黑面人。等到火燒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該熄了,讓它自己“暖著”。這個也是需要一定的經驗的,火大了,鍋底會焦,火小了,豆腐也不成形。然后我媽往豆漿里加上“鹵水”,豆汁就成豆腐腦了,又過了一會,就用水瓢都舀進盆子里,端到豆腐筐里,用石頭壓平,過幾個小時,新鮮的豆腐就做好了。我們美美的吃了一頓。自己做的感覺就是很不一樣。
接下來的一天收拾屋子。新年了嘛,家里也要清理一下,新年新氣象。我們家挺小,雜亂的東西很多,堆放得到處都是,感覺空間更小了,都沒有個轉身的地方了似的。所以東西的整齊與否是很關鍵的事。我和我爸端了幾盆水,找了幾塊抹布,從桌子椅子,到沙發柜子都擦得干干凈凈的。雖然說都是一些破舊家具,但是干凈一些總歸是好的。我們把東西整理好,該不要的也收到要賣的廢品中,忙了一個下午,但功夫不負有心人,總歸是有點成果的,屋子里感覺好很多。。勞動總是會有收獲的。
炸年貨的時候我是最高興了,因為可以一邊吃一邊做。每年我都會幫忙一起做。先是切肉、剁雞,這是我媽做的,她說我做不了,也做不好。我就弄一下藕合什么的,蘿卜之類的比較簡單的事情。進進出出的,忙了個不亦樂乎,也吃了個不亦樂乎。
因為我們那里的傳統,年后一般不要太動水,洗衣服也最好不要,所以就都在年前洗好。今年的冬天比較冷,水當然也比較涼,,所以也很不好做。我先把要洗的衣服都集中起來,就開始用水井壓水,這還是比較容易的。洗的時候就不那么幸福了,好涼的水啊,第一反應,不過,能幫點忙也是應該的,我媽要烙煎餅,只有我閑著。想想我媽,不管春夏秋冬,不是都得整日的洗衣服嘛!父母都不容易,但母親好像更累一些,既要忙里又要忙外。
年前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貼春聯了。當然,我也不是獨立完成的,是和我爸一起做的,只有貼上春聯才有過年的氣氛嘛,這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我一早起來,把準備好的春聯都拿出來跟我爸挨著貼,每個門口,每個窗口都貼。雖然是一項簡單的工作,而且就是一個程序下來的,但兩個人合作起來明顯會省時又省力,我們沒多久就做好了。下午又做了一些別的事情。除夕之夜,吃完了團圓飯,包水餃就是最后的程序了。我和我媽一起和面包水餃。搟皮我覺得很難,手太笨拙,不會轉動皮,每次都搟成長形的,而不是圓形的。后來我就只包陷了,順利完成工作。
過了新年,因為沒有事情可以做,又快要種花生了,所以就要準備花生的種子。我們就開始剝花生皮準備。一個一個的,還真是很煩人的。堅持就會勝利,最終就會完成。當我拿起簸箕里的最后一顆花生時,那種心情真的事很不錯。接著的就是挑出好壞了,。那么多的花生,幾乎每一個都要經手,沒有一定的忍耐力怕是完成不了的。雖然有點夸張,但真的事很麻煩的。還好,最后都分開了。
我說了幾件比較有代表性的事作為寒假家庭角色扮演的事情,雖然都只是一些小事情,但也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爸媽的年齡越來越大了,適當分擔一些是義不容辭的。他們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付出了很多,而且無怨無悔。從小到大,即使生活再不濟,也會先保障我們的開銷。父母的愛永遠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所以多為他們做一點,哪怕只有一點點,他們也會很高興的,“孩子終于長大了,懂事了!”這也是他們希望看到的吧。
通過這次參與做家務,我知道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有恒心,才能做好。做好每一件小事才是做大事的前提,所以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忽視細小。
與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最幸福的時光。家是溫馨的港灣,給每一個在外的游子溫暖。我覺得,在家人面前的我是最自在的。在家人面前,你不用擔心我是不是又做錯了什么事情,他們會理解你,諒解你的。在家里,就不用再多在虛偽的外衣下,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家庭生活是開心的。但是作為兒女的,也應給適時的多為父母分擔一些事情,這樣才會是更好的。
在家務農社會實踐報告2
一、圣女果的大棚養植及培育方法
1、圣女果生育適溫為24~31℃,喜歡在較強光照及土層深厚的土壤種植。圣女果的栽培應選擇有機質豐富、耕層深、結構好、疏松透氣的壤土為宜。
2、整地時畦寬1。5米,壟高25厘米,壟溝寬40厘米。1。5米寬的畦田可栽4行,株距25~30厘米,每畝可種6000~8000株。定植時,先在畦內或半高壟上開溝,溝深16厘米,開溝后,每畝撒施250公斤腐熟的糞干,增施磷肥,每畝可同時撒施30公斤過磷酸鈣。
3、另外由于北方冬季土壤,在秧苗吐果初期還應噴撒適量助長劑幫助秧苗吐果。
4、據明靜母親告訴我們,這批圣女果將于五月采摘出售。
隨后我們又跟隨明靜來到她家種植黃的80米大棚,大棚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摘種黃秧苗的壟溝棚,另一部分為黃秧苗初期培育棚。大棚在不同時期要保持不同的溫度,以保證秧苗正常生長。為此,明靜的父親每年在秧苗培育期都會住在秧苗培育棚24小時隨時控制棚內溫度。我們去的時候,她家的'黃秧苗還沒有從培育棚轉種到大棚壟溝里。所以我們看到的大棚只用打眼機打出的一排排待種坑。
明靜又耐心的向我們講述了有關黃種植的相關知識:
二、黃瓜在溫棚的管理和栽種過程
早春大棚黃瓜在一些老菜區由于種植面積大、連年重茬,使黃瓜枯萎病、疫病大發生,給大棚黃瓜生產構成威脅。我們通過黃瓜嫁接育苗、爐火臨時加溫等措施綜合配套應用,有效地解決了土傳病害問題。
1、選用保護地黃瓜品種
山東密刺(黃品種之一)抗低溫也耐高溫、瓜碼密,非常適合早春大棚種植。
2、嫁接育苗
經催芽播種在爐灰加珍珠巖或用熱水浸泡過的鋸末加一些營養土的木箱或塑料盤內。嫁接后在溫室內扣小拱棚并蓋草苫遮光管理。
3、乙烯利處理苗及移苗定植后按畦形扣小拱棚,用地膜進行三膜覆蓋,晚上及時點燃裝有煙道的土爐子置于棚中央,棚外四周用草苫圍蓋好。
4、大棚管理
(1)溫度管理:黃瓜嫁接苗緩苗期間小拱棚內保持在30℃左右,白天達到35℃時及時掀開小拱棚膜,晚上蓋。定植后10天去掉嫁接夾和小拱棚膜,中午可適當打開二膜,白天保持棚溫28℃以上,當外界夜間最低溫度5℃時去掉二膜,進入常規管理。
(2)水肥管理:一般根瓜坐住澆第二水,到腰瓜時水肥齊攻,稀糞和化肥交替使用(糞稀—清水—化肥),黃瓜全生育期共追施糞稀3~4次。
三、我們的所看所學所感
通過這次務農實踐活動,我們想到了很多:
(一)農民的過去和現在
在明靜家里學習務農的幾天里,每天早晨明靜的父母要將用于溫棚保溫的草簾卷起,半晚日落西山之時又要將草簾放下用于夜間保溫。每當遇到雪天,還要加蓋一層半簾。遇到風天雨天雪天明靜的父母往往深夜也不能入睡,有時干脆住進溫棚里,防止溫棚被雪壓塌被風吹毀。這一過程從過去延續到現在。從表面看來農民務農并沒有發生什么變化,但科學務農已經滲透到農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但與此同時,農民也面臨些許的問題和無奈,耕地面積過少,銷售渠道窄,種植成本高也不容忽視,這使農民的總收入和生活質量受到一定影響。希望國家在重發展的同時也要重視耕地面積。
(二)科學務農與現代農民
在我們小的時候,就學過李紳的《憫農》。這首詩為我們展現了過去農民務農的辛苦,他們只能憑借老一輩的經驗,面朝黃土背朝天,企盼風調雨順造豐年。而如今,隨著科學走進農村,像明靜父母這樣的農民已經學會參考書籍去防治蟲害,避免自然災害造成的減產。在這次實踐中,我們看到的只是科學務農為農民造福的一小部分,實際上,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以圣女果為例:過去農民們只能春種秋收,過著每年一次播種一次收獲的生活。如今,隨著科學的發展,農民們利用溫棚每年可以收獲兩到三次。另外,運用先進設備代替人力的手工勞動,從選種、育秧、耕地、播種、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脫粒、烘干、倉儲、加工、包裝、運輸等從種植到餐桌所有環節的機械操作等等。利用科學務農,產量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就隨之提高。
(三)務農實踐對我們的影響
看著那兩個冗長的溫棚,勞動量之大,再看看明靜父母累彎的腰和粗糙的手,留給我們思考的真的有很多。出生在農村的明靜立志要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為改善家中的生活水平而努力,這不也正是千千萬萬個同明靜一樣從農村家庭走出來的大學生的希望嗎。而在城市長大的我們,也希望在歇盡全力學習和完善專業知識的同時,將就業意向放到農村,畢業后投身發展農民經濟的政策中去,在黨的正確領導下與農村人民爭建全國范圍內的第二個,第三個甚至更多個“華西村”。從根本上促進和發展國家經濟,為建設祖國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在家務農社會實踐報告3
社會實踐已經成為了莘莘學子們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協作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參加社會實踐也是學生們鍛煉自己的一個很好的機會。
每年的暑假,各個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到各地開展社會活動,其目的在于讓廣大學子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我校組織的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也緊鑼密鼓的開展起來,我們教育學院的社會實踐點是以革命老區、狀元之鄉而著稱的會寧,在“追憶紅色記憶,服務農村教育” 活動主題的號召下,我們一行十三人并肩合作,團結一致。在這短短的十幾天里,開展了系統有序的課堂教學,種類繁多的藝術課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藝聯歡。得到了校長、老師、家長和學生們的一致好評,艱苦的執教生活給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憶!
一、隆重感人的歡迎場面
考試剛剛結束的第二天,我們就急不可待的收拾好行李坐上了開往會寧的大巴車。曾經的革命圣地,現如今有是全國出名的高考狀元縣,這給我們一個費解的問題,對于如此貧窮的地方為什么會造就教育上的奇跡?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著。經過三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后終于到了我們的目的地——會寧縣柴家門村雞兒咀雞兒小學。雞兒小學坐落在311國道旁,始建于1915年,附屬于雞兒中學,后來由會寧縣、鄉政府撥款建設,在2003年九月搬入新址,成為獨立的小學,占地13162平方米,校舍面積775平方米。雞兒小學——很特別的名字,一眼看去就讓人心生憐愛。 透過車窗就看到一群孩子站在學校門口等候我們,還沒有下車就能感受到他們的熱情,興奮和喜悅掛在他們稚嫩的笑臉上,但又流露出羞澀,互相推搡著,想湊上前看看他們新來的老師卻又把身旁的同學推到前面。在他們崇拜目光的注視下,我突然感覺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下了車,校長熱情的接待的和我們打招呼,并安排學生幫我們抬行李,孩子們惶恐羞澀的神情一掃而空繼而一哄而上的來幫我們提行李包,看著這些稚氣純樸而又身材弱小的孩子,真的讓人既心疼又心酸。
二、日常生活,苦中作樂
初到學校,情景要比我們想象的好,整齊的校舍,校園內也有些綠色,更可喜的是還種著花草。可是等到我們口渴時不得不喝窖水時才發覺條件的艱苦,這兒長年不下雨,政府每半年給他們送一次水,可想而知放半年的水都成了什么模樣,打上來的水還有好多的枯枝敗葉和小蟲子,隊員們都不喝,還不到一天就口干舌燥,鼻孔冒煙了。沒辦法也就放些茶葉和冰糖捏著鼻子喝下了。我真怕這“內容豐富”的水會讓我們拉肚子,可奇怪的是大家還都沒有事。因為水這么珍貴,在蘭州三兩天就洗頭的習慣也不得不改,下鄉十幾天一共洗了兩次頭,臟的都打了卷。剛見到孩子們時老覺得他們太不講究衛生,一個個蓬頭垢面,現在看看自己,會心一笑自己也可以這么邋遢的。衣服就更“舍不得”洗了,是穿上幾天覺得惡心的不行,實在是穿不下去就放上兩天再穿上,突然覺得不是那么臟了。一日三餐也和學校有很大的差別,早上就吃餅子和咸菜,中午和下午老是炒拉條和炒面片,不明真相的或許以為我們的生活都到小康水平了呢,我們一天兩頓的以拉條充饑,以致于到了蘭州還不能聽到“拉條”這字呢。可是這些與我們學生的生活可就是天壤之別了,他們大都離學校很遠,早上五點多就要翻山越嶺的往學校趕。中午只有兩個小時根本來不及回家吃飯,餓了就吃早上帶來的饅頭,渴了就打窖里的水。看到這些我們心里真的像打翻了五味瓶,中午吃完飯,我們幾個都要到教室去看望在校同學,分給他們些我們帶去以改善生活的零食。條件雖艱苦可是大家在一起玩的很開心。飯桌上都是搶著吃。說說笑笑像一個家庭那樣溫馨。每天下午吃過飯,石教練(石雙燕)都會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排練舞蹈,時間緊迫,舞蹈又比較復雜,對我們這些沒有一點舞蹈基本功的人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挑戰,雖然很苦很累,但我們卻過得特開心,跳舞時大家更是丑態百出,要是有哪個倒霉蛋做錯了動作就會被石教練拉出來單獨訓練,逗得大家捧腹大笑。這種毫無挖苦發自內心的笑把大家更緊密地團結在一起但我們充分踐行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耕耘一份甜”這句話,每天兩個多小時的勤學苦練終于使我們能跟上了音樂的節奏而“翩翩起舞”了。
三、心得體會
大學是個小社會,而社會卻是個大學堂,這次實踐活動讓我深刻意識到了“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的含義。
【在家務農社會實踐報告】相關文章:
1.鄉鎮社會實踐報告
2.短期社會實踐報告
3.法院社會實踐報告
4.公益社會實踐報告
5.武術社會實踐報告
6.餐飲社會實踐報告
7.機關社會實踐報告
8.團隊社會實踐報告
9.汽修社會實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