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課例研修報告

時間:2021-09-26 10:58:40 報告 我要投稿

課例研修報告(11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例研修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課例研修報告(11篇)

課例研修報告1

  我參加了國家組織的遠程“國家計劃”培訓學習。通過網上學習,我明白了網上學習的重要和快捷。在國培學習中,我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明確了厚實文化底蘊、提高專業素養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認識、提升了學習理念、豐富了專業理論。通過本次學習,使我的執教觀念有了變化,對新課程改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

  一、通過培訓,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認識。

  以前沒有更好地了解現代網絡教育的現狀和情況,就像井底之蛙,對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缺乏網絡上的全面的了解。通過此次培訓,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

  二、通過培訓,我的收獲如下:

  (一)學習理論知識,對我的專業化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

  我自參加工作以來,是初次參與這樣的大型培訓,對知識結構的更新也是需要亟待解決,對于那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的認識把握也只是停留在自己的模糊層面上,因此在教學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足。而國家的遠程培訓無形之中解決了我的這種后顧之憂。在課時安排上,每個專題都設置了一定學時的理論研討,為學員的理論學習提供了發展的可能。盡管不能親自面對面地感受專家的理論研討,但還是通過視頻領略了各位專家學者來自學術前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闡述,這對我不僅是一種提高,更是使我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有了理論上的保證,對提高我的專業化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

  (二)學習經典的課例,開闊了我的視野。

  培訓學習的教學案例,是指導我的良師益友。通過學習,讓我從作課教師的課堂中領略了他們的執教標準,以及駕御課堂的能力,可以說重新讓我堅定了課堂教學的信念。教學中,教師要勇于創新,改變傳統的教學定勢,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與幫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勇于實踐的能力。通過觀看培訓的課例,,它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對課堂教學的認識與把握,極大地開闊了我的視野。

  (三)專家在線解答,剔除我心中困惑。

  這次培訓,有專家答疑環節,對困擾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通過與專家的留言答疑,使我明確了自己今后的教學目標。對現實存在的問題有了自己解決的心理準備。盡管面對的困難很多,作教師的我還是要主動積極地進行教學、探索適合本學校的教學方法,積極進行嘗試,以此來更好地適應教學,讓學生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加強校本研發,促動教育教學有效開展。

  在學習中,我明白了要結合本地區教學,積極進行校本研發,以此來更好地適應學生的興趣愛好,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進取,大膽創新,努力找尋適合自己教學專長的內容,傳授給我們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教學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使其得到更好的傳承。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更加富有地域特色。

  (五)在學習中提升自己的教學思維與技能

  這次學習,極大地豐富了我的視野,無論是理論上的,還是教學實踐中的經驗,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尤其是從思想上更加明確了立足課堂教學,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只有堅持不懈努力,才能在教學中實踐中提煉出更多、更好的適應學生的教學方法。即使我們的條件是有限的,但這并不能成為教師放棄教學而無所作為的借口,相反,作為農村教師更應該努力克服重重困難,扎根沃土,立足于自己的課堂教學,主動積極地進行自我改革與提升,使自己更好地適應課程改革,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專長,讓更多的學生從中獲得健康。

  三、通過網絡學習,學會了交流。

  “和諧進取”,新課程倡導的主旋律是“師生互動,師師互動”。而平時,我們在工作和學習中,多數情況下還是自己研究,自己思考。通過這次國培,我徹底打開了固步自封的思想,無所顧慮的和學友們、同事們共同交流,共同研討,開拓了教研視野。平時由于工作忙,很少潛下心來學習,通過這次培訓提高,真是感受頗深,更顯終生學習的重要性。

  總之,這次培訓學習使我專業成長有著極其重要意義的培訓。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會給我極大的推動作用,正如一位老師所說的:“這次培訓像梳子,幫我反思,梳理過去的教學理念;像春風,給我送來春的氣息;像舞臺,給我展示自我,收獲自信的機會;像燈塔,照亮我努力的方向。認真領會到讓自己學有所學,學有所得,學有所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課例研修報告2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事實證明,創設情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有利于學生發現知識、探索奧秘、從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使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可喜的是,情境創設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重視。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和偏差也不斷出現,在數學情境創設中如何避免走入誤區,真正體現情境創設的價值呢?

  我挑選了一節三年級的數學《周長》一課

  我發現數學情境創設,應當體現以下三個方面價值:

  1、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只有對數學課堂感興趣,才能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來,才能為學習數學知識作好充分的準備。因此,作為一般形式的數學課,都是從一個數學情境著手來展開教學的,如果在課的開始階段能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們進入到教學內容中來,無疑這樣的情境創設是有價值的。

  2、能為課堂教學的內容服務。

  我們每節數學課,都有一個具體的教學內容,必須完成具體的教學目標,所以我們的教學情境必須為教學的內容服務,圍繞教學內容來設計,而不能游離于教學內容之外。

  3、能體現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

  作為數學課本身,他承擔著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教學的任務,所以一個有價值的數學情境,他應當體現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著眼于數學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最近發展區。

  當前學生的知識面廣,理解能力強,三年級的學生已經認識了各種平面圖形,知道這些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而且學生迫切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學習的小主人,樂于通過圖形觀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有趣的活動來解決問題,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所以要建立周長的概念,就要創設有效而有趣的活動使其有所體驗,所以我又精心修改教學設計,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這節課教學的:

  (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的編排是先讓學生們小組合作制作小布藝的花邊,但是我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縫、剪花邊用的時間可能會太長,影響教學進度,所以我沖破了教材的束縛,創設了描樹葉引入概念的情境,一方面此活動直觀、簡便,利于學生操作,另一方面在課件音樂的熏陶下也可以給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2)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一些常見圖形和物體內化周長的概念,此環節我首先出示課件設計讓學生說一說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再引導學生找一找,摸一摸教室內一些物體表面的周長,層層遞進的活動使學生體驗周長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3)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在測量周長的活動中,如果單憑學生個人逐一地去測量每一個圖形,那所需的時間無疑是漫長的,所以我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習,這樣還能靠集體的智慧想出測量周長的簡便途徑,激活學生的創新能力。

  (4)務實的學生基本功。在自主探究周長含義與合作學習測量方法的基礎之上,利用紅紅的新居讓學生獨立完成平面圖形周長計算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設計開放性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熱情,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途徑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積極動腦,敢于實踐的精神。

  教案: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同學們,秋天是落葉紛飛的季節,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秋季的美景,你們想欣賞一下嗎?請看(播放課件),這些樹葉飄飄灑灑地落了下來,你們能不能把它們美麗的輪廓描下來呢?

  生:能。(躍躍欲試地說)

  師:好,請你們拿出一張紙和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描出它的輪廓來。開始吧!(學生們紛紛認真地畫了起來)

  師:同學們都畫好了嗎誰愿意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

  師: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是從哪里開始的,又到哪里結束。

  (一名學生拿著他樹葉和筆上前演示)

  師:描的對嗎?(全體學生肯定)你表達得非常清楚,請回。

  師:你們是從哪里開始描,又到哪里結束的?

  (再找幾名樹葉形狀不同的學生來說一說)

  師:看來,不管從哪里開始,大家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描了一周,請看(課件動態演示)。 師: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線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周長。(板書課題:周長)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堂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盡量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與認知基礎為切入口。組織學生欣賞落葉圖和描數葉。創設了感知動境。

  二、結合實際,理解內化。

  師:老師這有一些平面圖形,看看誰有一雙機靈的眼睛能夠找到他們的周長。(課件演示,指名讓學生上前用教棒指出圖形的周長,適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師:看來咱班聰明的孩子還真不少,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周長,就等待著細心的孩子去發現,你們想一想,再看一看,你能找到哪些例子呢? (學生們有的思考,有的環視教室,紛紛舉手發言:課桌面的周長、課本封面的周長、黑板面的周長??指導學生盡可能地邊摸邊說)

  師:看,老師這也有一些物體,誰能指出他們表面的周長?

  (指名讓學生上前分別指出鐘表、光盤、硬幣、人民幣的周長)

  通過列舉生活中有關周長的事物,讓學生充分感知周長的含義,體會周長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產生學習需求。創設生活情境。

  三、動手實踐,合作交流。

  師:看來周長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那么如何去計算圖形的周長呢?現在請大家拿出你們準備好的正方形、圓形卡片還有數學書和樹葉,先估算出它們的周長,利再用你們身邊的直尺或細繩,小組合作一起測量,邊測邊填表。注意,在測量的過程中你們要結合圖形的不同特點想一想怎樣才能測量得更快一些?

  學生們分成10組,按要求先估算,邊測量邊填表。教師參與各組內指導,注重引導學生運用簡便方法測量周長。

  師:請測量好的小組坐好,老師要找表現最好的同學來發言。

  (學生在老師的鼓勵下紛紛坐好)

  師:通過測量和探索這么多圖形的周長,你們發現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發現正方形的周長,測量時不用測出它所有邊的長度,只要測出一條的長度再乘4就行了。

  師:恩,你的方法很簡便。還有哪些圖形只要測量出一邊的長度就行?

  生2:五角星,它的十條邊都一樣長,只要測出一條邊的長度,再乘10可以了。 生3:等腰三角形,只要量出一邊再乘3就可以了。

  師:你們說的真好,這說明你們在學習中是一個善于觀察的好孩子,繼續努力!請大家接著說說你發現的好方法。

  生4:我發現長方形的周長,不必將四條邊的長度都量出來,只要量出一條長邊、一條短邊

  就行了,因為長方形的對邊是相等的。

  師:這位同學能夠運用我們以前學過的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知識進行周長的測量和計算。 生5:我發現圓形的周長很難量,用直尺不行,我們用細繩繞它一圈兒,然后再用直尺量出細繩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生6:我有一個好辦法,可以把它對折,這樣只繞出它半圓的長度,然后乘2就行了。或者把它再對折,量出其中的一部分,再乘4就行了。

  師:你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生7:我是用直尺量出它的周長的,我先在圓上做個記號,再把圓在尺子上滾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長了。

  師:你的做法真是與眾不同啊。

  師:那么如何測量一片葉子的周長呢?

  生8:我是用細繩仔細地繞樹葉圈,再量細繩的長度得到的。

  師:因為樹葉是不規則圖形,所以我們沒法用直尺去量它,只能用這個辦法了。

  師:看來大家真是集思廣益,想出用直尺量、細繩繞和滾動法這么多的好辦法來測量周長。你們知道么,周長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大的用處呢!例如老師想做一頂帽子,就要用軟尺測一測我的頭圍。想做一條褲子,就要測一測腰圍。你們想不想知道自己的頭圍和腰圍是多少呢?就和你的同桌一起互相量一量吧!

  同桌之間互相量頭圍和腰圍。

  師:老師看到好多同學都為自己的測量結果而高興,誰來說說自己的頭圍和腰圍是多少? 生9:我的頭圍是28厘米,腰圍是61厘米。

  師:測量時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問題?

  生10:測腰圍時,我發現從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進去了,不準確,應該貼著肚皮量。 師:剛才在小組活動中,大家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智慧,還從這些活動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數學知識。真不簡單!這與你們的團結合作是分不開的,祝賀你們!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是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只有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探究活動的時間,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中我圍繞學生對“周長”的認識和理解,鼓勵學生大膽去表達、去交流,在大量“探索周長測量方法”的開放性操作活動中體驗、內化周長的實際含義。創設實踐動境。

  四、鞏固練習,夯實基礎。

  師:同學們,我們的好朋友紅紅搬家了,你們看這就是她家新買的'房子的平面圖,(出示課件)你們能幫她算算這個平面圖形的周長嗎?

  學生獨立計算。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結果?

  生11:這個平面圖形的周長是,我是把這幾條邊的長度都加起來算出來的。

  師:你算得很準確,我代表紅紅一家向你說聲謝謝!

  數學只有回到生活中,才會顯示其價值和魅力,學生回到生活中運用數學,才能真實地顯現其數學水平,讓學生對物體進行實際測量,對紅紅的新居進行計算,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內容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創設應用情境。

  五、問題討論,拓展延伸。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同學們對周長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所想老師想出一道小難題考考你們,有信心完成嗎?請看問題卡片,想一想圖形a和圖形b誰的周長長?

  生12:圖形a的周長長。

  生13:圖形b的周長長。

  生14:圖形a和圖形b的周長一樣長。

  師:看來大家的答案有3種,哪一種是正確的呢?我需要你們給我一個有利的證據,咱們分組合作,可以動腦分析,也可以利用手中的工具量一量,結果自然會見分曉。開始吧!(學生分組合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這回你們找到正確答案了嗎?

  生15:我們組把圖形a和圖形b剪下來量了量,發現它們的周長一般長。

  師:怎樣量的?能演示一下嗎?

  生16:我們用直尺分別去量兩個圖形的長和寬,再用細繩分別量它們不規則的邊線,把它們倆所有的邊線加起來發現一般長。

  師: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生17:我是思考出來的,我利用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點知道圖形a和圖形b的寬和長一樣長,再想他們里面都用的是同一條線段,所以他們的周長一樣長。

  師:你真是一個善于觀察、愛動腦筋的孩子,希望其他同學也能向他多多學習。

  拓展問題環節學生通過剪圖形比較周長的活動,培養了學習積極動腦,善于觀察的學習習慣,更激發了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愿望。創設了問題動境。

  六、總結交流,暢談收獲。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周長,并且用周長的知識解決了一些問題。你能談談自己的收獲和感受嗎?

  生18:我知道了圍成一個圖形的邊線的長度叫周長。

  生19:我學會了如何測量周長。

  生20:我知道了測量的一些簡便方法。

  師:這節課同學們學習得很認真,希望在今后的學習中大家能夠再接再勵!(宣布下課) 通過前一次的修改和經驗的總結,這節課我上的很成功,得到了全鄉領導、教師的一致好評。通過本次活動,我對“創情境,設動境,體現學生主體性”這一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一、創設情境要關注學習方式的轉變。

  《新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地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說一說你是怎么描的?”“你都發現了哪些好的方法?”課堂上,我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開展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操作、去觀察、去交流、去實踐、去創新,讓學生在”描”中感知, 在“找”中理解,在“做”中內化,在“算”中鞏固,在“比”中升華,從而真正在經歷求知過程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周長的含義,使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發展數學思維,學會從多種角度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更重要的是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建立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二、創設動境要關注學習過程的開放。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學時空的開放、思維方式的開放、評價形式的開放等等。這些開放交織在一起,使教學過程呈現多維開放的格局,教學也由此從封閉、單一、機械走向了開放、多維、靈活。本節課我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測量活動,其中有規則圖形周長的測量,如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周長等;有不規則圖形周長的測量,如樹葉的周長等;還有頭圍、腰圍等的測量活動,使每個測量活動對學生來說都是一個需要動腦的全新的探索活動,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較大的探索空間。學生在合作探究測量周長的簡便方法時,教師鼓勵學生歸類,例如“除了正方形,還有哪些圖形只要量出一條邊的長度就行了”學生想到了五角星和等邊三角形,這都體現了學習過程的開放性。

  三、體現學生主體性要關注以人為本的理念。

  《新課標》提出:學科教學應注重“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只有它們和諧統一,才會讓每個學生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本節課我不失時機的給予學生表揚和鼓勵,真正的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也促進了人格的健全與發展。

課例研修報告3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近幾年來“創設情境”,已經成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必備一個環節,《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事實證明,創設情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有利于學生發現知識、探索奧秘、從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使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可喜的是,情境創設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重視。但是,隨之

  而來的問題和偏差也不斷出現,在數學情境創設中如何避免走入誤區,真正體現情境創設的價值呢?

  為此,我校展開了校本教研活動。全體數學教師聚集在一起,討論自己對創設情境教學的幾點看法。面對大家的質疑與困惑,我們上網查閱各種有關于創設情境、動境進行教學的資料,并一起研讀、討論,雖然在理論上,我們的頭腦逐漸清晰,但是,談到課堂實踐,還是感到手足無措,做不到胸有成竹。我正好參加我們響水中心小學教研活動,我就決定上一節研討課。我挑選了一節五年級的數學《分數除法》一課,課后大家對我的這節課展開了評論。

  1、整堂課因為創設的情境、動境過于多,使本節課教學活動重點、難點不夠突出。

  2、學生在動境 中,老師有些要求沒有講清,學生合作時出現了亂、散現象,有的學生并沒有積極參與到里面,教師應該事先安排好,做到小組之內責任制,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事做。

  3、有些環節過于拖沓,影響了整個教學進度,時間過長。

  于是我們結合大家的教學建議,認真進行反思,結合新的教學理念,悉心鉆研教材,研究學生特點,我發現數學情境創設,應當體現以下三個方面價值:

  1、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只有對數學課堂感興趣,才能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來,才能為學習數學知識作好充分的準備。因此,作為一般形式的數學課,都是從一個數學情境著手來展開教學的,如果在課的開始階段能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們進入到教學內容中來,無疑這樣的情境創設是有價值的。

  2、能為課堂教學的內容服務。我們每節數學課,都有一個具體的教學內容,必須完成具體的教學目標,所以我們的教學情境必須為教學的內容服務,圍繞教學內容來設計,而不能游離于教學內容之外。

  3、能體現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

  作為數學課本身,他承擔著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教學的任務,所以一個有價值的數學情境,他應當體現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著眼于數學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最近發展區。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這節課教學的:

  插入說課稿 插入教案創 設情境,設動境,體現學生主體性”這一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一、創設情境要關注學習方式的轉變。《新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地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說一說你是怎么分的?”“你都發現了哪些好的方法?”課堂上,我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開展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操作、去觀察、去交流、去實踐、去創新,讓學生在”描”中感知, 在“找”中理解,在“做”中內化,在“算”中鞏固,在“比”中升華,從而真正在經歷求知過程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周長的含義,使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發展數學思維,學會從多種角度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更重要的是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建立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二、創設動境要關注學習過程的開放。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學時空的開放、思維方式的開放、評價形式的開放等等。這些開放交織在一起,使教學過程呈現多維開放的格局,教學也由此從封閉、單一、機械走向了開放、多維、靈活。本節課我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畫一畫活動,在第一次

  三、體現學生主體性要關注以人為本的理念。《新課標》提出:學科教學應注重“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只有它們和諧統一,才會讓每個學生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本節課我不失時機的給予學生表揚和鼓勵,例如“你的做法真是與眾不同啊。”“看看誰有一雙機靈的眼睛,”“你真是一個善于觀察、愛動腦筋的孩子,希望其他同學也能向他多多學習。”“這與你們的團結合作是分不開的,祝賀你們!”等等這些充滿激勵與鼓舞的話語使課堂充滿了人文氣息,還有在課堂的最后,我還鼓勵學生們談談自己的收獲和感受,真正的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也促進了人格的健全與發展。

課例研修報告4

  一、堅硬的巖石的內容及目標

  (一)課例研修的內容:

  1、對小學科學《堅硬的巖石》本節課的探究活動進行整理、歸納分析。

  2、通過利用感官感知和借助工具實驗來認識事物,讓學生發現巖石的特征和了解巖石形成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把巖石應用到生活中去。

  (二)課例研修的目標: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探究為核心,因此本課研修重點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重視學生親身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結合小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把知識教學融化在培養能力、情感、態度的過程之中,始終圍繞“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理念進行研修和組織教學活動的

  二、研修重點難點分析

  觀察及使用簡單的實驗工具,初步認識巖石并進行簡單的分類。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活潑,奮發向上,學習科學的興趣濃厚,動手操作技能較好,探究性較強適合研修。

  四、課例研修教學準備:

  1、常見的巖石標本;

  2、燒杯、滴管、鹽酸等;

  3、放大鏡、錘子、水

  五、研修的過程及措施

  1、加強理論學習,以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進行課例研修。

  通過本次培訓,和已有的教學經驗,我們已經掌握新的教學思想、新的教學概念,圍繞本課例的研修,我們課例組成員廣閱群書及上網搜尋與本課題有關的理論文章,然后組織學習,為課例研修的實驗工作做了充分的準備。

  2、圍繞科學素養這一宗旨進行多次實驗操作,并展開策略進行研修。在研究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明確的研修思路

  3、我們把新課程的實施、課例研修和教師平時的教研教改都結合起來,進行實踐反思。我們不但把課例研修的重點放在日常工作中進行教學實踐,還且還及時的進行推廣。

  六、組織學生開展科學探究的具體策略

  策略一: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諧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策略二:通過實驗的方法,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通過實驗觀察比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

  (2)通過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探究能力。

  (3)通過討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開展課外實踐,進一步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勇于探究的科學品質。

  策略三:對問題進行篩選歸納,最終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對問題進行篩選歸納,是科學課堂探究中的關鍵所在,它是學生通過探究獲得新知的途徑之一。教師通過激勵和幫助,促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觀察實驗。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既加強了小組內的合作,也加強了小組間的交流互動。具體操作如下:

課例研修報告5

  自上海學習歸來之后,我們便效仿上海青浦區實驗小學進行了主題式課例研修的教研活動。與以往的教研活動有所不同,主題式課例研修每一次都聚焦于一個具體的主題,采用實踐--反思--改進的三實踐二反思的校本研修途徑,旨在提高教師某方面教學的能力。

  通過對三次教學實踐的回顧與總結,讓人收獲滿滿,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參與度決定教師的積極性

  之前的教研活動是負責講課的教師一人備課,其他教師在課后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想法提出改進意見。這種教研模式的弊端是除了上課教師外,其他教師對教研活動的參與積極性不高,課后的評課也越來越形式化,而且教師的意見是否可行、實施效果如何并沒有人去檢驗。主題式課例研修是所有教師一起參與備課,教師從課堂教學之初就參與其中,授課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集所有教師的智慧于一體,這樣教學設計本身存在問題較少,在此基礎上進行的主題式課例研修才具有意義,教師觀察和討論的重點才能從教學過程的設計轉移到本次研修的主題--教師課堂教學的問題設計上來。并且每個組的觀察點不一樣,所有觀察點都需要聽課教師從頭至尾記錄并分析授課教師每一個提問,這就避免了聽課教師出現心不在焉的現象,因為只有全神貫注才能不漏掉問題。通過我的觀察,所有老師在討論的時候說起自己觀察到的問題都很激動,都滔滔不絕。主題式課例研修讓每一位教師都有任務、都要發言,保證了每位教師的參與度,提高了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也提高了教研活動的有效性。

  2.教師的熱情直接影響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在課堂上會通過教師呈現出來的教態而觀其色。教師的教態在無形中營造一種課堂氣氛,受這種課堂氣氛的熏陶學生會形成一定的學習氣氛。因此,教師的情緒狀態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態。 由于在第一次備課的時候我們將重點放在了這次研究的主題--教師課堂提問的設計上,而沒有關注到學情,設計的問題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較難,課堂中學生幾次沒有明確教師的問題與指令,漸漸聽課興趣大減。李耀老師憑借著自身對課堂教學的熱情、對學生的熱情,多次喚起學生的熱情,雖然第一次實踐并沒有達到學習目標的要求,但課堂氣氛絲毫不減,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不減。且三次實踐下來,雖然李耀老師不斷改課、磨課,身心俱疲,但在課堂上呈獻給學生的永遠是充滿熱情的一面,這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

  3.設置課堂提問中的“問題鏈”

  問題鏈是師生有效互動的基礎與憑借,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盡量將問題設計成相互關聯、層層遞進的問題鏈的形式,推動課堂環節,尤其是語篇教學的進行。本次上課對教學文本進行了創編,創編成一個哆啦A夢去幾個朋友家里尋找食物的小故事。這時候如果將教師的提問設計成環環相扣的一個“問題鏈”,會很快地引導學生進入故事情境,明白故事內容,體驗主人公的情感,最終達成課時目標。但本次研修在三次實踐之后也并沒有形成“問題鏈”,說明我們還有待改進和提高。

  4.減少無效的生成性問題

  教師應該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根據課時目標及學生學情預設大部分課堂教學中的相關問題,而不是在課堂中即興生成過多的問題。在李老師的教學過程中就多次存在這種問題:第一次實踐預設的24個問題中只用到了9個,生成了21個問題;第二次實踐預設的22個問題中用到了10個,生成了27個;第三次實踐預設到的30個問題用到了10個,生成了25個。而且生成的基本上都是像“Are you ready?”“Yes or NO?”“Are you clear?”等這類無效的組織性問題,或者是像“What do I have for breakfast?”“What do you like for breakfast?”這類超出三年級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結果就導致學生雖然一直在用“Yes!”回答老師重復的組織性問題,但實際上他們聽不懂教師指令,無法完成學習任務,所以這些問題大多是無效的。究其原因,我認為還是授課教師對教學環節及課堂提問的設計不夠嚴謹,教師授課較為隨性導致的。因此,在日后的教研活動中,教師還需根據教學設計嚴格設計預設問題,減少無效的生成性問題。

  5.調整組織性問題、理解性問題與思維性問題的比例

  依據教學的環節和順序,可以將教師的課堂提問劃分為組織性問題、理解性問題和思維性問題。組織性問題與課堂進展和課堂管理的指令相關,主要為保障教學步驟的自然銜接和實施。理解性問題是有確定答案的、對知識核對性的提問,學生只需憑借對課文的理解回答即可。思維性問題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對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感受發表自己的觀點,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課堂提問更多的應該是指向核心內容的,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和體驗情感的,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推理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評價與自我評價的能力。因此我們認為,在中低年級段,組織性問題與理解性問題與思維性問題的所占比例,最好是能夠達到3:6:1或者是3:5:2。組織性問題中的一些指令性問題可以用更容易理解的陳述句或者肢體語言來代替。

  通過這次教研活動,我們掌握了主題式課例研修的方法,雖然中間也出現一些問題,但整體上我們教研活動的效率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我們每個人都收獲頗豐。期待下一次的教研活動給我們帶來新的成長!

課例研修報告6

  《小小的船》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七課。詩中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在誦讀中陶冶兒童感受語言美的情操。

  聽了管蕾老師的課,我感覺她上的很出色,整個課堂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注重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秉著“生本”課堂的理念,本節課上的扎實而有語文味,有許多值得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下面就來一一說說。

  1. 教學環節清晰干凈。

  管老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在每個環節的處理和過度上,目標明確,環節和環節的過渡都很自然。

  2. 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管老師充分挖掘教材所蘊含的創新教育素材,創設情境,準備了“藍天”、“月亮”、“星星”等素材,開拓學生的想象空間,在“彎彎的月亮像什么?”“閃閃的星星像什么?”“藍藍的天空像什么?”的說話訓練中,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創新精神,提高了創新能力。

  3. 使用兒童化語言進行教學。

  由于一年級的孩子年紀比較小,管老師使用兒童化語言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孩子產生傾聽的愿望。孩子愿意聽,并且聽得進去,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4.謎語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管老師用做謎語的形式讓學生學習本課,這讓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厚,激趣是教學極其重要的手段,讓新課的學習有了良好的開端,學生們能積極的參與到謎語當中來,高效實用。

  當然,對于這節課,我們也有一點建議:

  課文讀的還不夠到位,讀的時間還有所欠缺,讀的效果也有待加強。 以上是我個人對本節課的想法,如有不當之處,歡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課例研修報告7

  在《綱要》的指導下,在《指南》的理念下,我們的美術課例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了,在集體觀摩、研討反思、實踐探索中師幼共互動、共成長。但回頭想想在研究和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 、觀念的更新

  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意義已不局限于培養畫家,而是通過美術教育,培養孩子發現美、表達美的情趣,以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創造來表現、發展人的潛能和個性。

  二 、繪畫工具及材料的多樣化

  運用多種材料配合進行繪畫既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又能鍛煉幼兒的小手肌肉,創作出的畫面更加生動活潑。

  三、教學過程所遵循的原則

  1、趣味性:“興趣”最好的老師,孩子們興趣調動起來了,什么事都可以做好

  2、活動性:“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一味地教孩子坐下來畫畫。

  3、觀察性: 觀察時要以孩子自己的眼光,教師不能替代。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園以《妙筆生畫 神彩飛揚》為主題,認真組織了課例研修活動,進行了“觀摩、研討、再實踐、再反思”,去探求美術教學的策略。在老師們闡述了課例研修中的困惑與成功,教學中的疑難問題與解決策略和方法同時。本次課例研修既重視教師的方法跟進,又重視教師的理論提升;既重視教師的技能訓練,又重視教師的能力提高;既重視教師個體的自我反思,又重視教師群體的共同成長。

  通過這次的課例研修活動,我們發現在美術教學活動時,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美術的興趣

  情境教學能把概念具體化,直觀化、趣味化,又能使幼兒的認識與情感相結合,使孩子融入到情境之中,更利于孩子學習美術。

  二、科學評價幼兒作品

  孩子需要老師的鼓勵、贊美,在美術活動中也不例外。教師評價幼兒作品的語言要正確恰當,從不同的角度形象生動地去分析作品,以幫助幼兒樹立繪畫的自信心,增強對繪畫的興趣及積極性,使幼兒對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不斷提高。

  以下是我們的具體做法:

  1、故事啟迪,創設想象情境。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愛聽故事,老師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感悟道理。幼兒從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認,為幼兒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如:在《空中樓閣》活動中,我運用這個故事:“小狐貍想看到遠處的美景,在高高的樹上造起了美麗的閣樓,樹上還掛滿了各種水果等。”孩子們都感到故事非常可笑,非常滑稽,對故事非常感興趣。通過故事啟迪,創設想象情境,及時地、進一步地打開孩子們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啟發和引導孩子們的創造思維,幼兒表現的欲望非常強。小朋友們個個畫出了他們心中的不同畫面,非常有創造

  2、設疑啟智,創設問題情境。

  開啟益智之門,為幼兒創造一個幼兒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在美術活動中,為幼兒創設問題情境,幼兒帶著問題會去發現,去探討、去創造,從而激發自己的思維。使幼兒主動地獲取美術知識,創造性地作畫,使其作品具有自己獨特的一面,使其不斷進步。

  3、探索幼兒的繪畫規律。

  幼兒繪畫的造型和成人也不一樣,一般來說,幼兒畫的視點具有多重性:幼兒畫的比例,具有失調性,如人比汽車大,汽車比樓房大等;幼兒畫的遠近,具有印象性,如公路的遠處、近處都一樣寬;幼兒畫的視形,具有正常性,如房子為正面,汽車為側面,花是頂面等。我們在評價時,要首先肯定汽車為側面,花是頂面等,我們在評價時,要首先肯定孩子的作品,再給他提一些改進的建議,孩子會一天天地提高。

  本次課例研修使教師在學習、實踐、研究、反思、再學習、再實踐中得到了提升,使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讓我們一起在課例研修的旅途上獲得智慧、方法、啟示,相信有一天會生根發芽,在自己的沃土上開花、結果。

課例研修報告8

  一、研修背景

  1、初中地理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新教材知識條理清晰,內容豐富詳實,是使學生們“獲得終身發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礎知識”的教學目的的具體體現。因此,教學中應該避免照本宣科,讓地理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們通過積極參與來獲得知識和認識自然發展規律的一個平臺。

  2、參加研修的有學校的教務主任和地理組成員。

  《利用經緯網定位》一課,是初一地理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從教材位置可以看出,本課是學習地理的基礎,這個基礎如果沒有打好,將會影響后面知識的學習。

  另外,第一節內容的設計,先是讓學生了解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并初步認識地球儀。然后,通過經線和緯線一課帶領學生進一步學會認識地球儀。本節課就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知識。體現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的關系。教材設計是由淺入深進行的,而本課就是由淺入深的“深”,所以非常重要。

  二、教學內容分析

  課標對本課的要求只有一個: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要求達到掌握水平。

  1、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學生學會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

  過程與方法:通過一系列活動、練習,引導學生學會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各項活動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并進行一定的德育滲透。

  2、教學重點與難點:讓學生學會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

  3、學習策略目標:教學利用圖像,聯系實際,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方法。還要注意啟發性和趣味性,尤其要多練習,以達到學生真正掌握知識的目的。

  三、教學對象分析

  初一學生的狀況:首先在小學階段沒有學過地理,對地理知識基本上是空白的。其次,這個年齡的學生空間思維感比較弱。而本課所設計到的經線、緯線,不僅空間思維感很強,而且還不是地球上真實存在的,利用經緯網定位就是利用虛擬的知識解決實際應用的問題。這對初一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更加困難。所以,本課知識是難點知識。

  四、教學媒體的運用

  本節課的教學手段的選擇上是從學生年齡特征、學習愛好的角度出發的。本節主要采用多媒體作為教學輔助手段,首先通過經緯網課件師生互動,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明白利用經緯網定位的原理。然后,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熟練的掌握知識。

  五、教學過程研究

  (一)導入新課

  在學生進入課堂之前隨機發給學生座位票,讓學生對號入座。并播放歌曲營造氣氛。然后,學生總結找座位的方法。接著,引導學生認識座位的排和列與經緯線的相似之處,從而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二)新課講授

  通過四項活動展開:

  活動一利用多媒體展現經緯網地圖,以及動畫效果,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經緯網定位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

  活動二“看誰找得準”,教師展示事先準備好的標有經緯網和城市的大地圖,并發給學生每人一份內容相同的小地圖,以防止學生看不清。讓學生以小組競賽的形式找出悉尼、紐約、大連和北京學生們非常熟悉的四個城市的經緯度位置。初步練習利用經緯網定位。并介紹經緯網定位的用途。

  活動三“看誰找得快”,繼續利用此地圖,讓學生仍以小組競賽形式,將教師所給的帶有經緯度位置的地點標在圖上。這是與活動二相反的練習。所采用的地點是泰坦尼克號沉沒位置(36°n,24°w)和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第一批碎片墜落位置(44°s,150°w),以及臺風“桑美”的中心位置(28°n,125°e)和有“魔鬼海域”之稱的百慕大三角的位置(73°w,32°n)。選擇這四個地點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趣味性。

  通過這活動二和三的練習之后,學生基本上可以比較熟練的掌握利用經緯網定位的知識了,在此基礎上設計的活動四游戲,就是讓學生更加熟練的運用這一知識,并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活動四游戲——求救,首先給學生座位設計成經緯度的形式,為了方便學生的理解,要將座位設計的與圖上一致。即橫排為緯線,縱列為經線,中間橫排為赤道,前排為北緯,后排為南緯,中間縱列為零度經線,左側(學生)為西經,右側(學生)為東經。然后根據學生數確定度數,并將每排每列的經緯度位置做成標示牌發給學生,讓學生清楚的看到自己所對應的經緯度位置。

  然后,教師隨機提問學生所在的經緯度,或說經緯度位置讓大家找是誰,又一次練習。

  接著,教師示范游戲:假如我是救援指揮部人員,某某同學請注意,現在,有一個人在沙漠中迷路了,他所在的位置是東經90度,北緯40度。請你快去救援!告訴我,這個人是誰?

  學生很快的找到了這個同學。

  最后,讓學生自己來設計一個游戲情景,看誰能快速的找到求救者,成為最佳救護員!這個游戲完全由學生自己設計,真正成為活動主體。

  六、教學反思

  經過教學,收獲很大,具體反思如下:

  成功點就在于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初中學生較難理解的,如果講深了,學生就學不明白。所以,將教學內容做簡單化處理。即利用排列交叉點的找座位方法,引導學生理解經線和緯線交叉點的經緯網定位原理,之后,再通過多個活動讓學生熟練掌握。這樣,有利于學生理清學習思路。

  也有不完善的地方:

  1、有遺漏的地方。例如,在講到經緯網定位的注意事項,讓學生說出如果不寫明東西經和南北緯,就會找到四個點時,本來設計的讓學生在圖上找到是哪四個點,結果給遺漏了。

  2、缺少終結性評價。課堂上,讓男、女同學比賽,激發學習興趣的活動,在課程結束時,應給學生終結性評價。結果沒有給以及時的評價。

  另外,課堂中學生的表現,給老師帶來驚喜,也給課堂效果添彩不少。主要表現在游戲求救這一環節,學生自己設計的游戲情境,遠遠超出教師的意料,甚至比教師的設計還更勝一籌。我想,這些亮點真是教師應該注意的,在備每一節課時,教師都應該充分挖掘學生個體潛力,使他們有機會表現自己,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這將會大大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課例研修報告9

  環城小學科學組課例研修活動報告 二〇一三年春季學期,我們科學組的四位教師參與了學校組織的課例研修活動,經過三個多月的理論學習、專家輔導、動手操作與課后反思,使我們受益匪淺,收獲頗豐。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們對課堂教學的認識與把握,極大地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在活動即將結束之際,現將整個過程總結如下。

  一、主要做法

  1、進行理論學習

  從二〇一三年二月份以來,我們科學組教師對《怎樣做課例研修》讀本進行了認真的學習,通過對兩個序言、十一個專題的研讀,使我們懂得了做課例研修的目的意義,做課例研修的理論基礎、原則及方法步驟;懂得了怎樣確定課例研修的主題,為什么要召開三次課前、課后會議,進行三次觀課議課,即“三課兩反思”的研修模式;另外,還分塊給我們介紹了研修的案例。從這些參與者的隨筆、反思和建議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課例研修中研修員、學校管理者、學校教研組、學科教師一起進步、共同成展的過程。

  2、制定實施方案

  為了使課例研修開展得扎實有序,我們在學校課例研修實施方案的指導下,經過本組教師的討論研究,制定出了科學組課例研修實施方案,方案把整個實施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提高階段。方案規定集體備課,由一位教師上課,三位教師觀課,并且要上三次,上課模式采用參與式。小組內合格后,再抽簽上,由

  學校考核作為本組的達標課。方案選擇三年級作為課例研修的年級,把《怎樣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作為研修主題、《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作為研修課題。

  3、聽專家輔導培訓

  研修活動開展以來,我們參與了六場專題輔導培訓。在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七日的培訓中,一是聽了張校長《怎樣做課例研修》的動員講話;二是聽了尹副校長《怎樣做課例研修》的培訓要求;三是聽了周詠梅老師《怎樣做課例研修》主題的確定。在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六日的培訓中,一是聽了尹副校長講的《課例的撰寫》;二是聽了唐桂珍老師講的《觀察量表》、《課堂觀察表》、《課堂教學觀察表》的使用說明;三是聽了周詠梅老師講的《課例研修方案》、《課例研修報告》的撰寫。通過培訓,使我們從理論和實踐上對課例研修得到了很好的認識與把握。

  4、對課例進行“三實踐兩反思”

  “三實踐兩反思”是我們本次課例研修的主要內容,也是教師改進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在我們選定的課例中,我們嚴格按培訓教材和學校的要求實施,大家集體備課,由楊曙明老師執教,郭云、柏燕華、周顯忠三位教師觀課。在楊曙明老師的帶領下,前后共進行了三次課前、課后會議,三次觀課,兩次課后反思。經過設計、教學、反思——再設計、再教學、再反思——繼續設計、繼續教學、繼續反思的過程使我們的每一次都有很大進展,最后達到了優質的境界。

  5、認真進行總結和填寫學習成果冊

  在研修活動即將謝幕之際,每位教師對三個月來的研修工作進行了認真的反思,在總結成績經驗的同時,找出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下步努力方向。為了痕跡管理,每位教師認真填寫了學習成果報告冊,把課例研修的全過程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要求每位教師要認真分析、認真填寫、認真記錄,使學習成果冊真正成為這次課例研修的智慧結晶。

  二、取得的成績

  1、課例研修培養了我們的團隊精神

  課例研修是一個教師團隊圍繞一個主題,通過課堂教學,采用課堂研究的方法與技術手段,持續學習與持續實踐的研修過程。課例研修的一般流程是學習、設計、教學、反思——再學習、再設計、再教學、再反思——繼續學習、繼續設計、繼續教學、繼續反思并在學習中總結、提煉、升華。課例研修具有經驗、理論、實踐結合融為一體的特性。它是教師把對教育、教學的深入思考自覺地轉化為課堂上教育實踐智慧的過程,也是教師把研修體會、收獲提煉、整理為文本或視頻等形式的研修成果的過程,要實現這一目標,它必須將將研修團隊中每個成員個體的隱性知識在相互依存的群體研修中,展現出來成為教師群體教育智慧發展的過程。在執著的研修過程中,我們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收獲甚多,但最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我們因為課例研修走在了一起,通過親密無間的合作,成為一個具有凝聚力的團隊。我們堅信,課例研修過程中的這種不服輸、不言敗,孜孜以求的精神

  將使我們終生受益。

  2、課例研修更新了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

  通過對課例研修的學習,使我們更新了觀念:對小學教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于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于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為了還給學生一個快樂高效的課堂,我們要不斷地學習,將自己所學的理論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讓自己的思路更開放,方法更靈活,帶領學生一起體會成功的喜悅。

  3、課例研修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課例是教師課堂教學“軌跡”的真實反映。以課例為研究對象開展課例研究,是教師從事教學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的職業成長有一個循序漸進的自然成熟過程,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教學研究及課例研究,能有效縮短教師成長周期。此次培訓我覺得讓我收獲最大的就是課例研究活動。

  在歷時三個多月的活動過程中,我們的心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最初把課例研修看成一種負擔,變成今天的感激和期盼。活動中,我們每一位老師都付出的艱辛的努力,一次次的課例跟進,我們都有極大的收獲。一次次的課后交流,我們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凝結成智慧的結晶。

  4、鞏固和發展了參與式教學成果

  為了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科學學習的意識和主動參與能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科學課堂,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使教學活動中的每一個人在情感、思為和行為上都投入到教與學的活動中,在課例研修中,科學組采用了參與式的教學方法,用以“學”為中心的合作式或協作式模式上課。把整個教學過程分四個活動來完成,并提出了每一個活動的關鍵問題和方法。學生在教師及“助學案”的引領下,獲得了“多思考、多發問、多溝通、多協作、多參與、多嘗試、多體驗”的機會,積極、主動、愉悅地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創造了師生之間愉快、健康的學習氛圍,是教師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的高度融合和統一。

  5、提高了小組合作探究能力的水平

  在課例研修中,我們總結了小組合作探究時“學生之間不能友好相處,課堂喧嘩,小組活動時間不能充分運用,搭車現象” 等常見問題,做了有效控制,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小組的合作探究過程中,成為課堂的主體者,而不再是旁觀者。教師在活動過程中重視了以下三點:1、落實實驗探究小組,明確分工、明確任務和明確探究內容,在實驗探究前讓學生先設計好實驗方案,便于操作。2、要求學生人人參與探究,做到動腦、動手、動口,共同協作,從中體驗實驗成功的樂趣。3、對于一些關鍵的實驗材料,加以調控,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時間浪費。為了方便學生進行探究,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教師還制作了一張記錄表,通過這張表格,將探究活動的提出、觀察、質疑。

課例研修報告10

  本次數學遠程培訓,對我來說,受益非淺,深受啟迪。這次培訓的內容十分豐富,從理論上提高教師的職業水平,從科學發展的角度來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不僅是教師自身的需求,而是社會發展的要求。在這短短的一個多月中,我認真聆聽了很多專家的精彩講座,積極做好學習筆記,努力用新知識來提高自己。

  此次培訓與以往的教師培訓不同,不單單在理論上有依據、在實踐中有實例,而且又能從實踐中回到理論,找到焦點,指導實踐,進行操作。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認識,升華自己的理論水平,讓人信服。對自己在今后工作中發現自己,完善自我有著深刻的意義。通過這次認真的培訓和自己的努力學習,我感到收獲很大,現將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寫出來。

  一、培訓學習非常必要。

  整個培訓活動安排合理,內容豐富,專家們的解惑都是我們農村教師所關注和急需的領域,是我們發自內心想在這次培訓中能得到提高的內容,可以說是“人心所向”。在培訓過程當中,讓我激動和回味的是教授從教育理論和教學管理生動的教學事例讓我身臨其境。使我深深地感到教學是一門偉大的學問,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就能融會貫通的,而是需要自己的認真鉆研和日積月累而成的。作為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我們應積極投身于新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于新課標的研究與探索中,共同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思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

  二、知識更新非常必要。

  作為教師,我體會到要終身學習,平時要勤讀書、勤思考、勤動筆。只有及時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面對競爭和壓力,我們才可能從容面對,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活到老,學到老,知識也有保質期”、“教師不光要有一桶水,更要有流動的水”作為教師,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可能是羈絆,骨干教師都有熟練駕馭課堂的能力,那是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形成的,在實施新課程中會不自覺地走上老路。新課程標準出臺后,教材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教材體系打亂了,熟悉的內容不見了,造成許多的不適應,教師因此對課程改革產生了抵觸情緒,這種抵觸情緒我也有過,所幸沒有持續很久。在這次培訓中,我深刻體會到,教材是教學過程中的載體,但不是唯一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為教師的人是活的。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深刻的感受到了學生知識的廣泛化,作為新時代的傳道、授業、解惑者,名教師,應該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將教材中有限的知識拓展到無限的生活當中去。“我是用教材教,還是教教材?”作為一名教師,應當經常問問自己。而這次專家給了我明確的回答。今后,我們教師必須用全新、科學、與時代相吻合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來更新自己的頭腦,這次的培訓無疑給我們一次頭腦風暴。

  培訓活動雖然是短暫的,但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專業上,對我而言,都是一個很大的提高。至此之后,我會努力學習,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好以后的路,盡快地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相信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用自己的真誠和愛心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在教育事業中做出成績。

課例研修報告11

  一、研修背景

  1.烏蘇市白楊溝鎮中心學校。

  2.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和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階段,處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發展上得到有效幫助和正確指導。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需要,應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在學生逐步擴展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為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處理好與他人,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促進思想品德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幫助。弘揚民族精神,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世界觀,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礎。

  3.參加研修活動的有學校的校長、教務主任、德育主任和本教研組教師。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旨在使學生全面認清基本國情、基本戰略和基本國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具備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能得以發揚光大。

  二、教學內容分析

  1.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九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和理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②能力目標:逐步提高學生收集、整理、歸納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用全面、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的能力。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增強對中華文化和中華傳統美德的認同感并轉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學情分析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不斷深入,需要人們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學生認知層面較窄,辨別能力不強,導致一些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采取漠視態度和逆反心理。如:少有學生聽京劇、看古典名著,對外來文化盲目認同,產生了與傳統美德相悖的言行,如考試作弊、頂撞父母等。因此,應使學生更多地了解中華文化,珍惜中華文化的價值,以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

  難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4.教學措施和手段

  在教學過程當中,利用小組活動和多媒體展示圖片、資料等形式,使學生了解、體會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特點,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5.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輔以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學生則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閱讀課文、知識競猜、討論問題等方法來實現更多的信息交流。

  6.教學理念

  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選取典型、具有感染力的視頻資料、生活素材和歷史素材,精心設計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7.課前準備

  搜集相關資料,制作課件,搜集代表中華文化的典型材料。

  課時安排:2課時,每框1課時。

  8.授課過程

  第一步:創設情境,引發問題——欣賞中華文化

  觀看一段視頻資料——中國成功舉辦奧運會、世博會,啟發學生思考:是什么原因讓中國閃亮走向世界,打動了世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導入新課:除了今非昔比的強大國力、良好的國際形象和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等因素外,是5000多年燦爛瑰麗的中華文明、文化魅力、民族精神,讓中國走向世界。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第二步:通讀教材,初步感知中華文化

  使學生理解文化的含義: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例如:長城、故宮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生活在這個土壤上的五十六個民族的文化、民俗文化、民間文化的記憶和留存。

  這兩類文化遺產中都包含著中華文化精神的內涵,這個精神內涵最后凝聚成我們民族的核心價值觀。

  (學生舉例,大家積極思考)

  ……

  9.板書設計

  ①各族人民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②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中。

  ③中國文化的構成: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中國哲學等。

  ④中華文化的深刻影響。

  小結:

  根據中華文化的特點,我們可以橫向看:博大精深;縱向看:源遠流長。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做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作業:

  搜集有關中華文化方面的作品,閱讀觀看。

  10.效果分析

  本節學習的有關知識,與歷史和現實生活聯系比較密切,需要學生課前積累一定的歷史知識和現實生活體驗。教學中,讓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在展現知識的同時,滲透人文性,融入科學性,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思品課堂的精彩。

  11.教學后記

  《燦爛的中華文化》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

  通過進一步學習,理解中華文化的基本特點以及中華文化對我國和世界文化發展的影響和作用,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特別是優秀傳統美德對我們產生的影響,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學設計過程首先是由聽、看、讀導入,然后通過活動讓學生參與思考和討論,學生積極踴躍參與,整個課堂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從思考和討論中學到一定的知識,最后合作探究情感的升華,進一步鞏固新知識。

  12.心得體會

  學習關于初中思品學科的培訓課程。我的學習過程是這樣的:先觀看專家講座視頻,然后參與班級論壇和專家在線答疑,最后寫專題作業。

  在教學中,大部分學生曾向我反映,讀思品課本時覺得這門課很有意思,但是上課時又感覺很枯燥乏味。新課改后,小組合作學習成了課堂上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小組合作學習只不過是一個花架子。我們光知道小組合作學習的含義,操作起來卻不能落到實處,比如:很多時候我們聽到的公開課,老師在出示了問題后學生就以小組為單位開始討論、學習,在聽課老師看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甚是活躍,但是這些只不過是一些表面現象,因為學生學習討論后并不一定知道自己學到了什么,所以說這是華而不實的,這是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杜絕的。事實上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學校的教學實際,安排學習、借鑒。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有很多的收獲。新課改的道路是漫長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向老師們學習,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越來越成熟。“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雖然培訓結束了,但思考并沒有結束,行動更是沒有結束。通過學習,我對課例研修的操作流程及開展課例研修的價值意義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課例研修是一種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有效方式,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日后師訓工作及教研工作的一些反思。

  今后在師訓及教研工作中我們應通過開展有效的研修活動,始終圍繞課堂,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我將帶著收獲、帶著感悟、帶著信念、帶著滿腔熱情,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陸志平.新課程教學案例與評析[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注:感謝中國教師研修網培訓總監,上海教科院教師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衛。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蘇市白楊溝鎮中心學校)

【課例研修報告(11篇)】相關文章:

1.贈與合同參例

2.心理課結課作業自我成長報告范文

3.心理課自我成長報告

4.困難員工感謝信2例

5.員工工傷慰問信2例

6.教師研修學習總結

7.校本研修計劃活動簡報

8.感謝信范文600字3例

9.歐洲留學推薦信模板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