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活動報告(精選14篇)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十分的重要,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報告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活動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活動報告 篇1
一、活動思想
圍繞“大手牽小手,一起來運動”為主題,為孩子和家長創造一個良好的合作氛圍,營造一種積極向上、團結進取的體育精神,讓孩子在游戲中鍛煉,在鍛煉中成長。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運動的快樂,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個性,增進親子之情。
2、在活動中,培養幼兒自信、大膽、勇于競爭的品質。
3、通過形式多樣的親子游戲,增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更好地促進家園雙溝通。
三、活動時間:20xx年xx月xx日
四、活動主題:“大手牽小手,一起來運動”
五、活動場地:王家山鎮幼兒園操場
六、活動準備:
1、各班提前發放通知,請家長選擇參與項目,做好運動會的報名、統計等工作。
2、游戲中所需物品由教師配合準備。
3、提前指導家長和孩子熟悉游戲方法,提醒家長與孩子要遵守游戲規則。
4、教師組織好當天幼兒安全、衛生、護理等一日常規活動。
5、進行進退場的演練,確保活動的有序開展,保證幼兒安全。
6、組織好幼兒的獎品發放。
七、活動流程:
(一)家長入園簽到,到各班主任處報到。
(二)播放運動員進行曲,教師組織幼兒到達指定會場,保證幼兒秩序和安全。
(三)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始:
八、活動順序:
1、踩氣球
準備:氣球若干
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老師給每個家庭發一個氣球和一根細繩,請家長將氣球吹大綁在自己的腳腕,身背幼兒。聽到老師的口令游戲開始,家長就背著寶寶踩其他家庭的氣球,氣球被踩爆即被淘汰,比一比誰是冠軍。
2、穿大鞋
玩法:由一名家長與一名幼兒參加,家長脫下鞋子坐在場地另一邊,幼兒穿上家長的鞋子站在另一邊,聽到口令以后,幼兒出發向家長走去,走到家長那,幫家長穿上鞋子,家長背起幼兒跑向場地另一邊幫助幼兒穿好鞋子,看誰先完成。
3、袋鼠接力
人數:八個家庭(每個家庭一大一小)為一組,每組分兩排對面站(間距為十米)共兩組。
玩法:幼兒面對家長,雙手抱住家長的脖子,雙腿勾住家長的腰。家長雙手不能碰幼兒,快速跑到對面把接力棒傳給后一位家長。哪組最先傳遞完即為勝利隊。
4、快樂貼貼貼
準備:繩子一條,貼畫若干,計時器一個
玩法:孩子與家長一組,兩組便可開始游戲。兩名家長分別背靠背被一條繩子套住,兩個幼兒分別站在家長對面的一條線后,游戲開始,每組家長使勁往自己孩子那一邊靠攏,當一方家長靠近自己孩子
的線上時,孩子為家長臉上貼上貼畫,在規定時間內,哪位家長臉上的貼畫多,就為最后獲勝者。
規則:
1、當家長腳踩到線時,寶寶才可以貼。
2、貼畫只能貼在臉上。
3、小朋友不能超出線外。
九、頒發獎品
十、結束語
在歡樂的氛圍中,我們的活動也該結束了。通過這次親子運動會,我們的感觸一定都很深。小朋友們展示了個人的魅力,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展示了良好的積極合作精神。我想說“小朋友真棒!大朋友更棒!”其實比賽的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大家都很快樂,最后祝小朋友們健康成長,祝我們的家長朋友們家庭幸福、永遠快樂!
幼兒園活動報告 篇2
隨著現代幼兒教育觀念的轉變,我們現行的幼兒教育不但關注各個年齡階段幼兒共同發展的軌跡,而且更多地關注兒童的個體發展,提倡為幼兒提供開放、豐富多樣的環境,允許幼兒自由選擇,自主學習。于是,區域活動作為一種“強調教育環境,注重幼兒這一教育主體,側重開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動,便在幼兒園廣泛地開展起來,成為集體教育的補充和調整,成為實施個別教育,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區域設置的概念
教師要站在教育的角度去把握孩子的興趣、需求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及可開發的教育生長點,為幼兒創造適宜的活動區。基于這樣的理念,教師應在了解孩子喜歡玩什么,不喜歡玩什么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共同來設置以下區域:學習性區域、社會性區域、運動性區域。
1、學習性區域: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活動。目的主要是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在學習和探索中認識周圍的生活環境和客觀事物。
2、社會性區域:通過角色的扮演,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培養社會性能力,積累社會經驗。
3、運動性區域: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提供給幼兒一定的場地和合適的運動器械,讓其自由選擇,促進孩子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同時增強其身體素質。
二、區域設置的原則
1、學習性和社會性區域活動有機結合
學習性區域是幼教領域教改實踐中的一種新的教育手段,也是促進幼兒認知發展的一個有效載體,對其今后的學習會帶來重要的影響,因此,往往受到幼兒教師的更多關注,但同時,社會性區域活動也有其獨特的教育價值,它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仿真的小社會,設置一些孩子經常接觸的熟悉的角色區,把幼兒社會化技能練習融入在游戲中,比如尊老愛幼、遵守交通法規、謙讓等,孩子從中體驗到社會生活準則,嘗試交往的多種方法,體驗自主獨立,對孩子的個體全面發展和社會化進程有促進作用。因此,在關注學習性區域的同時,也應關注到社會性區域的價值,把它們有機結合在一起。
2、在設置區域時,一定要注意動靜分開的原則,以避免相互干擾。各區域之間通道暢通;活動區標志要明顯;活動區布置要舒適溫馨。
3、由于小、中、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及《綱要》對他們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在分配學習性區域和社會性區域的比例時,也應該有所區別,基本的設置原則是:小班和中班上學期,側重社會性區域活動,但同時也納入一定的學習性區域;中班下學期和大班,側重學習性區域活動,但也保留一定的社會性區域。對于運動性區域,其活動原則是:幼兒園統籌安排,自由選擇。
4、常設性區域和與主題相結合的區域活動有機交融
因為有些主題內容確實難以在區域活動中體現,所以,可以嘗試常設性區域和與主題相結合的區域活動有機交融的模式。一般來說,像數學區、益智區、閱讀區、美工區等,是班內的常設區域。其內容隨著孩子的活動情況而逐步調整。而建構區、美工區則是最容易表現主題內容的,因此經常隨著主題的變化而更換。
三、區域活動內容的來源
1、學習性區域——幼兒園課程內容的預習、鞏固、下放。面對一個班級幾十個發展水平不一的孩子,傳統的集體教學模式顯然不利于“讓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不利于幼兒園課程目標的真正落實,而具有開放性特征的區域活動因其是以操作擺弄的個別化學習為主的,不失為落實幼兒園課程的有利補充手段,由此,我們可以提出:將學習性區域活動納入幼兒園的課程,作為一種教育的組織形式,與課程有機融合在一起。
主要體現在:學習區的內容一部分是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延伸,通過區域的延伸活動中頻繁的個體性操作和練習,將集體教學活動中沒有達到的目標得以彌補,如大班數學活動《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一部分是幼兒園課程內容的預習,即在進行集體教學活動前,讓幼兒首先到區域中對有關材料進行操作感知,以積累直接經驗,如《有趣的磁鐵》;另一部分則完全是幼兒園課程內容的下放,這類內容較常見于美工區,便于教師在小組活動中進行個別指導。如,折紙、泥工、剪紙等,可以把它下放到區域中,讓幼兒在一周內自由選擇完成。在區域的設置方面,由于立足點是“開放”,大前提是“幼兒的需要和興趣”,孩子可以在各個區域中按自己的興趣和方式探索,讓孩子感到自己是活動的主人,從而產生更大的活動積極性,使幼兒個體得以充分自由地發展。
四、區域材料的投放
1、材料投放要與教育目標達成一致性
以各班當前主題活動中孩子的培養目標為依據,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那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并且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區域內的多種教育作用,一個目標可以通過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來實現,一種材料也能為達到多項目標服務。孩子的發展目標與材料的教育功能對應,有目的地引導孩子進入區域。教師也應隨著主題的推進及時、有目的地更換區域中的材料。
2、材料的投放要遵循層進性原則
層進性包括層次性和遞進性,層次性體現在某階段的幼兒達到這一階段的發展水平,遞進性則體現在不斷地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
①首先,按照年齡層次的不同劃分出層次性,如:小、中、大三個年齡段的幼兒同樣玩拼板游戲,材料投放上就應有很大不同,小班為簡單的4——6塊拼圖板,中班為較復雜的12——24塊拼板,且邊緣接縫也較難,大班的拼版不但數量多而且方向順序上的要求,難度最大,這就是有層次性的材料。
②遞進性的材料以幼兒剪紙為例,幼兒剪紙能力的發展大致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剪不光滑→能沿線剪→能折剪→能剪厚紙→會鏤空剪紙,根據幼兒的這些特點,我們可以在不同的年齡段中提供相應的材料,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水平去選擇,并努力引導孩子選擇能讓自己“跳一跳,夠得著”的材料進行操作,以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發展。
3、材料投放要有趣味性
有趣的材料能夠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提高目標的達成度。如在小班的“生活區”,讓孩子學習“喂食”,如果僅讓孩子把不同的“食物”從一個碗中夾到另一個碗中,他們就會覺得單調乏味,從而失去練習的興趣,為此,我們可以做出多種動物的頭像,并提供給孩子不同的喂食工具,這樣,孩子就可以饒有興趣地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工具給小動物喂食,他們一邊喂,一邊還會跟小動物交談呢。另外,對于孩子在美工區制作的頭飾、紙偶、花邊等,我們應把它們收集起來,投放到表演區中,讓孩子們用自己創作的作品進行自由表演,這樣,一方面可提高孩子參與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對孩子勞動成果的一種尊重。
4、材料投放要注意豐富性
①形式要豐富多樣。為了完成一個目標,由于孩子的喜好不同,這就需要準備不同形式的材料供幼兒選擇。例如,在幼兒學習數的組成的時候可以安排超市購物、拔蘿卜等多種內容,幼兒可以通過不同形式來完成目標,這樣孩子們對數學區就會有新鮮感,始終充滿興趣。
②功能多樣。因為一物多玩的材料能促進幼兒不斷探索,玩出新的花樣。
③品種多樣。可以有成形玩具(現有的)、自然玩具(豆、米、貝殼等)以及自制玩具。
5、材料投放要有益于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①投放的材料要給幼兒留有發揮想象的余地,并且教師要善于觀察,及時了解孩子的想法。
②材料提供時可設置一定的障礙。如孩子需要4個圓形,卻只提供給他們3個,另一個得自己想辦法,這并不是準備不充分,而是提供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但這里教師必須把握一個“度”,即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這個問題他是否真的沒有能力解決,如果真如此,那么教師就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給予語言上的提示或物質上的支持,以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
③充分利用本土的原始的廢舊材料。
五、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角色
(一)教師是孩子的活動伙伴
幼兒開展區域活動時,教師應作為幼兒的活動伙伴,以平等的身份參與活動過程,與幼兒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共同遵守活動規則。教師的這種活動伙伴的平等身份,可縮短兒童與成人“兩個世界”之間的距離,使還在覺得親切適意,而非拘謹畏懼,從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精神心理氣氛。由此,不僅可以使幼兒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更有益于激活幼兒的思維,激發主體積極的創造性行為。活動伙伴的身份要求我們教師始終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孩子所想,以便尊重幼兒的活動主體性。
(二)教師是一個有意識的指導者
(但要遵循先觀察再間接指導的原則)
1、觀察什么?
(1)幼兒的興趣,選擇什么區域、什么材料參與什么活動。
(2)活動的參與情況。幼兒在活動中的自我決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表現。
(3)認知發展水平。幼兒在選擇材料時的難易程度,操作物品的方式,完成情況。
(4)遵守規則的意識,任務意識。
(5)幼兒間發生的糾紛。
2、指導以間接為主。體現在:
(1)通過材料、玩具為媒介,引發新的活動。
(2)以問題為媒介,引發新的活動。
(3)利用同伴間的經驗讓活動繼續下去。
但不同的活動也要區別對待,有些活動是需要直接指導的,如:扣紐扣,系鞋帶等。
區域活動時,教師還應注意發揮教育者的主導作用,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職責,在幼兒活動時有目的地對幼兒施加積極的影響。對幼兒想做什么,怎樣做和幼兒有可能怎樣做要有心理準備。不能僅僅作為紀律的維護者和規則的體現者,站在孩子活動以外去監督裁判其行為,而應注意挖掘活動中潛在的教育因素,充分實現和發揮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需要關注幼兒的情緒、行為、環境與幼兒間的互動,比如,幼兒操作時為何皺著眉頭?是否碰到了什么困難?當發現幼兒獨立活動產生困難時,應給予適當的幫助,協助幼兒實現自己的構想,并使幼兒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只有這樣,才能給幼兒更大的空間,在自由的氣氛中達到學習的目的。
孩子在探索學習時,教師要以最小的干預換取孩子最多的活動。當孩子的行為或希望得到認可時,當孩子發生困難,如糾紛而使活動出現停頓、有放棄的跡象時,教師應及時介入。并且介入時的語言指導要講求藝術性。小班應突出直觀性、趣味性,因為小班孩子年齡小,理解語意的能力較差,這就需要老師用生動形象、富有趣味的語言去啟發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中班應采取啟發誘導的語言,因為中班孩子理解語意的能力已逐漸增強,也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交往意識,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就可采用帶有啟發性、建議性的語言來引發、指導孩子主動參與活動;大班應趨于理性的指導,因為大班孩子在理解分析問題上都有了一定的經驗,有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這樣教師拋給孩子的指導語就應趨于理性,使孩子能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三)交流討論根據不同階段老師的角色也不同。
小班——中班上以提問的方式進行,老師提問引發幼兒討論。
中班下——大班,以幼兒討論為主。老師在交流時要多問少答,多啟發幼兒回答。評價對事不對人,要有針對性。
幼兒園活動報告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316素質過程督導規范辦園,教研活動以深入開展素質教育為中心,根據園務工作計劃的要求,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準繩,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引領,以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為目的,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開展集體備課、定期進行課題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活動,切實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能。本年度教研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點:
二、教研重點: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理論水平。教師在工作之余,要堅持學習,及時轉變觀念,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頭腦,以科學的教育方式組織學習,以飽滿的教育熱情對待孩子。為此本學期我們通過有目的地定期開展教科研學習活動和自學相結合,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具體如下:
1、積極借閱幼教刊物,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做好理論學習筆記,并且要學以致用,把所學理論與自己教學實踐相結合,同時,積極參與本園觀摩活動,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理論及授課水平。
2、進一步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指南》,進行深入理解、積極探索、切實落到實處。積極參與教師再培訓教育
(二)、注重業務培養,提高保教質量
1、本學期我們將進一步落實和促進幼兒園保教工作。力求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生活環節、集中教育活動、游戲教育活動以及保教人員學習和日常工作常規方面。幼兒園期望通過這種常規制度的導向引導大家注重落實一日保教規范,注重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注重幼兒的游戲教學,使幼兒園的保教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按計劃落實保教管理。結合保教一線的具體問題,經常深入一線,觀摩活動,及時有效地實施保教管理,對教學過程、一日保教活動進行探討,思考并提出適宜的意見與建議,切實為保教一線服好務。
2、根據本年級組、本班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制定班務計劃以及班級月計劃。本學期調整為每周四上交紙質周計劃審核、每月最后一周上交一份有質量的評課稿。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進一步進行規范和指導。每位教師要認真對待教育各個環節,從備課到上課再到活動延伸,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體內容有:
(1)每周由各年級教研組長帶領各教師認真備課,做到先活動設計后行課,格式統一,目標明確,層次分明。
(2)觀摩交流,主要觀摩本園教師的公開課,借鑒別人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保教手段,課后組織全體教師進行評,由開課老師就這堂課的有關問題作介紹,然后大家暢所欲言,共同討論,并從中尋求最佳教育途徑。
(3)開展評比活動,適時開展教育隨筆、教玩具制作、活動設計等各種評比活動,激發教師教育熱情,努力營造我園良好的教育氛圍。
(4)實行隨機查課,"推門聽課"的制度,督促教師備好課,上好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課后及時與授課教師進行交流,并給予評價。
(三)扎實開展教研活動,真正發揮其輻射作用
研討是調動教師主動參與培訓的重要形式,逐步完善教研活動制度,它能為每個人提供較充分的表達思想、觀點的機會,讓思想和觀念在不斷交流的過程中得到提升,本學期我們采取的研討方式有:
1、分年級組研討。教研組長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提高教研實效,本學期教研重點針對新教材、游戲活動以及節日主題園本研發活動、《指南》在實踐中的應用、《幼兒園保育教育活動常規》等活動等進行研討,對在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提出來,大家相互討論,找出解決辦法,并適時做好資料積累,避免以后在教學中走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集中研討。扎實推進"周三教研日"和"每聽必評"兩項制度。利用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以結對帶教的形式,以老帶新的方法幫助新教師快速成長。
(四)進一步加強教師培訓,抓好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不僅關系教師自身的成長,更是關系教育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環節。本學期根據上級要求,針對我園實際情況,我們將進一步夯實技能培訓任務,扎實開展培訓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做好師資建設工作。
1、繼續加強教師基本功訓練。主要是繪畫、手工制作、舞蹈(黃彈唱、活動過程的設計等教學基本功的訓練。
2、不斷反思,善于總結。反思是教師的一種自我提高的有效形式,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教師認真組織幼兒深入觀察幼兒一日生活中的行為和反應,進行分析,并不斷調整計劃,改進教育行為,最終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做好教育心得筆記。
3、開展教師相互結對活動,相互聽課每月不少于2節,并做好聽課記錄。
4、認真落實2015校本研修工作計劃,做到有活動、有計劃、有記錄,每位教師認真填寫研修活動紀實表
5、環境創設要為教育教學服務。區域環境按照幼兒智力發展需要,有計劃、有目的、有層次地投放游戲材料,提高區域游戲活動水平。
(五)加強課題研究,提升個人科研能力。
1、課題研究。立項的省級課題《環境創設對幼兒心理健康發展作用》和《特色幼兒園創建與節日文化的開發與研究》以及個人微型課題,要求各班級、各位教師根據課題研究的要求及步驟切實開展好相應的課題研究工作,商議確立本班的子課題。并將課題研究活動落實到日常的教育教學計劃中,貫穿到每周的課題活動、區域活動及主題活動中,使得課題研究方案中的目標、方法、步驟都能得到真正地落實和執行,達到應有的課題研究效果。
2、各教研組做好以節日為主題的課程研發工作。開展園本課程研發教學活動的研究。園本課程研發在我園已試行了一個學期,在全體教師的努力下,能摸索出一條路子,但在一些教學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為了使教師們做到取長補短,開展集體備課、相互聽課、專題討論,使教師們在這些活動中,教學水平得到不斷地提高。本學期積極調整思路,將有計劃地進行教學觀摩研討、評比活動,如隨堂聽課、互幫互助活動;優質課、案例評析活動評比;教育隨筆評比等,形成人人積極參與教研活動的良好氛圍。
三、以服務家長為宗旨,切切實實做好家長工作
樹立全心全意為家長服務的意識,切切實實做好家長工作。繼續結合節日主題活動的組織開展和課題的實踐研究為幼兒創設一個適宜的環境,讓幼兒在關懷、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中學習和生活。通過多種形式的家園合作研究,以達成家園合力的教育效果,本學期末將繼續進行家長問卷調查,以找到我們工作的不足和優勢,更好地為孩子服務。
1、開學初,各班精心設計家長園地版面,做到美觀新穎,題材多樣,以豐富而有針對性的內容,吸引家長關心幼兒園的教育任務,使家園達成共識;以"主題家長會"為形式召開家長會;向家長開放半日活動一次;積極采納家長的好建議;以電話聯系、家訪、網絡等多種形式繼續開展好家訪活動,增強家長對自己孩子情況的掌握及對園里工作的了解。
2、有計劃的組織幼兒參與各類活動,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師保留好每次活動時的幼兒作品,學期末在"家長開放日"活動中真實地展示幼兒的成果。
幼兒園活動報告 篇4
教學是幼兒園工作的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也就是教研組研討和工作的核心,本學期,我們從優化一日生動安排,從時間的安排到各區域的安排上,增加了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真正讓一日活動更加合理、科學。
1、加強學習,注重教師成長。
教研組是教師成長的搖籃,是幼兒園開展教學研究。學習。研討。交流教學經驗的陣地;本學期,教研工作以加強學習。促進教師成長作為突破口,分別帶領老師們學習了許多新的理念及教學觀念,促進了教師觀念的轉變和更新,讓每一個老師在新觀念的收集和吸取中,自覺的轉變和更新著教學思路和方法;本學期我們從彈琴。舞蹈。操節表演上進行了訓練和考查,教師們在扎實的基礎練習和考查的相互觀摩和評比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示,真正促進了教師素質。技巧的提高;另外,每周檢查一次的毛筆字。鋼筆字練習,也讓老師們從點點滴滴的積累中收獲了進步;本學期以來,教研活動不斷的在各種工作中加強教師的反思。從每一塊工作的落實。總結中,讓每一個教師注重反思。在反思中提取經驗。確立目標。
2、開展課題研究,摸索教育經驗。
課題,對于我們教研組來說,是一個新鮮而又充滿挑戰的任務,本學期,我閃的教學工作圍繞課題目標來開展和摸索,就音樂課的唱歌活動這一領域展開了研討,從最初的大量理論知識的收集和學習中,我們從理論上有了清晰的認識,從大、中、小各年級各班的教材、確定、教案討論、教學準備中,每一個教師從討論中相互學習,共同的汲取著養分,在每一節課外觀摩和小結中,又真正將我們各自的教學理論、教學經驗和形成的新思路、新方法得以交流和提升,每一個活動,都從最初的模式研討出一份執教的計劃,又從執教中總結和反思,得出一個優秀的教學活動,這一過程,是老師們理論和經驗的匯集,也是教學和教師的學習和提高,最后,每一個教師從唱歌活動的觀摩和教學中,找到了一個新的教學方法:用圖譜來促進幼兒記憶,在唱歌教學中利用生動、形象的圖譜,為幼兒創造視、聽可感的雙白優良環境,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目的,提高音樂活動的質量,這一經驗的總結,也就形成了我們教研活動的一個課題,老師們在摸索中收集了許多的素材,并各自撰寫了研究報告,真正從教學研討、觀摩中提煉了我們的課題研究。
3、優化一日活動,落實教學安排。
教學是幼兒園工作的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也就是教研組研討和工作的核心,本學期,我們從優化一日生動安排,從時間的安排到各區域的安排上,增加了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真正讓一日活動更加合理、科學。在教學上,我們從學期計劃到制定和日計劃、周計劃的安排上緊靠目標,用目標做為我們教學的指南,從同年級相同教材的制定和相互交流上,讓教學更加規范和準確,另外,期末到各班教學情況測試和總結,也讓每一個教師從目標到教學,又從教學對應到目標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讓我閃以后的教學安排和教學施行更有了方向。
4、精心組織大型活動,增強宣傳力度。
幼兒園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以社會、以家長的評價為標準的。加強幼兒園的宣傳也是我們工作的重點。本學期,我們精心組織了冬季運動會、家長開放日和期末的英語班、留日班匯報表演。我們教研組也在這些活動中充分的發揮了作用,從學期開始的節編排、落實,到運動會表演節的編排、訓練、項目議程、方案的制度,到表演時各班精心的準備和有序的組織,所有這些都事先在教研活動中交流、討論,真正做到了互幫互學,在家長開放日和匯報表演中,也由老師們出色的表演,得到了家長的一致好評和認可。
5、安全工作。
保證幼兒的健康和安全,是我們每一位老師的首要責任,讓幼兒在我們的教育下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我們工作的目標。本學期,我們將安全教育列入課程之中,讓幼兒自我有安全預防常識,做為教師,堅持用心上崗,嚴格遵守上崗制度,以提高責任心為安全要點,使我組本學期的安全事故大大降低,無骨折、縫針事故、輕微的摔傷、碰傷也很少。
總之,本學期的教研工作在領導的指導下,在全組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許多成果,教研活動真正成為了老師們交流、學習、成長的地方,就本學期的工作,我們也清晰的意識到,要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還有一些急待解決的問題:
結合本園實際,加強課題研究,提高全體教師科研意識;注意新教材的學習和目標的確定、落實;加強對教師技能、技巧的培訓;摸索特色教學的經驗,在美術及早期閱讀方面展開研討,總結經驗。
這一些,將作為我們下學期教研工作的目標和方向,我們將充分發掘每位教師的潛力,真正讓教研促進教師成長,讓教師的成長帶來教學質量的真正提高。
幼兒園活動報告 篇5
本學期,新校舍正式開始施工,我們活動的場地不斷地縮小,甚至取消了多次大型活動,所以本學期的最后一次元旦活動,我們決定克服空間條件的制約,結合我們的美術特色,策劃一場精致的親子活動——“美味新年繽紛八幼”。
一、結合我園美術特色
本次活動依舊是游園形式,也仍然是親子制作結合美食,但親子制作類節目避開了傳統的窗花、賀卡等陳舊的手工,結合我園意象繪畫特色,把意象繪畫中的寫意、借形想象、涂鴉融入到每個制作類活動中,使孩子們有更多想象以及創作的欲望和空間。
二、考慮各個年齡段的能力區別,分流進行活動
本學期我園每個年齡段各3個班級,因為場地的局限,如果同時開展,各個場地肯定無法負荷,于是我們采取了各段分流的形式,并且有意將三個年齡段的邀請函打印在三種不同顏色的紙上,便于各個活動負責的教師進行識別。更重要的一點是各個年齡段的孩子動手、繪畫能力都有明顯的差異,所以同樣的美術活動,我們也會給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設置相對應的繪畫主題:比如大三班教師負責的“百變紙筒”,小班的要求是在紙筒上簡單繪畫并涂色,中班的要求是畫青花瓷的紋樣,而大班則是難度更大的紙筒造型。
三、“表情包”溫馨提示語的設計與粘貼
從以往我們開展大型活動的經驗來看,會發現一些家長和孩子的行為習慣不是特別文明,老師們現場的制止總是收不到成效,所以我就想粘貼一些“溫馨提示”去“提醒”家長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但是一般的“溫馨提醒”大家看得多了,估計也會“視而不見”,于是我結合了最近網絡上大熱的表情包與網絡流行語,用搞笑的表情和幽默的文字去提醒幼兒和家長:要遵守秩序、不插隊,不亂扔垃圾、講文明。
四、電子邀請函的制作
除了紙質邀請函的發放,我還在活動前一天收集各個場地的環境照片與展板圖片,做成電子邀請函發在朋友圈中,一是因為如今手機網絡更強大的擴散效應,二來更好地落實整個活動流程,讓大家一目了然。
不足:
一、點心的選擇考慮不夠周全
在幼兒完成所有的項目離園前,可憑邀請函領取一份小點心,點心是我去挑選的,是奶吧里的一份奶酪餐包和一瓶鮮奶(熱的)。由于中班分流時間安排在下午,所以當中班孩子拿到鮮奶時,牛奶已經冷了,并且這種牛奶的存放時間不宜過長。如果下次還需要準備類似的點心,可以考慮得再周到一些。
二、部分細節還有待完善
雖然目前我園的硬件條件比較艱苦,但是在細節考慮上如果更周全一些,也能夠彌補一些缺憾。比如,美食餐桌的桌布的邊角固定一下,餐桌就會更整潔美觀;后花園倉庫的門關閉做好裝飾,整個環境也會更加優美和諧。
幼兒園活動報告 篇6
觀察是一切科學研究最基本的手段,但是有效的觀察并不僅限于會看――按照什么樣的結構、角度和方式去看,還要求有客觀、有效、規范的記錄和記錄工具。后者相對地獨立于觀察的過程,具有自身內在的原則和技術要求,具有特定的類型和結構,并且反過來對觀察過程產生多方面的反作用。
一、觀察記錄的性質和意義
就教師局部的行為而言,有些觀察顯然是不需要做記錄的――如果教師的觀察是為了眼下的判斷和即刻要采取的教學行動的話。而就教師全部的教學行為而言,從有意識的程度來排列,則是從無觀察的教學行為、以觀察為基礎但無記錄的教學行為,最后到以有記錄的觀察乃至以系統的長期觀察記錄為基礎的教學行為。
所以,從這個序列上來看,要建立教學活動的規范和科學的充分依據,僅僅知道要觀察、觀察什么和如何觀察,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合適的記錄工具的觀察,就像沒有反思和計劃的教學一樣,很難保證有切實的進步。
(一)觀察記錄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
記錄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層次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它是觀察的一個輔助環節,是觀察的一個因素或后期的延續。因此,常見的情況是,要觀察什么,就要記什么。當然,從記錄的過程中產生新的觀察目的,也是很可能的。
但這只是朝前看的目的,記錄還有一個朝后看的目的,這就是,記錄是為了給教師的自我管理和反思成長提供反饋。從功能上來看,它作為觀察和反饋之間的中間環節而存在。教師的全部記錄文本可以保存在一個特別的地方,但是記錄內容本身是沒有任何獨立性的。如果一種行為和現象被記錄下來之后,這些記錄不在當時和以后得到利用、分析、整理,并從中獲得有關啟示,那么之前的記錄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但是,由于記錄本身的特點,是形成物質的、靜止的文件,不是稍縱即逝的場景和觀念,也不是某種用于一次性消耗的物品,所以它可以被重復利用,當然也就可以跳出單純的教學流程之外,被派作別的用途,比如用于研究,用來和家長交流或進行匯報,用于同事之間的討論,以及各種評價或評比活動。
(二)觀察記錄是一種有計劃的行為
當我們說教育是一種有計劃的行為的時候,并不排除偶然的、生成的和突發的情況。但是我們現在也已經知道,生成的靈活性,并不完全是計劃性的例外,反而是要以一定的計劃為基礎、為根據的,或者有時候是作為計劃的補充。同樣道理,當我們說觀察記錄是一種有計劃的行為時,并不排除少數情況下臨時偶發的、或者某些一次性的記錄,并且有些不成熟的計劃是很容易發生變化的。
觀察記錄的計劃性在于它需要有一定時間安排和方式進程等方面的規劃,其中包括記錄的規模、頻率、時間段、總時間長度、輔助工具(包括表格和各種機器設備)的設計與使用、保存與整理,等等。
(三)觀察記錄是一種有豐富意義的行為
有規律的記錄和良好的記錄工具,不但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能夠產生許多附帶的、有時候是不期而至的效益:
1、書面的記錄比大腦的記憶,在客觀性和真實性上更有保證,更不容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退。
2、書面的記錄可以進一步加深大腦的記憶。
3、記錄是對現象進行重新整理、在意識中進行澄清和思考的過程。對于教師的記錄而言,這個思考的過程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義:其一,可以增進和加深教師對于幼兒當前各方面的發展情況的了解,把握他們的興趣、交往和人際關系情況、所面臨的問題和各種生長中的能力;其二,可以發現課程生成的來源,或者滲透某些教育教學內容;其三,按照一定的規范和要求進行的記錄,本身內含著教師對于其教學行為的反思過程和對于師生互動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的理解過程,幫助教師清理有關目的是否明確、手段和目的是否符合、什么地方還需要改進、幼兒的反應是否合乎教育教學的預期、為何幼兒會有這樣的反應等等問題。
4、記錄還可以幫助教師。思考一個目前沒有引起大多注意的一個問題:教育過程中的許多現象、教育環境中的許多材料缺乏合適的命名。這是因為具體的進行中的教育教學過程是缺乏反思的,是行動性和場景性的,所以它要么不需要概念,要么由于實物和場景的幫助,不需要準確的或事先得到公認的概念、然而記錄則不然,它是反思性的,是脫離具體行動和場景的,而且是用規范化的書面語言來進行的活動,所以有關現象和實物的命名問題,就成為了現實的不方便,進而在反思中直接成為了教師把握的對象。
5、記錄對于觀察行為的反作用:它規范、便利教師的觀察,使觀察成為教師的習慣,保證有效省時,它也使得教師在以后觀察的時候更有方向性。
6、長期記錄的積累,可以產生多方面的效益:在總體上了解資源的使用情況,了解幼兒的興趣和在某些方面的發展水平,了解幼兒之間的個別差異;在局部上了解個別幼兒的現象背后的原因,了解其發展的歷程,了解某些材料發揮作用的規律、原理。
7、持續的、有方向的記錄,可以檢驗教師的某些假設、措施的效用如何,是否需要以及如何進行調整。
8、它對于教研活動、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以及家園信息之間的溝通等等,起到媒介作用。
9、它是教師個人的檔案庫的重要部分,是其日后進行自我反思和專業提升的歷史基礎。
二、觀察記錄的分類和范疇
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將觀察記錄分為不同的種類。
(一) 根據記錄的結構性(也對應著觀察的結構性)劃分:
1、開放的日記式或軼事性記錄。
該記錄方式在局部觀察、隨機觀察中經常使用,類似于日記或記敘文。這種記錄常常是一種個案研究,或是對某一個特定問題的思考;它追求“質”,而不保證“量”;它常常沒有預先的結構,不對情境作人為的分解,而是盡可能地從某一個角度,保持情境、對象的真實和完整。寫作要求:對于特定事件的記錄,無論以事后或現場的方式進行,都應當盡可能包括以下要素。
(1)原始記錄
特定事件的記錄并不完全排除觀察者的感受、評論和其它主觀的意見,但是第一步的工作,則必須要保留一個事件的原始記錄,而且該原始記錄應當盡可能是客觀的、具體的、直接引用的。記錄者在原始事件中不應當追求可以理解的完整性,不應當對行為者的動機、目的、感受妄加揣測,而只應當追求可以直觀的完整性,即知覺到的過程與事件。
原始記錄不描述內在的心理事件,而只描述“能夠被充分定義為外顯的、可以觀察到的、可以從物理上確定的行為”(參巴馬林諾夫斯基《科學的文化理論》,第43頁),這些被描述的行為都應當能夠得到操作性的定義,應當容易標識,在適當的情況下可以作為量化工作的前期準備。
(2)記錄者的觀點和理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研究不以研究自身為目的,不以發現為滿足,而是為了實用,為了指導和教學;它不是在工作之外來研究工作,而是邊工作邊研究,將研究變成工作的一個流程、一個步驟,使研究附屬或內化到工作之中。這樣,教師一切的觀察工作,收集信息的工作,都不能離開她的理解和判斷。
純研究的要求和純工作的要求之間的矛盾問題,需要有一個調諧的但又不是平庸化的處理。我們的基本原則是,首先要保證每一方的獨立性,明確各自的要求和條件,然后要以研究的過程與結果服從于工作的需要。也就是說,我們的目的是主觀性和價值追求,但是我們將客觀性和規律性放在出發點的位置。這是我們從事一切教育實踐工作、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的一個普遍的準則。因此我們具體的處理原則和措施是:
第一,只有完成了原始記錄之后,觀察者的判斷、推理和感受才可以以某種形式“附加”在原始記錄之上,如加括號、旁注,或者結尾的點評分析等等,但不是不加區分地“滲透”、混合在其中。
第二,一個已經完成的教育過程或現象的“質”的記錄文本,不能缺少記錄者的判斷、推論、反思、理解、印象、感受等主觀的成分,因為記錄者不是一個無關的研究者,而是對眼前的場景、現象負有責任的、對一些現象事件帶著實用的關心的內部成員。而上述主觀成分,是記錄者對此負責和關心的具體表現,也是完全合理的表現。
第三,大量的觀察記錄不僅反映教師出于觀察目的而進行的活動,更要突出教師自己的行為本身。而對于自身行為的記錄,記錄者完全可以如實地反映自己當時的感受、動機,當然有時候也要用旁注或括號的方式,但是在性質上就不再是對別人的心理過程的推論了。一個人在情境中現場意識到的意念、情緒,理應同別人的行為一樣,都屬于可以觀察到的、留有痕跡的,因而是對于自身具有同等客觀性的因素。
(3)完整的過程和場景
這主要指經過整理的、或是事后回憶的記錄,對于現場記錄則不可能作此要求。這不僅因為時間的緣故,主要是因為現場記錄要求最大的客觀性、直接性和豐富性,這些要求和完整性都是有沖突的。
事件的記錄有兩個側重點,一個重在現象,一個重在人的行為。反映人的記錄,著重在揭示人的行為的背景、動機、目的、過程、結果、反饋以及其中的種種影響因素,如記錄一個幼兒的個案。反映現象及其規律的記錄,則著重在反映事情的來龍去脈,如記錄一件事情的討論和處理。由此可見,不論何種記錄,都要求是完整的,反映全過程的,交代背景、影響因素和后果的。它必須有某種連續性。
所以,事件的記錄,常常不是孤立的某一次的行為及其記錄,而是或者在數量上有橫向比較的,或者在時間上有縱向積累的。因為單純按照一次時間來取樣,很難保證行為的完整性,不能反映個性,也不能反映規律。
2.表格記錄。
該記錄方式在整體觀察、結構觀察和實驗觀察中經常使用,它根據預先設計好的表格對場景中的內容進行反應和判斷。
表格記錄根據觀察的目的、時間的跨度和長度,可以區分為以下三種:
(1)常規性、長期性和連續性記錄表格。
該表格常用于分方面記錄個案幼兒的發展情況、園務制度和班級規范等成文條款的執行情況、各個環節活動的整體概況、幼兒園各部門的一般活動情況等等,也就是日常進行的、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這種記錄應當進入幼兒園的管理,形成習慣性的制度,并滲透到教師的日常工作中去。
(2)主題(問題)性、階段性和連續性記錄表格。
教師為解決特定的問題,常常需要在采取具體的措施之前進行一定的調查和了解,制定有針對性的計劃、行動方案,檢驗計劃的效果并作出反饋。如果問題比較復雜,涉及各方面的因素較多,難以在短期內獲得最終的決,那么根據有關的因素和方面設計表格,以進行階段性的、系統連續的記錄,就很有必要。
另外,針對現在占據主流地位的綜合主題教學和新近興起的項目(方案)教學所暴露出來的問題,為了便于教師在實施開放性教學的同時能夠靈活地、然而又是在一段時間內有保障地落實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為了便于教師自身和管理者根據一定的指標,從客觀效果而不僅僅是活動過程上來評價教師的教學,我們認為,非常有必要針對一些長時間的(可能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項目或主題,由教師和研究者、管理者共同制定一些活動內容、資源狀況以及幼兒發展等方面的表格,以確保教師的靈活性和自發性不會只是完全隨興之所至的發揮,以確保內部和外部評價的客觀性、有效性。
(3)研究性、定期的、間斷進行的記錄表格。
前兩種記錄在時間上都是被動的,即記錄的時刻取決于活動的內容,處于什么環節、發生怎樣的內容,就進行怎樣的記錄,因而也是隨意的。而這里的第三種記錄在時間上則是主動的,因為什么時候進行記錄、記錄多長時間,由觀察者根據他的研究目的而不是根據活動內容來確定,因而它也是不隨意的。前兩種觀察都是連續性觀察,而第三種觀察則是取樣觀察;前兩種觀察都針對一個整體性的情況,而第三種觀察則針對局部的發展或專門的行為。(參見龐麗娟《嬰兒心理學》,第31頁)
由此可見,一般需要使用固定表格的記錄,不論出于什么目的、時間多長、是否連續,都不是一次兩次的行為,可以多次使用、具有一定時間跨度的,并且都具有比較嚴格的結構。
顯然,質的記錄和量的記錄、結構的記錄和開放的記錄,是需要互相補充、也可以相互印證的。而且它們之間還存在著相互的轉化:
①成熟的或規范化的軼事性或日記式記錄,如上所述,不可能是完全隨機的和任意的,而是有特定的要求,有一些固定的、必須包含的要素,因此它也應當是部分表格化的。只不過這里的表格不是填空式的和選擇式的小表格,而是簡答式和描述式的大表格。
②質的行為記錄可以隨時為量的記錄補充新的項目,或作為量化工作的前期準備;
③量的記錄所獲得的數據,可以隨時補充到對于質的記錄的整理中來。
(二)根據觀察的時間劃分:
1、現場記錄
大量的需要和能夠進行瞬間反應的表格式記錄(有些涉及到態度的表格是不需要、也不大可能進行瞬間反應的)、特定事件中的速記,以及一些臨時的感悟和發現,通常都需要甚至必須在現場立刻記錄下來,以免事后的遺忘和混雜。 現場記錄所獲得的完全是第一手的資料,相對而言容易保證局部和細節的真實性,缺點是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它只能記錄行為(廣義)的片段,以及一些突出的或者有顯著意義的行為,而不可能是全面的、完整的和連續的,尤其不容易注意到一些潛在的、次要的、或場景外部的因素和影響,因為觀察(有時候甚至是參與的觀察)和記錄同時進行,在時間和精力上得不到充分保障。
當然,如果條件允許,有專人進行輔助記錄,或者有錄音和錄像設備輔助記錄,那么上述困難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這些輔助記錄在條件上和適用范圍上是受到很大限制的。專人的限制性顯而易見,而設備又缺乏靈活性、反應性和理解性。由于上述限制,我們就特別需要下文中的兩點作為補充。
“現場”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有些情況下它并不完全是即時進行的。在時間取樣觀察中,觀察者通常以一定的時間單位來記錄若干可以量化的行為,如在半小時的觀察時間里,以5分鐘為單位來記錄某一行為出現的數量或者某些行為的發生情況。大量的侵犯行為研究和各種社會性的行為研究都采取這樣的方法。
2、事后回憶記錄
這種方式用于開放的、質的記錄。采用事后回憶記錄通常與如下因素有關:觀察者采取深入的參與式觀察,要求完全卷入當前的事件中去,不能分心做觀察記錄,或者為了避免對對象產生不必要的干擾,不得不采取事后回憶的記錄方式;記錄一個連續而完整的事件;人對于環境的知覺是整體知覺,其間獲得的大量信息都是本人沒有意識到也不能意識到的,因此,在觀察的過程中,現場沒有意識到,事后卻可能因為某種聯想或觸動而回憶起來,從而可以大大豐富記錄內容的背景和細節。
3、現場和事后相結合
該方法通常用于質的記錄。在當前的社會科學中,在進行個案記錄或深入訪談的時侯,由于基本上不可能在現場記錄完整的事件或行為,但又要保證第一手的、真實的和一些瞬間的信息,所以研究者經常采取現場記錄和事后記錄相結合的方式。例如觀察者用速記的方式或者借助錄音和錄像的手段記錄下若干重要的片段,然后進行事后的整理,就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記錄。這種情況對于教師的局部觀察或特定事件的'觀察記錄――無論是旁觀的還是參與的――也同樣適用。
該方法類似于社會科學現場研究中的“現場筆記”(《現代社會研究方法》,第349-353頁),其要點如下:
由于記憶信息的遺忘與時間成正相關,所以盡可能在觀察結束后立刻記錄,或補充現場記錄中遺漏的內容。
以印刷體打字并存檔比手寫更為可取,便于閱讀和傳播。這一點對事后回憶記錄同樣適用。
記錄應至少制作兩份,一份保存備查,另一份用于隨時可能的修改。這一點,對于寫和打字是同樣適用的,而它實際上也是教師處理一切個人檔案資料的一個基本原則。
事后對現場記錄進行整理時通常要遵循如下步驟:
(1)描述
以客觀、具體描述的方式整理現場草記,將片段的記錄或一張張的表格還原成連續的事件。在整理過程中,很有可能在質的記錄和量的記錄之間,產生互相的補充和印證。
(2)回想
在整理的過程中,很可能會回憶起來在此之前的觀察和記錄中被忽略不計的細節或背景情況。即教師在這次觀察以前曾經看到某種現象,當時未予以充分注意,但是后來整理當前信息時,由于不再是簡單的知覺和判斷,而是涉及到理解和解釋,所以就容易喚起從前的相關信息――我們通常所講的原有經驗。這種前后經驗的相反相成的互相影響的機制,是我們理解建構主義的關鍵,也表明觀察及其記錄的連續性的重要性。
(3)分析和推論
觀察者的分析意見和推論,包括事情的原因(動機)、現象的本質、問題的關鍵、意義、影響因素、各種相關關系等等,其中涉及到判斷、歸納和各種假設性的觀點。
(4)印象和感覺
對事件的純粹個人性的印象和感覺,它比起前面的分析推論來,更帶有觀察者的主觀性和模糊性。
(5)進一步的信息
即在前面觀察和記錄的基礎上,針對暴露出來的傾向和遺留的問題等,作進一步的思考,有待下一次的觀察。
幼兒園活動報告 篇7
為了慶祝五四青年節,安海鎮第三幼兒園全體青年教師在工會的組織下開展了慶“五四”青年節系列活動。現總結如下:
一、談心活動—“談心,交心,暖心”。
為進一步加強學校和教師之間的溝通聯系,最大限度地激發每一位教師的工作熱情,五月初,安海鎮第三幼兒園領導與教師開展了"談心 交心 暖心"系列談話活動。
活動以業務園長與教師的個別談話為主,教師代表包括黨員、發展對象、青年教師等。本次談話的目的是希望老師們能分析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使自己站的更高,看的更遠。
本次談話活動,促進了幼兒園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也為教師的華麗變身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爬山健身,增強凝聚力。
為了更好地豐富教師的生活,感受家鄉的日益變化,使大家過一個充實、快樂的節日,5月1日下午,安海鎮第三幼兒園工會組織全體教職工開展爬山活動。
在靈源山的山下,隨著一聲令下,老師們開始爬山比賽,大家都不甘落后奮力向前行,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爬行,最終老師都陸續到達山頂。到了山頂,大家欣賞了著美景,感受春意。這次活動中,老師們彼此照顧,其樂融融,仿佛一個和睦出游的大家庭。
此次活動不僅鍛煉了女教師的身體素質,豐富了業余文化生活,更融洽了同事之間的關系,增強了凝聚力。通過調節身心、陶冶情操,相信老師們一定會以更充沛的精力和高昂的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緊張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三、拔河比賽,展團隊精神。
為了豐富教師的業余文化生活,增強教職員工的凝聚力,讓教師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更多的樂趣。5月4日下午,安海鎮第三幼兒園部分老師參加了拔河比賽,本場拔河比賽充分展示了安海鎮第三幼兒園教職工團結協作、拼搏進取的精神風貌,進一步增強了全體教職工的合力意識、團隊意識、競爭意識,增強了教師的集體凝聚力。在此次活動中,每位參加活動的教師都可以感受到團結友愛、頑強拼搏、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增強了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增進了彼此間的友誼,使教師們在比賽中獲得了拔河的樂趣、運動的樂趣、團結拼搏的樂趣!希望教師們能將這份樂趣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直延續下去。
幼兒園活動報告 篇8
今年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95周年、“五四”愛國主義青年運動96周年,為大力弘揚五四精神,不斷提升xx幼兒園團隊組織的凝聚力,積極引領團員青年與幼兒園同發展,xx幼兒園組織團員老師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
1觀影凝聚團隊情
園長組織了團員老師們分批觀看優秀影片,通過觀看電影,使團員老師們在放松心情的同時,也增進相互間的交流,給教師們搭建了一個溝通的良好平臺。
2.青春共創美好園
團員老師們,不怕累不怕臟,進行幼兒園戶外清洗、體育器械的整理等工作,充分體現當代青年教師的熱情與朝氣和團支部真心服務他人的精神,將團支部志愿者活動的本質融入到了日常的教育教學生活中。
3.趣味體育小競技
團員老師們在操場進行了1分鐘跳繩和踢毽子的競技活動,通過踢毽子、跳繩比賽,大家不僅愉悅了身心、鍛煉了身體,也增強了同事間團隊合作精神。
本次活動豐富青年教師的業余生活,激發了年輕人的熱情與激情,使他們充滿活力,青春洋溢,更鼓勵青年教師們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帶到工作中去,帶給孩子們。
幼兒園活動報告 篇9
一、強化內部管理,從嚴治教
1、加強學習,提高教職工的整體素質。堅持每周一政治、業務學習不間斷,認真學習貫徹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及教育系統會議精神,學習《學前教育》、《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幼兒園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文件、學法、用法蔚然成風。
2、狠抓師德建設,爭創社會滿意、家長滿意、幼兒滿意的師資隊伍。組織教職工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公民道德綱要》,按照“師心要強、師心要愛、師風要正”的要求,塑形象、樹師德,使全體教職工盡職盡責,樂于崗位奉獻,涌現出一批素質一流,作風一流的先進幼教工作者,受到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3、實施教師“再教育工程”
①鼓勵教師參加函授學習,崗位成才,本學期參加函授學習的達5人,其中,電腦學習3人,電大學習2人。
②進行教師基本技能測試,強化在職業務基本功的訓練,于今年3月、7月兩次進行教師基本技能技巧測試,涌現了一批技能新秀。
③走出去、請進來,取長補短,今年9月25日、26日兩天,我園組織教師參加了由陜西省學前教育協會在省政府幼兒園舉辦的教學示范活動,使教師們受益匪淺。
二、貫徹《綱要》精神,提高保教質量
1、教學創新,成效顯著
①開展評教、評學活動。以《綱要》精神為指導,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意識,評選優質課。教學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幼兒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
②創設愉快、輕松的學習環境,實踐“快樂教學”,使幼兒學中玩,玩中學。今年4月份,我園進行了半日開放活動,邀請家長參加我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參加活動的家長達350余人。
③進行《中華字經》識字實驗,效果明顯,并與9月份進行了展示,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和好評。
④開展科學小實驗活動,培養幼兒愛科學的興趣。
⑤利用互聯網,吸收借鑒兄弟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經驗。
2、園內文體活動,豐富多彩
三月份開展郊游活動,游覽陶藝村;四月份舉辦“小小運動會”;五月份組織了“慶五一”演唱會;六月份舉行“慶六一”文藝匯演;七月份舉行“革命故事會”;九月份進行“廣播操比賽”;十月份舉行了“慶國慶,我們愛祖國”文藝演唱會;十一月份進行“室外游戲比賽”、“集體舞比賽”;幼兒們個個參與、人人高興,培養了他們的集體主義思想。
3、以安全為重點,全力做好保教工作
①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各班教師與家長,幼兒園與各班教師、門衛、后勤人員,幼兒園與接送車司機、值班教師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各司其責。
②堅持晨檢、定期防疫。做好消毒工作,按時給幼兒注射疫苗,口服糖丸等預防疾病的發生。
③嚴格執行“安全制度”以幼兒安全為中心,開展活動,有計劃、有組織。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多年來,未發生一起不安全事故。
④強化后勤管理,搞好幼兒灶,幼兒灶公布食譜,飯菜花樣,不斷改善葷素搭配,講究營養,確保每位幼兒吃飽、吃好。
⑤舉辦消防常識講座。聘請消防隊張指導員來我園為師、幼講解消防常識。
三、家園緊密聯系,共同培育新人
1、本期九月份,我園分班召開家長會,相互探討教子方法,受到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2、邀請家長參加我園的教育教學活動,舉行“親子游戲”,家長聽課,評課活動,便于家長了解我園的教育教學情況。
3、做好家訪工作。繼續堅持家訪制度,一次家訪率達100%。
4、利用“家園聯系冊”,搞好每周的聯系。聯系冊向家長匯報一周的學習內容及孩子在園的表現,征求家長的意見,不斷改進保教工作。
四、重視藝術教育,培養藝術興趣
1、藝術教育為我園的特色教育之一。一是將藝術教育貫穿于一日活動之中;二是開設電子琴、舞蹈、美術等藝術加強班,利用下午興趣小組活動時間,幼兒自愿參加,從小培養藝術特長。
2、利用各項主題活動,評選小演員、小能人,發揮幼兒的藝術才能,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五、繼續加大投資力度,創建省級示范幼兒園
1、投資1萬余元,安裝了教學樓南邊窗子的防護網,杜絕了不安全事故的發生。
2、投資5萬余元,裝修了五樓活動室,安裝了空調等,為幼兒和教師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以上是我園一年來所做的主要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綱要》和《規程》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教師的素質有待提高,教學設備有待完善,我們決定在今后的工作中,大膽創新,與時俱進,不斷提高保教質量,為創省級示范幼兒園做出新的貢獻!
幼兒園活動報告 篇10
一、課題名稱:美術區域活動的實踐與探索
二、課題成員:
組員:各班級老師
三、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在教育發展綱要頒布后的今天,幼兒教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受到我們的關注。而幼兒美術教育在其中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可以為幼兒品質的發展,自然創造力的表達,社會價值和集體主義道德觀念、個性與自我尊重的人格形成,提供了一個非同尋常的機會與條件。
為貫徹《綱要》精神,教育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利于其身心發展,適合其興趣、認知水平,可供他們自由選擇的寬松的環境,而區域活動的開展正是迎合了幼兒發展的需要,讓幼兒進行自主選擇、自由結伴進入活動區,大膽而真實地表現自己。以往,幼兒的美術活動通常是在課堂中,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這種集體活動教學往往更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提出統一的教學目標,讓創造性的表現活動降格為機械的訓練,忽視幼兒間的能力差異。使幼兒在被動地模仿和服從中,喪失自信心和對藝術活動的熱情。
《綱要》反復指出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術區域的創設則讓幼兒們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盡情發揮創造性思維,發掘他們的創造潛能。在活動中幼兒可以按自己的興趣和意愿去進行材料的選擇,并可用多種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表達,從而保護幼兒對藝術活動的信心和興趣。 我們認為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適應社會的過程,這種適應具體地表現在外在和內在兩個不同的領域。而所謂的內在化和外在化,只有用綜合的方式加以推動引導,幼兒才能得到均衡的發展。
所謂外在的教育領域,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即是老師“可以教的領域”, 這些外在的可以教的內容,在被孩子們接納為個人經驗,又要以一定的生理成熟和心智發展水平為基礎,而幼兒的生理成熟和心智發展水平是不可人為超越的,即可歸納為“不可教的領域”部分。幼兒在接受藝術教育和進行藝術活動時,往往伴隨著充分的想象、豐富的感情,個人獨特的表現語言,他們把握的不僅是外在的秩序和法則,更是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這樣外在教育就深刻地影響了幼兒內在世界的形成。
感覺、感受、觀察、想象、欲望等等,正是這個性化世界和形象思維領域的內容。在這個內在世界里,無論傳授還是評價都是困難的,而引導也許是一種更為適當的方式。因此教師只有通過觀察幼兒的作品,感受幼兒的欲望和表達,方能窺探其心靈世界的秘密。不管是幼兒的繪畫塑造,還是造型性游戲活動,都可以說是完全以這個內在化世界為中心的活動。
在這種指導思想的支配下,我們把“美術區域實踐活動”作為我園課題研究的最重要的子課題進行實施研究。我們認為這樣的教育活動對幼兒健康個性的發展,創新意識的培養,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瑞吉歐美術理念平衡教與學的關系,突出幼兒在繪畫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繪畫教學作為兒童自我表達的一種活動更應該突出兒童的主體地位,強調兒童的主動參與和主體性發揮。當前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從一個繪畫技能的傳授者轉變為一個兒童繪畫語言的幫助者、引導者、傾聽者、觀察者,體會兒童的心聲,在與兒童合作和交往中,誘導兒童自發地進行繪畫表現,從而促進他們的不斷實現自我的發展。我們應該摒棄教師教授、示范,并要求幼兒“不要講話,不要吵鬧,坐好了聽講”的傳統做法。應該在教師與幼兒的交流,幼兒與幼兒的互動交流中,突出對兒童情感的關注。那么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是不是教師就不用講了,幼兒自己討論,然后畫就得了呢?如果這樣的話,教師的引導作用就沒有體現出來,教師要盡可能地提供給幼兒欣賞美術作品的機會,以提高幼兒的審美感知能力,提供示范時提供不同的范例來拓寬幼兒的思路。
2、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而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中的一部分,是幼兒最為感興趣的活動,是幼兒園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
3、美術區活動是以激發幼兒興趣為本,以開展自由操作性的美術活動為主,讓幼兒在玩中思考,探索.嘗試,體驗色彩變化和創作的樂趣,逐步積累美術常識和技能。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就是說兒童是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的。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材料應是幼兒活動的對象。與幼兒年齡特點、經驗、能力和需要相適應的材料,能引發幼兒活動的欲望。使幼兒不由自主地產生要玩的想法,并會拿起那些材料擺弄起來,在玩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有關活動的經驗,產生初步的探究興趣。也會在對材料直接感知和具體擺弄過程中,積極開動腦筋,認真觀察,進行嘗試等。這樣的過程,使幼兒鞏固了活動的興趣,發展了智力,同時又提高了幼兒動手實際的能力。如今,環境的創設越來越被教育者所重視,正因為如此,如何依據幼兒年齡特點及個體差異,遵循材料投放的層次性、目的性及豐富性的原則,怎樣在幼兒美術活動區中投放材料、創設幼兒美術活動區等更值得我們去研究、探討。
五、課題研究的過程、方法。
1、確立課題
我園堅持教改、科研、日常工作一體化的原則和人人參與的原則,在確立課題《美術區域活動的實踐與探索》的基礎上,全員參與、全程參與課題研究,首先,成立課題組,制訂課題組管理條例,課題組成員明確分工與職責。其次,全園各班在課題組成員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特長,結合班內實際情況100%的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各班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網絡化、制度化、規范化和過程化的工作格局。
2、培訓教師
(1)課題負責人積極參加各種課題培訓,學習及會議,領會其精神實質,同時組織課題組成員共同討論,明確研究目的,了解當前教育新動向及其他幼兒園美術教育的研究情況,逐步明確課題研究的目標及研究內容。
(2)組織教師圍繞課題查閱相關資料(如:《早期教育》、《學前教育》、《幼兒教育》、《創新教育》、《素質教育》及上網搜索有關美術教育及各種創新教育理論書籍資料等),收集有關理論及美術教學活動的相關資料,幼兒園訂閱各種幼兒美術教育的雜志(如:《少兒美術》、《小畫家》、《早期教育—美術版》等等),較快較廣地獲取美術教育的相關信息,了解國內外研究這個領域的有關情況。
(3)每學期組織教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制訂行動方案,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教師分析課題,把握課題的能力,不斷調整課題目標、形式、內容等。通過問題研討、案例分析,不斷更新教師的觀念及教育行為。
(4)定期進行反思總結。每個學期結束后,組織教師進行反思,回顧一學期的研究情況,及時進行總結,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寫出課題研究階段小結,調整研究思路。——文獻法: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游戲教學》、《幼兒園美術教學法》等相關文獻,進行歸納、整理、領悟,明確指導思想,了解前人研究的結果,作為本課題的觀點依托和借鑒內容;經驗總結法:在研究中不斷改進,及時總結經驗,上升提煉,專題總結。
3、明晰思路通過研究,我們基本統一了認識,所謂美術區活動是以激發幼兒興趣為本,以開展自由操作性的美術活動為主,讓幼兒在玩中思考,探索.嘗試,體驗色彩變化和創作的樂趣,逐步積累美術常識和技能。無論是幼兒園的美術區活動還是家庭中的美術類活動,都應為孩子創設一個能自由擺弄、自主探索、充分感受、大膽創作的環境。比如有讓幼兒隨意涂抹、張貼的空間,讓幼兒隨意剪貼、構畫的材料,讓幼兒隨意想象,任意發揮的題材。我們基于此課題的研究,以美術教育為切入點,形成小、中、大班幼兒的美術活動區域,鞏固美術教育特色,提升辦園品位。——行動研究法:課題研究者作為實踐者投身課題活動實踐,以解決實踐中的問題為目標,以教師對實踐活動的反思為中介,達到由“行動、反饋、調整、再行動”的循序過程而產生的實踐深度,并由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使課題研究和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
4、創設環境。足夠的空間是開展美工區活動的必要條件之一,創設怎樣的學習環境,應由幼兒自主決定,相信孩子,發揮幼兒潛能,使孩子成為創設環境的主體。教師要及時調整了活動區的位置,擴大了幼兒活動的空間。并注意根據活動的需要隨時調整。老師在選擇美工區位置時充分聽取孩子們的建議,共同在離美工區最近的地方開辟“美工墻”、布置主題美術板。極其自然地為幼兒創設了寬松、愉快、自主的空間環境,使幼兒獲得了很大的樂趣與滿足。
5、結題階段。整理實驗教師日常研究有質量的活動設計、案例,編寫美術教學游戲化研究教案集。將課題組成員的獲獎論文、教學設計以及案例等進行整理、編撰《美術教學游戲化研究論文集》。撰寫課題研究的結題報告。將《美術教學游戲化研究》的課題研究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填寫課題結題申請表請課題管理機構和專家驗收鑒定。經驗總結法:在研究中不斷改進,及時總結經驗,上升提煉,專題總結。——經驗總結法:在研究中不斷改進,及時總結經驗,上升提煉,專題總結。
六、研究措施。
(一)提供豐富多樣的工具材料,是為適合幼兒的興趣、愛好,滿足幼兒不斷探索發現的需要是必要的物質條件。兒童的發展水平總是存在著差異,個性興趣又有所不同,有的幼兒造型能力強,有的色彩感強,有的動作大膽潑辣,大刀闊斧,有的動作精細優美流暢。教師必須了解以上的因素,為幼兒提供不同性質的工具材料和不同的表現方法,允許幼兒有自主選擇自己偏愛的表現方法的機會,使每個幼兒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體現自身 的價值。
(二)鼓勵幼兒在自己選擇題材中,展現自己眼中的世界。美術區不像美術課,沒有劃一主題,每個孩子可以自己選擇創作的題材,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現得更大膽。要非常注重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幼兒在認識周圍環境和體驗環境的變化中,在了解和探索科學的奧秘中激發他們的求知欲,美術區活動正是為幼兒創設了表達交流的這種信息,擴大探索視野的機會。每個幼兒的興趣愛好,所處的生活環境不同,他們所選的題材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兒酷愛科普畫冊,他們的畫面上經常反映的是昆蟲世界、恐龍家族、火山爆發、宇宙星球;有的幼兒經常有機會參觀游覽,那么游西湖、登長城、逛書城、就成了他們首選的主題。
(三)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不斷創新與探索。美術區在幼兒自主活動的環境中進行,每個幼兒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展開想象的翅膀,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體驗,使活動更顯得輕松有趣。幼兒寬松的創作環境,又是與教師對幼兒的關心分不開的。教師在美術區的角色不是旁觀者,也不是指揮者,而是引導者。教師的關心引導,體現在不斷注意觀察孩子的活動過程,隨 時關心他們的情緒。在活動中,對他們努力表示信任,對他們的點滴創造表示贊賞。當孩子在十分投入流暢的創作時,教師不能干擾,以免影響孩子的創作欲。當孩子在畫畫停停,想想看看表現出猶豫不決時,教師應注意觀察耐心等待,讓他們有時間自己去尋找解決的方法。如果有的孩子東張西望,筆一直停在那里不動,發生 困難進行不下去,教師可根據作品的內容與表現,在尊重孩子的愿望的前提下,稍加啟發與提示,激發他們再投入創作。
七、研究成果
更新教育觀念,促進了教師教育能力的提高。教師是參與課題研究的主力軍,是實施美術教育的核心。課題的研究探索為教師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我園從營造良好的園風入手,努力形成寬松的教科研氛圍,定期開展課題研討與研究活動,采取自學、互學與共學,理論與實踐,經驗與問題結合的方法,采取多種形式更新教育觀念,師生共同成長。教師通過自發收集文獻資料,廣泛閱讀專業雜志來擴展自身的知識儲備,以研究的態度,發展的眼光,主動參與美術教學活動,注意反思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
幼兒園活動報告 篇11
難忘20XX的5.12,難忘那慘痛的一幕又一幕,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讓我們手牽手,走到了一起來。“地震,教我們立志,勵我們同心,警我們防災,激我們明鑒。”“記住防災,記住汶川,警鐘長鳴,不忘憂患。”發自肺腑的語言,也讓我們深刻的認識到“防”字的真正含義。在四川汶川震災一周年之際,我們積極響應上級號召,認真、扎實開展“防災減災”主題活動。現總結如下:
一、加強宣傳
1.宣傳活動:在防災減災的日子里,我園分別對幼兒、家長進行有關知識宣傳。如:幼兒一頭,我們各班都組織孩子們進行了“地震了怎么辦?”的主題活動,觀看了有關防災減災的科普動畫片。家長一頭,利用家長園地、櫥窗布置地震小常識、防震小知識的知識宣傳,并給家長下發了學習資料,讓家庭和幼兒園聯合起來,共同參與“防災減災”活動。
2.國旗下講話:在本周的升國旗儀式上,我們進行了“防災減災”的國旗下講話,教育幼兒不能忘記20XX年5月12日這一天,并告訴了小朋友在災難面前該怎么做?特別是在遇到危險時候要記得聽從老師的指揮,不害怕、不驚慌,才能把危險降到最低限度。
二、愛心捐助
經教育局牽頭,我們幼教中心與四川齊天幼兒園結對開展援建工作,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際,新區幼教中心發動全體教師和幼兒進行紀念“5·12”獻愛心活動, 5月11日上午我園全體師幼進行了“愛心募捐”活動,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共募集到二千三百多元。這些錢款將作為愛心基金,為齊天幼兒園的小朋友購買教學與學習用品。通過愛心募捐,讓幼兒真正明白什么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三、防震演練
5月12日下午14點28分,我們香花幼兒園內警報鳴聲驟起,各班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雙手護頭,緊急有序地往安全地帶撤離,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全園師幼聚集一起,并由安全保衛老師對撤離活動進行了小結。
安全,是我們幸福生活的保障,安全,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守護,我們應該時刻將安全掛于心間,讓災害遠離我們的生活,警鐘長鳴,讓我們手牽手,共同呵護我們生活的每一天!
幼兒園活動報告 篇12
一、 創設互動的墻面環境
教師的墻面是孩子每天看到最多的地方,是吸引孩子注意力最有效的手段。墻面環境的創設隨著教師的觀念不斷轉變而悄然變化著,不像以前過多地重視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不像以前那樣是幼兒思維和行為依附于教師的思維和行為。而今,墻面環境從內容來源、主題的產生等多方面生動、直觀、真實地再現了師幼之間零距離的對話、幼兒與教師之間親密無間的關系、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感情氛圍。
① 環境與教學互動
新教材的學習活動內容都是以主題形式出現的。我們認為幼兒是環境的主人,應該讓他們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來設計主題環境,這樣的環境對幼兒來說具有更深的教育意義。大班新教材中有一個主題“大自然的語言”,根據這一主題,幼兒又生成了許多小主題,如:“小水滴旅行”“眼睛里的春天”“天氣劇場”等。幼兒經過熱烈的討論,決定通過畫、剪、貼、記錄的方式,分工合作來完成該主題活動。在“小水滴旅行”主題中,幼兒畫了小水滴手舞足蹈旅行的快樂樣子,并把自己比喻成小水滴,請同伴來猜一猜,小水滴到哪里去旅行,非常的有趣、幽默,幼兒完全是按自己的繪畫語言來表達。
② 環境與師生互動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是通過他自身的感知和活動來形成的,所以,教室環境建設為幼兒通過主動活動獲得知識經驗,提高能力創造條件。同時,幼兒的活動表現又為教室環境的再建設提供了依據。
例如:中班開展“我愛我家”的主題學習,在教師的引領下,孩子們產生了把活動室變成“家”的愿望。孩子們與教師商量后,決定把半間教室變成一個“家”。教師和孩子搬來了五顏六色的積木,共同拚搭,終于完成了一個廳、臥室、廚房、廁所齊全的小“家”。
二、 創設開放性為主的游戲環境
幼兒的發展是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實現的,而游戲是幼兒自主、自發地與空間、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境活動,所以游戲環境就成為影響幼兒游戲行為的最直接因素之一。因此,我園創設了一個有利于引發幼兒多種經驗、有利于幼兒與之互動的開放性游戲環境。
① 游戲形式的多樣化
我園走廊較多,空間較大,根據這一特點,在二樓、三樓、四樓創設了藝術長廊、科學長廊、樂器長廊、建筑長廊,打破了以往幼兒在規定時間才可以游戲的常規,嘗試了孩子來園、離園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游戲的方式,使所有的空間都成了幼兒游戲的場所。全體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愿望和需要自由的選擇游戲的內容。這一方式使我們進一步拓寬了游戲的空間,充分體現了游戲的自主性、獨立性,擴大了幼兒的交往面,提高了幼兒的交往技能,從而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
② 游戲材料的多元化
在投放材料時,我們考慮到:僅為幼兒提供現在的操作材料是遠遠不夠的。操作材料的多元化,材料的擺放位置也會直接影響幼兒的游戲行為。小班階段,我們注重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在提供游戲材料時還創設具有吸引力的趣味性情景,由此來激發幼兒參加游戲的愿望。
例如:為了鍛煉幼兒小肌肉的靈活性,練習用“小勺”的技能,設計了“喂喂動物寶寶”游戲場景,根據動物的特征,制作了動物寶寶,張著大大的嘴巴想吃東西的模樣。幼兒看到后都非常喜歡,馬上拿起“小勺”,選用了不同的食物,送到了動物寶寶的嘴里。由于教師創設了生活化的環境,使幼兒不感到厭煩,動手能力在游戲中得以練習和鞏固。
中大班階段,我們則多提供各種類型的低結構材料,以環境來促進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如:在表現表達區制作“昆蟲的一家”時,教師考慮到幼兒發展水平存在差異,為他們提供的材料十分的豐富,有水粉顏料、水彩筆、油畫棒、回形針、牙簽、牛奶盒、一次性圓盤、即時貼、各種顏料的紙等,允許幼兒自主選擇自己喜愛的表現方法,在教師創設的自主環境中,幼兒探索、想象的需要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滿足。
三、 創設寬松和諧的心理環境
隨著“二期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逐漸認識到,心理環境的創設比物質環境的創設更為重要。良好的師幼關系和生生關系應成為心理環境創設的主要內容。首先,教師與幼兒的關系由傳統的權威轉化為與幼兒平等的伙伴式;其次,教師的指導方式由指揮式、命令式轉化為與幼兒的交談式與商榷式;再次,教師的教導行為也由直接干涉與介入轉化為心理暗示與啟發。只有當教師的觀念轉化為行為,才能自覺地創設高度心理自由的環境。如:大班主題活動“自然測量”中,幼兒可以從小木橋、棉簽棒、游戲棒、繩子、積木、雪花片等各種材料中自由選擇對正方形的椅面、長方形的桌面和不能用肉眼馬上辨認出形狀的東西進行測量。從幼兒選擇的測量材料、運用的測量方法、記錄方法的不同,可以發現幼兒都有自己的想法。活動中,教師不依據幼兒運用的方法合適與否進行評價,而是將評價目標定位在幼兒活動中是否積極思考、深入探究;是否能用獨有的思維方式尋求答案;是否能與同伴經常交流并對問題提出合理的解答;能否在集體交流時大膽表達等等。
在活動中,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幼兒需要時提供物質上的支持和幫助,更應以共同探究者的身份出現,去傾聽、了解幼兒的所思所想,最大限度地縮小與幼兒的距離。活動中,教師始終要以開放的心態,鼓勵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幼兒,積極引導幼兒建立平等融洽的同伴關系,并時刻作出表率,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幼兒,不指責、不偏愛、不歧視、不放棄,讓每位幼兒從心底里感到自己是受同伴和教師歡迎的,這樣才能在幼兒群體中營造一種互相尊重、相互理解、樂于傾聽、共同成長的良好心理氛圍。
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是環境創設中不可缺少的兩大方面。物質環境的創設離不開對心理因素的把握,而心理環境的創設中,有時物質環境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只有把兩者有機整合,這樣的環境才能對幼兒的發展產生深遠而有意義的影響。在今天的工作中,我們仍將遵循“以兒童發展為本”的原則。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創設更能適應幼兒發展和激發幼兒創造潛能的新環境。
幼兒園活動報告 篇13
為認真落實上級文件精神,進一步提高師幼的推普參與意識和語言規范能力,同時作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地,我園深入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我們以“說好普通話,邁進新時代”為主題采取一系列措施,開展多彩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打造語言環境營造推普氛圍
我們通過在幼兒園門口張貼標語、宣傳畫、利用家園互動文化墻等,宣傳“推普”意義和作用。整個園所處處包裹在推普周的氛圍中,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熏染的效果,使推普工作深入人心。
加強法規學習規范語言行為
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園所高度重視本屆推普周工作,幼兒園向老師們分發《公共場所社會用字法律法規》宣傳頁,全體教師共同學習相關法規要求,了解了推廣普通話和使用規范字在幼兒園中的重要意義,并要求老師在布置環境時使用規范字體,在組織活動時講普通話。
創新多元形式扎實推普活動
為深入踐行推廣普通話,我園組織幼兒用多形式進行閱讀表達活動。各班級分別進行:日講故事、每周小廣播、以大帶小等組織相關推廣普通話活動,充分的鍛煉了說好普通話的語言素質。
文明規范用語做四有好教師
20××年9月10日早晨,國旗下講話上,我們三幼的全體師生在操場上排著整齊的隊伍,廣播里傳來嘹亮的聲音,今日國旗下的講話主題是“文明規范用語,做四有好教師”。學校中的教學語言即是普通話,而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更應該謹慎自己的言語,做到文明規范用語,才能以身作則呼吁全校師生共同說好普通話。
“說好普通話,邁進新時代”,雖然推普周漸入尾聲,但我們深知,普通話的推廣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我們徐涇第三幼兒園將以本次推普周活動為契機,大力開展推廣普通話活動,使普通話成為全園師生的工作語言和生活語言,構建和諧、文明的語言環境。
幼兒園活動報告 篇14
衡量一個活動優劣的標準有很多,可謂見仁見智。如果用一言而概之,那就是“簡單 真實 有效”,如果把它詳細地展開來說,我們可以從內容選擇、目標制定、環節安排、策略運用、活動組織等方面去考量。
一、內容選擇,適宜而新穎。
幼兒園沒有課標只有綱要,這給幼兒園的教學帶來了很多創新的機會,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挑戰,所以,選材成為“好課”的根本。選材要考慮適宜度,是否適合幼兒的學習特點?是否與幼兒的經驗相對接?是否來自于幼兒的生活?選材也要考慮新穎度,確保有一定的亮點能吸引幼兒,激發他們學習興趣。例如,大班數學活動“跑道”。選材的靈感來自于一所幼兒園關于田徑比賽的環境布置,活動通過擺放同樣大小的圍棋子,引導幼兒探索跑道內外圈長度的差異。活動既緊扣了當年的奧運主題,又整合了距離與數量之間關系的知識點。再如,小班科學活動“瓶子寶寶大聚會”(婁幼原創),活動立足于幼兒關于瓶子的生活經驗,又通過觀察、比較、交流幫助幼兒提升和梳理了相關經驗,最后環節的配對活動則是對相關經驗的進一步延展和提升。
二、目標制定,全面有針對。
全面指的是要關注“知識、技能、情感”三個方面,有針對指的是目標要小,要指向活動本身,而不應該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大帽子。
三、環節安排,清晰有遞進。
環節的安排是圍繞內容和目標展開的,我們在組織活動的時候應該有這樣的意識:每一個環節都解決一個問題,達成一個小目標,這樣活動組織的流程才會清晰。而根據教育學的循序漸進原則,環節的安排有遞進,可以使幼兒在不斷的“跳一跳夠得著”的過程中獲得多方面的發展。例如,中班科學活動“骰子翻翻樂”(婁幼原創)。活動的第一環節“翻數字”要解決的是明確游戲方法的問題;第二環節“翻幾比幾大(小)數字”要解決的是梳理獲勝策略的問題;第三環節“翻圖形”既有對游戲的進一步熟練,更有對圖形認知經驗的提升。
四、策略運用,有效而巧妙。
策略的運用往往更多地指向活動的重難點,有效而巧妙地策略運用可以將之化于無形,讓幼兒學得輕松,學得快樂。比如,大班歌唱活動“春天里來” (省評優課一等獎),這是一首有一定難度的成人歌曲,歌曲中的“啷里格啷”旋律復雜,歌詞既有重復又有不同,是教學的難點。但活動中的兩個策略就用得有效而巧妙。首先是用視覺符號輔助教學的策略,用圖譜化的撥浪鼓化解歌曲中的 “啷里格啷”的歌詞難點,然后是難點前置的策略,用先看圖譜唱一唱的方法化解“啷里格啷”的旋律難點。“春天里來”的翻版課上過好幾次,都非常成功,足見其策略的有效性。
五、活動組織,機智有互動。
“如何回應幼兒?”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要做到機智互動, “吃透”活動很重要。比如,在大班社會活動“說說害怕”(蔣靜執教),有一位幼兒談到“我害怕媽媽打我?”蔣靜老師的回應是這樣的:“媽媽為什么要打你?(不好好吃飯)”、“后來媽媽打你了嗎?(沒有)”。蔣老師能夠這樣的回應,想必她對孩子們回答的多樣性一定了然于胸。很多時候,我們的回應總是以“你很棒”、“你真聰明”一帶而過,或者就是重復孩子的回答,這樣的回應既無效,也談不上互動。多年前曾經執教過一次公開課“蘋果豐收”,在品嘗蘋果的環節中有關于蘋果味道的提問,有一個孩子的回答是“我的蘋果是咸的”,一時不知該如何回應才好,只得忽略過去。過后反思,如果回應“摘蘋果的時候你一定很辛苦,流了很多汗,所以蘋果才會有一點咸是嗎?”是不是更好呢?雖然說活動組織過程中的一些隨機的回應機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這應成為我們努力地方向。
【幼兒園活動報告】相關文章:
寒假幼兒園實踐活動報告08-02
幼兒園主題活動總結報告11-28
幼兒園小班秋游活動總結報告11-21
幼兒園教研專題活動總結報告11-28
幼兒園教研活動總結報告范文12-05
農村幼兒園活動自查報告范文08-30
幼兒園保教活動自查報告05-11
幼兒園小班11月活動總結報告11-29
幼兒園元旦活動方案最熱活動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