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鎮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鄉鎮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現狀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xx縣某鎮,土地面積65.4平方公里,耕地2133公頃、其中水田1914公頃,山地20xx公頃,下轄3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42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4萬人。該鎮自古人杰地靈,有著悠久的人文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相傳三國名相蔣琬曾求學于此,鎮東部有以蔣琬命名的蔣琬峰,留下了蔣琬勤學的千古佳話。境內和合村的三角塘水庫底坡上有西漢陶器窯址,豐家村周家灣菜園內有宋代陶器遺址,有金紫峰寶覺寺,有黃龍山清俊亭等名勝古跡,有王如霆、趙三元、陳荊等歷史名人。目前的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水稻和外出打工。
人才隊伍現狀
該鎮機關工作人員共有252人,其中黨員140人,民主黨派1人,大專以上學歷110人。編制數為137人,在崗人員132人。副科以上干部35人,實職副科14人,退休人員19人,停薪留職人員95人,公務員71人,職工42人,專業技術人員13人,其中有中級職稱的3人。35歲以下的150人,占總人口的60%。
在1995年的時候,該鎮總工作人員89人,96年至99年進入了大量人員,其中有部分是大中專畢業生或退伍軍人,其他大部分是通過各種關系招工進來的,并且文化水平都不大高。20xx年至20xx年縣里要鄉鎮精減人員,該鎮新來的關系不大硬的大中專畢業生大多下崗或停薪留職。
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十一五”規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這就要求在農村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創新性人才,在農村應該增加農民合作組織,發展規模企業,這就要求在人才需求上要有真懂技術,有一定的市場分析能力,把握市場,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多發展有技術含量的生產。
造成農村基層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對于鄉鎮機關人員來說,原來的七所八站,大部分干部管理權限都上劃,收回縣直有關部門統一管理,使干部的選拔面比過去大大縮小;鄉鎮一級在職人員報酬低,報考鄉鎮公務員的人不多。在這個鎮,相當多的頂崗人員是城鎮當兵轉業安置下來或者是七幾年鄉鎮招聘干部,學歷不高不說,能力也有限。該鎮132名在職人員中,當兵回來的達35人,招聘干部15人;因公務人員管理嚴格,轉干不如過去容易,這樣鄉鎮只好讓一些不是公務員的人干公務員職位的事。縣直一些部門近年來向鄉鎮借調借用干部的現象也比較普遍,使得鄉鎮缺人的現象更加嚴重。該鎮就有3名同志在縣直機關幫忙。分析造成農村基層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農村在吸引高校畢業生方面沒有誘惑力,很多高校畢業生在選擇就業方向時往往把農村排斥在外。二是農村相對封閉的發展環境阻礙了人才的引進,很多優秀人才認為農村不具備大城市發達的信息網絡,在個人發展平臺較小。三是鄉鎮工資待遇較低,影響了其吸引力。
現在的鄉鎮工作人員,大都有發不出工資的威脅。比如該鎮早幾年的電視臺有7個人,其中4個年輕人各有特長,將電視臺搞的紅紅火火,每年創收20萬。鎮里規定臺里要完成10萬的收入就發基本工資,剩下的收入鎮財政與臺里按五五分成,即臺里應有5萬元的獎金可發,但實際發下的每人不到3000元。這樣,四個年輕人的積極性大大降低,三四年后,年輕人全部走了,新加的人員在技術不能有大的創新,又過了2年,臺里的收入大大減少。目前,這個電視臺每年收入1萬多元,入不敷出,只剩下3個工作人員了。
加強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鄉鎮是最基層的政權組織,與人民群眾發生最直接的聯系,加強鄉鎮政權建設,培養更多的鄉土人才是建設和諧社會最基礎的工作,也是當地發展經濟最急需的工作。要改變目前一部分鄉鎮干部后繼乏人的狀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應完善對鄉鎮干部、尤其是邊遠地區鄉鎮干部的選拔作用機制,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多渠道選拔;應動員更多的青年干部到鄉鎮鍛煉,把到鄉鎮工作作為干部必須經過的一課;關心愛護基層干部,不僅從政治素質上提高他們,也應從經濟利益上關心他們;對鄉鎮干部缺編人員應有嚴格的準入制度,不能把縣級安置不了的非干部人員往基層塞,造成基層職工中公務人員比重下降,整體素質下降。鄉鎮人才隊伍當前最為嚴重的問題是總量不足,突出地體現在高層次高素質人才嚴重匱乏,基層人才嚴重短缺。為此,在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上,重點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擴大人才隊伍總量。二是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在加大培養力度的基礎上,要積極通過外聘等柔性流動的方式引進。三是優化基層人才隊伍結構。在公務員隊伍中,本科以上學歷應達到35%以上。對20xx年后未達到大專以上學歷的45歲以下的公務員要實施學歷淘汰,以提高公務員隊伍的學歷結構和整體素質。在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中,本科以上學歷應達到25%以上。在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中,本科以上學歷應達到20%以上。要通過補充畢業生、參加在職學歷教育、送出去培養以及人才引進等多種方式,努力提高人才隊伍的素質和能力。
二是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各級財政每年應安排專項經費用于培訓教育工作,建立國家、單位、個人三方負擔的投入機制。
三是實施人才引進工程。以發展為目標,以需求為導向,采取剛性與柔性兩種方式,通過長期聘用、項目指導、學科牽頭、培養人才等形式,聘請高層次人才,切實提高基層人才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