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科學用藥情況調查報告

時間:2022-01-25 14:35:19 報告 我要投稿

科學用藥情況調查報告

  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時,我們有必要進行深入調查,調查的結果通常在調查報告上面呈現出來。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用藥情況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用藥情況調查報告

  科學合理地用藥可以收到防、治疾病的功效,反之,則延誤病情,損害身體健康。因此,患者用藥需要遵循科學合理的用藥方法,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療效。現結合藥事管理工作的經驗,談談怎樣避免幾種常見的、不良的用藥習慣,正確合理用藥,確保身體健康。

  一、合理安排給藥時間

  大部分藥品說明書或標簽上,藥品的用法都是標明一日服幾次。據此,人們“約定俗成”地都把一日服用3次的藥物在早、中、晚餐前后服用,這樣,本應24小時服用的藥物實際上12小時就服完了,另外12小時則無藥可服。這就造成白天血藥濃度高,夜晚血藥濃度低的不均衡現象。對于那些需要維持體內平穩濃度才能發揮作用的藥物來說,這樣的服藥方法是不可取的。科學的提法應該是“用藥間隔”。

  比如,抗菌藥物在體內需要保持相對平穩、最好是在最低抑菌濃度之上的血濃度,而不是白天高、夜晚低,那樣容易給病菌以茍延殘喘的機會。

  一般來說,半衰期(t1/2)長的藥物給藥間隔較長,反之,半衰期(t1/2)短的藥物給藥間隔也相對較短。但臨床上并不簡單按半衰期給藥。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等β-內酰胺類抗生素為時間依賴性抗生素,其殺菌作用取決于血藥濃度超過常見致病菌最低抑菌濃度(minimal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mIc)的時間長短。因此,該類藥物的日劑量通常應分次給藥,使血藥濃度超過致病菌mIc的時間盡量長。而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類等為濃度依賴性抗菌藥,其殺菌作用取決于血藥濃度的高低,血藥濃度越高,其殺菌作用越強。因此,該類藥物的日劑量可一次或分2次給藥。

  為有效控制感染,應盡快使藥物達到有效血藥濃度。對于估計在12小時仍不能達到有效穩態血藥濃度的藥物,如磺胺類藥物,就需給予首次負荷劑量,即加倍劑量給藥。

  再如平喘藥茶堿、氨茶堿等也需要保持相對平穩的血濃度,以使病人呼吸順暢。如果晚上血茶堿濃度過低,患者夜晚就特別難受。

  當然,也不是所有藥物都嚴格要求勻速給藥。有些藥物的半衰期很長,一天只需服藥1次,人們往往固定在早晨或晚上服藥,對這樣的藥物不需要特別苛求。比如多潘立酮(嗎丁啉),是一種促胃動力藥,夜晚人們不進食,胃自然不需要動力,因此多潘立酮(嗎丁啉)只需要在白天這個時間區內給藥就可以了。

  還有一些非治療藥物,例如保健用的藥品,早一點晚一點服用不會有很大問題,也不需要嚴格控制給藥時間。

  還應指出的是,不少醫務人員圖省事,將醫囑每日靜脈滴注2次的藥物,僅加用在1瓶液體中,只是把2次給藥分開,這樣做的結果使得短時間內體內藥物濃度過高,容易引發諸多不良反應,有時甚至“量變到質變”,以致釀成惡果。同時體內濃度峰谷差過大,不利于保持藥效。不少醫務人員并非完全不知道這樣做不妥,往往抱有僥幸心理,放縱這些司空見慣的即不合理、又不科學的用藥現象。

  二、合理使用藥物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癥,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其病因是:受涼、勞累、淋雨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時,則原已存在于呼吸道的或從外界侵入的病毒、細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感冒,以鼻咽部炎癥為主要表現。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為鼻病毒。起病急、鼻塞、流清涕、咽干、咽癢、流淚、輕咳、聲嘶,可低熱、畏寒、頭痛、肌肉關節酸痛,一般3~5天,最長7 ~ 10天。抗病毒藥對少數引起感冒的病毒有抑制作用,感冒藥物治療主要為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防止并發癥。可是我們有的醫師不是首先科學的選擇對癥治療,而是不管病毒還是細菌就墨守成規的選擇“三素一糖”(抗生素、維生素、激素和葡萄糖)靜脈輸液治療,這種以“牛刀殺雞”的用藥習慣不僅浪費衛生資源,關鍵是造成細菌的耐藥。

  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日前公布的2008年不良反應報告顯示,從不良反應的給藥途徑看,靜脈給藥居首位,靜脈給藥時藥物直接進入血液,雖在治療方面有其特定的優勢,但其滲透壓、藥物微粒等誘發不良反應的因素也多于其他給藥途徑(血管是個半透膜)。科學合理的選擇給藥途徑尚未引起足夠重視。

  報告還顯示,不良反應所涉及的藥物中,抗微生物藥物造成的'不良反應居多,達到6542例,占總數的58%。導致用藥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排在前十位的藥物有9種是抗生素。我國抗菌藥物的濫用、不合理使用應引起重視。

  三、合理選擇給藥途徑和藥量

  我們積極倡導科學地給藥,要考慮影響合理用藥的因素,根據藥物的特點、病的特點、人的特點,選擇最佳的給藥途徑、劑量、次數和療程,病情確實需要聯合用藥的感染一般需要三條指證:①1+1=2(兩種藥物作用協同)、②混合感染(g陰性菌+g陽性菌)、③易透過血腦屏障的藥物,可選用兩種藥物以減少毒性。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感染,給藥方案不同,劑量、療程、給藥途徑各不相同。如果劑量不足、療程不夠、給藥途徑不恰當,即使選擇了恰當的抗菌藥也不一定能有效控制感染。同樣是細菌性腦膜炎,流行性腦膜炎(腦膜炎球菌感染)療程5~7d;而流感桿菌腦膜炎療程>10d;肺炎球菌腦膜炎需退熱后繼續用藥10~14d;革蘭陰性菌腦膜炎療程則需>4w;隱球菌腦膜炎療程3月(常同時鞘內注射兩性霉素B);而結核性腦膜炎療程一般需1.5~2年。

  又如:同樣是頭孢噻肟,治療普通呼吸道細菌感染,日劑量2~4g已足夠,但如果是治療腦膜炎,日劑量常高達≥8g,且必須靜脈用藥,否則難以達到有效治療目的。

  我們在選擇抗生素時還要考慮到耐藥篩選的風險。敏感的菌株存在著自發的突變,而抗菌素類藥物對于這些突變的菌株沒有殺菌作用。所以敏感的細菌被殺死了而耐藥(突變的)的菌株存活了下來并不斷的繁殖,繁殖到一定程度就表現出臨床癥狀。所以,不科學用藥造成細菌產生耐藥性和耐藥菌感染流行的嚴重后果,使臨床治療更為困難。在國際會議上:抗菌素濫用,中國成為被指責的對象!

  抗感染藥是人類在醫藥領域取得的最偉大成就之一,對人類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命安全的保障方面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臨床治療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人類健康和生存的必要保證。但是隨其抗菌藥物的濫用,藥品不良事件的發生同時也在增加,給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目前,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病例報告數據庫統計顯示,抗感染藥不良事件報告比例居高。提醒醫務工作者,在臨床使用抗感染藥時注重科學性、合理性和規范性,以糾正超適應癥、超劑量、高起點等不科學用藥的習慣。

  科學合理用藥是全球關注的話題,是一個涉及面廣、難度高的復雜性工作。有人預言21世紀藥物治療仍然是醫療中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治療工作中盡量選擇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的藥品,并采用科學合理的給藥方法,做到最大限度地發揮藥物療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合理用藥。

【科學用藥情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水質情況調查報告12-22

鄉鎮建設情況調查報告01-01

班級近視情況調查報告01-17

安全用藥月活動總結06-05

外傷用藥有哪些細則03-19

我市林業情況的調查報告01-20

春節旅游情況調查報告范文12-02

抑郁癥情況調查報告01-17

市農村電網改造情況調查報告01-20

農民收入情況調查報告范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