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湖區排澇泵站運行管理情況的調查報告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湖區排澇泵站運行管理情況的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排澇泵站是湖區發展生產的重要水利基礎設施。加強排澇泵站管理、確保排澇泵站正常運行,對于推進湖區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保命靠大堤,吃飯靠電排”,是湖區長期以來的真實寫照,也折射出了排澇泵站所處重要地位。實踐證明以工代賑連續投入改造排澇設施,極大地提高了排澇抗災的綜合能力。
xx市共有湖區面積4120.09平方公里,覆蓋300多萬人口和320多萬畝耕地,占總人口、總耕地面積的近50。截止20xx年,全市排澇裝機總量達到671處、1479臺、22.6萬千瓦,設計耕地效益面積499.6萬畝。1993年至20xx年,國家和省對xx投入以工代賑資金41384萬元,新建和更新改造各類排澇泵站349處、977臺、14.2萬千瓦,受益耕地面積比以工代賑前增加了35,為湖區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是增強了抗災救災能力。以工代賑投資建設為主的羊湖口電排,蔣家嘴電排、蘇家吉電排投產受益后,從根本上解決了岑河撇洪工程、沖柳撇洪工程、南湖撇洪工程、外河高洪水位不能自排情況下,通過電排既解決內河渡汛保安,又解決了上百萬畝農田內澇問題。投資改造的47處大中型排澇泵站,提高了出水揚程和排漬效益。
二是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施以工代賑以來,湖區農業出現了生產成本降低,單位產量提高的新局面。20xx年,全市農業總產值234億元,比5年前增長50.8,糧食、棉花、油料、水產品、畜產品總產量分別增長7.5、24.3、1.2、30.1和21.5。促進了桃源、鼎城、澧縣、漢壽等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建設,建成了一批農產品基地。
三是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以工代賑新建改造排澇設施,改善生產條件,促進了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特別是配合實施“五個百萬畝工程”和構筑十大龍型產業,努力構建規模基地,一批新興產業逐步壯大,速生豐產楊樹、人工牧草和飼料糧、優質蔬菜、優質水果、高效養殖水產均已達到或超過100萬畝。目前,全市珍珠蚌養殖面積占全省的90,全國的50,楊樹、優質水果面積居全省第一,涌現出了全國有名的“歐美楊”之鄉、“中華鱉”之鄉、“柑桔”之鄉,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步入快速發展軌道。
以工代賑連續十多年大規模投入新建改造排澇設施,并沒有徹底改變設施老化、不配套的問題,甚至出現邊建設邊改造,連續幾年重復改造的現象,關鍵是管理機制不完善。
排澇泵站的正常運行離不開有效的管理。可以說,目前湖區排澇泵站運行長期存在的設施老化,設備不配套,年久失修,運轉困難等問題,重要原因是過分依賴以工代賑資金,其他投入嚴重不足,人員包袱沉重,管理機制不完善造成的。具體表現在“三個不到位”:
1、水費征收不到位。
水費是排澇泵站生產成本耗費的合理補償,也是維持工程持續正常運行的重要資金來源。雖然政府對水費征收有明確規定,但是在各地都很難得到落實,造成排澇泵站員工工資、設施設備養護費用無保障。
一是截留挪用現象普遍。很多地方采取由鄉鎮政府統一收水費,而鄉鎮政府將水費收上來后往往挪作他用,不按規定足額撥付給水電站。
二是無強制征收措施。一些地方由泵站直接征收水費,但是當受益單位和個人不繳納時束手無策。
三是跨地域關系難協調。有很多排澇泵站跨區縣(市)或跨鄉鎮,不同行政區域的群眾利益關系難以協調。如石門橋邱家昏兩處排澇泵站負責三合垸排水,與德山開發區在水費征收過程中存在爭議,就發生過挖溝堵水的事件。
由于這些原因,各地應收水費通常有30不能到位,有些單位比例更大。如澧縣觀音港泵站,有82名職工經核準每年應收水費68萬元,每年到位不足20萬元,難以保證正常的運轉。
2、人員待遇不到位。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數泵站人滿為患,人浮于事。排澇泵站一年最忙時間僅3到5個月,大部分時間是保養維護設備。按照國家水利部、財政部泵站人員定崗標準,結合工作需要,全市排澇泵站實際只要1500名工作人員,但是現有員工4007人,約超編2500人。人員過多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排澇泵站將大部分經費用于人員供養,加之水費征收不到位,導致工作人員工資保障水平降低。目前,全市有很大一部分排澇泵站工作人員的工資不能按時全額發放,有的每月只發檔案工資的70,更提不上繳納社會保障金了。如安鄉縣近五年泵站員工年均工資在5000元以下,從1998年起至今無一人參加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險。工資難以保障的后果則是人心浮動,造成泵站設施保管不善,被盜被損,養護不夠,加速老化。
3、管理責任不到位。
一是條塊管理責任不到位。
目前,全市排澇泵站有市管、區縣(市)管和鄉鎮管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之間管人與管事分離,造成誰都不承擔管理責任。因此,對于出現的排澇泵站經費、泵站人事改革等問題,通常難以得到及時和有效的解決。
二是區域協調機制不到位。
由于排澇泵站依流域設計,以排區形式分布,跨行政區劃是一種普遍現象,然而行政區域間對于排澇泵站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利益關系、管理責任難以理清,往往在水費征收、配套建設等問題上出現矛盾。當洪澇災害一過,各方又重新出現扯皮和爭執等現象。這種情況往往導致排澇泵站處于一種重使用、輕管理的狀況,這也是個別排澇泵站運行情況越來越差的重要原因。
“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排澇泵站要完成擔負起排澇抗災的職能,必須推進人事、管理職責、水費征收的.制度改革,建立長效投入機制,保持內部活力。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新形勢下“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因此,加強湖區排澇泵站管理,扭轉泵站運行現狀,提高泵站對湖區生產的保障能力,也是當前湖區農村工作一項重要內容。針對當前湖區排澇泵站運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1、推進機構改革。
一是理順機構管理關系。
排澇泵站屬純公益性事業單位或準公益性事業單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應按水利部所頒標準,結合各地實際,合理確定人員編制,由同級編辦審核定編。同時,整合各排區功能,建立綜合協調機制,妥善處理部門之間、地區之間的矛盾和問題。
二是推進人事制度改革,精簡人員。
對于排澇泵站工作人員實行全員競聘、擇優上崗。對于不能上崗的現有員工,采取到齡退休、提前退休、提前離崗、身份買斷、從事水利經濟、離崗學習等形式實行分流;對于現有臨時工予以清退,并按工齡實行一次性經濟補償。
2、完善水費征管。
對于水費征管,核心是要落實《水利工程水價格管理辦法》,完善流域和區域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
一是將排澇泵站服務區域水費歸口財政部門統一征收。
跨區縣(市)的排澇泵站服務區域水費,由市財政統一征收;跨鄉鎮的由各區縣(市)財政統一征收;鄉鎮管理的由鄉鎮財政統一征收。
二是要加強對水費收支的管理。
要建立水費征收與使用的稽查機制,實行收支兩條線,確保專款專用。電費由各級財政統一支付,跨流域排澇泵站的電費由市及區縣(市)財政從專項資金中支付。
三是改進水費征收辦法。
要嚴格執行水費征收標準,不得加重農民負擔和城鎮受益單位、個體經營戶負擔,即使是大災之年也不能多收。農村水費征收納入村務公開規范,完善農村水費收費的審批、公示、解交程序。
3、強化內部管理。
一是明確人員崗位職責。
要按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干”的原則,細化崗位責任,建立體現員工管理水平、業務、工作業績、資格經歷、崗位需要的人用機制和分配機制,實行工作與年終評先、工資晉級、獎金掛鉤,有效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
二是建立泵站系列管理制度。
建立科學的投入機制,落實管護維修經費,加快實施排區續建工程配套,改造和完善一批協排泵站設施。推進政府投資的非經營性水利項目“代建制”,完善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確保工程、資金安全。建立日常管理和維護制度,做好機電設備的維修養護和汛前備品備件的儲備工作。
三是積極探索產權制度改革。
對于一些運行情況較好的泵站,可以讓懂技術、會經營的能人經營。或者組建養護維修專業隊伍,逐步實現管養分離,事企公開。
【關于湖區排澇泵站運行管理情況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水質情況調查報告12-22
縣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匯報材料07-26
關于幼兒園教育教學情況的調查報告01-01
鄉鎮建設情況調查報告01-01
城市垃圾管理公司運行的可行性研究02-07
關于中國小學生近視情況調查報告09-22
水利工程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01-01
春節旅游情況調查報告范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