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4-14 15:03:01 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通用10篇)

  調研報告不同于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是因為發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災情)才去作調查,然后寫出報告。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通用10篇)

  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1

  一、調查目的

  本項調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合肥師范附小的教師專業發展狀況,以便能夠更好地把握教師在專業發展方面的需求和特征,從而為尋求富有針對性的促進本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策略奠定基礎。

  二、調查方法與工具

  我們采用《合肥市中小學教師專業素質現狀調查問卷》對合肥師范附小的全體教師進行了調查,問卷主要從教師的基本情況,對職業的認可度,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的認識,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教學交流和教科研活動及需要學校所創造的條件等多個方面著手的。本項調查收回有效問卷為83份。

  三、統計結果與分析

  (一)教師的基本情況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合肥師范附小教師以女性居多,占全體教師的80.7%,男性教師占19.3%。

  教師的年齡分布比較平均,既有經驗豐富的中年教師隊伍,又有一群朝氣蓬勃的青年教師。從整體上看,20-30歲的青年教師比重偏高。其中26-30歲年齡段的教師占全體教師的27.7%。偏年輕化的年齡分布表明:教師思想比較活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比較容易被教師接受。

  從學歷層次看,教師中以本科學歷居多,占62.7%;具有大專學歷的占被調查對象的33.7%;僅有3.6%的教師學歷在大專以下。這表明我校教師整體學歷較高,教師的主動學習,持續發展的意識較強。

  就職稱結構而言,中學高級3人,小學高級占72.3%,小學一級占16.9%%,小學二級占7.2%。由此可見,學校教師的職稱層次總體偏高,這給教師的職稱晉升帶來了困難,也把“如何保持高級教師的專業進取精神”的問題擺在了學校管理者面前。

  (二)教師對職業的認可度

  從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我校教師選擇這一職業的初衷,以熱愛教育事業的人居多,占總數的32.5%;其次是因為受父母和老師的影響,占25.3%;另外,教師職業的穩定性,也是吸引在校學生從教的重要原因之一,占總數的21.7%。

  被調查的教師中,喜歡或非常喜歡教師職業的人占77.1%,說明絕大多數教師的職業認可度比較高,工作的主動性較強。但是,也有8.4%的教師不太喜歡教師職業,2.4%的教師非常不喜歡本職工作。可見,部分教師存在職業倦怠。如何調動這些教師的工作激情,提高職業的成就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教師對職業的不認可,主要原因是收入較低70%及工作壓力大54.2%,教師的社會地位不高,也是教師不滿意這一職業的主要原因之一34.9%。為提高教師對職業的滿意度,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需采取措施提高教師的整體待遇水平,為教師過高的工作壓力“減負”,并努力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才會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教師的行列。

  (三)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的認識

  從調查結果來看,教師認為在與教學工作密切相關的方面有較高的自主權,如選擇教學方法76%,選擇教學內容35%,確定教學目標25.3%,選擇評價手段19.3%。只有少數教師認為可以參與學校的管理3.6%和規劃自身職業的發展4.8%,說明多數教師對自己職業前景沒有明確的計劃。

  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的狀況滿意度呈兩級分化的狀態。選擇“非常滿意和滿意”的教師占總數的43.4%,同時也有43.3%的教師選擇“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

  有近半的教師認為:內因是發展變化的`重要因素,如選擇自身努力占44.6%,個人天賦占20.5%;學校環境是發展的重要外因之一42.2%,其次是外出學習38.6%。

  60.2%的教師認為校內同行是對自己專業成長幫助最大的人,說明校內教師有互幫互學的良好教風。其次,教育的主體——學生對教師的成長也起到較大的作用,占被調查的教師25.3%。另外,教育名家及著作也給教師以教學的靈感和智慧的啟迪,占24.1%。

  (四)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從調查結果看,多數老師非常重視教育科研知識45.8%和課程開發知識的學習44.6%,說明我校以教科研促發展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30.1%的老師認為欠缺任教學科相關的知識,19.3%的教師希望能對學生及其年齡特性的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只有7.2%的教師認為自己欠缺一般教學法知識。

  教師目前最想學習的知識依次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知識44.6%、與教學方法、技能相關的知識43.4%、有關學生身心發展和評價知識33.7%、與擔任學科相關的學科知識22.9%、與教育科研有關的知識15.7%和其他2.4%。

  在教學中,教學參考書依然是教師最廣泛運用的教輔材料68.7%;有45.8%的教師經常電視、廣播和網絡資源輔助教學,說明我校作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學校,教師具有較強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不過,僅有6%的教師經常使用社區、生活資源,說明教師比較缺乏將教育融入生活的意識,不能充分地利用社會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

  教學中,多數教師經常使用現代教育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如57.8%的教師經常使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37.3%的教師經常使用錄音機、錄像機。另外,傳統的紙質掛圖因為使用方便,也是教師常用的教具,占51.8%的教師經常使用。

  被調查的教師中,有43.4%的人認為缺乏與學生進行有效交流,尤其是非班主任的任課教師,很少有時間和機會與學生做較深層次的交流;41%的教師認為需要增強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組織加工的能力;20.5%的教師認為欠缺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的能力;另有的18.1%教師需要學習如何選擇恰當的的教學方法。

  課堂上,教師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活躍學生的思維:73.5%的教師喜歡組織學生討論,將每一個學生融入教學活動之中;66.3%的教師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38.6%的教師鼓勵學生閱讀有關教學指導書籍;僅有13.3%的教師經常組織課外社會實踐活動。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很多教師對如何開展教學科研感到困惑,43.8%的教師認為自身缺乏教科研能力;38.6%的教師希望能加強多媒體技術運用能力的學習;30.1%的教師希望提高學科的信息接納的能力;教師對如何評價學生表現得比較自信,只有一人認為自己欠缺這項能力。

  絕大多數教師在評定學生學習情況時,采用考試與平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占總數的69.9%;22.9%的教師較多地使用考試對學生進行評價;有19.2%的教師將考試與建立學生成長記錄檔案相結合。這說明,我校教師的評價手段比較多元化,但學生成長記錄檔案的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五)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

  教師在完成一節課的教學后,最常使用的后續策略是和同事就某些問題展開討論,選擇此項的教師占總人數的51.8%;其次是在腦子里回顧一下38.6%和在教案后面寫幾行25.3%;12%的教師會征求學生對本節課的意見;只有10.8%的教師會系統思考并寫下來,說明教師比較缺乏總結教學經驗并記錄成長歷程的意識。

  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2

  為比較全面地掌握全市高中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狀況,我利用開展學科教研活動的便利條件,先后采用答卷、現場展示兩種形式,在部分高中語文教師中進行專業素養狀況的調研,在此基礎上,經過統計分析,形成了這篇調研報告。

  一、調研的總體情況

  我的調研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在部分教師中進行識字、寫字水平考試,試題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選擇50個比較常用的詞語(90%是成語),要求為其中指定的字注音;第二部分選擇48個比較常用的成語,要求找出并改正其中的錯別字。第二個階段在部分教師中進行學科知識水平考試,內容涉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常識、學科課程標準知識、學科教學理論及教研理論常識和學科基礎知識四大部分;四個部分的分值分別是5分、20分、15分和60分,總計100分。第三個階段在部分教師中進行古典詩詞作品講析水平測試,共選擇15首比較著名的古典詩詞作品,參加考試者通過抽簽確定自己講析的作品,每一首作品均設定了難度大體相當的4道考題,其中,朗讀和講解大意是共有的,其余兩道題依據作品的突出特點擬定,涉及作品內容分析、寫作脈絡分析、表現手法分析、作品朗讀、板書設計及書寫等方面,總計60分。

  二、考試成績簡要分析

  (一)第一階段

  參加考試的20名教師,識字部分沒有全答對的,最好的錯3個,最差的錯33個。比較典型的錯誤有:16人不認識“蛤蜊”中的“蛤”,14人不認識“暴虎馮河”中的“馮”,12人不認識“佶屈聱牙”中的“佶”。寫字部分的成績雖然好于識字,但仍然沒有全答對的,最好的錯2個,最差的錯24個。比較典型的錯誤有:17人沒有找出“床第之歡”中的錯別字,12人沒有找出“額首稱慶”中的錯別字,11人沒有找出“鬼鬼崇崇”中的錯別字。

  (二)第二階段

  參加考試的38名教師中,總分及格者15人,占參評教師總數的39%。部分題目的滿分率相對較高,第2題,1~2空滿分23人,5~8空滿分23人,9~13空滿分25人;第7題滿分25人;第10題滿分34人;第11題滿分32人;第12題滿分36人;第13題滿分35人;第14題滿分28人;第15題滿分25人。這些題目的總分35分,占整套試卷總分的35%,如果沒有這些題目相對較高的滿分率,則及格率不知會下降多少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也有為數較多的題目得滿分的人數顯得偏少:第2題,14~15空滿分7人,16~17空滿分8人,18~20空滿分7人;第3題滿分0人;第5題滿分0人;第8題滿分1人;第9題滿分3人;第16題滿分9人;第19題滿分0人,及格者僅1人,零分者高達25人。學科知識部分總分60分,最高分52分,得分率87%;最低分29分,得分率48%。

  (三)第三階段

  參加現場講解的38名教師中,最高57分,最低47分,平均51分,及格率100%。

  二、全市高中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鑒于參加考試的教師來自于全市12所高中,占全市高中學校總數的86%,應該說,基本能夠反映全市高中語文教師學科素養水平的整體狀況。由此,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推斷:就整體看,我市高中語文教師在專業素養方面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礎性學科素養水平偏低

  第三階段,參加考試的教師讀錯音的字有:“色侵書帙晚”“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東鄰蠶種已生些”“壬辰寒食”“欲漲冶城潮”“巾發雪爭出”“未知軒冕樂”“老去相逢亦愴情”“川迥洞庭開”“吹人舞袖回”“縠皺波紋迎客棹”“涵虛混太清”“隨意春芳歇”“吹斷檐間積雨聲”“西崦人家應最樂”;寫錯的字有:胸臆、頷、喜、滄(蒼)桑、晉、庭、張;兩項共有32人次。朗讀平直,松懈隨意,缺乏最基本的抑揚頓挫者有17人。

  (二)獨立加工處理教學材料的能力偏低

  第三階段,參加考試的教師獨立把握難度適中的中國古典詩詞曲作品的能力還比較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為數很多的教師不能區別中國古典詩詞曲與散文在布局謀篇、選擇表達手法、錘煉語言等眾多方面存在的明顯差異,在講解作品大意時,僅僅停留在逐句翻譯的水平上,沒有將整首作品當作一個整體,該補充的沒有補充,該調整語序、句序的沒有調整,該忽略的也沒有忽略,該聯想的沒有聯想到位,致使作品內容解說缺少最基本的連貫性、統一性。二是很多教師不能準確理解作品敘寫的內容、表達的情感。有的教師稱《早興》一詩表達了白居易濃濃的思鄉之情;有的教師稱《壬辰寒食》一詩傳達出王安石壯志難酬的感情;有的教師稱《示長安君》一詩表達的是王安石濃厚的離別之情。三是很多教師不能準確把握、分析作品中使用的表現手法。有的教師稱《嚴鄭公宅同詠竹》一詩使用的主要表現手法是托物言志,很籠統空泛;有的教師看不出《壬辰寒食》一詩使用了借代修辭格;有的教師看不懂遍布于《正宮·塞鴻秋·潯陽即景》一曲中的倒裝;有的教師不會具體分析《與夏十二登岳陽樓》一詩使用的襯托手法。四是很多教師不會靈活有效地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等基本賞析方法。有的與作品寫作時的社會政治生活聯系得過于緊密,過于切實,忘記了中國古典詩詞作品是主要抒寫詩人自己內在思想情懷的文學體裁這一根本屬性;有的不會適當利用注釋信息解釋、分析作品;有的不能立足人情理解作品。

  (三)閱讀面比較狹窄

  第二階段考試題中,有兩道題的失分比較嚴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參評教師的閱讀面狹窄。例如19題:簡要敘述《紅樓夢》中賈珍請王熙鳳到寧國府協理秦可卿喪事的原因和過程。(100字左右)(6分)必修三和選修第三單元都介紹了《紅樓夢》,參試教師應該熟悉其中的一些極富代表性的段落,王熙鳳協理寧國府就是這樣的段落。我認為,這道題的滿分率不應該低于50%;事實上,滿分率是0,0分率高達66%。

  (四)視野不開闊

  出色的高中語文教師不應該僅僅將注意力放在教科書上,而要拿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關注應該關注的問題。比如,必須認真鉆研課程標準,努力將課標的要求落到實處;關注學科教學、教研的最新動態,養成研究、反思的良好習慣;追蹤高考命題的動態,努力尋求日常教學與應對高考的`有機結合。在這些方面,教師們的差距還比較明顯。主要表現為:

  第一,課標題的得分率太低。第二階段考試,我們設計了20分的填空題,涉及到課程性質、課程任務、課程結構、課程目標、課程功能、課程評價、課程資源利用與開發七個方面的常識,以檢驗教師對課程標準的掌握程度。按理說,這道題的及格率應該達到100%,實際為42%,得分是個位數者高達42%,最低僅為2分。

  第二,教學理論與教研理論常識題的得分率太低。在第三階段考試前3個月,我給大家指定了一本必讀書《語文課程與教學理論新探?學理基礎》,據此命制了3道很簡單的簡答題(3~5),每道題5分,共15分。第3題“就一般意義而言,所說的語文知識包含哪幾個大方面的知識”,第4題“你所知道的語文課例研究的樣式有哪些”,第5題請“簡要談談你對語文教材內容和語文教學內容以及二者關系的理解”。這些都是教師們必須知道的,原以為他們會回答得很好,實際情況卻令人很失望,第3題沒有人得滿分,第4題僅有5人得滿分,第5題也沒有人得滿分。

  第三,學科知識題的得分率偏低。第二階段考試題的學科知識部分使用的是前幾年幾個省(市、自治區)的高考題。其中,6~9題是2008年寧夏、海南卷的原題,10~13題是在2010年上海卷試題的基礎上略加改動而成,14~16題是2010年遼寧卷的原題,17題是2009年天津卷的原題,18~19題是2009年福建卷的原題。我個人認為,這部分的及格率應該達到100%,實際僅為79%。

  (五)應試能力比較欠缺

  第二階段考試的成績讓我看到,很多一線教師的應試能力仍然比較欠缺。主要表現是:

  第一,很多教師的審題能力比較低,找不準答題的切入點。比如,第3題“就一般意義而言,所說的語文知識包含哪幾個大方面的知識”,很多老師因為忽視“一般”“語文”“大”等核心詞語,回答自然知識和社會人文知識;陳述性知識、策略性知識、程序性知識;詩歌鑒賞、文言文理解、現代文閱讀鑒賞、語言文字應用、寫作。再如第17題“請從下面的句子中提取3個反應其主要信息的關鍵詞語”,也是由于無視“關鍵”一詞,很多人答非所問。

  第二,很多教師的辨析能力比較低,不知道自己寫的答案中存在明顯的錯誤。這一點集中體現在第2題的種種錯誤答案中。第2題3~4空考查的是高中語文課程的任務,正確的答案應該是“高中語文課程應該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很多老師的答案不著邊際:自主性和實踐性、探究問題和發現問題。第2題5~8空考查的是高中語文課程的結構,正確的答案應該是:高中語文課程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部分。“語文1”至“語文5”五個模塊中,每個模塊都是綜合的,體現“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的目標和內容。很多教師的答案與正確答案相去甚遠,比如: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基礎性/選擇性;閱讀教學/知識教學,基礎性/均衡性。第2題9~13空考查的是高中語文課程的目標,正確的答案應該是:“通過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在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五個方面獲得發展”。很多教師的答案甚至令人感到莫名其妙,比如:德、智、體、美、勞,知識積累、道德素養、語文應用、審美能力、寫作能力。

  第三,很多教師的分類能力比較低,不知道有些事物應該屬于哪一個范圍。第2題16~17空考查的是高中語文課程的評價,正確的答案應該是:高中語文課程評價要突出

  整體性和綜合性。比較離譜的答案有:知識性和創新性,過程和思想。再如第4題“你所知道的語文課例研究的樣式有哪些”,教師的答案五花八門:有人答行動研究和案例研究;有人答導學式教學、五步教學、合作探究教學、情境教學;有人答自讀課、探究課、鑒賞課、講讀課、閱讀分析課;還有人答預習鞏固-基礎夯實-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三、幾點建議

  為從根本上提高全市高中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筆者提出如下粗淺的建議

  (一)大力營造學習研究的氛圍

  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將教師參加學習研究的表現及效果列為其工作績效考核的指標之一,以激發教師參與學習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加強校本教研

  切實加強校本教研的實效性,使教師在和諧融洽、平等民主的氣氛中,借助于同伴互助,穩步提升專業素養。

  (三)舉辦各類競賽和研討活動

  教育業務部門定期、分主題舉辦各種形式的競賽、研討活動,為教師搭建展示、交流的平臺,從客觀上促進其專業素養提升。

  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3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當前我國教育改革所探討的熱點問題之一。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影響著學生、學校乃至教育的發展。為了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在總課題組的安排和指導下,我校從學校師資配置、課程設置和校本研修等方面進行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狀況的調研工作,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調研情況概述

  在本次調研工作中,主要工具有:沙坪壩區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資源現狀調查統計表、沙坪壩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管理隊伍現狀調查統計表和沙坪壩區中小學校本研修情況調查問卷。在調研中重視數據的真實性和全面性,通過數據,分析本校在師資配置、課程設置和校本研修中存在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

  調研情況分析

  根據調研工具搜集到的數據進行了如下分析。

  (一)師資配置情況分析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隊伍現狀調查表從骨干教師、學科教師、管理隊伍和學校隊伍等方面進行了統計,結合研究前期和后期進行對比,進行了如下分析:

  1、學校學科教師隊伍更加專業。

  從教師的基本配置上看:大部分學科的專業教師人數有所提高。學科專職教師人數增加,兼職教師人數減少,教師隊伍更加專業化。

  沙坪壩小學學科教師學歷結構統計表(研究前期)沙坪壩小學學科教師學歷結構統計表(研究后期)

  從教師的學歷結構上來看,各學科教師的學歷結構有所提高,我校學科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進一步加強。

  2、學校管理隊伍能力強。目前我校管理隊伍共XX人,其中校級XX人,中層干部XX人,本科學歷占XX%;中高XX人,小高XX人,中高級職稱占XX%;XX人是國培對象,XX人是市級骨干,XX人是區級骨干。

  可以看出,我校的管理隊伍綜合素質較高,是各學科中的骨干力量,無論在教育教學還是科研中,都起著良好的帶頭和指導作用。

  3、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提升。自從進行課題研究以來,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從數據上能看出,我校在教師專業化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師的配置上,從原來的大多數教師兼職其它學科到無一人兼職,大大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性;在教師的引進上注重了學歷層次,第一次出現了碩士學歷的教師,本科學歷大大增加,教師的學歷結構得到提高;在職稱上來看,中高職稱由1個增加到3個;在骨干教師的培養上,注重了校級骨干的培養。整體上來看,教師更加專業,素質進一步提高。

  (二)課程設置情況分析

  1、嚴格按照規定開設課程。我校按照規定開設了相關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各個課程的課時都嚴格按照要求執行。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確保課程的執行,用科學管理扎實推進課程的開展。

  2、堅持開發特色課程。我校長期堅持有特色校本課程,每周開展活動,課時為2課時,約80個組,分為校級組和年級組,其中銅管樂團、古箏隊、藝術體操、民樂隊等多個校級組外聘了優秀的指導教師,年級組由具有特長的校內教師悉心指導,學生們自主選擇課程,充分激了興趣,培養了特長,獲得了發展。多個活動組代表學校參加了各級比賽和活動,得到廣泛好評和肯定,特別是鋼管樂團遠赴奧地利,參加“相約維也納一奧地利中國藝術節”大型國際交流活動,并在著名的金色大廳進行了精彩的表演。

  我校開發的校本課程對學生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學生能在其中培養興趣,發揮特長,展示自我,這正是特色課程的目的和成功之處。

  (三)校本研修情況分析

  本次校本研修情況調查問卷,共發出XX份,回收XX份,其中領導問卷XX份,教師問卷XX份(含XX份教研組長問卷),教師問卷的調查注重了老、中、青的比例和各學科教師的參與,充分注重了調的全面性。根據回收的問卷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1、教師眼中的校本研修。35%的教師對校本研修的組織和管理持“滿意”的態度,60%的教師“比較滿意”,5%的教師認為“能夠接受”。

  57.5%的教師認為校本研修“很有特色和成效,完全滿意”;40%的教師認為“有一點特色,比較滿意”;2.5%的教師認為“多是形式主義”。

  85%的教師認為校本研修氛圍濃厚,7.5%的教師認為缺乏教研氛圍,7.5%的教師認為除了組織的聽、評課,較少走進別人課堂。

  綜上看出:大部分教師對校本研修的組織和效果持肯定態度,校本研修發揮了良好的作用,但也存在部分教師沒能參與其中,對校本研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校本研修中教師的需求。在“您認為現在教師專業成長最缺乏的是什么?”調查中,有40%的教師選擇“系統的學科專業知識的構建”,45%的教師選擇“先進的教育理論的掌握和運用”,42.5%的教師選擇“淵博的知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培訓因素的調查中,95%的教師看重培訓的實用程度。

  在“您最希望參加的培訓類別是什么?”調查中,95%的教師希望“提高教學技能、技巧的培訓”。

  在“您覺得參加什么樣的教研活動更有效果?”的調查中,四種活動:

  “同事之間的隨時交流”、“研究課與集體研討”、“有專家指導的研討”和“教研組的集體備課活動”。教師們對四種活動的看重程度基本一樣,認為都有價值。

  從這幾個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們在研修活動中,更傾向于研修的實用性,傾向于對教學有直接幫助的內容。

  3、教師專業化發展途徑的自我選擇。在“您遇到教育教學問題時,首先想到的解決方式是什么?”調查中,80%的教師選擇了“與同事討論”,還有部分選擇了“翻閱書籍或上網查找”。

  在“你經常采取什么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學?”調查中,有87.5%的教師選擇“和同事就某一問題展開討論”,有50%的教師選擇了“在腦中回顧一下”。

  在“你閱讀教育類書籍的情況”調查中,32.5%的教師“經常閱讀”,67.5%的教師“有時閱讀”。

  在“你是否愿意承擔各項工作,是否愿意自我加壓”調查中,25%的教師“非常愿意”,52.5%的教師“比較愿意”,22.5%的教師“不太愿意”。

  從調查結果中分析: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以及教學的反思,與同事進行交流方便又及時,自然成為最常用的一種方式,但當問題需要得到更專業的幫助時,查閱資料和請教專家成為更佳的選擇。從對自主發展和加壓的態度上看,一部分教師主動性較高,大部分教師愿意發展但主動性不高,少部分教師持排斥的態度。

  調研對策及建議

  通過調研,提出以下對師資配置、優化課程設置和深化校本研修的對策:

  (一)優化師資配置的建議

  1、深入推行學科教師專職化。學科教師專職化,有利于教師對本學科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能更好地傳授知識和技能。雖然目前我校教師都是學科專職的,但由于實際需要,有些教師實際是才開始接觸到某一新的學科,這部分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得到學校的關注和幫助,促進他們盡快地熟悉本學科的教學。所以,我們要繼續維持學科教師專職的師資配置,同時要加強學科教師的學科專業技能培訓,讓專職教師更專業。

  2、進一步優化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加強人才培訓,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我校的學歷結構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還有提升的空間,因此,應注重對中青年教師繼續學習的`引導,進一步提高文化素質。

  推出優秀教師,提高職稱結構。我校的職稱結構中,小學高級職稱以上的比例不高,應著力提升。應進一步完善教師考核制度,推行科學的評價機制,給優秀教師提高職稱的機會。

  3、發揮骨干的帶頭作用,建設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引導中青年教師不斷成長,形成有良好競爭機制和學習氛圍的團隊,共同進步。市、區級骨干教師應充分發揮在教育教學中的指導作用,給予中青年教師更多的觀摩和學習機會,促進教師隊伍整體能力的提高。

  (二)優化課程設置的建議

  1、提高教師課程實施的專業能力。提高教師課程實施的能力。有好的課程設置,必須要有好的教師去實施。因此,有必要通過各種教研活動和培訓學習,提高教師對課程的理解力和執行力,從而達到提高課程實施的有效性。

  2、進一步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我校的校本課程頗具特色,尤其是校級組,無論師資還是生源都有良好的保證,這一點應繼續保持。而年級組課程的開發,對于一部分并不專業的普通教師而言,顯得有點勉為其難。我校在年級校本課程的開發上,由教師根據自身特長開發,但這個特長精通到什么程度,如何去教學給學生,學生有無基礎等因素,都影響著課程實施的效果。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同時減輕教師的負擔呢?學校可以精選幾個課程,自主開發教材,制定教學計劃,對課程實施教師進行的培訓,從而讓校本課程更規范、落實。

  (三)深化校本研修的建議

  1、營造良好研修氛圍。研修活動要關注教師的需求和心理,如果一味地讓教師覺得是負擔,被動地學習,取得的效果會減弱,久而久之對研修活動會產生厭煩情緒。營造良好的研修氛圍,讓教師主動參與研修是校本研修的重中之重。為了營造良好的研修氛圍,應注重業務領導與教師的平等關系,這是溝通的前提;注重給予教師更多的支持和幫助;注重實事求是的研討風格;注重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助等。

  2、改良校本研修模式,提高校本研修實效。堅持我校以往優秀的教研模式,同時,更多地將專家請到課堂中、活動中,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在研修活動中,忌形式化,要注重對教學有實際作用、便于操作實踐的內容,將校本研修更加落在實處。

  3、形成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通過學校的有效管理和實施,在校本研修中重視問題的提出、理論的學習、教學的研討和自我的反思,形成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

  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4

  根據市教體局的統一安排,我校組織學校領導班子先后深入教育教學一線,進行調研,廣泛與教師座談、交流,虛心征求他們的意見,并接受反映的問題,對我校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較為細致的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我校教師隊伍的現狀

  造成物理、生物、政治、歷史等薄弱學科,但是當前我校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仍存在著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有幾個學科教師缺編。給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校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近幾年來。通過舉行政治學習、工作述職、演講賽、專題研討交流會等活動,尤其是開展思想大討論以來,極大的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使其使命感、責任感普遍增強,人人爭創一流成績的濃厚氛圍正逐步形成。

  敬業愛崗,目前我校教師隊伍的主流是好的絕大多數教師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盡職盡責,兢兢業業,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為我市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三個代表”無愧于“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全校涌現出了一批師德高尚、工作成績優秀、社會上享有較高威信的模范教師。廣大教師一心撲在工作上,追求一流的教學成績和育人質量,使我校教育質量穩步上升。

  另一方面是在教師素質方面有三點不足:

  1.思想認識不到位。個別教師雖說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但對師德建設的重要性認識的還不夠。有的教師缺乏愛心責任心,對家長給了好處的孩子特別照顧,對其他不主動溝通與幫扶。

  2.工作作風需改進,少數教師業務能力不強,學習態度不好。有的教師不愛讀書、不善于學習,理論水平低,知識陳舊,管理方法、教學方法落后,缺乏現代教育思想;對工作不深入調查研究,不全面了解具體的情況,大搞形式主義,真抓實干做的少,對工作不用心,精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不高,私心雜念較重。

  3.質量意識待增強。個別教師敬業精神和進取心不強,職業倦怠,教學上應付,不思進取,敷衍塞責,得過且過,教學成績始終較差。

  二、對我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幾點建議

  1.切實加強領導,促進師德建設。

  由于教師所從事的職業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對學生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師德修養,做到愛崗敬業。通過言傳身教,幫助學生完善人格。

  首先要成立組織,加強對這項工作的組織領導。讓領導小組切實負起全校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督促責任。

  其次,繼續在教職員工中深入開展“三講三比三熱愛”的活動,努力提高教職員工的思想素質、理論水平。

  第三,各年級組要強化措施,狠抓落實。要認真組織全校教職工讀書學習活動。在學習方式方法上,一要抓住重點學,學習黨的精神,學習科學發展觀等知識,以學習促進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二要聯系實際學。要把解放思想學習討論與個人工作及思想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三要構建和諧幼兒校工作結合起來,進一步樹立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科學發展的思想意識,掀起學習討論高潮。

  2.培養樹立典型,帶動全體教師。

  典型人物對眾人有較一定的影響,但對教師影響最大、最有說服力的還是他們身邊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先進人物,因此,我們要培養、樹立一批典型。要把近年來我校教育方面涌現出的先進人物、模范教師篩選出來,總結他們的工作成績,交流他們的先進經驗。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帶動作用,使廣大教師學有榜樣,通過我校“幫、帶”活動實現整個教師隊伍職業道德素質的提升和飛躍。

  3.開展業務學習,提升教學能力。

  教師博學多才,教師必須做到博學多才。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所以教師必須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表現在精通與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對所教學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論,解學科的歷史、現狀、發展趨勢和社會作用,掌握重點、難點。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知新,就是要學習新知識,講課要有新意。當代科學知識分化急劇,新陳代謝迅速,應用期越來越短,知識的創新性越來越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論,不斷充實自己,完善知識結構。專業知識的精通與知新,要求教師自覺參加理論學習、業務學習、外出培訓,堅持接受繼續教育。

  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專業知識、業務能力都必須緊隨時代車輪,教師必須做到與時俱進。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時代的日新月異就是面臨的第一挑戰。不斷地更新、拓展、充實、提高。要敏銳地了解新思想,認真地研究新理論,迫切地學習新技術,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

  4.表彰模范教師,弘揚師德正氣。對我校涌現出來的師德模范教師,學校要進行表彰鼓勵,把師德作為崗位聘任、評優樹模的重要內容,從而營造人人敬業愛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關愛學生的良好氛圍。

  愛生是教師的天性。教師必須拉近與學生心靈的距離。教師愛自己的學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學生身上的可愛之處,這樣的愛才會是發自內心,持久的。基于這一點,教師要善于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與學生交朋友,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

  每位教師要時刻按照優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確立創新意識,善于動腦,勤于思考,開拓進取,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自己的工作上一個新臺階!

  5.構建評價機制,科學評價教師。

  圍繞市教體局開展的“三查三評”活動,落實對教師的評價。一是完善教師教學工作監測考評方案,以更有利于調動全校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二是每學期組織一次評議教師活動,精心設計評議材料和表格,主要通過三種形式進行:學生評議教師、領導班子成員評價教師和家長評議教師。從而確保對教師工作評價的科學、公平、公正。

  6.爭取上級支持,加強薄弱學科。

  學校可通過正常渠道與教體局、人事科、教研室的領導進行溝通,反映學校實際情況,爭取領導的理解與支持,盡快解決學科教師缺編現象,解決薄弱學科建設中的師資問題,以保證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總之,為了認真貫徹市教體局“以改革創新求發展,用特色內涵鑄輝煌”的工作思路,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就需要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使廣大教師敬業愛崗,全身心投入到教書育人這一神圣事業中去。我校要繼續在教職員工中深入開展“三講三比三熱愛”的活動,努力提高教職員工的整體素質,進一步加強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勇于創新,爭先創優,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學校。

  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5

  從xx年9月3日至今,我來到南宮實驗中學實習已經3個多月了,這是我人生中最難忘懷的一段經歷,在實習的過程中我真的收獲了太多太多。不僅收獲了教育教學經驗、班主任管理經驗,更收獲了對于農村教育認識的深化。這些收獲是在大學課堂上永遠學習不到的。在實習的過程中,我針對農村的音樂教學工作展開了一系列調查,希望可以更好地了解當地的音樂教學狀況。根據我的調查,我發現農村的音樂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 音樂師資存在的問題

  調查結果表明,城市學校的專職音樂教師配備大大優于鄉村學校。城市中小學校,大多配備了2—3名以上的專職音樂教師,而且大部分城市學校的專職音樂教師已趨飽和。相比之下,廣大農村中小學校的音樂師資狀況就令人擔憂。因為受到教育經費的限制,鄉村學校配不起、也養不起專職音樂教師的.狀況是普遍存在的。一般最多也只有一個專業的音樂教師,其他大多由非本專業的其他學科教師(音樂愛好者)兼音樂課。而部分鄉村學校連能兼音樂課的教師都沒有,音樂課只能虛設。這樣的結果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受鄉村經濟、生活條件、文化氛圍、個人發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以至于師范院校音樂專業的畢業生不太愿意去鄉村學校任教。

  二 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城市學校中,對教研活動抓得比較緊,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能得到較好的體現;但新的教學手段,受到教學設備條件的制約以及教師能力的限制,在相當多的學校的音樂課教學過程中是沒有得到應用的。在師資不足與器材缺少的學校里,音樂課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不規范、隨意的現象。他們把音樂課變成了簡單的娛樂活動課,課堂上只要求學生學會唱那首歌,另外就是讓他們自己來“玩”,表達學到這首歌的什么。其實這樣做不僅有損學科的科學性,也對學生造成了誤導和表現出了自己對這門課還有學們的不負責任。

  三 學生學習狀況的問題

  這個問題在調查中反映也很突出,一般的學生都很喜歡音樂,但不喜歡上音樂課。這其中存在著諸多的原因:有教師教學方面的原因;有教材、教法方面的原因;有教學條件的原因;也有來自社會影響的原因;但最大的原因是,在應試教育升學的壓力下,來自學校、“主課”教師及家長的阻礙。這些都是造成學生欲喜愛而不能的重要原因,這種狀況在小學、初中和高中的高年級學生中尤為普遍。

  針對上述的幾個問題,我想出了以下幾個對策:

  1.將藝術教育中的組織與 領導、師資隊伍與教科研、教學硬件與教學環境、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等各個方面進行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并建立分級督導機制。

  2.針對廣大鄉村中小學藝術教育薄弱的現狀,應以鄉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為工作重點,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在條件上給予扶,促進中小學藝術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同時,應強化、優化有關政策,鼓勵藝術學科的畢業生到鄉村學校工作,以加快基層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進程。

  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6

  一、調研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均GDP的增長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然而,隨著人均GDP的增長,城鄉收入差距也在急劇加大。2005年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55元,兩者的收入比為3.22:1。隨著我國社會發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區之間、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問題進一步凸顯,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命題。和諧社會的基礎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則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和核心,沒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和諧。教育作為推動社會變革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效率目標,又可以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公平目標。社會的教育在社會流動、社會分化中具有“篩選器”的功能,又具有穩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視為實現社會平等“最偉大的工具”。按照現階段提出的新要求,我們應該以和諧理念來引領教育發展,通過推進教育的公平、公正,來促進社會的公平、公正,通過構建和諧教育,來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只有農村得以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農村發展的基礎是搞好農村的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是地方事業,擔負著為地方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基礎教育辦得好壞,直接關系到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然而,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

  二、調研對象

  此次我調查的對象就是針對農村的基礎教育現狀展開的。基礎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 基礎教育,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報告的研究范圍主要是有關我國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現狀

  三、調研目的

  1、通過進行實地調查和網上搜集資料,活的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信息

  2、分析農村基礎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并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

  3、通過分析具體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現狀的案例,切實掌握農村基礎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

  4、對本地區的農村基礎教育問題進行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

  5、探索解決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途徑,共同探究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方法

  四、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分析

  自1986年國家義務教育法出臺以來,特別是《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實施以來,我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但由于農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調,所以農村教育狀況并沒有實現質的飛躍,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政府投入有限,農村基礎教育經費嚴重不足,辦學條件差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一定的財政支持。農業經濟發展緩慢,農村財政緊張,各種經費特別是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導致農村學校的持續發展難以實現。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在校生占全國在校生的絕大多數。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合計約1.93億人,按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70%算,農村在校生約1.3億人。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經費總投入中義務教育階段所占比例過低,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占總投入的'比例始終低于60%,而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占總投入的比重近年還不足30%。而且,在農村義務教育總投人中,財政撥款所占比例也不高。盡管近年中央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向農村義務教育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達到64.9%。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縣鄉財政與農民負擔”課題組2001年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在農村義務教育的投人中,鄉鎮一級的負擔竟高達78%左右,縣財政負擔約9%,省地負擔約11%,中央財政只負擔了2%。而在國外,中央政府是義務教育資金來源的主渠道,有的國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個基礎教育投入的比重高達80%。

  長期以來,農村義務教育主要以農民投入為主。尤其是農村稅費改革以前,農村義務教育事實上主要由農民承擔。稅費改革后,農村基礎教育的經費來源基本是以鄉鎮財政撥款為主,輔之以農村教育費附加以及收取學雜費、教育集資等。鄉級財政在農村義務教育中承擔了全部責任。農民的“合理”負擔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支柱。農村稅費改革之后,在農民減負的同時,教育也大幅度減收,一些地方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狀況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經費不足,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設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學的基本辦學條件得不到保障。2004年,我國農村地區危房比例仍然較高,全國小學和初中一共有4542.3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約1750萬平方米,因自然災害受損的校舍約200萬平方米,小學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別為5.6%和3.7%。雖然2006年,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新的保障機制,許多學校新修了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但在教學儀器、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方面,農村中小學與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術水平更低,從而最終導致農村學生流失。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教學水平低,教學質量堪憂

  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整個教育環節中至關重要。師資力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育質量。調查發現,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不盡如人意。

  1、師資力量匱乏,農村師資“缺血”

  由于農村教師待遇低,生活條件差,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嚴重,很多人不愿到農村任教。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寧愿在家待崗,也不愿當鄉村教師。同時,家里有門路的、教學水平稍高的教師也想辦法擠入城市。再加上這幾年城市學校擴招,一些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也開始從農村招聘教師。隨著進城教師的擇優錄取,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師流向了城市。由于師資的流失,貧困農村的中小學校里一個教師跨年級、包班上課的現象司空見慣。在農村許多學校,、機、、、美術等方面的教師嚴重缺乏,無法適應新課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農村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的單向流動,即優秀教師只具有向上的流動性。如果村里的老師教得好,則入編進入鎮里的學校,鎮里的老師如果教得好,則進入縣城里的學校。依此類推。這種帶有剛性的評選機制導致農村基礎教育系統只能得到較差的師資來源。農村師資原本“先天”不足,無奈又遭流失之痛,農村師資嚴重“缺血”。

  2、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師專業化程度偏低

  農村中小學教師學歷普遍偏低,學歷達標與能力達標存在較大落差,教師素質參差不齊。以湖南省為例,農村小學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占的比例不到城鎮的20%,初中也只相當于城鎮的一半,如衡陽市農村學校教師第一學歷合格率為22.7%。盡管通過大規模的學歷補償教育和在職培訓,農村教師學歷達標率得到極大提高,但教師素質仍然不能滿足義務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農村一些學校的大部分教師是本鎮(縣)未考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一些初中畢業生也當起了教師,很多貧困縣還有一部分教師小學畢業。另外,相當一部分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學方法落后,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今天,他們無法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使得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形成不了梯隊,專業化程度不高。教師的低素質直接影響、限制了學生素質的提高。由于教學質量不高,農村一些學校的生源逐漸流失。在一些地區,“村小學到中心小學,中心小學到縣城小學,優生不斷流向縣城”已成了趨勢。長此以往,學校將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并將隨著這種惡性循環而趨于萎縮。

  (三)家庭貧困,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

  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由于教育投資少,本應由財政支付的教育經費負擔轉移到農民家庭,義務教育已無義務之實,老百姓需要自己負擔學費。農民一年的收入本來就很少,大部分用來支出子女的學費,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現了教育致貧現象。農民不堪教育費用的重負,導致其子女失學、輟學。另外,近年就業形勢不太樂觀,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學生在大學學的知識在農村派不上用場,使得農村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一些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讀書,還不如讓孩子早點出去打工掙錢以貼補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連小學都沒有畢業。貧困人口失去學習機會,也就限制了他們獲得個人發展的機會。

  五、營勝村基礎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調研我來到了遼寧省丹東市五龍背鎮的一個普通的鄉村-營勝村,調研結果如下

  (一)教育現狀

  據2009年數據顯示該村約有人口1500多 ,學齡兒童接近200多 ,全村只有一所小學,六個年級共有教師9名,9名教師中無本科以上學歷者,7名專科學歷,2名初中學歷,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5人。調查發現,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方面,師資力量缺乏教師不配套和跨年級上課現象嚴重, 很多教師 都是上了這門課再上那門, 由于照顧不過來, 只能讓 一些班級學生自習或做作業。我們還了解到由于農村教師的待遇低, 辦公條件差, 農村基礎教育崗位難留 人, 老師調動頻繁。另一方面, 教師隊伍普遍存在學 歷低、職稱低、素質低的“三低”現象。大部分教師為“民轉公”教師, 由于他們的年 齡偏大, 業務素質在短期內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

  1、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 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約, 該村近 3 年未補充過教師, 導致教師嚴重不足和失衡。而鎮上的中心學校和交通條件較好的學校教師普遍超編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同時由于一批學歷低、素質 不全面的人員進入教師隊伍, 再加上“民轉公”教師,使得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 年齡結構也不合理。農 村課程改革對目前的農村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它要求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角色行為必須實行全方位的轉變。由于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資歷、學識水 平、身心狀況差異較大, 因此轉變過程困難很多。

  2、 學校管理方面有待改進。一是校長結構欠 合理, 老的老了, 工作精力有限; 年輕的又過于年輕, 沒有什么工作經歷, 更談不上有較好的工作經驗。二 是部分校長對學校的管理工作較為片面, 只注重學校教學管理, 對教學管理以外的, 如學校安全管理, 學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 管理的力度不夠。

  3、 學校經費困難。實施“一費制”和“兩免一 補”后, 人民群眾的負擔的確減輕了, 但學校的辦公經費受到一定影響, 由于政府財力有限, 上面的撥款也難以及時足額到位, 使學校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 受到一定的影響, 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實施, 如校舍建設、綠化學校的創建等。

  六、關于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對策思考

  針對農村基礎教育出現的困難,今年我國提出了實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國家、社會團體和個人為保障適齡人口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從政策、物質和資金上對貧困地區和貧困學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農村的基礎,農村地區難以實現教育的自救,因此,積極發揮政府的調節功能,及時實施農村地區的教育救助就成為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教育經費方面

  1、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同時建立農村教育財政保障機制

  緩解基礎教育投入問題的關鍵是解決財政乏力的問題。教育是一種公共產品,應當由政府承擔責任。建議國家增加對教育的投入,并嚴格規定農村教育投入的恰當比例。我國許多省在農村稅費改革后,農村教育費附加和農村教育集資被取消,縣鄉財政收入減少,為了保證縣鄉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中央應確定一定比例的稅收進行轉移支付,專門用于農村基礎教育。切實發揮國家公共財政資金在配置農村義務教育資源中的絕對主體作用,構建基礎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承擔的財政轉移支付體制,最終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和保障農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機會的長效機制。

  2、拓寬籌資渠道,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

  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還沒有達到完全支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水平,所以從長遠發展來看,農村教育經費完全靠國家長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農村義務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除了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保證外,還應該通過其他渠道盡可能多地籌措經費。比如可以建立“義務教育基金會”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捐助;讓全社會都來關注和支持義務教育。所得的資金由政府根據有關政策統一進行調配,切實定向用于農村教育。同時建議國家出臺農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證農村教育的優先發展。

  (二)師資方面

  1、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村教師的專業水平

  農村教師信息閉塞,接受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學方式都與城市的教師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級政府要大力開發并充分利用國內外教育援助項目,加強對農村校長和教師的培訓。同時在教師繼續教育政策方面對農村教師要有所傾斜,比如為農村教師提供免費的培訓,適當增強教師培訓名額等。對農村教師進行培訓,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內容,同時還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注重教師實際教育教學素質的提高和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以切實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實現教師的雙向流動。實施“教師交流機制”,把城里的老師交流到農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帶動農村的教育;農村教師則到城市學校去實習,充實提高,以解決農村教師單向流動的問題,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從而有效控制輟學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規定,剛畢業的大學生必須到農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為將來評職稱的一項條件。同時給予支教大學生提前半年轉正的優惠條件。2006年,鄭州市又出臺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從2007年起,鄭州市將在5年內實現所有城市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1年。鄭州市教育局文件規定:從2006年起,市直學校每年下鄉交流人數應不低于全體教職工的10%。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對農村有所傾斜,比如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巡回授課,鼓勵緊缺學科教師的流動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師范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

  由于農村學校條件差,工資待遇低,大部分大學畢業生不愿到農村去。他們一是害怕無機會再進城市的學校,二是擔心自己到農村會被同化。因為農村教師教育觀念落后,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再加上農村學校硬件設施嚴重不足,新教師難以進行教學改革。為吸引師范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政府就要給予到農村任教的師范畢業生一定的優惠政策。

  4、充分利用農村的現有資源與條件開發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在硬件上相差甚遠,在短期內不能改變現狀的情況下,農村學校的教師也不能總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農村一切可用的現有教育資源,揚長避短,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不足,開發適合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農村的教育教學水平。

  (三)貧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重要途徑。貧困家庭在社會資源尤其是教育資源的享有方面,處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沒有輔助性的機制保證他們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貧困本身則有可能成為“世襲”的不幸命運。這種個人命運的惡性循環。最終使整個社會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對貧困學生的教育救助作為農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穩定的教育救助機制

  各級政府要成立貧困家庭學生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貧困學生救助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中小學救助受援捐贈中心”,同時還要增配全額撥款事業編制,設立中小學貧困學生救助專項資金,并將助學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標管理,明確各部門職責,整合各方面力量,統籌協調和指導本地區的經常性助學活動,推進救助貧困學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對貧困學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資金為主,繼續執行“兩免一補”政策并要落到實處。同時要以經常性捐贈活動為載體,組織和發動各界人士捐款助學,對口幫扶。目前,無論是政府的救助、社會的捐助,還是學校的獎勵與減免,總體來看教育救助覆蓋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額度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級財政要每年安排貧困學生專項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擴大教育救助范圍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不斷提高,我國逐步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已成為可能。2005年1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舉行記者招待會,教育部首次發布《全民教育國家報告》。該報告列出了我國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時間表:到2007年,使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費),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到2010年,全國農村地區將全部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到2015年,全國將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然而,政府、社會對高中教育的貧困救助問題,相對來說關注不夠,雖然有一些相關政策,但執行中存在若干問題。從全國范圍看,多數地區至今缺少剛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進行教育救助時,要把救助的范圍擴大到高中。

  總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多管齊下的教育救助體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農村教育救助及時性、長效性的重要保證。

  七、啟示與結語

  通過幾天時間的調研,我對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有了初步的認識,以上就是這次實踐活動所獲得的一些具體情況,但光了解情況并不夠,既然是調研報告,就要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將結合我校在09級學生中開設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程的具體內容,來簡單闡述和總結下關于這次對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調研活動,以便更好的達到“關注民生,和諧發展”的主題實踐活動的目的。

  從調研的對象——營勝村以及參考整個中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來看,我認為,中國農村的基礎教育之所以令人堪憂的原因有:一是國家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農村本身的經濟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進經濟發展的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教育對經濟的促進就體現不出,長此以往,便形成了惡性循環。這是中國農村基礎教育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二是師資力量的嚴重缺乏和不精。廣大農村地區師資稀少并且專業度相比之下嚴重不足,這對農村教育是嚴重不利的。三是農村家庭本身的貧困問題致使農村基礎教育始終得不到提高,“沒錢上學”是廣大農村孩子受教育的一個嚴重的障礙。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的問題是中國的重要問題,而農村的教育問題更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調研的是營勝村而言,他們就亟待靠經濟去幫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經濟、推動經濟增長,以此來實現民生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才能讓營勝村變得富有,和諧,美好,才能讓中國更加強大,富強,和諧,穩定!

  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7

  根據省教育工會《陜西省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實施情況調研方案》的精神,我會集中人力,集中精力,歷時十三天時間,先后深入十八所中小學掌握第一手材料,發放并收回調查問卷五百余份,召開大小座談會十余次,走訪了教育行政部門和縣人事局的主管同志,接待了上訪的教師代表三批次,通過窺一斑而知全身。此后我們又坐下來認真學習、細細解讀中央和省市的有關文件,弄懂弄通了政策規定,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周至縣按照國家和省市的有關規定,對事業單位的學校正式人員,從一月一日起實施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度。

  基礎性績效工資,義務教育學校占70%,非義務教育學校占60%;獎勵性績效工資主要體現工作量和實際貢獻等因素,其中包括班主任津貼,由各學校確定分配方式和辦法。絕大部分學校在制定二次分配方案時以教代會為載體,由校委會提出草案,在充分征求教職工意見的基礎上,教代會通過形成方案。

  中小學校長的績效工資是根據本人的技術職稱劃定的,校級領導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數額,一般不高于本校前五分之一教職工的平均值,學校中層領導一般不高于校級。離退休人員的生活補貼標準為同職級在職人員的60%。

  二、存在問題

  1、周至縣對教師績效工資總量和水平的核定不正確。國務院辦公廳在轉發的人力資源部、財政部、教育部《關于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對此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第二條“績效工資總量和水平的核定”中是這樣表述的:“〈一〉績效工資暫按學校工作人員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資額度和規范后的津貼補貼水平核定。”“〈二〉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同清理規范義務教育學校津貼補貼結合進行,將規范后的津貼補貼和原國家規定的年終一次性獎金納入績效工資總量。”由此可以看出,國家規定教師績效工資的總量和水平應有三部分組成: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資總量、規范后的津貼補貼和原來年終一次性獎金,應以此為依據一一核定、核算。而周至縣沒有這樣去做,取全縣機關人員績效工資的平均值<年均7000元>作為教師績效工資的水平。周至縣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結構復雜,內含工勤人員、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鄉鎮機關更是龐雜,這無形之中就將教師的績效工資水平有意識地壓低了許多.

  從國發﹝﹞6號文件的表述可以看出,教師的職稱與公務員的行政系列有對應的比照,即中學的高級教師﹙副高﹚可以比照處級,中級﹙高級工﹚可以比照科級,初級﹙中級工﹚可以比照辦事員.陜人發〔〕148號文件也對此作了相應的表述,即中學高級高于副處級,中學一級比照科級,中學二級以下比照科員。

  現將周至縣公務員和教師各級別每月的績效工資對比如下:

  在職公務員在職教師退休教師

  處級:960元中學高級:710元中學高級395元

  副處:870元中學一級630元中學一級370

  正科:780元中學二級550元中學二級340元

  副科:690元中學三級500元中學三級305元

  由此可以看出,周至縣在職的中學高級教師比副處級每月還低160元,退休的中學高級教師僅是科員的水平。教師中最高級別的僅次于公務員的中等水平。這不但有悖于《教師法》中對教師工資待遇“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的規定,也和國家領導人多次重申的關于教師工資不低于其他工資水平的原則格格不入,嚴重地背離了了黨中央、國務院在義務段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初衷,引起了廣大教師的強烈不滿,引發了新的社會矛盾。

  2、周至縣在實施績效工資的步驟上有失公允。周至縣在XX年年7月已對公務員實行了第一輪的津貼補貼,春節前夕,由縣、校兩級傳達給每位教師先支付3000元的津貼補貼,縣工行制作了銀聯卡,結果卻因為國務院關于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決定而叫停,西安地區除了周至、戶縣未發外,其余各縣區均已執行。教師的績效工資才從的元月份開始計算,已經被公務員晚發了一年半的時間,且又是低標準。縣政府在今年上半年在一沒有發文二沒有向廣大群眾作以說明、解釋的情況下,偷偷摸摸地給公務員每人的銀聯卡上一次性地打了三千元。《指導意見》在第五條經費保障和財務管理中明確指出:“縣級財政要優先保證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所需經費……”而周至縣卻反其道而行之,這不得不叫人們對這種做法感到匪夷所思。

  3、現行的績效工資制度在執行的環節上,拉大了同行業不同區域間的收入分配的距離,增加了社會的不公平性,不符合黨中央關于縮小收入差距、建立和諧社會的愿景。根據西安市人事局、西安市勞動局市人發〔〕158號文件精神,西安市區的.教師的績效工資標準為:中學高級教師2080元,中級教師1880元,初級教師1710元,退休教師的生活補貼為同職級在職教師的70%。依次算來,周至縣的在職中高教師的績效工資標準是西安市區中高教師的34%,在職中級教師績效工資占西安市市區同級的33.4%,初級占西安市區同級的32%。

  同教一本書,同上一節課,同屬于西安地區,僅此一項市區的教師竟是周至同職級教師的三倍,這就嚴重地挫傷了廣大農村教師的積極性,加速了好教師云集都市、廣袤的偏遠地區師資力量更加薄弱的惡性發展,使經濟落后地區由現在的經濟落后再變成若干年后人的落后,更談不上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周至將陷入教育落后,人的素質落后,經濟更加落后的惡性循環。

  另外,一個縣經濟落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從人的主觀因素這個層面來看,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沒有理由將經濟落后的責任分攤到他們的頭上,而如今要周至全縣的教師為此買上拿低工資、低待遇的單,將縣域經濟落后的板子打在教師的屁股上,這顯然是不合理不公平的。

  三、主要困難

  1、基層領導對教育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地位的認識不足,有著濃厚的官本位思想。在他們的思想中,教師應是他們的“子民”,津津有味于他們的“殘羹剩湯”應是本分,對于“子民”們同桌共享黨的惠民政策他們感覺“不雅”。

  2、周至縣縣域經濟落后是人所共知的,廣大教師是通情達理的也是事實,增加此項工作的透明度,讓廣大教師享有知情權,讓他們理解政府的難處,支持政府的工作是不難做到的。回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周至縣教師工資拖欠嚴重,當時的縣長高獻同志在全縣的教師節表彰大會上宣布,教師工資的發放和政府同步,先從他這里做起!話音一落,會場立刻掌聲雷動,至今不少人談及此事還津津樂道。

  四、建議

  1、周至教師績效工資的不公平現象,引起了廣大教師的強烈不滿,不少離退休教師和在職教師多次上訪均未得到滿意地答復。我們請求省市領導能來周至,深入調查,還廣大教師一個公正。

  2、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這就表明,促進教育公平,在我們黨領導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是一項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任務,也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堅定不移追求的目標.而縮小城鄉教師收入差距,是實現教育公平的軸心性工作,因此應將教師的工資待遇的核定、核算提升到省一級,可按照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水平,在一個省內劃分幾個不同的區域實施。這樣就會有利于教師城鄉之間的合理流動,有利于教育資源更科學有效地配置,為在全社會實現教育公平創造一個前提條件。

  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8

  為了進一步了解我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狀況,工作、學習和生活狀況,研究和加強我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學水平的提升,提高全體青年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我校對青年教師的狀況開展了調研活動。本次調研活動采取查閱材料、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等形式進行,

  一、青年教師基本情況

  我校共有青年教師56人(含借入5人),女青年教師47人,男青年教師9人,其中黨員17人,占30%,申請入黨的2人,占3.5%。學歷為本科的46人,專科9人,中專1人,師范院校畢業的52人。從教齡上看,三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2人,10年以上54人。這些青年教師在學校教育教學崗位上人人參與教育科研,承擔了實驗課題的研究,80%的青年教師參加市級教學比賽并獲獎,多人次在省級或國家級獲獎。其中獲得“市級骨干教師”稱號的有14人,“省級骨干教師”稱號2人。所有青年教師均在本市居住。

  二、調研情況:

  從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的情況看,我校青年教師的共同點和閃光點是:對工作認真負責,盡心盡力,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上進心強,榮譽感強,渴望得到學校、家長和社會的認可和肯定,他們對自己今后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他們目前最關心的國家大事首先是甲型流感的防控,其次是教師待遇問題、素質教育如何落實的問題。青年教師普遍對自己的教師職業感到滿意,覺得工作性質單純,非常穩定,教師的地位也越來越受重視,不滿意的是認為自己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失去了最初的工作熱情和激情,缺乏創新精神,加上目前教師績效獎還未到位的工資現狀,讓他們覺得付出大于回報。

  在談到學校的工作時,青年教師一致認為我校各項工作秩序井然,人性化管理受到老師們的肯定;領導干部分工明確,各司其責,工作敬業,起到了帶頭作用;同事之間團結協作精神強,人際關系和諧融洽,易于相處;學校各項工作成績顯著,受到了各級好評。這是老師們感到滿意并值得驕傲的。同時,青年教師認為不滿意的主要是學校承擔的活動頻繁,雜事多,老師們精力有限,如班主任網上研訓時間緊,任務重,老師們疲于應付。綜合學科教師特別是英語教師因班級人數多,用嗓過度,聲帶經常嘶啞,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因班額大,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對學校的管理運行模式和教學管理、教學制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青年教師認為我校現行的模式、制度、措施合理,管理規范,日清月結的精細化管理,溫馨快樂的人性化管理,評先爭優的創爭激勵機制,有利于激勵教師積極性。他們希望學校食堂的伙食好一點,增加一些教師、學生鍛煉身體的健身設施,就更好了。同時他們希望工會開展一些集體的趣味的文體活動,讓老師們放松心情,只要是對教師身心有益的,他們都歡迎。

  我校在青年教師的培養上采取了:

  1、師徒結對方式,安排骨干教師傳幫帶,幫助他們快速成長。

  2、壓擔子,讓青年教師承擔教學科研工作,并加強指導,讓他們朝著科研型教師發展,在教學研究方面,根據青年教師特點,指導他們進行“有效課堂的研究”,幫助他們提高課堂效率。

  3、鼓勵青年教師制定特長發展規劃,發展自身特長,主動承擔1-2個學校興趣隊組活動輔導工作,期末設立特長發展獎項。

  4、為青年教師提供志愿者服務崗位,如學校衛生服務崗、禮儀志愿崗、普通話宣傳崗、學校網站服務崗、新教育服務崗等,讓他們通過志愿活動體驗自我的價值奉獻的快樂。如張雷軍、劉妮兩位年輕教師在志愿者崗位上體驗到工作的快樂,多次被評為學校優秀志愿者,進一步增強了他們對教育工作的信心;在骨干教師師傅的指導下,他們的教學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先后在市美育節教學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5、關心了解青年教師疾苦:如我校教師張業華的父親身患癌癥,他一度情緒低落,工作消極,學校領導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親自去慰問他病重的父親,鼓勵老人家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并多次找張老師談心,張老師感受到領導的一番苦心,在父親病逝后,積極主動地承擔起學生田徑隊的訓練工作,帶領學生刻苦訓練,在全市小學生運動會上,他所帶的田徑隊取得了優異成績。同時,他努力搞好體育課堂教學研究,運用小器材進課堂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受到一致好評。

  三、青年教師狀況分析及思考

  通過對我校青年教師思想和工作情況的調查進行分析,我們認為:

  1、積極進取、認真敬業是我校青年教師的思想主流,青年教師們大都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工作在本職崗位上,充滿了朝氣和活力,逐漸成長為學校發展的生力軍,他們是省優秀教師郭艷、楊柳,市十佳教師賀芹,十佳班主任胡菊芳,市級優秀班主任魯紅、余艷麗,市級師德標兵黃敏、楊莉……,魏惠玲、劉艷、何祖姣、王愛玲、夏艷、衛彩娥、袁傳玉、柳春、張麗娟、劉小元、肖正勇、龔愛瓊等各科教師都在省級優質課競賽中多次獲獎。

  2、他們關心自身的發展,希望提高自己的水平,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們需要機會,也愿意在有條件和機會時加倍努力。也有少數教師工作態度不夠積極,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應付了事。作為學校,要及時了解青年教師的心理狀況,針對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從政治思想上加以正確的引導,關注青年教師的變化,給予正確的.意見。要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改革和發展中來,為學校發展獻計獻策,同時激勵每一位青年教師適應教育新形勢所提出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質。

  3、部分青年教師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淡化。青年教師中黨員17人,占30%,目前,只有兩名青年教師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多數青年教師不想加入任何黨派和組織,這說明,由于黨內的腐敗現象和社會不正之風的存在,直接影響著青年教師的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部分青年教師的政治信仰出現偏誤,產生信仰危機,對黨的性質、宗旨的理解明顯不到位,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多為他們上黨課,幫助他們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

  針對以上分析,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為青年教師解除后顧之憂,特別是與個人切身相關的問題,諸如職稱評定、評先評優等,政策要透明、公開;對普通青年教師的關注度應有所提高,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畢竟不是全部。對那些工作勤懇、盡心盡職的老師予以關注;要多關注青年教師的生存狀況和發展空間,減輕不必要的工作壓力,為教學和教育科研留出較充裕的時間。

  2、要給青年教師足夠的時間、空間進行成長,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并為此提供制度的保障;多開展一些有意義的培訓工作和能調動青年工作積極性的活動,讓青年教師感到前途光明;讓青年教師在工作中承擔更多的任務,有更多的學習機會;提高待遇,緩解工作壓力,敦促鍛煉身體,保持健康;請專家級的名師來校指導;多組織青年教師交流、觀摩學習等等。為青年教師加強業務能力鍛煉,全面展示、脫穎而出提供場所和機會,為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創造條件。

  3、學校還要根據青年的特點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學習氛圍,例如,多舉辦一些文娛活動,體育競賽或其它集體活動等,以增強群體凝聚力和進一步激發工作的熱情。

  青年教師是我們二實小的未來和希望,是學校各項事業得以提升和持續和諧發展的中流砥柱。今后我校將進一步加強青年教師的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水平,使他們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9

  最近,就我縣農村中小學音體美教師隊伍現狀進行調研。調差采取采集數據、實地調查等方式進行。主要在石橋鎮中小學進行調查,廣泛收集了學校、部分教師代表、及當地鄉村數據。這次調查主要是摸清目前農村音體美教師隊伍建設現狀,提出相應的建議,為我縣對農村義務教育決策時提供參考意見。調查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教師數量:目前我鎮農村共有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完小13所(其中中心小學1所),村小及教學點42個。在校學生4515人,教師數392人,另有年高體弱教師(男55歲、女50歲以上)若干人不能勝任教學工作。而音體美專業教師基本相對要少的多。

  (二)教師年齡結構、學歷結構、緊缺學科:

  1、年齡結構:小學50歲以上教師占52%,36—49歲占29.5%,35歲以下占18.5;初中50歲以上教師占16.1%,36—49歲占40.5%,35歲以下占43.4%。總體來說,小學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初中教師年齡結構則相對合理。

  2、學歷結構:總體學歷基本達標,但仍有部分老教師學歷不達標,特別是第一學歷達標的教師達標率不高。 3、學科緊缺:小學音體美,缺口很大;音體美小學4人,初中僅6人。初中缺口更加明顯,亟待選招新教師充實。

  (三)教師隊伍建設情況:

  1、師德師風教育。教育系統每學年至少舉行一次師風師德專題教育活動,通過學習動員、對照自查、整改提高三個階段,廣泛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擺問題,剖根源,抓典型,定措施,要求人人參與、個個過關,并結合師風師德宣講活動弘揚正氣、激勵先進。

  2、教師業務培訓。確保每年公用經費的5%用于教師業務培訓。每年安排約300人次青年教師參加省級、地級、縣級骨干教師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有師德培訓、新課程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教育理論和學科專業水平提升培訓。同時建立校本培訓監管機制,強化各校校本教研工作有效開展。通過不同層次的培訓有效提高教師教書育人水平。

  3、打造品牌隊伍。通過每年一度的“德、能、勤、績”考核、教師職稱聘任、優秀教師與師德標兵評選等活動的開展,結合九江市三年一次的“一、二、三”優秀園丁評選工作,打造一批名師。建立青年教師培養導師制度,擴大了人才品牌效應。

  4、優化班子結構。把思想境界高、群眾反響好、專業發展強的年輕骨干教師吸納到班子中來,從而使班子成員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得到不斷優化。

  5、改善辦學條件。以災后重建為契機,農村校舍基體得到了改造,辦學條件大大提高,使邊遠山區青年教師“進得來,留得住”,能夠安心教學。

  整體來看,我縣農村教師隊伍較為穩定,大部分教師服從組織、扎根農村、愛崗敬業、甘于奉獻,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不斷完善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銳意進取,精益求精,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圍,也取得了喜人的育人成果。農村中小學教師學歷提升加快,初中教師專科以上學歷達92.2%,三年內提高了9.1%,小學教師專科學歷41%,超過了省定標準六個百分點。2010年度教育教學質量躍居禮縣前列。正是因為有一支師德好、學歷高、業務精、能力強、講奉獻、愛學生、有鉆勁、能創新的教師隊伍,才使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有了根本保證。

  二、客觀現狀

  近年來,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依然不穩,總量超編,但教學崗位人員相對不足,教非所學、年齡老化,學歷偏低以及教師精神面貌令人擔憂,已成為制約農村義務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特別是近幾年來生源銳減,大量優生轉入城區學校,造成生源質量下降,教學質量與城區學校差距在日漸擴大,生源越差,教師教學積極性就越低,教學質量越差,越留不住生源,形成了一種生源流失與質量下降的惡性循環。主要問題如下:

  (一)超編缺崗現象嚴重。農村學校特別是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整體數量依然缺編。由于“民轉公”教師多,正值自然退休高峰期,其退休教師很多,這種現象在全縣普遍存在。還有一些地方雖然超編,但教學網點多,整體缺編現象更加嚴重。部分個教學點加起來也只有30個學生。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30個學生卻配備教師7名其中韭山教學點只有一名學生也配備了一名教師;而中心小學37個教學班僅有1名教師。教學網點的分散,班額小,也是導致教師數量不足的原因之一。為解決教師短缺問題,一些地方只得聘請代課教師。

  (二)教師年齡結構偏大,教學方式不能與時俱進。教育是青春的事業。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大至在6-16歲之間,在他們的眼里,這個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太多的神奇與美麗,所以他們希望看到和接觸的都是美好的事物,希望自己的教師年輕漂亮帥氣有活力。而在我市農村學校里,教師的年齡結構偏大,中老年老師所占比例過大,致使農村學校教學氛圍不活、不新、沒有生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正常成長。如某小學教師平均年齡40歲。學校8名教師中,50歲以上的3名,占三分之一,特別是55歲以上的竟然有2名,師資嚴重老化。據統計,目前,全縣農村學校5的教師,中年教師偏多,年輕教師太少,三五年后,教師老齡化現象將更為嚴重。

  (三)師資配備不齊,專業學科發展不平衡。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然而,我鎮大多鄉村學校無法和城區學校一樣開足開齊國家規定的課程,主要是,音、體、美、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基本沒有科班出身,基本上是其它學科教師兼任,因此處于應付狀態,有的科目甚至停開。以情況相對比較好的中心小學為例,除了有2名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師外,其他學科專業課程均由非專業老師教學。教師基本談不上專職,更談不上專業,只是維持教學基本運轉而已,這根本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目前農村學校大部分教師是民辦教師轉編的,他們的基本技能比較低。

  三、實施建議

  根據上面的現狀描述與原因的分析,筆者認為,加強農村小學教師隊伍建設至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第一、盡快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完善教師資格制度以及培養、培訓制度,從根本上對教師這一職業進行規范化,形成全社會尊重教師的法律和權威感,這樣不僅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而且具有戰略意義。

  第二、要從根本上解決教師面臨的問題,讓身處教育前線的教師們能夠安心,認真的完成本職工作。從而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和熱情,使其在教育前線作出輝煌成績,從而大力推動農村小學教育的快速發展。

  第三、增強教師的終身教育意識和培訓意思。我鄉在職教師職前專業教育起點比較低,小學教師隊伍的文化業務素質受到嚴重影響,需要接受再教育。現代社會的進步,帶來了科學技術知識的驚人發展以及思想觀念的不斷進步,這就需要教師接受終身教育,不斷進行知識與觀念的更新。學校要有強烈的培訓意識和終身教育意識,積極創造條件組織、鼓勵、支持教師進行在職培訓,如學歷達標培訓,業務能力培訓,知識更新培訓,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與掌握現代教育手段的培訓。學校應經常利用多種形式,抓住各種機會向全體教師,尤其是對新教師進行學校的辦學思想、思路、目標、觀念等,使學校的辦學宗旨深入人心,形成共識,指導教師克服盲目性,增強自覺性。

  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10

  根據中華全國總工會“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要求,最大限度地把廣大職工吸收到工會組織中來。xx縣教育工會把發展自聘教師入會列入XX年組織建設的重點工作之一,縣教育工會組織人員就全縣自聘教師情況開展了專項調研,通過走訪和座談,確定了以“黨建帶工建”的形式做好農村中心幼兒園自聘教師入會工作,為維護農村中心幼兒園自聘教師的合法權益,促進學前教育的和諧健康發展發揮了工會應有的作用。

  一、基本情況

  1.xx縣全縣面積1886平方公里,總人口45萬,轄10鎮5鄉。全縣有公立幼兒園22所,其中農村中心幼兒園17所,下設96個村幼兒教學點。公辦教師166人,自聘教師364人。我縣學前教育兒童80%以上在農村幼兒園,42%以上在村幼兒教學點。

  2.xx縣在1999年就出臺了《xx縣幼兒教育管理辦法》,明確了農村幼兒園100%公辦。實施鎮村一體化管理,一鄉鎮一個農村中心幼兒園,一個中心一個法人,輻射管理至行政村幼兒教學點的管理模式。

  3.為保障農村中心幼兒園的健康發展,縣政府為所有自聘幼兒教師辦理了“五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逐步改善幼兒教師工作環境(配置辦公電腦、安裝空調和多媒體教學設備),提高自聘教師福利待遇。并從XX年開始,每年為農村中心幼兒園配備一定比例的公辦教師。提高保教質量。

  4.從調研中了解到,目前我縣農村中心幼兒園所有自聘教師大都沒有入會,而在編幼兒公辦教師作為會員只是參加所在鄉鎮中心小學的工會活動。農村中心幼兒園尚未建立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認識上的不統一、對自聘教師群體的關注度不夠所致。

  二、吸收自聘教師入會的幾點思考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三條規定“在中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中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阻撓和限制”。縣教育工會常委會在調研的基礎上,就做好農村中心幼兒園的工會工作展開了認真的學習和討論,大家在統一認識后,將發展自聘教師入會列入了XX年工會組織建設的重點工作之一,到5月底,在個人自愿申請的基礎上,364位自聘教師都愉快地加入了工會組織,并領到了會員證。

  2.中央組織部和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了以“黨建帶工建”活動。要求通過加強黨建帶工建工作,進一步完善基層工會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堅持在組織建設上帶,擴大基層工會組織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由于我縣農村中心幼兒園的教職工人數大多不足25人,建立獨立的基層工會條件還不成熟,幼兒園黨員很少,且黨組織關系在所在鄉鎮小學支部,參加小學黨支部活動。因此,我們確定了以“黨建帶工建”的形式組建幼兒園工會小組,在17所農村中心幼兒園組建作為所在鄉鎮小學工會的一個相對獨立的工會小組,納入到小學工會工作管理中,新會員按規定交納會費,幼兒園工會小組長列席小學工會委員會每月例會,小學工會主席每月要到幼兒園走訪一次以上,了解自聘教職工的工作情況,聽取意見和建議,做好與園長的溝通交流。各學區工會工作委員會在對本區的自聘教職工情況摸底之后,及時召開本區小學工會主席和幼兒園園長聯席會議,布置發展自聘教師入會有關事項,要求維護好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

  3.我縣XX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學前教育工作先進縣”稱號,目前,農村中心幼兒園和村教學點正成為“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村幼兒園的.布點更趨合理,辦園條件不斷優化。由于政府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學前教育教師隊伍相對穩定,更多的精力投向提高辦園水平、提升辦園內涵上來,有效促進我縣學前教育特色化發展。農村中心幼兒園工會小組的組建,極大地調動了自聘教師參與各項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們都說早該入會了,雖然幼兒園的教研活動、文體活動早已一視同仁,而入會后的感覺就是不一樣,這為今后進一步參與民主管理奠定了基矗

  4.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XX—2020)》就學校的民主管理提出了建立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落實包括民辦學校在內的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不斷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的總體要求,農村中心幼兒園要逐步建立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教職工大會,討論通過本園各項規章制度和獎勵辦法,小學工會主席要到園指導并參加會議,力求相關制度科學、民主和公正。切實保障自聘教師的合法權益。

  總之,依法維護自聘教師的合法權益是一項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的過程,農村中心幼兒園工會小組組建之后,工會的活動經費如何籌集?如何盡快建立教職工大會制度?如何在創建和諧校園的過程中發揮工會的作用?讓我們圍繞學前教育的中心工作積極開展工會工作,為推動學前教育事業和諧健康發展作出努力。

【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交通發展現狀調研報告02-08

鄉村游發展現狀調研報告01-25

物聯網發展現狀調研報告11-16

群發展現狀網上調研報告01-26

教育發展現狀調研報告(精選12篇)10-18

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精選5篇)01-18

教師現狀調研報告01-27

開發區產業發展現狀及發展形勢分析調研報告03-30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