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我縣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考_調研報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十分的重要,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對我縣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考_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資源特別是能源需求快速上升,供需矛盾日益突現,能源短缺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大力開展節能降耗,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不僅有利于緩解資源瓶頸和環境壓力,而且直接關系到生態縣建設和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一、循環經濟的內涵和實質
循環經濟是指以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為特征的經濟形態,也可稱為資源循環型經濟。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資源過度消耗和環境污染嚴重的局面,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循環經濟的主要特征是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首先在生產和生活的全過程中講求資源的節約和有效利用,以減少資源的投入,實現廢棄物的減量化;
其次是對生產和消費產生的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體現了回收再使用和循環利用的原則,達到廢棄物的資源化;
三是對不能循環再生的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可以解決經濟與環境之間長期存在的矛盾,達到經濟與環境的雙贏。
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途徑包括推行清潔生產、綜合利用資源、建設生態工業園區、開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發展綠色產業和促進綠色消費等方面。
二、我縣循環經濟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縣堅持以推進資源節約、資源利用、推行清潔生產和園區建設為重點,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已經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同時也為下一步發展循環經濟打下了較為扎實的基礎。
1、健全、完善政策、法規,加強對循環經濟建設的引導。出臺《龍游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的指導意見》、《龍游縣20xx年度發展工業循環經濟行動方案》,制訂《龍游縣工業循環經濟發展規劃》,運用經濟激勵手段,每年安排一定的財政專項資金,鼓勵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和節約能源,促進企業生產技術改革,降低生產成本;規范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和經營行為,用足用好資源綜合利用政策;結合“生態縣建設”,在淘汰落后工藝設備,制定《龍游縣淘汰拆除水泥機立窯實施方案》,力爭在20xx年前淘汰全部水泥機立窯,
編制出臺了《龍游縣集中供熱管理辦法》;加強地方生態型消費宣傳,大力推廣使用綠色技術產品。
2、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建立一批循環經濟型企業。我縣對清潔生產工作十分重視,20xx年以來有十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其中恒達紙業有限公司和騰龍竹業有限公司被評為浙江省綠色企業。十家實施清潔生產企業實施無/低費方案237個,中/高費方案44個,共投入清潔生產資金4237萬元,每年可節煤19072噸,節電1313萬度,節水384萬噸,節漿200噸,減排CoD、SO2等污染物20以
上,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3、開展廢棄物綜合利用。支持廢物、廢料、廢舊物資的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更好地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是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使廢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既節約成本,又治理了三廢。如綠得農藥化工公司淘汰高毒農藥,開發高效、低毒、高附加值的農藥產品,其中IDA法草甘膦生產技術和ADC二個產品分別被省科技廳認定為高新技術產品。該公司通過不斷的技術改造和技術革新,效益連年翻番,20xx年產值1.23億元,利潤1252萬元,20xx年產值2.4億元,利潤3280萬元,20xx年產值3.07億元,利潤5363萬元,20xx年投入技改資金1600萬元,新增銷售收入0.6億元。該公司20xx年各項指標均有明顯好轉,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500,萬元產值廢水排放下降率85,固廢排放下降率82,廢氣排放下降率10,可再生能源利用與綜合能耗利用比率30,“三廢”綜合利用率75,“三廢”達標排放率100,危險廢棄物綜合處理率100。
二是充分利用資源,上馬余熱發電。水泥熟料煅燒過程中,一方面有大量的中、低溫余熱排放掉,另一方面又消耗大量的電能,如何將中、低溫余熱轉換為電能并用于水泥生產,從而進一步降低水泥生產能耗,節約能源,是水泥產業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浙江青龍山建材有限公司積極探索資源綜合利用新路子,引進國內先進的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建成一座總裝機容量為2×3000千瓦的純余熱電站,這是我市首個利用純余熱發電的項目,目前已正式投入運行。純余熱電站的建成既充分利用資源,又緩解了電力矛盾,為公司解決了1/4的用電量,年節電支出近1700萬元,大大降低了公司生產成本。
三是立足產品生產主線,全面實施廢棄物利用,降低環境污染。飛雁化工有限公司自90年代初以來累計投資200余萬元,利用硫酸生產余熱建設1000KW余熱電站,年發電量800萬KWH,降低硫酸生產成本440萬元;為減少廢氣氟污染,投資100萬元建成硫酸生產廢氣利用生產氟硅酸鈉項目,年生產氟硅酸鈉300噸,保障了硫酸生產廢氣處理排放達標;20xx年產生4.2萬噸硫酸廢渣全部實現水泥生產綜合利用。既節省了企業生產成本,又減輕了企業對環境的影響。
四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我縣資源綜合利用生產企業有三家,20xx年共利用廢棄物總量7萬噸,綜合利用產品產值7500萬元。如豪龍建材公司調整水泥工藝配方,在原有的廢棄資源品種上再添加了選礦廢渣,使廢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湖鎮活性炭廠采用國家推廣的先進工藝,以鋸沫為原料,磷酸作助劑的磷酸法活性碳,其特點是磷酸可全部回收利用,屬環保清潔型工藝。十六家資源綜合利用回收企業,20xx年共回收各類廢舊物資32萬噸,銷售額9870萬元。這些企業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4、發展循環型經濟園區。龍游經濟開發區規劃總面積22平方公里,建區的理念為“高新技術立區、環保綠色建區、精品特色興區”。
一是堅持環評先行的原則。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擺脫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嚴格控制新污染,切實提高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竣工驗收率,引進符合國家政策和產業政策的項目,杜絕經濟效益低、資源浪費大、環境污染重的項目入園建設;
二是加大力度治理老污染。對現有企業有計劃地實行限期治理,爭取在“十一五”期間投入300萬元建成一座日處理污水3萬噸項目,廢氣、廢渣堅持達標排放,充分回收可利用氣體,進行綜合利用。如綠得農藥公司利用生產余氣體回收,再生產雙氧水,回收利用廢渣,用于水泥、制磚輔料,在處理噪聲問題上,通過增加消音、隔音裝置,減少摩擦,降低噪聲的產生。
三是利用各企業廠區空地進行綠化,整個園區綠化占地率達到15以上。
四是根據產業鏈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在盡可能拉長產業鏈的同時,提出了循環利用項目,加大招商力度,以切實提高園區的資源利用率,促使廢棄物全面綜合利用。
三、目前我縣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指導思想還未轉到體現以全過程控制,從源頭減少資源消耗和削減污染排放的清潔生產上來,與循環經濟的理念相差甚遠。
二是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
三是國家法律法規建設滯后;
四是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不完善;
五是技術落后;尚未形成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支撐體系;
六是全民資源意識、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不強,需要政府、企業、公眾的共同努力,通過在理論思維、實現途徑、操作方式等問題上的借鑒與創新,推進我縣循環經濟的發展。
四、加強發展循環經濟的對策措施
1、加快制定我縣循環經濟發展戰略。采用系統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提出我縣循環經濟發展的思路、目標、步驟和政策措施等,指導全縣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認真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依法保護和合理使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永續利用的方針。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環境、增強企業競爭力為目標,強化政策導向。依靠技術進步,加強科學管理,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循環經濟宏觀體系和運行機制,促進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2、加快推行清潔生產,創建綠色企業,促進生態縣建設。以實施清潔生產為重點,推進經濟增長方式從高消耗、高排放型向資源節約型和生態環保型轉變,推進工業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為主向全過程預防為主轉變,引導發展造紙、機電、服裝、生物等低資源投入低污染排放產業,限制礦山、小化工、小耐火材料等高資源投入、高污染排放產業發展,加快水泥機立窯淘汰步伐。在近兩年清潔生產試點的基礎上,加大推進力度,每年安排一批企業實施清潔生產,鼓勵企業開展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3、加快廢棄資源的回收與綜合利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以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為抓手,大力推進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開發,充分利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三廢”,建筑和農業廢棄及生活垃圾,重點開發利用礦山廢棄物,利用木材、竹制品加工剩余物生產新型裝飾材料,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和工業廢水處理回用項目,促進廢棄物轉化為可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4、進一步調整工業布局和結構。明確工業園區產業發展方向,創建特色工業園區,引導工業企業向規劃合理、配套完善的工業園區集聚發展,實現基礎設施共享和污染物集中處理,園區內實行熱電聯產集中供熱與各用熱項目。工業園區的產業結構與工業類別應與本區環境相適應,對各類污染物實施集中有效處理,并積極探索循環經濟的理念,在企業之間和產品之間形成“資源——產品——消費——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模式,發展可再生資源產業和吸納工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產業,積極發展深加工、精加工、節能、節水產品以及功能替代型產品,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產業發展,重點發展低污染的生態產業。
5、開展廣泛的節能降耗活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重點用能單位應當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有關節能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遵循依法用能,合理用能的原則,加強節能科學管理,完善節能管理體系,推進節能技術進步,降低單位產品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率,減少環境污染。依法設立能源管理崗位,聘任能源管理人員,定期報送能源利用狀況報告。新建、改建、擴建和改造工程項目必須認真貫徹國家產業政策,國家和行業節能設計標準。
6、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監督和公眾參與的作用。生態環境是承載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不僅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關系人民群眾長遠的、根本的利益。要充分運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及時報道和表揚先進典型,公開揭露和批評浪費資源行為,建立有效的公眾參與機制,不斷增強全社會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公德意識,促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的轉變,大力營造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社會環境。加強對各級領導干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大中小學生的循環經濟知識培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