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發展調研報告(通用14篇)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類型。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服務發展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 1
商標是品牌的核心,實施名牌戰略實質就是實施商標戰略。名牌不僅是一個企業的信譽和無形資產、知識產權,而且是一個城市、地區的綜合經濟實力的象征。實施名牌戰略,大量創造自己的名牌產品已成為各級政府和現代企業家的共識,走品牌經營是我國企業的必經之路。因而,一個企業要應對市場經濟的挑戰,抓住市場經濟的機遇,發展壯大自己,創造價值財富,必須重視商標,走品牌發展之路,塑造自身形象,增加經濟產品的價值含量。為推動商標戰略實施,服務地區經濟發展,近期我們對全市商標發展和名牌使用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商標發展和使用情況
近年來,我市的商標注冊形勢不斷發展,企業的商標意識不斷增強,市委、市政府加快了實施名牌戰略步伐,培育和發展自己一大批具有本市特色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拳頭產品、企業集團。充分利用商標把自己產品打入市場,帶動了我市經濟的發展,全市上下初步形成“推動商標戰略實施,服務地區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
1、商標發展形勢較好
截止20xx年X月,全市共有注冊商標XXX件,涵蓋工、農、商、建筑、旅游等各行各業,比改革開放初期1979年XX件注冊商標相比增長XX倍,年均增長XX件。在全部注冊商標內,省著名商標X件,市著名商標X件,有省名牌企業X家,市名牌企業X家。
2、商標意識空前濃厚
通過多年對商標作用和意義的宣傳,無論政府機關,還是企業與群眾,都提高了商標意識,能深刻地認識到:隨著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商標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日益成為各類市場主體彰顯企業商譽、維持競爭優勢、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大力實施商標戰略,有效利用商標資源,不斷提高企業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商標的能力,能增強我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能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規范市場秩序和建立誠信社會,進一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提高我市的綜合競爭實力。
3、爭創意識日趨加強
經過多年市場經濟的錘煉,我市許多企業明確認識到:爭創馳名商標,實施名牌戰略是發展壯大民族工業,適應市場經濟競爭的客觀需要。名牌是民族產業精華的集中體現,是地方和企業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沒有名牌的經濟,不可能是高水平、高質量、高效率、強競爭力的經濟。沒有足夠的名牌,就很難自立于市場經濟之林。為此,我市企業爭創商標意識日趨加強,希望通過自身努力與政府的扶持,通過實施商標戰略,能夠創造出一批經受激烈商戰考驗,有實力與國內外品牌競爭,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的名牌產品,從而提高本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推動我市經濟跨越式發展。
4、商標戰略促進企業技術創新
通過實施商標戰略,促進了企業技術創新。因為,企業清楚實施商標戰略,就是創建名牌產品,這直接與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相關。于是,企業注重技術創新,把爭創名牌產品與科技進步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技術改造,推進技術進步,強化內部管理,努力創造名牌產品。與此同時,注重產品質量,樹立質量興業、質量興牌意識,加強售后服務,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努力獲得用戶與消費者的滿意。
5、商標戰略提高了群眾消費信心
在市場經濟尚不完全規范的情況下,常會出現假冒偽劣產品,使群眾缺乏購物的安全感,從而削弱了群眾的消費信心。通過實施商標戰略,大力宣傳名牌產品,使群眾具備鑒別產品優劣的能力,知道哪些是優質產品,哪些不是優質產品,能夠放心去購買優質產品,增強了群眾的消費信心,從而帶動國內的需求,拉動經濟的增長。
二、我市商標發展和使用情況中存在的問題
1、注冊商標總數和馳名商標數量少
雖然我市近年來,通過實施商標戰略,注冊商標總數有明顯增長,但是與沿海、南方經濟發達地區相比,無論注冊商標總數,還是注冊商標增長速度,都大大落后于人家,特別是缺少馳名商標。其主要表現為:部分企業投產幾年了,其產品既無牌子,更談不上注冊;有些企業長期使用未注冊商標;許多企業還停留在靠產品開發市場,而不注重以商標和名牌去拓展市場;總之,我市企業打名牌、創名牌意識不夠,企業有品無牌,有牌不響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極大影響了我市企業經濟的發展。
2、各級領導,企業法人商標意識淡薄
我市各級領導,企業法人商標意識淡薄,沒有充分認識商標、名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一是利用商標意識不強。一些企業沒有主動利用商標占領市場,沒有創立名牌意識,沒有充分認識到商標作用和創名牌的效益。二是商標權流失現象嚴重。一些企業不及時辦理商標續展和注冊事項變更,使企業多年商標所有權無形丟掉,損壞了原產品的信譽。三是企業商標自我保護能力薄弱。商標一經注冊,即受到法律保護。但有不少企業面對商標被他人假冒,或是盲然不知,或是聽之任之,或是防范無方,不會運用法律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3、實施商標戰略、創名牌信心不足
實施商標戰略、創名牌,說到底就是爭創著名商標、馳名商標。我市部分企業實施商標戰略、創名牌信心不足,忽視商標效應,沒有用名牌去創市場,占領市場。有的企業自己有商標,但不精心培養,甚至長期擱置不用。少數企業有償使用他人注冊商標是得不償失的,到頭來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歸納起來集中說,我市在商標發展和使用情況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企業商標意識淡薄,商標知識缺乏,商標法律觀念不強。
三、解決我市商標發展和使用情況中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
1、加強商標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商標意識
要加強商標宣傳教育,建立政府主導、工商部門負責、新聞媒體支持、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商標宣傳工作體系,通過報刊雜志、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途徑,開展生動活潑的商標宣傳工作,提高全社會的商標意識。大力弘揚以誠實守信為榮、假冒偽劣為恥的商業道德觀念,積極倡導消費者樹立自覺抵制假冒偽劣產品的意識。加大對商標注冊的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商標注冊和品牌培育意識,支持和推動企業加強商標注冊和管理,促進商標戰略實施。
2、加強引導,幫助企業制定明確的商標戰略規劃
在推動商標戰略實施,服務地區經濟發展中,我市政府和主管部門要加強對企業的引導,幫助企業制定明確的商標戰略規劃,使企業能夠切實按照商標戰略規劃實施,并取得實際成效。因為企業是實施名牌戰略的主體,是名牌產品的設計者、生產者和推廣者。實施名牌戰略,是企業整個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各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實際,制定一個適合本企業發展的切實可行的商標戰略。企業在搞好商標注冊的基礎上,要確定爭創著名商標的發展戰略,并以此為基礎制定出相應的商標運用策略,并為此而努力奮斗,力爭實現商標戰略規劃。
3、增加廣告投入,大力營造品牌信譽
商品品牌知名度并非與生俱來,要靠人為創造,除了商品本身質量優越外,還需要大力宣傳。如果不宣傳,再好的商品也很難為人所知,難以吸引消費者,更難以成為有口皆碑的名牌。為此,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加大宣傳攻勢,做好市場營銷和廣告宣傳兩篇文章。特別在廣告宣傳上,要樹立長遠目標,不斷增加廣告投入,充分運用廣告手段開拓市場,擴大影響,增強產品在市場上的占有率,以此大力營造品牌信譽。
4、實行規模經營,擴大名牌影響
要擴大名牌影響,保證名牌長盛不衰,保證企業發展壯大,適應市場競爭需要,必須要實行規模經營。為此,我市需要抓好三項工作:一是以名牌企業、名牌產品為核心和龍頭,以資產為紐帶,采取兼并、收購等多種方式吸納一批相關企業組建企業集團,壯大名牌產品企業實力。同時大力實施股份制改造,利用社會資本發展壯大企業,達到實行規模經營的目標。二是發揮名牌企業的品牌、技術管理優勢,利用無形資產實施重組擴張,做到強強聯合,把規模相對較小,生產同類名優產品的企業聯合起來,選擇其中品牌實力最強,發展潛力最大的'一個品牌產品進行培育和發展,創出大產品,大名牌。三是把老牌發展成名牌。通過資產重組、股份制改造、外資嫁接等方式壯大自身創名牌,也可將老牌交由實力雄厚、管理先進的企業經營,讓老牌重現輝煌。
5、發揮政府作用,全力實施名牌戰略
實施名牌戰略是政府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名牌戰略實施好了,對于發展我市經濟、擴大就業、增加稅收都具有積極重要意義。在當前我市企業商標意識還不夠強,創造名牌戰略積極性還不夠主動的情況下,更需要發揮政府的作用,去推動全力實施名牌戰略。為此,政府要加強規劃引導,強化實施名牌戰略的基礎管理工作,加大投入,搞好配套,設立企業發展基金,用于扶持名牌企業。要加大能源、交通、通信等方面的配套建設,為名牌產品的培育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6、發揮主管部門職能,營造爭創名牌商標良好環境
工商部門是商標主管機關,要充分發揮商標行政管理職能,加大商標行政執法力度,努力為企業爭創名牌商標創造良好環境。要深入開展商標法制宣傳普及工作,通過與新聞界、企業界的聯系,廣泛開展以實施名牌戰略,爭創馳名商標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活動,提高全社會的商標意識和企業爭創意識,為我市名牌戰略的實施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要積極引導和扶持企業運用商標戰略和策略,爭創著名商標和馳名商標。在商標發展戰略上,要避實就虛,發揮拳頭產品的優勢,走出一條具有本地特色的爭創馳名商標的路子。
7、加大執法力度,維護商標使用秩序
我市工商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假冒、侵權商標的違法活動,強化對市場的監督檢查,重視企業投訴,對假冒他人注冊商標,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非法印制銷售商標標識的行為,都要及時立案,依照《商標法》等法律、法規,嚴加查處。要集中力量對假冒侵權嚴重的地區和市場進行綜合治理,做到標本兼治,堅決遏制假冒商標的猖獗勢頭。要認真總結經驗、完善管理制度和辦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功能,努力提高打假的時效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維護商標使用秩序,促進我市商標戰略深入實施,服務地區經濟發展。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 2
自1995年10月18日深圳首次把與外商投資審批有關的18個政府有關部門集中起來成立國內最早的專業性聯合審批服務中心以來,行政服務中心這種形式已在全國遍地開花,形成燎原之勢。作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產物,行政服務中心顯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成立省級中心10多個,地市級及縣級中心4000多個,在安徽、
江蘇、浙江等地已經有不少鄉鎮成立便民服務中心。幾年來,作為一種自下而上的改革模式,各地行政服務中心的處境非常相似,取得的成績大同小異,面臨的問題如出一轍。因此,探索行政服務中心發展模式,對于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試就這一問題作初略探討。
一、發展背景
1.行政服務中心的出現是融入世界經濟的需求
中國自20xx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就必須按照統一的市場經濟規則參與國際經濟的競爭,而從引進外資的方面來看,我國的行政審批制度長期以來設置了相當長的障礙,因此,我國就此作出八項承諾:①行政審批程序、條件以及有關政府主管機關對行政審批申請進行審查與作出決定的期限應當在實施前公布;②申請人不經單獨邀請即可提出行政審批申請;③行政審批中的有關收費應當與處理行政審批申請所需的行政費用相當,除非該費用是通過拍賣或者招投標等競爭性方式確定的;④政府主管機關收到行政審批申請后,應當告知當事人其申請材料是否完備,如申請材料不完備,應當明確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并給予補正的機會;⑤政府機關應當對所有行政審批申請即使作出審查決定;⑥如行政審批申請未獲批準,政府主管機關應當立即書面告知申請人未予批準的原因,申請人有權決定是否重新提出申請;⑦準予行政許可后,政府主管機關應當立即書面通知當事人;⑧如果專業人員需要通過考試才能獲得某種行政許可,那么此種考試的舉行應當有合理的時間間隔。(姜明安《行政執法研究》)
根據以上的八條承諾,我國現行的行政審批制度,給予審批者直接支配社會資源的權力、自由裁量的空間較大,加之審批標準公開度不高、審批程序不規范,隨意性較大,透明度較低。這與wto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平等競爭、開放市場、非歧視性、公開透明等基本原則的要求有一定距離。因此,建立一個注重公共服務,滿足公共需求的服務型政府是融入世界經濟的迫切需求。
2. 西方國家的行政服務模式
英國,自撒切爾夫人上臺后,英國就竭力推行行政改革,推行一站式服務(one-shop station)。就是讓公民在政府機關辦理有關事務時,只要在一個機關或窗口交件,就能完成所有程序。意大利、韓國也有類似機構。(相當于我們現在的行政服務中心)
美國,在美國洛杉磯的市政大廳就是類似的“行政服務中心”,相關行政許可機關集中辦公,涉及到多個部門聯合審批時,成立聯席會,會議主席由不同部門輪流擔任,且會議主席并無任何特權,只起到主持會議的作用(類似于我們現在的聯合審批)。 加拿大也有類似機構(多倫多市政廳的行政許可走廊)。
韓國,對西方經驗進行亞洲式整合,推行“親切服務運動”,大辦公制與窗口服務制。大辦公制只一個部門或幾個業務相近部門的公務員集中在一個大辦公室辦公,分為前臺后臺,辦事人員可以直接看到工作情況,有助于消除外界對政府工作的神秘感,推行政務公開化。同時根據辦件量和項目推行專門的窗口服務制,引進酒店式服務。(類似于我們的行政服務大廳和綠色通道)
3. 行政服務中心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必然產物
現行行政審批制度不利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審批是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管理經濟與社會的基本方式和手段,其最大弊端是限制了社會經濟資源的合理流動、市場主體的公平競爭和自主決策,妨礙了市場機制對社會經濟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的正常發揮,嚴重影響了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市場經濟要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政府不再事無巨細地對經濟和社會實行直接管理。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我們必須按經濟規律辦事,減少政府過多的、不規范的行政干預,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調節經濟運行,提高社會經濟的運行效率。實踐證明,在很多方面,市場調節遠比行政審批更公正、更有效,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大。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實行的是"大政府,小社會"模式,政府審批事項過多、范圍過廣。審批手續繁雜,存在多頭、重復、層層審批現象,導致審批時間無限延長,群眾和企業辦成一件事往往要跑幾十個部門,蓋幾十、上百甚至更多的圖章。有的甚至搞"暗箱操作",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不少審批帶有一定隨意性,腐敗現象即由此滋生,損害政府應有的公正性和客觀性。這種人情審批、低效審批使被審批對象被迫提供重復的材料甚至是并非必要的材料,經過許多不必要的關卡,耗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
《行政許可法》的出臺對行政許可實施機關和實施程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并且確認了集中、統一、聯合實施行政許可權的方式,規定了行政許可的相關法定時限的.內容。
因此,根據《行政許可法》的要求,提供集中辦公、聯合審批的行政服務中心應運而生,更是符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必然規律。
二、發展難點
由于行政服務中心是在行政審批制度新舊轉型過程中出現的一個新生事物,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尚不徹底,原有行政審批制度的許多弊端仍然存在,既有的行政權力利益格局并未根本打破的情況下,中心取得的成效就只能是初步的和階段性的。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四個方面:
1. 法律依據問題。目前中心的定位缺乏法律依據,它既不是審批業務主體,也不是監督主體。法律依據的缺乏給中心履行職能帶來困難。如當項目聯辦部門之間、窗口和辦事者之間意見出現分歧時,往往是由中心進行裁決的。但中心不是審批主體,按中心的裁決執行后,如果出現問題,責任仍由部門承擔。因此,中心的裁決權有時難以實施到位。
2. 監管難度問題。行政服務中心成立是自下而上的探索模式,各省、市、縣都成立了行政服務中心,但中央卻是沒有這一機構。機構地位不明確,機構力度和權威與中心所承擔的職能不匹配,而且各地行政中心有的定性為市政府派出機構,有的定性為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有的還不是正式機構,雖然各級政府對行政服務中心的職能進行了定位,但實際上行政服務中心并不具有的相應的職權保障。在審批過程中,遇到部門利益,特別是涉及到垂直條線管理的部門利益時,讓機構地位不明確的行政服務中心去協調監督已形成幾十年又有法律依據的眾多行政機關顯得力不從。
3. 對地方領導過分依賴問題。因為法治體系的缺失,行政服務中心的成立是一紙文件、一個命令,地方政府的改革決心、支持力度、措施手段直接決定了行政服務中心的發展程度和成效。但事實上,每一個地方政府的重心總會發生轉移的,到時領導的關注度也會隨之轉移,那么,凡是找領導的方式如何可以讓行政服務中心達到持續的健康的發展。
4. 利益調整問題。審批和利益密切相關,審批項目和審批權力進入行政服務中心實行陽光操作,必然影響一些部門的既得利益,必然會引起一些部門的抵制,利益障礙是項目和環節真正進入中心、審批權限真正授予窗口等工作難以到位的最根本的原因,因此,有的審批只限于“表層”狀態,“體外循環”、“批條”狀況也會隨之出現。
5. 人員管理問題。目前各行政服務中窗口工作人員人事關系、工資關系等都在原單位,中心僅對其日常工作進行管理和考核管理,這種模糊的管理分工,使行政服務中心對窗口工作人員缺乏管理的有力手段,難以實現有效管理。而且很多進駐人員都是沒有行政執法證的臨時人員,按照《行政許可法》的相關規定,政務中心的窗口人員應該是具有審批權限的國家正式公務員,對于違反《行政許可法》的許可行為,將來問責也是一個問題。
三、發展方向
建立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體制創新和機制探索。綜上所述,我國的行政(政務)政務服務中心是從投資服務中心引申發展過來的。當時浙、魯、瓊等地投資服務中心的工作范圍僅限于投資服務領域,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結合政府轉變職能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各地便將此模式推廣應用于行政審批領域,建立起行政(政務)服務中心。《行政許可法》的頒布實施,使行政(政務)服務中心集中、統一辦理行政許可的運作模式有了法律保障。鑒于我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才剛剛起步,行政服務中心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行政審批領域的弊病,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主觀能動性也會發生相應變化,行政服務中心也會呈現各種不同的發展方向。下面結合我國的國情和國外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筆者認為,目前的行政(政務)服務中心只是一個雛形,將來必然會有漸進式的發展。發展的方向大致有三種模式:
1、“收發室”行政服務中心模式
“收發室”模式的行政服務中心其實是一個虛設的集中辦公場所,只作為一個對外收件、發件的窗口,行政人員集中辦公,采用“通透式”的辦公方式,但并不存在權力的協調與集中實施,只不過是一個物理上的集中辦公形式,有關審批事項的處理基本上還是在原有的行政審批體制下運作。
2、“集中許可權”的行政服務中心模式
這種模式的特點是行政服務中心即成為行政許可的直接實施主體,又成為行政許可的協調實施主體。目前行政服務中心都是把所有的行政部門的行政許可集中到中心受理,之后,或當場辦結、或在中心集中辦理、或轉移至后方辦理。各地現在都在嘗試探索的“兩集中兩到位”,即把一個行政部門若干個受理辦理行政許可事項的科室歸并集中到一個科室,然后把這個科室整建制遷移到中心,并全權代表其行政機關獨立行使許可權,完成了物理模式上的集中。但隨著審批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行政服務中心應該加大創新力度,一方面按照《行政許可法》相對集中許可權的規定,把原來由各行政許可只能部門行使的常規性行政許可權職能剝離出來,并進行整合、清理,再交給行政服務中心,有行政服務中心直接實施常規性行政許可事項。另一方面按照《行政許可法》內部集中行政許可權的立法精神,把重大事項行政許可權在各部門內部相對集中,并賦予行政服務中心對重大事項有協調實施權,從而使中心真正成為面向社會的審批鏈條完整的行政許可機構。
3、“服務型”的行政服務中心模式
按照《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精神,到20xx年政府要轉變為“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法治政府,而目前的行政)服務中心基本具有上述4個基本特征,作為政府依法審批、高效為民服務的窗口,必須努力率先成為服務政府、責任政府、高效政府和法制政府的縮影。美、英、日、韓等經濟發達國家都是“小政府、大社會”模式,政府為老百姓辦事的機構叫市政廳。目前的行政服務中心具有規范化服務型政府的雛形,今后需要努力的目標就是要緊隨政府從無限向有限、從權力向責任、從管理向服務的轉變過程,責無旁貸地成為體現有限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府、法制政府的平臺。政府的辦公廳、辦公室是政府負責辦理行政機關內部文、會、事的機構,而中心則應該是本級政府或者由本級政府授權負責辦理面向社會、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社會經濟事務許可的主體,這是政府工作具體事務中不可殘缺的兩個方面。因此,按照這種模式,行政服務中心將來準確的職能定位應是:代表政府履行檢查監督各職能部門依法審批的監管協調機構,與此相適應,中心最終的發展方向應是成為類似西方國家的市政廳,代表政府集中辦理所有面向社會和公眾的行政許可和服務事宜。
總之,設立行政服務中心是創新的結果,但是深化行政改革是一個長遠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必須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基礎,依法規范行政審批和許可的職能和權限,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程序,精簡審批數量,改進管理方式,提高行政審批效率,降低行政許可成本,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探索一個適合的行政服務模式。
參考文獻:
姜明安《行政執法研究》
趙永偉、唐璨 《行政服務理論與實踐》
馬德懷 《行政法律建構與判例研究》
寧波行政服務中心赴美考察報告
行政服務中心的現狀和發展模式初探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 3
服務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不僅是衡量生產社會化程度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檢驗小康社會實現程度的標準之一。為加快我市服務業的發展,我局于20xx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組織了相關科室對全市服務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服務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20xx年,我市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25.27億元,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5.9%,國內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構成比 19.56:51.17:29.27。服務業已經成為擴大就業的主要渠道,據我市第一次經濟普查資料顯示,全市從事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1.0568萬個,個體經營戶13.19萬戶,第三產業從業人員44.32萬人,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達到59.05 %,其中,在批發、零售業,餐飲、住宿業以及居民服務業中就業的人數就達21.69萬人,占城鎮全部就業人數的28.9%,為解決就業,保障民生民本,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是商貿流通業持續增長。20xx年,全市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49.88億元,商貿業實現增加值37.9億元,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8.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全市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平均在35%左右。
二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促進了物流業的增長。20xx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達9688.21公里,其中:四級及以上公路 3928.85公里。全年完成公路水路貨物運輸量4020萬噸,比上年增長25.23%,貨運周轉量279946萬噸公里,增長66.28%;完成客運量 10687萬人次,增長1.52%,客運周轉量385777萬人公里,增長15.83%。
三是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大發展,已成為服務業乃至國民經濟中最為突出的行業之一。20xx年,我市郵電業務總收入 28.36億元,比上年增長15.02%。通信網絡實現了由人工向自動,模擬向數字、小容量向大容量、單一業務向綜合業務的轉變。至20xx年末,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271.09萬門,當年新增52.84萬門;全市電話用戶總數達181.8萬戶,比上年末增加28.84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76.28 萬戶,增加6.2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05.52萬戶,增加22.58萬戶;互聯網用戶數達9.99萬戶。全市電話普及率34.88部/百人,增加 5.38部/百人,其中:移動電話普及率20.25部/百人,增加4.25部/百人。電信服務業成為引人注目的高增長行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增大。
四是房地產成為消費熱點,開發量逐年增大。隨著城市化的推進,住宅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商品房消費持續擴大,居民購買房產繼續成為消費熱點,有力地促進了房地產業的發展。房地產開發投資逐年增大,20xx年,我市房地產開發投資35.58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重為19.03%,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度增長33.94%,房地產開發成為拉動我市經濟增長的一個亮點。
五是旅游作為新興產業,其發展潛力巨大。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全省第四屆旅發會的強力推動,旅游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綜合接待能力不斷提高。20xx年,全市接待旅游者為628萬人次,增長31.57%,實現旅游總收入36.29億元。旅游業在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提高群眾生活質量方面作用日益重要,成為國民經濟一個新的支柱產業。
六是金融業穩定發展。20xx年的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04.3億元,比年初增長16.58%,其中,企業存款113.55億元,增長14.89%。各項貸款余額206.53億元,比年初增長15.59%,其中,短期貸款118億元,增長11.1%,中長期貸款81.83億元,增長24.65%。全年保費收入7.77億元,比上年增長28.74%。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2.98億元,增長14.33 %;人身保險保費收入4.79億元,增長39.71%。保險賠付總額2.80億元,增長34.35%。
二、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市服務業發展保持良好的勢頭,但與國民經濟整體發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相比,仍存在總量偏低,水平不高、結構不盡合理、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傳統行業比重大,新興行業比重小。從服務業內部行業結構看,傳統行業仍占主導地位,20xx年,全市批發零售業、餐飲住宿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0.3%。
(二)城市化進程緩慢。城市是服務業發展的載體和基礎,服務業發展離不開城市化的進程,城市化是服務業發展的依托,服務業的發展水平與城市化率成正比,但到20xx年末全市城鎮化率只有29.8%,僅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比全省的城鎮化水平低4.5個百分點,比全國的城鎮化水平低 14.1個百分點。
(三)商業網點和市場建設嚴重滯后。我市城市商業網點和市場建設嚴重滯后:一是布局不合理,專業市場少,規模小,全市僅有一戶年成交額上億元的批發市場,輻射能力差,以街為市、以路為市的現象十分嚴重;二是城市商業網點不上規模檔次,上面是住宅,下面是門面這種比較落后的“底商”是我市商業網點的主體,缺乏有代表性的商業網點和上檔次的商業設施,相當部分中高端消費無法在當地實現,造成我市購買力向周邊城市和成渝等地外流,影響了我市的就業和稅收增加。
(四)金融業發展相對滯后。一是融資的渠道少、融資的門檻高;二是隨著幾大商業銀行陸續上市實施的戰略調整,在西部地區的貸款和金融機構網點都有所壓縮,融資問題更加突出;三是金融業的服務意識、服務水平提升緩慢,服務品牌尚未形成;四是我市的存貸差額巨大,近半數資金不能為我市所用,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金融產品單一,與地方經濟發展對資金的渴求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五)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從對服務業消費需求角度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城鄉居民生活80年代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的轉變,90年代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的跨越。但總體上全市人均收入水平較低,20xx年,全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僅為8320元,比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50元低1030元,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更大,受收入水平的限制,城鄉居民家庭開銷以食品、衣物等生活用品為主,對服務業的需求有限。
總之,影響我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因素較多,既有體制、政策、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又有思想觀念、基礎設施落后等不足;既有市場化、產業化發展的障礙,又有企業規模小、產業層次低、缺乏人才、資金不足等問題。
三、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針對宜賓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現狀,我們應從制定政策規劃,優化環境、改善服務、增加投入等方面著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按照市第三次黨代表會在提出的“強工、重農、活商、壯旅、XX縣、興城”的發展戰略,就加快我市現代服務業發展提出以下對策措施:
(一)成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領導機構。由于服務業范圍廣、行業多、牽涉面廣、政策性強,而且目前的行政體制中沒有一個統一的服務業管理部門,因此必須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建議市、縣(區)兩級政府要盡快建立服務業發展的協調機構和工作機構,規劃協調現代服務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進一步明確各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和工作目標,通過協調各部門的工作步調,形成抓好現代服務業發展工作的合力,并加強責任制考核,各地服務業的發展要有明確的任務和目標,并對地方主要領導和有關部門實施考核,促進全市現代服務業的健康發展。
(二)加快制定發展現代服務業規劃及實施綱要。我市要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十一五”發展規劃,加快制定《XX市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及《實施綱要》,出臺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強化功能區塊建設,優化現代服務業的'空間布局。每年召開全市發展現代服務業大會,進行總結和部署。
(三)制定并落實相關扶持政策。首先要突破體制性障礙,提高市場化程度,實行“非禁即入”,即凡是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明文禁止的領域和允許外資進入的領域,都要允許和鼓勵民間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進入;其次要消除服務業發展的不平等的價格政策,比如在用水、用電、用氣等方面價格不平等;再次,根據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落實扶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
(四)選準優先發展的行業。第一,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積極促進工業與服務業的緊密結合,以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為制造業競爭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撐,圍繞工業強市戰略,依托長江黃金水道、高速公路、鐵路,加快建設現代物流中心,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強力推動發展現代金融保險業;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積極發展商務服務業;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改造提升商貿流通業;培育壯大會展服務業。促進現代農業、現代制造業和服務業的有機融合、互動發展,形成與農業發展配套。為新農村建設服務、并引領其發展的農業生產服務體系。切實提高我市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速度,促進全市國民經濟向著快節奏、低成本、高效率轉變,提高競爭力。第二,大力發展面向民生的服務業。圍繞解決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大力發展面向民生,解決民本(就業)的服務業,為此,必須加快商貿布局調整優化,規劃建設一批專業化、區域性大市場和特色商業街區,建設一批上檔次的商業網點設施,全面提升商貿流通業水平。積極發展連鎖經營、倉儲式商場等新型業態。積極發展景觀旅游、紅色旅游、商貿旅游、農業生態旅游等,帶動和提升酒店餐飲、運輸、商貿、文化等產業配套發展。繼續促進房地產業有序健康發展。加快發展社區服務、文化娛樂、體育健身、職業培訓等服務業,既不斷滿足城鄉居民需求,又使服務業成為吸納城鄉新增就業的主要渠道。
(五)加大對服務業的投入。發展服務業,必須鼓勵民間投資進入服務業。形成主要依靠市場機制籌集資金的服務業發展新機制,增加一定的政府投資,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建立政府發展服務業的引導基金,更多地調動和吸引銀行信貸資金及民間資金投向服務業。積極引導銀行在獨立審貸基礎上,積極采用服務業項目融資、資產重組、股權置換等方式籌集資金。同時,要抓住外商投資看好服務業市場的機遇,借鑒工業領域引進外資的成功經驗,趨利避害,加大服務業利用外資的力度。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 4
根據市委批轉的《市政協工作要點》,按照發展現代服務業專題調研方案,我們組織部分委員和有關部門同志,圍繞發展我市信息與科技服務業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聽取了市信息辦、科技局等部門的情況匯報,實地考察了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外包基地、信息傳輸服務業等建設情況,邀請有關職能部門、20多位專家學者和企業負責人分別
進行了座談研討,并赴成都等地學習考察信息與科技服務業工作的經驗。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現狀
隨著我市工業化、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更是把發展現代服務業擺在突出位置來抓,不斷提升產業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信息與科技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市信息與科技服務業呈現持續上升的發展態勢,在推動我市經濟產業結構升級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與科技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成為經濟發展重要推動力
“中心”匯集了科技成果1485項,儀器設備1176臺(套),技術需求1503項,備案專利1610項,重點企業571家,知名專家20xx人以及與合肥支柱產業相關的國內外文()獻等科技資源,實現了“找文獻、找儀器、找項目、找資金、找政策、找專家、解難題”的“一站式”科技服務功能。
至底,“中心”為企業提供的成果和專利推介、交易服務、知識產權保護服務、科技合作服務、科學儀器設備共享服務、科技文獻查新和檢索、推介服務以及科技咨詢、培訓、輔導等服務累計近10萬人次,其中70%以上為企業用戶。
3、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政策體系初步形成
近幾年,我市陸續出臺了《合肥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試行)》、《合肥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試行)實施細則》、《合肥市進一步推進自主創新若干政策措施(試行)》等指導性文件,明確了信息與科技服務業發展重點,并在服務外包、科技企業孵化器、中介服務等領域給予稅收、租金、土地、補貼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加上國家和省發布的相關產業扶持政策,以及即將出臺的《合肥市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20xx)》,在我市已初步形成促進信息與科技服務業跨越式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
二、存在問題
近年來,我市信息與科技服務業發展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相對發達地區城市而言,我市信息與科技服務業的數量不多,規模不大,機構不佳,效益不高,速度不快,人才匱乏的問題仍較為突出,總體上尚處于起步階段。
(一)總量偏小,發展速度不快,缺乏核心競爭力
我們調研了國內幾個城市,軟件及信息服務業銷售收入和同比增長,成都市為427億元、同比增長38%,大連市為306億元、同比增長42.3%,廈門市為145億元、同比增長31.8%,而我市為122.8元,同比增長24.6%。與成都、大連和廈門市相比,無論是總量和增速,我市均明顯偏低,且增速尚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人均信息資源占有率方面,我市與其它城市也相距甚遠,信息服務業產值低、行業資金投入小、人員投入和經營規模不大,雖然涌現出科大訊飛、科大恒星等一批優秀軟件企業,但與東軟、浪潮、聯想等企業相比,產值相差很大,缺乏競爭力,缺少技術較為先進、管理水平較高、生存能力較強,具有行業領先作用的龍頭軟件企業。
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存在規模小、數量少、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風險投資公司、投資管理公司、科技人才公司、產權交易公司等要素類專業服務機構比重偏低。很多企業每年要申請數十件甚至更多專利,而全市專利代理機構只有十余家,專利申請時間過長,給企業權益保護帶來不便,也影響了專利代理機構的信譽。由于科技風險的投資和退出機制沒有形成,以及發展環境、自身管理水平等因素,合肥地區風險投資公司發展緩慢,全市共有8家風投公司,可八年后,數量不增反降,目前僅有7家尚在運營,7家的注冊資金總額還抵不上發達地區1家風投公司的規模,這顯然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旺盛的市場需求,也嚴重制約了我市科技成果產業化和創新型企業的發展。
(二)資源共享存在障礙,有待進一步整合
由于缺乏長遠的`統籌規劃,信息產品和服務沒有統一的標準規范,以及行政條塊分割和行業利益的存在,造成信息語言和技術不兼容,信息多口采集、重復輸入以及多頭使用和維護,影響了數據的準確性,部門與部門之間、系統與系統之間信息難以交流與共享的現象仍然存在,從而阻礙了信息服務業發展。
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剛處于起步階段。“中心”資源體系還不夠完善,與科技資源豐富的高校院所、大型企業研發中心尚未建立有效的共享機制,資源分類不夠清晰,科技服務機構入駐較少,缺乏個性化專項服務,社會各界對中心的作用和功能了解不夠,關注不多,宣傳推廣力度還有待大力提高。
(三)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
信息與科技服務業涉及教育、勞動、財政、稅收等廣泛領域。目前,各級政府相關政策陸續出臺,但還沒形成有效的政策體系,關于信息與科技服務業扶持措施有待進一步細化,已有的政策有些執行不到位的問題。
信息化管理體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設資金總量不足,吸引投資不夠,投入結構不合理。由于我市信息化工作以電子政務為突破口,市級信息化專項資金主要投入到市直機關電子政務建設,整體效益局限性較大,低水平重復建設未能杜絕,對社會信息化、企業信息化、行業信息化建設投入較少,信息化對工業化的帶動作用不明顯。
科技服務業管理體制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我市部分科技中介機構隸屬于政府職能部門,屬財政差額或全額撥款單位,其行為往往帶有濃厚的部門行政色彩,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市場行為,他們憑借先天優勢掌握著大量科技資源,擠占了民營科技中介機構的發展空間。同時,我市大多數科技中介機構經營行為單一、孵化類較多、條塊分割嚴重、業務交流合作積極性不高,渠道不暢。經濟資源、人才資源和知識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先進技術成果不能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限制了科技中介機構的業務擴展和組織發展,使之難以完成高質量的多功能服務。這些充分說明我市科技服務行業建設缺少整體規劃和有效的調控手段,制度建設缺少總體框架設計和有效執行環節的安排。
(四)人才資源短缺,素質有待提高
人才隊伍建設跟不上信息與科技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需要,人才資源結構不合理。信息服務業國際化復合型高端人才、it行業軟件應用人才嚴重短缺。科技服務業缺乏既熟悉科技、又懂經濟、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中高級人才的培訓機構較少,社會培訓機構水平參差不齊,培養專門人才的能力不足,產業部門與教育培訓部門人才供需互動機制尚未形成,在職教育、職業資格認定制度不完善,也未建立有效的引進機制,致使企業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
三、幾點建議
(一)關于發展信息服務業的建議
1、制定信息服務業的專項規劃,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計劃,以“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實驗區”為載體,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深化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扎實推進社會領域信息化,健全完善信息化發展的政策體系。
2、加快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政府牽頭,鼓勵電信運營商積極參與本地企業信息化項目建設,并做好對企業的宣傳工作;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在企業現有信息化手段基礎上,推進移動信息化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促進高新企業及電子制造等企業與電信運營商進行對接,政府牽頭制定高新、電子制造、系統集成等企業名錄,為電信運營商在信息化服務項目中進行軟硬件選型提供參考,有利于扶植本地高新技術企業。
3、通過政策扶持和重點投入,進一步加快服務外包示范園區建設,努力在示范園區內發展一批規模大、效益好,能對全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起引領和示范作用的企業。
根據《合肥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盡快出臺合肥市服務外包專項政策和實施細則,重點對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示范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外包人才培訓、辦公用房租賃、市場拓展活動等方面給予財政支持;同時,盡快落實《關于共建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的協議》中有關合肥市1:1配套資金。
4、統籌規劃我市網絡建設,穩步推進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建設(3g)。將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建設納入合肥城鄉建設整體規劃,環保部門出臺支持3g網絡基站建設相關政策,政府出面做好基站選址、建設協調等工作;對3g網絡終端、業務和服務實行政府采購,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包括科研院所、商業機構、辦公場所等率先推廣使用3g手機、3g上網卡、3g上網本等業務和信息化服務;新聞媒體加強對3g網絡建設和應用宣傳,加強基站建設的正面宣傳,引導群眾正確認識和對待基站輻射,消除誤區,為3g網絡基站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5、整合電子政務信息資源,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出臺我市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辦法,規范和促進市縣(區)各級行政機關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推動政務信息資源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建立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提高信息共享效率,支持業務協同,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6、打破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發展的壁壘,加快建立依托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的電子商務示范平臺,探索符合我市市情的電子商務組織模式和運作模式。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已經覆蓋到稅務、工商、公安、醫療衛生、教育和社會保障等眾多領域,絕大多數企業和個人數據、詳細信息分布在這些系統中,這為開展電子商務提供了有效的支撐能力,也為電子商務發展中產品規范、推廣渠道、安全、監管、信用等突出問題提供了很好的解決路徑。
7、強化人才培養與引進。研究完善軟件人才培訓的鼓勵政策,建立軟件人才培訓費用政府補貼制度。加快建設以安徽服務外包人才培訓中心為基礎的“中國服務外包人才培訓中心(合肥)”,建立健全服務外包人才知識體系,支持服務外包人才培訓課程開發工作,牽頭組織各相關單位進行專題調研和課程開發,對所需資源和資金給予一定協調和財政支持;同時,切實推進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學分互換”合作計劃,組織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培訓機構對接,建立人才培養戰略合作聯盟,重點支持ibme.t.p和cmu-hp等國際合作培訓項目實施;為進一步擴大培訓規模,在原有人才培訓支持資金基礎上,對與hp、ibm等跨國公司合作的高端人才培訓項目給予專項支持。
為切實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鼓勵服務外包企業主動接納大學生實習并給予資金支持;參照北京、上海等地的有效做法,研究完善個人所得稅、經濟住房、創新創業資金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二)關于發展科技服務業的建議
1、盡快制定我市科技服務業發展規劃。在摸清全市科技服務業情況的基礎上,從新的戰略高度,制定發展我市科技服務業的總體規劃,指導和規范全市科技服務業發展。
2、在孵化器建設方面,政府對投資發展孵化器的企業給予土地優惠、稅收優惠、孵化器建設及運維補貼、種子資金或孵化資金等方面支持;為創業企業提供工商注冊、稅務登記、社保辦理等“一站式”注冊服務;加強各孵化器與各高校、各級人才中心的聯系,為高校畢業生創業提供咨詢,讓更多的大學生、高校教師、科研人員、海外人才等創業主體深入了解、參與創業;通過孵化器協會等組織,加強各孵化器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全市整個孵化器行業的發展;為孵化器引入咨詢公司、投資公司、金融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并為中介機構提供相關扶持。
3、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應與高校院所、大型企業研發中心建立科技資源共享機制,整合科技成果、儀器設備、實驗室、專家等資源,充實“中心”各類數據庫資源,并整理成詳細的名錄向社會公布,為高校院所和企業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政府對提供設備服務的單位應予以補貼并制定相關收費政策。
4、轉換機制,引進和培育科技服務機構。制定科技中介機構發展指導意見,將掛靠政府各職能部門的各類中介機構剝離出來,保持科技中介機構的“獨立”地位,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各類科技中介機構,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充分利用科研設備和人才優勢,興辦各類科技中介機構,重點引進國內外具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優秀科技服務機構。
5、營造環境,形成科技服務網絡體系。成立科技服務行業協會,協調各中介機構的業務,溝通信息,加強行業自律,推進科技中介機構的資信認證和績效評估工作;發揮科技服務行業協會作用,制定落實優惠政策,吸引各類科技服務機構向科技創業產業園區集聚,向品牌化、規范化、國際化發展。
借鑒北京等地的經驗,建立政府投入獎勵機制,每年從市財政拿出一部分資金,建立咨詢服務專項資金(北京市每年每個專項資金不低于100萬元);設立合肥市服務業專用稅收發票,在所得稅上,允許智力勞動的勞務支出打入成本,減少咨詢服務業的稅收成本。
6、大力培育專業性科技風險投資機構,加快中小科技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設立市級風險投資引導資金,以政府示范性引導資金拉動全社會各類資金投資設立風險投資機構,擴大風險投資的資金來源,增強風險投資機構的資金實力,引導風險投資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投資。
配合我市高科技發展規劃,政府出資、銀行參與,成立專業性信用擔保機構并設立信用擔保基金,不以盈利為目的,擔保的風險項目限定本地區有發展潛力的高科技項目,對銀行向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的貸款提供一定比例的擔保,鼓勵銀行向風險性大的高技術項目提供先期貸款。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 5
今年以來,xx鎮新的領導班子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突破xx”和“三聯一包”的大好機遇,圍繞“生態立鎮、工業強鎮、科技富鎮、和諧興鎮”的中心發展思路,全面、深入、扎實、持久地推進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為服務新農村打牢組織基礎。
一、農村黨員干部隊伍現狀
二、用科學發展觀引領黨員干部服務新農村建設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書記抓、抓書記”工作思路,通過教育培訓、干部選配、考核激勵等措施,狠抓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是依托教育培訓,提升基層黨員干部整體素質。幾年來,鎮黨校各項配套設施建設一直不是很健全,師資力量小,培訓課次少,參訓人員范圍狹窄,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黨支部書記經常性受教育。3月初,鎮黨委對黨校進行了改建、整修、掛牌,新建黨校辦公室,成立“xx鎮黨校教務委員會”,由黨委書記擔任校長,配備了相關人員和制度,向市、區有關部門發出書面聘書2 份,聘請上級黨校教師、有關領導、專家擔任兼職教師。自3月以來,已利用黨校陣地累計開展農村環保、科學發展觀、土地利用和管理、平安農村建設、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等多次專題培訓,農村黨員干部參訓累計達650多人次。以慶“七一”活動為載體,組織全鎮機關干部和村主要負責人聽黨課、溫黨史,參觀學習了張村、孫家疃、羊亭等鎮的新農村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先進典型,集中開展了學習討論下半年工作規劃座談會,采取多種形式,提升農村黨員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增強他們的“雙強雙帶”能力。
二是依托干部選配,配高配齊農村支部班子。采取“一村一干”和“一片雙包”的方式,每個村選配一名包村干部,每個片選配一名領導干部和一名片長,對日常黨建和任期目標管理工作齊抓共管,形成以上至下強勢帶動的效果。年初,結合幾個組織基礎薄弱村的村情和干部工作表現,先后將徐家莊和報信村的村委會主任培養成黨支部書記,選派群眾威信高的內退老同志任雅格莊村黨支部副書記,選派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同志掛職西于家村黨支部書記,進一步提高了書記主任“一人兼”比率,提升了村級班子的整體素質和凝聚力。
三、存在問題
通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新農村建設,xx鎮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村民民主自治意識增強,廣大農民已從中償到了甜頭,得到了實惠,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然而,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思想認識有待提高。部分農村黨員干部沒有理清和群眾之間的關系,不能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切實走群眾路線,雖然對新農村建設的熱情很高,愿望很迫切,但籌不到資金,思想消極,工作積極性不高,“兩眼向上”和“等、靠、要”的依賴思想比較嚴重,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二是推進工作急功近利。主要是村在制定任期目標時,出于多爭取項目、政策扶持的考慮,對于部門、企業支持幫扶的期望值過高,一旦幫扶部門拿不出資金,計劃根本得不到實施。也有的村在推進村莊和基礎設施建設中沒有考慮籌資能力和經濟實力方面的實際,自行出臺扶持政策或盲目滿足群眾改善條件的愿望,普遍出現舉債搞建設的現象,有的村舉債高達幾十萬元。
三是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專業合作組織剛剛起步,在技術指導和服務三農的作用沒有真正發揮出來;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絕大多數硬化后的道路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果沒有建立完善的管護和責任機制,農民群眾自我管理的組織沒有建立,少數有經濟實力的村也僅僅安排了個別的清潔工、管護工,公益設施的管護還不到位,影響到設施的使用效益和使用年限;在村辦公場所的建設上,新改擴建的基層組織活動場所管理滯后,圖書資料、電教設施、桌椅刊板、活動器材等各項配套設施的設置缺乏資金和渠道來源,即使已經具備的,也難以得到很好的維護和保養,使大量的資源閑置,影響了基層組織工作效率。
四、對策建議
一是運用科學發展觀,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核心作用。發揮黨支部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村民干事創業激情,深入挖掘村民的`才干,積極引導村民在新農村建設中建功立業;發揮黨支部的先鋒作用,積極為村民在農業種植、畜禽養殖、外出務工、新農保等生產、生活中提供全面優質的服務;發揮黨支部的保證作用,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辦村民所需,解村民所困,切實解決好村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廣大村民享受新農村建設成果。
二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強農村黨員干部素質建設。首先,要不斷強化對農村黨員干部的教育引導。引導農村黨員干部深入掌握科學發展觀和新農村建設的精神實質,切實把促農增收作為中心任務,積極引導農村黨員干部開闊眼界,多位思考,組織群眾不拘一格謀發展。針對農村部分黨員干部和大學生村官政治基礎薄弱、致富經驗欠缺、領富能力低下等具體情況,組織黨員干部集中學習新農村的政策、農村法律法規、農業產業化知識、適用技術、村務管理等內容,把新知識、新信息、新技術傳播給黨員群眾,提新農村黨員干部和大學生村官的綜合素質和致富、領富本領。選派優秀農村黨員干部到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村參觀學習,進一步開闊農村黨員干部視野,明確新農村發展方向,切實增強其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緊抓發展不放松,用新農村建設的成果檢驗基層黨建成效。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新農村建設中,黨組織就是要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理念,把加強新農村黨員干部隊伍建設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融為一體,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際成果檢驗農村黨建工作。沒有一個堅強的黨組織,沒有一支堅強的黨員干部隊伍,就不可能帶領群眾建設新農村,因此要著力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到實際工作中,始終保持農村黨員干部的生機和活力,才能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 6
為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把我市打造成“**工業強市,**宜居城市和長江經濟帶強勁增長級”的目標,工商部門將緊緊圍繞加快發展、服務發展這一中心,進一步細化目標,實化任務,硬化措施,強化責任,盡心盡力促進市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做好服務工作:
一、強化服務發展意識,奮力助推全民創業。
緊緊抓住服務經濟發展這一主線,牢固樹立“一切為了發展、一切圍繞發展、一切服從發展、一切服務發展”的服務發展理念和“親商、愛商、扶商、安商、富商”的招商引資理念,突出發展是第一要務,更加自覺、更加主動、更加有效地做好支持服務發展工作。一是抓政策扶持。認真貫徹落實省局出臺的《關于突破性做好市場主體準入工作促進市場主體又好又快發展的決定》和《關于運用工商職能促進全民創業的若干意見》及我局制定的《關于促進和服務市域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意見》,在職權范圍內實行“三個一律”對有礙經濟發展的規定一律取消;對有利經濟發展的舉措一律綠燈;對不利于經濟發展的繁雜手續一律簡化。充分利用工商職能,精心構建快速準入、創業宣傳、就業扶持、和權益保護等服務平臺,積極采取思想發動、目標驅動、職能推動、考核促動的工作措施,促進市場主體快速發展。二是抓培育。堅持擇優扶強、加強掛鉤幫扶,為重點骨干企業提供“直通車”服務,指導企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信用發展戰略、科技發展戰略,幫助有條件的企業組建股份有限公司和集團公司,促進做大做強。三是抓提升。全力配合支持政府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優強企業倍增工程”重點扶持酒業、三寧、華潤、迅達、省化、中冶重工、奧美、今貝等企業快速發展,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二、強化服務措施、服務市場主體。
進一步完善綠色通道制度,強化優質服務。一是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利用企業登記管理信息,對區域內企業發展的總體情況、行業發展變化、以及可投資項目等進行綜合分析,在紅盾信息網對外發布,為企業選擇投資提供參考;依法公開企業的良好記錄信息、違法記錄信息、年檢結果等信息,為市場主體提供查詢服務,降低市場交易風險。二是實行上門指導服務。對涉改、涉農企業、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各級政府確定的重點企業,主動或根據企業要求派出工作人員進行上門指導服務,定人定責,進行全程跟蹤,為其提供政策、法律咨詢服務,積極協助辦理有關手續,指導撰寫有關文件、幫助填寫有關表格,提供各種文件樣本,進行登記前期指導。三是開展向導服務。對市場主體申辦不屬于本級工商部門辦理的事項或者需要到其他部門辦理的前置審批手續的,提供向導服務。對屬于需上級工商部門辦理的事項,登記窗口協助其準備需上報的資料,進行初審,對政府招商引資企業和重點企業派專人陪同到上級部門辦理;對需其他部門辦理前置審批手續的,通過登記窗口和**紅盾網站直接告知前置審批部門及其具體承辦機構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需要協助辦理的,協助其到相關職能部門進行辦理。截止4月份為市場主體開展前置審批向導服務165次,為企業開展指導服務768戶次。四是預約服務和延時服務。主動開展電話預約,實行隨來隨辦,隨時提供延時服務和節假日加班服務。盡量達到企業最滿意,努力為企業提供方便、快捷、優質的服務,確保綠色通道的快速通暢。今年來納入企業登記“綠色快速通道”的辦件共132件,辦結時間均不超過2個工作日。五是為企業拓寬創業融資渠道。指導、幫助創業企業、個體工商戶辦理動產抵押物登記進行融資。支持有限公司以股權出質方式融資,制定公司股權出質登記操作辦法,提供具體登記服務。今年,宜昌旺家紡織有限公司通過股權出質融資2800萬元,有效的解決了融資難的問題。積極申辦小額貸款公司,為融資解困另辟蹊徑。今年我局根據省局關于《小額貸款公司登記管理試行辦法》,成立了**市**小額貸款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將有利于更好地幫助中小企業融資。六是放寬項目建設的市場準入,對企業申請登記的項目涉及前置審批而暫時無法提交前置審批文件、證件的,將經營范圍核定為“xx項目的籌建”,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七是簡化和改進企業名稱登記程序。企業申請單獨冠省名的,由市局網上報省工商局核準。進一步簡化登記審核程序。在多個環節受理審核改為“一審一核”的基礎上,繼續擴大“一人辦結”范圍,除企業設立登記、涉及前置審批事項的變更及股權、資本(資金)變更外,其他變更登記和備案均實行“一人辦結”。當場登記發照。
三、強化商標戰略,推動實施商標品牌助發展。
堅持將實施商標戰略作為推進企業自主創新、提升我市產業和產品核心競爭力、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量質并舉,管扶同步。一是造氛圍。組織工商干部深入企業、深入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形式多樣的商標知識宣傳活動,增強企業的內動力,提高社會的關注度,為推動商標事業加快發展大造聲勢、創造條件。二是突破重點,幫扶企業申報集體商標和爭創中國馳名商標。經過調研,我局決定將**三寧化工有限公司和百里洲農牧綜合服務部作為第一批“商標興企”幫扶工作重點。一方面幫助**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申報馳名商標資料準備工作,達到國家商標局受理要求。另一方面和百里洲政府聯系,在政府的支持下,完成“百里洲砂梨”地理標志商標的.申報設計、申報資料準備等工作,爭取盡快被國家商標局受理。同時建立商標工作網絡,建立健全了商標資源數據庫,對擁有注冊商標的企業建立“商標工作聯系點”制度,建立商標幫扶聯系卡,對企業開展定期走訪制,掌握企業商標使用情況,并經常性指導這些企業正確使用商標,提升品牌競爭力,今年共走訪商標幫扶企業40家,填寫幫扶聯系卡96份,共為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商標咨詢、查詢服務67余次。三是實施商標富農“三個一”工程。我局制定了《關于實施商標富農“三個一”工程工作方案》,選定35家涉農企業,5 家專業合作社作為商標發展的重點幫扶對象,確定雙方商標幫扶聯絡員,制定幫扶計劃,到目前為止,35家企業中已注冊商標24件,申報10件,24家農村專業合作社中,其中已申請注冊商標的有3家,8家專業合作社正在準備申報之中。企業品牌效應凸顯。。四、 開展市場專項檢查,查處侵權行為。加大市場巡查力度,開展保護奧林匹克標志專項行動,嚴厲查處侵犯食品、農產品、藥品和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地理標志商標、涉外商標等商標專用權的違法行為。
四、強化服務三農,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進一步找準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的著力點。一是大力支持涉農龍頭企業發展。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列入重點幫扶名單,幫助建立健全信用及合同管理制度,引導龍頭企業建立歸屬清晰、責權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企業制度。引導農民以本地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為重點,因地制宜地加強引導、培育和扶持,進一步擴大資源集聚效能,拉長延伸產業鏈條,實現資源的集約利用、要素的有效聚集和市場的不斷擴張。二是培育發展農民專業業合作社和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開展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點創建”和“百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制定了發展農村經紀人的規劃和措施,著力引導農民經紀人由單一化向多元化、個體化向聯合化、小規模向大規模方向發展,強化生產、經營與市場的聯結,促進產加銷一體化經營。促進經紀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三是穩步發展訂單農業。積極開展“涉農合同幫扶”活動,加強農產品訂購合同行政指導,促進農業訂單規范化。及時為農民解決合同糾紛。引導企業和農戶采用抵押物登記的方式融通資金,支持生產,擴大銷售。四是扎實推進 “12315進農村”活動。及時化解消費糾紛,突出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努力構筑消費維權救助體系,維護農民消費者合法權益。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 7
一、紅山區服務業發展基本情況。
繁榮興盛的服務業一直是紅山區經濟發展的特色和優勢。近年來,紅山區緊緊抓住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消費結構升級的機遇,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赤峰市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政策措施,將加快服務業作發展為全區的重點工作列入議事日程。不斷突出重點,優化結構,創新機制,強化落實,使我區服務業保持了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
20xx年我區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7.2億元,20xx為45.6億元,20xx年為52.4億元,年均增長17.4%。20xx年上半年,我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2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9.1億元,同比增長10.7%。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均衡協調發展,批零餐飲業、交通運輸郵電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及其它服務業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等新興第三產業也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為優化我區服務業產業的結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消費品市場穩中趨旺,今年1—6月份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9.3%。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21.1億元,同比增長19.5%;餐飲業實現3.2億元,同比增長19.2%;其它行業實現0.5億元,同比增長13.5%。
二、紅山區促進服務業發展的主要經驗做法。
(一)舉全區之力搞好紅山物流園區建設。
多年來,紅山區的服務業發展始終處于層次低、規模小、布局散,新型業態發展緩慢的狀態。為了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產業層次、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根據紅山區地處中心城區信息流、資金流、商品流和車流相對集中這一特點,運用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理念,于20xx年6月正式啟動了內蒙古紅山物流園區建設。目前園區建設已累計投入資金23.8億元,全面啟動5100畝規劃區范圍內的建設,建成區面積達到3800畝。共引進各類企業118家,其中73家已經建成并投入運營,完成各類建筑面積68萬平方米,形成了以物流配送、汽車貿易、建材交易、貨物倉儲同步發展的經營格局。20xx年上半年,園區實現交易額26.2億元。預計全年可實現交易額55億元,稅收1.2億元,安置就業達到1萬人。
一是將規劃先行作為首要原則。作為自治區批準立項的首家大型物流園區,紅山物流園區在建設初期就確定了“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門檻招商,高水平發展”的工作思路。聘請國內資質較高的中交協物流研究院制定了園區可研及建設規劃,園區由最初規劃建設面積5000畝計劃總投資15億元,調整為7500畝計劃總投資35億元。基本服務半徑約為500公里,主要方向的服務距離超過1000公里。是集運輸、倉儲、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于一體,輻射蒙冀遼的綜合性物流園區。
二是不斷優化政策環境。認真落實赤峰市人民政府《關于赤峰市中心城區物流產業園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和赤峰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紅山經濟開發區、紅山物流園區規劃建設審批及有關優惠政策問題的會議紀要》所提出的各項優惠政策,制定了針對紅山物流園區簡化建設項目審批程序的配套措施,全力推進紅山物流園區項目建設。優惠的扶持政策為園區的發展增添了活力,同時,各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能為園區的建設和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林業、國土部門先后完成林地審批5019畝、土地審批4488畝;發改、財政、商務、金融等部門在為園區爭取產業項目扶持資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緩解了園區建設資金緊張問題。各部門積極配合形成合力,為園區的順利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是堅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紅山區委、區政府在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等各方面,積極發揮主導作用。一是投資5.9億元,完成了3800畝范圍內“七通一平一監控”基礎設施建設,共建設道路27條,總長度21公里,總面積46萬平方米。20xx年,園區三期首批620畝路網工程開工建設,共建設道路5條,總長度2.3公里,形成了“筑巢引鳳”的良好局面。二是建成了行政綜合辦公樓,將工商、稅務、公安、物業等部門引入園區聯合辦公,實行“一體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務”,為企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務,全面提高了辦事效率。三是完善了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80萬元,建設了專業物流信息平臺系統。啟動建設了占地70畝集商務、會展等功能于一體的商務廣場,滿足商戶產品會展需求。同時在廣場北側新建一處8400平方米的信息中心綜合樓,滿足信息中心發展的空間需求,進一步提高了園區管理和服務水平。四是進一步整合了城區物流資源,將城區內近120家配貨站全部引入園區,實現了區外長途運輸、市內短途運輸及城市配送的有效銜接。
四是加強園區招商引資吸引商氣人氣。園區地處城市邊緣地帶,地勢偏僻,人氣不足,商氣低靡,建設初期投資者對園區發展信心不夠,使園區最初招商十分困難。為了擴大園區知名度,增加園區的商氣、人氣,園區采取了“物流+市場”的經營模式。對園區入園企業實施“2年內免收企業所得稅,2年后再減半征收3年;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和辦理相關手續費能免則免,不能免按最低標準收取”等的優惠政策。同時,視入駐企業規模、發展潛力、投資大小、經營種類收取不同標準的配套費,特別是對能夠起到拉動作用的經濟實力較強、發展潛力較大、行業特色明顯的企業,實行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給予以一定靈活的優惠政策。完善的'配套設施和優惠的入園政策,吸引了大量民間資本,園區的“洼地”效應逐步顯現。
五是強化管理保障園區運轉有序進行。在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注重管理工作,有效地推動了園區規范化發展。招商引資過程中,堅持“四個嚴格”,
1、嚴格功能區劃分,按功能區定向招商;
2、嚴格準入,確保入駐企業具有活力;
3、嚴格合同約定,確保施工進度;
4、嚴格執行保證金制度,確保園區工程質量。為規范政府投資工程建設和管理,區政府出臺了工程招投標、材料采購、資金管理、工程審計等管理辦法,保證所建項目的質量和工期。完善了園區規劃監察管理辦法、水電暖管理辦法、綠化管理辦法、廣告牌匾管理辦法、物業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建設,強化了園區管理。同時,加強服務企業力度,全程協助新入駐和新開工企業辦理規劃、建工、消防、土地、房產等審批手續以及證照等相關經營手續;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幫助企業融資,解決資金困難問題。
(二)千方百計行進服務業商貿聚集區和特色市場建設。
一是以項目建設帶動進一步鞏固新華商業步行街作為全市商貿零售業的龍頭地位。紅山區新華商業步行街地處城區中心地段,是赤峰城區最大最繁華的商業街。始建于20xx年,歷經9年的發展,累計完成投資1.4億元,完成了774延長米主街和1579延長米的輔街建設和改造。截止20xx年6月整個新華商業步行街內共較大的綜合類百貨商廈23家,各類專賣店、品牌店、精品店157家,從事各種經營的大小商戶4000多戶,總營業面積近19萬平方米,從業人員超過10000人,年營業額超過10億元。在盤活步行街現有資產,調整經營業態,實現步行街商貿業提檔升級的同時,扎實推進步行街向北延伸及向東西兩翼擴展工程,啟動了航宇商務中心,蒙中商貿中心,華興商貿中心改造、草原明珠購物廣場等一批商貿業重點項目,全力打造以步行街為主體,輻射兩翼的中心城區核心商貿區。
二是強化市場體系建設。幾年來始終堅持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組成專項工作組推進市場建設,通過開展商務、公安、安監、工商、質量技術監督、衛生防疫等部門聯動,集中對酒類、糧食、成品油和定點屠宰企業的登記備案和專項整治,打擊假冒偽劣和非法經營行為,凈化和規范商貿流通領域秩序。目前紅山區現有各類交易市場20余家,西城市場、同興市場、天越市場、千禧建材市場、果菜糧市場、古玩市場、解放街小商品市場、萬商大院、三宇陶瓷市場9家市場交易額超過億元。其中,赤峰果菜糧批發市場經過十年的發展建設,已成為內蒙古東部地區最大的區域性專業糧油批發市場,具備了對全市及周邊地區成品糧油交易的調空能力,市場多次被評為市和自治區文明市場,成為了全市糧油供求的晴雨表,雜糧外銷的集中地。赤峰西城市場始建于1994年,占地面積由最初的50總發展到近200畝。西城市場現與全國200多家大型農貿市場聯網,成為國家農業部定點市場,指定信息采集點,全國農貿市場協會會員單位,是我市最大的農牧業產業化農貿龍頭企業,是內蒙東部地區最大的果菜批發市場,水果蔬菜集散中心,內蒙古最大水果蔬菜集散地。通過加強市場建設,形成了以市場發展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安置富裕勞動力,集聚資金的良好局面。
(三)下力氣抓好社區服務和養老體系建設。
幾年來,從紅山區地處中心城區,城市化程度較高,城市社區發展較快的實際出發,大力發展社區服務和養老體系建設。通過引進市場化運作體系,組建了我市唯一一家區級社區服務中心——紅山區社區服務中心。經過幾年的發展,社區服務紅山模式不斷成熟和完成,已經形成了一個社區服務中心配套十個社區服務平臺、一百個社區服務站的社區服務網絡體系,在實際工作中,以下七個方面為重點開展社區服務和養老工作。
一是順應居民實際需求,建立完善了社區服務系統。中心投資40萬元,建立并完善了社區服務信息網絡系統和24小時熱線電話呼叫系統。針對許多居民家中沒有電腦的這一實際情況,開通了8666666熱線電話,居民有服務需求時,通過撥打該熱線電話,中心工作人員即可對居民的要求做出明確答復。日前,已有400個服務企業加盟,每天接到居民各類咨詢達70多人次。
二是以居民健康為根本,開展了貼近居民的社區醫療服務。20xx年投入36萬元成立了三西街社區衛生服務站,針對部分社區居民存在的看病貴、看病難的實際困難,實行對轄區居民20%—40%的優惠就醫承諾,初步實現了“小病不出社區”的辦站目的,滿足了城區居民就醫就診的服務需求。
三是靈活采取多種方式,開展了居民較為滿意的物業管理服務。本著“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難”的原則,成立了心連心物業公司,共接管了城區14幢棄管樓和1個棄管小區,為部分居民小區提供物業管理服務。在改變了這些舊老小區原有的臟、亂、差的環境面貌的同時,方便了小區居民的基本生活。
四是依托現有服務資源,開展了全方位的家政服務。中心投資16萬元組建了自己的家政隊伍,根據城區廣大居民和社區單位的具體要求,通過兩套服務系統,分別采取有償、低償、無償服務等多種服務方式,在城區分散設點,就近派出服務。
五是大力拓展服務領域,開展了有針對性的中介服務。針對居民房屋買賣、就業求職等方面服務需求越來越多的實際情況,在中心成立了中介服務大廳,設立婚姻介紹、職業介紹、房屋介紹、家政服務、法律咨詢5處咨詢服務處,實行一廳式辦理,一站式服務,滿足了廣大居民交友、買房、法律訴訟等方面的服務需求。
六是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設備,開展了居民廣泛關注的社區培訓服務。滿足了居民多層次、多元化、具體化的服務需求。截至目前,中心已為廣大居民開展英語培訓150期,自我保健護理培訓11次,保姆、鐘點工培訓4期,大型健康知識講座3次,參加培訓人員達6800多人次。
七是以社區為單位,開展了居家養老服務。開展日托養老、管家登門、家政保姆、健身康復、代購配送、休閑娛樂等服務內容。同時在社區開展居民旅游、異地養老、養老機構中介、老年大學、低償或無償體檢,并為6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辦理出行120卡,建立家庭服務檔案,一方面更好的照顧社區內空巢老人,另一方減輕社區居民子女生活負擔。中心還聯合赤峰市慈善事業服務中心,共同實施“全國百歲希望健康工程”,分期分批為我區低保戶、孤寡老人、軍烈屬、殘疾人提供救助和服務。
三、紅山區服務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和下步打算。
當前,紅山區服務業運行總體情況良好,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現代物流等新型業態快速發展,有效第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但是在運行中也暴露出許多深層次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開放型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市場的規模、檔次不是很高,市場輻射力小、網絡化、信息化程度低。農村消費啟動緩慢,需積極開拓農村市場,提高農村消費水平。
為此,我們將以自治區、赤峰市有關要求為指導,加強服務業的區域合作和融合。針對我區服務業發展中的薄弱環節,采取扎實措施,加快傳統服務業的改造提升,積極有效地推進現代服務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一是繼續搞好物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物流園區三期建設工程,加快鐵路專用線、高速公路接口、保稅倉儲區、汽車租賃區建設及園區政務信息綜合樓、商務廣場、園區監控及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二是盡快開工建設紅山區蒙中商貿中心項目、航宇商務樓等建設項目。落實各項工作措施,把業態調整和項目落到實處。使哈達街中段經營環境明顯改觀,經營檔次逐步提升,亮化、美化水平及硬件設施均有明顯改善;推動步行街周邊的草原明珠購物廣場建設項目,力爭啟動古玩文化藝術市場、華興商貿中心項目,確保按計劃開工建設。
三是加大對服務業重點建設項目工作的專項推進力度。對確定的商貿重點項目實行全程、全方位的跟蹤服務,抓好商貿項目調度、統計、服務工作。同時把握國家政策取向,認真策劃、包裝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良好發展潛力和優勢的商貿建設項目,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扶持,緩解我區商貿企業投融資壓力。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 8
目前,科技和創新日益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因素,科學技術加速向服務業滲透,并衍生出全新的現代服務業,使現代服務業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中最具創新和活力的戰略性產業和經濟發展的主導部門。
一、__區服務業現狀
在北京市服務業發展表現出良好態勢的形勢下,__區服務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
從__區服務業兩年整體規模分析,全區服務業單位數、資產總計、收入指標占有比例是增長趨勢。然而服務業人均創收05、06兩年均低于全區人均創收指標,反映出我區服務業與其他行業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們也應清楚地看到06年比05年服務業人均創收增加了42.35千元,說明__區服務業整體實力是不斷增強的。
從__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1-11月,規模以上服務業575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90.7億元,較去年增長14.6,其他業務收入10.7億元,較去年增長51,利潤總額達9.3億元。稅金11.7億元,較去年增長20。經濟運行質量良好。
北京市服務業總量增長較快,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逐漸增加,在這種大的環境下,__區服務業不可逆轉的向前發展。__區作為北京市的城鄉結合部,過去以農業為主,近幾年,隨著現代化新城區建設的加快,__區的服務業所占比例也在逐年遞增,隨著高科技和信息產業的發展,為__區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__區服務業開始從傳統的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化。
二、__區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現代服務業是在工業化比較發達階段產生的新興產業,是主要依托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而發展起來的服務業,是__區服務業的發展方向。
截止到11月底,__園區規模以上服務單位286家,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3.6的份額引領__區服務業。
1-11月,園區企業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26.6億元,占規模服務業的83.6,同比增長15.8。上億元單位44家,主營業務收入293.5億元,其中園區服務業企業37家,主營業務收入273.3億元,占規模以上服務業上億元企業的93,園區服務業企業成為我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流。
從目前服務業統計上看,有三個類別和現代服務業相對應,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
從收入指標來看,__區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已基本占據服務業主導地位,尤以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最為突出,1~11月份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3.2億元,占服務業主營業務總收入的52。其中園區企業為144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5.8億元,占此行業96.3(其中有23家上億元單位,實現收入168.1億元,占園區此行業的85.9)。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息傳輸、計算服務和軟件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03.2億元、52.8億元、25.7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0.38、33.6、15.6,這三個門類,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81.7億元,占服務業總量的72。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提高了我區規模以上服務業的經濟總量,使我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勢頭。
三、__區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的差距
1、__區現代服務業知識密集程度不高
現代服務業重要特點之一是產業融合,它是指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的不同行業通過相互滲透,相互疊加,相互交叉,最終融為一體,產生更高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逐步形成新的產業形態的動態發展過程。__區作為功能拓展區,定位之一是大力發展物流業,可從目前服務業統計范圍內的所屬20家物流業(裝卸搬運和其他運輸服務業、倉儲業)的單位情況看,收入總量與比例均偏低,這20家1-11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6億元,只占服務業0.92,較去年同期只增長0.6,其他業務收入0.2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其主營收入增長緩慢。盡管物流業是現代服務業的統計范圍,但__區物流業企業經營規模小,科技和信息含量的密集程度不高,沒有形成資源共享、產業融合的經營模式,實際上仍處在傳統服務業階段。__區物流業距離現代物流業、現代服務業要求還很遠,沒能滿足__區建設西南物流中心的發展需要。要引導和支持傳統物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技術升級,提高其網絡化、信息化、協作化的水平,不斷降低物流成本,不斷創造新的物流需求;要引進國內外知名的物流企業和物流管理技術,推動全區物流的整體規模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__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缺乏主體行業的帶動
現代服務業是在科技和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科技信息融合為一體條件下的高密集的現代產業。
__區發展現代服務業有其獨特的科技優勢和人才優勢。航天部,自動化研究院都在__轄區,擁有大量的科技人才和豐富的科技資源,關鍵是看如何使用。要解決好“有技術缺應用,或單一應用無成效”的問題,要加強現有核心技術的集成應用,加強行業技術整合、產學研的聯合以及技術集成應用示范平臺的建設,挖掘現有技術潛在的應用能力,系統地提升技術綜合應用水平。
園區服務業在一定程度上是__區現代服務業的代表,區現代服務業企業主要集中在園區,現代服務業營業收入主要來自園區,在全區服務業中處于主導地位,但對于全區服務業的輻射和引導、帶動作用不明顯。
通過對園區內服務業企業與非園區服務業企業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園區服務業在我區服務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園區服務業雖然具有一定規模,服務業單位數已達全區服務業總數50,從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區服務業83.6,園區企業人均創收59.6萬元比非園企業12.8萬元,高出46.8萬元,總體看園區是全區現代服務業的主導力量。園區服務業的主要模式是應用信息技術,對轄區傳統服務業改造影響有限,未能形成以科技園區為龍頭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高科技信息化服務業的產業鏈。
3、__區現代服務業融入外商投資不足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服務業是今后經濟發展的主流行業,也是現在和未來外商投資的重要行業。1~11月我區規模以上服務業外商、港澳臺投資企業共29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同比增長46.4。但是目前占我區服務業企業份額較小,主營業務收入僅占規模以上服務業的1.3。我區引進現代高科技外資服務企業,用現代管理模式,來帶動__區現代服務業發展,提升__區現代服務業的管理水平,應引起高度關注。
總之,__區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但仍處在起步階段,科技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程度還有待加強,科技對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仍不明顯,亟需通過新型的促進模式加速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來促進__區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四、__區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建議
1、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從根本上提高對現代服務業的重視程度,要把現代服務業發展作為__區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點,要克服固有慣性,優化工作方式,積極開展自主創新。
2、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資源,形成規模效益
加強現代服務業與區域創新體系的緊密聯系,加強科技對現代服務業企業的支撐作用。
3、加強傳統服務業的科技促進和創新改造
__區現有的傳統服務業亟需各種形式的科技投入,要采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信息化技術,結合行業特點,提高服務業的服務效率,不斷改革創新,以滿足用戶不斷更新的服務需求。發揮__科技園區優勢,引領__區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4、積極探索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律,為發展現代服務業提供數據支持
相關部門應樹立超前意識,及時監測__區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態勢,收集采編、研究分析、動態發布現代服務業領域的各類信息,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發展現代服務業是經濟發展的必然,__區應抓住發展現代服務業這一契機,整合產、學、研資源,加速傳統服務業的改造,大力扶植以高新技術和信息產業技術為主的現代服務業,未來現代服務業必將成為__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 9
在新形勢下,內陸農業大縣__如何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優質人才服務?我們帶著這一問題,對全縣民營經濟進行調查,并就人事部門如何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服務作了一些思考。
一、正視現狀,加強為民營經濟提供人事服務的緊迫感
“打造工業__、建設經濟強縣、構建和諧社會”,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將起到決定性作用,而制約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最大“瓶頸”就是人才。一是人才總量嚴重不足。據統計,我縣650家民營企業,從業人員近6萬,僅有初級技術人員1200人,中級169人,高級46人,專業技術人員平均每家只有2人,人才僅占企業總人數的2.4%。二是人才供給渠道狹窄。雖然我縣在1993年就建立了湖南省首家縣級人才市場,但由于資金和市場信息網絡等方面的因素,其作用的發揮與市場配置人才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三是人才管理尚不規范。絕大多數民營企業仍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沒有形成完整的管理體系。四是人才發展環境欠佳。民營企業的審批程序十分繁瑣,關卡多收費多。既限制了經濟的發展,也限制了人才作用的發揮。
二、分析原因,增強為民營經濟提供服務的.針對性。
1、民營經濟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的小規模經濟實體,其業主對人才的作用缺乏認識。家族管理的企業多,現代管理的企業少。企業主年齡多在50歲左右,自身文化層次較低,缺乏現代企業管理理念。注重資金資本運作,忽視人才資本運作。
2、原有體制,制約了人事部門向民營經濟提供服務。政府人事部門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沒有把民營企業的人事管理納入工作范圍,只重視為行政事業單位配置干部,忽視為民營企業解決人才問題,民營企業工作的人才職稱評審以及獎勵等方面也未能享受行政事業單位人才的同等待遇。
3、人才配置市場化機制尚未形成,人事部門難以為民營經濟提供服務。由于受經濟基礎、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人才市場仍未發育成熟,人才配置市場化尚未完成,人才市場對人才資源配置的主體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4、各項配套改革不完善,人才在不同行業就業的差距明顯。大多數民營企業未能按照現代企業的人事制度進行管理,缺乏吸引和激勵人才的分配機制、保障制度和良好的成長、創業環境。
三、尋找對策,全力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1、與時俱進,進一步轉變人事工作理念。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科學理念,樹立發展民營經濟毫不動搖、民有公有一視同仁、促進民營經濟更快發展的觀念。
2、不斷創新,著力構建人才服務體系和網絡。搭建民營企業服務網絡,開設民營企業人才人事服務窗口,開通企業服務熱線,利用人才信息網站,及時為民營企業提供人才人事服務咨詢。
3、實事求是,全力爭取和制定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形式定期向重點聯系服務單位發布人事人才工作信息,通報人事人才工作的有關政策,凡正式下發的文件均發送重點服務對象,讓服務對象及時了解人事人才工作的最新動態。建議縣委縣政府廣泛征詢意見和建議,出臺綜合性的人才引進優惠政策。
4、搭建平臺,大力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強化人才市場的人才資源配置功能,建立和完善企業需求信息庫、各類人才求職和流動信息庫以及農村實用人才信息庫;通過舉辦民營企業人才專場招聘會等形式,推動民企人才資源配置的市場化,大中專畢業生,在充分給與優惠待遇的條件下,鼓勵到民營企業中大顯身手,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農村實用人才,給與一定的經濟援助或信貸優惠,激勵其自主創業、興辦實體。靈活引進高層次企業人才。
5、全面鋪開,竭力為民營經濟發展服務。一是把為民營經濟服務列入考核。二是積極發揮人事部門的培訓職能。構建民營企業人才培訓網絡;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結合自身的緊缺需求,組織“定單培訓”。三是讓人才盡情創業,無后顧之憂。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 10
按照縣政府《關于開展全縣社會經濟發展有關問題調研的通知》要求,為正確認識我縣目前現代服務業的總體情況,商務局精心組織人員對全縣現代服務業進行了調查及分析研究。現將調研情況綜合報告如下:
一、我縣現代服務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縣現代服務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并呈現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一)貢獻不斷增加。“十一五”期間,全縣現代流通增加值已由的6.89億元提高到13.63億元,增長49.45%,占三產比重從相對弱勢的狀態提高到2010年的17.23%。現代服務業城區個體業戶數由06年末的3127戶增加到10年末的4232戶;就業人數由06年末的11205人增加到10年末的25610人。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7家,從業人員380人,銷售總額13.33億元。全縣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14個,商品成交總額達到6.89億元,顯示出我縣現代服務業持續增長的良好勢頭。
(二)主體突出民營。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流通領域開放程度不斷擴大,導致我縣大多數國營現代企業機構改制,使現代服務業組織和人員結構的重大變化,消費品市場經營多元化得到充分發展,特別是個體私營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
的態勢,使民營經濟迅速成長為現代流通領域的主力軍,在拓寬就業渠道、繁榮城鄉市場、活躍區域經濟、服務群眾需求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放開搞活彬縣現代服務業,推進現代服務業的加快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2010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3億元中,私營、個體、股份制和其他經濟類型占到80%以上。
(三)業態不斷出新。各類專業店、專賣店、便民店、大中型綜合超市等新的商業組織形式不斷增加,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新興業態現代流通方式初步應用,已加快大眾化餐飲、住宿、美容美發、洗染、家政服務、洗浴等生活服務業連鎖化步伐。目前,全縣擁有各類商業網點約8870個,其中大型超市3個、百貨店3個,主題商場4個,商品交易市場14個,農村集貿市場15個,賓館酒店45家(其中準三星級3個、四星級1個),各類專賣店32家,連鎖店12個,美容美發店59家,洗浴6家,網吧15家,娛樂場所7家,住宿個體戶120戶,餐飲個體戶597戶,食品加工企業及加工點22家,貨運信息配載站13個。
(四)體系不斷完善。大力推進了現代服務業民生工程,突出抓好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農貿市場改造提升、新網工程等現代服務業民生工程;推進現代流通市場體系建設,并始終把發展流通服務業和促進消費放在突出位置,積極引導建立適合農村消費特點的生產和流通體系。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萬村千鄉連鎖農家店”291個;共銷售家電下鄉產品51900臺(件),銷售額達到了11579萬元,兌付補貼資金1308多萬元,位居全市前列;“新網工程”已建成農資龍頭企業19戶、農資連鎖直管店18戶、鄉村加盟店60個、專業合作社3個;彬縣冷鏈物流配送中心項目和高渠春蕾蔬菜專業合作社蔬菜農藥檢測項目正在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已初步形成了農村現代化現代網絡體系,并且效益初顯。
(五)現代服務業發展不斷規范化和市場化。近幾年來,政府加強了對現代服務業市場的依法監管,引導企業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建立健全了一些行業協會組織,協調行業經濟活動。
(六)旅游規劃體系日益完善,景點開發穩步推進。完成了《彬縣旅游業總體發展規劃》,初步確定了以川道盛唐佛教文化和現代工業旅游線、南翼生態休閑旅游線、北翼古豳文化旅游線的“一線兩翼”現代旅游發展格局。古城墻修復、紫薇山生態公園建設、公劉教稼苑祭祀區建設、大佛寺外圍環境保護、西苗頭森林公園山門建設、老君庵修復、程家川古民居恢復、花果山山體景觀建設等工程穩步推進。
二、我縣現代服務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現代服務業在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與國內先進水平相比較,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和問題:
(一)市場建設缺乏總體規劃,布局不盡合理。由于長期缺乏現代服務業整體發展規劃的指導,物業開發與現代規劃
脫節,開發商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開發商業地產設施,使商業設施開發建設與規劃脫節,商業設施開發建設與商業經營脫節,導致我縣現代服務業布局顯得散亂、無序,網點設立隨意性較大,結構布局不合理,缺乏特色。
(二)傳統現代業態比重過大,現代業態發展不足。近年來,我縣各類私營、個體現代企業發展迅速,但業態結構仍以傳統為主,批發零售貿易、餐飲住宿所占比重很大,連鎖經營、物流配送、會展業、電子商務、中介服務等新興服務業發展滯后,業態水平不高。
(三)整體層次偏低,缺乏有地方特色和優勢的街區和專業市場。彬縣商業特色不明顯,定位上沒有明顯的品牌差異和特色差異,有百店一面的雷同化現象,沒有形成既體現都市特色商業形象,又符合規劃區域定位和適合不同消費群體的商業層面結構,如美食街、數碼通訊街、風情休閑街、旅游商品一條街等特色街區。在現有的專業市場中,均無與本地特色產品相配套的專業市場。
(四)商品專業市場設施差,交易方式落后。彬縣現有的專業市場、綜合市場存在檔次低、規模小、設施差、交易手段和方式落后、管理不規范。
(五)區域發展不平衡,農村市場潛力有待挖掘。首先是城鄉發展嚴重不平衡。中心城區現代和市場發展速度很快,但農村商業網點發展卻比較滯后,特別是集貿市場建筑簡陋,
大棚式市場、露天市場較多,馬路市場現象較為嚴重,使農村消費潛力未能達到充分的引導和挖掘。
(六)現代流通方式發展緩慢,制約現代流通的快速發展。近年來,雖然我縣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但目前大部分市場仍處在攤位經營的初級流通形態,傳統現代形式居主導地位。特別是現代物流比較滯后,物流中介服務不發達,現代電子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在現代流通交易中應用極少,尤其缺乏集倉儲中心、配送中心、貨運中心、信息網絡中心、營銷策劃中心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配套物流基礎設施。
(七)景點開發不足,接待能力不強,旅游景點服務設施不齊全等原因制約著我縣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三、發展機遇和挑戰
我縣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與挑戰:
1、加快工業化步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商機。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提高現代工業競爭力、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動力來源。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工業越來越緊密的相互融合,使得產業經濟活動中服務業的比重逐步上升,附加價值提高,專業服務外臵化的趨勢也愈加明顯,這就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2、加快推進城市化,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平臺。我縣縣城規模擴大,經濟快速增長,居民收入提高。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 11
人才隊伍建設不是人才數量的簡單疊加和地理位置的移動,而是緊密契合發展實際需要,進而形成數量充足、素質精良的人才集聚。圍繞人才工作服務凌源發展大局,要把握好工作重點,注重“三個結合”。
1、注重用好現有人才與引進優秀人才相結合。在人才隊伍建設過程中,要注意人才的內外并重,做到現有人才與引進人才統籌融合,不能厚此薄彼,搞遠近親疏,要通過引進、培訓、重新配置等方式,建立以現有人才隊伍為基礎、引進外地優秀人才為補充的工作機制,形成區域人才的比較優勢。一方面,凌源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各行各業都已積淀了一定數量的人才,這些人才有著許多特點和優勢:一是熟悉情況,他們對凌源的歷史和現實情況十分熟悉,對于所從事行業的發展實際了若指掌,工作中可以避免走彎路,減少由此造成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和損失;二是成本較低,現有人才經過多年的培養,除以更新知識、提高素質為目的進行必要的培訓之外,不需要過多的成本投入,而且兼具了到位快、進入角色快的優勢;三是穩定性強,現有人才及其配偶居住地多在本地,子女也都已經就近入學,較引進人才來說穩定性強,能保證工作的連續性。另一方面,針對新的產業發展方向,相應引進本地區缺乏的人才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如果引進恰當,一個人才就會帶動起一個產業。因此,人才引進是改善現有人才隊伍結構、提高人才隊伍質量、增強區域競爭力、推動凌源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舉措和重要手段。當前,凌源工業經濟的重點是汽車、玻璃、鋼鐵三大產業,這三大產業都是技術要求比較高的產業,需要有經驗、有技術的高層次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在抓好招商引資的同時,圍繞這三大產業的招才引智也應該同時開展,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2、注重剛性引才與柔性引才相結合。“剛性”引才,即通過招聘、招考等形式將人才吸引到本地區長期工作,很多情況下還要將人才的人事、組織、工資關系遷移過來。“柔性”引才,就是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工作理念,采取咨詢、講學、兼職、短期聘用、技術合作、人才租賃等渠道引進人才的方式。
在“剛性”引才方面,近年來凌源市通過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招考人才、企業招聘人等方式引進了一定規模的.人才,主要以高校畢業生為主,有效地改善了凌源人才隊伍結構,也形成了以公開、透明、擇優為基本原則的較為成熟的引才經驗。在“柔性”方面,主要是針對高層次人才而言,適用于本地不具備“剛性”引進能力或引進成本過高的情況,比如凌源的花卉產業,每年都會邀請荷蘭等國家的專家授課指導,從而確保種植技術和品種始終在全國居于領先位置,贏得了“全國百合第一縣”的美譽。花卉產業“柔性”引才的做法,對于其他產業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只有樹立“引進智力是引才”、“引進成果是引才”、“引進技術同樣是引才”的引才理念,不斷拓寬人才引進渠道,擴大人才引進范圍,才能構筑起人才集聚、智力會集的人才高地。
3、注重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在人才工作中,政府的定位應該是通過制定優惠政策、打造發展平臺、營造良好環境、提供優質服務、加大財政投入,構建起一個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和滿足社會要求的規模適度、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人才工作格局。首先,政府要立足當前開展工作,把服務職能和統籌協調職能發揮好,在組織人才招聘、公益人才培訓、人才政策宣傳、人才市場建設、人才資源研究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其次,政府要面向未來開展工作,圍繞地區整體發展需要和人才發展規劃,適度運用行政手段和財政資金,在充分調研的前提下,有計劃地培養、引進、開發人才,對未來進行人才投資。再次,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對人才資源的基礎性配置作用,尊
重人才主體地位,實現政府職能由直接配置和管理人才資源向制訂市場發展規劃和準入制度、完善政策法規、加強監督管理、規范市場秩序、優化市場運行環境轉變。將人才選拔、評價、培養、流動等具體環節交給市場,強化和規范人才市場秩序和市場監管,規范人才中介機構發展,保障人才公平競爭,構建起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人才工作體系。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 12
社區服務業是指在政府的倡導、扶持和推動下,以滿足社區成員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為宗旨,以基層街道(鎮)、社區為依托,各類社會主體共同興辦的,具有公益性、地緣性、福利經營性的多元化服務。加快社區服務業發展,對于加強基層政權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對于完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公正和社會和諧;對于提高居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社區服務業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一個特殊領域。政府機構、社區組織、企事業單位、民間團體和社區居民都可以成為社區服務業的投資主體和興辦主體,它是各種社會力量共同開發、服務的.領域。社區服務的對象包括社區內的弱勢群體、普通居民群眾、駐區單位等各類社區成員;服務內容涉及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社區就業、便民商業、物業管理、文化教育衛生、家政服務、餐飲、修理等許多行業;具有上門入戶服務、設點集中服務,無償服務、低償服務、有償經營服務等多種服務形式。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 13
今年以來,我鎮服務業發展切實抓住城市產業轉移的有利契機,立足實際,攻堅克難,務實創新,統籌發展,全鎮服務業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的良好發展態勢,各項經濟指標實現了新的增長。
一、今年以來發展服務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 2月份,我鎮完成服務業納稅營銷 96865萬元,同比增長99.92%,占年計劃目標的 6.87%;完成國地兩稅57 2.04萬元,同比增長39.86%;完成固定資產投入36xx年計劃目標的80.46%,其中,完成經營性投入5550萬元,占年計劃目標的55.5%。從主要經濟指標分析,我鎮服務業發展勢頭較好,增長速度較快,基本達到或超過了進度要求,這主要得益于新引進公司的快速見效。其中新引進的3家運輸公司預計今年可新增銷售 5000萬元,新引進的3家貿易公司可新增銷售8個億;同時,通過良好的服務,派克貿易有限公司可比去年增加銷售3億元。在抓好現生產的基礎上,我們還大力抓了招商引資,目前,有xxx銷售公司、著名汽車4s專賣店等一批項目正在洽談之中,保證了服務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情況。
按照年初區委、區政府統一部署,我鎮對重大項目高度重視,專人負責,層層落實,各項目正按計劃有序推進。
1、大合速二期項目。該項目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
(1)、登山步道。總長874.9米,已于6月份全部完工。
(2)、部分別墅。其中三棟別墅總建筑面積906.22平方米,土建全部完成,已轉入外場施工,確保在9月底前完成道路、綠化、裝潢,并交付使用。
(3)、汽車通道。該通道連接尚書灣和安定寺,總長6800米,計劃于月底前全部完工,溝通刪節號景區。
(4)、會議中心。該項目總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總投資3000萬元,xx十八灣旅游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目前,項目相關規劃圖紙正在設計中,計劃于明年2月份啟動建設。
2、xx生態休閑農莊項目。該項目總建筑面積 8000平方米,總投資 3059萬元。目前,大棚主體、內部各功能區工程建筑已基本完成,內部設施正在調試之中;道路路面瀝青攤鋪也已結束;外場綠化正在加緊施工中,已鋪設草坪磚9000平方米;山體瀑布工程已全部完工;服務員培訓工作已全面展開;同時,相關手續也正在加緊辦理之中。在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支持下,9月5日由xxx專門召集有關部門在xx召開協調會,對資金、工程進度及相關手續辦理進行了專題協調。整個項目計劃在明年 0月份竣工,并投入運行。
3、環鎮北路商貿街店面項目。該項目總建筑面積xx年 0月份完工并交付使用。
4、集鎮 號拍賣地塊。該項目位于集鎮環鎮西路與人民路交匯處,總占地面積74畝,總建筑面積7.4萬平方米,總投資 .7億元,由市富安置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目前,一期占地40畝、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已開工建設,售樓籌備處也正在建設中。
三、服務業發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我鎮服務業雖然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仍存在著一系列矛盾和不足,主要為:一是地處遠郊,服務業受城市輻射的影響較小,長期以來處于一個相對局限的范圍內發展,發展服務業人氣不足;二是由于園區建設還未達到一定的規模,園區建設的帶動效應、小城鎮建設的集聚效應、十八灣生態修復帶來的積極影響還未體現,鎮區人氣聚集度不高,制約了三產服務業的進一步快速發展。三是由于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土地進一步嚴格控制,同時,資金的不足也制約了物流園的啟動建設等等,似的服務業發展缺乏載體。 四、下階段工作的主要思路及重點。
下階段,我鎮將進一步立足胡埭實際,深入貫徹實踐科學發展觀,統籌協調發展,加快形成“一帶二區”的發展格局,具體為:
1、以沿山沿湖自然資源為依托,以市建設“山水名城“為契機,按照湖光山水旅游城市的`發展方向,保護生態,突出自然景觀的建設和文化底蘊的挖掘,高水平發展休閑度假、現代農業、觀光旅游業,逐漸形成劉閭路以東的“生態休閑觀光旅游帶”。
2、以環湖公路、xx高速、xx鐵路的建成為契機,進一步發展沿路經濟,合理定位,發展現代物流業,并結合xx地區性物流中心的基本功能定位,以物流為載體,依托工業安置區發展生產資料的交易、流通,逐漸形成“綜合物流區”。
3、以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為方向,以經營城鎮為重點,依托集鎮區的土地優勢和人口向集鎮集中的機遇,借助區外資本的力量加快發展房地產,逐步推出部分地塊,走向市場,積極引導農民居住向集鎮集中,增加集鎮的人氣;同時,以工業園建設為帶動,加快配套,發展辦公、餐飲、住宿等配套服務業,逐漸形成“集鎮中心商貿區”。
通過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市場化運作,做到重點突破和全面發展相結合,以人為本,科學布點,努力謀求胡埭服務業新的突破。一是抓好在建項目的快竣工。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 14
服務業又稱第三產業,主要包括商貿餐飲、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金融保險證券、旅游、房地產、教育、文化、衛生等在內的提供服務的行業。發展服務業是促進市場經濟發育、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提高國民經濟效率的重要途徑,認真分析我市服務業發展的現狀和問題,理性思考,合理定位,全面營造良好的服務業發展環境,對加快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我市服務業發展的現狀和問題
近年來,雖然我市服務業呈現快速健康發展的好勢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不斷提高,但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服務業發展迅速,但總體發展水平相對滯后。衡量服務業發展程度的主要指標有兩個,一個是動態指標即服務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反映的是服務業發展的快慢;一個是靜態指標即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反映的是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從發展速度來看,20xx年我市服務業增加值為31.16億元,到20xx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80.91億元,是20xx年的2.6倍。從增長規模來看,“十五”期間的大多數年份服務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高于gdp和一、二產業增長速度,但服務業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這與我市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不相適應。根據國際通行慣例,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時,服務業的比重應達到37.8%以上。20xx年我市人均gdp為1825美元,城市化率達49%,服務業的水平應在37%以上,但是20xx年我市服務業占gdp比重僅為30.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9個百分點。
(二)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加大,但拉動作用不明顯。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反映服務業發展水平的一個標志。20xx年,我市服務業實現稅收6.49億元,占全市稅收的27。4%,其中服務業提供營業稅4。15億元,比上年增長23.8%。服務業已成為新的增長亮點,對全市經濟發展貢獻在增大。但從我市三次產業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來看,第二產業的貢獻率長期以來處于60%左右,而第三產業即服務業的貢獻率在30%左右,我市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遠遠落后于第二產業,還未與工業化和城市化形成良性互動,從“工業經濟型”社會向“服務經濟型”社會轉變還任重道遠。
(三)服務業成為吸納勞動就業的重要渠道,但其潛力仍沒有發揮出來。“十五”以來,我市的就業結構發生了不小的變化:第一產業就業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就業基本穩定,第三產業就業比重稍有上升。國際經驗表明,隨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提高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服務業(第三產業)將成為吸納勞動就業的主渠道。20xx年全市服務業從業人員達24.98萬人,比20xx年增加6.78萬人,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從業人數的比重由20xx年20.6%提高到20xx年的25.4%,上升了近4.8個百分點。盡管我市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在持續下降,但就業比重仍高達33.9%,與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9.9%不相稱,這表明我市服務業在吸納農村勞動力轉移方面的潛力遠未發揮出來。
(四)傳統服務業較為發達,但現代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發展不平衡。近年來,我市服務業在保持較快發展速度的同時,其內部結構明顯改善,服務業結構轉換與升級速度加快。從我市服務業內部各行業增加值來看,批發和零售貿易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等傳統服務業所占比重最高,在全部服務業增加值中的比重高達49.4%;房地產業達到10.6%,成為全市新興服務業的骨干支撐力量;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障社會福利業、金融保險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實現的增加值占服務業的比重為29.2%;而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一批新興行業比重僅占9.8%。可見,服務業內部各行業發展極不平衡,部分新興行業還處于起步階段,服務業內部結構亟待調整優化。
(五)農村服務業發展落后。我市農村服務業總體上看處于萌芽、分散狀態,仍是傳統服務業多,現代服務業少,農村服務業供給不足、比重偏低、結構落后、質量不高、競爭力差,已成為推進我市城市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的瓶頸。我市服務業單位主要在城市,面向農村的較少,且農村服務業主要以農村交通運輸、批發零售貿易與餐飲等傳統行業為主,而與“三農”工作關系較大的科技、信息、農村金融、商品流通、法律咨詢等行業相當缺乏。相對于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而言,我市農村服務業發展明顯滯后,不能滿足農民、農村的客觀需要。
二、制約我市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城鎮化進程滯后。服務業的發展要求人口須達到一定規模,服務企業才能盈利,才能作為產業來經營。這就是服務業往往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的根本原因。專家認為,一個城市最低的規模經濟人口是50萬,而我市不把湘東10萬人口統計在內,中心城區的常住人口約46萬。城鎮化水平不高,制約了服務業發展所需的集聚效應,影響了服務業的發展壯大。
(二)市場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現在煤氣、公路、自來水、公交、電力、衛生等行業,市場準入門檻高,存在著部門或行業壟斷,民營經濟難以介入,從而使這些服務領域供給能力的擴張受到制約。20xx年,萍鄉服務業非公有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
比重雖然高達55%以上,但主要是批發零售貿易、住宿餐飲業和房地產業中非公有經濟占比分別達96.2%、94%的貢獻,而在其他行業如郵政,水利、公共設施管理、文教衛體和社會福利等行業國有經濟投資繼續占絕對比例,同時,文化、商業系統、物資流通業、旅游、廣電等體制機制不活,改革步伐緩慢,技術市場、資本市場、產權交易市場、物資市場、人才市場、勞務市場等服務體系培育還不完善。
(三)制造業粗放式擴張,導致生產型服務需求不足。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有賴于物流與營銷、研發與人力資源開發、軟件與信息服務、金融與金融保險服務、財務法律中介等生產型服務需求的拉動,它們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制造業鏈條上研發、設計、生產、營銷及售后服務等環節的分工、分離與專業化,但我市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較弱,科技含量低,對第三產業需求不旺,制約了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四)現代服務業投入不足。20xx年,服務業內部各行業投資的比重分別是,交通運輸業占12.4%,批發零售餐飲業占24.9%,房地產業占25.7%,而文化藝術和娛樂業占4.1%,衛生和社會福利業占2.7%,租賃商務服務業占1.5%,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占1.2%,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占0.2%。從投資的行業分布情況看,傳統服務業投資比較集中,現代服務業投資相對不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服務業發展或結構優化的困難,對服務業的加快發展形成制約。
三、加快發展我市服務業的建議
(一)制定出臺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為推進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科學指導。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xx〕7號文件)的規定,結合實際,盡快制定我市加快發展服務業的政策措施,明確加快發展服務業的重大意義、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相關措施,對我市的服務業發展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并與工業規劃和城市發展規劃結合起來、與點線面結合起來、與近中期和中遠期發展目標結合起來,使我市服務業健康有序發展。同時,成立相關機構,負責指導和協調服務業發展和改革中的重大問題,提出促進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方針政策,部署涉及全局的重大任務。
(二)突出重點,發展本市特色服務業。通過抓重點、抓特色帶動全市服務業的發展。一是要鞏固和提升傳統服務業。對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交通運輸郵電等傳統服務行業進行技術改造,以改造增壓力,求動力,強活力,提升傳統服務業的競爭力。二是促進新興服務業發展。進一步依法放開各類市場,放寬經營范圍,鼓勵社會資本辦教育、醫院、研究所、體育、旅游、中介服務等新興行業,培育和壯大新興服務業產業鏈,建立和完善以民間投資為主體的社會投資及法律保障體系。三是推動為農服務的服務業發展。圍繞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建立以生產銷售服務、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和金融服務為主體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農村水利、交通、醫療衛生、計劃生育和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發展園藝業、特種養殖業、鄉村旅游業等,發展農村生活服務業,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四是發展特色服務業。我市要著力從旅游業、物流業、社區服務業中創造特色,增加服務業的競爭力。旅游業要著力建設生態武功、紅色安源、楊岐名寺、義龍洞等四大旅游區以及中國儺文化園主題公園,突出“工業搖籃、綠色家園”主題特色。物流業要按照“城市大商場、城中特色街、城郊大市場、城外大物流”的思路,構建安全、便捷、暢通、高效的現代商貿物流體系。社區服務業要結合各地的實際,挖掘特色,發揮優勢,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創辦養老、托幼、健身等各種便民服務業。
(三)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擴大服務業發展空間。要依托雄厚的工業基礎,重點發展生產服務業,盡快把研發、信息、物流、營銷服務的水平搞上去,爭取把生產性服務環節的利潤更多地留在萍鄉,走出一條制造性與服務業互相促進、良性發展的富有競爭力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同時,通過加快工業化進程,不斷做大經濟總量,在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的同時,提高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促進傳統服務業的發展。還要把發展服務業與實施城鎮化戰略結合起來,鼓勵引導農村居民進入城鎮社區居住,提高中心城鎮人口聚集程度,增加消費需求,促進服務產業向中心城鎮集聚,擴大中心城鎮服務業的經營領域,使中心城鎮服務業發展成為城鎮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帶動周邊小城鎮及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
(四)完善服務業市場體系和競爭機制,為服務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一是要繼續放寬市場準入,加快壟斷行業管理體制改革。降低服務業市場準入門檻,放開競爭性服務業的市場準入條件,逐步放松對非自然壟斷服務的市場限制,通過引入市場機制防止非自然壟斷服務業壟斷經營。二是按政企分開、政事分開、企業與事業分開原則,進一步推進服務領域的產業化、社會化進程。加大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科技、體育與事業單位中的營利性服務和非營利性機構改革工作,營利性服務機構要向企業化轉變,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對非營利性服務機構,政府要保障投入,加強監督,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推進機關事業單位的會議服務、公共交通、物業管理、環衛保潔、食堂等內部服務工作社會化,以及內部服務機構向獨立法人企業改制工作。三是加快“引進來,走出去”步伐,增強服務業發展活力。加大服務業對外招商引資力度,建立起多層次、全方位、有序化的招商網絡、渠道和格局,廣泛吸納社會資本,本著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積極吸引一批有規模、有實力、有優勢的省內外民營企業來我市投資服務業發展。
(五)培養造就一批服務業管理、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一是加強服務業崗位技能培訓,加強對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力轉移人員從事服務業的再就業培訓工作,全面推行服務業資格證書制度。二是大力引進物流、旅游、教育培訓、商貿流通、文化傳媒、休閑娛樂、體育健身等領域急需的高層次策劃、管理、經紀人才,依托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增設服務業緊缺專業,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三是財政設立服務業發展基金,用于扶持具有發展前景的服務業企業,在全社會營造重視服務業發展的濃厚氛圍。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4-12
康復醫療服務發展調研報告04-16
服務業發展調研報告07-14
關于服務業發展的調研報告02-17
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9-17
服務業發展調研報告(15篇)08-10
入企服務企業發展調研報告06-09
服務業發展調研報告精選15篇07-14
發展現代服務業調研報告09-03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