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營銷社會調查報告
當去接觸不知道的一個情況或事件,我們需要調查清楚情況,并根據調查情況撰寫調查報告。好的調查報告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市場營銷社會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市場營銷社會調查報告1
一、引言
從外部經濟環境來看,我國城市群建設穩步實施,在交通、配套設施等各個方面,都為郵政業務帶來更多發展的動力。在這種經濟形勢之下,郵政企業經濟發展的關鍵在于以科技型、團結性為企業發展理念,制定適合時代發展和企業實際情況的市場營銷策略。郵政政企分開,實行公司化運營、建立郵政儲蓄銀行、郵政速遞物流公司單獨運營。郵政營業網點多、信譽度不斷增高、能力建設日益增強等等,這些都是郵政企業體制改革進程取得的重大進步。
二、郵政市場SWTO分析
1.競爭優勢
郵政企業經過長期發展基本建立了橫連國際,縱接城鄉的網點布局,形成了全國郵政一張大網的一體化優勢。郵政企業的傳統實物運送、郵政信息傳遞、郵政金融資金流通“三流合一”業務,能夠很好的滿足市民的需求,在展現服務的時限、種類、質量等多方面有顯著優勢。另外,郵政擁有強大的品牌優勢,市民大都信任郵政品牌,郵政明信片、郵政賀卡、郵發報刊、集郵、郵政金融等許多產品一直深受歡迎。可以說,眾多的服務種類和良好的企業品牌形象成為郵政最大的競爭實力。除此之外郵政還擁有國家層面上的《郵政法》,地方政府出臺的《郵政條例》等政策保護優勢。《郵政法》明確規定“信件和具有信函性質的物品”屬郵政專營,全國有三分之二的省(直轄市)通過《郵政條例》給予郵運車輛過橋過路費減免等資費優惠。近年來,郵政金融計算機網也得到突飛猛進,網絡查詢郵件信息,金融信息網全國聯網、集郵票品管理系統、量收系統等軟件整合統一極大提高了郵政企業的工作效率。針對智能手機用戶推出的郵政銀行、中郵人壽、掌上郵局等APP更將郵政的信息資源轉化為效益資源,為郵政的市場化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競爭劣勢
相對于市場的其他競爭對手,郵政的管理水平、成本效益、市場敏銳度、大客戶管理方面還不是很樂觀。另外,企業宣傳力度缺乏,市場化運作手段欠缺。因此說,管理水平的低下嚴重阻礙了郵政的發展,導致了企業資源不能充分整合,在銀行信用卡,包裹次日遞,同城配送等高附加值業務方面,郵政慢人一步,導致這些業務推進緩慢,錯失市場機遇,坐看民營資本做大。人才隊伍建設相對滯后,良好的人力資源對于企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很多基層郵政工作人員年齡偏大,學歷水平不高,重要技術、營銷崗位缺乏新型知識結構新人加入,這些都導致很多業務缺乏相關人才而擱淺。在市場大環境下,相對不高的待遇導致人才容易流失,員工有失落感。這些問題己經成為制約郵政發展的瓶頸。另一方面,郵政的核心資源沒有得到有力整合,全程全網的利用率低,資產運營效率不高導致成本支出增多,直接影響了企業盈利水平。管理水平低下、人力資源薄弱、資產運營效率低這些問題是目前郵政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郵政市場營銷策略
郵政的發展要與現代經濟發展同步,要滿足客戶需求。在以后發展中,要抓住縣域高新產業區和新農村建設兩個經濟發展的機遇,結合其他營業網點,以地方經濟為落腳點制定市場營銷策略。
利用郵政遍布城鄉的網絡,在經營好窗口營銷渠道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社會營銷渠道的作用,并逐步過渡到以社會營銷渠道為主體的經營方式。本文認為可從“政府渠道、企業渠道、服務三農渠道”為突破口,拓展銷售渠道。開拓政府市場關鍵是要加強與政府的溝通,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增加郵政企業與當地經濟發展中的關聯度。例如,陜西郵政2014年9月與陜西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地方政府將支持陜西郵政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郵政服務網絡布局,充分發揮郵政實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資源優勢,實現郵政行業和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在服務三農渠道上,陜西郵政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發揮郵政企業“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三流合一優勢,利用遍布城鄉的郵政網點和投遞網絡,促進和支撐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通過建設“縣級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和“村級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以“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政府公共服務”為切入點,打造縣-鄉-村基礎物流配送體系,逐步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基礎設施網絡,推動農村物流體系建設,提供完善的農村電商寄遞服務。總之。服務三農是基層郵政聯系政府,企業形象的重要方向,重點建立郵政服務“三農”新體系,貼近市民生活需求,做到政府支持,百姓滿意,實現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四、結束語
郵政企業的發展與經濟的形勢密切相關。面對日益細化、競爭激烈的新經濟環境,郵政企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本文認為,市場營銷策略的關鍵在于找準市場目標、拓寬營銷渠道。同時建立優秀的營銷團隊,科學的產品策略和價格策略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市場營銷社會調查報告2
今年全球手機銷售量將達13.4億部,比去年增長9%。ABI Research表示,該成長速率可望持續維持至2015年,屆時全球手機銷售量規模將達17億部,亞太地區的中國、印度與印尼,將是支持此一成長率的最重要來源。ABI Research表示,亞太區已經是全球手機最重要的區域性市場,去年亞太區手機銷售量貢獻度已達38%,中國雖然是亞太區中最重要市場,不過印度與印尼的貢獻度也不容小覷。以印度市場為例,估計今年手機市場將達1.04億部,比去年8430萬部成長24%,遠逾全球平均成長率。
一、手機消費者分析:
在手機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分析中,國產手機明顯落后與國外手機品牌;而在品牌健康度分析中,西門子、熊貓和飛利浦已經處于品牌墳墓線之下。除了索愛(質量因素排第二位)以外,用戶喜愛品牌的最重要原因都是"質量"因素。選擇"值得信賴"和"功能全"的因素也被排在前面,三星、西門子和索愛的手機的"外觀好"的因素排到了第三位。
用戶選擇國產手機一般是因為其價格低廉 ,而反對選擇國產手機的用戶則認為國產手機質量不太好。新購機用戶一般是中低端的手機用戶。高端手機用戶主要從網站獲取手機信息,而中低端手機用戶主要從朋友獲取手機信息。高端/中低端手機用戶購買手機時偏向選擇手機一條街/通信專賣街和手機連鎖店。高端手機用戶選擇手機傾向于對手機功能的關注,而中低端手機用戶關注的是價格。短消息和手機上網是高端用戶使用最多的兩項業務。高端手機用戶功能驅動而更換手機,中低端手機用戶更換款式是換購機的重要原因。
從消費者的用戶特征分析中表明,高端手機用戶一般為商務人士,而中低端手機用戶有一定比例的年輕人(包括學生)。
二、目前我國手機行業特征:
1)行業內廠商競爭非常激烈。
我國目前有將近40家手機生產廠商。2002年,摩托羅拉共生產3750萬部手機,銷售量為1872萬部,市場占有率為27%;諾基亞生產3229萬部,銷售1135萬部,其市場占有率為17%;西門子生產了1155萬部,有291萬部出售,市場占有率為4.3%。這些是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因此占有的市場份額也相當大。還有如韓國三星,其在2002年進入中國市場就吸引了很多的消費者,順利進入總銷量的前十名。如此多的國外知名廠商與國內生產廠商形成了市場割據的局面。
2)存在一定的替代產品壓力。
由于我國市場的特殊情況,可以認為小靈通為普通替代產品。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單項收費移動電話。 3G牌照發放時間繼續被推后,中國電信和網通為了增加移動運營經驗,都繼續大力推廣小靈通業務。2004年,小靈通新增用戶達2800萬戶,增長幅度為40%,市場規模也達到了約3000萬戶。如此大的消費群體分走了普通手機的一部分市場份額,給一般手機生產廠商造成了一定的市場壓力。
三、我國手機行業宏觀環境因素分析:
1)政治—法律因素
具體說來,有些政府行為對企業的活動有限制性作用,但有些政府政策對企業有著指導和積極的影響。按照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2004年12月11日中國取消了對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在地域,股權和數量等方面的限制,從而使國內零售市場容量迅速擴大,各行業的競爭空前激烈。
2)經濟因素
一般說來,在宏觀經濟大發展的情況下,市場擴大,需求增加,企業發展機會就多。從2003年開始,我國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目標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1,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數度2,物價總水平3,城鎮失業率或就業水平4,國際收支平衡狀態。我國目前手機普及率大約為13%,相比發達國家的30%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我國的手機用戶正在呈巨大的上升趨勢,對手機的需求也愈演愈烈。2004年底,我國手機用戶規模已達3億戶。如此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大量的生產廠商進入手機行業。
3)技術因素
技術因素不但指那些引起時代革命性變化的發明,而且還包括與企業生產有關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出現,發展趨勢及應用前景。技術的變革在為企業提供機遇的同時,也對它構成了威脅。從去年年底多普達推出686并在市場上推廣成功后,國內手機生產廠商就不約而同地把目光鎖定在高端智能手機。如何更好提高手機質量,并在質量方面有更大的技術進步已成為所有廠商所面臨的重大問題。
4)社會因素
變化中的社會因素影響社會對企業產品或勞務的需求,也能改變企業的戰略選擇。隨著消費者的價值觀的改變,對生活質量的更高要求,消費者不僅在手機質量上的注重,還要在手機的外觀,質感的'追求及娛樂上的要求更加關注。如何迎合消費者的口味又是一大難題。
四、我國手機行業競爭分析:
目前我國手機產銷比已出現負增長。手機產能供大于求的情況會持續。2004年前十個月生產手機1.37億臺,同比增長49%,而新增的手機用戶不到5000萬。總銷量在前十名的手機廠商是諾基亞,摩托羅拉,西門子,波導,TCL,愛立信,三星,康佳,飛利浦和夏新。國內手機廠商由于技術,資金,規模上的局限性,沒有給國外手機廠商帶來局代的沖擊,只有依靠其本土化,低價策略來贏得市場份額。
1) 行業新加入者的威脅加大。市場中的品牌越來越多,國外品牌看中中國市場的巨大消費,紛紛在中國投資建廠。
2) 現有競爭者之間的競爭程度愈演愈烈。國外手機憑借其質量優勢占據巨大的市場份額,國產手機依據價格優勢也占領了半壁江山。
3) 替代產品的威脅增加。小靈通用戶數量的增加加劇了與手機用戶市場的競爭。
4) 購買商討價還價的能力加強。消費者對手機市場信息的充分了解提高了討價還價的能力。
5) 供應商討價還價的能力。核心技術的發展影響了供應商的供貨質量。
五、我國手機行業的優勢分析:
1)國產手機在價格方面有著巨大優勢。以其低價格策略迎合了一些消費者的心理。但消費者追求的是物美價廉的產品。市場上沒有賣不出去的東西,只有定價不對的東西。手機廠商應在這一點下功夫。國產手機的價格競爭優勢雖然具有威脅性,但是不具有長久性。國產手機要真正從國外手機品牌的陰影下走出來僅僅靠價格優勢是不夠的。 2)國產手機廠商與國外廠商在渠道和服務上存在明顯的差別甚至是優勢。質量是前提。價格是基礎,而服務就如同一個企業的后勤保障。國產手機從商家直接到店分銷模式是從家電的渠道銷售模式上演變過來的,而國外手機是層級分銷模式。這就使國產手機廠商有更大的利潤空間。
六、我國手機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 高端技術風險,對國內手機廠商而言,高端手機能否救局,能否再創輝煌,市場仍然充滿著變數。
2) 庫存問題,2003年,國內需求僅為6000萬部,加上出口總量,總數也不會超過2億部,而庫存已高達2000萬部。照這樣看來,國產手機庫存明顯偏高,產量過剩。
3) 出口限制,國產手機的出口存在很大的制約。雖然TCL,波導等國內手機生產廠商在積極地開拓海外市場,但出口方面仍然很薄弱。
4) 渠道壓力,隨著終端為王時代的來臨以及城鎮市場的凸顯,改進營銷流程,調整模式已成為市場發展的必然選擇。
5) 信任危機,如何建立健全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務體系,解決信任危機是目前國產手機產商需要處理的重要問題。
七、我國手機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解決方案:
1) 手機生產技術水平。如今進入3G時代,國產手機廠商必須掌握關鍵技術才提高能在長期競爭中獲勝。
2) 開拓新興市場,農村市場的潛力不容忽視,開拓農村新市場是削減庫存的重要手段。
3) 尋求差異化優勢促出口,國產手機廠商可以借鑒日韓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經驗,采用差異化戰略,即通過差異化產品取勝。
4) 打造高效的營銷渠道,如“一站式”的服務,“扁平化”的營銷模式。營銷渠道建設的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與國外品牌的質量差異,有利于國產品牌競爭力的增強。
5) 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對于自行營銷的手機產商來說,應該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以售后服務為基礎,增值服務為補充,并配備專業人才,才能鞏固客戶群。
八、我國手機行業發展新方向:
差異化競爭是手機連鎖的發展方向。手機廠商應追求內“憂”外“煥”。差異化競爭不僅深化了買斷、包銷的力度,也豐富了產品的結構;同時,促進了門店服務水準和服務質量的提升,令企業與消費者的距離拉得更近,產品和服務更貼近消費者需求。“差異化競爭”的關鍵是細分市場,針對一定的消費群體采取特定的營銷策略。隨著手機市場競爭的加劇,單個企業銷量逐漸走低的情況下,價格戰愈演愈烈,手機零售利潤一路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必須創新營銷模式,走“差異化”競爭之路才能贏得新的利潤空間,這是大勢所趨。如果繼續一味降價,損害的不僅是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也很容易把企業引向滅亡之路。分析人士認為,進入2006年,3G的步伐越來越近,手機渠道出現明顯的轉型。幾大運營商與廠家合作采取的捆綁銷售模式逐漸流行,而單純的銷售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如果不積極主動地調整營銷策略,就必然會被市場所淘汰。在這一市場環境下,專業的手機零售企業必須及時創新,尋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新模式,才能持續發展下去。而調整自身資源,充分利用外部資源,推行“差異化競爭”,細分市場,使產品和服務更貼近消費者需求,無疑是最好的出路。
【市場營銷社會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社會情況調查報告12-28
寒假社會調查報告3篇-社會調查報告01-04
社會現象調查報告范文12-09
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8-26
社會調查報告經典08-10
家鄉社會變化調查報告范文01-30
個人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2-30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模板-調查報告01-05
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2篇-社會調查報告01-04
法律專業社會調查報告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