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

時間:2023-06-12 09:13:20 宗睿 報告 我要投稿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通用10篇)

  想要了解一些情況或事件時,需要認真地調查研究清楚,并且最后的結果會記錄在調查報告中。好的調查報告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教育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通用10篇)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 篇1

  一、前言

  小學升入中學后學生生活發生明顯變化。

  首先,環境變了:同學結構重新組合,原來的位置發生變化,優秀的同學更多了;與教師關系有了變化,中學接觸教師也更多,班主任的管理和照顧不像小學那樣周到。這就要求小學培養的學生具有學習自覺性、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

  其次,學習任務和特點有了很大變化:課程的深度、廣度、難度,知識的密度有很大增加,老師教學中比較“開放”,這就要求學生具有刻苦學習的精神、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較強的心理承受力。

  第三,小學與中學的管理不同:中學開展活動常由學生負責,教師只作引導;中學自由支配的時間更多。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自理能力,有對行為進行自我抉擇并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的能力。

  二、調查研究

  1、目前中小學教育銜接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要幫助孩子平穩地完成從小學到中學的過渡,亟待解決的問題涉及四個維度:

  (1)道德水平和行為習慣;

  (2)心理承受能力;

  (3)人際關系;

  (4)創新精神。如果這些方面的問題能夠得以解決,最終就能培養出具有良好適應力的學生,從而實現小學與中學教育的良好接軌。

  2、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是心理健康教育。

  從理論上,要解決上述的問題,實質上就是要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水準、獨立自主的個性、完善的社會適應性、交往的合作性,塑造學生具有完善的人格、富有勇于創新的精神,這些都是基本的心理素質。從實踐看,中學老師評價比較好的4所小學的經驗總結中也反映出,抓心理健康教育能對幫助小學生盡快更好地適應中學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進行教育思想大討論。

  把心理健康教育當作一件大事來抓,必須使教師的學生觀、教育觀發生變化。進行教育思想的大討論,是改變教師的學生觀和教育觀的有效途徑。例如通過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討論,使教師認識到教育中一個要求、一個標準、一條出路,嚴重束縛了孩子個性的發展兒童的天性和潛能在我們統一的規則下將會一點點被扼殺,所以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教育思想討論,使教師進一步認識到要尊重學生人格,注重個體差異,愛護與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將自己的角色由“權威者”、“塑造者”轉變成“協助者”、“服務者”。

  2、進行教法改革。

  教法改革的核心是教學生“學會生存”、“學會關心”、“學會學習”和“學會創造”。“學會生存”是要求學生具備與瞬息萬變的世界相適應的知識和能力,小學階段要讓學生學會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和生活。

  3、教育過程中弘揚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選擇性和創造性。

  教育過程中注重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使學生由消極被動地學習到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開展自由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什么想法都不受約束,使許多求新求異的火花得以在順暢的思維中迸發出來;發揚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讓每個學生在各項學校、班級組織的活動中都做“主角”,不做旁觀者:舉行一些“學生自主”的活動,由學生自主確定活動主題,設計活動方案,主持活動內容和進行活動評價;開展“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中隊長”、“今天我是一日小班長”的主題演講,群策群力制定班級管理目標;通過“一事一議”、“課間怎樣與同學友好相處”等主題討論,進行自我教育,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欣賞自己的長處,改正不足,學習心平氣和地接納別人的意見,克制自負、自傲、自卑、自責等不良的情緒和反應;設置學生自己負責的“圖書角”、“生物角”、“作業展”等,發揮和發展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

  4、加強小組活動,促進學生交往。

  加強小組活動,以小組活動來組織教學:預習、朗讀、研討、質疑、評價。還可以實行小組長“自主承擔、輪換負責”制,按學科或“職能”各設一名小組長,如數學組長、語文組長、預習組長、討論組長、朗讀組長、分析例題組長、實驗操作組長等等,并定期輪換,這樣每個學生都能表現自我,都能受到學習管理的訓練。

  5、創造成功的心理體驗。

  成功的體驗會給孩子自信。教師要珍惜和接納孩子的每一次努力、每一點成功,引導學生去領略無處不在的成功喜悅。如在大眾面前順利地作了三分鐘的發言,球賽結束前三秒鐘仍作了最好的發揮,考試因審慎而多得了幾分,等等。對于每一個學生,既要求他們有遠大的抱負和追求,又必須讓他們按自己的實際水平和能力,一步一個臺階地去接近。幫助學生設定一些通過努力有把握成功的短期目標,讓學生付出努力后能看到自己的成果。如過去對學生期望過高,就作適當調整。經過奮斗獲得勝利能幫助學生恢復自尊與自信,去爭取更大的勝利。

  6、開展心理輔導活動。

  心理輔導活動多種多樣。如:設立心理輔導站,由專職心理輔導員、班主任擔任輔導員,耐心聽取同學的內心傾訴,熱心幫助解答問題建立“咨詢信箱”,開通“熱線廣播”,讓同學把自己的心理問題寫出來投進信箱,心理輔導員以專門回信的方式和同學交流談心,解決他們的心理憂慮,開辟心理健康教育專欄、開設心理輔導課、舉辦心理講座,介紹有關的心理知識和解決生活中小矛盾;進行考前心理疏導,漫談如何公平競爭、如何正確認識自我價值、如何正確對待挫折、如何克服煩惱、控制憤怒、消除嫉妒,介紹交往的準則、人際溝通的方式和技巧,指導同學們以健康的心態去學習和生活,等等。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 篇2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

  由此可見,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有著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我們黨和政府也十分重視,而小學階段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和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黃金時期,因此打好小學教育的基礎,對今后中學、大學的學習將起到極大的作用。而農村的教育條件、教學水平等在總體上都低于城鎮小學,因此,農村的義務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顯得很重要。而從幾年來的情況看,政府對義務教育較為重視,投入也是越來越多,農村小學的整體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教學的硬件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其次是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我認為目前農村的小學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后

  盡管目前農村小學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過一些沿海地區,跟人家比,我們真是差距太大啦,我們做農村小學的領導者每天在考慮的是到哪兒能弄到辦學經費,而人家的領導者每天在考慮的是到哪兒能花掉手里的辦學經費;真乃是天壤之別呀!由于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小學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因經常缺乏資金無法買新的。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1、教師負擔重。在我們農村小學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于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后,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后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打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2、教師思想觀念落后。部分老教師受固有傳統教學思想影響嚴重,習慣于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存在思想守舊、觀念落后、改革創新意識不強、有畏難情緒的現象,缺乏實課程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中很自然地還走傳統教學的老路,影響著教育質量的提高。

  3、教師培訓落后。做好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素質勢在必行。教師觀念的更新,教材和課程標準的把握,更多要依賴于教師培訓工作。可是,目前農村學校普遍存在選送培訓和校本培訓不到位的現象。

  很多學校的教師外出就會影響校內教學。其次在于學校辦學經費緊張,缺少培訓經費。校本培訓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學校學科教師數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訓的師資和條件,開展專業培訓和教學研究很難形成氛圍并保證質量。

  4、教師自學自研落后。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自學自研,不斷“充電”,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把加強自學自研作為職業發展的需要來對待。可是,農村學校由于受地域、經濟、硬件等條件限制,可供教師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資源極為有限。許多學校沒有網絡,缺少圖書。有限的.圖書得不到及時更新,多數已經過時。教師自學苦于沒有資料可學,自研苦于沒有資料可查,搜集資料,完善知識結構,改進教學策略受到影響,解決教學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缺少輔助資料。另外,由于學校學習資源的限制,教師外出培訓成果在校內得不到鞏固練習和及時消化理解,不能內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現培訓成果的流失。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后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三、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里。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為自己的一個重要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后。

  新課程專業引領落后。特別是新課改后,農村教師由于習慣于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對新課程的組織實施感到困惑,有畏難情緒,所以,必須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引領,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農村學校普遍感到新課程實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雖然部分教師參加了一定級別的培訓,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質和群體環境的影響,新課程的轉化率不高,不能較好地將培訓所得轉化為教學實踐,很難成為學校實施新課程的骨干和帶頭人。另外,由于地域特點,學校課改工作缺乏上級業務部門經常、有效的指導。對課改實施引領的力度不大,制約了農村學校新課改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村級小學減少造成學生上學不便

  我所調查的一些村級小學,但由于教學條件差,教學設備落后等因素,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外出打工,隨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就讀,加之計劃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減少,許多學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資源,節省教育開支,實際上并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學生上學路途遙遠,傷害部分村民感情等問題,當時并校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難,后來由政府出錢給上學超過5公里以上的學生每年每生150元的交通補貼,并校才得以順利成功。但目前農村小學不提供住宿,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的不便,小學生年齡小,每天來回跑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學校又無宿舍。

  五、城鄉差距越來越大

  在教學水平上農村小學是無法與城鎮小學相提并論的,而且差距越來越大,歸結原因大致有5點:

  1、硬件方面,即教學設備簡陋,無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2、軟件方面即師資力量薄弱,農村各方面條件都差,年輕的畢業生大都不愿到農村任教,教師平均年齡較大,知識結構相對陳舊,工作也缺乏年輕人的激情與活力。

  3、家長素質較低,督促孩子讀書的意識淡薄,有的甚至是抱著讓小孩呆在學校省得他在身邊鬧或四外亂跑的想法把孩子送進學校的。

  4、孩子天性愛玩,在缺乏適當的外部壓力的情況下,不會自發地產生學習的興趣。

  5、現在社會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大專院校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現象很普遍,而這時許多同齡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維持自己的生活了,許多農民就會認為“讀書無用”、“多培養一個大學生,就多出一個貧困戶”,這種認識和環境的存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慢慢減弱。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由于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均衡,農村教育的發展舉步維艱,令人難以樂觀。農村小學教育占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須高度重視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礎教育不扎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經途徑。否則,就相當于丟掉了小學階段的大多數,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么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農村教育必須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更不應該成為被社會遺忘的角落。“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難也!只有采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是農村小學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鄧小平同志有兩段膾灸人口的名言,“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要像抓好經濟工作那樣抓好教育工作”。“我們要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犧牲一點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基礎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今天的學生到了將來就是建設現代化的中堅力量。不要“偏心”,抓好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刻不容緩!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 篇3

  調查目的: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是目前全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為了全面了解縣城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教育狀況,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縣城(園區)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

  調查對象:

  芮城縣城留守兒童。

  調查時間:

  20xx年9月——20xx年11月。

  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走訪座談。

  一、基本情況

  縣城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入),留守兒童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特殊時期這一群體的生存和權益保護狀況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1、縣城現有留守兒童1056名。

  調查顯示,有31.3%的屬父母外出務工,一個星期左右與孩子聯系一次,36.5%的半個月或一個月與孩子聯系一次,和孩子見面的多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離,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交流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境情況。

  從總體情況看,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數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親屬。其中78%的留守兒童隨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兒童與其他親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兒童由老師或其他人擔當監護人,隔代撫養情況較為普遍。

  3、留守兒童學習情況。

  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多數處于中下游,成績優秀的較少。學齡留守兒童中,學習優秀占15.9%;學習良好,占35.9%;學習成績一般,占43.7%;學習成績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需要輔導時首選的是老師,單獨選擇監護人或哥哥姐姐輔導的僅占18.7%。

  4、留守兒童心理情況。

  從調查看,大多數孩子性格內心、孤僻、倔強、與人交往少。在不開心時,都會出現一些“想早點長大獨立”,“想讓父母安慰自己”,“覺得沒有人關心自己”,“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別人”超長的想法;有些還甚至想離家出走,多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關懷與社會的關注,希望多與父母進行心靈的溝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視、孤獨無助、悲觀寂寞。

  5、家庭教育情況。

  在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監護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學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監護人教育孩子的知識來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從長輩那里學來的占33%,而通過專門的家庭教育培訓班或家長學校學習的僅占3%。近30%的監護人很少或從不主動與孩子聊天,關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學習,其次是生活情況,過問孩子情緒問題的只占13%。

  二、原因探析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但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最需要父母關愛,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為監護,使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1、隔代教育力不從心。

  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忙于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護孩子。因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負擔,危害社會。

  2、家庭學校溝通不夠。

  由于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很少甚至從不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系或參加家長會,缺乏與學校的溝通,也不過問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及學習情況,加之學校老師缺少對孩子的家訪,有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里又蒙騙監護人,雙方無法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使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和學習得不到發展而走向消極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

  近年來,雖然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在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農村家庭教育特別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如農村家庭教育網絡不健全、已有家長學校作用發揮不夠好、有關領導和部門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視不夠、缺少有針對性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培訓活動等,加上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不注重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使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

  三、工作對策和建議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

  根據園區內外來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多的特點,學校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學校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為開發區社會、經濟建設作貢獻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網絡。對無人照看和學習、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學校寄宿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將利用市局支持資金對學生食堂、宿舍進行改造,為寄宿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創造更加優美的成長環境。

  2、切實執行規定政策,確保外來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

  對外來無務工子女學校盡力接收其入學,并按學區內學生對待,一視同仁收費,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努力為留守兒童接受同等教育創造條件。

  3、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

  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互動網絡,對所有留守兒童(外來學生)逐個建立學習、生活檔案,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兒童父母定時(不定時)聯系,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護人座談會,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及時通報學生在校學習表現情況,讓監護人及時了解留守兒童在校情況,并及時向學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使學校和監護人能有效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4、學校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學校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學校以工會牽頭,組成以黨支部、團隊、班級等組織為主的關愛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成長的組織網絡,協調、維護、教育和服務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協調有關部門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入學、困難學生補助等實際問題,不斷優化留守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的環境。

  四、總結

  未來的工作中,我們要著力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開展的研究,認真履行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職責,大力發展家長學校等家教服務網絡,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活動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引導留守兒童外出務工父母和監護人改變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真正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使社會真正和諧。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 篇4

  我在農村進行了“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小學和初中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遍推行,農村中小學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對此老師抱怨、學生抱怨、家長抱怨。為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從而向有關部門、有關人士發出呼吁,我進行了“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走訪調查及問卷座談的形式為主,走訪了八個中小學,調查了小學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師及校長19人。通過調查,了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并對中國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1、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查情況看,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

  (2)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后,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調查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51.8%)和比較不滿意(7.8%),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

  (二)盡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著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為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

  (三)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于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斗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另外我發現,還有幾個關于教師較為集中的問題是:

  (一)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于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干教師,以致走訪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級教師。

  (二)隨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3、學生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考:

  在調查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對于“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復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后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查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小學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于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于59.3%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后等問題也嚴重制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5.8%的家長認為“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并不滿意。如欒卸村,擁有生產康必得的集團公司,當地農民收入較高,但由于很多家長不滿足于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里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了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了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著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說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于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查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1、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屬于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初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

  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初中進行初中后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是從調查情況看,在我們當地,學生家長及教師對此卻不以為然。原因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查中一位校長說到,他曾經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后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因此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3、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

  私立學校應該是一種補充、激活農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們當地農村,私立學校幾乎沒有。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為獨家經營,始終處于“老大”地位,傳統、封閉、死守教條,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因此應大力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以切實擴大高中的辦學規模,解決農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頸問題,緩解升學的巨大壓力。

  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農村(含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高達1.6億。然而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現狀并不理想,反而面臨著諸多問題與困難。在沙河農村,雖然絕大多數家庭通過各種途徑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數孩子因家庭貧困,未圓上高中、考大學的夢想。現代社會倡導人們關注弱勢群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孩子們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助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夢想!我呼吁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中小學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 篇5

  按照《關于開展xx活動的通知》,我采取個別走訪、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細致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各小學課程開設齊全,執行從簡。

  各學校雖然都能按照國際教育部及省、市、區級要求開齊,開足科目,但是能夠真正貫徹落實的除語數英以外的課程微乎其微。體育、音樂、美術、科學、信息技術、綜合實踐、班會等等,很多課程既缺乏專職的教師也沒有專門的教室,沒有落到實處的必要條件。如信息技術,各學校微機室的電腦早已廢棄、淘汰,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微機室,怎樣將信息技術課上好?科學課,雖然有些學校實驗室的設備異常齊全,但是根本沒有能夠領著孩子們去做實驗的老師,每一次科學課都在教室進行,在這樣的教育中,孩子們的科學素養能夠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樂、美術既無專職教師也無獨立的教室,樂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會被長期束之高閣。

  二、學校道德教育虛浮,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輕視道德教育。

  各學校的德育時間僅停留在周一升旗儀式、思想品德課及班會課中,還常常要除去被代課教師占用的課時,而且即使是上課,也僅停留在說教、灌輸層面。沒有學生自己的活動,沒有道德教育的陣地,沒有保證活動開展的必要措施。學校、班級幾乎不組織德育活動,更談不上持課內外結合,形式要靈活多樣。這種缺乏體驗,閉門造車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三、撤點并校,安全隱患增多。

  學生上放學路途遙遠,學校沒有校車,很多小學生因無人接送,自己騎自行車上學;更有甚者,路上攔車上學;還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負責接送,這部分人群的安全問題不容小覷。

  另外,上放學期間道路擁堵,汽車、電動車、自行車,老人、年輕人、小學生瞬間擠滿街道,同樣存在安全隱患。

  四、留守子女問題突出。

  農村各小學留守兒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為產業結構的調整,家長們紛紛出外打工,將孩子留給家中老人照顧。因為觀念和意識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愛心理,另一方面只關注孩子是否吃飽穿暖,對于孩子的道德品質、心理健康、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培養著實有限。留守兒童在校打架、上網、違反紀律、不完成作業現象極為普遍。

  五、校長素質堪憂。

  校長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長沒有自己的辦學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無目的。如此辦學,貽誤子孫后代。

  六、教師工作缺乏激情。

  這是長久以來的痼疾因為地理位置的'關系,農村學校條件艱苦,待遇缺乏優勢,要求不斷提高。長久以來,到相橋的教師有條件的選擇機會進城,沒條件的尋找機會進城,留下來的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

  七、學校教育與社會脫節。

  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育人網絡的構成僅限于最多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學校教育脫離時代,脫離社會,閉門造車。

  綜上所述,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為社會、家庭、學校、教師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橋教育將不僅僅輸在文化課上,學生的道德品質、創新能力、動手及社會實踐能力的缺憾也會日益增多,如不及時改良現狀,相橋將有更多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 篇6

  調查主題:

  小學生上課積極性的調查

  調查主體:

  漳州xx小學新校區x年(x)班學生

  調查時間;

  20xx年2月27日(星期一)——20xx年3月7日(星期五)

  調查人員:

  xx學校

  調查時所用的訪談問題:

  1. 你喜歡上哪個老師的課為什么?

  2. 你們自己會有參考書,課外是會看嗎?

  3. 你喜歡什么樣子的課堂?

  一. 前言

  積極性,根據百度百科的注釋是主要用于新課程下的教師與學生對學習與工作的主觀態度.與主動性緊密相連.積極性是人的一種主觀能動性表現。也是人內在潛力的一種外在發揮。

  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教師活動課堂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方法。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不僅僅會使課堂的學習氣氛達到高潮,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使學生對學習不會產生反感,這樣的話,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一種真正的快樂了。

  但是從我們小學開始我們的課堂教學形式單調,內容陳舊無趣,知識面窄,經過了幾十年來的教育改革——教科書改編,教師教學法加強,學校的設備逐漸完善,但是我們的現狀依然十分嚴峻,這些是我在漳州實驗小學見習時常常有的一個感想。我們的學生上課積極性不像表面看起來那么高。在課堂剛開始的時候課堂氣氛總是特別的好,每個人都都很積極的舉手,但是到了后面就只剩下稀稀少少的幾個人而已,現在那些形式單調,內容陳舊無趣課堂教學已經嚴重影響學生對學習的全面認識,難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創造欲。

  所以調查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情況嗎,以便跟好的對癥下藥,營造高效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

  二.主體

  這次調查的主體是我見習的班級漳州實驗小學新校區二年七班的學生。二年七班的學生有50人,因為是每人一桌,所以整個班級看起來挺擁擠的',男女混合班。

  在平時的課間時間里,我和一起見習的同學又詢問過,基本上二年七班的同學都是每人一本課外參考書,例如:《一點通》,《黃岡小狀元》,《小學教材全解》,《奇跡課堂》等等,他們在每次上新課之前都會事先看課外參考書,上課的時候也都會把參考書放在桌子上,然后老師上課的時候,他們都會根據參考書看來回答,因為老師問的問題參考書上幾乎都有。

  大多數人比較喜歡語文課,喜歡讀書,覺得數學課總是講練習,比較無味,但是數學課上,數學老師有時采用“比一比”的方法會激起同學的興趣,

  三.總結結果。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小縮影,從中反映出的問題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在這次對二年(七)班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學生對上課的積極性的看法,對課堂,對老師的要求,我覺得需要引起重視,使老師們在不影

  響教學的情況下,對課堂和教學經行可行的改變,使之更加適應學生的需求,以期達到教師和學生共同進步,互相學習的效果。

  建議:

  1.老師在每次上課前要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學生的主體性。

  一方面,老師要將教學內容設計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開放性的情境性問題,是學生對學習的知識疑惑,從而產生探究的想法,不固定學生的思維,不要用老師的標準荅案去限制他們,當然老師要在適當的時候提供幫助,給予提示,使他們在探索中學習新的知識。另一方面,老師要考慮到學生的課外教材,很多老師的問題在課外書上都有,這樣就吸引不了他們的注意,使他們覺得這課上不上都無所謂,因此,每位老師都應該抱著我的可是獨一無二的,你不認真聽會后悔的信念去備課。

  2.關心愛護學生,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在聽課的時候,我發現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對于答錯或回答不出問題的學生,老師總是會露出失望的表情,然后提問別人,又或者對于上課“不認真”聽課的同學進行嚴厲的批評,但是你不知這個樣會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每個人的自尊心都需要得到保護,對于小學生尤其如此,在教學中我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如在上課時,有同學沒認真聽講,你應該會走到他身邊用親切且帶些許責備的目光看著他,或問他:“這個問題你會嗎?”如果他說不會,你就可以說:“那好,下次努力吧!”我覺得,一個老師只要心細,在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批評學生,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及時的獎勵政策會起到激勵的效果。

  (1) 每周評選出“善學之星”、“禮儀之星”、“文明之星”、“善學之星” 、“環保之星”等只要努力就可以獲得的評比,使他們有一個可以奮斗的目標,這點我見習的那個班就做的很好。

  (2) 消除學生的顧慮,告訴他們只要積極舉手,回答錯了沒關系,告訴他們舉手本身就是一種自信的回答。

  (3) 對平時很少回答問題,這一次敢于舉手回答問題的同學要及時鼓勵他,并暗示他下次繼續回答。

  (4) 學生的作業,是學生認真的成果,所以老師也要認真的對待,不可以在學生的作業本上寫一些讓學生為難的話,學生作業完成得好的話,可以給他們蓋小紅花,大拇指,

  這些是我在漳州xx小學新校區二年(x)班見習期間發現的一些問題,及其想法,教育是在不斷的改革中前進的,我們只有不斷地發現問題,想辦法去解決問題,相信我們的未來,學生的未來,教師的未來都會變得更加美好。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 篇7

  調查時間:

  20xx—7—25

  調查地點:

  淮北市杜集區朔里鎮小學

  本次調查以小學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基本環節如下: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于是出現了很多問題。老師不愿意改變他們已有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本次調查采用采訪法。通過采訪,了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

  1.教學問題

  在我們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由此看來,教育已經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普遍重視。孩子們是渴望擁有知識的,知識可以讓他們開拓視野,知識可以讓他們進一步的高升,知識可以讓他們增長見識。當然,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沒有技術,人才也是普通大眾中的一員;沒有人才,技術只能等待有人來駕駑。從調查情況來看,農村小學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教育經費短缺,以至于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思想觀念落后,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發現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廟臺來;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在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師很不滿;盡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著新課程改革,但是,當地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的生存問題,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于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變相體罰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但是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斗毆時有發生,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于是,老師感到有很大的壓力。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農村現有教師隊伍中存在許多無心從教的現象,其表現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徹底調離教育系統或由村級學校向區、鎮級學校轉移。跳槽教師多為農村中的佼佼者,這部分人員的離去無疑會降低師資隊伍的總體水平。

  (2)厭教:部分學校常規工作管理落實不利,教師敬業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責任心淡化,不愿鉆研教材,對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動絲毫不感興趣。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為了引進和穩定人才普遍重視了提高教師待遇,卻往往放松了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對于不良傾向不大膽批評,造成教師為人師表意識淡薄、見異思遷。

  另外,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于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干教師,他們不愿意呆在農村,是農村的教學條件比較差;隨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就我們學校來說吧,幾乎沒有一個老師懂音樂,叫他們如何給學生傳授這方面的知識呢?懂計算機的人更是沒有;老師的年齡老齡化,學校中差不多都是臨近退休的老師。

  3.學生問題

  通過和學生們的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小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小學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發展的因素,小學生的學習是無意識的,缺乏主動性,需要家長及其老師的監督指導才行。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于學習方法有待改進,老師教的不好,歸于外界,沒有考慮自身的因素。60%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這就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后等問題也嚴重制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農村,家長一般考慮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能不能考上大學?對學生課外知識的了解極大的限制,大多數家長認為課外讀物是閑書,廢書,看那些書只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考試沒有好處。還有大多數家長沒有家教意識,他們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于外;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家庭影響大于學校,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里刨食吃。但這些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的影響吧。

  二、解決農村小學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的有效辦法:提高教師的工資,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改革學校管理機制和教育教學方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第三、加強教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不斷充實教師隊伍數量。吸引更多的具有專業知識的高學歷高素質的教師,比如現在正在進行的特設崗位的教師到偏遠地區支教。

  目前,農村希望小學普遍存在經費不足問題,國家撥款只能滿足維修校舍和購買必需的辦公用品的基本需求,許多村不僅沒錢添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就連維持正常教學運轉所需資金都缺乏。資金不足導致了硬件設備的匱乏,大部分村級小學存在用地狹窄,教室破舊,沒有體育、音樂、美術教學設施,教師宿舍緊缺,廁所條件簡陋等問題。大部分學校仍然是黃泥地,下雨后到處都是泥漿,學生活動和上廁所都很不安全。

  農村小學師資匱乏的問題也相當嚴重,特別是30—50歲的中年骨干教師和音樂、體育、美術、英語學科專業教師極度緊缺。目前大多數鄉村小學以20—30歲的年輕老師和50歲以上的老教師為教學主力軍,但年輕教師經驗不足,老教師知識結構老化與現代教學理念脫節,兩者難以適應現代化的教學要求。

  此外,缺少專業的音體美教師,大部分學校采取“復合型”的教學,即由一位教師同時擔任幾門課程教學,但一名教師將5門以上的課程全部以高質量教授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大部分老師只擅長語文或數學教學,學校的音體美課程形同虛設,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既便如此,鄉村小學還要面對優質師資的流失問題。目前農村學校的條件和待遇都無法留住優秀的教師,好老師都會爭取調到縣級以上的學校任教,越優秀的教師從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問題也不容忽視。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沒有條件開設學前班,因而使得該校學生的學前教育處于真空狀態,為以后的教學造成了很大困難,最終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的提高。而且當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達到80—90%,“留守兒童”多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們都沒有能力給予孩子學習上的輔導,對孩子也比較溺愛,無法與學校教育相互協調,為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受教育環境,這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朔里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前景:充實義務教育。鞏固“兩基”成果,提高質量,在保持兩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形成完善的義務教育體系和制度,普及義務教育的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發展學前教育。重視兒童早期教育,重點發展學前教育,使絕大部分鄉村兒童都能接受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為小學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 篇8

  堅持 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突出位置,這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農村、農業和農民的關心和重視。要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就必須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大力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卓尼縣木耳鎮中心小學實行農村集中辦學、建立和完善中小學生寄宿制度,走出了新路子。本人就該在校寄宿學生學習 生活的情況進行調查,采寫了這篇調查報告。

  木耳鎮位于卓尼縣東南部,全鎮轄11個行政村,總人口8941人,其中農業人口占97%以上。目前,全鎮有中心小學1所,六年制完全小學3所,村級教學點2所,中心小學現有在校學生586人。

  一、發揮師資作用,走集中辦學之路

  在上世紀80年代普及初等教育時期,我縣按照分級辦學原則,各鄉鎮和村組普遍興辦了鄉、村學校以及教學點,形成了村村辦學的格局。進入9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學在校生以每年40%左右的數量銳減,一些學校不得不實行隔年招生。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學生需走十幾里山路,致使許多孩子到八九歲甚至十歲才上學。這也造成一些學生到初中 階段就因年齡偏大而輟學,前些年該鎮初中輟學率高達14%,小學也達到8%以上,“普九”目標 難以實現。 由于生源減少,有些教師不安于在偏遠農村教學,積極性難以發揮,辦學效益低下,如該鎮寺古多村1998年村級小學共有學生28人,配有教師4名,師生比為1:7,大大高于1:23的國家標準。同時,由于有的村還存在一校一師,一師多用現象,教師既要負責各年級各科目的教學,還要管理行政、財務等全部事務,難以集中精力教學,師資資源浪費,難以正常發揮作用。學校無法按課程計劃 開課,教學質量難以保證,當地群眾反響十分強烈。

  為改變 不利局面,木耳鎮經過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嚴密論證和精心準備,于20xx年下學期施行了集中辦學,將部分村級小學撤并,全鄉只辦一所六年制中心小學,在校生達389人,服務半徑20公里。開始走上創辦鄉鎮中心學校的集中辦學路子。

  二、加大資金投入,實行農村學童寄宿制

  農村尤其是小學年級集中辦學,面臨著學生居住地與學校距離過遠的難題,家長和校方均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方便及人身安全問題存在較大顧慮。如離中心校較近的拉路村學生上學需走6華里村道。最遠的冰古村則為20公里,創辦中小學生寄宿,學校,家長、學生和老師 都認為是較好的辦法。為此,中心校在當地鎮黨委、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于集中辦學的當年即開始籌辦并實施了農村學生寄宿制度。積極爭取到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生活補助,鄉政府出資2萬元,縣教育局出資3萬無,學校自籌2、5萬元突擊整修和改建了學生住宿房20間,面積1260平方米,訂制上下學生床鋪320位,可收住學生320人,當時入住學生184人。設學生和教工食堂一處,面積250平方米。購置了彩電、VCD和適合兒童觀看的碟片,添置了洗衣機、蒸汽柜、微型鍋爐、餐桌等等。新建了學生食堂、餐廳,配備了衛生、健康 、負責的炊事員,學生每月伙食費大概只有50—70元。因此,實施寄宿制后,全校師生的學習和生活即走上正常軌道,得到廣大師生和家長的認同。從當年在全鄉進行民意調查中,召開2次座談會,發出征求意見表300份,對集中辦學,學生寄宿制的實施效果感到滿意的達262人。

  三、健全制度,加強完善規范化管理

  近年來,木耳鎮中心學校的集中辦學和實施學生寄宿制走過的是不斷探索和完善的路子。在集中財力解決好基礎設施的同時,校領導十分重視有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努力使全新的辦學方式和物質資源收到最好的成效和發揮最大的作用。通過幾年來的探索和實踐 ,他們的辦學和學生寄宿管理模式漸漸走向成熟 和完善。

  1、以管理約束人,建立完善制度。

  寄宿制學校師生幾百人在一起學習生活,猶如一個小社區。學校及時擬訂并實施了《日常行為規范》、《文明 住校生標準》、《文明寢室評比制度》等,使學生個人、班級集體、寢室集體都有道可循、有據可依、有效地促進學生生活秩序的正常化。一是加強宣講教育。利用集會、紅領巾廣播站等陣地,結合發生在學生當中的好習慣 或不良習慣展開剖析,使學生明辨是非,從而樹立正確的觀念;二是建立校監督崗和班級監督崗。成立值周班監督崗,負責全校教室的衛生包干區的監督。對住校生早、中、晚三餐就餐情況進行監督。通過記錄和文明班級評比掛鉤,督促了學生良好衛生、生活習慣的形成;三是大力開展文明寢室,文明班級評比活動。放手讓學生自由地去美化自己 的寢室、教室。讓學生大膽、自由地發揮他們自己的'創造能力、動手能力。通過活動來增強學生熱愛集體的觀念,感受分享 勞動成果的喜悅。

  2、配齊配全生活指導老師,充分發揮班主任作用。

  一是配齊了生活指導老師。特別是對低年級寄宿生,學生年齡相對較小。因此,生活指導老師注重加強了對學生夜間就寢的管理。如在晚上,每隔兩個小時生活指導老師起床一次,給學生蓋被,叫學生上廁所,監督寢室紀律等。每周二、四開設勞動興趣課,由生活指導老師負責幫助寄宿生學會洗臉、洗腳。疊被曬被、洗飯盒、蒸飯、系鞋帶、換洗衣服、洗浴、傷風的防治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 的能力;二是充分發揮了班主任的指導作用。班主任一方面承擔教學任務,另一方面又是班集體的組織和管理者,這種工作的雙重角色有利于班主任自覺地履行“教書育人”重任。寄宿生在校時間 長,班主任更成了聯系學校工作與學生的橋梁與紐帶。班主任每學期都制定出學生生活能力培養計劃,并付諸實施。如定期開展生活能力實踐活動,舉行生活能力分項、綜合競賽等。

  3、寓教于樂,開展豐富多采學習教育活動。

  抓好學科滲透。《生活與勞動》課的老師將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都落到實處。在生活與勞動課堂上,教師還結合本校實際,教給學生如何蒸飯、洗衣、刷牙、洗浴、管理財務、與人交往等一些常識。同時對學生行為習慣可以提出一定的要求,采用直觀的、形象的方法向學生闡述,使他們有感性的認識。如有的學生身上的零用錢較多,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這些錢,教師就適當加以引導。如有的同學 花錢大手大腳,每天吃許多零食。教師就幫助他統計一下一天或一個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錢,并建議他用同等的錢買一些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或學習用品。通過認知、對比,學生漸漸主動地能節約用錢,多買書,多看書,形成了良好的習慣。

  4、家校配合,建立與學生家長溝通聯系。

  學校和家庭的聯系至關重要,該校充分利用開辦家長學校這種有效形式,加強了校內外教育的衍接溝通。學校每學期至少兩次定期開辦家長學校。及時通報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虛心聽取學生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既使家長能放心孩子的學生和生活,又更加密切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關系。同時抓好定時家訪,填寫家訪聯系單,記錄每個學生的家庭檔案。做到學校尤其是班主任對每個學生的家庭狀況、經濟水平、智力水平、思想情操等有全面的了解。努力做到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收到對孩子的最大教育效果。

  四、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木耳鎮中心小學在辦學管理模式改革取得較大成效的同時,不可避免還存在一些問題,值得引起重視。如:一些學生很少做過打掃衛生、整理房間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存在著生活能力過低現象;一些學生自制力較差,常常將家中帶來的錢用于吃零食上,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的正常維持;不合格的小食品既無營養,也不衛生,直接影響到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等等。

  本人認為,針對一些學生生活能力過低的現象,學校和家長要認真挖掘成因,積極采取策略,要將培養寄宿生的基本生活能力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抓好抓實,通過和課堂教育相結合,尋求相應的教育對策及其途徑,使寄宿生能在生活中獲取豐富的、有益的營養,為以后的生產勞動、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針對有些學生自制力差等問題,教師與家長更應加強聯系,共同對學生進行樹立積極健康人生 觀、生活觀教育,促使他們從小養成健康樸素的良好的生活習慣。有關部門要加大對文化 娛樂市場的整治力度,堅決杜絕未成年人進入“三廳兩室”,給中小學生營造一個清新、健康成長環境 ;針對貧困中小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各級政府、有關部門以及學校都要對他們予以關注和扶持。目前,在大學階段已有了相對完善的貧困學生扶持救濟機制。尤其在對待中小學生生活上存在困難 方面,社會普遍存在較為漠視的現象。家庭貧困不是孩子的過錯,他們同樣需要關愛、歡樂和營養。我認為,在中小學校經費普遍緊張的情況下,一級政府要承當起應有的責任。

  總之,辦學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們不斷深入的探索和實踐,也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共同協作和配合。木耳鎮中心小學的集中辦學,實施學生寄宿制的做法為我們提供了有利的借鑒。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 篇9

  一、調查概況

  20xx年2月18日至6月20日,我很榮幸的有機會在海陽美寶小學度過了我三個多月的實習生涯。我的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作為一名英語教師的教育實習,二是作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三個多月的時間里,我積極認真地工作,虛心向辦公室里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我還利用這三個多月的時間做了一番的調查,這個調查是針對英語這門課在當今時代的教學情況的。通過調查研究,我對當下英語教學的狀況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深化教學改革,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從英語教師的自身、教學等方面探究現今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

  2、從學生的角度探究現今小學英語的發展現狀。

  3、從學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現今英語教學該往何處去。

  (二)調查方法抽樣調查:

  以我實習的四年級英語教師為主要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為我的指導老師安xx老師、三年級英語老師楊xx老師兩位老師

  三、調查結果

  1、從英語教師的自身、教學等方面探究現今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首先,從小學英語教師的自身方面談一談教學的狀況。經過三個多月的相處,我發現教師的文化水平都是大專。經過從教導處了解的信息,在

  這所小學中擁有大專文憑的老師占多數,只有少數教師擁有本科文憑。這證明小學語文教師普遍文憑不高。其次,從現今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方面來看英語教學的狀況。在教學方法方面,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基本都采用問答法、講授法,少數有經驗的老教師會采用自學輔導法、情境教學法以更好地達到效果。在采用教學設備方面,經調查發現,現在的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還是原始的:老師講學生聽,他們很少使用多媒體、掃描儀等先進的手段。導致這種現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減少了師生互動的機會。從教學態度上來講,小學的孩子都還未定型,心性不穩,不僅一個班里的學生英語成績有很大的差別,而且單個人的不同時段語文成績也有很大差別,老師們并不認為可以把學生分為幾等,他們一視同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語文學好,他們對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們極力想讓孩子聽懂,所以變換著方式讓孩子感興趣,并且看這些孩子的具體情況,視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他們有不同的要求。也沒有采取放棄的態度,他們認為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三年級的老師們對預習指導和朗讀教學工作很重視,因為三年級的學生只要求能聽懂、會讀、能背,所以要確保他們會讀后才能開始課文教學。在作業要求方面,三年級的老師可以說是非常嚴苛的,這是為了讓學生早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后能更好的適應更高年級的要求。

  2、從學生的角度探究現今小學英語的發展現狀我實習的年級是三年級,學生都在十歲左右,這個年紀的學生心智很不成熟。經過觀察,我發現不僅男生好動,女生也不容易安靜下來,上課開小差、做小動作的學生比比皆是,如果上課注意

  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知識的,這非常讓老師頭痛。所以上課時,吸引學生注意、維護課堂秩序就成了每個三年級語文教師的重頭戲,我想從學生方面說,這可能是因為小學生年齡還小,和語文的接觸還不深,這門課對他們來說還是一門很新鮮的學科。當然這種現象和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也是分不開的,每一位小學英語教師都努力讓每一個學生愛上英語,他們使盡手段、用盡方法,就是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英語學習上來。

  小學生是很單純的,正因為這樣,當一個稱職的老師就必須學會在適當的時機夸獎他們,盡量用表揚來鞭策他們進步。小學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為他們年齡小,就認為他們不懂,其實他們都擁有雪亮的眼睛。調查中,小學生最喜歡的是貼近他們思想的老師,他們會去尋找老師跟他們的共同喜好,如果共同喜好多,他們會比較親近這個老師,反之,則比較生疏。

  在學習壓力方面,我是在小學實習的,調查的對象都是小學生,而且都有老師看著上晚自習。據我深入學生之中了解到的,大多數學生對作業的量還是很滿意的,也能夠及時完成,只有少部分學生因為種種原因,遲交或不寫作業。可是他們普遍都認為在校的課堂作業太多了,導致他們沒時間玩耍。

  3、從學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現今語文教學該往何處去。

  小學生的記憶能力迅速發展,從以機械識記為主逐漸發展到以意義識記為主,從以具體形象識記為主到詞的抽象。記憶能力逐漸增長,從不會使用記憶策略到主動運用策略幫助自己識記。小學生的言語也有很大發展,能夠比較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口頭言語。小學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所占的成分較多,而高年級兒童抽象思維的成分較多。

  英語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和表達兩個能力。根據以上了解到的小學英語教學現狀,我認為,在現今條件下改善語文教學現狀必須先從制度改革抓起,小學生減負不能光看回家作業量,最重要的是要關注教育局的既定作業量。其次要提升教師團隊的學歷水平和專業素質,要培養一批關愛學生的老師。最后就是,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制定適合他們的課程,讓他們在身心愉悅中增長知識、獲得做人的學問。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 篇10

  一、xx小學的素質教育現狀

  (一)xx小學教育發展的基本情況

  xx小學現今在校人數共有263人,教師21人,從學前教育到基礎教育分為7個級別。該校全面實行多元化、辦學形式多樣化,從小學3年級開始對學生開展外語教育,以優質的教學質量為學生的以后英語知識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該校并積極培養在校教師進行繼續進修和深造,提高教師的領導教育水平,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接受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使學生從德、智、體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二)xx小學的教育方針

  該校的教育方針,多數實行教師聘任制,分為公辦教師和代課教師,把工作成績與實際相結合,大大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正因為該校的教育方針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該校的畢業生都能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初中,為初中的初級教育培養了較高素質的合格畢業生。

  (三)xx小學的教育優勢

  該校教育的發展有一個辦學投入不斷加大,辦學條件逐步改善的過程多為無固定師資,無固定校舍,無穩定經費的“三無學校”近年在行政部門的引導下,學校在基本完成原始積累之后,開始注重辦學投入增添教學設備,美化校園環境。

  在上述兩類學生的心目中,廣告的作用是非同一般的。他們追求檔次,崇尚名牌,展現個性。專賣店,大型超市通常是這些學生的購物首選。之所以出現上述的差別,與他們各自的家庭經濟背景和消費心理是密切相關的。 通過數據我們還可以看出:63.0%的大學生傾向于沖動型消費,女生在這方面的比例遠遠高于平均水平。此外,1/3的學生愿意借錢購買自己非常喜歡的東西,同時亦有近1/4的學生有或經常有為買來的東西沒有用或很少用到而后悔。調查顯示:只有1/3多一點的大學生們認為自己屬于精打細算型消費,9.9%認為自己屬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大部分(55.0%)的大學生說不清自己到底屬于哪種類型的消費者。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當前大學生在個人消費方面更多的是沖動和盲目的,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商家們有意無意的引導有著相當的關系。

  (二)苦于教子無方。雖然一些學生家長也覺得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很重要,但因自身文化程度較低,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督促子女學習方面,更感到無計可施,教子無方已使他們為之煩惱。

  (2)時間投入:每月經常陪子女去新華書店的(不少于2次)的占38.9%;每周平均有一小時以上的時間和孩子一起交流學習占37.5%說明家長對孩子教育比較重視,但經濟的投入明顯高于與孩子共處的時間投入。家長對孩子的關心還是不夠,實質性付出太少。

  從以上情況看來,該校的教學水平已具有相當的素質,辦學加強教育素質,該校在進一步完善素質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

  1、采取堅決措施、營造教育環境

  該校改善了辦學條件比例的下限,并建立小學的評估制度和評價原則。在全校公布評價結果,還鼓勵教師對學生給予更好的教育素質,而且要不斷培養自己、深造自己,保證自己的職稱評定、標準、等于或高于重點學校。

  2、理順關系、拓展空間

  城鄉教育差距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以解決,現在的問題是不要繼續拉大這種差距,然后逐步創造條件,力求縮小差距。現在需要努力的是在一個縣城范圍內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我們有可能做到的,首先是政府公共教育經費和其他教育資源的分配,應該按照公平的原則分配給每一所學校。農村“示范性學校”的建設既要有適當的超前性,更應有公平的競爭性,而且政府的教育經費不應只集中在個別學校,人為的制造不公平競爭的局面。就現階段而言,富的學校越來越富,窮的學校越來越窮,所以政府的重點不應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更多的關注農村薄弱學校的建設,對于那些條件好的學校,可以適當放寬政策,讓他們自我宣傳,自我管理。以上就是這次實踐的調查報告。

  該校對義務教育進行了進一步的改善,使學校盡快完成體制改革,明晰產權,并按規范對學校進行了改善。

  3、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切實加強管理工作

  在此基礎上,還進一步完善了規章制度,特別是建立了健全教育評估制度,通過檢查評估促進了社會辦學的規范化,法制化和管理科學化。

  二、xx小學實施素質教育存在問題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45.2%的男生,37.3%的女生認為兼職可以賺到一筆完全屬于自己的錢,作為生活費,以減輕家里經濟負擔,頗有成就感;

  xx小學基本上都已經推進了素質教育,辦學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在個別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點:

  (一)教師不夠嚴謹

  該校部分教師放松了教學管理工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督促得不夠嚴謹。使得學生放松了學習,對學習沒有緊迫感,缺乏競爭意識,這也造成教學質量下降。

  (二)教師隊伍不穩定

  由于該校教師的調動性大,導致教學工作缺乏穩定性。教師之間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對學生的教育缺乏長遠規劃,使學生對教師沒有習慣性,特別是小學階段學生不是一時就能適應。

  (三)教學方法單一

  該校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導致學生上課時精力不夠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識。第二課堂活動和文娛活動開展得不夠多,未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利用好學生的課余時間。

  三、今后的設想和建議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提高義務教育水平是一項重要工作,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為了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適應新世紀要求的教學素質,根據市提出的`:“重點加強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提高教學素質,建立并不斷完善教學選題監測制度”的要求。筆者針對以上xx小學所存在的幾點問題,結合今年全市教育系統“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等”活動精神,認為要加強xx小學的管理,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點:

  (一)提高認識、不斷強化質量意識

  xx小學的教學質量不高,一方面容易導致學生留級,浪費義務資源,妨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另一方面不合格的小學生畢業進入中學以后因學習有困難極易中途輟學,影響初中的教學質量,普通九年義務教育的鞏固和提高。

  (二)多種形式并舉,提高xx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該校要把提高教師素質作為提高小學教學質量的戰略重點,緊密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轉變教育觀念、提高職業道德和教育界水平為標準,認真落實教師隊伍,積極探索和建立新形勢下的激勵機制,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堅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依法辭退教學水平低,不能履行職責的教師。

  (三)注重實效、健全教學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學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工作,xx小學必須以黨的方針、政策以及有關法律法規,條件為依據,按照《小學常規管理基本要求》,認真規定和完善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確保學校的教育工作規范有效地進行,當前要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制度建設:

  1、要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

  2、要嚴格執行作息時間和師生考勤制度;

  3、要建立教師學習,培訓制度;

  4、要健全聽課制度;

  5、要建立教研、教改成果檢查、評比、交流制度。

  (四)綜合評價、開展教學質量監測

  20歲左右的青年是大學校園的絕對多數,我們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銳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后于潮流,這是我們的共同特點。大學生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喜歡追求獨特、新奇、時髦的產品,與此同時,獨特、新奇帶來的往往是流行、普及。服飾、化妝品仍是女生消費的大頭,68.3%的大學生表示“喜歡購買獨特風格的衣著服飾”。只有31.7%的人認為“無所謂,穿得舒服就行”。 “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后,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小學教育質量監測的科目主要是語文、數學,內容為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主要考勤查學生的合格率,一律采用等級制度評分方法,取消百分制結果報縣級教育主管部門。

  (五)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強化職能作用

  加強學校管理,提高xx小學的教學質量,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和鄉鎮中心學校的共同任務。要明確責任,實行領導負責制,加強鄉鎮中心要親自抓好小學教學質量管理,是提高xx小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02-18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實用)10-25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范文04-13

農村小學教育調查報告02-04

農村小學教育調查報告03-27

小學信息教育調查報告07-25

小學體育教育調查報告09-02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14篇03-09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14篇)03-10

小學生教育的調查報告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