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理咨詢中心實習報告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理咨詢中心實習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習學員:
實習基地:
督導老師:
統計數字:
我的實習從5月21日到11月21日,歷時6個月。現將實習內容統計如下:
1、個別或婚姻家庭咨詢20xx人次:
其中青少年個案15例,最小的是5歲,幼兒園大班沖動行為問題,最大的是高三學生,學習壓力問題。青少年問題主要集中在學習壓力、厭學、焦慮和抑郁上,還有一例六年級兒童性困惑;
婚姻咨詢3例;其他成年人咨詢有,依賴型人格障礙1例,抑郁癥3例,強迫癥1例,驚恐發作1例;還有因生活事件導致、軀體不適(如失眠)導致、認知歪曲,負性的成長經驗導致的心理問題6例。
最少的個案做一次,最多的做24次,目前還在繼續。
2、團體咨詢84小時,完成實習內容的“父母這個職業—稱職父母訓練營”24小時;其他團體60小時,分別是“心理咨詢師個人成長小組36小時”、“無結構心理咨詢師成長團體9小時” (計劃36小時,目前處在階段中)、“心理咨詢師實操技能團體3小時” (計劃50小時,目前處在初期階段)、“自我認識成長小組12小時”為副領導者。
其他活動還有出席個案研討會7次,出席專業研討會16次累計25小時。
3、督導8次,督導師是王麗文老師,有3次的人格障礙個案的督導,2、5次抑郁癥個案的督導,1次兒童性心理個案的督導,1次團體方案的督導,最后0、5次是個案督導的總結反饋及對我咨詢技能的建議。
01 實習的意義與價值
這次實習對我來說很順暢,我想是因為在自己的機構實習,個案和團體都是穩定的,所以實習要求的個案人次、團體小時數都很容易做到。
這讓我想起了當年,心理咨詢師證考試過后,我找了本地的心理機構去實習,但卻被種種的理由拒絕,最后在一家網絡咨詢平臺做實習咨詢師。他們也有定期的個案督導,但那個時候個案太少,加上網絡咨詢的設置并不嚴謹,自己學的也不系統,基本上都是一次結案。
想一想,和現在的實習、督導根本沒有可比性。后來,我不斷摸索,去學習各種工作坊、各種咨詢技術,什么都學了一些,但用的時候也是磕磕絆絆。
經過了1879計劃三年的學習,我才知道當時的基本功不扎實,連基礎的傾聽、共情、反應、概述都做不到位,咨詢設置也不清晰。
所以,當我知道1879計劃中,不僅有全面系統的理論知識部分,也有實習和督導部分,我就立即報名參加了,這是吸引我的關鍵。
雖然沒能到其他機構去學習一下,小有遺憾,但是1879計劃扶植我們機構走上軌道,并申請了實習基地。“心理咨詢機構的開設與經營”這門課,讓我改進了機構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我為自己的機構能成為實習基地而高興,為來實習的同學有明顯的進步,感到高興又自豪,還有一絲絲的羨慕。
羨慕她們從一開始就走了一條正確的路,先系統學習理論知識,了解各大流派,練習咨詢實務,再進入見習實習,把學到的理論技術用在實踐個案中,遇到問題,及時向督導尋求幫助。
實習,能夠讓咨詢師不斷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弱勢,進一步夯實咨詢技術,當真正進入到心理咨詢這一行時,才會從容面對來訪者的各類問題,不會慌張,不會犯實質性的錯誤,既保護來訪者,也保護自己。
這樣來說:實習的意義是深遠的,對心理咨詢師的價值和意義是巨大的。
02 個體咨詢概括與心得
我將分兩個部分來討論:一是系統學習前,二是1879計劃系統學習后(事實上,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學完一門課,我都在有意識的運用,實習期間,會更強調自己有目的的做)。
我在系統學習前的個案咨詢,程序是這樣的:接待上門來訪者,了解情況。來訪的人有時候會緊接著就做咨詢,有時候會考慮再說。我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了解來訪的問題是否在咨詢范圍,以及介紹咨詢設置。
簽訂咨詢協議書的時候,有的個案會拒絕,我也就不勉強,會直接開始咨詢。咨詢過程也更在意解決個案的問題。對結束的時間,把控并不嚴格,有時會延時20分鐘以上。
在1879的學習過程中,我不斷規范咨詢設置,并嚴謹的要求自己。實習期間,我更是刻意修正之前不妥的做法,并且感覺到咨詢有明顯的進展:
1、重視咨詢開始的場面構成
不論是初訪接待的個案,還是其他咨詢師轉介過來的個案,首次咨詢時,我一定要先做咨詢的場面構成。告知個案的責任、權利、義務,告知保密原則及保密例外,幫助個案了解他們在咨詢中的角色,可以做什么,也讓個案知道我能在咨詢中幫到他們什么。
我發現當我把協議書的內容,用語言描述給個案聽的時候,沒有人拒絕簽協議書了。個案主動參與咨詢的程度明顯提高,咨詢會談更加順暢,同時我也發現,個案更加開放了。
舉個例子:
一個高一女生個案,因為對新的學習方式不適應,要求退學,被媽媽帶來咨詢。她在第一次咨詢結束后,對我進行了反饋,她說“最開始,我是害怕來做咨詢的,因為不知道會遇到什么事。但你在咨詢一開始就告訴了我,我們在一起會做什么,你不會強迫我說什么,還會保密,我就放心多了,我知道我可以做什么。”
她從一開始的害怕、抗拒到開放,只用了很短的時間。我們談的很融洽,經過三次咨詢,她很快選擇了新的學校去上學了。告訴一個不熟悉這里的人,我可以怎樣,會一定程度上減輕他對未知的焦慮,更加主動敘述自己的故事。
2、重視過程中的陪伴和內容情感反應
這部分是我在個體咨詢中最大的心得。之前的我,以快速解決來訪者的問題為自豪。咨詢中語言指導和行為指導的成分很多,經常有來訪者結束咨詢后,不久就又來了。
有一個高三女生個案,強迫性思維,第一次來咨詢是初三。我教會她放松技術后,她感覺很好,就沒再來了。這次來已經高三了,還是同樣的問題。這次我讓自己慢下來,就像是第一次咨詢一樣,從頭開始了解她的情況。
我發現她在思想上不允許自己想學習以外的事,認為那是會影響學習的。上下學的路上,如果遇到了不是平時常遇到的人,就會不斷地想,接著會自責:干嘛這么想,浪費時間,該看的書又沒有看成,又在浪費時間。
我看到這是她的過度要求和控制,她必須控制生活中的每件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思想,否則就會自責內疚,這就導致了強迫性思維的出現。
針對這種情況,我不再馬上處理她的焦慮,讓她覺得我對她的癥狀,是不接受的狀態,更加自責。而是從認知角度調整,讓她先去了解、認識強迫癥,學會樹立對強迫癥正確的態度,不覺得自己沒救了,也不執拗其中。
我在這個過程耐心的陪伴,及時的反應她的苦惱,讓她的焦慮減少不少。她反饋給我的是,本來不想來,媽媽非要讓她來,她擔心我會怎樣想她,沒想到我這么接納她。她的反饋給了我很大的觸動。
另外還有一個女性來訪者,事業做的很成功,但是下級員工都很怕她,夫妻關系很糟糕,丈夫不斷地有外遇。當我想了解她的成長經歷時,她說的最多的是:不記得了。看她的表情,確實是在認真的想,但她坐在我面前,就像一尊沒有七情六欲的佛。
前五次咨詢,我都在聽她評價家里的事,評價老公的外遇,以及她如何設計捉奸,老公如何不承認。她仿佛在說別人的故事,沒有一點情緒表現。我不斷地反應她,對她的處境表達理解。
當我問她:“聽起來像是別人的事,這種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難過或生氣的事,你卻沒有回避的感覺,以前有過嗎?”
這時,她回憶起5、6歲時的一件事。我不斷對這件事做情感反應,終于看見她的眼圈紅了,同時也看見她在克制。我依然在做情感反應,她哭了出來,沒有聲音的流眼淚。我感覺到了她情緒的活化,那一刻我是欣喜的,高興她的真實反應出來了,也高興我坐住了。
我用這兩個例子,來說明過程中的陪伴和反應的重要意義。這讓我體會到,作為咨詢師,不能比來訪者更快,又不能離來訪者太遠。只要不斷地、正確反應出來訪者的當下狀態及情緒,就會讓他們覺察自己,成為他們自己問題的解決專家。
這個咨詢態度的轉變,讓我體會到了咨詢的新感受,讓我每次都帶著欣喜等待來訪者。咨詢中努力體會對方的感受,找適合對方的語言去反應,而且我發現,反應做的好,來訪者的表現和自我覺察也特別不一樣。
3、重視咨詢結束的個案反饋
這也是一個很不同的改變。之前做咨詢,我在結束時,會總結一下這次咨詢的重點。后來在課上看老師演練時,問個案對這個過程的感受,頓時這樣做很溫暖,就開始嘗試改變做法。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及時聽到個案的反饋,了解個案對咨詢的感覺,對咨詢師的感覺,對某些地方的不滿,以及對下次咨詢的期待,讓我更加有目標的準備下次咨詢。
上面那個高一女生的例子,讓我知道咨詢開始的場面構成很有用,但如果沒有結束時的反饋,她大概沒有機會和我說這些,我也不會知道如何改進自己,改進后的成效怎樣。讓個案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也是尊重個案的表現。
03 團體咨詢概括與心得
在上1879之前,我接受過清華大學樊富珉老師的團體培訓42小時,也接受過曾奇峰老師動力取向的團體36小時。我所在的機構,主要針對學生和企、事業員工群體,做結構式的團康;也對心理咨詢師群體和要成長的其他群體,做無結構的團體。
我帶團體的經驗,已經有上百小時,但面臨實習,我該怎么做?用正在進行的團體咨詢嗎?經過深思熟慮,還詢問了督導意見,最終選擇重新招募團體成員,開始實習期的新團體。
我將《親職教育理論與方案》課程里,Glasser現實治療模式的親職教育觀加以改動,設計“父母這個職業——稱職父母訓練營”團體。
親職教育觀,在內地是一個很新鮮的說法,這個觀點能給問題孩子的父母以希望,幫助他們通過訓練成為心理健康者,擔負起父母這個角色的責任,從而幫助到孩子。
這次的團體課內容設計一環套一環,下一次團體內容是在上一次內容的基礎上完成的。我個人覺得,帶團體時,我能夠及時看到并反應團員的需求,做到摘要總結,轉移話題,激發團員之間相互支持。
這次團體,我在理論部分、團體內容熟悉程度上,著實下了功夫。每一次我都提前先做作業,特別是和孩子有互動的部分,我都請女兒幫忙一起完成。
在有效行為父母——向子女傳達愛與接納一課中,父母需要學習四種,向孩子傳達愛與接納的有效方法。我分別和女兒討論,并向她表達四種方法后,聽她的感受。我也在女兒的微信群里,和她的幾個好朋友討論。我發現不同年齡的孩子,喜歡的傳達愛與接納的方式不同:
年紀小的孩子喜歡父母直接說和動作表達,但青少年期的孩子更喜歡父母給一定的自由和傾聽。我回到團體里,把這樣的經驗分享給成員們,大家覺得更有操作性。
這次團體參加人數24人,結束時22人,1人是因為工作調動到鄭州無法繼續參加,另1人是剛結婚還沒有孩子的女性,作業無法完成而退出,其他成員都堅持到最后。大家在結束時分享,她們在團體期間接收到來自團員的支持,也分享親子關系的變化。
這讓我感覺到,全身心投入所帶來的愉悅感和滿足感。現在新的親職教育團體,在12月中旬就要開班了,這個團體讓我有很足的底氣,能理論聯系實際,給大家帶來切實的福祉。
04 其他實習心得
通過1879計劃課程的學習,我越來越覺察到自己懶的部分,不管是學習、咨詢還是團體都是學的差不多就好,對自己并沒有嚴格的要求過,也不積極。我只覺得做好自己,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
在上課時聽到老師講自己的學習故事,就開始反思自己,我一直都知道自己的理論基礎太過貧乏,理論書籍都沒有看透,大致知道就好,這都是懶的緣故,卻沒有要求自己改變。
這次實習中,有1879的同學一起實習,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認真和堅持讓我敬佩。尤其是楊海菊老師,她參加學生成長夏令營,主帶一個隊,吃住都和孩子們在一起,親切隨和,孩子們不懂的地方,她都很耐心的解答,在一個活動中還趴在地上親自感受。
他們是來實習的,完全不需要跟著機構的時間走,可是他們從來都是堅持一起來一起走。很多時候路燈都已經亮了,他們還在寫心得、寫記錄、看書。幾十天的日子里,我們同吃同住,相互學習、相互討論。
每一次咨詢結束,當來訪者反饋變化時,我看到他們的興奮,分享他們的快樂,好像回到了中學時代,讓我變得自覺。我在日歷上列好實習規劃,圈好每一個發送實習歷程的日子,提醒自己提前完成。
我會重新把學過的書找出來,實習中遇到的問題會回書中找答案,也和同學們一起討論。這期間,我感覺到了自己的變化,變得自覺、也更加細致。在實習中收獲了知識的鞏固,收獲了友誼,還收獲了成長。
05 自我改進計劃
我們是一線心理機構,直接面向問題群體。我們還處在河南省精神衛生中心附近,全省甚至省外的精神疾患都來看病,我們有機會接觸到很多的精神病患。
青少年患精神障礙的很多,他們的家長都非常心急。我在大量的接觸中發現,孩子最初的發病,大多都是在學習上、人際交往上遇到了困難,不會處理,承受不了壓力而導致的。
在治療的康復期,心理咨詢有著重要的意義。從心理問題到心理障礙康復,要求心理咨詢師診斷要準確,咨詢技術要全面而熟練,對各個流派的治療方法都要能掌握。
在接受督導時,我發現自己診斷的準確性不夠,重視程度也不夠。督導老師推薦了一些書給我,雖然實習結束了,新的任務才剛剛開始。我要加強自己的業務學習,把重點放在基本咨詢技術操練上。
對人際歷程、認知行為、焦點治療、家庭治療、兒童游戲治療等療法,做更深入的學習和練習,讓基本功和咨詢技術相結合。
我想克服我的懶,首先要把學過的書重新認真的看。學完之后,如果書只是在書柜中放著,知識放放就忘了。我每回爐一本書,就和機構團隊分享一下,把書里的知識講給大家聽,以此來約束自己,讓自己的理論基礎更加扎實。
其次,和來實習的王芳、于凱等約好,成立同伴督導群,定期講講自己的案例,一起學習。這個活動已經開展一次,收獲很大。
地面的個案討論會,每半月1次,每次都會邀請省精神病院的一位精神科醫生,還有機構外有經驗的心理咨詢師一起參加。目前已經定期開展了3期,大家反饋良好,對我本人來說,我自己的實戰技術訓練的更加扎實了。
最后,我已經和自己的督導老師約好,會持續的接受督導。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自我督促,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心理咨詢師。
【心理咨詢中心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述職報告范文03-21
心理咨詢中心年度工作總結(精選10篇)12-14
心理咨詢實習報告07-02
成長心理報告07-22
成長心理報告06-24
心理評估報告07-27
心理咨詢實習報告(通用7篇)07-11
心理自我分析報告01-28
心理狀況調研報告11-08
心理部述職報告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