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4年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報告(精選6篇)
希望知曉一個情況、一個事件時,我們通常要進行專項的調查,并將獲得的成果展現于調查報告中。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份好的調查報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4年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報告 1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鄉經濟的差距不斷擴大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另外一方面,農村的勞動力卻有著較大的剩余量,因此,在這種背景之下,農村的勞動力就不可避免的向城市轉移了,父母們為了經濟收入,奔向了城市,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了村里,由此,導致了留守兒童的出現。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旨在了解廣西博白縣江寧鎮四聯村的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希望能了解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探討其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以幫助更多的留守兒童健康的成長,助力實現“中國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調查的對象主要是7-13歲的兒童,調查的范圍主要是在四聯村的各個分散的村屯,調查的時間是XX年7月15-7月19日,我們采用的調查的方法主要是隨機走訪調查,現就調查結果做如下分析報告。
一、四聯村留守兒童的基本生存狀況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隔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兒童的成長與國家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一代代的不懈努力,因此非常有必要對留守兒童這個群體進行關注。
本次調研的過程中我擔任我們組的組長,主要的工作就是負責統籌安排活動的主題及調查的安排和聯系鎮團委。四聯村的留守兒童較多,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情況,我們首先采訪了四聯村的村支書呂超通支書。根據呂書記的了解,四聯村的留守兒童至少占有全村人數的百分之四十。留守兒童大部分都是年齡較小的,集中在10歲左右。他們的經濟狀況并不是很好,現在絕大部分都是和爺爺奶奶那一輩生活的,父母長年久居在外,一年基本上是只有春節才能回來一次。留守兒童都是靠近上學或是到親戚家上學的,主要考慮的就是方便照顧。以我采訪的大田面村屯為例,全屯一共是7戶人,全部都為留守兒童家庭。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孩子們雖小,但是自理的能力都是比較強的。有一戶家庭,一個10的孩子自己不僅能煮飯,而且還照顧一個5歲的小弟弟,生活雖清苦一點,但是從與其交談的過程中發現,他個人感覺還是開心的,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父母能常回家看看自己。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案例,在四聯村的其他地方,還有挺多這樣子的自然村,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們的基本生活主要還是靠自理。一方面,這樣也可以鍛煉孩子,促進孩子的成長。但是,從另一方面看,孩子過早的承擔了本應是以后應該承擔的責任,無形之中增加了他們的負擔。
二、留守兒童出現的原因及其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
留守兒童的出現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與中國農村人口占絕大部分息息相關,但是深入探討之后發現留守兒童出現的原因并不復雜,具體原因可以歸結為如下兩點。
第一,外出工作獲取更高的經濟收入。四聯村村屯較多,呈分散的狀態。從地理位置看,四聯村絕大部分都處于山區,是距離鎮上最遠的一個村,又是最后一個鋪上水泥路的一個村莊。人多地少的現狀使得村民們感受到單憑家里的幾畝地是無法支持家里的全部生活支出的,粗略的統計一下,我村的家庭幾乎至少有五口人,隨著現在生活壓力的增加,種田所得的收入較少,而且我村有很多地方都是靠近庫區的,每年自然災害頻發,農業收入也不穩定,這無疑會對家庭收入單一的家庭來說增加了許多未知的風險,因此外出打工成了村民們的一個普遍的選擇。外出務工在同樣的勞動強度之下所獲得的收入是農業收入的許多倍,如此一來,就能夠很好的支持家里的日常生活支出了。村民們的大部分支出其實是主要集中子女教育投入。現在上大學的成本越來越高了,農村的學子們如果沒有一個家人經濟上的穩定支持,大學難以繼續就讀。加之現在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農村的學子也有點絕望了。因此,父母們不遠萬里,外出打工時必然的,是我國現階段的一個發展趨勢。第二,因工作需要頻繁外出。有一些家庭他們的'父母卻不是外出打工,而是因為工作需要頻繁出差,例如,父母一方是司機的話就要經常出去了,家里的子女就相當于是留守兒童了。第三,家庭離異。這一部分在四聯村較少,比重不大,可以忽略不計。
留守兒童沒有了父母的陪伴,缺少了父母的關愛,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問題。調研發現,主要的問題如下。
第一,“代溝”較為明顯。大部分的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都是隔代監護類型的,常年遠離父母。爺爺奶奶比較愛護自己的孫子女,甚至是過于溺愛。這也助長了孩子的任性的脾氣,也會給日后的成長帶來一些影響。由于長年遠離隔代親人與孫子女相隔較遠,有些觀念和現在的孩子不相符合。第二,呈現出內向的特點。大部分的孩子在多人的場合下表現出害羞的的特點,不愿說話。第三,厭學情緒明顯。孩紙們在學校的表現并不是很好,在與他們的交談中我發現,他們非常希望自己的父母在自己的身邊。由此得知,孩子們的學習成績與此是具有一定的相關度的。
三、留守兒童遇到的問題解決措施
留守兒童的成長關乎著祖國的未來,解決其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是社會主義的客觀要求,結合四聯村的實際,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解決。
第一,國家要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長期以來,我國主要存在兩種經濟結構,即城鄉的二元經濟結構。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歸結為這種二元結構,留守兒童的問題也不例外。領導就任后提出“經濟學”,其核心就是要在突破二元的結構,走出第三條道路,即新型城鎮化。這也可以稱為“三元”結構。在“三元”結構的構架下,農民就近城鎮化,就近就業無須背井離鄉就能獲得和外出務工一樣的收入。如此一來,父母們勢必會放棄到千里之外工作,而選擇回歸“本土”。第二,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副漁業。四聯村山地比較多,水四聯的山地坡度不高,符合35度的適合耕種的坡度。地處亞熱地季風氣候區,水熱充足,非常適合發展經濟林。另外,四聯水庫面積比較大,庫區水質較好,天然無污染,符合漁業發展的條件。第三,鼓勵父母親經常回家看看自己的孩子,為了孩子的成長,希望父母們在賺錢的同時多多關愛一下自己的孩子。第四,民間可以成立一些志愿服務社團的組織。志愿為留守在家的孩子們做一些學業上、心理上的等的輔導的幫助,解決孩子們遇到的各種問題。
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與此相適應,留守兒童群體的出現時是時代經濟發展的必然,因此也必須在時代的發展中解決。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強則中國強。留守兒童是祖國的少年,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要依賴祖國的少年。關愛留守兒童,幫助他們健康的成長是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由于知識水平有限,對留守兒童的認識以及解決的方法難免會有缺陷,敬請諒解!
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報告 2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據統計,xx村共有39名留守兒童,約占全村兒童的12%,由于這些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隔兩地,父母很少有機會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問題、學習教育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溝通,也不能對孩子身上存在的錯誤及時進行指出批評教育糾。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監護職責的缺失會極其容易導致留守兒童們在日常生活行為的失范,甚至引起違法犯罪行為,影響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通過這次調研活動,使我對我們村留守兒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過這次調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兒童,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留守兒童,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助,使他們在缺少家庭關愛的時候,同樣能夠感覺到社會家庭的溫暖。
一、我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學習狀況
(一)、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上的問題
從調查的兒童中來看,由于臨時監護人的年紀一般比較,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們還要忙于地里的農活,無暇照顧孩子們。部分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主要表現在對學校作業的態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對待學校作業的態度是草草應付得過且過,有46.7%的孩子看電視沒有節制。另外,在調研中我發現一個令人心憂的現象,部分留守兒童拜金現象極為嚴重,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講好價錢才會去干活,讓人痛心。
(二)、老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太少
部分留守兒童表示老師很少找自己談話,43%的留守兒童說老師根本沒有找他們談過話,而且都很害怕老師,也不希望老師找自己談話。雖然帶有兒童的心理,但是從這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僅有29.8%的留守兒童表示愿意和老師談談心里話。
(三)、學習壓力
通過調查,63%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24%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的學習成績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一些孩子告訴我,由于學習成績差,就害怕爸爸媽媽會問起,而自己的家庭條件差,很多同學看不起等,這就形成很的壓力,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為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二、我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之所以產生心理問題,首先是年齡,因為他們多都在十五歲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而他們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幾個月或一周歲后,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感,導致心理失衡。調查發現:留守兒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1次,5.1%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1次,15.4%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系。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形成消極情緒,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有的出現逆心理、怨恨情緒。
(二)、臨時監護人素質普遍偏低
由于部分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多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他們因為年齡較,不但要承擔很多家務,而且文化層次上也不高,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臨時監護人是初中學歷以上比例僅占29.6%。所以,他們教育孩子的就不會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他們能做到的僅僅是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已,在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著很困難。
(三)、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
部分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經常換洗衣服、挑吃挑食、亂花錢等;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里不聽臨時監護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服從學校的管理,成為了讓人頭疼的“問題兒童”。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兒童因觸犯法律被判處十幾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讓人值得深思。
(四)、平時缺乏親情的關愛
父母打工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造成很的影響,缺乏親情關愛會對孩子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最為直接的也許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使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留守兒童成長期間缺乏撫慰與關懷,這也是我們應該給予重視的。
(五)、留守兒童安全存在一定隱患
如留守兒童自在家或路邊玩耍,路上車輛較多,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農村火災或觸電事故時有發生,安全存在一定隱患。在采一陳姓村民時我了解到這樣的一個悲劇,一個兩歲的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在鎮江打工,臨時監護人爺爺奶奶又忙于干農活,無暇照看,而掉進家里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讓人唏噓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留守兒童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原因來自于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環境和空間。因此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員,應盡量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系和溝通,盡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還要加強與代理監護人、學校的聯系。外出的父母要經常回家或打電話與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帶上跟隨自己打工讀書生活。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好孩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如果條件允許夫妻最好留一個在家與孩子一起生活。因為家庭的安全感和親情的溫暖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
(二)、學校教育方面
1、實行留守學生的普查登記。各中小學校在新學期學生報到時將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和監護人及臨時監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2、在中小學校普及實行教職工結對扶或學生結對扶留守學生制度,建立“留守兒童之家”,使留守兒童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建立健全教師家和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定期召開扶教師、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設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的父母知道校長、班主任等老師的電話,加強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系和交流。
3、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各種動手的實踐活動,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最重要的是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鼓勵留守兒童,多把機會留給留守學生,助他們走出自閉的心理障礙,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養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態。
(三)、政府及社會方面
第一,強化政府統籌管理,加社會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學收費標準,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條件。對未能入學的民工子女可以通過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社會監管體制,打破城鄉體制,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女切實的市民待遇,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助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打工地學習和生活。開辟打工子女就學的“綠色通道”,使其享受與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所在。
第二,鎮、村兩級要逐步探索助留守兒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兒童的登記普查,在鎮、村設立關愛農民工留守子女的辦事機構,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們的生活、教育情況。把學校與村聯系起來,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機制,定點扶,及時發現報告留守兒童們的情況與動向,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保證。
第三,相關部門要加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加新聞宣傳力度,引起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引起社會的重視,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格局,讓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讓在家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結語
留守兒童是未成年隊伍里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是一項現實而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相互配合,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關愛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實現農村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社會真正實現和諧。
青春有限,選擇無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個開始,關愛留守兒童是值得我去為之奉獻一生的事情。
目前,廣xx村民正以嶄新的面貌,飽滿的熱情和高昂的斗志迎接“十二五”的到來,爭取在此期間全村各項事業都實現質的突破。在制定“十二五”工作目標時,我村支部書記范志紅書記把留守兒童問題列為全村的工作重點之一,并提升至戰略高度。我想有了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我村留守兒童的頭頂一定會出現一片蔚藍的天空。
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報告 3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問題。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是全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為了全面了解九重鎮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教育狀況,借著老師布置作業的機會,我于暑假在家鄉通過走親訪友調查關于留守兒童問題,特做出如下報告:
一.家鄉留守兒童面臨的困難與問題:
1、家鄉中的留守兒童不在少數,具體情況是這樣的,在我的家鄉,很多孩子的父母因為家里貧窮,卻又渴求自己孩子上學,就被迫外出打工掙錢,一般留在家中的孩子只能與自己的爺爺奶奶相繼為生。基本上在家鄉,每十戶人家大概有半數是留守兒童在家的。仔細的想想,在自己小時候的朋友中,也有不少是父母外出打工將他們托于奶奶爺爺的。
2、一般留守兒童得到的關心少,通過與家鄉里那些留守兒童的接觸,我發現,他們普遍害羞,遇見生人會膽怯,在吃的和穿的方面明顯不如那些家長在家的孩子們。而且由于自己爺爺奶奶年紀都大了,必然有很多地方沒有深入的關心到他們。比如有時候這些孩子生病了,或者受傷了,爺爺奶奶由于知識的缺乏,往往不能給與他們很好的幫助,可能會導致這些孩子發育不太健康,營養不是太良。
還有就是在調查中,我發現這些孩子往往需要在暑假或寒假才能到自己的爸爸媽媽那里去住,真正一年在一起的時間大概只有三個月,所以這些孩子在父母身上得到的呵護必然是要少于普通兒童的'。就拿我的表弟來說,大概在他上小學時我的姑姑和姑父就外出打工了,原本活潑的表弟變得有些內向,平日里感覺悶悶不樂,雖然有時候我的爸爸媽媽會給與幫助和關心,但更多的時候他是和自己的奶奶在一起。我感覺在關心上面,表弟得到的并不夠。
3、學習上容易放縱自己,通過詢問和觀察家鄉里的留守兒童,我發現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呈現兩極化,一些自制力強的孩子,即使父母不在,仍能很刻苦的完成學習,最后有很不錯的成績,然而這些都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由于自制力不強,平時學習的時候不能夠按量完成,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玩耍的欲望。還有就是因為自己的父母不在家,當遇到難題時,沒有詢問的對象,得不到充分的開導與講解,所以在學習上沒有太高的成績。
關于自己的表弟,現在已經高三了,但通過平時的聊天,我發現他的學習欲望并不強烈,而他的學習也非常的不好,我覺得這和我姑姑,姑父的外出是有聯系的。
4、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較弱,留守兒童的家庭支持弱化,“你最信任的人是誰”“你和誰最親近”“你的心里話主要跟誰說”“遇到困難你會向誰求助”“誰經常鼓勵你表揚你”5種情況的平均百分比,非留守兒童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母親、父親和同學朋友,留守兒童則是母親、同學朋友和父親。母親仍是留守兒童最重要的社會支持,但可以看到,留守兒童來自父母的支持較弱,而朋輩性傾向明顯,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值得警惕。30.5%的留守兒童認為校園里或周邊有不良幫派團伙,25.7%認為有同學加入不良幫派團伙,分別比非留守兒童高4.3和1.4個百分。老師對留守兒童的支持更多地體現在學習輔導上,情感支持相對欠缺。此外,還有17.6%的留守兒童表示社會支持主要來源是自己,這表明他們感知不到社會支持。
5、留守兒童的情感比較薄弱,在我的調查中,我感覺留守兒童的家庭支持弱化,“你最信任的人是誰”“你和誰最親近”“你的心里話主要跟誰說”“遇到困難你會向誰求助”“誰經常鼓勵你表揚你”5種情況的平均百分比,非留守兒童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母親、父親和同學朋友,留守兒童則是母親、同學朋友和父親。母親仍是留守兒童最重要的社會支持,但可以看到,留守兒童來自父母的支持較弱,而朋輩性傾向明顯,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值得警惕。30.5%的留守兒童認為校園里或周邊有不良幫派團伙,25.7%認為有同學加入不良幫派團伙,分別比非留守兒童高4.3和1.4個百分。老師對留守兒童的支持更多地體現在學習輔導上,情感支持相對欠缺。此外,還有17.6%的留守兒童表示社會支持主要來源是自己,這表明他們感知不到社會支持。 6留守兒童的性格容易偏離正軌,通過與自己鎮上的留守兒童一起玩耍,我發現在他們的成長中缺少親情。尤其留守兒童,由于父母不在身邊,他們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成長中的心理需求無法滿足,造成不少留守學生孤獨、自我封閉、情緒異常、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甚至產生仇視心理。
我覺得性格上的缺陷在以后步入社會時會變得非常突出,如果留守兒童的性格不加以正確的引導,或許會對他們以后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擾和影響。
二.我自己對于留守兒童出現這種情況的思考
1、監護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責任意識不強。在除父母外的監護人眼里,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他們要求太嚴格,應對孩子更多的愛,否則會使孩子產生扭曲心理,覺得不是自己親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愛自己。二是監護責任不明確。監護人往往從身體健康方面考慮問題,重吃飯穿衣輕學習教養;重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關心兒童在學校和家里的表現;忽視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三是監護精力跟不上。由于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有的甚至同時要監護幾個留守兒童,放在每個留守兒童身的精力就不夠。再加上自己身體狀況差,本身需要人照顧,因此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監護人自身素質較低。他們不知道從心理上來照顧兒童,不知道從法律、安全、衛生知識等方面教育他們,也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從而使留守兒童的教育從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當今,一方面全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另一方面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卻相對滯后,尤其是邊遠山村。因此,農民不得不想辦法改善家庭經濟生活條件,讓自己孩子擺脫這種祖祖輩輩都無法擺脫的困境。當最基本的生活問題都無法解決時,他們只能選擇進城務工賺錢來養家糊口,從而使兒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在流動--留守--流動的變動中長大。因此,我認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兒童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
3、復雜的社會因素難辭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過早過多涉足社會的各個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無法正確處理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紛繁復雜的社會信息與狀況,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把一些與社會和道德格格不入的東西當作時髦去追求,當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是大多數留守兒童的身上都存在的問題。這樣的社會環境也給社會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隱患。
社會因素中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就是:歧視農民工子弟。我覺得留守兒童的心理可能有自卑現象,這使得他們見人比較怯場,再加上別人的歧視,在這么弱小的年齡卻要承受這么多的東西,確實格格不入。
三.我的建議:
我覺得吧,父母掙錢都是為了孩子的茁壯成長,然而這種留守式的方法可能會適得其反,孩子沒了茁壯成長,掙再多錢又有什么用?所以我覺得如果不想日后自己的孩子在成長道路上誤入歧途,或者得不到完善的健康心理,就應該盡量多陪陪自己的孩子,盡量避免留守,陪著自己的孩子成長,教他們如何做一個健全的人。
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報告 4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選擇進城務工,導致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不斷增加。這些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本報告旨在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深入調查,分析其面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二、調查方法與樣本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實地訪談和觀察法相結合的方式,選取了XX省XX市XX縣的XX個農村作為調查樣本。共發放問卷XXX份,回收有效問卷XXX份,同時對部分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進行了深入訪談。
三、農村留守兒童現狀
1、留守兒童數量與分布
調查結果顯示,XX縣共有留守兒童XXXX人,占該縣兒童總數的XX%。其中,小學階段的留守兒童占比較大,達到XX%。留守兒童主要分布在偏遠山區和貧困鄉村,這些地區的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家庭經濟條件較差。
2、留守兒童生活狀況
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普遍較差。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留守兒童多由祖父母或其他親屬照顧。這些監護人往往年齡較大,身體狀況不佳,難以承擔繁重的家務勞動和農活。因此,留守兒童往往需要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如照顧弟妹、做飯等。此外,留守兒童的'營養狀況也普遍較差,缺乏必要的營養補充。
3、留守兒童心理狀況
留守兒童在心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和陪伴,留守兒童普遍感到孤獨、無助和焦慮。他們渴望與父母團聚,但現實條件卻無法滿足這一需求。長期的心理壓力導致留守兒童容易出現自卑、抑郁等心理問題,甚至產生自殺傾向。
4、留守兒童教育狀況
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令人堪憂。由于家庭經濟條件較差,許多留守兒童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們往往就讀于教學質量較差的鄉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設施落后。此外,由于監護人文化水平較低,無法為留守兒童提供有效的學習輔導。因此,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普遍較差,輟學率也較高。
四、對策建議
1、加強政策扶持
政府應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農村教育水平,改善農村生活條件。同時,應加強對留守兒童家庭的關愛和幫助,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持和心理援助。
2、建立健全留守兒童關愛體系
建立健全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包括設立留守兒童關愛中心、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等。通過這些措施,為留守兒童提供關愛和幫助,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和孤獨感。
3、加強家庭教育指導
加強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指導,提高監護人的教育水平。通過舉辦家庭教育講座、發放家庭教育資料等方式,幫助監護人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提高留守兒童的教育質量。
4、鼓勵社會力量參與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如企業、社會組織和志愿者等。通過捐贈物資、提供志愿服務等方式,為留守兒童提供幫助和支持。
五、結論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復雜而嚴峻的社會問題。通過本次調查,我們深入了解了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和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社會和家庭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提供關愛和幫助,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報告 5
一、引言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無法與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農村戶籍未成年人。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日益凸顯。本報告旨在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深入調查,全面了解其現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二、調查方法與樣本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實地訪談和觀察法相結合的方式,選取了多個具有代表性的農村地區作為調查樣本。共發放問卷數千份,回收有效問卷數百份,同時對部分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進行了深入訪談。
三、農村留守兒童現狀
1、留守兒童數量與分布
根據調查,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超過902萬人,其中超過90%分布在中西部省份。
在被調查地區,留守兒童占比普遍較高,尤其是貧困和偏遠地區。
2、留守兒童生活狀況
大部分留守兒童由年邁的祖父母或其他親屬照顧,生活起居較為簡單。
留守兒童的生活質量普遍偏低,營養狀況、身體健康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3、留守兒童心理狀況
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和陪伴,留守兒童普遍感到孤獨、無助和焦慮。
部分留守兒童存在自卑、抑郁等心理問題,甚至產生自殺傾向。
4、留守兒童教育狀況
留守兒童的學習整體水平普遍偏低,學習成績不佳。
大部分留守兒童就讀于教學質量較差的鄉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設施落后。
由于監護人文化水平較低,無法為留守兒童提供有效的學習輔導。
四、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1、監護不力
留守兒童多由年邁的祖父母或其他親屬照顧,監護能力有限。
部分留守兒童實際上沒有明確的監護人,處于無人監管的狀態。
2、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兒童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
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容易導致性格、心理發展異常。
3、思想道德教育缺失
留守兒童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引導。
部分留守兒童因無人管理或管理不當而與社會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形成不良行為習慣。
五、對策建議
1、加強政策扶持
政府應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農村教育水平和生活條件。
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體系,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持和心理援助。
2、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力量作用
各級團組織、婦聯等群團組織應積極探索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體系,提供專業服務。
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工作。
3、加強家庭教育指導
加強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指導,提高監護人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舉辦家庭教育講座、發放家庭教育資料等,幫助監護人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
4、注重滿足不同類型留守兒童的多樣化需求
針對不同性別的留守兒童、大齡留守兒童等,提供個性化的關愛和幫助。
重點關注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建議家庭合理安排監護人,并提供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六、結論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復雜而嚴峻的社會問題。通過本次調查,我們深入了解了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和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提供關愛和幫助,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報告 6
一、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增多,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日益凸顯。本報告基于最新的調研數據,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狀況、面臨的問題及成因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二、農村留守兒童基本狀況
留守兒童數量:根據最近的調研數據,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約為902萬人,超過90%分布在中西部省份。
年齡分布:農村留守兒童主要集中在6歲至15歲之間,占留守兒童總數的近80%。
監護情況:79.7%的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13%的孩子被托付給親戚、朋友,7.3%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
三、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
1、教育問題:
教育資源不足:農村留守兒童所在的學校往往缺乏優質的教育資源,如教師數量不足、教學設施落后等。
學習積極性不高: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督促,留守兒童在學習上普遍缺乏興趣和動力。
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兒童缺乏家庭教育的支持,性格和行為容易受到影響,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2、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問題: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著自卑、孤獨、焦慮等心理問題,需要更多的關愛和支持。
情感缺失: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留守兒童在情感上缺乏關愛和撫慰,容易產生“親情饑渴”。
3、安全問題:
留守兒童由于年齡較小,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容易發生意外傷害和安全事故。
留守兒童還容易遭受性侵、虐待等不法侵害,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四、留守兒童問題的成因
家庭因素:父母長期外出務工,導致留守兒童缺乏家庭關愛和教育。
社會因素: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導致留守兒童在教育、醫療等方面面臨困難。
政策因素:相關政策對留守兒童問題的關注不夠,缺乏針對性的支持和保障措施。
五、建議與展望
政府應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關注和投入,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和措施,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好的教育、醫療和關愛服務。
學校應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疏導和關愛,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和積極的學習態度。
家庭應盡可能減少父母長期外出務工的情況,為孩子提供穩定的家庭環境和關愛。
社會各界應加強對留守兒童問題的關注和宣傳,提高公眾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一個更加健康、安全、快樂的成長環境。
【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02-26
關于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03-10
關于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04-19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精選11篇)08-19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精選20篇)11-29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調查報告參考范文04-19
關于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20篇07-26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方案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