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一段充實的社會實踐又告一段落了,相信大家這段時間來吸收了不少的新思想,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實踐報告了!那么如何把實踐報告寫出新花樣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0最新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調查目的
為更好的領會中央政策,使之與農村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以便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背景資料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并不是最近才提出來的。有關文獻資料表明,上世紀50年代,我國制定國民經濟發展“二五”和“三五”計劃時,就曾提出過“建設社會主義農村”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至少在1982年、1983年和1984年的三個中央1號文件、1987年中央5號文件和1991年中央21號文件中都出現過這一提法或基本相同的提法。但必須看到,這次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其背景和內涵與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可以說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和非同尋常的重大意義。
三、現階段狀況
現階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絕不僅僅是一般性的村容村貌整治(當然包括這方面的內容),而是既要求發展農村生產力,又要求切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既要求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又要求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既要求加強農村物質文明建設,又要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內容非常豐富。可以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涵蓋了當前“三農”工作的主要方面,包括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現代化的核心內容,能夠把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各個方面有機地聯系起來,成為農村全面工作的“龍頭”和“主線”。抓住了這個“龍頭”,就抓住了農村改革發展的關鍵;把握了這個“主線”,就把握了農村改革發展的全局。因此,我們應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新階段統領“三農”工作的總思路和總要求。
四、主要做法
一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有條不紊地進行,不能照搬他村發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規劃,要有讓農民贊成的規劃,要有讓農民參與的規劃。
二是利用各種渠道向農民宣傳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和重要意義。有時農民對中央的政策了解的比較偏面,需要村支兩委和黨員率先垂范,并向農民宣傳好中央的惠農政策,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激發農戶投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情。
三是筑巢引鳳,招商引資。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礎,把各項基礎設施建好,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前提下,向外多宣傳,利用好自身的資源和環境優勢,多方吸引資金和技術,發展其他產業。
五、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田基本改造亟待解決。村境內農田參差不齊,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氣力清淤,耗費了農戶大量時間和精力,從長遠打算應著力進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業經濟發展較為粗放。農戶對林木圓竹的加工僅是半成品,在市場中的銷售利潤不高。林木加工點分散,沒有形成相當規模的經濟聯合體和協作組織,存在互相壓價,虧損經營的情況。
三是飲水問題。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極不方便。鋪設自來水管道有利于農民生產、生活,但目前缺乏項目資金。
四是村內道路需要繼續建設。土路泥濘難行,為部分村民出行帶來一定困難,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優勢地位為農民勞作、生產、生活帶來較大阻礙。
五是村民環境保護意識需要加強。中心村聚居村民較多,因此產生的生活垃圾也較多,加之村民環保意識不強,垃圾隨處堆放、亂倒現象沒有有效改變。在加強宣傳的同時,需要設置垃圾箱,安排專人清潔街道。
環境問題尤為重要:
當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環境問題,又嚴重影響到了經濟健康,順利地發展。當前農村經濟也在飛速發展,在發展的同時,給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主要是農業生產污染和人們的生活污染等。
農業產生的污染主要來自于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化肥、農藥的過量施用和規模化養殖產生的畜禽糞便。過量施用化肥、農藥會形成從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到空氣的“立體污染”,會造成河流、湖泊的污染及對生態系統的損害。農田化肥、農藥通過排水溝渠流失到河流、湖泊中,導致水體富營養化藻類過量繁殖,水中氧氣減少,魚類數量減少甚至全部死亡。
有專家估算,目前我國水體氮磷污染物中來自工業、生活污水和農業面源污染的大約各占1/3,但這只是很粗略的估計。不管具體數字是多少,過量施用化肥、農藥導致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已經成為我國最受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農村生活垃圾問題也是導致環境污染的一個主要原因。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在生活中制造的垃圾在大量增加,垃圾的類型繁多,這也成為生活垃圾難以回收處理循環利用的原因。
往日的小河潺潺早已不在,水面上漂浮著散發著陣陣惡臭氣味的垃圾,秀麗的鄉村美景也被白色污染籠罩上一層陰影。這是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但環保意識不強引起的。
這是一種失調型的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關系,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無視自然規律,掠奪性地開發資源,同時,經濟活動帶來的大量污染物進入環境中,超過了環境的承載能力,導致環境狀況惡化,自然資源匱乏。一方面,資源匱乏和環境惡化引起經濟停滯不前和衰退;另一方面,經濟停滯和衰退使人們沒有資金和能力去改善環境狀況和改進先進生產技術,只能進一步向自然環境索取資源,導致環境危機加重。經濟衰退與環境惡化相互促動,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面臨的資源與環境問題。資源和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淡水、耕地、礦產等主要資源從整體上看,數量短缺、質量下降、開發成本增大,將對國民經濟產生較大的制約作用。
事實上,農村經濟發展與控制污染,二者之間并不存在矛盾性。生態環境的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農村和農業在經濟方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缺少政策和制度,同時業缺乏相應的機構向農民宣傳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方法,并鼓勵農民采取有效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六、發展建議
(一)圍繞“生產發展”目標,增加農民收入。
發揮地理和資源優勢,調整農林業產業結構,做好“田里、庭院、市場”文章。同時大力開展“陽光工程”,進一步加強村民的技能培訓工作,為輸出務工村民提供就業保障和法律服務。
(二)圍繞“生活寬裕”目標,提高群眾生活質量。
(三)圍繞“鄉風文明”目標,扎實開展文明村建設活動
(四)圍繞“村容整潔”目標,實施生態村建設工程
(五)圍繞“管理民主“目標,建設民主法制示范村
七、小節
我國現在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能模仿西方發達國家這種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應該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農村亦是如此,我們應注意以“可持續”的發展思路來發展農村。堅持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統一,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并舉,大力提倡生態道德,進一步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生態保護型社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但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緊緊依靠廣大農民的參與。深入發動群眾,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0-24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9-12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07-30
農村環保問題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8-17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精選10篇)09-29
大學生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6-04
關于寒假社會實踐農村調查報告07-24
關于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精選6篇)09-20
新農村建設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09-18
大學生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