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范本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范本,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 1
為進一步加強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的管理,保障信息報告系統規范有效運行,及時準確掌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快速有效地處置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特制定本規范。本規范適用于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以及其他專業防治機構和醫療機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報告和管理。
為進一步加強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的管理,保障信息報告系統規范有效運行,及時準確掌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快速有效地處置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特制定本規范。本規范適用于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以及其他專業防治機構和醫療機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報告和管理。
一、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管理辦法》、《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等制定本規范。
二、基本原則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遵循依法報告、統一規范、屬地管理、準確及時、分級分類的原則。
三、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一)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工作進行監督和管理,根據《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要求,組織人員對本規范規定報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核實、確認和分級。具體分級標準詳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指定專門機構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系統的技術管理,網絡系統維護,網絡人員的指導、培訓。
。ㄈ└骷壖膊☆A防控制機構、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或其他專業防治機構負責職責范圍內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業務管理工作、網絡直報和審核工作,定期匯總、分析轄區內相關領域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
(四)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負責報告發現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
。ㄎ澹└骷壭l生行政部門、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或其他專業防治機構接受公眾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舉報、咨詢和監督,負責收集、核實、分析轄區內來源于其他渠道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
四、報告范圍與標準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范圍,包括可能構成或已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其報告標準不完全等同于《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判定標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確認、分級由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一)傳染病
1、鼠疫:發現1 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霍亂:發現1 例及以上霍亂病例。
3、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發現1 例及以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發現1 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炭疽:發生1 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 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3 例及以上皮膚炭疽或腸炭疽病例;或1 例及以上職業性炭疽病例。
6、甲肝/戊肝:1 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 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7、傷寒(副傷寒):1 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 例及以上傷寒(副傷寒)病例,或出現2 例及以上死亡。
8、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 天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10 例及以上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現2 例及以上死亡。
9、麻疹:1 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10 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0、風疹:1 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等集體單位發生10 例及以上風疹病例。
11、流行性腦脊髓膜炎:3 天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3 例及以上流腦病例,或者有2 例及以上死亡。
12、登革熱:1 周內,一個縣(市、區)發生5 例及以上登革熱病例;或首次發現病例。
13、流行性出血熱:1 周內,同一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5 例(高發地區10 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熱病例,或者死亡1 例及以上。
14、鉤端螺旋體。1 周內,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 例及以上鉤端螺旋體病病例,或者死亡1 例及以上。
15、流行性乙型腦炎:1 周內,同一鄉鎮、街道等發生5 例及以上乙腦病例,或者死亡1 例及以上。
16、瘧疾:以行政村為單位,1 個月內,發現5 例(高發地區10例)及以上當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 年內無當地感染病例報告的鄉鎮,以行政村為單位,1 個月內發現5 例及以上當地感染的病例;在惡性瘧流行地區,以鄉(鎮)為單位,1 個月內發現2 例及以上惡性瘧死亡病例;在非惡性瘧流行地區,出現輸入性惡性瘧繼發感染病例。
17、血吸蟲。涸谖纯刂频貐^,以行政村為單位,2 周內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病例10 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點1 周內連續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病例5 例及以上;在傳播控制地區,以行政村為單位,2周內發生急性血吸蟲病5 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點1 周內連續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病例3 例及以上;在傳播阻斷地區或非流行區,發現當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釘螺。
18、流感:1 周內,在同一學校、幼兒園或其他集體單位發生30例及以上流感樣病例,或5 例及以上因流感樣癥狀住院病例,或發生1 例及以上流感樣病例死亡。
19、流行性腮腺炎:1 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 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0、感染性腹瀉(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1 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中發生20 例及以上感染性腹瀉病例,或死亡1 例及以上。
21、猩紅熱:1 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例及以上猩紅熱病例。
22、水痘:1 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 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3、輸血性乙肝、丙肝、HIV:醫療機構、采供血機構發生3 例及以上輸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 感染。
24、新發或再發傳染。喊l現本縣(區)從未發生過的傳染病或發生本縣近5 年從未報告的或國家宣布已消滅的傳染病。
25、不明原因肺炎: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二)食物中毒: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數30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2、學校、幼兒園、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5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3、地區性或全國性重要活動期間發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5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三)職業中毒:發生急性職業中毒10 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 人及以上的。
。ㄋ模┢渌卸荆撼霈F食物中毒、職業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 例及以上的事件。
。ㄎ澹┉h境因素事件:發生環境因素改變所致的急性病例3 例及以上。
(六)意外輻射照射事件:出現意外輻射照射人員1 例及以上。
。ㄆ撸﹤魅静【、毒種丟失:發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亂、脊灰等菌毒種丟失事件。
。ò耍╊A防接種和預防服藥群體性不良反應:
1、群體性預防接種反應:一個預防接種單位一次預防接種活動中出現群體性疑似異常反應;或發生死亡。
2、群體預防性服藥反應:一個預防服藥點一次預防服藥活動中出現不良反應(或心因性反應)10 例及以上;或死亡1 例及以上。
(九)醫源性感染事件:醫源性、實驗室和醫院感染暴發。
(十)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2 周內,一個醫療機構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有相同臨床癥狀的不明原因疾病3 例及以上。
(十一)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五、報告內容
。ㄒ唬┦录畔
信息報告主要內容包括:事件名稱、事件類別、發生時間、地點、涉及的地域范圍、人數、主要癥狀與體征、可能的原因、已經采取的.措施、事件的發展趨勢、下步工作計劃等。具體內容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
(二)事件發生、發展、控制過程信息
事件發生、發展、控制過程信息分為初次報告、進程報告、結案報告。
1、初次報告
報告內容包括事件名稱、初步判定的事件類別和性質、發生地點、發生時間、發病人數、死亡人數、主要的臨床癥狀、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報告單位、報告人員及通訊方式等。
2、進程報告
報告事件的發展與變化、處置進程、事件的診斷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勢態評估、控制措施等內容。同時,對初次報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進行補充和修正。
重大及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至少按日進行進程報告。
3、結案報告
事件結束后,應進行結案信息報告。達到《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分級標準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結束后,由相應級別衛生行政部門組織評估,在確認事件終止后2 周內,對事件的發生和處理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其原因和影響因素,并提出今后對類似事件的防范和處置建議。
六、報告方式、時限和程序
獲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應當在2小時內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向屬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報告,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同時進行網絡直報,直報的信息由指定的專業機構審核后進入國家數據庫。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應采用最快的通訊方式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報送屬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的專業機構,應對信息進行審核,確定真實性,2 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同時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報告同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盡快組織有關專家進行現場調查,如確認為實際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根據不同的級別,及時組織采取相應的措施,并在2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如尚未達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的,由專業防治機構密切跟蹤事態發展,隨時報告事態變化情況。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 2
1、履行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衛生防病工作責任和義務。加強對各級各類醫務員工相關法律法規的教育與技能培訓。按照法律法規要求,認真組織、實施、評估、管理醫院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2、完成各級衛生行政部門下達的重大疾病預防控制的指令性任務。結合實施轄區相關疾病預防控制規劃、方案和免疫規劃方案與計劃,制定、實施相關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方案。
3、及時收集、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調查與處置。
4、承擔傳染病疫情和疾病監測以及責任區域內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收集、報告相關信息;負責各類傳染病和群體性疾病的.臨床診療工作;做好產科新生兒第一針乙肝疫苗、卡介苗預防接種信息錄入,協助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參與重大免疫接種異常反應及事故處置。
5、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業務指導和考核,監測和管理本醫院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勞動條件、衛生防護設施等。
7、健全相關組織機構,人員分工明確;建立健全疫情報告、傳染病等疾病預防控制管理相關規章制度。
8、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事情,負責對就診人員防控指導和健康干預。
9、承擔婦幼大眾衛生相關職責。
10、承擔衛生行政部門臨時交付的有關疾病預防控制各項工作。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 3
1、負責制定本院婦幼保健年度工作計劃和方案,并組織實施。組織開展《母嬰保健法》和婦幼保健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
2、負責對院內婦幼保健事情的技術指導、培訓和考核。
3、負責院內婦幼項目的檢查督導。做到檢查及時、督導具體,有督導,有整改。
4、負責協助院內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新生兒聽力篩查、產前篩查、孕產婦預防艾滋病母嬰阻斷和婦女病查治工作,做好本院孕免工作統計和上報,做好孕產婦及5歲以下兒童死亡、圍產兒死亡、出生缺陷監測,對死亡病例及時調查、上報。
5、協助婦保機構做好本院重大公共衛生婦幼項目工作。
6、按上級要求,督導本院婦幼衛生信息原始登記。負責本轄區婦幼衛生信息的'收集、分析研究和上報工作。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 4
1、教室和校園要保持清潔衛生大方,做到地面無贓物、水溝無污水、桌面無灰塵、室內無紙屑雜物。保持全天候校園干凈。
2、講究公共衛生,保持環境清潔,不亂丟果皮紙屑,不亂倒垃圾贓物。不隨地吐痰。不在墻壁門窗及其它設施上亂刻畫。
3、教室堅持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
4、校內垃圾雇人定期(每天中午、傍晚)清理運送,防止垃圾污染。
5、做好班級飲水機、消毒柜的消毒工作。(點心杯每天傍晚消毒一次,每個周末學校雇專人清洗消毒。)
6、做好班級、功能室的清洗與消毒工作。學校每學期全面沖洗兩次,每周雇人消毒一次。
7、公共廁所要每天清洗干凈,定期消毒。
8、定期進行體檢,發現傳染源要隔離治療,開展正常的.防病防疫工作。
9、養成講究個人衛生的良好習慣。勤洗手,勤洗澡,勤換衣服,勤理發,勤剪指甲。
10、講究食品衛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和不清潔的食物,不暴飲暴食,飯后半小時內不做劇烈運動。
11、注意保護眼睛,堅持用眼衛生。堅持每天用規范的動作做好眼保健操看書時與書本保持三十公分左右的距離,要定期檢查視力,發現眼睛病及時治療。坐到看書、寫字脊椎不變曲,不躺看書,不在強烈的陽光下或光線暗淡的地方學習。
1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堅持按時作息,注意勞逸結合。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相關文章: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制度07-02
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10-20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總結(通用10篇)12-16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方案10-03
學校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制度(精選10篇)10-24
突發公共衛生年度總結范文(精選7篇)10-28
學校公共浴室管理制度06-10
公共衛生整改報告08-17
公共政策分析報告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