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貴州雷山縣旅游考察報告

時間:2022-05-10 13:50:53 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貴州雷山縣旅游考察報告

  為學習借鑒貴州xx縣在苗族文化旅游發展方面的先進做法和經驗,開發xx縣畬族文化旅游資源,20**年8月6日至9日,我縣考察團一行33人在橫河鎮黨委書記陳振友、縣文體旅游局副局長陳雪花的帶領下,專門赴貴州省xx縣考察學習。考察團一行實地考察了雷公山、西江千戶苗寨、郎德上寨及下寨等景區景點,并與xx縣旅游產業發展和風景名勝區管理辦公室、xx縣文體局、xx縣郎德鎮等有關部門座談,探討了廣東xx縣與貴州xx縣文化旅游事業的交流和發展。通過學習考察,讓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受益頗多,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貴州雷山縣旅游考察報告

  一、xx縣旅游發展情況

  xx縣位于貴州省xx州西南部,距州府凱里42公里。擁有4a景區一處,國家森林公園一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處,省級風景名勝區一處,主要有西江景區、雷公山景區、郎德景區等景點景區;有國內旅游社1家,四星級酒店1家,二星級酒店3家,正在申報三星酒店2家,申報2星級酒店1家,農家樂 415家。共有床位4940個,餐位14440個,其中,酒店床位1528個,餐位4930個,農家樂床位3510個,餐位9517個。

  xx縣是“九山半水半分田”苗族聚居區,是幾乎沒有工業支撐的國家級貧困縣。在鄉村貧困面大、可進入性條件差、政府投入能力低、基礎設施不完善的條件下,當地政府極為重視旅游業的發展。2007年,xx縣委、政府出臺《關于加快建設旅游強縣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鄉村旅游在全縣旅游發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富民興雷”為目標,根據“一業帶三產”(旅游業帶動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發展)的發展思路,實施政府主導旅游發展的戰略,旅游業已發展成為xx縣的支柱產業。2008年,貴州省在xx縣西江成功舉辦了“貴州省第三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更加快了雷山旅游“二次開發”的進程。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雷山已成為了世界旅游目的地。2010年全縣接待游客達175.2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46億元。

  二、xx縣旅游發展的主要經驗

  (一)實施政府主導旅游發展戰略

  1、加強政府對旅游發展的組織領導

  一是xx縣旅游辦改名為xx縣旅游產業發展和風景名勝區管理辦公室,增強了旅游部門的行政管理職能;二是縣人民政府成立了鄉村旅游工作指導小組,鄉鎮也分別成立協調小組,從縣到鄉鎮都有專人負責旅游工作;三是在西江、郎德、南猛、腳猛、貓貓河成立旅游管理協會。此外,還設立了西江景區管理局和西江千戶苗寨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景區管理局主要負責景區日常行政管理,西江旅游公司負責景區經營性活動。

  2、建立旅游發展扶持與激勵機制

  政府將旅游發展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并建立獎勵制度。政府拿出資金對鄉村旅游貢獻單位、村民、旅行社等進行獎勵;高標準對農家樂進行規劃設計,撥付扶持資金,進行農家樂改造;將鄉村旅游工作納入重點旅游鄉鎮年度目標考核責任制。并且,從2006年起,每年從財政預算中撥出100萬元作為發展鄉村旅游貸款貼息,并逐年遞增,貼息專款由旅游部門統一管理,報縣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3、加大旅游基礎設施投入

  xx縣政府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不斷加大對旅游基礎設施的投入。2008年,政府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完成旅發大會西江主會場、西江苗族博物館、西江民族工藝品加工銷售一條街等26個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投入394萬元,完成上、下郎德村寨沿街包裝、蘆笙場及長廊等16個項目建設。2009年,政府投入1880萬元,完xx縣城教廠壩、羊常壩沿街房屋立面民族特色包裝,投入7000多萬元,建成西江連城至凱里排樂、西江至凱里朗利、xx縣城至凱里舟溪等油路改造150公里。2010年投入4000多萬元實施西江北服務區、西服務區配套設施和西江景區污水收集處理工程建設。

  4、政府主導編制旅游規劃

  2004年,xx縣重新修編《xx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并在總規劃指引下,投資130萬元先后編制了《西江千戶苗寨綜合性修建性詳細規劃》、《烏東苗寨綜合性修建性詳細規劃》、《xx縣郎德苗寨旅游綜合開發修建性詳細規劃》等規劃。2007年,政府投入560萬元用于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完成西江千戶苗寨、烏東苗寨綜合性詳規和《雷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編制并通過省級評審,完成上下郎德綜合性詳細規劃;啟動了文化保護規劃,實施了上、下郎德苗寨,烏東苗寨,西江千戶苗寨,新橋水上糧倉保護項目建設;2010年完成了《xx縣西江千戶苗寨保護性控制性規劃》,啟動西江和郎德上寨全國歷史文化名鎮(村)保護規劃編制。通過科學規劃,指引旅游發展,避免破壞性重復性項目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注重發動原住居民參與旅游發展

  苗族文化是xx縣的核心旅游資源,而當地的苗族居民,無疑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之一。xx縣發動全縣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居民參與旅游,一是注重保護少數民族原住居民的文化原生態特征,使原住居民成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二是引導原住居民參與旅游發展,成為旅游從業者,實現旅游富民。據了解,在西江景區內,文藝表演隊伍基本上都是當地或附近鄉鎮的居民構成,迎賓隊伍則全部是西江苗寨景區內的原住居民,其中很多還是老年人,他們每天在景區大門,身著苗族盛裝,吹著蘆笙,唱著迎賓歌歡迎游客,工作5小時將可獲得14元的酬勞。迎賓隊伍,是西江景區一道靚麗且獨特的風景,也是促進就業的途徑,讓老年人老有所為,讓更多當地群眾直接參與景區的發展,促進和諧社區的建設。

  原住居民是西江旅游實現快速發展的基礎。在西江景區,通過原住居民的參與,實現了“吃、住、行、游、購、娛”六大產業要素的集聚發展。據統計,2008年和2010 年對比,景區“苗家樂”接待戶從40戶發展到138戶,增長2.45倍;民族工藝品店從28家發展到75家,增加1.68倍;賓館客棧從3個發展到8個(其中以星級標準建設的賓館2個),增加2.7倍;餐飲店從8家發展到18家,增加1.25倍;從事銀飾、服裝、攝影,出租苗衣等攤點經營農戶從原來的沒有發展到163戶;茶樓酒吧從無到有,現有茶樓酒吧5家;表演從業人員從20人發展到近450余人,增加22.5倍;服務從業人員從260余人發展到 800余人,增加3.08倍。西江村直接參與旅游的農戶達516戶2100余人。通過西江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景區開設環衛、消防、票務、交通協管等各類管理就業崗位130余個,組建西江文工團60人,組建西江迎賓隊伍和游方隊伍共300余人,解決了景區部分群眾的就業問題。群眾收入不斷增多,西江村人均純收入從2007年的1700元增加到2010年的4000多元。

  (三)注重保護原生態文化

  文化的原生性是xx縣旅游生存之本,也是雷山旅游的核心競爭力。xx縣委、縣政府非常注重保護文化的原生性,出臺了《西江千戶苗寨民族文化保護評級獎勵辦法》,采取發放民族文化保護經費的辦法,直接獎勵給景區原住居民,加強對古建筑群的保護,激發群眾參與景區的建設和管理積極性,老百姓的民族文化保護意識得到增強,從“要我保護”到“我要保護”的氛圍逐步形成。

  2009年至2010年,xx縣投入不低于150萬元的民族文化保護獎勵資金,用于獎勵老百姓在保護苗族吊腳樓建筑方面做出的貢獻。村委根據各家各戶房屋的建筑年代、建筑風貌、穿著民族服裝、行為規范等方面進行評分,評分越高,其獲得民族文化保護獎勵資金越多。2011年,西江景區還將從門票收入中提取15%作為民族文化保護獎勵資金。景區門票收入越多,則獎勵給老百姓的獎金將更大。

  此外,xx縣還重點抓好了30個民族村寨發展、30名民族文化傳承人才保護、30名民族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原生態苗族文化保護與發展工程。

  據了解,西江苗寨、郎德上寨、雷公山森林公園、大塘水上糧倉、烏東水系景觀每天迎來上千人的游客,成為中外游客體驗原生態苗族文化的大本營。此行,我們和每一個在西江旅游景區的游客一樣,從進入景區的那一刻開始,就體驗到了濃郁的苗族風情,苗族的迎賓歌、寨門酒、攔門酒、長桌宴、敬酒歌等,還有品嘗到了苗家美食。在進到農戶家時,還被苗族姑娘給戴上了一個意寓“紅運當(蛋)頭”的紅色雞蛋。熱情好客的苗族人民,讓我們在西江度過了快樂的時光。

  (四)注重塑造特色景觀

  城市形象作為一個城市的“閃亮名片”,既是一種“無形資產”,也是一種“有形印象”。特色是城市發展的生命力,而文化是一個城市的氣質和靈魂,xx縣依托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圍繞旅游建設民族創意縣城,按照“藍天、綠園、碧水、寧靜,具有濃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山水園林旅游縣城”的發展定位和“以旅游景區標準規劃建設縣城”的理念,將苗族文化寄寓于城鎮建設之中,通過政府統一規劃,在城市建筑、市政設施、民族廣場、民族體育活動中心、旅游景觀等特色風格設計和建設上都體現苗族文化個性和特征。縣城的街道的路燈,設計成苗族圖騰牛角形狀;民族文化廣場從高空看,好像苗族姑娘的頭飾;縣城所有臨街的房子,都按照苗族建筑風格重新改造,屋檐都“長”了牛角,并且都裝了燈,夜幕降臨,所有的燈全亮,整個縣城,美不可言。游客在這樣一個美麗的西南小縣城,夜晚可以待得非常愜意。在西江景區,政府要求每戶苗寨都統一懸掛裝飾燈,夜幕中的苗寨,如夜空中的繁星點點,印證了“用美麗回答一切”,讓游客們都紛紛前往觀景臺,占據最佳攝影點。xx縣城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小城”,西江村、烏東村獲評“中國景觀村落”,上郎德村獲評“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特色建筑景觀給xx縣帶來了諸多榮譽稱號,更成為xx縣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寶貴的旅游資源。雷山的夜,西江的夜,不一般,景觀留人的“夜經濟”效果顯著。2010年,西江旅游景區接待游客90.72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88億元,人均旅游收入接近320元/人,比較可觀。

  (五)注重打造節慶旅游品牌

  xx縣利用鼓藏節、苗年節、爬坡節、吃新節等民俗節日,打造季節性文化旅游。2001年起,通過每年舉辦一次大型的苗年活動為平臺,使“住吊腳樓、品長桌宴、驗民風俗、體苗歌舞、賞農家景、觀夜景韻”雷山鄉村旅游品牌聲名鵲起,深受中外游客的喜愛。西江榮獲了“2010貴州十大魅力旅游景區”,郎德上寨榮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該縣接待游客由2000年的1.2萬人次到2008年的10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也由2000年的230萬元到2008年的 2.51億元。這充分說明,以辦節促旅游發展模式取得了成功。

  三、對我縣旅游業發展的啟示和建議

  (一)進一步加深思想認識

  貴州xx縣打造苗族文化旅游品牌,對我縣畬族文化旅游開發有一定借鑒意義。我縣橫河畬族是縣內唯一的少數民族,畬族與貴州苗族、瑤族同一祖先及蚩尤,一脈相承,在文脈上有許多共通之處。在秦時,他們是同一族群。畬族操苗瑤語族語言,畬族歌舞與苗族歌舞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兩地文化旅游資源品質存在較大差異。西江和郎德,苗族典型建筑吊腳樓保存完好,景區內原住居民,不僅是旅游從業人員,他們生活習慣習俗、服裝服飾等都保留了苗族特色,是苗族文化展示 “活”的載體,游客在西江、郎德等地,都能獲得非常強烈的苗族文化體驗價值。所以,西江被譽為“苗族民族文化藝術館”,研究苗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當地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門幫助實現基礎設施配套,引導當地居民保護好現有文化旅游資源,并對其旅游經營行為進行規范,加上適當的宣傳推介,西江就已經享譽國內外,成為國際旅游目的地。而我縣畬族目前已基本“漢化”,建筑、生活習慣、服裝服飾、語言等都與漢人無異,當地居民對畬族文化認知存在缺失。所以,開發畬族文化旅游,我們需要對自身條件有清醒的認識,并對未來發展有明確的定位。如果,我們只是建一個民族風情農家樂,在農家樂旅游項目中融進一個畬族歌舞表演,只需要派遣一支文藝隊伍赴貴州雷山短期學習,或者邀請1-2位雷山的歌舞人才來我縣短期支教,便可實現。如果,橫河鎮要打造一個畬族文化旅游景區,相當于要在橫河鎮重新“造”一個景區,則就不僅僅是歌舞表演這么簡單。景觀設計、基礎設施配套、產業發展等問題都需要認真考慮。此外,隔壁兄弟縣xx縣有藍田瑤族風情旅游區,與橫河畬族旅游景區同屬于民族文化類旅游景區,苗族、瑤族、畬族同一祖先及蚩尤,一脈相承,資源資源文化內核同質,且藍田瑤族風情旅游區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旅游景區,在省內有一定知名度,將是我們距離最近、威脅最大的競爭者,將有可能給我們帶來“形象遮蔽”效應。因此畬族旅游景區的發展目標、客源市場定位、競爭市場定位等都需要統籌考慮。

  (二)進一步挖掘畬族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對于文化類的旅游景區,文化旅游資源是其核心資源,也是立足于旅游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我縣唯一的少數民族畬族已面臨嚴重的漢化現象。此前,我縣文化界人士已經為畬族文化保護做了許多工作,橫河文化活動中心對畬族文化有部分展示。但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文化的展示平臺,成為旅游的一個吸引物,這顯然還非常欠缺。因此,要打造畬族文化旅游品牌,需要有人力、物力、財力作支撐,成立專門的研究隊伍,并有專項研究經費支撐,進一步深入挖掘畬族文化,整理畬族旅游資源,建議將現代聲、光、電技術融合,建成一個畬族文化博物館,成為畬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成為旅游景區內的一個景點。

  (三)堅持旅游發展,規劃優先

  建造一個新的景區,一定要規劃先行,確保景區開發建設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畬族文化“漢化”造成畬族旅游景區發育“先天不足”,一定要通過合理的規劃和精彩的策劃,為景區加強“后天彌補”。在理清畬族文化旅游資源脈絡的基礎上,聘請有資質、高規格的旅游規劃設計團隊,為景區作規劃和策劃,充分統籌橫河嶂背村的畬族文化及橫河良好的生態資源,圍繞旅游產業六大要素,設計具有特色的旅游項目,超越周邊同類旅游景區,特別要注重游客參與和體驗,讓畬族旅游景區具備完整的旅游產業鏈條,實現集聚發展。

  (四)努力打造文化旅游有效載體

  文化是旅游的內核,但文化需要載體去展示與傳播。建筑、服裝、服飾、節慶活動、語言、博物館以及迎賓、敬酒、婚嫁等各種儀式,甚至是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成為畬族文化的展示載體,甚至是畬族人,對游客來說,他們都是景區的道具,是景區的一個吸引物,一道風景。因此,在橫河畬族旅游景區文化氛圍營造上,要著力打造畬族文化的有效載體,充分體現畬族文化元素,使旅游景區風格有典型的畬族特色。

  (五)精心策劃旅游線路

  橫河畬族旅游景區除了在項目策劃和設計上要有所超越,在市場推廣上,要充分利用我縣的交通區位優勢和羅浮山旅游的市場影響力,設計羅浮山—橫河的一日游、兩日游旅游線路,將畬族旅游景區納入羅浮山旅游圈,成為羅浮山旅游的有力補充,成為羅浮山旅游線路上的一個節點,與羅浮山風景名勝區形成資源互補、市場互補,增強競爭的合力。在橫河鎮,根據現有文化旅游資源和生態旅游資源,以資源互補為原則,設計橫河鎮一日游旅游線路,使橫河畬族旅游區和橫河郊野公園成為橫河鎮有影響力的旅游品牌。

  (六)加大旅游教育培訓力度

  在畬族旅游景區的運作上,可參考西江模式,引導當地居民成為旅游從業者。縣文體旅游局、縣教育局、縣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橫河鎮聯合組成鄉村旅游實用人才教育培訓領導機構,邀請省旅游培訓中心專家和畬族文化研究學者為橫河鎮農民進行授課,組織橫河鎮農民進行旅游服務技能培訓,普及畬族文化知識,讓旅游景區的從業人員具有良好的服務技能、服務意識和一定的畬族文化常識。同時,將畬族文化納入橫河鎮中小學教育課程,增強中小學生對畬族文化的認知。

【貴州雷山縣旅游考察報告】相關文章:

貴州旅游調研報告05-30

招商考察報告_考察報告05-07

南方教育考察報告 考察報告02-17

學校考察報告4篇-考察報告02-24

赴臺灣學習考察報告范文-考察報告02-24

學習考察報告范文4篇-考察報告02-24

城市垃圾處理考察報告范文,考察報告05-04

安徽考察報告04-30

校長考察報告04-17

規劃考察報告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