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課程實施水平評估工作自查報告范文
根據《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施方案》要求和《山東省小學課程實施水平標準》,積極開展新課程實施工作。根據上級的要求現對我校的課程實施水平,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自查。
現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匯報: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確保課改工作順利開展。
1、保證課改工作的順利推進。
根據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多次召開了學校領導班子和骨干教師會議。對如何扎實開展課改工作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和部署,制定相關制度和措施,組織指導開展課改工作。
2、開展學校課改領導小組成員“隨堂聽課”活動。
正副校長堅持經常性隨堂聽課,了解真實的課堂教學現狀,掌握課改工作實施情況;同時緊扣課改精神和要求,對新的課程標準、新教材及其所體現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等進行了全面、細致的分析,提高了教師實施新課程及實驗教材的能力。
二、課程設置與管理
1.為確保學校順利且有效地實現課程實施,我校制定了明晰的.新課程理念學習制度,以集體與自學相結合為學習方式,每位老師做到學習有記錄。在校園文化建設上,能夠緊緊圍繞先進的教學理念,使校園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盡最大努力地體現教育理念。在新課程實施中,結合學校實際,確立了符合素質教育的辦學思想,有自己的學校規劃、工作計劃和總結。
2.嚴格按山東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綜合)設置課程。開齊了國家課程科目,從不隨意增減每周的課時數,教師個人課程表與學?傉n程表、班級課程表安全一致;嚴格遵守統一的作息時間。
3.教學研究和教學活動,做到了教研機構健全、制度完善、計劃有針對性,便于操作;定期開展主題明確、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一部分老師的教研論文發表,參與了公開課、優質課的評選。
5.教師上課,備課上能準確把握課程標準,吃透教材,對重難點的分析到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目標;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練習安排適當,絕不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教學以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基本能力為中心,運用靈活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分層次培養,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作業設置和批改有記錄分析,及時矯正。學校同時開展了常規教育和主題教育活動,有班會、校會、升國旗制度,利用重大節日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愛家鄉、安全、道德法制等活動,有效地落實素質教育目標。
三、學校的課時及作息時間安排
學校嚴格按照課程標準設置課時。一、二年級每周26節課,其他年級30節課。學生每天在校時間不超過6小時,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只留有語文、數學書面家庭作業,作業總量不超過1小時,保證學生有9小時的睡眠時間。
四、學校課程實施效果
課程實施,重要的著眼點是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對知識進行主動探求,并重視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實際問題的學習方式。我們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自然、關注生活,強調聯系實際解決問題,注重開發利用學校和本地區的各種教育資源。我們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方法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和體會,兼顧結果,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取得了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走向社會,學會理解;學生在體驗失敗、挫折和成功中得到鍛煉;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與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等教育效果。
五、課程評價、考試、作業情況
圍繞課程標準,我校在對學生評價上以激勵性評價為核心,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方面進行評價,內容上分成過程評價和期末評價兩種。過程評價主要有課堂表現、作業、寫字、學習態度等構成平時成績,記錄以等級進行;期末以書面考查、口語表達構成期末綜合成績,記錄以等級進行。學校不公布學生考試成績,不排列名次。對于地方課程,學校也制定了相應得評價方法和標準。各學科的評價以激勵性評價為核心,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發揮評價作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學生課業完全依照省標準執行,學生每天在校時間不超過六小時,雙休日與其他法定節假日從不安排上課。作業部置,講鞏固也求實踐,嚴格遵循不同年級的不同要求布置作業。
六、教材與教輔資料使用
一切教材和教輔資料,均由上級主管部門做主,學校從未私自給學生訂買任何資料,教師更無向學生攤派或強迫性地推銷教輔資料。
七、學校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情況
1.對學生的評價既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也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滿足學生發展的要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2.對學生終結性評價,要全面反映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考試內容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體現學習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目標.學校班級不公開學生的考試成績,或按考試成績給教師排隊,給學生排名次。
通過本次自查,我們清楚地看到,我們學校的新課程實施工作和其他兄弟學校一樣,做了大量的工作,進行一系列的嘗試,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為新課程的進一步深入打下了基礎,積累了經驗。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如自由、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在課堂上運用是否實用有效;制訂的教師、教學、學業評價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真正發揮評價的正確導向作用等等,需要我們在以后的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完善與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