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蠶實踐活動總結報告書
篇一:養蠶科技實踐活動總結
四年級科技實踐活動 ——我們來養蠶
指導教師:文屏 萬物復蘇的春天又到了,經過一個漫長冬天的等待,所有的生命都在積蓄著力量,準備上演生命之歌中最壯麗的華彩樂章。對孩子們來說,觀察生命、欣賞生命、開展“種養”活動的大好時機又將來臨。
蠶是孩子們容易親近的小生命——養蠶剿絲、織綢制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發現,5000多年來養蠶文化的滋養,使所有的中國人都對“蠶寶寶”有著特殊的親切感。
蠶也是孩子們容易飼養的小動物——蠶的體形小,生命周期短,不會消耗很多的人力、物力;而蠶更是能讓孩子們著迷的小家伙,它在短短的不到兩個月的生命里,竟能發生四次全然不同的形態變化,多么令人不可思議!
5月16日期待已久的蠶種來了,懷著激動好奇的心情,孩子們對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如:“關于養蠶我們知道些什么”“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兩個問題。在討論中,要充分挖掘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如果有養過蠶的同學,一定要讓其講講;如果無人養過,則大家一起探討,收集養蠶的資料,制作領蠶卡,為飼養蠶做足了準備。
本次蠶種來的比較多,剛來時的幾天天氣驟冷,蟻蠶死了不少。課堂上積極組織學生進行觀察記錄。并分發到學生手中,要求學生堅持記錄,按時匯報情況。
對孩子們來說,養蠶活動既有趣,又充滿挑戰。因為蠶是生產者,每天都需要有人給細心地打掃衛生,更換新食物,間斷一天都不行。而每天給蠶喂養新鮮無毒的桑葉,對學生來說更是一大挑戰。白區的桑樹幾乎都打了農藥,要想找到新鮮無毒的桑葉,是一大難題。學生的蠶由于誤食有毒桑葉幾乎全軍覆沒。為了讓養蠶活動繼續下去,老師又分發了一批4齡蠶,并獲得家長支持。教師自己養的蠶也三次面臨中毒的危險,為此和學生探究了很多給蠶解讀的方法。最后一次中毒時眼看快結繭了,卻因為誤食有毒桑葉而死掉。最后能順利結繭的蠶只有5只。學生的蠶只有3人的順利結繭。
由于這學期蠶種來的晚,在蠶變成蠶蛾出來時學生們都已經放假了,所以有的學生沒有看上蠶蛾產卵,這是本次活動比較遺憾的地方。
雖然結局很悲慘,但師生在共同飼養蠶的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獲得了一手資料。親歷了蠶短暫的生命過程。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與偉大。培養了學生持之以恒的科學探究精神和珍愛生命的科學情感。
篇二:養蠶實踐活動方案
養蠶實踐活動整體方案
陜西省柞水縣下梁鎮中心校 周發宏
活動設計背景:
“養蠶”是一項既能激發學生創造興趣,涉及科學知識領域寬,又易于學生動手操作,調動家庭親情的教育活動。選擇養蠶為學生體驗活動考慮到養蠶活動的可操作性強。首先,現在的四年級學生未養過蠶,他們對于養蠶感覺新鮮、好奇,認可率很高,很喜歡這項科學活動,能積極主動投入其中。其次,與其它類活動比較,養蠶有著場地、設施硬件要求不高,技術要領容易把握,能較快大范圍普及等特點,每個孩子都有參與的機會。
選擇養蠶作為學生體驗活動還考慮到蠶兒雖小,但在養育過程中需要學習的科技知識卻相當豐富。養育
的一個多月里,學生可以了解生命豐富的形態變化,了解形態變化中豐富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開動腦筋,大膽嘗試,獲得教益。同時,養蠶過程還可以使學生強烈地感受到“養育”對于一個生命成長的意義,能夠由物及人產生愛與奉獻的聯想,達到引人向善的目的。因此,感悟生命的神奇偉大,享受
成功的喜悅與快樂,還可以在體驗養蠶酸甜苦辣中發現人生真諦,學會關愛,學會合作,學會負責,學會生活。孩子們收獲的決不僅是蠶寶寶形態變化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了親近與珍愛生命的情感、認真與負責的工作態度以及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活動設計目標:
1、為兒童提供親歷科學、體驗科學的實踐機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情感,細心呵護他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
2、兒童在對蠶寶寶養護的.過程中培養親近生命的意識,了解生命的變化,感受生命的神氣,培養珍愛生命的意識。
3、引導兒童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樹立創新精神,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4、增強兒童動手能力。讓兒童學會運用簡單測量工具對物體定量觀察、采集數據、簡單記錄,學會用各種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語言或圖畫描述特征,學會較長時間觀察、記錄生物生長與變化,學會通過語言、圖畫和文字對生物生長期的變化進行描述比較。
5、培養合作精神。在學校、家庭的教育合作中,培養起適宜兒童成長發展的團結合作氛圍。
6、感受中華文化。引導兒童在養蠶活動中增進對于中國養蠶抽絲歷史對人類服飾貢獻的了解,感受中華古蠶桑文化的燦爛。
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養蠶前的準備工作(小組合作)
蠶是一種嬌弱的動物,對環境(溫度、濕度、食物的鮮潔程度、
蠶房的清潔)都有較高的要求。為了使學生能正確地對蠶進行飼養和管理,老師可以利用科學課和活動課時間,對養蠶的一些基本知識進行指導。
1、了解蠶的生活環境。
2、知道蠶是從哪來的?
3、蠶靠吃什么長大的?
4、開展“我為蠶寶寶安家”的小活動。
5、制作養蠶箱,并在組內展示,評出蠶寶寶的最佳“安樂窩”。
第二階段,孵化階段(小組合作)
過程與方法:
1、能夠觀察、描述蠶卵的外形和顏色。
2、能夠通過圖畫和文字表達,交流關于蟻蠶的觀察結果。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卵是蠶生命的開始。
2、知道蠶卵能孵出蟻蠶,能觀察卵和蟻蠶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畫下來。
3、會喂養蟻蠶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畫下來。
情感、態度與價值感:
1、愿意和同伴合作與交流。
2、珍愛小動物,主動接近小動物,不傷害小動物。
3、充分體驗養蠶所帶來的樂趣。
重點:觀察卵和蟻蠶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畫下來。
難點:測量蟻蠶的長度。
1、確定蠶卵的來源方式:學生帶來后共享,為高質量地養蠶,嚴格控制養蠶的數量,人均5-10條。
2、學生討論孵化的時間與方法,讓有經驗的學生給其他學生做介紹。
3、全班集體討論孵化時需注意的問題,比如溫度、時間、所放地方等。
4、交流總結出養蠶的注意要點,讓學生熟記于心。
第三階段,精心飼養,記錄生長情況階段(小組合作)
過程與方法:
1、學會養蠶。
2、能夠較長時間觀察、描述蠶的生長和變化。
3、能通過圖畫和文字表述,交流觀察結果。
4能夠自主的探究關于蠶的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科學知識:
知道卵、幼蟲、蛹、蛾是蠶一生的四個變態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感受生命的神奇和偉大。
2、更加關注生命、親近生命、珍愛生命。
重點:知道卵、幼蟲、蛹、蛾是蠶一生的四個變態過程。
難點:能夠較長時間觀察、描述蠶的生長和變化。
精心喂養蠶寶寶,要經常聚在一起交流養蠶經驗:蠶沙要天天清
理;蠶對衛生的要求很高,臟手不能觸摸它;蠶吃了帶水的桑葉會生病……蠶最好的食物是桑樹葉。桑樹是一種落葉喬本,葉卵形,邊緣有鋸齒(出示標本),葉片比較光滑。在喂蠶時,一定要確認是桑葉的,才能給小蠶吃。如果找不到桑葉不要緊,萵筍葉也可以養蠶。吃萵筍葉的蠶雖然身體不那樣白,但一樣生長發育,能吐絲結繭變蛹化蛾,并產卵繁殖后代。有人做過實驗。蠶小時候用萵筍葉喂,最后一段時間用桑葉喂,效果很好。
無論用桑葉還是萵筍葉喂蠶,葉子都要洗凈擦干。不要用變黃腐敗的葉喂蠶。為使富余的葉不至于很快萎蔫。可以把它裝入塑料袋內扎緊袋口,放在陰涼處,可保鮮好幾天。
給蠶喂葉,每天至少4次,清早、中午、下午、晚上。每次量要適當,以免造成浪費。但晚上要多放些葉子,因為蠶整夜都在吃桑葉。小蠶要用嫩葉喂,葉不一定切碎。給小蠶換葉時,可以直接把新葉蓋在舊葉上。等小蠶都爬到新葉上,就把新葉拿開放在一邊,再檢查舊葉上是否還剩有蠶。這樣可減少蠶的傷亡和丟失,同時也便于清除殘葉和蠶糞,
蠶盒要保持清潔,及時消除殘葉和蠶糞,特別是用萵筍葉養蠶更要注意這個問題。如發現病蠶,要趕快拿開,以免其他蠶被傳染。病蠶一般食欲不振,身子發僵發硬,或沒有精神,身體漸漸發軟,流出臭水等。注意不要在養蠶的房里噴灑殺蟲劑、這樣會傷害蠶。
【養蠶實踐活動總結報告書】相關文章:
校內社會實踐活動總結01-13
教育實踐活動總結會議方案08-26
銷售培訓會議總結報告書09-26
促銷活動實踐報告01-22
調研活動實踐報告01-22
關于團支部會議總結報告書09-13
工程結算報告書01-22
測量實習報告書01-22
房屋資產評估報告書01-20
資產評估報告書范例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