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語》課后總結報告
《鳥語》是一篇充滿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課文以生活中生動真實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達了我傾聽、揣摩鳥語的情景,字里行間都充滿著作者對鳥兒的喜愛之情。
1、引出對話——知鳥。在學生對鳥兒已有“好感”的基礎上,我繪聲繪色地講述公冶長的故事,使鳥兒的魅力倍增,“我多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公冶長’啊!”此時也成為孩子們的心聲。“鳥兒”真能表白?我們能否聽懂?他們帶著問題、帶著猜想、帶著向往走進文本。贊可夫認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此時,把課文讀通、感知課文內容便是“觸及精神需要”,他們迫不及待地走進文本,進行自主、有效的對話。
2、揣摩語言——懂鳥。小孩子都是有靈性的`,天生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和表現欲,他們對課文中的人、事、物都會產生自己獨有的感受和想法,雖然他們說不清,但一心想表現,教師要給他們充分的機會。學生在初讀感知的基礎上,“我”與鳥兒動聽的交談感染著他們,由動聽到動心,他們也想嘗試著做鳥兒的知音。于是,我學生談談他們曾經經歷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以他們獨特的心態聆聽鳥語,并將他們的獨特的感受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
有的在文中搜索與“我”同感的句段,細細欣賞品味;有一位學生談到“‘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說‘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嗎?”這一句時說:“有一次,我考了雙百分,放學的路上,喜鵲枝頭叫,仿佛在說:‘恭喜你呀,恭喜你呀!’所以我認為喜鵲真能給我們帶來喜訊。”說完,他動情地朗讀了第10自然段;有的迫不及待地尋找恰當的語言,進行了創造性的表述:鴿子“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分明是催促我“多讀點書,多讀點書”,白頭翁在告訴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學生在上述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對鳥兒的喜愛之情已默默地滲透到他們的心中,鳥能給人啟迪、帶來智慧和樂趣,聯系舊知,學生知道鳥兒是森林的護衛天使,是人類的朋友。最后我引導學生:你現在最想為鳥兒做點什么?孩子們有的說要寫詩贊鳥,有的說要寫護鳥標語,有的說要走出校園為鳥兒護窩搭巢……愛鳥之情化為實際行動,既升華了情感又付諸了實踐。
【《鳥語》課后總結報告】相關文章:
課后會議總結08-17
季度個人總結報告01-19
員工述職總結報告10-11
會議總結報告范文01-12
月度會議總結報告08-18
會議的總結報告范文01-09
會議組織總結報告結尾01-28
務虛會會議總結報告09-06
店長月度會議總結報告08-27
會議總結報告范文通用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