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年度經營狀況報告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年度經營狀況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年度經營狀況報告1
一、財務會計報告的概述及其目標
1、財務會計報告的概述。在我國,企業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的內容、會計報表的種類和格式、會計報表附注的主要內容等,由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內部管理需要的會計報表由企業自行規定。我國財務報告的內容:分為財務報表和其它財務報告[1]。
第一,財務報表。
(1)基本財務報表。
①資產負債表。它是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的報表。
②損益表。它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及分配情況的報表。
③財務狀況變動表。財務狀況變動表是綜合反映一定會計期間內營運資金來源和運用及其增減變動情況的報表。企業也可以編制現金流量表,反映財務狀況的變動情況。現金流量表是反映在一定會計期間現金收入和支出情況的會計報表。
(2)財務報表附注。會計報表附注是為幫助理解會計報表的內容而對報表的有關項目所做的解釋,其內容主要包括:所采用的主要會計處理方法;會計處理方法的變更情況、變更原因以及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非經常性項目說明;會計報表中有關重要項目的明細資料;其它有助于理解和分析報表需要說明的事項。
(3)附表。我國的附表主要在一些股份制試點企業要求提供,主要包括利潤分配表和主營業務收支明細表。
第二,其他財務報告。我國企業的其他財務報告是以財務情況說明書的形式出現,是我國獨有的。我國《企業財務通則》規定:“財務情況說明書主要說明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利潤實現和分配情況、資金增減和周轉情況、稅金繳納情況、各項財產物資變動情況;對本期或者下期財務狀況發生重大影響的'事項;資產負債表日后至報出財務報告前發生的對企業財務狀況變動有重大影響的事項;以及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財務情況說明書除具有說明表內外數據的功效以外,還對表內外項目產生的原由、依據等加以說明,并且往往還要揭示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或進一步發展。
2、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在企業日常的會計核算中,企業所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都已按照一定的會計程序,在有關的賬簿中進行全面、連續、分類、匯總地記錄和計算。企業在一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和一定時期內的經營成果,在日常會計記錄里已經得到反映。但是,這些日常核算資料數量太多,而且比較分散,不能集中、概括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企業的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和財政、稅務等部門以及其他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單位和個人,不能直接使用這些比較分散的會計記錄,來分析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據以作出正確的決策。為此,就有必要定期地將日常會計核算資料加以分類調整、匯總,按照一定的形式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總括、綜合地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為有關方面進行管理和決策提供所需的會計信息[2]。
二、我國財務會計報告的現存問題
1、無法滿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復雜,企業組織形式及其在社會和市場競爭中的地位不斷發生變化,除了直接投資者、債權人外,企業內外還出現了大量不同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門、顧客、合作伙伴、社會部門等等。企業財務環境的變化,致使信息使用者對財務報告提出了新的需求:不僅要獲取財務信息,還要獲取非財務信息;不僅要獲取定量信息,還要更多地獲取定性信息;不僅要獲取確定的信息,還要更多的獲取不確定的信息;不僅要獲取歷史信息,還要更多地獲取預測信息;不僅要獲取企業整體的信息,還要獲取分部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內容,在信息的質量上強調信息的相關性、一致性與及時性[3]。
2、無法滿足信息的時效性需求。在當前的信息社會中,對信息時效性的要求已經成為所有信息使用者的共識,及時的信息披露有利于投資者作出正確的決策,也可以避免因信息滯后導致的經濟損失,而延遲滯后的信息則可能錯過投資機會。現行財務會計報告的披露已經無法達到披露信息質量的及時性要求,披露的周期、時限過長,如企業的財務報告要求在年度末4個月內報出,而中期財務報告要求在中期結束后2個月內報出。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2個月的時間企業的財務狀況可能發生巨大的變化。英國的巴林銀行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1994年底其帳面凈資產為450億——500億美元,而到1995年2月底該銀行已進入破產境地,此時其1994年的財務報告還未完成。由此可見,現行的財務報告體系已跟不上現代社會的發展步伐[4]。
同時,較長的報告周期為企業進行各種幕后交易創造了時間條件,如在我國的上市公司中,資產重組、關聯交易現象一般發生在年底編制報表前。依據過時的、經過調整的信息做決策,成功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由此可見,現行的財務報告體系由于對報告的披露主要集中在年度或者半年度這樣的固定時間段中,所以對于即時發生的重大信息無法及時地進行披露,給信息使用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年度經營狀況報告2
會計的基本前提是財務會計基本假設或會計假設,它是組織財務會計工作必要的前提條件,若離開這些條件,就不能有效地開展會計工作。也無法構建財務會計的理論體系。財務會計的基本前提是從具體的會計實踐中抽象出來的,是為了確保會計核算資料的實用性、合理性和可靠性。一般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期間與貨幣計量等內容。企業為實現會計目的,確保會計信息質量,要明確會計的一般原則。即會計核算的基本規則和要求,這是做好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企業會計核算人員,必須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原則要以會計核算工作支持企業的運行和發展。
1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1)會計主體。開展會計工作必須明確會計主體,明確會計人員的立足點,解決為誰記賬、算賬、報賬等問題。會計主體獨立于其本身的所有者以外,會計反映的一個特定會計主體的經濟業務,而不是企業所有者的財務活動。明確會計主體要求會計人員認識到,他們從事的會計工作是特定主體的會計工作,而不是其他會計主體或企業所有者的會計工作。
會計主體的規模沒有統一的標準,它可能是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獨立的法律個體;也可以是不進行獨立核算的內部單位,從財務會計的角度看,會計主體是一個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特別是需要單獨反映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編制獨立的財務會計報告的實體。
(2)持續經營。持續經營是會計主體的企業,它的經營活動要按既定目標持續進行下去,在企業正常的經營中被耗用或出售,它承擔的債務也要如期償還。財務會計的一系列方法是以會計主體持續經營為條件的。只有在持續經營的條件下,企業的資產才能按歷史成本計價,固定資產才能按使用年限計提折舊。若企業不具備持續經營的條件,如已經或即將停業,進行清算,則需要處理全部資產,清理全部債權債務。會計處理要采用清算基礎。
(3)會計期間。持續經營的企業不能等到結束其經營活動時才進行結算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為定期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向相關各方提供信息,就要劃分會計期間,把持續不斷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較短的經營期間。會計期間一般為一年,即會計年度。
把會計年度的起止點定在企業經營活動的淡季一般比較適宜,由于在企業營業活動的淡季,各項會計要素的變化較小,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尤其是對計算確定本會計年度的盈虧比較有利。還因淡季的經濟業務較少,會計人員能有較為充足的時間辦理年度結算業務,有利于及時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但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目前各個行業的企業的所謂淡季并不明顯,這樣的劃分也存在著弊端。
因此,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以日歷年度作為企業的會計年度,即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為一會計年度。企業為及時提供會計信息,滿足各方對會計信息的需求,也可把會計年度劃分為更短的期間,如季度和月份。
(4)貨幣計量。企業會計提供信息要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尺度。企業的經營活動各不一樣、非常復雜。企業會計要綜合反映各種經營活動,這就要求統一計量尺度。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貨幣最適合充當這種統一的計量尺度。以貨幣為計量尺度,為會計計量提供了方便,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為簡化會計計量,方便會計信息利用,在幣值變動較小的條件下,通常不考慮幣值變動。但是,因普遍性的較高的通貨膨脹給企業發展帶來較大影響,對會計核算怎樣反映通貨膨脹的影響,因此出現了通貨膨脹會計。這是按物價指數或現時成本數據,把傳統歷史成本會計進行調整,考慮消除物價上漲因素對財務報表的影響,或改變某些傳統會計原則,真實科學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一種會計方法。
進行會計核算,還要確定記賬本位幣,在企業的經營業務涉及多種貨幣的環境下,需確定某一種貨幣為記賬本位幣;涉及非記賬本位幣的業務,需要采用某種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登記入賬。按照我國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的規定,境內企業要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
2會計核算的幾項原則
(1)會計核算要客觀實在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記錄和財務會計報告要真實、可靠,不可失真,能客觀反映企業經濟活動。會計核算要以企業實際產生的經營業務為依據,反映實際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真實性和可靠性是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
(2)會計核算要互相可比的原則。為比較不同的投資機會,信息使用者必然要比較不同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以評估各個企業不同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狀況。所以,企業進行會計核算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要遵循互相可比的原則,對同種經營業務,要采用同一會計程序和方法。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要盡可能減少企業選擇會計政策的余地;同時,企業應嚴格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選擇會計政策。
(3)核算要堅持一貫性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會計核算方法要遵循同一律,前后保持一致,不能隨意變更。企業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不僅要通過閱讀某一會計期間的財務會計報告,把握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還要比較企業不同會計期間的財務會計報告,明確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化狀況和趨勢。企業進行會計核算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一定遵循一貫性原則。
企業所采用的會計程序和方法如果已經不符合客觀性與相關性原則要求時,企業就不能繼續采用,出臺新的會計政策。
(4)相關性原則。這一原則是會計信息要滿足信息使用者的經濟決策相關性要求,是人們能利用會計信息要滿足國家宏觀經濟控制的要求,相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要求,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要求。對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要求,隨著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國家對企業的管理,主要是利用經濟杠桿進行宏觀調控。與之相適應,國家對企業會計信息的需要也出現了變化,隨著企業籌資渠道的多元化,企業之間的經濟聯系也在增強,會計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已不僅僅是國家,而擴大到其他投資者、各種債權人等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群體。隨著企業自的擴大,會計信息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因此,現在強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要求企業會計信息在符合國家宏觀調控要求的同時,還應滿足其他方面的需求。
(5)及時性原則。此原則主要是及時記錄與及時報告:及時記錄要求對企業的經濟業務及時地進行會計處理,本期的經濟業務要在本期內處理;及時報告是將會計資料及時傳送出去,把財務會計報告及時報出,財務會計報告要在會計期間結束后規定的日期內呈報給應報單位或個人。及時記錄與及時報告緊密聯系。及時記錄是及時報告的前提;而及時報告是會計信息時效性的重要保證。所以,企業會計要把及時記錄與及時報告有機統一起來。
(6)權責發生制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對會計主體在一定期間內發生的各項業務,凡符合收入確認標準的本期收入,不論款項有沒有收到,都要作為本期收入處理;不符合收入確認標準的款項,就是在本期收到,也不能作為本期收入處理。權責發生制所反映的經營成果與現金的收付不一致,它主要應用在需要計算盈虧的會計主體中。采用權責發生制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也有局限性,若按照權責發生制反映,有時企業雖然有較高的銷售利潤率,但現金流動性差,也可能遇到資金周轉困難。在企業工作中,可能不嚴格采用權責發生制或者收付實現制,一般企業是以權責發生制為主,輔之以收付實現制。
(7)配比原則。這一原則要求企業的營業收入與營業費用要按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正確配比,以便正確計算各個會計期間的盈虧。按營業收入與營業費用之間的不同聯系方式。一是按營業收入與營業費用之間的因果聯系進行直接配比。企業的某些營業收入項目與營業費用項目之間在經濟上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這些營業收入是因一定的營業費用耗費而出現的,這些營業費用是為取得這些營業收入而發生的,凡是這種存在因果關系的營業收入與營業費用就要直接配比。二是按營業收入與營業費用項目之間存在的時間上的一致關系。某些營業費用項目雖然不存在與營業收入項目之間的因果關系,但要與發生在同一期間的營業收入相配比。
(8)謹慎性原則。即穩健性原則,它是在存在不確定因素的條件下進行預計時,采取不造成高估資產或收入的做法,防范損害企業的財務實力,避免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持盲目樂觀的態度。這一原則的基本內容是:不預計收入,但預計可能出現的損失;對企業期末資產的估價寧可估低,也不能估高。
(9)重要性原則。這一原則是在保證全面完整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條件下,按一項會計核算內容是否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產生重大影響,決定對其進行核算的精確程度,及是不是在會計報表上單獨反映:凡是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有較大影響的業務和項目,要作為會計核算和報告的重點;對不重要的經濟業務可以采用簡化的核算程序和方法,可不在會計報表上詳列。會計核算的重要性原則,在較大程度上是對會計信息的效用與加工會計信息的成本的考慮。若將企業復雜的經濟活動,都詳細記錄與報告,不但能提高會計信息的加工成本,還可能使使用者無法有針對性地選擇會計信息,反而對正確的經濟決策不利。
【年度經營狀況報告】相關文章:
經營狀況調查報告范文(通用12篇)02-03
環境狀況報告02-26
心理狀況調研報告12-28
最新企業年度經營分析報告范文05-16
環境狀況調查報告02-23
學習狀況調查報告12-08
誠信狀況調查報告02-07
閱讀狀況調查報告05-24
消費狀況調查報告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