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課題結題報告

時間:2024-11-19 18:34:31 曉鳳 報告 我要投稿

課題結題報告(精選16篇)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題結題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題結題報告(精選16篇)

  課題結題報告 1

  一.問題的提出

  在英語教學改革中,人們逐漸認識到合理運用電教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不僅可充分發揮再現性的特點,而且能夠增強英語教學的直觀性,使知識信息通過各種視聽手段,有聲有色、有靜有動地再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獲得一種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藝術感受,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但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同樣不能忽視對教材的深入研究,不能改變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師生關系。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已逐漸被英語教師廣泛地應用。勿庸置疑,這種教育技術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它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沒有的趣味性、直觀性,可以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從而能更容易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獲得知識。實踐證明,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產生教與學的最佳效果。

  二.課題的界定與特點

  1.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針對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興趣既易激發但又消失得快的特點,為保持其學習興趣的持續性,在教學中運用恰當的教學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牛津小學英語4A Unit3《A purse》,我運用課件設計了一段動畫小故事,錢包可以說話,有三個小朋友幫助它找小主人,因為孩子的注意力不宜長時間集中,但卻容易被形象生動的畫面所吸引,使原本生硬的單詞很生動的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學起來倍感親切,興趣盎然。

  2.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口語。

  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只能通過教師自己朗讀或通過磁帶的錄音來培養學生的聽力和口語。這種教學方式較單一,不形象,而且受教師個人素質的影響。運用多媒體教學后,學生通過觀看專門為課程設計的教學情景時,既可接受標準的讀音訓練,又能感知對話情境,通過反復看、聽、讀、說,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口語和聽力能力。

  3.運用多媒體使課堂教學容量相對增大。

  英語對話注重情境,光靠老師設計、動手制作和布置是難以做到十全十美的。耗費大量的精力不說,要找到真材實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多媒體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于一體,生動直觀,能創設教材難以提供的情景,能提供多種形式的訓練方法。世界各國的風情習俗資料只要上網就可以查閱到,學生在大開眼界的同時,于不知不覺中接受和掌握了信息。而字母、單詞、句子的游戲設計層出不窮,花樣百出,令學生目不暇接,玩的過程也就是學的過程。同時,老師作為指導者也倍覺輕松。

  4. 利用多媒體創設鞏固課堂內容的情景

  在英語教學中,為兼顧語言基本知識的掌握和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我們總想補充一些相關的知識和作業,來鞏固課堂教學的內容。在習題的處理上,多媒體為我們提供了條件。從題型設計花樣上,想達到的目的上,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效果顯示,這種創造性的、大密度快節奏的課堂結構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教學生動有趣,重點突出,藝術性強,信息量大,同時課堂節奏加快,學生多感官學習,記憶深刻,學習效果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能將學習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如在課文教學中在讓學生讀完文中故事后,利用多媒體出示一篇小短文,要求學生根據所學內容,用適當的單詞填空,以鞏固學生的閱讀能力。隨后又利用多媒體顯示幾幅圖片,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和擴展知識面。由此可見,在鞏固學習這一階段中,電教媒體有效地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大大減少寫板書的時間,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得以鞏固和擴展。這樣做,有效地訓練和培養了學生正確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研究對象

  六年級的學生接觸多媒體的機會較多,運用的能力也很強,主要以六年級學生為主。

  四.研究構想

  現在有些教師過多過濫運用多媒體教學,違背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宗旨,使學生在課堂上走馬觀花,無意注意遠遠多過有意注意,而導致課堂教學流于形式,更談不上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我就此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1.不能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堂上的師生關系,還應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一切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而不能光為了“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為當屏幕上的內容一幕一幕一閃而過,學生想記筆記恐怕都來不及,那么學生對這堂課的重點、難點又該如何把握呢?更重要的是,對于課堂中產生的突發性問題老師也不能進行啟發誘導,錯失了很好的機會。只能讓學生跟著教師或者說多媒體上的思路走下去,這樣就嚴重制約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再說,教師優美的.書寫對學生來說有著教強的感染力,精美的板書設計是教師教學風格和個性的體現。這些都向學生展示著教師的人格魅力和親和力,它是師生間一種潛移默化的交流。

  2. 不可忽視常規教學媒體和手段,獨尊計算機多媒體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許多傳統的教學媒體不可替代的,但這并不是等于說,計算機多媒體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學媒體。一些教師在嘗到使用計算機多媒體的甜頭后,便將其奉若神明。殊不知計算機多媒體固然有其它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但其它媒體和教學手段的許多特色功能是它無法完全取代的,如錄音機、教學掛圖、實物、簡筆畫、幻燈等在課堂教學中的功能不可忽視。所以,教師特別是英語教師不要一味趕時髦,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媒體和手段,讓多媒體與常規媒體和手段有機配合,發揮其應有的長處。

  3.不能一味地追求課堂上多媒體課件的展示

  這是我們平時使用多媒體教學是時常犯的問題。實踐證明,恰當合理地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能給英語課堂教學帶來質的飛躍。也就是說,在多媒體輔助教學過程中,教師仍應起主導作用,教師在英語課堂上的作用是計算機所不可取代的。比如:英語課堂上開頭的導入或課堂中師生的口語交流,是訓練學生聽說的很好方式,而這一點計算機就無法做到。所以,我們不能為了一味地追求多媒體教學課件在課堂上的展示,把由教師講述的課堂內容全部變為多媒體演示。同時,我們必須明確地認識到,英語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學科,必須通過課堂上大量的師生之間的英語語言交流,學生運用英語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才能得到培養;而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師教學的一個工具,因為即使是最先進的現代化教學工具,也只能起到為教師的教學服務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因此,是否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應取決于英語課堂教學的需要。否則的話,教師一節課只是在點擊電腦,如同一個機械的放映。

  4.不能一課多用,應鼓勵學生參與制作

  美學上有個著名的理論:“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是不同的人對同一審美對象有著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他們的水平和能力是有差異的,我們對待課件不能用拿來主義,有些老師喜歡直接從網上下載一些課件或外出聽課時帶來的課件直接拿到自己授課的班級使用,這純粹是“以機代人”“以機代教”,由此,由于我們學生的提問、回答與課件設計的程序不同,往往造成課堂教學的中斷,英語課會失去原有的流暢、靈動。這也是不承認與尊重學生的課堂勞動,是不符合教學規律的。

  為制作課件往往會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避免這種情況,也為給學生創造鍛煉學習的機會,創設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有時我們可以發動學生自己制作課件,或錄制一個場景.用數碼相機拍攝下來并掃描到電腦中并錄制了聲音.在課堂上學生看到了自己的錄像,聽到了自己的聲音,倍感親切、真實,興致很高,很快便學會了,并要求老師下次一定要帶他們也錄一錄,真是開心極了。

  課題結題報告 2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意義

  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然而,在長期的調研和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作文教學的“低效”甚至“無效”是擺在初中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盡管每周都有作文練習,每篇作文教師都是按照“命題—指導—批改—講評”的模式辛苦地進行教學,但是作文教學的收效卻微乎其微:學生的作文內容仍然單薄,缺乏真情實感,文中充斥著“假話、大話、空話”;學生對習作缺少積極性和主動性,他們把作文當作一種任務,甚至是一種負擔,一提到作文,學生就感到頭疼;老師們在進行作文教學時,也感到束手無策,指導乏術。久而久之,惡性循環,作文教學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究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習作空間封閉;教學模式單一;訓練方向的偏差;學生學習的被動;閱讀范圍狹窄;寫作束縛太多;命題隨心所欲;評價千篇一律;文風華而不實等等。正確認識這些原因,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作文教學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有效地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積累素材,并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方法指導,就能有效地改變初中作文教學的低效現狀,幫助學生樹立作文信心,提高作文興趣,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變革了傳統的寫作手法,倡導“以人為本”,提倡用“開放式”的表現手法來進行寫作“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減少對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這里提倡的“以人為本”的作文寫作手法,實際上就是要求淡化“文體意識”,強調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在于讓他們鼓勵學生采用自主表現手法,從而寫出“個性化”的文章。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還提出了這樣的建議:“寫作評價要根據各學段的目標,綜合考察學生作文水平的發展狀況,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重視對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作文評價的這四個標準,突出了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它要求我們對學生作文的評價,應從學生作文的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等幾方面入手,避免評價過程的繁瑣化,提倡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間的相互評價三者的統一。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讓我縣廣大初中語文教師明確新課程理念下,初中作文教學的方向和目標,明確“注重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是作文教學的核心。

  2、通過調研勘察,找出目前我們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偏差,引導師生查漏補缺,糾偏補弊。

  3、通過課例及全縣大型研討活動,引進先進的作文教學理念和新穎科學的作文教學方法,使廣大師生學有目標,趕有方向,用名家理論引領教學,用課改新法指導實踐。

  4、通過課堂教學方式研究和案例綜述,探索提高學生寫作情趣的途徑,引領師生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信心,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5、通過作文實戰演練,探索作文教學的先進的教法和學法,從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聯想能力入手,摒棄作文教學模式化現象,把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結合起來,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新課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學有效性研究的文獻綜述。重點學習《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初中作文教學的指導性概述。

  2、目前睢寧縣初中作文教學現狀及其對策。從近兩年來的考場作文和日常習作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入手,認真查擺,及時糾偏。

  3、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水平的方法。新課程倡導的“以人為本”的原則應是我們研究的出發點和根本點,改變以往的以教材為本的教學方式,注重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說真話,抒真情,充分展示他們的個性。

  4、有效作文教學的課例研討。以“一”舉而反“三”,觸“一類”而“旁通”,通過課例的引領,帶動全縣作文課堂教學的改革,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性。

  5、作文教學的教法和學法指導。講究教法,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引入學法,可以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教法與學法的研討,對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大有裨益。

  6、有效作文的實戰訓練。通過新課改理念的學習和教法學法的探討,指導師生進行有效的實戰演練是落實課題研究成果的有效方式。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通過對作文教學行動的研究和考察,了解作文教學現狀,歸納總結出作文教學的規律,從而更有效地實現課題研究的目標。

  2、觀察法。在調研過程中通過對師生教學方式的'觀察,分析形成作文低效的原因,從而更有效的對癥下藥,進行整改。

  3、調查法。深入教學一線進行調查,有助于掌握一手材料,更有效地進行研究指導。

  4、對比法。通過對比,新課程理念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差別就一目了然。

  5、問卷法。對師生進行問卷調查,是一種更科學,更深入的調查方式。

  6、經驗總結法。及時總結課題研究的經驗教訓,通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使總結出的經驗條理化、系統化。

  7、訓練指導法。通過對課堂教學和實戰演練的指導,提綱挈領,綱舉目張。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一)研究周期:本課題研究周期為一年。

  (二)研究進程:

  1、準備階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對該課題方案進行設計,初步確認課題研究的內容及預期目標,深入縣城幾所初級中學調研,并請有關語文教育同仁和教研組長、骨干教師進行研討交流,聽取意見,形成方案,報市教科所審批。

  2、實施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1)理論學習:通過語文教研組長會議傳達新課程標準關于作文教學的理念,并通過組長回到各初級中學召開的語文教研組活動,把這些理論貫徹落實下去,敦促語文教師撰寫讀書筆記和作文新理念方面的論文,并把這些理論應用于作文教學實踐。

  (2)行動研究:對全縣初中學校作文教學狀況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包括:對教師作文教學方式和學生習作方式的調查;對教師作文教學重難點把握情況和學生作文興趣方面的調查;對作文批改狀況和評價方式的調查等。通過行動研究,形成一定的材料,再通過全縣大型的語文教學研討活動把初中作文教學現狀通告語文教師,指出其中應該改進和完善的環節,并作進一步的研究要求。

  (3)觀察究因:通過對師生教學方式和學習狀態的觀察分析,找出作文低效的根源,幫助師生查漏補缺,進行有效整改。

  (4)問卷調查:深入教學一線進行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的材料,把形成作文現狀的幾個關鍵環節設計成問題,進行問卷調查,并對調查結果分析歸因。

  (5)總結經驗:通過行動研究、觀察究因、問卷調查和對比研究形成一定的材料,把這些材料分類總結,整理成文,通過公開講座和研討會貫徹落實到教師學生中去。

  (6)實戰訓練:通過大型的縣級作文教學研討課,把新課程理念貫穿于作文教學實踐中,引領教師轉變觀念,更新教法,注重學法,更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3、結題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整理課題的相關資料,撰寫課題研究的結題報告,申請結題。

  七、課題研究的成果

  (一)教學理念創新,引領作文改革。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

  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研究,全縣廣大的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觀念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很多教師能主動運用新課程標準的觀點和理論來指導教學,他們充分認識到“注重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性,共有112位教師撰寫了作文改革方面的論文,其中很多教師的作文理念走在了新課改的前列。

  圍繞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我們進行了一次專門的研討,很多教師參與活動并撰寫論文,從中可以看出很多語文教師的作文觀念的改變與創新。撮其精要,摘錄如下:

  1、學校的課程設置形式要創新——比如,作文教學由專門的教師擔當,作文批改可以由作文教師按照一定的程序組織學生自批,并將教師批改和學生自批結合起來,充分調度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自覺性。

  2、真正解決好“一桶水”和“一碗水”的關系——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策略是提高作文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我的嘗試:

  1、系統培養學生閱讀和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充實作文的“米倉”。

  2、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表達生活的習慣,引導學生從我寫起,從點滴的思想感受和生活細節寫起。

  3、強化隨堂寫作的幾種重要的意識:

  快速構思的意識——10分鐘之內成思路

  創新立意的意識——立意務必準高新

  創新選材的意識——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匠心布局的意識——形式新穎奪眼球

  典型文體的意識——拿手文體得高分

  精心包裝的意識——好題好體顯新意

  精彩開頭的意識——好的開頭不超過3行

  通過幾次作文教學研討,全縣語文教師幾乎都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都不同程度地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和創新,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落實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現狀反思深刻,查漏補缺到位。

  在這次課題研究過程中,通過對全縣作文教學行動的研究和考察,發動廣大教師針對教學現狀進行反思,找出當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針對問題糾偏補漏,有的放矢。這期間,我們進行了一次網上實時教學研討活動,并留下了網絡作業,要求參與教師撰寫個人體會,很多教師針對自己的教學實際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我在課題博客中也撰寫了一篇筆記(見課題博客中《初中作文低效現狀剖析》),擺出了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初中作文教學普遍存在著“低效”現象。學生的日常習作和考場作文中“假話”、“空話”、“大話”、“套話”滿天飛。究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1、生活空間限制;

  2、教學模式單一;

  3、訓練方向的偏差;

  4、學生學習的被動;

  5、閱讀范圍狹窄;

  6、寫作束縛太多;

  7、命題隨心所欲;

  8、評價千篇一律;

  9、文風華而不實。

  找出存在的問題之后就是反思和整改,為此,我們專門召開了一次教學研討會,主題是“新課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有效教學反思”。研討案例我也發在了課題博客中(見《新課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有效教學反思》教研案例)。在這篇案例分析中通過對十篇代表性的反思材料進行分析,可以從中看出一線語文教師在課題的引領下進行的一系列頗有成效的嘗試。主要成就概述如下:

  1、真情作文:語文教育是塑造人的藝術,作文其實就是做人,寫作教學滲透人生觀、審美觀的教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引導學生說真話、作真文更是語文教育工作者的職責。“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教育學生留心身邊的人和事,注意周圍的情與理,日積月累,筆耕不輟,學生定會寫出感情真摯,文質兼美的作文。

  2、注重獨特: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確實需要引領學生以“感情真摯”和“獨特感受”為突 破口,指導學生寫作。如果各位語文教師都能注意到這點,相信作文教學的低效狀況定會得到改變。

  3、以讀導寫:新課程標準強調:不同學段學生的寫作都需要占有真實、豐富的材料,評價要重視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們占有各種材料的方法。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閱讀當然是這些方法當中的最快捷的方式。

  4、身教勝于言教:確實,作文教學的低效與教師關系很大,教師學是否高、藝是否精、業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責任心是否強?往往就決定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的方向和程度。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對語文教師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全面。需要教師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更要有對教育事業、對學生赤誠的愛。一會培養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質的人才!

  5、釋放、激勵和喚醒:釋放心靈,激勵和喚醒是對學生作文的深層次思考,教師在教學中如果真的能從以上五個方面去引領,就一定會有所收獲,教師的極大熱情必然會引起學生的熱情回報,形成教與學的共鳴。

  6、快樂作文:寫作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寫作的快樂應該是心靈的快樂。對學生而言,就是要培養寫作的興趣。快樂命題,快樂構思,快樂表達,自然就能快樂的寫作。真誠的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快樂的執筆,并把這份快樂傳達給讀者。

  7、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作文教學的主體,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是通過學生的歷練和內化完成的,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8、堅持下水引路,引導學生產生寫作興趣: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教師善讀善寫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則為學生引路,可以事半而功倍。”蘇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視教師寫“下水文”在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中的作用。他認為學生不會寫作,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教師不會寫作,學生從來都沒有聽過教師談論寫作的切身體會。教師的下水作文確實是身教勝于言教。

  9、“我以我手寫我心”:《莊子·漁父》中說:“不精不誠,不能感人”意思是有真實的感情才能感動人,讓我們語文教師不解努力,鼓勵學生放開手寫自己的喜、怒、哀、樂、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真正做到“我以我手寫我心”吧!

  10、解決“三大難”----沒話寫”、“不會寫”、“寫不好”: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去改進教學,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針對性。作文訓練是一個長期的綜合能力的培訓過程,必須有計劃、有目標、系統的進行,深入到學生中去查漏補缺,有序整改,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名家引領實踐,作文教學改觀。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為了讓廣大語文教師學有方向,趕有目標,我憑借語文教研員的特殊身份為一線語文教師開設了專門的語文研究平臺,公布了電子郵箱,網內手機號碼,設立了語文教學研究QQ群號,并通過調研和研討會等形式,為大家介紹了很多先進的作文教學范例,在課題博客中我專門輯錄了初中作文教學特色設計方案六輯,介紹了“想象作文構思訓練”“促真情,寫實感”“合理運用描寫”“將創新思維融入作文教學”“從模仿到創新”“把作文融入人生的過程”等具有創新特色的作文案例模式。在這些案例的引領下,一線教師進行了有效的嘗試,涌現出了很多作文有效教學的典型。其中通過教師的引領而形成的學生有效作文成品不勝枚舉,在課題博客中,我擇優選錄了我縣新世紀中學的六篇學生作文案例。(見課題博客“初中作文有效教學研究案例之一至之六)從中可以看出,通過課題研究,教師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習作風格都發生了根本轉變。

  針對不少教師教學評語枯燥、乏味、單一、模式化等弊病,我專門組織教師學習了著名語文教學專家余映潮先生的作文講評風格,并擇優選擇了余映潮老師的作文評語50例發在課題博客中,(見課題博客《余映潮作文評語50例》)不僅讓一線教師從余先生的細膩、豐富而深邃的作文講評中受到教益,而且也能從具體而直觀的作文評語中學到評語的基本技巧和評價方法。其中的第十則《良師》的“簡評”是研討時作為范例和教師一塊解讀的。

  【例】《良師》的“簡評”:

  “此文的美點不少。

  你看,標題多美。三個小標題,形成一個反復式排比句,帶有抒情的意味,又清晰醒目地標示出文章的層次。

  你看,文面多美。三個段落,用差不多的字數,組成篇幅大致相等的板塊,給人一種勻稱之感、清爽之感。你看,情感多美。三個段落,每段都是先詠物,再抒懷,“我把……視為良師”反復出現,既顯現結構,又點題扣題。

  更重要的是,你看,角度多美。在考場上,在大家都以“人”為良師的時候,作者卻別出心裁地以“物”為良師。這樣的新意,怎能不會迅速躍入評卷老師的眼簾?”

  這則明白如話的點評讓教師悟到了很多道理,原來評語也可以這樣去寫,我們平時費時而又費工的評語模式真是讓老師們傷透腦筋,如果我們不進行作文教學改革,我們做的很多工作都是事倍功半啊。

  此后,教師們的作文點評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們的評語風格更加接近學生的作文實際了,評語中的“套話、大話、空話”少了,關注的視角也起了變化,很多教師的評語更具有人文性。

  (四)問卷調查歸因,糾偏補弊及時。

  在研討活動結束后,我在全縣的調研中,有意識地選聽了很多語文教師的作文指導課和講評課,發現大部分教師能改掉以往的作文指導模式化的弊病,能主動地把一些新理念,新觀點,新做法應用于作文教學實踐中。這一點很值得欣慰。在學生的作文中,我也看到了課題研究引發的變化,學生的作文內容豐富了,作文態度端正了,錯字病句減少了,教師的評語也更加實用了。

  (五)課堂改革實踐,實現有效作文

  (六)經驗總結落實,考場作文見效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從一開始,我就注意到初三學生的作文現狀,由于初三年級接近中考,很多同學更加關注考場作文,似乎有些“急功近利”傾向,基于此,我專門寫了《初三作文有效教學著力點》一文,針對初三現狀,提出了“把握評價標準,有的放矢指導”“搞點考試研究,了解本質要求”“明確美文要求,改寫升格并舉”幾個初三作文的注意點,并特別強調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研究課標,了解作文的本質要求;研究考試說明,把握考場作文的具體要求;研究考題,摸索考場作文的具體規律。”

  在具體指導時,我又根據中考作文的具體情況寫了一篇《考場作文訓練綜述》(見課題博客),根據徐州市近年的中考作文情況,總結出了幾條適宜于學生提綱挈領把握的作文規律:

  一、認真審讀題目,準確理解題意

  1、注意題目類型。

  2、注意題目含義。

  3、注意題目題眼。

  4、注意文體形式。

  二、主旨健康向上,力求新穎、深刻

  1、立意要健康。

  2、立意要新穎。

  3、立意要深刻。

  三、精心篩選素材,精當組織材料

  1、材料要緊扣主題。

  2、材料要真是可信。

  3、材料要力求新穎。

  4、材料要藝術加工。

  5、材料要使用得當。

  四、布局要合理,結構要巧妙

  考場作文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首尾照應式。

  2、先抑后揚式。

  3、多向輻射式。

  4、對比襯托式。

  5、虛實結合式。

  五、開篇漂亮似鳳頭,結束有力如豹尾

  開頭技巧:

  1、直奔主題,開門見山。

  2、設置懸念。

  3、引用材料。

  4、描寫環境。

  結尾技巧:

  1、順其自然。

  2、呼應篇首。

  3、揭示主旨。

  六、精心錘煉語言,力求妙筆生花

  1、變空泛為具體。

  2、變冗繁為精美。

  3、變平庸為神奇。

  七、創造新意,張揚個性

  1、砸破選材的框子,尋覓選材的個性。

  2、松開立意的繩索,張揚立意的個性。

  3、拓寬構思的路子,探求構思的個性。

  4、打開語言的匣子,發展語言的個性:求“新”;求“樸”;求“意”。

  在去年的中考高考結束之后,考場作文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為了更好地引導教師重視作文指導,客觀地評價考場作文的得失,我專門搜集整理了《09高考作文漫談》系列文章(見課題博客《09高考作文漫談之一至之九》),意在引導教師對考場作文的審題和辨析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以期更好的指導學生備考。

  針對學生生活范圍狹窄,作文題材不夠豐富的狀況,我又專門搜集整理了一些作文題材,供一線教師教學時借鑒。在課題博客中,我轉發了22篇美文,(見博客中《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勵志故事之一至之五》等)其中很多都是學生作文可以選用的題材,還專門發了兩篇作文題材方面的文章,(見課題博客中《寫作素材》和《時事寫作素材集錦》兩篇文章)以期引領教師關注學生作文題材缺乏的問題。雖然都是一些故事,但是故事當中透露出的對人生和社會的關注會給廣大師生以有益的啟示。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的考場作文有很大的改觀,在調研測試和幾次大型的考試中可以看出學生的考場作文水平有顯著的提高,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閱卷老師也一致認為,考場作文的臨場指導成效是顯而易見的。

  八、課題研究的反思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認識到了作文教學的改革是一個長效工程,需要廣大語文教學持之以恒的探索、實踐,盡管我們在這次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面對廣大的不斷變化的學生群體,作文有效教學的探索和嘗試一刻都不能放松。以后我們再做此類的課題研究時,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

  1.理論學習適當拓展,廣泛發動教師讀書交流。

  2.調查研究范圍應適量擴大,盡量多關注農村偏遠地區學校的教學狀況。

  3.問卷調查不局限于時間地點,可以根據調研情況隨時進行。

  4.作文課題研究還有必要深入下去,關注面更廣一些。

  【附】與課題關聯緊密的八篇文章

  案例分析: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有效教學反思》

  《話題作文之擬題(作文教學案例)》

  《半命題作文的補題(作文教學案例分析)》

  《初中學生作文情況調查問卷分析》

  讀書筆記:

  《初三作文有效教學著力點》

  《初中作文低效現狀剖析》

  《中考前作文訓練注意點》

  《考場作文訓練綜述》

  課題結題報告 3

  社會科學課題基本完成以后,需要撰寫結題報告。結題報告的寫法沒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結構。課題結題報告不同于課題報告。課題報告側重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結題報告則側重于回顧過程和評價成果。從應用寫作的角度考察,課題結題報告可以分為標題、前言、正文、結尾和附件等5個部分。

  一、結題報告的標題:

  課題名稱和文種——結題報告。

  二、結題報告的前言:

  簡述課題概況,包括課題來源及級別、歷時,對課題成果的總體評價及作用意義。

  三、結題報告的正文:

  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1)課題的一般情況,闡述列題的背景;指明課題目標、研究思路及原則;說明研究歷時及階段,并分析各階段的主要工作和特點。

  (2)課題的研究成果,簡要闡明本課題的基本觀點及其邏輯聯系;著重揭示本課題的特色和創新之處;強調本課題與實踐的關聯性,乃至在實踐工作中應用的階段性成果。

  (3)課題的評價意見,自我評價——根據國內外、所在地區和同類單位的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的`現狀,對本課題的地位給予正確的定位,并揭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專家評價——綜述專家對本課題的意見,并點明典型評語。實踐工作者的評價——如果本課題在實踐中已有應用端倪,則可給出實踐者的反饋意見。

  四、結題報告的結尾:

  對與本課題相關的問題,指出進一步探索的方向;對本課題的應用推廣等問題,表明課題組需作出的努力。結尾的寫作應視情而定。

  五、結題報告的附件:

  列具課題組成員名單;附上課題研究過程中已發表的論文篇目,研究成果已被采納或開始應用的佐證材料,致謝等其他材料。

  上述結題報告,在課題鑒定會結束以后,可根據專家意見作適當的修改。然后經課題組長簽署后存檔。根據課題級別的高低、研究成果的大小、研究者認識的深淺,結題報告將各具特色,但其總體要求是,反映全貌,突出重點。反映全貌,要求撰寫者把握從立項到結題的“全程”軌跡,把握課題預定目標、探索重心和研究成果的“全素”關節,把握研究者、評價者乃至實踐者的全員意見。突出重點,既需要突出研究成果的創新特色,更需要突出實踐中已有效果的評述和將有效果的預測。

  課題結題報告 4

  一、課題的提出、

  1、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階段應當完成400萬字的閱讀任務,其中小學階段應當完成145萬字。根據課程標準的精神,豐富語文積累,培養課外閱讀本事,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養。

  2、經過課內拓展閱讀,擴大課外閱讀量,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提高聽說讀寫的本領,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積淀民族文化。

  二、課題提出的依據。

  1、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瑣分析,有些家長更愿意讓孩子做各種各樣的試卷,不愿讓他們讀課外書。

  2、課程標準規定小學階段完成145萬字的閱讀任務。實驗的基本目標是經過教材建設,制定課外閱讀規劃,加強課外閱讀指導,使課標中關于課外閱讀的要求落到實處。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1、進一步研究并掌握當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體系,擬訂各年級各年級課外閱讀的培養目標。

  2、探索課外閱讀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徑和基本經驗。

  3、探索課外閱讀與語文教學活動的關系,研究課外閱讀的模式。

  4、研究課外閱讀對學生成長,認知的作用,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本事。

  5、經過本課題的實驗,推進我校小學語文教育素質化,促進兒童全面素質的`提高。

  四、課題研究的資料

  1、課外閱讀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徑。

  2、課外閱讀的基本特征以及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3、課內外閱讀的相輔相承。

  4、課外閱讀的方法探索。

  5、創造性課外閱讀教學。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法。

  2、調查法。

  3、問卷法。

  4、檢測法。

  5、比較法。

  6、綜合法。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1、加強學習培訓,提高理論認識。

  課題研究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關鍵靠教師,所以,加強語文教師的培訓與學習是重點。從課題申報立項開始,我們就組織教師認真學習開題報告,查閱相關資料,根據課題整體情景,積極撰寫學習筆記,經過不斷的學習培訓,使實驗教師的現代化教育理論知識,逐漸豐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經常組織教師進行一些知識和科研閱讀知識競賽。以便讓教師的課外閱讀儲量不斷注入活水源頭。

  2、重視課題管理,規范課題行為。

  根據揚州市課題組管理的規定,我們十分重視課題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開提論證——中期評估——結題鑒定”來實施。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做了如下要求:

  (1)課題組例會制度

  我們課題組定期召開課題會議,進行有關課題實驗的學習,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我的收獲。

  (2)堅持課題月報制度

  在每個月底,課題主持人將對本月所所做的額工作以及收獲體會,填寫月報表。

  (3)填寫《課題實驗手冊》

  根據學校教科研管理的額規定,課題組要求每一位實驗教師認真填寫《課題實驗手冊》,一般在學期初填好計劃(本學期個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專題研討課例或活動方案,學期末做好小結,撰寫實驗論文。

  七、課題研究的大體框架。

  1、制定課外閱讀規劃。

  根據本校的具體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外閱讀規劃,從課外閱讀的目標、閱讀資料、閱讀總量、閱讀活動、閱讀文體等幾方面拿出明確而具體的計劃和措施。

  2、創造條件促進“讀”。

  (1)課內閱讀延伸。

  (2)允許在“早讀”或“自習”時翻課外書報,每周抽出一小時,集中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

  (3)布置作業以啟發學生理解書報中的有關資料情節,學習其中的方法為主,從而增加課外閱讀的興趣。

  (4)推薦讀物與傳觀讀書筆記并重。教師必須要做好書刊導讀工作,利用圖書資源,廣泛開展閱讀。

  3、介紹方法,引導“讀”。

  結合閱讀教學,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如:選讀法、瀏覽法、精讀法、摘讀法。

  4、開展活動強化“讀”。

  (1)談天說地三分鐘,每節語文課開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為資料進行口語交際。

  (2)開展課外閱讀競賽。展評優秀讀書筆記,讀書與征文有機結合。

  (3)舉辦各種語文活動,如“成語擂臺賽”,“古詩文朗誦會”等。

  八、課題研究的實驗步驟及日程安排。

  (一)實驗步驟

  1、成立課題研究組,議定課題,制訂方案,明確分工。

  2、完成課題前期的調查、論證工作,向市教委立項申報。

  3、課題組成員集中討論教學方案,開展一人一課活動,落實方案。

  4、開展階段性的測試工作,撰寫實驗報告和論文。

  5、匯總材料,完成實驗總結,迎接結題驗收。

  (二)日程安排

  1、——成立課題組。

  2、——開題、評審、修改。

  3、——·實驗、明確要求。

  4、——·初步總結。

  5、——歸納模式。

  6、——·匯編成冊,成果展示。

  九、課題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歸類:

  課題研究三年來,我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現歸類如下:

  1、超額完成了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任務。

  課程標準提出了小學階段應當完成課外閱讀145萬字,實施這一課題以來,我校學生超額完成了課外閱讀量。

  2、基本確定了各年級的課外閱讀資料。

  經過課題組成員的反復研究和從實踐中的反饋調整,我們按年級規定了課外閱讀的資料,有步驟,有計劃,有系列地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積累。

  3、教會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經過課題實驗,我們教會學生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選讀法、瀏覽法、精讀法、摘讀法,并教會學生摘錄、剪貼、查找等許多種積累的方法。

  4、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語文。

  我們在實驗中,開展了許多閱讀活動,如“談天說地5分鐘”,“征文競賽”,“成語擂臺賽”等,寓教學于活動之中。

  5、構成了一套課外閱讀教學模式。

  對于課外閱讀,我們保證課時,要求教師認真備課上課,并研究教學模式。很多教師不斷探索,從而不斷更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外閱讀實效。

  6、提升了語文教師的理論素養。

  課題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許多教師勤于總結,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養,撰寫了許多優秀論文。

  7、注重學生的心理意志品質的熏陶。

  我們經過多種活動,主要是演講比賽等形式,加強學生對所讀文章中重點人物的印象,從而以之精神導行,經過閱讀提高學生自身修養。

  (二)學生閱讀量分析:

  年級

  閱讀量

  一

  古詩20首,文章10篇,成語40個

  二

  古詩15首,成語4類,50個左右,文章20篇

  三

  古詩34首,文章35篇,成語9類,名言警句30句

  四

  古詩10首,文章10篇,成語3類,歇后語10個

  五

  古詩20首,文章20篇,成語6類,名言30句,歇后語20句

  六

  古文30篇,古詩33首,文章30篇,對聯(學習類)16副,歇后語成語如干

  (三)閱讀面分析

  經過查閱“讀書摘錄卡”,“教師備課筆記”等,目前我校學生參與課外閱讀面達1000%,各年級既定的課外閱讀資料的額閱讀面達100%。

  十、課題研究的反思提議

  1、課題的研究最終要構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閘小學課外閱讀材料》。

  2、要進一步改革現有的課時數量,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和效果。

  3、在課內外閱讀的結合方面加大研究,要真正做到以課外閱讀促進學生語文本事提高的目的。

  4、要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異常是語文課內外教材資料和資源,提高學生的興趣。

  課題結題報告 5

  20xx年3月,我們向xx省中小學教研室申報的教研課題《新課程理念下北師大版初中語文有效教學模式的研究》,經評審被立項為xx省中小學教學研究重點課題(課題批準號GSBG[20xx]G0434)。兩年來,我們嚴格遵守《xx省教學研究課題管理辦法》的有關程序和要求,認真組織課題組撰寫開題報告,落實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目前,課題組已完成了預定的研究任務,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現將相關研究情況匯報如下: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新課程為語文教學改革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新的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也使我們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重新進行審視和認識。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在新課程改革的學習與研討過程中,我們全體語文老師對傳統的語文教學進行了深入地研討與剖析。大家認識到,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基本上是以繼承前人知識和以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在知識的傳授上存在惟教材、惟教參、惟教案的教條主義。在學習方式上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缺乏主動探究,缺乏勇于創新的精神和獨特的體驗。新課改要求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進行改革,建立生動活潑、開放自由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2、北師大版初中語文教材的特點是:按“主題”組合單元,每一單元的課文又按講讀文、比較探究文、鑒賞評論文和表達交流(作文寫評)進行編排。選文主題明確,作品個性鮮明,共性突出,可比性強,形成了多樣性與統一性的輻射結構。課后練習淡化訓練,倡導研討、探究和詞句品味。設題既趣味性強,又有一定挑戰性;既立足于文本,又具開放性。教材編排的起點高,但規律性較強,在教學中有一定的規律和模式可循。

  3、追求教學效率是教學的本質特性,也是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更是教育事業實現內涵發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當前學校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也不輕松,質量又不高的問題,因此,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核心課題之一。

  二、對課題概念的界定

  1、對“有效教學”的界定

  有效教學的“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獲得了具體的進步或發展。

  “有效教學”是針對語文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

  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一般來說,有效課堂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目標達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核心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立足點是“面向學生的發展”。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

  2、對“教學模式”的界定

  “模式”,《現代漢語規范詞典》的解釋是:作為標準的結構或樣式。簡單說來,模式就是有一定結構形態的樣式。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有自己的教學方法,特別是要做一名名教師更是應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但是,教學方法也好,教學風格也好,它都要通過課堂教學來表現或展示。課堂教學的程序、步驟、環節或過程,就是一種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就是在教學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中經過提煉形成,用以組織和實施具體教學的有一定結構形態的體系、策略、思路、環節或操作流程(程序)。如閱讀教學模式、作文教學模式等。教學模式一般都帶有鮮明的教學教改特色,都是教師堅持試驗、長期提煉、反復改進的結果,都是教師心血、汗水與智慧的結晶。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

  1、探索出新課程理念下北師大版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行為方式,找尋影響課堂有效性的因素,探索出有效教學最佳途徑和方法,探究達成有效教學的模式,并建立較完整的操作體系落實于教學實踐中。

  2、改進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并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地激勵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發展,從而使新課程課堂教學效益有明顯提高。

  四、課題研究的意義

  1、理論意義

  我們在研究中獲得的成果,既豐富了有效教學模式理論,又給在一線的語文教師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還對新課程中相關理念的落實和完善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2、現實意義

  語文新課改必須面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現實問題,而且還需要提供多種問題解決的方案。其中一種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們的教師擁有有效教學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學的模式。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研究旨在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反觀我們的課堂,總結并傳承過去有效教學的經驗,反思現行無效或低效教學現象,制定、掌握、運用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模式,推動語文課堂教學改革,還語文課堂教學以生命、以智慧,使學生的發展成為語文教學的唯一出發點和歸宿。

  該研究,是新課改的必然。它可以幫助教師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以人為本,心里時刻裝著學生,關注學生,尊重學生,把學生的發展,也包括教師自身的發展放在一個首要位置。

  該研究,可以幫助教師關注教學模式的有效性,不斷思索如何以學生的發展為基點,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教材,不斷優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探究課堂教學藝術,構建和諧課堂。

  該研究,與我們的日常教學密切相關,能真正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改善教學現狀,改變課堂教學單一,封閉和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煥發語文課堂教學的生命活力,有效地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和教師專業化素質的提高。

  五、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有效教育理論

  有效教育理論認為,教育要注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合理有效地使用教育資源,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和開發,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科學性和創造性的發展。

  2、教學模式理論

  國外影響較大的有效教學模式:斯金納的程序教學模式,贊科夫的教學與發展實驗模式,布魯姆的掌握學習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學模式,洛扎諾夫的暗示教學模式,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模式、羅杰斯的“非指導性”教學模式,阿莫納什維利的“合作教學”模式等。

  我國影響較大的有效教學模式:“指導——自學”教學模式、“引導——發現”教學模式、“目標——導控”教學模式、“情境——陶冶”教學模式等。

  目前國內影響較大的、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高效課堂,東廬中學的教學合一“講學稿”課堂教學,文匯中學的“自然分材”教學模式等。

  六、課題研究的目標

  預計用二到三年時間達成如下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積極探索和構建新課程理念下北師大版初中語文的以“四課型”(講讀文課型、比較探究文課型、鑒賞評論文課型、寫作訓練課課型)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為主體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實現初中語文整體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2、通過四課型(講讀文課型、比較探究文課型、鑒賞評論文課型、寫作訓練課課型)模式實踐,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參與,樂學、會學,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本校乃至本地區課堂教學效率和學校教學質量。

  七、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積極研究教材中的四種課型(講讀文課型、比較探究文課型、鑒賞評論文課型、寫作訓練課課型)的構建與實施方法、策略的研究。

  2、針對研究中出現的各種情況,結合教材實際與有效教學的關系,設計出四種課型(講讀文課型、比較探究文課型、鑒賞評論文課型、寫作訓練課課型)的有效教學的基本模式,進行實踐操作,然后再通過調查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課后反思等形式衡量教學是否有效,從而服務于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益。

  八、課題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課題組全體成員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基于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通過教學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將問題發展成為課題研究的主題來進行系統的研究,并將研究成果反作用于教學實踐中去,以指導新的教學實踐,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

  2、綜合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要定期查閱相關書籍雜志及上網瀏覽相關信息,了解同類研究在國內外的發展情況、研究成果及最新的研究動態,為本課題提供借鑒參考,并為本課題研究的價值提升作好理論準備。

  3、教育實驗法:在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探索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及構建和諧課堂等具體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要科學選擇好自變量和因變量,控制實驗條件,采取有效的措施,盡可能真實的揭示出教育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系,為課題組提供一手的實驗數據和實驗資料。并及時的撰寫實驗報告、教育案例和教育論文。

  4、問卷調查法:為了更好地實現研究與學生實際的和諧,本課題小組采取了一種比觀察法更便于統計和分析的問卷調查法。但由于調查問卷的設計直接關系著問卷調查的成敗,所以本課題組成員在問卷設計方面特別注重其完整性、科學性和合理性。擬訂好問卷后,要隨機抽取部分學生填寫。對于調查所得數據,我們作了認真的調查分析。由此得出許多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5、經驗總結法: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及時進行了分析與歸納,聽取教師和學生的意見,不斷改進實驗操作方法,認真撰寫經驗總結,使實驗研究更趨系統化、理論化。

  九、課題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的研究時間為20xx年7月——20xx年5月,共分為五個研究階段。

  第一階段:調研、動員、組織學習階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成立《新課程理念下北師大版初中語文有效教學模式的研究》課題組并開題,制定實施方案。

  2、通過開展問卷調查、教師訪談、學生座談、課堂觀察等途徑,了解我校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在課題組組長的主持下,組織召開多種形式的課題研討會,確定目標,明確任務。

  4、通過網絡和其它資料學習國內外的各種教學模式。

  5、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新課程理論、教學方法,結合自身教學實際,話模式,談困惑。

  第二階段:初步探索實踐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各個課題組成員在課堂教學中改革實踐,上研究課。課題組成員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不斷實踐、反思、學習、探討、改進、再實踐。

  2、爭取學校為課堂教學改革創設條件:配置移動黑板,在校園網上建專題學習空間,增添學習資料、加強課題組成員學習的力度等。

  3、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按照各單元的四種課型(講讀文課型、比較探究文課型、鑒賞評論文課型、寫作訓練課課型),初步制定出能指導課堂教學的模式。

  4、積極開展新模式研究課活動,如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各課題組成員研究課等。

  第三階段:深入實踐階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1、課題組全面、深入地開展課改研究。課題組成員加強相互聽課和研究。課題組負責人要帶頭上模式研究課,課題組每周要推出至少兩節組內模式研究課,并及時評課、總結、改進、調整。

  2、確立四個教學模式改革實驗班,實驗班的語文教師要按新模式來組織課堂教學。實驗班老師加強學習和交流,實驗班老師每周開一次實驗研究會,找問題,想措施,及時調整。

  3、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縱向跟蹤對比研究,對實驗班和非實驗班的學生進行橫向定期對比研究。

  4、課題組定期開展新模式驗收課活動。

  5、課題組成員積極參加學校和上級部門組織的研討課、課堂教學比賽、經驗交流會、專家講座、專題培訓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教師的研究水平,改進實踐模式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追求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

  6、課題組初步總結四種課型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第四階段:全面實施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月)

  1、課題組成員全面開展新模式的課堂教學。課題組成員都要按課題組總結出來的“四課型”課堂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

  2、課題組及時總結改革中的成功經驗,每周開展兩次交流研討會,推廣經驗,改進不足。

  3、加強學習和交流,積累經驗。課題組每周組織兩節校級示范課,推廣課堂教學經驗,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

  4、組織開展課題組成員人人上新模式達標課活動,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第五階段:總結深化階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課題組及時總結課堂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制定措施,深入開展研究,特別是對課堂教學模式中的細節問題加強研究。

  2、課題組及時總結推廣課堂教學改革中的成功經驗,以專題講座、研討會、學習簡報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廣,供教師學習借鑒。

  3、課題組對課堂教學改革情況進行總結,結合學校實際,總結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4、表彰先進,深化完善。配合學校召開階段性成果表彰會,對教學改革中表現突出的課題組成員進行表彰獎勵,進一步深化完善我校課堂教學模式。

  十、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20xx年3月,在上級部門的幫助下,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我申報了《新課程理念下北師大版初中語文有效教學模式的研究》這個課題。20xx年7月份,我得到消息,自己的課題申報成功。兩年多來,課題組的各位成員密切配合,以課題研究為龍頭,在學校“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科研育人”這一方針的指導下,發揚了科學、積極、求實、創新的精神,不斷學習,勇于實踐,開拓創新,使得課題組的研究工作能夠正常開展,教學研究蔚然成風。課題組全體成員緊緊圍繞課題方案中所確定的研究內容、目標、方法開展了一系列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研究,通過一些實實在在的學習與實踐研究,取得了明顯的進展,課題研究取得了較大成果。在課題研究中,很多成員都獲得了各種獎勵證書。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和活動

  1、領導重視、成立機構、明確責任、全員參與。

  為使《新課程理念下北師大版初中語文有效教學模式的研究》課題研究的工作能夠順利地開展,使課題研究走向規范化,科學化。學校將本課題研究作為重要的事情來抓,學校主管副校長親自負責學校的教科研工作,這對于課題的研究工作非常有利。

  2、做好課題研究主要活動設計

  (1)、準備階段:

  ①做好課題的申報和論證。

  ②組建課題組,商議研究計劃。

  ③請有關專家對課題組成員開展研究方法和有關理論的培訓。

  ④撰寫開題報告和召開開題會。

  (2)、實施階段:

  ①按研究內容的相近,成立若干小組。

  ②開展問卷調查和有關測試。

  ③繼續根據需要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訓。

  ④組成的課題研究組,研究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理論和實踐中的問題。

  ⑤開展各類研究活動,內容有組織觀摩課、討論和分析教學設計。

  ⑥每學期制定課題活動計劃。

  ⑦每學期末做好資料歸檔、總結交流活動。

  (3)、總結交流階段:

  ①處理數據資料,整理研究成果。

  ②召開有關專題研討會,成果展示會。

  ③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④成果的整理和出版。如將研究過程中老師的有創新的、有價值的論文、課例、錄像、等加以整理、推廣。

  ⑤結題鑒定。

  (二)、課題研究計劃執行情況

  兩年多來,課題能按計劃,扎扎實實地開展。課題組針對課題研究中的問題,擬訂了課題實施方案與計劃,保證課題有序進行。兩年多來,課題組舉行校內課題研究活動近50多次,參加上級科研活動xx多次。為保證課題研究的質量,課題組還嚴格執行考勤制度,從出勤率上保證課題的開展。兩年多來,我們認真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努力提高每個成員的理論水平。二年來,課題組結合教師繼續教育學習的內容要求與安排,每個成員都主動參加了市級組織的各項各次活動,與此同時,課題組組織全體成員定時學習教育教學科研理論,學習先進的、有效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

  2、充分保證課題研究時間。根據本課題研究的計劃,課題組成員系統學習了《金昌市教育科研管理辦法》《課堂教學與學習成效評價》《中小學教師素質及其評價》《觀念更新論》《創新智慧論》《從創新教育走向教育創新》等等教育科研參考材料。

  3、多形式、多渠道開展課題研究。規范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積極進行課題教學研究活動。課題研究實驗以來,我們認真進行了公開課、優質課的說課、集體備課和評課活動。公開課上完后,人人參與評課,真誠坦率地探討一些教學問題。通過說課、評課,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提高很快。兩年多來,通過老教師的展示課,青年教師的公開課,新教師的匯報課以及新老教師帶徒一系列活動,整體上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也加深了對教材和學生的研究。

  (三)、課題研究成果出版、發表獲獎情況

  1、創新課堂教學,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通過課堂教學的改革,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也提高了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水平,二年來我校許多教師在市縣里舉辦的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中獲獎。

  2、二年來課題研究組發表或獲獎論文有:

  十一、課題研究成果

  課題組針對研究中出現的各種情況,結合教材實際與有效教學的關系,設計出了有效教學的基本模式,進行實踐操作,然后再通過調查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課后反思等形式衡量教學是否有效,從而服務于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益。有效教學的模式研究主要包括:

  講讀課——“趣疑導練模式”

  趣就是激發興趣,引進情趣,改變語文教學呆板機械的八股程式,增加語文教學的生動性;疑,就是生疑激疑,創設問題情境,拓展思維,確保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主體性;導,就是導讀導學,精講點撥,體現教師的主導性;練,就是動眼動口動手動腦,訓練能力,及時反饋,加強語文教學的實踐性。

  趣疑導練模式的四個方面,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操作程序,課堂教學的每一個主要環節都可以包括激趣生疑導讀練習四方面內容但從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看,有些環節還是會側重于某一方面在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激趣導入,往往是帶領學生進入教學情境的最佳引路者激趣導入可以有各種辦法,但不管采用何種辦法都要遵循兩個共同的原則,一是要緊密結合本課文或本課時教學內容,使之成為教學過程的有機環節;二是立即喚起學生學習本課內容的強烈興趣和欲望,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課教學上在課堂教學的主要階段,不斷生疑,波瀾起伏,使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求知欲望一直保持在亢奮狀態教師要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因素和閱讀因素,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引導學生思維教師要善于在課文中尋找題眼,生發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疑問,不但在有疑處設疑,更在不經意的無疑處生疑,一波剛平,一波又起,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教師也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到課文中去發現問題,自己解決不了,再向老師請教在師生雙向的質疑問難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引導,精講點撥,善于歸納總結學生有價值的意見,及時糾正錯誤,補充疏漏在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訓練是貫穿始終的,包括形式上的聽說讀寫和內容上的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因此生疑、導學和訓練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但到了課堂教學的小結階段,為了檢測目標達成的情況,還需要有一個當堂練習的環節教師應圍繞本課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內容設計練習,學生當堂完成,教師當堂講評反饋。

  因此,趣疑導練模式的操作過程大體可以歸納為四步:激趣,生疑,導讀,練習(反饋)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一、激趣

  課堂教學開始,教師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和教學目標,采取靈活多樣的生動活潑的導入方法,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和欲望通常的導入方法有:設疑導入法、謎語導入法、名言導入法、故事導入法、懸念導入法、歌曲導入法等等

  二、生疑

  1、自學質疑

  每學習一篇課文,先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學教師稍作簡要的提示,交待課文的學習重點,提出自學思考題,介紹自學的具體方法,要求并鼓勵學生提出疑難問題,然后讓學生讀課文,查字典、詞典,自己注音釋詞、分段、思考、圈點、批注等,使學生通過自學初步了解全文的內容,并能口頭或書面提出疑難問題

  2、釋疑答難

  這一環節是教師檢查自學和吸收反饋過程,也是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討論、相互學習的好機會注音、釋詞等一般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對于在自學的基礎上提出的疑難問題,教師也并不是有問必答,有的作出明確解釋;有的只提供解答的線索,讓學生獨立思考,尋找答案;有的讓學生討論切磋,統一認識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也不是隨問隨答,而是將問題納入自己的教學程序之中,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全體同學共同研究解決

  三、導讀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根據課文的特點、教學目標的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難點問題,有所側重地講解一兩個問題或分析一兩個段落、層次,讓教師的教讀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讓學生從中學會讀書的方法這一環節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不斷向知識的深度廣度進行探索教師的講解分析應點到即止,切忌條分縷析,更不能越俎代庖,以教師的講代替學生的練

  四、練習

  1、綜合訓練

  是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使知識具體化,形成新的技能,促進學生的能力和智力發展的環節教讀環節過后,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作圍繞教讀內容精心設計的讀寫聽說的訓練訓練的主要類型有:鞏固性訓練、運用性訓練、評價性訓練、辨析性訓練等等。

  2、歸納總結

  這是指導學生鞏固學習效果的一環可以讓學生對照學習目標,看看哪些目標達到了,哪些目標尚未達到;或者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所學所得進行歸納、總結深化和提高,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比較探究課——“預究展延模式”

  (一)課前預習

  1、教師提前出示比較探究要求,組織學生自主預習鑒賞品論要求重在引導學生正確活動,要明確任務要求以及活動方式。

  2、學生課前根據導學提綱中的內容,閱讀教材并查閱相關材料,落實比較探究要求內容。

  3、學生進行主題學習的閱讀,搜集與教材相關、相似、相近的文章,并做好相應的讀書筆記。

  (二)課內探究

  1、自主探索梳理疑難。

  ①學生采用適當的方式自讀課文,積累、鞏固生字、詞、注意讀音、字形、含義。

  ②感知課文內容,從“文章寫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你讀后的感受或收獲是什么”四個大方面初步認識文章,形成自己獨到的認識和體驗。

  ③梳理預習中的認識和疑問,將遇到的疑問形成簡要的問題。

  2、互助交流解決疑難。

  ①組內同學一對一結隊,交流所作的勾畫和批注包括基礎知識和問題疑問結隊相對固定,但可根據情況臨時調整不同問題可以尋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決再找另一同學,也可到其他組尋求解決。

  ②小組交流,確定重點問題由組長主持,組內同學分別提出自己認為最重要、或最有價值的問題或尚未解決的疑難,大家合作探究組長組織確定小組問題的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留待提交班級進行討論、探究。

  3、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①有層次、有梯度地深入揣摩、品味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歸納、整理文章寫作方法對于語言的揣摩和品味,可以重點從方法的分析、關鍵詞語的把握、準確的誦讀指導、聯系時代背景及作者經歷等方面探究語言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意蘊。

  ②引導學生將課外材料引入課內,用課外語言材料豐富、補充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對文章情感的體驗、對文章語言的感悟。

  ③在局部探究的基礎上,教師精講點撥,結合對關鍵問題或關涉文章重點的問題深入探究,探究文章主題、情感、思想等,感悟文章的深刻主題。

  4、把握重點有效訓練。

  ①在梳理重點內容的基礎上,在文章主題上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及自身感悟解讀課文,使語文生活化。

  ②在寫作方法上適當歸納,總結規律,設置適量練習進行有效訓練。

  ③進行課堂教學重點檢測,及時反饋檢測,查漏補缺。

  (三)課后拓展延伸。

  1、延伸訓練:完成與文章有關的練習題目,鞏固所學內容。

  2、主題閱讀:根據文章的主題及重點,指導學生閱讀主題學習相應的文章。

  3、反饋評價:對學生的課后作業應及時批閱,對完成情況做評價,對存在的問題做反饋矯正。

  鑒賞品論課——“自讀嘗試模式”

  北師大版鑒賞品論的課文的教學很適合采用自讀嘗試模式。自讀嘗試模式以培養學生具有良好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形成獨立閱讀能力為目標,因此教師要列出良好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的細目,形成系統,有計劃有意識地安排到每個年級每一冊每篇自讀課文的教學中,長期堅持,反復實踐,使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逐漸內化為獨立閱讀的能力。

  自讀嘗試模式的基本結構要體現出“自”和“試”兩個特點具體操作程序包括以下五步:

  第一步定向這一步有三個環節,一是學生通過閱讀單元提示、課文前的比較探究提示,嘗試提出本課文的學習目標;二是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匯總比較,師生共同歸納認知、能力目標和重點;三是教師按照閱讀習慣和方法培養的系列提出本課文的養成要求:

  第二步自讀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和方法要求,自讀課文自讀過程大體三個階段,一是通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落,圈出不識的字并查字詞典,劃出重要語句,理清結構思路,整體了解文章內容和寫法二是細讀課文,圍繞學習重點,嘗試提出問題,聯系課文的語言因素和閱讀因素,開展思維活動,嘗試自己解決問題;三是精讀課文,進一步研究課文重點語段,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第三步討論這一步有三個環節:一是小組交流學生自讀過程中已經解決和尚未解決的問題;二是小組代表發言匯報經過歸納的問題答案,提出請教的問題;三是教師根據交流情況和課文學習目標,提出重點問題啟發討論,進一步讓學生嘗試解決。

  第四步點撥在學生自讀、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適當講解歸納答疑點撥。

  第五步檢測教師根據課文實際、學習目標和閱讀方法要求,設計檢測題,在自讀嘗試的最后階段,要求學生當堂獨立限時完成,并隨即檢查反饋,及時糾正錯誤,鞏固知識,遷移能力。

  寫作評改課——“備導寫評模式”

  (一)課前準備。

  1、明確預習目標:教師提前預置文題,明確寫作的任務和要求,組織學生自主預習。

  2、設計預習問題:引領學生運用所學習的知識進行預習,鼓勵學生在學習中發現新的問題。

  3、探究預習疑惑:通過預習,探索問題解決的辦法和答案。

  (二)作文指導與寫作。

  1、指導:

  ①審題:先讓學生自己審題,小組討論探究話題的內涵及其含義、揣摩作文題目所允許取材的性質和范圍。

  ②指導:師生列出習作目標并對重點目標進行指導在指導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確每個目標的具體分值和記分方法,激勵學生完成訓練目標。

  ③交流:取材性質和目標確定后,讓學生考慮自己想寫的具體事件,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小組評選出優秀的、新穎的素材,在全班交流、評價目的是讓學生矯正自己達標誤差,擴大取材范圍,開拓寫作視野,并修正自己本次寫作的素材。

  2、寫作。

  根據寫作要求中的重點和常規目標,學生開始作文。

  3、批改:

  ①師批:學生成文的速度不相同,總有十余名學生寫作的速度比較快,這些早完成的同學可以拿著作文到講臺上找老師批閱,老師當面指出習作的成功與不足,根據“批改要求”填好每一項目標的得分及共計分數,并且把典型的問題和優點記在作文批改記錄上,以備后面講評,然后讓學生回去修改。

  ②組長批閱:組長批閱和教師批閱形式一樣,當面指點、打分,然后學生回到自己的位子上,用紅筆修改自己作文不妥當的地方因為牽扯到小組組員競爭,每個競爭小組的三個成員,可以在組長批閱對手的文章時,進行監督或者提出異議不管是組內解決不了的糾紛,還是組長在批閱過程中難以判斷的問題,都找老師定奪,教師把這些問題寫在批改記錄中,典型的作預備講評。

  ③修改:學生明確自己習作中的問題后,不管修改還是重寫都必須在作文本上進行,這樣組長可以對比第一次的批閱進行復查如果是小錯誤,直接在作文中進行修改;如果錯誤比較大甚至需要全文重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后完成

  4、講評。

  ①教師根據本次習作規定的重點和常規目標的得分情況進行過關人數統計如果某個訓練目標過關人數不足四分之三,那么這個目標將繼續成為下一次習作的重點訓練目標如果重點目標只有少數不過關,那么這個目標就成為下一次的常規目標。

  ②逐項統計每一項目標的達標情況,分析典型問題并及時評價,同時欣賞優秀文章,學習優秀文章的寫作經驗。

  (三)課后拓展延伸。

  1、形成《優秀習作集錦》:每次習作每班都要選出優秀的作文5—xx篇編成《優秀習作集錦》,放在教室圖書角內作為圖書傳閱傳閱者要在《集錦》中部分文章后面的“傳閱留言”中留下對某篇作文或褒或貶的意見。

  2、實施評價激勵:以一周為一個時間段匯總一次,評價作文優勝小組和優勝個人。

  3、每天寫作900秒:課后的寫作是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每個學生都要養成每天寫作900秒的習慣,要求學生在多讀、多觀察的基礎上多感悟、多動筆,同時做到規范書寫。

  十二、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后的設想

  (這個部分內容陳述要求比較簡單。但要求所找的主要問題要準確、中肯。今后的設想,主要陳述準備如何開展后續研究,或者如何開展推廣性研究等。)

  課題結題報告 6

  一、研究的緣由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發現、保護和引導幼兒固有的天性。”“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但在實際的幼兒園教育中,還存在重智育、輕游戲的傾向。家長也更關心孩子的智力發展,往往認為游戲就是“玩”,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多少用處。兒童游戲越來越少,孩子越來越孤獨。而另一方面,民間游戲面臨失傳。那些曾經給我們帶來無限快樂的民間游戲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為孩子們所熟悉。其實,民間游戲簡單易學、趣味性強、材料方便、不受場地人數限制,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潛在發展空間,正適合我們縣城的幼兒園,我們何不把民間游戲介紹給孩子們,讓他們也體驗傳統游戲的快樂呢?為此,我們幼兒園選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學前兒童游戲的多元價值開發”子課題“民間游戲的現代意義挖掘”,希望在課題引領下認真了解、解讀民間游戲,讓它在幼兒幼兒園教育中發揮巨大作用,讓孩子們體會民間游戲的樂趣,促進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同時也希望,在課題引領下,教師的專業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標

  1、研究民間游戲所蘊含的教育價值,了解游戲對幼兒社會性交往能力、情感、智力發展的作用。

  2、以課題活動為契機,提高老師的專業素質,重點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研究內容

  1、民間游戲與幼兒多元智能(特別是社會交往能力)發展的關系。

  2、各年齡班如何選擇適宜的民間游戲,如何對傳統民間游戲進行改變和創新。

  四、研究對象

  主要選擇夏津華夏幼教中心3---6歲(小、中、大班)約300名幼兒作為研究對象。

  五、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評優展示法、觀察法、談話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對相關游戲資料的搜集、學習、分析和理解,了解關于幼兒游戲評價的最新進展和民間游戲的現狀,為幼兒進行游戲活動提供理論支持和方法指導。如:我們通過研究資料搜集了很多少數民族的游戲,如“叼羊大賽”、跳花竿等,孩子們很喜歡。

  2、行動研究法:我們經過思考決定實施以幼兒為主體,以活動案例為載體的教研活動模式,注重行動研究------反思------提出問題------解決方案-----再次活動(行為跟進),緊密結合實踐中的難點盡心研究。如剛開始做課題時,小班幼兒不適合搜集來的民間游戲,因為一些比賽性質的游戲對體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較高。我們經過反復研究,改造民間游戲,重點發展適合小朋友的非競賽性質的游戲,老師們提出來可以試試語言類游戲(比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戲(比如《挑小狗》),結果孩子們很快就愛上了這些活動。

  3、評優展示法:從全園評選出幾個最優秀的民間游戲活動案例,請老師們一起觀看活動,并當場進行評析,合理吸收和借鑒,然后應用于實踐。這樣進步非常快。如,我們在07年12月觀看了楊杰的《百變神圈》,老師們都從中學到不少東西,大家發現,民間游戲配上民族樂曲,感覺很美!08年11月我們又觀看了蔣巖巖的《齊天大圣》,我們又發現,用傳統故事中的人物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體育游戲、表演游戲交融滲透,游戲的趣味性大大增強。就這樣,大家經常交流,互提建議,一點點提高。

  4、經驗總結法:將同做“學前兒童游戲的多元價值開發”課題的其他幼兒園的成功經驗合理吸收,取得對課題開發有啟發意義的經驗,概括出支持課題研究的先進方法并加以利用,對我們研究水平的提高很有益處。上級課題組給了我們很多交流學習的機會,利津一幼的“資料收集”和煙臺藍天幼兒園的論文寫作都給了我們極其寶貴的啟發。

  5、觀察法: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進行分析和比較,會發現很多有價值的東西。這也是我們最常用的方法,游戲的觀察評析都以此為依據。我們會在角色游戲中發現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水平究竟怎樣,還會在體育游戲中發現孩子的運動能力如何------記錄下來,便于又針對的實施教育。

  6、談話法:主要用于游戲之后,和小朋友交談,了解他們在游戲中的感受,以及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以便及時對游戲規則做出調整。

  六、研究實施步驟

  1、學習準備階段

  A、基本理論的學習:學習丁海東《學前游戲論》、周兢《中國民間游戲》、皮亞杰《兒童心理學》,重點學習學前兒童游戲的專業論著,進一步了解幼兒游戲的特點,并了解民間游戲由來和各種玩法,結合幼兒園的實際情況,思考如何讓民間游戲深入孩子的生活,讓他們真正喜歡上民間游戲。

  B、確定人員分工和各時段任務:

  我們這個課題由園長常紅喜親自督導,教研組長宿軍全面負責,精選我園最優秀的骨干教師:龐曉明、孫玉杰、海振秀、孟婷婷、姜欣欣、孫瓊、王愛霞、李冬梅、徐冰等負責基礎活動的實施,辦公室主任栗娜負責資料的整理。具體安排如下

  起止時間要解決的問題負責人20xx.1------3月活動發起,搜集素材,分析歸類。

  20xx.3------20xx.4月實踐階段,各班選取民間游戲活動。課題組全體教師20xx.4------20xx.4月階段總結,全園游戲展演,資料收集。課題組全體教師20xx.5------9月結題階段,提升經驗,鞏固成果。常紅喜、宿軍、栗娜2、課題實施階段

  第一步:召開課題組會議,制訂各階段目標,明確各自的.任務。

  第二步:利用圖書文獻、學前教育網搜集民間游戲的相關資料;召開班級家長會,請小朋友和家長都參與收集相關材料的活動中來。

  第三步:資料匯總,研究、分類,確定哪些游戲適合在幼兒園開展。

  第四步:各班每月選取一個合適的民間游戲,介紹給小朋友,大家一起做游戲,教師觀察并記錄。課題組根據幼兒的情況和老師的意見召開教研會,分析解決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問題,推廣先進的經驗。同時注意收集文字資料、影像資料。

  第五步:對活動中積累的資料進行分析和篩選,并分門別類存入檔案。

  第六步:提升經驗,重點引導參與課題的教師撰寫論文、制作課件。并進行評比,相互學習。

  第七步:結題,向上級課題組呈交研究成果。

  七、研究成果

  我園于20xx年1月被董旭花教授主持的《學前兒童游戲的多元價值開發的實踐研究》課題組定為課題研究實驗園,結合幼兒園實際情況,我們選取的子課題是《兒童傳統游戲的現代意義挖掘》。在從事課題研究的兩年多里,在總課題組的引領下,課題組成員深入研究,積極實踐,大膽創新,在民間游戲的創新改編、游戲和幼兒多元智能關系的研究、教師的教研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大有收獲。同時,還積累了大量的游戲活動資料,編制了自己的園本教材。華夏幼教中心的孩子愛游戲、玩游戲已蔚然成風。現將我們取得的成果列舉如下,請總課題組檢查驗收:

  1、民間游戲的創新、改編。

  我們在整個課題研究中共收集四十多個民間游戲,分為體育類、益智類、語言類、藝術類并對這些游戲作了相應的創新改編,并已經匯編成冊(見《夏津華夏民間游戲集錦》)。其中三篇被收入20xx年4月淄博總課題交流會《階段性成果集》。

  2、游戲和幼兒多元智能關系的研究。

  我們對開展的每一個游戲都進行了多元價值分析,發現通過豐富的游戲,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智力、體能都有較大提高,特別是社會交往能力提高很快。我們已經制作游戲觀察幻燈片5個,整理出論文十余篇并編印成冊,其中論文《親子游戲在家園聯系中的作用》已在《幼教園地》20xx年第一期發表;課件《捉不住的小魚》、《我和報紙做游戲》獲“解讀兒童游戲,走進童心世界”課件大賽一等獎。通過教師的分析總結,我們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游戲發展幼兒的多元智能。很多外地參觀交流的老師都說:“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遠遠高于他們的年齡!”我們的孩子進入小學很受歡迎,在學校里,不論是體育運動、文藝表演、學習知識還是與人交往,他們都出類拔萃,應對自如。

  3、做游戲、愛游戲形成幼兒園的特色。我們根據游戲活動的經驗,編制了分年齡段的案例設計集(《夏津華夏民間游戲集錦》),并保留了幻燈片資料;根據孩子們愛游戲的天性,我們把每年的四月為“游戲月”,每年十月舉辦“親子運動會”。每天下午4點后,全體小朋友都參加戶外游戲,游戲已真正成為華夏幼教中心的傳統和特色。

  4、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課題研究是一條線,我們不斷針對實踐中的難題開展教研,從一開始的游戲篩選、游戲組織到后來的游戲觀察、游戲評析、整理論文,老師們的專業能力一步步提升,每位參加課題的老師都深有體會,她們說:“現在,讀專業書籍的多了,游戲時拍照的多了,向幼教刊物投稿的多了,會制作課件的多了。”作為課題的負責人,我更有體會,老師們從“不會提問題,到會提問題,到會研究討論解決問題”,她們已經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邁出了成功的一步。這些都得益于總課題組的引領,我們確實在課題活動中學到很多。

  八、反思

  我們是新成立的幼兒園,這是第一次做課題,所以在剛開始時覺得困難重重:課題活動開始后,怎樣寫反思?怎樣從紛繁的材料中提煉出有價值的、規律性的東西?怎樣提升經驗,匯總成優秀論文?幸好,有總課題組的幫助,我們從其他幼兒園也學到了很多,終于從實踐中摸索出一點點經驗,感謝董教授在課題研究

  課題結題報告 7

  課題名稱:立定跳遠教學研究

  課題負責人:

  所屬學校:XXXX中學

  課題研究時間:XXXX年12月——XXXX年9月中國教師科研基金“xx”規劃課題領導小組:

  延川中學體育教研組于XXXX年12月向中國教師科研基金“xx”規劃課題領導小組申請了《因材施教,特長特教促成才》這一課題,經過課題組成員近三年的努力,本課題研究已初見成效。至XXXX年9月本課題研究已到期,現向課題工作領導小組申請結題驗收。

  一、課題的研究過程:

  根據體育課程特點,研究內容及個人特長,我們把高考必考的四項素質測試劃分給各自的試驗教師,我負責立定跳遠的教學,訓練研究。

  我根據研究的項目特點,學校的實際情況分為五個階段開展了研究。第一階段——準備階段(XXXX.12—XXXX.7)

  (1)搜集有關課題研究學習方面的資料,研究他人在相關內容上取得的成果。通過問卷調查和座談會等形式了解學生對快樂英語學習方法的看法。

  (2)制定詳細的實驗操作計劃。

  第二階段——實驗階段(XXXX.7—XXXX.3)

  (1)選擇兩個基本情況相同的實驗班、平行班和對照班。

  (2)讓學生向學校圖書館借閱圖書,用于自主學習記敘文單元做參考資料。

  (3)利用電腦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并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寫好學習筆記。

  (4)定期進行學習心得交流,教師進行學法的指導。

  (5)應用教學經驗和理論資料,分別在實驗班、對照班英語學科中進行實施研究計劃,并積累經驗和數據。

  (6)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完成“興趣英語教學在我校英語課堂的嘗試”

  第三階段——成果階段(XXXX.3—XXXX.7)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撰寫教學論文、教學講義,按照“變教為導,學會學習”的新理念,探索教學過程的新方法。充分利用英語快樂教學,創設一種研究情境,培養農村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組織各個研究教師,匯總各種研究資料,進行分析比較,匯編成果專輯,撰寫結題報告,召開結題自查會,申請課題驗收。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在兩年多的研究過程中。我發現高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好奇心重,模仿力強,上進心強,驕傲自信;但缺乏自控能力,堅持性和主動性差,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受外界環境因素的干擾等等

  我針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自身身體素質,訓練習慣,自身興趣愛好,對癥下藥,因材施教,特長特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他們的興趣和潛能,使我們的教學,訓練都能注重個體,量身裁衣,分組分層,逐漸推進。既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也要相互競爭,整體提高。在兩年多的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改進,逐漸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立定跳遠訓練教學方法,并在校內加以推廣應用。

  三、取得的成果:

  1、總結出適合我校學生學習立定跳遠的方法,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立定跳遠教學并將該教學方法在全校推廣使用。

  2、通過對立定跳遠的力學分析,技術環節,肌肉用力等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對立定跳遠有了系統的認識。結合自身特點,自我制定訓練內容,練習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

  3、學生對立定跳遠的學習訓練有濃厚的興趣,訓練成績有明顯的提高。

  4、學生訓練立定跳遠的勁頭更足,更有信心。

  5、更新教育理念,快樂教學,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改進了學生學習的氣氛,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學習訓練,減輕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身體的疲憊。

  6、形成了一定數量的優質課和優質論文。

  課題結題報告 8

  赤峰三中教育科研小課題研究結題報告課題名稱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的優化與指導結題時間20xx.12.25課題組成員張雪艷,張秀川,祁長青,肖立莉,蔡黎黎,張艷芬結題報告關鍵詞閱讀理解,閱讀訓練,閱讀材料,方法指導結題報告摘要加強閱讀訓練可以為學生創造大量獲取語言知識和大量運用語言的機會和條件。在課內外的閱讀中既可培養學生對語篇進行分析、綜合并從中獲得信息的能力,側重培養閱讀能力也是教學大綱規定的中學英語教學目的之一,同時,閱讀理解,對于中考可是重中之重,要想取得中考英語的好成績,必須重視閱讀理解訓練。在閱讀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要求閱讀。

  結閱讀理解是英語學習中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有助于鞏固和擴大詞匯、豐富語言知識、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可以訓練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加強題報告閱讀訓練可以為學生創造大量獲取語言知識和大量運用語言的機會和條件。在課內外的閱讀中既可培養學生對語篇進行分析、綜合并從中獲得信息的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學會欣賞英語文學作品的美,通過自然滲透,陶冶學生良好的情操。側重培養閱讀能力也是教學大綱規定的中學英語教學目的之一,同時,閱讀理解,對于中考可是重中之重,要想取得中考英語的好成績,必須重視閱讀理解訓練。通過反思和總結,現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閱讀材料的選取在初中階段,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礎上,老師可以找一些與每單元主題相關的小文章來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了解基本的語法、句法知識。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課外材料的選擇要根據所練閱讀技巧以及學習階段的不同,選取難易適度、長短適中、題材不同的閱讀材料,作為教材內容的有益補充。利用課外閱讀材料增加詞匯量、鞏固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興趣,最終達到培養閱讀能力的目的。

  二、閱讀方法的指導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要用各種方法教會學生“怎樣學”,使學生具備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要求閱讀。主要的閱讀方式有:

  1、略讀:通過整體粗讀,領略內容大意,幫助理解,為細讀作準備。在進行閱讀課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找出主題句,抓住中心,使學生理解主題句與文章的具體事實細節的關系,沒有主題句的段落就引導學生依靠段落中的銜接、句際關系來分析、推斷和概括段落的大意,從而達到整體理解的目的,獲得文章表達的正確的信息。

  2、跳讀:尋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數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關鍵詞,利用語法過渡詞,語氣轉折詞及時態等,抓住文章脈絡。

  3、細讀:分段細讀,注意細節,注意語言結構,處理語言點,抓住主要事實,關鍵信息,揭示文章結構的內在聯系,幫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段落與段落之間存在著內在的緊密聯系,而每段的內容都與主題有著很重要的聯系,所以弄清文章結構上的問題,對于把握文章主題、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4、概讀:要求學生從每篇標題,到各個部分都進行概讀、以歸納出要點,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圖、觀點、態度,這樣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讀還有助于學生把握上下文之間的意義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5、英語閱讀模式的嘗試,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例如復述課文、把課文改編成情景劇、閱讀競賽等活動,提高學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達到自主積累、綜合運用英語的目的。

  6、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手段,以課內為基礎,增加課外閱讀的量,指導學生借助信息手段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基本內容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

  7、以復述課文、回答問題、判斷正誤、通過上下文線索猜詞義為載體,培養學生的綜合閱讀技能,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8、計時閱讀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

  結題報告所以通過英語閱讀學習,我們認為我校每位學生都有了不小的收獲。通過英語閱讀學習,孩子詞匯量猛增,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英語的理解能力提高了,通過閱讀技能的培養,語感也增強了,學生對英美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家長對我們英語閱讀教學的形式和內容都相當滿意,并鼓勵我們繼續實踐和研究下去。當然,我們的英語閱讀教學目前還不是很成熟,有待于總結和提高。針對工作中的不足,我們會盡快使它完善。以后在英語閱讀教材的選擇上能考慮到各個學習層次的學生,更多地給學生進行語言輸入,尤其是英美文化知識的提高,為學生更好地感悟語言而努力。我們還將繼續深化閱讀教學的實踐和研究,在已取得的教學模式等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如何在課堂上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增加語言的輸入量。

  我們相信,經過不斷的調整優化閱讀內容,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我們的閱讀教學研究一定會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主辦20xx《英語輔導報》通化師范學院RA九年級教師版20xx已經取得的成果及

  1、通過英語閱讀學習,孩子詞匯量猛增,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英語的理解能力提高了。

  2、通過閱讀技能的培養,語感也增強了,學生對英創新之處美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3、家長對我們英語閱讀教學的形式和內容都相當滿意,并鼓勵我們繼續實踐和研究下去。

  4、為了彌補課堂閱讀量的不足,我們精心編輯了導學案,幫助并指導學生課下自主定時定量完成練習。當然,我們的英語閱讀教學目前還不是很成熟,有待于總結和提高。

  存在的問題

  1.閱讀材料單一教師教學中使用的閱讀材料除了教材中的閱讀內容外,其余的大多來自閱讀練習題,內容主要是閱讀類試題。

  2.閱讀時間不夠充裕,閱讀量不足根據新《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九年級的閱讀量每篇 300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因忙于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作業,根本沒有時間看課外書,繁重的作業并沒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做的練習冊一本又一本,試題集一套又一套,做得頭昏眼花,興趣全無,可英語水平并沒有實質性提高”今后努力的方向針對在閱讀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所提出的解決對策1.重視課外閱讀材料的補充教學教師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知識結構、認知能力,不同年齡的閱讀速度、收集和編輯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具有時代特點、內容豐富的閱讀材料,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教學。《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初中階段閱讀的生詞率不超過3%。常見的《英語輔導報》《學生雙語報》等就比較適合學生,這些報紙有一些時事新聞、小故事、人物專訪、每日一星等欄目,難度也較適中,便于學生閱讀和培養英語閱讀習慣。此外,還可以在互聯網上搜集英語學習網站的資源,分主題或類別整理、印發,指導學生閱讀。

  2.合理利用課本閱讀資源,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現行教材每個單元都安排了適當的、有一定代表意義的閱讀材料,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材料,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3.保證閱讀時間,培養閱讀習慣從七年級開始,教師就應該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不僅為學生提供課外閱讀的資料,還為其安排課外閱讀時間。比如每節課留出幾分鐘讓學生讀英語課外書,布置英語作業時有意識地少布置筆頭作業,而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等,使學生有時間讀,有東西讀。同時,每周安排1~2節自由閱讀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閱讀的條件。

  課題結題報告 9

  一、研究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學段學生作文訓練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強調要培養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潛力——“養成修改自已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可見,放手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的自改作文潛力,是當前作文教學中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葉圣陶老先生也曾說過:“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假如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潛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導地位了嗎”他還說:“改的優先權應屬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重在培養學生的自改潛力。”

  而現實教學中,老師們“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師最煩惱的事。耗費了超多心血,收效卻不大。學生怕寫作文,總是對作文不感興趣,更寫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貫徹教師寫作意圖的過程,學生則轉成了被動理解的容器。這樣做的確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基于此,我確立了《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潛力的`研究》這個課題。

  二、概念界定

  本課題的研究有三個概念:

  學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應是批改和評講的主體,學生成了主體地位,他就會有興趣,就會樂學。

  互批互評:作文寫好后,是學生間的互相批改,互相評講,不是老師包辦。

  作文:是學生自己寫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選來的文章。

  三、研究目標

  1.透過互批互評來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閱讀賞析潛力。

  2.培養學生批改作文、評講作文的潛力,使批改成為習慣,以提高寫作的潛力。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四、研究資料

  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的潛力

  本課題系蘇州市中小學“指導學生自學”微型課題,課題編號1009059,組長:朱建榮。主要研究成員:施路平、鄭詠梅、蔡秀蘭、方芳等

  五、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透過查閱、收集有關學生作文自改潛力培養方面的科研文獻,獲取相關信息,并進行分析綜合,從中提煉出與本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

  調查研究法:透過訪談、問卷等方法,對學生作文批改現狀以及學生自改作文潛力進行調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綜合。

  課題結題報告 10

  在縣教研室和教師進修學校的關心和支持下,祁門縣蘆溪中心學校和渚口中心學校兩校聯合申報的市級課題《微課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順利完成了兩年的課題研究任務,現就課題取得成果總結如下。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及價值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未來的教育趨勢應呈多樣化,充分利用碎片時間讓學生們進行個性化選擇,是現代教育的要求,而“微課”在小學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正是順應這種發展趨勢的。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其中,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教學支持資源。“微課”既有別于傳統單一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資源類型,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微課在小學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設置問題情境,解決教學中的重難疑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是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課外輔導資源,讓“微課”逐漸成為學生們自主學習的最佳工具,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發揮重要作用。

  微課的制作主體是教師,本課題一方面重在實踐層面探究小學各學科微課的設計策略。從微課內容(知識點和概念講解、技能訓練、過程演示、微探究、微練習、微游戲等)的選擇、課件資源準備、教學過程設計、思維過程展示,表現方式選擇等層面進行探討,形成一些可操作性、可持續性的微課設計的方式方法和規范要求。

  另一方面,探究微課資源在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性應用。微課資源作為一種手段,在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中如何充分利用,如何創設更多機會讓學習者積極主動學習,為教學模式創新提供基礎,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第三是探究微課資源對學生自主主動學習方式的影響和改變。如何發揮微課資源在學生課外學習中的作用,提高學生在微型學習、碎片化學習和移動學習上的實效性。

  本課題的研究,把握了最新的教育新潮流,且是在小學各學科教學一線的實踐層面的研究,有很強的應用價值。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微課是教育新潮流,來襲強勢,引起了各級各類學校的關注,雖時間不長,但有很多研究機構和各級各類學校投入研究,但還是屬于初始階段。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柯清超教授認為,微課資源的應用創新性地解決網絡教學問題,提高課程質量。微,是為了創設更多機會讓學習者積極主動學習,微課資源為教學模式創新提供基礎,但不是教學的全部,微課不是要替代傳統教學,它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之一。

  專家給出的微課定義:微型教學、微型課件,即講授某個知識點、技能、案例等微內容的教學課件,學習時間不超過10分鐘,主要用于幫助學業員完成知識建構與能力發展。

  微課的類型按教學內容來分主要包括五種,知識點和概念講解、技能訓練、過程演示、微探究、微練習、微游戲等,按教學用途來分主要有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正式學習即支持結構化的課程教學,非正式學習主要體現在微型學習、碎片化學習和移動學習。

  三、關鍵概念的界定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其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對當下小學課堂教學的分析與研究,總結造成課堂無效或低效教學的原因,希望通過微課教學進一步促進高效課堂的實現。通過本課題研究,探討微課教學的可行性,同時將微課與小學各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推動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地發展。

  1.各學科建立微課應用資源庫。

  2.整理編輯教研論文集。

  3.整理編輯典型案例分析集。

  4.課題結題報告。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

  2.分析影響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因素;

  3.微課教學的實際意義與使用價值;

  4.微課與小學各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案例研究;

  5.微課如何更好地加快教師專業成長,使教師能夠關注學生,踐行“生本課堂”,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六、課題研究的突破口

  1.努力促進微課與小學各學科課程深度融合,實現微課與小學其他學科教學的有效鏈接;

  2.通過課題的研究,構建教師的交流平臺,定期組織微課的觀摩、學習、評課、反思、研討等活動,達到資源共享,分享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3.課題研究中制作的微課程因其獨特的視角,有助于走出思維定勢,拓寬思考問題的角度,尋找新的問題解決策略;

  4.形成微課庫,大問題小視角,小問題深追問,返樸歸真,積累真正的校本研修資源庫;

  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對教師而言,微課無疑都是一次思想改革。它促成一種自主學習模式,同時,還提供教師自我提升的機會。最終達到高效課堂和教學相長的目標。

  七、課題研究的計劃與過程

  (一)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4月—20xx年8月)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申請立項、籌備開題。

  (1)確定課題,組建課題組、確定課題組成員和研究對象,撰寫課題研究方案。

  (2)做好研究成員理論的儲備工作,聘請專家到校開設專題講座,加強理論學習,積極進行課題實施前的培訓。

  (3)制定課題研究的過程性細則,明確各階段、各成員的研究內容和要求,掌握相關研究方法。

  (4)針對課題提出可操作的對策研究,并組建網上QQ群,進行網絡交流.

  (二)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全面啟動、深入研究。

  (1)結合理論學習,各成員根據各自的學科制作微課,在實踐中各成員加強交流,通過學習、實踐、反思、再學習、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微課設計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并抽象出具有一定理論水平的學科微課設計的方法和策略。

  (2)實施微課在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實踐提高應用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并通過深入課堂,開展聽課、評課等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實證研究活動。

  (3)指導學生在課外學習中使用微課資源,提高學生在微型學習、碎片化學習和移動學習上的實效性。

  (4)針對前期的實踐研究過程,結合前期的對策研究方案,并邀請專家進行指導,不斷完善本課題的研究方案,并搜集典型微課例、教學案例和學生學習案例。

  (5)定期組織和開展課題的總結匯報工作,通過交流完善研究過程,不斷反思,提升研究的層次和水平。

  (6)認真收集本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通過有效的分析數據,及時發現問題,改進研究策略,總結階段性研究成果。

  (三)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整理成果、準備結題。

  (1)收集整理本課題研究的數據資料,并進行分析、總結,分類整理課題研究過程資料,總結、建立微課庫、編輯出版有關課題成果。

  (2)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召開課題研究總結會,做好結題工作。

  八、課題研究的成果

  從20xx年6月成功召開市級課題《微課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開題報告會始,蘆溪、渚口兩校就緊緊圍繞課題研究,開展了一列有目標指向、有行為針對、有主題關注的學習交流、教學研討活動,不僅加強了對“微課”的感性認知和理性理解,還提高了學校以“微課”為突破口的課堂教學質量。

  1.讓“微課”等信息技術的實踐應用,助力教師專業成長。

  (1)通過“微課”課題研究,提升教師對“微課”等信息技術的認識。

  我們必須明確,我們把“微課”等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的目的為了更好的服從課堂教學,讓“微課”等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微課”等信息技術給課堂帶來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把這些教學資源“合理整合”為學生所用,就能形成一種比較理想的學習方式。

  因此,教師在“微課”等信息技術的運用上一定要慎重。要恰當處理好學生、老師、“微課”等信息技術運用三者關系,把握好“微課”等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度”,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差異,因地制宜,因課而異。

  (2)通過“微課”課題研究,提升教師運用“微課”等信息化技術的教學能力。

  備課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授課教師必須要熟悉教材、鉆研教材、把握住教學的重難點、考慮教法學法。

  教師備課前除了先熟悉鉆研教材,還要上網查閱優秀教師的備課,更重要的是結合自己學生的特點科學、合理、有效地選擇出最核心的教學知識點進行課件制作和“微課制作”,這對于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挑戰,一次非凡的成長。

  (3)通過“微課”課題研究,提升教師制作“微課”資源的能力。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日益全面深入,關于課堂教學的基本理念、基本思路、基本模式以及基本方法也開始悄然發生改變,并以主動積極的姿態,迎接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適應新時代的需求。

  ①首先是處理教材的能力。緊扣課程標準,圍繞教學目標,科學選擇、分析與處理“微課”教學知識點。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是科學選擇、分析與處理“微課”教學知識點的前提。

  ②其次是“微課”選擇和制作的能力。微課是用來支持學生個別化學習的,是以學生的“學”為導向的課程。因此,微課的選擇和制作,就成為了教師的必備能力,課題研究提升了課題組老師“微課”選擇和制作的能力。

  2.讓“微課”等信息技術的實踐應用,助力課堂教學改革。

  “微課”等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大量科學、合理、有效應用,對于課堂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作用。

  (1)利用“微課”等信息技術,打破課堂教學的時空局限。

  學生由于受到生活經驗的限制,對課本有些內容的理解也就受到了局限,有了“微課”等信息技術的輔助,使得教學活動大大超越課堂的時空,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彌補了學生眼界的不足,使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實現了“小課本,大課堂”。

  (2)利用“微課”等信息技術,實現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構建靈活開放的語文教材體系,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為拓展語文教學,延伸信息量提供了極大便利。“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實現了課堂教學向課外自然延伸拓展。

  (3)利用“微課”等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氛圍,達到寓學于樂的效果。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老師基本上是用錄音機、點讀筆來生硬的播放英文單詞、文章。學生面對冰冷的機器,就如復讀機般,只會一味單純的聽、讀,機械地模仿。而當今信息化的教學,老師打開多媒體白板,就有了生動形象的flash動畫和“微課”資源,能有效迅速的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吸引其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學于樂。

  (4)利用“微課”等信息技術,構建了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任何學科的發展都離不開開拓創新,我們的課堂亦是如此!“微課”等信息技術一方面幫助我們開拓了有限的課堂,豐富和拓展了知識,更使孩子們更多的參與課堂當中,主動去發現和接受知識。而老師則是一個引導者,使學生變成了活動的參與者,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5)利用“微課”等信息技術,發展學生思維,使思維“可視”。

  數學概念、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性,而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利用“微課”等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為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提供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為學生搭橋鋪路,讓學生參與其中,幫助學生觀察、比較,逐步把握知識的實質,把抽象變形象,不僅學生愛看,而且容易理解,從而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發展學生思維,使思維“可視”。

  九、課題成效

  經過兩年的課題研究,蘆溪、渚口兩校的教育教學氛圍發生了一些明顯可喜的變化。

  1.通過課題研究,全體課題成員深刻認識“微課”等信息技術對于教育的重大作用,也明確了今后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努力的方向;

  2.全面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培養了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優秀骨干教師,并在各級各類的教育教學評比和競賽中取得了豐碩的成績。其中省級獎項3人次,市級獎項9人次,縣級獎項18人次。

  3.在課堂教學改革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收獲了工作信心,積累了工作經驗。

  十、需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雖然在課題研究與實踐過程中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研究的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認為還需進一步研究、進一步實踐。

  1.要進一步引領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要有意識地把“微課”等信息化教育教學資源運用于課堂教學,有效地將“三維”目標落實于課堂教學。

  2.要引導教師建立自己的“教育教學資源庫”,要努力實現有“活水”、有“活力”的教學課堂,把信息技術真正融入到課堂教學。

  回首課題研究歷程,我們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載體與途徑,是學校得以持續發展的強大驅動力,是顯示現代教育魅力之所在。

  蘆溪中心學校和渚口中心學校兩校聯合申報的市級課題《微課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的課題研究工作即將完結,但是,兩校之間的溝通之橋、交流之路不會因此而斷截。在未來的日子里,兩校還會繼續精誠合作,繼續前行,把課題研究的成果向兩校所有教師推廣,為兩校教育科研繼續作出不懈的努力。

  課題結題報告 11

  一、研究的緣由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發現、保護和引導幼兒固有的天性。”“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但在實際的幼兒園教育中,還存在重智育、輕游戲的傾向。家長也更關心孩子的智力發展,往往認為游戲就是“玩”,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多少用處。兒童游戲越來越少,孩子越來越孤獨。而另一方面,民間游戲面臨失傳。那些以前給我們帶來無限快樂的民間游戲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為孩子們所熟悉。其實,民間游戲簡單易學、趣味性強、材料方便、不受場地人數限制,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潛在發展空間,正適合我們縣城的幼兒園,我們何不把民間游戲介紹給孩子們,讓他們也體驗傳統游戲的快樂呢?為此,我們幼兒園選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學前兒童游戲的多元價值開發”子課題——“民間游戲的現代好處挖掘”,期望在課題引領下認真了解、解讀民間游戲,讓它在幼兒幼兒園教育中發揮巨大作用,讓孩子們體會民間游戲的樂趣,促進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同時也期望,在課題引領下,教師的專業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標

  1、以課題活動為契機,提高老師的專業素質,重點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潛力。

  2、研究民間游戲所蘊含的教育價值,了解游戲對幼兒社會性交往潛力、情感、智力發展的作用。

  三、研究資料

  1、各年齡班如何選取適宜的民間游戲,如何對傳統民間游戲進行改變和創新。

  2、民間游戲與幼兒多元智能(個性是社會交往潛力)發展的關系。

  四、研究對象

  主要選取夏津華夏幼教中心3---6歲(小、中、大班)約300名幼兒作為研究對象。

  五、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評優展示法、觀察法、談話法

  1、文獻研究法:透過對相關游戲資料的搜集、學習、分析和理解,了解關于幼兒游戲評價的最新進展和民間游戲的現狀,為幼兒進行游戲活動帶給理論支

  持和方法指導。如:我們透過研究資料搜集了很多少數民族的游戲,如“叼羊大賽”、跳花竿等,孩子們很喜歡。

  2、行動研究法:我們經過思考決定實施以幼兒為主體,以活動案例為載體的教研活動模式,注重行動研究------反思------提出問題------解決方案-----再次活動(行為跟進),緊密結合實踐中的難點盡心研究。如剛開始做課題時,小班幼兒不適合搜集來的民間游戲,因為一些比賽性質的游戲對體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較高。我們經過反復研究,改造民間游戲,重點發展適合小朋友的非競賽性質的游戲,老師們提出來能夠試試語言類游戲(比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戲(比如《挑小狗》),結果孩子們很快就愛上了這些活動。

  3、評優展示法:從全園評選出幾個最優秀的民間游戲活動案例,請老師們一起觀看活動,并當場進行評析,合理吸收和借鑒,然后應用于實踐。這樣進步十分快。如,我們在xx年x月觀看了楊杰的《百變神圈》,老師們都從中學到不少東西,大家發現,民間游戲配上民族樂曲,感覺很美!xx年x月我們又觀看了蔣巖巖的《齊天大圣》,我們又發現,用傳統故事中的人物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體育游戲、表演游戲交融滲透,游戲的趣味性大大增強。就這樣,大家經常交流,互提推薦,一點點提高。

  4、經驗總結法:將同做“學前兒童游戲的多元價值開發”課題的其他幼兒園的成功經驗合理吸收,取得對課題開發有啟發好處的`經驗,概括出支持課題研究的先進方法并加以利用,對我們研究水平的提高很有益處。上級課題組給了我們很多交流學習的機會,利津一幼的“資料收集”和煙臺藍天幼兒園的論文寫作都給了我們極其寶貴的啟發。

  5、觀察法: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進行分析和比較,會發現很多有價值的東西。這也是我們最常用的方法,游戲的觀察評析都以此為依據。我們會在主角游戲中發現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水平究竟怎樣,還會在體育游戲中發現孩子的運動潛力如何------記錄下來,便于又針對的實施教育。

  6、談話法:主要用于游戲之后,和小朋友交談,了解他們在游戲中的感受,以及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以便及時對游戲規則做出調整。

  七、研究實施步驟

  1、學習準備階段

  A、基本理論的學習:學習丁海東《學前游戲論》、周兢《中國民間游戲》、皮亞杰《兒童心理學》,重點學習學前兒童游戲的專業論著,進一步了解幼兒游戲的特點,并了解民間游戲由來和各種玩法,結合幼兒園的實際狀況,思考如何讓民間游戲深入孩子的生活,讓他們真正喜歡上民間游戲。

  B、確定人員分工和各時段任務:

  我們這個課題由園長常紅喜親自督導,教研組長宿軍全面負

  責,精選我園最優秀的骨干教師:xxx、xxx、xxx 具體安排如下:

  起止時間要解決的問題負責人

  20xx.1------3月活動發起,搜集素材,分析歸類。xxx

  20xx.3------20xx.4月實踐階段,各班選取民間游戲活動。課題組全體教師

  20xx.4------20xx.4月階段總結,全園游戲展演,資料收集。xxx課題組全體教師

  20xx.5------9月結題階段,提升經驗,鞏固成果。xxx

  2、課題實施階段

  第一步:召開課題組會議,制訂各階段目標,明確各自的任務。

  第二步:利用圖書文獻、學前教育網搜集民間游戲的相關資料;召開班級家長會,請小朋友和家長都參與收集相關材料的活動中來。

  第三步:資料匯總,研究、分類,確定哪些游戲適合在幼兒園開展。

  第四步:各班每月選取一個適宜的民間游戲,介紹給小朋友,大家一起做游戲,教師觀察并記錄。課題組根據幼兒的狀況和老師的意見召開教研會,分析解決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問題,推廣先進的經驗。同時注意收集文字資料、影像資料。

  第五步:對活動中積累的資料進行分析和篩選,并分門別類存入檔案。

  第六步:提升經驗,重點引導參與課題的教師撰寫論文、制作課件。并進行評比,相互學習。

  第七步:結題,向上級課題組呈交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

  我園于20xx年x月被董旭花教授主持的《學前兒童游戲的多元價值開發的實踐研究》課題組定為課題研究實驗園,結合幼兒園實際狀況,我們選取的子課題是《兒童傳統游戲的現代好處挖掘》。在從事課題研究的兩年多里,在總課題組的引領下,課題組成員深入研究,積極實踐,大膽創新,在民間游戲的創新改編、游戲和幼兒多元智能關系的研究、教師的教研潛力提升等方面都大有收獲。

  同時,還積累了超多的游戲活動資料,編制了自己的園本教材。華夏幼教中心的孩子愛游戲、玩游戲已蔚然成風。現將我們取得的成果列舉如下,請總課題組檢查驗收:

  1、民間游戲的創新、改編。

  我們在整個課題研究中共收集四十多個民間游戲,分為體育類、益智類、語言類、藝術類并對這些游戲作了相應的創新改編,并已經匯編成冊(見《夏津華夏民間游戲集錦》)。其中三篇被收入20xx年x月淄博總課題交流會《階段性成果集》。

  2、游戲和幼兒多元智能關系的研究。

  我們對開展的每一個游戲都進行了多元價值分析,發現透過豐富的游戲,幼兒的社會交往潛力、智力、體能都有較大提高,個性是社會交往潛力提高很快。

  我們已經制作游戲觀察幻燈片5個,整理出論文十余篇并編印成冊,其中論文《親子游戲在家園聯系中的作用》已在《幼教園地》20xx年第一期發表;課件《捉不住的小魚》、《我和報紙做游戲》獲“解讀兒童游戲,走進童心世界”課件大賽一等獎。透過教師的分析總結,我們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游戲發展幼兒的多元智能。很多外地參觀交流的老師都說:“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遠遠高于他們的年齡!”

  我們的孩子進入小學很受歡迎,在校園里,不論是體育運動、文藝表演、學習知識還是與人交往,他們都出類拔萃,應對自如。

  3、做游戲、愛游戲構成幼兒園的特色。

  我們根據游戲活動的經驗,編制了分年齡段的案例設計集(《夏津華夏民間游戲集錦》),并保留了幻燈片資料;根據孩子們愛游戲的天性,我們把每年的四月為“游戲月”,每年x月舉辦“親子運動會”。每一天下午4點后,全體小朋友都參加戶外游戲,游戲已真正成為華夏幼教中心的傳統和特色。

  4、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課題研究是一條線,我們不斷針對實踐中的難題開展教研,從一開始的游戲篩選、游戲組織到之后的游戲觀察、游戲評析、整理論文,老師們的專業潛力一步步提升,每位參加課題的老師都深有體會,她們說:“此刻,讀專業書籍的多了,游戲時拍照的多了,向幼教刊物投稿的多了,會制作課件的多了。”作為課題的負責人,我更有體會,老師們從“不會提問題,到會提問題,到會研究討論解決問題”,她們已經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邁出了成功的一步。這些都得益于總課題組的引領,我們確實在課題活動中學到很多。

  九、反思

  我們是新成立的幼兒園,這是第一次做課題,所以在剛開始時覺得困難重重:

  課題活動開始后,怎樣寫反思?怎樣從紛繁的材料中提煉出有價值的、規律性的東西?怎樣提升經驗,匯總成優秀論文?幸好,有總課題組的幫忙,我們從其他幼兒園也學到了很多,最后從實踐中摸索出一點點經驗,感謝董教授在課題研究中給與我們的指導,真誠的期盼下次與您合作!

  課題結題報告 12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和構想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正在步入學校,進入課堂,走進我們的生活。網絡進入了保守的課堂,我們的教學模式勢必也要作相應的調整。如何在網絡環境下改革課堂教學的模式,創設最佳的學習環境,培養同學的探究精神和能力,應成為教育的一種大趨勢。

  全國各地校校通、班班通等相續建成并投入使用,教育教學的手段發生了歷史性的改變,網絡將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計算機網絡不再是陳設,一但真正用起來,網絡資源將成為做飯之米。網絡資源是雜亂無章的,無法直接滿足日常教育教學的需要。所以充沛有序地搜尋、開發和利用基于網絡環境的資源為教學服務,創設最佳學習環境,探索網絡環境下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將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擺在每一位教育者面前。

  我們試圖通過這個課題的研究,在實踐中探索課堂教學中利用網絡資源的較好模式和經驗,在新課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條創新之路。使基于網絡的資源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學校也可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組建和擴充具有本校特色的在教育教學資源庫,這樣既能使各校的學校網高速的運轉起來,也可以從資源的使用方面加快學科間的整合進度,對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讓我們的教師在研究過程中樹立新型的人生觀和教學觀,讓我們的同學在網絡資源的平臺上自主學習、勇于探究、大膽創新,為日后能成為一名適用于信息社會的綜合型人地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校教育在二十一世紀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方向發展。

  二、相關概念界定和相關理論依據

  1、“網絡資源”,指基于計算機所建構的網絡提供的一切資源。網絡,大至互聯網,小至學校多媒體網絡教室的小型局域網。基于網絡資源開展學習也就是指利用網絡中可資利用的豐富資源開展學習活動,老師通過建立一個主題學習網站,構建交互式學習環境,同學通過網絡開展信息檢索、搜集、篩選、整理等學習活動,通過網絡發表自身的研究效果,并通過網絡分享他人的效果。

  2、“網絡環境”指課堂教學中,為教師或教學和同學提供網絡資源。為教師更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充沛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提供的網絡環境和多媒體手段創設情景,啟發同學以多角度思維來尋找正確結論,引導同學對信息的自主加工,鼓勵同學大膽質疑,敢于打破常規,突破保守觀念,從而達到提高同學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最終目的。

  3、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綜合體。通過課題研究和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探索課堂教學中利用網絡資源的較好模式和經驗,在新課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條創新之路。使基于網絡的資源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學校也可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組建和擴充具有本校特色的在教育教學資源庫,這樣既能使各校的學校網高速的運轉起來,也可以從資源的使用方面加快學科間的整合進度,對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和預期目標

  理論研究方面:研究信息技術、網絡資源、網絡環境下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與特性,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進一步理解。

  實踐研究方面:

  1、如何加強網絡資源建設?網絡資源建設,既需依靠外在的,如國際互聯網、眾多教育教學網站,但更多地應加強網絡資源的分類和學校網絡資源庫的建設。如何建好學校網站,如何發揮學校網的作用,如何讓教師、同學、家長、社區通過網絡交流和互動。

  2、網絡環境建設如何與學科有機整合,網絡資源建設應為各科教學和學習提供豐富資源和途徑。網絡資源浩如煙海,如何給網絡資源進行分類,區別優劣;教師如何充沛利用因特網的優勢,對因特網上的教育資源進行分析、評價、篩選,并與自身的工作緊密聯系,運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學中去。

  3、以語文課堂教學為主,研究充沛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自主性、開放性、交互性、共享性)為教學服務,為同學的發展服務。

  4、如何讓同學養成一定的信息素養,而不是為網絡所累,為網絡所困。養成必要的網絡道德,遵循網絡規則,開成正確健康的網絡心理,從而發生和發明有益的信息資源。

  四、課題研究中運用的主要方法和實施過程

  (一)課題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論述

  (1)、文獻研究法。網絡環境下課堂教學的實施是一種教育革新,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因此要在文獻研究中學習相關的理論并要借鑒他人的經驗。通過查詢有關的報刊雜志、光盤、和網上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掌握與本課題有關的研究動態、前沿進展和已取得的相應效果等。

  (2)、行動研究法。根據問題—計劃—行動—觀察—反思等相關步驟,對一些資料進行整理,概括出行動與研究目標中的關系,在一定范圍內系統地、科學地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課題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群眾性教學實踐活動,研究與課堂教學密不可分,研究是在教學中開展研究的,同時在研究中深化教學。

  (3)、觀察法。對同學的發展作動態的觀察,包括同學對學習的興趣、學習的方法、合作意識、參與程度等為主要內容。

  (4)、效果分析法。收集整理現有各方面的研究效果、資料,包括優秀論文、軟件、課例、文件等,進行歸納總結。

  本課題研究遵循“確定重點,由點和面,層層推進,普和推廣”的原則,以行動研究的`思想和方法為指南,輔之其它可行的研究方法。堅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通過調查、觀察、問卷等測試手段,綜合分析對象的發展狀態,以積累較為科學的研究資料。

  (二)、研究項目的擬訂周期與實施階段計劃

  本課題研究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1月)準備階段:

  制定課題計劃,落實人員分工,邀請專家對課題研究方案設計進行論證,組織人員學習課題研究的理論,明確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第二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8月)初步實施階段:

  初步建設網絡信息技術的文化氛圍,對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進行實驗研究,積累經驗,通過研討課、討論座談、質量分析等形式的開展研究活動,和時發現研究中的問題,調整和改進研究的方案,計劃,和時做階段性總結,初步形成研究氛圍,更新觀念,改善方法。

  第三階段(20xx年9月~xxxx年3月)全面實施階段:

  在前階段的基礎上,重點研究在提供了豐富的網絡資源的課堂教學環境下,如何實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設最佳學習環境,探究新型教學模式;教學素材資源庫的建設;網絡資源的搜索、分類、獲取;分學科推出教學研究課;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時地進行研究、評估與改進,撰寫研究優秀論文。

  第四階段(xxxx年4月~xxxx年6月)總結評估鑒定階段:

  重視優秀教案研究,進一步深入對網絡環境下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性和可操作性進行研究。收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撰寫研究報告,邀請專家進行課題鑒定。

  (三)、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

  本課題在學校的大力支持和全體課題級成員的一起努力下,經過三年多的不時探索和實踐,已形成了階段性的效果,下面介紹一下本課題的研究實施過程和取得的一些效果。

  1、對能利用的網絡信息資源進行了分類和優化,并建成了“中學語文教研網”

  教材、學校圖書館、社區資源、音像資料等等保守資源,是大家所熟悉的,在課堂教學中已運用得相當廣泛,而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網絡資源)是具有革命性的尚待開發的一種新型資源。他的特點是超強的交互性、高信息含量性、存在空間的虛擬性,重視對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本次新課改的一大特點,但是,在目前的學科課程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中,卻明顯缺乏重視和關注。

  網上資源紛繁復雜,首先要理清網絡信息的種類,我們課題組討論研究,認為教學資源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類:

  (一)從教學使用者的角度來看,網絡資源可以分為:

  ①教師資源;

  ②同學資源;

  ③共用資源

  (二)從資源的屬性來看,可以分為:

  ①(純)文本;

  ②圖像;

  ③音頻;

  ④視頻;

  ⑤交互資源。

  (三)從教育教學方面來看,網絡可以分為:

  ①媒體素材;

  ②試題;

  ③課件(包括網絡課件,即專題學習網站);

  ④文獻;

  ⑤案例;

  ⑥網絡課程;

  ⑦教師也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局部之一。

  (四)從資源的來源看,又可把網絡資源分為:

  ①直接搜索來(通過百度搜索)

  ②半加工過的(專題型學習網站上收集的鏈接資源);

  ③經過加工過的網絡資源(如:瀏覽后,老師進過加工處置的做成課件或專題型學習網站的)。

  網站的建立為語文教學研究搭建了平臺。“中學語文教研網”我們設置了以下欄目:教學研究-板書教學設計-課件素材-試卷集錦-中語沙龍-課題研究;我們設置了以下欄目:走進教材-學法探究-作文平臺-綜合實踐-考試寶典-在線咨詢。各個欄目之間平行不交叉,涵蓋了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能為語文教師和同學語文學習提供最優質的資源和最好的服務。

  2、摸索了課堂教學利用網絡資源的較好模式,形成了有效的操作戰略。

  教師一直是教學改革的最關鍵因素。課題研究也是一樣,師資培訓主要有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知識結構的完善,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每個老師都要對自身自身的知識結構進一步補充和完善,使自身的信息素養到達一定的程度;另一方面是觀念的更新,教師們長期在教學工作中形成了思維定勢,缺乏利用信息技術來為自身教育教學服務的觀念。

  我們在加強師資培訓,全面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科研素質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定期學習教育教學理優秀論文章和專著。

  我們課題組抽調全市最好的語文老師空虛到課題組中來,定期或利用市教研室中學語文組活動的機會集中理論學習和研討,課題組分工布置這方面有專長的老師帶領大家學習有關網絡環境下課堂教育教學的理論,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相關文章,并要求各成員平時加強理論學習和經驗體會的整理,堅持寫教育隨筆,進一步更新觀念、加深認識。

  (2)定期進行網絡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培訓。20xx年12月課題組在寶應翔宇教育集團對全市語文教師代表作了《關于<網絡環境下的中學語文教與學研究>課題下“中學語文教研網”的說明》。20xx年6月在揚州市第一中學,課題組對網絡版塊進行細致的分工。xxxx年5月課題組在揚大和中對網絡版塊和課題組成員進行調整,并進行技術指導。20xx年9月課題組核心成員丁昌龍老師在維揚區西湖中學對全區語文老師作了《利用網絡為語文教學服務》的輔導。通過一系列的培訓,語文老師的信息素養顯著提高,為課題活動的有效開展奠定了技能基礎。

  3、積極開展課題研討活動,加強過程管理和調控。

  (1)嚴把課題研究實驗關。每學期課題組要求實驗學校以語文教研組長為核心,嚴格依照課題組的分工和要求,將優秀教案按時交給課題組總負責人陳玲玲老師處并發布到教學論壇上,其它教師對其優秀教案進行點評,修改完善后。定期在市第一中學進行教學設計和課件審理活動,將教學設計和課件匯總刻錄成光盤,并在教研網上發布。課題組還組織全市語文優質課競賽,要求課題組成員全體參與,評分規范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十分重要的指標。這樣有力的推動了課題研究的開展。

  (2)圍繞課題,依照階段研究目標,組織切實有效地研究活動。開展過以“當前信息技術時代下,網絡資源的來源和分類”、“利用網絡資源的課堂優秀教案”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學模式的構建”“揚州市語文命題研修班培訓”等主題研討活動。

  (3)即時評價總結,積累并整理研究資料。

  參與研究的成員每學期爭取能發表一篇與課題研究相關的的優秀論文或在市級優秀論文評比中獲獎,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各成員明確分工:收集優秀優秀教案和優秀教案;建設維護課題研究網站、資源庫網絡;撰寫高質量的研究報告和總結。其中獲獎優秀論文有《對中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有關問題的研討》(李普選)、網絡環境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研討》(禹敏翔)、《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戰略初探》(丁昌龍)、《如何利用網絡為語文教學服務》(丁昌龍)等。同時有不少課題組成員擁有了自身的專題網站,如丁文宏老師的“勝利作文專題網站”就很有特色。

  五、課題研究所取得的效果與自我評價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以課題組成員為核心,我們在網上建成了一些適合教育教學的資源網站,收集了大量的語文教學資料,快捷方便,種類多,閱讀方便,形式自由,另外,我們還整合了揚州教育網站“同步課程”的資源,這樣更有利于語文教學研究。

  現在,語文教師們利用信息技術來上課更是經常的事,他們精心制作了很多課件,為了讓這些課件能發揮更好的效果,我們在教研網上創立了課件瀏覽中心,方便大家學習交流。語文沙龍是教師們討論交流教育教學經驗最佳的方式。

  課題結題報告 13

  一、課題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實現因材施教成為教育的重要目標。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和興趣存在較大差異。傳統的“一刀切”教學模式難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導致部分學生學習困難,而部分學生則無法得到充分發展。因此,開展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課題研究目標

  1、探索適合初中數學教學的分層教學模式和方法。

  2、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

  3、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三、課題研究內容

  1、學生分層標準的研究。

  2、分層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設計。

  3、分層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實踐。

  4、分層評價體系的構建。

  四、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查閱相關文獻,了解分層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成果。

  2、調查研究法: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和需求。

  3、行動研究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改進分層教學策略。

  4、案例分析法:對典型的教學案例進行分析,總結經驗教訓。

  五、課題研究過程

  (一)準備階段(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1、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分工。

  2、進行文獻研究,收集相關資料,制定研究方案。

  3、對學生進行數學基礎和學習能力的測試,為分層做好準備。

  (二)實施階段(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根據學生的測試成績、學習態度和能力,將學生分為 A、B、C 三個層次。

  1、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分層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A 層:注重拓展和提高,培養創新思維和綜合應用能力。

  B 層:鞏固基礎知識,適當提高,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C 層:強化基礎知識,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習興趣和信心。

  2、采用多樣化的分層教學方法和策略。

  課堂教學中,分層提問、分層練習、分層輔導。

  作業布置上,設計不同難度層次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

  課外輔導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建立分層評價體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進步情況。

  (三)總結階段(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1、收集和整理研究資料,包括學生的測試成績、作業情況、課堂表現等。

  2、對數據進行分析,總結分層教學策略的實施效果。

  3、撰寫課題研究報告,整理研究成果。

  六、課題研究成果

  1、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

  2、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得到顯著提高,特別是 C 層學生的進步尤為明顯。

  3、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提升。

  4、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得到更新和改進,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七、課題研究結論

  1、分層教學策略能夠有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教學效果。

  2、合理的分層標準和分層教學目標是分層教學成功的關鍵。

  3、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分層評價體系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八、課題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1、不足之處

  分層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對教師的要求較高,部分教師在操作上還不夠熟練。

  分層評價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

  2、展望

  在今后的教學中,將進一步優化分層教學策略,加強教師培訓。

  不斷探索與其他教學方法的融合,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課題結題報告 14

  一、課題的提出

  語言是人類藉以表達思想、交流感情、互通信息的最直接的工具,也是思維最重要的工具。幼兒期是人掌握語言的關鍵期,發展語言不僅是幼兒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而且是發展心理,尤其是發展思維的重要前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創設環境主要包括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物質環境是指教師與幼兒活動的物質條件與基礎,包括場地、園舍設備、空間結構、環境布置、玩具、科學活動室等。精神環境包括良好的園所文化、老師和幼兒之間、幼兒和幼兒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交往方式和使幼兒感到安全、溫暖、寬松和愉快的氛圍。教師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創設環境,讓幼兒在愉悅、輕松、歡快的氛圍中有想說的欲望,逐步提高3—4歲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研究意義:

  1、本課題遵循幼兒的年齡特征,從幼兒實際出發,在幼兒一日生活只創設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促進幼兒語言交際能力,逐步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研究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在教師創設的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加上教師的合理性引導,激發和強化幼兒說的愿望,并能培養幼兒能很好的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三、所要解決的問題

  1、根據3—4歲幼兒的年齡特征為幼兒提供一個豐富、適宜,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環境,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

  2、學習普通話,樂意用簡單地動作、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養幼兒能很好的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3、利用家園聯系這個平臺,充分發揮家庭環境的重要性,讓幼兒園和家庭互相配合,逐步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思維意識。

  四、研究的內容

  1、調查幼兒剛入園時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中創設表演臺、主題墻、娃娃家等幼兒喜歡的環境,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提高幼兒表達的愿望。

  2、通過有圖故事、有聲故事、兒歌、繞口令、詩歌、童謠、續編故事、情境故事表演等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從不愿意說到想說最后說好。

  3、通過生活活動、早期閱讀活動、聽說游戲活動、家園共育等活動,提高幼兒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能進行愉快的交流與交往。

  4、在班級中多創設輕松愉快的環境氛圍,讓幼兒盡情表演、講述,展示自己的才藝,樹立自信,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的能力。

  五、研究的對象及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本園小二班(23人)

  研究的具體方法:

  1、文獻法:查閱相關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準備。

  2、觀察法: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和了解幼兒,并進行課題總結和調整方案。

  3、交談法:教師和幼兒、幼兒和幼兒、幼兒與家長之間多進行交談,在交談中學會怎樣表述,讓語言能力得到提高。

  4、表演法:要通過幼兒演講、分角色表達、童話劇表演等形式,讓幼兒在盡情表演中培養語言表達的興趣,提升語言的能力。

  六、課題研究時間和步驟

  1、準備階段:2012年7月—2012年8月

  (1)查閱文獻,搜集資料,積累相關內容的教材與活動材料及相關的理論知識。

  (2)調查、分析幼兒語言能力的現狀,做好資料的積累分析、研究工作。

  (3)制訂方案的實施計劃,確定實施的具體目標和活動內容,為研究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2、實施階段:2012年9月—2013年4月

  (1)根據課題研究方案及目標,開展系列活動。

  (2)定期研究課題工作,不斷完善課題計劃。

  (3)進行個案記錄和分析。

  (4)收集有關幼兒語言能力培養的內容,方法,并進行選擇和提煉;進行階段小結。

  3、總結階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

  (1)匯總、整理、分析各類資料。

  (2)結題,撰寫課題報告。

  七、課題研究的過程

  第一階段:調查了解階段

  通過問卷調查、談話訪問的形式了解3—4歲幼兒發音的準確性、語言表達的主動性和與他人交往水平的情況。

  第二階段:具體實施階段

  1、可以通過有圖故事、有聲故事、兒歌、繞口令、詩歌、童謠、續編故事、情境故事表演等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從不愿意說到想說最后說好。

  2、通過創設游戲環境,讓幼兒有想主動表達的'愿望,并力求說好,表達完整。

  3、教師采取鼓勵、表揚的方式,在精神上支持幼兒,讓他們喜歡老師,喜歡向老師敞開心扉,樹立幼兒的自信,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

  4、利用家園聯系這個平臺,充分發揮家庭環境的重要性,讓幼兒園和家庭互相配合,逐步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思維意識。

  八、課題研究的措施與方法:

  (一)、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提升自我。

  為了更好地開展這一課題,認為自身的能力與理論知識都十分欠缺我首先訂閱了《為了孩子的語言發展》、《給幼兒園教師的101條建議—語言教育》這兩本與課題有關的書籍,并每天抽半小時認真品讀,并做好讀書筆記。讀到有見解、有感悟之處,我會針對自己目前的課題現狀做個及時調整,以便更好地研究。本課題期內,我認真撰寫了讀《給幼兒園教師的101條建議》有感、讀《為了孩子的語言發展》有感、《感悟語言游戲》、《讓幼兒在詩歌意境中快樂成長》這四篇讀書筆記。另外,我會抽空上網瀏覽與課題有關的網頁,希望自己能在網絡海洋中汲取更多的知識,提升自我,提高自己的課題研究水平。

  (二)、了解幼兒剛入園時的語言發展水平,制定計劃并調整好階段性目標。

  課題初期,我對幼兒的語言水平不甚了解,利用一切時間與幼兒交談,發現他們的說話主動性不高、聲音不響亮、發音不清晰、語言簡單,只是用簡單的幾個字來表述,我有時不理解幼兒表達的意思。另外,我還從家長那兒側面了解孩子的性格、與家人的談說水平。通過全面的調查,我對幼兒的語言水平有了大致了解,并做了詳細的記錄,制定了每個階段的幼兒語言發展目標及培養措施與方法。

  (三)、探索幼兒語言能力培養的有效手段和組織形式。

  1、在教學中創設貼近生活的游戲情境,讓幼兒有有“想說”的愿望

  我知道:“生活及教育”的道理,于是合理利用班級空間,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愛好、需要,在班級中設立“娃娃家”、“理發店”、“燒烤城”、“公共汽車”、“超級市場”、“圖書館”等情景,孩子們十分喜歡,他們在“模擬生活”的場景中,覺得離生活距離很近,十分親切。我在區域活動時間逐一帶著幼兒在里面盡情玩耍,遇到孩子不懂得我會耐心告訴他們怎么玩、怎么說,怎么與其他小朋友互動。在娃娃家里,孩子們也親身體會到了父母的艱辛和呵護、關愛他們的心。也懂得了如何去孝順和報答父母,如何關心身邊的人。在超級市場里,幼兒知道每種物品的名稱、根據自己的需要選取什么物品、如何到收銀臺結賬、怎么與收銀員阿姨交談等等。在圖書館里,孩子們知道怎么翻閱圖書、怎么愛惜圖書、怎樣把看到的內容講給其他小朋友。總之,在“模擬生活”的情境中,孩子們由原先的不會說轉變成滔滔不絕、暢所欲言,語言能力得到了發展。

  2、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幼兒盡情地說

  小班幼兒由于年齡小、幼兒的口語表達不好,我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

  “音樂大劇場”、“你我說故事”、“小小電視臺”、“每日新聞”、“廣告天地”、“謎語大世界”等,都是孩子喜歡的節目。在“音樂大劇場”里,有唱歌天分的幼兒盡情地展現,在“你我說故事”里,孩子們把提前準備好的故事講給老師和小朋友聽,遇到講的好的我們會送上掌聲,作為獎勵。有個別孩子講的很好,語言連貫,前后故事銜接的很自然,表情也很到位,可是有個別幼兒,膽子小,聲音不響亮,講起來不流暢。我遇到這種情況會鼓勵他講下去。我深知孩子小,教師的言語鼓勵對孩子十分重要。為了表揚和極力幼兒,我給幼兒貼上“笑臉”、“小星星”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收到了顯著的效果,在增強自信心的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充分發揮主題墻的作用,鼓勵幼兒暢所欲言。

  我在室內根據班級的主題、幼兒的需求、季節特點設置“春天真美麗”、“風箏大比武”、“水果舞會”、“六個好寶貝”、“快樂一家人”、“比比誰最棒”等環境。這些全是幼兒比較熟悉和喜歡的,幼兒用自己的巧手繪制的春天美景,紅紅的花,綠綠的草,可愛的太陽,美麗的蝴蝶,在孩子的眼中全是美麗的世界。我把孩子們的作品張貼在主題墻上,讓孩子們欣賞、評比、說出春天的美景在哪兒?也可以在墻壁的一角設置成“六個好寶貝”的主題,通俗易懂的謎語配上生動形象的“寶貝”圖片,叫孩子們猜一猜,找到相對應的圖片,并一起討論他們的用處及如何保護它們。在舒適、美觀的環境及老師設計的談話活動中,孩子們的身心十分輕松愉悅,喜歡幼兒園、喜歡交談與講述。在教師的耐心指導下,幼兒交談意愿更加強烈,他們樂于在教師、同伴面前呈現自己最佳的表現,語言表述明顯得到了進步。

  4、在一日生活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生活是舞臺的源泉,豐富多彩的幼兒園生活是幼兒喜歡的、樂于接受的。我抓住了幼兒的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對幼兒進行教育。如:午睡、盥洗、上課、早操等,只要是一有機會,我便會和幼兒進行語言交流。午睡時,我會給孩子們講講故事,便于幼兒入睡。孩子們聽故事時語言的詞匯量會增加,在欣賞文學作品的同時,幼兒的語言能力也會提高。在盥洗時我會教幼兒洗手的兒歌。在上課時我會很好地利用課堂上一切,包括圖片、食物等等吸引孩子,循序漸進地培養他們對語言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課題匯報課《好吃的水果》時,我先出示了水果圖片讓孩子們欣賞,他們一看到圖片十分興奮,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我趁勢詢問圖片上都有哪些水果?它們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你最喜歡哪種水果?它們是什么味道的?帶著這些疑問,孩子們的積極性被我帶動起來了,紛紛說出了圖片上有蘋果、西瓜、桃子、橘子、芒果、菠蘿、獼猴桃、梨子、火龍果等,大部分幼兒聲音響亮、語言連貫,說得很好,個別孩子有不連貫、不完整的現象,我反復糾正指導他們的錯誤和不足之處,他們慢慢糾正過來了。對于水果的味道孩子們說的不甚準確,對此我設計了“水果品嘗會”,讓孩子們品嘗早已切好的水果,孩子們邊品嘗邊交流結果,課堂氣氛很活躍,孩子們十分高興。在我的耐心指導下,孩子們逐漸認識了水果的名稱、顏色、味道、形狀。在欣賞、觸摸、品嘗的環節中,孩子們情緒達到了最高點,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小朋友都大膽舉起了手,看到幼兒的進步,真為他們高興。

  5、家園共建,鞏固幼兒的語言能力。

  幼兒的語言發展離不開老師的諄諄教導,耐心培育,更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只有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幼兒的語言能力才能進步的更快,鞏固的更扎實。我在這一年來經常與家長談心,談孩子在幼兒園的語言現狀,取得的成績及不足之處,給家長提在家庭中應怎么訓練幼兒的語言發展。并建議家長要先擺正心態,用一顆平常之心對待孩子,告訴家長要嘗試一切機會多與孩子交談,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鼓勵孩子敞開心扉向家長傾訴,說出自己的感受,逐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九、課題研究的成果

  (一)、自身能力的提升

  課題研究鍛煉了自己的課題水平,真上懂得了課題研究的真正意義與價值,加強自身素質的提升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1、更新另外教育觀念,理解了做科研型教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體現了“一日生活皆教育”的教育理念。

  2、在研究幼兒語言能力的同時,我搜集了很多教育素材和感悟,撰寫的文章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撰寫的論文《小班角色游戲之我見》、《語言能力在角色游戲中“翱翔”》獲得了徐州市“創新杯”論文比賽一等獎、教案《感恩父母》榮獲徐州市教案評比二等獎、泉山區教案比賽一等獎,并刊登在《徐州幼教》雜志上。

  (二)、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經過一年的時間研究證明,創設環境培養3—4歲幼兒語言能力是可行的。它不僅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利于樹立幼兒的自信心,成為一個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

  剛入園時,大部分幼兒懼怕來幼兒園,更害怕與老師交流。有的小朋友遠遠地躲著老師。課堂提問時,個別幼兒不敢舉手發言,頭總是低低地,生怕老師叫他們起來回答問題,不敢正視老師的眼睛,即使勉強站起來了,也是不敢回答。還有一部分幼兒回答聲音特小,語句不連貫等現象。

  經過我這一年來的反復培養與指導,幼兒的語言水平明顯進步,他們有想說的愿望了,并轉變為在特定的環境下思維比較清晰語言說的連貫,而且。每天入園大老遠就看見孩子們微笑著主動向我問好,在課堂上氛圍很活躍,孩子們爭先恐后舉起手想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特別是在區域表演時,橡皮泥、閱讀圖書、才藝展示、娃娃家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游戲,在這里幼兒的語言能力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們的興奮點達到最高,都想急于表現自我,邊表演邊說、邊操作邊說、邊閱讀圖書邊自言自語,真的讓我刮目相看。看到幼兒的語言水平有這么大的進步,我真為他們高興。今后我要在教學中多創設環境,讓幼兒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快樂地玩、大膽地說,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所感所想,成為一個健談、愛與他人交往的幼兒。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幼兒經過自身的努力,幼兒的語言能力提升的更大!

  課題結題報告 15

  一、問題的提出

  “美育教育應從娃娃抓起”。當前,將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養,培育跨世紀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觀念上的一個新的進展和追求。美育作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開啟心智、激發制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種潛在力氣,對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養,共性是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

  傳統音樂一般是指世代相傳,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樂。民族音樂,它源于生活,與幼兒的生活閱歷親密相關,并且有著豐富多彩、令人喜聞樂見的形式,有著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易于理解的資料。開發并利用鄉土音樂資源中有鮮亮民族特色,資料健康向上的精品對幼兒進行熏陶教育,能夠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永春地處閩南中部,有著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各種傳統民間音樂豐富,如:鼓隊舞、高甲戲、南音、木偶戲、布袋戲、山歌等。然而,當前幼兒園對具有鄉土特色音樂資源的利用較為貧乏,缺乏對四周生活與地方本土音樂文化的挖掘、傳承與制造,以至很多富有鄉土特色的音樂慢慢失去流傳因此,我們試圖通過以開發利用鄉土音樂資源為主線,對弘揚民族文化,萌發幼兒愛國意識,完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踐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進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的教育目標有不行忽視的重要好處。選取貼近幼兒生活的藝術教育資料,開展有家鄉、民間特色的藝術活動,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現實的。而且通過本課題的討論,我們還注意構成園本化音樂課程。

  二、理論依據

  建構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布魯納提倡使用發覺學習法、陳鶴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論、《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有關藝術領域的精神。

  三、討論目標、資料:

  1、挖掘、整理和討論適合學前教育的音樂教育資料。

  2、探究民間音樂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實踐途徑和方法。

  3、在實踐討論的基礎上構成有效、操作性強的園本化音樂教材。

  四、討論方法

  文獻法、調查法、行動討論法。

  五、討論步驟:

  (一)預備階段(20xx.1-20xx.3)

  1、課題組成員仔細學習曹冰潔、李晉媛音樂教育理論,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幼兒觀。

  2、制定課題方案,確定討論小組成員并進行分工。

  3、討論小組成員搜集材料并進行研討。

  4、課題組成員共同制定前測的測量指標。

  (二)詳細實施階段(20xx.4—20xx.5)

  1、對試驗班進行前測。

  2、進一步收集有關本地區民間音樂的教育資料,學習許卓婭的音樂教育理論。

  3、制定教育目標,依據目標選取活動資料,讓幼兒在活動中初步了解并感受本地區的民間音樂。

  4、探究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有效教育的手段與方法。

  5、針對幼兒水平設計記錄表并進行跟蹤記錄。

  6、能大膽運用各種表現形式來表達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7、請高甲戲團、木偶劇團的演員來園表演。

  8、建立學園小戲團、木偶團。

  (三)總結階段(20xx.5-6)

  1、整理成果資料,分析相關數據。

  2、參與撰寫課題報告,課題組討論成果溝通。

  3、匯編成果集(反思記錄、活動設計、民間音樂教材、主題活動方案、自編兒歌等)。

  課題結題報告 16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建設高效課堂是推進減負增效的有效手段。基本原則是堅持以學定教,堅持減負增效,堅持全面育人。其中重點工作之一是進一步加強學法研究和指導,進一步優化學習方式,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校有很多的外來民工子女,他們的數學思維活躍,但練習的質量不理想。如何提高學生數學練習的成效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本課題立足于學生數學練習的錯題的診斷和解決,以幫助學生在數學練習中擺脫困境,從而提高正確率、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具實用性。

  二、研究的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希望達到以下目標。

  (1)學生重視錯題的修改,養成自覺糾錯的良好學習習慣。

  (2)學生對錯題養成反思習慣,思維水平、辨析能力得到提高。

  (3)學生的數學學習準確率得到提高。

  (4)通過記錄、反思、歸納、整理錯題,“變廢為寶”,提高教師

  對學生在知識點的掌握過程中將出現的錯誤思維有預見能力,能有效改進教學設計、作業設計及課堂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效能。

  錯題是小學生數學練習題中常見的問題。在教學中,由于教師所用的策略、教學方式的不同,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各不相同。另外,學生個體學習興趣、能力、思維品質的不同也會造成不同的錯誤。在老師批改作業中通過對錯題的反饋分析,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正如皮亞杰所說的:“錯誤是有意義的學習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錯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教師的教,非常值得研究。

  結合區教學會議上提出的指導意見,我們希望就學生數學錯題進行深入探索,希望通過對錯題一般性成因進行分析,尋找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方法,指導教師改進教學策略,有效促進教學質量。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反思能力的提升,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本課題的研究就更具有實際價值。

  三、預期的研究結果

  (一)學生方面:

  1、養成及時記錄錯題,重視錯題的修改,養成自覺糾錯的良好學習習慣。

  2、學生對做題養成反思習慣。

  3、學生的數學學習準確率得到提高。

  (二)教師方面:

  1、通過課堂觀察、作業批改、師生沙龍研討、調查問卷分析和規定每周交錯題集并寫一篇與錯題相關的數學日記等形式,歸納出學生計算出錯原因。

  2、對錯例資源的有效利用及解決對策研究有深刻的認識,并初步形成一套較為科學的解決策略。

  3、收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課題實施方案、各階段研究計劃總結、課件、論文、調查報告、結題報告等)。

  四、研究的內容

  1、學生錯題修改及教師對錯題利用的狀況調查研究。

  2、學生錯題一般性成因分析研究。

  3、對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及對策研究。

  (1)學生訂正時的反思策略對錯題訂正效果的影響研究。

  (2)教師批改和反饋評價策略對錯題訂正效果的影響研究。

  (3)錯題成因對改進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

  (一)學生方面:

  1、養成及時記錄錯題,重視錯題的修改,養成自覺糾錯的良好學習習慣。

  2、學生對做題養成反思習慣。

  3、學生的數學學習準確率得到提高。

  (二)教師方面:

  1、通過課堂觀察、作業批改、師生沙龍研討、調查問卷分析和 規定每周交錯題集并寫一篇與錯題相關的'數學日記等形式,歸納出學生計算出錯原因。

  2、對錯例資源的有效利用及解決對策研究有深刻的認識,并初步形成一套較為科學的解決策略。

  五、研究的方法

  按照教育科學通用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 法、行動研究法研究。

  1、行動研究法:確立行動計劃及目標,實施行動計劃,收集相關資料,分析摸索規律,不斷總結,形成研究結論。

  2、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案例實錄,進行分析并進行案例反思。

  3、調查研究法:采用問卷調查、座談等形式,了解教與學的效果和學生需求。

  六、課題實施步驟

  預備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

  主要工作是組建課題組,收集相關文獻資料,對開展課題相關的要進行調查,制訂研究方案。

  初步探索階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包括:開展初步的研究工作,拓展實驗在其他學科的教學實踐,進行階段總結等。

  深入研究階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本階段主要完成以下任務:總結前階段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本階段主要工作是認真做好課題的總結工作,撰寫研究報告,不斷完善學科整合模式。積極參加總課題組舉辦的課題結題培訓會議,認真做好結題工作。整理課題資料,形成成果集。主要包括:課題研究報告、課題研究論文、研究課例等專題及相關課件等。

  七、研究的初步成果

  (一)《小學數學練習中常見錯誤的分析研究》的研究中,建立了錯題本,廣泛收集學生的練習中的錯題,進行原因分析;將錯誤資源化;加強反饋與矯正,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等;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二)小學課堂教學有效利用學生錯誤資源的研究,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1、提高了對教材的分析和處理能力。

  2、巧妙運用錯誤,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3、整個研究過程,也促進了教師教學理論水平的提高。在課題方案的撰寫,教學實踐、反思和資料的整理與總結的過程中,進行的資料的查閱、理論的考證與相關的學習,都有助于課題組教師的理論水平的提高。

  4、促進了教師教學觀的轉變,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研究成果:

  八、研究體會與問題反思

  1、領導重視。我們課題組在黎明小學領導的關心、重視下,順利完成了各項研究計劃。

  2、在半年多的課題研究過程中,師生雙方均受益匪淺,盡管做了很多研究工作,起到了一個提綱挈領的作用,但涉及的內容較廣,研究的深度還不夠。

  3、建立的《錯題集》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4、理論缺乏系統性。本課題組的所有成員雖然進行了相關理論的學習,但總覺得比較膚淺,理論學習較零散,缺乏系統性地學習。怎樣更加深層次提高課題組人員的理論修養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問題。

  5、對學生錯題的錯因分析的指導不得力。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錯誤,應該是有區別的策略,如何因勢利導,給予個性化的指導,也是我們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對于后進生,采用哪些方式來提高學生辨析錯誤、反思提升的能力,還需要我們仔細琢磨。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的教科研興趣更趨強烈,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題組成員們養成了教學反思的好習慣。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和數學素養。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立足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的新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觀:數學活動被看成一種包含有猜測、錯誤、嘗試、證明與反駁、檢驗與改進的復雜過程。學生認識到錯誤是練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無論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錯誤,都要正確面對。關鍵是要吃一塹,長一智,讓錯誤的價值最大化,不再重犯這樣的錯誤。失敗后的成功,讓學生經歷了一種刻骨銘心的探索過程和情感體驗,從而更加珍惜自己發現的練習成果,更加重視老師指導的練習過程。學生變得更會練習、更愛練習。“失敗”猶如一枚“青橄欖”,苦澀里透著甘甜,讓學生“開胃生津”,回味無窮。學生不僅感受到自己在課堂上的改變和成長,還能體驗到人格的尊嚴、真理的力量、交往的樂趣和人性的美好,享受到教育的快樂。這樣的學習氛圍,更是激發了學生學習、探究數學的欲望,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數學素養,促進了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課題結題報告】相關文章:

課題結題報告07-11

中班課題結題報告08-29

(推薦)課題結題報告09-26

小課題結題報告07-14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10-20

課題結題報告范文09-12

《課題結題報告范文》06-05

個人課題結題報告02-21

課題結題報告15篇06-16

數學課題結題報告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