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

時間:2024-04-23 19:04:53 報告 我要投稿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通用11篇)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通用11篇)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 1

  根據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現狀和特點,分析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學生主要受人際關系,學習成績,個人價值等觀念的影響,認為應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在學習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當前追求幸福的主導因素。我們經過分析,將提出一些建議有利于大家對幸福的把握。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藍;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綠;陽光的幸福是鑲一身金黃;而我們所擁有的幸福卻是五彩繽紛的

  小時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許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能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夠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就幸福。這種幸福雖然平淡、簡單,但是卻很充實。

  而現在呢?一個個獨生子女,一個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如今的大學生面對了來自父母,社會,個人,等多方面的壓力。我們正處在學習專業知識與人格塑造的關鍵階段,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現狀將會影響到未來社會的各個方面。而近年來關于大學生的問題層出不窮,我們對大學生幸福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了。

  為了了解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狀態,構建和諧校園,本組對我校大學生進行調查,重點分析我校大學生在社人際關系、自我價值、健康關注等方面的情況。基于調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一、調查研究內容、對象及方式

  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專業等,其它情況如生活狀況、人際關系、性格等自我評定。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當前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調查對象:瘦西湖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采用選擇題形式,附加主觀題一題,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為97份,有效回收率為97%。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

  對于即將邁人社會、走向生活的大學生來說,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學里的奮斗拼搏就是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來說,大學生是否幸福決定著他們能否更好的學習生活,能否很好的為將來奠定基礎,據此,我們調查了大學生的總體感覺。就總體感覺來說,8.25%的人選擇了對生活質量非常滿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選擇了比較幸福,39.18%的人選擇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選擇了不幸福2.就學校和專業的滿意程度來說,3.09%的人選擇了非常滿意,38.14%的人選擇了比較滿意,19.59%的人選擇了無所謂,34.02%的人選擇了比較不滿意,6.19%的人選擇了很不滿意,3.就人際交往環境來說,6.19%的人選擇了比較不融洽,16.50%的人選擇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選擇了比較融洽,12.37%的人選擇了很融洽。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幸福狀態,值得我們關注。

  (二)大學生對主觀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紀50年代初,心理學研究新領域——主觀幸福感在美國興起,一直無法量化的幸福感成為一個可操作、評估、實證研究的科學指標體系。主觀幸福感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研究檢視人們在情意與生活品質方面的整體評價,探討包括正向情意、負向情感以及生活滿意的認知評價。關于主觀幸福感結構,一般認為主要有三個維度: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指對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我國關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體,而大學生人群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漸展開。根據此次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為經濟狀況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見當前學生的觀點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這跟現在學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時代特征有關。

  (三)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響我校大學生幸福快樂的主要原因,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就業壓力、學習壓力、家庭情況、心理問題、戀愛問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約著我們的心理狀況,對我們的幸福指數產生一定影響。1就業壓力方面,11.34%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很大,因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大,因為擔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覺得就業壓力不大,因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覺得沒什么就業壓力,因為船到橋頭自然直2戀愛問題方面,20.6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認為還可以,17.53%的人認為不能3心理問題方面,就對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評價來說,3.09%的人很滿意,43.30%的人比較滿意,29.90%的人一般滿意,22.68%的人不滿意。可見就業壓力對大學生來說是主要的,因為這是大家即將面對的`現實問題,而戀愛等問題只是附加因素,個人觀點不一。

  三、建議

  針對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建議從學校和大學生本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

  從學校教育而言,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內涵,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系,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系,使個人需要自覺地服從和融合于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系,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振奮精神,增強韌性,并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社會規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為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系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

  從大學生自身而言,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家對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變自己,有目標,為之努力,腳踏實地的學習,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個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尋找生活激情,充實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強與人溝通能力,保持心態年輕……總的來說,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防止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斗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抓住在校期間一切發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企業單位用人的要求、標準,把自己培養成符合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自信、自強、獨立而穩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綜上所述,從對瘦西湖校區的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大都滿意現在的生活,主觀幸福感較強,這歸功于當代大學教育體制的完善,大學生的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家長管理能力的增強等等諸多因素。整個學校的主氛圍是愛好學習,勤奮上進,雖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風,但畢竟是少部分。在學術方面,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指導;在課外活動方面,愛好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在社會實踐方面,大多數學生通過做家教一方面減輕家庭負擔一方面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跡可循的,今后的大學生活將是以積極健康,幸福舒適為主旋律。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 2

  為了了解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狀態,構建和諧校園,本組對我校大學生進行調查,重點分析我校大學生在社人際關系、自我價值、健康關注等方面的情況.基于調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一、調查研究內容、對象及方式

  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專業等,其它情況如生活狀況、人際關系、性格等自我評定,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當前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調查對象:xx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采用選擇題形式,附加主觀題一題,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為97份,有效回收率為97%.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

  對于即將邁人社會、走向生活的大學生來說,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學里的奮斗拼搏就是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來說,大學生是否幸福決定著他們能否更好的學習生活,能否很好的為將來奠定基礎,據此,我們調查了大學生的總體感覺.1.就總體感覺來說,8.25%的人選擇了對生活質量非常滿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選擇了比較幸福,39.18%的人選擇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選擇了不幸福2.就學校和專業的滿意程度來說,3.09%的人選擇了非常滿意,38.14%的人選擇了比較滿意,19.59%的人選擇了無所謂,34.02%的人選擇了比較不滿意,6.19%的人選擇了很不滿意,3.就人際交往環境來說,6.19%的人選擇了比較不融洽,16.50%的人選擇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選擇了比較融洽,12.37%的人選擇了很融洽.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幸福狀態,值得我們關注.

  (二)大學生對主觀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紀50年代初,心理學研究新領域——主觀幸福感在美國興起,一直無法量化的幸福感成為一個可操作、評估、實證研究的科學指標體系.主觀幸福感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研究檢視人們在情意與生活品質方面的整體評價,探討包括正向情意、負向情感以及生活滿意的認知評價.關于主觀幸福感結構,一般認為主要有三個維度: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指對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我國關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體,而大學生人群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漸展開.根據此次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為經濟狀況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見當前學生的觀點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這跟現在學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時代特征有關.

  (三)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響我校大學生幸福快樂的主要原因,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就業壓力、學習壓力、家庭情況、心理問題、戀愛問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約著我們的心理狀況,對我們的幸福指數產生一定影響.1就業壓力方面,11.34%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很大,因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大,因為擔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覺得就業壓力不大,因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覺得沒什么就業壓力,因為船到橋頭自然直2戀愛問題方面,20.6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認為還可以,17.53%的人認為不能3心理問題方面,就對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評價來說,3.09%的人很滿意,43.30%的人比較滿意,29.90%的人一般滿意,22.68%的人不滿意.可見就業壓力對大學生來說是主要的,因為這是大家即將面對的現實問題,而戀愛等問題只是附加因素,個人觀點不一。

  三、建議

  針對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建議從學校和大學生本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

  從學校教育而言,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內涵,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系,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系,使個人需要自覺地服從和融合于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系,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振奮精神,增強韌性,并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社會規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為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系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

  從大學生自身而言,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家對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變自己,有目標,為之努力,腳踏實地的學習,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個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尋找生活激情,充實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強與人溝通能力,保持心態年輕……總的來說,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防止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斗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抓住在校期間一切發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企業單位用人的要求、標準,把自己培養成符合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自信、自強、獨立而穩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綜上所述,從對瘦西湖校區的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大都滿意現在的生活,主觀幸福感較強,這歸功于當代大學教育體制的完善,大學生的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家長管理能力的增強等等諸多因素.整個學校的主氛圍是愛好學習,勤奮上進,雖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風,但畢竟是少部分.在學術方面,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指導;在課外活動方面,愛好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在社會實踐方面,大多數學生通過做家教一方面減輕家庭負擔一方面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跡可循的,今后的大學生活將是以積極健康,幸福舒適為主旋律.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 3

  【摘要】作為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當代大學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在當前經濟社會條件下,享樂主義、物質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等思潮異化了他們對幸福感和幸福觀的追求。因此培養當代大學生幸福感和幸福觀,使高等學校自身功能更加充分的發揮出來,是目前高等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針對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了解大學生的幸福需要及他們的幸福追求,以便更清楚地探尋大學生積極心理,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幸福感;積極心理學;社會工作實務;調查

  一、大學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轉型的不斷加劇,社會各階層貧富差距的擴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形成了各種社會問題。人們面對這些問題時似乎越來越多地表現出消極情緒和消極心理。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是祖國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研究他們的幸福感將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社會生存和競爭的實力,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我選擇的調查對象是L大學的大學生,有效問卷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級和專業。

  二、大學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結果

  對L大學813名同學的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以及對相關文獻的分析、理論的分析。從各種因素的影響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觀還是比較正確的,對親人的關心、擁有健康的身體、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無不體現著大學生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可見作為特殊群體的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他們幸福的重要指標。當然也有一部分大學生認為豐厚的物質條件也是決定他們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問卷調查的結果中,幾乎所有的被調查者都談到了家庭幸福。他們認為:家庭氛圍的和諧溫暖、親友的關心愛護、親人的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結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質量在他們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三、大學生獲得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一)幸福的影響因素

  1.積極的情緒。即積極的心理態度或狀態,是個體對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積極、正向、穩定的心理傾向,是一種良性的、建設性的心理準備狀態。在對L大學大學生的調查中積極的情緒的確為他們帶來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滿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家人的健康等等,無不體現著大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個經濟體系使用其現有的技術將投入轉換為產出。

  3.人際關系。社會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心理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系。

  4.意義與目的。情感的賦予,就是事物的意義,意義的事物在情感里的關系程度,就是意義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為主體根據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識、觀念的中介作用,預先設想的行為目標和結果。作為觀念形態,目的反映了人對客觀事物的實踐關系。

  (二)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影響大學生獲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響,當然也會受到學校的影響,校方應該對大學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傾注更多的關注。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 4

  一、調查內容、對象及其研究方法

  1、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專業、性別、生源等,其它情況如健康狀況、人際關系、性格等自我評定。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觀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

  2、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共計100份問卷。

  3、調查方法:本次調查內容采用自編的《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問卷》,運用網絡發放問卷的方式對各個年級學生進行抽樣調查。能夠比較合理的反映江夏學生的基本幸福情況。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從調查中發現,年級的不同顯著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女生的生活滿意度高于男生。性別角色特征不同,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情感,容易和別人說出自己的心事。而男生更多的是選擇承擔。男生所面臨的壓力比女生大,男生要承擔更多的家庭和社會責任,對未來有著較高的抱負。作為即將畢業的在學生,大部分人的`頭等大事就是找一個好工作。然而,雙向選擇、公平競爭、自主擇業的市場化人才配置機制給在學生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激烈的就業競爭,給大三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負擔。學習的功得性使他們對未來期望很高,卻有對未來迷茫。

  三、總結與建議

  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本質,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系,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和享受需要與創造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系,使個人需要自覺地服從和融合于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系,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樹立目標,堅定信心,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戰勝挫折,振奮精神,增強韌性,并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社會規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以“在業余生活過得充實、豐富,有意義,在健康、積極、優美的校園文化生活中滿足需求、增長知識、發展智能、陶冶情操,增強他們的主觀幸福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為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系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

  從大學生自身而言,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金錢與人生、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防止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斗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抓住在校期間一切發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企業單位用人的要求、標準,把自己培養成符合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切實加強與父母問的溝通和交流,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有助于大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宜人、自信、自強、獨立而穩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 5

  為了了解我國大學生的幸福感,構建和諧校園,該小組對我國大學生進行了調查,重點分析了他們的社會人際關系、自我價值和健康問題。在調查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提高大學生幸福感的建議。

  一、調查研究的內容、對象和方法

  調查內容:個人基本信息包括年級、性別、專業等。以及生活條件、人際關系、性格等其他條件。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目前的幸福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參與者:瘦西湖校區所有學生。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形式為選擇題加一個主觀題。本次調查共發出100份問卷,實際回收有效問卷97份,有效回收率97%。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

  對于即將步入社會走向生活的大學生來說,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主要目的。奮斗是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目前,大學生是否幸福,決定了他們能否更好地學習和生活,為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調查了大學生的一般感受。

  1.就總體感覺而言,8.25%的人選擇對生活質量非常滿意和滿意,47.42%的人選擇相對快樂,39.18%的人選擇普遍快樂,5.16%的人選擇不快樂。

  2.在學校和專業滿意度方面,3.09%選擇非常滿意,38.14%選擇相對滿意,19.59%選擇無所謂,34.02%選擇相對不滿意,6.19%選擇非常不滿意。

  3.就人際交往環境而言,6.19%的人選擇不太和諧,16.50%的人選擇普遍和諧,75.26%的人選擇更和諧,12.37%的人選擇非常和諧。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幸福感,值得我們關注。

  (二)大學生對主觀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紀50年代初,主觀幸福感這一心理學研究的新領域在美國出現,不可量化的幸福感成為可操作性、評價性和實證性研究的科學指標體系。主觀幸福感是指評價者根據自己的標準對自己的生活質量進行的整體評價,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的研究考察了人們對情感和生活質量的`總體評價,并探討了包括積極情感、消極情感和生活滿意度在內的認知評價。

  關于主觀幸福感的結構,一般認為有三個維度:生活滿意度、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整體生活質量的認知評價;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是指個體生活中的情緒體驗。

  我國對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主要集中在老年人身上,而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則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逐漸開始的。根據這項調查,大多數學生認為,如果他們的經濟狀況良好,如果他們自由快樂地生活,他們就會幸福。可以看出,現在學生的觀點多少有些片面,但也不能說完全錯誤,這與現在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時代特點有關。

  (三)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就業壓力、學習壓力、家庭狀況、心理問題、戀愛問題、人際關系等因素制約著我們的心理狀況,對我們的幸福指數有一定的影響。

  1.就業壓力方面,11.34%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大是因為覺得前途未卜,55.67%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大是因為擔心找不到好工作,20.62%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小是因為我有信心能找到好工作,12.37%的人覺得沒有就業壓力是因為船到橋頭自然直。20.62%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34.02%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但不多,27.84%認為可以,17.53%認為不可以。

  2.在心理問題上,3.09%的人對自己的外貌和體型滿意,43.30%的人滿意,29.90%的人普遍滿意,22.68%的人不滿意。可以看出,就業壓力是大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因為這是每個人即將面臨的現實問題,而愛情等問題只是附加因素,個人觀點不同。

  三、三點建議

  根據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建議從學校和大學生自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

  從學校教育的角度來看,要積極引導大學生理解幸福的內涵,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意志力的培養,提高其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職業的關系,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認識和處理個人需求與集體和社會需求的關系,使個人需求自覺服從并融入集體和社會需求;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挫折與成功的關系,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引導學生正確歸因挫折,消除悲觀情緒,振奮精神,增強應變能力,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詢和幫助,確保他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適應環境,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方面和層面為大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創造條件和機會,提高其適應環境的能力;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來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在某種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保持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符合社會規范和主流文化,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人際關系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

  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掌握自己的發展規律,提高自我意識的方法,從而促進自我調整,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

  從大學生自身和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對于提高幸福感,我們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比如:改變自己,有目標,為之努力,腳踏實地的學習,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找女朋友,讀研,找到生活的激情,充實自己的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強與人溝通的能力,保持心態年輕...總的來說,你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在校期間抓住一切機會發展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更加注重企業用人的要求和標準,鍛煉自己適應企業的需要,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老師和社會的溝通和互動,積累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能和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自信、自立、獨立、穩定的有利于提高幸福感的人格品質。

  綜上所述,從瘦西湖校區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大多對自己現在的生活感到滿意,并具有較強的主觀幸福感,這歸因于當代大學教育制度的完善、大學生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和家長管理能力的增強等諸多因素。整個學校的主要氛圍是愛學習,勤奮,上進。雖然有少數奢侈的比較,但畢竟是少數。在學術上,學生互相學習,互相指導;課外活動中,喜歡運動,增強體質;在社會實踐方面,大多數學生一方面豐富了社會經驗,另一方面減輕了家庭負擔。可見,當代大學生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跡可循的,未來大學生活的主旋律將是積極健康、幸福舒適。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 6

  幸福指數是人們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眾主觀生活質量的核心指標。目前西方很多國家紛紛研究并計劃設立衡量人們幸福感的指標,使它與GDP一樣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主觀幸福感,是個人依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總體評價,是反映某一社會中個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心理學參數。大學作為大社會中的一個小社會,對于其成員——大學生的幸福感,理應給予關注和重視。特別是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學習、就業、家庭、婚戀、人際關系等多方面的壓力,對幸福的追求歷程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為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幸福狀況,提高大學生追求幸福的品質和能力,幫助大學生實現對幸福生活的建構。我們五人小組從性別、年級以及整體三方面入手,展開了系列調查。并基于調查,提出增強當代大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調查的基本情況:

  1.調查目的::通過調查大學生對幸福感的理解和詮釋,研究影響他們幸福感的因素,提出科學的教育對策,使大學生對幸福有更深遠的解讀,從而幫助他們最大程度地獲得幸福。這對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幸福觀,提高幸福感水平具有深遠的實踐意義。

  2.調查對象:本校大學學生,其中低(一、二)年級20人,高(三、四)年級20人,男生20人,女生20人。

  3.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等,其它情況如健康狀況、人際關系、性格、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總體感覺等自我評定以及對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觀幸福感狀況,對目前狀態是否滿意、生活中最不理想的因素等等。

  4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均采用選擇題形式,分為單選和多選。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4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40份。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匯總并獲取了所有有效被調查的學生基本資料,如性別、年級等。

  調查過程及預想:

  由于時間匆忙和實踐經驗不足,我組成員只能在實踐中摸索前進。經過討論,確定了問卷試題。并對四十名大學生(其中每年級10人)進行問卷調查,因為人數較少,對于所得數據也許會有所偏差。預先估計,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尚可,而造成部幸福的主要因素主要來源于就業壓力和學習中的困難。調查后,又經小組成員共同統計,得出結論。

  結果與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

  對家庭生活感到非常滿意的占70%,感到一般的占15%,不滿意的占15%.上述數據表明有70%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家庭狀態總體上持滿意或肯定的態度,而有30%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家庭的滿意程度處于中等偏下的態度。

  對大學所選專業及以后就業預想32.5%的人表示對自己專業滿意,而17.5%的大學生則處于茫然狀態,40%的人則認為專業不滿意對未來就業表示堪憂。這說明為數眾多的大學生覺得自己的專業不滿意并且對未來的發展抱有悲觀色彩。

  對生活中不幸福的因素,學習壓力、就業壓力、家庭關系、生活成就、人際關系、經濟狀態、精神空虛、現實理想差距、沒有戀愛、沒有參加團體活動(可多選)分別占75%、85%、35%、70%、23.2%、17.5%、35%、67.5%、2.5%、10%、13%,從中可以看出,影響大學生幸福指數的因素中,就業壓力首當其沖,其次是學習壓力,再者生活品質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對于追求幸福做過的努力(可多選),80%的學生表示樂于關心他人,75%的學生覺得自己在努力學習,45%的學生勤于交友,獲得幸福。只有12.5%的學生表示通過參加志愿者讓自己獲得幸福。

  對現在大學生活狀態的滿意程度,27.5%的人認為忙碌而充實,60%的人認為普通平淡,7.5%的人覺得不滿意,與理想之間有一定差距。這間接證明了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并不很滿意。因此加強大學的教育體系以及改善大學活動安排是必要的措施。

  不開心時解決不幸福能力,40%擅長解決,15%不擅長解決,而45%的大學生不知道是否具備此能力。這些數據很鮮明地反映了我們廣大的學生群體中大部分人缺乏處理引起自己不幸福的問題的能力。

  對于覺得幸福的人該具備的特點(可多選),97.5%的人選擇了樂觀開朗的心態和和諧的人際關系,87.5%的人認為幸福的人應該努力奮斗,72.5%的人則選擇了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由此看出,普遍大學生都認為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是獲得幸福的關鍵,但卻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而大多數的人也都認為只有樂觀的心態是不夠的,需要后天的努力來實現幸福。

  對目前的幸福感打分,0%的大學生打100分,12.5%的大學生打80~99分,67.5%的大學生打60~80分,17.5%的大學生打30~60分,0%的大學生低于30分。

  注:此結果真實有效,且從整體來看,與預測狀況基本符合。

  總結

  綜上所述,大部分大學生都感覺自己的生活還算幸福。而讓大學生對自己感受的不幸福進行歸因時,基本上有兩種不同的歸因風格:一種是將自己的不幸福主要歸因于外部因素,如就業壓力大,學習壓力大,運氣不好,社會競爭激烈,課余生活單調等;另一種是將自己的不幸福歸因于內部因素,如人際關系太差,主觀努力不夠,缺乏明確的追求目標,精神空虛等等。在內因與外因之間,大多數大學生都把導致自己不幸福的內因排列在最前面,這反映了大學生對于幸福認知的一致性,同時也說明個人努力、明確的生活目的感,對精神世界的明確的理解、預測和內部的控制對于大學生幸福感的重要性。

  1.快樂感對生活質量高低的影響是不容質疑的,幾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快樂,生活充滿樂趣。然而,面對同樣狀況,不同的大學生的快樂感程度卻有所不同。這主要是由自身的心態以及自己追求決定的。比如有的大學生覺得畢業后前程似錦,有的大學生覺得可以養活自己,而其他人抱有消極心態。由此可見,一個天性樂觀豁達、凡事易于滿足、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的困難和未來的人相較于具有悲觀的心態的人的幸福感要強。一個人的性格特質是個人所特有的內在心理特征,是影響個人主觀幸福感的內在原因,也是影響一個人主觀幸福感的直接原因。從問卷調查他們對幸福進行的主觀定義中,我們進行總結認為人格因素是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重要成分。

  2.就業壓力對幸福的影響。就業是民生之本。面對越來越強的就業競爭,大學生們似乎顯得無可奈何。寒窗十幾載,好不容易擠進大學的校門,如今就要走向社會,面對父母的期望,面對自己的理想,卻不知道路在何方。由于競爭激烈、就業矛盾突出,不少高校畢業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有一部分畢業生在新的就業體制和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心理準備不足,在就業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心理偏差,有的甚至產生了嚴重的心理障礙,這些心理偏差反過來又影響了他們的就業。不幸福感的產生也因此而生。

  就業壓力一方面來自社會,一方面也來自大學生錯誤的就業觀。高校教育者應通過就業指導和心理指導,轉變大學生錯誤的就業觀念,使大學生認清形勢,認識自我,平衡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和諧的心理狀態,從心理上減輕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進而減少就業壓力對大學生幸福感的影響。

  3.重要的生活事件會引起幸福感的變化。對于大學生來說,尤其是大學和家庭生活的事件影響了他們對幸福的看法和感悟。如當大學生遭遇掛科,失戀等負性生活事件時,可能會產生抑郁、悲觀、無助等消極情緒,導致幸福感降低。但個體的幸福感一般不會長期下降。同時由于一些正性生活事件得到大家的認可,生活中有成就等又會使幸福感提高,最終其幸福感會穩定在某一水平上。

  4.生活目標。調查表明,無論男大學生還是女大學生都把生活目標作為影響自己幸福觀的因素。并且在對自身的不幸福歸因時,認為缺乏明確的生活目標是導致他們不幸福的原因之一。沒有了目標,大學生會整天精神空虛,無所事事。而降低他們的自信心,影響對自身的判斷,使自己對生活更加迷茫,從而帶來循環效應,加劇了大學生的煩惱和負擔,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5.金錢、享受對幸福的影響。不可否認,金錢和物質財富是個人幸福實現的物質基礎,也是培養正確幸福觀的物質前提。一個生活在物質匱乏社會中的人,為了生存他不得不每天四處奔波、居無定所,他不可能會體會到人生的幸福,對他而言生活就是痛苦的感覺,幸福是可望不可即的。但是,物質財富應在幸福生活中占多大比重?性別比較發現,男生比女生更注重金錢在幸福中的作用,這與男女生未來的社會角色有一定關系。調查中,只有17.5%的人為自己的經濟狀況煩惱。應該說他們在物質生活上是豐富的幸福的,然而,我認為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大學生在此方面的關注度應該會增加。

  如今的大學生現在所持幸福觀點中容易把吃喝玩樂、揮霍金錢與幸福混為一談,幸福價值觀偏頗。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人生價值觀、幸福觀的主流是積極的,是適應和符合社會發展潮流的。但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由于商品大潮的沖擊和西方價值觀念的影響,不可避免地要對正處于人生觀形成和發展時期的大學生產生負面影響。我們無不憂慮地看到,大學生群體在幸福價值取向上存在精神滑坡現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似有抬頭傾向。在什么是幸福的問題上,相當一部分同學認為幸福就是吃喝玩樂,幸福就是為所欲為、揮霍金錢,甚至有人癡迷那種"不修今生求來世"的錯誤觀點,對身體和物欲的滿足成為學生衡量幸福的唯一標準。這些觀點否認了幸福要靠腳踏實地的勞動和創造來獲取、追求幸福的過程就是努力拼搏的過程。學生體驗幸福的過程、態度和情感不正確,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學生對幸福的理解。

  對大學生自身提升幸福感的建議:

  1.要重視人格的培養和塑造。與其他因素相比,主觀幸福感更多的依賴于人格。例如個人的自尊,樂觀,自我控制和生活目標。外傾性的人能更多的體驗和感受幸福,培養和塑造健康的人格,讓自己有積極的自我觀念。喜歡并相信自己,恰當的認同和接納別人,能夠理性的面對和接受現實。大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不斷地汲取知識,知識可以讓人聰慧、充實更能體現自身素養。

  2.積極的改善社會關系,尤其是舍友關系和朋友關系。要能正確處理得到社會支持與付出社會支持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這也是大學生社會化過程中人際關系的一個集中反映。它關系到大學生是否能夠有個愉快的心境度過整個大學生活。因此通過擴大人際交往,結識朋友,培養興趣愛好等方式更多地使自己接觸人群,改善人際交往關系。

  3.職業生涯規劃。嚴峻的就業壓力是大學生幸福指數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大學生希望在畢業時能夠有一個好的選擇,就應該盡早的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進行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以及確定職業發展方向,并據此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在不斷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讓自己充實、自信,提高幸福指數。

  4.休閑。要學會在忙碌的學習中分出想當的時間來享受生活上的休閑。例如參加體育鍛煉,看電影,參加社團活動,聽音樂,參加志愿服務等。這些工作都能增加個人的身心健康。

  5.培養積極情緒。情緒是人們看待和處理事物的一個放大鏡,好的情緒總是作為一面積極的暖色鏡來加工所面對的事物。在這種狀態下人們往往會表現出更大的寬容性、耐性和持久性,而更傾向使事物朝好的方向發展。獲得成功的體驗,因此經常去聽、看、經歷一些能夠激起積極情緒的美好事物,使自己漸漸的處于一種良好情緒的循環圈中,會提升人們的幸福感。

  對其他方有助于提升大學生幸福感的做法建議:

  中國大學生的幸福感不僅影響其個人的前途,更涉及到社會的發展和取向,所以社會各方要給予共同的關注,并做好其協助工作。如教育者要重視增強其自我效能,讓同學在價值展現時,體現快樂,重塑自我。提升幸福感。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對自己學習能力的估計和期望,提高學業成就,而學校應轉變傳統心理健康教育觀念,從積極的角度去引導學生挖掘現實中的積極因素。去感受生活,體驗幸福。國家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扭轉現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局面。此外,社會支持能讓人內心感到快樂和幸福。大學生作為沒有經濟獨立的群體,外界的社會支持會使他們更好的處理自己的生活。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可以使大學生與父母親子關系密切,更能體驗幸福。

  我認為。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也是對人生發展方向、對社會實踐認知的啟蒙期,此時可塑性極強,如果從現在開始就對他們進行幸福感教育,可使得大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幸福的獲取以及看問題的視角有一個科學的認識,這種積極的、科學的、發展的思想和理念將影響他們的一生。從人的本性出發、重視人的個性發揮與中國大力提倡的大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相結合;讓同學們去積極地奮斗,而把艱苦的過程轉化為幸福的感受才能真正使其幸福感得到有效的提高。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 7

  摘要:

  作為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當代大學生,受中西文化的影響,在當前的經濟社會條件下,享樂主義,唯物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等思潮異化了他們對幸福和快樂的追求。因此,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和幸福感,充分發揮自身的功能,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對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可以了解他們的幸福需求和追求,從而更清晰地探索他們的積極心理,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

  幸福;積極心理學;社會工作實踐;調查

  一、大學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轉型的深化,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社會各階層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形成了各種社會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人們似乎表現出越來越多的負面情緒和心理。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是非常寶貴的人力資源。他們是祖國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研究他們的'幸福感,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社會生存能力和競爭力,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我選擇了L大學的學生,有效問卷813份,包括不同年級和專業。

  二、大學學生幸福度調查結果

  對L大學813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分析相關文獻和理論。從各種因素的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觀是相當正確的,對親人、健康身體、知心朋友的關心都體現了大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其次,他們被理解和尊重,人際關系良好。可以看出,作為一個特殊的大學生群體,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他們幸福的重要指標。當然,也有部分大學生認為物質條件豐富也是決定自己幸福與否的因素之一。

  在問卷調查的結果中,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談到了家庭幸福。他們相信,家庭氛圍的和諧溫馨,親朋好友的關心愛護,親人的安全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結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質量在他們的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三、大學生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一)幸福的影響因素

  1.積極的情緒。即積極的心理態度或狀態,是個體對待自己、他人或事物的積極、積極、穩定的心理傾向,是一種良性的、建設性的心理準備狀態。對于大學生來說。調查中的積極情緒確實給他們帶來了快樂,比如有一份理想而滿意的工作,人際關系良好,家庭成員健康,這些都反映了大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2.投資。在字典里,投入是指一個經濟體利用其現有的技術將投入轉化為產出。

  3.人際關系。社會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心理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與人之間在交往中的直接心理聯系。

  4.意義和目的。情感的給予是事物的意義,情感中有意義的事物的聯系程度是意義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為主體在意識和觀念的中介作用下,根據自己的需要而設定的行為目標和結果。作為意識形態,目的反映了人與客觀事物的實踐關系。

  (2)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因素包括自身因素、外部影響,當然還有學校。學校應該更加重視大學生的健康心理教育。

  根據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現狀和特點,分析了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學生主要受人際關系、學習成績、個人價值觀等觀念的影響,認為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學習和生活中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目前追求幸福的主導因素。經過分析,我們會提出一些建議,幫助大家把握快樂。

  天空中的幸福是藍色的;森林的幸福是綠色的;陽光的快樂鑲嵌著金黃色;但是我們擁有的幸福是多彩的。

  小時候每天吃好吃的糖果,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作為一個成年人,你可能會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就是幸福。等你老了,一起吃頓團圓飯就開心了。這種幸福雖然平淡簡單,卻是充實的。

  而現在,一個獨生子女,一個找成龍,一個找女人變成鳳凰。如今,大學生面臨著來自父母、社會、個人等方面的壓力。我們正處于學習專業知識和塑造人格的關鍵階段,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現狀將影響未來社會的方方面面。近年來,關于大學生的問題很多,我們越來越關注大學生的幸福。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 8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其真正的強大不僅在于它的武器裝備,它的GDP,更在于它的國民對它的認知度。而決定這種認知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NHI——國民幸福指數。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管理者、經營者,我們這個群體對國家的認知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家的未來。

  抱著這種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秉著實事求是、不懼艱苦的態度,我們設計了這份調查問卷,在暑假做了數量大、區域覆蓋廣的“大學生生活幸福指數調查”,憑借得到的豐富、詳細、真實的數據,和之后認真的總結、分析,最終得以窺見當代大學生幸福感的全貌。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96份,收回有效問卷184份。調查方式包括現場調查、網上調查,涉及高校17所,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廈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天津大學等著名高校,亦有鄭州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新鄉學院、寧波工程技術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北京工商大學等較普通的大學。

  184人中男生112人,女生72人,比例較適當。 在這次社會調查中,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說服別人參與進來。當邀請不認識的同學參與調查的時候,他們總會以沒有時間婉言拒絕。但我們始終不輕易放棄,有時候甚至會追一個同學追近百米。

  大多數同學都會被我們的堅持不懈所感動,最后愿意配合我們的調查。但也有時候會遭到別人的白眼相向。在克服了很多困難之后,我們這個團隊終于取得了珍貴的成功。調查任務順利完成的那一刻,六張青春的臉龐上都綻開了頗具成就感的笑。

  令我們欣慰的是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提高,像耐心、溝通交流能力等,更重要的是我們達到了自己的目標。 結論:經過我們團隊一個月的努力調查和精心整理,終于取得了最終的數據結果。根據這些數據結果,我們作了如下分析(見正文),得出的初步結論為:過半數的大學生(具體百分比為53.3%)認為自己的生活比較幸福,

  42.2%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生活比較幸福,只有4%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生活不太幸福。由此可見,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對生活的幸福指數還是比較高的,只有少部分人認為自己的生活不太幸福。但對幸福感的影響因素眾多,且有縱向交錯。我們選取了一些典型因素,作了如下分析。 附表1:

  一、男女生幸福感差異

  對參與調查的學生經統計后發現,男生中有42.8%的同學對生活感到幸福,而在女生中,這一比例為76.5%,可見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感到幸福。然而男生更容易感到充滿幸福。通過詢問,發現大部分男生是由于生活壓力大,從而感到不幸福的。

  二、對學校滿意程度對幸福感的影響

  從對學校的滿意程度來看,對自己所讀大學滿意的同學中有61.1%的感覺幸福,而對自己的學校不滿意的同學中僅有50%的感覺幸福。可見對學校的滿意程度也影響著大學生的幸福感。原因可能在于,大學生每天生活在學校,對學校的滿意程度直接影響著他們每天的心情,

  會使他們感到生活的幸福與否。同樣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對學校滿意的同學所在大學一般是“211工程”院校,其辦學條件較好,

  畢業生的'出路也不錯,因此,在這樣的學校生活的學生們一般感覺比較幸福。

  三、不同專業幸福感差異

  同樣,對于不同的專業來講,幸福感同樣有差距。通過調查數據發現:理工科專業的同學中有12%的感覺充滿幸福,56%感覺比較幸福,24%感覺還行,幸福感不是很強烈,另有8%感覺不太幸福;而對于經管、外語和人文專業的同學來講有9%感覺充滿幸福,63.6%感覺比較幸福,36.3%的同學感覺還行,

  幸福感稍強。我們認為,對于理工科同學來講,學業壓力大是一方面,另外,理工科同學養成的理性思維更容易使他們看問題時比較苛刻,有時對悲觀情緒處理不當亦會導致不幸福;而經管、人文、外語等專業是文科專業,他們養成的思維習慣以及處理事情的方式讓他們的幸福感稍強于理工科學生。

  四、家境及經濟條件對幸福感的影響

  通過對同學月可支配金額調查發現,經濟條件不太好的(月可支配金額500元以下)同學中,18.2%感覺充滿幸福,54.5%感覺比較幸福,18.2%感覺還行,9.1%感覺不太幸福;在經濟條件中等或中等偏上的(月可支配金額500-1000或者1000-2000)同學中,7.7%感覺充滿幸福,57.7%感覺比較幸福,

  30.8%感覺還行,只有3.8%感覺不太幸福。而對于經濟條件較好(月可支配金額在2000元以上)的同學,12.5%感覺充滿幸福,25%感覺比較幸福,62.5%感覺幸福感還行。通過對比可發現月支配金額在500-1000元之間的同學幸福感最強,月支配金額在1000-2000元以上的幸福感最弱;

  月可支配金額在500元以下的同學感到不幸福的主要是由于經濟原因。然而統計數據亦反映出,500元以下的同學大部分還是很幸福的,說明經濟條件對幸福感的影響不是很大。

  五、人際關系對幸福感的影響

  通過調查大學生與身邊人的融洽程度發現:充滿幸福的同學中,有75%的與

  身邊同學相處很融洽,25%的同學與身邊人相處比較融洽,沒有與身邊同學相處一般融洽或者不融洽的;而在感到比較幸福的同學中,有19%的同學與身邊同學相處很融洽,71.5%的同學感到與身邊同學相處比較融洽,還有9.5%的同學與身邊同學相處一般融洽;

  在幸福感還好的同學中,只有10%的與身邊相處很融洽,此外有50%和40%的同學與身邊同學相處比較融洽和一般融洽;在感到不太幸福的同學中,全部與身邊同學相處一般融洽。可見與身邊人關系的融洽程度是影響同學們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因素。

  而與同學們相處融洽與否又取決于同學們的性格特征以及價值觀的差異。所以平時我們應該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因為如果產生了矛盾,不僅損害了他人的幸福,也降低了自己的幸福感。

  六、父母教育方式對大學生幸福感的影響

  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大學生幸福感也有影響。在調查中我們將父母的教育方式分為“溺愛型”、“民主型”、“權威型”、“放任型”和其他。從圖表中可以明顯看出,父母教育方式為民主型的同學,幸福感較強;父母教育方式為權威型和放任型的同學,幸福感最不強。

  由此可見,父母教育方式對大學生幸福感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父母民主,更有助于讓大學生感覺到幸福;相比之下,父母教育方式為權威型和放任型,則讓大學生感到不幸福;父母教育方式為溺愛型的同學幸福感也不是很強。

  因此,建議父母逐漸改變對大學生子女的教育方式,多民主,適當關心其生活,不溺愛不放任。這樣,就能提高他們的幸福感。

  七.自我價值實現程度對幸福感的影響

  自我價值的實現是大學生幸福感的主要來源。根據我們提供的選項,自我價值的實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4.3%的大學生的幸福感來源于“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師同學的認可”;12.6%的大學生的幸福感來源于“在各種活動中取得一定的成就”;

  12.1%的大學生的幸福感來源于“融入團隊協作完成某項工作”;還有9.5%的大學生認為“第一次努力賺到錢”能夠讓自己幸福;除此之外,“學習成績優異”也是7.4%的同學的幸福感的來源。針對自我價值這個問題,我們也做了專門的調查,

  數據結果顯示:53.3%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人生“有價值”;28.9%的大學生覺得自己的人生“非常有價值”;相比之下,8.9%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人生“有點無用”,另有8.9%的同學認為自己的“人生沒有價值”。

  進一步調查結果顯示,在28.9%的認為自己的人生“非常有價值”的大學生中,有75%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這其中有16.7%的人認為自己“非常幸福”,58.3%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比較幸福”),其余2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生活“還好”;

  而在53.3%的認為自己的人生有點價值的大學生中,只有68.4%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這其中只有5.3%的人認為自己“非常幸福”,63.2%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比較幸福”),26.3%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還好”,5.3%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不太幸福”。由此可見,自我價值與幸福感有很大的聯系。一般而言,自我價值實現程度越高的人幸福感也就越強。(見附表2)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 9

  一、調查背景

  由于經濟的高速發展,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本該是共享勞動成果的時刻,而社會各處卻充滿了忙碌與疲憊的身影。由此有人發出了這樣的一個疑問:“你幸福嗎?”這是一個現實有引人深思的問題。幸福,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生活的條件和狀態的一個客觀判斷,也是對自己生活的意義和價值的一種主觀判斷。幸福指數來源一個貧窮的王國——不丹王國,為了提高國民的幸福指數,王國的國王提出了要建設幸福王國,讓所有公民都感到幸福。在金融危機來到的時,有些國家也嘗試通過“不但模式”度過危機。幸福指數受到了世界的重視,成為了與GDP一樣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大學生作為祖國的希望,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是國家興旺的關鍵。因此,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大學生的幸福指數。所以我們小組于20xx年11月19日到20xx年11月30日對廣東醫學院東關校區的大學生進行了一次關于大學生幸福指數的問卷調查,向素來不同學院的大學生發出了200份調查問卷,收回了196張,回收率為98%

  二、發現問題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

  (一)54.0%的同學對自己生活的質量比較滿意,8.2%的同學對自己的生活質量感到很滿意,感到不滿意的和非常不滿意的分別占23.0%和14.8%。

  (二)78.2%的同學對生活存在有壓迫感,且36.7%的同學對大學忙碌生活感到有點煩,甚至有14.3%的同學覺得自己在大學里玩得太瘋,荒廢了學業,感到自己的大學生活雖有點忙碌但還很充實的占20.4%

  (三)44.9%的同學精神滿足對象是親情:認為家庭美滿是作為一個幸福人的重要標準的占56.1%,還有45.9%同學選擇親情作為人生的信念,大學生對親情甚為依賴。

  (四)在精神上,65.5%的同學對感情生活的瞞住狀況表示還可以,而有24.3%的同學表示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對自己的情感生活表示不滿足的僅占10.2%。

  (五)26.3%的同學對自己目前存在的問題中最不滿意的是自己的經濟狀況,25.6%的同學表示最不滿意的是自己的學習成績。而對自己的人際關系最不滿的占18.6%。

  (六)71.3%的同學認為談戀愛能夠提升自己幸福指數,渴望談戀愛,二以為談戀愛不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數,對愛情不那么渴望的僅占28.7%

  (七)58.0%的同學對現實和未來的生活比較茫然,只有模糊的目標。19.3%的同學比嗾使茫然,不知所措。

  (八)56.8%的同學覺得自己的社會價值一般般,30.7%的同學認為自己是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只有少部分同學認為自己不是對社會有價值的人,甚至是不清楚自己的社會價值。

  (九)有44.3%的銅須認為在得到別人認可是自己感到幸福,31.1%的同學認為如果身邊有許多朋友關心他,就會感到幸福

  三、分析問題:

  幸福指數是幸福感的量化。影響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通過問卷調查,從數據中發現幸福指數的變化情況,從而推出影響幸福指數的因素:

  (一)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步提高,逐步從追求溫飽轉變為發展自己。也正是因為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了大學生面臨了更大的挑戰,面對了畢業后的巨大競爭壓力,大學生感到了強大的壓迫感。正中壓迫使得大學生打包帶壓抑,對生活充滿不滿,是大學生幸福指數削減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經過了高考的壓抑之后,踏入大學校園的同學們普遍出現了目標迷失,一些同學收到高中時期的影響,認為大學就是吃喝玩樂,絕對自由,繼而衍生出一種“偽幸福感”。更多的同學在走進大學校園后,感到了諸多的不如意,大學更像是一個比武場。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現代,越來越經濟化,實用化的商業氣氛充著大學這個曾經的象牙塔,到處可見宣傳單,到處可見推銷員,使得初入大學的同學迷失了對幸福的定義也扭曲了,認為精神文化對弱于物質基礎,而經濟上的不如意的同學更加容易產生一種錯覺,矮人一等,這種感覺更加容易讓人產生對幸福理解上的錯誤。只有少數同學在適當的環境下成長起來而沒有各種困擾,但他們卻不能理解其他同學。在這種綜合作用下產生幸福迷茫。

  (三)走出自己的家鄉進入到大學這個小社會,現代大學生們雖然有較好的'經濟條件,但卻是抑制不住內心對家人、家人的思念。而社會的現實更加是讓稚嫩的大學生感到無助,這時親情變成了他們心中的唯一支柱。然而親情的傳達卻隔了一段很長的距離,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這也使得大學生感到內心孤獨。

  (四)在外面不想在家里,內心的喜悅與悲傷得不到傾述,使得大學生在精神上得不到滿足。然而正值青春的大學生,也是個性飛揚的一代,也不可能耐得住寂寞。大學生除了向家人傾訴,也開始渴望愛情,希望愛情能填補內心的那一塊空地,希望用愛情增加自己的幸福。

  (五)由于當代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嬌生慣養,父母過分的關愛,使得很多大學生養成了以自己為中心,很少考慮別人你的感受,當與人交往時,經常發生口角,互不相讓,最終導致交不上朋友。還有許多大學生的性格較為內向,不善于表達,失去了許多朋友的機會。然而有些人能能言善變,說話滔滔不絕,但很隨意地承諾了別人,然而最終不能兌現承諾,失信于人最終朋友們都慢慢遠離他。

  (六)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社會價值很模糊,大學生不清楚一個有社會價值的人應該具有那些品質,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應該怎么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由于缺乏相關的教育,大學生對社會價值沒有清楚的定位,也是的大學生出現可對生活難道迷茫的情況。

  四、提升幸福指數的對策和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成長的環境的實際情況,從各方面對大學生進行關注,從而提升大學生的幸福指數。

  (一)、改善大學生的創業環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競爭也逐步增強,使得大學生感到巨大的壓力,對大學生的改革創新的思維嚴重抑制,所以應該優化大學生的就業創業環境。通過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完善公共的就業服務,規劃職業中介服務市場,完善大學生失業保障制度,保持相對穩定的大學生就業率。而且要對大學生創業實行優惠政策,以鼓勵大學生創業,同樣也能減少大學生失業率。而且也能為市場提供新鮮血液,促進經濟更快發展和落后制度的改革和優化。另外,要加強教育引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科學地規劃自身的職業發展道路,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整體就業競爭力。

  (二)、明確幸福的定義和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教育,培養大學生對幸福的價值和意義的理解,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好物質幸福與精神幸福的關系。要加強大學生的人生觀教育,引導大學生熱愛生活,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勇往直前,不懈奮斗。要加強大學生的理想教育,引導大學生確定遠大的理想,樹立積極地精神支柱,為理想奮斗和感知幸福。通過組織一些演講或以教育的形式引導大學生去正視自己的人生,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讓大學生擺脫迷茫,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前進。

  (三)。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利用大學這個小舞臺,通過形形色色的交流互動活動,在大學生與大學生之間架起一條通道,解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讓大學生的互相交流建立友誼,構建他們的人際圈。親情固然是我們永遠的一大精神支柱,但卻不是唯一的。我們不能依賴于父母,要看好自己去開創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因此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大學一些活動,這技能鍛煉自身的能力,又可以從活動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甚至是知心朋友,也就不會感到不幸福。

  (四)。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每件事都有其兩面性,愛情既是幸福的源泉也有可能成為悲劇的毒酒。大學生應該慎重對待戀愛,不能輕易做出承諾或表達愛意,不能因為一時沖動毀掉自己的一生。因為大學生失戀而自殺的事件已經不再少聞。要通過家庭與學校對大學生進行相關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既不能害人也不能害己,同樣大學生應該處理好情感和學業的關系,別因為情感的問題而耽誤學業。正確認識戀愛觀才能讓戀愛成為幸福的來源。

  (五)。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將心與心,要想一下別人的感受,這樣讓人感到很貼心。與人交往過程中,誠信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不要輕易承諾別人,一但作出承諾的必須兌現,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世界是精彩的,舞臺是寬廣的,我們大學生應該勇于展現自己,表現自己,讓別人認識自己為創造更多交朋友的機會,擴大自己的朋友圈。

  (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積極倡導優秀文化,用積極健康的文化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通過構建大學生社區服務網絡,為大學生提供志愿服務社會實踐文體活動等機會,讓大學生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過程中,收獲成長進步,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也可通過鼓勵大學生參加一些公益活動,為公益事業的發展做貢獻,為社會貧苦人群服務,從而使大學生感悟到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五、小結

  在各位組員共同努力下,我們順利完成了本次調查。通過這次調查我們了解了影響大學生幸福指數的一些因素,同樣也鍛煉了我們的實踐能力。也許幸福很難把握,但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相信幸福的未來將不只是夢想。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 10

  一、研究方法

  1、研究被試

  以南昌大學大學生為主要被試,共發放問卷230份,回收有效問卷217份,回收率為94.35%。其中男生93名,女生124名;文科生46人,理科生92人,工科生79人;城市81人,農村136人;擔任學生干部的學生99人,不擔任學生干部的學生118人。

  2、研究工具

  采用苗元江博士編制的《綜合幸福問卷》,該問卷包括一個指數(幸福指數)、兩大模塊(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幸福感)和九個維度。由于研究的需要,本文中使用主觀幸福感模塊。主觀幸福感包括生活滿意(LS)、正性情感(PA)、負性情感(NA)三個經典指標。各維度采用Likert 7點式計分:1分代表“明顯不符合”,7分“代表明顯符合”,其中負性情感為反向計分,得分越高,表明幸福感越強,問卷同質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數在0.67~0.91之間,分半系數在0.66~0.88之間,量表總的重測系數為0.86,各分量表的重測系數在0.33~0.83之間。該問卷曾被廣泛應用于軍人、醫務人員、教師、企業員工以及行政事業單位員工等不同職業領域及中學生、研究生、聽力障礙者、大學生、老年人以及軍校學員等不同群體的幸福感調查研究中,均能較好地反映出不同職業及不同人群的幸福感特征,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測試程序

  以班級為單位,團體施測被試。要求被試按照指導語進行回答,施測時間為15~20分鐘。

  4、數據分析

  將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資料、主觀幸福感的調查數據輸入統計軟件SPSS17.0,建立數據庫,經核對數據后運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

  (1)描述性統計分析。用于描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

  (2)獨立樣本t檢驗(Student’s test)。用于比較不同性別、生源地、擔任學生干部與否的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

  (3)方差分析。用于比較不同專業的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對217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三個維度的均值進行了描述統計分析。

  統計分析結果:主觀幸福感的三個維度的均分都在中值(中值=4)以上,生活滿意高于正性情感,正性情感高于負性情感。說明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水平較高。

  對不同性別、專業、生源地、擔任學生干部與否的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進行差異檢驗。

  差異檢驗結果:不同性別、不同生源地的'大學生在主觀幸福感三維度得分上無顯著差異;是否擔任學生干部的大學生在負性情感得分上無顯著差異,但在生活滿意、正性情感得分上呈現顯著差異,表現為擔任學生干部的大學生在生活滿意和正性情感上得分顯著高于不擔任學生干部的大學生;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在正性情感和負性情感得分上無顯著差異,但在生活滿意得分上呈現顯著差異,為了對它們之間的差異性有更準確的把握,進行簡單的事后比較發現,工科學生在生活滿意得分上顯著高于理科學生。

  三、總結與思考

  根據調查結果可知:

  (1)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水平較高;

  (2)擔任學生干部的大學生在生活滿意和正性情感上得分顯著高于不擔任學生干部的大學生;

  (3)工科學生在生活滿意得分上顯著高于理科學生,這可能是由于專業特點不同以及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思維模式而引起的。

  調查初步勾勒出了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顯示了當代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主流是積極的,為優化大學生主觀幸福水平提供了基礎數據。根據調查結果,我們認為:

  1、開展幸福教育

  卡曼納等人指出,幸福感是人類經驗中的一個強勁的首要的維度,幸福感研究生機勃勃。進入21世紀以來,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在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社會學等相關領域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開展幸福教育,其目標是培養大學生幸福的心態,享受成功的喜悅,感受人際關系的親密,提高其生活滿意度,體驗正性情感,改善其生活質量,促進其身心的健康成長。

  2、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養方式是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因素。父母在教育大學生的過程中,應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實行民主的教養方式,多與子女進行溝通與交流,傾聽他們內心的感受。很多的研究都表明孩子需要情感支持,需要與家長進行良性的溝通。在這種良性的溝通過程中孩子會體驗到較多的正性情感,這將能提高孩子的總體幸福感水平,對其今后的心理發展和人格塑造是有幫助的。

  3、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

  個體的幸福感是學生學習的先行條件,學生的幸福感不應單單被解釋為學術成就的提高,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健康身心。學校要針對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開設一系列校園文化活動。如:藝術體操、演講比賽、戲劇表演、電影沙龍、團體心理輔導與心理素質拓展等等。鼓勵更多的同學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中培養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與團體協作能力,使他們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樹立自信心,感受成長中的幸福,用勤奮和智慧譜寫青春之歌,讓生命綻放光彩。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 11

  幸福,實際而又艱難的東西,自古以來我們都在不斷的追求,它一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熱血青年拼搏努力,成為了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幸福觀是人們對什么是幸福,以及采取何種方式追求幸福等問題所持的穩定態度與整體的觀念。有人用一個簡單的比喻就對它的真諦進行了詮釋:那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腿抽筋。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我國正處于深刻的社會變革中,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幸福觀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正確地認識世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大學生追求幸福的品質和能力、幫助大學生實現對幸福生活的構建。那么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究竟對于幸福觀抱有什么樣的認識和理解呢?為此,我們進行了這次的調查。

  一、 情況概述

  (一)調查時間:20xx年3月25日星期二

  (二)調查地點:合肥學院

  (三)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主要針對大一學生)

  (四)調查方式:隨機在班級發放120張紙質問卷調查,收回120份。

  (五)調查意義:通過這次的調查,我們可以了解大學生對幸福觀的理解,從而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幸福觀引導,實現人生的價值。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此次的調查我們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對大學生進行調查,如家庭情況,個人生活狀況以及對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想法。這些客觀因素都是影響當代大學生對幸福觀的

  理解的重要因素。在最后我們設置的是一個簡答題,眼中的幸福是什么及對自身幸福感的指數進行打分。由于種種的原因,從這次的調查,我們可以呈現出多種不同的幸福觀,不同點想法不同的追求。

  總體而言,當代大學生對幸福觀的理解是積極的,這也順應了時代的潮流。符合現代化的大學教育和道德規范。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積極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許多消極的一面。主要的表現在:

  1、 對幸福的缺失。認為幸福是虛無縹緲的東西,過于理想化。

  2、 安逸思想性。過度的貪于享樂,安逸主義盛行。

  3、 個人主義的滋長,自私的表現。

  4、 拜金主義的思想。認為金錢是幸福的直接表現。

  對于大學生對幸福觀的理解,主要的回答包括了家庭幸福,有知心朋友,能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以及自己在校表現的突出得到他人的認可。從這次的問卷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86%的人認為自己非常幸福,幸福感的指數在八十分以上。10%的認為自己比較幸福,幸福感的.指數在六十至八十之間。有4%的人認為自己不怎么幸福,幸福感指數在六十以下。他們認為影響自己幸福的重大原因還是在于家庭和學習的方面。當談到幸福是否與金錢有關系時,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認為沒有關系,百分之三十認為幸福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保障。以下是我們此次以上是更直觀的扇形表,方便觀察調查數據。

  我們不得不承認,幸福直接影響著每一個人,個人因素,家庭情況,自己的專業是否喜歡以及未來是想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發展,都是幸福的一種體現。男女比例不同,在最后調查的結果中也呈現不同的情況,超過74%的女生希望簡單的幸福,家庭能夠美滿。而有22%的女生則希望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不一樣的人生未來,那是實現自身價值的幸福觀。剩下的4%除了個人的簡單之外,更愿意分享幸福,為他人也帶來幸福的溫暖,這是奉獻的幸福觀。因此,幸福多種多樣,人生就多姿多彩,我們不能以一個標準來衡量幸福的好與壞,只要實現了它的人生價值,不同的路,都會有別樣的幸福滋味。在調查結束后,對于調查的結果,我們進行了思考,如果現在不幸福的人群進行二次選擇和追問,那么不幸福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經過討論,我們小組進行了如下的假設:

  1、 學習不好壓力大;

  2、 精神空虛就業壓力大,目前大部分的學生處在盲目之中,對社會的適應能力缺乏;

  3、 自己期望過高,父母的期望過高,自身沒有成就感;

  4、 生活缺少知心朋友,人際關系緊張;

  5、 生活費緊張,經濟條件艱苦;

  6、 沒能加入各種社團和俱樂部;

  7、 周圍環境所帶來的壓迫和緊張氣氛。

  由此可見,家庭、學校、社會和其他各個方面對于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生活理想和人生目標責無旁貸,而且要馬上行動起來,讓大學生們能夠更好為之奮斗,從而更好的生活,享受幸福。為了這些目標,作為高等教育的執行者,就更應該花心思教育和引導我們對幸福本質的理解,體驗幸福,增強主管幸福的前提;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系,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幸福和集體幸福、社會幸福之間的關系,使個人幸福融入社會和集體幸福之中。同時,學校還應該加強心理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失敗與成功的關系,充分認識自己,樹立目標,堅定信心。

  三、調查結論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歷,從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著名的哲學家周國平教授認為:“幸福主要是一種內心的體驗,是生靈對于生命意義的的強烈感受,因而也是以心靈的感受力為前提的。一個真實的自我,一個真實的靈魂,決定了一個人爭取成功和幸福的能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定義有所不同,北師大教授于丹認為:“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富貴無關,同內心相連。”它不是金錢的附屬品,當你擁有大筆大筆的財富時,你不一定擁有大筆大筆的幸福,我不否認有的人幸福是來源于財富的日益暴漲,可是擁有大筆的財富后你可以擁有親情,愛情,友誼嗎?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拜金主義者到最后都是不幸福的,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面對金錢的誘惑,我們或許應該適可而止的停住腳步。因為幸福就在舍得之間,有舍才有得。因此,作為當代的大學生就更應該樹立正確的幸福觀,抵制不良的誘惑,這樣有助于我們富而思進,勵志勤學。總體來說,幸福觀是積極的,引導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只要我們順應時代的潮流,以小家為中心,將追求的幸福與道德結合起來,把家庭作為基礎點,我想每個人都是幸福的,都能提高自己的幸福感指數,處理正確的個人利益。

  四、結語:

  幸福觀是塑造人格魅力的基礎,因為它是人生觀,世界觀的基石,沒有幸福觀就不可能塑造出對人類,對社會有利的世界觀與人生觀。所謂知足者常樂,我們習慣了固有的生活狀態,幸福感的指數是自己的評判和定位,家庭幸福、生活和睦,平平淡淡都可能是一種幸福。當幸福來敲門時,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應該積極的迎取,樹立一種責任意識,培養奉獻的精神。幸福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物質方面的充足,更是我們對自我、對家人、對社會的積極投入,認真生活。我思,故我在。我們要學會感受生活,保持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一個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精神空虛的人很難想象會獲得真正幸福的生活,更遑論幸福感。奮斗是充實而又幸福的,只有在奮斗中才能迎來幸福的暖意,增添幸福的活力。

  調查問卷:

  1、您的性別是 :

  A 男 B 女

  2、你對所讀專業的滿意度是:

  A 很滿意 B 一般 C 不滿意

  3、您的年級是: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

  4、您是否經常為家里的事情而感到煩惱:A 經常 B偶爾 C 不經常

  5、您覺得您現在幸福嗎:

  A 很幸福 B一般 C不幸福

  6、您每月的生活費是:

  A 400元以下 B 400-600元 C 600元以上

  7、大學的學習成績對你的心情影響大嗎:

  A 很大 B 不大 C 一點也沒有

  8、在大學里是不是經常感到自己不如別人:

  A 經常會 B 偶爾會 C 從來沒有

  9、您傾向于在小城市發展還是大城市發展:

  A 大城市 B 小城市 C 農村

  10、您對目前存在的什么問題最不滿意(可多選)

  A 經濟條件 B 家庭條件 C 學業 D 人際關系 E 就業前景

  11、 您的幸福感主要來自哪里(可多選,但不能超過3個)

  A 親情 B 友情 C愛情 D 學業 E 能力

  12.您眼中的幸福是什么樣的?總體而言,您的幸福感指數(滿分為100分,您打幾分)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07-26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8篇)03-26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8篇03-25

幸福感調查報告05-17

關于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報告(精選9篇)11-28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通用8篇03-26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集合8篇)03-26

幸福感調查報告(精選11篇)08-31

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范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