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東北年俗調查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東北年俗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東北年俗調查報告1
調查目的:
此次調查主要是為了將永壽地區農村新年習俗系統地形成文字,將其展現出來,以此來激發人們對年俗的關注,同時也為文化流失敲響警鐘。
時間:
20xx年7月14日到7月27日
地點:
永壽縣
調查對象:
親朋、鄰里
調查方式:
查閱相關書籍、走訪、請教
調查范圍:
關于永壽地區各種風俗文化以及春節期間的禁忌,天氣狀況、飲食所賦予的含義。
我從小生活在永壽,一直生活在這個地區,對于該地區的風土人情已經不在意,自從在外地求學才發現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人文風俗,特別是年俗更是差強人意,南北地區差異尤為明顯,例如南部地區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餃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親戚,統統等到大年初二才進行。四川地區大年三十不吃餃子而是吃湯圓還有他們自制的火鍋。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為各地區不同的風俗文化才構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畫卷。下面是關于永壽地區的年俗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概況。
在我的家鄉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正月里禁忌剪頭發,剪頭發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頭發對自己的舅舅沒有好處。新春正月是一個喜慶的日子,有人講如果新春期間做個媒,這不喜上添喜嗎?但是在我們這是不允許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義,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時新正月也不允許買鞋,買鞋與“買邪”同音也就是說把邪氣帶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預兆。一個正月處處暗藏著年俗“機關”稍不留意就會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亂用針線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稱作縫破,意思是把過去一年里的瑣碎和缺憾都縫補起來。在我們這的新春期間,對天氣狀況也格外關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氣都為晴,那么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六畜興旺,反之災禍不斷。就這樣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經成為人們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艷陽高照,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永壽地區的正月期間飲食也有著豐富的含義,正月初三稱為莊稼會,如果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豐登,糧食滿倉。初五被稱為元寶日,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里會財源滾滾,興旺發達。初七被稱為“人七日”這一天吃面條預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體安康無病痛無災患。
這些在簡單不過的年俗已經潛移默化的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希望。在人們不知不覺的遵循它的時候,也就產生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由此產生動力去創造生活創造幸福。此次調整報告文字簡短,語言平實,但對于我這個一直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人來講,在沒做這個調查報告之前,已經將其拋棄殆盡,因此,這次調查報告也是對自身對待風俗文化態度的一種修正。同時系統的搜集了東北地區鄉村年俗的信息,把我們這樸實的年俗文化變成文字,以此來激發更多的人,去關注年俗,關注身邊的普通文化,捍衛鄉土文化,避免文化大量流失。
東北年俗調查報告2
一、調查背景: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小時候,愛過春節是因為彩色的糖果和美麗的新衣服,而現在我更愛那獨特的人文年俗年文化。那么我的家鄉的人們是如何過春節的呢?為了更好了解這些特色文化,我特意進行了一次走訪調查。下面是關于年俗年韻年文化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概況。
1.調查時間:20xx年2月18日——20xx年2月20日
2.地點:汨羅市弼時鎮坪塘村
3.調查人:王伊凡
4.調查方式:對親戚鄰居進行走訪,同時在互聯網上查找資料
5.調查內容:對走訪人家過年期間的風俗習慣進行調查
二、總體狀況及分析:
臘月十七早晨,媽媽早早叫我起床,說是要我一起“打揚塵”。我感到很疑惑,便問媽媽:“什么是‘打揚塵’呢?”媽媽說:“民間有過大年之前一定要給家里打掃衛生的傳統習慣,俗稱‘打揚塵’,即‘前打十七,后打二十一,再不打三十日’。說的是‘打揚塵’最早是臘月十七,如果實在沒時間,除夕這天也一定要打掃干凈,以免別人上家里拜年,笑話家里不潔凈!贝竽耆翘欤患胰嗣锩ν獾貜埩_著!疤煸鰵q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卑职滞T口剛貼好的`對聯,搖頭晃腦地念著聯上的字。我發現幾乎家家戶戶都貼上了喜慶的春聯,據說貼春聯關乎新年運程,可以討個吉利。除了春聯,我家大門上還貼了兩個大大的“!弊,可是這“福”字怎么倒著貼呢?原來啊,將“!弊值官N,是取其“倒”和“到”的諧音,意為“福到了”。尤其是大門上的“!弊钟杏V猓氋N得端正。貼完春聯和“!弊趾,我和爸爸、媽媽去給爺爺奶奶拜年。我向他們說了新年好,這時候,爺爺奶奶給了我一些糖和紅包。我有些不解地問爸爸:“為什么晚輩要向長輩拜年呢?”爸爸回答道:“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輩拜賀新年、問候新年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F在人們除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話拜年等。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戴整齊后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因各地習俗不同,有些地方初二拜年。”
拜年時,我發現晚輩給長輩拜年后,長輩可將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可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所以,“拜年”是必不可少的年俗。
大年夜晚上,一家子人圍坐在一起,品嘗著豐盛的菜肴。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魚和火鍋,魚寓意著“年年有余”,火鍋則代表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大人們高談闊論,小孩們煙花齊放,一直要到凌晨,迎接新年的到來,這就是“守歲”。古時“守歲”
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現在的“守歲”富含了既有對逝去歲月的惜別之情,又有對新年寄予美好希望之意。
大年初一,熱鬧的鑼鼓聲又為節日增添了一份喜慶。原來是舞獅的隊伍前來助興,精彩的表演讓人看得拍手叫好。獅子為百獸之尊,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從大年初一到元宵節及其他重大活動里舞獅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所謂年俗根據各地區還有各種各樣的形式,但是有一共同點就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將喜慶與激情深深融入年俗中。站在新年這一雪白的起跑線上,真誠地道一聲:“新年,你好!”
東北年俗調查報告3
調查目的:此次調查主要是為了將永壽地區農村新年習俗系統地形成文字,將其展現出來,以此來激發人們對年俗的關注,同時也為文化流失敲響警鐘。
時間:20xx年7月14日到7月27日
地點:永壽縣
調查對象:親朋、鄰里
調查方式:查閱相關書籍、走訪、請教
調查范圍:關于永壽地區各種風俗文化以及春節期間的禁忌,天氣狀況、飲食所賦予的含義。
我從小生活在永壽,一直生活在這個地區,對于該地區的風土人情已經不在意,自從在外地求學才發現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人文風俗,特別是年俗更是差強人意,南北地區差異尤為明顯,例如南部地區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餃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親戚,統統等到大年初二才進行。四川地區大年三十不吃餃子而是吃湯圓還有他們自制的火鍋。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為各地區不同的風俗文化才構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畫卷。下面是關于永壽地區的年俗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概況。
在我的家鄉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正月里禁忌剪頭發,剪頭發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頭發對自己的舅舅沒有好處。新春正月是一個喜慶的日子,有人講如果新春期間做個媒,這不喜上添喜嗎?但是在我們這是不允許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義,所以正月里禁忌做
媒。同時新正月也不允許買鞋,買鞋與“買邪”同音也就是說把邪氣帶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預兆。一個正月處處暗藏著年俗“機關”稍不留意就會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亂用針線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稱作縫破,意思是把過去一年里的瑣碎和缺憾都縫補起來。在我們這的新春期間,對天氣狀況也格外關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氣都為晴,那么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六畜興旺,反之災禍不斷。就這樣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經成為人們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艷陽高照,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永壽地區的正月期間飲食也有著豐富的含義,正月初三稱為莊稼會,如果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豐登,糧食滿倉。初五被稱為元寶日,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里會財源滾滾,興旺發達。初七被稱為“人七日”這一天吃面條預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體安康無病痛無災患。
這些在簡單不過的年俗已經潛移默化的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希望。在人們不知不覺的遵循它的時候,也就產生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由此產生動力去創造生活創造幸福。此次調整報告文字簡短,語言平實,但對于我這個一直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人來講,在沒做這個調查報告之前,已經將其拋棄殆盡,因此,這次調查報告也是對自身對待風俗文化態度的一種修正。同時系統的搜集了東北地區鄉村年俗的信息,把我們這樸實的年俗文化變成文字,以此來激發更多的人,去關注年俗,關注身邊的普通文化,捍衛鄉土文化,避免文化大量流失。
東北年俗調查報告4
我是一個地道的東北大姑娘,生活在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上十幾年,起初,對于該地區的風土人情并不在意,但是,自從在外求學才發現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人文風俗,特別是年俗更是差強人意,南北地區差異尤為明顯。例如南部地區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餃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親戚,統統等到大年初二才進行。四川地區大年三十不吃餃子而是吃湯圓還有他們自制的火鍋。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為各地區的不同風俗文化才勾勒出了一副多姿多彩的民族畫卷。下面是關于東北地區的年俗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概況。
在東北,過年時有很多習俗,例如貼春聯,掛燈籠,吃餃子,吃團圓飯??東北一帶過年流傳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燭,廣陳供品,依尊卑長幼,向宗親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辭歲。隨后,舉行家宴,長輩中坐了上首,晚輩們團團而坐,取“闔家團圓”之意。飯果必要豐盛,讓人有充實感,預示來年豐衣足食,事業旺盛。這頓飯是對年飯的首次品嘗,可以葷素一起上,通常必有紅燒肉,燉羊肉,米粉肉,紅燜肘條,元寶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雞凍兒,魚煉兒,豬肉煉兒,豆兒醬,豆腐,芥末墩兒,辣芥末,炒醬瓜兒等年禧套路菜。娛樂中佐以鮮果,糖果,干果,炒紅果,蜜餞海棠等,邊吃邊玩,盡情享受,直至“接神”。最后,全家吃一頓素餡餃子,謂之“五更餃子”、“團圓餃子”。在
百十個餃子中,只有一個放有硬幣,謂之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主一年諸事順遂。現在東北人過年,仍然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傳統習俗。在我的家鄉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正月里禁忌剪頭發,剪頭發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頭發對自己的舅舅沒有好處。新春正月是一個喜慶的日子,有人講如果新春期間做個媒,這不喜上添喜嗎?但是在東北地區是不允許的,做媒有自我倒霉的意思,所以正月里禁止做媒。同時新正月里也不允許買鞋,買鞋與“買邪”同音也就是說把邪氣帶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預兆。一個正月處處暗藏著年俗“機關”稍不留意就會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亂用針線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稱作縫破,意思是把過去一年里的瑣碎和缺憾都縫補起來。在我們這的新春期間,對天氣情況也格外關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氣都為晴,那么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六畜興旺,反之災禍不斷。就這樣的一些年俗似乎成為人們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艷陽高照,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東北地區的正月期間飲食也有著豐富的含義,正月初三稱為莊稼會,如果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豐登,糧食滿倉。初五被稱為元寶日,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里會財源滾滾,興旺發達。初七被稱為“人七日”這一天吃面條預示著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體安康無病痛無災患。
這些在簡單不過的.年俗已經潛移默化的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希望。如吃帶硬幣餃子交好運,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東
北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只帶有硬幣的(現在人們講究衛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此外,東北人在初五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要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趨災避邪之意。一家人吃過年夜飯后,通常還有一個習俗:吃凍梨。由于東北天氣寒冷,一些水果凍過之后,就另有一番風味。最常見的是凍梨和凍柿子。據了解,最純正的是凍秋梨。在北方有一種梨叫秋梨,這種梨剛摘下的時候又酸又澀,于是人們就把這種梨采摘下來直接放在樹下,蓋上一層樹葉,經過冰凍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凍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凍,年夜飯后吃這種梨能解酸,消除油膩,正月里不剪頭,剪頭會克死舅舅,所以東北人很忌諱這點,沒有人會在正月里剪頭,但是反之在二月二,“龍抬頭”這表示著二月初二這天人們剪頭就會很吉利,所以在這一天都會爭相剪頭,討吉利。并且,在東北,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有這樣一個說法,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不掃地,就是不愿將好運氣,財氣掃走,所以只有等著到了初三才可以掃地。
除此之外,拜年是東北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著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著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拜年一般從家里開
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新年快樂”等吉祥話,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訪或相邀飲酒作樂。
這些簡單的年俗,在人們不知不覺的遵循它的時候,也就產生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由此產生動力去創造生活創造幸福。此次一直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人來講,在沒做這個調查報告之前,已經將其拋棄殆盡,因此這次調查報告也是對自身對待風俗文化態度的一種修正。同時系統的搜集了東北地區鄉村年俗的信息,把我們這樸實的年俗文化變成文字,以此來激發更多的人,去關注年俗,關注身邊的普通文化,捍衛鄉土文化,避免文化大量流失。
東北年俗調查報告5
調查目的:
此次調查主要是為了將永壽地區農村新年習俗系統地形成文字,將其展現出來,以此來激發人們對年俗的關注,同時也為文化流失敲響警鐘。
時間:
20xx年7月14日到7月27日
地點:
永壽縣
調查對象:
親朋、鄰里
調查方式:
查閱相關書籍、走訪、請教
調查范圍:
關于永壽地區各種風俗文化以及春節期間的禁忌,天氣狀況、飲食所賦予的含義。
我從小生活在永壽,一直生活在這個地區,對于該地區的風土人情已經不在意,自從在外地求學才發現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人文風俗,特別是年俗更是差強人意,南北地區差異尤為明顯,例如南部地區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餃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親戚,統統等到大年初二才進行。四川地區大年三十不吃餃子而是吃湯圓還有他們自制的火鍋。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為各地區不同的風俗文化才構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畫卷。下面是關于永壽地區的年俗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概況。
在我的家鄉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正月里禁忌剪頭發,剪頭發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頭發對自己的舅舅沒有好處。新春正月是一個喜慶的日子,有人講如果新春期間做個媒,這不喜上添喜嗎?但是在我們這是不允許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義,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時新正月也不允許買鞋,買鞋與“買邪”同音也就是說把邪氣帶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預兆。一個正月處處暗藏著年俗“機關”稍不留意就會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亂用針線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稱作縫破,意思是把過去一年里的瑣碎和缺憾都縫補起來。在我們這的新春期間,對天氣狀況也格外關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氣都為晴,那么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六畜興旺,反之災禍不斷。就這樣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經成為人們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艷陽高照,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永壽地區的正月期間飲食也有著豐富的含義,正月初三稱為莊稼會,如果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豐登,糧食滿倉。初五被稱為元寶日,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里會財源滾滾,興旺發達。初七被稱為“人七日”這一天吃面條預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體安康無病痛無災患。
這些在簡單不過的年俗已經潛移默化的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希望。在人們不知不覺的遵循它的時候,也就產生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由此產生動力去創造生活創造幸福。此次調整報告文字簡短,語言平實,但對于我這個一直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人來講,在沒做這個調查報告之前,已經將其拋棄殆盡,因此,這次調查報告也是對自身對待風俗文化態度的一種修正。同時系統的搜集了東北地區鄉村年俗的信息,把我們這樸實的年俗文化變成文字,以此來激發更多的人,去關注年俗,關注身邊的普通文化,捍衛鄉土文化,避免文化大量流失。
東北年俗調查報告6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千百年來在每一個華夏子孫心中都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中國地域廣袤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民俗,南北方的年俗文化更是存在巨大差異。例如09年我在海南省三亞市過得新年,大年初一不吃餃子吃年糕,意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重慶地區,新年第一餐吃湯圓,寓意著生活甜甜蜜蜜。遙遠的新疆新年第一餐吃以大米、羊肉、葡萄干做成的香噴噴的普羅,還吃用面粉、羊肉等做成的包子和用帶骨羊肉做成的手抓羊肉。我從小生活在東北,記憶中每逢除夕、大年初一都吃餃子。除夕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餃子形似元寶,所以寓有進寶之意。餃子中有的餡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餡里放花生(稱長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長壽;有的在一個餃子餡中放一枚錢,用意是誰吃到了就“財運亨通”。中國的文化博大精神,正因為各地區不同的風俗文化才勾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畫卷。下面就是我調查的東北地區年俗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概況。
在東北地區正月期間的飲食有著豐富的含義,臘月初八,我們稱為“臘八”,在這一天早上,我們要吃臘八粥,教育后人不忘勤儉。
殺豬菜是臘八必備的美食。在農村,過了臘八之后,人們開始殺豬宰雞,把豬肉切成塊,放在大缸中送到倉房里凍起來以備節日期間用。誰家殺豬都要用酸菜和肥肉、血腸放在大鍋里燉,這便是人們常說的“殺豬菜”。殺豬菜,原本是東北農村每年接近年關殺年豬時所吃的一種燉菜。過去,在農村殺年豬是一件大事,無論哪家殺年豬都必定要把親朋好友請到家里來吃殺豬菜,這后腰腿的都是好東西,剩下的肥肉下水怎么吃?這就有了殺豬菜了:自家腌的酸菜做的血腸再加上肥肉原料就齊了。要好吃大肥肉不能膩,要切成片放進過鍋里煮了過油,然后和酸菜、血腸一起燉。那時,人們沒有條件講究什么配料、調料,只是把剛殺好的豬肉斬成大塊放進鍋里,加入水,放上鹽,然后邊煮邊往里面切酸菜,等到肉爛菜熟后,再把灌好的血腸倒進鍋內煮熟。上菜時,一盤肉,一盤酸菜,一盤血腸,也有的是把三者合一,大盆大盆地端上桌來。這種菜不是剛做的好吃.而是多做.以后吃的時候一熱.那才是最好吃的。
小年,就是臘月二十三,稱為“辭灶”這一天要吃水餃,大掃除,祭拜灶王爺,來保佑新的一年里豐衣足食。臘月二十九清晨上墳祭祖,去上墳的都是家里的長者和小孩,表達對祖先的尊敬悼念和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的心愿,祭祖一般沒有女性這是古代封建社會重男輕女思想的遺留。除夕即大年三十,這一天就是吃、喝、玩、樂的日子,張貼春聯和福字,東北農村有個風俗,如果這一年家里有人去世是不能粘貼春聯的,去世三年才可以張貼紅色春聯。三十晚上要徹夜亮燈,到正月十五前要掛紅燈籠,一宿不關,意味益壽延年,香火不斷。
除夕晚上全家團圓吃年夜飯,菜肴中必須有魚預示著年年有余。過年啃過豬爪,會“撓”出財運。守歲,在十二點時吃餃子,燃放最長的鞭炮,接財神。春晚成了全國家家戶戶的盛宴。全家集聚一堂,談笑風生,守歲過節。大年初一,在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開始了新的一年,早餐要吃素餃子,吃過早餐開始走訪拜年,這是小孩最高興的'一天可以收到壓歲錢。大年初一有個禁忌就是不能動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正月初三稱為莊稼會,如果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里就會五谷豐登,糧食滿倉。初五被稱為元寶日,這一天吃餃子,在新的一年里會興旺發達,財源滾滾。初七被稱為“人七日”這一天吃面條預示著大人小孩會身體健康,無病無災。正月十五,這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也稱上元節,有觀燈吃元宵的習俗,所以我們都叫元宵節。
在我的家鄉還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正月禁忌剪頭發,據說剪頭發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頭發對自己的舅舅沒什么好處,記得小時候媽媽就不讓我剪頭發,現在我長大了,社會也進步了也就沒有這樣的做法啦。我還聽說在東北地區正月里做媒也是不允許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意思。同時新正月也不允許買鞋,買鞋與“買邪”同音也就是說把邪氣帶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預兆。一個正月里處處暗藏著年俗“機關”稍不留意就會中招。初一到初四是禁忌亂用針線的,初五那天才可以用,被稱作縫破,意思是把過去一年里的瑣碎和缺憾都縫補起來。初一初二不掃地,好運財氣都留住!俺跷濉币欢ǔ燥溩,也稱“破五”,寓意將不吉利的事破壞,驅災避邪。“二月二,龍抬頭”,這天剪頭會很吉利。
在家鄉的新年期間對天氣也格外關注,如果初一到初六天氣都為晴,那么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六畜興旺,反之災禍不斷。就這樣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經成為人們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艷陽高照,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這些再簡單不過的民俗已經潛移默化的成為人們的希望。在人們不知不覺遵循它的時候,也就產生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產生動力去創造生活創造幸福。
這次調查報告讓我對家鄉的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們系統地收集了東北地區鄉村民俗的信息,想以此來激發更多的人,去關注年俗,關注身邊的普通文化,捍衛鄉土文化,避免文化的大量流失。
【東北年俗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東北農業大學章程02-04
對教育調查報告01-06
小學調查報告01-06
優秀調查報告01-10
調查報告的作文01-09
小區調查報告08-06
追星調查報告10-05
姓氏調查報告07-21
特產調查報告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