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可行性報告(精選13篇)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可行性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可行性報告 1
我校在縣綜治辦、教文體局、公安司法等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在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下,通過開展安全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學校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20xx年我校未發生重大治安事件,學校秩序穩定,校風良好,老師愛崗敬業,學生安心學習,家長和社會的滿意度不斷提高。我們的做法主要是: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牢固樹立“安全工作無小事”、“責任重于泰山”的意識,認真學習和領會上級的會議精神,切實做到“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時刻繃緊安全穩定這根弦,不斷增強師生員工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特別強調從教育管理這個角度,沒有安全穩定的治安環境,就無法順利實施教育教學工作,學校的中心工作和其他工作就會出現混亂。通過召開教師會、學生會、家長會等不同層次的會議,以及開展法制講座、時事講座、交通和消防知識講座,闡明了安全、穩定、發展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明確了綜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增強了工作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學校實施“人性化、制度化、規范化”管理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健全組織,建章立制
學校成立了綜治工作領導小組,創建了綜治工作室,聘用了三位認真負責的保安,配備了專職領導干部,組建了陣容強大的綜治工作隊伍和富有戰斗力的突發事件應急小組。做到了綜治工作有專門機構負責,有專職人員管理,有專題檢查評比。學校制訂了《尋烏一中安全穩定工作網絡建設試行方案》,落實了各層次責任人的工作職責,簽訂了安全穩定工作責任狀。綜治工作室張貼了各項管理制度,設立了值班日志、來人來訪登記本、巡查情況登記本、重大事件記事本、學生請假進出校門記錄本。綜治工作室人員定期檢查校園及周邊環境的治安情況,并認真研究對策,及時排除各種安全隱患,做到了防范于未燃。實行了校園“封閉式”管理,為教師、學生、員工辦理了證件,嚴格執行了校門管理制度,有效地控制了進出校園的人員,確保了學校人身和財產安全,維護了正常的教學和生活秩序。
三、統籌安排,綜合治理
由于學校的綜治工作涉及到各個處室、各個年級、各個班級,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甚至涉及到每一個人,因而需要統籌兼顧,分層管理,責任到人。我們落實了逐層簽訂安全工作責任狀,從教學到管理到服務,從領導到老師到學生,從課堂到食堂到宿舍,都明確了綜治安全的內容和責任,做到了事事有人管,時時有人抓,不會出現治安死角。對學生中可能出現的打架斗毆、敲詐勒索、賭博肇事、出走逃學等一些違紀違法行為,我們通過開展法制講座、道德教育、心理健康知識培訓等形式,幫助學生明辨是非,革除陋習,樹立新風,培養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做到了防患于未燃,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得到了增強。
四、嚴肅校紀、規范管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充分發揮制度的約束力,來規范學生的品行。開學初進行了軍訓和入學教育,平時經常學習各項管理制度,狠抓學生的紀律表現。對品行不正,違反紀律,屢教不改的學生給予紀律處分,并列入重點跟蹤監護對象。嚴格實行校園封閉式管理,嚴把校門進出關,杜絕學生隨意進出校園,減少社會不良因素的干擾。切實做好防水、防電、防盜、防毒、防病等“五防”工作,保障師生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加強學生的課余生活和節假日的管理,嚴禁學生溜街上網。重視學生的飲食衛生,反對鋪張浪費,杜絕攀比行為。維護公共秩序,大力營造良好的食堂、宿舍環境,不斷提高學生的文明程度。
五、整治周邊,群防群策
我校地處新羅開發區,周邊是農村,治安狀況比較復雜。開學初,一些無業青年總想進校滋事,也發生過幾起攔路搶劫學生的事件。我們加強保衛力量,聘用了三名年輕力壯、認真負責的保安,成立了綜治工作室,組建了突發事件應急小組,加強學校周邊環境的巡邏,及時排除安全隱患。值周教師、值日班主任還承擔了學生放學回家路上的護送任務,確保學生回家的人身安全和交通暢通。我們主動接觸一些村干部和村民,請求他們的支持和協助,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學校周圍有大片的果園,我們教育學生不但不能偷摘和踐踏果園,而且還要親民愛民,為果農護理果園。我們嚴禁商販在學校周邊擺攤設點,禁止外竄人員進校推銷非法物品。
我校非常重視開展安全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做到了工作有計劃、有重點、有措施、有落實,全校上下擰成一股繩,齊抓共管,學校綜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局面。當然,我們還要繼續努力,不斷加強和改進,把這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做好做穩。
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可行性報告 2
根據區工委辦公室《綜合治理 平安文明考核方案》的通知精神,按區教育局的安排部署,我校以平安文明校園創建活動為契機,深入開展了法制、安全教育,并依托我校禮儀教育,進一步規范學生的行為道德規范,狠抓養成教育,使學校教育教學秩序正常,師生情緒穩定,有安全感。通過創建活動的開展,使我校成為了家長放心,師生開心的文明平安校園。
下面將我校創建文明平安校園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機構健全,綜合網絡完善,保障到位。
我校綜合治理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副校長任副組長,成員由教導處,總務處及后勤人員組成。并組建了由崔文春為組長,崔文奎、崔洪波、陳俊寧、郭金鎖為成員的保衛應急小組。民調小組由崔洪芬任組長,武國安、李漢金為調解小組成員。以上綜治機構健全,職責明確,并制定了《皂甸小學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為彌補教學樓內無消防栓的不足,我校購置了40毫米的潛水電泵及80米長的.水管,配備了10部滅火器,應急燈安全指示燈齊備。在平安文明校園創建中,經費得到了保障。
二、安全防范措施落實到位。
1、責任制的落實情況。
我校在綜合治理工作中,目標明確,學校與每一位教師簽定了責任狀。在突發事件預案中,領導小組分工明確,校長負總責,副校長現場指揮,韓秀香組織人員,武國安物資保護、物資供應,趙永華收集證人、證物、記錄,裴秀娟救治傷員,韓學鎖組織搶險救人,史立柱負責電源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要求門衛24小時在崗,并有后勤人員崔文奎老師作為替補,使門衛安全防范的工作落到了實處。全校教師輪流值班,每天負責課間學生管理,中午外村學生管理直到師生全部離校方可離校。學校重要部位,微機室、衛星接收室、多媒體教室,校長室都安裝了防盜門窗,確保了微機的安全。
2、經常開展安全檢查,并對安全隱患及時整改。
學校經常組織有關人員對校園進行安全檢查,如今年查出的安全隱患有:教學樓無避雷系統、無幼兒廁所、樓道無安全指示燈、樓門口臺階光滑,這些安全隱患都在教育局及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進行了整改:
①、樓頂安裝了避雷系統并經檢查合格。
②、維修了廁所,專為幼兒修建了男女各兩個廁位。
③、在樓道內設置了4個安全指示燈。
④、在樓門口臺階上鋪設了腳墊。
三、深入開展社會道德和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1、道德和法制教育“四落實”
在社會主義道德教育中,我們以禮儀教育為切入點,把禮儀教育納入了校本課程,做到了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并深入開展了豐富的各項活動,如在德育展室中,把“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展示出來讓學生參觀學習,使學生受到了教育。把古代24孝的故事,在三樓德育長廊以圖文的形式粘貼于墻面上,讓學生隨時觀看,受到了古代道德文化的熏陶,法制教育也做到了四落實。
2、 其它活動
我校法制副校長北陳派出所民警陳軍勝同志,經常來學校為師生舉辦法制講座,檢查學校消防安全,調查學校周邊環境及學校治安情況,督導學校安全保衛工作,在每年的“兩節”期間,還安排村治安巡邏隊巡視學校。
我校后進生幫教工作,納入了學校日常教育工作之中。后進生轉化是學校德育課題之一,具體措施有:師生一對一幫教,即每學期一名教師幫教一名后進生,學校跟蹤檢查記錄,后進生幫教工作納入了教師考核之中。兩年的實踐證明,我校的后進生轉化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各班還開展了讀好書的活動。學校為各班購置了小書架,各班建起了圖書角,使讀書活動落到了實處。學校還組織開展了“走進陽光,遠離網吧,遠離毒品”的圖片展覽活動。
四、學校周邊秩序良好。
我校周邊環境秩序良好,無網吧、電子游戲廳、歌舞廳和各類流動攤點。
五、學校教學,科研和生活秩序正常。
在校園內師生普遍有安全感,校園平安率99℅以上,師生對本校及周邊治安滿意率100℅。
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可行性報告 3
梅龍中心學校自XX年被評為市文明校園后,繼續“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校園”,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不斷強化學校內部管理,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以愛與責任為基石,以科研與創新為動力,扎實開展素質教育,靠思想育人,用文化提升,抓習慣培養,重能力提高,與時俱進,開拓進取,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取得了若干成績。近幾年來,學校先后被評為池州市農村示范小學、池州市特色小學、池州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貴池區文明單位,并多次獲得池州市校本培訓優秀學校、貴池區教育管理年優秀學校等等榮譽稱號。
學校基本情況:
我校本部現有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00人,教職工21人。學校占地面積13871平方米,建筑面積20xx平方米,建有教學樓一棟,綜合辦公樓一棟,學生公寓一棟,多功能階梯教室1個,衛星接收站1個,圖書室1個,藏書4878冊,生均12冊,閱覽室1個,供師生閱覽。建有200米環形塑膠跑道一個,附設100米直道,跑道內草坪上設足球場一個;綜合樓前設標準水泥籃球場1個;東側建乒乓球臺4個;低雙杠1副;高單杠1副;低單杠1副;爬桿一組6根;學生公寓前的操場內建跳遠沙坑1個;鉛球場地1個;體育器材室1間15平方米。
現就我校創建池州市文明校園情況作如下匯報:
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樹立起優良的校風校紀。
1、學校黨、政、工、隊組織健全,并能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有以校長為首、教導主任、工會主席、少先隊輔導員和班主任組成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隊伍,形成了黨、政、工、隊齊抓共管的格局。
2、加強教師政治理論學習。明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辦學方向,號召全體教師敬業愛崗、無私奉獻、努力提高自身素質,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適應競爭上崗、崗位聘任的需要。堅持利用每周政治學習,組織引導全體教師學習《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貴池區中小學教師十不準》、《貴池區教師違規違紀行政處分辦法》,學習教育政策法規和素質教育理論,學習有關文件。通過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覺悟、政治素養和教育理論水平,促使教師的教育觀念進一步轉變,工作事業心和責任感進一步增強,思想道德水平進一步提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
3、貫徹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和依法執教。堅持學用結合、普治并舉的原則,依據國家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條例,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學校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并匯編成冊,形成了比較規范、系統、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加強規章制度的學習和宣傳,在教職工中樹立法制觀念;同時利用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宣傳掛牌向師生進行法制教育,增強法制意識;定期聘請法制副校長作法制報告。學校領導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加強對法規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總結和激勵工作,在執行制度過程中,堅持“有章可循,違章必糾”,真正使學校管理制度化和規范化,步入依法治校的健康軌道。
4、積極開展“三講兩實踐”活動。
①在重大節日和紀念日,利用主題班隊會向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教育學生講傳統。
②認真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關于開展社會誠信教育的工作意見》,突出抓好誠實教育和守信教育。通過國旗下講話、主題隊會、紅領巾廣播等形式,讓學生了解誠信的基本內容,懂得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增強學生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提高守信、守規的自覺性,牢固樹立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道德觀念,從小立志作講誠信、講道德的人。
③堅持不懈地開展文明習慣養成教育,努力提高學生道德素養。
④積極開展道德實踐活動。通過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讓中高年級學生寫觀后感等形式,讓學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應倍加珍惜,要繼承革命先輩遺志,發揚革命傳統,艱苦奮斗、奮發圖強、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⑤積極開展創新實踐活動,堅持節日系列活動,創設德育教育環境,強化德育工作的滲透性。
二、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優化美化校容校貌。
我校通過加強校容校貌建設來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發展,從而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近幾年,學校先后投資100多萬元,先后建成綜合辦公樓、校園文化長廊、德育長廊、籃球場、以及歷史名人雕像,改建了自然園、校園圍墻、中心花壇以及環繞圍墻的小路。另外,一幢二層的學生公寓樓已于本學期投入使用。這些硬件設施為校園文化建設搭好了骨架。文化建設則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也是校園的點晴之筆。因此,我們在結合校容校貌建設時,著重建構了六大系列的主題教育。主要包括:
一是以“為生存和發展奠基”和“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為主題的“辦學思想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校園文化長廊和德育長廊以及教學樓、辦公樓的醒目之處,精確闡明了我校“為了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對學生的未來負責”的辦學理念和“人本理校、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的辦學特色,以及“起點高、作風實、管理嚴、制度全、效果好”的辦學行為和“學生快樂、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辦學目標。讓師生時時處處受到辦學思想、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和良好校風、教風、學風及工作作風的熏陶和感染,從而激勵、鞭策、督促全校教職員工永不懈怠、永遠創新,永創一流。
二是以“秉承傳統文明,弘揚民族精神”為主題的“傳統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教學樓東側的墻壁上的巨型瓷畫“三做”即:在社會做個好公民,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還有懸掛在教學樓走廊墻壁上的標牌,其主要內容包括:孝敬父母、尊老愛幼;不怕困難、克服困難;團結就是力量;國旗、黨旗、軍旗、團旗、隊旗等五旗詮釋;三字經、道德經節選;學會尊重、學會惜時等有關內容,是師生了解、學習、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的園地。
三是以“播種良好習慣,收獲健康人生”為主題的“養成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教學樓前的宣傳櫥窗內及花池、草坪的文化牌上,其內容包括《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內容及其圖解和詮釋,還包括人生格言、名人名言、箴言佳句等,使學生理解“習慣就是素質”的內涵,從而養成遵紀守法,言行規范,文明自律,全面發展的良好習慣。
四是以“培養健全人格,提升生命質量”為主題的“人格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校園圍墻內墻、教學樓走廊內和綜合樓外墻上,主要內容包括人格和命運、性格與成功、心態與成長、處事與做人等有關內容,學生在此通過學習、吸收、內化,可以品味人生真諦。如綜合樓外墻上“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創新”,更使學生加深理解“學習改變命運,人格成就未來”的真正內涵。
五是以“陶冶藝術情操,展現藝術特長”為主題的“成功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自然園和教學樓展室內,其內容主要以學生作品及活動場景為主。在這里學生可以感受成功幸福、品味實踐之樂、暢談人生理想、憧憬美好未來。真正發揮了“學習的場所、實踐的基地、創新的樂園”的育人功能。
六是以“打造書香校園,塑造健康心靈”為主題的“經典文化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教學樓走廊內,其內容主要是一些經典的古詩詞。有《水調歌頭》、《行路難》、《虞美人》、《黃鶴樓》、《春夜喜雨》、《春曉》、《清明》、《山行》、《詠柳》、《楓橋夜泊》、《江南春》、《飲湖上初晴后雨》、《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絕句》等等幾十首。把這些經典古詩詞就放在學生眼前讓他們無時無處不受到經典文化的影響、熏陶和感染。讓學生從小就與圣賢同行,伴經典飛翔。
以上這些硬件建設和文化建設,都是精心設計和安排,盡量讓其發揮育人功能的作用,力爭讓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總之,近幾年的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也不斷加強了師生的思想政治和法制、道德教育。現在我校全體師生都展現良好的精神風貌,學校處處都呈現文明與和諧。
三、加強教科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我校在教學精細化管理工作上出實招,在課堂教學全面推行“六個一”環節,指導和激勵老師努力上好每一堂課。這“六個一”是:“一評”,就是在每堂課開始,教師點評上節課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特別強調文面與書寫,指出存在的優點與不足,表揚好的,鼓勵差的,促成學生良好書寫習慣和課后及時復習習慣的養成。“一查”,就是教師根據上節課的授課內容,有重點有層次地檢查提問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掌握情況,這是學生達到“溫故知新”效果的.關鍵環節。“一教”,就是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常規要求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和目標。這是課堂教學的中心,也是教學相長的根本環節。“一寫”,就是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筆記的形成,使他們能夠記下課堂教學中的重點,整理上課時師生提到的主要內容,隨時提醒學生筆記做到條理清楚,書寫認真。“一理”,就是在一堂課臨近結束,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回憶整理一節課的收獲,學生進一步對課堂內容進行消化吸收,教師有重點有層次地布置書面作業,做到堂堂清。“一思”,就是教師在走出課堂后,及時反思總結一堂課下來的得與失,寫下本節課的教學反思,以便再上課時改進提高。實施這“六個一”環節,形成了我校良性的課堂教學管理機制,提高了廣大教師的授課水平,促進了學生的有效發展。
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抓住課堂教學不放松。我校在每學期對課堂教學教研活動早計劃、早安排、早落實。課堂教學教研工作開展得扎實、積極、有效。
(1)、領導班子成員兼課。包括分管校長在內,每周至少七節課,每天深入不同年級和課堂,掌握第一手學情,然后對教學工作作出正確決策。實現了領導班子由行政領導到專業引領的轉變,帶動了廣大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2)、“教壇新星”研究課。為確保新教學理念及時滲入到每堂課,學校“教壇新星”教師在每學期初和學期中各上一堂研究課,由學校業務領導承包到人,組織學科教師聽課、評課、修改教案,分析當前教學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靈活運用和新教學方法的課堂落實,確保課堂不落后于課改的發展要求。
(3)、每人一堂精品課。每學期,學校組織全體教師開展一次每人一堂精品課活動,讓每一位教師展示和鞏固自己在近一段時間學習的新成果,促進學校整體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
(4)、充分發揮“農遠”資源作用。學校要求每位任課教師都要不斷學習新技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中的本領,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現代化教學條件,使教育現代化緊跟科學技術現代化腳步不放松。以上這些真正有效地促進了我校教師課堂教學思想的切實轉變,保證了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穩步提高。教師水平提高了,這才是文明創建的關鍵。
通過創建文明校園活動的開展,我校師生的行為更加規范,校容校貌進一步得以改善,學校管理更加科學,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今后,我校將繼續把握教育發展的新機遇,以新時期教育發展的新特點、新要求的挑戰為動力,繼續深化課程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繼續加強校容校貌、校風校紀、道德規范建設,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把文明校園建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可行性報告 4
為扎實做好我校及校園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創造學校及周邊良好的治安秩序和育人環境,進一步健全學校安全防范機制,加快我校“安全文明校園”創建工作。根據各級相關“安全文明校園”創建工作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現將我校創建“安全文明校園”自查自評情況匯報如下:
一、成立了“安全文明校園”創建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二、 精心組織,認真開展自查工作
為加大對創建“安全文明校園”自查工作力度,我校成立了由學校校長為組長,教導主任為副組長,教師代表5人的自查領導小組,對學校“創建安全文明校園”所涉及的全面工作進行了認真的自查自評:
1、學校成立了由學校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并成立了相應的工作小組,領導小組及工作小組各人員分工明確,職責到位,能認真開展工作,對“創建安全文明校園”工作認真負責。
2、學校創建“安全文明校園”領導小組能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創建規劃、實施方案和有關責任制。創建工作能按照規劃如實推進,能按照實施方案認真落實。
3、學校各位教師及各類人員能按照有關責任制和要求,努力抓好創建工作。各類人員責任明確,能按照學校要求通力合作。
4、制定了值班人員管理制度,外來人員登記制度等,各類資料收集整理規范有序,日常制度執行有力。
5、學校制定了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方案、食品中毒應急處理方案、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方案等應急預案體系,在各種應急預案中明確規定了有關人員的職責。
6、學校能按照要求及時上報學校安全情況,形成了每月定時上報制度。
7、學校與各圖書室、遠教室、計算機室、辦公室等重點防范室負責人簽訂了“三防”(防火、防盜、防電)責任書。制定了要害部位管理制度、危險藥品管理制度、安全保衛制度等。各種制度能認真組織落實。
8、學校建立了校園安全文明校園建設工作責任追究制,制度責任明確,落實到位,且已經對全體教師和學生進行宣傳教育。
9、學校根據工作實際,聘請了一名護校人員,對學校財產安全等作全面的管理。
10、學校為滿足安全防范的需要,已經配備了一些防范設施,但自認為不能完全滿足校園安全防范的需要。(主要是學校資金有限,一些設備設施無法購買)
11、學校無專門的'財務室,所以財務室不存在財務室安裝報警裝置。校園報警點設置在學校辦公室,當教師和學生遇到緊急情況都會及時到學校辦公室報告。
12、學校建立了食品衛生制度及食物中毒應急預案,“小伙房”制定有管理制度。幾年來,均無食物安全事故發生。
13、學校能通過政治學習、個別訪談、教師交流等活動,準確掌握教師動向,及時做好教師工作,對教師關心、關注的問題做到了及時公布,設置有校園公示欄,真正做到了校園內部事情公正、公開的原則,增強了教師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所以,校園內能保證校園政治穩定,內部和諧。
14、由于學校加強了校園治安工作管理力度,所以,近幾年來校園無重大案件發生;教學、生活等公共活動場所秩序井然有序,治安秩序良好。
15、我校能針對兒童特點,結合學校實際,對學生進行法制、安全、消防等知識的宣傳教育,并利用主題班會、國旗下的講話、課間集中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道德品質教育。
16、由于我校能及時向廣大教師和學生宣傳創建“安全文明校園”的有關內容,所以我校教師和學生對創建工作的知曉率均在95%以上;廣大教師和學生能積極參加創建活動。
17、學校周邊治安秩序管理良好,無侵害教師和學生人身權利的刑事治安案件和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發生。
18、發現周邊有違規違法經營現象,學校能做到積極向上級反映并配合有關部門進行積極的治理。學校無校舍、場地出租。
三、 群策群力,營造創建“安全文明校園的良好氛圍
學校深知,創建“安全文明校園”是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的具體要求,全體教師能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積極宣傳和獻計獻策,對自己的職責能做到心中有數、積極配合,事事能以大局為重,從實際出發,認真做好創建工作,為我校創建“安全文明校園”貢獻了力量。
當然,我校也深知,創建“安全文明校園”應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只有堅持將此項工作認真抓好、認真抓落實,我們的教育才能長久發展。
四、不斷完善改進、總結進取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將認真宣傳,加強管理,繼續把創建“安全文明校園”工作列為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力爭把校園建成一個更加安全、文明的育人環境。
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可行性報告 5
現在整個世界都面臨能源短缺的問題,各國都在推行節能減排,節省能源,同時,各國都在開發新能源,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風力發電是一種新能源,是可再生資源,極具商業開發價值的能源。本著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原則,我校經多方考察,搶占市場先機,及時調整專業設置,率先開設了全國第一家中等職業學校風電運行與維護專業。為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滿足培養風電專業人才的需求,學校決定建立國家級風力發電實訓基地,項目可行性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況
1、學校基本情況
始建于1981年,是一所集電視大學、職業中專、職工中專和技工學校于一體的綜合性職教中心,學校占地面積200畝,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3000萬元;學校現有教職工205人,其中專職教師138人,兼職教師16人,“雙師型”教師占60%以上;在校生2215人,年培訓1200人次以上。目前共開設了風電運行與維護、電工電子、機電一體化、計算機及應用、汽車駕駛與維修、服裝制作等專業。
學校以“立足當地經濟,迎合市場需求”為辦學導向,以“創一流業績,建名牌學校,育建設英才”為辦學目標,以“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為辦學宗旨,積極拓寬辦學渠道,加強校校聯合、校企聯合,把技能培養作為教學重點。由于辦學成績突出,學校先后被授予“省教學管理規范化學校”、“市明星學校”、“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市職業教育規范化學校”等榮譽稱號,1996年3月被國家教育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
2、現有風電運行與維護專業實訓基地基本情況
風電運行與維護專業主要培養具備風電場運行管理的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風電工程技術領域從事風電場運行與維護、風電項目規劃建設等工作的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該專業主要涉及機械工程、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空氣動力學等學科,它是在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基礎上,增加一些計算機、風電專業課程,是綜合性很強、技術含量非常高的專業。我校2006年開設風電專業,積累了較豐富的辦學經驗。目前該專業在校生320人,專任教師44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9人,中級職稱31人,兼職教師8人,師資力量雄厚。
實習設施方面,建立了風機模型室、電工實訓室、電工電子實驗室各一個,設備總價值80萬,同時擁有校外實習基地2個。
二、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風電專業人才需求情況
隨著當今世界能源危機日益加劇,新能源的開發逐漸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而新能源中的風能最具商業開發前景,風力發電已成為新興的綠色能源和環保產業。我國計劃于2010年建立起完備的風力發電工業體系,風電技術和裝備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20年全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目前我國已裝備風力發電機近2000臺,建成或正在建設的風電場90多處,風電裝機容量260多萬千瓦。市在等地建有多處風電場,裝機總容量21萬千瓦。
風力發電產業要得到長遠發展,必須有足夠的智力支持、人才保障。未來15年,將需要4萬名大中專畢業生從事風電產業,而現在國內開設風電專業的學校很少,因此風力發電人才十分短缺。為培養風電人才,我校與浙江華儀風能開發有限公司、中節能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大唐河北風力發電公司、北京天涯科創風電技術有限公司、棲霞潤霖風電發展有限公司、京能國際內蒙古風電有限公司等多家風電企業開展聯合辦學。
我校具有一定的辦學規模,但現有的辦學規模遠遠不能滿足風電人才培養的需要,缺少風電專業實驗實訓設備及必要的教學設施,不能適應風電技術培訓的需要。由于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學校自身難以解決。
2、項目建設的目標
本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為490萬元,新建風機模擬室、風機電控室、風電實訓車間各一個,新上兩臺脫網式風力發電機。項目建成后,使風電運行與維護專業達到在校生1000人以上,年培訓300人次以上,設備總價值500萬元,風電實訓車間1000平方米的規模。實訓基地建成后,使其成為集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于一體的多功能教育培訓中心。
3、實施項目的師資力量、資金來源和基礎條件
(1)師資力量
我校風電運行與維護專業具有豐富的辦學經驗和管理經驗,風電運行與維護專業教師44名,同時可積極聘請校外專家和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可為項目的實施提供足夠的師資和管理人員。
(2)資金來源
我校風電運行與維護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將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在建設資金的籌措上采取多種形式。在現有規模上,還需投入資金490萬元。其中當地政府可投入230萬元,學校可自籌30萬元,爭取上級政府支持230萬元,實訓基地建設的資金有可靠保障。
(3)基礎條件
我校位于同三高速公路西側,交通條件便利;占地200畝,為實訓基地建設提供了充足的場地;實訓基地已具備一定規模,但內部設施需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師資力量有可靠的保障;當地政府非常重視實訓基地的建設,從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全國有眾多風電場,為學生就業提供了可靠保障。因此實訓基地的建設具備優良的`基礎條件。
4、風電運行與維護專業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和成效
我校風電運行與維護專業的教學,圍繞市場需求,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體系、教材和教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改革,采用了模塊式教學和分層次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學生到企業后可直接上崗,成為技術骨干。我校風電專業的畢業生動手能力強,在社會上供不應求,創造了良好的辦學效益。
5、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及效果分析
實訓基地的建設,計劃總投資490萬元,用于建設基礎設施、購買設備。具體投資情況見表1。
表1:風電實訓基地建設總投資一覽表
項目投資額(萬元)
(萬元)
基礎設施100
實驗實習設備390
總計490
實訓基地建成后,可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習場所和設備,可全面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出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中、高級技術人才,可滿足企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帶動風電企業的發展,可收到顯著的辦學效益和社會效益。
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可行性報告 6
校外實習基地是學生鞏固理論知識、增強勞動觀念、練就實踐能力、實現角色轉換、培養綜合職業素質的實踐性學習與訓練場所。建設校外實習基地是職業學校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本內容。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也解決學校的實訓場地不足與學生數量逐漸增多的矛盾,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已經是事在必行,為了規范校外實訓場地的建設與管理,特制定此規劃。
一、校外實習基地的類型
根據xxx專業設置及課程教學的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選擇能滿足教學實習要求的各類單位,建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其類型可分為:
(一)課程教學需要的教學實習基地;
(二)專業教學需要的生產實習基地;
(三)其它短期、分散的實習單位(點)。
二、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的基本條件
(一)校外實習基地的建立應有利于促進學校與基地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二)校外實習基地的領導應重視實習基地建設。實習基地具備實習條件和管理環境;能幫助解決實習學生所需的食宿、勞動保護、安全和衛生等條件。
(三)校外實習基地能夠選派具有相應專業技術職務的指導教師(師傅)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能有效地參與實踐活動,順利完成教學實習計劃。
(四)校外實習基地要求相對穩定,每學期或每學年有固定專業的學生進行實習。
(五)校外實習基地是正式的法人單位或職能齊全的二級單位;
(六)校外實習組織機構健全,領導和工作人員素質高,管理規范,發展前景好;
(七)校外實習基地所經營的業務和承擔的職能與相應專業對口;
(八)校外實習基地在本地區的本行業有一定知名度,社會形象較好;
(九)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該校外實訓教學基地應予撤消:
1.嚴重違背合作協議或兩次違背合作協議;
2.業務或職能發生重大變化,以致與協議專業不再對口;
3.因發生專業技術人員減少、經營狀況惡化、違法違規受到有關部門 處罰、被公開批評報道等不利情況,不能再承擔實訓教學任務或不宜再作為分校的校外實訓教學基地;
4.破產、解散、合并、停業整頓或者被兼并、注銷。
校外實訓教學基地的'撤消由專業教師提出建議,系專業共建委員會核 實情況,報學校辦公會議決定。
校外實訓教學基地被撤消的,本系應作出書面決定,并書面通知被撤消的單位;掛有牌子的,有分校和撤消單位共同拆除所掛牌子。
三、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原則
(一)滿足教學需要的原則。根據學院“節能、安全的”的xxx專業建設理念,按專業“一體化、三遞進、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為滿足工學結合教學的要求,實現做中學、學中做的培養方式,逐步形成“化工龍頭企業-骨干企業-中小企業合作體系”,將xxx專業校實訓基地建設成國內一流、特色鮮明、示范性突出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基地。
(二)堅持“互惠互利,雙方受益”的原則。學校在與校外實習基地的合作過程中,學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條件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基地可以從實習生中優先選拔優秀人才,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用工需求,達到 “雙贏”的效果。
(三)動態合作發展的原則。由于行(企)業競爭日趨激烈,產業結構在不斷調整,行(企)業始終處于動態發展之中,因此,對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將實行動態的合作與發展。對于一些條件好、發展穩定并具有積極合作意向的行(企)業可以建立相對固定的基地,有的實習基地則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以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和實習基地使用效果。
四、校外實習組織管理
(一)校外實習指導教師具體負責學生校外生產實習的管理工作。學院就業部門主要負責與實習基地的聯系、溝通、協調及生產實習過程的檢查、督促。實習指導教師是生產實習的第一責任人,直接負責管理該班學生在實習期間的一切事務。
(二)學生到實習基地頂崗實習后,由實習基地領導,指導師傅、實習指導教師等組成實習指導小組,幫助實習生制定實習計劃,指導學生生產實習,組織管理實習過程,負責學生實習成績的鑒定。
(三) 參加校外實訓的學生,應自覺遵守各項管理規定,服從校外實訓教學基地的管理。根據實踐教學要求,認真完成各項實訓,不得無故缺勤。
(四)學生在校外實訓教學基地實踐完畢,必須按規定完成實訓報告,實訓報告必須有實訓基地意見和公章。實訓報告由專業管理教師收集初審,然后由專業指導教師組織人員終審,并評定成績,及格及以上的,方能獲得相應學分。
(五)實訓報告要放入學生檔案,由本系在學生畢業前統一保管。
(六)本系每學期要對各校外實訓教學基地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并寫出總結報告,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處理。總結匯報材料要在每年的年報年檢時予以上報。
五、校外實習基地協議書的簽訂與掛牌
(一)校外實習基地共建雙方有合作意向,在符合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條件的基礎上,經協商后可由學校與基地所在單位簽訂校外實習基地協議書(一式四份),由學校、實習基地各執兩份;
(二)校外實習基地協議合作年限根據雙方意向確定,一般不少于3年;
(三)協議書應包括以下內容:
1、雙方合作目的;
2、基地建設目標與受益范圍;
3、雙方權利和義務;
4、實習師生的住宿、生活、學習等安排;
5、實習學生實習期間的工作待遇;
6、實習學生實習期間的安全責任;
7、協議合作年限;
8、其它。
(四) 雙方商定掛牌后,牌面內容為“xxx學院xxx專業校外實訓基地”,有關費用的承擔由雙方商定。
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可行性報告 7
根據省教育廳《關于做好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規劃和申報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省教育廳有關指示,安達市老虎崗一中組織有關人員針對學校的辦學能力、教學水平,特別是實習實訓條件進行了全面、認真的分析評估,通過對照檢查和評估分析,我們認為學校符合《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支持獎勵評審試行標準》中有關條件要求,決定申請計算機及種植實訓基地建設項目。
一、x基本情況
老虎崗鎮綜合中學位于安達市區東45公里處。建校于1968年8月,由老虎崗農業中學改辦而成的普通農村中學,位于老虎崗鎮政府東100米處。現在是農村典型初中和農村綜合中學。占地面積3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540平方米。現有9個教學班,在校生418人,有教職工49人,專任教師38人,其中女教師18人。
學校現有微機設備臺套,錄攝像設備x臺,播放設備x套。
我校加強了學農基地建設,現有校田地350余畝,校辦農場曾被評為省、地級甲級校辦農場,不僅為勞動教育提供了場所,也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開展提供了保障。職普結合,是我校辦學的主要特色。XX年11月開始,我校走與社會聯合辦學可持續發展之路。與天和微機英語職業技術培訓學校聯合辦學,定期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微機培訓,同時培訓了社會上大批待業青年,并安置合格人才就業,解決了當地青年就業難的問題。
針對我校實際,我校還利用當地資源開設了美發專業、養殖業、電焊等專業。XX年9月,職高分校的掛牌標志著我校的職業教育已經初具規模,當年招生27人,就業去向為大慶、哈爾濱等地。當年為大連船舶技術學校輸送5名學員,為大連房地產學校輸送2名影視動漫學員。我校加強了學農基地建設,現有校田地350余畝,校辦農場曾被評為省、地級甲級校辦農場,不僅為勞動教育提供了場所,也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開展提供了保障。幾年來,我校向勞動實踐場所投入近十萬元。XX年9月,我校的勞動實踐場所被省教育廳勞動生產處評為省先進排名第一。
二、x項目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項目建設的重要性
實施該項目建設的重要性就是培養覺悟高、懂技術、善經營的現代農民。未升入高中讀書的學生因沒有一技之長,回鄉務農或在家待業,這些初中畢業生急需接受專業技術培訓。使廣大農民擺脫貧困,走向致富之路,最根本的渠道就是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把眾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變為人力資源就必須通過職業培訓來提高農村勞動者科學文化素質,加強勞動者技能培訓,從而實現生產力轉換。但由于我校沒有配套的教學場所和實訓基地,現有計算機設備和實訓基地已不能滿足日常教學需要,因此,目前我們迫切需要更新和發展相關實訓基地和配套建設項目。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一是合理占有剩余勞動時間,由于農業生產中機械使用率的增高,減少了勞動者的勞動量,縮短了農業生產的勞動時間,農民閑瑕時間增長,除必要的文娛活動之外有效支配的.時間急需要有更合理的分配。二是增加農民的收入,受訓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能更合理的解決人地矛盾,能讓更多的農民利用一技之長走出去,獲得更大的收益,同時解決了當地剩余人口的低收入狀況,更有效的增加農民的收入。三是能讓外出人口帶有一技之長,解決外出打工中的高風險、高付出、低收入狀況。利用自己的技術找到更利于自己的工作,改變生存質量,改善生活條件。四是發揮引帶和示范作用,加快同類學校的發展進程。全市農村綜合中學已有8所,各校根據本校的現有條件做了大量嘗試和努力,取得很大成績。通過本項目的建設,各項培訓工作將成為樣板,對調動各校的積極性,促進全市綜合中學發展起到引帶作用。
(三)、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一是有足夠的資源優勢,學校可利用土地和房屋經改造后基本能滿足需要,師資力量布局將給予全力支持。二是資金有保證。建設資金除申請省投資外,市鄉將安排足額的匹配資金,自籌部分也將按時足額解決。三是項目區積極性高。市局對項目給予大力支持,學校師生也給予極大的關注,都將為項目的實施貢獻力量。四是項目建成后的利用率可以得到保證。經調查本鎮現可以從事本項培訓人員可達x人。安達市區東共有7個鄉鎮,且都無此培訓項目。由于距離較近可實現對其它鄉鎮的輻射。每年這幾個鄉鎮新增勞動人口x余人,能保證設備的長期有效利用。
三、x項目建設規模。
1、計算機項目:
(1)實訓基地建設計劃建筑面積x平方米(含計算機教室和多媒體教室各一口),單位造價x元,計劃投資x萬元。
(2)教學及實訓設備,計劃投資x萬元。(含x臺計算機,另有多媒體設備)
2、種植項目
(1)有機生態型蔬菜無土高效栽培實訓及示范項目:建設自動化控制連棟日光溫室2座1500平方米,配套建設三眼電機井。
(2)x優質高檔花卉栽培實訓及示范項目:建設自動化控制連棟溫棚2座300平方米。
(3)x農作物蔬菜良種繁育基地實訓及示范項目:在學校農場北側新征耕地50畝,配套建設節水灌溉系統,開展各種農作物和蔬菜作物良種的繁育工作。
(4)食用菌栽培實訓及示范項目:改建制種車間100平方米,改建菌包生產車間100平方米,購置安裝制種所需各種配套設備。建設食用菌栽培溫棚3座3500平方米(發菌棚1座、生產棚2座)。
(5)配套小項目:a修建示范園區柵欄500米,東大門1座。bx新架低壓供電線路網500米。cx購置貨車和農用車各1輛。
四、x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1、投資估算。
項目總投資x萬元,其中計算機設備投資額x萬元,配電設備x萬元,種植設備x萬元,房舍維修改造x萬元。
2、資金的籌措。
項目估算投資x萬元,其中申請省投資x萬元,市教育局匹配x萬元。
3、配套設施
學校提供培訓場所及相關設施
五、項目效益。
(一)、經濟效益。
項目區建成后,年可培訓計算機應用技術人員x人,收益x萬元。可培訓種植人員x人,收益x萬元。示范種植,收益x萬元;培育種子,收益x萬元。
(二)、社會效益。
項目建成后,可以讓想學習一技之長的農民不出遠門就實現愿望,減少了外出學習的費用。可以成批的培訓當地人員,用職業技能武裝農民,培養農民成為工人。計算機班經過幾年努力,使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入二、三產業,成為有一定計算機應用技術技能的城市人。
(三)、人才效益。
項目建成后,可培訓一批急需計算機技術的人員和發展生態農業的技術員,讓人們能在外出務工時有一個較好的工作。能為發展現代種植業,培養大批種植技術人員,家家都有種植明白人,提高種植技術,提高種植效益,實現種植強鎮的目標。
(四)、輻射作用
種植示范基地建設,可以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有效地破解“三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的難題。
(五)、全方位培訓,滿足農民需求
以豐富農民素質教育為內容,在培訓模式創新上下功夫,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則,采用送教上門的方法,利用筆記本電腦流動式多媒體投影機,把培訓辦到農民的家門口,充分滿足農民個性化培訓需求,構筑“天地人”三網,即“天網”遠程教育網、“地網”鎮村屯三級培訓組織、“人網”建立時時、處處、人人皆可學的x“十分鐘學習圈”信息服務體系,為構建學習型社會創造條件。
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可行性報告 8
一、調研背景
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基地于20xx年4月啟動,歷時一年多。課程基地的建設是為了落實國家和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一步轉變教學方式,從而實現學生自主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特色發展。目前,首批以及第二批省級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已經產生,各市級普通高中課程基地的建設工作也正在籌劃之中,亟待研究課程基地的定位與建設問題,亟待構建適合普通高中課程基地發展的機制。
二、基本情況
20xx年8月,江蘇省教育廳遴選出31個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建設項目。這些課程基地充分利用學校自身的資源,從不同角度出發,確立了引領學校發展的特色課程。
(一)首批省課程基地的研究領域
從研究領域看,首批31個省課程基地可分為以教育拓展為核心的語文、外語、地理等文科類課程;以實驗為核心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類課程;以實踐為核心的航空航天、STS、系統思考等學科綜合交叉型課程;以當地文化為核心的濕地文化、海洋文化等地方特色課程;以美育為核心的美術類課程。各類課程所占比例,如圖1所示。
從課程性質看,上述課程基地又可分為語文課程、生物課程等學科類課程;數學應用與創新、體驗性化學等學科應用型課程;“模擬聯合國”“環境·生命”等實踐活動型課程。其所占比例,如圖2所示。
(二)課程基地區別于其他基地的特征
普通高中課程基地不同于原有的以學科建設為核心的學科基地,也不同于以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為目標的高校實訓基地,它關注的是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建設。
普通高中課程基地也不同于高校的教育科研基地,其課程開發與教學研究應扎根在教育實踐的土壤之中,對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進行總結、歸納、提煉,應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通過以上比較可知,普通高中課程基地應以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為起點,以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建設為核心,確定課程的價值定位、內容呈現和教學設計,在建設自身的同時,為其他學校提供具有一定推廣價值的課程開發和基地建設的經驗。
三、應注意的問題
由于課程基地是新生事物,首批省普通高中課程基地的建設過程中,在基地的建設思路、課程的內容選擇、教學的活動方式等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在后續的基地建設中應注意避免。
(一)基地投入要注意避免重硬輕軟
各課程基地的建設既應重視實驗室、演示廳等硬件建設,又應重視教學改革、師資隊伍、運行機制等軟件建設,在實施建設中應軟硬并重,避免重硬輕軟。
一般來說,軟件的健全相較硬件建設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不是短期內就能完成的。若課程基地軟件建設缺乏連續性,虎頭蛇尾,則難以實現設計申報之初的目標。
(二)課程活動要注意避免空洞低效
活動形式是課程內容的載體,恰當的活動形式是課程順利開展的保障。學校在申報課程基地時應展開深入調查和仔細研究,不僅要確定特色課程,更要從可操作性的角度選擇并設計有效的課程活動。
一般來說,課程基地在規劃時確定的項目都是豐富多彩的,但若缺乏足夠的專業教師,未能設計出互動、創新的活動形式,則也難以發揮課程的優勢。
(三)課程實施要注意避免被動參與
教師是課程基地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課程基地發揮作用的主導因素;學生是課程基地活動的主體,是課程基地的直接受益者。課程內容的有效內化既能夠幫助教師自我提升,又能夠幫助學生發掘潛能。
但若基地在設計課程時,未能夠對學習過程中涉及的師生生理、心理、教材、教法、學法和教育管理等各相關問題進行充分系統的研究,在課程實施與管理上缺乏嚴格要求和較高標準,師生以應付的心態對待課程基地的活動,則課程基地也無法實現促進師生共進的目的。
(四)基地使用要注意避免輻射不力
課程基地在規劃時應注意吸收周邊學校優秀教師共同參與課程的設計與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他們對課程基地的理解、認識和需求,使得設計、開發的特色課程不僅能夠滿足本校學生的需求,也能夠促進周邊學校的共同發展。
若課程基地缺乏專職教師,兼職教師精力不夠,其他學校的教師對課程基地的了解不足,學生的需求不強,則課程基地難以很好地輻射到周邊學校,其使用率也就不高。
四、措施建議
進一步豐富課程基地的內涵,創新課程活動形式,激發師生的參與熱情,擴大基地的輻射范圍,實現其育人和研究效果的最大化,是課程基地審批和建設者需要著力思考的關鍵點。我們認為,只有將課程基地的規劃、開發、建設、使用和評價各環節有效銜接,才能使建成的基地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先進性、創新性、人本性、開放性和示范性,成為區域內該課程的中堅力量和品牌標志。
(一)總體構思課程基地的規劃
為在五年內建成梯次完備、布局均勻的省、市、校三級課程基地,教育主管部門可對區域內課程基地的建設做一個整體規劃。對于愿意申報課程基地的學校,教育主管部門可充分考慮其基礎條件和發展優勢,兼顧不同類型的學校,使各級各類學校凸現各自的優勢和亮點,形成具有代表意義的多元化基地,逐步形成特色鮮明、學科互補的課程群。在課程基地的布局上,可以考慮輻射狀分布、帶狀分布以及網絡狀分布,如圖3所示。
1.輻射狀分布。適用于同種學科的課程基地,以區域內省級課程基地為核心,帶動市級、校級課程基地共同發展。
2.帶狀分布。適用于不同學科的課程基地,區域內不同學校,形成各具特色、主題互補的課程基地。
3.網狀分布。適用于學科相近的課程基地,便于基地間互通信息和經驗,有利于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隨著區域內課程基地的增多,不同研究方向、不同類別的課程基地,將形成一個三種布局相互配合、均衡發展的課程基地網絡。
(二)全面研討課程基地的開發
普通高中課程基地的開發應通過學研互動,孕育優勢課程,培養創新人才。
1.依托學科前沿。課程基地應以各學科前沿為依托,以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為主線,使教學改革與課程開發密切結合,把學科研究的新成果適當地融入課程中,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思維空間,為他們能適應現代科技和社會發展打好基礎。
2.整合知識經驗。課程內容的建構體系應沿著“人的生活——人的.現實生活——人的可能生活”之間的溝通而展開,將課程知識與學生經驗整合。在課程開發之初既應考慮課程的總體框架、結構特點等概貌,又應從內容體系、編制原則等中觀層面進行研究,還應從概念引入、課程內容的呈現等微觀層面加以分析。
3.強化實踐活動。課程基地的開發應充分重視實踐與活動,課程活動的設計應注重手腦并重、手腦并用和手腦協調,提高學生對實踐過程中所涉及的理論問題的辨析能力,使那些基礎扎實、創新意識強的學生得到更好的培養,為他們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4.突出能力培養。課程基地應注重學生信息加工能力、多樣性的動態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的培養,強調對學生反應的靈敏性、思維的縝密性、對環境的適應性、研究工作有序性的培養,使他們逐漸養成協作意識,形成社會責任感。
(三)整體推進課程基地的建設
1.制定合理的建設發展規劃。課程基地的建設應制訂合理的項目規劃。其中既應有短周期的建設工作,又應有若干長周期項目發展完善的計劃。特色課程的選擇要因校制宜,既考慮課程開發的必要性,也考慮課程實施的可能性。
2.完善軟硬并重的教研條件。一方面多做調研,重視硬件建設的先進性;另一方面,重視基地的建設內涵,關注師資隊伍、建設模式、運行機制等軟條件的完善。
3.建設學科融合的教學平臺。課程基地應打破學科壁壘,建設跨學科的教學研究平臺,引領教師開展跨學科的教學研究工作,幫助學生認識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的發展,讓他們學會探究學習、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4.創設開放共享的教學環境。課程基地應依托高校、建立聯盟、利用社區,營造一個開放的環境與氛圍。依托高校資源,能夠使課程研究成果、教育學心理學研究新進展不斷拓寬師生的視野;建立學校聯盟,可以共享教學資源,及時輻射成果;利用社區資源,聯合工廠、博物館、科研院所等,能夠增進課程基地與社會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合理安排課程基地的使用
1.開發多維課程資源。課程基地應組建由課程專家、學科專家、中學教師和技術人員組成的開發團隊,自主開發課程資源,將教學設計的重心從單一的課堂維度擴展至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維度,為學習過程提供結構化組織和生態化的課程資源。
2.研究核心內容建模。課程基地應通過具體的教學案例,概括出同類教學內容的基本思維特征和思維過程,通過思維加工,構建實例模型,再經由后續教學實踐的檢驗,形成一系列具有課程思維價值的子模型群。
3.開展基地內外交流。課程基地應選擇教育教學實踐中最普遍、最實際、最迫切和最突出的問題,將其轉化為課題,引領校際教研共同體展開研究,為基地建設如何服務于課程改革提供示范,使課程開發、管理的經驗能對同類學校產生輻射效應。
(五)科學實施課程基地的評價
教育主管部門可建立健全課程基地的發展性評價體系,將目標、任務、責任、標準、監督、檢查、考核、獎懲等各環節有效銜接,以考核促進課程基地的動態發展。
1.評價的內容方式。
(1)評價內容 對課程基地的評價可包括政策條件保障、建設和運作過程、目標與任務落實、實踐研究成果等方面的狀況。考核中應關注對引領同類學校發展、體現學校辦學理念、解決學校特色發展等問題的落實。
(2)評價方法 在尊重校本設計、自主建設的前提下,可通過基地例會、成果展示、專題研討、年度評議等方式,實行期滿綜合考核制、項目研究成果評審制、同類學校評議制,對課程基地的建設、使用、運行與發展狀況進行多元化評價。
2.評價的動態發展。
對課程基地考核,應避免急功近利式的檢查評比和各項指標的面面俱到,而應抓住課程基地建設和使用的關鍵,以評價促發展。
(1)實行課程基地任期制 課程基地期滿,考核良好可以繼續掛牌。考核不合格的,可要求整改或者取消資格,補充其他條件較好的學校作為新的基地。在保持基地的總量在整體規劃下穩步發展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
(2)促進特色項目持續發展 課程基地的特色研究項目應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任期滿后,各基地應根據課程實施情況對特色項目作適當的調整、優化與發展,實現課程基地研究內容系統化的滾動和深化,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基地也可選擇與原有特色課程相關的創新項目,不斷創造新的亮點。
結束語
普通高中課程基地的建設是一項創新性很強的教育實踐,預示著我省教育改革新的契機即將到來,將成為大力倡導特色發展的教育百花園中的一枝令人矚目的花朵。然而,課程基地的建設又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發展的任務,目前的開發與建設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尚存在許多問題,受到一些“瓶頸”的制約。我們應既充滿激情,又尊重規律,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的過程中,關注實踐、加強研究、重視積累,探索出規范而有效的建設途徑。
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可行性報告 9
為了整合青年創業資源,完善青年創業體系,解決青年創業融資困難。共青團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建立農村青年創業基地,提供就業導航、信息服務、技能培訓和資金支持,支持農村青年創業發展。那么,這個集信息平臺、項目平臺、培訓平臺、資本平臺于一體的成長平臺,能否有效解決青年創業問題,成為支撐地方經濟發展的新興力量?
一,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和重要性
創業就業是民生之本,廣大青年是創業就業的主力軍。促進青年創業就業是青年最具體、最迫切的現實問題,也是共青團團結和引導青年的有效載體和途徑。農村青年創業基地的建立不僅為青年創業提供了融資、培訓和項目,也為青年創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發展環境。
目前,在各級政府部門和商界人士的關心和支持下,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全面發展,其積極作用毋庸置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搭建引導自主創業的平臺。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建設的核心理念是教育青年自謀生計,針對不同群體定制不同的培訓內容,引導青年建立自主就業、靈活就業、自主創業;二是有利于創業人才和項目庫建設,為創業工作搭建豐富的資源平臺。基地可以將創意項目和具有一定創業技能的人帶入這兩個資源庫,努力打造一批符合當地產業模式的新項目。
2.爭取資金支持,解決融資問題。創業能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是解決就業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目前國務院高度關注的民生問題。建立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可以為創業青年提供有效支持,包括政府資助、減稅和siyb創業培訓。尤其是青年融資問題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建立基地有利于金融機構全面系統了解轄區內青年創業情況和信用等級,做好創業貸款發放工作。
3.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建在鄉鎮,實現轄區內不同行業的集中管理,讓青年創業者共同擁有一個創業致富的平臺。這種模式的應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共享資源和信息。一方面,有利于創業青年分享經驗,吸取教訓,取長補短;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創業青年及時獲取市場信息,提供信息交流平臺,實現轄區內青年自主創業,以舊帶新,做好傳播、幫扶、帶動,帶領本地人共同致富。
二,制約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農村青年創業基地作為解決農民勞動力就業的重要成果,在其發展過程中有許多優勢和機遇,也必然會遇到各種制約。
1.管理成本高,運營存在風險。雖然許多部門表示將響應共青團組織的號召,積極支持農村青年創業,建設農村青年創業基地。然而,企業在重視社會效應的同時,也關注成本和支出。由于農村地域廣闊,有創業需求的青年分散,要實現集中管理,必須有固定的經營場所,這就涉及到水費、電費、場地租賃、辦公費用等各種費用。這些費用誰來承擔,誰來提供資金維持基地未來的正常運轉,這些問題都必須提前考慮和解決。
2.融資渠道單一,授信額度低。出于風險考慮,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往往會要求住房等抵押物。農村青年雖然有創業熱情,但處于起步階段,沒有財富積累。此外,一些年輕家庭實力有限,難以提供有效保障。雖然在信貸支農過程中,農村信用社因地制宜地推出了農村青年創業貸款這一特殊金融產品,但信貸額度相對較低。5萬元信貸資金雖然能滿足單純養殖業的需求,但如果滿足了科技創新項目,那也只是杯水車薪。
3.有貸款恐懼,影響基地建設。銀行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投放信貸資金的前提是風險可控。但也有基層信貸人員指出,在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建設過程中,大學生創業貸款項目風險程度最高,一是缺乏有效抵押物,二是缺乏實踐能力。一旦風險出現,吃虧的一定是銀行。此外,大部分信貸人員實行模擬利潤考核,實行小額農業貸款包管理。績效工資與資產質量直接相關,這也使他們害怕貸款,從而影響基地建設。
4.政策支持不足制約了規模擴張。農村就業是國務院重點關注的民生問題。新時期充分發揮基地作用,凝聚團員力量,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因此,支持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建設不僅是共青團組織和財政部門的任務,也是各級政府和部門的關注和支持。目前基地內的一些產業項目雖然得到了很多優惠政策,但大多是部門為項目設定的,缺乏對整個創業基地的專項扶持政策。這些原因直接導致了優秀青年創業項目難以設立,基地抗風險能力不足。
5.引進人才難,缺乏科技支撐。農村青年創業基地作為一種新的創業模式,不僅需要通過探索來發展和完善,還需要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參與。但大部分基地位于偏遠農村,交通不便,信息差,創業本身存在一定的風險。如何引進優秀的工業項目,留住那些具有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的人才,也是關系到基地建設成敗的一個因素。
三、促進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建設的成敗關系到農村青年的就業和創業,對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但不可忽視的是,我們在發展初期也面臨著各種不利因素,那么農村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呢?
1、統一思想認識,落實籌備經費。創業就業是一個民生問題,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建設對引導青年自主創業、實現農業產業現代化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各級政府部門應從構建和諧社會、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角度,正確看待基地建設。關于籌集基礎資金,筆者認為有三種方式:一是企業命名。邀請縣級優質企業投資冠名,由冠名承擔基地初期資金投入,配合鄉鎮機構籌建基地,或引進項目,解決銷售。第二,政府出資。地方政府部門或地方行政村出讓土地承包經營權,并保留部分資金用于維持基地正常運轉。第三,年輕人付出。基地對于年輕創業者的作用顯而易見。年輕人作為基地創業者的主體,應該分擔基地的部分成本,保證基地的有序運行。
2、創新擔保模式解決融資問題。創業難,難在融資。由于缺乏財富積累,農村青年企業家大多資金短缺,初期沒有有效的抵押品,貸款必然碰壁。因此,如何解決貸款擔保難題是基地建設成敗的關鍵。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決:
(1)建立農村青年創業保障基金。資金來源主要由政府的財政撥款、企業或成功人士的職稱贊助出資、縣農保中心撥出專項資金、農村創業青年共同籌集四部分組成。擔保基金可按1: 5的比例承擔風險責任,具體事宜由縣農保中心負責操作。但考慮到農村青年的經濟承受能力,建議擔保中心免費為農村青年創業提供擔保。
(2)建立農村青年合資貸款。青年創業聯合擔保貸款可由5人以下組成,采用集中授信、現貸的原則,由鄉鎮機構根據基地青年的信用等級進行推薦,初步評估完成。由于基地對創業項目的集中管理,轄區內的創業者相互了解生產經營情況,采取相互保險的方式,大大增強了風險可控性。同時,不同行業的聯合重組,讓種植者、銷售者和農戶相互擔保,也降低了季節性因素帶來的經營風險,增強了抵御風險的能力。
(3)推動小額貸款卡業務豐收。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在支持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筆者認為,信用社作為地方金融機構,必須創新流程,簡化程序,特別是10萬元以下的支農項目,可以通過發放豐收小額貸款卡來實施。限額一次性審批,擔保和抵押一次性執行,貸款分次發放和使用”,真正用貸款、周轉,主動為年輕創業者提供金融服務。
3、以支農支撐基地發展。農村青年創業基地的建設關系到農民收入的增加和農村的長遠發展,對解決農村青年的就業和創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農村信用社應從構建和諧社會、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角度,認識農村青年創業基地的意義。基地青年貸款的擔保方式可以通過上述基金或聯合擔保解決,在客戶經理的薪酬考核中應視為抵押貸款,以鼓勵客戶經理轉變經營理念,增加支持。同時,農村信用社不應過分強調商業銀行的利潤最大化。相反,他們應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反饋農村發展,并主動降低基礎創業貸款利率,以吸引更多優秀的年輕人創業。
4、加強政策引導,做典型推廣。農村青年創業是一項全方位的系統工程。只有將金融保障與多方綜合服務相結合,才能有效解決農村青年創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因此,農村青年創業基地的建設應受到政府部門的關注,農業港口等政府職能部門應向基地引進專家學者,提供技術指導和技能培訓;中國人民銀行和信用社在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要通過基地了解農村青年的生產經營情況,并根據信用評價數據建立農村青年信用檔案;各級團組織要積極尋求政府支持,建立基地專項扶持政策,包括稅收減免、資金支持、工商登記等。引導農村青年定居創業。
5、加強自身建設,做好對外宣傳。各級組織應利用各種媒體和平臺,向公眾宣傳建立農村青年創業基地的意義和目的,介紹基地開展的相關業務,積極引導公眾充分了解和認可農村青年創業基地。在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要吸引優秀人才加入現代手段和優質服務,帶動年輕人創業致富。
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可行性報告 10
根據市政府辦公室[20xx]130號文件精神的安排,我縣將建成1.5萬畝常年性蔬菜生產基地。為保證目標任務的完成,全縣上下齊心,正在努力實施,現將我縣上半年常年性蔬菜基地建設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為認真抓好常年性蔬菜基地建設,我縣按照近郊“一村多品”,遠郊“一村一品”和相對集中成片的原則,科學規劃和安排布置1.6萬畝常年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現已規劃落實12個常年性蔬菜基地鄉鎮。完成常年性蔬菜基地建設面積1.53萬畝。目前種植得較好的主要有河市的昌紅,亭子的雷力,大堰的盧崗、雙井,罐子的金壇罐,九嶺的'千馬,江陽的新學等專合社;早春蔬菜雙膜覆蓋栽培率達95%,竹架生產大棚面積2200畝,引進業主18人,業主開發種植面積1500畝,引進企業1個,企業承包種植200畝。市、縣在罐子鄉共同建立了1200畝的常年性蔬菜示范基地。同時,在大堰、亭子等地建立100畝以上的“三新”技術試驗示范園區,引進試驗示范品種27個。推廣生物微肥達2530畝,其中,推廣南國春生物微肥1150畝,推廣豐順春生物微肥1380畝。大力推廣使用無滴消霧膜,推廣栽培面積1070畝。在黃瓜等品種上推廣瓜類吊蔓栽培技術,面積達625畝。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準注冊,全縣已新建安云、重金、龍神、巴河、昌紅等5個蔬菜專業合作社,其余的大堰、金檀、亭子、江陽等鄉鎮的農民蔬菜專業合作社正在工商部門審批。對罐子、大堰、亭子等常年蔬菜生產基地的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新建排灌渠道5830米,新修田間人行道路3860米。
二、主要措施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縣委、縣政府領導高度重視蔬菜產業的發展,成立了縣蔬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常年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的領導,縣農業局、財政局等部門及相關鄉鎮,相互配合,各司其職,狠抓落實。縣農業局負責提出蔬菜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年度計劃、項目資金使用計劃,搞好蔬菜產業發展的督查、項目驗收、技術宣傳及培訓等工作;財政局負責落實資金;各鄉鎮負責搞好宣傳動員,組織發動,面積落實,企業和業主引進等工作,抓好專合組織建設,為產品生產銷售創造良好環境。市、縣政府領導,市農業局,市經作站的領導也多次深入我縣基地加強領導,指導工作,極大地推動了該項工作的開展。
2、抓好組織發動工作。我縣立足一個“早”字,狠抓宣傳動員和組織實施工作。今年元月4日印發了《20xx年蔬菜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元月6號縣政府召開了全縣常年性蔬菜生產專題會,會后各相關鄉鎮及時進行貫徹落實。縣政府督查室和縣農業局對各鄉鎮的宣傳發動工作也進行了多次督查。
3、加大企業和業主引進力度。今年我縣新引進業主6人,企業1個,對業主和企業的引進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優化投資環境,幫助企業和業主改善基礎設施,使企業和業主的示范帶動作用得以充分發揮。重慶鄭胖子農產品開發公司在管村建立加工基地,收購并加工榨菜50多噸、蘿卜200多噸。
4、積極建立發展專業合作社。菜農主要有“三怕”:怕種不出,種出怕賣不脫,賣后怕效益低。為此,蔬菜專業合作社積極參與,切實解決產、供、銷脫節等矛盾。重金蔬菜專業合作社組織銷售春季蘿卜320噸,龍神蔬菜專業合作社與市場營銷大戶簽訂協議,訂單收購全社的蜜本南瓜。
5、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今年我縣加大了對常年性蔬菜基地建設資金投入力度,已預算15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蔬菜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對菜農、業主、企業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財政投入改善了生產環境,降低了生產成本,促進了農民增收。
三、經濟效益評估
今年上半年我縣常年蔬菜基地主要種植的品種有茄子、辣椒、番茄、黃瓜、空心菜、豇豆、四季豆、韓國蘿卜、苦瓜、絲瓜、南瓜、冬瓜、菜玉米等,其中茄子1680畝,辣椒1460畝,番茄1500畝,黃瓜1650畝,空心菜700畝,豇豆850畝,四季豆600畝,韓國蘿卜650畝,苦瓜860畝,絲瓜1020畝,菜玉米500畝,冬瓜1200畝,南瓜2100畝,其他300畝。平均畝產在2500公斤,畝收入在2000元,農民畝純收入在800~1000左右,業主畝純收入在350-860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收入明顯下降。原因主要是今年茄果類的茄子、瓜類的黃瓜和西葫蘆等大宗蔬菜品種的批發價格價比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較大,降幅達到70%。
四、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1、種植面積零星分散,區域布局需優化調整。
2、種植不規范,管理粗放,應加大標準化推廣力度。
3、農村勞動力缺乏,集中成片規模種植難度增大,應加大土地流轉,讓種菜大戶和業主、企業承包開發,成片種植。
4、基礎設施滯后,機械化程度低。應加大基礎設施改造,積極推廣農業機械化,減少勞動強度。
5、產地價低,市場價高,種菜的與賣菜的收入極不平衡,應加大基地菜直接進入市場的工作力度,增設直銷網點,社區配送站、超市。
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可行性報告 11
一、項目背景
蔬菜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是人們保持膳食平衡的重要食物。蔬菜生產屬勞動密集型產業,產高效農業項目之一,也是農民增收的主渠道。新集鎮地處新縣政治、經濟、商貿、交通中心,具有發展設施農業的特殊優勢。為促進菜藍子工程的健康發展,確保城關市民四季蔬菜的均衡供應,新縣廣宇公司計劃在新集鎮董店村新建高標準日光溫室蔬菜大棚示范區,新建高標準溫室大棚200棟。
二、項目概況
1、建設地點:新集鎮董店村
2、建設規模:建設日光溫室蔬菜大棚200棟,蔬菜育苗基地1000平方米。
3、建設條件:地理環境優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氣候溫暖,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對蔬菜生產非常適應。
三、市場分析
1、我縣市場上無公害蔬菜數量很少,且多是由外地進入的,主要是供應大型餐館,平常百姓因其價格高、品種少、選擇性低,未被普遍接受,尚未占據一定的市場規模。
2、作為食品,“無公害”是一種基本要求。但目前市場上蔬菜,要么有農藥殘留,要么是亞硝酸鹽超標,對人體健康帶來極大隱患。黨和政府對此十分重視,在全國大、中城市逐步推行市場準入制度。
因此,無公害蔬菜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3、隨著人們的`消費習慣、飲食結構、營養知識的不斷改善,無公害蔬菜將逐步取代傳統蔬菜。
4、由于新集鎮地處縣政府所在地,鎮內常住人口達6萬人之多,年蔬菜消耗量在2000萬公斤以上,而目前,新集鎮及周邊僅擁有各類蔬菜大棚150棟,面積350畝,年產蔬菜量在600萬公斤左右,缺口1400萬公斤。特別是在冬春季節蔬菜供應淡季,大部分蔬菜靠外調供應。急需生產1400萬公斤自產“反季節”蔬菜才能滿足淡季居民消費需要。新建200棟蔬菜大棚預計年產蔬菜400萬公斤,仍然遠遠不能滿足城鄉居民的需求,市場前景廣闊。
四、項目建設的有利條件
1、自然條件
項目區交通十分方便,公路四通八達,產品運輸便利。土質肥沃,無污染,地勢平坦、開闊。
2、勞動力條件
勞動力資源豐富,特別是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資源更加充沛。
五、建設規模
新建高標準蔬菜大棚200棟,占地200畝。
六、保障措施
1、聘請蔬菜農藝專家組建大棚蔬菜生產技術服務小組,負責大棚設計和蔬菜生產的全程技術服務。
2、新建工廠化蔬菜育苗基地1000平方米,保證蔬菜種植種苗供
應。
七、投資概算
經測算建設1棟蔬菜大棚需投資3萬元,其中,棚架及覆膜13000元,保溫被8000元,墻體4000元,灌溉設施5000元。200棟蔬菜大棚共需投資600萬元。
八、項目期限
4個月,即從 年 月 日起至即從 年 月 日止
九、資金籌措
采取國家投資與企業自籌相結合的辦法籌措項目資金。總投資600萬元中,申請國家補助資金 萬元,其中補貼資金 萬元,灌溉設備配套資金 萬元;企業自籌 萬元。
十、效益分析
1、社會效益:
該項目完成后,將進一步滿足城市居民及周邊地區對無公害農產品的需求,并能合理開發農村勞力資源,提高農民整體素質,解決部分下崗人員就業,帶動相關產業協調發展。
2、經濟效益:
建設1棟高標準溫室大棚,年產蔬菜2萬公斤,按每公斤平均2元計算,年產值為4萬元,去除成本年純收入可達
2.5萬元。200棟蔬菜大棚年純收入500萬元,1—2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資,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通過蔬菜大棚建設,可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促進城郊型和城鎮園區特色農業的又快又好發展,為指導和引導全縣設施農業的建設和發展發揮良好的示范和帶動效應,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第十一章 綜合評價
通過論證分析,新縣廣宇公司新建無公害大棚蔬菜項目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較好,項目的實施對縣農業和農村工作將產生重要影響,對農民增收和繁榮農村經濟,實現農民生活“奔小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可行性報告 12
1、項目概況
1.1項目名稱:x區優質蔬菜基地建設
1.2項目申報單位:x區財政局、扶貧辦
1.3項目承擔單位:x區農牧局
1.4項目類型:新建
1.5項目地點范圍:x區7個鄉鎮20個行政村4594戶。
1.6項目建設規模及內容:建設夏季優質蔬菜基地10個,面積12600畝,調運蔬菜良種10個。甜椒、西芹、大白菜育苗1900萬株,育苗移栽面積5600畝,直播蔬菜7000畝;建工廠化育苗溫室20棟;年培訓農民1萬人(次)。
1.7建設期限:20xx年3月——10月
1.8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項目總投資602萬元,其中申請國家投資150.8萬元,地方配套及農民自籌451.2萬元。
2、項目背景
2.1項目由來
x區露地蔬菜面積年穩定在3萬畝以上,蔬菜品種有西紅柿、黃瓜、辣椒、甜椒、西芹、南瓜、大白菜、蔥頭等,年產各種蔬菜1億公斤,產值4300萬元左右;其中已建成日光溫室2580棟,1240余畝,年產反季節蔬菜997.6萬公斤,產值890.7萬元。蔬菜種植業逐步成為x區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但由于種植區域分散,種植品種混雜,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程度低,規模化經營效益差,營銷組織不健全,導致蔬菜產業發展緩慢。與國內同類地區甘肅榆中縣比較,我區蔬菜產業水平差距甚遠,榆中縣氣候條件、農業生產條件與我區相當,1997年榆中縣蔬菜面積僅有4500畝,采取多點示范,以點帶面引導農民發展種植蔬菜。抓基地建設,建立營銷組織,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產供銷一條龍生產經營體系,目前榆中縣蔬菜面積達到15萬畝,總產值2.2億元,占農業收入的45%,占人均純收入的32%,借鑒榆中蔬菜產業發展成功的經驗,在x區現有蔬菜產業的基礎上,向前推進,故申請x區優質蔬菜基地建設,運用先進的.育苗、良種、生物、微生態工程等技術手段為切入點,全面提升蔬菜示范基地生產水平,采用現代市場化營銷手段,打通市場渠道,利用蔬菜示范基地的帶動功能,逐步向規模、品種規模、優勢品種規模化發展,提高蔬菜產業化水平,促進項目區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及有利條件
2.2.1建設優質蔬菜基地是戰略性調整種植結構、提高農民收入的需要。
固原市x區是全國貧困縣之一,建設優質蔬菜基地是實施退耕還林、封山禁牧耕地面積減少后,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生產的需要,是鞏固x區生態建設成果措施之一。加之x區糧食生產沒明顯的優勢,雖然土地面積大,但糧食生產水平效益低下,農民收入微薄。所以以蔬菜產業發展為突破口,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產量和種植經濟效益,促進項目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項目區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改善生態環境是十分必要的。
2.2.2建設優質蔬菜基地是合理利用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益的需要。
項目區現有中小型水庫7座,因水土流失嚴重,多年淤積造成庫容不足設計貯水能力的三分之一,項目區以機井水來發展灌溉,由于打井缺乏統一規劃,機井布局不合理,致使灌區地下水過量開采,地下水得不到及時補給,水位明顯下降,“1236”揚黃擴灌成本高;另一方面,種植糧食或胡麻、葵花等經濟作物,大田漫灌造成水資源浪費嚴重。而種植蔬菜,實施保護地栽培和小畦灌溉技術,合理利用灌水資源,大幅度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水生產效益。
2.2.3建設優質蔬菜基地是培育品牌產品,增強蔬菜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需要。
近年來,x區蔬菜產業雖有長足的發展,種植面積已達3萬畝,溫棚總量已發展到2580棟,年產各種蔬菜近1億公斤,產值約4300萬元。但本區蔬菜以初級產品上市,大部分銷售在本地市場,沒有品牌,市場競爭力差,很難占領區外市場。另外,我國加入wto后,特別是大中城市對農產品實行食品安全、市場準入制度以后,給x區蔬菜產業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強烈的挑戰。因此,建設優質蔬菜基地,實施標準化生產,提高蔬菜產量和品質,培育我區蔬菜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強蔬菜產品市場競爭力,有利于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
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可行性報告 13
一、概述
(一)項目名稱:大安市無公害提子葡萄種植示范基地建設
(二)規劃目標與內容
項目利用建設生態省的契機,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力求通過2年時間,建成以公司(業主)加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具體建設內容如下:
1、建成無公害提子葡萄種植基地20xx畝,并嚴格規范化種植和全面實施無公害化生產;
2、建立葡萄引育中心,負責提子新品種的選育和引進推廣工作;
3、建立葡萄專業協會一個,負責全市基地建設技術培訓與指導,搞好產后服務。
(三)項目實施地點及規模
1、實施地點:大安市聯合鄉、四棵樹鄉、太山鎮三個鎮為生產基地。
2、實施規模:規范化種植無公害提子葡萄20xx畝,年產葡萄3000-4000噸。
(四)項目投資總額
總投資294萬元,其中:苗木220萬元,水泥木樁等材料投資64萬元,技術培訓需投資10萬元。
(五)效益預測
1、經濟效益
項目建成后,每畝可實現收入6000元,利潤2000元,項目區年可實現總收入1200萬元,利潤400萬元。
2、社會、生態效益
本項目的實施,不僅能夠保持水土,防止流失,改善生態環境,而且將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進一步轉變農民觀念,引導農民從小生產步入大市場,增強農民的市場意識和科技意識,加快結構調整步伐,使農戶走共同富裕之路。
二、項目規劃的依據
(一)項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長期以來,我國始終把農業放在首位,已徹底解決了農民的吃飯問題,但農村經濟還比較脆弱,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我區產業結構調整已初見成效,但土地的生產潛力還未得到有效的挖掘,農民收入增長仍較緩慢,把提子作為高效特色產業發展是今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有效途徑。
項目區自然情況
大安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白城市東部,距長春市220公里,地處東經123°57′至124°54′,北緯44°57′至45°45′之間,即松嫩平原和嫩江水系中心,大安市距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等城市較近,借助鐵、公、水路交通、航運等便利條件可達吉林省中西部地區,黑龍江省嫩江、緩化地區、遼寧省西部和內蒙古東部地區。大安市處在嫩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吉林省對外開放的前沿位置,是聯結東北三省一區及中、俄、日三國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全市總面積4879平方公里。
項目區氣象特征
大安市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季多大風,干旱少雨,夏季炎熱、雨水集中,光熱資源豐富,年日照時數為3014小時,年均氣溫5.2℃,有效積溫3065℃,無霜期135天左右,年均降水量400多毫米,年均蒸發量749毫米。
項目區水文地質
大安市水資源豐富,境內有“一江兩河”(嫩江、洮兒河、霍林河)環繞,年均境流量222億立方米,在吉林省處于第二位,地下水儲量3.78億立方米,年可開采量為2.23億立方米、在東北四省區占第二位。且水質優良。境內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2座,最大的月亮湖水庫蓄水量達10多億立方米。
項目區交通
大安市交通十分便利,琿烏公路(琿春—烏蘭浩特)即203國道通過市中心,橫貫全市101.1公里。鐵路有“長白線”(長春—白城)和“通讓線”(通遼—讓湖路)在大安市內交錯;大安港是吉林省唯一通海的最大的內河港口,從大安港溯江而上可達黑龍江省嫩江港,順江而下可通往哈爾濱、佳木斯、同江直達俄羅斯部分港口,并可進入日本海,被譽為“黃金水道”。
項目區社會經濟
大安市轄18個鄉鎮、12個國營農林牧漁場,人口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萬人,全市幅員面積48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2萬畝,草原354萬畝,大安市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市),是吉林省黃牛養殖大縣(市),全國退耕還林還草試點縣(市),是全國生態農業重點縣(市),素有“魚米之鄉”、“駿馬之鄉”的美稱。20xx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7億元。
(二)項目可行性
1、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提子原產美國,素有當今世界“水果明珠”之稱,對氣溫、土壤要求不嚴,在我國南北方均有成功種植,生長適應性廣,我市自20xx年引種栽植后,已表現出豐產、優質的特點。
2、有較好的市場前景。據有關資料表明,我國鮮食葡萄供不應求,年進口量約15萬噸左右,省內各大城市的鮮食葡萄,很大部分來于我市及周邊地區,我市生產的提子葡萄主要市場是東北各大城市,與南方相比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
3、有較高的經濟效益。提子一次性投入,收益可達數十年,具有高投入,高價位,持續增收能力強的特點,在正常管理情況下,種植提子第一年形成壯苗,第二年畝產可達500公斤以上,第三年畝產可達1000-20xx公斤,管理水平較高的提子園,畝產可達3000-4000公斤,按市場價4元/公斤計算,盛產期畝收入可高達1.2-1.6萬元,是實現“萬元田”理想的快速致富項目。
4、有較強的市場供應能力。一般葡萄成熟后,因皮薄多汁而不能長期保存,但提子果粒著生緊,不落粒,可保鮮存放半年不變質,同時,提子果肉硬,皮韌,耐擠壓,便于包裝和長途運輸,具有較高的商品價值,冬、春季節能占據我國鮮食果品市場很大份額。
5、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市委、市政府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結合大安實際,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為投資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資環境。
三、規劃內容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扶持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扶持無公害農產品就是扶持大安特色”的思想。以點代面,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政策為保障,以農民增收企業贏利為目標。突出規模,加快發展步伐,培植支柱產業,促使農業結構優化。
(二)項目的主要功能
1、集約化生產。該項目實施后,將增加農業投入,推動龍頭企業完善經營機制,促進項目經營的市場化、產業化、組織化程度。
2、推廣農業新技術、轉化科技成果。以項目為載體,推廣農業新技術,轉化科技成果,將生產建立在科技不斷進步的基礎上,使農業走上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3、引導消費,創建品牌。該項目實施后,創建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生產無公害提子,引導人們吃上“放心果”,同時,力求創建自己的特色品牌。
4、示范輻射。該項目建成后,一旦投產,將對我市乃至周邊縣區起到極大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對于帶動全市乃至周邊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規劃原則
堅持“集中成片,規模開發,交通方便,排灌良好,壯苗定植,早果豐產,密植栽培,合理間套,籬架整形,通風透光”的規劃原則。
(四)規劃內容與規模
一是建立葡萄引育中心,負責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工作;二是按提子生長所需的立地、生態條件,連片規劃20xx畝;三是在項目區內建立提子葡萄深加工企業,生產果脯或果酒,使“過剩”產品能夠得到充分合理的應用。
(五)實施步驟
1、項目籌備期:20xx年1月——20xx年3月。
2、項目建設期:20xx年3月開始建設該項目,以后逐年擴大規模和完善。
3、回收期:20xx年開始回收投資,20xx年可全部收回。
4、經營方式:采用公司(業主)加農戶的形式,由公司(業主)提供苗木、架材,負責技術指導和產品回收,農戶分戶經營,簽訂產銷合同,走訂單農業之路。
四、項目的效益評價及意義
(一)項目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論證
1、經濟效益
⑴投資概算
該項目總投資294萬元(見投資概算表)
投資概算表
項目
數量
單價(元/畝)
金額(萬元)
苗木
20xx畝
1100
220
水泥柱
20xx畝
320
64
技術培訓費
1000人次
10元/人·次
10
合計
294
⑵效益分析
項目投產后,按1500公斤/畝計,年可產提子葡萄300萬公斤,僅按4元/公斤計,年可創產值1200萬元,第三年便可收回全部投資并贏利516萬元。
2、社會、生態效益
參閱第一部分
(二)規劃項目的意義
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豐富和改善人們的食品結構;有利于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使農民增收;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促進農業結構調整,使農業走向市場經濟引導下的產業化商品經營生產方式;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
五、實施規劃的對策
該項目順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符合生態省建設的要求,實施該無公害提子葡萄種植項目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力爭盡早實施本規劃。我市積極抓好無公害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健全組織機構,加強領導,搞好項目的宣傳工作;二是積極創造條件多渠道爭取項目建設資金;三是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技術開發應用的能力。
六、結論
綜上所述,該項目的實施,不僅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還有顯著的經濟效益,而且有較好的社會效益,是農民增收、企業贏利的好項目,該項目的發展誠盼國家、省、市相關部門的大力幫助和資金扶持。
【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可行性報告】相關文章:
實訓基地工作計劃03-14
實訓的報告11-10
快遞實訓報告01-09
金融實訓報告03-02
汽車實訓報告04-14
護士實訓報告04-19
創業實訓報告03-26
汽修實訓報告01-13
實訓報告模板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