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1
一、調查原因
當前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國際競爭的加劇,以及知識經濟的崛起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更加緊迫的任務。英語教學是基礎教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然而由于學習習慣導致低效率的學習,一直困擾著英語教學實踐活動。我校是農村小學,孩子年齡小,思維能力不成熟,尚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英語教學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學習習慣的養成直接關系到英語教學的質量,關系到學生掌握英語這一工具促進其他各門知識的學習質量。教學領域的發展同其他科學領域的發展一樣,是永無止境的,通過研討,可以提高我們的認識,更好地知道英語教學的實踐,推動英語教學的不斷發展。
二、調查的內容與方法
1、具體內容
(1)課堂學習習慣
① 是否注意力集中② 能否積極發言③ 能否主動思考④ 能否遵守紀律
(2)課前預習習慣
① 是否提前聽新課部分的錄音② 是否閱讀課文③ 是否查找新單詞的意思,了解課文內容
(3)課后復習習慣
① 是否認真、獨立完成作業② 是否檢查作業③ 是否分析錯題原因、及時訂正
(4)其他
① 是否在實際場景中運用所學英語② 學習課文后,是否理解內涵并付諸實際行動
2、調查的方法
(1)隨機抽取茹各莊小學三至六年級學生五十名
(2)問卷調查法和行為觀察法
三。調查結果
1、注意力易分散
小學生正處于多變時期,他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教師雖然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但是教學原則沒有引起教師足夠的重視,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上新課時,教師設置了角色扮演的環節,請同學們到黑板前面來表演,但輪到一位小姑娘的時候,她不愿意上來,老師認為她是緊張、害羞,便鼓勵她,其他同學也一起鼓勵,有的同學甚至去拉,沒想到小姑娘反而哭了。這就是沒有做到因材施教,也就是沒做好“備學生”:原本大家都沉浸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這一事件使得課堂秩序一下變亂了,學生的注意力也從課堂學習轉移到這位小姑娘身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2、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不明顯
從“機械地學”向“主動地學”過渡較遲,有些學生上課也認真聽課,但僅僅停留在“聽”的被動學習階段,不能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無法將舊知識與新知識聯系起來,使得有些知識得不到及時鞏固。、
3、克服困難的意識不強
很多學生經過老師多種教學方法的激勵,對英語學習產生了興趣,但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想依賴老師、父母、同學,不能迎難而上,缺乏鉆研精神,最后向困難妥協,久而久之,這些同學的學習熱情便逐漸下降。
4、未能定時定量執行學習計劃
在實際學習生活中,許多學生學習缺乏應有的計劃,既不定時,也不定量,從形式到內容全是被動式的,老師推一推,他就動一動。在學習的時間安排上,總是先松后緊;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喜歡搞臨考突擊。往往是老師留作業,就做一做,不留作業,不做要求的,就概不理睬。長期下去,導致知識脫節、老師講課跟不上。這樣學到的知識,不但數量少,而且質量差,往往是“水過地皮濕”,經不起嚴格的檢驗。也有的同學,該記的沒有記住、該明白的沒有弄明白就忙于做課外題,結果沒有抓住根本。因此,定時定量執行學習計劃的'學習習慣,是實現目標,獲得知識的法寶。
5、綜合分析
經過這次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比前幾年有所改善。雖然還存在不足之處,但是經過課程與教學改革給英語教學帶來了長足的進步。
小學低年級英語,按教材階段目標為語音語調輸入階段,教學宗旨是“聽說為主”,著重培養語感,激發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選擇、編排語言材料,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重點突出,難點分散。學生并沒有把英語學習作為負擔,相反卻成了他們的樂事。
四、思考與建議
1、 創設契機,提高學習興趣
根據不同的課文采用合理的教學形式。一般單詞較多、課文較長時,可以采用集中教學的形式,這樣可以節省教學時間,培養自學能力,并使課文分析較為連貫流暢,不致因教單詞過多而使課文支離破碎。操作時,可讓學生從“要我學”的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給予他們自由選擇的機會,找出自己想學、會學的單詞,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題的位置上。實踐證明,這種形式的集中教學,學生積極性高,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同時,也可有意識地找出所教單詞具有的共同點加以分類進行教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視指導,多種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教師知道學生的學習很重要,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更是如此,學生總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學習方法來學習的。因此,教師的指導方式起著定向作用。由此可見,英語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幾個單詞、句子,更重要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夠主動去獲取和運用英語知識,以順利完成對英語的分析綜合過程,使這個過程更加完善、更簡化,有助于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常用的方法有:表演法、競賽法、游戲法、直觀教學法和音樂教學。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會在生活中學習
當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了許多方法,就可以根據學習的不同內容加以靈活運用。 在實踐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當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去想各種各樣巧妙的辦法時,英語教學,不僅變得很容易而且充滿了趣味和快樂!我們認為英語教學必須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教學內容、手段、形式都必須體現開放、靈活、活潑的特點,讓學生在廣泛、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樂學,提高學習能力。
著名的教育學家福祿貝爾曾說過“兒童就像饑渴的小苗需要水分和養料一樣,天然渴望在適宜的環境里自然而茁壯的成長,他們需要活動的認識,需要興趣得到喚起和培植,他們要主動的發展自己”。只有遵循兒童學習語言的發展規律,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打下“聽,說,讀”的基礎。教師寓教于樂,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興趣盎然,師生關系融洽,彼此全身心投入,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2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由此可見,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途徑。目前父母普遍忽視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分數上,經常為孩子考不好著急,很少為孩子沒有好習慣著急,或者雖然知道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好,只是一味的埋怨孩子慌張不細心卻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學校、教師、家長如何合作,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尤為重要。小學數學教育因為有著它獨特的優勢,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責任心,因此,我們圍繞小學生數學學習自查習慣現狀展開了研究。
一、調查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 調查具體目標
國內外教學研究統計資料表明,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占有重要位置。數學學習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比如,做完題后進行檢查、驗算,找到錯誤要進行訂正,這也是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表現。我們對小學生數學學習自查習慣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目的在于增強小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效率。具體目標是:
1、通過對學生自查現狀、教師教學引導以及家庭教育配合情況三方面的調查,發現學生自查缺失的原因及根源,為培養學生自查習慣,提高學生計算正確率作好鋪墊。
2、通過調查研究實現對學生自查習慣的培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使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反思,具有一定的責任感。
3、經歷調查分析促使學生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中形成“正能量”,促進教學互長,營造師生之間良性和諧的教學氛圍。
(二)調查方法
1.調查時間、對象與范圍
時間:xx年10月。
對象與范圍:西安市實驗小學五年級一班至八班,每班隨機抽取十名學生及家長,部分教師。
2.調查方法
問卷法:學生問卷、家長問卷。
觀察法:隨堂進行觀察,查看作業本,測試情況。
訪談法:與教師、學生及家長交談。
分析法:數據統計分析
3、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是充分地了解學生在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的影響下,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因素與實際行為,其中包括學生數學學習狀態,課業負擔狀況,學生自查習慣的實際情況,家長在督促學生學習方面的行為與方式,以及教師對于學生自查習慣的理解和定位等等。
二、學生自查習慣現狀分析
經過為期一個月的周密調查,走訪了一線的數學教師,與部分學生和家長進行交談,隨機發放80份家長問卷,80份學生問卷,并全部收回,我們發現學生的數學自查現狀令人擔憂。
1、忙于學習,無暇思考,動力欠缺。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合理的時間安排以及充沛的精力是學生學習和思維的保障。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現狀令人堪憂:只有16.25%的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80%的學生都需要老師或家長的一些督促和幫助,還有3.75%的學生必須在老師和家長的監督和催促下才能完成學習任務,失去了督促和檢查則不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仍然處于“要我學”的被動狀態。
從調查中我們發現97.5%的學生經常會參加課外活動或學習,僅有2.5%的學生沒有參加課外學習和輔導。我們來算一筆賬,以小學高年級學生為例,學生在校時間按5小時計算(不包括學生校內外托管時間),一周為25小時。據調查高年級學生在校外學習時間通常在10小時以上,我們按10小時計算,則學生一周在校內外上課時間長達35小時,相當于一周7天,每天都是工作日。學生的在校作業時間按每日一小時計算,課外作業時間通常也為5小時,再加上每日讀英語至少15分鐘,共計約12小時。這樣學生一周內學習并完成學習任務時間總計約為47小時,約占一周時間的三分之一。學生充足的睡眠時間通常不得少于十小時,約占一周時間的二分之一。那么學生還剩的六分之一時間在干什么呢?吃飯、洗漱、準備、上學、放學……學生基本處在忙于應付所有學習任務的狀態,在這一狀態長久的影響下,致使學生們無暇思考:“我為什么而學?”“我該怎樣學?”失去了學習的原動力。
2、重視成績,輕視引導,氛圍欠缺。
從學校教學中可以了解到,目前多數教師在實施新課標理念中,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對如何利用日常練習、作業、測試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等關注不夠。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答題的正確率,過于關注題目的答案本身,對于學生出錯的其它客觀或主觀因素(例如:環境、心理、情緒、行為習慣等等,其中也包括學生自查習慣)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些隱性的學習力制約和影響著學生的進步和成長。
在社會因素和家庭期望的影響下,多數學生和家長都渴望考取理想的中學,為孩子營造更加理想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所以成績成了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桿。在課改和教育導向的正確引導下,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逐步被扭轉,但成績依然是學生學習評定的硬指標。為此家長們努力實現自身的最優化,打造孩子的最佳化。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于學習嚴格把關,往往將作業檢查的任務,甚至測試反思大包大攬,出現學習上的問題及時指導。表面上,當日問題當下解決,但長此以往,形成了孩子強烈的依賴心理,成為的做作業的機器,計算的工具,不愿自查,只是坐等家長的評判,而這使得家長們也騎虎難下,也叫苦不迭。
據調查經常監督檢查學生每日作業情況的家長占調查總數的83.75% ,在測試后為孩子查找學習中存在的不足高達90%,而在家長眼中學生具有日常自查習慣的僅占調查總數的13.7%。過于關注成績,輕視對學生的自查引導,學生們缺少自查的氛圍。
3、流于形式,難成實效,方法欠缺。
學生在學習中為了快速完成學習任務,留給自己更多“自由”的時間,他們急于完成學習任務往往忽略自查這一環節。在課堂練習中,只有答案不同才會思考錯因。在交作業后,見到老師批改的錯號才會找自己解決問題的誤區,缺乏自查意識。因此,在考場上,總有些學生答完題無所事事,折紙、畫畫、玩尺子。多數同學的檢查可以用一個“看”來概括狀態,看來看去也看不出所以然,任時間從身邊滑過。盡管有一些驗算的同學,與其說是在驗算不如說是二次計算,自查方法明顯欠缺。
據調查,學生具有數學預習習慣的占調查總數的40%,學習后及時復習的占11.25%,能自覺自查的占27.5%,單元學習后,測試后自查的學生分別占22.5%、46.5%。學生自查意識淡漠,自查方法單一,很難實現有效自查,就不能經歷自查過程,體驗自查優勢,難以形成自查形成的良性循環,提高數學素養。
三、解決學生自查現狀的對策。
由于一方面,時下常見的做法是教師布置完作業,總不忘要求學生讓家長檢查簽字,這樣既助長了學生學習的依賴性,削弱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和意識,淡化了他們心中的責任感,同時也增加了家長的負擔。另一方面,面對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特別是小學中高年級,由于對作業失去了熱情,往往是只要完成作業就萬事大吉,不愿關心作業完成的質量,更不愿去反思從作業中得到什么啟示。再就是,在數學檢測中因為不會進行自查,任時間匆匆流逝,而學生無所事事。針對學生自查習慣缺失這一現狀,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作以嘗試:
1、引導自查,領略自查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自查,反思和小結有效的自查方法。當然教師在每節課都有一定的知識內容和練習的量,課堂的承載量有限,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練習中的某一題出發,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歸結自查的方法。例如,學生在計算組合圖形面積時,通過觀察板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自查方法并加以歸結,看圖形特征,想面積公式,驗計算結果,對單位是否一致。
2、家校溝通,營造自查氛圍。
在家庭作業這一環節,關于作業自查學生和家長的心理有一定的矛盾沖突,呈現的形態是學生草草檢查流于形式,家長檢查才是實質。在學生自查時家長更有甚者在孩子旁邊不斷提示,指指點點,造成孩子強烈的依賴心理。而學生本存的一丁點兒自查自信也被家長的一聲怒斥和好心指點所取代,取而代之的是不相信自己,只相信家長,相信老師。因此,建立有效的家校聯系,家長及時反饋學生的自查成果,教師定期在家長中給予方法上的引導和孩子自查成果的展示,排除家長的困惑,形成家校合力,為學生營造自查氛圍。
3、及時鼓勵,體驗自查效應
無論是課堂練習中,還是在作業中,教師都應作一位善于觀察的引路人,發現學生自查行為應及時肯定,對于學生收獲自查成果,教師更應大力表揚,引導學生去浮躁,靜思考,運用榜樣的力量感召學生細心自查,讓“正能量”擴散開來,使得數學素養的提升習慣和自查習慣相輔相成,學生通過心理體驗感受自查的帶來的良性效應,促進自查方法的呈現多樣化,自查技巧的提升快速化,以及自查習慣的養成常態化。
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3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成功的有力保證。近日,教管中心以學科為單位組織進行了隨堂聽課和部分學生的問卷調查,旨在了解我校學生學習狀態和學習習慣。在進行了一系列的觀察、對比統計之后,對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差異及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進行了理論分析,使我們認識到學生在學習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已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升。如課堂聽課專心度只有40%左右,中高年級發言次數只有30%左右等等。這次調研讓我們了解到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一些規律,并在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不良學習習慣的應對教育策略,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因此,由年管處組織備課組進行集中學習,并針對所發現問題開展專項督查,落實到日常教學管理中去,教管中心將在后期進行跟蹤調研。
語 文
問卷調查情況 (一)結果概述
本次共發出237份問卷,回收237份,回收率100%。本次的調查對象是一至六年級中任選一班。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前預習、上課、閱讀、查閱工具書、寫作等各方面的習慣上都存在著明顯的問題。
(二)數據分析
1、課前預習: 上表可以表明,22%的學生能夠堅持預習時讀三遍課文,有68.7%的學生會看一看,但不會大聲朗讀,9.3%的學生到上課時才讀書,上課前在家里不讀。
2、你聽課是否專心:
3、 你上課是否舉手發言:
4、你上課是否提問:
5、你喜歡與同學探究、合作學習嗎:
2、3、4、5統計表都是關于學生聽課的問題。從以上四個統計表中可以看出,23.3%的學生喜歡和同學合作學習,有28%的孩子不喜歡與同學探究合作學習,說明孩子們的合作意識不是很強;喜歡提問的孩子只有12.7%,這說明大多數孩子根本沒有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上課聽講很專心的孩子只有12%,發言非常積極的只占13.3%,可見,小學生上課聽講不能做到十分專心,發言不夠積極。這說明學生沒有養成傾聽、思考問題的習慣。
6、你喜歡閱讀課外書嗎:
7、你經常使用工具書嗎:
8、你讀了課外書會做讀書筆記嗎:
從以上三張表格可以看出,62.7%的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只有31.6%的學生常做讀書筆記,40%的學生經常使用工具書。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濃厚,但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時大部分學生沒有圈點批注的習慣,很少有學生做讀書筆記,查找工具書的習慣也沒有養成。
9、你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做到“三個一”嗎:
從上表可以看出,只有22%的學生能保持良好的寫字姿勢,很多學生良好寫字習慣的養成還需一段時間。
10、你每天回家完成筆頭作業后:
從上表可以看出,有46.7%的學生能自己復習,有53.2%的學生沒有養成主動復習的習慣。
11、你寫完作業整理學習用品嗎: 以上統 計表顯示,有64%的學生會自己整理書包,還有36%的學生沒有養成整理書包的習慣。 12、你寫完日記或作文后會主動修改嗎: 以 上表格反映的是寫作方面的問題。統計表顯示,寫完日記或作文主動修改的只有31.3%,有12%的學生從來不修改,有時修改作文的占56.7%。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寫作興趣不高,沒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寫完作文后不會主動修改。 14、你寫作業磨蹭邊寫邊玩嗎:
從上可經看出,有62.7%的學生能專心寫作業,還有37.3%的學生喜歡邊做邊玩。可見,學生專心寫作業的習慣還要培養。
隨堂聽課情況匯總
我們對一——六年級任選了一個班,進行了隨堂聽課,主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88.32%的學生能安靜候課,其中二、五、六年級抽查班級達到了100%;73.36%的學生上課能認真傾聽,六年級抽查班級達到了100%;87.23%的學生教科書整潔,有12.76%的學生的教科書有不同程度的損壞;70.8%的學生寫字姿勢端正,一、二、六年級抽查班
級相對較好;43.43%的學生上課能舉手發言,說明大多數學生上課不發言;學生平均讀書的次數達到7.8次,一、六年級抽查班級相對較好;學生的小小組合作要加強訓練,學生不會合作或不會合作,合作流于形式;50%抽查班級中學生發言完整;83.33%的班級的教師課堂上能留時間給學生做作業,大多數教師已有留時間給學生做作業的習慣。
成因分析
1、教師: 教師沒有意識到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平時很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缺乏學習方法的指導。
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應該對學生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這樣學生才知道如何去做;沒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時矯正學生出現的不良學習習慣,比如有的學生上課不聽講,有的教師會提醒學生聽講,但光這樣做是不行的,還應該尋找學生不聽講的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采取相應的對策;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待改進。根據平時的觀察,有的教師講課枯燥、不生動,教學形式單調,缺乏新意,都會導致學生上課不聽講;教師提問的藝術性不夠,如問題過于簡單或難度太大,教師的評價缺乏激情,不中肯等,都會讓孩子失去主動發言的興趣。
2、家長: 在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沒有恰當的方法;家長對良好習慣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不能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離婚率的增長、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等,也嚴重制約著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缺乏正確的引導,孩子是很難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
幾點對策
1、關注學生課堂表現,課堂上要嚴要求、重激勵、常點評、多糾正,才能養成習慣。改進評價方法,對已經有良好習慣或正在積極養成良好習慣的學生多加鼓勵與表揚,并給這些學生頒發合格證。
2、為學生樹立榜樣,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加強對優秀學生的宣傳表彰,評選各種先進分子并大力宣傳,如在學生中評出朗讀之星、小小書法家、作文之星、預習能手、背書大王等,用這些同學的好習慣去促進其他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1)預習、復習的方法。課前預習,可使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把主要精力放在預習時未能解決的問題上。預習前,老師要根據教材難易和學生水平,提出明確具體的預習要求.預習時,可以通過朗讀或默讀等方式,了解文章的內容,摸清文章的思路,體驗作者的情感,領悟寫作的意圖。可以從審清題意入手,去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復習是學習之母,搞好復習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復習則以讀當天教的內容為主,教給學生用嘗試的記憶方法,把當天課堂學習知識告訴家長,聽寫生字,朗讀和背誦課文等。
(2)培養認真書寫的習慣。利用好語文教學第一課的描紅和每天中午的寫字課,抓反復,反復抓,培養學生“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做到不管是什么場合,不管什么時間,只要提起筆來寫字,就要嚴格遵守正確的寫字姿勢。
(3)培養孩子質疑問難的習慣。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能提出問題是主動學習的表現,是創新的開始。新課程的教學尤其重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把提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為學生創設提問題的氛圍和學會提問題的方法。我們在課堂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培養孩子質疑問難的意識,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積極提問。
(4)培養學生合作的習慣。
課堂上小小組不是走過場,隨便聊天,小小組內的成員要明確分工,如小組長、記錄員、報告員、資料員等。組長組織合作交流時能進行有序安排,如鼓勵組員大膽發言,讓會說的先說,不會說的后說,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
(5)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善聽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學生”,要養成善聽的好習慣。首先我們要細化聽的要求,明確提出“學會傾聽要五心”,即做到: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看點;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并重,相互促入。并教給學生一些方法,如在聽同學發言前,可以猜測發言的同學會說些什么;聽完同學的觀點后入行歸納;最后再想想他說的有沒有道理。最重要的是使學生明白,學會傾聽,不單是用雙耳傾聽,更要用心去傾聽,用心思考老師的問題,用心思考同學的答案,相互促入,共同提高。
(6)培養學生回答問題完整的習慣 回答問題時要以“我覺得”,“我有不同的意見”“我想補充說明”等方式參與交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利用課堂教學持之以恒地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成的,所以在學生養成良好習慣之前,必須耐心而又持久地對學生進行訓練,直到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為止。
4、課堂是培養習慣的主陣地。各位教師要留時間給學生做作業,做到當堂訓練,另外可以培養學生認真作業、坐姿端正等習慣。
5、學校要開展學生學習習慣的專項訓練,如傾聽、教科書的使用、課前準備、讀寫姿勢等,并進行檢查評比。
6、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以活動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7、加強與家長的聯系,爭取家長的配合。制定習慣養成家庭評價制度,設置家庭評價表格,請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習慣進行評價并及時反饋給學校,這樣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等。
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各年級根據學生特點,訓練要有側重點,如低年級側重于正確的讀寫姿勢、專心寫作業、課外閱讀的習慣的培養,中高年級要側重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當堂筆記、修改作文等習慣的培養。
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4
一、調查的目的
學習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掌握知識技能和行為規范的活動。而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就是圍繞學習這個中心,學生所反映出的相應的行為習慣,它是一種比較鞏固的動力系統與維持系統,事實證明,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是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形成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會使人終身受益。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中小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習慣。作為實施健康教育的實施者教師,重要任務之一是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抑制不良的學習行為習慣。為了進一步了解小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的情況,掌握其學習規律,以便更有效地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設計并進行這項調查。
二、調查的對象與方法
我們以中文班的學生為對象,接受調查問卷的學生達200多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1、學生課前準備的習慣從上調查顯示,約占94%的學生一聽到上課鈴響了以后,都能停止戶外活動,迅速進教室。但進教室后講話的學生所占的比例約占36%左右之多。上課用的學習用品能每天帶齊的還不到總人數的70%。究其原因,學生書包沉重,為減輕負擔,每天只攜帶課表上安排課程的學習用品,有時臨時調課,便顯得慌亂;有的則由于自理能力差,沒有自覺整理書包的習慣。書本、文具盒隨意亂放的現象或還在課桌里的約占14%左右。做好課前準備是學生上好課的基本前提,它有利于穩定學生的學習情緒,保證上課的質量。這一方面學校已按行為規范的要求、標準進行了訓練,但檢查考核評比工作未能深入持久真正落實,出現了抓一抓,緊一緊,放一放,松一松的現象,或還沒有引起各任課老師的足夠重視。在貌似平靜的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值得引起重視。
2、學生上課聽講、思考的習慣從上表顯示,能真正做到上課從不做小動作、注意專心聽講的學生比例不高,其比例還不到20%,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要求學生上課時眼睛注視老師,根據老師的要求注視黑板或看課本,不講廢話,不做小動作。學生的聽課行為往往受學習情緒影響和教師授課質量、組織教學的能力所影響。學生感興趣的課,開小差做小動作的現象相對較少,反之則多。另外,學習環境干擾等因素,也會干擾學生聽課的注意力。上課聽講時能積極思考、愛動腦筋近占26%。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愛動腦筋學生數的百分比四、五年級較高,說明這個年級的學生求知欲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較強。遇到疑難的問題時,大多數學生能主動請老師、同學,約占61%,但上課時不動腦筋,有疑問時不敢發問的學生也不在少數。甚至有4~6%的學生學習敷衍,有疑惑也得過且過,不求甚解。在這里也反映學習能力的問題。學生學習過程應是不斷地生疑(發現問題)、質疑(提出問題)和解疑(解決問題)的過程。沒有熱愛學習,勤學苦練、善于思考的精神是不可能牢固地掌握知識的,因此,不斷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勤學好問,善于思考的習慣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3、學生閱讀習慣從表中顯示得到,絕大多數學生(88%)能坐直身子,雙手執書,他們的讀書姿勢是正確的。良好的讀書姿勢有益于學生的`健康與正常視力。學生中能經常自覺閱讀課外書的情況并不令人滿意。六年級閱讀情況則處于低谷,僅為31%。課外閱讀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多讀好書有益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但由于畢業班學業的負擔,沒有過多的時間,使學生對課外閱讀未引起足夠重視。各年級勤做筆記或圈劃情況較好(63%)。需進一步發揚。
4、學生作業習慣有效地進行作業,不僅能鞏固知識,而且能培養一個人健康的學習習慣和高度自覺的學習責任感。但目前許多學生作業的方法不健康,做作業前并不注意復習知識,不把握重點、難點及理解作業的內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復習再作業的學生比例并不很高。三年級占42%,四年級占67%,五年級占43%,六年級占29%,學生作業的習慣與老師的嚴格要求和有序訓練很有關系。做完作業后能自覺驗算的學生僅在27%,不少學生依賴于家長檢查或打聽結果的高達60%,這不僅說明學生的自信心存在問題,引起關注,而且它掩蓋了學生學習上的許多薄弱點,影響老師得到的反饋信息的正確率,使老師不能及時很好的調控。但從表中顯示,學生已養成了及時訂正的習慣,占80%。它也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的質量。
5、學生復習考試習慣復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表中很清楚地顯示。能自己自覺經常復習的近占37%,尤其是六年級學生,只有19%,碰到問題,自己思考解決的占16%,而極大多數學生沒有養成這個習慣,而是通過問老師、同學等方法來解決。但也說明已養成不懂就問這個習慣。考試測驗時,81%的學生能獨立思考,認真答卷、實事求是、不偷看、不作弊。成績不理想時,60%的學生能分析原因,改進學習方法,不斷努力。成績不夠理想時,有39%左右的學生不敢告訴家長。家長關心自己的子女的學習成績,希望知道孩子學習上的真實情況,能真實匯報成績是學生誠實的表現,也是健康心理的表現。學習上有困難時,不必顧慮重重,要如實告訴家長,爭取家長的幫助。為此,老師要重視培養學生主動向家長匯報作業情況和學習成績的習慣,以便家長與學校配合,形成合力,爭取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四、調查結論與建議
心理學研究表明,行為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學生越小,越容易養成健康的習慣,也最容易保留這種習慣。日本心理學家的研究也表明,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學習習慣的得分并不增加,為此,我們認為:健康的學習習慣在小學階段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難有大改進。因此,盡早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年齡越小,越容易養成健康的學習習慣,形成的健康的學習習慣也越容易鞏固。不健康的學習習慣發現得越早,也越容易糾正。我們正鑒于這種認識,把從小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是指導小學生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我們認為,最為重要的和最為基本的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有以下幾點:
1、關于熱愛學習,勤學苦練的習慣熱愛學習的實質就是明確學習目的。世界像一個有聲有色的大舞臺,每個人都將以某種身份登上這個大舞臺,扮演一個或悲或喜、或美或丑的角色。這不是毫無規律的偶然,而是必有前因后果的。無數事實證明,一個人如果熱愛學習,并終生求學不倦,那么他一生將是絢麗多彩的,或者說,他在世界這個大舞臺上,將能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小學階段對人的一生的作用,不言而喻了。同時,從小培養學生對新知識產生新鮮感、好奇心以及對新知識探究的欲望。唐代文學家韓愈說過:業精于勤。可見,勤在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愛迪生又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總之,勤奮出智慧,勤奮出成就。勤,既是一種可貴的美德,更是一種應當養成的健康習慣。
2、關于課前準備的習慣做好課前準備是上好課的基本條件。學校實行預備鈴制度,要求學生聽到鈴聲后,立即停止內外活動,加快步子走進教室;迅速到座位上,把學習用品輕放在桌子指定的位置;身子坐端正,停止講話,眼睛注視前方,靜待老師進教室上課。我們建議,每天用值日生專人負責檢查,任課教師嚴格要求,加強訓練持之以恒,使學生一上課就能投入學習。
3、關于認真聽課,善于思考的習慣課堂教學是學生增長知識的最基本的途徑。上課認真聽講、善于思考,實現掌握新知識、新技能、課堂學習時,要求學生做到:專心聽講、不講廢話、不做小動作;聽課時,要善于思考,提出質疑,并適當做些筆記,不懂就問,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與合作;回答問題要先舉手,得到允許后站起來發言,發音時聲音響亮;別人發言時,要認真仔細地聽,虛心學習,取長補短。
4、關于預習、復習的習慣預習是學生學習的起始環節,課前預習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學生在每次新課前自覺地進行預習。對要學的知識作一個初步的了解;把學習的難點、重點和不懂的地方記下來,這樣在上課時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帶著問題聽課。課后及時復習,記憶清楚,內容易懂。應當要求學生當天的課當天復習,先全面復習,再重點復習;遇到重點、難點的知識的反復復習,溫故而知新,復習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知識能被掌握得更扎實。
5、關于作業與檢查訂正的習慣作業練習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減輕過重的學習負擔并不是布置作業。作業有助于鞏固、消化所學的知識,把知識轉化為技能,因此要求學生做到:創設一個安靜良好的作業環境;善于積極思考,獨立完成,作業不拖拉,不抄襲;作業書寫工整,字跡清楚,格式規范,卷面整潔;作業看清題目要求,先復習有關內容再作業,作業后仔細檢查,自覺驗證;作業本發下后,發現答錯題自覺及時訂正。
6、關于課外閱讀的習慣課外閱讀對于開拓學生視野、豐富知識、提高閱讀與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必須: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培養閱讀興趣,要結合課內外,向學生推薦好書。校內外結合,創造良好閱讀條件,開設閱讀指導課,激發閱讀興趣,引導正確的閱讀習慣,開展讀書活動,指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并開展課外閱讀競賽評比活動。為了保證調查問卷情況的真實性,每個學生只寫上班級,不寫姓名,以顯示學生自己存在不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而不受到老師或同學的批評或指責。
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5
一、調查目的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的助力器,甚至能夠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在小學階段對于養成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我校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還不盡人意,尤其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習習慣的養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順應新課程的基本要求,著力養成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此,我們對不良現狀進行了調查,并分析其原因,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客觀依據。
二、調查對象
本文以我校三至六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調查了解我校學生在學習習慣方面的情況,以及分析不良學習習慣的原因,繼而培養我校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質量。
三、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觀察法相結合,調查問卷的設計和分發均符合調查問卷的科學性。通過班主任了解學生平時的學習習慣,最后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合和分析,對比調查問卷,以確保調查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四、小學生學習習慣現狀分析
1、缺乏明確的'學習動機和動力。很多小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不知道自己為了什么而學習,只是因為家長讓上學就上學,為了看書而看書。在看書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并不集中,容易被外界干擾;學生學習的自制力較差,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將注意力完全放在學習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不強,遇到不會的問題很少主動提問,在沒有人看管的情況下,很少主動學習。
2、沒有良好課前預習習慣和課后復習習慣。調查顯示,有一半的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也沒有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制訂學習計劃的習慣。大部分學生沒有課后復習的習慣,每天對于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回家或者下課不進行復習、鞏固。僅有三成的學生會及時整理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并復習和背誦。
3、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課堂學習效率低。
我校大部分學生在后半節課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容易離開教師的教學內容。調查顯示,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效率很低,超過一半的學生在課上很難進入狀態,經常溜號。家長也普遍反映,孩子在做作業時,有的邊做邊玩,有的邊做邊看電視,不夠專心,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做作業時需要陪做。有的學生認為作業出現錯誤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不專心所致。
4、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做作業的姿勢不端正,需要教師與家長反復提醒。我們發現學生不良的姿勢為: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過低,大拇指壓著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學生很少。大部分班級都普遍存在字跡不端正、學生涂改隨意、不整潔等不良現象,不能很好地達到字跡勻稱、端正、美觀。部分家長也反映孩子在家做作業時粗心、漏題、看錯題意、邊看電視邊做作業。
5、缺乏學習自主性。我校許多小學生都是在教師的督促下進行學習活動。在課堂中,不能自始至終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一旦脫離了教師的視野范圍,就容易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有部分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比較喜歡看電視和玩手機,有的每天必看,有的邊做作業邊看,有的一有機會就看。做完作業主動檢查的學生不多。
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6
一、調查目的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自動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養成的方法、姿勢、態度、意志、行為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有效學習的基本保證,是終身學習的迫切需要。教育家葉圣陶曾明確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新課程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好習慣能使意志專注于學習,提高學習效果,受益終身。反之,壞習慣徒費時間,學習效率低,貽害一生。可見,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目前,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諸多不良習慣,需要重新認識,并予糾正。為了解我校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探索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特對各年級段的學生進行調查。
二、調查時間
調查時間:
三、調查對象
為調查反映全面,課題組確定低年級二年級和高年級五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共xxx人。
四、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課題組研究制定了詳細可行的《小學生一般學習習慣調查表》,除此還責成課題組骨干成員分學科制定了語文、數學、英語學科學習習慣調查表,抽取四、六年級進行抽樣調查,并寫出調查報告,本報告主要著重分析一般學習習慣。
五、調查內容
課前預習、課前準備、課上聽講、思考提問、合作交流、完成作業、自習早讀、使用學具、書寫、上網等方面。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對調查表反饋的數據進行統計。
調查表共分15個項目,四個等級:A、B、c、d,A級為表現最好,其他三個依次降低。
(二)對統計數據結果進行分析。
調查的結果基本上反映了我校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和特點,通過課題組成員對以上數據進行分析研討,達成如下共識。
1.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正被重視和逐漸形成。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師對新課程的理念“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及三維目標的認識逐漸深入,能在日常教學中努力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整合,比較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1)制定具體措施,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領導重視,校長曾多次在學校例會、教師座談、學生會上強調培養習慣的重要性:習慣影響人生,性格改變命運,細節決定成敗。特別注重強調對學生日常行為習慣,聽說讀寫習慣,規范用尺習慣,良好書寫習慣等多次進行宣講和強調。學校也不失時機地利用各種宣傳陣地進行教育,如:開學典禮、國旗下講話、墻報、紅領巾廣播、班隊會等。組織各種競賽與評比,如:文明班級、文明學生的評選,作業展覽、書法比賽等。倡導各學科教師齊抓共管,并經常組織教師交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做法。并利用家長座談會、家長學校活動等學習與交流如何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常識。
(2)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也能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教師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比較重視,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習慣要求,并能貫徹于日常教育教學中。對習慣比較差的學生能及時與家長聯系,共同商討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方法,及時溝通,經常提醒。課堂上努力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探究樂趣。樹立榜樣,通過名人故事、身邊的人和事等讓學生真切地感到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它對人一生的影響是重大的。
(3)小學生正在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調查數據統計表可以反映:大部分學生已經具有或正在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準備、規范用尺、控制上網、合作學習、作業書寫等方面AB級比率達到90%以上,反映出學校、家長及學生自身都比較重視對良好習慣的培養。從調查情況看,學生對一些顯性的學習習慣比較容易養成。
2.小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
(1)注意力精神不集中,課堂聽講效率偏低。
從調查數據統計表可以反映:僅聽講一項,c級比率達到30%,c級標準為:開始聽講認真,過一會就不專心了。這可以說明大部分學生在后半節課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容易走思。家長也反映孩子在做作業時,有的邊做邊玩,有的邊做邊看電視,不夠專心,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做作業時需要陪讀,并經常督促,這些都反映出小學生記憶力持久性差,干事專注的習慣需重點培養。
(2) 書寫不規范,作業質量應提高。
從調查數據統計表可以反映:書寫一項符合c級標準的高達35%,反映出部分學生不按要求用筆(學校規定三年級以上書寫要求用鋼筆),用筆隨意,同一本作業本用了三種筆且書寫欠工整。作業完成一項選c的為28% ,還有3%選的為d級,可以看出學生作業時較馬虎,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有抄襲作業的極其不好的習慣。做作業的姿勢不端正,需要教師與家長反復提醒。在調查中,發現學生不良的姿勢為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學生很少。
(3)缺乏自主學習,缺少學習內驅力。
從調查數據統計表可以反映:學生自覺預習、復習的比率很低,A選項平均為19.5%,上自習的效率低下,還有5%的學生不會上自習。這些數據都反映出現在的學生缺少學習動力,不會自主學習,許多小學生都是在家長與教師的督促下進行學習活動。在課堂中,不能自始至終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一旦不在教師的視野范圍之內,就容易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4)獨立思考,發現問題的沒有養成。
從調查數據統計表可以反映:不會獨立思考,不善于提出問題的學生為20%。善思善問是很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良好的良好習慣,它是培養學生 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課堂上,我們發現一些學生被動機械疲勞無趣的學習,根本不會獨立思考與主動學習,就等待著老師講解、輔導或問同學或看教輔資料,分析文章回答問題是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見解,做數學題目方法單一,生搬硬套,稍有變化便迷惑不解,遇到很小的困難,便會止步,缺少探索精神,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這些,都是因為他們沒有養成善思善問的良好習慣。
3.小學生不良學習習慣形成的原因分析。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學生習慣養成的影響是很大的。有的家長缺乏表率作用,無視或忽視自己的一言一行所產生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不自覺中受到不良影響。目前,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有的家長對孩子溺愛、遷就,導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賴、放縱等消極的`性格特點,以至慢慢發展為不良的習慣,如學習不努力、不肯吃苦、懶惰、作業不完成、遇到問題不知如何解決等。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子女管教過嚴,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使孩子覺得家庭中沒有溫暖,從而使他們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影響的誘惑。家庭結構的變異或家長自身的惡習,如父母離異、有盜竊或賭博等行為,會使孩子受到腐蝕,導致行為習慣不良。
(2)學校方面的原因。
學校應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樂園,但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學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觀點上的偏頗或方法上的不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地助長學生的不良品行。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心中只裝著教案,沒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沒有采取有利的措施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有的教師教法比較成舊,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課堂氛圍不夠民主、和諧,致使部分學生思維不活躍,發言不積極。有的教師的一些教學設計不正確也影響學生的聽課習慣,如:提問不明確,學生不知從何答起;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與參與方法不明確,學生放任自流;教師啟發性的提問問題質量差,學生的思維層次不夠深。有的教師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如:教師不用教具,在課堂上隨手畫圓,畫出的似圓非圓,不習慣用尺,等號直線畫的不齊;要求學生寫正確規范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等,符號書寫不規范美觀,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什么時候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3)社會方面的原因
21世紀是信息社會,各種有用的、沒用的、健康的、消極的大量信息充斥各個空間,影響著學生的感官和思想。由于成長中的少年兒童缺乏全面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社會上各色的歪風邪氣和腐朽思想對學生可能產生的侵蝕和影響也是不能低估的。一些不適合學生接觸的文化場所和文藝作品也可能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發展產生不好的作用。
(4)學生自身的原因
學生心理上的某些主觀原因也會造成其不良的行為習慣。有的學生道德意志薄弱,正確的道德認識不能戰勝不合理的個人需要。有的學生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和道德信念,不能正確理解相關的道德要求和道德準則,如把違反紀律看作“英雄行為”,把頂撞老師視作“勇敢”等。有的學生因為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如:自私、任性、驕傲、懦弱、自閉等消極的性格特征,導致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和殘缺的個性特征。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健康個性是有益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為其終身學習一生發展奠定基礎。針對上述我校學生學習習慣調查現狀及分析,我們將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課題研究與實施,爭取探索出一條有效途徑。
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7
一、前言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基本保證,是終身學習的需要。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才會把精力集中在學習活動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學習效果,也有利于學生健康的發育成長。反之,壞習慣不僅降低學習效果,而且有損于身心健康。小學一年級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目前,我市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還不夠理想,尤其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習習慣的養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了解我市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尋求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特確定一些學校與學生進行調查。
二、調查方法
1.調查時間、對象與范圍
時間:20xx、2——5015、3
2.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家長問卷、
觀察法:隨堂聽課時進行觀察、查看練習
3.調查內容
學生的聽課習慣、作業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品質等因素。
三、調查結果分析
1.小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本次調查中,通過問卷、課堂教學觀察等多種形式,發現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還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特別是一些與學習成績提高密切有關的學習習慣欠缺。由于一年級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高,再加上剛離開幼兒園不久,還不能立刻適應小學生活。因此,一年級小學生在課堂和課后的表現往往不盡如人意,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
一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課堂上時常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被少數學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數學生成了課堂的陪襯。從隨堂觀察記錄看,90%的小學生在一節課的前十分鐘時注意力比較集中,越往后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離開教師的教學內容。從家長反映情況來看,一年級小學生在做作業時,往往邊做邊玩,不夠專心,80%的家長都是自己陪孩子一起做作業。
(二)認真傾聽的習慣欠缺。
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常是老師問題一提出,學生個個舉手,有舉的高高的,有站起來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終被請到回答問題的學生一臉高興,急著發表自己的見解。未請到則垂頭喪氣,而不是認真聽取同伴的發言。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大部分學生喜歡發表各自的見解,不善于接受別人的意見。在完成作業時,往往教師讀了幾遍題目,但仍然有小學生聽不清楚題目的要求。
(三)語言表達的能力不足。
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當老師提問時,所有的小學生都把手舉得高高的。但是請到個別小學生回答的時候,他站起來后又不知道要說什么;有的孩子站起來后,支支吾吾,聲音很輕;有的孩子表達的內容和題目的要求完全無關。
(四)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
觀察發現,大部分一年級小學生還沒能掌握正確的作業的姿勢,做作業的時候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每次都需要教師的反復提醒。個別小學生做作業時隨意涂改,頁面不整潔,完成的作業也不能很好地達到字跡勻稱、端正、美觀的要求。
2.小學生不良學習習慣形成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學生習慣養成的影響是很大的。有些家長缺乏表率作用,無視或忽視自己的一言一行所產生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不自覺中受到不良影響。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為了滿足孩子的愿望,家長不管好歹,要什么給什么,一切按照孩子的意思辦。久而久之,孩子在這種優越的環境下,從行為上就難以約束自己,自制能力差。更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自己做點事,就會影響和耽誤學習,因此事事由父母包辦,不注重鍛煉他們的獨立性。如渴了大人給倒水,鉛筆斷了家長幫著削,書包亂了父母整理。這些雖然看起來不算什么大事,可時間長了就會產生依賴心理,其結果可能使孩子做事責任心差,缺乏學習主動性,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馬虎,影響孩子的學習自覺性。
(2)學校方面的原因
學校應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樂園和保護傘,但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學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觀點上的偏頗或方法上的不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地助長學生的不良品行。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心中只裝著教案,沒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沒有采取有利的措施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有的教師教法比較成舊,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課堂氛圍不夠民主、和諧,致使部分學生思維不活躍,發言不積極。有的教師的一些教學設計不正確也影響學生的聽課習慣,如:提問不明確,學生不知從何答起;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與參與方法不明確,學生放任自流;教師啟發性的提問問題質量差,學生的思維層次不夠深。有的教師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如:教師在課堂上隨手畫圓,畫出的圓似圓非圓;要求學生寫正確規范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等,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什么時候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3)社會方面的'原因
由于成長中的少年兒童缺乏全面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社會上各色的歪風邪氣和腐朽思想對學生可能產生的侵蝕和影響也是不能低估的。一些不適合學生接觸的文化場所和文藝作品也可能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發展產生不好的作用。
(4)學生自身的原因
四、幾點看法和建議
一年級小學生好動、好問、模仿性強,所以良好習慣培養應以常規學習習慣培養為主,在培養方法上注重激發欲望,反復訓練形成習慣。
(一)及時提醒。
在培養小學生學習習慣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提醒是非常必要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不僅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還要注重提醒。當發現哪個學生的表現不能令人滿意時,及時送去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者是一下輕輕地愛撫,就會喚起學生的注意。
(二)樹立榜樣。
在孩子們的眼里,教師是完美無缺的榜樣,學生的許多習慣都能從老師身上找到影子。因此,教師在課堂內外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小學生具有向師性、模仿性特點,教師必須發揮示范作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學生耳儒目染,對其良好的習慣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小學生的另外一個心理特點就是模仿性強,還有爭強好勝心理,要多用小學生身邊的伙伴給他們做榜樣,激勵他們向小伙伴學習。
(三)恰當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給兒童以勞動的快樂,覺得學習成績的快樂,喚醒隱藏在他們心中的自豪感,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條金科玉律。”正確適當地評價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手段。對學生取得的每一點微小的成績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激勵其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課堂評價要多樣化,要有針對性,語言要豐富,不要總是一句:“你真棒”。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一句表揚,或是一個小紅花、五角星都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四)家校聯系。
學校的教育沒有家長的配合,家庭教育沒有學校、教師的指導,教育就形不成合力,教育就難以產生效果。因此,家校聯系相當重要。一方面要積極向家長宣傳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意義和具體要求,動員廣大家長一起做好這項工作。另一方面,通過家訪、家庭教育講座、家長學校、一年級半日開放活動、家校聯誼活動等多種途徑,加強與家庭的聯系,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轉變家長重知識輕習慣的觀念,及時與家長溝通,共同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行為變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8
一、調查目的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基本保證,是終身學習的需要。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明確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目前,我校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還不夠理想,尤其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習習慣的養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了解我校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尋求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開展此項調查。
調查時間:20xx年5月至6月。
調查地點:Xx小學。
調查對象:Xx小學一至六年級學生及家長。
二、調查方法
Xx小學是一所農村中心小學,現有6個班,185名學生。我們把1—6年級學生分成低、中高兩個段,進行學習習慣現狀的調查分析,從按時上學、課前準備情況,課堂聽講答問情況,預習、復習、考試情況,完成作業情況,課外閱讀情況,講究學習衛生等顯性方面展開調查,其中低段涉及5個方面,高段涉及10個方面。
(一)、問卷調查法。這次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學生家長,共發出問卷185份,收回168份,占90.8%。第二部分是對學生進行調查,共發出去185份,收回185份。第三部分是對教師進行調查,共發出去20份,收回20份。
(二)、訪問調查法。對本校的隨機抽取的30名學生家長和30名學生進行訪問,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情況。
(三)、觀察調查法。通過對學生的在校聽課,作業等學習情況的觀察,調查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情況。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農村小學生大部分具有較好的學習習慣。
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按時上學及完成作業的占89.2%,考試不作弊的占96.2%,課前備齊學習用品的占90.2%,課堂上能書寫筆記的占84.3%,能做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占總數的83.6%,綜合評價達到“較好”的占80%。從以上數據可以說明農村小學生大部分具較好的學習習慣。
從農村小學生學習習慣較好的現實狀況也可以說明: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正被重視和逐漸形成。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學校對新課程目標的認識逐漸全面,能在教學工作中努力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整合,能比較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從調查中反映,尤其是中年教師所帶班級更加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當然,農村人的樸實,能吃苦耐勞也反映在學習習慣之中!
2、農村小學生學習習慣方面存在的幾個問題
在本次調查中,也發現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還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下面僅就調查設計的范圍列出幾個問題。
(1)學生上課聽講、思考、答問、記筆記的習慣還存在著問題。調查顯示,能真正做到上課從不做小動作、注意力集中、專心聽講的學生比例為52%,有39%的學生偶爾不專心聽講,有9%的學生經常不聽講。我們了解到,學生的聽課行為往往受學習情緒影響和教師授課質量、組織教學的能力所影響。學生感興趣的課,開小差做小動作的現象相對較少,反之則多。上課聽講時能積極思考、愛動腦筋近占30%。遇到疑難問題時,學生能主動請教老師、同學的約占37%,上課時不動腦筋,有疑問時不發問,也不主動舉手回答老師同學提出問題的學生也不在少數,偶爾問答的占42%,從不問答的占21%,農村孩子學習不主動性,于此可見一斑,因此,不斷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勤學好問,善于思考的習慣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2)學生課外閱讀習慣有待養成。課外閱讀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多讀好書有益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調查統計顯示,學生中能經常自覺閱讀課外書的情況并不令人滿意。能夠經常閱讀僅為32%,偶爾閱讀的占52%,而從不閱讀課外讀物的占了16%。在新課程改革中對各年級課外閱讀有量的要求,學校有5000冊可供學生閱讀的圖書,但由于農村家庭不具備促進學生閱讀的環境,教師缺乏必要的輔導指導,學校沒有嚴格的量的要求,使學生對課外閱讀未引起足夠重視,相當多的學生沒有自覺閱讀的習慣,必須加強閱讀指導,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3)學生作業、講究學習衛生的習慣需要進一步培養。有效地進行作業,不僅能鞏固知識,而且能培養一個人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覺的學習責任感。雖然學生能夠及時完成作業人占72%,但偶爾不做的還有22%,經常不作的約6%。更不容忽視的是許多學生作業的方法不適當,做作業前并不注意復習知識,不把握重點、難點及理解作業的內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復習再作業的學生比例不高。預習和復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三到六年級學生能自覺經常預習復習的'僅占42%,有時進行預習復習的也占42%,不預習復習占了16%,尤其是五六年級有兩個班的學生,認真預習復習只有15%,“溫故而知新”,如此狀況實難如愿。良好的讀書寫字姿勢和健康的用眼習慣有益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在調查中,發現有13%的學生不講究學習衛生,學生不良的姿勢為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學生較少。
3、存在問題原因初探
(1)家庭方面的原因:不良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學生習慣養成的影響是很大的。農村家長文化知識水平不如城市的高,有的家長缺乏表率作用,使孩子在不自覺中受到不良影響,例如農村讀書看報的人少,學生中自覺閱讀課外書的就少。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又不懂教育方法,對子女管教過嚴,簡單、粗暴,使孩子覺得家庭中沒有溫暖,從而使他們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影響的誘惑。父母缺位導致行為習慣不良,現在農村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多,父母常年在外,孩子要么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要么寄養在親戚朋友家里,在調查中發現有46名學生的父母均不在家,留守生數占學生總數的近25%,這些學生中的76%在學習習慣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
(2)學校方面的原因:學校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不重視學生行為養成教育,沒有培養習慣的自覺性主動性,只教書不育人。有的教師教法比較陳舊,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課堂氛圍不夠民主、和諧,致使部分學生思維不活躍,發言不積極。有的教師的一些教學設計不正確也影響學生的聽課習慣。有的教師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要求學生寫正確規范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
(3)社會原因和學生自身的原因:上大學費用高、就業難使部分家長產生了畏難思想,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好壞;農民工不需要多少文化,憑體力也能掙錢養家糊口,致使部分家長輕視教育。兒童缺乏全面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社會上的歪風邪氣和腐朽思想對學生可能產生的侵蝕和影響也不能低估。
四、培養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三點建議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有研究表明,行為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學生越小,越容易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最容易保留這種習慣。但是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培養,經過反復的、長期的訓練而成。
1、制定出系列化的農村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策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引起大家的重視,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從哪里著手,關鍵是沒有一套學生應該養成的學習習慣的內容體系。學校明確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教育的目標、內容及要求,并分解到不同年級進行實施。
2、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有機滲透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習慣是在學習活動中通過練習和不斷重復固定下來的學習方面的行為方式,也是一種定型化、自動化了的行為方式。課堂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主戰場,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聯系實際,指導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有機滲透預習、復習習慣,聽的習慣,讀的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遵守紀律、熱愛勞動等等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形成習慣。
3、家庭、學校、社會聯動,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來支持。在習慣的養成中,特別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家庭環境的狀況和父母的言行,對子女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學校應注重與學生家長緊密聯系,開辦家長學校,指導家庭教育,定期召開家長會,經常互訪。對有不良習慣學生的教育,班主任與家長結對子,教師將不良行為習慣發生的時間和主要事實、教學效果及時通報給家長,并共同分析原因,共同研究制定矯正策略,形成教育合力。
烏申斯基說得好:“如果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道德資本,那么,在同樣的程度上,壞習慣就是道德上的無法償清的債務了。” “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能有一個好習慣真的讓人終生受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長期的生活、學習中通過點滴積累而形成的。小學階段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讓我們共同重視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吧!
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9
調查目標:通過對學生各類學習興趣的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分析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的原因,了解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因素,為制定對策提供有力的材料。
調查時間 :
調查對象:1—6年級學生。
調查方式:訪談法、調查法。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對不同學科的興趣
受調查學生都能夠明確指出“最喜歡的一門課”與“最不喜歡的一門課”。這表明目前小學生對不同學科興趣的差異是明顯的。最喜歡的學科是數學,占總人數的30%,最不喜歡的是外語,占40%。最喜歡某一學科的原因有以下幾種:(1)老師講得好(35%);(2)從小喜歡,基礎較好(3)能動腦子(20%);(4)學了有用(15%);(5)其他(5%)。最不喜歡某一學科的原因有以下幾種:(1)老師講得不好(35%);(2)從小不愛學,基礎不好(3)學了沒用(12.5%);(4)不喜歡文(或理)科(10%);(5)其他(2.5%)。老師講得好是學生喜歡某一學科的主要原因,也是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的重要原因。例如,最不喜歡的學科是外語,原因是“基礎不好”的,占40%。可見,從學生小時就誘發他們對學科的興趣,打好基礎,對學科興趣的形成及推動學生的積極學習有重要作用。
(二)對老師及上課的要求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有97.5%的學生不喜歡嚴厲的老師,有95%的學生非常喜歡老師在課上安排有意思的游戲,有95%的學生非常喜歡老師利用電教手段上課。從以上數據中不難看出,學生們喜歡老師能夠在課上安排有意思的活動,
及利用電教手段上課。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決不能懶惰,應采用各種切實可行的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對課外書籍閱讀的興趣
1、關于閱讀興趣
問卷1:雙休日,你最喜歡干什么?
看電視外出游玩看書 打電腦
65 32 42 21
40.6% 26.3% 13.1%
問卷2:能否寫出五部以上中外名著?
寫出五部寫出四部 兩部以下
三年級 72130134
四年級 106 157 83
五年級 153 102105
從問卷中不難看出,四年級以前,學生仍然以連環畫為主要讀物,五年級則開始對以文學類中外名著為主的閱讀發生興趣。相對而言,學生的閱讀面較為狹窄,就學生家中的藏書來說,有的以和職業相關的內容為主,有的以個人興趣為主,有的以學習輔助類書籍為主,內容比較單一。大多數學生在課余,尤其是雙休日,閱讀隨意性較大。
2、學生到圖書館學習情況
問卷3:你經常去圖書館嗎?
去圖書館情況人數百分比
經常去 168 31%
偶爾去 282 52%
從來不去92 17%
從問卷中看出,學校圖書館的有無對學生的影響并不大,仍有17%的學生平時不光顧圖書館,52%的學生很少去圖書館,可見他們沒有利用圖書館查閱資料的欲望和動機。學校和家長應該放開手腳,讓學生到圖書館來,引導他們打開知識的寶庫,使他們學會如何獲取信息來武裝自己進行新的創造。學校要利用書籍這個強用力的工具,為學生在各方面發展打好基礎。
3、學生每天學習時間
問卷4:你每天用于學習的時間是多少?
學習時間 人數 百分比
沒 有 28 9%
30分鐘 192 64%
1小時117 39%
1小時以上84 28%
從調查結果來看,有9%的學生沒有學習時間;有64%能保證每天有半小時以上的時間用于學習。有64%的學生能保證每天有一小時或一小時以上的學習時間。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他們的學習動機,特別是保證他們課外閱讀的時間,是不可忽視的。
(四)、興趣不高的原因
1、教育觀念滯后。學校為了提高知名度向教師要成績,教師向學生施壓,很少顧及學生自身的興趣。
2、方式呆板。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缺乏創新意識,不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們仍習慣于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一本書進行說教,習慣于通過強化題型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難以調動大多數的積極性。61%的同學認為老師教法一般,23%的同學認為老師的教法有創意,16%的同學認為老師的教法陳舊。
3、家庭期望過高。46%的同學認為家長對子女“聽之任之,不聞不問”,只有19%的家長不太強求成績。 80%的同學希望有“寬厚的父母,寬松的氛圍”,13%的同學希望父母有才識,4%的同學希望父母有錢有權。
4、課堂上對老師的觀點有異議時,37%的同學得到鼓勵,53%的同學被敷衍或不理睬,10%的同學遭到訓斥。
二、采取的對策與建議
(一)培養興趣
從此次調查中發現,因學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學習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低中年級學生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還對傳記、傳奇、驚險、愛情小說等感興趣。女
同學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男同學則對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所以教師要對學生的愛好有所了解,教學時就有的放矢了。教師隨時可以與學生談心,談談自己兒時的學習,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二)狠抓落實
時間落實。統一指導學習的時間要落實,保證每天的學習時間;對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要落實,減少作業量,增加閱讀時間。
活動落實。進行課外閱讀指導,要開展一些學生喜愛的活動,使課外閱讀成為一種有組織的集體活動。活動的形式要豐富多樣:故事會、辯論賽、朗誦會、讀書筆記展評等。
指導落實。教師 的指導,主要是引起學生的興趣,提供閱讀的方法。故事性強的作品,可以介紹一個有趣的開頭;可以朗誦一段優美的作品;知識豐富的`作品,可以簡要講一些學生聞所未聞的知識。閱讀方法的指導也要多樣化,從摘抄、批注、質疑、欣賞、寫讀后感等多種角度進行指導。
檢查落實。對學生學習的進展要經常檢查、督促、交流、評價,對學生閱讀的篇目、字數要經常統計,使學生養成習慣,并且及時表揚先進,擴大影響。
(三)探索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
積極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學方式,變“死水”為“活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探索求知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改善教學環境。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內容采取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從而有效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有正確的學生觀,其次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再次教師要以身作則。要建立民主、和諧、開放、輕松的課堂氣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建激勵評價體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多形式的趣味活動,把孩子的這種天性充分運用到學習中去,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味快樂。
(五)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減少學習的壓力
幽默是教學的得力助手。幽默可以使學習化難為易,幽默可以使課堂氣氛和諧融洽,幽默可以使師生心靈對接溝通。于永正老師說,笑著看學生,學生就會 笑著看老師。
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在教學中是實施教學的主要手段。教師有聲有色的講解,幽默風趣的語言,能化枯躁無味的內容為意味盎然,學生愿聽樂聽。教師文彩飛揚的語言會使課堂如一首流淌的音樂,洋溢著輕松、愉悅的氛圍,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在快樂中達到教化的目的,在輕松中完成知識的傳授。
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10
為了解中學生學習方法的現狀,分析學生學習方法的差異,尋求中學生學習方法與學習效果的相關規律,我們對我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預習、聽課、作業、復習、考試、課外閱讀、課堂小結等學習方法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多數中學生還沒有掌握適合獨立學習的學習方法,教師有必要進行學法的具體指導,開設學習方法課。 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學好功課、發展才智的重要條件。中學生由于年齡特點,正在處于發展智力,增長 知識階段,掌握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不僅在學校有用,對于他們離開學校后,刻苦地進行學習,充實自己, 仍有積極的指導作用。為了研究中學生學習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我們對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 的預習、聽課、作業、復習、考試、課外閱讀、課堂小結等學習方法進行了抽樣調查,現報告如下:
一 調查目的
1、 了解中學生學習方法的現狀;
2、 分析中學生學習方法的差異;
3、 尋求中學生學習方法與學習效果的相關規律;
二 調查對象
從高中三個年級中各抽3個班,共452名學生。
三 調查方法和步驟
調查采取問卷和談話法。問卷采用學生問卷。談話法是由實驗教師對本班三類不同學習品質的學生進行抽 樣,并對他們分別進行談
話。
四 調查結果
1、預習情況和方法
調查表明,學生沒有養成自覺預習的習慣,大部分學生處在“老師要求預習才預習”的狀態,占總數的4 0%,還有“老師要求預習也不預習”的,占總數的30%,而經常自學預習的學生只占30%。
從統計數據看,學生預習方法大部分處于“把要學的內容看一遍”的狀態;而通過預習找難點、找重 點或解決疑難的比率較低,原因是高一年級的學科較高三年級學科易學,從小學進入高中,學習方法仍停留在 小學水平。調查表明,高一年級多預習語文、數學和外語,高三年級各科基本都要預習,而且預習物理、化學 的比率高于語文、數學、外語和政治的比率隨年級增長。
“看一遍”的預習方法與學習成績相關極低,它反映出中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把預習當成一 種任務去完成,反而浪費了大好時光,這也是造成學習質量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反“找出難點”和“找出 重點”的預習方法與學習成績相關一般很高,但這類學生很少。所以從中學生整體來看,他們缺乏自學能力 ,只把預習當成額外作業去完成,沒有作為能力去培養,所以,我們教師應該注重培養能力。
我還發現,“對照參考資料”的預習方法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系數隨年級的升高由負高相關轉為正高相關 ,這一變化反映出預習方法
隨年級的增長而變化,原因是高三學生的自學能力強于高一年級,而且由于臨近中 考,復習參考資料是高三學生的主要方法。
我們對24名優秀學生預習方法的調查表明,其中18名學生采取“找出難點”、“找出重點”等方法, 只有6名學生采取“看一遍”的方法。所以,我們應該把預習當成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總結能力的一個途徑, 力爭改變學生長期形成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和長期依賴教師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課堂聽講情況和方法
調查表明,教師講課枯燥是造成學生聽講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因素,占整體的35%。由于教師講課的水 平普遍不高,不能引起學生足夠的興趣,所以調動不了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有各種不同的聽課方式。統計表明,采取第一種方式的學生較多,高一年級高于高三年級;采取第二種方式的學生,高三年級較多 ,高二年級次之;采取第三種方式的學生,高二年級較多,高一年級次之;采取第四、五種方式的學生極少。 這說明聽課方式與年齡特點有關,高一學生慣于全記,高二學生因課程加多加深多注意聽,高三學生重點堅持 有選擇地記。從整體來看,學生聽課時思維不夠活躍。影響了思維能力的訓練。
統計表明,高一學生采取第一種方式與學生成績相關較高;高二年級學生采取第二種方式與學習成績也相 關較高;高三年級學生采用第四種方式與學習成績也相關較高,而且數學和物理采用第三種方式也相關較高, 其它基本處于負相關狀態。由此可見,由于不
同年齡學生智力開發的不同和聽講習慣的不同,直接影響著學生 的學習方法。
在抽樣談話的24名學生中,有16名學生采用二、三、四種方法。僅有8名學生采用第一種方法。所以 上課時提倡學生討論和議論,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選擇重點的能力,發現和鼓勵學生獨立創見,是提 高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3、課堂記筆記的情況和方法
學生記筆記方法的調查情況
調查表明,記筆記的方法是隨年級的變化而變化的。高一學生習慣于抄板書,高二和高三學生開始轉向記 重點,但采取全記的比率還較高。
統計表明,抄板書的方法與學習成績相關很低,甚至出現了負相關,這反映出一味的抄板書,影響了課堂 學習效果。高二學生不記筆記與學習成績相關較高,高三數學、物理課學生記筆記少或不記筆記與學習成績相 關也較高,說明對于較難學習的科目或思維邏輯強的學科,學生應該集中精力聽講,以免造成思維混亂和前后 邏輯不連貫的現象。確實有一部分教師習慣于寫板書,也要求學生抄板書,這不僅影響了教師的講課思路,也 影響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上不能通過眼看、耳聽、動手、動腦和口答等交替使用大腦皮層興奮 域構成多通路的聯系,阻塞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對較難學科應該以聽、想為主。
4、課堂小結情況和方法
課堂小結方法的調查結果顯示以學生做練習代替課堂小結的比率最高,其它小結方法的比率都很低。尤其是理科教師 ,他們基本采取講完課就叫學生做練習的教法,從而使學生形成了這種習慣。 這種以做練習代替課堂小結的做法與學習成績相關如何呢? 調查表明,采取急于在課堂上做練習的方法與學習成績相關都很低,甚至出現高負相關。這因為以做練習 代替課堂小結,使學生失去了課堂知識消化理解的過程。所以,單靠練習來提高成績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只有 做好充分的課堂小結,使課堂知識得到消化整理,然后在系統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再去做練習,才會收到良好的 學習效果。
相關統計還表明,課堂小結的方法隨年級不同而異。高一學生采取老師小結的方法與學業成績相關的較高 ,說明高一學生還沒有自我小結能力,需要老師多做小結。高二學生采取討論和重溫課本的方法與學業成績相 關較高,這是因為高二學生思維活躍,并有一定的歸納能力,可以放手讓他們通過獨立小結來提高學習效果。 高三學生采用課堂小結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因為高三學生思維品質和心理品質的差異較大,學習成績的分化也 較大,所以必須根據本人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
我們從24名優秀學生的調查中看到,有16名同學采取重溫課本或討論的方法進行課堂小結,其余8名 學生雖然采用了做練習的方法,而他們是在聽懂學會的基礎上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鞏固和記憶的。
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11
現在問起學生的學習情況,很多家長和老師都認為現在的孩子學習成績和學習習慣不如以前了,到底哪些原因導致中小學教育質量的下滑呢?我作為中學班主任,對全班64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問卷,回收61份,現總結如下,讓我們從中探尋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措施吧。
一、學習計劃:
32人,即30%的學生在學習方面沒有訂過計劃,11人即35%的學生訂過計劃但不能堅持,只有18人即28%的學生訂學習計劃并能堅持執行。所以從學習方向和目標上來考查,一半以上的學生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整日懵懵懂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種現狀很讓人擔憂,因為沒有理想和目標就沒有前進的動力,更何談認真刻苦地學習呢?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樹立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不僅要教學生制定年度、學期目標,還要學會訂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并堅定執行。
二、學習方法:
1、 預習:6人即10%的學生沒有進行過預習,48人即80%的學生有時預習,只有7人即10%的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從這一項來看,情況也很不理想。課前預習應該是學習過程的重要一環,只有經過預習,才能對即將學習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明確即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并對自己薄弱的知識點加以特別的關注,以達到有的放矢,扎實全面地學好知識。所以不僅老師家長要督促學生搞好復習,學生自己也要養成課前預習習慣,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2、 聽課:34人即53%的學生聽課抓不住重點,26人即40%的學生上課出現漏聽的現象。從這一項分析,情況更加嚴重。聽課應該是學習的中心環節,可是很多學生上課不能集中精神,具體有哪些情形呢?①開小差。“身在曹營,心在漢”,人坐在教室里,可沒有聽著著老師講課,思維沒有放在知識內容上,心里還想著還有什么東西沒吃到口里,掂念著電腦游戲下一關怎么過??等等一些亂七糟的事情上。②做小動作。不守紀律的學生傳紙條、私下講話、玩物件、吃東西??,這樣自然抓不住聽課的重點,更不說漏聽了。③打不起精神或干脆睡覺。所以不管老師還是家長,都不能縱容這些現象發生,并愈演愈烈,要從嚴從重要求上課行為規范,集中精神聽課,以求全體學生全面進步和發展。
3、 提問:32人即50%的學生不會問,26人即40%的學生不問。“不恥下問”應該是敲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可是很多學生沒有掌握這把金鑰匙,以致疑惑得不到解決,以致堆積如山。本來一個小困難很容易跨越,可是積累成了阻擋在前進路上的一座“大山”,很難克服,只能望著書本嘆氣:“難,難于上青天”。所以要鼓勵學生有疑必問,不管是請教老師還是請教同學、朋友還是家長,要把敢問作為優良的風氣發揚開來。
4、 記筆記:32人即50%的學生記筆記,50%不記或記不全。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而很多學生沒有記筆記的習慣,所以即使在學習過程中精神集中,認真專注,對學習的內容消化理解了,課下問他時,能對答如流,可是過一段時間就會部份遺忘或全部忘記。而記筆記就不同了,記的過程中腦、眼、手并用可以加深記憶,課下還可以經常拿出來復習鞏固,形成永久記憶,使知識成為自己真正擁有的`財富。
5、 及時總結:58人即90%的學生聽課后沒有進行及時總結,理解記憶來消化吸收。這一項是絕大多數學生沒有掌握的學習方法,也屬于“巧學”、“妙學”的有效途徑之
一。課后及時總結,有利于建立以前學的知識和剛學知識的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系統,有利于融會貫通,以使知識內容更加深刻和穩固。
6、 作業:32人即50%的學生做作業之前沒有進行復習鞏固,50%的學生偶爾進行過復
習。孔子曰“溫故而知新”,作業之前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對作業時靈活運用知識起著不忽視的重要作用,同時作業也是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鞏固和擴展延伸的環節。可是現在很多學生作業是敷衍了事,有的晚上回家根本不做家庭作業,早上早早地到學校教室里補作業、抄作業,甚至干脆不做作業,所以出現了新現象:學生上學放學兩手空空,既不帶書本,也不帶文具。對于此類現象出現,家長要負很大的責任,畢竟家庭作業需要家長的監管和督促,其次老師也要加強檢查和管理。
7、 課外練習及閱讀:32人即50%的學生課外閱讀做過或偶爾做過讀書筆記,而50%
的學生沒做。“學無止境”,課內的知識學好了,還有必要對知識的內涵加深、范圍擴大,開闊視野,而這些知識的擴充和加深就來自于課外練習及閱讀,這是搞好學習的更高要求:知識淵博、廣泛涉獵。
8、 及時復習:51人即80%的學生考試之前才進行復習,沒有進行周總結。這說明很多
的學生學習沒有階段性的總結,因而不能對前一階段的學習行為進行反思,也不能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并得到鞏固,因而這樣的進步自然很小或停滯不前。這一點,教師應要求學生作周總結,引導學生上路,使周總結和周計劃相得益彰,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和學習習慣的養成。
9、 自我檢測:51人即80%的學生沒有建立錯題本,沒有進行“學、查、改、驗”,查
漏補缺。有些錯誤行為和想法因為理解不對或思維定勢而比較頑固,所以我們有必要建立錯題本,使錯誤不再重演,同時通過“學、查、改、驗”,查漏補缺,使建立的知識網絡更有條理、更完善。
10、系統復習:58人即90%的學生不能將所學知識系統化,缺少系統性有效性的學習方法。
三、學習能力:
1、 出現弱科:6人即10%的學生基礎差,16人即25的學生對該科不感興趣,而42人
即65%的學生認為該科難于理解。從此項調查中我們看出,弱科出現的主要原因不是出于基礎差,而是沒有一種正確的心態,要么不感興趣,要么出現畏難情緒,所以學生自己要調整好心態,家長 老師也要善于引導,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建立學習的自信。
2、 完成作業:19人即30%的學生只需半個小時左右,32人即50%的學生用1個多小
時,還有20%學生要花2到3個小時。所以對于作業,我們要教育和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的習慣,集中精神,不能一心二用,特別是不能邊看電視邊做作業。
3、 學習過程中:34人即53%的學生找不準重點、難點,不知從哪里入手,26人即40%
的學生不能集中自己的精力,還有4人即7%的學生學習效率低,認為時間不夠用。對于抓不住重、難點的學生,應借助教輔資料幫助確定學習目標;而不能集中精力的學生應該從思想上找到癥結所在,是心有他想,還是知識晦澀難懂等等,要對癥下藥,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
四、親子關系:
1、34人即53%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滿意,28人即43%的家長較滿意,而只有3人即4%的家長是滿意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總是很高,但都“成龍成鳳”是不可能的,所以家長應該對自己孩子有個準確的評價,并作出切合實際的要求和期望,這樣反而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和進步。
2、44人即68%的學生很少或偶爾 與家長進行溝通,只有20人即32%的學生與家長進行溝通。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很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因為這樣不僅可以掌握孩子的思想和行為的動態,而隨時給予孩子支持、鼓勵、批評、指正,能使用權孩子健康、穩定地成
長。
而不是長久不管孩子,一旦出現問題就一味地責罵甚至拳腳相向。
五、師生關系:
1、38人即60%的學生很少與教師溝通,21人即33%的學生偶爾與教師溝通,只有5人即7%的學生經常與教師溝通。與教師溝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建立互動,使用教和學都落到實處,所以師生雙方都要敞開心懷,主動聯系,實現雙贏,而最終目的是:“一切為了孩子”。
2、32人即50%的學生與同學關系融洽,29人即45%的學生與同學關系一般,3人即5%的學生與同學關系處理得不好。
六、關于習慣:
此次調查所填表格實收61份,差3份;填寫較完整的有29人,約占全班總人數的45%,其中把自己生日寫清楚的有29人,約占45%。
七、關于誠信:
家長簽名情況:54人是自己或請他人代簽,占84%;只有6人左右是家長親筆簽名,約占6%;剩下的10%沒有家長簽名。
八、建議:
1、 學習要有計劃,制定自己學習的周計劃、月計劃,合理安排各科學習時間。
2、 要注意抓學習中的十個環節,重視課前預習,學習十個環節要環環相扣。
3、 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出差距并分析產生差距的原因,利用多元學習法制定出適
合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來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最終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
4、 家長要注意這一階段孩子的心理成長,多與孩子溝通,學習不單是孩子的事,家長
要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來。
5、 學生應多與教師和同學溝通,共同探討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多進行課
外閱讀,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12
一、調研的目的
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后,學習科目的增加,學習任務及學習壓力的陡然加大,相當一部分同學感覺很不適應,平時表現及學習成績不理想,引起了家長朋友的焦慮。
現在的社會,應該說學生成人比成材更顯重要。從素質教育角度來看,倡導“學生全面發展,學習方式的多樣化,關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亮點”,是大勢所趨。為此,學生要從培養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至為關鍵。為了進一步了解小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的情況,掌握其學習規律,以便更有效地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設計并進行這項調查。
二、調查的對象與方法
我們以初一學生為對象,接受調查問卷的學生達200多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調查分析
1、學生課前準備及預習的習慣
學生課前準備的習慣從上調查顯示,約占94%的學生一聽到上課鈴響了以后,都能停止戶外活動,迅速進教室。但進教室后講話的學生所占的比例約占36%左右之多。上課用的學習用品能每天帶齊的還不到總人數的70%。究其原因,學生書包沉重,為減輕負擔,每天只攜帶課表上安排課程的學習用品,有時臨時調課,便顯得慌亂;有的則由于自理能力差,沒有自覺整理書包的習慣。書本、文具盒隨意亂放的現象或還在課桌里的約占14%左右。做好課前準備是學生上好課的基本前提,它有利于穩定學生的學習情緒,保證上課的質量。這一方面學校已按行為規范的要求、標準進行了訓練,但檢查考核評比工作未能深入持久真正落實,出現了抓一抓,緊一緊,放一放,松一松的現象,或還沒有引起各任課老師的足夠重視。在貌似平靜的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值得引起重視。
2、學生上課聽講、思考的習慣
學生上課聽講、思考的習慣從上表顯示,能真正做到上課從不做小動作、注意專心聽講的學生比例不高,其比例還不到20%,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要求學生上課時眼睛注視老師,根據老師的要求注視黑板或看課本,不講廢話,不做小動作。學生的聽課行為往往受學習情緒影響和教師授課質量、組織教學的能力所影響。學生感興趣的課,開小差做小動作的現象相對較少,反之則多。另外,學習環境干擾等因素,也會干擾學生聽課的注意力。上課聽講時能積極思考、愛動腦筋近占26%。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愛動腦筋學生數的百分比四、五年級較高,說明這個年級的學生求知欲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較強。遇到疑難的問題時,大多數學生能主動請老師、同學,約占61%,但上課時不動腦筋,有疑問時不敢發問的學生也不在少數。甚至有4~6%的學生學習敷衍,有疑惑也得過且過,不求甚解。在這里也反映學習能力的問題。學生學習過程應是不斷地生疑(發現問題)、質疑(提出問題)和解疑(解決問題)的過程。沒有熱愛學習,勤學苦練、善于思考的精神是不可能牢固地掌握知識的,因此,不斷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勤學好問,善于思考的習慣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3、課堂記筆記的情況和方法
調查表明,記筆記的方法是隨學生的聽課裝態的變化而變化的。說明對于較難學習的科目或思維邏輯強的學科,學生應該集中精力聽講,以免造成思維混亂和前后 邏輯不連貫的現象.確實有一部分教師習慣于寫板書,也要求學生抄板書,這不僅影響了教師的講課思路,也影響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上不能通過眼看,耳聽,動手,動腦和口答等交替使用大腦皮
層興奮 域構成多通路的聯系,阻塞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對較難學科應該以聽,想為主。
4、學生作業習慣
學生作業習慣有效地進行作業,不僅能鞏固知識,而且能培養一個人健康的學習習慣和高度自覺的學習責任感。但目前許多學生作業的方法不健康,做作業前并不注意復習知識,不把握重點、難點及理解作業的內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復習再作業的學生比例并不很高。三年級占42%,四年級占67%,五年級占43%,六年級占29%,學生作業的習慣與老師的嚴格要求和有序訓練很有關系。做完作業后能自覺驗算的學生僅在27%,不少學生依賴于家長檢查或打聽結果的高達60%,這不僅說明學生的自信心存在問題,引起關注,而且它掩蓋了學生學習上的許多薄弱點,影響老師得到的反饋信息的正確率,使老師不能及時很好的調控。但從表中顯示,學生已養成了及時訂正的習慣,占80%。它也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的質量。
5、學生復習考試習慣
學生不大重視復習,課前長期堅持復習舊知的僅占37.7%;課后馬上復習的占35%;能當天對照筆記,熟記要點,以后不斷適時復習的占17.6%;無作業時,能主動復習的占36.39%;能堅持循環復習占25.1%。只有在做作業時,才有44.7%的學生會選擇復習課堂筆記;考試前,59.8%的學生會進行復習。這說明學生對復習常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問題關鍵是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采引導學生復習。
四、結論與建議
心理學研究表明,行為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學生越小,越容易養成健康的習慣,也最容易保留這種習慣。日本心理學家的研究也表明,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學習習慣的'得分并不增加,為此,我們認為:健康的學習習慣在小學階段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難有大改進。因此,盡早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年齡越小,越容易養成健康的學習習慣,形成的健康的學習習慣也越容易鞏固。不健康的學習習慣發現得越早,也越容易糾正。我們正鑒于這種認識,把從小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是指導小學生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我們認為,最為重要的和最為基本的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有以下幾點:
1、及時完成規定學習任務的習慣
從初一上學期開始,使學生達到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學習任務的習慣,要讓他們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決不能拖拉。把每個規定學習時間分成若干時間段,依照學習內容及要求,為每個時間段規定具體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必須在一個時間段內完成一個具體的學習任務,達到具體的階段學習目標,減少乃至避免學習時走神或注意力渙散的情況,提高學習效率,當學生完成每個具體學習任務后,適當予以表揚、鼓勵,讓他們有一種成功后的愉悅感。
2、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上學習效率,有助于培養自學能力。預習時應對要學的內容,認真研讀,理解并應用預習提示、查閱工具書或有關資料進行學習,對有關問題加以認真思考,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課上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
3、專心上課的習慣
教與學應該同步,應該和諧,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并在這過程中,盡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4、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習慣
學習要嚴肅認真、多思善問。“多思”就是把知識要點、思路、方法、知識間的聯系、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等認真思考,形成體系。“善問”不僅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還要虛心向老師、同學及他人詢問,這樣才能提高自己。而且,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有所創造,敢于合理質疑已有的結論、說法,在尊重科學的前提下,敢于挑戰權威,要做到決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問題。要知道“最愚蠢的問題是不問問題”,應該養成向別人請教的習慣。
5、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經過預習、上課、課后復習,知識究竟有沒有領會,有沒有記住,記到什么程度,知識能否應用,應用的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單憑自我感受是不準確的。做作業可以提高思維能力;面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就會起積極的思考,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使新學的知識得到了應用,而且得到了“思維的鍛煉”,使思維能力在解答作業問題的過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業可以為復習積累資料;作業題一般都是經過精選的,有很強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過的習題也不應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作為復習時的參考資料。
6、復習歸納的習慣
復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復習也就是通過對知識,對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提煉,進行歸納整理,使零碎的知識,分散的記憶得到一個串聯,從而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重點化,避免前后知識的脫離與割裂。復習是有規律的,復習必須及時,否則超過了人的記憶極限點再去復習,將要多花幾倍的時間,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須有計劃的不間斷地復習。
7、多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
關于課外閱讀的習慣課外閱讀對于開拓學生視野、豐富知識、提高閱讀與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必須: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培養閱讀興趣,要結合課內外,向學生推薦好書。校內外結合,創造良好閱讀條件,開設閱讀指導課,激發閱讀興趣,引導正確的閱讀習慣,開展讀書活動,指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并開展課外閱讀競賽評比活動。為了保證調查問卷情況的真實性,每個學生只寫上班級,不寫姓名,以顯示學生自己存在不健康的學習行為習慣而不受到老師或同學的批評或指責。
中學生學習方法問卷調查表
年級:__ 班級:__ 姓名:__ 性別:__ 年齡:__
下面是關于你本學期學習方法的調查題,請你仔細、認真、實事求是的填寫,此卷有助于我們和你自己了解你都運用了那些學習方法。謝謝!
本卷的填寫方式是在每道選擇題中,必須選擇一個選項,請不要漏選,也不要在一道內選兩項。請認真回答這些問題后,再看后面的評分方法。
1、如果老師布置一項社會調查讓你在寒假中完成,并要求開學后提交一份報告,你會:()
A、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量
B、到網上去下載一份,應付了事
C、和幾個要好的同學一塊完成并趁機游玩
D、形成學習小組,分工合作,對這份報告貢獻自己的力
2、本學期開學之前,你一般情況下會:()
A、無所事事,等待開學
B、只要準備好開學所需要的物品就可以
C、檢查老師布置的作業是否完成
D、考慮并制定新學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爭取有所進步
3、你認為應該在早讀、下午上課或晚自修前的多長時間內引導大家進入學習狀態并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呢?()
A、5分鐘B、10分鐘
C、15分鐘 D、20分鐘
4、有的同學表示課前預習對自己學習有很大幫助,所以習慣預習;而有的同學表示預習對 學習并沒有什么幫助,所以不預習。你呢?( )
A、不預習 B、很少預習 C、老師布置預習才預習 D、經常預習
5、如果你預習,那你都經常預習那些科目?(注意:上面選不預習的同學不用填此項。)()
A、自己喜歡的科目 B、自己喜歡那位老師的科目
C、家長強調的重點科目 D、預習自己認為成績不理想的科目
6、預習的方法多種多樣,你常用哪一種?()
(注:選不預習的同學這一組題目可以不用填寫)
A、把要學的內容看一遍
B、閱讀要學的內容,并歸納出重點和難點
C、閱讀要學的內容,歸納出重難點并劃出不懂或有疑問的地方
D、閱讀要學的內容,并查閱相關資料,解決疑難
7、課堂上,你最喜歡()
A、 答問 B、自由閱讀
C、老師講解 D、討論
8、有的同學表示會在課堂上課過程中常常走神,你呢?()
A、對感興趣的內容很認真,不感興趣的就干別的事情
B、上課內容聽不懂時會走神
C、認為上課內容已經很懂了,不用聽
D、基本不會走神
9、不同的同學都有自己的聽課方式,你是怎樣的呢?()
A、聽課時不記筆記,但愿意想,會配合老師的節奏(如:回答問題等)
B、老師讓記什么就記什么
C、聽課時會記自己認為重要的筆記,但常常聽不到老師講的下面的內容D、一面聽,一面把老師講的和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記在書上
10、你覺得自己的聽課效果怎樣()
A、不清楚 B、全聽不懂
C、部分聽懂 D、全能聽懂
11.等級科目課上,你通常( )
A、完全按老師的要求進行,沒有主動對問題進行探究
B、主要精力放在解題上,沒有對基礎知識進行認真復習
C、既注重對基礎知識的復習,又注意解題及解題后的反思、總結
D、主動對問題進行探究,并經常與同學一起討論、交流
12 、開學一段時間之后,發現自己成績不太理想,你一般情況下會()
A、不學習了,反正學不會
B、聽天由命,反正我已經盡力了
C、確定自己的薄弱學科,狠下功夫
D、請教老師,看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對路
13、上自習課的時間里,如果沒有老師在場()
A、無所事事,逮著什么就看什么
B、看哪個老師布置的作業多就做哪個學科的作業
C、查缺補漏,抓緊時間學習自己的薄弱學科
D、思考今天的學習情況,做好總結
14、你與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情況是( )
A、不與其他同學探討學習方面問題
B、有同學經常對自已學習有幫助
C、經常與其他同學探討學習心得
D、經常幫助其他同學
15、關于復習你是怎樣做的呢?()
A、在平時、測驗和考試前都不復習 B、老師強調要復習才會復習
C、平時不復習,測驗和考試前會復習D、在平時、測驗和考試前都會認真復習
16、復習的方法多種多樣,你常用哪一種?(注:從不復習的同學不用填寫)( )
A、只會翻閱筆記
B、把學過的內容通看一遍
C、把學過的內容看一遍后,會嘗試做一些題目來鞏固
D、回憶學過的內容,自己整理出提綱,針對還有疑問的地方,及時弄懂
17、你是怎樣處理復習與作業的關系呢?()
A、不復習只完成作業
B、邊做作業遇到有不懂的馬上看書或筆記
C、先做作業再針對遇到的問題看書、筆記,或問同學、老師
D、整理好課程內容,認真理解重點、難點之后再寫作業
18、你怎樣完成作業的呢?()
A、做作業中遇到困難經常不能完成,也不會問同學、老師
B、只講究速度做完就完事
C、做作業遇到困難需要與同學討論才能完成
D、能自己快速準確的完成
19、上課鈴聲向后,你會 ( )
A、停止戶外活動,迅速進教室
B、進教室但會講話
C、準備好上課所需工具
D、坐在教室發呆
20、試卷或作業發下來后何時訂正呢?()
A、從不訂正 B、晚自修時
C、老師講評時 D、立即
[評分標準]
凡選A者記-1分;凡選B者記0分;凡選C者記1分;凡選D者記2分。 請計算出你的得分是( )分。
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13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虧,想改也不容易了。”好的習慣是助推器,是助人騰飛的動力,壞習慣是枷鎖,是難以掙脫的羈絆。一年級學生剛入學,最重要的就是學習習慣的培養,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他們以后的學習生活也會受益很深。
為了了解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尋求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特確定了學校里的一年級學生進行調查。
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家長問卷
觀察法:隨堂聽課時進行觀察、查看練習本
調查內容:
學生的聽課習慣、作業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品質等因素。
調查結果分析:
在本次調查中,通過問卷、課堂教學觀察、等多種形式,發現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還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
(一)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
(二)認真傾聽的習慣欠缺。
(三)語言表達的能力不足。
(四)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
小學生不良學習習慣形成的原因:不良的家庭環境使孩子在不自覺中受到不良影響;學生自身的不良行為習慣以及社會上各色的歪風邪氣和腐朽思想對學生可能產生的影響。
一年級小學生好動、好問、模仿性強,所以良好習慣培養應以常規學習習慣培養為主。
教師不僅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還要注重提醒。當發現哪個學生的表現不能令人滿意時,及時送去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者是一下輕輕地愛撫,就會喚起學生的注意。
教師在課堂內外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小學生具有向師性、模仿性特點,教師必須發揮示范作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對學生取得的每一點微小的'成績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激勵其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課堂評價要多樣化,要有針對性,語言要豐富,不要總是一句:“你真棒”。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一句表揚,或是一個小紅花、五角星都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加強與家庭的聯系,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轉變家長重知識輕習慣的觀念,及時與家長溝通,共同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14
【調查目的】:
通過本調查,要對當前我校六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進而能為教師如何從實際出發,進行合理的引導培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供必要的依據和內容。
【調查對象】:
孔夫小學六年級29名學生
【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
xxxx年12月1日
【調查分析】:
一、統計數據:
1、你學習數學時的學習計劃是( )
A有計劃,未執行(1人)B無計劃,按要求學習(27人)C嚴格執行學習計劃(1人)
2、你課前預習數學的基本情況是( )
A無預習習慣(3人)B偶爾預習(18人)C按要求預習(4人)D預習困難的部分(4人)
3、你課前預習數學的通常做法是( )
A為完成任務匆匆預習(8人)B全面閱讀至看懂(10人)C發現疑難問題(4人)D著重理解重點難點(7人)
4、你課后復習數學的.基本情況是( )
A沒多少時間復習(7人)B無不懂則不復習(4人)C全面復習,整理筆記(2人)D作業后復習(6人)E做題有困難才復習(5人)F沒把握的先復習后作業(5人)
5、你課后復習數學的通常做法是( )
A重看書或筆記(12人)B做練習(3人)C理解記憶重難點(7人)D自己歸納總結(3人)E其他(4人)
6、你上數學課的注意情況是( )
A注意感興趣的內容(2人)B容易走神(11人)C教師所講的全部注意(12人)D高度注意重難點(4人)
7、你聽數學課的方式是( )
A忙于記筆記,跟不上講解(5人)B只聽不記筆記(6人)C邊聽邊記板書(8人)D聽思結合,記錄重點(10人)
8、你上數學課時的筆記情況是( )
A不會記,記板書(0人)B詳記老師的講解(6人)C只記教師要求的(23人)D不記筆記(0人)
9、你對數學作業中的錯誤的態度是( )
A不看不管(0人)B請別人告之答案(5人)C只關心錯了多少(3人)D請教老師和同學并訂正(9人)E找原因及時訂正(12人)
10、你學習數學公式、法則等概念時的情況是( )
A只記住公式、法則等概念,不知道怎么推導概括得來的。(5人)B知道概念、公式的推導過程,背誦定義,掌握特性。(17人)C自己嘗試推導公式、法則等概念,并牢記概念,懂得應用。(7人)
11、你數學知識的應用情況是( )
A牢記知識,會做習題(7人)B一知半解,不懂就算了(5人)C不明白的地方有向同學或老師請教(14人)D能利用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3人)
12、遇到難題,你的態度是( )
A問同學或問老師(17人)B自己鉆研(10人)C隨它去(2人)
13、在解完數學題后,有沒有反思(含檢驗意識、一般化推廣的想法等)習慣?( )
A有(4人)B偶爾有(23人)C沒有(2人)
14、數學考試或作業時你是否注重卷面的工整?( )
A、非常注重,書寫認真(3人)B、比較注重,但也會涂改(20人)
C、不太注重,書寫潦草,經常涂涂改改(6人)
15、老師提出一個新的問題,你很快就知道答
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15
一、問題提出
我校自三年級起開設英語,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投入的時間精力很大,但收效甚微,不僅學生在歷次的測驗中表現都都不太理想,而且學生在英語的聽說讀寫各方面都存在問題。
為深入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習慣養成,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研究,總結出我校學生普遍存在的英語不良學習習慣以及學生自主使用的有效學習方法;然后結合學校以及學生家庭生活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筆者就小學生英語學習習慣做了如下調查與分析。
二、調查對象及操作
《小學英語學科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研究》這一課題方案確立以后,筆者于xx年6月15日在我校三四年級一班學生中隨機抽取了5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筆者主要從調查對象的英語學習習慣入手,分別圍繞英語學習的目的、態度和方法等方面設計20題,采取“單(多)選”的方式。為了確保此次調查最大程度上客觀地反映實際情況,我要求學生以無記名的方式上交調查表。問卷共發放50份,回收50份,有效卷50份。
三、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問卷中,設計英語學習興趣和目的的有3個題。結果顯示98%學生都對英語感興趣,90%的學生對英語有強烈的喜好。這一結果與平時觀察的結果相符。在“影響學習興趣的因素”調查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材的趣味性是吸引學生學習的主要因素。“學習英語的目的性”調查中,50%學生學習動力是個人興趣愛好,30%是考學需要,18%是社會就業需要,還有2%是因為家長老師的要求。學習需要是學習動機產生的基礎,因而48%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將會長久保持。還有50%的學生由于僅憑自己的喜惡學習英語,目的性不強,學習的勁頭很容易波動,需要教師加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度,否則,到高年級學習時,他們很容易因為不喜歡或者學習難度加大而放棄英語的學習,這是我們不愿看到和接受的。
關于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習題有15個,從綜合比例來看,大部分學生只具有單一的學習習慣—朗讀和書寫:能在認真書寫英語、上課時摘抄筆記、獨立完成作業、課后及時復習、能大聲朗讀英語課文并模仿其語音語調以及主動提問。
低年級組的英語重點在于說和聽,85%的學生都只是偶爾“聽磁帶20分鐘”、“和同學用英語對話”;有時“預習課文”、“進行課外英文閱讀”。
從這些數據上不難看出學生有著比較認真的復習態度,卻缺少大量的聽說練習,這對學生升入高年級的英語學習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調查的最后一題是關于學習方式和環境的,學生對老師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渴望在聽說讀寫各方面都有。其中65%的學生渴望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運用英語,希望老師平時能注重口語實踐,使英語融入自己的交際應用中。
四、小結與反思
以上調查結果表明,低年級學生總體上對英語學習持有積極的情感態度;而從各項非智力因素分析,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明顯滯后,學習習慣需要有序培養。為此,在今后的英語教學中,我們課題組成員將要幫助學生全面培養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英語學習自信心;采取強化訓練手段和規范要求使學生掌握一系列學習策略,應用到學習習慣中,使之內化,學生形成自覺性、堅定性、自制力、有恒心等學習品質;讓學生自主、合作互動型學習,促進學生對英語學習形成積極態度,繼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素質。
【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中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報告07-05
關于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報告(精選8篇)08-26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報告范文(精選8篇)07-01
學生行為習慣調查報告10-07
學生行為習慣的調查報告06-18
習慣調查報告09-09
學生學習調查報告10-29
學生學習狀況調查報告08-07
大學生學習調查報告11-08
中學生學習調查報告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