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研究報告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漢字的研究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漢字的研究報告1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距今已有45XX年以上的歷史。從古到今,漢字經過了許多次的演變和發展,針對這個話題,我開展了一次研究:
一、提出問題:
(1)漢字的字體經過了怎樣的演變?
(2)漢字的字義也經過了怎樣的演變?
(3)漢字發展的基本過程是怎樣的?
(4)漢字的優點和缺點。
二、研究和調查的渠道:
我利用書籍、報刊、網絡、電視上的專家點評節目等渠道研究漢字的發展以及演變。
三、具體的研究報告:
研究問題
具體內容
搜集渠道
漢字字體的演變
漢字從商朝開始發展,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草書、楷書、行書到我們現在使用的簡體,一共經過了3000多年的演變。
網絡及書籍
漢字字義的演變
最早的漢字就是象形字,然后就到了指事、會意、假借、轉注還有形聲,每一個造字法的意義都十分不一樣。
書籍
漢字的特點
1.漢字跟音節、語素是相對應的。
2.漢語是沒有形態變化的語言,語法意義、語法關系主要通過詞序和虛詞表示。
3.漢字是形音義的統一體。
4.漢字還有較強的超時空性。
網絡及電視節目
漢字的優缺點
漢字跟漢語相通,但由于漢語無法將同音字區分開,所以漢字的記錄就可以做到這一點。不同的地區方言無法相互溝通,漢字還可以給人們相互溝通的機會。但漢字數量太多,沒有統一的表音,難免會給人們帶來一些不便。
網絡及書籍
四、研究結論
1.漢字字體的演變不僅體現出漢字的悠遠歷史,還令世人發現各個朝代的變遷和鼎盛。例如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的一種通用字體。在春秋戰國時代,各國出現了“文字異體”的.局面。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以便他的統治,下令丞相李斯把不同的文字整理統一為小篆。
2.漢字字義的變化就更加大了,從一開始的象形字(即用線條來描繪事物的形狀)到如今的形聲(即字義用偏旁表示,讀音用同音字代替,再與偏旁合成字),處處體現出人類思維的進步。比起以前的象形字,形聲字更加好的把這個字的字義解釋出來,這何不是人類的一種巨大的進步?
3.如今的漢字還有很多需要進步的地方,現在還有很多異體字出現在大街上,但是字典又沒有明確地標注這屬不屬于漢字。不過中國現在的進步越來越快,我相信在將來的一天,漢字的不足之處都會被修訂好!
漢字的研究報告2
一、研究的問題
漢字已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但它的起源是什么呢?又經歷了哪些演變呢?帶著這些問題,我進行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式
1、上網查找相關資料
2、翻閱相關書籍
3、詢問相關人員
4、其他
三、資料整合
漢字的起源
最早的文字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后期出現的.,這時構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漢字中仍有一些和圖畫一樣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動。
漢字的演變
甲骨文是古代用寫或刻的方式,在龜甲、獸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廣泛使用于殷商后期,為最古老的文字。
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叫鐘鼎文、銘文。其如圖畫一般,生動逼真、渾厚自然,在西周時期廣泛使用,就繼甲骨文后第二種被發現的文字。
大篆,又稱籀文,為周朝史籀所創,其散見于后人所收集的各種鐘鼎彝器中,廣泛使用于西周晚期。
小篆,是由大篆簡化而成,由秦國宰相李斯整理。其形體結構簡明、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其廣泛使用于秦國時期。
隸書,為秦朝程邈所整理。其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廣泛使用于更東漢時期。
楷書也叫正楷,其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其始于漢朝末年,一向通行至現代,長盛不衰。
四、調查結論
1.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它出此刻公元前14世紀,是漢字的祖先。
2漢字的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簡體。這些字由甲骨文開始,演變地逐漸平整、公正,最終成了今日的漢字。
漢字的研究報告3
一、問題的提出
漢字是中華民族相互溝通的語言,我們經常會用到它。可是我發現,在生活中經常會有人用錯別字。為此,我展開了調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我利用課后的時間調查,不但調查了同學們的錯別字,還調查了街頭廣告及招牌的使用情況。
三、資料整理
錯別字有很多,往往讓人看了捧腹大笑,現歸類如下:
1、寫其它的字。
有的店為了加深顧客的印象,寫了像“食面八方”“食全食美”之類的詞。這樣不僅改變了詞語的意思,還容易誤導他人寫錯別字。曾經我看到一個商標上寫著“瑤滾果凍”,當時便驚得一下不敢買了,怕不能吃。
2、寫形近字。
在同學的作文本里,我已寫不下百次地看到這種把“流水”寫成“琉水”之類的詞……
3、寫同音字。
我有一次寫作文,因分不清“再”和“在”的用法,常常鬧笑話。更有甚者,即使是老師,也會把“即”和“既”混淆。
四、研究結論
通過調查,我發現使用者錯別字的.情況嚴重,比較多的是后兩者。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們更應該守護好它,特此,我建議大家規范使用漢字,減少錯別字的使用率。
漢字的研究報告4
一、提問題
漢字歷史悠久,文化豐富。閱讀、寫文章、看報都離不開漢字。我不禁想:漢字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什么字體?每種字體的特點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我做了一些研究報告。
二、調查方法
1、查閱相關書籍。
2、搜索互聯網
3、問老師
三、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上網問老師
最有名的字:甲骨文、文、篆書、楷書。
歷史背景:甲骨文是商周時期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象形文字。青銅銘文是商周時期刻在青銅器上的一種字體。篆書是這個系列最早的字體。楷書—一直到今天。
書法特點:小篆,字體略長工整,筆畫均勻美觀。隸書結得精巧,挫折變化重重。楷書,方方正正,筆法端正。
四、研究結論
1、漢字歷史悠久,風格多樣,如篆書、楷書、書法等......
2、漢字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就像甲骨文一樣,至今仍在被研究和認可。
3、中國古代書法家留下了許多書法作品,如王羲之的《蘭亨集序》、蘇軾的《赤壁賦》、米芾的《蜀素貼》。
經過這次學習,我深深體會到了漢字的偉大,實用、藝術、包容......
漢語是中國的母語,漢字是中國特有的文字。它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進化,一次又一次的更新,最終完美地站在了全世界人的面前。但是你知道漢字是怎么誕生的嗎?
據說這個漢字的祖先是古代的倉頡。黃帝讓他負責牛的數量。他覺得打結計數既麻煩又無效。 ——有一次,他看到不同動物的腳印,突然受到啟發。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個動物,為什么我不能用——一個符號來代表我所負責的東西呢?他高興地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代表事物。果然,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條。這些符號是原始的象形文字。
從古至今,漢字已經走過了600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從甲骨文、文、篆書、楷書、草書、行書七大變化。這些不同的字體各有特色,也代表著歷史的變遷。
如果說有一種字體更讓我喜歡的話,那就是字跡方方正正、經久不衰的楷書。楷書也叫正楷,也有很多名字,比如真楷、楷書等等。楷書由程淼創作的“隸書”一步步演變而來。與隸書相比,楷書更簡單明了。它橫平豎直,被《辭海》解釋為方塊字,筆畫平直,堪稱漢字中的典范,故名楷書。楷書始于漢末,時至今日,楷書仍是許多書法家喜愛的筆法。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狂狷與舞龍》的草書。草書的誕生不是為了美觀,而是為了方便。當然,它也是獨一無二的。雖然豪放,但仍保留了漢字的慷慨,同時也成為許多書法家作品的對象。
漢字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有很強的代入感。當我看到“山”這個詞時,我覺得自己仿佛站在一座巍峨的高山上,享受著“其他的山在天底下都顯得矮小”的樂趣。當我讀到“星星”這個詞時,眼前似乎有一片星空。當我讀到“國家”這個詞的時候,我似乎看到了無數為祖國而戰的愛國者,當我讀到愛情的時候。
漢字的研究報告5
一、問題的題出
漢字至少已有三四千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漢字字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通過學習,我對漢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漢字的起源是什么?漢字是如何演變的?帶著這些問題,我進行了一次關于漢字演變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
2.網絡查詢
3.請教老師家長
4.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1.甲骨文主要使用時期在商周,字形圖畫性較強,字體不固定,字形線條比較纖細。
2.金文主要使用時期在商周,又叫銅器銘文,字形線條粗壯,早期部分字形象性還很明顯,西周晚期之后,字刪逐漸規整和美觀。
3.小篆主要使用時期在秦統一六國后,字形結構穩定,線條圓轉,粗細一致,象形意味不明顯。
4.隸書主要使用時期在兩漢,線條多為直筆或方筆,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筆畫簡化,書寫方便,漢字的點、橫、豎、撇、捺等基本筆畫已經形成,成為漢字發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5.楷書主要使用時期在魏晉至今,字形方正,筆畫規整平直,便于書寫和認讀。
四、研究結論
1.漢字字體演變的歷史,也是漢字書寫由“圖畫”型向“規范”型轉變的歷史。“甲骨文”時期,由于是文字形成的初期,其功能主要還是在于記錄占卜情況。隨著發展,今天的漢字已經成熟,達到形神兼備、書寫便捷的程度,我們識記,使用起來也十分方便的。
2.隸書的作用非常大,它承前啟后,既承載著漢字造字,構字的特點,同時也讓漢字的男趨向規范化。作為書法的一種,隸書直到今日也廣受書法愛好者的喜愛。
3.甲骨文、金文的“圖畫”性很強,看起來比小篆、隸書、楷書都要“直觀”許多。比如“魚”字,甲骨文、金文的“魚”字,人們一看就知道“代表”著什么,而楷書等就不太容易看出來,尤其是小篆,更加復雜。盡管如此,漢字演變的歷史還是走到了今日,甲骨文、金文早已被淘汰,這說明它們其實還是不夠成熟與統一,只有統一的、規范的文字,才能普及。
漢字的研究報告6
一、問題的提出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漢語言文化,可在使用漢字時有些人卻容易在書寫上出現問題,比如寫錯別字,為了幫助人們規范用字,我展開了此次調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我調查了街邊的廣告牌,還分析了同學們作業本中的錯別字。
三、資料整理
錯別字的類型多樣,出現的錯誤也讓人啼笑皆非,現歸類如下:
1、同音致誤
有些店鋪為了推銷,用同音字代替原來的`字,如“桃之夭夭”、“老婆食代”,這一類店名,利用讀音相似,把原來詞語中的字用其他同音字代替。這樣的手段在現實生活中十分常見。雖然這樣起到了推銷作用,但是卻誤導了正在學習的人,讓他們誤以為那些詞語本來就是那樣寫的。
2、形近致誤
我們在作業中經常因為字形相近而出現錯誤。比如一個同學把“自己”寫成了“自已”,就鬧出了一個小笑話。之所以大家經常寫錯,是因為字形太像,無法分辨。有一次老師說在看作業時發現了一位同學把“陡峭”寫成了“徒削”,頓時教室里就笑聲一片。
四、研究結論
漢字的知識十分豐富,歷史悠久。漢字的演變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才到我們今天所用的楷書。所以我們要學好漢字,做好漢字小醫生。我提議大家要正確使用漢字,把我們中國的漢字藝術發揚光大。
漢字的研究報告7
一、問題的提出
我的學校對面有個寵物店,名叫嘩眾取寵,可這成語的本意和寵物店根本不是一碼事。生活中出現這種情景的廣告、店名有哪些?這樣情景廣泛嗎?于是,我對這些問題進行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看身邊的店鋪;
2.查找網絡資料
三、資料整理
四、調查結論
1.在各行各業都能看到利用諧音成語的廣告。有的是讀音相同、字不相同,比如:百衣(依)百順。因為字的變化,所以意思也變了。還有一種情景是字和讀音都沒變,只是意思變了,如:嘩眾取寵。
2.這種廣告的壞處是對小孩的'學習不好。小孩對顏色鮮艷的廣告十分感興趣,如果小孩長期看有錯別字的廣告,就會對小孩傳遞錯誤信息,導致小孩將正確的字和錯誤的字搞混淆。
五、倡導
請各位商家們,不要濫用成語,盡量不要歪曲成語的意思,不要因為你們的諧音成語廣告影響到少年兒童的學習。
漢字的研究報告8
一、問題的提出。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漢字,從古至今,已經有三千年的歷史了,那么漢字的.演變過程是什么呢?他們都出生在那個炒蛋,在那個時候是使用的高峰期呢?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搜尋資料。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整理資料
漢字的演變過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周)―篆書(秦)―隸書(漢)―楷書(魏晉)―行書,以上的七種字體被稱為“漢子七體。”
1、甲骨文商朝時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高峰期在商朝后期。
2、經書是商朝時刻,住客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又稱鐘鼎文。高峰期在周朝。經文有粗有細,點畫圓渾,比甲骨文更規范.
3、大篆西周晚期,經文形體軸向線條化,筆畫比較整齊、均稱。高峰時期在西周晚期。
4、小篆李斯按照秦國文字標準,制定的文字,高峰期在秦朝。
5、隸書:隸書構成與戰國晚期,通行于兩漢。他的筆畫簡化,書寫方便。高峰期在東漢。隸書,構成了漢字發展史上的分水嶺。
6、新書,古代行書四大高峰期是魏初,魏晉,唐代、宋代。行書最早是出此刻東漢末年。
7、楷書:魏晉時期,有了看書。楷規矩的意思,所以楷書字行方陣,筆畫規整品質,比例書更便于書寫和認讀。高峰在南北朝。
四、研究結論
1、漢字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行書,楷書。
2、他們分別出生在商代、周朝,西周、秦朝、戰國、魏晉、東漢。
3、高峰時期,分別在商朝、周朝、西周、東漢、魏晉。
漢字的研究報告9
一、問題的提出:
漢字,又稱中文,中國字,是漢語的記錄錄符號,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我們身邊處處是漢字,那漢字的來來源是什么?它是直接寫成簡體字嗎?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對漢字的歷史進行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
2.上網查詢
3.詢問身邊對漢字歷史有深入了解的人
4.其它方法
三.資料整理:
來源
倉頡造字:在上古時期,人們以繩結記事,而隨著文化的發展,就更需要文字。而大臣倉頡決心創造一種文字。倉頡日夜思考,到處觀察,看盡了天上星宿、山川脈絡、魚蟲鳥獸、草木器具,用來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一樣的符號,并定義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但這不足以為證。
經過考古學家的探究,漢字有可能發明于太極文化,創造于刻契,繪畫,結繩,編貝......
漢字的演變史
甲骨文:創于殷商時期,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鳥龜甲殼和牛的肩胖骨上,故稱“甲骨文“。先后出土甲骨文約十四萬片。
金文:又名鐘鼎文,刻于青銅上的銘文,時期為商朝一秦朝。可分為4種:商朝金文:前1300年左右一前1046年左右),西周金文(前1046年左右一前711年,東周金文前770年一前222年7,秦漢金文前221年一前219年。
篆書:秦始皇繼位后,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將文字統一為篆書。可分為大篆與小篆!(小篆在后期)現保存小篆居多,篆書通常刻于石板上。
隸書:是小蒙的簡便寫法,在漢代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了將意定無規則的線條變為了有規則的筆畫。
楷書:東漢末年,一種新的字體出現――楷書。它由鐘繇所創,
唐朝楷書為高峰期,楷書以顏真卿、柳修正欄正欄公權、歐陽詢、趙孟為代表。
行書、草書:古代人創造了兩中可快速書寫的字體――行書與草書。草書由張芝發明,可分為章草、今草與狂草。行書由王羲之發揚光大,其《蘭亭集序》被喻為天下第一行書。
以下是漢字演變史:
甲骨文→金文→篆書→求書→草書→楷書→行書。
四.研究結論:
1、對于漢字的來源,有人認為是倉頜造字,也有可能是太極文化、刻契、繪畫......都沒有準確的證明。
2、漢字是從甲骨文,逐漸演化成了此刻的楷書。
漢字的研究報告10
一、問題的提出
漢字,像一個個充滿靈氣的小精靈。在紙上跳著歡快的舞蹈,姿態是那么的優美,那么的迷人。為了更深刻地了解中華文化博大精神,我做了這份研究報告。
二、研究方法
1、通過上網查閱,了解漢字的起源,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其它方法。
三、資料整理
漢字的起源:傳說,倉頡從繩結記錄的史書給黃帝提供的史實出了差錯,致使黃帝在和炎帝的邊境談判中失利。事后,倉頡愧而辭官云游天下,遍訪錄史記事的好辦法。三年后他回到故鄉白水楊武村,獨居深溝“觀奎星圜曲之式,察鳥獸蹄爪之好”整理得到各種素材,創造出了代表世間萬物的各種符號,他給這些符號起了個名字,叫漢字。
漢字的演變過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漢字的諧音: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梁山泊的軍師——無(吳)用
四、研究結論
漢字真有趣,我們要好好保護它。
漢字的研究報告11
一、前言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經常寫錯別字。為了讓大家不再寫錯別字,我決定探尋一下生活當中人們的書寫情況。
二、研究方法
我采用的調查方法是問卷調查,通過這個問卷調查,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同學們對漢字的使用情況。
三、資料整理
同學們的錯別字情況千奇百怪,我把它們歸納成了兩點內容,具體如下:
1、真的不會寫。
在我們平常寫作業時,難免會遇到不會寫的字,之后就隨隨便便地填了上去。作文如把“樹蔭”寫成了“樹陰”,把“花園”寫成了“花圓”。還有許多同學什么字也不會寫,就亂寫一通,最后全部都寫錯。
2、馬馬虎虎寫錯字。
有許多同學不是因為不會寫,而是馬馬虎虎地寫了錯別字。比如老師講了許多遍的“的”“地”“得”,還有一些容易混淆的字,比如“拔草”寫成“撥草”。這么多的`字,誰會分得清呢?理]
四、結語
我認為,我們班同學們的錯字問題是很嚴重的,全班64名同學中就有57個是有3個從別字以上,這說明了同學們對漢字的使用還不夠了解。
我建議同學們要認真學習漢字,多寫多練,讓我們正確地使用規范字!
漢字的研究報告12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華夏兒女都自稱是龍的傳人。作為龍的傳人,關于“龍”這個字,我的心中充滿了疑問和好奇。“中國人為什么喜歡自稱龍的傳人?“龍”這個字是怎樣演變而來的?“龍”這個字的背后有什么歷史文化淵源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對“龍”這個字的演變歷史做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獻分析法
2.訪談法
三、資料整理
1、起源
“龍”字在古代是一個象形字。這個形主要來自于一種神異動物,《說文解字》說龍是鱗蟲之長,它和“麟、鳳、龜”并稱為禮記四靈之一。能大能小,會飛會游泳,能吞云吐霧“雛形期,也稱夔龍期。主要是夏、商、周時期,距今已由5000多年的歷史。它的特點是:抽象、神秘,但也具有現代龍的雛形,其用途主要是,作為青銅器上的.裝飾花紋。
2、演變
商朝時期龍形構成期,也稱飛龍期。主要是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距今4000多年左右。它的特點是:粗狂、雄健,其用途是用于貴族墓葬品和其他工藝品的裝飾圖案。
隋唐的龍,豐滿雄健、氣勢逼人,其用途是除青銅器以外,還有建筑物和工藝品的裝飾圖案。隋唐時期是“龍”構成期。
最初在商周時期的甲骨文里,“龍”字還是很形象的,就是一個“龍”的形象。甲骨文中“龍”字為獸首蛇身之狀,頭頂著一個表示刀狀器的“辛”字符號。如下圖
甲骨文、金文、篆體、繁體龍字雖多有異形體,但演化卻有一條明顯的規律,主體是龍的頭部,為巨口有牙,頭上方有“辛”字頭,右旁是彎曲之身。
四、研究結論
1、“龍”字在古代是一個象形字。這個形主要來自于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異動物。
2、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征,已經有8000多年的歷史了,我們中國人都自稱是龍的傳人。封建時代用龍作為帝王的象征。
3、龍字的演變過程:
4.此刻很多“書法大師”喜歡寫這個龍字,寫起來龍飛鳳舞,很有表現力。對“龍”字雖經多種藝術性處理,但主體形態沒有實質性變化,傳承脈絡清晰。
漢字的研究報告13
一、提出問題:
(1)漢字的字體經過了怎樣的演變?
(2)漢字的字義也經過了怎樣的演變?
(3)漢字發展的基本過程是怎樣的?
(4)漢字的優點和缺點。
二、研究和調查的渠道:
我利用書籍、報刊、網絡、電視上的專家點評節目等渠道研究漢字的發展以及演變。
三、具體的研究報告:
漢字從商朝開始發展,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草書、楷書、行書到我們此刻使用的簡體,一共經過了3000多年的演變。
最早的漢字就是象形字,然后就到了指事、會意、假借、轉注還有形聲,每一個造字法的意義都十分不一樣。
漢字的特點
1.漢字跟音節、語素是相對應的。2.漢語是沒有形態變化的語言,語法意義、語法關系主要經過詞序和虛詞表示。3.漢字是形音義的統一體。4.漢字還有較強的超時空性。
漢字的優缺點
漢字跟漢語相通,但由于漢語無法將同音字區分開,所以漢字的記錄就能夠做到這一點。不一樣的地區方言無法相互溝通,漢字還能夠給人們相互溝通的`機會。但漢字數量太多,沒有統一的表音,難免會給人們帶來一些不便。
四、研究結論
1.漢字字體的演變不僅僅體現出漢字的悠遠歷史,還令世人發現各個朝代的變遷和鼎盛。例如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的一種通用字體。在春秋戰國時代,各國出現了文字異體的局面。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以便他的統治,下令丞相李斯把不一樣的文字整理統一為小篆。
2.漢字字義的變化就更加大了,從一開始的象形字(即用線條來描繪事物的形狀)到如今的形聲(即字義用偏旁表示,讀音用同音字代替,再與偏旁合成字),處處體現出人類思維的提高。比起以前的象形字,形聲字更加好的把這個字的字義解釋出來,這何不是人類的一種巨大的提高?
3.如今的漢字還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此刻還有很多異體字出此刻大街上,可是字典又沒有明確地標注這屬不屬于漢字。可是中國此刻的提高越來越快,我相信在將來的一天,漢字的不足之處都會被修訂好!
漢字的研究報告14
一、問題提出
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我們平時讀書、寫文章、看報,都離不開漢字。我不禁想到:漢字的演變過程是什么樣的?有些什么字體?每種字體都有什么特點?帶著這些問題,我做了一些研究報告。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的書籍。
2、上網查找。
3、詢問老師。
三、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上網、詢問老師
最有名的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
歷史背景:甲骨文是商周時期刻在龜甲或獸骨的象形字體。金文是商周時期刻在銅器上的字體。篆是最早統一的'字體。楷書一直通用至今。
書法特點:小篆,字體略長而整齊,筆畫圓勻秀美。隸書,結體精巧,線條較重頓挫,富有變化。楷書,方形方正,筆畫規整平直。
四、研究結論
1、中國漢字源遠流長,書體眾多,如小篆、楷書、行書……
2、我國漢字流傳悠長,像甲骨文現在還有被研究辨認。
3、我國古代書法家留下了許多書法作品,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蘇軾的《赤壁賦》、米芾的《蜀素貼》等。
通過這一次的研究后,我深深地體會到漢字的偉大,它的實用性強,藝術性美,包容性大……
漢字的研究報告15
一、問題的提出
我姓黃,讓我來看看我排第幾名“趙、錢、孫、李……”黃這個姓氏怎樣排在那么后面,哼!我倒要看一看,按什么在排,于是我對姓氏的排行做了一份研究報告。
二、研究方法
1.翻書查看
2.上網尋找
3.詢問身邊人
三、資料整理
最開始記錄,我國漢族姓氏的一本書是《百家姓》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并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該書每次四字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學習和記憶。
據說百家姓這本書成于北宋初年,是一位姓錢的書生編著的`,里面收錄的姓氏有中國大部分的姓氏。
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列順序并不是依據,當時的人口數量排列的,而是依據當時的政治地位,因為當時的作者生活的地區還是五代十國之一的吳越管轄,而當時的皇帝姓“趙”,“錢”是吳越國國王姓氏,“孫”是吳越國國王正妃的姓氏,而接下來的”周吳正王”四個姓都是開國國王的妻子姓氏。
而此刻還有一種百家姓叫新百家姓,新百家姓是按姓氏人口數量,從大到小進行排行,20xx年統計,王姓位居第一人口超過一個億。
四、研究結論
1.百家姓是按當時的政治地位去排行的地位越高就在越前面。
2.新百家姓就是按姓氏人口去排行的,20xx年姓王的最多。
【漢字的研究報告】相關文章:
漢字的研究報告06-04
漢字研究報告07-26
關于漢字的研究報告09-16
關于漢字的研究報告10-14
漢字規范研究報告10-26
漢字的研究報告15篇10-02
漢字的研究報告15篇[經典]08-16
(熱門)關于漢字的研究報告07-03
關于漢字的研究報告模板10-25
關于漢字的研究報告(精選16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