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通用7篇)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篇1
高校畢業生是重要的人才資源,然而隨著近幾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的急劇膨脹,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就業難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從教育內部分析,就業難問題主要體現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變化與高校專業設置調整相對滯后、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結構失衡等諸多方面。大學生就業狀況已經成為衡量高等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如何解決好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是推進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大課題。此前,我國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提出,“要進一步加強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符合‘全程化、全員化、專業化、信息化’四化標準的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可見,就業難的問題嚴峻而緊迫。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20xx年2月8日、9日、10日,筆者以我省福州市4所高校(福建農林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州大學陽光學院、閩江大學)的20xx年夏季畢業班學生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以此來了解福建省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發展情況。
。ǘ┱{查方法
本次調查以書面問卷為載體,采用自行編制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問卷”,通過隨機調查,讓他們自行填寫,并向福州市8所就業指導機構發放問卷8份。向4所高校學生發出100份,隨機抽取100名學生調查,以較客觀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數量真實可靠的原始數據。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ㄒ唬┱{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8份,回收問卷96份,其中有效問卷96份,回收率89%,問卷容量為108。
經統計結果顯示,61%的學生認為目前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而大多數學生在半年內才找到工作,約占47%。結果也顯示很多人對自己畢業后能夠很快找到工作的自信度均偏低,非常自信的僅占8%,分別有47%的認為一般般和31%認為沒自信。從學歷層次的比較來看,就業狀況落實率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特點:博士生和碩士生的落實率最高,均為86.2%;其次是?粕,為79.7%;本科生的落實率最低,為67.4%。67%學生認為高學歷者更容易就業。同時,在調查的學生中各有38%和42%認為職業的高低好壞和崗位的薪酬高低較為重要。他們在應聘時認為用人單位最關心的是綜合能力和發展潛力,比其他條件約高出25%的比例。
。ǘ┱{查問題分析
1、在校期間很多學生并未對自己的未來打好堅實的基礎,導致立即就業形勢困難
很多學生認為走入社會脫離校園這還是很一件很遙遠的事情,因此,在剛踏入大學時,他們整日沉迷游戲,自甘墮落,消磨了大把美好時光,在大學四年既沒有認真學習基礎知識,又沒有積極參與實踐活動,等到臨近畢業才開始醒悟過來,但是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在大學他們沒有做好完整的規劃,沒有壓力感與觀念,因此在愈來愈激烈的人才市場,他們無法找到合適的崗位。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82%的學生并未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打好規劃,其中35%的認為有沒有規劃是一件無所謂的事情,未來的發展誰也說不準,就因為這樣的想法,他們空虛的度過了本該努力的時光,錯失了培養發展自己的舞臺。嚴峻的就業形勢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了個人的綜合能力,沒有基礎知識,沒有任何社會經驗,我們終將被緊迫的就業市場淘汰
2、大學生就業觀念存在問題
很多大學畢業生,尤其是名校的畢業生,剛剛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準。從而對一些企業的相對較低的薪水不屑一顧。調查顯示,42%的畢業生認為薪酬高低是自己選擇崗位的考慮的一個很重要因素,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薪酬高低成了評判工作好壞的標準,然而由于近幾年來大學畢業生數量的激增,很多公司對于新手的工資并沒有很大提升,好的工作工資高的崗位也越來越高。因此很多畢業者自信心開始被打擊,失去了繼續找工作的熱情。其次,很多求職的畢業生不顧自身的條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發展,數據顯示有65%認為不愿意或者實在沒辦法才選擇去小鄉鎮發展;對單位選擇過高,看重國家機關、大單位等,對一些小企業不感興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同時,多數學生一味追求高福利好待遇。據統計,38%的被調查者對于職位,例如政府單位很有偏向。
3、各企業選人挑剔,嚴格的要求阻礙了多數求職者
在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著“選材難”的問題。很多企業為了裝門面,對于博士碩士生優先入取,讓剛畢業的大學生失去了競爭機會。企業注重學歷也是導致就業難的一個問題,尤其是面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的當今社會來說。據調查,68%的畢業生認為企業在招人的時候注重個人文憑的高低。同時,企業人士認為"對社會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擾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因素,這與大學生的選擇有一定區別。大學生更傾向于"求職方法技巧欠缺"及"對企業的用人標準不太了解"是困擾他們的主要因素。
盡管高學歷對于找工作是個很大的優點,但是由于博士碩士數量也是每年都在不斷增長,因此,很多企業要求求職者應有豐富的社會經驗或者專業技能,而不是僅有的基礎專業知識,這將是應屆大學生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企業是不會無緣無故不要應屆生的。在我們調查的問卷中也發現,大于60%的畢業生認為公司在應聘時注重個人的社會經驗以及綜合能力和專業技能。這將對越來越多缺少社會實踐經驗的大學畢業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由于缺乏實地操作。很多中的他們擁有優秀的專業成績,動手能力卻遠遠落后。
4、就業政策不夠完善
我國缺乏完善的大學生就業發展促進體系,如全國性的大學生就業信息數據庫、大學生職業發展跟蹤信息、大學生就業力評價體系等等。同時缺乏政府、高校、企業、社會等全民參與的大學生就業創業平臺;這就導致了大學生自主創業偏少,工作崗位競爭激烈。據統計,約有67%的畢業生認為當今企業注重學歷,學歷越高,提供的職位也就越好,然而顯然這就對那些學歷并不是很高但是綜合能力很好的人來說是極不公平的,那么社會也就會錯失一名具有極大潛力的人才。目前就業市場上,現行政策很少關注大學生的職業的導向、社會交際的培養,這就導致了他們在就業市場上處于弱勢地位。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篇2
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原因分析
(一)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面臨新增勞動力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局面,大學生就業難與社會整體就業環境有關。目前全國各類高等學校共有2000余所,在校學生約2100萬。據教育部門的統計,現今大學畢業生在離校前后的就業率大約為70%左右。今年要求職的大學畢業生總量在600萬人左右,還沒有計算歷年累計下來未就業學生人數。同時,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富余人員下崗分流,機關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人員精簡,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和非農產業轉移等等,都使大學生面臨一個不寬松的勞動力市場,進而造成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
(二)一些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偏差,盲目擇業現象嚴重。
(三)畢業生就業整體結構性矛質突出。
(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強,限制了部分畢業生的就業。一些高校在教學管理及實習環節上仍存在諸多不盡人意之處,加之學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造成部分畢業生掌握的知識仍然停留在書本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
(五)高校教育體制改革步伐緩慢,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不夠合理。不少高校缺乏科學的人才需求預測和規劃,盲目追逐熱門專業,導致專業趨同現象嚴重,使得專業人才的產出和崗位需求不成比例,人才供給嚴重大于需求。在人才培養中仍存在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現象,使大學畢業生缺乏工作經驗、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
1.加強就業指導,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學校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積極創造條件,有針對性的開展第二課活動,加強就業實踐環節。比如開展“模擬求職演練”、舉辦“挑戰杯”科技競賽、營銷大賽等活動。調整專業設置,根據師資力量,從實際出發,開設實用性較強、社會市場需求量較大的熱門專業。使培養的畢業生具有扎實的專業基本知識,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能夠在各個領域中展露頭角,成為滿足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素質人才。
。玻D變就業觀念,培養大學生樹立新型就業觀
教育大學生認清就業形勢,樹立新型的就業觀念。讓他們認識社會、了解國情,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加強就業觀教育,轉變就業觀念,讓大學生破除到國企、事業單位端“鐵飯碗”的傳統就業觀念。
教育畢業生要客觀的面對現實,全面的認識和了解自己,對所學專業以及未來的職業,進行科學定位。組織召開畢業生就業、創業動員大會,舉辦往屆優秀畢業生回校給畢業生做就業、創業報告,談經驗、講體會,以及組織大學生積極參加“服務西部”計劃等活動。以轉變畢業生傳統的就業思想,幫助其樹立“先就業、再創業、再發展”的新型就業理念。
3.拓展就業渠道,廣開門路促就業
各高校積極與企業聯系,傾聽企業對學生的意見,采納他們對專業設置、培養目標的合理化建議。建立社會實踐基地,讓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到基地參加實訓,在實踐中成長自我、提高就業能力。把就業與實習結合起來,在實習中實現就業。學校積極和用人單位聯系,每年到各地了解往屆畢業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狀態,做好畢業生的就業回訪,掌握最新就業動態。舉辦大型校園招聘會,邀請多企業來校園招聘,為大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就業平臺等。
大學生就業,關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關系到千家萬戶的興旺發達。高校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從專業設置、就業指導、校企合作等方面,全方位、多渠道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篇3
一、前言
【調查背景】:我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
2.【調查目的與意義】: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的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系;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盡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為同學們在今后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3.【調查時間】2013年5月28日——2013年6月7日
4.【調查地點】:滄州市
5.【調查對象】:滄州市各大高校學生
6.【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7.【調查過程】:首先調查問卷,然后到各高校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完畢后,做數據分析,歸納與整理。
二、正文
1.大學生就業問題現狀:
大學生就業難,遍地都是大學生。每到找工作的時候,大家都會爭先恐后得去招聘會擠,到頭來可能有些人花了錢進入會場,卻連和招聘官交談的機會都沒有,很多人投了簡歷都如石沉大海,無聲無息去也。“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實在太難了!焙芏鄳獙卯厴I生從心底發出這樣的慨嘆。2005年,據估算全國至少有80萬名畢業生要面對“一畢業,即待業”的窘境。很明顯,我們人才缺口大和大學生就業難形成一個矛盾,當高教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出現失調時,便會出現一個“擴招怪圈”:高校擴招——本科畢業生就業難——碩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層層擴招——就業矛盾“后推上移”——高一層次畢業生擠壓低一層次的畢業生,層層擠壓,整個社會就業形勢更趨嚴峻——繼續加速擴招。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容易引發教育通脹,由此帶來的畢業生就業矛盾被“后推上移”,隱患將日益凸顯。而且會加劇人才“高消費”現象,大馬拉小車,造成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
2.大學生就業問題出現原因分析:
從調查的數據看出,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足和社會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的。我們就這四方面原因進行了分析:
。1)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選擇大學畢業生,最主要是看重學生如何“調整就業心態”,而“提高職業素質”、“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學生甚至學?磥,“提高技能”及“提高職業素質”是最主要的,“調整就業心態”并不重要。用人單位認為“德才兼備”是用人的恒久標準,單位對畢業生“品德”的重視程度遠遠比畢業自身的重視程度要高得多。
(2)自身原因
①、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誤區。一是選地域。在大學生的意識中,大都市總是意味著機會、高薪和前途,這導致最需要大學生的地方少人問津,而都市的大學生求職者則人滿為患。二是挑單位。大學畢業生都希望選擇一個地域條件好、待遇優厚、社會地位高的職業。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觀念在大學生中流行,帶來了就業難。
②、畢業生綜合素質缺憾。一是學業不精。有的學生在學校里只是混,沒有靜下心來學習。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說話辦事的能力、溝通合作的能力、交際公關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會實踐經驗。有的學生很不重視社會實踐,甚至連學校要求的暑期社會實踐都不能認真完成,更談不上學到具體的實踐。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篇4
一、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現狀分析
2008年筆者在上海市閘北區團委掛職期間,參與了上海市閘北區團委對轄區內大學生進行的就業創業狀況問卷調查,綜合分析和檢視大學生群體的就業心理、就業期待和創業意愿,調查顯示當前大學生就業創業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ㄒ唬┢毡閾碛屑寄茏C書,但工作實習經歷不足。
技能證書是國家或者相關機構對于個人某方面技術、能力的認證,擁有技能證書往往對于個人的求職有相當大的作用。從本次調查的結果來看,在校大學生普遍擁有1張以上的技能證書(95.2%)。大學生認為有用的技能證書依次是外語等級證書、職稱證書(會計類、經濟類)、計算機等級證書;與此相對的是,在校大學生比較缺乏工作實習經歷,有超過六成(60.7%)的被調查大學生沒有工作實習經歷。即使排除剛入學的大學新生,沒有工作實習經歷的大學生比例也是偏高的。這種偏重考取各類技能證書而輕視工作實踐的做法會對大學生日后的工作、就業或創業帶來負面影響,必須引起重視。
(二)工作意愿較強,對擇業面臨的困難有理性的認識。
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具有比較強的工作意愿,有近七成(69.8%)的被調查大學生選擇在畢業后馬上參加工作。而在選擇不馬上工作的大學生中,有一半以上(58.5%)是因為想繼續讀書,提升學歷或技能,也有一部分(22.6%)是因為想出國留學或者在國外工作,而只有極少部分(3.8%)是因為家庭條件好而選擇不馬上工作。對于擇業所面臨的困難的認識,有超過一半(51.2%)的大學生認為最大的困難是社交能力不強和缺少社會關系,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為最大的困難是畢業學校名氣不大、學歷和專業不夠好,這也表現出大學生對于自身以及就讀學校和專業對未來就業的影響有著理性的認識。
。ㄈ┚蜆I信心較強,對收入的預期較高。
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的就業信心比較強,有超過六成(60.1%)的被調查大學生對自己今后就業有信心或者非常有信心。而對自己工作后首月的收入(扣除三金后),大學生表現出比較高的預期,有四成二(42%)的被調查大學生對首月收入的預期在3000元以上,其中有一成多(11.1%)的被調查大學生的預期在5000元以上,另有近五成(48.9%)的被調查大學生的預期在1500到3000元;與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前幾年發布的畢業生平均薪酬相比,此次調查顯示的大學生對于首月收入的預期是比較高的。
(四)擇業標準呈現多元化,外資公司、國家政府機關是首選單位,普遍認可職前培訓的必要性。
此次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的擇業標準主要有四個,依次是發展空間大、薪水高、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工作穩定。與前三年的同類調查數據相比,閘北大學生的擇業標準由少到多,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對于畢業以后工作單位的選擇,在校大學生比較偏愛外資公司(44.6%)和國家機關以及企事業單位(36.9%),對于進入民營企業、從事藍領技術工種或者自由職業的熱情則相對小很多。此外,大學生普遍認為職前培訓是必要的,他們最希望參加的培訓內容是面試技巧、人際關系處理、就業形勢分析,而他們現在最希望得到的服務是社會實踐、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崗位推薦,這也表現出在校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之外,為日后工作做準備的各種需求比較強烈。
(五)創業意愿仍不夠強烈,創業行業范圍不廣,對創業政策了解不多。
創業是促進大學生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創業的意愿有所欠缺,僅有三成多(30.2%)的大學生有創業的意愿,在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中,對于創業行業的認識稍有不足,范圍比較狹窄,僅僅局限在創意產業、零售業和IT行業;對于創業的條件和困難,他們的認識則比較深刻,缺乏資金、缺乏社會關系、沒有專業技能、擔心風險問題、沒有合適創業項目都是大學生眼中阻礙他們創業的困難,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校大學生逐漸認識到了創業門檻逐步提高的趨勢;正是因為對創業的困難有足夠的認識,大學生希望政府對他們創業提供幫助,他們主要希望得到資金、創業培訓和開業指導、市場需求方面的服務和信息。此外,對于政府鼓勵和支持創業的優惠政策,在校大學生也了解不多,很了解這種優惠政策的大學生少之又少(3.2%),大多數人(57.4%)只是有一個一般的印象,而也有很多(33.5%)被調查大學生表示并不是他們不愿意了解這些政策,而是缺乏了解的渠道。
二、做好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的對策
通過以上對于調查所得資料的分析,可以發現在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在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經歷不夠豐富,社交能力不強,社會關系網絡缺乏;其次,大學生對工作收入預期偏高,對工作選擇比較單一;第三,大學生創業意愿不足,創業條件不成熟,創業信息不夠;谶@些問題,著眼于拓寬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途徑,筆者認為一方面必須為大學生提供各種社會實踐的機會和崗位以及關于就業和創業的培訓、信息等,豐富他們的工作實踐經歷,鍛煉他們的社交能力,另一方面也必須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形成合理的工作和收入預期。
。ㄒ唬┱腺Y源、多方聯動,搭建就業和創業平臺。秉持政府主導推動、社會各方參與的原則,將政府相關部門以及高校、企業等機構的資源整合起來,搭建一個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的一體化服務平臺,可以考慮以地方共青團組織和高校的團組織、政府的勞動局和高校的就業服務部門以及企業的招聘部門這兩條線來構建。并且將這個平臺逐漸做大做強,把提供社會實踐和見習、信息發布和咨詢、就業培訓和創業指導等職能集于一體,這樣一方面有了政府和高校的合作,可以把最新的關于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各項新政策及時傳遞給大學生,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梳理、整合區域內的企業資源,從而給在校大學生提供各種實踐鍛煉的機會和求職就業的各種信息。另外,還可以考慮把其他社會力量,諸如志愿者、各種基金會、非政府組織整合進來,真正實現社會各方參與,讓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在社會各方的聯動下得到有效解決。
。ǘ┩七M青年職業見習計劃,完善見習崗位制度。
結合青年職業見習計劃實施幾年來的經驗教訓,繼續完善見習崗位制度,進一步推進青年職業見習基地的建設,堅持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相結合,智育德育雙促進,就業能力和就業崗位雙保障的原則,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增加他們的工作經驗,增強他們的適應性。同時針對本次調查反映出來的大學生在面試技巧、人際關系處理、就業形式分析、技能、創業培訓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可以在職業見習計劃中增加這方面的內容,以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同時,也可以考慮將職業見習計劃和大學生就業、創業一體化服務平臺一起建設,將職業見習計劃納入大學生就業、創業一體化服務平臺,或將職業見習計劃逐漸建設成一個一體化服務平臺,以避免職能重復,節省資源。
。ㄈ淞V義就業觀念,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在“大眾化就業”時代,大學生必須調整就業觀和就業期望值,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正確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職位要求,找準自己就業的社會定位。大學生要按市場經濟需求實現就業方式的多樣化,要樹立職業不分貴賤,適應社會需要,靠勞動體現自我價值的優良傳統觀念,形成一個良好的擇業氛圍。各類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用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大學生沖破精英就業觀念的束縛,走出心理誤區,形成有利于廣義就業的.社會氛圍。樹立大眾化的廣義就業觀念,最終使大學生接受只要是憑借自身能力從事合法的經濟活動獲取收入即為就業的觀念。同時大學生的自身就業能力才是用人單位所看重的,才是順利實現就業的先決條件和必要條件。畢業生自己更應積極主動提升其綜合素質,突出個體優勢,增強自己的就業能力。大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習的只是本專業所涉及的最基本的東西,因此,還應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要倍加珍惜學習機會,努力掌握知識與技能,為將來打好堅實的基礎。
(四)鼓勵自主創業,開發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
針對大學生創業意愿不高的問題,除了要繼續制定相對優惠的政策之外,還可從如下幾方面鼓勵大學生創業,一是幫助大學生獲取開業貸款擔保和開設大學生創業基金。政府部門要盡快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通過給予創業資金支持、減免創業規費、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實行工資傾斜政策、落實國家代償助學貸款政策等措施,積極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自主創業和就業,并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整合各方資源成立大學生自主創業基金。二是推出一批適合大學生的創業培訓項目、創業見習基地和開業服務項目等。政府和各相應部門可加強與各高校的聯系,合作建立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中心,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優惠政策信息。比如為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代理工商注冊、稅務登記等手續,建立綠色通道,構建創業跟蹤服務平臺,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堅實支持。三是積極開發符合大學生需要的創業園區,向他們提供各種優惠條件。政府可以考慮與社會合作建立大學生創業園,為創業者減少初期的成本支出。相關部門還應暢通創業融資渠道,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降低大學生辦企業的注冊門檻。當然,以也可以考慮把以上三方面的工作納入大學生就業、創業一體化服務平臺內進行。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篇5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高校應屆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創業形勢更加嚴峻,就業、創業問題更加突出。今年4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指出要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
為深入了解衢州市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對就業創業政策的關注度,以及對政府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意見建議等,國家統計局衢州調查隊對衢州學院、衢州職業技術學院2所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和36名應屆畢業生開展了專題調研,其中衢州學院17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19人;從性別上看,男生20人,女生16人;從學歷上看,本科畢業生10人,高職(專科)畢業生26人;從畢業去向看,已落實就業單位的有31人,為繼續深造做準備5人。他們中過半數沒有關注就業創業幫扶政策,其余關注的政策大多集中在創業貸款和就業社保領域。
一、就業情況
20xx年,衢州學院和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分別有應屆畢業生2343人和1991人,截止到5月底,兩校分別就業956人和732人,升學489人和155人,就業率61.7%和44.6%(含升學人員)。從歷史統計數據看,每年8月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最高,截止20xx年8月底,衢州學院就業率為98.0%,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為95.8%.調查顯示,高校畢業生就業主要有以下特點:
。ㄒ唬┚蜆I渠道廣泛。被訪的31名已落實就業畢業生中通過各類招聘網站落實就業單位的有8人,通過校園招聘會和老師、校友推薦的各6人,通過家庭或其他社會關系的有4人,通過工作實習和直接向用人單位申請的各3人,通過學校發布的招聘信息的有1人,無人通過高校畢業就業信息網、政府(社會機構)組織的招聘會、報紙(雜志)發布的招聘信息渠道落實就業?梢妼I招聘網站、校園招聘會、師友親屬等社會關系仍是畢業生落實就業的主要渠道。
(二)二三線城市更受青睞。31名已就業畢業生就業單位所在地在直轄市的有1個,省會城市的12個,非省會城市和縣級市各8個,鄉鎮和農村只有2個。畢業生更傾向于選擇發展機會較多,競爭壓力更符合自身承受能力的城市就業,壓力較大的一線城市和條件相對落后的鄉鎮農村對畢業生吸引力不大。
。ㄈ┓枪洕俏{就業的主力。31名已就業畢業生去國有企業的有6人,事業單位1人,三資企業3人,其他企業(民營企業)21人。以民營經濟為代表的其他企業依然是就業市場最大的需求者。
。ㄋ模┧鶎W專業與崗位相關度一般。31名畢業生所學專業與即將從事的工作很相關的有5人,相關的有12人,一般的有6人,不相關的有7人,很不相關的只有1人。過半數被訪畢業生能夠學以致用,但所學專業與工作無關的也有四分之一。
。ㄎ澹┕ぷ鳚M意度較高。31名畢業生對已落實的工作認為很滿意的有2人,滿意的有12人,一般的有17人,沒有不滿意勉強就業現象,表明自由擇業能夠讓近半數畢業生找到滿意的工作。
(六)受到能力制約影響較大。31名畢業生認為求職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缺乏實踐經驗,同時也有就業能力不足、缺乏求職技巧等問題,選擇崗位信息不足、社會關系欠缺等客觀因素的較少。
二、就業指導服務情況
衢州學院和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均在就業指導工作上采取了強化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健全工作機制,強化隊伍建設,加快改革創新,強化就業幫扶等措施。衢州學院表示今年就業形勢嚴峻,在為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指導和服務上存在人員緊缺困難。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認為就業形勢與往年基本相當,但存在專業不對口、就業層次不高問題。學生求職時定位不準,心態不穩,經常變動單位;個別學生缺乏憂患意識,求職時不積極主動。
。ㄒ唬┚蜆I指導與服務成效顯著。36名被訪畢業生均接受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簡歷制作與求職面試指導、就業政策宣傳解讀、招聘信息發布、就業形勢分析與判斷、就業心理輔導、創業指導與訓練、就業實習與實踐、校園招聘會、就業困難幫扶、升學(或出國) 指導等就業指導與服務,所有指導服務項目均被過半數畢業生認為有很大或較大幫助。最受認可的是簡歷制作與求職面試指導,認為有很大和較大幫助的各有12人,其次是舉辦校園招聘會,認為有很大幫助的12人,有較大幫助的11人。就業心理輔導項目認可度相對較低,認為有很大幫助的只有7人,說明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和心理幫扶被各方忽視。
(二)就業指導服務仍需加強。36名被訪畢業生認為學校就業指導服務的不足主要集中在就業信息的收集發布不到位,就業政策宣傳解讀不夠,需要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指導。大部分被訪畢業生不了解國家或地方基層就業項目和就業服務政策,僅有6名被訪者表示有所了解,他們相對認可應征入伍服兵役、對困難家庭畢業生就業援助、鼓勵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等政策,對三支一扶計劃、畢業生到基層或中西部就業專項政策的認可度最低。
三、創業情況
兩校選擇創業的應屆畢業生都非常少,但大部分被訪畢業生有強烈的創業意愿,沒有馬上選擇創業的主要困難是缺乏資金、人脈和經驗。
。ㄒ唬﹦摌I意愿強烈。被訪畢業生普遍懷有創業理想,同時對自身現有能力有清晰認識,大多選擇先就業提升綜合素質后再開始創業。36名應屆畢業生中有29人表示愿意自己創業,其中26人打算工作幾年后開始創業,畢業后馬上創業的僅2人。從創業形式看,選擇合伙創業的有12人,個體商戶形式的7人,互聯網創業的5人,自己辦公司等其他形式的5人。
。ǘ﹦摌I指導服務欠缺。36名被訪畢業生認為學校創業指導服務主要問題在于對學生創業上的指導不夠,創業孵化基地配套不完善,未能全部發揮作用,創業信息、政策宣傳解讀不到位,希望得到更有針對性的創業指導,完善創業基地相關配套措施。他們中認為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需要在加強資金支持力度上改進的有14人,簡化審批手續的有10人,加強場地支持力度和提供科技創業實習基地的各有8人。
。ㄈ┫M訌妿头。衢州學院希望政府在推動高校就業創業工作上加強幫扶力度,關愛基層就業創業工作者;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認為應當及時落實相關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項目。被訪畢業生對政府的政策期許主要集中在提供低息貸款的資金幫扶和技術、法律方面的指導等。
四、幾點建議
(一)加大就業、創業幫扶投入。提高高校就業、創業環境建設投入,增加校園招聘活動補助。加大高校就業、創業軟硬件設施建設,提高高校就業、創業師資隊伍素質;積極利用現代化科技平臺,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茖W設置專業和招生規模,簡化高校專業設置和招生審批制度,讓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貼近市場和社會需求,加大對行業急需但生源不足的專業財政投入,減免人才緊缺專業學費,保證人才緊缺專業生源,優化人才供給。
。ǘ┙⒏咝У穆搫訖C制。加強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政校合作,優化就業創業環境,實現產教融合。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及時共享人才供需信息,定期發布本區域行業人才需求情況和行業總體薪資水平,規范行業薪資信息發布披露。完善創業指導服務,加強創業宣傳和引導,簡化畢業生申辦各類創業政策手續,優化畢業生就業歸口管理,為畢業生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
。ㄈ┡囵B畢業生正確擇業觀,提高就業能力。加大基層環境建設,加強基層工作宣傳,引導畢業生全面認識、科學擇業。建立向基層傾斜的分配機制,提高基層工作補貼,保障基層工作者收入,抓好基層用人單位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稅費減免、畢業生落戶、人事檔案管理等政策宣傳和落實。優化非公有制機構的權益保護機制,轉變傳統擇業偏見。加強對"雙困生"的個性化幫扶,在提供物質幫助的同時,強化就業能力指導,重點解決家庭困難、就業困難學生就業問題。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篇6
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事關千家萬戶切身利益,涉及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與和諧穩定大局。多年來,XX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各項政策,突出做好實名登記、就業推介、創業引領、技能培訓、扶貧援助等各項重點工作,努力促進高校畢業生積極創業、充分就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基本情況
XX區位于XX市東北部,總面積1018平方公里,轄9鎮、1街、268個行政村(居),總人口52萬。2011年,全區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回生源地報到實名制登記497人,實現就業457人,就業率91.95%;2012年,實名制登記613人,推介就業547人,就業率89.23%,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具體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完善責任體系。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將其作為就業工作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寫入了各鎮(街)年度考核目標責任書,逐級簽訂,層層落實。健全完善了聯席會議制度,明確了各成員單位職責,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分析研究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形勢與對策,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整體聯動的良好機制。
(二)發揮政策效應。出臺了《XX區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實施方案》,要求人社、財政、工商、稅務、金融等部門通力合作,從拓寬就業渠道、擴大扶持范圍、提高擔保貸款額度和社保補貼標準等方面,為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提供優質服務和堅強支持。2011年以來,累計支出專項見習經費、就業補貼和扶持資金80余萬元,提供小額擔保貸款100余萬元,減免各類稅費26萬余元,撥款額、覆蓋面越來越大,政策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巨大推動作用得以充分體現。
(三)強化就業服務。將全區高校畢業生納入勞動99ⅲ版系統管理,實現了一點錄入,全網共享,定期更新,動態管理,按照五年培訓規劃,定期組織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和就業技能培訓,加大就業推介力度。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安裝了大型電子信息發布屏,各鎮(街)設立了信息公開欄,定期發布求職、招聘信息。2011年以來,走訪企業50余家,組織座談20余次,積極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大中專技校招聘周、周三招聘日等系列主題活動,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區內外用工崗位2000多個,達成意向800多人。
(四)加強創業引領。深入開展創業就業見習基地的認定工作,結合ybc工作開展,依托經濟開發區和各鎮(街)特色產業園區,選定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帶動作用強的20余家企業作為見習基地,全面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對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實施創業理念、創業技能培訓,以自主創業帶動積極就業。目前,已落實高校畢業生創業引領35人,其中,2名高校畢業生創辦的企業,固定資產突破了1000萬元,解決就業200余人,回饋社會提供見習崗位40余個。
(五)開展扶貧援助。把零就業高校畢業生家庭作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逐級落實援助責任,積極實施結對幫扶,確保動態消零。2012年,根據省、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規劃》有關精神,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了25名就業困難家庭的高校畢業生,充實到了區、鎮兩級基層平臺。
(六)多方促進就業。近年來,積極開展公務員、事業編招考工作,先后招錄400余名高校畢業生進入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努力響應省、市關于選拔優秀高校畢業生開展三支一扶活動的相關通知精神,結合區情實際,累計提供三支一扶接納崗位95個,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校畢業生就業。
二、存在問題
隨著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的深入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崗位供求矛盾仍然存在。我區目前總人口52萬,其中,近30萬人生活在農村。近年來,隨著農村生產方式和技術的革新,一部分農民成為富余勞動力,開始向城鎮轉移;由于農業產能比較低、農村環境比較差,新達到勞動年齡的一部分農村青年不愿意從事農業勞動,開始向城鎮集中;受金融危機影響,通過勞務輸出到外地務工的一部分農民又陸續返鄉;受企業破產改制和產業結構調整等諸多因素影響,企業下崗失業職工增多(近期,僅東風毛巾廠、農機二廠等老企業一次性進入失業程序的人員就達600多人)。加之高校畢業生人數居高不下,甚至有愈來愈多之勢,我區作為一個革命老區、貧困山區,經濟總量較小、基礎薄弱,區內廠礦企業就業崗位挖潛有限,機關事業單位編制有限,新增就業難度較大。
(二)能力結構性矛盾比較明顯。從當前產業轉型趨勢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比例下降,新上的能源建材、機械制造、生態農業、旅游觀光等項目科技含量和機械化程度較高,體力型勞動者的就業空間越來越小,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空間相對來說大大擴展。但是,部分高校畢業生所學專業、實際能力和市場需求嚴重脫節,一些高校畢業生校內所學專業與生產實際根本不對接,純屬花拳繡腿,有些高校畢業生校內學習態度不端正,導致能力不足、眼高手低,知識結構不健全、專業知識不系統、綜合能力不突出,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廠礦企業招工難的問題并存,有事沒人干和有人沒事干的現象同時存在。
(三)就業期望與客觀實際沖突嚴重。一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偏差,走出校門后,自身期望值偏高,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就業方向的選擇上,不愿吃苦受累,追求虛榮面子,一是想到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二是想到大型企業從事管理工作,三是缺乏自主創業意識與能力,不能準確自我定位,不愿放下架子從基層做起,從工人做起,因此喪失了在普通工作崗位上就業、成長的機會。另外,不排除一些私營企業用工制度不合理,在工資福利、社會保險等方面存在問題,讓高校畢業生不能接受。
(四)基層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仍需加強。區、鎮(街)兩級人力資源市場的硬件建設和設施配套,由于財政緊張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功能還不是很完善,社區就業平臺沒有實現全覆蓋,制約了統籌城鄉就業工作的開展。由于經濟薄弱、財力有限,不能完全按照政策規定的范圍和標準兌現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和職業培訓補貼,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相關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的落實。
三、工作建議
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因素涉及方方面面,全面做好此項工作,需要政府、用人單位、高校畢業生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一)大力發展經濟,擴展就業空間。穩步推進區內企業轉型,扎實開展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加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吸納力;不斷加強鎮域經濟建設,支持各鎮(街)依托特色產業園區,做大做強,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金融、保險、營銷、餐飲、旅游及生產服務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適合的就業崗位。
(二)特設公益崗位,提供就業機會。積極挖掘基層、公共服務崗位,繼續加大人才支農、支教、支醫的力度,選拔優秀高校畢業生充實到農村一線、社區基層和困難邊遠地區工作,完善相關人員的管理制度,提供基本的工作條件和業務支持,加強考核培訓,健全機關事業單位面向基層服務人員定向招考的提升機制,確保高校畢業生愿意到基層公益崗位上去,呆得住、干得好。
(三)完善基層平臺,優化就業服務。完善人才資源市場服務功能,進一步整合優化,建立統一、規范、高效的人力資源市場,加強與周邊區(市)人才市場的通聯互動,實現資源信息共享,提高就業服務效能。積極籌措資金,打造設施設備標準化、人員隊伍專業化、管理服務規范化、工作手段網絡化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就業)基層服務平臺,建設半小時就業服務圈,加強就業推介和勞動維權,努力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優質服務。
(四)加強引導幫扶,推動自主創業。對有創業意愿、創業思路和創業能力的高校畢業生進行創業指導服務,結合ybc工作的深入開展,大力提供政策咨詢、項目指導、技能培訓、小額貸款等一條龍服務,鼓勵高校畢業生投身種植、養殖、農副產品加工、商貿流通、電子科技等各項產業。加強見習基地建設,做好高校畢業生創業的跟蹤服務指導工作,確保高校畢業生能夠成功創業、持續發展、穩步提升。
(五)實施就業援助,促進充分就業。設立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基金,強化對困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援助,把困難高校畢業生及時納入困難人員就業援助范圍,在政策規定的范圍內,積極予以安置。對接收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的各類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提供財政、稅收、金融、社保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以吸納更多高校畢業生就業。
(六)深化教育改革,轉變就業觀念。各大院校要積極探索構建適應經濟發展與社會形勢的實用人才培養模式,完善課程設置,把創業教育引入國民教育體系。當前的高校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變成大眾教育,學校和社會要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及其家長轉變就業觀念,理性地認識就業形勢,先就業求生存,后擇業謀發展,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正確定位,樹立積極主動的就業觀念,不等、不靠、不挑揀、不依賴,實現就業的多樣化。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篇7
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我校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根據xx領導參閱編輯部的訪談提綱,我校做出如下報告。
一、讓畢業生如何實現從“校園人”到 “社會人”的轉變?
1、注重實踐環節 縮短過渡周期
實踐環節在教學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不斷增加的實踐環節所要完成的任務就是要拆掉橫在校園與社會間的屏障,使大學生在校期間就直接介入社會,與社會零距離相融。理論來自實踐,實踐加深理論,通過廣泛的社會實踐,大學生在未畢業時就已深知社會對人才在品格、技能等各方面的所需和所求,心態和知識結構都已得到了應時的調整,為畢業走向社會已做好了充分準備,極大地縮短從“半成品”到“成品”之間的路程。
2、加強教育引導 擁有良好心態
從“校園人”到 “社會人”角色的轉變,其核心是心態的轉變。具體來說就是要教育好學生做到三個結合。首先,要教育學生將個人的發展與服務單位的發展結合起來,個人利益要服從于集體利益,集體發展是個人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其次,要教育學生將個人情感與職業要求結合起來,學會用職業要求來指導自己的工作,約束自己的張揚個性。第三,要將學習成果與經濟效益結合起來,把工作中積累的想法和經驗轉化成行動和經濟效益,為服務單位的發展盡力。
二、關于定向培養
學校開展多方合作,部分專業實行“訂單式”培養。
多年來,學校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開門辦學方式,積極探索為基層一線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構建校企合作平臺,實行“訂單式”培養。近年來,學校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調整課程結構,實現了“實習、實訓、就業”一條龍人才的培養模式。走出了一條校企強強聯手,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之路。
三、如何開拓就業市場?
1、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努力拓寬就業渠道。
我校每年都堅持到省、市、區人才交流中心、用人單位進行調查、了解人才需求情況,了解用人單位的性質、規模、效益、工資待遇和工作環境等信息,并據此制定我校的市場開拓計劃。同時,我們也積極做好宣傳工作,向用人單位介紹學校辦學規模、特色、專業、畢業生生源信息等情況,向用人單位推薦適合條件的畢業生應聘。通過“走出去”,不僅使學校了解了社會,也讓社會了解了學校,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 目前xxx、xxx學校等多家用人單位連續多年招收我校畢業生,成為我校畢業學生穩定的就業基地。我們還積極拓展省外就業基地,xx與xx學院建立長期穩定的就業實習基地,連續多年接收xx的畢業生;xx專業與xx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并建立了穩定的就業實習基地,為學生解決就業崗位;xx及xx專業的學生被推薦到北京和青島等地就業。
我們還通過“請進來”的方式,廣泛邀請省內外各用人單位到我校舉辦各類講座、人才招聘會和推介會,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和就業機會。
2、充分利用校友資源 ,不斷拓寬就業渠道。
學校關心畢業生的發展,校友關注著學校的變化。為了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充分利用校友資源,更好地為畢業生就業服務,我校注重挖掘校友資源,與校友建立長期的聯系。今年,我校召開了“敘感情、議發展、促就業”校友座談會。校友們提出了諸多的有關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如何適時調整專業結構,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如何培養出與社會對接的應用型人才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議,為學校的發展建設出謀劃策。x
四、我校與國家促進就業的配套政策
我校響應國家的號召,積極宣傳、落實國家和省、市促進就業的相關政策。在嚴格執行國家鼓勵畢業生到基層,社區,中西部地區,中小企業服務、應征入伍、參與科研,幫扶困難家庭等政策的基礎上,制定了鼓勵畢業生服務西部的政策。我校規定:凡參與西部計劃的同學在享受國家政策規定的全部優惠的同時,學校額外頒發每年xxx元人民幣的獎勵。
五、關于“創業”和“就業”
“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觀點為多數學生所接受。
對我院畢業生而言,現在要想找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越來越困難。就業觀念及就業定位如何往往成為能否及早順利簽約的關鍵。在調查中有這樣的問題:“如果你目前仍未簽約,你愿意到待遇、條件相對差些的單位就業嗎?”近三分之二的畢業生選擇了“愿意,先就業再說”,同時三分之一多一點的學生選擇“不愿意,繼續找自己理想的單位”,不達愿望不罷休的心理在同學中仍有一定的市場。
在回答關于創業的有關問題中,有半數以上的同學有創業的打算,但其中的80%,又感到茫然,表示不知道如何利用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
六、關于專業設置與就業市場需求偏差大的問題
我校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有些專業市場需求不大,但招生不少。如,師范類畢業生人數大大超過市場需求。我校師范類畢業生人數占畢業生總人數的55%,而目前公立學校用人是逢進必考,每年在公辦校就業的學生人數不足百人,大量的學生處于面臨改行、進私立學校或待業的尷尬境地。而對旅游與酒店管理、計算機、軟件工程等專業學生的需求卻很旺盛,目前社會急需的銷售、機電、數控等方面的人才,而我校并未開設相關專業。
造成該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師資、體制和觀念等。以師資為例,招生多但就業差的專業,往往在歷史上是學校的金牌專業或功勛專業或為學校的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專業。在鼎盛時期積累了大量的優秀師資,如果突然減少招生,必然要造成教師工作量減少,進而造成人才流失的不良結果。不能立即開設社會急需的專業,還是因為缺少必要的師資。而長盛不衰的專業是沒有的,如果用盲目引進師資的辦法,急功近利地開辦熱門專業,容易造成惡性循環。
對學生的建議還是要他們更新觀念,“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
七、關于“高分低能”的問題
“大學生學習成績參考性不高”應該是個別想象。多數大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可以作為其綜合能力的參考的。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高分低能”想象的出現,我校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實踐環節的內容,有效地鍛煉了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等。
八、關于就業指導講座
我校擬于下學期將就業指導課列為必修課。
本學期進行的就業指導講座30多場。其中,就業指導中心舉辦18場,學校與新晚報聯合舉辦的“百姓講壇”2場,與哈爾濱市人才服務局聯合舉辦講座6場,與團市委聯合舉辦講座1場,二級學院分別舉辦講座多場。內容涵蓋了職業生涯規劃、自我分析、營銷理念、如何創業、社會潛規則、牛刀初試、人際交往、領導藝術、步入社會、實戰模擬、如何參加公務員考試等內容。
九、到目前為止,xxxx的就業情況
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我校本著“為基礎教育服務和基層、生產一線培養基礎扎實、專業精、能力強、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兼備,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形成了“xxxx”的辦學傳統,為哈爾濱市的基礎教育及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了大批的優秀畢業生。畢業生思想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愛崗敬業,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
到目前為止,學校形成了 “xxx”的就業工作格局,通過加強專業建設,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堅持“實習、實訓、就業”一條龍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校企合作平臺,實行“訂單式”培養,幫助學生實現就業。近三年,我校共有畢業生xxx多人,08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4%。目前,由于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我校受到的沖擊較大,學生的簽約率較歷史同期有所下降,但我們依然充滿信心,希望通過不懈的努力,實現初次就業率達到80%,年終就業率達到90%以上的目標。
總結起來,我校畢業生就業情況有如下的特點:
1、面向xxx,為xxx服務。
2、面向xxxx一線,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3、面向社會,自謀職業、自主創業。
綜上所述,盡管就業形式嚴峻,任務艱巨,我校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教育部和x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積極主動應對新形勢,努力把我校畢業生就業這項事關廣大畢業生切身利益的工作完成好。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社區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2-26
大學生消費情況調研報告11-09
大學生素質與就業的調研報告08-16
大學生就業調研報告08-10
交通情況調研報告04-07
關于大學生兼職情況調研報告01-17
糧食生產情況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8-26
關于異地融資情況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