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調查報告

時間:2022-06-06 11:59:58 報告 我要投稿

關于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調查報告(通用7篇)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調查報告(通用7篇)

  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1

  摘要

  在大學校園里,現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由于個性自我為中心、自卑、驕傲,嫉妒等心理,未能處理好自身的人際關系,面臨著如何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的困惑.本文通過對造成人際關系緊張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為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人生活在社會中,離不開與他人的交往與協同,如何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就成為世人皆要碰到的,誰也回避不了的事情。根據調查反映,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狀況并不理想。根據調查結果表明,占44%的同學反映,跟宿舍同學存在人際關系緊張現象,75%的同學反映曾經跟同學有過關系緊張的現象。

  從踏入大學校門的那天起,大學生就會遇到各方面的人際關系:師生之間、同學之間、舍友之間,以及個人與班級、學校之間的關系等等。面對如此眾多的人際關系,有的同學因為處理不當,整日郁郁寡歡,心情沮喪;有的同學因為人際關系緊張,精神壓力很大,導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癥;而更多的同學則由于不知如何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而經常為苦悶、煩惱的情緒所困擾。

  一、大學生人際關系事例

  案例一:某同學來自某大城市一個富裕家庭,是獨生子女,入學一年,與宿舍的同學的關系很差,因為有一位同學晚上睡覺打呼嚕吵到她,她就跟那位同學發生了爭吵;因為有一位同學擅自用了他的電腦,她又跟那位同學爭吵;因為有一位同學說她不節省,浪費電,她又跟她吵起來了,等等,現在跟班里的同學關系也弄得很差。

  案例二:某位同學反映,她跟宿舍里的其他三位同學相處的很不愉快,跟宿舍三位同學都發生了矛盾。一次,她跟外校的男朋友打完電話后,宿舍的同學就七嘴八舌的跟她說,她每次打電話的時間很長,經常霸占了電話,說電話的聲音很大聲,經常吵到她們學習,她一時氣不過,就跟她們吵起來了,以后打電話就特意把那個聲音提高,時間拖長,跟宿舍的同學的關系就越來越差了。

  案例三:有位同學反映,宿舍有四個人,但有兩個同學做得特別差,從不掃地,從不注意個人的衛生,不僅懶,在別人打掃衛生時還在一邊說風涼話,而且也很不節省,經常浪費電,浪費水,跟他們商量時,他們就說不是經常在宿舍,不關他們的事,要不就是假裝聽不到。有時班里有活動的時候,那兩位同學也會找借口推托,然后就不參加班里的活動。

  案例四:有位同學反映,他們宿舍有一位同學,說他經常在學校自修,所以每月交電水費時他就只交20%,這樣還不算,他在宿舍時,我們所有人都不可以吵鬧,要是吵到他了就罵我們,在宿舍里好像個皇帝那樣子,任何人都要遷就他。

  二、大學生人際關系緊張原因分析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根據調查,我們不難發現,在大學生中間存在這樣的問題,影響著人際關系的良好發展。

  第一:以自我為中心。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表現為只從自己的經驗和角度去認識人和事,而不能意識到別人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觀點,對人或事的看法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在待人、接物、處事當中只關心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而忽視別人的處境和利益,很少站在別人的立場為別人著想。常常喜歡盛氣凌人、自吹自擂,并且自私自利。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大學校園里,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一部分的同學有這樣的傾向,導致了人際關系的緊張。

  第二:性情孤僻,自我封閉。有些人性格孤僻,不愿與他人交往,或者把自己的真實思想、情感掩蓋起來,不關心周圍的同學,冷眼看世界,周圍的同學也很難與他交談,對班里的事情表現的很冷淡,對任何事情不發表意見,也不表示贊同。

  第三:對人有偏見,有嫉妒心理。有些人經常在待人處事時很容易偏激,對他人言行敏感、多疑與不信任,猜疑是大學生之間進行交往的大敵。有些人因為他人的長處、成績會有偏見而產生嫉妒的心理,會心懷不滿,甚至在行為上冷嘲熱諷和采取不道德行為;有些人會因為別人的家庭情況比自己好進而產生嫉妒,在生活上處處針鋒相對,不能與同學和平相處。

  第四:有害羞自卑的心理。有些同學因為家庭環境,或者因為外貌、成績等因素,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就會畏首畏尾,不敢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在交往中遭受到一點挫折,就會意志消沉,灰心喪氣,有時還會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別人的恥笑與污辱,就會忍氣吞聲,沉默寡言,最終導致自己交不到朋友。

  第五:討好行為,功利主義。有一部分的同學為自身利益著想,就會很刻意的去親近某一位同學,或老師。這樣與被親近的人之間也建立了虛偽的人際關系,讓同學認為此人是一個諂媚主義者,導致了人際關系的不好。

  第六:個性張揚,無拘無束。有一部分的同學在學校里喜歡把自己打扮得奇裝異彩的,主張個性張揚,無拘無束的大學生活,卻不關心宿舍的衛生問題,甚至是個人的衛生問題,這樣導致了宿舍的同學對其產生不滿情緒,影響了人際關系。

  第七:性格決定問題。有些人性格比較小器,對什么事情都斤斤計較;或者因為自身的生活習慣,對任何人都過于挑剔,對同學的生活習慣都過分要求;或者性格比較高傲,看不起被自己差的人;或者性格過分的獨立,有自己的想法,不屑于與同學的交往,缺少集體觀念,這樣在大學人際關系中也有一定的影響。

  三、改進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建議:

  人際關系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通過互相交往與互相作用形成的人與人的直接心理聯系。大學生人際關系是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殊產物,是其大學生活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和諧、友好、積極、親密的人際關系對于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是有益的,緊張、消極、敵對的不良人際關系對大學生的工作、學習、生活是有害的。每一個人都希望與他人友好相處,都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 那么,怎樣才能在大學校園與人友好相處,擁有一段終生難忘的美好回憶,同時又為將來步入社會做一個充分的人際關系方面的準備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第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擺正位置,了解大學校園人際關系的特點。從成為大學生的那一天起,我們就邁進了人生的另一個舞臺,要做到關鍵的一點是正確認識自己的過去,忘記過去的輝煌或陰影,保持一種全新的心態進入大學的校門。同時明確在大學校園里,與人相處的對象和特點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中學以前,我們與之相處的對象和含義比較狹窄,那時的人際關系也比較簡單。例如,我們可以只跟自己喜歡的人交往,自己不喜歡或者不想交往的人就可以不去理他。然而,一旦成為了大學生,住到校園的集體宿舍里,我們就不能再僅憑個人好惡與人交往了。對于集體中的每一員,無論喜歡與否,我們都要每天面對,都要與其相處。所以,不僅要同自己喜歡的人交往,還要與自己不喜歡的人保持友好的關系。

  第二,要努力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改善性格上的不足之處,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通常在大學生的交往中,往往喜歡與性格良好、成熟、待人熱情、坦率、思想活躍、有責任感的人交往,討厭虛偽、自私、冷酷的人。若交往中存在恐懼、自卑、封閉、猜疑、自傲、嫉妒的心理,都是不易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需要大學生在交往中注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樹立信心,改正性格上的一些不足之處,在同學中間里良好形象,學會在交往中真誠待人,信任他人,寬容他人。同時在交往中要學會適度的真誠的贊美別人,有些人就會由于受到稱贊而使自尊心得到滿足,對此人產生心理上的接近和好感,因而也就減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際沖突,為良好的人際交往提供了心理條件。真誠地贊美他人,他人反過來會對你抱有好感。有些人常常注意自己,不能發現別人的可貴之處,如果你能仔細觀察,多注意別人,就會發現任何人都有值得贊美的地方,并且肯定和表揚別人的長處,此舉將會給自身帶來益處。 一般來說,若想要增強人際吸引力,更友好、更融洽地與他人相處,就應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施展自己的才華,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華不斷提高。

  第三,要寬宏豁達,學會體察對方立場,真誠待人。在大學生活中,人際關系的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在交往中不能過于以自己的標準要求別人,還應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別人所不能接受和不喜歡的。當彼此之間發生沖突或不協調時,不能僅僅指責和埋怨對方,而要做到互相的諒解和彼此的適應,克服自我為中心的不好性格。要學會容忍他人的行為的觀點,不斤斤計較他人的過失,學會熱心幫助別人,關心身邊的同學。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同學,不弄虛作假,說別人的壞話。當與同學發生矛盾時,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不被同學接納時,要學會寬宏豁達,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會體會到別人的心情感受,誤會、委屈就會煙消云散,別人也會欣然的接受你,要有“化干戈為玉帛”的大度。

  人際關系是一門藝術,是一門必修課,需要我們好好的學習,任何一個人并不是一出生就是一個“萬人迷”;任何一個人一出生也不是一只“過街的老鼠”。只要我們保持著一份真誠的心、寬容的心、自信的心、熱情的心,更差的人際關系都一定可以改善的,朋友一定會越來越多的!

  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2

  內容提要

  和諧的人際關系既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源泉。當代大學生基本上是在xx年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社會、學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存在明顯的人際交往困難,從而引發一系列的不良校園問題,偶爾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本文就大學生的交往問題找出原因及其解決辦法。

  關鍵詞

  大學生;交往問題;原因;建議

  一、大學生交往障礙種種

  大學生以專業分班級、以學科分院系,班級和院系是他們生活的團體,一個單純的高中學生上大學后,若不小心被別人鄙視或被拒絕于團體活動之外,而他又不善于交往,不在改變中得到提高的話,就有可能進入孤獨、壓抑的境界,從而可能困擾大學四年的生活,甚至影響未來的行為。 大學生由于閱歷較淺,一般都缺乏處理人與人關系的經驗。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他們一方面在本能狀態驅動下渴望融入集體,另一方面他們又習慣于后天養成的惟我的行為模式,有時他們適應不了,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同齡人之間那種平等的爭吵、合理的沖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則,因此客觀上群體包容不了他們;主觀上自己也容納不下群體。 主要癥狀①自我封閉: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對外界的事物不適應或不感興趣,不愿與他人交往。②容易沖動:對于身邊發生的一點點小事常會以過激的行為去解決。大學生在校期間人際關系處理得好壞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融洽的人際關系可以使人身心愉快,從而促進學習,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現在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生處在冷漠、疏遠的人際關系中,他們心情不愉快,有時還產生敵對、憎惡的態度,從而導致攻擊性行為,有損身心健康。

  二、 大學生交往障礙的原因

  影響大學生交際問題的原因很多,綜合起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1、社會人口政策發展及家庭生活的影響。新人口政策下的家庭生活往往使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模式,這些孩子聚在一個集體里,會出現中國特色的人口問題。上世紀xx年代以前,中國的家庭不僅存在縱向關系,而且還存在橫向關系。 橫向關系體現為每個家庭基本有兩個孩子以上,鄰里之間的孩子相互串門。小伙伴在嬉笑玩耍中避免不了受傷掛彩,吵嘴哭鼻子,但是孩子們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學會了競爭與合作,形成人際觀念。自從我國實施一對夫妻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后,中國的家庭多為獨生子女,橫向關系沒有了,孩子享受的是縱向血親(爺奶、父母)帶來的呵護甚至溺愛,從小缺乏集體環境而導致缺乏集體榮譽感與合作精神;家長的過分包辦使獨生子女上大學后缺乏最起碼的獨立生活及為人處世的能力;缺乏坦誠的心態和理解偏激等等。小伍上大學了,沒過多久,他覺得宿舍太窄,班級無聊,獨自在校外租房,又把一個來自西北的女學生招來同居,他免費供她吃住,她則每天洗衣做飯,陪他睡覺,說不清是小兩口兒還是主仆關系。這消息傳到了小伍的家鄉,母親覺得孩子鬧騰得太過分,于是打來長途電話興師問罪。沒想到孩子挺著脖頸蠻有理: 你們從小對我嬌生慣養,我又不會洗衣做飯,一個人怎么生存?。一葉知秋,從小伍的家庭可以看出當代校園的新問題。

  2、校園環境的影響。大學具有比較開放的學習環境,生活在其中的學生吸納多方面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處理不當就會產生矛盾。與中學比,大學的管理模式較為松散,強調的是個人的興趣與發展。中學時期住宿比較集中或居家,每天的安排有固定的規律,班主任也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要靠自己的交往能力來適應這個環境。大學是走向社會的橋梁,大學生可以與社會人員交往,可以自由上網吧甚至在宿舍中直接上互聯網。

  3、大學生自身因素。大學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最明顯的時期之一,若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確地自我選擇和自我發展,就會影響一生。大學生在校園里具有較大的自主空間。大學生可以鉆研浩瀚的專業知識,也可以在廣闊虛擬的Internet空間里漫游。糟糕的是迷戀游戲的同學,在反恐、傳奇等界面中不能自拔,忽視同學、朋友、老師之間的人際活動,因為實際的遠不如虛擬的精彩。這樣的大學生如果自控能力弱小,就會覺得自己不順,甚至對別人出手。另外,不注意人際關系培養的大學生,在激烈競爭社會中喜歡單打獨干,易于自我封閉,不善與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競爭力的喪失。小靈是個文靜內向的學生,以較高分數從鄉下考入大學,剛開始滿懷激情,但不久后發現自己不知道怎樣與別人交流,看著別人開開心心地談天說地,高高興興地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她感到心理極其緊張和不安,甚至不愿意在人多的地方出現,曾有不如回家算了的念頭。從認知心理學方面理解,人際交往的認知意象來自經歷與感受。與他人交往的經歷就像輸入大腦的信息,交往時所產生的感受好像一個軟件包,經過當時的加工處理與實施則組合成文件。像小靈及那些常一個人在家里的孩子們,中學時期以學習為主要任務平時極少與他人接觸,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缺少與人交往的客觀環境,缺乏與人語言交流的能力,所以形成不了與人交往的經歷和與人交往的現實感受,因此也就無從形成人際交往的認知意象。這就使得他們在大學校園相對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到手足無措和缺乏信心。

  三、提高大學生交際能力的建議

  根據內因主導外因的辯證思想,要提高大學生的交際能力,首先要設立必修課程,以求改變他們的思想;然后,發展針對個體的信息咨詢活動,做到點、面結合。

  1、設立交際與心理的專業必修課,進行公開的正面宣傳教育。每個人都有發現別人內心秘密的欲望,一般來說只有敞開自己的心扉,才可能走進別人的心里,主動向別人示好是取得思想上的溝通、感情上融洽的第一步。交往的過程中遇到意見不一致的時候,通過角色置換來看待問題,也許你會得到前所未有的理解。同時要明白每個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見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權利,不要強制改變別人,尊重他人,不過高要求別人,以豁達心胸與他人合作。室友的好友來訪,熱情接待,休息時間,切勿大聲喧嘩,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開始的。

  2、發展心理咨詢服務,提高心理咨詢的作用。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性格日趨成熟與穩定,其價值觀,世界觀基本成型,在很多問題上都表現出自己獨特的觀點,但也可能易趨固執、鉆牛角尖。一些學生雖然平時不愿意與身邊的同學交流,

  但對心理咨詢卻有一定的需求,他們可能從學校心理咨詢老師那里得到解釋和慰藉。在目前校校通和舍舍通的條件下,建議學校在計算機網絡上設立采用不見面、不記名的文字、語音同步咨詢服務,以便能使該項工作能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成為學校的現代教育品牌之一。

  3、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形成學生、家長與老師的教育合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教育經歷中顯得尤為重要,孩子的情感、認識及價值觀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大學生是以寄宿為主,對于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家長并不能及時了解,學校和家庭應通過多種途徑加強溝通,互相配合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目的及意義

  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人生活都生活在人際關系網中,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依存于人際交往。人際關系的好壞往往是一個人心理健康水平,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體現。記得一位叫做戴爾,卡耐基曾的名人說:一個人的事業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際關系和處世的技巧。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開放的社會需要開放的社會交往。對于正在學習,成長中的大學生們來說,人際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內容之一。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老鄉之間,室友之間,個人與班級以及和學校之間等錯綜復雜的社會交往,構成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網絡系統。培養良好的人際效能力,不僅是大學生活的需要,更是將來適應社會的需要。一個沒有交際能力的人,就像陸地上的船是永遠不會漂泊到壯闊的大海中去。 比起中學生,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更為復雜,更為廣泛,獨立性更強,更具社會性。個體開始獨立地步入了準社會群體的交際圈。大學生們開始嘗試獨立的人際交往,并試圖發展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來越成為大學生心目中衡量個人能力的一項重要標準。

  因此,我們小組開展了此次調查,目的在于大致地了解我校蔡家關校區大學生人際關系的情況,并針對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不足,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借以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優雅、和諧、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園寢室文化,并幫助廣大同學樹立正確的交往態度,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二、調查內容

  1、人際交往的概念及分類

  2、大學生常見人際交往問題及對策

  3、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和藝術

  三、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

  2、網絡調查法

  3、文獻法

  四、調查對象

  1、南通大學各學院各年級的學生以及已從事工作的校友。

  2、全國各大高校學生(含中專,大專,及研究生博士生),應屆畢業生、以及從事工作多年的大學生。

  五、調查結果分析(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狀)

  隨著時代與社會的發展,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表現出交往方式多樣,交往范圍開放,交往內容廣泛,交往界限淡化等諸多新特征。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自我中心、功利化、消極閉塞、虛擬淡化等不良傾向。因此,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構建良好的人際交往要遵循正確的交往原則;積極參與交往,克服各種不正確的認知,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注重人際交往技巧、學會人際交往的藝術。

  人際交往的概念及分類

  人際交往的概念

  人際交往是指人們為了滿足某種需要相互間進行的交流或聯系。人際交往的基本要素是:信息源、信息、信息接受者、反饋和干擾。

  分類

  人際交往按交往的規模分,有個體間交往、個體與群體間交往、群體間交往;按交往的媒介分,有語言交往和非語言交往;按交往的途徑分,有直接交往和間接交往;按交往組織結構分,有下行、平行和上行三種交往方式。

  人際交往的功能

  人際交往作為人類的一種最基本的社會活動,體現出人所共有的心理需求,具有重要的功能。

  交流信息功能

  人際交往是實現人際信息溝通的基本條件。從信息論的角度看人際交往的過程是信息交流、信息增值的過程。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量之大,信息價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們對擁有各種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隨著信息量的擴大,也在不斷地增長。通過人際交往,人們可以相互傳遞、交流信息和成果,是自己豐富經驗,增長見識,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啟迪思維。同時,人際交往可以使人克服認識中的盲點,具有比書本上獲得信息,內容更廣泛、渠道更直接、速度更快等特點。

  自我認識功能

  人對自我的認識并非一個自然成熟的過程,而是通過交往,在與別人的相互作用中發生和發展起來的。正如美國社會學家庫利所說的鏡中之我,即他人如一面鏡子,我們只有通過交往,通過觀察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在他人那里的反映,才能更加恰當地或更為全面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孔子也曾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現代社會是開放的社會,只有善于與人合作和公事,在高水平上進行人際交往,才能是自己成為高素質的人才,獲得自我完善,實現人生價值。

  心理保健功能

  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類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際交往的心理機制。不少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曾對孤獨感做過研究,美國心理學家哈類等人的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他們將猴子置于不銹鋼的房子里,溫度事宜、空氣流通、清掃和喂養等一切工作都是自動化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社會剝奪研究發現,被隔絕交往的猴子遠比正常交往情況下的孩子有更強的恐懼反應,它們在情緒和交往行為上收到損害,精神上是不

  完善的。健康的人際交往使人心情舒暢、快樂愉悅,獲得一種安全感、歸屬感和滿足感。尤其是遇到苦悶、困惑、恐懼等情緒時,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獲得親朋好友的同情、理解開導和幫助,得到心理支持和精神撫慰,相反人際關系受阻,會使人壓抑、失落和孤獨。

  行為協調功能

  人際交往執行著協調人們行為的作用。沒有交往,就沒有關系,就不能形成相互作用的準則,就沒有行動的協調和一致,社會的共同活動也是不可能實現的。人際交往促成人們之間的相互幫助和相互合作,形成聯合的強大能量,創造著人間的各種宏偉奇跡。友好的將往具有積極的作用,有助于一個人良好的個性形成,更有助于人們更好地適應社會。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問題及其對策

  大學生常見人際交往問題有社交自卑感、社交嫉妒感、社交猜疑心、社交報復心、社交恐懼感、自我中心。

  自卑是個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而產生的輕視自己、認為自己在某個方面或幾個方面不如他人的情緒體驗。大學生社交自卑主要表現為交往中比較憂郁、悲觀、孤僻、自我封閉、言行被動,在社交場合拘謹、避讓、退縮。自我認識不足和過低的自我期望是形成大學生社交自卑心理的最主要原因。受自卑情緒影響的大學生一般具有敏感與虛榮性、掩飾性等心理特點。

  應對策略有:

  一、正確認識自己,修正理想自我,揚長避短。自卑者要善于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成績。具體做法有:一是自我舉例法;二是征求意見法;三是與比自己差的人相比較。一個人不能沒有理想,但理想的建立一定要從自身實際出發。理想標準的確立應當以自己通過努力能夠實現為原則,只有這樣才會在實踐中不斷取得成功。

  二、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這是一種純心理學的方法。要多分析自己的有利條件,總結過去成功的經驗,體驗過去成功的快樂,不斷提醒和激勵自己,使自己在心理上確信能夠獲得成功。

  三、學習自信行為,自卑的大學生還應當在交往中學習自信行為。比如鍛煉自己在說話時做到聲音洪亮,不吞吞吐吐,當對方聲音超過自己時,學會故意將聲音放低,掌握交往主動權;練習自己能徑直向對方走去,講話時敢于與對方有眼神交流。

  四、改變不合理觀念,學會放下,從社交陰影中走出。自卑者在認識上大都受這種觀念之害,要學會改變觀念,做到拿得起放的下,保持一顆平常心。

  嫉妒是一種極想排除或破壞別人的優越地位的心理傾向,它包括焦慮、恐懼、悲哀、猜疑、羞恥、自咎、消沉、憎惡、敵意、怨恨、報復等不愉快的情緒。大學生社交嫉妒一般表現為在交往中對他人的長處、成績心懷不滿,報以嫉恨。這種嫉妒感具有潛隱性、對等性、行為性和變異性的特點。嫉妒心理產生的原因:虛榮心強;心胸狹窄;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

  應對策略有:

  一、糾正認知偏差,正確看待別人的能力和長處。嫉妒者在別人成功時,總以為別人的成功是對自己的威脅,有礙于自己的發展。實際上,別人的成功來源于他的努力,榮譽是他努力的報酬,嫉妒者不應該把別人的成功等同于自己的失敗。

  二、學會對比方法,培養達觀的人生態度,積極升華。在看到別人優點的同時,要善于看到自己比別人優越的一面,平衡自己的內心,遏制嫉妒心理的產生。

  三、充實自己的生活,善于調整目標。大學生無論多么意氣風發,無論多么足智多謀,如果不會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腳步,吸取成長的養分,確立新的奮斗目標,漸漸就會在嫉妒他人、抱怨環境中喪失斗志,忘卻夢想,枉費青春年華。年輕的大學生更應滿懷渴望,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愛好設計自己、發展自己。

  四、加強修養,經常反省,完善個性。當代大學生應當端正學習目的,做到心胸廣大,志向宏遠。惟其如此,才能寵辱不驚,不患得患失,才能為同學朋友的成功與榮譽感到高興,分享別人成績的同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完善自己。

  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4

  摘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教育制度的改革,當今社會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使他們的人際交往呈現出新的特點。本文對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特點進行了概括,并從心理因素分析了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產生的原因。

  關鍵字:

  人際交往

  一 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

  人際交往是人們為了彼此傳達思想,交換信息,表達情感,滿足需要等目的,運用語言符號而實現的溝通。“無論是何種形式的社會,都是人們交互作用的產物”。與人交往和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每個人的基本社會需要,也是個體能夠適應環境、適應社會生活,擔當一定社會角色,形成豐富健全的個性的基本途徑。正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們作為社會中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思想活躍、精力充沛、興趣廣泛,人際交往的需要極為強烈,力圖人際交往去認識世界,獲得友誼,滿足自己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各種需要。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現狀 從生理規律的角度看,大學生正處在熱情、自信、充滿著了解欲和嘗試欲的年齡階段,當他們擺脫了中學時期繁重的課業負擔和升學壓力,步人環境相對寬松、輕松的大學校園,那種渴望了解和被了解、渴望參與和成功的“合群天性”被淋漓盡致地釋放出來大學生們對人際交往有著強烈的心理需求,但在交往行為上卻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偏差。

  深入考察發現,這些交往行為上的偏差,源于他們對人際交往認知的模糊及能力的欠缺,由此形成了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歸納起來主要有:自卑心理 ,恐懼心理,封閉心理,冷漠心理 ,嫉恨心理。 二 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原因

  (一)客觀因素

  首先是家庭因素。在校的大學生們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子女的過分關愛甚至是溺愛,容易使子女形成自私、自愛、偏激、不合群等不良性格。一些家庭父母子女長時期不生活在一起,子女無法體昧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愛,容易形成自卑、自閉、抑或是過分自尊等消極性格。部分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給子女一定的心理壓力,一旦期望不能實現,挫敗感就會油然而生。另外,家長的知識素養、人生觀、價值觀,家庭的社會屬性、經濟狀況都是影響子女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家長良好的知識素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會培養子女良好的性格,反之,則會對子女不良性格的形成起示范效應。家長對自家社會屬性和經濟狀況正確理解并對子女正確引導,能培養子女富貴不驕、貧賤不餒的良好性格,反之亦反。其次是環境因素。進人大學,原來相對穩定、相對熟悉的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大學里相對寬松的學習和管理氛圍對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是一種考驗,大學里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語言、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的人際環境對他們的適應能力是一種考驗,大學里各種各樣的社團、豐富多彩的活動對他們的參與能力是一種考驗。

  大學,實際上是一個融人社會的準備期。這就要求大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去應對全新的環境,然而正是這種“全新”,有時會令他們不知所措,從而導致人際交往的失敗,而這種失敗又會使得一些同學把交往視為負擔,視為畏途,心理障礙由此產生。再者是社會因素。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學再也不是隔絕于社會的象牙塔,大學生們常常接觸的網絡世界是各種信息的匯集地,尚待成熟的理解力、判斷力使得他們難以對各種信息都作出正確的理解和判斷,加之一些不健康的網絡游戲的影響,都可能使他們在人際交往方面產生心理障礙。

  (二)主觀因素

  其一是交往理念缺失。在較長時期的應試教育的氛圍里,大學之前的求學階段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學子們自身都難以對人際交往的理念給以系統關注,進人大學,專業的不同也使得大部分同學接觸到的人際交往的理論知識少之又少,以至于較難了解、把握人在交往中心理變化的原因、形式及過程,進而難以在交往中形成有效互動,當交往過程出現滯澀、卡殼等問題時,不是首先從自身找原因,而是責難對方,甚而是逃避交往,使人際關系難以維系。久之則易視交往為畏途,形成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其二是交往認知有誤。大學時期是一個生理、心理、思維等各方面由成長到成熟的時期。這一時期,大學生們對自己和周圍的一切還難以作出全面、中肯的評價,也難以對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作正確的理解,于是就會產生認識上的偏差。比如,過高或過低地估計自己,過高或過低地估計他人,把自己和他人作不切實際的比較等等。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自傲或自卑、成功或挫敗、駕馭或屈從、乃至氣餒、嫉恨、沖動、暴怒等心理感受,從而形成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其三是交往技巧欠缺。無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學生們的生活空間相對有限,交往范圍相對狹窄,交往理念相對貧乏,交往實踐相對不足,這就決定了他們交往技巧的欠缺。僅舉一例:在我們的問卷中有這樣一道問題“對于稱謂(如何稱呼別人)你是否運用的得心應手”,統計的結果是,有40.6%的同學選擇了“是”,50.2% 的同學選擇了“否”,9.2%的同學未作回答。僅僅一個稱謂,就有一半強的大學生不能應用自如,更何況人際交往中繁多的禮儀禮節的規范規則等。技巧欠缺導致的交往失敗往往會冰凍交往的熱情,使人形成交往的“誠心不被理解”的錯覺,進而逃避交往,產生交往的心理障礙。

  二、提升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思路

  (一)重視理論知識學習,形成正確的交往理念

  可以在大學里開設社會心理學、交際學等相關課程,讓大學生們系統地接受人際交往的理論教育,加深對人際交往的理性認知。這對于他們不斷地完善自己、形成正確的交往理念至關重要。學校可定期請專家開設心理學、交際學等有關課題的講座。專家們生動翔實的例證、鞭辟人里的分析、高屋建瓴的概要、深入淺出的引導,不僅可以令同學們茅塞頓開、柳暗花明,更可以讓他們心悅誠服,從而起到細雨潤物的效果。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可針對大學生年齡段生理、心理的實際狀況,制定有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規劃,選擇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定期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從科學的角度認知自己,認知他人。如此既有利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又有助于他們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重視人際交往實踐,掌握嫻熟的交往技巧

  鼓勵大學生利用寒暑假這段較為集中的時間廣泛地接觸社會,開展諸如社會調查、打工務農、科普宣傳等各類社會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學會如何與不同群體的人進行有效交流,還可以了解社會各個層面的生存狀況,增加對社會的感性認知和理性思考,增強社會責任感。鼓勵大學生利用周末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比如環境保護、關愛孤殘兒童、敬老助老、幫貧支教、青年志愿者活動等等。通過這些活動,讓他們了解人與人的交流實際上是心與心的溝通,有了真誠、理解和關愛,人心的隔膜就會被打破,交往的堅冰就會被融化,抑或由此,他們就能體悟出人際交往的真諦鼓勵教師積極利用相關課程進行人際交往的課堂實踐教學。比如人際交往的情景模擬,可以給同學們分配不同的角色,在角色扮演和互動中學習交往技巧;然后進行角色互換,體會不同角色在交往中的心理差異,鍛煉不同的人進行有效交流的能力。教師還可以把課堂教學搬出教室,帶學生到人群中去進行人際交往的實時實地演習,教師只給同學們指導性建議,至于交往目的、對象、過程等皆由同學們隨境而定,如此可以引發同學們的交往興趣,調動他們交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重視心理咨詢工作。消除人際交往的障礙

  培養專職心理咨詢教師。專職心理咨詢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儲備,他們不僅要精通專業知識,還要對歷史、經濟、政治、時尚、新聞、熱門話題等等有廣泛的興趣及獨到的見解,如此才能憑借自己深厚的知識功底和獨特的人格魅力春風化雨。滋潤咨詢者的心田。進行專業心理咨詢。這是指在學校設立的心理咨詢室由專職心理咨詢教師為有心理咨詢需求的同學進行的心理咨詢活動。教師針對咨詢同學的心理狀況進行心理疏導、心靈慰藉、交往理念闡釋和交往技巧指導,使他們逐步消除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收獲良好的人際關系。

  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5

  一、導言

  據統計,大學生在宿舍中的活動時間除去睡眠,每天仍有5.72小時,在大學生的生活、學習環節中居于首位。大學生宿舍成員間相互交往與接觸的程度是高校其他學生組織無法相比的。在宿舍里,他們朝夕相處,在密切的交往中,成員間各自的思想特點,個性愛好,品行修養得到充分暴露,也使別人獲得深入的了解,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相互的影響。宿舍是大學生進行思想交流最活躍,最寬松的場所,乙是信息溝通最不受拘束的渠道,大學生在宿舍中的表現可以說是大學生思想、行為與情感的晴雨表。近年來,由于宿舍內部關系不和諧造成的眾多高校慘案,使得宿舍人際關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那么,目前大學生宿舍的關系到底如何?又有哪些因素影響了宿舍人際關系?影響的程度如何?為了解答這一系列問題,鄭州輕工業學院經管學院工商管理03-1班《鄭州市大學生宿舍內部人際關系》調查小組專門做了此次調查。

  二、方法與步驟

  (一)調查方式與方法

  我們小組調查的是鄭州市大學生群體,其中抽取了鄭州市四所大學,分別是鄭州大學(重點大學)、鄭州輕工業學院(理工類大學)、河南財經學院(文史類大學)、河南農業大學(農醫類大學),作為我們的抽樣范圍。所有樣本從這四所大學中抽取,采用的是自填問卷的調查方式,調查員即我們的組員。我們每人根據工作安排在這四所大學內發放問卷,當場發當場收,這樣可以保證問卷的回收率和質量。

  (二)調查對象

  這項研究的樣本是根據隨機抽樣的原則,從已選定的四所大學(鄭州大學、鄭州輕工業學院、河南財經學院、河南農業大學)住校大學生中抽取的。我們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96份,占問卷總數的,由于問卷數量有限,我們只將填答不全的問卷設置缺失值,并未當作無效問卷。所以有效率就等于回收率。其中男生199人,女生197人,一年級學生42 人,二年級學生197人,三年級學生137人,四年級學生 21人 ,其他5 人。獨生子女64 人,占總數的16.2% ,非獨生子女 332 人, 占總數的83.8% 。主要性格內向的184人,外向的 204人。

  (三)資料收集方法與過程

  1、研究的主要變量

  本文考慮的是各種因素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因變量)的影響。所考察的自變量主要有:

  性別:分為男、女,直接從問題1的答案得到該變量為一定類變量。

  年級:分為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其它,直接從問題2的答案得到該變量為一定序變量。

  城鄉差別:分為大城市、中小城市、鄉鎮、農村,直接從問題4的答案得到該變量為一定類變量。

  獨生子女:分為獨生子女、非獨生子女。直接從問題6的答案得到該變量為一定類變量。

  主要性格:分為外向、內向,直接從問題7的答案得到該變量為一定類變量。

  2、資料收集過程

  我們首先確定鄭州市四所大學(鄭州大學、鄭州輕工業學院、河南財經學院、河南農業大學),再從每一所大學隨機抽取100名學生。共抽取學生400名,這些學生就構成本次調查的樣本。調查采用自填問卷的方式進行,問卷由我們組員發給被隨機抽取的學生,染他們當場填答,填答完后仍由調查員收回。實發問卷400份,回收396份,回收率99% 。未收回問卷主要是因為被調查者私自收藏所致。從總的情況看,學生填答問卷是很認真的,問卷質量較高。

  三、資料介紹與分析

  (一)資料分類

  1、統計資料

  有效問卷396份,其中男生199人 ,女生197人。一年級學生42 人,二年級學生197人,三年級學生137人,四年級學生 21人 ,其他5 人。獨生子女64人,占總數的16.2% ,非獨生子女 332人, 占總數的83.8% 。主要性格內向的184人,外向的 204人。

  2、典型資料

  由于此次調查的大學生未發現很典型的案例,所以這項資料暫無。

  (二)資料分析

  1、我們調查之前提出的研究假設中認為宿舍成員的性格對宿舍的關系影響很大,性格外向的與宿舍成員的關系較和諧,反之,結果也相反。下面是調查后統計的資料

  表1中顯示性格外向的學生和宿舍成員間的關系非常融洽的比例高于性格內向的學生,他們的比例分別是29.9%和18.7%。性格外向的學生和宿舍成員間的關系比較融洽的比例高于性性格外向的學生和宿舍成員間的關系。他們的比例分別為58.9%和57.7%。性格外向的學生和宿舍成員間的關系一般的比例低于性格內向的學生比例。他們的比例分別為0.96%和21.3%。根據表1分析可知性格外向的學生與宿舍成員的關系較好,而性格內向的學生與宿舍成員關系則較一般。

  2、下面再看一下家庭經濟狀況的不同及其與宿舍成員的關系有無影響。

  家庭經濟狀況良好的學生與宿舍成員的關系在比較融洽以上的所占比例是78.6%,家庭經濟狀況中等的學生與宿舍成員的關系在比較融洽以上的所占比例是86.9%,

  家庭經濟狀況一般的學生與宿舍成員的關系在比較融洽以上的所占比例是82.9%。家庭經濟狀況困難的學生與宿舍成員的關系在比較融洽以上的所占比例是75.5%。由此可看出家庭狀況中等、一般的學生與宿舍成員的關系最好,家庭經濟狀況良好的次之,家庭經濟狀況困難的學生與宿舍成員的關系最差。

  3、再看一下學生對宿舍能否做到團結的看法

  認為宿舍完全可以做到團結的有174人,占總數的43.9%,認為有可能做到團結的有172人,占總數的43.4%,認為不可能團結的只占總數的9.6%。由

  此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大學生對宿舍關系的看法還是很積極的。

  四、結論與思考

  (一) 研究結論

  根據此次調查得出的結果看,當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狀況還是比較好的,影響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什么巨大的利益沖突,無外乎一些生活瑣事,如對宿舍成員的生活習慣以及日常行為的觀點不一致引發的一些小爭執,這些現象表現在女生身上更為明顯。還有一個現象是調查中發現的,那就是我們調查的四所學校中都存在異性留宿的情況,且比例還有挺大(12.3%)。

  (二) 思考

  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際關系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在宿舍人際交往中沒有萬全之策。若在保持自身人格完整的同時,關心他人的需要,與別人溝通。平等真誠地對待朋友,將心比心,培養自己的角色互換心理,就能消除隔閡,獲得真正的友誼。建立起和諧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

  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6

  一、問題提出

  人際交往通常指除親屬關系以外的人與人交往關系的總稱,也被稱為“人際關系”,包括朋友關系、學友(同學)關系、師生關系、雇傭關系、戰友關系、同事及領導與被領導關系等。人是社會動物,每個個體均有其獨特之思想、背景、態度、個性、行為模式及價值觀,然而人際關系對每個人的情緒、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對組織氣氛、組織溝通、組織運作、組織效率及個人與組織之關系均有極大的影響。作為剛剛走出家門的大學生,減少了與親屬(主要指父母)之間交流的機會,人際交往就顯得更為重要。

  和諧的人際關系既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源泉。當代大學生基本上是在88—92年左右出生的,由于受到社會、學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響,大部分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從而引發一系列的不良校園問題,偶爾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由于大學生在校面對的主要是同齡人,因此,調查也針對這方面展開,就大學生的交往問題找出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決辦法。

  二、調查工具

  問卷形式

  三、調查對象

  外語系xx級部分同學,總人數:200人

  四、結果分析

  (一)、大學生目前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及現狀

  首先,我們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狀作了調查,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超過70%的同學對自己的人際交往現狀感到不滿意。其中1/3的男生不知道應該怎樣改善自己的人際關系,而女生在這個問題上的比例達到了1/2。另外,在對朋友數量的調查中,有50%左右的只有4-6個較好的朋友,其中男生的朋友數量普遍多于女生。

  由此可見,有很大一部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是存在問題的,他們的交往障礙產生的原因大致如下:大學生以專業分班級、以學科分院系,班級和院系是他們生活的團體,一個單純的高中學生上大學后,若不小心被別人鄙視或被拒絕于團體活動之外,而他又不善于交往,不在改變中得到提高的話,就有可能進入孤獨、壓抑的狀態,進而困擾大學四年的生活,甚至影響未來的行為。

  大學生由于閱歷較淺,一般都缺乏處理人與人關系的經驗。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他們在本能的驅動下渴望融入集體,但又習慣于后天養成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方式,有時他們理解不了、接受不了、適應不了同齡人之間平等的爭吵、合理的沖撞和正常的磨合,因此在客觀上群體包容不了他們,主觀上自己也容納不下群體。主要癥狀①自我封閉: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對外界的事物不適應或不感興趣,不愿與他人交往。②容易沖動:對于身邊發生的一點點小事常會以過激的態度去面對。

  大學生在校期間人際關系處理得好壞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甚至工作。融洽的人際關系可以使人身心愉快,從而促進學習,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現在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生處在冷漠、疏遠的人際關系中,他們心情不愉快,有時還產生敵對、憎惡的態度,從而導致攻擊性行為,有損身心健康。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我們怎么才能改變這種狀態呢?下面,我們從幾方面來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并試圖針對性的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二).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環境因素

  1、社會人口政策及家庭因素對大學生交往的影響

  自從計劃生育政策全面實行以來,家庭生活往往使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模式,這些孩子聚在一個集體里,就會出現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問題。

  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的家庭不僅存在‘縱向”關系,而且還存在“橫向”關系。“橫向”關系體現為每個家庭基本有兩個以上孩子,鄰里之間的孩子相互串門。小伙伴在嬉戲玩耍時避免不了受傷掛彩,吵嘴哭鼻子,這使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學會了競爭與合作,形成人際觀念。

  自從我國實施“一對夫妻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后,中國的家庭多為獨生子女,“橫向”關系沒有了,孩子享受的是“縱向”血親(爺奶、父母)帶來的呵護甚至溺愛,從小缺乏集體環境而導致缺乏集體榮譽感與合作精神;家長的過分包辦使獨生子女上大學后缺乏最起碼的獨立生活及為人處世的能力;缺乏坦誠的心態;理解偏激等等。

  2、校園環境的影響。

  大學具有比較開放的學習環境,生活在其中的學生吸納多方面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處理不當就會產生矛盾。與中學比,大學的管理模式較為松散,強調的是個人的興趣與發展。中學時期住宿比較集中或居家,每天的安排有固定的規律,班主任也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再加上沒有固定的座位,甚至教室也經常變動,大學生沒有一個固定的環境和他人交流,因此更要靠自己的交往能力來適應周圍的環境。大學是走向社會的橋梁,大學生可以與社會人員交往,可以自由去網吧甚至在宿舍中直接上互聯網,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往環境的復雜性和形成良好人際交往狀態難度。

  總結環境因素對大學生交往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大多是客觀存在,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不可改變至少短期內不會變化的,因此,要想有效的改變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狀,我們應該從自身找原因。

  (三)自身因素對大學生交往的影響

  1、 怎么做——大學生對人際交往方法的了解

  正確的交往方法是人際交往的基礎,為了解大學生對人際交往方法的掌握程度,我們設計了調查問卷的第3、4、5題(詳見附錄2)。從結果可以看出:54.4%的會在結交新朋友時會選擇直接上去搭訕,而45.6%的會選擇通過他人的介紹和陌生人搭上關系。在面對談話中出現的令自己不愉快的內容時,2/3的會采用岔開話題等主動的方式來解決,1/3的會采取默默忍受、直接離開等被動的方式。最后,當和朋友發生矛盾時,有超過85%的會主動尋求和解,其中69.6%的會直接找對方和解,16.5%的會通過第三者與對方和解,只有13.9%的完全被動地等對方來找自己。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對交往方法的掌握情況是比較樂觀的。和他人交往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認識。與陌生人開口交談是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步驟之一。處理好這一步可以使人結識很多有趣的朋友;處理不好會引起尷尬,失去很多機會。與陌生人呢交談要找到共同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①留心觀察。開始談話前首先看對方有何與自己相同之處。例如,他和你都穿了一雙李寧氣墊運動鞋,你就可以以李寧運動鞋為話題展開談話。

  ②以話試探。兩個陌生人相對無言,為了打破沉默的局面,首先要開口講話,可以采用自言自語,例如,“天太熱了”,對方聽到這句話便可能會主動回答將談話進行下去;還可以以動作開場,隨手幫對方做點事,如推下行李箱等;也可以發現對方口音特點,打開局面,例如,聽出對方的周口口音,說:“周口人吧?”,以此話題就可以展開。

  與您剛認識的人在一起談話或與人談論您不認識的人,最好的方法是從一個話題到另一個話題地試著說,如果某個題目不行,再試下一個。不要對片刻的沉默慌張,讓它過去即可。談話不是競賽,像跑步一樣拼命地沖到終點。

  (2)交談時的眼神。與人講話時不斷環顧四周或者在聽別人講話時東張西望,都是缺乏基本責任感的行為。在你對任何人講話時,都要注視他(她),不時緊緊地盯著,而是一直看著,這樣你的對話者會明白你沒有分散注意力。

  (3)贊美對方。我們說要適當地贊美別人的優點長處。這種咱們必須是誠心的,而不是為了阿諛奉承而故意夸大的虛假的贊美。交友時,說話如果能很好地動用這一條,對于朋友間的和諧大有裨益。

  (4)面對侮辱。誠懇地告訴他,他的言論是令人討厭的,不想再聽到這樣的話了,然后走開或者開始另一個話題。

  (5)克制。與人相處,難免發生摩擦沖突,克制往往會起到“化干戈為玉錦”的效果。克制是以團結為金,以大局為重,即使是在自己的自尊與利益受到損害時也是如此。但克制不是無條件的,應有理、有利、有節,如果是為一時茍安,忍氣吞聲地任憑他人無端攻擊、指責,則是怯懦的表現,而不是正確的交往態度。

  從對大學生交往方法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交往方法并不是限制大學生交往的主要因素,那么我們繼續下面的分析。

  2. 能不能做到——對大學生交往能力的調查

  知不知道如何做很重要,能不能做到同樣不容忽視。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自信心對交往方法和交往策略的實現起著最為重要的影響。

  從結果可以看出:超過80%的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自信的情況,其中有1/4的甚至存在自卑的現象。

  自卑是一種過低的自我評價。自卑的淺層感受是在自己看不起自己,而深層體驗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有自卑心理的大學生在交往中常常是缺乏自信,畏首畏尾。總想把自己的形象理想完美,懼怕丟丑、受挫或受到他人的拒絕與恥笑。這種心境使自卑者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因而常將社交圈子限制在狹小的范圍內。

  另外,害羞和孤僻也是導致大學生交往障礙的因素,他們都阻礙了交往的正常進行。害羞者過多約束自己的言行,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愿望和情感,也無法與人溝通,造成交往雙方的不理解或誤解,妨礙了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孤僻者孤芳自賞,自命清高,結果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愛則無朋,與人不和群,待人不隨和,或者由于行為習慣上的某種怪癖使他人難以接受。這樣從心理上與行為上與他人有著屏障,自己將自己封閉起來。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個人能力的缺失是限制其人際交往的關鍵,大學生由于自身原因,無法把理論應用于實踐,導致其人際交往的不理想。那么,原因是不是只有這些呢?下面我們繼續分析。

  3. 想不想去做——大學生對改善人際交往的態度

  如果知道怎么做,以自身的能力也可以做的很好,但是不情愿去做,也不能把事情做好。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大學生都希望結交新的朋友;然而,有一半左右的在周末傾向于獨自度過而不是和朋友在一起。

  這是一個比較矛盾的結果,其可能的原因如下:

  (1)有的是因為性格內向,被人誤認為封閉;

  (2)有的是整天忙忙碌碌,因為緊張的學習,始終處于疲倦狀態,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漲的熱情,只要緊張氣氛松弛了,他們的熱情一般能很快調動起來;

  (3)由于大學生活松散的氛圍,各種活動的動員主要由各班的班長和團支書進行,難免有些不盡如意,使同學們對各種集體活動的開展不了解,參與的積極性也不高。

  五、調查結論

  1、很多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時存在著自卑的心理、導致他們不愿意與人主動去交流。

  2、部分大學生交往的方式不正確、導致他們不能更好的去交流。

  3、部分大學生性格內向也是影響交往的因素之一。

  4、最重要的因素是大學生自身原因,缺少主動和人交往的意識。

  六、提出建議或意見

  綜合以上調查可以看出,個人能力的缺失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不理想的最主要因素,另外,個人對交往的態度也或多或少的影響了大學生的交往。根據這個結果,可以針對性的提出以下解決建議:

  1、對大學生

  (1)在學習之余,可以進入班委或學生會以及各種社團鍛煉自己;

  (2)多多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

  (3)平時多在課堂上發言,鍛煉自己在公共場合的應變能力;

  2、對學校、學生會

  (1)舉辦一些有關人際交往的講座,幫助大學生糾正自己錯誤的觀點;

  (2)多舉辦一些活動,并做好宣傳,增加大學生鍛煉自己的機會。

  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7

  一.前言

  人際交往是人類存在于社會生活中的必修課,學校的教育往往教學生學科知識、組織考試,但是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夠關注嗎?大學生這樣一個處于社會和校園邊界的群體,感受到的人情世故和壓力是極其特殊的。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指標,是大學生成才的重要保證,也是今后事業發展的基石。因此,此次調查了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并希望能給存在人際關系困擾的大學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二.當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主要問題

  中國在校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屬于中等偏下水平,同時可以看出一般人在新環境中比較拘束,適應較慢。在異性和非同齡人面前會有所緊張,不夠大膽,不主動交往,甚至有少數同學有自閉心理。人際交往能力和方法的欠缺是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因之一。不少大學生缺乏交往的經驗,尤其是成功的經驗。他們想關心人,但不知從何做起,想贊美人,可怎么也開不了口或詞不達意,交友的愿望強烈,然而總感到沒有機會。交往中想表現自己卻不能如愿,內心想表示溫柔,言語卻是硬邦邦的,這些情況阻礙了他們和他人交往的順利進行。但絕大多數人都知道社交能力的重要性,想有所提高。

  三.小組調研過程

  1.調研形式:問卷調查

  2.調查時間:20xx年5月30日

  3.調查人數:51人

  4.問卷分析:

  其中7人比較善于交往,占13.7%;

  23人社交能力還可以,占45.1%;

  15人社交能力較差,占29.4%;

  6人社交能力是相當差的,占11.8%。

  5.結果分析:

  從數據歸納來看,反映出58.8%的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困擾較少,說明大部分的大學生在與朋友相處上的困擾較少。善于交談,性格比較開朗,主動關心別人,對周圍的朋友都比較好,愿意和大家在一起,彼此相處都不錯。一般來說,不存在或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擾,善于與朋友相處,人緣很好,獲得許多人的好感與贊同。

  但不可忽視的,還有41.2%的人存在著困擾,甚至11.8%有嚴重的困擾。

  6.調研問題節選:

  分析及解決

  問題1:害羞對于大學生而言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凡事盡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積極的一面。平時注意培養自己的良好情緒和情感,相信大多數人是以信任和誠懇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不要把自己

  置于不信任和不真誠的假定環境中,那樣,對別人就總懷有某種戒備心理,自己偶有閃失,或者并無閃失,也生怕別人看破似的,這樣自己就會惶惶然,更加重羞怯心理。人們可以通過意志的力量來改變自己性格上的許多東西,克服諸如優柔寡斷、神經過敏、膽怯等不良心理。

  問題2: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們進行廣泛社交活動的必要條件。相反,心理狀態不佳,會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們交朋結友和適應社會要擺脫這種心理,要多和別人交流。不要老想著會出錯,要學著想一定可以征服突發情況。

  問題3: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沒有絕對的適合與不適合,集會時,同熟人一起,一方面可以加強感情,一方面又可以避免尷尬。但相對而言,又會丟失結交新朋友的機會,所以生活中盡量多的擴大人際交流圈,對我們而言,百益無一害。

  四.良好人際交往的意義

  人為什么需要交往?人際交往對于個體有什么具體的益處?

  1、生存與安全的需要。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在個體發展過程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們賴以生存的五種最基本的需要。它們構成了不同的等級或水平,并成為激勵和指引個體行為的力量。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關懷、幫助、愛護、同情,需要一種穩定的安全感,它表現為人們追求穩定、安全的環境,希望得到保護,能夠免除恐懼和焦慮等。這種需要是一種精神上的需要,如果一個人沒有親人、朋友,他會感到孤獨、寂寞、焦慮、恐懼,如果他有親人、朋友,他會感到充實、快樂、安全。

  2、促進個人成長

  如果我們觀察一個人的發展,就會發現,他的成長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開放自己,與更多的人和更廣范圍的人交際的過程。如果一個人一生都封閉自己,他的發展就會受到很大的

  限制。具體說來,交往對個體發展的作用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獲得自信與自尊,激發發展的動機。人除了基本的物質生存的需要之外,還有很豐富的精神生存的需要。一個人的發展往往都是因為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認識到了自己的現有水平,發現了自己不如他人,產生了自己現有發展水平與需要發展的水平之間的差距,從而產生需要與現有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激發發展的動機,才可能主動發展。在群體中每個人都想要同別人平等,或超過別人,這種愿望使他產生了不斷發展的需要,這種需要得到滿足就使他產生自信,獲得自尊。

  (2)獲得社會經驗,促進自身發展一個人要認識自己,往往有兩種方法和途徑,一種途徑就是自省,反思自己所做過的事情以及后果,另一種途徑就是觀照,即從對象(包括自然對象和他人對象)身上反觀自己。因此,與人交往是個體認識自我的重要途徑,通過與周圍人比較及社會對比來評價自己,從他人對自己的反應,態度和評價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交往中找到認識自我的尺度,為自我評價、設計、發展和完善創造有利條件。一個人的社會經驗從哪里來,就是

  從認識自己中來,從對自己過去的活動進行反思,從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相互作用中反觀自身,從而獲得心理和行為的調試的經驗和教訓。同時,人際交往能讓你在較短的時間里,以較少的代價獲得別人的積極的經驗,洞察別人失敗的教訓。一個人一生的經歷環境有限,所有的經驗教訓不能靠自己一個人慢慢地去一一經歷,只有與更多的人交往,與經理豐富的人交流,才可能獲得更多得更廣泛的有益經驗。

  (3)獲得他人的幫助,提高發展的效率合作互助是目前很流行的一個詞,幫助和合作是人際交往的兩個方面,只要有交往就應該有幫助和合作。一個能夠得到許多人幫助的人,一定是愿意幫助別人的人。幫助別人,從某種程度上講,是一種合作,因為,一個愿意幫助別人的人、幫助過別人的人,他一旦遇到困難,一定就會有人幫助他。合作意味著不完全是別人受益,合作就意味著自己也受益。從這個角度看,合作和幫助實際上就是交往中的相互作用,是一種價值實現的互助。當前,很多單位招聘,培訓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強調現代社會中人們要有合作意識。人類得以生存、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能夠通過交往建立各種各樣的關系,分工合作,相互依存,人們想要達到目標,就離不開與他人的接觸和配合,在這種過程中,個體的行為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

【關于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調查報告(通用7篇)】相關文章:

大學生人際交往調查報告01-13

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報告04-12

揭露問題的調查報告04-07

關于大學生心理調查報告范文(通用11篇)04-13

調查報告容易出現的問題04-07

2020大學生就業問題調查報告12-02

關于大學生環保意識調查報告范文(通用5篇)01-15

旅游相關問題調查報告01-17

社區環境問題調查報告01-21

關于大學生消費觀念調查報告(通用5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