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醫生個人事跡材料

時間:2023-05-05 19:00:03 個人事跡材料 我要投稿

醫生個人事跡材料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那么事跡材料怎么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醫生個人事跡材料,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醫生個人事跡材料

醫生個人事跡材料1

  xxX從事臨床工作三十多年,一直都是把“醫者仁心”這句名言作為自己的從醫風格,用自己的仁愛之心對待每一位患者。在醫療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刻苦鉆研、精益求精,視病人為親人,為無數的患者解除病痛,也贏得了廣大患者的良好贊譽。

  20xx年冬天,天氣非常寒冷。晚飯后,有一位老病友突然打電話說自己的家人出車禍,胸部嚴重外傷。聽說他現在在xxX市人民醫院工作,直接把親戚把他送市醫院搶救的。接到電話,他二話沒說就跑步來到醫院ICU病房。患者雙側多發性肋骨骨折并肺挫裂傷、血氣胸、創傷性休克,傷情非常嚴重,給病人檢查后積極組織、參與搶救工作,因為診斷明確,搶救及時,病人很快脫離生命危險,體征趨于穩定。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他每天再忙都要去ICU病房查看患者病情,為患者進行精心的治療。病人傷情恢復的.很快,快出院時,其女兒將兩千元紅包塞到他的手中,說是無論如何都要報答他的救命之恩。當時xxX推脫不了,就先收下了,之后叫護士長把這錢交上病人住院費。

  來到xxX市人民醫院工作后,這樣的例子,在xxX的工作中數不勝數,不勝枚舉。xxX一如既往的堅守著自己三十多年從醫風格和醫者情懷,把自己仁愛之心通過精湛醫術撒播于廣大的患者心田,多次收到病人和家屬送來的錦旗和感謝,然而他始終如一,帶著一顆仁心,為病者去除傷痛,為醫者傳播德風。

醫生個人事跡材料2

  xx,男,xx年xx月出生,專科學歷,一名普通的內科醫生。從xx年xx月到xx衛生院工作至今。從事醫療工作6年來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刻苦鉆研,得到了患者的贊譽,同事的好評。

  一、全心全意,熱情為患者服務。在臨床工作中,自己急患者之所急、憂患者之所憂、想患者之所想。始終堅持“醫者父母心”的原則,對待患者不分家庭境況是富是貧,社會地位是高是低,始終把患者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對待每位病人都能做到認真檢查,詳細解說。當遇到患者家屬不理解時、不厭其煩地耐心做好解釋工作。不管工作多累都能堅持每天下班前檢查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變化。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來搶救病人是常有之事。我還清楚的記得那個驚心動魄的夜晚。事情發生在xx年xx月xx日。和往常一樣,在下班前,把住院病人查看一遍,沒有異常情況。由于當天不值班,就騎車回家了。工作勞累了一天,吃過晚飯就早早睡下了。半夜一陣鈴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打開手機一看是我病人的家屬打來的。只聽她急切地說:“xx醫生,我媽昏過去了”。我趕忙讓她去叫值班醫生。我僅穿了一件外套就起來了,妻子也醒了,看著急切的我就說:“外面天冷,多穿點”。我說來不急了,就騎著摩托車往醫院趕。在路上一陣陣寒風從我的領口、袖口直往身上灌,冷的直打哆嗦,可心里想的卻是病人的安危。到醫院后遠遠看到病房里燈火通明,值班醫生和護師正在忙碌的工作。原來患者突然出現上消化道出血,導致低血容量性休克。經過2個小時搶救,患者總算轉危為安,這才松了口氣,一看表已經3點10分了,就一直守護在病人身邊到天亮。還有一次,好像是xx年夏天的一天中午。我值班時遇到一個誤服農藥的病人,由于基層醫療條件有限。我一邊搶救病人,一邊安排患者轉院。在車上為患者洗胃,不停的用注射器注水,手上都磨出了水泡,忍著疼痛依然堅持,我清楚的知道多耽誤一分鐘就少一分生的希望。當時天氣比較炎熱,強烈刺鼻的農藥味使我喘不過氣來,顧不上擦一擦汗,急切的心情難以用言語表達。最終因搶救及時,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作為一名醫生應時時刻刻心系患者安危,仁心仁術不是說說就可以做到的'。我們所能做的真是微不足道,但我們仍然堅持生命至上的信念,不求回報,不求名利。

  二、不斷學習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作為一名醫生,只有通過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才能贏得患者的信任。在緊張的醫患關系面前,嚴格要求自己,加強醫患溝通提高服務品質。不斷學習掌握醫患溝通技巧,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在工作中不斷學習,苦練基本功,掌握本專業基本理論,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抽時間從雜志及網站上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了解內科疾病發展的新功能,積累經驗。xx年醫院派我到xx市學習基本藥物知識培訓。在學習的半月時間里,沒請過一次假,認真聽課、查閱相關資料,回來后為大家分享了一道醫學盛宴。

  三、工作嚴謹,責任心強。在醫療工作始終保持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工作態度。xx年春節期間,父親突然出現下消化道出血住進南陽市中醫院,父親曾因腦出血導致左側肢體癱瘓,行走不方便,需要2個人照顧。因事情比較突然,我僅請了3天假安排好住院后就回到了工作崗位。臨走的時候我含著淚告訴父親說我不能陪在你身邊照顧你,請你原諒兒子的不孝。父親卻安慰我說我這里沒事,有你弟弟在就行,你快回去上班,醫院的病人更需要你。此時此刻我能理解父親想法,他知道我是為了病人。作為一名醫生高度的職業責任感使我在家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決然而然的選擇了離開。但我依然欣慰,因為我無愧于自己的職業。

  四、積極參加醫院公共衛生服務,不怕苦、不怕累,親自下鄉為患者體檢。提供醫療咨詢,疾病預防,衛生保健等服務。真正為患者送去健康,同時也鍛煉了自己。依靠熟練的技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及高尚的思想品質,得到了群眾的廣泛好評。

  五、在工作中自己踏實認真、待人真誠、勤勞樸實、團結同志、寬以待人。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無論上班還是休息,病人利益第一,隨叫隨到。合理用藥,合理治療,在病人中樹立了良好的職業形象。

  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將更加努力,弘揚無私精神,用自己扎實的醫療技術為基層患者服務。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中爭創一流,再攀高峰。

醫生個人事跡材料3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已經百歲高齡的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醫生李桓英的事跡令人動容。中央宣傳部8月20日以云發布的方式,向全社會宣傳發布李桓英同志的先進事跡,授予她“時代楷模”稱號。李桓英同志的事跡經網絡傳播后,引起廣泛的關注,廣大干群通過多種方式表達對她的由衷敬佩。向李桓英同志學習,重要的`是從“時代楷模”身上感悟信仰的力量,努力做新時代的奮進者、實干家。

醫生個人事跡材料4

  他,有著醫者的慧心巧手,更有著醫者的良知厚德,二十余載堅守燒傷科一線,甘之如飴,如癡如醉,以不懈的技術鉆研贏得了同行的尊敬,以無私的愛心奉獻換來了病人的愛戴。今年,他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就是農工黨員、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助理、燒傷科主任呂國忠。

  “醫生”,是最崇高的稱呼

  教授、主任、院長助理、碩士生導師、江蘇省內唯一的中華醫學會燒傷整形外科分會常委、省衛生廳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省“135”工程重點醫學人才、省333工程重點培養對象等一系列頭銜,呂國忠總是看作身外之物,對那些光環和榮譽,他一直都保持著特有的淡然。他總說,他最喜歡、最看重的還是病人一聲“呂醫生”,“醫生”在他心中是最高的稱呼,有著最重的份量。

  呂國忠從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大夫,對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有著神圣而美好的向往。他1984年大學畢業,輾轉放射、胸外科等科室后,最終定位燒傷外科領域。“在那時候,燒傷病房的工作環境尤其差,整天看到的都是血淋淋、慘不忍睹的場面。”當一切偏離了想象,他也曾感到迷惘。但沒多久發生的一件事讓呂國忠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當時有七八名消防隊員被化學試劑灼傷后送來急救,他搶救的那名消防隊員,燒傷面積超過80%,是傷情最重的一個。整整經歷了1個多月、數十次手術后,終于轉危為安。那一刻,他感到“醫生”的份量,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得。一袋病人家屬送來的自家種的.5斤花生,他和同事們一起分享了,那種香味至今讓他難忘。

  90年代初伴隨江南鄉鎮工業的發展,無錫化工、冶金、環保、造船等行業的發達,燒傷病人也成倍增長,呂國忠漸漸嶄露頭角、脫穎而出,成長為科室骨干和專科領軍人物,他感恩機遇、感恩病人、感恩前輩,醫生這份職業讓他有著無免費分享創新

  窮的動力更新知識、總結教訓、儲備經驗,可是在他心中醫術可以前行,但醫者不能忘本,“有病人,才能實現我的人生價值”成了他的口頭禪,作為“醫生”的堅守,他看得比什么都重。他說,至今病人一聲真情的“呂醫生”,依然會讓他動容,因為那樣的呼喚滿含信任與理解,是最純樸的東西,融入血液,化作生命。

  專科,不懈追求的理想

  20xx年,醫院委派呂國忠赴加拿大留學一年,這一年對他的影響和促動非常大,尤其是國外的先進技術、人性化管理和團隊協作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20xx年,呂國忠回國擔任科主任以后,立志從這三個方面學習和趕超,將專科建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技術上,他一步一個腳印,在實踐中不斷趕超國際和國內一流技術,不斷調整專科發展戰略。20xx年重點攻關重癥監護,提高危重燒傷患者搶救率;20xx年整合科室改建為燒傷整形科,同年躋身全國中西醫結合燒傷協作組長單位,并正式掛牌成立“無錫市燒傷研究所”。從單純燒燙傷診治向修復疤痕整形、殘余創面、難愈性皮膚潰瘍診治及功能康復護理擴展;20xx年國內首例率先開展國際領先的Meek技術,實現燒傷植皮微創化;致力自主研發具有活性的組織皮膚;深化中西醫結合技術在燒傷整形整治的應用等等,對他來說,技術沒有止境,追求不能停步。他潛心臨床診療的同時,對科研和技術總是身先士卒,帶頭攻關,個人先后榮獲省、市級醫學科技成果獎20余項,在省級以上專業雜志和全國、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專業論文50余篇。

  人性化管理,他思考最多,用心至深。他經常說,醫院人性化管理不能停留在“一束鮮花”、“一次年夜飯”的層面,必須將“患者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燒傷病人尤其是危重燒傷病人是個特殊的群體,有著與眾不同的特殊需求。

  比如隱私需求,由于身體袒露面積較多,呂國忠很早就專門定制和啟用病區圍簾;比如根據護理難度的不同需求,進行病區分設,首創兒童和重癥病區;比如室溫需求,燒傷病人體溫條件敏感,為盡量減少病患消耗,他努力實現了重癥監護專門溫控,即使三九天也保持33—35攝氏度;還有溝通需求,發現燒傷病人許多因為氣管切開、手足受困,口頭或體態語言均無,有些聽力也受到影響,他授意做了各種“痛不痛”、“胸悶嗎”、“要喝水嗎”、“點點頭或搖搖頭”、“是就眨個眼”等牌子,輕易化解溝通難題。他說,這些還算小事,難度最大的是心理干預和取皮供區的選擇,人性化意味著一個細節、一個語氣都能決定成敗,人性化意味著取皮供區是從患者角度作長遠考慮,還是從醫者便捷出發。呂國忠常常不厭其煩、反復說服患者從頭皮、背部這些今后容易掩蓋的部位取皮,有一位美女模特,因為無法接受取頭皮戴假發,曾有過誤會和責難,但呂醫生依然堅持從手術難度、恢復速度和藹勸說,直至做通工作。出院后半年,一頭秀發的她專程趕回醫院,感激不盡。“這就是人性化,多想患者需求,這樣的人性化我會一直堅持!”

  團隊協作,是專科發展的關鍵。“燒傷治療拼的就是

  團隊協作!救人于水火,救人于危急,生機轉瞬即逝,必須團隊協作!”20xx年11月8日,無錫城郊某煉鋼廠送來28名病人,2人途中死亡,燒傷面積在50%以上的多達18人,為了26個鮮活的生命,醫院100多名醫護人員開始生命大營救,呂國忠指揮燒傷科15名醫生和25名護士分成8個小組,同時實施急救手術,術后很多病人開始出現并發癥:胃出血、休克、嘔吐、煩躁,呂國忠深知24小時內的有效搶救對病人成活率影響最大,必須隨時調整治療方案,此后十多天里,他帶領團隊奮戰一線,自己每天都住在醫院,沒有離開病房一步,創造出國內成批燒傷救治史上危重燒傷病人數最多、燒傷程度最重兩項第一,華東地區燒傷救治史上成功救治燒傷人數最多、面積最大、程度最重三項第一。“這些重大事故,考驗的就是團隊戰斗力,有時為了一個病人就得20余名醫護力量撲上去。”他在致力于團隊專業技術和科研能力、博士碩士技術梯隊建設的基礎上,對塑造團隊精神、凝聚團隊合力高度重視,一位科室同仁援外兩年,其父母生病無人照料,他及時派人進行陪護;無論在職還是退休人員生病有難,他都進行看望、伸出援手給予幫助,讓科室成員深深感到作為燒傷科一員的溫暖。

  在他的帶領下,無錫市三院臨床燒傷醫治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特別是對燒傷面積大于95%的危重病人成功搶救率居世界先進水平。20xx年成為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實現了無錫醫療界國家重點專科“零”的突破,20xx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國家重點學科,現在,呂國忠又向著建成國家級“燒傷救治中心”的目標邁進。

  病人,永遠放在第一位

  在20多年的行醫生涯中,呂國忠診治了上萬名病人。見慣了生離死別,但他始終保有愛心。“沒有愛,就當不了一名好醫生,燒傷病人的康復尤其需要關愛。”呂國忠說。

  20xx年11月,當時年僅17歲的蘇州某高校大一女生小周,在一場意外中全身70%嚴重燒傷,尤其是面部和雙手嚴重畸形。“女兒兩個多月沒進食,一直住在重癥監護室,我們急得不得了。呂主任是她的主治醫生。他不僅醫術好,還經常安慰我們,讓我們有事就去找他,并把他家里的電話留給我。”小周的母親說。入院近一年后,小周終于出院了,但她拒絕術后鍛煉,整天躲在家中不敢出門,更不愿意回到學校,甚至想到了死。焦急的父母再次找到呂國忠求助。呂國忠在工作之余,一次又一次趕赴宜興市與小周談心。“我不開心的時候,有什么心里話,只愿意對叔叔說。我現在還記得,他說我是個奇跡,一定不能放棄,要重新樹立起生活的勇氣。”在呂叔叔的鼓勵下,小周一邊進行康復治療,一邊自學電腦和英語。如今,她不僅事業有成,而且還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小家庭,小寶寶更是惹人疼愛,呂國忠也成了她最親的良師益友。

  呂國忠和愛人都是醫生,都是農工黨員,愛人是無錫婦幼保健院的專家醫師和行政領導,業務同樣十分繁忙,夫妻兩個事業心、責任心和愛心都特別強,問及呂國忠是否會因此忽視了小家,“這個對我們倆已經習慣,孩子被一個人關在免費分享創新

  家里的時候太多了,也許因此孩子也從小懂事,比較優秀,沒讓我們多費心。”輕描淡寫,不經意間,讓我們深刻感受,“病人,永遠放在第一位”,就是呂國忠的信念。

  “浴火重生”,行板如歌。對于病人,那是一首首生命交響曲,對于醫者,同樣是經歷生與死考驗的人生之歌、靈魂之曲,此曲只應天上有,愿呂國忠和他的團隊創造更多的人間奇跡、生命奇跡。

醫生個人事跡材料5

  xx、男、40歲、本科學歷、學士學位、中共黨員、副主任醫師,現任xx醫院副院長。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骨傷科臨床工作,是xx中醫院骨科學術帶頭人。勤于學習,醫術日精。xx年本科五年畢業,當其他同學都選擇留在大城市時,他毅然決定回到自己的家鄉xx。那時,xx中醫院骨科是空白,

  1999年5月-20xx年5月在xx中醫學院一附院骨科進修1年。為了充分利用時間,在進修期間能汲取最大量的知識,他每天晚上騎車十多里地到xx醫院復位室學習骨折脫位的手法閉合復位,一個夜班之后,早晨再騎車去中醫學院一附院上白班,雖然很辛苦,但每晚十多例骨折整復的學習機會,使他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從頭到腳人體每一處骨折的整復手法一一記在心里。學習結束回到本院后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臨床實踐,運用小夾板治療四肢閉合骨折,患者痛苦小,費用低,術后功能恢復好。并逐漸總結出一套治療治療骨科常見病的綜合療法。該法包括推拿、牽引、烤電、小針刀、中藥外敷內服,為我縣許多多年的腰椎病、頸椎病、膝關節患者解除了痛苦,在當地和周邊地區群眾中建立起很高的信譽。為了全方位運用各種手段為患者治療,又師從于我國骨科前輩王家鼎教授一年半,到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骨科深造半年,使他的骨科疾病的診斷及手術技術大幅提高,逐漸成長為xx縣一名優秀的骨科醫師,中醫院骨科學術帶頭人。聯合xx第二醫院骨科為中醫院帶出了一批骨科技術人員,使骨科成為中醫院重點學科,開展四肢創傷骨折內固定手術,并完成xx縣第一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20xx年該科被確立為xx中醫骨傷科專科重點建設科室。深入科研,敢于創新。

  他在診療工作中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從實踐中總結創造,在繼承傳統治療方法基礎上自己摸索出一種獨特的治療手段:劉氏指針療法。指針療法在我國流傳已久,但近三十年來,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及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各種現代化診斷、治療設備的廣泛應用,臨床治療越來越單純依賴藥物與手術,學術界對于一些傳統治療方法逐漸邊緣化。這樣,患者就診費用越來越高,藥物毒、副作用發生的事件越來越多。同時還有些患者恐懼手術、穿刺等各種有創治療,使一些臨床大夫束手無策。頸椎病、腰椎病、急性腰扭傷、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及部位軟組織損傷是中醫骨傷科常見病,幾乎占骨科門診量的80%,其中絕大部分都具備非手術治療指征,但治療起來病程長,保守治療需要多元化的.治療手段。針灸與推拿手法作為主要治療手段,其療效已被廣泛認可。然而一些患者(尤其女性患者和兒童)素來懼針,不敢接受針灸治療。他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治療各種疾病多配合指針療法,有些單純使用指針,均取得滿意療效。為進一步系統、規范的研究指針療法在骨傷科疾病治療中的應用與規范,20xx年申請科研課題"針療法在骨傷科疾病治療中的應用與規范",20xx年xx省中醫藥管理局批為指導性科研計劃項目。在他的主持下,課題組成員客服了條件與經驗的不足,使課題研究按期完成,達到了預期目標,并發表相關論文三篇。經專家組鑒定,認定該研究成果在國內具有創新性和先進性,具有同領域領先水平,xx年6月,獲省科技廳頒發的科技成果證書。他工作中勤于思考、不斷探索歸納,撰寫學術論文6篇,其中5篇發表于國家級核心期刊。勤修醫德、無私奉獻自xx年8月起擔任xx副院長,一貫以身作則、高度負責、任勞任怨、敢于承擔責任。堅持每個工作日出門診,手術、查房等臨床工作不放松。

醫生個人事跡材料6

  xx,女,xx年10月11日出生,黨員,大學本科,醫學學士學位,副主任醫師,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門急診科科主任、基層黨支部書記。

  主要事跡:

  1、組建發熱門診,制定管理制度流程和崗位職責,做好培訓工作。為了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我院從1月18日起開展發熱門診接診工作,由于我院是精神病專科醫院,雖然有發熱門診但從未接診過一例發熱病人,所以發熱門診的工作是從零開始。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門急診科的主任和黨支部書記,勇挑重擔,擔任發熱門診工作小組組長,在醫院領導的堅決支持下從組建醫護人員就位發熱門診崗位和發熱預檢分診崗位;到準備各種物資;到挑燈夜戰以最快的速度根據防控指南制定出發熱門診的各項崗位職責和流程,應急預案等并做好人員崗前培訓,要求防控各項知識做到全員全覆蓋培訓。只用了一天的時間發熱門診開始接診發熱病人,及時做好了對發熱病人的排查和診治工作。

  2、做好黨建工作,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作為支部書記,帶頭講政治,牢記黨的宗旨,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勇挑重擔,面對疫情沖在最前面,帶領科室的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積極要求入黨的群眾,積極投入到發熱門診的工作中,還發展支部一名群眾在疫情防控攻堅戰中火線遞交入黨申請書。在醫院黨委的號召下,更多的.黨員同志主動要求到我們發熱門診預檢分診崗和發熱門診醫生崗位來,黨員沖在一線,充分發揮了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我們有信心打贏這場抗擊疫情攻堅戰。

  3、堅守一線,帶病堅持工作。發熱門診的工作,從最開始的零經驗到理順工作流程,總結經驗教訓,修改工作方案,協調發熱門診的各項工作,這需要組長的堅守和堅持。疫情防控期間正值春節假期,放棄了與家人團聚,不顧自己身體有病,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醫生個人事跡材料7

  1月24日,荊州一醫主治醫師王醫生是第一批進入隔離病房醫療人員,第一輪換崗后,剛解除隔離觀察的王醫生再次主動請戰,重返抗擊疫情第一線。疫情當前,使命必達。王醫生一直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醫務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一個念頭:救人

  “患者的心率快速下降,如果不做緊急處理,患者會很快出現心跳驟停。”王醫生毫不猶豫地沖上去,給患者開始實施胸外心臟按壓,進行搶救,隨著急救藥物開始起效,患者的生命體征逐漸平穩,轉危為安。

  搶救時空氣中的氣溶膠密度較大,暴露的危險更大,實施胸外心臟按壓時大幅度的動作可能會導致防護服的破損。面對危險,誰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搶救患者,必須爭分多秒。在搶救之前,王醫生設想過萬一遇到危險情況應該怎樣做,然而真正操作起來,這種擔心早被拋到腦后,“光想著怎么救人了。”好在一切順利,沒有發生意外。這樣驚心動魄,與死神抗爭的場景無時無刻不在隔離病房內上演,高壓力、高緊張的狀態是工作日常,半夜起來搶救患者更是習以為常。

  一種態度:責任

  每天早上8點王醫生都會準時穿上防護裝備。查房時,王醫生都問的特別細,包括患者的流行病學史,體溫、咳嗽等癥狀,年齡、基礎疾病,檢查結果及用藥情況,等等,進而做出判斷。

  對確診患者,王醫生責任就是執行新冠肺炎專家組治療方案。患者個體差異很大,有的癥狀輕,有的危重,有的`恢復快,有的遲遲不見慢,有的還伴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其它疾病……王醫生和醫療團隊采用綜合療法和個性化治療,確保每一名患者得到科學合理的救治。“這既是為患者負責,也是為患者家庭和社會負責,把好治療最后一道關口,讓患者順利康復,安全回歸家庭和社會。”王醫生說,這就是戰“疫”醫生必須承擔起的特殊的責任,和他一起并肩作戰的一線醫護人員還有很多,“他們都很年輕,也更辛苦,夜班8個小時,不能休息,特別困時,只能趴在桌子上及躺椅上稍作休息。”

  一個信念:擔當

  “這次新冠疫情,我們以前沒有遇到過,但是出于醫生的職責,生命相托,關鍵時刻我們必須托得住。必須有信心、有能力,更是有擔當有責任去盡力救治患者。”王醫生已經1個多月沒有回家了,新年安排的節奏全部打亂了,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王醫生愛人在安排。

  王醫生每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而且沒有休息日。他說經過這次實戰有了隔離病房工作的經驗,比如穿脫防護服、怎樣對病人檢查治療等。按照要求,出隔離病房后需醫學隔離觀察14天,2月25日,王醫生立刻申請再次進入隔離病房。他希望,現在沒有新增病例,按照這樣的節奏持續,疫情早日結束。疫情結束后,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將手里沒有完成的手術做完。

醫生個人事跡材料8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每當我哼唱起這首歌時就不禁想起身邊那些平凡而善良的人,正如孫宸的父母捐獻亡女器官時說“看著女兒的器官給別人帶去生的希望,就像他還活著一樣。”寒門學子劉春拾金不昧時說“我只是將錢還給真正的失主。”美國警察德普里莫為流浪漢買鞋時說“我時刻謹記要與人為善,因為世界上有許多人過得并不好。”他們為世界播種下一粒善的種子,而這種子正在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深植每個人心中。或許你會說這些人太遙遠,那就讓我來講述一個生動而實在的故事,一個真實在我身邊的普通人——__區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萬軍醫生,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攜手抗擊疫情時,他在干什么呢?他只是一個社區服務站的普通醫生,或許他不能像北大協和的專家們那樣挽救病人生命于水火之中。或許他不能去參加“中醫中藥中國行”那樣重大的全國巡回演講。他只能在這小小的社區服務站里去關心守護每一位病人。在同事眼里,萬醫生是一個隨和可親的人,溫文爾雅,做事永遠都是不急不躁。每天清晨,我們總會見到他忙碌的身影,不是忙著給病人開藥方、就是幫病人測血壓,遇到病人咨詢問題,他更會熱情地給病人解答。在這抗擊疫情的特殊時刻,萬大夫更是對自己嚴要求,各種院感工作毫不馬虎每日執行并登記,日復一日,周而復始。醫生的工作就是這樣千篇一律。但萬醫生卻用他的熱情感染著身邊的同事,溫暖著病人的心。他是不是一位好醫生,只要去看看病人的笑臉便可知曉的一清二楚。

  我記得有一天有一位年老的高血壓病人在萬大夫這就診。萬大夫為病人查體時擼起病人的褲腿看看是否有水腫的情況。就診結束時病人起身離去,可能因為年老動作不便又或怕耽誤其他人的時間沒有整理衣服便倉促準備離開診室。萬大夫看到后很自然的從椅子上起身,蹲下身幫老人放下了褲腿。老人一個勁地說著:“謝謝,謝謝您大夫!”滿是感激之情。還有一次他為病人打針,打完針后病人裸露著大半個身子。萬大夫見狀拿起病人的外套輕輕的為他披上。這些事在他眼中及其尋常,但卻觸動著我的心。在我感慨醫務工作繁瑣、勞累的時候,萬大夫卻用他的行動向我展現了做為一個醫生的偉大。他用他的行動得到了患者的信任和尊重。從平凡到偉大可能只是一念之間、一步之遙。他是醫生中的真、善、美。那就是待病人要真誠,要有一顆善良的'心,技術上要技術完美”。看到萬醫生的做法,“大醫精誠”之感油然而生。

  他這樣一個平凡的人在一個平凡的崗位上做了一件平凡的事卻彰顯了文明道德、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愛心情懷,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看到了平凡中的崇高與偉大,讓我想起四個字“凡人善舉”。凡人善舉,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大愛,植根于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親切可感、真實可信。他一個小小的行為便勾起身邊人樸素的情感和心靈的廣泛認同,從而推動大家一起去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做一件善事容易,對一位病人認真和藹也容易,但日復一日的“真、善、美”卻不易。毛主席曾說過:“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堅持不懈才是平凡中的不平凡。春秋輪換三十年,他人生最美麗的青春和汗水早已融入了這片熱土,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充實的每一天在平凡中更凸顯真實和樸實。在萬大夫看來,到醫院找他的都是患者。對每一位患者,他總是熱情相待、虛寒問暖、詳細了解病情,然后對癥下藥。有些老人不識字,萬醫生就耐心叮嚀用法用量。萬醫生深知普通群眾生活的不容易,對病人他從來不開大藥方。對一些熟識的慢病患者萬大夫經常到家里去為別人檢查,工作繁忙實在脫不開身是就打電話詢問情況。他不但督促病人按時服藥就連生活上的點點滴滴也幫病人想著。“您血糖高燙腳要注意水溫,您血壓高吃飯少放鹽,您這太胖了得減減肥!”這些話總是掛在他的嘴邊。有的病人跟他打趣到“什么都管干脆上我家去得了”就憑這些,他深得患者的信任和敬佩。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在文化激蕩、思想交鋒、價值觀碰撞更加激烈的當下,一些人的價值觀和利益觀發生錯位和扭曲,日益膨脹的物欲卻漸漸掩蓋了善良的本性,出現了“信念動搖”和“價值缺失”,人們開始變得自私自利、冷漠無情。不管發生大事件還是小事件,總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冷眼旁觀”。有時候我們只需要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細心看看身邊的人,就會發現溫暖滿人間。我們的周圍并不缺少道德正義和凡人善舉。

  萬醫生不僅在細微處關心、照顧病患,更讓我敬佩的是無論烈日炎炎還是冰天雪地只要病人需要他隨時出診。要知道我們并沒有必須出診的義務。有一天外面飄著鵝毛大雪,來門診看病的病人也很少,突然來了一位中年男子很著急的說老人在家頭暈惡心但行動不便沒法來看病。萬大夫聽聞此話,二話沒說拿起診箱就去給病人看病去了。體檢時一些老人行動不便,萬大夫早上六點天還沒亮就到單位準備東西到家了里為他們抽血化驗,上門為患者輸液打針量血壓就更是家常便飯屢見不鮮了。我問他:“干嘛把自己弄得那么累?”他卻說“我做好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卻換來大家的平安和笑臉,是我賺到了啊!”他的夢想很簡單,就是做一個好醫生,踏踏實實的為病人服務,做好那些小事。我在用這份工作養家糊口的時候,他在工作中尋找快樂。就像同樣抒寫一份病例,我把那當作功課,他寫出的卻是助人為樂!

  他時時把笑臉掛在嘴邊,似乎沒什么事可以把他惹惱。工作中總會遇到一些病人嘮嘮叨叨沒完沒了的問問題,一個降壓藥能說上半小時。大部分醫生會認為說了你也不懂按我說的做就行了,可萬大夫的耐心勁著實讓我佩服,它他可以幫病人做個血壓監測的小本子再為病人講解降壓的原理分析血壓不達標的原因,我說“您不煩啊?說了他們也不懂啊。”萬大夫卻說“我也不是想讓他們懂,其實病人就是想跟咱們聊聊天,心里就踏實病也好了大半了。”還有一次有一個病人拿著別人的醫保卡要開藥沒有任何身份證明被萬大夫拒絕,病人當即大怒。臟話罵的難聽的很,旁人都聽不下去了。萬大夫一點沒惱怒依舊和善的說只要拿來身份證明隨時都能給您開,病人拂袖而且去。過了幾天這個病人又來門診開藥,估計想著前兩天的事自己也有些不自在連忙道歉。萬大夫絲毫沒有介懷更是熱情有加,還安慰病人說生病了都著急上火可以理解。他的從容淡定感染著身邊的每位同事,讓我們也都“心大”了許多了。

  凡人善舉就像我們小時唱的兒歌一樣“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給警察叔叔手里面”一樣那么簡單那么容易,可又不簡單不容易。匯涓流而成江海,積小善而成大德。凡人善舉,凝聚的是關愛,溫暖的是社會,雖然人平凡、事情小,但蘊含的能量不可小看。我們每個人都要以“凡人善舉”為鏡,認真查看自己在言行舉止之中,有無小善不為之時,有無違德失范之處,有無不善不義之事,從而把善行善舉盡心盡力地做好,更好地引領人們向善、從善、行善。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從關愛身邊人開始,就能使“凡人善舉”從個人自發行為變成社會的普遍自覺,從我改變,從我做起,就能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社會正能量。?

醫生個人事跡材料9

  20xx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迅猛暴發,由點及面,很快波及全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國醫護人員和疾控工作者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前赴后繼、視死如歸,投入到了與病毒搶奪時間、挽救人民生命的偉大斗爭中。同志們立下了神圣的誓言:無論生死,不計報酬!

  在這千千萬萬名抗疫戰士中,有一位疾控新兵,她叫xx。

  24歲的xx20xx年x9月剛剛入職到儀征市疾控中心檢驗科。平時工作刻苦、勤奮,深得大家的贊許。

  20xx年x11月,xx被派往揚州市疾控中心進修學習PCR技術(生物學的聚合酶鏈反應)。2020年1月30日,當她接到去揚州市疾控中心協助檢測新冠肺炎病毒核酸工作的通知時,沒有絲毫遲疑,收拾行裝,立刻趕往揚州市疾控中心報到。

  在長達26天的時間里,她全程參與了揚州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檢測任務,包括樣本的前期處理、核酸檢測體系的配制以及核酸的提取工作。穿上厚重的防護設備,在實驗室里一待就是4、5個小時,最長6個多小時,加班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飯。悶熱、疼痛、饑渴,但她始終不叫一聲苦、不喊一聲累,兢兢業業地完成所有工作。

  xx的父母也是醫務工作者,一家三口同在抗疫一線,每天在繁忙工作的同時,給予了她很大支持。晚上加班到很晚的時候,他們一邊擔心女兒的安全,一邊又怕打擾她的.工作,常常在家一直等她進了家門才會回房休息。雖然家在臨近的邗江區,但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飯的次數卻屈指可數。

  作為檢驗隊伍中最年輕的一員,xx積極主動地承擔各項工作。“能干,吃苦耐勞,認真負責”是揚州市疾控中心檢驗科老師們對她最多的評價。

  在結束了揚州市疾控中心的調用工作后,她立即回到了儀征市疾控中心檢驗科的崗位,投身到新的工作當中,開展疑似新冠肺炎樣本采集、送檢單匯總、樣本的核對等工作。

  當前,新冠肺炎還在肆虐之中,任重道遠。我們相信,有全國人民的共同奮斗,有無數個象xx一樣優秀的醫護人員、疾控工作者的忘我拼搏,我們必將取得最后的勝利!

醫生個人事跡材料10

  “護理仁心思患者,披星戴月我回遲。”這句話遠遠道不盡呼吸內科纖支鏡室介入組專職護士、主管護師小鄧早出晚歸的艱辛付出。見到她的那刻,怎么也不能把面前這個溫柔秀氣的女子和人們心目中做事風風火火,獨挑大梁的主管護師形象聯系到一塊。組里都稱37歲的她“鄧姐”,她在這個團隊是老隊員了,也是呼吸內科纖支鏡室唯一的一名專職護士。周日能休息已經很滿足了。

  說起工作壓力,小鄧淡淡一笑:“其實沒什么,我們干的是這行,要說辛苦大家都很辛苦。”然而誰都知道,從肺功能檢測到科室病歷整理及支氣管鏡室,按理要三個人完成的工作,都是由她一個人包攬。每一項都繁忙,尤其是肺功能工作和支氣管鏡室的工作,但小鄧總能安排得井井有條。她還協助兒科鐘禮立主任在省內率先開展兒童支氣管診治工作,并培養了兒童支氣管鏡專職護士。為此,小鄧幾乎放棄了醫院規定的所有節日,“公休假從來沒休過,沒人替,休了手術等不了,病人不樂意,周日能夠休息已經很滿足了。”因為這項工作技術含量高,別人很難分擔。早上七點半,小鄧就已經到了門診的纖支鏡室,做好房間的消毒工作,并且清點儀器,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將近8點預約好的病人就來了,她就開始給患者做霧化麻醉。8點半做纖支鏡的醫生來了,小鄧又成了他們最好的助手。一個上午會有三四名病人來做檢查,醫生輪著上,護士就只她一人,必須一直筆直地站在醫生的右邊,精神高度緊張,一站就是四五個小時。醫生結束檢查,把病人送回去了,她還要認真清洗纖支鏡,藥洗、酶洗、刷洗,烘干。最后她還要清理纖支鏡室。下午更是艱苦地戰斗,一般都是一些復雜的操作,比如為腫瘤病人放支架,氬氣刀切除腫瘤,大容量的肺灌洗,胸腔鏡,難治性氣胸的纖支鏡封堵術等。隨著項目的不斷拓展,前來做纖支鏡下介入治療的病人越來越多。前去采訪的那個下午,小鄧和呼吸科主任劉志光為兩個矽肺的病人做肺泡灌洗,抽凈了16瓶大瓶的生理鹽水,足足做了5個小時。從工作室出來,小鄧隨手擦了擦著額前的汗,喘了口氣告訴記者,“病人都是排隊在等候,每次手術都是一個輪一個,必須先先術前準備,然后做手術,最后再消毒。每個步驟缺一不可,所以不能中途休息。”一次普通手術將近兩個小時,作為主管護師的小鄧每次都必須全程工作,天天周而復始重復,難道就不厭煩嗎?“不厭煩啊,我很熱愛這份工作呢。”她臉上洋溢著一種成就感,“覺得好有挑戰性,特別是看到患者一個個康復出院,很享受這份成功的喜悅。”我這一輩子都記得你。

  小肖是湘西的一名女教師,69歲,支氣管出現畸形,大量細胞壞死,氣管下段腐爛發白,被當地醫院診斷為肺癌,數次治療無果后,她幾乎絕望了,抱著試試看的心情來到了湖南省人民醫院介入肺病組,經科主任劉志光反復檢查后,確診為內膜結核。小肖重新燃起了希望,接受了一系列治療。小鄧見老人總是顧慮重重,不厭其煩地開導她,下班也一定要叮囑老人幾句才放心離開。幾次手術后,老人慢慢有所好轉,在她眼里怎么看小鄧有如自己的親閨女一般。老人每次來復診一定要帶些土雞蛋來,無論小鄧怎么推脫,她仍然執意要送,面對老人的慈愛,小鄧索性認了這位“媽媽”。十多次的氬氣、冷凍、高頻電的治療后,在4月11日的最后一次復查中發現,她的內膜結核奇跡般地痊愈了,小鄧高興得像個孩子。小肖卻拉著“女兒”的手老淚縱橫,“孩子,我這一輩子都記得你!”漢壽的葉新花,也是一名支氣管內膜結核病人,她的親戚在網上看到網友發帖稱贊該院介入肺病組有個獨門秘籍:經支氣管鏡選擇性大容量肺灌洗新技術效果很不錯,于是介紹她前來治療,治療一次病情略有好轉后她卻準備回家,小鄧很是詫異,特意找患者問個究竟,原來葉新花經濟狀況不好。小鄧將情況及時反映,醫院決定對患者減免費用,在門診治療。經過數十次治療,見到復查診斷上清晰的`痊愈報告,葉新花激動萬分地對小鄧說,“要不是你幫我,我恐怕已經沒希望了!”

  她有一雙長滿繭子的手,小鄧曾經有一雙芊芊玉手,十指修長,溫柔如水。曾經的全家福照片上,她白皙娟秀的雙手,疊放在她女兒的胸前,真是讓人羨慕。而做完消毒工作后的她脫下手套,一雙手又紅又腫,粗糙無比,每個指節都長出了硬繭。長年累月的護士工作,特別是近兩年在纖支鏡室的超負荷工作,小鄧的手已不再秀氣。可她并不在乎,“我的手粗糙了,病人的氣管支氣管通了,呼吸順暢了,病人的肺清透了,煤渣、石棉洗出來了……”纖支鏡室也從以前院感科眼里的“老大難”變成了現在的標兵單位。

  對于小鄧每天的加班,家人早已習以為常,豁達的丈夫能夠體諒她,工作之余總是盡量爭取早點回家做家務。十三歲的女兒也很懂事,小小年紀自理能力很強。“老公從沒因為我加班抱怨過,”小鄧一臉愧疚,“女兒也不吵,做完作業后她就開始盼著我回家。”至于周日會不會安排和家人外出玩,她笑了,“也許等我退休了才會有時間陪他們出去玩。”原來她心疼老公平時辛苦,每逢周日,便呆在家里盡量多做點家務。

醫生個人事跡材料11

  人人都有一個夢想,我兒時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手拿手術刀的醫生,解除病人的痛苦,然而由于高考成績的不理想,加上填報志愿時的不嚴謹,我被泰山醫學院放射系錄取,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我知道我成為一名拿手術刀醫生的夢想基本破滅了。既來之則安之,從事放射工作,也是會成為一名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醫生的。接下來,我度過了三年的放射學求學生活,為以后成為一名合格的放射科工作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xx年10月我如愿成為了一名放射科醫生,當時每天的工作就是操作各種放射機器,為病人拍片子,洗片子,讀片子,照鏡子。我雖然不拿手術刀,卻也決定了同行手術刀的方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接觸放射科的實際工作后,專科畢業的我感到大學理論與實際放射科工作的巨大差距,為此我積極跟著醫院的老醫生學習,遇到疑難問題積極向上級醫師請教,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通過各種關系到上級醫院偷師學藝。《X線診斷學》、《X線攝影技術學》從老師的手里接過了學習資料后,白天在老同志指導下看新病人X線片,晚上在科室讀放射專業教材,翻閱片庫老片,全不顧悶熱的天氣、蚊蟲的叮咬。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個月后成功完成了畢業后的角色轉換,開始獨立值班、為病人檢查。

  完成角色的轉變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20xx年5月,醫院由于CT室缺人,醫院決定讓我從事CT工作,派我到青醫附院影像科進修學習六個月,面對即將到來的挑戰、缺乏的新知識的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努力。六個多月的艱苦學習過后,開始了我CT診斷醫師的新工作,可六個月的積累面對每天的新病例,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學中干,干中學”,從那時起,到后來隨著單排螺旋CT、16排螺旋CT科室新設備的增添,我一直堅持不懈的刻苦學習,緊跟影像學快速發展的步伐。每個病例都都認真面對,每張片子都仔仔細細,這已成為我多年來工作的習慣。

  工作以后我勤奮踏實,努力鉆研,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學術水平;工作中我始終如一,兢兢業業全身心的為廣大患者服務;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扎實的工作作風、優良的工作成績,詮釋了醫務工作者敬業奉獻的高貴品質,贏得了全院醫護員工和廣大患者的好評。

  就這樣,從初窺門徑、漸入佳境,我一學就是19年,一干也是19年,由于工作出色我在畢業十四年后晉升為主管技師,并擔任了醫院醫技科主任。

  真誠關愛,嚴謹求實,努力服務廣大患者

  我在近二十年的從醫生涯中,始終將病人的生命健康放在心上,我秉著嚴謹科學的態度,認真對待每一位患者,每一張片子。近二十年來,我從未以任何理由推脫、拒絕過任何患者。

  一件件細小而又普通的事情,卻見證一位醫者仁心的樸素情懷。我真誠的去關愛每一位病人,認真的去為病人服務。畢業近二十年來我幾乎沒有休過病假、國家法定的放射假、公休假,即使是中秋、春節這樣萬家團聚的日子,我也絕大多數在醫院度過。任何時間只要一個電話,我就會趕到醫院,滿腔熱情的為病人服務。

  加強科室管理,提升科室業務水平

  我一方面注重科學管理,加強科室業務學習,同時又毫不保留的將自身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傳授給年輕同志。我制定了完善的'科室管理和業務學習制度,多年來一直加強疑難病例隨訪和科室內的回顧性讀片。每周的輪流業務學習講座加大了青年醫生的自學、交流的壓力和動力。我在影像中心內部實行的X線、CT等各崗位工作的輪換,切實提高了年輕醫生的各種影像綜合、分析、判斷能力。

  20xx年3月,為了醫院的發展及保證病人的就診需要,醫院新購西門子16排螺旋CT一臺,為了盡早安裝使用,我從機房防護、機房裝修到新設備基礎施工等方面提早介入,帶領同事們精心考慮,加班加點,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保障了臨床工作的順利進行。

  從醫近二十年來,我始終秉承“醫乃仁術”的理念,注重培養從醫的仁德,堅守從醫的良知,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學術水平,努力為廣大患者服務。作為一名科主任、一名醫院職工,我始終從醫院的大局出發,時刻維護醫院的利益,只要對醫院有利,對病人有利,我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扎扎實實把工作做深、做細。20xx年被評為壽光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我以自己的嚴謹、敬業的工作態度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醫生個人事跡材料12

  xxX,男,1968年8月17日出生。于1990年7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民族學院醫療系,被分配到縣人民醫院從事外科臨床專業工作。參加工作后以科室為家,視病人為親人,勤奮好學,很快成長為一名業務骨干,于1997年取得外科主治醫師資格。

  工作中始終堅持加強政治學習,加強思想道德教育,關心國家大事,關注民生,關心疾苦。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自覺抵制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多次拒收紅包禮品,想方設法解決病人的痛苦、減輕病人的負擔,做到廉潔行醫、文明行醫。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從一個黨外積極分子成長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

  剛參加工作時,為了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曾在科室24小時值班長達兩年之久,兩年里,值班室就是他的家,兩年里幾乎接待了無數的病人,上了所有能上的.手術,也給后來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其后的工作中始終保持吃苦在先,享樂在后,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病人、為了一切病人、為了病人一切,保持謙虛謹慎的工作作風,不管是酷暑嚴寒還是白天黑夜,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生病不適,只要病人需要或同行召喚都隨叫隨到,加班加點,也因此參加工作十多年來難得回家看看父母、難得回家吃個年飯,始終保持著極高的出勤率和飽滿的工作熱情。

【醫生個人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醫生個人先進事跡材料07-24

醫生個人事跡材料集錦01-12

醫生先進個人事跡材料12-13

最美醫生個人先進事跡材料11-07

青年醫生個人先進事跡材料01-08

醫生優秀個人先進事跡材料范文04-20

抗疫醫生個人事跡材料12-14

醫生抗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11-17

醫生個人先進事跡材料(4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