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

時間:2023-02-28 17:07:18 個人事跡材料 我要投稿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14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事跡材料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跡材料是指黨政軍機關為了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跡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寫事跡材料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歡迎閱讀與收藏。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14篇)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1

  XXX,男,73歲,XXX鎮XXX村,初中學歷,退伍軍人,共產黨員。家有88歲老母親,全家兒女、孫子17口大家庭。曾擔任村副主任,村主任30余年。為集體貢獻了青春。他是一名善解人意,尊老愛幼、和藹可親的老人。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滿和睦、社會進步發展的基石。《論語·學而》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說法,也有“父母在,不遠行”的警句。人們對孝的含義有著深刻的理解,人間最真摯的愛是母愛,最無私的是母愛,最偉大的是母愛,最永恒的更是母愛。讓父母豐衣足食過幸福晚年。“百善孝為先”,身體力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弘揚孝親敬老精神,培養后代孝親養老的優秀品德,為禮貌家庭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母親張桂蓮,得了眼病,看不見東西,他妻子身體也不太好,由他照顧老母親的起居。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XXX夫妻倆用實際行動改寫了這句話。他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時,總是把可口的飯菜送到母親手上,和妻子一起幫助老母親穿衣、洗漱、喂飯、按摩,十幾年如一日,他和媳婦也曾經在院子里徘徊,在床上輾轉反側,害怕一大家子人會有什么閃失,想到今后的日子,他懷疑他也許撐不住這個家。但良心、責任在推著他,對老人的孝,對親人的愛又使他一次次的堅定信心,挺直腰桿,黎明來臨之時,又滿面微笑的迎接著新的一天。每天都為老母親重復做著繁瑣而又必須做的護理。給予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用愛心溫暖親人,以言行詮釋著新時代尊老愛親的含義,譜寫了一曲曲敬老愛親的贊歌。現在XXX老母親還幸福地生活著。十幾年來,他不怕臟、不怕苦累,任勞任怨照顧著母親,感人的事跡在三家店村及鄰村廣為傳頌。

  XXX沒有閑的時候,總是急匆匆的,他除了擔起家庭,還要忙地里的活計,畢竟一家人都還指望著他。但他對村里的大事小物很熱心,誰家有紅白事都要挪出時間去幫忙,他尊敬村里的老人、長輩,愛周圍的兄弟子侄,盡管日子過得不算寬裕,繁重和家庭重擔有時讓他幾乎喘不過氣來,但他始終微笑開朗,沒有怒氣,沒的怨言,臉上寫滿天了滿足,他不但是村鄉四鄰眼中的“孝星”,也是團結鄉鄰,睦鄰和諧的`典范,他用無言的愛和滿心的孝來充實使自己的生活,去詮釋人生的價值。凡是認識XXX的人都無不感受到來自心靈上的巨大震撼,都會被他孝老愛親的精神所感動。

  XXX17口大家庭,多年來面對一個接一個的困難,但他艱苦奮斗、勤勞致富支撐著大家庭一步一步前行。尤其是他的家庭道德教育方面,以德治家的優良家風為目標,嚴格要求自己和家庭,樹立榜樣。在孝敬老人、夫妻互敬、齊心協力、處理家庭矛盾上都能身體力行,言傳身教。

  XXX說:“母親賦予我生命,把我養大,現在他病了,我理應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好好照顧他,讓他度過美好的晚年。我堅信,我們一大家人一起的日子是最值得珍惜的,為了一家子人的生活,我就是苦點、累點不算什么,孝老愛親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XXX的感悟的說道:人的一生可以錯過很多東西,但萬萬不能錯過回報父母恩情的機會,老人把兒女養大不容易,兒女們應該為老人的健康和幸福付出最大的努力和孝心。

  他懷著一顆孝順的心、一顆體貼的心、一顆關愛的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2

  "我喜歡,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燈光在等待,我喜歡,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臉龐……"這首名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的歌,就是楊秋云宋鐵軍家庭的真實寫照。在她們家的每一位成員心中,家是溫暖的心靈避風港,是一生的幸福加油站,而那個家,就是她們共同的愛心維護、托舉起的大家庭。

  夫妻和睦是支撐幸福家庭的頂梁柱

  27年的婚姻生活中,楊秋云和宋鐵軍夫妻倆就是這個家庭的頂梁柱,她們的和睦恩愛、互幫互諒,是家庭最堅實的依靠。

  遇事多為對方考慮,遇事多為家庭考慮,是她們二人秉持的最基本原則。宋鐵軍是東營市實驗中學的一名高級教師,不論是工作時間還是休息時間,他的心大部分被學生牽了去,"初中階段大量的知識需要學生們快速吸收掌握,靈活運用,引導他們學習書本知識并融匯貫通地思考和運用,是作為老師最基本的原則。"也是懷著這樣的想法,宋鐵軍大把的時間都用在了備課、教課上,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不同進度,為他們分層次制定出測試題,利用課間或上課前的短暫時間,對他們進行分層次的成績提升。學生們的成績提高了,可家庭的重擔卻壓在了妻子楊秋云一人身上。尤其是20xx年5月,宋鐵軍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長期服藥、打針,還需要每年定期住院治療,于是,定期給丈夫買藥、測血糖等日常瑣事,丈夫住院時陪床、送飯的事情,又成了楊秋云的分內事兒,"你把身體養好,把學生教好,這就是你兩個最大的任務。"每次聽到妻子這番話,宋鐵軍心里都是滿滿的感動。

  遙遠路途也阻隔不了孝心

  百善孝為先,孝是德之本,是楊秋云和宋鐵軍對待雙方老人的共同態度,而她們的孝順,也贏得了雙方老人的認可,"有困難一起扛,有幸福一起享,這才是家庭本來的樣子。"夫妻倆對家庭與責任的涵義,有著最樸實的體悟。宋鐵軍的老家在蓬萊農村,因為在東營工作,所以平時與父母相聚的時間不多,每年春節,楊秋云一定是要到蓬萊陪公公婆婆一起過,27年來從未間斷,她說,一定要讓老人在萬家團圓的日子里感受到兒女繞膝的幸福。

  宋鐵軍姊妹兄弟5人,三位姐姐因為家庭變故在兩三年間都成為單身,家庭狀況很差,看到三個女兒的生活狀況,兩位老人壓力很大,于是,楊秋云就拿下出更多的耐心陪伴老人,并承擔起兩位老人生活、治病的全部費用。楊秋云宋鐵軍第一年結婚回老家時發生的一件事兒,成為宋鐵軍母親向親戚們"炫耀"兒媳婦的例子:當時,楊秋云發現婆婆家里的被褥有了幾十年,又硬又沉,她就把她們新棉花新被套的新被褥拿到公婆屋里,從此之后,定期給公婆替換被褥。每次回家過年,都會給老人買上好看的新衣,老人平時的藥品、愛吃的食品,也回回不落。"過日子就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做起來的,做兒女的就是要把小事做好,讓老人覺得心里踏實。"楊秋云說。

  四年前,85歲的公公不幸重病,一家三口一直陪在老人床前,為老人端水送藥,開車送老人去醫院檢查治療,為老人臨終前減輕病痛的折磨。公公去世后,楊秋云很想讓高齡的婆婆到東營生活,可老人離不開蓬萊那熟悉的地方,她們就利用周末時間,頻繁回老家陪伴老人。20xx年11月,婆婆心臟病發作,接到姐姐的電話后,楊秋云讓姐姐第一時間送婆婆去醫院治療,說"我們現在就出發去蓬萊,帶足了住院費,你們放心。"

  楊秋云的父親今年78歲,是東營市一中的退休高級教師,也是東營市第一批拔尖人才,同事們對他的評價是"好人會一生平安".父親的正直、善良是楊秋云姊妹四人最好的樣板,隨著老人年歲漸長,楊秋云和宋鐵軍把老人接到家里居住,方便平時照顧。當聽說楊秋云在濟南任教的'女兒想買房卻遇到首付資金難題后,老人毅然賣掉自己唯一一套住房,緩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學習一輩子、尊敬一輩子、孝敬一輩子,這樣的品德就是楊秋云宋鐵軍整個大家庭傳承下來的品德。

  父母恩愛是給女兒最好的禮物

  父母是兒女的榜樣,兒女是父母的鏡子。每個家庭成員都需要在相互的影響中成長、上進,而父母恩愛就是給兒女最珍貴的禮物。

  楊秋云和宋鐵軍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他們從小教育孩子和伙伴們和睦相處,以誠相待,也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用全局的眼光看事情、想問題。在這樣的家庭熏陶下,女兒成為一個有著寬廣的胸懷的人。20xx年,女兒從陜西師范大學畢業后,通過事業編考試,成為一名正式的小學音樂教師。她每天白天音樂課、學校社團課排得滿滿的,還利用休息時間把黨支部的會議材料、單位職工的人事檔案整理工作接下來。女兒班里有個自閉癥學生,經常在上課時打人、咬人,通過向班主任了解,知道了這個學生的情況后,她總會在課堂內外多給他這一些關愛,后來,這個得到了很多關愛的孩子情緒慢慢平穩了,不但平時的表現好了,學習也進步很大。今年三八婦女節,當這個學生拿下著一朵玫瑰花送給最喜歡的老師時,楊秋云的女兒特別感動,因為她知道,她把來自家庭的愛播撒到了自己的學生身上,這朵玫瑰花,就是愛心的怒放和回饋啊!

  眾人劃槳開大船!如果說每一個家庭都是一艘航船,那么,每一個家庭的成員共同合力,才能讓這艘船在行駛的過程中,不懼風浪,充滿力量地駛向幸福的彼岸。楊秋云宋鐵軍夫妻倆,就正在掌舵一艘這樣的航船。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3

  楊玉西,50歲,是一名退休職工。家住長興園。楊雨西同志自從1983年與丈夫結婚后,20多年如一日孝敬婆婆,照顧家庭,婆媳關系親密勝過親生女兒。

  結婚時,由于婆家兄弟姐妹多,加之當時經濟條件比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楊雨西決定婚事新辦,一切從簡,取消了在賓館預訂的婚宴,僅僅雙方親戚在一起吃餐飯,就算將婚事辦了。對此,她受到了婆家和鄰居們的好評。婚后她們跟公婆一起住,由于婆婆身體不好,緊張的工作之余,她包攬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務。后來,她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兒,一家老小更是其樂融融。

  婆婆由于早年守寡,一個人將三個子女拉扯大,大半生的窮苦日子,讓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有冠心病、哮喘、高血壓等多種嚴重疾病,為了讓婆婆身體健康,她和丈夫一起帶她四處求醫問藥。婆婆每月的門診醫療費用都在600元上,而退休工資僅區區500多元,有時婆婆獨自一個人看了病,覺得藥費太高,不舍得買藥吃,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想了一個辦法,只要時間允許,每次都親自陪婆婆去醫院看病,看完病后,先將婆婆送回家,她一個人再去醫院劃價拿藥,然后總是對婆婆說,現在藥價又降了,您的退休工資足夠買藥了,我們也不用給您貼錢了,讓婆婆覺得沒有增加家里的經濟負擔,也安心多了。而實際上,她用自己并不多的工資收入支付了婆婆所有的醫療費用,而她自己在生活上則是能省就省,勤儉持家。近年來,隨著婆婆的.年歲越來越高,朱小華還特意為老太太買了電子血壓計、家用氧氣瓶等家庭醫療器具。在飲食上,她也是盡量就著婆婆的口味來,精心安排適合老年人吃的食譜,老太太對媳婦是打心眼里喜歡。長時間同婆婆的和睦相處,她們有了許多的相似之處,如:性格越來越像,都是大大咧咧的,直爽子、樂觀派;共同的愛好也越來越多,喜歡相同的電視劇,同一個影星、同一種類型的歌曲,就連喜歡吃的東西都一樣。婆婆常說“我有這個媳婦真是晚年得福!”20多年的朝夕相處,她和婆婆從沒有紅過臉。耳濡目染,兒子也很孝順老人,有好吃的總忘不了奶奶,時常給奶奶捶背按腰,端茶送水,講小故事給奶奶聽,把老太太樂得合不攏嘴。

  楊玉西對“孝順”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孝順不僅僅是讓老人吃好穿好,還要給予老人更多的精神關懷,讓老人氣順,心情好比什么都重要。作為媳婦,要做到盡善盡美的“孝順”是不可能,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終會有回報的。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4

  姚明良,男,出生于1978年6月,回族,本科學歷,一級教師,是北浦小學的一名科學老師。在工作中,我愛崗敬業,任勞任怨,多次受到領導和老師們的好評;在生活中,十幾年如一日,將自己的愛心一點一滴地傾注到年過70歲的患重病的父母親身上。我用赤誠孝心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我雖然每天工作很忙,但是在我的心里:百善孝為先,孝敬老人,贍養父母是一個人做人最起碼的標準,人人都要有一顆孝敬父母的心。媽媽患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高血壓、膽囊炎、膽結石和左腎萎縮,爸爸患小腦萎縮,父母親均年老體弱,每一年都有幾個月的時間要住院,可是哥哥姐姐們都在農村,妻子也是在鄉鎮上工作,只要老人住院幾乎都是我一個人承擔了照顧老人的重擔,最嚴重的時候是二個老人一齊生病,一下班我就從學校趕到醫院,上班了有急急忙忙趕回學校給學生們上課,又一次媽媽病情嚴重被送進了ICU重癥監護室,而我工作和照顧老人二不誤,在監護室學著給媽媽梳頭、扎頭發。后來媽媽因腰椎間盤突出嚴重都走路幾乎彎腰90度了,在這個時候我每天飯后都會背著媽媽下樓到小區院子里透透氣、陪老人聊聊天,然后再背著媽媽上樓回家,就像小時候媽媽背我一樣。為了給媽媽治病,自學中醫知識,買來艾條、針灸治療儀等儀器和藥品,每天晚上一邊輔導娃娃做作業就一邊給媽媽治療、按摩。這樣堅持了大約9個月以后,媽媽的腰椎間盤突出和骨質增生得到改善,媽媽從只能彎腰走路到行動自如,丟掉了拐杖。這么多年來,一個人除了扎扎實實搞好工作以外又要要照顧小孩還要經常到醫院照顧住院的父母,從沒有嫌棄老人,從沒有一句怨言,相反還經常安慰老人。常言道:“順者為孝”,老人上了歲數,話多嘮叨是經常的,

  每當這個時候,我就對孩子說,不要和老人計較小節,尊敬老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知識的重要性,即使工作再忙,負擔再重,我也從不放松對兒子的教育。我時常教育孩子學習要刻苦、生活要簡樸、對人要和善、對長輩要尊敬、做人要誠實、做事要誠信。在工作中,我感恩于領導和每一位老師的幫助,經常與同行交流溝通,虛心請教。哪位老師有困難或需要幫助時,我會在第一時間伸出援助之手。在領導的關心和老師們的幫助下,我在本職工作中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被學校多次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教師。

  我認為,作為一名有為青年,就應該深懷愛老之心,恪守敬老之德,力行孝老之舉,以行動去體現孝道,在孝老愛親方面, 我也只是做了一些自己應該做的事。

  在單位做好本職工作,在家孝敬父母。除此之外,我還經常自愿捐款。20xx年開始我規定自己每個月必須捐款50元,一年要捐款600元用于資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到了20xx年開始隨著收入的增加我又給自己新的規定,每月必須捐款100元,一年捐款不得少于1200元。出了每月100元的捐款之外,在20xx年里我單筆捐款最多的一次是1000元。我的捐款不圖名不圖利,簡簡單單就只是讓陌生人也能感受到別人的幫助、感受到別人的.愛。而且隨著收入的增加在今后我還會提高每月的捐款數目。這樣到退休我也可以捐款好幾萬了。雖然我額捐款與更多的愛心人士相比少之又少,只是沙漠中的一粒沙,但我只希望讓愛得于傳播,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愛。

  當然我做的還遠遠不夠,今后還要更加努力,向更多的人學習,在今后從點滴小事做起,爭取做得更好,努力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美德。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5

  她叫黃,49歲,是xx市xx鎮xx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多年以來,她始終堅持“肚量有多大,福氣就有多大”這一信條,不怕吃苦、不怕吃虧,并身體力行,用她最淳樸的方式及博大的胸懷和丈夫二人孝敬父母,和睦兄妹,團結鄰里,遵紀守法,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子女做好榜樣。

  她在正值如花的年紀嫁給了丈夫,那年她十八歲,丈夫一家兄弟姐妹有九個,上有年邁的公公和患風濕病的婆婆。身為長子的丈夫理應承擔家里的大梁,于是,十幾歲的她開始了和丈夫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日子。常言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家孝順自己的父母,深得父母疼愛,到了夫家也同樣恪守敬老美德。老人上了歲數,有時難免話多嘮叨;有時有所偏袒個別子女;有時過分要求,但每當遇到這些情況,她從不和老人計較小節,從沒紅過臉、吵過架,做好一個媳婦份內的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來婆婆因病去逝,而公公的年紀也越來越大,身體也慢慢不如從前,膝下雖說子女成群但也各自成家獨立,所以老人家的贍養問題也就擺在了面前,古語有云:長兄如父、長嫂如母。她和丈夫順著老人的意愿,最后決定每個月輪流著到各家吃飯,可惜有些兄弟因為工作的原因無法每月按時按點給老人安排伙食,常年在家的她毅然地承擔了老人吃飯難的問題,盡管生活拮據,平日里自己一天三餐稀飯配咸菜,卻總能為老父親炒上一碗他最愛的米粉或者米飯,毫無怨言。

  丈夫兄弟五個,姐妹四個,雖然現在都已各自成家,各自有各的家庭,但他們堅持分家不分心,每當家庭有事或困難的`時候,總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決困難的辦法。有人說:五個手指頭尚且不一樣長,更何況一個大家庭里這么多的人。然而,在這個家里,兄弟之間、妯娌之間相互謙讓、相互體諒,從不為雞毛蒜皮的事計較,都本著以和為貴的態度對待對方。當年丈夫做木工、做小工賺生活費,身為妻子和長嫂的她也一點都不閑著,干農活、操持一大家子、拉拔三個孩子,每天總是第一個起床、最后一個休息,雖然辛辛苦苦,倒也其樂融融。正所謂“家和萬事興”, 一家人和和美美地過著生活:家里的公共田地要被某些工廠霸道征用了,她和丈夫堅決站出來,哪怕是背負著各種壓力甚至威脅,但最終頂住了壓力,一家人還是用團結的力量維護了自己的權益。老父親要過生日了,她和丈夫也早早地叫上兄弟姐妹一起安排如何讓老人過得開心。端午節到了,妯娌幾個一起有說有笑地包著粽子、話著家常……

  她和丈夫有三個孩子,在當年的艱苦歲月里,要拉扯大這三個孩子,她們要經歷怎樣的省吃儉用,又是要多么地含辛茹苦?怕孩子在學校餓著,她總是在上學前為他們炒上一罐她自己腌的咸菜,多放上一點自己不舍得下的油;初一十五過節買肉,總要留到孩子放假了才寶貝一樣地為孩子們煮上一小鍋。怕孩子們穿得不好,她自己寧愿穿著老母親那不合自己年齡的衣服,也要為孩子省下買身合身衣服的錢。鄰里相親說養大孩子不容易,兩個女兒就不用讓她們讀那么多書了,可是她卻說只要孩子能讀書,那就是砸鍋賣鐵也得讓她們讀……

  生活本平淡,然而不平淡的是人的心境。存善心、種善果、得善報……這就是她——一個平凡的家庭婦女、一個平凡而又不普通的女人,她用她那質樸的言語和實在的行為,踐行著一個好女兒、好媳婦、好妻子、好母親的榜樣。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6

  她叫馬慧琳,今年9歲,在東大小學三年級讀書,她活潑、伶俐、漂亮、充滿靈性,身兼班長和文藝委員兩職,又愛畫善舞,她是父母的好女兒,爺爺、奶奶的好孫女,老師的好幫手,同學們的好榜樣,她從小就知道使用禮貌用語,向長輩問好。在校她是個尊敬老師、積極向上的好學生,百善孝為先,學校推行的孝敬教育讓她充分認識到了孝敬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雖然她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但是點點滴滴中也體現了她對父母長輩那份真切的孝敬之心。

  每次遇見老師、熟人或長輩,總能聽到她甜甜的叫聲,看到胡同的小妹妹,她總是開心地逗她玩玩。認識她的人們說起她,都會豎起大拇指:有靈性、有禮貌的好孩子。有時跟爸爸媽媽一起外出游玩,吃剩的果皮紙屑,她總是撿起丟到垃圾桶中;有好吃的,她總是分給爸爸一份,媽媽一份,再自己一份;有時,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家,她總是主動地幫他們拿東西;爸媽燒菜時她總是積極幫忙。如果家里來客人,有時她還會小試一手,總會得到客人夸獎。

  最值得夸獎的還是一次最難忘的事。那次爺爺去集市的路上,在拐彎處被一輛疾馳的轎車給撞昏迷了,爸媽都不在家,馬慧琳跟奶奶趕到現場,看到嚇人的一幕奶奶只知道哭已經手足無措了,她卻很鎮靜,流著淚走向爺爺呼喚爺爺,并對到現場的交警叔叔、120醫生護士阿姨們主動匯報爺爺的個人情況和現場傷勢情況。她那么小的一個孩子,陪同一起去了醫院,在醫院一直跟隨。幫助爺爺去做各種檢查,在病房幫爺爺飲食起居,換衣服、喂藥等等。待到爺爺意識清醒,媽媽也趕到了。孩子真摯的孝心之舉感動了在場的人:爺爺流淚了,媽媽也哭了。

  她在學校里是老師的小幫手,她總能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收發作業,排練節目。雖然任務很簡單但想到能減輕老師的.負擔,她總是積極主動毫無怨言。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學生,樂于助人,工作負責,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為班級乃至學校爭光。她自上學以來,一直勤奮好學,加上伶俐才智,因此取得了一些成績和榮譽:全縣歌詠大賽中,她的一曲《櫻桃紅》榮獲二等獎。在20xx年店子鎮“消夏文藝晚會”上她被推薦為主持人。她的沉穩健談隨機應變的主持風格得到了廣泛贊譽。在這次“孝德之星”的推選中,她在我們學校全票通過,獲得了“孝德之星”榮譽稱號。

  現在她還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漫漫長路才剛剛開始,但我們堅信,她一定會走的更遠更好,一定會做好“孝德之星”模范,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7

  明孝道、知榮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提倡樹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曹汝芬同志以孝道為榮,以奉獻為榮,幾十年如一日,將自己的愛心一點一滴地傾注到年近90歲高齡的父親身上。他用赤誠孝心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曹汝芬同志,女,現年46歲,系涪陽鎮火石嶺村五社普通農村婦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媳、為人妻、為人母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曹汝芬的父親在75歲時突患腦梗塞,言語不清,行動不便,全靠曹汝芬夫婦照顧護理,而且這一病就是臥床十多年。曹汝芬為了更好的照顧父親,就在父親的病床前鋪設了一張床,和母親一起共同幫助父親穿衣、洗漱、喂飯、按摩、燙腳、倒大小便。每天都重復著這些繁瑣而又必須的護理步驟。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曹汝芬卻用實際行動改寫了這句話。經過十多年的精心護理,曹汝芬老父親以86歲的高壽辭世。

  十多年如一日,不怕臟、不怕累、不怕苦,任勞任怨的照顧父母的感人事跡在涪陽鎮廣為傳頌,凡是認識曹汝芬和聽到他事跡的人,無不感受到來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受到了全鎮父老鄉親的一致贊譽,在涪陽鎮樹起了孝老愛親的榜樣。

  在悉心照料臥病在床雙親的同時,曹汝芬還特別注意家庭的和睦。曹汝芬的兩個妹妹一直在外出務工,且嫁出去之后也有自己的贍養義務,因此對于雙親的贍養,曹汝芬夫婦一直都堅持自己獨立承擔。耐心的侍奉老人吃喝拉撒,從不讓老人受一點委屈,受一點傷害,毫無怨言的侍奉老人在床前。對此老人有時深感內疚,但她總是安慰老人:“家里事我來操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你就安心養病吧”。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8

  XX,女,現年XX歲,是一名普通工作者。

  榮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提倡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XX以孝道為榮,以奉獻為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女、為人妻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作為一名兒女,在贍養老人問題上,XX對丈夫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父母親苦了一輩子,孝敬老人、贍養父母是為人子女最起碼的標準,人人都要有一顆孝敬父母的心。孝順不僅僅要記在心里,更要落實在行動上。”她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逢年過節,向云艷哪怕再忙再累,也要帶著子女陪伴在父母身邊,總要給父母里里外外換個新,老人家嘴上說不要亂花錢,但心里卻樂開了花。都說媳婦難做,可向云艷卻用自己的行動默默的詮釋著“孝道”的真諦,讓婆婆覺得這個兒媳婦比自己的親生女兒還要好,婆婆常說“有這樣的好兒媳,是我前世修來的福!”

  古稀之年的四位老人,由于長期的辛苦操勞身體落下

  了多種疾病,只要父母身體感到不適,XX總是第一時間趕到他們身邊,跑上跑下陪著父母去醫院做各項化驗檢查。父母住院期間,穿衣、洗漱、喂飯、按摩、燙腳、倒大小便這些

  勞累繁瑣而又必須的日常護理工作XX總是親力親為,任勞任怨。因為患病,老人們胃口不好,XX總是費盡心思,迎合老人們的口味,不重樣地給老人們做飯菜,讓老人們吃好。家住農村的老父親幾次大病,病危通知書前,淚眼婆娑的XX一次次懇求醫生將老父親從死亡邊緣拉回。在XX的精心照料下老父親安享天倫之樂,但終敵不過歲月的年輪,20xx年底的一場大病,在縣人民醫院放棄治療后,望著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父親,XX不愿放棄那一絲生的希望,強忍著淚水堅持將老父親送往邵陽中心醫院救治。那一年,XX帶著家人陪著老人在醫院度過了他人生最后一個春節。辦完父親的喪事,懷著悲痛的心情,XX立碼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化悲痛為力量,勤勤懇懇、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事務。

  作為一位妻子,XX深知妻子是一所學校,她能培養出優雅成功的.男人,也能催生出邋蹋失敗的男人,妻子的好壞決定了婚后男人下半輩子的生活,一個男人選擇了什么樣的女人就等于選擇了什么樣的人生。1982年,XX和XX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家庭,30多年來,她默默無聞地為這個家任勞任怨地奉獻著,丈夫的工作異常的繁忙,為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好丈夫的工作,XX義無反顧的挑起照顧家庭的重任,做飯洗衣,照顧老人、料理孩子她任勞任怨、無怨無悔。作為一位母親,她深知知識和做人的重要性,因此即使再忙再累,也從不放

  松對兒子的教育。她時常教育兒子學習工作要踏踏實實、生活要簡樸、對人要和善、對長輩要尊敬、做人要誠實、做事要誠信,并在很多方面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身教勝于言教,在她的影響下,兒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小小年紀就充滿了孝心、愛心、上進心,在學校是老師眼里的好學生,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已成長為一名有教養、有禮貌、講文明、有素質的新時代優秀青年,得到單位領導、同事和廣大鄰里的一致好評。丈夫常說,我的畢生榮譽有一半是我老婆的。

  知天命之年的XX誠信熱情,敬老愛幼,樂于助人,不

  僅對家人這樣,對親戚鄰居也是如此。這位普通的家庭婦女,普通的工作干部,用自己最年輕的時光,付出了人世間最寶貴的愛情、親情和真情,她愛老人、愛丈夫、愛事業,她多年如一日,將自己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這個家庭,用自己那顆最善良的心懷溫暖著老人和丈夫,誰能算得清她付出了多少心血、流過多少汗水,正是象她這樣一些勤勞、善良、純樸的家庭婦女們繼承和發揚中國女性傳統美德,正是她們無怨無悔的奉獻,使多少家庭充滿了溫馨,充滿了幸福。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兒女孝敬老人、夫妻和睦、誠實守信、無私奉獻、積極樂觀、勇擔責任的優秀傳統美德。她用自己的愛心、孝心、責任心構筑了一個和諧的家庭,雖然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事跡,可她卻在平凡用實際行動展

  示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展示了她孝老愛親,愛崗敬業的高尚品德。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9

  在生活上,我始終是“孝”字當先,“愛”字裝心,十幾年如一日的艱辛付出,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無怨無悔的侍奉著父母雙親。 我國是一個講文明的國家,敬老愛老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孝敬父母更是我們中華兒女應盡的義務。

  常讀四書五經,使我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深深的懂得了“百善孝為先”的道理。我多年來始終無怨無悔地侍奉著父母,照顧著患病的妻子,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照料。以實際行動為家庭其他成員做出了表率,贏得了單位同事和親朋好友的稱贊。

  父母的健康是兒女的幸福,父母的幸福是兒女的心愿,百善孝為先,孝是德之本,行孝是善心的體現、愛心的寫照、良心的凸現、耐心的考驗。行孝是至高的道德、是高尚的行為、是做人的風范。我正是懷著感恩的心在默默的回報著父母的養育之恩,踐行著子女孝敬父母的美德。我是這樣想的:父母歲數都大了,他們一輩子經歷的苦難不可勝數,可想而知。但我絕不能忘記生我、養我的父母,是他們給了我生命,撫養我成人,是他們帶我步入社會,教我怎樣做人,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做人最起碼的標準,人人都要有一顆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門的良知不僅僅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

  我的父母已經都是快八十的人了。要說是該安享晚年了。可是到如今兩位老人還有操不完的心。說到這些,不得不提我的家庭,這也是我不愿提起的'事情。我的妻子于xx年8月被確診胰腺癌,于8月

  14日手術。術后,看著妻子一次次的住院,一次次的化療,一次次的中藥輔助治療,年紀輕輕的她開始了與病魔斗爭的歷史......, 從此,我也隨之開始了惡夢般的生活。由于我與家人的堅持,對妻子的不離不棄,讓她的生命得以延續了六年。這大部分是父母給予我的經濟及精神的支持,讓我感到了有所依靠。按當時醫生說,短則三個月,長不過半年。長年的就醫,加上她頑強的毅力和我及家人的精心照料,妻子硬是與病魔爭斗了六年。但是,最終未能抵擋住病魔的侵襲,妻子于xx年7月離世。期間,我要特別感謝xx水文局領導及站上同事,在她患病期間對我的大力支持及幫助。六年來,由于只顧著給妻子看病,我顧不上照顧父母,冷落了孩子,這是我最愧對家人的地方,至今未能走出這個陰影。

  對待老人,也沒有什么豪言壯語,不是說我要表現什么,我要如何如何做,我感覺用平常心去做平常事。如今,父親身體好些,母親患糖尿病已經有十多年了,整天吃著大把的藥物,腿腳遠不如從前了,不能走太遠的路了。去年姐姐給她買了個老年推車,我就說:“拿推車當拐杖吧,推著穩當,累了還能當板凳。”工作之余,我聽媽媽講述她的工作經歷,聽她懷著感恩的心去講述她的工作、生活的篇章;工作之余,我陪著她去街心公園聽戲;工作之余,我陪著她去看匆匆回家的人流... ...

  說到這些,讓我深感愧疚的是對父親--我沒能盡到做兒子的職責。這不得不提的還是我的家庭:目前,我在沈丘縣槐店水文站工作,我的兒子在xx,今年讀初三。自妻子去世后,照顧孩子的重擔就落到

  了老父親的身上。我為了不讓父親操太多的心,就把母親接到身邊。(在xx,住的是五樓。由于母親腿腳不方便)這樣,一來可以為父親分擔些,二來對母親也能多些親近的時間。但是,我感覺欠父親的太多太多,有時在電話里,我想表達對父親的歉意時,老爸總是打斷我的話,說“沒事,沒事”,然后就岔開話題,說些其他的事情......最后還少不了給我說:“你和你媽都要注意,小心你媽,她血糖高、血壓高...”每每想到這些,我應了一聲:“好”,然后就迅速掛上電話。不然我一定說不下去了。

  看著父母安祥、堅定的目光,我的心里些許好受點,因為,我們的日子還要繼續下去... 以后,我想:工作之余,盡可能多的抽出時間來陪兩位老人,同時,盡可能的去彌補對孩子的虧欠。

  今年3月10日后半夜,媽感覺心里有些不舒服,說心慌,難受。天剛亮,我就帶她去縣醫院做了檢查:掛號、找專家、抽血、做心臟CT…

  …一通忙活下來,我才顧上喘口氣,喝口水。當看到檢查結果時,醫生說“無大礙,吃些藥,過段時間再來復查一下。”此時,緊繃的心才放下來...

  今天,媽起床時感覺有些眩暈,一測血壓,高壓達到170 mmHg(毫米汞柱)。我迅速帶她去輸液、降壓。至截稿時,媽媽仍在輸液,我一直奔波在單位與輸液室的路上...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10

  田義華

  田義華,女,廣元市元壩區沙壩鄉紅寨村九組村民。2008年9月,在外打工的田義剛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癥。經過醫院診治,醫院提出要延續生命必須換腎。對田義剛來說,如果不能早日進行腎移植,他的生命只能以分鐘計數了。當他的妹妹田義華得知后,毅然決定把自己的一個腎捐給哥哥。她的決定遭到其丈夫堅決反對,并提出捐腎就離婚。田義華沒有因此而改變,一方面她不斷和丈夫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積極實施自己決定;此舉終究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她不僅捐出了一個腎,還把全部存款拿來支付換腎手術費用,拯救了哥哥的生命。田義華也是遠近聞名的孝順媳婦。其公公去世得早,丈夫又長年在外打工,她便擔負起了照顧孩子和患病婆婆的重擔。婆婆一直以來身體不太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口齒不清楚,行動不便。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而田義華悉心照料著婆婆,毫無怨言,無悔付出,為老人喂飯,梳頭,端屎端尿……十多年如一日,直到婆婆去世。她用無私的雙手托起了婆婆的老年生活,她用自己善良的心照亮了家里的每一個角落。

  吉克毛爾

  吉克毛爾,女,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新林鎮水井村村民。26年來,作為兒媳的吉克毛爾一直默默守護在婆婆身邊,像親生女兒一般給予婆婆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上世紀八十年代初,18歲的吉克毛爾與老實憨厚的漢族小伙張文貴結為夫妻。她心里一直堅守著“當一個好媳婦、好老婆、好母親”的信念,從嫁進張家那一天,吉克毛爾便把婆婆王席章當做自己的親媽一樣。每天早晨給婆婆梳頭、晚上打洗腳水,成了她的“必修課”。年老體弱的婆婆突因疾病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她就一直服侍臥床的婆婆,堅持每天給婆婆喂飯、洗臉、擦洗……婆婆每月要按時送醫院復查病情,由于家離醫院比較遠,婆婆又暈車,因此,每次婆婆生病,吉克毛爾都會背著婆婆翻山越嶺到幾公里外的醫院看病,常常一走就是10多公里,來回就是一整天。而掛在她嘴邊的話永遠只有一句“她不重,就六七十斤”。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竟然一天天地康復起來。婆婆提到媳婦贊不絕口:我有今天,虧得我家的好媳婦啊。曾榮獲樂山市“十大孝子”、“中國好人榜”好人等榮譽稱號。

  唐金鳳

  唐金鳳,女,遂寧市船山區新橋鎮人。一名出生在遂寧農家的普通80后女子,她在明知男友身患絕癥、可能生命短暫之時,毅然拒絕男友的分手要求,主動求婚,攜手新郎一起步入婚姻的紅地毯,甘愿廝守一生,演繹了一幕感人至深的人間真情。2008年,船山區新橋鎮的唐金鳳與李應輝相識相戀。2009年12月初,李應輝突然被查出身患肝癌,已到中期。在男友被查出病情半個月后,一場溫馨而感人的婚禮在他們老家舉行,訴說著她的愛情誓言:她要與身患肝癌的愛人不離不棄,相伴一生!愛人至真至善至美的抉擇,給了李應輝重新面對生活、面對生命的勇氣。目前,李應輝的病情已基本穩定,二人婚后生活十分甜蜜,并計劃明年要一個孩子。唐金鳳最大的心愿就是:“不管未來的路怎樣,我都愿意和老公相守相依,一直走下去。”曾榮獲“大愛遂寧”感恩奉獻人物榮譽稱號。

  馬俊平

  馬俊平,女,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四川航天世都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在與命運的挑戰中高高地昂起頭,用愛心與孝心感動了眾人,用一個女人樸實無華的情懷,書寫了孝老愛親的人生履歷。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馬俊平的丈夫李孟海常年工作在巴山深處。17年來,她用自己不到1.5米的身高、不足80斤體重的瘦弱身軀,挑起了照顧年邁多病的公婆與癱瘓在床的大姑子的重擔。公公住院期間,她每天早上不到六點就起床,到醫院陪公公做化療,陪他說話聊天。為了照顧好癱瘓的大姑子,鼓勵并支持她學習蜀繡,馬俊平每天堅持送她上課,推著輪椅陪她散步、聊天。在婆婆突發心臟病住院期間,她起早摸黑照顧她,主動學習按摩技術,每天給老人撫胸捶背,暖手按腳。因為馬俊平的辛勤付出,一家人其樂融融。曾榮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感動航天職工家屬”榮譽稱號。

  林興聰

  林興聰,男,綿陽市安縣高川鄉甘溝村村民委員會文書。地震奪走了林興聰相濡以沫22年的妻子,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和岳父、岳母。地震也奪走了村民李榮香老實忠厚的丈夫,留下了李榮香的父母和婆婆,還有一個15歲的孩子。他們在震后相遇,無須做媒,也沒有嫁妝,就這樣兩家合成一家,組成了安縣災后首個重組家庭。從此,他們各自帶著亡妻和亡夫的父母和子女一起生活。結婚后,他們一同約定彼此可以將逝去愛人的照片放在身邊,5位老人,3個孩子,均不分你我,視如己出。對照顧老人、供養孩子,林興聰有他的秘訣:尊重老人、客氣點,多走動、多溝通、多拿點零用錢。林興聰的誠懇善良讓李榮香的孩子和他特別親,她的兒子現在有什么事都不告訴李榮香,而是直接跟他這個新爸爸商量。而李榮香的媽媽提到他,總是贊不絕口:“林興聰可好了,像親兒子一樣對我。”曾榮獲綿陽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包天陽

  包天陽,男,西華師范大學學生。來自射洪縣太乙鎮的一個小山村,是西華師范大學大二的一名學生。1998年,母親由于不慎跌倒,導致尾脊骨斷裂,年僅九歲的`包天陽開始獨立照顧母親近13年。他一邊照顧母親、一邊上學,同時還兼顧家里的農活。2009年,對包天陽來說,是人生的轉折點。辛苦學習的包天陽終于拿到了高考成績單,被西華師范大學錄取,在學校領導與愛心記者的關心下,他和母親一起踏上了求學之路,他一如既往地照顧著母親,對母親不離不棄。為了補助家里的生活,給母親買必須的藥品,包天陽總是利用假期參加各種兼職,掙取所需生活費。雖然生活的擔子很重,但是他沒有放棄學習,努力把自己的學習搞到最好,并且在班上擔任青志協委員,為班集體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曾榮獲西華師范大學“優秀團干部”榮譽稱號。

  黃惠君

  黃惠君,女,成都崇州市王場鎮東風村二組村民。1987年與馮興國結婚后便走進了一個特殊的家庭:婆婆身患耳殘和語言障礙、其哥哥精神失常、兩個弟弟殘疾年幼。23年來,她無怨無悔地同丈夫一道承擔起這個家庭的全部責任。她在家一面悉心照顧家中的老人和哥哥弟弟,一面開展副業,用掙來的錢供兩個弟弟讀書上學。1993年,黃惠君為了幫助弟弟成家,把房子讓給兩個弟弟住。1995年大弟在他們的幫助下喜結良緣。2000年,在黃惠君夫婦的幫助下,小弟也組建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2003年,弟媳病逝,留下了一個只有七歲的侄兒,從此以后,她一直把侄兒視若己出,精心照顧。2006年,看到自己母親和繼父住的老房子十分陳舊,就從有限的打工收入中抽出二萬余元為二老翻修了新的住房,并為母親買了農轉非征地養老保險。2010年,她又再次支出一萬三千多元為繼父買了農村養老保險。

  孫國雄

  孫國雄,男,巴中市平昌縣云臺小學鞍山村小教師。今年52歲的孫國雄,是平昌縣云臺小學鞍山村小一名扎根基層34年的鄉村教師。19年來,他不離不棄背著生病的妻子去教書,以高尚的師德、慈母般的摯愛,詮釋著一個人民教師的豐富內涵,30余年來,孫國雄孝敬父母,照顧病妻。孫國雄的父母晚年先后患上了結腸炎、肺癌等多種疾病。白天他上學教書,晚上回家與妻子照顧老人。在他父母去世后不久,因長期勞累過度,孫國雄的妻子患上了嚴重的胃腸炎、結核性腦膜炎、額頭囊腫、精神分裂癥等重病……從他妻子患病到現在的19年里,孫國雄不離不棄,無怨無悔地與遭遇病魔折磨的妻子風雨同舟。曾榮獲巴中市“十大感動人物”榮譽稱號。

  廖成菊

  廖成菊,女,德陽市旌陽區孝泉鎮村民。1980年,孝泉鎮廖成菊結婚后,一個人扛起了家里所有的擔子,除了在生產隊掙工分外,還要料理家務,照顧體弱多病的奶奶和沒有自理能力的幺爸。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徹底否定了“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一次,廖成菊感冒高燒,四肢無力,正好這時幺爸的胃病犯了,為了帶幺爸去看醫生,自己被疾病折磨昏倒在地。2005年,廖成菊帶幺爸到鎮上做體檢,由于路途艱難,車子進不來,廖成菊就自己彎下身子背著幺爸咬緊牙關艱難地行走。春去秋來,廖成菊任勞任怨地服侍癱瘓在床、跟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幺爸20多個年頭。面對榮譽和稱贊,靦腆的廖成菊永遠都是這樣一句樸實的話:“照顧老人是我們晚輩的義務,我還會繼續好好地伺候幺爸。”曾榮獲四川省“十佳孝子”等榮譽稱號。

  李琳

  李琳,男,四川省煤炭產業集團廣旺公司安監員。“我愿意做上門女婿,與你終身相伴,共同侍奉你的父母。”1991年,李琳對妻子熊永紅許下了誓言。癱瘓的岳父行動極不方便,為了讓岳父過上舒適的生活,李琳每周都要背著老人走幾里路,帶著老人到澡堂洗澡,老人看見李琳累得滿頭大汗,總是心疼地說“不去澡堂,就在家里擦一擦”,但李琳仍要堅持背老人去,替老人搓背、剪指甲、穿衣服。岳父母牙不好,他就經常買肉回來燉湯等,想著法子讓老人吃得好些。老人患有支氣管炎,久治不愈,他又買蜂蜜給老人調養……20年來,李琳待兩位老人如同親生父母,從未因家務負擔重,經濟上拮據而抱怨。有空他就會陪著老人聊天、看電視、聽音樂。老人逢人便夸:“女婿對我們真好,不是親生勝似親生!”曾榮獲四川省“十佳孝星”等榮譽稱號。

  陳松珍

  陳松珍,女,攀枝花市米易縣攀蓮鎮水塘村十二社村民。十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在床的奶奶(丈夫的奶奶)和患白內障的公公的好媳婦。她十年如一日地孝敬癱瘓在床的奶奶和患有白內障的公公,用她那顆善良而包容的心撐起了整個家。1987年,22歲的陳松珍嫁到曾家。丈夫12歲時患腦震蕩,喜怒無常,無法理事。作為兒媳婦和孫媳婦的她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替奶奶喂飯、換衣、搓身等,直到1996年,96歲的奶奶去世。現年80歲的公公曾凱見人總說:“我能活這么大年紀,多虧兒媳陳松珍多年來對我從不嫌棄,我有這樣的好兒媳,是我一生中最感慰藉的事”。曾榮獲四川省“孝親敬老之星”榮譽稱號。

  申萍蓮

  申萍蓮,女,內江市隆昌縣政府辦公室機要股股長。她正直、善良,美麗而清瘦的面龐中透露著堅強。工作上,她兢兢業業,處處發揮模范作用;生活中,她滿懷深情、無私奉獻,扮演好不同的角色。申萍蓮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用自己的孝行彰顯了親情的偉大。申萍蓮主動照顧無子女的舅父、舅母數年,直至2004年二老去世。母親自2005年摔傷致殘后,每日在輪椅上度過;2006年,患嚴重癲癇病逾四十年的單身小姑子癱瘓在床,大小便失禁,無任何行為能力;長期患病的父親2009年底又被診斷為癌癥晚期;高齡的婆婆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2010年又不慎腰椎骨折不能動彈;面對四個需要照顧的親人,她“孝”字當先、“愛”字裝心,數年如一日艱辛付出,做出了圓滿答案。曾榮獲縣“優秀公務員”、四川省“孝親敬老之星”等榮譽稱號。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11

  我叫史良忠,今年37歲,團結中心校教師,1970年7月參加工作,現在銅川工業技術學院離退休管理辦公室工作,我認為:孝親敬老,這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工作。

  我認為,作為子女,最重要的是讓父母的心情好,身體好,想著父母親一輩子含辛茹苦,把我們養育成人,讓他們擁有一個快樂、幸福的晚年,享受天倫之樂,我是這樣想的,更是這樣做的。我曾說過,孝不是空話,關鍵是要行動,平時要為父母多做些事,對我們來說這可能是舉手之勞,而對于他們來看就是你孝心的表現。我一有空就幫著父母干這干那,二老年齡大了,應該讓他們享享清福了。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1993年初,父親不幸患了肺癌,在省腫瘤醫院住院,我每天都細心照料住院臥床的父親,給他洗臉、洗腳、修剪指甲,在父親化療期間氣色一天不如一天,不想吃飯,我就想辦法給他改善飲食,把青菜剁碎和大米熬成粥,給父親慢慢喂。人常說,老還小,真是這樣,他高興時就張開嘴吃,不高興就閉嘴,不理我,我就耐心地給父親說話,哄他高興。父親病中期間,看著父親鬢角漸白,心酸與愧疚爬滿心間,揮之不去,對于父親,我們做兒女的受之太多,卻無以回報,我不分白天黑夜的護理在父親身邊,每次去腫瘤醫院復查治療,九病區的大夫和護士均善意地對我父親說:“老爺子,你真好福氣,你這兒子這么孝順”,老人聽后,總是樂滋滋地,很滿意地點點頭。1995年秋天,病魔還是奪去父親的生命。

  父親病逝后,母親最害怕的是孤獨,我不管多忙都要抽空和妻子一道與老人嘮嘮家常,經常在家陪老人,幫老人多干些家務活。本來老人就有高血壓、心臟病和慢性腎炎等病,再由于性格內向加上心情郁悶,突然患上了胸膜炎傳染病。母親既不能吃又不能喝,生命垂危。我立即將老人送往醫院及時治療,在四十多天住院的時間里,共花去5000多元;在我的精心服侍下,老人逐漸康復,老人出院后,先后數次在北關藥市為母親買藥;在我的細心照料下,母親又吃了一年半的藥,終于痊愈。記得有一次,80多歲的老母親因酷暑突然暈倒在地,我和鄰居們急忙叫來120將她送往醫院急救,由于搶救及時,保住了老人的性命。至今,老人身體還算可以,時常還到鄰居家打打麻將。

  我的岳母74歲,因患腦梗至今癱瘓已經五年,她不會翻身、大小便也不能自理、不會說話、時常哭鬧,非常難伺候。在岳母未出院時我就提前買來了殘疾人座的輪椅和坐便用的靠背椅,我和妻子常給老人接屎倒尿、翻身、喂飯、洗臉剪指甲,還經常買老人喜歡吃的食品和飲料;經常為老人活動四肢,每天多次將老人從床上抱到輪椅上,又從輪椅上將老人抱回到床上。由于每天如此用力,時間長了,我患上了右臂網球肘病,疼的時候,連一杯水都端不起來。雖在醫院封閉治療了幾次,但由于不能靜養,至今肘部仍未康復。我和妻子每天買菜做飯、洗衣服、洗尿墊子還要伺候老人的辛苦,一下班就會多幫妻子干些活;無論酷暑嚴冬幾乎每天早上到街上為家人買回早點,說實在的真不容易呀,我深知自己身上的擔子該有多重。

  今年四月底,78歲的岳父突患心梗病逝,是我忙前忙后處理后事,在鄰里有很好的口碑;由于家庭和睦、婆媳關系處理得好,經濟民主,鄰里團結,孝敬父母被傳為佳話;我兩口子在百忙中還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兒子不僅孝敬老人而且學習優秀,本科畢業后,去年又考上了北京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今年上研二。近幾年來,我和妻子多次被各自單位評為五好家庭、敬老模范戶暨教子有方的先進個人。

  在為老服務崗位上自己勤勤懇懇、善于奉獻。1998年至今11年來,我在學院離退休辦副主任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奉獻著自己的才智和力量,使學院連續8年獲局級離退休系統先進單位,受到領導和群眾的一致好評;自己愛崗敬業責任心強,尊老愛老事跡多。我在煤技校院里生活了近55年,對70至90歲的老人特別熟悉和了解,甚至知道有些老人的生日及電話號碼和居住地址,每年和同事們一道家訪50多次,深入了解老同志家中的情況和困難并熱心服務。老同志家中有困難愿意和我說,有什么想法愿意和我談,在老同志的眼里和心里我是一位工作能力強、對老同志熱心、誠信、還耐心的好領導。我平易近人、不擺架子、一心扎根于群眾,對老同志特別有感情。80多歲的翟有哲的老伴,在臨終的日子里,因醫藥費用較大,家中困難,就讓孩子們從醫院將其抬回家中打吊針維持生命,因她呼吸困難急需解決吸氧問題,我到家探望時了解到情況后,表示讓翟老放心,立即帶上老人的兒子和兒媳,冒著雨雪到醫院買來氧氣和減壓閥等,拉到了翟老的家中,由于老人病重,經過幾天的治療還是去世了,他老伴的`后事我主動幫助料理,全家人從心里表示感謝。80歲

  的退休人員陳存義同志,是一名在抗美援朝多次戰斗中不幸雙耳震聾的炮兵戰士,因無兒無女,經濟由他侄子掌握,因其覺得工資有不明白之處,在沒和侄子打招呼的情況下,20xx年夏天,獨自一人從陜西隴縣老家傍晚時分來到學校想問明情況。陳老是個文盲再加上耳聾,和大家交流很困難,眼看天色已黑他顯得很心急也很無奈。我就主動上前了解情況,并向單位領導匯報情況,單位親自來了解陳存義老人的情況,我協助單位領導為老人解決困難,先將陳老安排住在離退休辦公室,打來熱水讓其洗臉、洗腳等,為他沏上熱茶,點上煙,用啞語手勢和他簡單地做交流,給他指出廁所的位置,將燈繩綁在他的床邊后才離開。因擔心他侄子找他,第二天又安排辦公室老楊同志領著老人先吃飯、后理發,然后和陳存義老人的侄子打電話取得聯系,親自把陳老送回隴縣家里,他侄子十分感謝,直夸共產黨好,夸煤技校的人好。

  我這個人比較正直,主持正義,敢于替老同志說話,維護老同志合法權益,愿做老同志的知心人。曾經到一位退休的老教師家中,成功地調解了一起父子倆因矛盾升級兒子聲稱要和父親同歸于盡的家庭糾紛。現在這些年,這個家庭逐漸和睦,這位老教師和老伴很感激我和離退休辦,他發揮余熱,每年都積極為學院招生工作做貢獻。

  生老病死是客觀規律。使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我任離退休辦副主任的11年里,也不知到醫院、太平間、殯儀館去過多少次。從一個不懂喪事如何處理的門外漢到處理此事的行家里手,自己在工作中積累經驗,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善于動腦,邊干邊學,琢

  磨總結出一套《喪事儉辦程序》,經過多次修改和完善,11年里一直沿用。先后為病逝的離退休人員、在職職工、家屬(甚至還有一位基督教徒)等60多人次上門服務,費心費力的當“大總管”,每次都利用機會大力提倡“厚養薄葬”的科學性和宣傳喪事儉辦的好處和道理,由于自己多年從事老齡工作,樂于助人,大家一致的感覺是,再復雜的場面讓我這么一指揮就會順利得多!最關鍵的是我自編的這套《喪事儉辦程序》特別實用,既省錢又辦事,自己的熱心服務得到了大家的稱贊。

  我是學院的老年協會會長,分管文體活動。尤其是在這些年里,逐漸把老年健身隊、老年門球隊、老年象棋隊辦得有聲有色;在學院黨政的大力支持下,每年基本是由我牽頭辦兩次中小型娛樂活動并已形成了制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5月20日由校黨政牽頭,由我主要策劃的《銅川煤技校首屆離退休人員趣味運動會》十個項目全部鋪開,場面宏大,人員眾多,有局領導、市電臺、電視臺、報社等宣傳媒體現場采訪,報道了此運動會的盛況,意義深遠。

  愛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事,我曾多次被銅川礦務局黨政授予創建學習型老齡單位先進個人,“孝親敬老之星”榮譽稱號。今年,學院家委會又推薦了自己為孝親敬老的先進個人代表,我認為,孝親敬老還需要自己長期繼續努力,把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永遠發揚下去。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12

  如果說,單親家庭的孩子是不幸福的,聽了下面的故事,你會覺得,原來一切都沒有絕對,

  只要在一起,就是幸福。

  對我而言,她是母親,是親人,是朋友,更是知己。她和其他母親一樣,關愛著自己的孩子,總是希望她能給孩子最好的。

  十二年前,一場突然到來的橫禍,父親去世了,那時我只有十歲,媽媽也只有三十六歲,我摟著媽媽說:"別人都有父母,而我只有媽媽了",媽媽流著眼淚說:"雖然爸爸不在了,但在我們的心里,他會在天上看著我們,會關心我們,我們一定不會比那些有父母的孩子差的,我們今后也要快樂、健康的生活".從那時起媽媽再也沒有在我面前流過淚,每天她陪我寫作業,給我講一些高興的事情,只要有時間媽媽就帶我去爬山,去海邊游泳。讓生活充實起來,忘記那些不愉快的事。

  學習上,她從不強求孩子要多么的優秀,她總是鼓勵著孩子,關心著孩子的心情,從沒有因為成績不好,打罵過她的孩子,成績不好時,她會笑著說:沒關系,只要努力了就行。成績好了她就說,繼續努力,我女兒一定行。記得我上高中的時候,晚上上晚自習,晚飯要在學校吃,我那時候胃不好,吃的不舒服了胃就痛,媽媽怕我難受,每天下班后,不論是刮風還是下雨、下雪,做好可口的飯菜騎著自行車每天堅持給我送飯,三年來從沒間段過。晚上自己回家時,在小區門口都會看她的身影,然后和我一起慢慢走回家,邊走邊聊一些學校的事情,就像一個大朋友一樣,我也會把學校和班里的事情和媽媽講一下,媽媽總是在認真的聽,和我聊。上高中時,由于房子小媽媽和我住一間房,我寫作業時,媽媽就要在外面的廳里等侯,冬天暖氣不好,媽媽就裹個大衣在那里坐著,把電暖氣放到我的旁邊,不論到幾點媽媽都在那里等著,從沒有先睡的'時候,有時媽媽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因為早晨媽媽還得早早起來給我準備早點。在孩子壓力大的時候,給予安慰。也許是一件新衣,也許是一菜肴,也許是一個禮物。平常的無足掛齒,卻體現著母親對孩子的關心和愛。

  上大學后,媽媽跟我說,在學校過集體生活,不要太任性,同學們走到一起是緣份,同學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做事情要為大家著想,不要只想著自己。我的學校離家比較近,星期六、日的可以回家,每次回學校時,媽媽都給我做一些好吃的東西帶上,讓我給宿舍的同學帶回去,因為她說,你的同學家大多數都不在本地,你想吃可口的,一個電話,中午就可以吃到,但她們離家遠,學校的飯菜又不可口,帶些回去給她們吃吧,問問她們想吃什么,然后我給你們做。同學生病時,媽媽就陪她們去看病,為她們跑前跑后,樓上樓下的忙個不停,就像是我生病了一樣,后來我們的同學都說:媽媽真好,我們都要認她當媽,到后來她們只要接到我媽媽打來的電話,都喊說是媽媽打來的,都爭著喊媽媽。

  父親去世后,媽媽把家里的一切事情都擔了起來,爺爺從老家來,她無微不至關懷他老人家,給老人做可口飯菜,爺爺做過直腸癌手術,大便控制不好,經常弄到衣服上,床上,媽媽從沒怨言,總是把爺爺的衣服、床單等給洗的干干凈凈,還給老人家買好換洗的衣服,比父親在時還要細心,爺爺有時候都不好意思讓媽媽弄,但媽媽說:沒關系,誰都會有老的時候,年輕人多干點沒啥。爺爺回老家時,媽媽怕老人自己走危險,就親自把老人送回去。

  媽媽雖然只是個普通的工人,但對待自己的工作兢兢業業,工作忙時媽媽經常加班,有時忙了,就經常把工作帶到家里來干,有時我睡醒一覺,看到媽媽還趴在寫字臺上在寫呀算呀,有時在電腦前工作,我勸她早點睡,她總說沒關系,干完就睡,有時都到深夜2、3點多鐘,這種敬業精神也給我做出了榜樣,媽媽曾多次獲得過單位嘉獎,還榮過一次三等功。

  在我剛剛工作時,她會擔心,因為在家里,從未受過委屈的花朵,剛剛走入社會,一定會

  吃不消,但是她明白我的想法,從來也不說什么,靜靜的聆聽我電話里委屈的哭訴,但是她會告訴我,一切事情貴在堅持,堅持下去就是勝利,人生是你自己的選擇,你堅持,媽媽就支持,有一天你飛不動了,想回家了,媽媽永遠在這里等著你。很安慰,很感動的話語,我明白她心里的舍不得,明白她的心疼,但是為了女兒的夢,她選擇聽孩子的,孩子的人生,讓她自己去走,這樣她才不會后悔。

  母親,給予我生命,養育我長大,給予我支持,撫慰我心靈。特別是父親去世后的這十二年,她承受的,比三口之家多的多,可是她從未說過苦和累,因為她認定,我是寶貝,她是我的守護神。這就是我的母親,一個平凡卻又不平凡的人。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13

  xxxx是xxxx師范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的一名大三學生。這位xxxx年出生的大學生與別的學生有所不同:在租住的棚戶房里長大,14歲時,母親離開貧困的家;即將邁入大學校門之時,父親又因腦梗徹底喪失勞動能力。面對種種不幸,xxxx一邊打工給爸爸治病,一邊努力圓自己的大學夢??

  堅強的雨中薔薇

  x日傍晚,在xxxx師范學院內,三三兩兩的學生們行走在美麗的校園里。xxxx,步履匆匆,她要趕回離校不遠的家中,為病癱在床的父親做飯,喂飯吃藥。自己然后簡單“扒拉”一口飯,就得趕到做家教的孩子家中。晚上十點多鐘才能回來,安頓爸爸睡覺后,還要溫習大學的課程,大約十一二點才能休息。

  三年來,xxxx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節奏。她就像雨中的薔薇,頑強地生長著。

  為了接受記者的采訪,xxxx臨時串了家教課的時間。

  去年,xxxx和爸爸在當地媒體的幫助下,住進愛民區詩苑新城小區一室一廳的廉租房里。爸爸住的臥室里,一張雙人床占據了屋子的大部分,加上兩個舊衣柜,屋里十分狹窄。桌上放了五六種張爸爸吃的藥,xxxx則住在房廳里。

  xxxx的爸爸蓋著厚厚的棉被躺在床上,臉色黯然,不時表情痛苦地說,自己的腿疼。這時,xxxx趕緊給爸爸按摩。

  因為結束供暖,屋子里有些陰冷。xxxx看著窗臺上養的花,笑呵呵地說,這已經非常好了。

  所有的苦難都是成長

  在上大學之前,xxxx和爸爸租住在“偏廈子”里,冬天四處漏風,夏天悶熱難耐。這也是她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家里總斷糧,四處借錢。因為沒有借到學費,還晚上了一年學。曾經的記憶即使這樣艱苦,xxxx還是說“那時有爸爸媽媽,還是個溫暖的家。”

  為了生存,父母四處打零工,沒有時間接送xxxx上學。每當下雨天,學校門口擠滿了送傘的家長,這讓xxxx很羨慕。“我沒有傘,所以我必須比別人跑得快。”

  14歲時,xxxx的媽媽因不堪貧困,離開了家。媽媽走后,爸爸外出打工。從此,xxxx不僅要學會洗衣做飯生火,還要照顧80多歲的奶奶。

  xxxx說,不知為什么,生活總像在考驗自己。xxxx1年6月,xxxx結束高考,走出考場卻得到爸爸突發疾病住院的消息。

  xxxx的高考成績高出分數線40多分,原本能上更好一些的大學。可是為了照顧病中的爸爸,在填報高考志愿時,xxxx唯一的志愿是xxxx師范學院。

  拿到大學入取通知書,面對十分窘迫的家庭條件,xxxx一直猶豫報不報到。當她硬著頭皮到學校的時候,令xxxx沒想到的`是,學校為她辦理了“綠色通道”,讓身無分文的她如愿地邁進了大學。“ 那天,我一輩子都不會忘。”

  成為大學生的xxxx不想再四處借錢維持生活了,她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爸爸的醫藥費、生活費和自己學費。為了能賺錢,xxxx最多時做了3份家教,連著上四五個小時的課。有時累得在公交車上睡著了。在大學三年,xxxx沒有休過寒暑假。

  學會微笑命運就不會差

  記者在對xxxx采訪時,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燦爛微笑。

  xxxx說,這些年來,學校的老師,教職工還有社會各界一直沒有間斷地給予這個家的幫助。xxxx師范學院知道xxxx不離不棄照顧爸爸、苦苦求學的事情之后,從普通教職員工到學校領導都伸出援助之手。xxxx成了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梁中賢的幫扶對象,梁書記不僅在生活上給予資助,而且逢年過節還去家里探望xxxx的爸爸。

  學院職工曹軍每個月從微薄工資中拿出一百元錢,資助xxxx。社會上許多愛心人士給xxxx爸爸送藥、送錢。xxxx在日記本里記錄著不少好心人的名字和聯系方式。她說,現在沒有能力回報好心人,等有能力了,一定要加倍回報他們。

  無論面對怎樣的生活艱辛,xxxx都堅強面對。xxxx年她被評為xxxx1年度黑龍江省大學生道德模范人物,今年又榮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的稱號。

  明年xxxx就要畢業了,她很想當一名教師。

  “不管走到哪里,我都要帶著爸爸,有爸爸在,才有家。”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14

  泱泱中華,禮儀之邦,道德傳統,源遠流長。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做人的本分。美林鎮旺業甸村王義霞,就是這樣一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有著最樸實、最真誠美德的人。

  王義霞,19xx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熱情,做事麻利,樂于助人。王義霞一家四口人,她本人20xx年在美林鎮工商所退休,丈夫現在美林鎮中心校工作,兒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兒在錦山中學任教師,都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家庭。

  王義霞的孝順在村子里遠近聞名,她不僅孝順自己的父母公婆,還義務擔當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xx年起王義霞夫婦就開始照顧無兒無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體一直不好,王義霞在照顧姨公公期間還沒有退休,那12年間,工作家庭兩方面的壓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關鍵時期,鄰居說,王義霞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為白天單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擠時間。春夏要耕種老人的地,秋天要為老人準備過冬的柴,冬天的時候還擔心屋里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時候還在教學一線,擔任班主任,王義霞總說,家里的事還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讓丈夫有后顧之憂。上有老下有小,王義霞總是說,誰的家里沒老人誰的家里沒孩子,咬咬牙都過去了。20xx年,她的姨公公安詳的離開了人世。

  到王義霞家走訪時才發現,原來她的姨婆婆是聾啞人,八十幾歲高齡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態特別好,雖然沒有言語上的交流,但是短暫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勢、動作告訴我們,多虧了這個外甥媳婦。老人指著新蓋的房子,又指了指王義霞夫婦,聽鄰居說了我們明白,難怪老人的院子看起來比王義霞夫婦的院子要整齊寬敞,原來20xx年王義霞夫婦花7萬元給老人翻蓋了新房,難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額頭,指了指王義霞,表情很痛苦,聽王義霞解釋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頭,縫了三針,在錦山照顧孫子的王義霞聽說之后,馬上趕回來照顧老人。人不是鐵打的,本來患有心臟病的王義霞,在照顧老人期間,勞累和心疼使她心臟病發作,20xx年6月趕往北京安貞醫院做了心臟支架手術。在手術期間,丈夫、兒子、女兒寸步不離的照顧她,她感動的直落淚;人家說,付出總有回報的,丈夫的體貼、兒女的孝順那都是她的點滴付出的回報。

  王義霞用她的溫情細心照料老人,為老人排憂解難,為他們撐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賢行為對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兒子目前經營一家打印噴繪店,女兒在父親的影響下也成為了一名教師,兒子和女兒都非常孝順。王義霞常說:"孝敬、照顧老人是應該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雙兒女也總說:"媽媽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樣"。王義霞是兒子和女兒的第一任好"老師",在他們的成長中托起一片風帆;她用真愛全心支持著丈夫的工作,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溫馨的"港灣",在她身上無處不展現著一個東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賢惠。

  王義霞同志她就像一棵大樹,在炎炎夏日里為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放飛希望,自己卻總是守巢。面對別人的稱贊,她總是靦腆的一笑說:"這些都我應該做的呀"。最簡單的話語,表達出的卻是最崇高的品質。王義霞用自己一言一行詮釋著一個孝順的晚輩、一個偉大的母親,一個賢惠的妻子最無私的奉獻,在她身上我們也看到了中華民族最光輝的美德。(高麗媛)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01-14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06-18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03-08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優秀】09-11

孝老愛親先進事跡材料01-17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05-22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事跡材料01-10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事跡材料07-03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通用12-22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優秀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