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活著讀后感

時間:2023-11-27 08:00:22 感悟 我要投稿

活著讀后感[優選]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活著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著讀后感[優選]

活著讀后感1

  又一個結婚的喜訊,又一個幸福的開始,我悵然若失,每個人都在幸福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含著多少辛酸淚水卻又堅持不懈的尋找著終點,我卻依舊在胡鬧著自己的人生,依舊,茫然不知所措...... 日記

  暫且拋開自己的心情。

  最近偶然讀了一篇中篇小說《最慢的是活著》,是以奶奶和“我”,兩個女人從“水火不容”到相容,再到相依,進而相親相愛的祖孫關系發展為線索,“我”經歷了人生的風雨后,才慢慢理解奶奶的智慧哲學,潛意識里也不自覺的傳承了奶奶的人生觀。人生就是如此,代代相傳傳。

  “不用想,也忘不掉。”她說,“釘子進了墻,銹也銹到里頭了。”

  “真正的委屈是笑在臉上哭在心里的。無處訴,無人訴,不能訴,不敢訴,得生生悶熟在日子里。”

  “她讓我知道: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人不喜歡你,你會成為別人不愉快的理由。你從來就沒有資本那么自負,自大,自傲。從而讓我懷著無法言喻的隱忍、謙卑和自省,以最快的速度長大成人。”

  “你守寡太多年了。”我猶豫片刻,一句話終于破口而出,“男女之間的事情,你早就不懂了。”

  靜了片刻,我聽見她輕輕地笑了一聲。

  “沒男人,是守寡。”她語調清涼,“有了不能指靠的男人,也是守寡。”

  “怎么寡?”我坐起來。

  “心寡。”她說。

  我怔住。

  “每個人都有不安分的毒,這毒的總量是恒定的,不過是發作的.時機不同而已。這事不發那事發,此處不發彼處發,遲不發早發,早不發遲發,早早遲遲總要發作出來才好。”

  “我的祖母已經遠去。可我越來越清楚地知道:我和她的真正間距從來就不是太寬。無論年齡,還是生死。如一條河,我在此,她在彼。我們構成了河的兩岸。當她堤石坍塌順流而下的時候,我也已經泅到對岸,自覺地站在了她的舊址上。我的新貌,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她的陳顏。我必須在她的根里成長,她必須在我的身體里復現,如同我和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和我孩子的孩子,所有人的孩子和所有人孩子的孩子。

  “活著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變成了最慢。生命將因此而更加簡約,博大,豐美,深邃和慈悲。這多么好。”

  優美細膩的文字,細水慢流的人生,人活過的痕跡,平凡中不失溫暖的愛,通篇幾乎都是靜止不動的,沒有故事情節的敘述,都是在平靜的敘述中蘊涵著生活和生命的至大的真理。于是愛上了作者喬葉,才知道她是以散文見長,河南省文學院最年輕的專業作家,“中原大地上的紫色牡丹”。

  有人說:好的小說,它的語言有一種特殊的穿透力,給你觸電似得感覺,象情話,令你不自覺的回味,言淺卻意深。這話實在在理哩!

活著讀后感2

  暑假里,無意間看見書柜里一本并不起眼的書,當時的朋友對我說這樣的書的催淚性很強烈,我一直不大相信,我想可能這樣的書一般都是為了騙取不太理智的讀者的眼淚而使得他們浪費自己的感情和金錢的,因此,我也就一直沒有心情看這本書,直到這個暑假,終于有點屬于自己的空余時間來閱讀這本本該早已閱讀的書。確實,此書的文學魅力很足,把我給感染了,不時見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的時候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的時候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作者利用一個地主少爺富貴一生的故事,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抓了壯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兒已經成了啞巴,母親也病了,家里一點吃的也沒有。命運就是這樣的作弄人,這樣的令人無法琢磨,令人尷尬的無奈著,痛苦著。

  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蕩,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饑荒餓得福貴的妻子家珍駝了背。鄰居們為爭搶剩余的發了霉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為救學校校長的老婆產后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濕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后,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在描述苦難時代的背景下,“福貴”老人也經歷了人生所有的痛苦,當他看著一個個親人離自己而去的時候,心底實際是在滴血,是在哭泣,但他仍然挺過來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著人生,在年近古稀之時,以一頭耕牛為伴,卻沒有一絲的沮喪,在他的臉上,你看不見生活有多么的不好,看不到對世道的厭倦,有的只是歲月留下的滄桑,有的只是他帶給你的人生取向。

  其實余華《活著》帶給我們很多的思考,一個人即使生活再困苦,我們還是可以像“福貴”一樣,很好地活著,可以無遺憾地對別人說,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自己周圍每一個對我關心的人,對得起自己曾經為了某個目標所做的努力,就可以了。于是,這樣的人生,我無悔,我想,這就足夠了。

  這就是我讀了本書的一點點感受,也是我成年的一次洗禮,它讓我變得更加成熟,讓我能更清晰地了解這個社會,了解人生的意義,不虛度人生。

活著讀后感3

  我剛開始接觸余華的《活著》是在高中的一輪復習資料里,那個時候聽老師簡單的分享了一下這本書,我深深的為福貴所經受的苦難和他強大的抗壓能力所吸引著,于是下來我便廢寢忘食的讀完了這本書。從福貴的人生起伏中看失態炎涼,體會富貴那種大起大落的心理落差,思考應該如何活著,過有價值的人生。

  這本書以福貴大起大落的一生為線索,故事的開頭就預示著故事的發展,越讀到后面我的心情越沉重,最后讀完了感覺心里一塊大石頭落地了。正如魯迅所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本書就是寫福貴從富貴子弟到貧困農民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出年輕時的福貴有祖上留下來的財產,生活過得還是挺滋潤的,但是由于富貴整天吃喝嫖賭敗光了財產,到后來一貧如洗,連老婆孩子都守不住。由此告訴我們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不要想著依靠父母,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才更真實。

  當福貴身旁的親人一個接著一個離他而去時,他依然能堅強的活著。父親的意外死亡;兒子因為為縣長夫人獻血,被醫院護士把血抽干而死亡;女兒嫁人后因為引產而死亡;妻子也因病離他而去;女婿打工事故死亡;外孫因為急著吃幾顆豆子而死亡,最后剩下了富貴和老牛。富貴最后說了一句話:他們都走了,都是我親手埋的,到時候我走的時候,就沒什么好牽掛的了。”我們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當我們遇到難以承受的意外事件時,我們承受得住嗎?顯然有些人承受不住,所以選擇了自殺,這些例子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活著》給我們以啟迪,思考活著的意義,盡管在生活中失意了,也要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勇敢的活著。

  這學期深圳一個13歲的'男孩,因為寒假作業沒有寫完,心理壓力太大,最后選擇了跳樓自殺。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或是因為學業壓力大,或是因為失戀,或是因為突發的變故,但是不管發生什么,我們在做出決定之前,一定要仔細想一想,與福貴相比,我們遭遇的這些又算什么呢?很多時候,我們現代人變嬌弱了,心理承受能力變差了,我們應該好好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活著,簡短的兩個字,對很多人來說卻很沉重。我們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當我們在生與死之間徘徊時,想想生養我們的父母,他們怎么辦?我們要明白活著就是意義,活著就是財富,活著就是幸福。親愛的朋友,勇敢的活著吧!勇敢的去迎接朝陽,勇敢的去呼吸空氣。

活著讀后感4

  接觸到《活著》這本書,可以說從路遙《人生》開始,有一本書對馬云的影響很大,就在網上搜索了一下,一個鏈接進去以后,看到了《人生》這本書,跟美國著名的facebook營銷模式一樣,網絡營銷人員慣用的營銷手段在這個網站上也展現出來:"看過這本書的讀者還瀏覽過一下書籍余華《活著》",看到這本書以后被它下面的評語給打動:現代社會充滿了浮躁,特別是80后的年輕人,浮躁,急功近利。《活著》主人翁富貴的一生,或許能給我們帶來平靜,讓我們安靜下來,思考我們的'人生,人活著,就有希望。

  這一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浮躁,在我身上也有很明顯,我有時候也在想想,怎樣讓自己平靜下來,但是身旁的環境,似乎總是讓人很難平靜,一會說這個發財了,一會那個說要買車了,一會聽說某某又買房了。生活中似乎都離不開這些東西。女孩子也似乎對這些東西越來越感興趣。所以天天總是想著怎么買車,怎么買房。但是,欲速則不達,人如果想前進,就必須先讓自己安靜下來,因為安靜才能思考,才能進步。

  話題又回到《活著》這本書上面來,主人翁富貴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人生中的苦難都歷盡,經歷從富貴子弟到貧困的農民的大喜大落,最后身旁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富貴依然能堅強的活著,富貴的人生軌跡可以做以下概述:富貴子弟,整天吃喝嫖賭——賭博把家產全部輸光——全家人搬到茅草房居住——父親意外死去——妻子被老丈人拉回城里,剩下他跟母親與女兒——妻子回來后生了個兒子有慶——富貴被拉去當兵——與家人分開幾年,戰場上活了下來——女兒因為沒錢治病而變成聾啞——兒子因為為縣長獻血,被醫院護士把血抽干而死亡——妻子重病不起——女兒嫁人后,因為引產,保留住了兒子——女兒也離他而去——最后妻子也因為生病離他而去——女婿打工事故死亡——剩下他的兒子跟富貴生活——最后因為急著吃幾個豆子而死亡——剩下了富貴一個人。

  富貴最后說了一句話:他們都走了,都是我親手埋的,到時候我走的時候,就沒什么好牽過的了。

  《活著》是一部充滿血淚的小說。通過一位中國農民的苦難生活講訴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訴了眼淚的豐富與寬廣;講訴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訴了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活著讀后感5

  讀罷《活著》,腦海中回蕩著福貴的口中唱著的“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這樣簡單的幾句話,唱出了他的一生。那聲音隨風飄遠,一會兒就消失了,就如同福貴也和數千萬的中國農民一樣活著,他的身影淹沒在茫茫人海中,一會兒也不見了。

  作者余華以平凡的農民作為小說的第一視角,沒有浮夸絢麗的詞藻,沒有惺惺作態的假象,沒有故作深沉的態度,以最樸素自然的語言向讀者描述了一個中國農民的一生,告訴讀者人是,而不是為活著以外的理由而活。

  在旁觀者的眼中看來,福貴的一生是充滿痛苦的。年少時期的他因為好賭而敗光了家產,父親郁郁而終,甚至連他的妻子也曾離開過他。他還被國民黨軍隊抓去當兵,連他母親的最后一面也沒見到。

  中年的福貴更是經歷了喪妻之痛、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心酸。到了老年的他失去了所有的家人,孑然一身,只有一頭老黃牛為伴。老了的福貴卻并不覺得自己的.一生有多么悲慘,他看到了痛苦之外的歡樂。他的妻子始終對他堅貞如一,一雙兒女乖巧聽話,勤勞肯干。

  他躲過了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在土地改革中得到了珍貴的五畝田地,熬過了七年自然災害,在戰爭中保全了性命。的確,福貴活在最動蕩不安的年代,承受了一生的苦難,但他依然沒有抱怨,為活著而活。

  活到了現在,我也曾捫心自問“我為什么而活?”是為了金錢地位,還是為愛、為責任。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許多人卻迷失信仰。一些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來到繁華的大城市求學后,沉醉于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早已忘記了最初的青云之志。

  當我們不知道該為什么而活時,往往會在現實中迷失自己。社會上的大多數人都是為了金錢地位而活,沒有承受苦難的能力,遇到一點挫折就自暴自棄,更沒有樂觀地對待世界。

  并不是所有人活著都能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像馬云創立阿里巴巴,喬布斯發明蘋果電腦。屬于大多數人的只有平凡,我們都是另一個福貴,但這平凡的生活也有跌宕起伏。我們所能做的并不是一味的抵抗命運,抱怨痛苦,而是承受。只有承受住了萬斤的重壓,才能在艱難的命運中活出精彩。

  《活著》只是告訴我們,中國人在改革開放之前的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還告訴我們在絕望和痛苦的重壓下也依然可以生活,而非僅僅是生存。

活著讀后感6

  《活著》這部電影,之前就一直想看卻苦于無處買到它的碟。上周在一家小店淘到碟之后,利用周末的時間看完了。果然是很深刻的一部電影,這幾天我還一直在回味著電影里的情節,總是想寫點什么。現在正好是在機場等飛機,就利用這個時間寫寫自己對《活著》的理解。

  這部電影講述了福貴的一生,從一個吃喝嫖賭的“富二代”到傾家蕩產的貧民,再到一個城市的小市民,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張藝謀通過這個小人物的經歷來映射了宏大的歷史背景,他試圖通過鏡頭傳達一個特殊時代的乖謬,以及渺小的個人在這種荒謬年代下的.悲慘命運。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哭了幾次,在給兒子有慶上墳的那一幕,在女兒鳳霞在產房去世的那一幕,甚至包括對春生、對鎮長的結局,我都唏噓不已。

  或許這就是命運,其實導演沒有過于渲染宏大的場面,而只是冷靜的回看歷史,通過一家人的命運,讓觀眾在冷靜與清醒的狀態中,作出自己的判斷與思考,所以,這部電影是樸實的,誠摯的,而且還是幽默的,它的不經心都精心的掩藏了起來,給我們看到的,便是一個命運的輪盤賭,上演著不近情理卻又無可奈何的戲碼,每個人,都擺脫不了,主張不了,向東的走向了西,往前的退了后,在這種無常不公中,人能做的,唯有接受命運,好好活著,罷了。

  生活里充滿了各種意想不到,那是命運的無常,人們漸漸學會了知天樂命,本片便是傳達了這樣一種樸素的人生哲學。因為活著就是希望。有慶、鳳霞去了,還有饅頭,而饅頭的日子只會比現在好,富貴一家三口說著,心里充滿了希望。這也是這部片子傳達的積極意義:活著,并且心存希望,相信未來——那是食指的名詩。這部作品便是這樣帶給人們希望。生活里的丑陋固然很多,人卻不能因此就失去信心,自暴自棄。

  回頭想想,我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在去年那么艱難的環境下,一度想放棄,最終還是選擇了堅持,并度過了危機。但其實,我的經歷其實和福貴他們相比,又算的了什么呢。不過意義卻是一樣的,在生命的旅途中,每個人都要承受如此的承重,雖然版本不一,但是每個人都必須去面對,不管遇到什么,還是得好好活著,哪怕再艱難的境遇也帶著虔誠的期許。我們每個人,包括我自己,無論在過去還是在未來,都必須有這樣的信念支持我們的生命,那就是:苦難的終究會過去,以后會好起來的。

  就以此文給自己加油: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活著讀后感7

  對于大多數的人來說,活著是一種資本,可以實現夢想和追求幸福;對于老年人來說,活著是一筆財富,多活一天就是賺到了;對于身患重病的人來說,活著是一種折磨,折磨著自己也折磨著親人。

  人們會在年輕的時候肆意揮灑青春,活著就是為了快樂。成年后,就要承擔責任,開創事業。雖然有些辛苦,但是得到的幸福感足以抵消這份辛勞。中老年的時候,希望兒女生活如意,可以安心地過自己的退休生活。活著,是一種資本,一種追求和享受幸福的資本。那些不明白這一點的人,年紀輕輕就已經厭世,甚至輕易地放棄生命,讓親人悲痛欲絕。他們主動舍棄了活著的權利,就代表他們放棄了幸福,選擇了逃避。活著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別人,尤其是親人。不要輕易讓親人經歷喪親之痛,這種傷口太難愈合了,會成為一輩子的傷痛。

  到了年老體衰的時候,更要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因為這是上天對你的恩賜。身體的衰弱會讓你的生活受到影響,但是請不要放棄活下去的希望,不要浪費仍在呼吸的每一分每一秒。我的外婆即使到了八十歲高齡,仍然身體健康,每天過得充實自在。雖然兒女都勸她好好休息,但是她依舊延續著年輕時的忙碌,為兒孫們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逢年過節的時候,她總是樂呵呵地看著滿堂的兒孫,對每一個人都記得清清楚楚,一點老人癡呆的跡象都沒有。這是因為外婆找到了活著的意義,也看透了生死。

  對于那些長年臥床的病人來說,身體上的.疼痛遠遠比不上心靈上的傷痛,活著就是一種折磨。面對這樣的身心折磨,他們有的積極向上,樂觀地期待病愈的那一天,把握時間充實自己,為未來作準備。有的人消極沮喪,悲觀地認為要在病床上終老,日復一日地等著停止呼吸的那一刻。活著,不是死亡的開始,而是幸福的開始。因為幸福不會從天而降,需要利用活著的每一天去追求、去感受。

  活著不是為了等待死亡,而是找到生存的意義。我們無法預知自己會在哪一天要告別這個世界,與其為了這一天整日惶恐或者虛度時光,不如把握好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讓時間過得有意義。也許你會因為工作的壓力覺得活著很累,請讓自己適當地休息,找回工作的動力;也許你會因為感情上的傷口覺得活著沒有意義,請盡量遺忘這些痛苦,期待下一段緣分;也許你會因為失去至親好友覺得活著很孤單,請別忘記他們永遠活在你的心中;也許你會因為活得沒有自我覺得活著很無奈,請鼓起勇氣改變這種生活。

  活著可能很累,但是別輕易放棄,因為問題不會因此解決,反而會產生更大的問題。請相信活著就有希望,活著才能享受快樂和幸福。為了自己,也為了身邊的人,好好地活著吧。

活著讀后感8

  書中講述了福貴悲慘的一生。年輕時,這位地主家的寶貝闊少爺娶了妻,生活本是無憂無慮。但他的的濫賭,最終賭光了家業,使他變得一貧如洗。他的父親上茅廁時死了,而母親后來也病了。為了幫母親抓藥,他進了城里,卻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拉去當兵。戰場上槍林彈雨,九死一生,幸運的是他在戰亂中還能保住自己的一條命。可當他歸家時,女兒卻已經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里一窮二白。而后來,福貴的兒子也意外身亡;還有女兒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卻因產后失血過多而亡;緊接著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連相依為命的外孫子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了,只剩下一頭老牛伴著他,度過余生。

  一次又一次地白發人送黑發人,他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年僅7歲的外孫苦根。他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了,而他卻沒有這種“幸運”,他只能活著,與那頭不會說話的老牛——兩個“不死”在人間苦苦掙扎著。

  在我讀過的所有作品中,如果要選出一部在我閱讀過程中帶給我最大的震撼,并且在讀完之后給我深刻的思索,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作品,那無疑是余華先生的小說《活著》。

  《活著》主要講述了中國舊社會一個地主少爺富貴悲慘的人生遭遇。富貴嗜賭如命,終于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富貴前去求藥,卻在途中被國黨抓去當壯丁。經過幾番波折回到家了,卻發現母親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養大兩個兒女,此后更加悲慘的命運一次又一次降臨到富貴身上,他的妻子、兒女和孫子相繼死去,最后只剩富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孤獨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至于這部小說的主題與內涵,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許多人都認為這部小說太過于消極,過于沉重,對讀者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會有這樣的評論也是難免的,因為的確,這部小說從頭至尾都浸沒在一種悲劇的氣氛中,主人公富貴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慘的,他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難得的`溫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讀者讀完整部小說,合上書本,看到封面上小說的題目——“活著”二字時,都會思索: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富貴一樣,活著就是為了承受活著的痛苦?另外,小說的結局——富貴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著一種消極的觀點:人和動物的生命價值是一樣的,并沒有什么區別,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僅僅是一種“活著”的狀態而已。

  《活著》無疑是一部經典,美國短篇小說家艾米麗·卡特稱之為一部“永恒作品”,并不是謬贊。我認為我們年輕人也都該去認真讀一讀這部作品,讓它來教會這些“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輕人生命的厚重與沉痛,讓它來給我們深刻的反思,去思索活著的價值,去擔當生命的責任。

活著讀后感9

  剛剛看了一部電影《活著》,點開前覺得名字熟悉,才知道這盡是我收藏未看的一本書,余華老師的作品。書里的故事更具完整性,更悲愴,更讓人苦。

  影片中福貴對兒子對孫子說了兩次同樣的話,大概意思是“日子,從有了餃子后,就憧憬著會有雞,雞長大后就成了鵝,鵝以后就是羊,然后是牛。。。”,牛以后,福貴對兒子說的是日子就會好了,對孫子說以后就可以做火車、飛機了。

  是啊,一個經歷了那么多痛與苦的極端化生活,依然憧憬著美好生活的到來,就連在春生失去活著的希望時,他還在鼓勵和勸說。

  無論影片反映的是時代的真實典范還是訴說時代的悲劇,有一代人是經歷了真實的那個年代所造就的生活,也許我爺爺的爺爺就是那個年代的經歷者。常人都會覺得,大難都過去了,以后的日子就該享福了,可前一秒還在全家其樂融融的景象,下一秒卻成了血淋淋的畫畫,失去一個人猶如玩笑一般。看者覺得為什么好景氣前突然出現了這樣一幕,覺得苦的還不夠嗎,為什么要一個一個的離去。

  我姥姥以前對我說過你現在是個好時候,有飯吃,有衣穿,然后她偶爾就會講起她小時候是怎樣聽到小鬼子進村了就跑的。你可曾聽過老人講這些故事?

  我在夜里有一個喜歡聽故事的習慣,或許是刻意形成,或許是潛意識的保留,或許是小時候的幸福感。留一份曾經的畫面,人固然去了,形還能活著,不是紀念,是想念。

  書中的故事,有人覺得太過完美,有人覺得太過悲慘,大抵人人都會接受美滿的結局,可作者知道,生活百味,有的人經歷著常人以外的生活、日子,狀況內外,只是所觸之人牽制罷了。

  如果有一天,你失意了,你傷懷了,你倒下了,請你不要忘記,那無數個輾轉難眠的夜晚,有人在奮力呼吸著,有人在掙扎著站起,永遠不要倒下。生活本就是告訴你一切真理的事實,讓你挫敗,再讓你信仰,來來回回鞭打著你柔弱的'地方,直到生繭而停。

  文中的福貴,最后陪伴在他身邊的僅剩下了一頭牛。雖日子好了,日子終究等到了那個他曾經憧憬的日子,可媳婦、兒女、孫子卻一一不再了,日子好了又有何用,孤零零的一人,還要繼續活下去。

  或許活著本身終究就是為了活著,可更好的活著,卻是有佳人陪伴,有兒女繞膝,有孫子環繞。五十年代前的生活,經歷的人都會痛吧。

活著讀后感10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濕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么懂事、可愛的小孩,每天上學前、放學后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么孝順好學!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

  曾經放棄了很多,從未后悔,因為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當明白,一份可以相伴終生的愛,面對愛的得失,總是會糾纏不清,總是把過去的惆悵加減在今天之上,再跟明日的憧憬混合在一起,結果便成就了今天的模樣。

  漸漸地開始相信,一切經過苦苦掙扎之后做出的決定其實都是多余的。我們總是在與自己的回憶和過去糾纏著,與其說我們做的是一個決定,倒不如說我們只是在給自己一個理由。于是,今天的我們對過去就不能再說后悔,也不甘心說后悔了。

  有時候覺得愛情是迷茫的開始,自由的結束,風花雪月只不過是一種真實的錯覺,相信真愛只不過一場心甘情愿的迷茫。教養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文化素養體現,也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家庭教育,道德品質。教養是從小就應該學習的一種規矩,待人接物處事的一種敬重態度,一個人如沒有教養,就是老師,家長的失職!

  縱觀身邊的人和事,有些人雖然文化水平不低,但在待人接物,行為處事方面缺乏教養,總是用一顆黑暗的心揣度別人,處理事情,更有甚者,說話粗俗不堪,行事更是沒有底線,平時大吼大叫,沒有最基本的道德,更談不上修養。

  其實她那點打擊相比富貴又算得了什么?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高考落榜、愛人趨勢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他們不知道或者才是勇氣、才是勝利!他們的命不只屬于他們自己,還有父母等等!他們在這個世上還有未盡完的責任與義務!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么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后,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著而活著。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著什么,不管脖子上套著什么,不管肩上負載著什么!

  所以或者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生什么,都要堅強的——活著!

活著讀后感11

  再讀《活著》,沒有泣不成聲,只是內心籠罩著“欲哭無淚的壓抑”,讓我無法呼吸,這種感覺比酣暢淋漓地大哭一場還要痛苦。生命中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讓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活著,對于和平年代的我們來講是件簡單、再容易不過的事情。而在那個動蕩、貧窮的時代,生活中的無情和殘酷,遠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可怕。

  《活著》的內容的確是活著,只不過是活剩一個人罷了。小說的里的人物一個接一個死亡,只剩下最該死的福貴。福貴曾是大富大貴的地主家少爺,吃喝嫖賭無所不干,父親被氣死,母親病死,后來家終于敗光,成了一個連活下去都困難的窮光蛋。然而不幸的是,后來,兒女、妻子、女婿也都相繼離去,連那個可愛的小孫子苦根,也因吃豆子噎死了自己。最后只剩下兩個”——福貴和一直陪伴著他的那頭年邁的牛。想起這個場景,人生是多么凄涼呀。風云詭譎的命運就像一把鋒利的殺豬刀,悄無聲息地殺死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我無法釋然,甚至埋怨作者余華,為什么讓福貴一個人孤獨地活下來呢?他有一千次死的機會,也有一萬個自殺的.理由,他給所有的親人送了終,活著還有什么意思呢?壓抑沉重的生活,未免太過殘忍了。

  合上書,我掉進思考的黑洞里,千萬遍地問自己:福貴歷經磨難,飽嘗悲苦,為什么還能在夾縫中活著?作為大千世界之一我又為什么活著?這也是我該用一生去回答的問題。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換作是我,早已無力活下去,沒有勇氣面對一次又一次的災難。我沒有辦法像福貴那樣在一個黃昏的下午,向一個愿意聆聽的陌生人,平靜緩慢地講述自己的那些或美好、或悲傷的回憶,然后再高聲唱出那首古樸的歌謠:“少年在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作者余華說過:活著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著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為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余華為福貴找出了一條活路,那便是忍耐和包容,活著是自然而然的事。

  對于生命,我一直保持著高度的敬畏。在一次課堂上,老師問我們怕死嗎?當然很多同學都回答怕死,我對死亡也充滿了恐懼。但是當前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自殺?為一點小事要死要活,成績沒考好被批評就跳樓,情緒失控就輕生,受了委屈就離家出走,因為學習壓力大而抑郁……活著不快樂,生命便不再延續了嗎?也有很多的人,為了活著忍受著巨大的痛苦和折磨,活著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條尋找希望,追求幸福的路。

  蘇軾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的一生中總有遇到很多挫折和苦難,我們要堅強、樂觀地面對。活著,一切才有希望,才有力量,活著就是一種勝利。

  我似乎明白了人為什么而活著,好好活著,真實地活在當下,比什么都強,為活著而努力地活著。

活著讀后感12

  余華說:“活著在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的起伏,親人一個個地離去,獨自忍受著生命帶給他的痛苦和折磨。當我們經歷種。種磨難時,該怎樣去做,這本書給了我們答案:活著,就這樣活下去。

  剛看完《活著》,心中的沉重感久久不能釋然。文中所記述的生命,是那么脆弱,摔個跤、一次抽血、吃幾個豆就能使它結束。以及福貴自身的遭遇,讓我感覺到命運的不公平。后來細細體味,便被福貴的頑強感動到了。不禁想到,福貴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么,為什么他經歷了如此悲慘的遭遇,還能頑強地活著。以前覺得,活著的意義嘛,無非就是金3錢,名利,親情,地位,生活享受……但這些福貴都沒有,可他依舊活著,就這樣平凡地活著。后來,我覺得,活著本身沒有意義,活著就只是為了活著而已。

  福貴用自己的意志在努力地活著,如此過完自己的一生罷了。我想,遵從自己的意愿,不虛度光陰,自由地過完一生,就是活著最好的方式了。

  正如蘇軾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豁達地看待人生,平凡地活著。

  不過《活著》告訴我的道理我都懂,但是,或許因為我未曾經歷過什么磨難,對活著的理解也沒有那么深刻。可能,當自己成長到一定階段,才會對福貴的人生態度和活著有更深刻的`感觸吧。

  讀活著有感3

  青島的早晨陰沉沉地下著小雨,正如我的心情一樣,步行在棧橋上,極目大海深處,霧蒙蒙的大海,很平靜,只有海浪沖刷著海岸的聲音。

  包中攜帶著一本書,余華的《活著》。作者在自序中寫道: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務所活著。平凡的生活比較累累,有記載的、有涵義的生活很累,有著沉重歷史感的生活更累。而本書中的主角經歷了戰爭、等歷史階段,在沉重的打擊下精神逐漸麻木,每經受一次打擊,他都在訴說著一句話,“這都是命啊”。雖然有好有壞,更多的是對命運的打擊。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經歷著數不清的苦難,有著說不盡的痛苦。伴隨著高鐵的呼嘯聲中,再次閱讀此書,結合葛優、鞏俐聯合出演的電影《活著》,又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生活的苦,苦的很麻木,看著很平淡,風光的人都死了,只有他還活著,“像我這樣,說起來越混越沒有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人嘛,就是要好好活著,成為原著主角的最主要麻木的期盼,在苦難深處反而看淡苦難,看淡生活,只有一條生命在延續著。

活著讀后感13

  最近讀了《活著》這本書,對于文中的福貴的遭遇感觸非常深刻,我想在此表達一下感慨和讀后的感受。當你讀完我這篇讀后感后,你的人生思考方向可能會有所不同,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相信我,你一定會愛上讀這本書的!

  這篇文章主要說了富貴一生的遭遇。在他年輕的時候,是地主家的一個少爺,在年輕的時候敗家,吃喝嫖賭是他的惡習,每天都是如此。老爺都管不了他。老爺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敗家子,可是年長后就變好了。可是到他這一代也是如此。直到敗完所有的家產后,全家都遭罪了。變成一個農民,富貴的親人都一個個的死去,直到就剩下一個人——自己。全文描述一個悲慘的故事。

  我讀完全文,不由的想到了一個問題——為什么只有富貴一個人活了下來?對于這個問題我有一個深刻的理解,以下我具體分析:

  我覺得是他對于生命有了很深的領悟吧。

  他身邊的親人一個個死去,他看透了人生,卻也明白了生命的珍貴,在他心里,家珍還有鳳霞有慶都還活著,而他也明白自己家人希望自己好好活著。他失去了所有家產,卻在打地主的時候得以幸免;他被抓卻做了壯丁,卻奇跡般地從戰場上生還;他的家人一個個死去,他失去了所有的親人,卻由年少的浪蕩無知漸漸明白了人生。

  他覺得,這就是命,上天都安排好了,他不需要再去爭去搶,就簡簡單單活著,平平凡凡也很好,況且一輩子一轉眼就下來了,就簡簡單單活著,平平凡凡也很好。

  他這一生起起伏伏,經歷過錦衣玉食,也有過墜入深淵,經歷過太多生死,或許已經讓他變得通透,只想順其自然平平淡淡的過完余生,連同逝去的親人那份一起活著。還有就是他選擇繼續活著,也是對文題的另一種呼應。

  主人公的一生都在詮釋這個人生哲理,活著,本身就是動力,就是理由。受過的苦,遭受的難,都是插曲,都是你活著的見證,經歷的一切,到頭來,只是你坐在夕陽下草地上遙望遠方時的回憶,是你手握繩索躬耕田畝時的一次閑聊。曾經的驚心動魄,而今的'過眼云煙,活著,給你回憶的機會,給你閑聊的能力。

  活著,難得的活著,活著的難得,在奮力扎進生命的那一天,背負這著不可想象,生命的開局不可修正,未來似乎亦是如此,仿佛到來的使命,要么得到自我修正,要么促使他人修正,反復的,反復的……

  人生該是如此,不是嗎?

活著讀后感14

  首先,一口氣讀完《活著》這本書,全程好像有一只手在按壓著我的心臟。生命總是這么無常,像有慶,像二喜,像苦根,像保大卻還是沒了大的鳳霞。

  溫情總是片刻,苦難卻一直如影隨形。生命卻也如此的頑強。富貴的雙手,送走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從死在糞坑邊害怕被人看見的父親,到被豆子撐死的苦根。

  經歷了三代人的離別,卻仍然樂此不疲地與命運交著手,枕頭下放10塊給自己收尸的辛苦費,至死方休。

  我的人生經歷尚短,見識尚淺。但《活著》之于我的意義,是在每一個自覺生活太苦,人生太難的夜晚和瞬間,想到那個褲襠像水袋一樣耷拉著的老人,活著,就什么都有可能。

  其次,這本書以一個青年的第一人稱講述開始,遇到福貴后,便由他接盤小說主體。福貴一生毫無作為,只是在解放前后的大環境中顛沛流離,子孫后代盡數夭折。

  如果以結果為導向,福貴一生毫無意義,但是這位青年卻能耐下性子,聽福貴講完了自己的一生,并且聽得饒有興致。

  我回頭一想,才明白余華以這樣的方式寫下這部小說正是挑明了他的立場,生活的意義是以過程為導向的。準確地說,活著的意義,于旁人來說是以結果為導向的,于自己來說是以過程為導向的。

  主人公福貴從一個大富大貴的地主家的兒子到輸光所有家產,變得一貧如洗。這成為了他人生的第一個重大的轉折點,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

  他的行為、思想都開始慢慢轉變,正確認識到自己的現狀,并且用盡全力去改變它。他開始學習種田,開始為以前對待妻子的行為感到后悔。

  他肩負起家庭的責任,開始一步步走向成熟。但是,生活所迫,福貴一家為了讓兒子有慶念書商量著把鳳霞送出去。看到這里,我心里一緊,想著要是我生在那個時代想必也是這樣的遭遇。這種情節太真實了,所以才感到特別痛心。

  最后,這本書的作者余華用簡潔質樸,冷靜卻并不冷漠的'文筆講述了老人富貴的一生,這是一部徹頭徹尾由人間悲喜堆砌的故事,悲慟之后流轉出溫情,而后又驟然悲傷。

  讀完之后,仿佛是親自在田埂上聽完了富貴講述自己飽經命運摧殘的一生,有悲傷,有嘆息,有無奈,只道是命運早已注定,多少人能如此千鈞一發,而后從自己的生命里開出堅強的花。

  日暮時分,佝僂的富貴跟老牛的背影,應著黢黑大地的召喚,緩緩地消失在炊煙和夜幕之中了。

活著讀后感15

  讀過不少余華的作品,曾經被《在細雨中呼喊》深深折服。今天用了整整一個下午讀完了《活著》(自己很早買過這本書,被人借去未還,前天在F同學家借來了該書),卻沒有收獲預期的精彩。說實話,讀著這部公認的悲情小說,我沒流一滴眼淚,那種沉悶、略顯失真的情節,讓我在躺椅上幾度犯困,有些章節我是跳讀過去的。之所以足讀,一是出于對余華同志的敬重,二是逼迫自己做一番思考,再寫一篇讀后感上傳博客,否則,我對它的一點點感覺很快就會煙消云散。

  這是一部史詩般的作品,它借一位老農之口,用平平淡淡的語言,敘述了一個家庭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間所遭遇的災難,讀者可以從中看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大躍進時代、文革時代、改革開放初期等歷史背景。主人公福貴的一生也是現代中國的演變史。

  回頭浪子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父母、妻子、兒女、女婿、外孫等所有至親至愛的人相繼死去,他的'心底其實在滴血、在哭泣,但他仍然奇跡般地一次次挺過來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在風燭殘年之際,依然快樂地與老牛為伴,沒有一絲的沮喪。在他的臉上,你看不見生活有多么的艱難,看不到對世道人間的厭倦,有的只是歲月留下的滄桑,有的只是他帶給你的人生取向。

  福貴老人也是廣大中國農民的一個縮影,他的身上遺存了太多的優良品德,勤勞善良、任勞任怨、樂觀堅韌。正是無數像福貴這樣的老百姓,我們的國家才能在那無盡的災難中挺過來。他們為國家付出了太多太多,而得到的呢?唯有幾餐溫飽與一絲憐憫。

  福貴沒有因為親人的全部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在歷經了那么多令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后,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也許并不知道什么是活著,他只知道活著就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只是很純粹地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就是這么簡單。而世上卻有許多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活著只為了幸福,只為了金錢,只為了名利,只為了愛情……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或改變不了命運時,就輕易與世界說再見。

  《活著》是一面人性的鏡子,它讓我們懂得了人為什么活著?“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無論生活多么悲慘,人都要堅韌地活著。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只要活著,就是勝利。

  活著,為自己,為愛你和你愛的人。

【活著讀后感】相關文章:

《活著》讀后感:為活著而活著(精選28篇)01-25

《活著活著就老了》的讀后感02-26

讀《活著》有感 《活著》讀后感11-07

活著活著活著-說明文-高三01-12

余華《活著》讀后感(《活著》余華 讀后感400)08-01

活著的意義,關于活著的意義周記02-08

生且活著成熟的活著作文01-28

《活著》感悟11-03

活著的作文08-09

活著真好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