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百年孤獨》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百年孤獨》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1
加西亞·馬爾克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百年孤獨》。這樣介紹這位偉大的作家應該沒問題吧。他還有一本比較有名的著作《霍亂時期的愛情》推薦看一下。
《百年孤獨》,寫讀后感的時候本想寫一個帶有自己感情的概述,不過能力有限,日后再寫吧。
《百年孤獨》這本書在6天的努力之后讀完了,頭腦中只有一個模糊的印象,甚至連主角的名字都沒辦法回憶起,作者大概是故意的,用長的而且重復的名字來命名一個又一個不同的人,好讓讀者更迷惑,故事更瘋狂。我才疏學淺,很多地方實在讀不懂。這部書有很強的奇幻色彩,有時書中的故事更像一個神話,一個傳說,比如美人兒升天、鬼魂在世間徘徊、馬孔多應了預言被颶風毀滅。書中有大量的性,《霍亂時期的愛情》和《百年孤獨》很像,都大量描寫了性,好像作者用大量的性,瘋狂的性,有悖倫常的性來展示故事的奇幻和瘋狂,讓讀者隨之興奮,而心情又隨瘋狂又短暫的性而跌落谷底!栋倌旯陋殹泛盟朴幸环N魔性,能充分調動讀者的情緒,卻又能讓讀者對一切瘋狂無法想象的事淡然處之,好似正常的事。
《百年孤獨》記錄了一個家族由貧窮走向富有而又衰落,期間有一些起色,馬上又被規矩或者瘋狂而打碎。書中一個占篇幅不多卻貫穿全書的角色,他向命運的使者,來做一個實驗,可自己也逃不過命運,依舊要受人間苦痛。書開頭,主角好像空想家,瘋狂,固執,有開創性,勇敢,睿智。他以各種瘋狂的`舉動來開啟了故事的序章。之后,在書的前半部分,沒有死亡的人,一切安詳,主角家族開始擴充,財富也開始積累,家庭環境開始變好。中間部分,家族成員變得十分多,財富開始瘋狂積累,戰爭開始,開始死人,有些是因為戰爭死去,有些不是,但有的人在戰爭的影響下開始朝壞的方向走,有的人能保持初心,保持清醒。但家開始在累積財富的同時也開始衰落,但當時看不出跡象,可以看出跡象的是時間和孤獨,開始讓一些人和事發生微妙的變化。書后半部分,隨著一位女人的加入,曾經歡快自由的家開始腐朽,當時革命沒有勝利,但曾經自由的家庭開始變得腐朽,像是被一具巨大的棺材關了起來,埋在了土里,人們在無限的重復中卻能得到安寧,人們開始在孤獨中存活,居住的地方開始混亂,不像能居住的地方,像是詭異又惡心的粘液,人們在里面茍延殘喘,慢慢地粉碎。書的結尾,無論多少個起伏都沒能打敗孤獨和時間,一個城鎮和城鎮上的人包括城鎮里最突出的家族都應召了預言,隨預言消散在風里。全書結束。
書中用一個有一個的重復象征了時間的重復,家族魂靈的重復,給讀者塑造了一個頹廢漫長的世界。讀完之后像做夢一樣,卻也發現,自己可能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神秘的重復中。作者好像用一百年長的故事描寫了日復一日不斷重復的生活。
生活不斷在重復,希望每個人都能在重復的生活里找到不一樣的感覺,活出精彩的人生,逃離時間創造的孤獨。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2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
整本書數十萬字中的大部分是馬不停蹄的快節奏情節發展,而作者的表達并沒有刻意地塞進字里行間,而是靠著整個情節的情緒基調的不變來達成。小說中情節的發展一日千里,而整本書的情緒卻如一只巨大的木樁釘進了大地一般紋絲不動。作者正是用這種手法來凸現出這種一成不變的情緒,那就是深深的孤獨之感,也正是因此我感覺到布恩蒂亞家族百年間數代人的性格核心幾乎并沒有什么改變。這個家族就像河流中的一塊石頭,抵擋得了過去,卻無法與未來同行。
小說的情節離奇令人迷惘。在小鎮馬貢多,布恩地亞家族上演著百年的興衰史。這個家族由衰轉盛,又由盛轉衰,一百年的歷程,轉來轉去,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霍·阿·布恩地亞與表妹烏蘇拉近親結婚,阿蘇拉擔心會像姨媽和姨父近親結婚那樣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而拒絕與霍·阿·布恩地亞同房。布恩地亞與鄰居發生口角的`時候,布恩地亞因為鄰居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了鄰居。結果死者的鬼魂不斷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攪得布恩地亞一家日夜不寧,布恩地亞家族被迫遷移到小鎮馬貢多。起初布恩地亞家族人丁興旺,但是隨著內戰的爆發和外敵的入侵,布恩地亞氏的命運急轉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領導的32次土著居民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到了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一個帶尾巴的男嬰,正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在羊皮紙上寫下的密碼,而這個密碼的破譯者就是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自己。這個無疑充滿了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的男嬰,被螞蟻咬爛以后拖入了蟻穴。隨后,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
小說的架構是一個往復循環的結構,不管是情節或者是時間,甚至是人物的名字。馬爾克斯將布恩地亞家族和讀者拖入一個循環的時空中,讓布恩地亞家族去經歷循環的命運,讓讀者去感受布恩地亞家族的榮辱興衰。作品自身的奇幻還不足以實現魔幻現實主義這一風格的完整性,同時讀者在作品閱讀過程中的鑲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第二代人中,何塞·阿爾卡蒂奧的死。他被不知從何而來的子彈擊中,血液在大地上流淌,穿過了整個馬孔多,避開了所有人的眼睛,繞過容易被弄臟的地毯,一直流到正在廚房忙碌的烏爾蘇拉面前——烏爾蘇拉才是這個家族數代人真正的精神支柱。
何塞·阿爾卡蒂奧是第一個死去的布恩蒂亞,流出來的是孤獨之血;鹚幍南鯚煔馕毒镁貌簧ⅲM繞在他的房子里,縈繞在他的墓地中,直到很多年后才被香蕉公司用水泥封住。
那一刻,我感覺到了貫穿百年的孤獨那徹骨的荒涼。
對夢想與光榮的向往,對獨立與自由的憧憬,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現實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于形式的虛幻,找到了最終完美無缺的結合點。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3
《百年孤獨》被稱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這部小說內容復雜人物眾多情節離奇手法新穎。作者馬爾克斯在書中溶匯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繽紛的文化。他通過描寫小鎮馬孔多的產生、興盛到衰落、消亡表現了拉丁美洲令人驚異的瘋狂歷史。小說以“匯集了不可思議的奇跡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榮獲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
《百年孤獨》的敘事結構不同一般馬爾克斯采用了連環、環環相套、循環往復的敘事結構來展現小鎮馬孔多的歷史。仿佛一個循環向上的氣流。這種環環相套的結構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小說的一個主題:人的孤獨、封閉以及由孤獨封閉而造成的落后、消亡。作者對“孤獨”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問題作了深刻的揭示。
小說描寫的布恩蒂亞家族一代一代“他們盡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那種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眼神。”每個人都無法逃脫被孤獨所折磨的命運。烏蘇娜在冗長的雨季中漫漫腐爛。阿瑪蘭塔一刻不停地縫自己和自己仇視了一生的女人——雷貝卡的裹尸布。雷貝卡足不出戶瘋瘋癲癲地過了后半生。青年時激進熱血的奧雷良諾上校晚年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里做起了金屬金魚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條就熔掉他們重做。這象征著他父親所開創的馬貢多乃至整個拉美的近代史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循環的`怪圈中。
讓我印象很深的還有霍·布恩蒂亞第二和奧雷良諾第二這對孿生兄弟。繼承了父輩的名字卻表現出了完全相反的性格——霍·布恩蒂亞第二像奧雷良諾上校那樣深沉而奧雷良諾第二則像霍·布恩蒂亞那樣不羈——以至于烏蘇娜常常懷疑他們是否是在幼年時交換了名字。難道名字一定要和性格一樣嗎?這是一個深深的諷刺。而最后兩兄弟死去時又搞錯了墓穴仿佛這樣才是正確的歸屬。這個家族的循環的命運再一次顯露了出來。
然而依然有人逃脫了這個命運那就是俏姑娘蕾麥戴絲。她長得漂亮但這漂亮并沒有讓她淪為男人的玩物;她接受了所有的命運因此命運沒有愚弄她。她會滿不在乎的穿著寬大的袍子在家里走來走去即使有男人在屋頂偷看她洗澡她的態度也不卑不亢。最后作者給她安排了一個近乎神話的結局——她牽著白色的床單飄向天空。白色的床單也許象征著高尚的靈魂。她擺脫了布恩蒂亞家族的孤獨而莫名其妙的“升天”恐怕是寓意如此美麗而又純潔的圣女在現實世界的塵世間是不存在的。
這是一部描寫家族的小說和中國的《紅樓夢》有些相似。但這是形似而神不似。《紅樓夢》的矛盾來自于家族內部是封建的等級制度毀了大觀園;而《百年孤獨》的矛盾來自外部科技、政治、戰爭、商業一次又一次地沖擊著馬貢多小鎮。開篇的吉普塞人帶來了科技令霍·阿·布恩蒂亞發現了“地球是圓的像橙子!比缓箅S著政治的介入。本來馬貢多是個幸福的村莊“至今還沒死過人”是他們驕傲的宣言。然后隨著政治的介入鎮長的出現兩黨派的斗爭都讓這個和平的小鎮漸漸變質:士兵為非作歹學生向往戰場。而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又讓小鎮得到了虛偽的繁華并且迅速地在這泡沫經濟中衰敗。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4
唯有孤獨永恒。
前一段時間終于看完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陽光軟軟地由窗戶灑進來,在書頁上投下斑斑光影,馬孔多和布恩迪亞家族在一場早已預言的颶風中消失。
幸虧是在這樣的一個天氣,如若是在一個陰雨連綿的日子,想必還會有些后悸。
記不得是第幾次拿起這本書來讀,印象最深的還是開篇那句被奉為經典的表述,“多年以后,當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想起父親帶他看冰塊的那個午后。”
說實話,《百年孤獨》的`閱讀經歷絕不算輕松,一方面,簡單粗暴的開篇,沒有序言、沒有標題、沒有目錄,無數個冗長而相似的名字,讓人望而卻步。
另一方面,小說的所探討的主題——孤獨,總不那么討喜。馬爾克斯又借著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將每一個人的孤獨放大到極致。
孤獨是馬爾克斯筆下永恒的主題,也是刻在布恩迪亞家族血脈里的特性。任由馬孔多由一個世界角落的小村落經受現代文明的洗禮,這份孤獨都像一片烏云一樣環繞在馬孔多的上空。
每個人帶著孤獨出生,又帶著孤獨離開。我們的一生都在和孤獨搏斗。
這本書與其說叫《百年孤獨》,不如說是《抵抗孤獨的一百種方法》。
老何塞·阿爾卡蒂奧把自己關在實驗室里研究煉金術、研究冰塊到癲狂,馬孔多的居民甚至是妻子烏爾蘇拉都認為他是個瘋子……當我們在自己的世界里,為夢想追逐拼搏的時候又何嘗不是這樣?
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在晚年的時候為了排遣孤獨,把自己關在實驗室里打造小金魚,打造到二十五條就全部熔掉從頭再來;阿瑪蘭坦晚年的時候每天為自己縫制殮衣,白天縫、晚上拆,直到死……又何嘗不像我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刷著朋友圈,從上刷到下,又從下刷到上?
布恩迪亞族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抵抗孤獨,或許是研究羊皮卷、或許是尋歡做愛……我們又何嘗不是每天給自己安排很多事情,讓自己醉倒在工作的忙碌中,偶爾閑下來也用社交軟件來填滿時間。
然而,沒有一個生命能夠脫離孤獨而存在,因為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自己。無論是老何賽·阿爾卡蒂奧、奧雷里亞諾上校、阿瑪蘭坦還是烏爾蘇拉……逃不開孤獨的宿命,抵抗一生,仍然孤獨。
如同書中結尾加泰羅尼亞智者對小奧雷里亞諾說,“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一去不返,最瘋狂執著的愛情也終究是過往云煙。唯有孤獨永恒。”
既然孤獨是生命的必然,逃避不開,不如學會享受孤獨。
徐志摩說,“愿在浮世中尋一靈魂知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可見“不得”才是慣常的運命。既然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自己,那么我們就要學會與自己獨處。
學會孤獨,能讓我們更清楚地觸碰到自己。
這世上幾乎所有偉大的成就,都在孤獨中生長。小奧雷里亞諾也是在長久的孤獨中破譯了羊皮卷,也在那一刻走向自己的宿命。布恩迪亞家族的百年孤獨,也在這一場颶風中終結。
當你面對這樣的一本小說,第一次讀到它的時候其實沒有必要糾結誰是奧雷里亞諾、誰是阿爾卡蒂奧、誰是蕾梅黛絲、誰是阿瑪蘭坦……因為這個家族的歷史是輪回的,每個人都有相同的孤獨的運命,只管讀下去,循著孤獨。
你終會發現,歷史在輪回,但每個人都守著屬于自己的孤獨。
我們都一樣,孤獨又堅強。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5
一部拉丁美洲血淚史,一部魔幻主義開山之作,一部被博爾赫斯譽為比《堂吉訶德》更能體現西班牙浪漫主義色彩的鴻篇巨制。
加西亞·馬爾克斯,將他用想象力構建的名叫馬孔多的奇特小鎮鮮活地呈在人們面前,從一個家族傳奇色彩的興衰史映射出穿透了人類從洪荒到繁榮從愚昧到文明都永遠無法抹去的烙印——孤獨。家族中整整七代幾十名成員,卻循環往復只用五個名字命名,循環往復地做著相同的事情打發孤獨,時間,永遠在這個家族中轉著圈,一切不過是重復的輪回。
每天做兩條金魚的奧雷連諾上校,做滿二十五條又放回坩鍋中溶化從頭開始做;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制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到死去的阿瑪蘭塔;躲在房間中足不出戶研究吉卜賽預言家梅爾加德斯的手稿直到老死的霍·阿卡迪奧第二……他們內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孤獨感無法排遣以至于不得不離群索居,如果不選擇死亡,便只能尋找排遣各種孤獨的方法,然而從他們每個人的經歷來看,帶來的孤獨感卻不盡相同,我無法完全揣測他們內心所遭受的苦楚與冷遇,不甘與絕望,這既同我的年齡與經歷有關,更與某種不忍有關,我不忍去細細品嘗這一份份透骨穿心的孤獨,任何一個能品嘗完這些孤獨的人,必定憂郁至極,相反地,任何一個沒有掙扎于如此生活摧殘中的人,是無法體會這種失落感的,這也是這部書不能被很多年輕人所能看懂的原因。
愛情,于這個家族更是難以想象的奢侈品,他們或許有過短暫的沖動,或許有過傾心的告白,卻皆被命運的鐵腕扼死,他們的愛得不到自由,只能埋葬到苦悶的土壤中,等待情欲的慢慢枯萎、腐爛,最后全都變成心理極度變態的人。到最后一代侄子與姑姑的亂*戀愛,終于得嘗所愿幸福廝守,卻產下了預示家族滅亡的符號--帶有豬尾巴的孩子,這個孩子隨即被螞蟻群吞噬,最終隨著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迪亞破譯了梅爾加德斯對這個家族滅亡的預言--“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后一個人將被螞蟻吃掉!币魂嚻降囟鸬娘Z風到來,將整個馬孔多鎮從地球上刮走,家族也宣告了滅亡。
至此閱畢,仿佛感覺時間在這一刻戛然而止,抱書凝神,心猶不甘,久久無法抽離,仿佛一切,皆是時間開的一個大大的玩笑。輪回、循環、宿命,你所能讀到的,都是時間調皮的影子。一百年,一個家族的興衰道路,鋪陳著一顆顆流淌著苦痛淚水卻堅強如一的心靈,若能讀懂,輕輕拾起,摩挲,傾聽它們柔軟的`訴說,那一刻你能感覺,人類歷史天空中不滅的孤獨光環,是無比的美麗,那是窮通天地、震爍古今的凄美,是在毀滅世界的大洪災之后,諾亞方舟上的幸存者眼中所呈現的接天引地的綺麗彩虹。這便是永恒,如同胡亞羅斯詩中所述:“時間,是永恒所擁有的一種看守我們的方式……永恒的想象無邊無際。因此,并不會令人驚訝的是,為了加倍照看好我們,永恒有時會呈現出它自己的形態。”
孤獨,便是永恒呈現的形態。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6
自6月7日晚開讀范曄譯本《百年孤獨》,經過10余天睡前醒后的臥讀,今日晨終于通讀一過,也算了卻了多年的夙愿——終于讀過《百年孤獨》了,否則,在文化人面前怪沒面子的,哈哈,好在老張周圍文化人屬稀有動物。
書是讀完了,想談點什么卻難,因為老張不是評論家,更不諳翻譯之道,不過,話還得從譯文說起。范曄先生青年才俊,不過文筆卻非常老到,這其中也許就有譯不下去時狂讀白先勇的“金大班”等中文經典作品之功,總而言之,譯文的“雅順”應該是老張能夠一氣讀完這部作品的'重要原因。于老張而言,第二個原因恐怕就是書籍的裝幀與印制比較合乎老張的口味,套封魔幻、內封素雅,傳統大32開精裝,字體大小適中,書簽令老張喜愛有加,既便于閱讀,閑暇還可享受一番,哈哈,老張也許是過于看重形式了,但個人喜好沒有辦法。正是基于上述兩點,老張才得以欣賞馬爾克斯這部魔幻現實主義的巨著。魔幻現實主義,這名字起得真正科學,或者說是很真理。歷史和現實,人世和它世,真實和虛幻,分不清、辨不明,剪不斷、理還亂,百年的孤獨融匯始終,馬孔多小鎮的興亡也貫穿始終;蛟S還有什么更深層次的寓意,老張領會不了,至今連到底寫了老奧家幾代人也沒有理清。但這并不妨礙閱讀,照樣還能讀得津津有味,或許這正是名著的魅力或者說魔力。上海譯文黃錦炎等先生譯本各方面都很好,但老張一直未能通讀,今日想來也許有年齡的原因,年輕匆忙,很難在一個點停留過長時間,小張沒讀的書只能留待老張了,哈哈。人與書,有沒有緣、有沒有分、有沒有緣分,或許冥冥之中早有定論,這個說不好,不好說,只好不說也罷。
總起來說,范曄譯《百年孤獨》是一個非?勺x的本子,又是作者第一個中文授權本,愛書人不可不收,盡管定價高點,也算是為之前的未授權本買單吧。但感覺也還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一方面,于譯者來說,譯文注釋稀少,本可再多些;前言后記俱無,讀起來倒也省事,但對初讀者來說,缺少了一個了解作者與作品的機會;再者,有一兩處譯文費解的地方,老張曾百思不得其解,具體內容而今倒是忘了。另一方面,于出版方而言,封面設計本可更精一些,套封有些失望,如果內封換為布面或緞面,那可能就接近完美了。哈哈,得隴望蜀,人之常情也。具體評價為:原文——上上,譯文——上,印制——中上。
《百年孤獨》是一部不能只讀一遍的書,至少讀三遍才能理出頭緒,前提是需用心讀。老張的第二遍預備從上海譯文黃錦炎等先生譯本開始,時間待定。黃譯本當是第一個從原文迻譯的中譯本,廣獲贊譽,出版時間當在1991年中國加入出版公約之前,老張收存的精裝珍藏本似乎是1993年的數印本,當屬于盜版本了,不過孔乙己說過“竊書不算偷”,中國又屬于發展中國家,老馬先生何必大動肝火呢,還好這次出售了中文版權,盡管索價不菲,哈哈,這是題外之話,扯遠了。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7
每個人由于天生基因、后天經歷的不同,其眼里的世界都不盡相同。當一個人把自己眼里的世界,用無論音樂、繪畫或者文學等任何形式表現出來時,其他人哪怕再客觀,對作者了解再深入,也會根據認知力的局限的或受已有的觀點和喜好的影響,對其產生形形色色有偏差的解讀。即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除了閱讀《百年孤獨》和準備寫這篇文章前看了百度百科對這本書的介紹外,沒有同作者更多的交集,也沒有對作者生活的那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習俗有任何的了解。并且,我有我的個性和經歷,我具有搞技術工作的人的理工科思維方式。因此,注定我的這篇文章,不乏個人的主觀感受和看法。
這本書我連看了三遍。
第一遍,我被其天馬行空怪誕離奇又順理成章妙不可言的表述方式吸引。當時我的感覺是,這本書內涵太豐富,而以我的智商,未必能領略其中一二。我在頂禮膜拜中迫不及待地看完這本書,對其中重復使用的N個阿爾卡蒂奧和奧雷里亞諾人名,以及錯綜離奇的人物關系也無暇梳理清楚。就如同墮入一見鐘情的情人的情網,被其富有獨特氣質和魅力的外表,蘊含太多灼見的思想吸引,難以掩飾傾慕之情,急于了解關于他更多的東西。同時,受書中人物無望的孤獨氣質影響,我的心仿佛也逐漸冷卻凍結。
第二遍,由于是緊接著看的,我依然處于熱戀狀態,在我親自賦予情人的閃耀光環中,在其幻景環生、深邃寬廣的懷抱中,我又一次忘情暢游,洞察人間細微、領略世間萬象。而心中那份孤獨,更加冰冷堅硬。
第三遍,還是緊接著看的,但由于見慣和了解的深入,情人頭頂的光環已不那么耀眼奪目,熱切的心情也逐漸恢復冷靜,我才可以按照自己理解能力的節奏瀝清人物的名字和關系,才可以用心領悟作者每一個表象后隱喻的事實。此時,心中凍結成塊的`孤獨,已到了我不愿容忍的地步。
不得不承認,《百年孤獨》非同尋常的表現藝術,就像梵高壓抑迷亂的畫作,巴赫深沉悲壯的樂曲那樣,具有攝人魂魄的力量,它能巧妙地撥通讀者大腦中前所未有的神經元連接,令你同作者感同身受,欲罷不能地隨著作者的牽引穿越百年滄桑,閱盡馬孔多那個特定時空里,個人情欲的巔峰和心靈的谷底,家族注定的興旺和無望的衰落,社會暫時的繁榮和實質的倒退,最終看透世相,淪陷于孤獨。對于我來說,這種孤獨讓我覺得自己的內心就象一截死去的木頭、一塊冷漠的冰塊或一坨堅硬的鋼鐵,可以刀槍不入但失去了女人柔情似水卻具有滲透化解以柔克剛的能力,以及由此帶來的幸福感和優越感。這不是我喜歡的狀態。歲月的磨礪雖然也給了我的小心臟一個堅硬的外殼,但只是為了呵護內里的柔軟、溫暖。
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比馬爾克斯有智慧有想法的不乏其人,但能把這些智慧和想法表達出來,讓人們喜歡看,能打動人、震撼人,甚至對讀者產生更久遠實質的影響,需要的是表達的藝術,而馬爾克斯恰恰掌握了這門藝術。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8
一部拉丁美洲血淚史,一部魔幻主義開山之作,一部被博爾赫斯譽為比《堂吉訶德》更能體現西班牙浪漫主義色彩的鴻篇巨制《百年孤獨》。
加西亞·馬爾克斯,將他用想象力構建的名叫馬孔多的奇特小鎮,鮮活地呈在人們面前,從一個家族傳奇色彩的興衰史映射出穿透了人類從洪荒到繁榮從愚昧到文明都永遠無法抹去的烙印——孤獨。家族中整整七代幾十名成員,卻循環往復只用五個名字命名,循環往復地做著相同的事情打發孤獨,時間,永遠在這個家族中轉著圈,一切不過是重復的輪回。
每天做兩條金魚的奧雷連諾上校,做滿二十五條又放回坩鍋中溶化從頭開始做;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制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到死去的阿瑪蘭塔;躲在房間中足不出戶,研究吉卜賽預言家梅爾加德斯的手稿,直到老死的霍·阿卡迪奧……
他們內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孤獨感無法排遣以至于不得不離群索居,如果不選擇死亡,便只能尋找排遣各種孤獨的方法,然而從他們每個人的經歷來看,帶來的孤獨感卻不盡相同,我無法完全揣測他們內心所遭受的苦楚與冷遇,不甘與絕望,這既同我的年齡與經歷有關,更與某種不忍有關,我不忍去細細品嘗這一份份透骨穿心的孤獨,任何一個能品嘗完這些孤獨的人,必定憂郁至極,相反地,任何一個沒有掙扎于如此生活摧殘中的人,是無法體會這種失落感的,這也是這部書不能被很多年輕人所能看懂的原因,
愛情,于這個家族更是難以想象的`奢侈品,他們或許有過短暫的沖動,或許有過傾心的告白,卻皆被命運的鐵腕扼死,他們的愛得不到自由,只能埋葬到苦悶的土壤中,等待情欲的慢慢枯萎、腐爛,最后全都變成心理極度變態的人。到最后一代侄子與姑姑的戀愛,終于得嘗所愿幸福廝守,卻產下了預示家族滅亡的符號——帶有豬尾巴的孩子,這個孩子隨即被螞蟻群吞噬,最終隨著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迪亞破譯了梅爾加德斯對這個家族滅亡的預言——“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后一個人將被螞蟻吃掉!币魂嚻降囟鸬娘Z風到來,將整個馬孔多鎮從地球上刮走,家族也宣告了滅亡。
至此閱畢,仿佛感覺時間在這一刻戛然而止,抱書凝神,心猶不甘,久久無法抽離,仿佛一切,皆是時間開的一個大大的玩笑。輪回、循環、宿命,你所能讀到的,都是時間調皮的影子。一百年,一個家族的興衰道路,鋪陳著一顆顆流淌著苦痛淚水卻堅強如一的心靈,若能讀懂,輕輕拾起,摩挲,傾聽它們柔軟的訴說,那一刻你能感覺,人類歷史天空中不滅的孤獨光環,是無比的美麗,那是窮通天地、震爍古今的凄美,是在毀滅世界的大洪災之后,諾亞方舟上的幸存者眼中所呈現的接天引地的綺麗彩虹。這便是永恒,如同胡亞羅斯詩中所述:“時間,是永恒所擁有的一種看守我們的方式……永恒的想象無邊無際。因此,并不會令人驚訝的是,為了加倍照看好我們,永恒有時會呈現出它自己的形態!
孤獨,便是永恒呈現的形態。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9
這本書確實是一個值得人深思的書,以致于即使我已經讀過一遍,卻還是忍不住打開塵封的記憶,再次隨著作者從馬孔多開始這段痛苦卻又奇特的旅程。
這是一個家族的興衰史,我們通過這本書,可以看到一個家族最輝煌的時候,也可以看到一個家族最落魄的時候,可以最終這個家族沒能逃過作者的神來筆,永永遠遠的消失在了大陸上。
最令我影響深刻的是一個如神祗的女子,她長相很美,及其單純,所有碰到她的男人都難逃一死,命運很善待這個姑娘,可是又早早的,玩笑般的安排了她的死亡——被白色的床單牽引,飄向了天空,無法用言語來形容這個人物的空靈,她不諳世事,簡直是一個天使,我想作者可能想表達的是一個盡善盡美,及所有美好于一身的女子,是有資格受命運善待的。
百年孤獨這個名字也有一定的意義,從翻開書的那一刻,每個人的一生無論過程是否輝煌,結局都是孤獨的,而這個家族的結局可想而知,永遠消失在了大陸上,正如文中的`那個神秘的羊皮卷所預言的那樣。
這本書其實最難記的不是人物關系,而是人名,這個家族取名字,往往會用上一輩的名字,最有意思的是取什么名字,就意昧著性格也是相似的,而對他們而言取相同的名字似乎是他們對祖先的懷念及敬意。
百年孤獨讀的時候心里總是覺得沉甸甸的,書中的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可是面對孤獨,每個人的方法又是不一樣的,有人選擇與之對抗,有人選擇逆來順受,還有人堅定自己的心不管那跌踵而至的孤獨,于是每個人的反應最終造成了這個家族最后的結局。
而作者想讓我們思考的大概就是我們該以何種姿態面對孤獨吧。
我們應該正視孤獨,即使奧雷連諾有著輝煌的戰績,可還是不可避免的在老年時期過著孤苦伶仃的日子,直至終老,所以孤獨雖然有的時候是無法承受的,但我們還是不應該把孤獨當做壞事,不像奧雷連諾痛苦的度過那段孤寂的時光,我們更應該慶幸原來人生一遭,給予我們的不只是虛無的繁華,還有令人享受的孤獨,與孤獨中體驗人生另一種驚艷的打開方式。
當我們處于孤獨的時候,不應該像這個家族的人一樣,作者筆下的這一家人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面對孤獨我們不能妥協,即使可能被打敗,我們也要發揚“于無聲處聽驚雷”的精神,在孤獨的巨大的大山下,坦然處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更要在這種環境下學會思考,即使是一個人也要活出自己的風采,而不是像書中有著同樣名字,就決定著相同性格的思想一樣,活出別人人生的另一種可能,而注定不是自己的人生!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孤獨的時候,我們或許會傷心,會難受,會崩潰,因為人是群居的動物,我們本能的不希望孤獨,所以當我們面對孤獨的時候,傷心的同時,我們應該保持樂觀,笑看人生總不會有錯,令我印象極深的還有一幕,是一個女人一個人,在一個大房子里坐在椅子上,一直到死,大概是等死,后來她就真的以這樣的方式死了,不禁唏噓,為何一定要以這種姿態面對自己的生命,孤獨是可怕的,可是更可怕的是我們面對孤獨時所采取的方式,正因為孤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大多數人無法處理的,所以馬爾克斯平淡的闡述了這個故事,以這種方式告誡我們不應該怎么做,同時也以這種方式告訴了我們面對孤獨的正確方式。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10
“當時,馬貢多是個二十戶人家的村莊,一座座土房都蓋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著遍布石頭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頭光滑、潔白,活象史前的巨蛋。這塊天地還是新開辟的,許多東西都叫不出名字,不得不用手指指點點!
這是馬爾克斯創造的神話,書中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馬貢多總是呈現出奇怪的現象。不同的時刻總是在同一時間交匯在一起,既非過去亦非將來。如同布恩地壓家族沿著時間向前發展,但是他們還是會在不斷萎縮的輪回中,返回到時間的起點。
小說的結尾奧雷亮諾第二破譯了羊皮紙手稿,原來所有的一切早已被預言,時間順序被瞬間打亂。馬貢多小鎮以及它的居民,生活在命中注定的輪回之中,他們的命運的輪回里交織著凄美和哀傷。
在現實主義與魔幻主義之共同作用下,我們雖然看到了馬貢多的荒誕不羈,我們同樣發現了,小說折射出了拉丁美洲不同國家的政治現狀。
從大屠殺這夜開始的雨,下了整整五年,馬貢多的一切被雨水的沖洗所漸漸侵蝕。香蕉種植園被大雨沖走了,整個小鎮退縮到人們的腦海中,成為了永遠的記憶。
自從馬貢多與周邊小鎮有了來往以后,它逐漸失去了原有的純樸。殖民者的侵入,把馬貢多變成了香蕉種植園。工人的罷工,使植園主串通政府部隊對他們進行了大屠殺。這夜下起的大雨,把馬貢多徹底沖向了毀滅。
正如同現實中的拉丁美洲一樣,歐洲的探險者逐漸登上了這片土地,土著居民不得不開始適應外來入侵者帶來的現代化技術和資本主義。拉丁美洲曾經孕育的繁榮文明漸漸的消失。
當然,《百年孤獨》不僅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社會現實,而且在更深層次上折射了有關人性的問題。
作為人類的代表,布恩地壓家族代表了人類孤獨的情感,不可避免的悲劇以及難以捉摸的幸福的可能性。布雷地亞家族仿佛在用孤獨來對抗時間,他們每一代的生活,姓名,性格都驚人的相似。時間對他們來說仿佛不存在。布恩地壓家族染上雙重疾。簯雅f和健忘。備受煎熬的布雷地亞家注定要在時間的循環中往復,直至滅亡。
于馬貢多居民的落后、愚昧更是注定小鎮的滅亡。他們不是面向過去,追懷昔日的寧靜與淡薄,就是關在小屋里,沉湎于毫無意義的“制小金魚”“織裹尸布”“修破門窗”“洗澡”等等。
馬爾克斯在談及作品中人物孤獨性時,他說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边@是以這個家族的命運來反映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他希望整個民族的團結。
“布恩地亞家族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秘密”。馬爾克斯告訴人們,孤獨的實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生存哲學,它意味著一冷漠、消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
事實上,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回報你,一個陷入孤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只能與貧窮、愚昧和落后為伍。
《百年孤獨》現在讀來仍有它的警醒意義,在如今的快節奏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著一份自己的孤獨,事實上,這種孤獨會使人走向冷漠,最終都會如馬貢多城一樣灰飛煙滅,消失于無形。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11
前幾天讀完了兩遍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直打算寫篇讀后感,苦于無從下筆。一方面是對作品本身有一知半解之感,一方面想的太凌亂以至于理不出頭緒!栋倌旯陋殹肥且徊坑腥さ淖髌,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擔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復。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并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這也是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勝的原因吧!結尾處,面對颶風卷走的那些百年七代生活過的痕跡,畫音靜止,無聲無息地消散,承載太多重量的歷史灰飛煙滅。那種心境不是武俠世界高手謝幕時的蕩氣回腸,不是葬禮孑然身影的喟然嘆息,也不是余秋雨筆下歷史文跡毀失時的憾恨。而是對理應如此,也只有如此這樣時的平靜,是如果再重來一次,也改變不了的結局。
小說描寫的是布恩蒂亞家族的一代一代,情節離奇令人迷惘。在小鎮馬貢多,布恩蒂亞家族上演著百年的興衰史。由盛轉衰,又由衰轉盛,一百年的歷程,而這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這一切是因為怕近親結婚擔心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的原因。主人公因為鄰居的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死了鄰居,讀后感《《百年孤獨》讀后感1000字》。結果死者的鬼魂不斷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使得布恩蒂亞一家日夜不得安寧,終于被迫遷移到小鎮馬貢多。最初布恩蒂亞的人丁興旺,但隨著戰爭一系列的原因,家族的命運一代不如一代,然而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蒂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了一個帶尾巴的男嬰,而這一切又剛剛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寫下的密碼,這破譯著就是奧雷良諾·布恩蒂亞。充滿著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巴的男嬰是被螞蟻拖入了蟻穴。隨后,這件事消失。
當年邁的烏爾蘇拉走了,整個布恩迪亞家族也走向了衰老。梅爾基亞德斯,這個智慧與先進的代表雖然與布恩迪亞家族有著不解之緣,也影響了家族中重要的成員,他預知著一切,可是他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大家死去,家族衰敗,為什么?直到現在也沒能明白這一角色的作用,是在表現人類的無奈嗎?烏爾蘇拉算是這個家族的精神支柱吧?作為馬孔多第一代的移民。布恩迪亞發現了馬孔多,他們在那落地生根,發展壯大,引進文明,但也隨之衰落,也帶來了戰爭,流血,瘟疫,或許這就是這本書的意義吧,微縮的世界,歷經一切,還有人類特有的不安分的心。或許還應該說說奧雷里亞諾·布迪地亞上校,直至他死去,我也仍舊未讀懂他。我不懂阿瑪蘭坦-烏爾蘇拉為什么要回來,過著與馬孔多格格不入的生活,她是想改變他嗎?還是她也擁有者何她高祖母類似的精神力和意志力,但她始終不是烏爾蘇拉,所以她失敗了。最無法理解的應該是他們“變態”的愛情吧,我不知道是否這樣說恰當。布恩迪亞家族最后的愛情還是讓這個曾經輝煌但也孤獨了百年的家族結束了。正如那卷神秘的羊皮卷所預言: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住樹上,最后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蛟S我無法讀到書中更大的,更宏遠的意義,一本書,一百個人讀,會有這一百種理解。我只看到了他們極力想擁有者一些感情,可是他們未能作出相應的努力,或許他們是自私和冷漠的,或許我們也一樣,但是他們應該也一直在努力,直到死亡的那一刻
【《百年孤獨》讀后感】相關文章:
百年孤獨讀后感作文百年孤獨讀后感簡短10-19
百年孤獨讀后感-讀百年孤獨心得體會10-21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09-01
百年孤獨讀后感05-23
《百年孤獨》讀后感06-27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09-28
百年孤獨經典話語09-28
百年孤獨讀后感作文10-28
初二百年孤獨名著讀后感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