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喜福會》觀后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喜福會》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喜福會》觀后感1
一向以來很少有機會看電影。這次完整地看了一部榮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喜福會》,讓我深受感染,華裔導演與演員,也可算是中國式的好萊塢片吧。
影片講述了四對母女的命運與生活,純真的自我心理剖析讓聽了很了然。四個苦命的中國女人在國內歷經磨難分別去美國,再跟美國人創造的第二次婚姻后又有了各自的女兒。恰好,四個女人也成了多年的朋友,各自情誼都很深,影片開始真正切入主體是母親對各自女兒談起早年的時光,悲慘的命運,吃人的禮教,薄薄的人情,不公正的婚姻,赤裸裸的封建壓迫與慘昧的性,把整個近代中國社會刻畫得淋漓盡致。總之,個個故事都是悲喜交加,從母親的母親再到婆家的家史,從逃淪的歲月到安逸的晚年,從中國的重慶到美國的'舊金山,畫面不停地在兩地之間轉換,故事也一個比一個更慘,更出人意料,把整個人的心都和劇中人物連接了起來,這她們擔心,為她們惋惜,為中國的過去悲哀,也為人性感到慘淡,劇中的光線也跟周圍環境諧調的很好,明就亮的出奇,像一面鏡子,暗時凄涼可怕,病態的中國也許就是這樣吧!
這四個母親都是在中國出生成長的,在中國遭到不平等待遇,有的是公婆家的劣待,有的是娘家的排斥,有的是親丈夫的暴力對待,在這樣一個大黑鍋下容易使人的性格變質,溫柔的也會變為嚴酷的,漸漸地,她們覺得自己不適合這個時代,這個環境,于是走上了逃亡與流浪之路,從中國一向漂到美國,再也不回中國,把自己的后半輩寄托在他鄉,把自己的生命延續到了異鄉。她們不能讓自己的后代重蹈自己的前轍,于是當她們的女兒長大成人時,母親對女兒的婚姻格外觀注,生怕女兒會走錯。母親畢竟走過坎坷比女兒多,于是第二段故事就出來了。女兒的不幸與母親的擔憂構成了一網他鄉的浪清,更是對資本主義社會加以揭露,人情與金錢,善惡與美丑,摯熱與冷漠,從面構勒出現代社會的不幸,現代人之間的溝壑,這種不幸的生活遭遇到達必須程度就會爆發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終究會穿過極限,整個影片也加以預示,最后在一片親人的眼淚中結束了影片。
這是一部生活性戲劇,揭露性十分強烈的影片。
《喜福會》觀后感2
《喜福會》講述了四個移居美國的中國家庭的故事。這部電影描寫了母女兩代人之間的沖突和后來的相互理解的過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吳蘇圓和她的女兒June之間的故事。
在這對母女身上,中國傳統文化與美國自由精神發生了沖突。蘇圓在戰爭年間被迫遺棄了兩個女兒,就只好把希望寄托在第三個女兒June身上。她為了與一個朋友的圍棋冠軍女兒競爭,就讓June去學鋼琴。然而June對媽媽的做法很是反感,在一次鋼琴表演中失敗了。母女二人吵了一架,后來進入“冷戰模式”。
中國的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蘇圓一直督促甚至催促June練琴,實際上是為了有資本在那個讓女兒學圍棋的`媽媽面前炫耀。后來當June受不了爆發時,蘇圓也沒有強迫她重新學。雖然這確實是自私的表現,但更多的是蘊含著的母親對女兒的愛和成功的迫切渴望。
蘇圓當年遺棄的兩個女兒并沒有死。片尾,在蘇圓去世以后June前往上海與兩個姐姐相會。她把母親給她的一根鵝毛送給了兩人,完成了母親的遺愿。影片開頭出現的就是這根鵝毛,這是蘇圓當年移居美國時帶來的一只天鵝身上的。后來天鵝遺失了,只留下了一根羽毛。這樣的情節頗有“千里送鵝毛”的感覺。June同樣千里送鵝毛,只不過送的是母親對女兒們的期望,希望她們成為像白天鵝一樣純潔、高尚的人。June帶著這根寄托了母親的祝福和盼望的鵝毛與另外兩人相逢的情節,總讓人無比感動。女兒終于消解了對母親的不理解,更徹底地明白了母親對她最深沉的愛。
蘇圓從中國帶去美國的天鵝毛,在片頭片尾都出現了,而它代表隊美好愿望也同樣貫穿著母親蘇圓的一生。每個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兒女平安一生,生命中充滿快樂和幸福。“喜福會”中“喜”“福”的不是打麻將的四位牌友,而是她們的女兒們。生命中總有喜悅與幸福,這也許才是影名喜福會的真正含義。
【《喜福會》觀后感】相關文章:
福、壽、喜的圖案剪紙04-11
《喜福會》觀后感06-22
喜福會觀后感03-03
喜福會觀后感400字08-03
平安是喜 健康是福900字作文09-02
《喜福會》讀后感07-28
喜福會讀后感內容03-30
喜福會英語讀后感07-18
喜福會讀后感(精選5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