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無名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無名觀后感1
作為一個外在不認為社恐實際非常的人,感覺看到《無名》就像是拯救,拯救了那心亂如麻的爛七八糟,安靜的演技震撼心底,水滴石穿。最喜歡的要數那一句,“我是一個軟弱的`人,不適應巨變的時代。”
其實穿透了我,我也是一樣的心境,三年了,練就了我的處變不驚,但卻還是這句臺詞打動了我。不是所有人都要乘風破浪,偶爾去看看心底軟弱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如果我行動敗露,我會選擇什么呢?估計我會和黃磊那個角色那般做差不多的選擇。但最終被反殺了, 無怨無悔,我承認勇敢,也同樣軟弱我也認可。
回到真正的好電影上,我認為要讓人恢復感知力,是提高自己審美的過程。我覺得跟隨角色的變換,去轉換自己的視角,其實也是在這段時間里幫助我社恐的突破,其實社恐的本質是關注自身的。
而總覺得和現在部分自媒體所說的,不要關注別人的生活這一塊又相悖論。可能是我覺得要先了解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相關,不了解自己,去胡亂配藥方,屬實是奇怪的,還是抱著懷疑的態度去看部分評論。
“不妨再等一等,不再壓抑的那一刻。”
無名觀后感2
大年初三,帶孩子去影院看了《無名》。小孩看了街舞,比較喜歡王一博,我也覺得這個年輕人又努力又謙虛,一般有他的作品都會欣賞。
自從影片上映或者可以說提前到點影的時候,一直存在著爭議。我不吹不黑,只說自己的觀影感受。
值賀歲檔時期,春節又是個大團圓的調調,作為主色調黑白灰的諜戰片,的確不討喜,在“顏值”上就輸了。但難道導演不知道嗎,所有主創不知道嗎!我想未必。但作為諜戰劇,特別是抗戰時期,日寇白色恐怖統治和漢奸走狗肆虐下,中國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就是這個基調。
把握歷史基調,就是對歷史的基本尊重,也是對那時受苦受難的中國人民最深切的同情。
影片采用了倒敘、插敘以及環形敘述的方式,拍攝了整個故事。可能剛開始看,覺得云里霧里地摸不著頭腦。但千萬要靜下心,不要放過任何一個鏡頭,你就會覺得處處是伏筆時時有反轉和驚喜。
語言表達上,影片有港普、普通話、粵語、上海話、日語幾種語言,都是演員的原聲。梁朝偉先生的港普和王一博的日語都沒有讓人出戲,實在是難得與驚喜,可見演員背后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在細節的處理上,我覺得很用心,毫不夸張地說細節滿分。
梁朝偉奉命去酒店接收投誠過來的黃磊,門牌號用的是日本的平假名。很明顯,這時期,無論是酒店、普通住宅,都控制在日寇之下。抗戰到相持階段,全國已有三分之二的土地被日軍所占,這樣的文化滲透體現在各個方面。影片后來在香港,抗戰勝利,門頭便不再有日文,與前面形成鮮明的對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日本的平假名是唐朝時期日本學者根據漢字創造出來的,歷史就是這樣,先進有人學習,落后就要挨打。
日本的一個當兵的公爵被共產黨打死了,作為皇親國戚,肯定是有身份認證的,那就是族徽。影片里出現了和服和門上掛的圓圈及菱形標志,這就是那時顯赫的皇族族徽。
以前在畫冊上看到日本的藝伎臉涂的煞白,后來的影視劇中很少有體現。但影片還原了那時的藝伎文化。她們雖然給達官貴人獻藝,但地位卻很高。從那個藝伎表演者不卑不亢地回答日本高官的抱怨就可見一斑。
有一幕是日本空軍開著轟炸機在廣東上空盤旋,美麗的漓江也不能阻止他們手下留情。這時,那個蹲在駕駛艙戴著墨鏡喚名羅斯福的狗子就比較惹眼。要知道,那時候,美國總統就是富蘭克林·羅斯福。戰爭伊始,英美等發達帝國主義對侵華日軍一直采取的是綏靖政策,縱容得日本不知天高地厚。后來,倫敦大轟炸、偷襲珍珠港,丘吉爾和羅斯福終于坐不住了,狗子們要發怒了,我想,這個細節不乏諷刺意味。
二戰期間,日本的空軍很受人尊敬,待遇地位也很高,一般都是世家子弟有此殊榮。他們在我國犯下了累累罪行,在他們國內,卻被奉為戰斗英雄。難怪那個日本兵很自豪地說,他的表哥是航空兵,經常吃法國小羊排。但倆人地位太過懸殊,遭到他人的恥笑和懷疑。以至于后來那位真正的“公爵”說出自己真實身份的時候,大家都是嘩然一片,更加不相信。
其實這就是個伏筆。梁朝偉拿到了江疏影給的“上海日本要人錄”,自然知道了這個不起眼的地方藏了一個日本皇族,那不一鍋端殺殺威風豈不是辜負了美女的信任!因為此次事件,直接導致大鵬為首的政府與日本談判失敗。所以說,影片環環相扣,一絲不茍。
梁朝偉是怎么暴露的呢,他對王一博說他不得不暴露,他殺了投誠的黃磊。我們用心看就會發現,在旅館中,黃磊向梁朝偉交代和他同住的同事“陳小姐”的時候,他的“陳小姐”還未說出口,他已在紙上寫下了“陳”這個字,這說明,梁是知道他們的,直接說明了梁是共產黨,也是他們的上線。當時我還以為自己眼花了,其實是導演給觀眾的暗示。
最揪心又最燃的一幕是王梁對打。梁朝偉暴露,和夫人陳小姐打算離開,箱子已提到手,這時,王一博帶領著人到了。小嘍嘍們肯定不招打,不一會就剩下了倆個大boss的終極對決。當時在現場觀看,我都忍不住喊出了聲,實在太真實了。想著做戲給外人看,沒必要打得這么認真吧,還是我天真膚淺了。那是個什么年代,那些人都是千年的王八萬年的精。做戲要全套更要真實。特務機關,對于他們這些人來說,刑訊逼供是家常便飯,分辨傷口的真實與受傷程度深淺就是他們的專業,何況現實情況也比影片殘酷得多。打得沒有任何花架子,沒有絕世奇功,就是拳拳到肉生死搏殺。窗簾蒙頭、玻璃插肩,實打實得血肉橫飛,讓躲在暗處的日本間諜無法分辨真偽,這樣才有利于王一博順利取得日高官的信任。這時我們不得不佩服演員了,沒用替身,非常敬業。
再來說說演員們的演技。老演員們自不用多說,梁朝偉對于諜戰這一系列影片,肯定是駕輕就熟行云流水,眼神、肢體語言都非常到位,背臺詞式的說辭,來一個說一遍,體現了程式電影一貫的黑幽默。
周迅就是天生的電影臉,最高光的`時候就是她和丈夫久別重逢相擁時刻,整個身體包括臉部肌肉都在顫抖,演出了乍見丈夫的歡喜和刀口舔血潛伏工作的危機。
王傳君長了一張日本臉,站著不動看上去就是個日本人。這次他飾演政府的走狗,沒有信仰沒有同情心還好色,壞得透透的。他的表演也是不著痕跡非常入戲。
沒想到大鵬除了搞笑有天賦,演漢奸也是本色啊。這就是好演員的魅力,對于角色精髓,吃得透透的。
張婧儀和江疏影既驚艷又讓人驚喜,導演就是會拍美女,江南女子的婉約精致和傲嬌,在她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你在聽江疏影徐徐道來她刺殺唐部長的經過,以為她手到擒來差點就成功,她又不動聲色地說出了了“他對我用刑了”,毫無防備地,我的心一下子被擊中了。吳儂軟語下,道出了軍統治下的美女間諜,她是那樣美麗堅忍又是那樣的不幸。飾演交際花但實為共產黨的張婧儀,鏡頭和臺詞都不多,但演出了地下工作者的勇敢和機智。
青年演員王一博給了觀眾最大的驚喜和驚艷,他有著和梁朝偉一樣重的戲份。打戲流暢,讓人嘆為觀止。幾次落淚,一次次讓人揪心,那種沉重與壓抑,躍然于屏幕。卡車一幕,對著梁朝偉做著槍爆頭嘴巴眼神配合著的動作,簡直就是痞帥本帥啊。
不做太多劇透了,大家去影院欣賞吧,絕對不辜負電影票的價值。
無名觀后感3
在年初一去電影院觀影是近幾年我家的新節日儀式感,所看影片選了《無名》,原因也很簡單,就是抗戰時期的諜戰題材全家人都喜歡。
本來我是帶著點兒“可能這是一部主要觀看對象為粉絲”的影片的心態的,但是從一開場,我就徹底改觀了這種多少有些戲謔的心情,不得不被電影鏡頭帶入其中情境,認真觀看起來。
結論是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從昨晚看完影片到現在過去24小時了,仍然在回味其中的一些細節。
所以這將是一篇比較認真的觀后感,優點缺點我都會談到。為了不劇透,我將盡力不談情節,只說令我非常喜歡的關于電影表達本身的部分,以及我感覺到稍顯不足的部分。
首先談談我喜歡的部分。最喜歡的就是本片的鏡頭表達,通過不同風格的畫面來替故事訴說著它的心思。例如,前一秒唯美純凈平和的潔白羔羊,下一秒就是一鍋胡亂燉著的肉,甚至連能令人產生食欲的好顏色都沒有。這種反差畫面鏡頭,在本片里出現很多次,或許希望觀眾感受到視覺沖擊,或許僅僅是用這樣的方式表達著現實的殘酷。不論是什么,這些不需要臺詞的畫面,就是電影這種藝術形式最直觀的一種表達。
攝影畫面的色彩上,在黑白灰對比,暗色調和明色調的運用,都有值得好好品味的地方。使我比較深刻記住的是那碗噼啪亂跳的蝦。環境的顏色都不鮮明,唯獨那碗活蝦的料汁的暗紅色令我感覺刺眼,那顏色和牢房里的地面上永遠洗不干凈的血污豈不是一樣?而蝦這個掙扎跳躍的主角雖然被泡在料汁里,卻也分明是黑灰色的。導演想說什么欲言又止,但恐怕觀眾是可以領會到的了。這就是鏡頭的語言,是攝影的溝通方法,是電影的表達藝術。
鏡頭里的一些特寫細節,也是在講述線索,仿佛是猜謎,每一點蛛絲馬跡都是在幫觀眾推測出情節的鏈條關系。至于這些鏡頭所透射出的種種隱喻和思索,則是另一種讓觀眾回味的地方,各人都會有各自的解讀,所以產生的'后勁也是很大的。
敘述。電影不是按照時間順序或者事件發展順序講述故事,也就是說,是非線性敘事模式。可能這種方式不是每個觀眾都適應或者喜歡的,我很喜歡,并且我驚喜地聞到了一點黑澤明的味道。
其實這個故事在影片結束的時候,把事件按照時間順序重排,觀眾會發現其實并不復雜,甚至可以說是個比較簡單的故事。因為在那個年代,我們那些為了民族抗爭奮斗在隱秘戰線的先輩們的故事,大體上都是沒有驚天動地精彩紛呈的,他們越是平常才越是勝利的保證,甚至很多生死攸關的經歷是能用一句話就概括得完的。正是如此,我覺得這個非常規的講述方式更合適,更容易讓觀眾印象深刻。
開篇看起來的“東一句西一句”的講述,我認為是一種對每個人物的素描,然后針對每個人物開始各自表述。也就是說,這種插敘倒敘和人物視角的切換,是將每個人物逐步豐滿立體的過程。比起平鋪直敘的講故事方式有利于故事情節理解來說,這個看起來雜亂無章的方式顯然更有利于塑造人物的層次感,就好像散文那樣,“形散意不散”。
這也呼應了片名《無名》,它想講的是一群人,而不僅僅是講一個故事。對于一個并不算復雜的故事來說,這個非線性敘事的方式給人物樹立是起到了助力的。
不夠完美的部分。前面說了很多的畫面和色彩的表達,搭配上相對簡單的故事情節,可能會讓一些觀眾覺得影片有點形式大于內容了。我認為影片想引起人們注意的那些過于龐雜的歷史過往的方方面面,實在不是一個故事一部電影就能說得完的,能用鏡頭語言給觀眾留下一些記憶,已經是一部好電影了。但如果故事能更加豐滿一些,一定會讓對信息量和邏輯性上要求更高的觀眾得到滿足和享受。
演員方面只說說王一博。王一博的角色適配度其實是超出我的預想的,他的表現是合格的,甚至可以得分更高點。日語臺詞和上海話臺詞都非常加分,武戲也是個加分項。
可我也不得不說他的演技不足的地方。和梁朝偉以及日諜長官對戲的時候還好,因為有年齡和地位的差距,他表現得謙遜和弱勢并沒有什么明顯的不合適。反而是與平輩的“同僚和朋友”的王傳君對戲的時候,讓我感覺略顯不足。尤其是最后和王傳君對峙一段,明顯沒有接住王的氣場,若能體現出內心情感沖突后更堅定強烈的“必殺”的殺氣,就完美了。
說了這么多,肯定有我沒有講到的地方,但我自己喜歡和覺得有遺憾的點基本上是交代完了。總體來說我很喜歡這部電影,是一部值得再看的影片,也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各種細節,欣賞電影這種藝術形式種種的細膩之處的影片。
也借《無名》向那些生前無名,故后仍然無名的英雄們致敬。
無名觀后感4
今年第一場電影,一個人觀看,在眾多的春節檔電影內選擇了《無名》,選擇看這部電影的理由很膚淺,因為有梁朝偉出演,我喜歡看他電影,大概是從看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開始的,心想有個老戲骨出演的電影應該不會太差。
電影講述的是日本侵華至日本投降期間,各方力量特務之間的潛伏及周旋。電影使用了蒙太奇手法,用了大量的低角度拍攝,反復在不同的場景之間開展故事,使用相似的物品作為轉場,而轉場的物品承擔了一定的暗喻。整部電影看下來我的感受是緊張而又刺激。將看似無關的跳躍片段故事梳理一遍,故事完整清晰。
印象深刻的是,開篇沒多久,三個為政府工作的親日分子(走狗王部長,包含兩個潛伏共黨:何主任、葉秘書),在他們工作的監獄里走著,監獄的多個籠子里關著犬只,充斥著狗吠聲。我覺得這里是有三種暗喻,首先是,狗作為“走狗”來內涵這三個親日分子背叛祖國;其次是,狗是警覺的,為后來兩人的謹慎潛伏做了鋪墊;再次是,狗被關在籠子里是 困獸,也比喻后來兩人出現的危機。后來三人抓捕了共黨江小姐,在監獄內江小姐說想換個地方,這里的狗叫讓她不舒服,我的理解是江小姐在罵他們走狗。何主任最后放走了要被槍決的江小姐,從這里已經初見端倪何先生是共黨。在草原上行刑放了空槍,鏡頭又出現了“狗”,相比起刑場耀武揚威的警犬,轉場后出現的.這只狗就遜色很多:在日軍轟炸后的廢墟中,瘸著腿的犬只在尋找食物,雨水無情地拍打著它,在這種情境下人的溫飽都成問題,它自然是沒有找到食物的。它一拐一跳的走進擠滿了人的防空洞內避雨,防空洞內兩個士兵,一個士兵拿槍來想砸這只敗犬,另一個士兵制止了他,將一塊餅扔出防空洞外,犬只跑去叼起來,后被飛機投下的炸彈炸死。士兵沒有保護殘疾的犬只,而是去欺負它,那他們將會如何對待民眾呢?
第二個暗喻,是出現在日軍找水源,找到一口井并喝了里面的水,發現井水被污染無法飲用勃然大怒,將村民放到坑里用水泥活埋。之后電影出現了透過方框向外看,一只小羊在尖叫的畫面。小羊代表了無法反抗的村民,及被活埋時候的絕望。后來畫面轉到日軍圍著大鍋吃羊肉,平民像羊一樣任人宰割。
第三個暗喻是鏡子,它多次出現,都在最為復雜的“葉秘書”這個角色的情景中。我開始一直以為葉秘書是一個堅定的走狗,直到電影最后半小時,他的身份才開始反轉。人看鏡子,是在審視、反思自己。當葉秘書喜愛,喬裝成舞女的共黨方小姐罵他走狗,讓他去死;在執行日軍的刺殺任務之前;在最后跟日軍頭目攤牌自己是共黨,每個關鍵的轉折點都出現了對鏡凝視的鏡頭。
還有一個場景的轉場很妙,是一個透明帶蓋子的碗里面,鮮紅的醬汁泡著一些在跳的蝦,這道菜是王部長的父親做的。電影不久后出現的場景:葉秘書執行日軍的刺殺任務,一個手榴彈扔出,一群人倒在血泊中,跟這碗生腌蝦多像。電影還有一幕用生腌蝦做轉場:到了和平年代,葉秘書在一家餐室吃生腌蝦,鄰座(應該是王部長的父親)說他兒子前些年在上海,現在還沒有回來,生腌蝦的血紅色也是暗示了王部長被人殺了。
電影也用了色彩去渲染氣氛,例如用黑色等深色來烘托緊張的氣氛,用橙色的陽光來表達溫暖和平的氛圍等等。
【無名觀后感】相關文章:
無名的小草12-22
無名小花作文08-14
無名樹作文10-12
無名湖作文10-26
無名小學作文02-01
無名的觀后感02-01
《無名》觀后感02-01
無名觀后感03-28
無名的觀后感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