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初中生個人感悟
在平日的生活或工作學習中,我們常常會收獲不一樣的感想和體會,避免會忘記,不如寫篇感悟的文章,記錄下來吧。你知道寫感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初中生個人感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初中生個人感悟1
初讀魯迅先生的散文籍《朝花夕拾》的時候,便見識了魯迅先生的佳作《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是一篇透露出魯迅先生心聲的散文——批判舊封建社會的教育制度以及魯迅先生心中的強烈不滿。
散文講述的是魯迅先生小時候的樂園——百草園,在這里,有恐怖有趣的美女蛇,魯迅先生認為這是他自由的天地,有美麗的植物還有可親的小動物,這里有魯迅先生美好的回憶。但是后來,魯迅先生被迫到三味書屋讀書,百草園也就賣給了別的人,濃濃的書香彌漫了整個三味書屋,這里沒有百草園的活潑,也沒有百草園的樂趣,這里的是嚴肅,是認真,讓魯迅先生的心靈也隨之改變。他恨封建的教育制度,但是他卻很敬佩他的老師,在他的影象中,他的那位老師是個博學,和藹可親的忘年之交。
這片文章淋漓盡致的描繪了百草園生動美麗的景象以及三味書屋給魯迅先生的壓抑的感覺,生動而又形象地描寫了餓魯迅先生在快樂過后的苦惱,體會了魯迅先生的對封建社會制度的強烈的反抗,這也是帶領他走向文學道路的一個重要的條件.
在三味書屋,魯迅先生曾今請教過老先生關于”怪哉”的故事,但是被老先生一口拒絕了,并要求魯迅再也不能對他提這么”無關緊要”的事情,只是讓他一味的學習,仿佛認為他就是神一般地聰明,可以完成他不止的任何任務。他很苦惱,只好在課堂上畫畫,時不時地和那些同學溜出去,去玩耍。
我不知道我應該怎么形容他的童年生活,說他快樂呢,他的快樂也沒有延續多長的時間。他想念他的百草園,卻不得不捧起那難懂枯燥的書。他這只風箏被一根長長的線給束縛著,不能高飛。
讀完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那想念快樂的心理,那活潑的眼神,在我的心里飄蕩著,飄蕩著……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初中生個人感悟2
當我讀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我心中立刻涌出了兩種不同的看法。
當我讀完“百草園”這一部分后我心中是羨慕的。羨慕魯迅小時候的自在,可以快樂的融入大自然,不像我現在在家中寫著作業。還羨慕魯迅能有一個這么好的環境,擁有一個這么生機勃勃的大園子,可以在園中觀察植物,昆蟲。我真的好渴望能有一個這樣的小花園。
當我讀完“三味書屋”這一部分后,我心中是有些震驚的,震驚舊社會老師的嚴厲,那可比百草園的昆蟲要厲害的多。也正是這私塾讓魯迅失去了自由、快樂。我不禁為魯迅捏了把汗。
讀到魯迅偷偷描畫時,我又被兒童的天真給逗樂了,反過來一想,正是這“三味書屋”里先生的嚴厲,博學、才能教導出這么優秀的.魯迅先生。同時也從魯迅對先生的描寫中,深刻的感覺到他是多么的懷念和感激自己的老師啊。
整篇文章讀下來,我即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感受到了舊社會先生的嚴厲。這篇文章還引發了我的聯想,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不也是這樣的嗎?幼兒時可以去公園盡情的玩耍,慢慢長大后,開始學習,10歲時開始正式進入艱難的學習征途,長大后,一定不會忘記自己的恩師。人的一生,就是這樣過去,如果我們不珍惜每一個時光,就會覺得這一生沒有意義,但如果我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就一定會覺得很快樂,很美好。
整篇文章讀下來,感覺很順暢,細細品味后,卻感受到了許多新看法,難道不是這樣嗎?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初中生個人感悟3
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回憶了魯迅以往的事,其中有一篇令我遲遲不能忘懷。這篇講的是魯迅小時候家有一個百草園,那里有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蟬、黃蜂天子(云雀)、泥墻根……
魯迅先生在描寫百草園的時候,用了很多手法,比如擬人等,但是魯迅先生用擬人的手法略多一點,比如把蟋蟀在鳴叫寫成在彈琴。這樣現的更美啦,令我在讀的時候腦海里不禁浮現出當時蟋蟀在彈琴、油蛉在低唱的美麗情景,讓我們有無限的向往。
魯迅先生在文中寫了長媽媽講的一個故事,文中那個讀書人在納涼的時候被妖蛇所糾纏。后一位和尚救了他,收了妖蛇。在文末魯迅先生還寫了教訓——倘有陌生人叫你的時候,千萬不要回應,我絕的,雖說這個故事有點迷信,但是這樣子的話,我們也就會乖乖聽話了(就類似于以前媽媽總是說不聽話的小孩子會被狼吃掉)。
讀完全文,我不禁被當時老師覺得學生不應該問課外的問題所感到疑問,課外的疑問也是問,為什么就不能問呢?
在他們讀書的時候,雖有不聽話的人,但是在魯迅先生的筆下,還是蠻好的。
Ade是德語再見的意思,我不禁佩服魯迅先生的外文水平,我合適不想也想像他那樣,德文等語言樣樣精通呢?
魯迅先生真不愧是一代偉人文章寫的是那么完美啊!充滿魅力的百草園!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初中生個人感悟4
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后,十分羨慕魯迅先生在百草園度過的美好時光。文中充分描寫了百草園給魯迅先生的童年帶來的無限樂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光這些景色,就讓魯迅先生百玩不厭。百草園這個樂園仿佛會讓讀者恨不得馬上去那兒飽飽眼福呢!
文中的長媽媽還給魯迅先生講過一個關于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告訴我們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然而這個故事給魯迅先生有了些“后遺癥”。魯迅先生從此在夏夜乘涼時,總有些擔心,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這合理的寫出了魯迅先生年幼時害怕的心情。
當魯迅先生要到上學的時候,家里人將他送到三味書屋,也就意味著魯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蓮等……要說拜拜了。
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生活。盡管如此,魯迅先生還是經常和同窗們出三味書屋后的一個小園玩。雖然能折梅花、尋蟬蛻、喂螞蟻,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這遠遠不及在百草園的自由、快活。
這篇文章不僅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向往自由的心情,而且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達了魯迅先生兒童時代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情。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初中生個人感悟5
近些日子里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這是魯迅的一本回憶性散文集,字里行間像是冗長的巷,里面是斑駁的回憶投射出的倒影。巷子中似乎也有無數的絲線將我纏繞,拉扯著我拽到記憶的洪流里。而朝花夕拾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更是如此。
百草園是魯迅兒時的樂園。每一個角落都藏著他無限的樂趣。之中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玩伴,陪著他吹秋日的微風,然后靜默著小憩。口渴時可以摘珊瑚珠般晶瑩剔透的覆盆子,含在嘴中是滿滿的甜蜜。即使是蕭瑟無味的冬日也如夢幻般,可以在冬季白色的紗裙中穿梭,可以支起架子捕鳥。那些無憂無慮的生活,沒有忌憚,沒有焦愁,沒有痛苦。仿若一個悠然的夢,而魯迅則是夢中人。這么多年后他仍然沒有忘記那個夢,他仍然把那個夢編成書簽夾在日記中,在閑暇時可以翻開悠然地瀏覽,時光似乎就可以一下子倒退二十年,他似乎還可以回到那一年的百草園,回到那一年他美輪美奐的夢。
后來他去了三味書屋。他開始了自己的學業。每天都要和厭煩繞嘴的古文打交道,而百草園則早也就丟在那里漸而荒蕪起來。三味書屋的生活是無趣的,可是在多少年后,這本書中,魯迅先生還是很懷念那個“讓人生厭”的地方。那里的壽鏡吾先生也成為了魯迅一生所銘記的人。
魯迅的童年生活是愉快的無慮的。而每個人又何嘗不是呢。我們也曾走過那段懵懂的時光,也會在之后去懷念那時還帶著稚氣的自己。自己兒時走過的街,穿過的巷,巷弄里留著長胡子賣冰糖葫蘆的老頭子,院門口纏繞的老樹根,還有樹根上自己刻下的歪歪扭扭的字跡,在多少年后還是依舊清晰可見,似乎多少年的光陰都不曾打亂他的章節,多少年的風雨都不會吹散他的印跡。他還是那樣分明地站在那里,當光線都昏暗時他還是那樣散著微光,那樣毫發畢現地站在那里。那些童年的故事也刻畫在心房壁上然后就慢慢風干成圖騰,像是一座橫亙在過往和現在兩個彼岸的橋,成為心中魂牽夢繞的想往。
我們也有自己的百草園,也有自己的三味書屋。那些躲藏在記憶里的是永遠也不會消退的。我懷念我的百草園,我的三味書屋。更懷念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流淌過的歲月。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初中生個人感悟6
在這篇文章中,我看出了魯迅先生對自由與美的大自然的熱愛與喜愛,卻也看出了魯迅先生對三味書屋里枯燥死板且又嚴厲的學習生活十分厭惡。我想,這樣封建的教育扼殺了多少兒童天真、善良、活潑的天性啊。
不過,也許只是飽含著對當時封建教育的厭惡吧,我相信魯迅先生對自己的老師壽懷鑒先生還是有著極大的敬慕的吧。他是那樣和藹博學,總會在讀書時十分投入,甚至到了忘我的地步,雖然對學生很嚴格,卻不會嚴厲地打罵,頂多是瞪幾眼,這在當時的社會下,是多么難得啊!12歲到17歲,相當于一個人的中學至高中階段,魯迅先生全在老師的教導下學習著,這也為他后來那些犀利卻有內涵的文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想,壽懷鑒老先生也是魯迅先生一生當中十分重要的幾位人物之一吧。
“美女蛇”這一則小故事,應該是魯迅先生對黑暗的抨擊,寄托著他希望光明與善良有朝一日能夠戰勝黑暗的美好愿望。這則故事與百草園的聯系,也讓我對百草園里那片長草叢多了一種神秘與不安的感覺。
魯迅先生的偉大與他所付出的貢獻是中國乃至世界都家喻戶曉的,讓我們把這份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這份敢于斗爭的民族精神永久的傳承下去!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初中生個人感悟7
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表達了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文中,充分描繪出百草園這個荒原充滿著無限的樂趣,那兒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這里無疑不是一座兒童的樂園,無一不充滿生氣,無一不充滿快樂,難怪魯迅先生喜歡這兒了。
當魯迅先生到了要上學的時候了,家里將他送進了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老師的家的書房。
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工作。魯迅先生和同窗們經常到屋后的園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遠遠不及在百草園里自由、快活。
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里,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初中生個人感悟】相關文章: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感03-16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感09-01
讀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感12-22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感15篇09-03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感(15篇)09-01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感小學作文08-09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06-19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07-14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案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