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鎮矛盾糾紛排查分析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鄉鎮矛盾糾紛排查分析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鄉鎮矛盾糾紛排查分析報告 1
為切實貫徹落實黨代會會議精神,進一步深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解決影響學校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育人環境,我校結合學校實際情況,于4月份至6月份在全校范圍內,通過動員摸查、核實分析、集中整治、自查總結等方式,集中開展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活動。為查缺補漏、總結得失,學校經回顧、自查反思,特將活動的具體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夯實責任
為確保本次活動效果,切實落實工作責任,學校結合縣局文件精神,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書記為副組長、其他班子人員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本次活動的組織協調、檢查實施、情況反饋等工作。對具體工作的落實實行分年級塊狀包抓,具體由年級包抓領導分項負責落實、督查。學校建立相應考評機制,對包抓領導及教師的活動落實情況進行具體考評,并納入學期末績效考核。有力加強了活動領導,夯實了活動職責,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動員部署,摸底排查
學校第一時間召開行政會組織學習文件精神,研究活動
1113實施方案,具體分工、細化責任,及時召開動員會全面安排部署,在此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出了富有針對性、具有可操作性的矛盾糾紛化解活動方案。同時,按照“誰排查、誰負責”的原則,組織工作小組成員對學校影響較大的突出信訪問題、重點矛盾糾紛、群體性苗頭、安全隱患等不穩定因素進行了一次全面細致的排查,并對突出問題逐件進行了造冊登記,建立臺帳,明確了辦結時間。
三、逐項核實,分析研判
為切實解決學校內部存在的突出問題,化解重大矛盾糾紛,學校在深入摸查、公開信訪的基礎上,組織小組成員及教師代表對排查記載的新、老問題進行了認真分析、研判,第一時間弄清了新問題的產生根源,研究出了解決辦法,商定了解決時限,制定出了妥善解決老問題的工作方案,為矛盾糾紛及問題的逐項化解提供了有力準備。
四、化解矛盾,集中整治
按照“標本兼治”的原則,學校以化解矛盾、整治隱患、消除一切不穩定因素為目標,圍繞尚未解決的老問題、排查出的新問題,結合既定的解決辦法和措施,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深入實際,切實化解了潛在的矛盾糾紛。對學校教師提出的合理信訪要求,工作小組嚴把政策耐心做其思想工作,使其接受處理意見,妥善解決了存在矛盾;對教師堅持不合
1213理要求的,工作小組盡最大努力進行維穩,將矛盾糾紛很好地化解在了萌芽狀態,有效地確保了學校的`和諧與穩定。
五、深入自查,反思總結
經過為期三個月的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學校順利完成了本次活動的各項指標任務,有效化解了存在的矛盾糾紛,妥善解決了存在的新、老問題。學校在扎實開展活動的基礎上,組織工作小組成員及教師代表于6月21日至6月30日進行了為期10天的活動自查,回顧總結了活動的開展情況,查找出了工作疏漏并及時進行了整改,總結出了工作的得失及經驗。
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學校將結合本次活動的經驗、得失,進一步建立工作長效機制,在狠抓工作水平,加強教師法制教育,引導教師正確信訪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化解矛盾糾紛的新路子,切實促進我校和諧與穩定,努力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事業而不懈奮斗。
鄉鎮矛盾糾紛排查分析報告 2
一、引言
矛盾和糾紛是社會存在的一種客觀現象,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難以避免的問題。針對矛盾和糾紛的存在,我們需要積極主動地進行排查和化解,以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本報告將圍繞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和分析展開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二、矛盾糾紛排查分析
1.矛盾糾紛的背景
矛盾糾紛的產生往往是多種因素的綜合結果,包括經濟利益、文化沖突、資源分配不均等。針對排查的對象,我們需要對矛盾糾紛的背景進行全面了解和分析。
2.矛盾糾紛的排查方法
排查矛盾糾紛需要綜合運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包括調查問卷、訪談、觀察等。根據不同的矛盾糾紛,選擇合適的排查方法可以更快、更準確地找到糾紛的癥結。
3.矛盾糾紛的根本原因
矛盾糾紛的產生往往有深層次的原因,包括社會結構、制度規定、文化傳統等。通過深入分析,我們可以找到矛盾糾紛的根源,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三、矛盾糾紛化解分析
1.矛盾糾紛的化解原則
矛盾糾紛化解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包括公平公正、協商一致、依法處理等。遵循這些原則可以讓雙方在化解糾紛的過程中達成共識,共同維護社會穩定。
2.矛盾糾紛的化解方法
針對不同的矛盾糾紛,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化解方法,包括調解、仲裁、訴訟等。根據矛盾糾紛的性質和當事人的意愿,選擇合適的化解方法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
3.矛盾糾紛化解的難點和挑戰
矛盾糾紛的化解過程中會面臨一系列的難點和挑戰,包括當事人的情緒化、利益訴求的多樣性等。針對這些困難,我們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方法,以確保矛盾糾紛的.順利化解。
四、解決方案
1.加強矛盾糾紛預防工作
矛盾糾紛的預防是解決矛盾糾紛的根本途徑。加強社會管理、改善制度規定、提升民眾素質等都是有效的預防措施。
2.完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
為了更好地化解矛盾糾紛,我們需要完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包括健全調解仲裁制度、提供法律援助、建立公平公正的司法審判系統等。
3.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和調查能力
針對矛盾糾紛的復雜性,我們需要加強相關部門的排查和調查能力,提升專業素養,并與相關部門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
4.推動社會治理創新
社會治理創新是解決矛盾糾紛的重要手段,我們需要積極推動社會治理創新,包括建立社區和諧共治機制、推動網上矛盾糾紛化解等。
五、總結
矛盾糾紛的排查和化解是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保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通過本報告的分析和解決方案,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矛盾糾紛的挑戰,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鄉鎮矛盾糾紛排查分析報告 3
本月全鎮各級人民調解組織緊緊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扎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較好地發揮了人民調解職能作用。現將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總體分析
本月接待矛盾糾紛當事人2批,人次8次;排查矛盾糾紛8次,排查矛盾糾紛1起;調處糾紛12起,其中調解成功12起、直接調解4起。
二、分類分析
在本月調處的12件矛盾糾紛中,有征地拆遷糾紛1起,環境污染糾紛1起,婚姻家庭糾紛2件,有鄰里糾紛3件,土地承包糾紛2起,合同糾紛1起,其他糾紛2起。
三、隱患分析
本月我鎮轄區內發生的矛盾糾紛主要還是集中在婚姻家庭、鄰里之間的具有農村矛盾糾紛特點的糾紛。各基層調解工作委員會在調解過程中充分發揮調解信息員的作用,對于出現的矛盾糾紛隱患進行及時的處理,確保了社會平安、穩定。下一步,鎮調處中心還將與個基層民調組織一道加大排處力度,對重點人群進行跟蹤調處,以防止出現原有矛盾糾紛的激化和矛盾糾紛隱患的爆發。
四、個案分析
近日,我鎮人民調解委員會成功調解一起合同糾紛案件。事件經過:20xx年,濱江村駱莊組部分農戶與村民李xx簽訂了農田承包合同,承包期到今年11月止。在李xx
未知情的情況下,今年三月,出租此塊田畝的農戶與第三方王xx簽訂了土地承包合同,并收取了定金,欲在與李xx合同期滿后將土地租給王xx。現李xx合同期滿,想續租,王xx拿著合同欲讓李xx撤出,兩人相持不下,找到出租方,出租方也難于解釋,又想把土地繼續租給李xx,而王xx也不肯讓步,三方引發糾紛。
我鎮調委會調解員在了解了具體情況受理糾紛后,同三方代表進行了溝通,并講解了《合同法》有關內容的規定,根據法律規定,李xx享有優先承租權對該糾紛,認為出租方在與李xx的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前欲與第三方王xx簽訂合同一事未通知李xx,對此引起的糾紛出租方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經調解員的細心勸導,最終三方達成調解協議:1、李xx享有優先承租權;2、出租方退還與王xx簽訂合同時支付的定金,并按照合同要求給予王xx單方違約金作為賠償。3、李xx給予王xx500.00元作為補償。
五、研判分析
基層矛盾糾紛的產生很多情況下是由于群眾片面維護自身權益造成的。當自身與他人、集體、或政府發生矛盾時,群眾學會了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權益,但是有些群眾片面要求維護自己的利益,只認對自己有利的“死理”,愛鉆“牛角尖”,從而造成矛盾糾紛事態升級,調解難度增大。
在解決矛盾糾紛的.過程中,各基層調委會應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調解能力建設力度。要進一步完善大調解組織網絡,健全糾紛排查、信息分析、快速反應機制,確保發現在早、處置在小。要著力把握社會矛盾糾紛發生、發展、變化規律,抓住要害化解矛盾,不僅形成化解婚姻、家庭、鄰里、賠償等常見性、多發性糾紛的方式方法,而且要積極探索成立征地拆遷、醫患糾紛等專業調解組織,調處征地拆遷、企業改制、環境污染、勞動爭議、行政爭議和醫患糾紛等新型矛盾糾紛,形成化解專業化矛盾糾紛的方法體系。要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建立完善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的科學評估體系。要重視加強村(居)調解組織建設,發揮好“第一道防線”作用。
2、加大部門協調配合力度,形成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整體合力。注重和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積極推動信息聯通、工作聯動和矛盾糾紛的聯排、聯防、聯調,形成推進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的強大合力。同時,積極整合各方面調解資源,搞好
“公調對接”,實現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和行政調解的有機結合,提升化解矛盾糾紛的整體合力。
3、加大調解工作宣傳力度,營造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良好氛圍。加大對社會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的宣傳力度,不斷提升大調解工作的社會影響力,使“處理矛盾首選調解、調解也是法制建設、調解反映社情民意、調解小成本大效益”等全新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廣大老百姓信任調解、選擇調解、使用調解,使廣大人民群眾關心支持大調解工作。
鄉鎮矛盾糾紛排查分析報告 4
一、引言
鄉鎮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單元,矛盾糾紛的排查與化解工作直接關系到當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發展。為全面了解本鄉鎮矛盾糾紛現狀、特點及趨勢,以便有針對性地制定應對策略,特開展本次矛盾糾紛排查分析工作,并形成本報告。
二、排查范圍與方法
本次排查涵蓋了本鄉鎮xx個行政村及社區,涉及人口約xx人。采用了多種排查方法相結合,包括定期走訪村民小組、設立矛盾糾紛舉報信箱、與村干部及村民代表進行座談交流、梳理基層綜治中心及相關部門的接訪記錄等,確保排查工作全面、深入、細致,無死角、無遺漏。
三、矛盾糾紛現狀及特點
(一)矛盾糾紛總體情況
在本次排查期間,共發現各類矛盾糾紛xx起,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其中,已成功化解xx起,化解率達到xx%,其余xx起正在積極協調處理中。
(二)矛盾糾紛類型分布
鄰里糾紛:共xx起,占比xx%。主要表現為宅基地邊界爭議、相鄰房屋采光通風問題、生活噪音及排水糾紛等。這類糾紛多因雙方缺乏溝通或對相關法律法規及村規民約認識不足而引發,且具有反復性,一旦處理不當,容易導致鄰里關系長期緊張。
家庭糾紛:xx起,占比xx%。集中在夫妻關系不和、贍養老人爭議、財產分割糾紛等方面。家庭糾紛往往涉及情感因素,處理起來較為復雜,需要綜合考慮法律、道德、倫理等多方面因素,且容易引發家庭內部成員之間的矛盾激化,甚至可能影響到周邊鄰里的正常生活。
土地糾紛:xx起,占比xx%。主要涉及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土地征用補償分配不均等問題。隨著農村土地政策的調整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土地價值不斷凸顯,相關糾紛也日益增多。此類糾紛涉及面廣、利益關系復雜,處理難度較大,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對社會穩定造成較大威脅。
經濟糾紛:xx起,占比xx%。包括民間借貸糾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財務糾紛、農村電商交易糾紛等。經濟糾紛通常與經濟利益密切相關,當事人對自身權益的關注度較高,且部分糾紛涉及法律合同及金融知識,在證據收集和法律適用方面存在一定困難。
其他糾紛:如環境污染糾紛、交通事故糾紛、勞動爭議糾紛等共xx起,占比xx%。這些糾紛類型相對較為分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鄉鎮社會秩序的穩定。
(三)矛盾糾紛特點
多發性與季節性:部分矛盾糾紛如鄰里糾紛、家庭糾紛呈現出多發性特點,在日常生活中時有發生。同時,一些糾紛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例如在農忙時節,因土地耕種、灌溉用水等問題引發的土地糾紛相對較多;而在春節等重要節假日期間,家庭糾紛的發生率則有所上升。
復雜性與多樣性:當前鄉鎮矛盾糾紛不再局限于單一類型,往往涉及多個領域、多個主體,呈現出復雜性與多樣性的特點。例如,一起土地糾紛可能同時涉及土地承包、土地流轉、土地征用等多個環節,且涉及村民、村集體、政府部門等多個主體,各方利益訴求相互交織,使得矛盾糾紛的處理難度加大。
利益性與敏感性:絕大多數矛盾糾紛都與當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尤其是土地糾紛、經濟糾紛等涉及較大經濟利益的矛盾類型,當事人對糾紛的處理結果關注度極高。同時,一些矛盾糾紛由于涉及到政策執行、群體利益分配等敏感問題,容易引發社會輿論關注,處理不當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影響社會穩定大局。
基層性與民生性:鄉鎮矛盾糾紛主要發生在基層農村地區,與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具有鮮明的基層性與民生性特征。這些糾紛反映了農民在土地權益、家庭關系、鄰里相處、經濟發展等方面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將直接影響到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矛盾糾紛產生原因分析
(一)經濟發展不平衡
隨著鄉鎮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地區的經濟結構和利益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部分村民通過從事特色農業、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新興產業實現了增收致富,而一些傳統農業種植戶或缺乏勞動技能的村民收入增長相對緩慢,貧富差距逐漸拉大。這種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了部分村民心理失衡,在涉及土地流轉、集體資產分配等利益問題時容易產生矛盾糾紛。
(二)法律法規意識淡薄
農村地區部分群眾文化程度較低,對法律法規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在處理鄰里關系、家庭事務、土地權益等問題時,往往缺乏依法辦事的意識,更多地依賴傳統習俗和村規民約。而一些村規民約本身存在不完善或與法律法規相沖突的地方,導致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容易引發爭議和糾紛。此外,部分村民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不知道如何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而是采取一些過激行為,進一步加劇了矛盾糾紛的復雜性。
(三)基層治理能力不足
鄉鎮基層組織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中承擔著重要職責,但在實際工作中,部分基層干部存在工作能力不足、責任心不強等問題。在面對復雜的矛盾糾紛時,缺乏有效的調解方法和技巧,不能及時準確地把握矛盾糾紛的焦點和本質,導致矛盾糾紛得不到及時妥善處理。同時,基層組織在信息收集、溝通協調、資源整合等方面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無法形成有效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合力。
(四)政策宣傳不到位
政府部門在一些涉及農村地區的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存在宣傳解釋工作不到位的情況。例如,在土地征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政策實施過程中,部分村民對政策內容不了解、不理解,對政策實施的目的、程序和補償標準存在誤解,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矛盾糾紛。此外,一些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存在靈活性不足、一刀切等問題,也容易引起群眾不滿,導致矛盾糾紛的產生。
(五)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農村地區也面臨著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從鄉村治理向城鄉融合治理的轉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農村人口流動加快、社會結構分化加劇、思想觀念多元化等因素相互交織,使得農村社會矛盾糾紛呈現出集中爆發的趨勢。例如,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農村家庭結構發生變化,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問題日益突出,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家庭糾紛和社會問題。
五、矛盾糾紛發展趨勢預測
綜合當前本鄉鎮矛盾糾紛的現狀、特點及產生原因分析,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鄉鎮矛盾糾紛仍將保持一定的數量和復雜性,并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一)矛盾糾紛總量可能略有波動
隨著鄉鎮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和基層治理工作的不斷加強,部分矛盾糾紛有望得到有效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總量可能會有所下降。然而,在一些新的政策出臺、重大項目建設實施以及社會熱點事件發生等情況下,仍可能引發新的矛盾糾紛,導致總量出現一定的波動。
(二)新型矛盾糾紛將逐漸增多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農村地區的廣泛應用,農村電商、農村金融、智慧農業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與之相關的新型矛盾糾紛也將逐漸增多。例如,農村電商交易糾紛、網絡金融詐騙糾紛、農業生產數據安全糾紛等將成為未來鄉鎮矛盾糾紛的新類型,對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三)群體性矛盾糾紛風險依然存在
土地糾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利益分配糾紛等涉及群體利益的矛盾糾紛仍然是鄉鎮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在一些情況下,個別矛盾糾紛可能會因處理不當或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引發群體性事件,對社會秩序造成較大沖擊。因此,加強對群體性矛盾糾紛的預警和防范工作仍然是鄉鎮基層組織的重要任務。
(四)矛盾糾紛的跨區域、跨部門特征將更加明顯
隨著城鄉融合發展的深入推進,鄉鎮與城市之間、鄉鎮與鄉鎮之間的經濟聯系和人員往來日益密切,一些矛盾糾紛不再局限于本鄉鎮范圍內,而是呈現出跨區域、跨部門的特征。例如,環境污染糾紛可能涉及多個鄉鎮甚至城市與農村地區,農村勞動力在城市務工過程中發生的勞動爭議糾紛也需要鄉鎮與城市相關部門協同處理。這就要求鄉鎮基層組織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中加強與其他地區和部門的溝通協作,建立健全跨區域、跨部門的矛盾糾紛聯動處理機制。
六、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建議
(一)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群眾法律意識
制定系統的法制宣傳教育計劃,針對農村地區群眾的特點和需求,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法制宣傳活動。例如,通過舉辦法律知識講座、發放法制宣傳資料、開展法律咨詢服務、設置法制宣傳欄等方式,向廣大農民群眾普及憲法、民法典、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與農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增強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結合農村實際案例,開展以案說法活動,通過對典型矛盾糾紛案例的分析講解,讓群眾更加直觀地了解法律的適用和糾紛解決的途徑,提高群眾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
加強對農村基層干部的法律培訓,提高其法律素養和依法治理能力,使其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中能夠熟練運用法律知識,依法依規處理各類矛盾糾紛,發揮好基層干部在法制宣傳教育和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二)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加強鄉鎮基層組織建設,選優配強村 “兩委” 班子成員,提高基層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工作能力。建立健全基層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納入考核內容,激勵基層干部積極主動地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
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機制,建立定期排查、信息報送、分析研判、分級預警、聯動處置等工作制度,確保矛盾糾紛能夠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處理。加強鄉鎮綜治中心建設,整合公安、司法、民政、信訪等部門資源,形成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合力。
加強基層調解組織建設,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 “三調聯動” 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各類調解組織在矛盾糾紛化解中的作用。加強對人民調解員的培訓和管理,提高其調解技能和業務水平,打造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人民調解員隊伍。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鄉鎮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對矛盾糾紛的信息化管理。通過信息平臺,及時收集、匯總、分析矛盾糾紛信息,提高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的效率和精準度。
(三)強化政策宣傳解讀,增強政策執行透明度
政府部門在制定涉及農村地區的政策時,應充分考慮農村實際情況和農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廣泛征求意見,確保政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在政策實施過程中,要加強宣傳解讀工作,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向農民群眾詳細解釋政策的目的、意義、內容、程序和補償標準等,讓群眾充分了解政策,理解政策實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減少因誤解政策而引發的矛盾糾紛。
建立政策執行監督機制,加強對政策執行過程的監督檢查,確保政策執行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及時發現和糾正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因政策執行不當引發矛盾糾紛的,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四)關注民生熱點問題,從源頭上預防矛盾糾紛
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例如,加強農村道路交通、水利灌溉、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解決農民群眾出行難、用水難、用電難等問題,減少因基礎設施不完善而引發的矛盾糾紛。
加強對農村弱勢群體的關愛和幫扶,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完善農村低保、特困救助、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制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關注農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的生活狀況,通過建立農村養老服務機構、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等方式,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促進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
積極引導農村產業發展,培育壯大農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通過發展農村產業,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讓農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創業,增加收入,從源頭上預防因經濟利益問題而引發的矛盾糾紛。
(五)建立健全應急處置機制,有效應對群體性事件
制定完善鄉鎮群體性事件應急預案,明確應急處置的組織機構、職責分工、處置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加強應急演練,提高鄉鎮基層組織和相關部門應對群體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在群體性事件發生時,要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要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了解情況,控制事態發展。堅持依法依規、冷靜果斷、妥善處理的原則,積極與群眾代表進行溝通協商,傾聽群眾訴求,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避免矛盾激化升級。
加強對群體性事件的輿情監測和引導,及時掌握輿情動態,通過官方媒體、政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發布準確信息,回應社會關切,避免不實信息傳播引發社會恐慌和混亂。
七、結論
鄉鎮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關系到農村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發展。通過本次排查分析,我們對本鄉鎮矛盾糾紛的現狀、特點、產生原因及發展趨勢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應高度重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強化政策宣傳解讀、關注民生熱點問題、建立健全應急處置機制,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為鄉鎮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鄉鎮矛盾糾紛排查分析報告】相關文章:
2020鄉鎮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范文02-23
縣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調研報告范文10-20
矛盾糾紛排查會議紀要06-22
矛盾糾紛排查工作總結12-14
矛盾糾紛分析研判報告(精選12篇)10-28
矛盾糾紛排查會議紀要09-0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會議記錄04-0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