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新教材發言稿(精選10篇)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我們都可能會用到發言稿,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發言稿會更加事半功倍。相信許多人會覺得發言稿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課程新教材發言稿,歡迎大家分享。
新課程新教材發言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能夠參加這次新課改經驗交流會,感到非常榮幸;能夠與大家一起分享新課改的成果,交流新課改的經驗,我又感到特別激動。上一學期,在縣教育局的正確指導下,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以全國有名的洋思中學、杜郎口小學為旗幟,結合本校實際,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課改浪潮。我們在自己的班級里,針對自己任教的學科進行了大膽的改革。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我們都有了很大的收獲。大家都知道課堂改革,最大的亮點是“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實施新課改以來,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談談我的做法及幾點體會。不當之處,還望各位領導與老師多多批評指正。
一、建設結構合理的學習小組
我班有54名學生,以4人一小組,本著“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同質結對,異質幫扶”的基本原則對全班學生劃分成13個學習小組。(剩下的兩名特殊的學生由我來管理)。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沒有采取民主選舉制度,直接由我來劃分的。首先選出13名學習認真、遵守紀律、自覺性比較高的同學為正組長,也是小組的1號;其次再選出13名副組長,是小組的2號(這13名同學相對于正組長來說表現稍差一點);然后再選出后四分之一學生,是小組的4號;最后剩下的學生為小組的3號。我又按照同學們性別差異、性格特點、習慣愛好將全班同學合理搭配組合成13個學習小組。其中1號和4號同桌,2號和3號同桌,1號在3號的前面,4號在2號的前面,這樣安排他們的座位主要是便于小組合作學習。這樣每個小組就相當于全班的縮影或者截面,成了一個“小班”。 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劃分小組不是給學生貼上優、良、中、差的“標簽”,而是更有利于分層教學,分層學習,分層訓練,培優輔弱,整體推進,為新課改的順利實施搭建了基本的框架。
二、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
魏書生多少年前就講過,“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管人人,人人管我。在公平的基礎上,各負其責,所以各小組內,組長有任務、有責任,其他成員也不能閑著。各人應分擔具體的任務。1號同學負責檢查語文和英語作業,2號同學負責檢查數學作業,3號同學負責檢查品德作業,4號同學負責檢查科學作業。他們每天早晨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都把作業交到的相應的同學那里,然后再由科代表收齊交到各科老師手里。組內每個成員都是組長,其中1號管聽寫、2號管衛生、3號管紀律、4號管擺放桌子。每一件事都能找到負責的同學,讓孩子們帶著責任感和使命感去管理自己的小組。
三、發揮小組長的帶頭作用。
小組長是一個小組的核心,一個做事認真負責的小組長能帶領整個小組積極向上。每天早晨的經典誦讀以及中午的靜心習字,都由小組長安排任務,比如今天要背誦哪首詩,要練習幾課的生字,都由小組長安排。每個課間由小組長提醒組員下一節課上什么課,要預習還是要復習,也是由組長安排。比如,下一節課是英語,組長就帶領組員讀上一節課所學的英語單詞或句子;如果下一節課是數學,組長就出兩三道計算題;如果是語文,組長就帶領組員寫生詞或預習要學的課文。
四、創設有利于小組學習的環境
合作學習是學生的一種學習方式,同時也是教師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在學習一篇新課文時,我都會引導學生在讀完課題后提出問題,給學生創造小組合作學習的環境。比如在教學《翠鳥》一課時,我問同學們:“讀了課課題你們可以提出哪些問題?”他們經過思考,提出很多個問題,翠鳥長得什么樣?翠鳥有什么本領?翠鳥的家在哪里?翠鳥喜歡吃什么?……其實這些問題都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然后我就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先自己解決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然后小組內交流。小組在交流時,首先由3號、4號發言,1號、和2號做補充或提出意見。這樣就避免了3號、4號同學不思考,不發言的現象。同時提醒發言的同學盡量做到能讓小組每個成員都能聽見,回答問題要完整;聆聽的同學要做到認真聽并能提出不同意見或看法。
五、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并作出指導。
學生的合作學習是否有效,同教師的參與指導是分不開的。因此,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不應"袖手旁觀",更不能做下一環節的準備工作,而應當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去,在組間巡視,對各個小組的合作進行觀察和介入,對各小組合作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教師還應針對學生合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比如在教學《路邊的橡樹》一課時,有這樣一個問題,“工程師和工人們為什么嘆氣?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當時我在巡視中感覺同學能理解意思,但不知怎么表達,我在旁邊一點撥,“工程師看看筑路計劃,說明計劃能不能改?”同學們說:“不能。”我接著問:“橡樹能不能砍呢?”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也不能。”然后再分析這個問題,學生就很容易回答了,也就是計劃不能改,橡樹也不能砍,他們不知該怎么辦?所以嘆氣。從中可以體會到他們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意識比較強。
六、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
每一種新制度的推行,評價機制是最重要的。在學習的每一個環節,學生日常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讓學生明白,個人的成績不再凸顯,只有小組的成績才是自己的成績,只有你的團隊整體優秀了,你才是優秀的,以此強化團隊的意識,督促學生在小組內互幫互助,提高整個小組的水平。每個學生每節課的表現,都有值日組長進行詳細記錄,我也設計好了記錄表和評價標準,每天值日班長在班級量化中對表現好的小組和個人進行表揚,值周組長把每周表現好的學習小組和個人進行表揚,并評出每周優秀小組和文明之星。期末我們還要評出本學期的優秀小組、優秀組長和優秀組員進行表彰獎勵。通過著一些列的措施,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各小組間形成了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
新課程新教材發言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上午好,受市教研室與市語文教育學會的委托,要我向大家介紹我校語文教研組就編寫導學案的一些做法,我覺得有點班門弄斧,雖然我們已經運行了半年,但到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導學式教學模式,而且一些老師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困惑,比如認識不夠、理論模糊、比如操作上無所適從。所以我認為這次交流算不上經驗之談,僅僅可以稱得上是我們延安中學xxxx屆語文組就導學案教學開展情況的一個回顧與小結,是一點體會與困惑罷了。希望我的發言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激活大家的思維,撞出各位的靈感,以使當今教育界最流行的導學式教學模式能夠再提升一個臺階,上升一個高度。
一、導學案編寫遵循的原則
學案編寫遵循的原則就是教學處要求五個原則:主體性原則、探究性原則、導學性原則、層次性原則、實用性原則。遵循原則編寫時要做到三個有利:有利于學生預習,有利于課堂交流,有利于教師引導。
二、起草導學案的編寫模式:
起先我們是一課一個學案,在實施過程中,因為課時劃分不明確,老師和學生在操作與使用過程中感覺很不順溜,后來我們又修改為一課一個大學案,分為合理的幾個學時,以學生版和教師版兩種形式呈現。學生版的包括:
1、頁眉部分有必修課本的冊數,語文組名稱以及學案編號;
2、標頭部分包括有單元課文類型,課文名稱,課型(精讀課、略讀課),編者,審核人,班組,姓名,使用時間。
3、提示部分包括有使用說明,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課前準備,學習方法,學時安排,教具。
4、正文部分具體包括兩大內容:學案內容與整理或補充內容。
學案內容部分分學時編寫,每一學時里都設計有:學習要點與學習過程。在學案內容里,不管幾個學時,合起來一般有這么幾個板塊:預習導學,作者及作品簡介,預習小題,自主探究題,合作探究題,當堂檢測題,高考知識鏈接,拓展延伸,課后作業與收獲與反思等,這幾個板塊不是每一學時都有,是根據根據課文的內容而設計。
整理或補充內容部分交給學生填寫,隨著課堂的開展過程而隨機批注。
5、最后的頁腳部分設計有溫馨寄語,所選語句一般都與課文內容有關。
教師版與學生版大同小異,區別是把學習目標改成教學目標,學習重難點改為教學重難點。具體內容里的學習要點與整理與補充材料改為教學要點與導學過程設計,最后的收獲與反思改為教后反思。有一點要強調,每一學時結束后都有課后思考題或課后作業。
三、編制程序
導學案編寫要充分發揮教研組、備課組的集體智慧,我們按如下七個步驟進行操作:
1.提前分工
2.主備課人編寫
3.備課組長審核
4.教研組集體討論(3人主講-主備課人是第一主講人,要對學案各欄目編寫意圖作出說明,第二主講人是備課組長,要對學案的修訂提出建議;第三主講人是協作備課組成員,幫助協作組完成學案的審定)
5.主備課人修改
6.定稿
7.教師個性備課。
四、具體編寫任務的分配與要求:
1、教研組長結合本學科特點,設計好教師版與學生版的模板,并對編寫的格式與字號的要求做以詳細規劃,并將具體的編寫方法與要求下發給每一個備課組。
2、以備課組為單位,一個備課組負責一個單元,備課組長具體負責分工與督促檢查,并做好審核與整理。
3、每一單元的第一課一般由備課組長編寫,并在備課組會議上和備課組的老師一起集體討論本單元的總體要求與目標,并把每一課的重難點也確定下來。
4、每一單元所有的課文學案編寫好以后,由備課組長先把關,從字號的大小到問題的設計是否科學以及排版是否合理等。當然,前提是每一位編寫者要本著負責的態度來編寫,不可以應付,更不可以亂七八糟交上來讓備課組長處理,那樣備課組長的任務就太重了,如果備課組長再不認真,又囫圇地上交給教研組長,那就很難編寫出像樣的學案了。
5、最后由教研組長審核把關,對于不合理的就打下去,重新編寫與整合。
五、具體的使用方法及其他補充:
1、課前一天下發,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我們這一課要學習些什么內容,分幾個學時,各學時都要解決什么問題。然后充分預習,解決預習導學里的問題(一般包括了解作者及作品和個別淺顯的預習題,上課時老師檢查。)
2、自主探究題因題目的難易程度分為課前解決與課堂解決兩種,不可一概而論。一個學時一般涉及一到兩個。合作探究題一般都要求課前有所思考,課堂上留時間閱讀與探討,然后展示并點評小結(可以學生點評,也可以教師點評,主要取決于學生回答的情況而定)。一般一學時涉及一到兩個。不宜多!!要不就會流于形式。
3、課堂檢測與高考鏈接以及拓展延伸往往涉及在最后一個學時,有些學案里有,有些學案里沒有,有些學案涉及這個,有些涉及那個,不固定。課堂檢測也就一兩道題目,高考鏈接一定是高考題,拓展延伸屬于提高能力類的題型或材料或作業。
4、每一學時后的課后作業一般都比較容易,所涉及的問題基本都是學生愿意思考,也愿意做的合理化小題,一般兩個。
5、學生版的學案要求學生在課堂與課下整理歸納好,一般一篇課文執教結束后收交上來,老師做檢查。
6、教師版的學案要求教師必須在已有的基礎上繼續深入的認真備寫,老教師在問題下整理答案,在導學過程設計里備寫問題突破的方法即可;年輕教師除了做到老教師這點外,還需要夾頁,做其他必要與必須的補充內容。(說明:編寫學案的教師,把自己所編寫的學案有關答案與思路與可行性方法以及合理化建議提前印發給教師,以供教師備課時參考。)
7、補充一點:我們編寫學案也走了許多彎路,由編寫內容太多,太瑣碎到漸漸刪改嘗試,再到逐步科學合理。每一篇語文課里都會有很多要講的點,如果面面俱到,勢必會束縛了教師,也束縛了學生。這就要求每一位編寫學案的老師一定要深入研究課文,精心合理地設計出最簡潔又最科學最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問題來。尤其要強調的是編寫的問題一定要向能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的方向靠攏。這里我舉一個例子:
【自主探究】里的問題是:題目是蜀道難,請你仔細閱讀詩歌,你認為詩人從哪幾個角度寫了蜀道之難?(方法指導:結合注釋,勾畫圈點重點字詞,抓住關鍵字眼和句子梳理探究。)
【合作探究】里的問題是:你最欣賞這首詩中的哪種藝術手法,結合詩句談談好嗎?
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三個問題:第一個是你對李白了解多少呢,能否談談?第二個是你認為詩人從那幾個角度寫蜀道之難?第三個是你最欣賞這首詩中的哪種藝術手法?結合詩句談談好嗎?這些問題的共同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問題也很簡練,沒有那么多瑣碎的問題,易于教師操作。然而我們不可以小看這三個小問題,它帶給教師的備課任務卻很大,你得全方位理解李白,深入細致地理解詩歌才可以應對學生課堂上千變萬化的回答并作以正確的點撥與引導。
8、關于作文教學的學案編寫情況,由于時間關系,我不做介紹了,它與課文學案編寫有一點出入,一般都分兩個學時:第一學時為寫作指導,第二學時為講評收獲。
六、一點困惑與建議
“導學案”既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也為教師個性發揮提供了平臺,不但減輕了教師的備課負擔,更有利于教師隊伍的建設。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上探究,課后完善”三環節,將學習重心前移,營造了濃厚的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氛圍,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但運行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與以后解決。
1、導學案無疑是科學的,也是合理的,更是符合教育規律的,然而我們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存在學生預習不夠充分,高一九大學科都要預習,且都要自主探究一些問題,加上難免有個別課文中的個別探究問題設計的不盡人意,導致課堂推進比較艱難。
2、在導學案使用中,“學生的學”和“教師的導”的度把握不好。有些教師重“講”輕“學”,認為思考、交流太耽誤時間,不如自己講效果好,結果忽視了學生的創新和探究能力的培養。有些教師重“學”輕“導”,全部內容交給學生完成,該講的不講,結果導致學習效率低,知識漏洞多。因此,在導學案的使用中,控制好教與學的度至關重要。比如:對于部分重點課文,學生已有的知識水準和有限的預學時間遠遠達不到我們的要求,繁重的教學任務不允許我們拉長時間去研磨探討,僅僅靠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是不夠的,所以對于一些比較深奧,學生又很難深入探究清楚的問題,我們主張老師做深入淺出地講解。這似乎與導學有些矛盾,但我們不可以被導學絕對性束縛住了。
3、教師投入程度及能力的差異,導致學案質量參差不齊。建議每一位老師都投入到編寫學案中來,一定要認真且仔細,對于每一個問題的設計與方法的指導都要精心安排。切忌貪多求全,我們要立足教材,適當拓展,不可以粗糙行事,更不能敷衍塞責,讓高質量的學案帶動我們上出精彩的有品位的課,讓科學的學案引領學生考出更好的成績。
時間倉促,我也就只能說到這里,有不到之處,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謝謝!
新課程新教材發言稿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早上好。
我是安慶幼兒園的張磊。02年我被評為“閘北區幼教學科名師”。作為一名工作在幼教工作第一線的青年教師,我感到自己是幸運的。名師稱號不僅意味著榮譽,也代表著期望和壓力。二期課改為我們一線教師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但也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深知,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挑戰自我,勇敢地走在課改的風口浪尖,才能跟隨課改步伐。
在教育局領導的關心下,在教研室老師的指導下,在幼兒園領導和同事們的支持和幫助下,我投身于上海市二期課改過程中,積極思考,大膽實踐,讓自己逐步向一名更加成熟與理性的教師發展。
經過了“二期課程”的實踐錘煉,我深深體會到,逐步樹立與增強課程意識已經成為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課程意識包括理解課程理念、熟悉教材結構與內容、自主制定各類計劃,科學設計一日各個環節、善于整合各類課程內容等。而成為有課程意識的教師,首先要成為一名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教師。
回顧我在二期課改中的成長過程,我發現,自己的摸索總是與“問題”相伴隨的。我敢于正視問題,不斷地把問題提給自己,這,是一個思考伴隨實踐的過程。“問題”和“提問”是伴隨我體驗二期課改理念與實踐的基本線索,它們見證和幫助了我逐步樹立與增強自身的課程意識。
在這里,根據我作為一名教師的工作實際,將我的“問題”按照課程實施的時間段分成三類,一、為主題實施搭建框架階段、二、細化與實施課程具體活動的過程階段、三、主題完成后的回顧反思階段,現在我就將其中的做法和感受與大家分享。
一、為主題實施搭建框架階段
1.主題對孩子的價值是什么?
每一個主題都有各自的側重點,對于孩子來說就有不同的價值,套用一句俗語“好的不一定適合,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主題的價值也是這樣。我的做法是:找和理。
找:就是把主題中可能涉及到的孩子發展所需要的各種有用的價值都找出來,越全面越好。
理:就是從找出的眾多價值中理出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班級實際的有效價值,“推動”幼兒發展。
比如說“我們的身體”就是孩子們很喜歡的主題之一,它的價值是可以“認識身體主要部分的外部特征,體驗它們的作用;運用測量及比較的方法,體驗自己在長大,并為自己長大而高興”,除此之外,我發現,試著保護自己的身體和營養健康的飲食習慣也是對孩子們有益的價值,而且可以自然地轉入到下一個主題“好吃的食物”。理出這些有效價值之后,我就要考慮接下去的問題了。
2.孩子對主題已有的經驗是什么?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的做法通常是:
試探性的詢問:試探性的詢問孩子與主題相關的問題,了解孩子對這個話題的知道程度和參與熱情。
趣味性的開始:選擇幾個孩子們可能會感興趣的活動和話題作為主題的開始,調動起孩子的參與熱情,充分掌握孩子的興趣指向,事先估計他們清楚什么,需要了解哪些,為下一步思考主題的價值作鋪墊。
3.結合教材與孩子的實際,我可以預設的主題網絡是怎樣的?
主體網絡預設的過程就是規劃主題價值如何實現。體現對教育內容和方式的選擇。對應、整合和擴展是我在思考主題網絡結構中較常用的做法。
1)對應,就是將教材中的現有活動與理出的主題價值相對應,選取適合的,除掉不適合的。
2)整合,是將生活、游戲、運動以及我園的園本課程、數學和英語的特色等眾多活動內容,整合進主題中,充分考慮到綜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動之間的互動與滲透,發揮課程的整體效應。
3)擴展,預先估計孩子可能出現的問題,感興趣的話題等一些與主題價值有關的內容補充進網絡中。
與選擇內容同時思考的還有教學方式,“我用什么方式實現和接近主題價值?”。
1)集體教學和個別學習(正規活動與非正規活動)聯動
集體教學和個別學習兩種方式都可以為實現主題價值服務,主題中整合進的各項活動內容,生活、游戲、運動以及我園的園本課程、數學特色都可以這兩種方式來進行。
2)達成預設與接納生成同時兼顧。
我用自己作為教師的理性來預設達成孩子基本經驗的主題結構與內容,但也總為自己和孩子在實施課程中不可預知的可能性保留一些空間。因此,我習慣以“問題”來設計每個教學活動的基本環節,并不斷鍛煉自己根據孩子的實際來現場判斷課程走向的能力。
3)園內課程與園外輔助有效搭配
我認為,孩子的活動要重在過程和體驗,我非常愿意組織和引導孩子們走出幼兒園,走進大社會、走向大自然,諸如,春、秋游;親子活動或者是某些專項活動等往往能整合多項內容,活動之前,我總是對活動進行框架與布置,讓孩子們帶著思考、有準備的參加,有收獲的歸來。
舉例“在秋天里”
4、主題實施過程中家長可以做什么?
家園互動,家園共育在二期課改中被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的確,有了家長的理解與配合,課程開展可以事半功倍。
我在發動家長參與課程中堅持“提前”和“合理”原則。
1)提前告知家長:讓家長有時間準備
2)合理的配合:這些信息是家長都力所能及的,沒有很大的難度,操作性強。
比如主題“我愛我家”
我會對家長這樣說:請你和家長一起看看寶寶剛出生時候的錄像和照片,念念和說說寶寶出生日記,講講自己當時的感受。通過這樣操作性很強的提示讓家長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
二、細化與實施課程具體活動的過程階段,我通常向自己提5個問題。
1、活動的目標指向明確么?平衡么?
舉例:蛋寶寶
1)通過照看雞蛋一天的活動,體驗做父母的各種感受。(這一目標更多是情感上的體驗)
2)嘗試用語言、圖示等方式對活動中發生的各種問題以及采用的解決方法進行表述。(這一目標既有對孩子語言大膽和完整表達的要求;又讓孩子借助繪畫的方式表現心中的感受;而且活動中的各種問題和矛盾更是對孩子在交往、協作等社會能力的要求)
2、活動內容貼近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嗎?有趣嗎?
今天的活動是一個體驗活動,活動內容的選擇非常吸引孩子。大班孩子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具有喜歡模仿成人,愿意接受新鮮事物,樂于迎接挑戰等年齡特點;加上我們班又是情感比較豐富樂于表達自己的見解,于是結合年齡特點和班級特色我設計了讓孩子們做一天“父母”的體驗活動,讓孩子們在看似簡單的過程中體味困難與辛苦,并了解樹立責任感的重要性。
3、與活動內容相配套的環境和材料準備有哪些?
除了活動中需要的材料之外,我們教師常常忽視通過環境創設來營造活動氣氛。其實,照片、圖片、孩子的作品、相關內容的墻面布置都可以為活動增色不少。
活動環節設置合理嗎?
活動環節層層遞進么?如何滿足不同層次的孩子需要?
層層遞進:看錄像回憶——描述和討論發生的各種問題——表達內心的感受
滿足不同孩子需要:首先,觀察孩子是了解孩子年齡特點的前提,只有仔細觀察孩子才能發現他們之間存在的差異,知道他們需要什么幫助。其次通過觀察,我基本將班級的孩子分成三類,能力強、能力一般、能力相對較弱的,在每次活動時總是根據每種孩子的特點細化活動要求。以“樂于表達”這一個目標,我就有不同的設計:
1)能力較弱的孩子能重復其他孩子的話,并樂于說說自己當時的行為。
2)能力一般的孩子能清楚的復述錄像中孩子的行為和當時自己的行為。
3)能力強的孩子能表述行為背后的想法,適當總結,進行語言示范,如:錄像——午睡,有了蛋寶寶就睡不好,因為總是擔心蛋寶寶會有事等。(不能睡個安穩覺)
4、活動最后的延伸部分是怎樣的?
這個活動與其他活動的關系,怎樣向另一個活動過渡(延伸)
延伸部分通常可以是:活動的補充、活動的遞進、或者向另一個活動的過渡
舉例“蛋寶寶”
請孩子把這個活動的感受與家長分享,加深彼此之間的理解和情感,也可以和家長共同照顧或者撫養一個小動物培養責任感和關心照顧他人的能力。(活動的遞進)
將孩子活動錄像在區角活動時對有興趣的孩子播放,將孩子的作品張貼出來便于孩子相互分享與交流。(活動的補充)
家長的感想或者飼養小動物的方法(向另一個活動過渡)
三、主題完成后的回顧反思階段
1、主題中活動的預設是否有效?
每一次的課程設計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它總是我和孩子的互動中成長和變化的。我常思考:每一項活動是否都有價值?主題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存在無意義重復和偏、漏么?將多余的活動從主體網絡中刪除,保留成功的活動,力求用較少的活動實現更多的價值。
2、活動后孩子是否有所獲得?
我看到了班級孩子整體和每一個個體的表現和成長了么?
我常常回顧,通過這個階段的學習,孩子們整體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哪些方面還待加強?
我是否能回憶出每個孩子在這個階段中的某些具體表現(包括興趣、語言、作品等等),特別是對那些能力一般的孩子的有沒有更多的認識?他們是不是有機會在所有孩子面前獲得過老師的肯定,有過積極的體驗?
例如通過活動和觀察我常發現:內向的孩子在情感上往往更細膩和敏感;安靜的孩子則做事仔細,認真;性格穩中的孩子有時會語出驚人。
我會將孩子個別的成長或者閃光點記錄在成長手冊中;然后與家長溝通孩子不同的特長和興趣愛好;通過表揚和贊美孩子的長處來鼓勵孩子克服和改進身上的不足,已獲得個性化的發展。
“二期課改”是一個放大的空間,讓我們在理解“以幼兒發展為本”基本理念的基礎上,與孩子一同來搭建他們成長的階梯。教師的課程意識是監控我們教學探索的有效工具。伴隨著思考和實踐的一系列“問題”,就是課程意識萌芽和形成的過程。
我想,我的思考和積累就象一個不斷放大的圓。思考越多,圓越大,圓周就越大,接觸到的空白就越多。我愿意和我的同伴、我的孩子一起去面對和探索更多的未知。
真誠地希望得到大家批評和指正。謝謝大家。
新課程新教材發言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的新課程之路。記得大學老師第一次教我們新課程改革理念時大家講了一個故事。一位學者曾做過一項調查:他到一所學校去,用粉筆在教室的黑板上輕輕一觸,黑板上就出現一個小白點。老師問:這是什么?國外的孩子十分活躍,爭先恐后地說:這是天上的星星,這是路邊的石子,這是小蟲、這是樹上的甜果由于他們豐富多彩的想象而有了各種各樣的答案。而在我們中國,同樣的動作、同樣的問題卻引起全班同學一片茫然。在老師的追問下他們才齊聲答到:這是粉筆點!教室里沒有一點雜音。這和國外的學生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位學者繼而說到:當今世界有兩類國家,一類是軀干國家,只有身體,腦袋靠別人。一類是頭腦國家,也就是他們有很強的創新能力。嘿,而你們中國就屬于那類軀干國家,要想發展,必須依靠頭腦國家。我們作為一名未來的中國教育工作者,聽到這樣蔑視的口吻,心中不禁感慨萬千。我們深深地知道如果我們所經營的教育再不改革,我們將延誤下一代,將被時代所拋棄。
可喜的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春風,終于在我們翹首期盼下走進了校園。新課程改革也是我這個在多年傳統教育體制下培養出來的新一代教師渴望的課堂。“以人為本”、“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發展性評價”……等等這些新的理念讓我感覺到一切都是那么新鮮有。然而當我帶著貧乏的知識和經驗走向教學崗位真正置身于課改大潮時,卻突然不知所措了在實現新課標倡導的既要體現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又要保證秩序井然的目標時,我總是手忙腳亂,在兼顧教學的趣味性和教學成績時我總是顧此失彼。回首自己的新課改之路,有艱辛有挫折,也有歡笑與成功。
記得有次我精心的準備一節精品課時,想把我所學的新觀念、新方法用于課堂教學活動中,那篇課文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我設計了采訪各國外交代表人物的話劇活動,并安排學生排練,可是上課時雖然課堂氣氛熱熱鬧鬧,卻偏離了原本的教學方向,根本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后隨著對課改的進一步理解,我反思意識到盡管我安排了話劇表演,但都是我事先安排好的,那和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有什么區別呢?后來再一次有效課堂的教學實踐中,我真正的做到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結果學生的展示讓我驚訝連連他們綻放了出乎意料的光芒。在不斷摸索不斷嘗試和不斷學習中,我覺得新課改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我們教師需要做的就是研究課標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尋找學生最樂于接受的方式,尋找最適合這一課使用的教學方式。
課改教人深思,實踐催人奮進,讓我們繼續乘著課改的東風,在教學路上繼續前行。
新課程新教材發言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新課程,新理念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現在正是一個摸索的時期,今天,我和大家共同討論,我發言的題目是:《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
(一)新理念下的語文課堂
起動于世紀之交的我國的第八次課程教材改革,是中國教育應對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的挑戰,是培育創新人才、增強綜合國力的戰略性決策,其深遠意義遠遠超越了課程與教材的范疇。
新課程理念在新世紀的創生,為我們照亮了迷徑。那么,新理念下到底應該有什么樣的語文課程呢?有人說,應該是,激情與智慧齊飛,感悟與生活共舞。就此,我想簡單的談四點:
第一:品味語言,感悟形象
語文學科的性質是什么?“課標”指出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工具性,指語文課程是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人文性”著眼于語文課程對于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但是,眾人解讀一本“課標”理解的角度,理解的課度,不會一致,因此出現偏頗也在所難免。比如“課標”提出語文要課內外結合。樹立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語文綜合性學習等理念,說真的,這些理念觀點確實是語文學習的必有規律,但有的老師在實踐的過程中,往往是外來的東西占據了主流,課堂上、唱、跳、畫、演、等形式層出不窮。而忘記了這節課該教給學生一些什么?不容置疑,眾多的'花樣,虛化了語文,虛化了小學語文課堂!因此,語文課標認為,語文課堂最重要的任務還是應該讓學生品味語言,感悟形象。這才是小學語文課堂的魂,其他的那些形式,可以做為語文學習的補充,課堂上我們決不能肥了別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園。如何品位語言,感悟形象呢?首先,讓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每讀一篇課文,就猶如引領學生進入了一個特定的精神家園。在那種特定的時空中與課文里的人物對話,與作者、與老師、與同學對話,交流彼此的思想,感悟經驗等。還要引導學生讀出文字背后的東西。作者“情動而辭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心聲,做為我們就要“披文而入情”“三分文章七分意”,解讀課文,讀出文字中間的“七分意”,解讀課文,讀出文字中間的“七分意”讓學生目視文字,進而頭腦中產生畫面,借助自己的經歷,體驗談自己的感受,建構自己新的感悟,新得體驗。通過對語言的比較、分析、理解,文字就不再是靜止的符號,而是充滿活力的有聲有色的畫面、形象。
第二激情蕩漾,個性飛揚。
新課標提出,三個維度,提出應該尊重學生的閱讀見解。因此,語文課應該激情蕩漾,個性飛揚。語文老師是需要激情的。我想,課堂上,老師要上出自己的個性,弘揚學生的個性,有個性必然有激情!一節好課,是否也應該是“激情燃燒課堂呢?
請看特級教師孫建鋒教學片段《最大的麥穗》的對話:
學生1:蘇格拉底是一位好老師,他教子弟,在麥地,不用課本,用麥穗不是直接告訴他們道理,而是讓他們親自實踐,自己悟出道理。
老師:你不是在批評我吧!(同學們笑了)的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應該向蘇格拉學習,同時也應該向你們學習。
學生2:我認為蘇格拉的弟子很笨,他們太聽老師的話了。只知道去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結果兩手空空。他們為什么不留下一個穗呢?因為“一大于零”呀。
老師:好一個“一大于零”(教師從課本里拿出一片銀杏葉,走到他的面前)知道是什么嗎?
學生:這是銀杏葉!
老師:這可不是一片普通的銀杏葉,關于他有一個故事,如果有一天那位同學的語言觸動了我的思維,震撼了我們的心靈,我就將這片葉給他,說完,老師雙手遞過銀杏葉給學生2。
學生2:(雙手接過樹葉,激動地流下眼淚)
學生3:課文最后一句話“追求應該是偉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讓我懂得:人應該有遠大的理想,但也應該注重現實。比如,我的追求是考上北大,如果南大錄取了我,我首先去上,以后還可以再考上北大的研究生呀!
老師:這樣,你既讀南大,又讀北大,如此的大學經歷,是美妙的,也是雙贏的!老師贊賞你,這是我去年從清華校園摘的竹葉,我想送給你,看到他,你想到什么?
學生3:我想由考北大改為考清華!(師生大笑)
老師:我希望六年后,能讀到一封來自清華的信,而這封信,正是你寫的。
學生:一定會的!(他激動接過竹葉)
老師:我期待著那一天!(說完教師主動和他握手)此教學實錄。
處處閃現著智慧,處處沖滿著靈氣,處處涌動著激情。這是個性的魅力!孫老師的課,時時處處讓我們感受他的“情”。真情、親情、友情,都似為激情,教師的激情,學生的激情,課堂的激情。
第三:教無定法,形散神聚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也許我們剛走上工作崗位是需要一定法的。接著,就應該丟掉這些“法”。
在聽完永正老師的課以后,每次感覺都是,他的課堂是真正的與學生交流對話,如行流水,看不出“使的是什么招”。而學生在他的課堂中,為什么都那么聰明呢?
課堂是師生共同經歷的一段生命的體驗。既然是師生彼此學習的伙伴,是“教學相長”。那么,教師沒必要設計過多的技法,“過多的技法”只能是去“套”學生,如果學生不和你配合,你就會傻了眼,不知所措。一個高素質的教師,應該跟著學生走,以學定教,用自己的理念,用自己的經歷去面對學生,是我們去“配合”學生,或者是“師生合作”。教師只有忘記自己,與學生共舞,才會真正擁有自我。學生的思緒是不確定的,因此,課堂是動態的,是生成的,猶如一首散文詩,形散神聚。美就在于學生的不可預料,美就在老師的隨機應變。
第四:超載知識,走向智慧。
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過:“回顧我的語文教學走過的路,最為成功的感受是、“語文是育人的”。學語文,學習的是學習的方法,學習的習慣,是讀書的智慧,做人的智慧。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才能切實‘為了學生明天的發展’,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如:在未教《灰椋鳥》一課時,人都說:“灰椋鳥尖尖的嘴,灰灰的背有什么好看的。”但自學了這篇課文后,同學們對這種鳥有了不同的看法。也意識到: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這是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空洞的說教,只會讓這句話變成枯燥的文字。而自從學了這節課后,“灰椋鳥”讓孩子們對人生有了最明確的認識,這才是學生最寶貴的收獲呀!
“秋水共天長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大詩經王勃給我們帶來了經久的廣闊,悠遠的意境。今天,我們新理念下的語文課堂,也應該是“感悟”與“對話”共舞,“激情”與“智慧”齊飛。
〈二〉閱讀的作用及其注意的問題
閱讀是學習之母,大量的知識是通過閱讀來實現的,沒有知識的積累,就沒有寫作靈感的閃現與爆發。《語文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在總目標中又要求在閱讀方面注意,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他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絕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當然也學不好語文。為落實這一指導思想,目標首先從閱讀得數量著手,這包括兩方面的要求:一是提倡擴大閱讀面,要求: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擴展自己的閱讀面”“擴大閱讀方面,擴展自己的視野,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二是規定課外閱讀量。新課標規定:
第一學段,(1-2年級)課外閱讀不少于5萬字。
第二學段,(3-4年級)不少于40萬字。
第三學段,(5-6年級)不少于100萬字。
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第四學段,(7-9年級)要閱讀的名著總量不少于6-9部,閱讀字數達260萬字。
九年義務教育閱讀字數累計達400萬字左右,既然閱讀如此重要,那么,在閱讀中應注意一些什么問題?
閱讀教學的目標觀。
變“一維目標”為“三維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維目標”的提出,是當今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同時也為中小學閱讀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那么,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正確把握三維目標,提高閱讀的效率呢?
第一、在教學的指導思想上,要認清三維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三維目標的實施,絕不是三維之間的幾何相加,它是在閱讀教學的一體化的教學過程中實現的。
第二、在實施的策略上,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選擇恰當教學的突破口。例如:可以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情感態度的變化入手,實施三維目標,還可以從交流個性化的學習方法入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在閱讀中享受探究和創造的樂趣,使三維目標得以實現。
第三、在評價的方法上,要采用綜合評價的方法。例如:“知識和能力”可采用口頭和書面的測試方法進行評價。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一是可以采用觀察的方法,通過觀察和分析學生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判斷學生對這一目標達成的程度。在課堂上,我們可以看到學生有各種各樣的情緒,或活躍高興,激動、或痛苦、冷漠無情、無動于衷,這些情緒表現都是我們評價“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是目標達成的依據。三是老師可以采用訪談的方法,教師采用簡要的開放性的問題,與學生進行個別訪談,團體座談,公開討論,從中了解他們的情緒態度的變化,判斷他們對這一目標的達成程度。
二:閱讀教學的價值觀
變“一元解讀”為“多元解讀”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干擾,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讀”已成為中小學的主要價值取向。這種異化了的閱讀教學,不僅不能促進學生閱讀素養的提高,而且泯滅了學生的個性。針對這兩個問題,《語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就要求我們對傳統的閱讀教學的價值關進行重要的審視,確立新的閱讀教學的價值觀,也就是變“一元解讀”為“多元解讀”。讓學生在多元解讀的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提高閱讀的綜合素養。
第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閱讀教學理念,為學生個性的彰顯和思想的解放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多元解讀”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本內涵進行不同情感方式及結果。學生在多元解讀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個體在生活經驗,知識儲備、感悟能力、思維能力、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著客觀差異,因而他們在對同一文本的解讀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豐富多彩的答案。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讀《紅樓夢》紅學家看見“易”,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圍秘事。對此,教師一方要構建安全,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生態度環境,熱情鼓勵學生敢為人先,標新立異,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另一方面,教師要學會多層次,多角度的傾聽,面對學生眾多的聲音,教師既要聽出“雜音”分辨對錯,也要聽出“高音”分清認識水平的高低,還要聽出“奇音”覺察出見解的獨特與新穎。在傾聽的基礎上,教師要善于捕捉多元解讀中出現的有價值的爭鳴問題,組織學生開展充分的討論,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
要正確處理好“多元解讀”與堅持正確的價值觀與標準導向的辨證關系。在語文課程改革的實踐中,我們發現,目前對“多元解讀”理解存在兩個誤區:一是把“多元解讀”誤解為“多元價值觀”。例如:在多元解讀的新理念的指導下,學生對一些約定俗成的成語賦予了新的意義。如:“濫竽充數”中的南郭先生是個“審時度勢,善于把握時機的人“。“狐假狐威”中的那只狐貍成了“聰明,機智,化險為夷的楷模。”對此,有些教師不但不進行正確引導,反而對這種解讀大加贊賞,給學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亂,試想,如果社會上真涌現出這么一批“聰明,機智”的狐貍和“把握時機”的“南郭先生”,那么,我們的社會將出現什么樣的局面?二是把“多元解讀”誤解為“多元標準”。例如,有些語文教師為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采用“放羊式”教學,讓學生用個體文本解讀的結果來代替文本原本的意義,對文本意義的理解缺乏大體統一的標準。教師甘當學生的伙伴,而忘記了自己“教”的專業角色。因此,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多元解讀時必須明確:盡管“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林黛玉,但畢竟還是林黛玉,不可能是薛寶釵。同樣道理,如果我們在解讀文本時,沒有一定的標準可言,讓學生任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那么,我們的閱讀教學會陷入混亂,無序狀態。尊重個性差異,倡導多元理解,是建立在一定的標準或共識的基礎上的。所以,我們在處理“多元解讀”與“堅持正確的價值觀標準導向時,可采用先放后引,先求異,后求同的策略,在尊重學生差異性,獨特性,
多樣性的基礎上,通過師生之間多向互動的對話,使學生自主建構文本的意義,而這個文本的意義既有其獨特個性的一面,也有其共性標準的一面,這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新的閱讀教學的價值觀。
閱讀教學的方式觀
變“肢體分析”為“整體把握”。“整體把握”的提出,是針對傳統的閱讀教學的端提出來的。傳統的閱讀教學,通常采用“解題-識字,解詞,析句-分段歸納段意-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總結寫作方法的僵化教學模式,壓抑了學生的思維發展。而且,經常用這種方法教學,學生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以致造成對語文學習產生厭惡的心理。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語標》強調“整體把握”。“整體把握”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規律。從認識論的角度看,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是一個特殊的實踐認識過程。學生的認識一般都是具體的,感性的語文文字抽象為理性的中心思想,在從中心思想的高度品嘗具體的語言和謀篇布局的方法。這是一個由淺入深,由低到高,是螺旋狀發展的過程。從學生學習語文的心理過程來看,這是一個直觀-表象-抽象-具體的過程,應該說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認識和心理過程是融為一體的,兩者建立了學習語文的合理的認識結構。這為形成一種較為穩定的,具有一般意義的整體閱讀教學模式,提供了認識論依據和心理學依據。有人擔心抓整體教學可能會導致教學上的千篇一律。其實“整體把握”作為一種閱讀教學的策略,它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事實上,面對教材所含的豐富多彩的體裁,五彩繽紛的內容,古今中外,眾多作者各具特色的寫作風格,如用清一色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進行教育教學顯然是行不通的。因此,就教學方法而言,“整體把握”的方法應該是豐富多彩的。
閱讀教學的主體觀:變“教師為中心”為“學生為主體”
在閱讀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體呢?
第一、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把閱讀的主權還給學生。一是要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促使他們主動的讀,專心地讀,興致勃勃地讀,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產生獨特的個性化感悟。二是要為學生在文本言語與主體直接經驗之間架起“橋梁”。文體中所蘊涵的生活底蘊往往是豐富多彩的,但對學生而言,文本所反映的生活是間接的,學生對此無直覺的經驗,因此,這就需教師啟發學生喚醒記憶,借助自己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相似的直覺經驗去解讀文本的內容。
第二、要積極鼓勵學生通過批判性閱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他們在自主探究的閱讀實踐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一方要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課堂生態環境,指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解決問題。這樣做,即可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閱讀教學的過程關
變“傳話”教學為“對話”教學
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教學,包括“閱讀對話”和“教學對話”兩層意思。閱讀對話是讀者與文本的主體之間的對話過程,其形式有“師本對話”和“生本對話”。“教學對話”是講閱讀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的過程,其形式主要有“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閱讀教學的改革,為什么要從傳統的“傳話”式教學走向現代的“對話式”教學呢?
首先,從閱讀教學的目的上來看,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人的發展。然而,在“傳話”式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都是以掌握知識,應付考試為目的,而且,這些知識是預定的,結論是固定不變的,學生的學習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接受狀態,學生在這種被壓抑的狀態下學習,怎么會得到發展呢?“對話式教學”截然不同,它是以人的發展為根本的目的,盡管“對話”式閱讀教學也涉及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但是,此時的知識已轉化為對話的話題,知識的結論不是不預定,而是靠對話生成。通過對話式的教學,把學生從被動世界中解放出來,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使學生通過多向對話,知識得到豐富。創造能力得到豐富,創造能力得到提高,個性得到張揚,從而實現對話教學與發展學生素質的有機整合。
其次,從師生的角度看,在“傳話”式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是“皇上”學生是“臣民”兩者是依從關系。這種關系的性質決定了教與學的行為方式,既教師教,學生聽,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不到應有的尊重,因而學生的素質發展將成為一句空話。在“對話”式的閱讀教學中,師生之間是平等,合作的伙伴關系。教師與學生一樣,都是對話的主體,對話的話題可以來自教師,也可以來自學生,在圍繞話題對話時,師生之間可以敞開精神,彼此接納與分享,無拘無束地互動交流,從而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
那么,再閱讀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對話教學呢?
第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有效對話的前提,在對話式的閱讀教學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在師生互動中形成體驗,探究的生態范圍,這是實施有效對話的前提條件。因此,在對話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享有平等參與對話的機會,不能使一小部分學習好的學生成為對話的“主角”絕大部分學生淪落為對話的“聽眾”。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當發現學生再對話過程中有獨特的見解時,教師要充分進行表揚和鼓勵,以激發他們對話的熱情,讓他們從對話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從而促進他們認知與情感的協調發展。
第二、師生共同走進文本,是進行有效對話教學的基礎。教師的文本對話,就是要鉆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鉆研好了,才具備與學生對話的“底氣”。教師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的最重要途徑有兩條:一是讀。二是想。讀,是反復朗讀教材,讀出教材中的精妙處,讀出自己獨到的發現:想,想學生在閱讀中會閱讀那些疑難問題?幫助學生解決這些疑難問題的方法有哪些?在學生與文本對話時,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認認真真地把課文讀好,除了讀真確、流利、讀出感情外,還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獨到的感受,提出自己感性趣的問題,學生只有熟讀課文,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見解,才具備與同學、老師,進行對話的底氣。另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與文本對話架起”橋梁”。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為學生及時排除障礙,使學生樹立起閱讀文本的信心。
第三、抓生成性教學,是進行有效對話教學的關鍵,傳統的閱讀教學的重要特征就是“預定性”。
問題與問題的結論都是都是教師預先設定的。而對話式閱讀教學的重要特征是“生成性”。對話的話題及問題的結論主要靠對話過程中生成。閱讀教學的實踐告訴我門;課堂上可能所發生的一切,不是教師在課前預備課中能遇見的,因此,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圍繞某一話題進行對話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學會傾聽,欣賞學生的“真情告白”與此同時,教師要及時撲捉有價值的生成性的話題,組織學生開展思維的碰撞,引發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提高對話教學的質量。從而幫助學生完成知識意義的建構。
總之,引領孩子們親歷閱讀,激起他們閱讀的興趣,喚醒表達的欲望,放飛想象的翅膀,給予自由的空間,你會看到一個充滿靈性和活力的童真世界。
新課程新教材發言稿 篇6
尊敬的各位家長:
下午好!
非常感謝各位能在百忙之中來參加這次家長會。我深深知道,那每一張燦爛可愛的笑臉都承載著各位家長的殷切希望和美好憧憬,作為二年級的數學教師,我一直在探索,如何盡己所能,使干巴巴的數學課變得生動活潑,使平平淡淡的“白開水”變成香甜可口的“咖啡與果珍”,讓孩子樂意學數學,感受到數學的多彩,激起探索的欲望,享受成功喜悅。我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使我們的家長也能領略數學新教材的風采,了解當前教育改革的動向,成為數學教學改革的加油站。我愿意借今天的家長會,和大家一同探討孩子的數學學習問題,駕設起學校與家庭協同教育的橋梁。下面,我便從數學教材和數學家庭教育兩方面具體談一談,希望各位家長能和我們一同關注新課程,實踐新課程。
一、 二年級上冊教材介紹
我們已經是進行課程改革的第二年,我想各位對孩子的數學書也瀏覽過了,估計大家會說印刷精美多啦,價錢也貴多啦……其實啊,這些還只是表象,那么新教材到底新在何處呢?特別值得我們各位家長關注的又是些什么呢?
1、選材更富童趣,貼近兒童生活
和以往教材不同的是,教材以孩子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創設了豐富的人物、情境。在這冊教材中,還創設了豐富的故事情境,如參觀博物館、申辦奧運會、跳繩比賽、買東西、收西瓜、乘車、拔蘿卜等,安排了許多的游戲情節,如:小兔采蘑菇、對口令、幫小雞找雞媽媽、小動物過河、猜數游戲、套圈、拋畫片等。如此種種,都極大的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為孩子學習數學形成了良好的情感態勢。
2、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與生活親密接觸
新教材和過去的數學書相比,更注重引導孩子接觸實際,了解生活,感悟數學的作用,更加著力于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認識“長度單位”一課中讓學生自己測量身邊的物品;“加減混合”教學中,出示小朋友乘車的情境,(通過觀察和結合實際經驗,學生會想到,當車到站時,既會有上的也會有要下的。)
“鏡面對稱”一課中讓學生自己照照鏡子。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3、開放求知與探索空間,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具體體現在:
(1)、取消了原來意義上的“應用題”的概念,擯棄了“分題型,套公式”的陳規。不再安排單獨的應用題教學單元,而是結合四則運算的教學合理編排,多以生活場景出現,如圖畫、對話、表格等。讓孩子就場景提出問題,并探尋解決方法。
(2)、提倡算法多樣化。
孩子的早期教育程度及各自的思維方式存在差異,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也就會有所不同。因此現行教材允許孩子從自己的實際出發,選擇自己喜歡或適合自己的方法計算。如《20以內的進位減法》
“13-9”的教學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方法:A、先拿出10個,再從10個里拿1個與3個合起來,一共剩4個;B、從10個里拿走9個,1再與3合,還剩4個。C、1個1個拿,拿走9個,還剩4個;D、從13個中先取走3個,再取走6個;E、由4+9=13推想出13-9=4……。從中可以看出,不同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不同的思維過程,這正是學生面對一個問題最自然最真實的感受。不將教材列出的算法強加給學生,而讓學生選擇自己適用的方法;不評價算法的優劣,以充分體現了“讓每個學生學自己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在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有了熟練的加法計算基礎,不少學生感受到想加算減這一方法的快捷,改用此方法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又水到渠成地實現了算法的優化。家長在平時對孩子的計算方法指導中要注意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確定方法。
(4)、安排了不少探索規律的練習。
二、 數學家庭教育指南
1、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
孩子已到二年級,有許多事情自己會處理,比如整理書包,準備第二天上課用的學具,(家長要為孩子準備的文具:筆、直尺、三角板、練習本、橡皮)。我們不再需要幫他們做這些,只是對有些孩子來講,還得浪費各位家長花點時間注意一下他是否做好了,讓他們都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培養起孩子細心認真準備全學習用品的習慣。
有的孩子生性大大咧咧,不是忘帶這樣,就是忘帶那樣,于是出門前,母親就反復叮囑,別忘帶作業本,別忘帶鑰匙……而孩子可能一面不耐煩的答應著一面又把該帶的東西丟在了家中,一位有心的母親是這樣做的,她在孩子的書包上貼了張醒目的紙條:“查一查,你的東西帶全了嗎?要是都全了,就和媽媽說聲再見。”此方法未必大家都實用,但多少可給我們一些啟示。
作業格式訓練也是學習習慣培養的一方面。要利用數學練習本讓學生練習寫數和寫算式。
學習習慣的另一方面就是作業的按時完成,我們大多時候是書面作業,但有時候也會有一些實踐性的活動作業和讀一讀,說一說,算一算的口頭作業,要注意提醒孩子認真完成好,并在能力范圍內給他們檢查。尤其要強調一點的是我們班還有些同學的作業比較馬虎,在作業本、書上列豎式,做錯了不擦就直接改的現象還有,家庭作業還要請我們家長嚴格要求。
2、重視孩子計算能力的培養
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和乘法口訣是十分重要的基礎知識,孩子必須學好,并能夠達到熟練計算的程度,學期末速度要求大約為每分鐘8道一步計算式題(指直接填得數),正確率達90—95%。由于孩子的基礎不同,不同孩子的計算熟練程度和速度也就存在一定差異,要縮小這一差異,僅靠每天一節數學課練習是不客觀的,因此還需要各位家長做有心之人,多進行這方面的練習。
計算的練習方式多樣,可以制作卡片,供孩子獨立練習,也可在做家務、和孩子上街等時間來個對口令。或者可以采用書中的形式:你能鉆過山洞嗎?你能跳過每個樹樁嗎?……同時要留心孩子計算錯誤的原因,是粗心還是計算方法存在問題。但要防止枯燥的題海練習,每天幾十道,錯了還要罰的做法會扼殺了孩子學數學的興趣的。
3、依據生活理解數學,讓孩子在游戲中成長
有些數學知識較抽象,容易混淆,我們家長要注意給孩子創造生活情境,讓孩子在實際體驗中理解知識。如分辨左右是孩子學習的一個難點,有些孩子正確掌握左右需要較長時間和過程,家長要有耐心,在生活中強化孩子對左右手的認識,引導孩子借此來分辨物體間的左右關系。同時還要注意一個參照物的問題,如兩人面對面時,如何判別對面之人的左右邊。
在時間許可時,我們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做做數學游戲,通過那些具有訓練目的的游戲促進孩子在數學、認知、空間理解、想象力等方面的發展,因為在游戲中孩子可以自由的、毫無壓力的宣泄內在的情感,尋找問題的答案而且當孩子把“成功”的希望滲透到游戲中時,他們不愿輸的努力就會從游戲本身擴展到學習中去。如“猜數游戲”一人心里想好一數,另一人猜并根據提示不斷調整答案,直到猜對為止。這個游戲可以發展孩子的推理能力,家長可分階段和孩子玩,目前可猜100以內的數。
又如用小正方體拼拼搭搭,觀察小正方體的分布,數數一共多少塊,對培養孩子的空間觀念大有益處。
再如用一布口袋,內放各種形體,讓孩子蒙上眼睛摸一摸,說說摸出來的是什么,可以不斷加深孩子對形體特征的認識。雖然這游戲具有挑戰性,但孩子往往樂此不疲。
4、重視數學語言發展,為聰明插上翅膀。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語言能力的增強可以極大的改善孩子的學習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因此我們應充分認識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性。不防給孩子的智力發展插上“語言的翅膀”,讓孩子飛得更高,更遠。
在生活中要多為孩子創設說數學的機會,讓孩子說說自己的觀點、看法與思路。和孩子交談的形式不必過于正式,比如和孩子散步時,和孩子去公園時等等,這樣交流的氣氛要自然親切得多。
對話時要有意識的激發幫助孩子形成規范的語言表達習慣。如“我是這樣想的”;“我認為……”“因為……所以……”,要求孩子說完整的話。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家長要能耐住性子,多聽少說,只要我們的話語能引發交談話題,進行適當的點評反饋就夠了。
5、把孩子推上講臺,和孩子分享功課
培養孩子表達能力的另一妙招就是經常向孩子“請教”,把孩子推上講臺,做孩子的“學生”,這雖有明知故問的嫌疑,但并不妨礙孩子的為師熱情。他們會很興奮,很熱情的扮演老師的角色,介紹自己今天的學習收獲,對低年級學生而言,這是一種很好的復習方式。
6、讓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悅
俗話“數子千過,莫如夸子一長”,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老師和家長肯定和贊賞。與其說“你不要這樣做”,還不如“你那樣能夠做更好”;與其讓孩子在沒完沒了的批評中糾正做過的錯事,還不如讓適時的表揚給孩子的每次進步都鼓掌喝彩!
自信不足的孩子更是特別害怕出錯,家長更應盡量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欣賞“有進步!”“繼續努力!”“沒關系,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不要吝嗇真心的表揚。
7、注重孩子學習過程,正視孩子考試成績
有些孩子基礎較好,對一些簡單的運算已掌握,這樣在老師講這部分內容時,孩子看上去毫不費力就懂了,但事實并不完全如此,有些孩子可能并非建立起有效的學習方法,當他們面對新內容,特別是思維含量較高的問題時,孩子就會感到困難,因此常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家長在家看孩子的計算很熟練,就以為孩子的數學學得很好,但真正考查或解決實際問題時,孩子往往有些不適應,或者說不盡如家長之意。這就需要我們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關注孩子的學習內容,數學并不僅僅是單純的計算。
作為家長,我們要能將孩子的成績進行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所謂的縱向比較,就是將孩子現在同過去不同時期所取得的成績相比較,是進步,還是退步,抑或是原地踏步走。進步是因為他在哪些方面有所改進,有所完善,分析得出后要加以鼓勵,讓其發揚光大,開始表揚的頻率要高,漸弱之,至形成了習慣。踏步走、退步了是因為他不認真,還是方法不妥,分析得出后對癥下藥,拉起來后再扶上走一程,稍有進步,作為家長可以借助于老師的口吻,夸張一點表揚,樹立起自信,讓他自強不息。所謂橫向比較,就是能將自己的小孩與同班級的其他孩子比較一下,找差距和不足,具有良好習慣的孩子,成績一般都很優秀,而這一切,一方面歸功于學校教育,另一方面也不可忽視家庭氛圍的熏陶,對于這些孩子的家長,我們不妨去討教一番,再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進行實踐,定有收獲。
另一方面,我們要能“不唯分數是問”。分數只能作為評介孩子的一個參照,90分與100分的孩子的數學能力究竟相差多少,不是僅分數就能說明的,我們得具體分析才是。孩子有失誤,是純粹的粗心,還是思考問題的方式有問題,是臨考心理欠佳,還是……
尊敬的各位家長,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是我最大的心愿。但是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因此很難找到一個適合所有家庭、所有孩子的教育模式,以上所談的一些建議,也僅供參考而以。不當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各位家長朋友,歡迎您對我今后的數學教學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希望我們能多交流、多探討,期待著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之下,共同為您的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能給您的孩子一雙會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一個會從數學角度思考問題的頭腦。
新課程新教材發言稿 篇7
為了更好地推行素質教育理念,X市從20xx年開始在全市開展了新課程課堂改革,各個學校也都緊緊抓住這個契機,牢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實驗,大膽探索,勇于實踐。我所在的高20xx屆是從20xx年秋期正式進入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的。一年以來,我在實踐中感受新課改帶了的變化,現在我對我們學校在這一年中對新課程改革操作過程中的感受做簡單交流:
一、導學案編寫
進入新課程高一年級,學校組織各個備課組編寫導學案。具體操作方法大致是以備課組為單位組織教師分任務編寫新教材的導學案。理論設計是編寫課堂導學內容和練習,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發現老師并不能和那些成天思考資料編寫的專業人士相比,為了在教學過程中盡量的減輕教師的負擔,最后我們的導學案編寫主要是兩部分:一是基礎知識填空,二是課外作業。--其實和X市聚焦課堂差不多,只是多了一個基礎知識填空。
這樣編排的優點是教師工作量盡量簡化,但缺點是缺乏課堂導學的功能。今后,我們將思考相應的該井。
二、班級學習小組的建設
在學校相關領導到部分知名學校考察后,新高一年級開始在全年級全面推行學習小組建設。大致的方法是由班主任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性格愛好等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分組時盡量保證每個小組在成績上的均衡,以方便開展學習小組競爭。
學習小組的建設使得班級在學生考核上面多了一個方便之處,就是每個小組成員的表現會影響到小組的評價(包括成績、紀律、衛生等),這樣理論上可以利用小組的壓力規范組員的行為。同時,小組成員的組合時,盡量考慮了學科互補,方便了組員之間優勢互補。
不過,在實際的小組運行中我們發現小組的組建本來就是一個最大的問題:一是一個小組的學生性格各異,弄不好其中的幾個學生就會鬧矛盾,影響小組的發展;二是個別學生完全是“老油條”他并不在乎自己的行為對小組的影響,反而有些學生直接跑到班主任那里申請自己一個人一組(這樣就不會影響其他人了)。三是學校整體上對小組獎勵和懲罰制度的不完善,限制了班級小組的發展。
對于學習小組建設,整體來說比起以前的傳統課堂,效果是有的,不過對于目前所表現出的一些問題,還需要在實踐中逐步探索解決辦法。
三、課堂模式的改革探索
這個問題應該是我們學校下學期才開始探索的問題。教師的主要陣地還是在課堂中,有了導學案,有了班級的小組建設是遠遠不夠的。課堂模式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才能使我們的新課程改革取得成功。
雖然目前學校還沒有規劃處課堂模式的改革方案。不過我想課堂模式的改革應該包括:一是課堂流程的改革;二是課堂中主輔關系的處理;三是課堂有效活動的設計。
以上是我對我們學校高一年級新課程改革教學一年以來的的經歷交流,談不上經驗,只是一種經歷。不到位之處,請給位指正。
新課程新教材發言稿 篇8
非常高興看到各位家長能在百忙之中參加我們學校第一次的家長會。在此,我首先祝賀您的孩子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同時也感謝各位家長對我校的信任。我們深深知道,那每一張燦爛可愛的笑臉都承載著各位家長的殷切希望和美好憧憬,作為數學教師,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盡己所能,使干巴巴的數學課變得生動活潑,使平平淡淡的“白開水”變成香甜可口的“咖啡與果珍”,讓孩子樂意學數學,感受到數學的多彩,激起探索的欲望,享受成功喜悅。我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使我們的家長也能領略數學新教材的風采,了解當前教育改革的動向,成為數學教學改革的加油站。我們愿意借今天的家長會,和大家一同探討孩子的數學學習問題,駕設起學校與家庭協同教育的橋梁。
下面,我便從數學教材和數學家庭教育兩方面具體談一談,希望各位家長能和我們一同關注新課程,實踐新課程。
一年級上冊教材介紹我想各位對孩子的數學書大概已粗粗瀏覽過了,不少家長都認為很難,甚至有些題目的意思也看不明白,這很正常。那么新教材到底新在何處呢?值得我們各位家長關注的又是些什么呢?
1、選材更富童趣,貼近兒童生活。
和以往教材不同的是,教材以孩子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創設了豐富的人物、情境。有四個小朋友,兩個小動物將陪伴我們的孩子度過小學五年的數學學習。在這冊教材中,還創設了豐富的故事情境,如買冰淇淋、運動會、小胖過生日等,還安排了許多的游戲情節,如:猜數游戲、套圈、擲雙色片等。如此種種,都極大的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為孩子學習數學形成了良好的情感態勢。
2、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與生活親密接觸。
新教材和過去的數學書相比,更注重引導孩子接觸實際,了解生活,感悟數學的作用,更加著力于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很多內容都從生活中來,和生活經驗有關,還需要孩子通過實踐體會來掌握。家長在平時可隨時隨地地注意讓孩子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數數家里養了幾只雞,上超市買東西讓孩子來付錢,算錢,認認人民幣,識識鐘表等。
3、開放求知與探索空間,如出示一幅生活場景的圖畫表格等,讓孩子就場景提出問題,并探尋解決方法。
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一個地方新教材提倡方法策略的多樣化,引入開放題,打破了“方法單一、答案唯一”的陳規對孩子思維發展的禁錮。如《分一分》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分類。學生有的按顏色分、有的按種類分、有的按形狀分……處處體現出孩子們那與眾不同的獨到眼光。同一道題目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因此在平時孩子完成作業時,教師和家長都要善于換個角度想問題,看看孩子的答案是否合理。
(3)提倡算法多樣化。孩子的早期教育程度及各自的思維方式存在差異,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也就會有所不同。因此現行教材允許孩子從自己的實際出發,選擇自己喜歡或適合自己的方法計算。比如“13-9”,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方法:
(1)先拿出10個,再從10個里拿1個與3個合起來,一共剩4個。
(2)從10個里拿走9個,1再與3合,還剩4個。
(3)1個1個拿,拿走9個,還剩4個。
(4)從13個中先取走3個,再取走6個。
(5)由4+9=13推想出13-9=4……。
從中可以看出,不同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不同的思維過程,這正是學生面對一個問題最自然最真實的感受。以充分體現了“讓每個學生學自己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在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有了熟練的加法計算基礎,不少學生感受到想加算減這一方法的快捷,改用此方法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又水到渠成地實現了算法的優化。家長在平時對孩子的計算方法指導中要注意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確定方法。不單單是追求答案,還應該問一問孩子是怎樣算出來的,這也是和以往數學的區別。
(4)安排了不少探索規律的練習。
都需要考驗孩子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至于其他一些編寫特點就不詳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從書中去慢慢體會。
新課程新教材發言稿 篇9
走進新課程演講——感謝在我們翹首期盼中,在我們的聲聲呼喚下,新課改終于走進了我們的校園,邁入了我們的課堂,與我們朝夕相伴了。雖然我和孩子們與課改同行的日子并不長,但我們正感受著課改帶給我們的希望,正領略著課改帶給我們的激情,正品著課改帶給我們的喜悅!
回首走過幾月的課改之路,也有過困惑,有過焦慮,有過徘徊,在完成新課標提出的大量認讀、規范語音、正確書寫的重任時,我總是手忙腳亂;在實現新課標倡導的即要體現生活活潑的課堂氛圍,又要保證秩序井然的課堂紀律的目標時,我總是顧此失彼。但我仍要感謝課改給了我一個成長的空間。感謝它使我逐漸懂得自己再也不能居高臨下地審視孩子,而應蹲下身子和他們交朋友;感謝它使我逐漸認識到自己再也不能滿堂灌輸,而應引導孩子自主探究。感覺它還使我逐漸學會了和同事分享課改的點點滴滴,并使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
在我和孩子們共同編織的課堂上,我常常會被他們那一個個彰顯個性的精彩發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富有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滿自信的展示所感動。而這一切,都是新課改賦予我們的,在此,我想代孩子們道一聲--感謝課改!
感謝課改給孩子一個享有知識的游樂場。看,我們的小朋友正在和拼音寶寶交朋友呢,開小火車送字寶寶回家,到知識果園里采摘蘋果,去登數學大山搶紅旗,做拼字游戲時,大家拼出一句句有趣的話語,拼出了一個個神奇的童話。我們的孩子是多么靈動啊,他們正全身心的感悟著知識的無窮魅力!
感謝課改給孩子一個餓展現才藝小舞臺。聽,小百靈唱歌了,娓娓動聽;小播音員朗誦了,字正腔圓;小詩人呤詩了,搖頭晃腦;小音樂家譜曲了,有模有樣的;還有一群小評論家們正振振有辭的表述他們看法呢。課堂上多熱鬧啊,孩子們是那么的躍躍欲試,他們的眼里充滿了自信和喜悅!
感謝課改給孩子一個發揮想象的五彩池。記得有一次外面正下著小雨,我讓小家伙們閉上眼睛感受斜織細雨的靜縊,聽聽外面是什么聲音?這時一雙雙小手拉住我的衣服,有的笑咪咪的說:“那是秋姐姐撒花瓣的聲音。”有的甜甜地告訴我:‘那是彩虹慶祝豐收的聲音’有的歡快的說:“那是天使在唱歌的聲音”還有的輕輕的說:“那是蝴蝶跳舞的聲音”是怕跑美麗的蝴蝶吧?我告訴孩子們我聽到的是他們詩一樣的聲音,孩子們可樂壞了。他們正用自己指揮給我們描繪出一個豐富多姿的世界!
課改驅走舊陳俗,教育迎來艷陽春。遙望今后的課改之路,或許我們扔象剛走路的孩子一樣步履蹣跚;或許我們仍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難,但親愛的老師們,請別忘記課改給我們帶來的一份份驚喜與感動吧!他正和我們一起奏響動聽的樂章;它正和我們一道描繪多彩的畫卷;它正和我一同譜寫壯麗的詩篇。讓我們再一次感謝課改,祝福課改!我們滿懷信心、滿懷激情、滿懷憧憬,將課改進行到底!
新課程新教材發言稿 篇10
走進新課程,我們同成長帶著歲月的痕跡,帶著收獲的喜悅,我從課程改革的年輪中走來了。回首課改路,那600多個日日夜夜的迷茫與苦惱、沖動與理智、辛勞與收獲,令我百感交集。
當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的潮頭涌來時,我有幸成了學校的第一批弄潮兒。回想兩年前,當自己帶著貧乏的知識和經驗真正置身于課改大潮,一切都感到新鮮,同時又是無知得措手不及,我就像一株久旱的枯草貪婪地吮吸著課改的甘霖。曾以為顛撲不破的教學真理正被重新審閱,未曾聽過見過的名詞理念卻急風驟雨撲面而來,看似異常活躍實則鬧哄哄的課堂,備受矚目卻不盡人意的學習成績,新與舊的交溶,進與退的交鋒,機遇與挑戰的同存,這一切的一切引人思考,撼人心魄,是固步自封還是乘風破浪?一時之間,競有些不知所措了。
然而,課改教人深思,實驗催人奮進。當我迷惘、困惑時,是研讀實驗書籍、網上瀏覽交流、撰寫案例反思讓我不斷更新觀念,從容面對實驗問題,并竭力尋找解決方法,堅定前行的腳步。而當眾人高呼“孤館閉春寒”“一筆定乾坤”的年代已遠去時,是聽課研討、培訓交流讓我知道自己并非孤家寡人,孤掌難鳴,一同站在課改這條戰線上的還有那么多可敬的領導、可愛的同事,我們一同奮進,將一起到達成功的彼岸。記得,我非常精心地預備了一堂研討課,想把我所學到的新觀念、新方法用于課堂教學活動中,想讓老師們都投來羨慕的目光。可學生們都“不配合”,孩子們都被我設計的那些熱鬧的游戲吸引住,只顧自己玩去了,我只好費力的把課文講完,根本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領導和老師們的評價是:“你還是老調重彈”;“你沒能做到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你眼中只有教材,沒有學生”……在這“出師不利”之時,領導和老師們給了我很多幫助和鼓勵,非凡是王校長的一句話讓我如夢初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你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在劉副校長的指導點撥下,在和教研組同事們的討論交流中,熟悉到自己知識的不足,我一方面加強學習,一方面努力實踐。課堂上,我努力轉變教師角色,蹲下身來,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發現學生;我也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盡量做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此后的課堂教學中,我便在如何為每個學生提供課堂主動學習的條件,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上進行探索。學生們“活”起來了,課堂里布滿著濃濃的學習氣氛:他們敢于質疑,敢于挑戰,把學習當成是一件快樂的事。“孩子們,你們是最棒的!”“老師,我們最喜歡學習了!”……一句句的話語激勵著我和學生們不斷地成長。此后我上的幾節研討課,其質量比以前有了提高,得到了有關領導和同行的肯定。
假如說領導英明的決策、同事們真誠的關切是課改路上的指明燈,那么來自學生奇妙的童真心聲和那真誠的情意則是我不懈探索實驗的動力和源泉。“陳老師,你今天穿的裙子真漂亮,講的故事也好聽!”下課后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對我這樣說,頓時,我的心中裝滿了滿足與甜蜜。“老師,我能編兒歌讓大家很快記住‘闖’這個字。小馬小馬真可愛,蹦蹦跳跳真靈活,闖進人家真厲害,嚇得人家跑得快!”這兒歌編得真是絕啊。我不禁在心里暗自贊嘆起來!老師們,你有多久沒有聽到過這天賴般的心語了?你有多久沒有聆聽過花開的聲音了?是新課程,是新課程讓我們走進了這片鶯飛燕舞的廣闊天地,是新課程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明天繁花似錦的希望。我和我的學生一起成長!教學中我們一起體驗著創新的快樂,一起暢游知識的海洋;交流中我們一起用愛編織希望、專心裝載歌聲。
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我將繼續投入到課改的偉大實踐,接受課改的嚴重挑戰,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豐富自我,與新課程共成長。“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課改之路漫漫兮,吾輩需努力。我們在探索課改的奧秘,我們在開辟課改的航道,我們在尋找課改的真諦。“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讓《新課程標準》走進心靈、撞擊心扉。我們在澆灌課改實驗之花,我們將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新課程新教材發言稿】相關文章:
新世紀 新課程 新教材12-05
新課程新教材個人總結(精選10篇)08-03
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培訓方案(通用5篇)08-03
高中新課程改革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04-06
學習新課程新教材心得體會(通用17篇)08-03
高中新課程改革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4-06
學習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