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計時200天班主任的發言稿
同學們,朋友們,我的親愛的學生們:
離高考還有整整200天時間了!看著倒計時牌,大家作何感想呢?有的同學肯定很是著急了:怎么一眨眼高三就快結束了呢?我可遠沒有學好的呀!也學有的同學會感嘆:兩百天,我還能做些什么?我還能改變些什么?我們不妨化用偉人的一句詩“一百天太久,只爭朝夕!”更何況我們還有兩個一百天呢。不要小看這區區兩百天。兩百個日日夜夜里,有4800個小時,二十八萬八千分鐘。而兩百天后,我們迎戰的只有四場考試五百四十分鐘而已!在這二十八萬八千分鐘里,我們完全可以創造奇跡!
或許,以前你因為驕傲懈怠了自己,成績有些不如意。那么,從現在起,堅持每一天自戒自省,認真對待每一次考試,認真做好每一科筆記,認真處理每一個問題,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二百天后的考場上,你一定會重現英姿圓理想之夢!
或許,以前你因為疏懶放縱了自己,家長老師不太滿意,那么,從現在起,嚴格自律奮起直追,抓住最后的契機,分秒必爭刻苦學習,像最認真最勤奮的同學看齊,與最優秀最出色的同學競技,和每一位老師配合默契,愈戰越勇,再接再厲,二百天后的考場上,你就是決韁而躍的黑馬,一飛沖天的雄鷹!
或許,以前你因為自卑看輕了自己,認為前途布滿了荊棘。其實,荊棘是你想象的路障,其實,每一朵花都有開放的權力!想一想自己,你可不可以中途放棄,我們從最基礎的抓起,還有二十八萬八千分鐘的收獲機遇。問一問自己,你是否盡力,從今天開始,別再浪費時間自怨自艾,增強自信,提高效率,天行尚健君子自強,涓滴之水匯成江河,二百天以后的考場上,你同樣會吐露撲鼻的芬芳!
在這里,我還是忍不住要嘮叨幾句(再過六個月想聽都聽不著了):
大家要有角色意識,我們是高三的學生了,當你緊張而又匆忙的進出網吧時是否注意到你留下的那種賊頭賊腦心虛膽驚的背影?當你坐在座位上成天表現出四肢乏力,昏昏欲睡時,你還能讓人從你身上看出“活力”和“力量”來么?古人說“坐如鐘,站如松,走如風”,說的就是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做事就應雷厲風行,干脆利落,要讓力量貫注到你的神經末梢。凡事寧愿提前五秒鐘而不要拉后一秒鐘。我為何就不能體現出十八九歲的成熟美來呢?為何就不能有大將風度,以氣質服人呢?
更要講究學習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誤砍柴功”“萬丈高樓平地起”,等等。這些古訓說的就是要重基礎的意思,任何好高騖遠的想法都是沒有好處的。基礎的東西就是我們曾經讀過的教材,怎樣將教材讀好讀活就是目前最大的復習。一是不要急躁,花一些時間,看看教材,做到對各科的教材心中有數,并形成一個總的印象,所謂“萬變不離其宗”:而是不要怕多,再多都是你曾經走過一遭的了,算來也是老朋友了,充分利用原來的課堂筆記,走向老朋友,走近老朋友,他一定會喚起你的回憶的:三是做到高屋建瓴,居高臨下,將教材知識形成系統化,明白這一科共有幾個單元幾章幾節,講了幾個知識點,這樣你就可以綱舉目張了,往后的查漏補缺就有了可能。正如要你到大海撈針,本是不可能的,而你對大海的寬度和深度若有了了解,哪些地方可能藏住針,也就能找到那顆閃閃發光的針了。這是第一點。再有,向課堂45分鐘要成效,很多成功的高考經驗都說到的一條學習方法就是上好每一堂課,難道你還懷疑嗎?還不這樣去做嗎?而且,高三是知識點、信息點(老師介紹的和你在課外得到的)、應考方法全方位奔向你的時候,課堂不認真就無法牢牢把握住復習的主動權。第三,做好每一套練習題,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把平時的'練習當實戰,你的意志、能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同學們,還有最后二百天,還有許多機遇掌握在你的手中,還有許多奇跡等待你創造,但是,天上不會掉餡餅,幻想必定鑄成空。達到理想的彼岸,鑄就人生第一個輝煌,唯有自信拼搏刻苦努力!讓我們師生攜手并肩,在最后的二百天里,同心同德,自信自強,在二百天以后的考場上,撐起一方晴空,為了每一個為你付出的人!要知道一個家庭培養出一個人才不容易,但只要出一個人才就可以改變這個家庭的命運!有人說有兩種人生:一種是腐爛,一種是燃燒。我想聰明的你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的!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里吧,如果你有什么想法,請及時的跟你的父母和科任老師交流,或者直接找我,憋在心里會把你憋壞的。
另:要與老師格外親近,他們可是與我們相處了幾年就要分別得朋友了,何不珍惜這很快就會過去的200天呢?更何況還有助于學習和進步呢。要愛我們的母校,這是我們生活了三年的棲息之地啊,應是有感情的,有情有義才是為人之根本。
發言人:xxx
【高考倒計時200天班主任的發言稿】相關文章:
高考200天倒計時班主任發言稿06-13
高考倒計時發言稿03-19
高考倒計時100天班主任發言稿01-20
高考倒計時激勵發言稿03-19
高考倒計時發言稿范文09-08
高考倒計時教師發言稿07-11
高考倒計時200天班主任的發言稿范文06-13
高考百天倒計時教師發言稿02-12
緊張高考倒計時的教師發言稿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