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時間:2024-07-11 09:34:33 海潔 防治方案 我要投稿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精選18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精選18篇)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1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和《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切實做好全鎮20xx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結合全鎮實際情況,及上級有關文件精神,修編制定本方案。

  一、原則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必須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的基本原則,開展群測群防,采取適當的工程治理措施,阻止地質災害的發生和發展,避免或減輕地質災害損失。遵循"社會、經濟、生態三大效益相統一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協調"的基本原則,同時兼顧以下原則:

  1、堅持政府統一領導、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原則;

  2、專業隊伍與當地群眾相結合,技術業務與行政措施并重原則;

  3、事先摸清災情、充分做好準備與應急處置原則,分部門負責并協調一致原則;

  4、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原則;

  5、全面規劃與重點防治相結合的原則;

  6、防治地質災害與其它社會經濟活動協調發展的原則;

  7、堅持“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

  各村、各單位、企業應按照防災方案要求,快速、有序、高效、科學地實施境內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提高防治地質災害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二、目標

  地質災害的危害極大,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破壞房屋、交通、水利設施,造成人員傷亡,破壞生態環境等。因而,推廣普及地質災害防治迫在眉睫,促進地質災害防治法制建設,要求全鎮積極主動地、科學地、有計劃地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的損失與威脅是全鎮工作的重要目標。地質災害防治的目標就是通過有效措施,做到提前預警,應急得當,達到盡量減少地質災害所造成的危害的目的。

  三、地質災害現狀及防治形勢

  (一)自然地理與地質環境概況

  鎮位于縣中部,全鎮面積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13萬畝,林地面積21萬畝,轄36個行政村,130個自然村,總人口4.3萬人,古寧線、福汾線、古屏線穿越境內。

  鎮屬于亞熱帶山區季風氣候,溶蝕高原地貌顯著,石頭山多,地表缺水,土層微薄,降雨滲漏嚴重,地表水源貧瘠。平均海拔650米,常年平均氣溫17.8℃,最低氣溫-5℃,最高氣溫38.6℃,年降雨量1680毫米以上,無霜期為280天。鎮區地質構造發育,以斷裂為主,主要有NNE、NE、SN、NW向斷裂,斷裂破壞了巖體的完整性,致使巖石破碎,加劇了巖石的風化速度,削弱巖石的強度。對地質災害的產生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地質災害現狀

  全鎮是全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點鎮之一,全鎮現有地質災害(隱患)點21個,其中滑坡12處,崩塌9處,分布于全鎮16個行政村,其中一般隱患點7處,較大隱患點14處,重大隱患點0處,威脅76棟房屋,123戶,合計599人。全鎮共有高陡邊坡地質災害點9處,分布于6個行政村。其中,銀場村、周厝村、牛峰村為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高陡邊坡地質災害隱患點均有分布的行政村。

  (三)防治現狀

  全鎮在縣相關單位的領導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有所成效,建立了災點監測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和抗災、救災應急反應系統,群眾防災減災意識有所提高。但全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依然整體較為被動;防治工作和技術管理能力薄弱以及麻痹僥幸心理尚存等問題。全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任務仍然繁重。

  四、20xx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根據省氣象局發布的20xx年氣候預測:

  1、早春季(3-4月):預計早春季總降水量偏多1-2成。月份分布大致是:3月和4月偏多1-2成。

  2、雨季(5-6月):預計雨季總降水量偏多1-3成。雨季可能出現持續性暴雨過程。

  3、夏季(7-9月):預計總降水量偏少1-3成。

  4、秋季(10-11月):預計總降水量偏少1-2成。

  5、預計20xx年登陸或影響我縣的熱帶氣旋(俗稱臺風)總數4-5個,較常年略少,但強度偏強,可能有秋季臺風影響。

  臺風和強降雨時期將可能為地質災害高發期。同時,各地質災害高易發區仍為各村地災點,可能在暴雨及人類工程活動等外力作用下,產生災害;其他低山區的一些房后高陡邊坡、溝口民房等,均有變形破壞或出現滑坡、泥石流的可能。

  五、地質災害防治部署

  (一)落實防治地質災害責任制

  成立鎮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組成人員名單如下:

  地質災害防治是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各村、各單位、企業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不懈地抓緊抓好,要將地質災害危險點的監測和防治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人。地質災害責任人由鎮政府及有關部門分管領導、受威脅單位主要負責人、村兩委主干擔任。受地質災害威脅的村居,由村兩委組織受威脅村民開展巡查、監測。

  國土資源所是全鎮地質災害防治的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制定防治地質災害工作方案,宣傳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知識,建立并完善地質災害點資料庫與群測群防網絡,實行汛期24小時專人值班,時刻保持與防汛抗旱、氣象等有關部門的緊密聯系,按規定及時報告、轉達和指揮治理,加強防治地質災害的技術指導工作并提出切實有效的防治措施。

  其它有關部門按照部門職責分工,落實防災責任制,認真做好全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二)加強汛期地質災害險情巡回檢查

  各村、各單位、企業應組織人員對本轄區內的主要地質災害點、災害重點防護區進行巡回檢查,其主要任務是:

  1、檢查地質災害防災方案落實情況

  主要內容:組織機構(各村、各單位、企業防災責任人),危險點監測(監測責任人、觀測點布置、觀測方法、記錄、匯交整理),信息網絡,防災預報,危險區群眾的防災意識,應急方案及措施等。

  2、檢查主要災害危險點

  對轄區內主要地質災害危險點,要劃定警戒區,設立告示牌;行政村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確定重點防范,并掛牌警示;對轄區有險情的災害點進行現場和室內檢查,發現地質災害危險點有明顯異常情況的,所在村應及時上報鎮人民政府,并組織調查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三)災前監測與安全轉移

  1、當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為三級時,鎮政府、國土資源所應部署防災工作,加強值班;應及時組織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和易發區的巡查;隱患點和易發區的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協管員應加強對隱患點和易發區的.監測和防范。發現險情應立即報告,鎮政府應及時采取防災避險措施;其他部門和單位對職責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和易發區加強監測、巡查,及時采取避險措施。

  2、當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為二級時,實行24小時值班,領導帶班,做好搶險救災準備;應組織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和易發區(特別是高陡邊坡)進行加密巡查;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協管員應對隱患點和易發區的加密監測和防范。組織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眾轉移至地質災害避險點;易發區受威脅人員要根據當地雨情、險情,適時轉移避讓。

  3、當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為一級時,應實行24小時值班,領導帶班,做好投入搶險救災的準備,組織地質災害隱患點和易發區的群眾轉移至地質災害避險點。

  4、地質災害轉移對象: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山坡、邊坡建筑物內的群眾;易發生泥石流山溝及溝口(低洼)地帶的群眾;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眾;其他在易發生地質災害、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的地帶的群眾。

  5、各村委會、各單位、企業應成立相應的地質災害防救組織,配足必要的物質裝備,提高防救隊伍的素質;制定具體的防救方案,特別是臨災前的人員轉移方案,并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四)避險步驟及撤離路線示意圖

  1、由責任人發布命令。

  2、采取電話、鳴鑼、鳴哨等辦法通知和預警。

  3、防治應急分隊組織人員撤離。

  4、鎮、村組織安置群眾。

  5、撤離路線示意圖:隱患點安置點:避災點。

  (五)搶險救災

  災情發生后,各村、各單位、企業應按既定的方案指揮搶險救災工作。搶險救援隊伍要迅速進入現場,搶救受災人員;民政、建管、衛生等部門應及時做好傷員救治,安置撫恤等;交通、通迅、公安等部門應做好相關工作。必要時,可請上級有關部門給予支援,切實做到防范有效、轉移迅速、救治及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六)建立防治地質災害災情報告制度

  各村、各單位、企業對特別易發生地質災害的重點地區,要進一步健全防治地質災害報告制度,做到上下信息暢通,為防災救災的指揮決定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在汛期期間,各村、各單位、企業要及時向鎮人民政府報告重大災情,每月1日—3日報送上月災情情況,每年11月25日前報送全年災情報告和有關資料。

  六、防災預案的實施

  (一)建立完善地質災害防治條件。將地質災害群防群測任務分解到鎮村兩級,明確具體監測人和監督單位責任人,建立完善的群專結合和群防群測的預報網絡體系。

  (二)安排資金,保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鎮村兩級要撥給一定經費重點解決地質災害點的監測、群測群防和治理的費用。用于防治地災資金,必須專款專用。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2

  為了防治地質災害,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制定本方案。

  一、20xx年地質災害概況

  當前,我鎮地質災害隱患點發展趨勢不穩定,主要集中于xx村和xx村,并以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為主。主要特點:一是受氣候差異影響,與汛期暴雨、臺風強降水天氣有密切關系;二是山區因降水滲入巖體,引發的地質災害較多,發生區大多處于變質巖、花崗巖分布的丘陵山區;三是小型山體滑坡多。其原因除自然因素外與人為因素密切相關,如公路工程建設、切坡建房等。四是部分地區地下巖溶發育,或因人工采礦、抽排空地下水形成采空區。

  二、20xx年地質災害防護重點

  根據氣象部門預測,20xx年雨季(4—6月)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略偏少,為800毫米左右,而且降水的時空分布不均,局部800毫米以上,仍有降水集中期,部分鄉村可能發生山洪或內澇,加上今年伏秋期臺風強降水影響,所以我鎮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在3—9月份。汛期期間因暴雨將引發較嚴重的洪澇或內澇,造成突發群發性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汛期期間可能有以下趨勢:

  1、我鎮的xx村等崩塌、滑坡、泥石流易發區,在集中降水期可能出現較為集中的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地質災害具體發生的區域和強度與當時集中降雨的區域和強度有關。

  2、地質災害主要發生時段為3—9月,今年全鎮的防范期應為3—9月份。在集中降水時段,當連續降水達到150毫米或日降水100毫米以上時,出現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機率較大;當連續降水達到200毫米或短時間(1日或數小時內)降水150毫米以上時,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將有可能發生。已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在連續降水時段要加強監測,出現變形加劇應立即組織人員撤離。

  3、鄉村建設和交通、水利、礦山建設等人為工程活動是誘發崩滑流災害的重要因素。新建和改擴建公路邊坡、山區建房切坡段、采石場和礦區排土場、水庫(電站)壩肩、溢洪道及引水(灌)渠等都是可能發生滑坡崩塌的主要地段。

  4、xx地面塌陷防護段,要特別注意在汛期和枯水期兩個時段防范地面塌陷發生。

  由于長期降水預測難度大、精度有限以及集中性強降水的時間、區域不確定等因素限制,本地質災害預測僅是趨勢性預測,各村及社區要密切關注地質災害氣象預報,積極開展本轄區的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提高警惕,防范地質災害,減少地質災害的危害和損失。

  三、地質災害防范重點和重點防范期

  (一)重要防護區段

  1、xx村農民切坡建房、傍山建房產生崩塌、滑坡、泥石流防護段;

  2、xx村巖溶地面塌陷防護段;

  3、全鎮水庫堤壩、溢洪道巖土穩定防護段;

  4、全鎮公路干道防護段。公路兩側陡坡、滑坡以及擋土墻崩塌防護段。

  (二)主要地質災害隱患點

  我鎮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2處,主要分布于xx村、xx村

  (三)重點防范期

  根據我鎮歷年來地質災害主要發生的時段,預測受長江流域周期性影響,雨季延長到3—9月,汛期和臺風影響期間,當降雨達到一定強度時,可能發生以風化殘坡和巖土山體以及人工邊坡崩塌、滑坡為主的地質災害,一些崩塌滑坡和礦山的尾砂庫、廢渣在山洪作用下,易形成泥石流,個別地區在降雨等外力作用下可能發生地面塌陷。應加強重點區段、重要地質災害的防范,必要時,應采取臨時避讓措施,避免人員傷亡。20xx年全鎮地質災害的防范期為3—9月份。

  四、防御方案

  (一)汛期應急調查與制定防治方案

  1、汛前,各村(居)委會組織力量對轄區內和行業領域內地質災害隱患進行了一次拉網式全面排查,核實隱患點和危險區段的位置、類型、規模、成因及危害等情況。

  2、根據調查情況和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要求,各村(居)委會要制定本轄區或行業領域內《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并報鎮人民政府批準,方案要明確劃定重要防御區段和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并提出具體的防范措施。

  3、做好汛期應急調查工作。發生小型地質災害的,由縣國土資源局負責組織調查并作出應急處理。發生中型地質災害,由市國土資源局派員協助技術支持單位進行調查和提出應急處理意見;發生大型或特大型地質災害,由省里以上國土資源部門派員進行調查或協助調查。危及100人以下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應急調查,由縣國土資源局負責調查。危及100人以上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應急調查,由市以上國土資源部門負責進行調查。

  (二)監測與巡回檢查

  1、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重要防御區段由所在村(居)委會負責巡查監測工作,要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及監測內容及方法、落實監測人員。與工程設施直接相關的地質災害,由相關部門單位負責監測。

  2、各村(居)委會要加強對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重要防御區段的巡回檢查工作,汛期巡查一般不少于2次,重點區域、重要時段要加密巡查。

  3、監測期如發現重要異變情況,應按照速報要求及時、逐級上報。

  (三)預防、預報、預警

  1、所有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應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凡是有條件進行治理的,要作出治理規劃,并應針對可能誘發災害的情況,采取簡易應急防范措施,以遏制或減緩險情的發生;由工程建設引起的地質災害,要責令并監督有關建設單位及時進行治理。

  2、做好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臨災預報工作。險情預報分三級:

  一般級:經監測,隱患體險情沒有明顯異變情況的;

  異變級:經監測,隱患體險情有擴大、加劇異變情況的;

  臨災級:經監測,隱患體險情異變情況特別顯著、位移加快或者變形明顯加劇,處于臨災狀態的。

  地質災害隱患點報告:

  口頭報告:對異變級和臨災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在發現或接到報告后的半小時內須口頭報告鎮人民政府及鎮國土資源所,重大險情同時上報縣國土資源局和省國土資源廳。

  書面報告:

  (1)當發現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鎮國土資源所應及時采取有效的監測、防范措施,并在2日內將險情和采取的應急措施報告縣國土資源局;同時上報市、省國土資源廳和國家國土資源部。

  (2)當發現大型和中型地質災害隱患點,鎮國土資源所在采取有效的監測、防范措施的基礎上,大型在2日內、中型在3日內將險情和采取的應急措施報告縣國土資源局,同時上報市、省國土資源廳。

  (3)當發現小型地質災害隱患點,鎮國土資源所應采取有效的監測、防范措施,在3日內將險情和采取的應急措施報告縣國土資源局。

  3、對一般級地災隱患體由鎮國土資源所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實施。對異變級、臨災級地災隱患體,鎮國土資源所要報縣國土資源局組織專業人員作詳細調查論證,確認進入臨災狀態;并在地質災害隱患體一定范圍內,劃定危險區,設置警示標記。要根據不同規模、不同危害情況發布預警。預警分四級:

  特級預警:由省級政府向社會發布劃定危險區告示;

  一級預警:由市政府向社會發布劃定危險區告示;

  二級預警:由縣級政府向社會發布劃定危險區告示;

  一般預警:由鎮政府向社會發布劃定危險區告示。

  (四)應急準備與避險

  1、對預警點,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會同技術支持單位等部門立即派出專業人員趕赴現場,

  2、預警點所在的村(居)委會根據險情及時劃定災害危險區,并發布告示,發放“防災明白卡”。加強對險情監測、避險救災工作的領導,組織制定避險、救災方案,做好必要的搶險救援力量和搶險器材物資準備。

  3、做好人員撤離、財產轉移和重要設施保護工作。出現異變級險情,靠近地質災害體地段及災變主要方向臨近地段的人員要立即撤離,重要財產要盡可能轉移,并要作出災害影響范圍內人員撤離、財產轉移方案;出現臨災級險情,災害影響范圍內的人員要立即撤離,重要財產立即轉移,并作好搶險救災臨戰準備;對災害影響范圍的重要設施,如重要交通線、軍事設施、水利電力和通訊設施等,要做好保護工作。

  (五)搶險和救災

  1、災情發生后的速報制度:發生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的地質災害,監測責任人在做好應急處置的同時,必須在接到災情后的半小時內報告鎮人民政府,報告鎮國土資源所,并可同時上報縣國土資源局和市、省國土資源廳。

  2、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后,按不同地災級別,鎮人民政府立即啟動相關的應急預案和應急指揮系統,并及時報告上級國土資源部門。各部門組成的應急指揮系統,按預案的職責分工,部署搶險救災工作。開展災情收集,報告與評估;搶險救援和轉移安置災民;應急保障,請求支援,次生災害預防,災后恢復與重建等各方面搶險救災活動。鎮國土所要在技術支持單位的大力支持下,迅速查明災害發生的原因、影響范圍等情況和發展趨勢,圈定危險地段,提出應急治理措施。加強現場監測,減輕和控制地質災害災情,參與指導搶險救災。

  3、做好善后工作。鎮國土所要在搶險結束后,及時統計人員傷亡情況,調查評估災害所造成的損失,提出災害治理措施。并在基本完成搶險救災任務后5日之內,上報搶險救災情況總結,為災后恢復與重建決策提供依據。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制。各村(居)委會要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層層落實防治責任。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由行政首長對所轄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在地質災害易發區的村(居)委會應成立以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協調所在地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在重要地質災害危險地和災區要建立前沿防災救災指揮機構。鎮國土所是全鎮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的職能部門,要在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認真做好地質災害調查、監測和防災具體業務管理工作。與地質災害有關的其他部門,要按照鎮政府的部署及其職責分工,做好相關工作。

  (二)加強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各村(居)委會要做好地質災害隱患的汛前排查、汛期巡查、巡后復查,發現險情及時報告。對已查出的地災隱患點,發放“防災明白卡”,層層落實群測群防工作,嚴格無災情零報告制度。

  (三)加強監測預報,實行專業監測與群測群防相結合。地質災害防御重在監測預報,專業監測預防由鎮國土所負責。鎮國土資源所要盡快建立監測預報組織,配備人員,建立聯系工作制度,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聯絡暢通。認真做好監測、預報等各項基礎工作,增強應急反應能力。同時,要根據轄區內地質災害分布情況,層層建立地質災害隱患體的群測群防組織,落實防災任務,并加強對群測群防人員的業務培訓。

  (四)建立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制度。鎮國土所和縣氣象局要加強協作,聯合開展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工作。建立氣象短信預報預警網。鎮國土所要根據氣象部門提供的氣象災害信息,轉發到各村(居)委會、各隱患點監測負責人,以提前做好防災的各項準備工作。

  (五)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宣傳教育和監督管理。汛期各相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培訓、報刊、報紙、廣播、電視、宣傳欄、科普讀本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和法律法規知識,增強公眾的地質災害防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消除和減少誘發地質災害的人為因素。要依法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的監督管理,對可能導致重大地質災害的違規工程,要堅決制止糾正,并監督責任單位采取有效的預防保證措施,對已經造成危害的,按照“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督促責任單位負責治理。

  (六)保證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必需的投入。各村(居)委會要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列入財政支出預算,確保汛期地質災害調查、監測預報、搶險救災所必需的交通、通訊、物資器材和工作經費。要從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考慮,做好本轄區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落實地質災害防治經費,以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順利進行。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3

  一、地質災害防治原則和目標

  地質災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陷等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

  地質災害防治原則主要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全面防治,突出重點。

  地質災害防治目標是避免人員傷亡、減少經濟損失、提高預報成功率,促進地質環境和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

  二、20xx年地質災害防護重點

  根據遂川縣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和全鎮發生的地質災害與地質環境條件相關分析,我鎮重點地質災害危險點分布范圍主要有衙前村街組、潭背組、金田坑組、大東坑組、店下組;士高村樂木會組、泥坑組、東邊坑組、蕉坑組;上芫村曲尺坑組、洋金坑組;溪口村、茶盤洲組、龍鳳橋組、嵩嶺洞口組、橫坑組;雙鏡村嶺子腦組、鄭花坑;段尾上莊組、廟山組、老屋場組;石盤村桂林坑組、高車坳組、雙斗坑組、足子坑組、大坑組。災點威脅農戶96戶,人口574人。重點防護段為衙前街、士高、段尾、溪口、石盤崩滑群和公路沿線崩滑體,災害類型主要有崩塌與山體滑坡。各村委會和水利、道路工程受益單位對災害點、災害段進行逐一檢查,對危險處抓緊實施整改措施,避免因工作失職而造成人為的損失。

  三、20xx年地質災害預測

  (一)降水趨勢預測

  根據氣象部門預測,我縣今年雨季(3—9月)平均雨量比往年年略偏多,汛期平均降雨量為700—800毫米,局部1000毫米以上,雨量時空分布不均,并考慮臺風影響,所以我縣地質災害防治重點防范期在3-9月。

  (二)地質災害預測

  1、根據我縣地質環境條件和地質形成的實際,結合氣象、水文部門降水趨勢預測,20xx年全縣汛期由降雨誘發地質災害的范圍和強度略高往年。在汛期部分地方會有降水集中期和強降水。各村委會和鎮直各單位要密切注意當地實時天氣預報,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加強監測,注意防范。

  2、地質災害主要發生地段,在雨量集中的3-9月,特別是6-9三個月受臺風或熱帶風暴影響,常因災害性暴雨和特大暴雨而引發地質災害。我鎮屬暴雨型地質災害高發區,在集中降水時,當連續降水達到50毫米或日降水100毫米以上,將出現崩滑流災害;當連續降水達到200毫米或短時間(一日或數小時)降水150毫米以上,崩滑流災害將大量發生。已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在連續降水時要加強監測,一旦發生異常應立即組織人員撤離。

  3、城鎮、鄉村建設和工業、交通、水利、礦山建設等人為工程活動是誘發崩滑流災害的重要因素。山區建房切坡段,城鎮規劃區切坡段、礦山、采石場,新建和改擴建公路邊坡、水庫(電站)壩肩、溢洪道及引水(灌)渠等是可能發生滑坡崩塌的主要地段,應加強監測防范,特別要注意防范山區傍山切坡建房地段的滑坡危險,不得新增傍山高切坡建房,防止出現新的隱患。

  四、地質災害防御方案

  (一)汛前調查與制定防治方案

  汛前鎮國土資源所會同水利等部門加強對地質災害險情的動態監測,對鎮內地質災害險情進行檢查,核定危險點和危險區段的位置、類型、規模、成因及危害等情況。根據調查情況,編制全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核定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提出防范措施,落實防災責任。

  (二)巡視監測

  在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內,國土資源所、水土保持站、民政所、各村委會、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要加強地質災害險情的巡回檢查,發現險情及時處理和報告。要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及監測內容與方法,落實監測人員。與工程設施直接有關的地質災害危險點,由相關部門、單位負責監測工作。

  (三)預警和防治工作

  1、重要地質災害危害點,應采取工程治理或者搬遷避讓措施。

  2、做好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險情監測預報工作,預報分三級。

  一般級:經監測,隱患點險情沒有明顯異變情況者;

  異變級:經監測,隱患點險情有擴大,加劇異變情況者;

  臨界級:經監測,隱患點險情異變情況特別顯著,加快或有其他明顯征兆者。

  3、對異變級臨界級預報點,國土資源部門組織專業人員作進一步調查論證。對確以進入危險階段者,要根據地質災害可能的規模、地域重要性及危險性,分別由縣和鎮人民政府發布預警,在地質災害危險點,一定范圍內劃定危險區,設置警示標記,預警分三級。

  一級預警:由市政府或省政府向社會發布劃定危險區告示:

  二級預警:由縣政府向社會發布劃定危險區告示;

  三級預警:由鎮政府向社會發布劃定危險區告示。

  4、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禁止爆破、削坡進行工程建設以及從事其他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

  (四)應急準備與避險

  1、預警點所在村要立即成立有關人員參加的防災領導小組,加強對險情監測、避險救災工作的`領導,組織制定避險、救災方案,做好必要的搶險救援力量和搶險器材物資的準備工作。

  2、做好人員撤離、財產轉移和重要設施保護工作。出現異變級險情,地質災害體地段及災變主要方向臨近地段的人員要撤離,重要財產要轉移;出現臨界級險情,災害影響范圍內人員要立即按轉移路線轉移到安全地帶,重要財產要盡可能轉移,并做好搶險救災臨戰準備,情況緊急時,可以強行組織避災疏散。

  (五)搶險和救災

  1、地質災害發生后,鎮政府啟動并組織實施相應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鎮政府有關部門按照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分工,做好相應的應急工作。

  2、災發地的防災領導小組要立即按防治方案和應急預案要求,部署搶險救災工作,各村委會要組織搶險救援隊伍迅速進入現場,搶救被壓埋人員,協助進行工程搶險。民政、衛生、水利、工商、公安等部門,應當及時設置避難場所和救濟物質供應點,妥善安排災民生活,做好醫療救助、衛生防疫、藥品供應、社會治安等工作。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制

  各村要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成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長肖邦鋒同志任組長,肖瑞培同志任副組長,曾令春、劉見生、謝曉弘、郭薇薇、湯仰永、羅海春、彭麗蕓、謝大源、胡毅輝及鎮各駐村干部為成員。統一組織協調鎮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并層層落實防治責任制。

  (二)加強監測預報,實行專業監測與群測群防相結合

  地質災害防御重在監測預報,各村要根據村內地質災害分布情況,落實地質災害危險點的群測群防和防治工作任務,加強對群測群防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充分發揮群測群防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村民建設用地選址,嚴防高切坡建房,發生一起堅決制止。

  (三)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宣傳教育

  防治地質災害的最終成效必須依靠全民參與,要利用生動案例、氣象短信、宣傳單、黑板報等手段宣傳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提高全民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4

  為切實做好20xx年度三湖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的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的損失,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條例》,《湖南省地質災害保護條例》和《衡陽縣20xx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地質災害威脅對象

  (一)地質災害威脅對象

  1、存在地質災害的村組主要有南北村勝利組、甘泉村千步組、丫木組、西村村周山組、塘灣組、下皂組、新建村六平組,這些村組自然因素和人為工程活動及降雨等因素影響,發生滑坡、崩塌地質災害可能性很大。

  2、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交通路線

  三湖鎮地處偏遠地區,境內有甘泉村至南北村公路、鼓峰村至中合村公路,文光村公路,管橋村易發生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可能性較大。由于公路建設具有深挖、高填、切坡的特點,且部分建設項目位于地質災害容易發區,工程建設對地表破壞嚴重,導致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很大。

  (二)地質災害威脅范圍

  1.突發性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域

  20xx年突發性地質災害高發區是:西村村塘灣組、周山組、下皂組,南北村勝利組、甘泉村千步組、丫木組,新建村六平組。

  2.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

  我鎮范圍內有7個地質災害隱患點(見表1)。

  二、地質災害趨勢預測與重點防范期及區域

  (一)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地質災害發展趨勢受到地質條件、氣候變化、人為活動強度和方式等因素影響,以及我鎮村組道路建設應高度注意防止人為誘發地質災害。

  (二)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時期

  暴雨是我鎮引發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我鎮降水表現出明顯的季節性和地域性。總的降水趨勢是山區大于丘陵,丘陵大于平原。根據氣象部門20xx年度趨勢預測分析今年汛期(4——9月)降水正常。其中,前期汛期(5——6月)降水正常偏高,局部可能有短期洪災的發生,后汛期(7——9月)降水較小,秋季明顯,特別注意防范(7——8月)強臺風對我鎮的影響

  (三)重點防范區域

  近年來,由于鄉村公路建設增加,甘泉片責任區和西村村、文光村、永安村、新陽村地質災害頻發,這些區域地質疏松,而且夾雜石塊,一遇到暴雨、雨水沿裂縫侵入土體,導致滑坡和小型泥石流。需加大這些地區地質災害的重點防范。

  三、地質災害調查、監測、組織機構、單位責任

  (一)地質災害調查

  我鎮24個村、1個居委會,451個小組,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野外工作已經全部完成,為防災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今年,我們要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調查,查清地質災害發育及分布規律,完成《三湖鎮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為鎮預警預報、群測群防系統建設、防災減災工作提供科學依據。2——3月,對全鎮嚴重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調查和巡邏。

  (二)地質災害監測

  本方案附表中所列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作為本鎮重點監測對象。對新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給于重點監測,監測內容主要包括隱患變形情況,地下水變化情況等。要采取汛期巡查和監測結合、并且單位監測和群眾監測相結合、定期監測和連續降雨時加密監測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監測。

  (三)組織機構

  鎮人民政府成立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組織指揮全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四)明確相關單位防治責任

  1.黨政辦公室:負責地質災害重大事件的綜合協調和應急管理指導工作。

  2.各村委會及居委會:書記、主任要對本區域內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在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開展本區域內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具體承擔本區域內地質災害全面巡查,開展隱患點日常監測,落實隱患點的監測人及警示標志,組建應急隊伍,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教育工作,負責搬遷避讓措施,接到或發現地質災害險情報告時,要及時組織人員及財產轉移到安全地帶,情況緊急時可以強行組織避災疏散,及時報告鎮政府和鎮國土資源所,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地質災害的搶險救災工作,安排災區重建和治理工作,積極配合鎮政府發放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地質災害防災避險工作明白卡。

  3.國土資源所: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培訓工作;擬訂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及應急預案,報鎮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對基層上報的地質災害險情,會同有關部門盡快到現場勘察,提出應急處理措施,向上級國土部門和鎮政府報告;不得隱瞞、謊報地質災害災情。

  4.安監站:要對非煤礦山、工業企業、各類選廠、尾礦庫地質災害隱患進行排查處理,及時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5.鎮衛生院:組織本單位人員趕赴災區搶救傷員,負責災區防病治病和衛生防疫工作及藥品供應。

  6.水管站:要對全鎮河道周邊地質災害隱患進行排查處理,及時預報降雨強度及分布范圍,特別要加強對危險天氣的研究,會同國土部門及時發布地質災害預警預報。

  7.路政中隊:要對公路沿線的地質災害隱患進行排查處理;加強交通線路的邊坡防護;加強對地質災害易發區路段的巡查,危險及潛在隱患地段應加以治理;同時對擬建和在建交通工程項目進行監管,通過合理選線、科學設計、規范施工,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及時治理施工中發生的地質災害。

  8.民政辦:在地質災害預警期內要做好搶險救災準備,籌措資金和救災物資;災情發生后應及時做好優撫工作;組織核查災情及上報。申請、管理、分配救災款物,組織指導救災捐贈、組織轉移、安置受災人員及災民生活,負責救災物資的組織和供應工作,組織指導災民倒塌房屋的恢復與重建。

  9.財政所:保障地質災害防治資金及時到位

  10.派出所:負責組織、指揮、協調公安機關維護災區社會治安,參與搶險救災,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治安事件,做好災區道路的交通的疏導工作。

  11.住建站:要對城鎮建設中存在的地質災害隱患排查處理;在進行城鎮規劃時應充分考慮遭受或引發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和危害性,合理規劃布局;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城鎮范圍內的建筑工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12.中心學校:對各校區周邊存在的地質災害隱患進行排查處理;根據實際情況做好各學校周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開展學生防災知識教育工作;負責組織、轉移受災學校師生員工,做好災后學校教育、教學組織工作,協調有關部門做好災后校舍的恢復、重建工作。

  13.環保站:負責災害影響的環境評估;負責地質災害可能造成次生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應急監測,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減輕環境污染危害。

  14.武裝部:組織民兵預備役人員投入搶險救災,偵查災情,開展國防后備力量應急動員,重點是搶救被埋人員,救扶受災群眾、工程搶險、處置次生災害。

  15.鎮紀委:負責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履行職責實施監督;對國家工作人員和村組干部及隱患點監測人員因工作失職、瀆職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進行查處。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地質災害防治目標

  各村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切實加強領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認真部署和落實,保證領導到位,人員到位,措施到位,資金到位。各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和應急指揮人員要落實到責任制,實行行政領導責任追究制,將地質災害危害隱患點的監測和預防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明確責任人、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認真履行職責,切實組織好監測、預防、預報預警、群測群防,治理及突出地質災害應對工作。

  (二)制定方案,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

  鎮國土資源所應在總結往年度地質災害防治的工作基礎上,結合轄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分布、類型、規模、危害性等實際情況,認真組織編制和落實到本轄區內《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提出本地區地質災害危險點、隱患點的具體防災措施,落實監測主要負責人,協調各村委會確定避災方案和緊急疏散路線。編制的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應及時報同級人民政府批示后公布,并上報國土資源局備案。對違反規定不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造成地質災害重大傷亡和事故的,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相關規定,追究直接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三)完善制度,提高地質災害應急反應能力

  各村委會和國土資源所,要按照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衡陽市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要求,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預案體系,確保形成“統一領導、綜合負責、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系,盡快形成“政府統籌協調、群眾廣泛參與”的基層應急管理機制。一是要建立預報預警應急指揮系統,完善地質災害預報預警機制,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二是認真落實汛期值班、險情巡查制度,向社會公布地質災害報警電話,接受社會監督,充分發揮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網絡的作用。三是要發放地質災害防災避災明白卡,在危險區域樹立警示牌,讓處在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眾具備“自我認識,自我監測、自我防范的能力”。四是要組織專業技術隊伍在汛期時對重點區域進行地質災害巡回檢查,做到“快調查,快定性、快決策、快實施”。五是各村委會組織或指定一支搶險應急隊伍,以備擔任突發性地質災害搶險任務。

  五、落實經費,建立地質災害防治投入保障制度

  鎮人民政府將按照《地質災害條例》和《湖南省地質災害環境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結合實際安排地質災害調查、預防和自理經費,納入年度計劃財政預算,并根據當地財政狀況和防災工作需要,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同時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籌措機制,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對危害大,影響嚴重、急需治理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進行徹底治理或搬遷避讓,有效地保護公眾生命財產安全。

  六、加強協調,確保信息暢通無阻

  在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鎮國土資源所要加強與建設、水利、交通、氣象等部門共享機制。要加強與防汛救災部門的協調、溝通和合作,互通情報,確保鎮、村、組三級之間信息暢通,加強協作,傳達下情上報及時準確,為全鎮汛期地質災害工作提供信息渠道。

  七、加強監測,提高地質氣象預警預報

  要加大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運用新方法、新技術進行監測分析工作。國土資源部門與氣象部門要繼續密切配合,聯合開展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工作,通過氣象部門現有的群發手機短信天氣預報,指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八、加強監督,依法查處地質災害違法行為

  各村委會要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的規定,切實加強地質災害易發區工程建設的管理,禁止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審批新建住宅及其他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加大地質災害危險評估、各類工程建設項目的監管力度,依法查處地質災害違法行為,從源頭上控制和預防人為活動引發地質災害,注意預防集鎮基層設施建設、中心、村莊建設、農村建房和山體過度開發形成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合理開發利用礦山資源,認真做好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落實礦山地質環境和保護責任,有效防治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

  九、加強宣傳,提高地質災害防治水平

  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各村委會和相關職能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力度,普及地質災害監測、預防、避險、搶險、治理等知識,做到地質災害預防知識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礦山,特別是要讓地質災害嚴重地區的頒布群眾都掌握這方面的基本要求和規范,增強防災意識,提高抗災能力,確保一方平安。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5

  為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和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結合我鎮地質環境特征和地質災害現狀,特編制本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一、地質災害基本情況

  (一)地質災害類型和分布

  特征

  我鎮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崩塌和滑坡兩種類型,全鎮已發現地質災害隱患點有14個,包括滑坡11個、崩塌3個,分別占災害總數的79%和21%。從地質災害發生時間上看,崩塌和滑坡大多發生于雨季內(5~10月)。旱季發生的崩塌、滑坡,一般都發生在露采礦山的邊坡、排土場和公路沿線等人為工程活動比較劇烈的地段。

  (二)上年度地質災害防治簡況

  我鎮地質災害高發期為6~10月,地質災害類型以滑坡為主,主要是月山村、蓋山村、虎山在汛期內出現不同程度的土方坍塌現象,我鎮相關部門與所在地村(社區)委員會積極參與和配合,認真履行職責,較好的地落實了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措施和工作,汛前及時預報,及時疏散、轉移群眾。由于措施得當,整個雨季中并未造成人員受傷。

  (三)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1、降雨趨勢預測

  單點暴雨及長時間連續降雨是誘發地質災害的主要自然因素。我鎮1~4月降雨量偏少;5月降雨量正常稍偏多,全年雨季在5月中旬前后開始;主汛期為6~8月;9~10月降雨量正常至偏多,有一般性的秋季連陰雨天氣;雨季在10月中旬前后結束。

  2、人為致災因素變化

  我鎮近年來城鎮發展迅速,房屋、公路、礦山及水利水電等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活動逐年增強。轄區內一些在建和擬建的大型工程,均可能成為地質災害的多發區段。磷礦采空區、采砂場、采石場也將是礦山地質災害多發區。

  根據我鎮地質災害現狀和危害特征及降雨和人類工程活動預測,預測我鎮地質災害有如下特征:

  1.地質災害類型

  地質災害類型仍以自然因素誘發的中小型山體滑坡和崩塌為主,其次為人類工程活動(公路建設、采礦等)誘發的崩塌、滑坡等災害。

  2.地質災害發生時間

  地質災害主要發生于汛期6~10月,為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工程誘發災害的時間具不確定性。

  ⒊地質災害發展趨勢

  我鎮地質災害活動有老災點危害繼續擴大以及人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環境的擾動不斷增大的趨勢,由于治理難度大、條件差,治理措施難以有效到位等原因,災害活動性不斷增強,危害性進一步擴大,從總體看,我鎮地質災害的活動和危害仍保持較高水平。

  二、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

  (一)選取原則

  根據地質災害易發性分區和災點穩定性、危害性實際情況,對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選取原則確定如下:

  1.對集鎮、村莊、工礦及重要居民點人民生命安全構成威脅;

  2.威脅公路、重要基礎設施;

  3.處于地質災害高易發區,災害規律明顯;

  4.曾經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影響較大;

  5.可能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二)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

  根據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選取原則,確定轄區范圍內的需重點防范的地質災害隱患點13個:

  1.仁義村委會月山村山體滑坡隱患點、威脅7戶群眾的安全。

  2.禮智村委會蓋山村都存在山體滑坡的隱患,威脅8戶群眾的安全。

  3.鄭和路社區月山村山體滑坡隱患點,威脅20戶群眾的安全。

  4.月山社區蓋山村山體滑坡隱患點,威脅8戶群眾的安全。

  5.酸水塘村委會山體滑坡隱患點,威脅8戶群眾的`安全。

  6.太史村委會五組火陡箐,由于農戶在坡腳建房,損壞了坡腳,已造成局部塌方。

  7.甸心村委會老虎山,由于土質松軟容易發生山體滑坡。

  8.甸心村委會仙鶴村灌溉溝存在崩塌隱患。

  9.漢營村委會西漢營村“古二”公路地段公路邊坡崩塌隱患。

  10.古城村委會老鴉洞箐,由于開礦挖掘,形成陡面山體容易山體滑坡。

  11.漢營村委會小團山,由于開礦排土形成松軟山體,容易山體滑坡。

  12.中誼村委會關山頂一片,山體松軟容易造成山體滑坡。

  13.舊寨爬齒山云南西儀工業有限公司抽水站石塊崩塌。

  三、重點防范期

  一般情況下,主汛期就是我鎮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我鎮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為6~10月。各村(社區)委員會及民政辦、國土所、城管辦、企業辦等相關部門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及時進入重點防范工作狀態,認真實行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制度,確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應按照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統一部署,逐步落實地質災害調查、地質災害預警系統建設、地質災害信息系統建設、重要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及監測預報建設等方面的工作,并加強重點區域地災監測預警工作。

  (一)全鎮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目標

  全鎮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目標是:發生地質災害時,力求無人員傷亡,經濟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強化管理措施

  1.為實現防災減災目標,各村(社區)委員會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地質災害應急和防治管理機構,落實責任制,充實和完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做到地質災害應急和防治工作機構健全、職責明確、人員到位、責任到人。

  2.利用廣播、標語、傳單等宣傳媒介宣傳地質災害科普知識及防災減災措施,增強廣大民眾對地質災害危害的認識,強化減災意識,為防災減災工作建立深厚的群眾基礎。

  3.對轄區內所有礦山企業地質環境現狀、礦山地質災害的類型、規模、活動特點、危害對象、危害程度和發展趨勢開展動態監測工作。

  4.對轄區內特別嚴重的災害點優先治理,對規模大難以治理或投資太大的災點應采取避讓措施。

  5.努力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援助,將爭取到的地質災害防治資金,專款用于地質災害的調查、監測、勘察及治理工程。

  6.堅持“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人類活動可能誘發地質災害時,必須有相應的預防措施,工程建設時應避免開挖邊坡過陡、過高,并及時進行邊坡防護,嚴禁將工程廢土、采礦廢石、廢渣隨意堆放。

  7.在汛期內對轄區內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不定期巡查。

  8.對9個重特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實行專人監測負責制。

  (三)搬遷避讓措施

  由于地質災害易發區自然環境惡劣,地質災害治理難度和投資均較大,因此,對地質災害的危害一般應盡量采取避讓方式。一是工程建設避開地質災害危險區;二是居于相對穩定的地質災害點上的村(居)民,在汛期或遇暴雨時,撤離危險區暫時躲避;三是居住在治理難度大或投資大的不穩定的地質災害體上的村民,一般采用搬遷避讓的方式避免地質災害的危害。

  (四)監測預警措施

  建立完善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系統,是預防地質災害發生或減少地質災害損失的重要手段。而群測群防系統的建設,涉及通信、交通運輸、醫療衛生、民政、城建、工程勘察施工等各部門的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由多種防災減災措施組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各子系統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要建設好群測群防系統,鎮屬各部門和各村(社區)委員會應密切配合,協調關系,統一行動,保證防治工作的順利實施。

  (五)工程治理措施

  我鎮年底與四戶受災戶簽訂了《鎮地質災害點工程治理協議書》,防治工作計劃已列入每戶5000元—7000元不同標準的專項經費。具體采取支擋、護坡等措施。

  五、地質災害的監測、預防責任人

  地質災害動態監測就是對地質災害體變形破壞狀況及其宏觀前兆隨時間變化的監測。地質災害的發生本身是一個過程,在出現大規模變形破壞之前,往往有比較明顯的征兆,通過監測,及時捕捉這些征兆,作出預報,就可以避免或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所以,地質災害要實行動態監測。地質災害的監測,原則上是誰受威脅,誰負責監測。各村(社區)委員會主任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第一責任人,以此為基礎,各村(社區)委員會一定要落實監測對象和監測人員。各監測人員一定要擔負起監測預防的責任,按照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復查的要求,加強地質災害隱患全面排查,對排查出來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告知當地群眾,指導、督促做好防治工作,落實群測群防,做到準確預報。

  六、健全各項制度做好預防預報工作

  進一步健全地質災害監測預報制度、汛期值班制度、險情巡查和應急調查制度、災情速報、月報制度,并嚴格執行。制作“兩卡一書”分別發放到防災責任人和受威脅群眾手中。在汛期持續降雨和暴雨等極端天氣期間,實行24小時專人值班,領導帶班。向社會公布地質災害值班人員和帶班領導的名單、值班電話,以及聯系方式。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6

  為指導全區20xx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減少或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維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第394號令)第十八條和《廣東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第十三條的規定,依照《廣東省湛江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xx—20xx年)》,結合我區地質災害的情況,特編制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切實加強領導。

  二、全區地質災害概況

  我區位于雷州半島東北部,東、南、西三面臨海,北部為丘陵臺地,沿海為濱海平原,地形起伏不大。全年濕熱多雨,夏季多臺風、雷暴雨,臺風是我區最大的災害性天氣。按照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劃分原則,我區屬湛江市地質災害中、低易發區,各種災害類型有:崩(坍)塌、滑坡、海水入侵、軟土地基變形、土地砂化和礦山地質災害等,而崩塌、滑坡、海水入侵、軟土地基變形等是我區地質災害的主要災種。

  根據已發地質災害的分布特點、規模、災害種類,結合我區區域地質條件綜合分析,劃分以下地質災害防治區,各地方編制本地區防災預案時可供作參考。

  (一)軟基礎變形災害防治區,主要是指膨脹土層、液化沙性土淤泥等軟質土體分布的地區,如南三鎮、坡頭鎮、官渡鎮、乾塘鎮等地。

  (二)地面沉降及海水入侵災害防治區,主要是指沿海地區,如南三鎮、乾塘鎮、麻斜街等地。

  (三)地面塌陷災害防治區,主要是指石灰巖溶洞發育區,因人為開采資源引起地面塌陷,如各礦山采場周圍等。

  (四)崩塌災害防治,主要是指高邊坡受雨水沖刷產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如龍頭鎮、官渡鎮及礦山露天采場等。同時應特別預防在建的大型建設項目基礎開挖誘發的上述災害。

  (五)滑坡災害防治區,主要是指斜坡上巖體或土體。多為不合理的人為工程誘發的,如露天采礦、水利、公路等。

  (六)地裂災害防治區,主要是澎漲土層分布的干旱地區,如坡頭鎮等地。

  三、地質災害預防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各鎮(街)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切實加強領導,將地質災害防治作為民心工程的重要工作進行部署和落實,在人力、物力、財力上予以保證,并配備必要裝備(交通工具、雨衣、雨鞋、手電筒等)。各鎮(街)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和應急指揮機構要建立完善責任制,明確責任,認真履行職責。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預防責任人必須按照防災責任制的要求,明確各危險點所在鎮(街)、主管部門及建設單位的責任,確定專人負責。責任人必須上崗到位,特別在汛期必須以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己任,以高度的責任感,認真負責,周密部署,切實組織好監測、預防、預報、群測群防、災害現場應急調查,對地質災害危險點及時提出具體措施,制定人員緊急避險和財產轉移的應急方案,并按照國土資源部和省、市速報制度的要求,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地質災害災情和防治情況。年底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對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情況進行認真總結,并在次年的1月5日前報送同級政府和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

  (二)制定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落實責任制

  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應在總結上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基礎上,會同同級建設、水利和交通等部門,結合轄區內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分布、類型、規模、活動等實際情況,認真組織編制和落實本地區《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提出本地區地質災害危險點、隱患點的`具體防災措施,落實監測、報警單位和主要責任人,協助有關部門確定避災方案和緊急疏散路線。各級編制的地質災害防治方案須及時報同級政府審批后公布,并報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備案。防治方案應作為地方人民政府指導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的決策依據。

  各鎮(街)和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國發〔20xx〕24號)、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粵府辦〔20xx〕73號)要求,切實做好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對違反規定或不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造成地質災害導致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的,要按照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規定,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三)落實規劃,增強應急反應能力

  各鎮(街)和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認真落實汛期值班制度,險情調查制度和災情速報制度,向社會公布地質災害報警電話,接受社會監督。在汛期前組織技術力量對地質災害危險區和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全面清查,汛期中開展巡查和應急調查,汛期后復查與總結相結合,準確掌握本地區地質災害動態,主動避災抗災。各鎮(街)應急指揮機構應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在汛期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與應急處置工作中的作用。

  (四)加強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從源頭上控制或減少人為誘發地質災害的發生

  各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和《廣東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要求,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作建設和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時,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從源頭上控制或減少人為誘發地質災害的發生。未進行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劃分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地區,應根據初步調查情況,確定進行評估的范圍。對未列入評估范圍的建設用地,在申請審批用地時,必須附有較詳細地質環境條件資料。在劃定的地質災害危險區內,禁止審批的新建設住宅以及削坡和從事其他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

  (五)加強協作,保證信息暢通

  各鎮(街)和區國土資源部門,要在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加強與有關防汛救災部門的協調溝通與合作,互通情報,確保區、鎮(街)兩級之間信息暢通,達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及時、準確,為全區汛期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六)積極推動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提高預報的準確性,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國土資源與氣象部門要做好聯合開展汛期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工作,做好基礎數據的采集分析和集成,制作高質量的預報產品,聯合開展各(項)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不斷拓展服務領域,提高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的準確性和精確度。各鎮(街)在汛期省、市級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的基礎上,應根據各自的實際,積極推進本地區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及時反饋地質災害信息,力爭地質災害監測預報水平上一個新臺階。認真做好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業務的月報編制和年度總結工作。

  (七)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干部群眾的防災意識

  各鎮(街)和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應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宣傳力度,扎扎實實地做好宣傳、培訓工作,普及地質災害防治基礎知識,特別是要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和“3·19”《礦產資源法》實施紀念日及“6·25土地日”開展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廣大干部群眾對地質災害預防的意識,提高抗災能力,確保一方平安。

  四、落實地質災害的監測、預防責任人

  地質災害的監測與預防工作應在區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和部署下,各鎮(街)及各級國土資源、城市規劃、建設、交通、水利、教育和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認真履行對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隱患點(段、區)監測和預防工作。對威脅礦山、公路、水利等設施和旅游景區(點)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由設施所在地有關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監測預防;對于威脅居民區的地質災害點由當地鎮(街)負責組織監測。汛期前,各鎮(街)及主管部門要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對隱患點(段、區)進行全面檢查,并做好汛期經常性監測預防和值班安排,落實防火、避災、救災的組織機構和物資準備,盡可能地避免或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7

  為繼續做好我市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保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連續性,根據新頒布的《地質災害防治條例》(xx令394號),在上年度防災預案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制訂了本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一、我市地質災害分布與防治區劃分情況

  菏澤市地處黃河沖積平原的前緣,地勢較平。歷史上黃河多次泛濫,在區內遺存有數條古河道帶。區內西部聊考斷裂活動強烈,因此在地質構造上屬不穩定和次不穩定地區。受自然及人類工程活動等因素的影響,區內地質災害時有發生,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極大威脅。區內主要地質災害類型有: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地下水超采漏斗、砂土液化等。根據其發生幾率及危害程度,我市建立了菏澤城區深層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南部黃河故道帶地面塌陷與地裂縫、鄄城紅船地面塌陷等3個重點監測與防治區。

  二、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防治對策

  (一)菏澤城區深層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區

  1、災害現狀菏澤市城區深層地下水降落漏斗已存在多年,自80年代中期就初具規模。90年代漏斗面積近1000km2。隨著開采量的增加,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且下降速度驚人。據80年代初期監測資料,當時水位埋深僅6m余(406孔1980年9月11日監測值);至1995年,水位埋深已達45.603m。15年間水位下降了近40m,下降速率為2.6m/a。406孔位于漏斗的上緣,位于漏斗中心地帶的城東地區,該層水水位埋深已達100m。由于地下水水位的持續下降,城區地面沉降也隨之發生。

  2、致災原因

  無規劃、無節制、大量超采深層地下水是造成城區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及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

  3、災情趨勢預測分析及風險評估

  短時間內如不能削減深層地下水開采量,該漏斗將進一步擴展,漏斗區水位將不斷下降,甚至有與東明縣深層地下水漏斗區連接的可能,已發生的地面沉降也將隨之發展。這勢必會對菏澤城區建設、工業生產等造成直接影響。

  目前,地下水是菏澤城區主要的供水水源。而由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質災害涉及范圍廣、危害程度大,且恢復難。因此,災情若得不到控制,由此造成的損失將是十分巨大的。

  4、防災對策及建議

  (1)禁止城區地下水的亂開亂采,重新分配水源量,合理開采地下水;

  (2)開辟新的.供水源地;

  (3)開展地下水人工回灌;

  (4)做好地下水及地面沉降的監測工作。

  (二)南部黃河故道帶地面塌陷與地裂縫區

  1、災害現狀

  自九十年代初,南部黃河故道帶已發生多起地面塌陷、地裂縫,致使道路破壞,房屋受損。1992年7月10日,單縣高韋莊鎮趙集村發生地裂縫,地裂縫走向以北西方向為主,縫寬5—20cm,單條長10—20m不等,有十幾條之多,并伴有地面塌陷發生,一橋梁撕裂,30余農戶房屋因地裂縫造成不同程度破壞。1993年8月5日,曹縣梁堤頭鎮石香爐村發生地裂縫,呈北西和北東西個走向,單長20多m,寬10cm,深4—5m,可見地裂縫4條,其中一條切房基而過,另一條穿過一農家院落,造成房屋墻體開裂。

  2、致災原因

  地面塌陷、地裂縫發生于黃河故道帶上,地表巖性以粉細砂或粉土為主。災情多發生于雨季,由地質、氣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原因共同作用而引起。

  3、災情趨勢分析

  該區地面塌陷、地裂縫是由地質、氣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因素引起,只要影響因素存在,在其共同作用下,在適宜的時段內就有災情發生的可能。

  4、防災對策及建議

  (1)控制地下水水位的升降幅度;

  (2)保持地表巖性不被破壞;

  (3)在該區應采用濕潤灌溉,不可漫灌;

  (4)新建建筑物應避開古河道帶。

  (三)鄄城紅船地面塌陷區

  1、災害現狀

  地面塌陷區主要分布于鄄城縣紅船鎮前梁樓村西,長、寬各約500m,面積2.5萬m2。自八十年代末以來,每逢雨季時有發生。地面塌陷區內共有塌陷坑二十七個,陷坑大小不一,形態各異,表層粘土亦有深淺不一的裂痕。塌陷有時發生在個別農戶的房前屋后,甚至危及到居民安全,造成居民心理恐懼。

  2、致災原因分析

  經考察,地面塌陷區位于古河道帶上。地表巖性為一層厚0.3—0.5m的粉質粘土,其下為粉細砂或粉土,約1.5m深處為厚約10cm的淤泥層,以下又為粉細砂,在17m深處有一黑色砂礫土層。雨季時,在表層土被破壞處,雨水直接下滲,以至下漏,地下粉土由于液化等原因隨水流失,日久便形成一定空間,上部土壤重量因降水等因素增加或超過空洞承受極限時,便形成塌陷。

  3、災情趨勢分析及風險評估

  雨季降水較大時,該區仍有地面塌陷發生的可能性。由于塌陷區緊鄰村莊,應做好地面塌陷的監測與防治工作,以防災情發生,危及人民生命及財產的安全。

  4、防、災對策及建議

  (1)做好群眾宣傳工作,不要在塌陷區及其附近挖土、建房;

  (2)保持地表巖性不被破壞;

  (3)在該區應采取濕潤灌溉,不可漫灌;

  (4)做好監測工作。

  (四)巨野煤田在建礦井的地質災害防治

  巨野煤田的多個井田現已開鉆,個別主井建設進入關鍵階段。礦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難度相當大。各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和地環監測機構一定要做好日常煤區地環監測管理,保證鉆井工作的順利進行,避免地質災害現象的發生。

  三、地質災害區域防治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各級政府及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加強領導,市國土資源部門將組建全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小組,在市政府領導下具體負責全市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的指揮和協調工作;各縣區也要建立相應的汛期地質災害應急小組,負責本縣區的地質災害搶險救災和應急救援工作;各地質災害易發區要將防治任務逐級明確到單位到人,確保發生重大地質災害或出現重大地質險情時,能夠及時進行搶險救災。

  (二)健全防治、搶險、救援機制

  各級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制度,堅持汛期巡查和值班電話制度,在地質災害危險區邊界設立明顯標志,明確人員財產撤離、轉移路線,預設醫療救治點,同時加強相關的科普宣傳。

  災害或災情出現后,國土資源部門應會同同級建設、水利、交通等部門盡快查明地質災害發生原因、影響范圍等情況,提出應急治理措施,減輕和控制地質災害災情。

  民政、衛生、藥品監督、經貿、公安部門,應及時設置避難場所和救濟物資供應站,妥善安排災民生活,做好醫療救護、衛生防疫、藥品供應、社會治安工作;氣象主管部門要做好氣象服務保障;通訊、鐵路、交通部門要保證通訊暢通和救災物資、設備、藥品、食品的運送。

  (三)地質災害調查、報告和處理程序

  災害或災情發生后,各縣區政府應立即派人趕赴現場,查明災害發生的原因,并進行調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災情繼續擴大,并按照地質災害分級報告的有關規定,向市政府和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報告。遇到人員傷亡的,應在6小時內將災害情況報告市政府。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8

  一、我縣地質災害基本特征及危害對象

  我縣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24處,涉及18個鄉鎮96個村,其中重點隱患點67處,主要類型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四類。主要分布在我縣西部山區的溝口、坡底低洼地帶。災害危害對象主要是危險區居民、建筑物及行人,危害范圍多是一個村莊的全部或局部。

  二、度汛期地質災害防范區段的劃分

  經國土資源部門對前幾年汛期洪水誘發地質災害狀況分析,結合省環境地質勘查院調查成果,圈定以下區段為度汛期地質災害防范重點地區。

  (一)滹沱河、冶河及其支流沿岸50米范圍內的建筑物,最高水位淹沒地帶。

  (二)西部山區,居住在匯流口低洼地帶的村莊。

  (三)鐵路、公路路基、橋梁兩側30米內、山坡的懸石。

  (四)崗黃水庫及其它小水庫蓄水可能淹沒的地帶,以及水庫、水渠堤壩一旦崩塌決堤可能沖毀的地帶。

  (五)各旅游景點由于巖石不穩固等原因可能發生災害的地帶。

  (六)巖性不穩定,土層松動,山坡底部地帶的居民及建筑物。

  (七)礦山不穩定邊坡、井巷、采空區地帶。

  (八)干選貧鐵礦尾礦堆積區下游地帶。

  (九)地質災害隱患村。

  (十)其它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地帶。

  三、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和發展趨勢預測

  地質災害的主要誘發因素是降水,而我省70%的.降水集中在汛期,汛期是地質災害的多發期。因此,汛期特別是7月下半月至8月上半月主汛期是我縣地質災害的重點防范期。根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降雨有所增加,且分布不均,山區可能會出現局部的洪澇災害,極可能誘發地質災害。因此,各鄉鎮、各部門要注意收看地質災害氣象預報,密切關注天氣形勢的變化,認真落實防災方案,有效防治地質災害發生,切實保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四、地質災害的防治重點和預防責任人

  經省地質環境勘查院專家認定,我縣將危險性較大、危害程度較嚴重的124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列入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進行重點預防。并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有關規定,將監測、預防任務逐點落實到各鄉鎮政府、村委會、監測人等責任單位和具體責任人,建立群測群防網絡。

  五、防災救災的機構設置及工作職責

  (一)縣政府成立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

  (二)縣政府有關部門地質災害防治職責

  1、國土資源局:負責做好《縣度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搶險預案》的編制工作;開展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鄉鎮村干部、隱患點監測人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聘請地環專家結合鄉鎮村,對重點隱患點進行實地勘查和汛期巡查;指導和監督鄉鎮村做好對地質災害隱患點設立警示牌、發放明白卡、落實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等地災防治工作;與氣象部門、水務部門配合,及時了解雨前、雨中、雨后各地水情、雨情的變化,并通知有關鄉鎮村做好避險和防范工作;地質災害發生后,對地質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地質災害類型、危險體的規模、發展趨勢進行調查,提出應對措施,指導搶險救災人員全面開展救災工作,并及時上報災情。

  2、建設局:負責城鎮因工程建設引發地質災害隱患的監測、預防和治理工作;負責縣城、小城鎮和村建設項目的規劃審批,結合地質災害易發區鄉鎮、村具體情況,嚴格控制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域審批建設項目和群眾建房。

  3、水務局:負責防洪工程設施的檢查與維護,水利設施、水毀工程的修復,特大洪水誘發地質災害的監測、預報及突發地質災害的上報,儲備搶險物資。

  4、交通局:負責所轄交通設施的汛期安全,做好水毀公路、橋梁等公路交通設施的搶修工作,保證公路暢通;保障防汛救災人員、災民、物資的運輸;負責在地質災害隱患點周邊路段設立雙面警示標志。

  5、旅游局:負責旅游景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如遇緊急險情,要有專人帶領游客到安全地帶避險,要備有應急的食宿地點及救護人員。

  6、氣象局:負責對全縣雨情尤其是暴雨、大雨等異常天氣的監測、預報;加強雨情監測,建立預警信息平臺,利用短信、簡報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及防災成員單位傳送天氣預報;遇有連續降雨5小時以上,第一時間向縣政府有關部門報告降雨情況。

  7、供電局:負責全縣電力設施的正常運行和搶修維護,保障電力供應。

  8、中國移動分公司、中國聯通分公司、中國電信分公司負責通訊設施、設備的維護和搶修,保障通訊線路設施安全運行,確保搶險救災通信暢通。

  9、衛生局:負責災區衛生防疫和醫療救護工作。遇到地質災害發生人員傷亡,衛生部門要以各中心醫院為基地,設置救護、防疫前線指揮部,及時處理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等各項事宜。

  10、公安局:負責地質災害搶險安全保衛、維護現場秩序、強制轉移疏散群眾工作,指揮疏導交通,保證交通安全暢通。打擊趁發生地質災害之機搶劫、盜竊、破壞各種公私財產的違法犯罪活動,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11、武裝部:指揮各地民兵、預備役人員進行搶險救災并負責與駐軍聯系。

  12、財政局:負責防災、救災經費的籌集、發放及監督使用工作。

  13、民政局:負責救災款物的及時發放和災民的安置工作。

  14、廣播局:負責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報道工作。汛期每周播出一次地質災害防治專題節目,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科學知識。災情發生后,要及時對救災搶險新聞及典型人物、事跡進行宣傳報道。

  15、教育局:負責全縣學校的度汛安全,確保師生人生安全。

  (三)各鄉鎮政府地質災害防治職責

  各鄉鎮政府對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搶險,擔負著重要職責,必須加強領導,責任到人,扎扎實實的做好各項工作,制定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搶險實施方案。具體要求如下:

  (1)設立防災機構,做到責任到人。

  (2)按照縣防治方案和應急預案要求,編制并全面落實每個隱患點的防治和應急搶險預案。

  (3)在地質災害隱患區和危險區設置警示標志,發放避險明白卡,做到每戶一卡。

  (4)組織各隱患點所在村做好防災演練工作。

  (5)建立汛期值班和報告制度,公布值班電話,各鄉鎮政府、隱患點所在村必須有專人值班,對地質災害危險區域和地段進行24小時監測,發現險情,立即上報并組織搶險。

  (6)建立汛期巡查制度,要加強對干選貧鐵礦點及重點隱患區、危險區的監控,確保非法采礦不反彈,確保隱患區、危險區不失控。

  (7)配備必要的通訊、預警、照明、避險、救災設施和物資,雨前組織搭建避雨設施。

  (8)成立搶險突擊隊,遇到險情迅速組織群眾轉移。

  六、防治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社會穩定、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大事,各鄉鎮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放在近期工作的重要位置,克服麻痹大意和畏難厭戰思想,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國土、水利、氣象、交通、公安等地質災害防治成員單位及各鄉鎮黨委、政府要成立相應機構,認真履行職責,緊密配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少地質災害發生,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二)建立群測群防網絡,確保信息暢通

  地質災害的監測、防治工作關系著千家萬戶,必須建立健全群測群防監測網絡。各鄉鎮政府要組織實施本鄉鎮各地災隱患點的防治方案和應急預案,明確負責人,簽訂責任狀。做好監測、預警、人員疏散、財物轉移、應急搶險等工作。監測人員要根據地質災害監測要求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監測。汛期要堅持24小時堅守崗位,做到每天一監測,在降雨較多的時間應全天不間斷監測,每次觀測要認真做好記錄,及時把監測數據向上級匯報,確保信息暢通。

  (三)落實制度,增強應急反應能力

  各鄉鎮政府和有關單位要認真落實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險情巡查制度、日報制度和災情速報制度,向社會公布地質災害報警電話,接受社會監督。認真落實《縣地質災害應急搶險預案》,充分發揮應急隊伍在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和應急處置中的作用,積極開展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演練。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有條不紊地開展應急工作。

  (四)加強宣傳,提高全社會的防災意識

  要加強農村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在采礦、工程建設、宅基地選址等方面,建立地質災害宣傳培訓長效機制,不斷提高農村干部群眾的防災意識、知識水平和防災能力。同時,利用電視臺、警示牌、宣傳畫等形式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的基本知識,教育廣大人民群眾樹立以人為本、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的意識,杜絕人為誘發地質災害的行為,自覺提高防災抗災能力,確保一方平安。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9

  維護社會穩定,提高處理突發地質災害的綜合水平和緊急救援的快速反映能力,以正確迅速有效地處置地質災害事故,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根據相關要求,按照“及時施救、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結合我鎮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一、掌握災情,如實上報

  鎮轄區內發生突發地質災害事故后,鎮機關領導及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展開應急調查,形成應急調查報告,及時向上級匯報災害的基本情況、形成原因、發展趨勢,為政府提供決策依據。積極組織指導搶險排危工作。

  二、突發地質災害事故救援程序和措施

  鎮政府領導接到地質災害事故后,應及時趕赴現場,調查災情,分析災害發展趨勢,組織全鎮機關工作人員召開會議,對工作做細致安排,工作人員到崗到位,各施其職,各負其責。

  (一)工作步驟

  1.成立指揮小組;

  2.調集力量,開展施救;

  3.做好情況通報工作;

  4.配合上級開展災情調查工作;

  5.將受災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

  (二)工作內容

  1.成立指揮小組

  (1)突發地質災害事故指揮小組由鎮黨政領導、分管領導及相關職能部門責任人組成。鎮主要領導任總指揮,有關領導任副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協調工作。突發地質災害事故指揮小組辦公室設在鎮社會和經濟事務辦公室。

  (2)突發地質災害事故處理指揮小組的工作職責

  ①發生突發地質災害事故時,由指揮小組發布應急救援命令。

  ②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轉移行動。

  ③及時向上級匯報和向有關單位通報受災情況。

  ④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的飲、食、居住條件,做好災后重建工作。

  ⑤認真開展受災情況調查工作,并寫出書面材料上報。

  (3)現場處理工作指揮小組由地質災害事故發生所在地的行政村、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負責搶險施救,現場保護和災害事故善后處理工作。

  2.迅速開展救治工作

  成立現場指揮小組后,可根據災情下設:

  (1)綜合協調聯絡組:主要任務是傳達貫徹領導指示,報告災情處理情況,協調有關部門分工負責救援工作,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

  (2)專業搶救組:主要任務是對受災群眾進行現場救治,如組織機械、挖土、工程拆除等。

  (3)警戒維護組:負責設置警戒區域、維護現場秩序、疏通道路,組織危險區域人員撤離、勸說圍觀群眾離開事發現場。

  (4)醫療救護組:開設現場救護所,負責受傷人員的救護,保證救護藥品和救護器材的'供應。做好災后的防疫工作。

  (5)后勤保障組:迅速調集車輛運送現場急需物資、裝備、藥品等。輸送現場受災群眾,協助處理傷員的救護工作。

  (6)搬遷安置組:負責協調轉移、安置受災群眾的飲、食、居住,如協調搭建臨時建筑、帳篷等。

  (7)善后處理組:負責對死、傷者家屬的安撫、慰問工作,做好群眾的思想穩定工作,妥善處理好善后事宜,消除各種不穩定因素。

  在開展搶險救災過程中,應注意組織協調好各類救援力量,落實各項安全措施,防止在救援過程中發生其它意外事故。

  3.做好情況通報工作

  要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工作,迅速將地質災情向市相關部門匯報,同時將上級的指示及時傳達到基層。

  4.災后調查工作

  在災情調查過程中,相關各行政村、社、受災群眾和受災企業事業單位要積極配合調查組的工作。

  三、各部門職責

  (一)鎮主要領導:親臨現場,聽取匯報,作出指示,調集力量并向上級領導和部門匯報災情情況。

  (二)鎮分管領導:協助主要領導提出建議,具體組織受災情況處理工作。

  (三)鎮黨政辦:向各工作組傳達指揮小組工作指令并監督落實,負責災情和救災工作信息發布;收集各工作組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向指揮小組報告;落實鎮、村24小時值班監測制度。

  (四)鎮經濟和社會事務辦公室:

  (1)根據領導指示,綜合協調災情事故處理;

  (2)與相關部門配合搞好地質災害重點地段的監測、預警、疏散、應急搶險預防措施;

  (3)協調救災工作過程中的問題。

  (五)鎮廣播站:負責災后廣播、電視系統的搶修、恢復和災區救災情況的宣傳報道工作。

  (六)派出所:具體負責并與相關部門配合實施治安保衛、道路交通、現場警戒、人員疏散等工作。

  (七)鎮武裝部:組織和指揮民兵搶險救災工作。

  (八)鎮綜合治理巡邏中隊:在市交通局的幫助指導下,具體負責轉移、輸送受災群眾,做好搶險救援物資的組織和調運工作。

  (九)鎮農業辦:在市農業局的領導和幫助下,統計好受災農作物的損失情況,并指導好受災群眾的農作物自救工作,將損失減低到最低限度。

  (十)鎮民政辦:積極做好受災群眾和傷亡人員家屬的安撫工作。

  (十一)鎮衛生院:具體負責并與相關部門配合做好受災群眾傷員的救治工作,以及災后防疫工作等,及時通報人員的救援與疫情的控制情況。

  (十二)鎮分管教育工作人員:在市教育局的幫助指導下,負責安排好受災群眾子女入學問題。

  (十三)鎮供電所:在市供電局的幫助指導下,負責地質災害區的電力供應和搶修,確保災區用電安全。

  (十四)通信單位:負責災區的通信保障工作,確保信息暢通。

  (十五)凡屬鎮轄區內所有行政村、社區和企事業單位收到突發地質災害事故應急救援命令、信號時應立即派出救援隊伍、調運救援設備、物質趕赴受災現場,實施救援工作。

  四、應急保障

  (一)應急隊伍保障

  由派出所牽頭,由民兵、城管辦20人組成,每人配備必要搶險裝備,在鎮地質災害指揮小組的領導下開展工作。

  (二)應急物資、裝備保障

  根據災害發生、發展趨勢,征調搶險必需的機械設備,儲備、籌集足夠的搶險物資,民政、糧站、供銷等部門要儲備、籌集足夠的救助物。

  五、善后處理工作

  1.為確保安全,設立警示標志,提醒行人和住戶隨時觀察。

  2.災情穩定后,盡快組織災民返回家園。組織群眾盡快恢復生活、生產秩序。

  3.認真組織查災核災工作,重點是因災造成房屋倒塌、家財毀光重災戶以及困難戶的情況。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10

  為切實做好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避免和減輕因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和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認真做好20xx年至20xx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易發地點

  根據歷年地質災害發生情況,我市地質災害易發地點主要包括:位于地質災害易發區的鄉鎮、村莊、集市等人員集中地(重點是和辦事處),人工開挖的高陡邊坡的坡腳和自然土質斜坡附近的居民居住區,礦山開采區,公路、鐵路等交通干線,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及其它在汛期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

  各地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在認真調查、綜合分析和預測的基礎上,列出本地重要地質災害易發地點,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治。對危害嚴重、需重點防范的地質災害危險點,要掛牌督辦,限期整治到位。

  二、重點防范期

  突發性地質災害的發生與降水密切相關,我市主汛期是5月至10月,這段時間暴雨、持續降雨極易誘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因此,我市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為5月1日至月30日。

  三、監測、預防責任人

  ㈠各鄉鎮(辦)地質災害隱患點,由鄉鎮(辦)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監測、采取防范措施并落實防災責任人,在主汛期增加監測巡查頻次,以便及時掌握地質災害危險體的變形發展趨勢,做出準確的預報。

  ㈡危及鐵路、公路、水利水電、河堤及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由設施的主管部門負責監測、采取防范措施并落實防災責任人。

  ㈢危及學校、工礦企業、事業單位等受災主體單一地質災害隱患點,由其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監測、采取防范措施并落實防災責任人。

  ㈣其他人為因素誘發的地質災害由建設責任單位負責監測。

  四、防控措施

  20xx年至20xx年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方針,并采取以下防治管理措施,力爭把地質災害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和損失減小到最低限度。

  ㈠高度重視,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不懈地抓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各地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是本地本部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第一責任人,要建立和完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將災害危險點的監測和防治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明確具體負責人,務必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

  ㈡明確職責,加強合作,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國土資源、建設、交通、水利、教育、旅游、氣象等部門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部門,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各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1、市國土資源部門要認真履行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職責,切實做好地質災害的巡查、監測、預報、預警和防治工作。要督促、配合建設、交通、鐵路、水利、教育、旅游等部門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監督指導。

  2、市建設部門要加強對建設項目和建設單位的管理與監督,在有可能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危險的斜坡上進行修路、建房、開礦、取土等工程活動,必須事先做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工程勘察工作,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規范進行勘察、施工,防止人為活動誘發地質災害。

  3、市交通部門要組織開展對公路、鐵路沿線地質災害調查,發現險情要及時采取防范措施,做好監測和預警預報工作,并在隱患路段設立醒目的警示牌,提醒過往車輛和行人注意。建立公路、鐵路沿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系統,做好公路、鐵路沿線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

  4、市旅游部門要組織開展各旅游區(點)地質災害調查,建立旅游區(點)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系統,加強對轄區內從事旅游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和從業人員防災知識的培訓,加強對旅游人員防災知識的宣傳。

  5、市教育部門要認真組織開展各中小學校區(舍)的地質災害調查,編制中小學校區(舍)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在每年汛前、汛中,對中小學校區(舍)及其周邊的地質災害或隱患進行全面排查,對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的校區(舍)要加強巡查與監測,落實防災責任、防災措施和應急措施。

  6、市水利部門要加強水利工程設施特別是病險水庫(壩塘)的巡查、監測、預報,對出現的險情要及時采取措施,及時治理;要加強對建設項目和建設單位的管理與監督,防止建設過程中引發地質災害。

  7、市氣象部門要做好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測預報及預警信息的發布,要及時將氣象預測預報及預警資料通報各有關部門及責任人。

  ㈢排查隱患,建立健全群測群防網絡。各地各有關部門在汛前、汛中、汛后要及時組織人員進行地質災害巡回檢查,對已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制定防災預案,落實監測責任人、預警信號、撤離路線等,連同防災避險明白卡,一并發放到每戶受災害威脅的群眾手中。

  ㈣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工作,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各有關部門要將地質災害防治納入其宣傳計劃,扎實細致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培訓工作,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月全國安全生產宣傳月等,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增強公眾地質災害防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㈤落實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建立地質災害防治投入保障制度。各地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在年度計劃和預算中安排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確保地質災害及其隱患得到及時監測、預報、調查、勘查和治理,保障群測群防網絡體系的有效運行。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11

  為認真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xx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和《xx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規定,結合我鎮實際,編制本預案。

  一、汛期降水趨勢預測

  根據氣象部門預測,預計我鎮今年汛期(3-6月)總降雨量約720-800毫米,比常年偏多2成,降水集中期在6月中、下旬,汛期結束時間為7月上旬。

  二、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一)主要發災區域預測

  根據氣象部門預測和有關資料反映,結合我鎮地質環境特點分析,xx、xx、xx是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的高發地區。xx鎮灣坡煤礦的地表極易發生因暴雨誘發的山體滑坡、地面塌陷、礦渣泥石流、崩塌等地質災害。原xx線王坑路口段公路沿線要預防山體滑坡、崩塌災害。河堤、水庫要嚴防管涌。同時,須嚴防各類建設工地不規范施工造成地質災害事故。

  (二)主要發災時段預測

  主要發災時段為3-9月,其中4月下旬至6月下旬為地質災害高發時段。大面積、長時間、集中性降雨,是導致地質災害的主要誘因。因此,在強降水時期,特別是小時降雨量達到20毫米時要加強預警工作。

  (三)地質災害隱患點預測

  1.礦山:礦山企業開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面塌陷;造成山體陡坡,形成山體滑坡和崩塌。

  2.坡腳開挖、切坡建房地帶:破壞山體原始應力平衡,當汛期來后,雨水滲透到坡體內,造成坡體下滑。

  3.因地質構造自然形成的地質災害隱患地帶。

  三、防災措施

  我鎮每年發生的各類地質災害主要集中在xx村石壁沖、王坑沖山頂、山田村天子山、xx村四組以及xx村上林山等嚴重地質災害區(點)。針對我鎮具體情況,今年要做好如下幾項工作:

  (一)深入宣傳,提高廣大干群的防災意識。要認真落實地質災害宣傳工作,全面加強地質災害的監測預防,杜絕人為責任事故的發生。要通過電視、報刊等宣傳媒體多渠道、多形式,向廣大干群深入宣傳地質災害防治法律、法規和地質環境管理的各種知識,重點宣傳山洪災害的突發性、危險性,普及汛期災害防治的基本常識,不斷提高人們主動防范、依法防治的意識,增強防災能力。

  (二)加強領導,強化工作責任。為確保全鎮防災工作順利開展,鎮政府成立由鎮長xx同事任組長、黨委委員、武裝部長xx同事、黨委委員、副鎮長xx同事、副鎮長xx、鎮長助理xx任副組長,土地辦、農辦、民政所、安全辦同志任成員的鎮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xx兼任辦公室主任。要把防治地質災害、減少災害損失納入鎮政府重要議事日程,與各行政村簽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狀,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制訂相應的防災方案,落實專人專點監測。同時從大局出發,樹立有備無患意識,服從統一指揮、統一調配,保證防災搶險工作責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實到位。

  (三)貫徹落實"三項制度".汛期地質災害值班制度、災情速報制度、險情巡視制度三項制度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行為準則,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具體責任體現。結合我鎮的具體情況,嚴格按照"三項制度"從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按照我鎮編制的地質災害防治預案進行逐項落實和完善,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出現險情時,及時做好人員遷避、緊急疏散、應急搶險和災情速報等工作,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四)建立健全群測群防網絡。對本區域內地質災害隱患區(點)定期巡回檢查,及時預報險情,特別是加強對山體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易發區的監測工作。加強各級責任人的責任,建立起鎮、村和廣大群眾三位一體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充分發揮聯絡員隊伍作用,逐步形成群測群防意識。

  (五)加強采礦活動管理和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嚴禁亂采濫挖,防止水土流失。按照《xx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的規定,嚴格執行新辦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準入制度。加強地質環境治理備用金繳存力度,有效改善礦山地質環境,減少礦山地質災害的發生。

  (六)落實經費,保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列入財政預算,用于地質災害防治管理、災變險情監測、預報預警系統建設、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處理及治理工作。積極加強與省市縣國土資源部門的聯系,爭取國家投資對嚴重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勘查和治理。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12

  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避免和減輕山洪災害給人民群眾造成的危害和損失。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結合我鄉山洪地質災害分布規律,形成特點,主要誘發因素及危險程度,特制定如下預案。

  一、基本情況

  我鄉山洪地質災害點多面廣,以崩塌、滑坡、危巖為主,其中較為嚴重的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有4處。

  二、20xx年趨勢預測

  (一)降水預測

  在汛期(3—10月),集中降雨和持續強降雨是導致山洪地質災害發生的直接誘發因素。主汛期(4-6月)全鄉的降雨量略多于去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為降雨相對集中期,局部特強降雨引起的局面洪澇和衍生山洪地質災害發生的機率高。后汛期(7-9月)降雨量與去年基本相當。

  (二)山洪地質災害發展預測

  由于長期干旱,導致地表開裂嚴重,一旦降雨,必將增加雨水的滲透量,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發生的可能性就變大。全年各時段均有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地質災害以群發突發的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為主,防治形勢非常嚴峻。

  (三)山洪地質災害分布的主要區段

  村10、11組;高龍8、9、10、12組;清水4、5組;紅旗3、11、12組;以上4個村組的部分地帶為防范重點。

  (四)重點防范期

  今年,我鄉山洪地質災害的重點防范期為4-7月的主汛期。8-10月的后汛期,受暴雨等影響,發生山洪地質災害的可能性也很大,尤其要加強連續集中降雨時期及此后數天內重點區段、重要災害點的防范,必要時應采取臨時緊急避讓措施,避免人員傷亡。

  三、山洪地質災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各村(居)委會應成立以村委會主任為組長的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協調轄區內的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國土資源所在國土資源局及鄉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具體負責山洪地質災害防治的牽頭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鄉安辦、經發辦等部門各自負責職責范圍內的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形成政府主要領導牽頭,職能部門具體負責,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山洪地質災害防治管理體系。

  (二)健全制度,明確人員

  各村委會及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健全山洪地質災害監測、預報制度、汛期值班制度、巡查制度、災情速報制度和月報制度。要嚴格執行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明確值班責任,做到人員到崗,向社會公布聯系方式和聯系電話,確保聯絡暢通。鄉政府汛期山洪地質災害值班電話:各村委會、各部門要按照山洪地質災害速報制度的'規定,做好山洪地質災害災情和地質災害隱患點險情的速報工作。

  (三)立足防災,輔以治理

  1、國土資源所及各村委會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強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和防洪科普知識的宣傳培訓,要進村入戶宣傳,讓廣大基層干部及受威脅群眾懂得基本的防災、減災知識,切實增強山洪地質災害和防洪防范意識和臨災自救、互救能力。

  2、各村委會要在汛期對轄區內山洪地質災害情況進行調查,掌握各隱患(危險)點、危險區段的情況,對重點防護區段和重要災害隱患點落實防災責任人。

  3、各村委會要對重要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對需要理溝排水的,組織人員完善排水系統。國土資源所要向上爭取項目,對危險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治理。對由工程建設引起的山洪地質災害,責任單位要及時做好治理工作。

  (四)完善機制,群測群防

  重點山洪地質災害隱患,由所在村委會明確防治責任人。完善村、組二級群測群防網絡,及時報告和調整網絡人員名單和聯系方式。國土資源所要及時發放“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和“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落實巡查監測和報告責任;發現險情有擴大、加劇異變情況,或其他明顯征兆,要及時上報并立即組織人員撤離。新發現的隱患點要及時落實群測群防責任,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五)強化責任,明確主體

  為了使山洪地質災害發生后治理工作能及時開展,防治在災害治理工作中相互扯皮、推諉。根據屬地管理原則,結合我鄉實際,現再次明確防治主體和責任。

  1、因采礦引發山洪地質災害的防治監測主體為誘發山洪地質災害礦山企業。

  2、因建校開挖山體引發的滑坡、崩塌等山洪地質災害的防治監測主體為學校。

  3、因建房開挖山體引發的山洪地質災害的防治監測主體為建房戶。

  4、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山洪地質災害監測防治主體為當地村委會。

  5、村委會要認真負責開展本村山洪地質災害監測巡防工作,切實掌握本轄區內山洪地質災害狀況,建立災情報告和聯戶防災網絡,認真負責開展好本轄區內災害防治和避災、疏散工作。

  6、監測人員要熟練掌握監測儀器,做好監測記錄,切實掌握災情變化情況,發現災情有異常變化要及時疏散群眾。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13

  一、目的和任務

  通過開展綜合應急演練,檢驗防汛及山洪災害防御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健全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綜合處置能力;提高干部及群眾的應急反應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災害的應對能力和防災避災意識,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輕防汛及山洪災害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演練科目及時間

  本次演練科目為幸福村突遇泥石流災害,應急人員正確引導受災群眾緊急轉移安置。

  三、組織領導

  為確保本次演練活動有序推進,順利完成,成立以鎮長為組長的演練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農村經濟技術服務中心,由辦公室主任,負責此次演練的籌備工作。

  四、現場組織分工

  成立受災群眾轉移安置應急演練現場指揮部,統籌指揮:①信息保障組、②搶險救援組、③物資保障組、④衛生救護組、⑤治安防護組、⑥電力供應組、⑦人員安置組。由鎮長任現場指揮長,人大副主席任副指揮長。現場各任務組成員及工作職責如下:

  (一)信息保障組

  組長:鎮黨委副書記。負責做好現場指揮部的信息收集,照相和錄像。通訊設備維護,確保現場指揮部的通訊暢通。

  (二)搶險救援組

  組長:黨委委員、副鎮長、武裝部部長。負責組織基干民兵及自愿者組成搶險救援隊,對受災群眾進行疏散、引導轉移。負責臨時安置點帳篷搭建及重要物質的搬運轉移工作。

  (三)人員安置組

  組長:黨委委員、副鎮長,負責受災群眾轉移后的安置工作,召集黨員突擊隊、社區青年志愿者為受災群眾的.服務工作,負責受災群眾的安置工作。

  (四)物資保障組

  組長:副鎮長,負責臨時安置點的救援物資管理和發放。

  (五)衛生救護組

  組長:衛生院院長。負責受傷人員及受災群眾的醫療救治工作,負責臨時安置點的衛生防疫和災后衛生防疫工作。負責食品衛生及營養搭配的指導和監督工作。

  (六)治安防護組

  組長:派出所所長。負責維護群眾秩序,做好治安防治工作。

  (六)電力供應組

  組長:供電所所長。負責臨時安置點的電力供應。確保指揮部的通訊器材和醫療救護點的電力供應。

  五、參演部門籌備工作及職責

  1、人民政府鎮長;負責演練的指揮、組織和實施;

  2、黨委副書記;負責做好現場指揮部的信息維護工作,確保現場指揮部的通訊暢通。

  3、民政辦,負責防汛及山洪災害救災安置所需的帳篷3頂、床2張、棉被2床。

  4、財政所;負責協助民政辦和武裝部做好臨時安置點的物資發放工作。

  5、村主任,負責上報監測數據,負責對轄區干部進行分工落實水、雨情監測、險情預警播報廣播、手搖報警器、敲鼓、鳴鑼、吹號,以及疏散、轉移引導、指揮等工作。

  6、武裝部,負責組織基干民兵20人,負責按指揮部指令,對防汛及山洪災害危險區域人員進行施救,及時疏散、轉移受災群眾;負責協助民政辦搬運、搭建、回收帳篷以及安置點生活救助物資的搬運工作;負責災后協助群眾有序返回和恢復工作。

  7、衛生院,負責組織衛生院、社區醫療點做好醫療、救護人員及救護車、床、擔架和其他相關救護設施、器材、藥品的準備工作;開展現場安置點人員的醫療、衛生防疫和災后消毒殺菌等工作。

  8、派出所。負責演練期間轉移區域和安置區域的警戒標志、警戒線布置;負責提供演練和安置區域及轉移線路沿線的治安保障;協助幸福村完成演練區域群眾轉移完成后的清場工作。

  9、供電所。負責做好現場的用電建設和維護。

  10、農村經濟技術服務中心。負責按指揮長和副指揮長的要求做好演練時間、地點、路線及參加演練人員、隊伍的通知落實,將各項工作落實情況和參演人員、隊伍名單及分工情況上報副指揮長和指揮長;做好演練所需的場地布置、器材、設施設備和宣傳標語、橫幅及所有文稿資料等物資,并將各項物資及具體工作籌備任務分別落實到人,確保各項籌備工作準確到位。

  11、幸福村黨支部。負責幸福村八社臨時安置點食品的安全,并協助發放食品及其他物質。負責聚集附近青年群眾組織20名青年志愿者,協助各部門進行疏散轉移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各參演部門各自負責集合參演隊伍。演練當天9:00前集結完畢,前往演練等待區域,各部門自行準備演練隊伍的交通工具。

  (二)帳篷、床、棉被、面包、礦泉水等救災物資籌備;

  (三)幸福村八社演練點

  1、八社群眾轉移臨時安置點,鎮應急辦、武裝部、派出所應在正式演練之前做好周邊環境整治,確保演練正常、順利進行。

  2、負責消毒防疫的醫護人員在群眾到達之前做好消毒防疫工作;群眾到達之后,做好安置點醫療救護工作,負責安置點的食品衛生工作。

  (四)清場工作

  1、群眾發動工作,由幸福村具體負責,做好群眾的宣傳動員工作,使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演練中來,以豐富群眾的應急逃生知識,提升群眾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達到本次演練的目的。

  2、清場工作由幸福村牽頭,武裝部、派出所、青年志愿者協助。清場工作要做到不漏戶、不漏人,確保危險區域內群眾全部轉移。

  (五)特寫場景和群眾演員

  特寫場景的群眾演員由組宣委負責安排,并負責群眾演員學習腳本,進行彩排等。

  (六)演練期間的安全保障

  各演練部門要高度重視安全問題,各參演部門要對負責的參演項目的安全工作負責,安全實行“一崗多職”;充分檢查預防演練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堅決杜絕演練期間的各種安全事故,確保演練安全進行,圓滿成功。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14

  今年入汛以來,我縣連續遭遇多次強降雨過程,誘發多處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及災害隱患,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等領導關于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根據國土資源部、省廳和市局關于開展地質災害隱患再排查工作的統一部署,現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任務

  在全鎮地質災害防治規劃中列出的隱患點基礎上,結合今年入汛以來強降水導致的地質災害災情險情,在全鎮范圍內開展一次全面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隱患再排查,重點排查農村建房切坡段、中小學校、醫院以及鄉鎮所在地等人員集中地、城鎮規劃區切坡段、新建和改擴建公路邊坡,進一步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完善各項地質災害防范措施,盡最大努力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二、排查方式

  各村干部發動各組干部、黨員隊伍及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組成村級排查工作組,對轄區內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實地排查工作。

  三、排查范圍和內容

  排查范圍:對全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中列出的隱患點和今年新增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做到全覆蓋,不留盲區,不留死角。排查重點是丘陵山區農村建房地段,城鎮、鄉村、中小學校、醫院、集市等人員密集場所以及公路等交通沿線及景區沿線建設活動區等。

  排查內容:包括查清地質災害隱患的類型、潛在規模、發展變化情況,以及威脅范圍、威脅對象及危害程度等。對排查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要落實監測方法、預警方式、撤離路線、應急處置等防災措施,還要提出有針對性的防治建議,以便于統籌規劃。

  四、時間安排

  再排查行動從8月12日開始,到9月上旬結束。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一)準備動員階段(8月15日前)。并做好宣傳發動工作,極力爭取更多力量共同抓好此次排查工作。

  (二)全面排查階段(8月16日-9月1日)。各村干部發動各組干部、黨員、各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責任人及監測人對全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所列的隱患點及新增隱患點開展再排查。并對排查出來的隱患點按分別登記造冊備案。

  (三)核查檢查階段(9月2日—10日)。鎮將對全縣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重點核查、檢查、督促防災責任落實。防治建議

  請各村認真組織實施,把再排查落到實處。排查結束后,請專人在9月12日前將地質災害排查表,地質災害隱患點匯總表(附表2)報送鎮國土所。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15

  為切實做好我校地質災害的防范工作,確保大風、暴雨、洪澇和地質災害發生時,能夠及時有效地組織搶險救災,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條例的規定,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應急演練預案。

  一、地質災害搶險工作方針

  地質災害工作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方針。

  二、領導成員及職責

  1.如發生地質災害和出現嚴重地質災害險情時,xx小學立即成立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xx小學全體教師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根據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統一指揮和組織地質災害搶險救災工作;執行區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下達的地質災害防治救災任務。

  2.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組、現場搶險組、引導學生疏散組、治安保衛組、各工作組組成及主要職責:

  (1)綜合協調組:由校長xx負責。主要職責:調查、核實險情或災情,組織險情或災情監測和評估,預測災害發展趨勢和潛在威脅,提出應急防范對策、措施。負責協調、落實并督促、檢查各項應急工作;有關信息收集、匯總上報和現場聯絡等工作。

  (2)現場搶險組:由教務主任xx、安全管理員xx和少先隊輔導員xx負責。主要職責:組織搶險救災隊伍和必要的'設備,搶救被壓埋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組織受到地質災害威脅的人員財產轉移到安全地帶,情況緊急時,強行組織避災疏散。

  (3)引導學生疏散組:由生管老師及各班班主任擔任。主要職責:負責清點班級學生人數并組織本班學生有秩序逃。

  (4)治安保衛組:由體育教研組xx、數學教研組組長xx、語文教研組組長xx和門衛xx負責。主要職責:迅速組建現場治安隊伍,維護校園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組織現場保護,疏散受災校園內無關人員,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3.擔負地質災害搶險救災任務的老師和個人,必須服從區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領導的統一指揮和調度。

  三、險情匯報和搶險處理程序

  (一)險情匯報

  一旦發生地質災害或者有地質災害險情,學校要堅持晝夜24小時值班制度。發現災情須向當地xx和鎮中心學校防汛抗洪搶險工作小組或教育局值班人員匯報,同時立即啟動應急避險預案。

  (二)搶險處理程序

  1、當地質災害險情發生時學校防汛抗洪搶險工作小組根據險情擬訂搶險方案、采取必要措施,并指派教師在第一時間奔赴現場、其他各組按照職責開展工作。

  2、當重大險情發生時我校地質災害搶險協調領導小組協調各成員單位協同行動。

  3、轉移信號、路線及地點當險情發生時,由學校向全體師生發出險情信號,并按指定的線路、地點進行緊急疏散,確保師生生命安全。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16

  為確保學校師生生命財產安全,保障每天的正常上課工作,根據xx教育局有關防汛文件精神,特制定學校防汛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應急預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按照防汛工作“以塊為主,條塊結合,條條保證”的原則,實行防汛責任學校領導負責制,快速、及時、有效地處置學校防汛工作中出現的各類突發性災害事故。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學校,堅持自保、自救,防大災、保安全,確保學校汛期安全。

  二、防汛應急預案內容

  1.堅持實行教育局、氣象等有關部門發布暴雨將達起始標準,學校值班校長和值班人員必須到位,加強值班,嚴格執行報告制度,在汛期必須堅持24小時值班和報告制度,做好防汛值班記錄,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

  2.當教育局、氣象臺發布暴雨警報時,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全部到位。及時通知各村校防汛信息,通報風情、水情、雨情。各村校要根據各自的職責,加強值班,進一步檢查落實各項防汛應急措施。

  3.遇暴雨突發性災害天氣時,學校要迅速組織人員及時檢查疏通排水管道和溝渠,做到排水暢通;要組織專門力量,對學校易倒塌、易滑坡、易積水情況進行監測,及時報告災情,監督學校有關人員到位、到崗,確保學校排澇設施全過程、滿負荷運轉,必要時及時組織足夠的臨時排澇設施進行強排,確保師生生命財產安全。

  當遇到暴風雨襲擊時,學校應及時把校舍倒塌、師生受傷情況在第一時間報告教育局學校防汛工作辦公室,并立即報告所在鄉鎮,及時查明是否有人員被困,如發現人員被困,要立即組織營救,并做好傷員的搶救工作,轉移和安置師生。各校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實落實安全工作的`責任制。要特別注意預防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要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及時掌握災情預測預報。根據校內的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分布特點及誘發因素,立即對低洼地帶、操場、校舍和易發生山體滑坡地帶等地方進行一次全面排查。凡有安全隱患的,要立即轉移到安全地方上課。必要時要采取停課等緊急措施,確保師生的生命安全。汛期期間嚴禁各校組織學生外出及重大活動。各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對師生開展汛期安全教育,增強防范意識和自救自護的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學校一旦發生汛情,應急領導小組應立即根據災情,聯系有關部門及時趕赴現場,做好搶救、轉移和安置受災師生工作,把受災情況降到最低點。

  三、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四、應急領導小組組長、成員職責

  1.全面掌握汛情、災情和各類動態等消息,按重要信息匯報制度在第一時間報送縣教育局防汛辦公室,保證信息渠道暢通。協調有關部門共同做好學校的防汛和搶險工作,做好學校防災、抗災和災后恢復教學活動的指導工作。

  2.負責檢查、監督各學校防汛措施的落實情況,負責檢查、監督學校的防汛安全,維護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組織一定的人力,隨時準備投入搶險救災工作,確保師生安全,杜絕人員傷亡。

  各成員除上述職責外,在學校汛情緊急時,均需承擔突擊性防汛救災任務。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17

  為進一步查明鎮地質災害隱患,摸清地質災害分布狀況,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減輕或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根據縣1:5萬地質災害調查工作實施方案,為認真做好鎮1:5萬地質災害調查工作,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的

  以村(居)為基本單位,全面開展我鎮1:5萬地質災害調查工作,進一步查明我鎮已發生和潛在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摸清我鎮地質災害防治現狀,為建立健全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防治和應急管理體系提供基礎數據和技術依據,進一步夯實和強化我鎮地質災害防治基礎,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工作任務

  通過開展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及不穩定斜坡調查、測繪與勘查,為防災減災提供基礎地質依據;查明全鎮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主要地質災害隱患分布、形成條件、穩定狀態,分析評價其危害程度及發展趨勢,劃定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危險區;對嚴重威脅城鎮、重要基礎設施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測繪、勘查,提出合理化的防治措施;結合當地地質災害避災移民搬遷工作規劃,對集中避災搬遷安置新址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建立完善全鎮地質災害數據庫,建立省市縣三級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平臺,健全群專結合的地質災害監測網絡。

  三、工作步驟

  全鎮1:5萬地質災害調查工作必須于20xx年12月前完成,并通過省國土資源廳組織的審查驗收,其中野外調查工作要于汛期前完成。主要工作分五個階段:

  (一)工作準備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由省地質災害應急中心成立項目組,制定工作實施方案,編制完成調查技術實施方案及項目預算,完成相關資料收集,完成1:5萬縣遙感圖片解譯,完成調查裝備準備工作。

  (二)野外調查與勘查測繪階段(20xx年3-9月):在鎮、村組協助下,逐村、逐組、逐戶開展調查,完成野外地質災害測量、質量檢查和野外工作實際材料圖編繪、野外資料整理;對嚴重威脅城鎮、重要基礎設施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測繪、勘查。

  (三)成果整理階段(20xx年8-11月):根據野外工作

  成果,歸納總結地質災害發育類型、形成機理、造成危害,分析研究地質災害點的潛在危險性、防治措施、監測方法,進行全鎮地質災害易發區劃分,編制實際材料圖、1:5萬地質災害分布與易發區圖、1:5萬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圖等成果圖件,匯總整理地質災害調查表、有關影像資料等,總結編寫成果報告及其他地質災害調查成果資料。

  (四)項目驗收階段(20xx年11月):完成省廳1:5萬詳查工作領導小組技術專家組對1:5萬詳查工作成果的驗收。

  (五)提交利用階段(20xx年12月):將通過驗收的項目成果和技術資料按要求匯交并備案。進一步完善全鎮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和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預案。

  四、相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鎮水利站,由鎮水利站長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全鎮1:5萬詳查工作的協調服務工作,組織相關部門和各村參與項目實施,負責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網絡,健全地質災害防治相關制度。

  (二)做好宣傳發動。各村要廣泛進行宣傳,提高群眾對1:5萬詳查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要充分發動基層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協調組織鄉、村、組干部共同參與1:5萬詳查工作。參與調查的工作人員要做到邊調查、邊宣傳,加大對村級干部群眾對本地地質災害隱患情況和防治措施的宣傳力度,強化全社會地質災害防治意識。

  (三)加強協調配合。此次1:5萬詳查工作采取專業隊伍調查為主、群眾排查報告與專業隊伍實地核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各村和各有關部門要指定專人具體負責,按要求做好有關調查表格的填報,提供與調查工作有關的資料,協助、配合專業調查隊伍完成1:5萬詳查野外調查與勘查測繪、相關資料收集等工作。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18

  一、主要地質災害發生概況

  20xx年,各鎮(街道)、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扎實推進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建設和國土資源所“五到位”創建活動,強化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和巡查監測,明確防災責任,落實防災措施,全市未發生地質災害。

  二、度地質災害防治重點

  1、崩塌滑坡重點防治區。20xx年調查發現,全市存在重要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隱患點26處,其中危險性中等的有5處、危險性較小的有21處。主要的危巖崩塌滑坡災害隱患點有北溝仲莊礦區、雙塘沙溝礦區及馬陵山鎮的宋山采石宕口。

  2、地裂縫重點防治區。地裂縫災害主要分布在墨河街道及棋盤鎮的`部分地段,其中以墨河街道姚湖村一帶尤為嚴重,防范期為全年。

  3、巖溶塌陷重點防治區。主要分布在合溝鎮。防范期為全年。

  4、黃砂采空塌陷重點防治區。主要分布在沂沭河和駱馬湖黃砂開采區。防范期為6月至9月。

  5、軟土塌陷重點防治區。主要分布在草橋和窯灣等鎮。防范期為全年。

  在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之外為一般防治區,在重點防治期之外為一般防范期,也應做好相應監測防治工作。

  三、防治措施

  (一)加強領導,密切協作。各鎮(街道)及有關部門要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完善應急機制,建立健全應急反應系統,提高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處理能力。各有關部門應按照《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規定,各司其職,一旦發生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要密切配合,形成應急處置合力,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二)健全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各鎮(街道)應進一步健全鎮(街道)、村地質災害監測預防的群測群防網絡體系,把監測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和個人。

  (三)認真治理主要地質災害危險點、隱患點。各鎮(街道)應積極籌措資金,做好轄區內重點地質災害危險點整治工作。對于因工程建設單位或采礦等引發的地質災害危險點、隱患點,由工程建設單位或礦山企業落實檢查和監測防治責任,及時采取避讓、治理等防范措施。

  (四)嚴格落實險情巡查、災情報告制度。市國土部門要嚴格落實地質災害險情巡查、災情報告和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和易發區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發現險情要及時報告處理,對已查出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及時發放防災避險明白卡,設置警示牌,加強險情巡查和動態監測。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相關文章: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12-28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07-23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9篇)07-23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精選9篇)07-23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匯總(7篇)01-02

地質災害防治方案10-17

學校地質災害防治方案11-02

學校地質災害防治方案06-24

【經典】學校地質災害防治方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