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方案(通用11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才培養方案 1
企業高技能人才的合理定位
1.企業高技能人才的內涵
在理論研究和企業人才培養工作實踐中對高技能人才的內涵界定尚無公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的定義是:高技能人才是在生產、運輸和服務等領域崗位一線的從業者中,具備精湛專業技能,關鍵環節發揮作用,能夠解決生產操作難題的人員。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中,提到高技能人才包括:技術技能型、復合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三類。
2.企業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征
企業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第一,技藝的高超性,高技能人才“高”在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身懷絕技或技藝精湛,這是高技能人才諸能力中最本質的能力,也是最基本的特征。第二,技能的屬人性。高技能人才的隱性知識是在實踐中不斷捕捉靈感并反復琢磨而逐步積累起來的,屬于人的一種精神生產實踐。產生于實踐中的隱性知識具有主體性,不易明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此,人的技能產生于人的生存、發展的需要,并由人通過實踐創生,顯示其屬人性的個性化特征。第三,層次的相對性。高技能人才是在相對比較中產生的,是各類人才中知識、技能、貢獻都出類拔萃的人物,是和特定的崗位相聯系的,離開了崗位,技能人才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高素質的勞動者、專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企業生產實踐中發揮著各自的作用。第四,標準的發展性。高技能人才的標準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科學技術的發展,高技能人才的外延會發展、內涵會提升,今天的高技能人才未必是明天的高技能人才。第五,成才的實踐性。任何一項高的技術能力都非天生俱有,耐心地學習與實際經驗的積累才是重點。實踐經驗的積累是精力、時間、金錢堆積和記憶力的累積,是單純學歷教育和廣泛、密集查閱資料和充足資金所替代不了的。實際上,高技能人才的形成過程與教育程度并沒有嚴格的線性關系,知識多并不等于技能高。
企業做好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性
1.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是我國新型工業化進程的必然要求
我國致力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以信息產業為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傳統產業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既需要大量掌握核心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人員,又需要一大批具有現代制造技術和服務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具有保障加工設備高效運作,生產裝置平穩運行的特有能力,是駕馭現代生產設備和裝置的保護神。特別是企業要始終保持競爭優勢,必須培育和依靠技術技能人才隊伍,推動技術、方法和工藝的革新,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因此,只有切實解決技能型人才培養問題,并充分發揮其在技術應用、工藝創新、產品研制、設備調試等方面的中堅作用,才能使新技術、新裝備得到更快更好地應用和推廣,才能使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真正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
2.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是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國的產品在國際產業分工價值鏈中,整體上仍處于利潤水平的低位區間,許多企業生產的產品標準和質量不高,贏利空間小,創新能力弱,競爭力不強,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勞動者技能水平不高。不少企業由于缺乏技能型人才,難以承接工藝技術要求高的國際訂單。要加快實現由國際加工基地向國際制造業基地轉變,加快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跨越,不斷提高產業競爭力,迫切需要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特別是培養大批高技能型人才。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的產品在整個國際產業分工價值鏈中處于有利的競爭地位。
3.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是解決勞動力市場供求矛盾必然要求
當前,我國勞動力市場出現了勞動者數量供大于求、高技能崗位求大于供并存的矛盾局面。這說明,我國的勞動者素質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高技能型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是新興的、知識型產業的中堅力量,他們與經營管理人員、科研人員共同構成了企業的人才主體,是企業競爭力和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技能型人才緊缺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必然影響到其他類人才作用的發揮。加快技能型人才培養,不僅能解決經濟發展之需,也有利于我國深化人力資源開發,把人口數量壓力轉化為人才資源優勢。
企業怎樣做好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
1.整合社會優質資源,建立區域化技能型人才培訓基地
一般來說,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是以本企業培訓中部門為主,但企業內部培訓資源的局限性表現較為突出。因此,要推行企業與高校、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社會的高度合作開展高技能人才培養。加強培訓資源整合,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趨勢,以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發展為導向,以優勢資源和區域布局為根本,建立區域化技能型人才培訓基地,結合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的實施,依托一批條件好、質量高、管理規范、技術先進、技能人才培養成效顯著的大型骨干企業建立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在現有職業教育培訓資源的基礎上,通過更新改造和改建擴建,提升培養層次。支持一批水平高、規模大、設施完善、特色鮮明的區域內高職院校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速度,擴大培養規模,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的需要。
2.優化培訓師資,構建共享型高技能人才培訓專家庫
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關鍵是擁有一支善教學、會管理的培訓師資,一是打造雙師型師資,按照具備扎實系統的專業理論功底,擁有嫻熟高超的專業操作技能這一標準選拔組建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培訓師資隊伍。二是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要求從事高技能人才理論教學、實操指導的教師,需持有企業培訓師資格證書上崗,并依據崗位特點提高其薪酬待遇。三是構建培訓專家庫,充分依靠區域內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師資共享。通過加強政策支持和技術服務,推動企業大力開展技能提升培訓和崗位培訓,完善推廣名師帶徒措施,指導企業建立技能型人才業務進修和培訓制度,為技能型人才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有效利用企業突出工程技術人員、離退休老專家、院校資深教授和行業技術專家等人才資源,構建共享型高技能人才培訓專家庫,實行擇優聘用和動態管理。
3.開展技能競賽,建立高技能人才的獎勵和激勵機制
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薪酬的高低能夠對高技能人才技術的提高、工作積極性的發揮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企業在制定高技能人才薪酬體系的過程中,應先對企業內部的高技能人才進行崗位評價,將其素質分為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等各個方面進行評定,根據評定結果劃分不同的薪酬等級。同時,對于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給予特殊貢獻獎或者特殊津貼,使高技能人才得到精神上和物質上的雙重獎勵。技能比賽活動也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一種激勵機制,通過企業內部或者企業之間的崗位練兵、技能比賽,可以展現高技能人才的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企業可以將比賽結果作為優秀技能人才選拔或晉升的重要依據,形成技能競賽長效機制,為高技能人才選拔和展示技能成果搭建舞臺,推動高技能人才的不斷成長。
4.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在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高職院校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陣地,應發揮好高職院校的作用,企業在與高職院校開展合作的過程中,可采用“走出去”和“請進來”兩種方式,“走出去”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將企業內部優秀的高技能人才送往學校,選擇學校部分有潛力,且與企業自身需求相匹配的學員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專門進行技能培訓和企業文化教育,為企業培養儲備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是將企業內部一部分,或大量的高技能人才送到學校,接受學校內部優秀教師或者優秀技工的培訓。“請進來”即請學校內部優秀的教師參與企業的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技術攻關,積極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高職院校應積極主動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通過強化就業導向,加強校企合作,搞好技能實訓,培養人才市場短缺、企業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在培養模式上,以職業崗位需要為依托,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堅持從崗位和崗位能力分析入手,根據技術技能型、復合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人才的不同要求來設置課程,形成適應經濟需要、科技進步和學生個性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及時更新內容,隨時充實生產一線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以適應現代化、信息化、國際化的新要求。
高技能人才是企業技能操作隊伍的核心骨干,是企業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既要重視數量,又要提高質量。合理定位高技能人才是企業做好培養工作的前提,企業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促進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形成以企業行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緊密聯系、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互結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人才培養方案 2
一、研究背景介紹
義烏地處浙江中部,市域面積1105 平方公里,市場經營總面積400 余萬平方米,商位6.2 萬個。全市有各類工業企業2.67 萬余家,注冊登記的個體工商戶82453家,網商近50000家。作者從人事勞動社會保障局獲悉,當前實用型專業人才仍是義烏各行業爭搶的“香餑餑”。義烏各個行業的技術和設備已相對穩定,在用人上主要看重人才的操作技能以及工作經驗,不再硬性強求學歷。
隨著義烏經濟和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地方性中小企業需要大量的會計畢業生從事一線會計工作,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會計人才已經成為中小企業、私營企業需求的主要群體。而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作為義烏市唯一的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責任。
二、專業背景介紹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坐落在國際商貿名城義烏,是一所以培養工商貿易學科人才為特色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院高舉創業教育旗幟,努力朝著創業型大學的目標邁進。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建立和完善,會計學方面有關制度及相關規程逐步與國際接軌,人才市場對會計學方面的的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據統計,僅義烏市目前就缺會計專業的實用性人才約10000 人,除其他高等院校培養的以外,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十分充裕。故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在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會計方向)的基礎上積極努力申報會計專業,并于20xx年獲批并正式招生。
三、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普遍問題
(一)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
目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普遍定位為培養高級財會人員,在培養過程中實行傳統的應試教育,重理論輕實踐,不注重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培養,其結果是培養出來的會計專業畢業生既達不到“高層次”會計人才的要求,也達不到企業對會計“熟練工”的要求。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培養模式,使學生的實際能力與社會需求相脫節。
(二)課程設置陳舊
很多高職院校沒有突顯職業教育的特點,也沒有考慮新形勢下人才市場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要求,盲目的照搬普通本科教學的課程體系,教學形勢仍然是教師、課本和課堂,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很難綜合運用知識,更無法將知識轉化為職業能力。
(三)會計教材沒特點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所用的會計教材內容仍然是來源于企業最初的傳統的實際工作經驗的總結,這些內容與方法已經非常成熟,但只是停留在企業的生產工藝過程和基本生產耗費,對現代企業所采用的新方法、新理念很少提及或只做初步介紹。隨著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出臺,部分會計科目已經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所用教材也要及時更新。很多會計教材沒有及時更新,就得新舊科目混用,這給學生帶來了許多誤解與困惑。
(四)會計教學手段不更新
很多高職院校仍然以教師授課為主,缺乏實踐操作,部分院校開始重視并鍛煉學生會計崗位的操作能力,但不明確崗位的工作職責,沒有按照嚴格教學規范流程教學。在實訓環節,各種崗位過于籠統,沒有區分,從而造成學生對會計崗位職責不明確,對會計工作內容不清楚,也極大的影響了學習效果。
(五)“雙師型”教師名不符實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師資大部分來自普通高等院校的畢業生,他們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卻缺乏實戰經驗。雖然很多教師通過考試取得中級會計師或高級會計師等資格證書,但沒有到企業進行專門的實踐,也不具備相應的職業能力。教師自身素質與社會需求脫鉤,極大影響了對學生的培養。
四、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準確定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綜合素質和會計職業道德,能熟練地處理工業企業、商業企業、處理非盈利組織賬務;熟練進行成本計算、使用計算機處理日常會計業務;熟練地編制報表并進行報表分析;熟練地使用各類發票、填制涉稅文書、進行網上納稅申報;熟練地運用各種審計方法,擬定審計方案、實施審計程序和撰寫審計報告的學生,可勝任中小型企業的出納、財務會計、稅務會計、財務管理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會計人才和中端實用性會計人才。
(二)優化會計課程設置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培養會計專業的學生是職業能力為核心,以知識面廣、綜合性強的理論教學為前提。與此同時注重“雙證”的取得,雙證指的是一個畢業證,一個會計從業資格證。設置課程時以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為目標,把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所需要的課程設置到高職教育之中,充分發揮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在大學3年期間不僅要學習公共、專業必修課,選修課,在課余和假期安排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使其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了解企業文化,培養工作責任心和認真工作態度,進一步將專業知識、會計電算化專業技能與實際工作崗位對接起來。
(三)自編符合會計職業特點的教材
教材是否完整、系統、新穎將直接體現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為彌補目前會計教材的不足,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專業會計教師著手編寫質量高、內容完整、新穎、操作性強、貼近實際工作的高職會計專業專用教材,主要從兩方面入手:
1.編寫教材時,不用文字描述經濟業務的發生,而是直接給出經濟業務發生所需要的原始憑證,讓學生通過對原始憑證的.分析來填制記賬憑證,讓學生扔掉根據文字描述業務編制會計分錄的思維習慣,實現從理論到實踐、從原始憑證到記賬憑證填制的實際記賬的能力。
2.組織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到行政、事業單位,企業等實地調研、搜集資料,與從事實際工作的會計實務工作者共同編寫實踐教材,并根據最新的會計制度和新稅制的要求,及時把財稅改革的內容編寫進去,從而解決“教材永遠落后于實際變化”的尷尬處境。
(四)采用多樣化的會計教學手段
1.研討型教學。在教學中留出一定時間,列出幾個會計工作中將會遇到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研究解決辦法。再分組討論,每組派代表講解各自的解決方案,最后由老師總結,評出最優解決方案。讓學生充分參與,加深對問題的認識,討論的又是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使教學更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2.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效率。用會計教學軟件將編制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的過程演示出來,與教師的講授相配合,使學生全面掌握了會計核算程序。在這種教學過程中,課堂學習氣氛活躍,同時使課堂教學的知識輸出量增加,提高了教學效率。
3.建立并完善會計模擬仿真實驗室。建立現代化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學生通過模擬一系列真實的會計工作,深化了課堂所學知識,對會計工作有了深刻的感性認識,知道今后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提前感受工作的氛圍,為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4.加強實踐教學。為了提供學生實習和就業的崗位,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各個分院、各個專業都積極聯系實踐基地。就會計專業來講,有浙江寶娜斯襪業有限公司、浙江金橋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等實訓基地,基地不僅派專業技術人員來授課講座,還提供學生參觀、實習的機會,成績優秀者可以吸收為正式員工,給學生很大的動力和積極性。
(五)打造“教”與“做”一流的師資隊伍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十分支持和鼓勵教師繼續教育和培訓,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一大批教師積極攻讀博士學位,80%以上教師均為“雙師”,鼓勵教師在假期下企業鍛煉,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系,服務社會。在學校政策的導向下,會計專業大部分教師不僅有著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又有著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實現真正的“雙師”素質。除了這些專職教師外,會計教研室還擁有一支兼職教師隊伍,他們是工作在一線,非常有經驗的工作人員,是真正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師”,兼職教師除了授課之外還舉辦各種“教做一體”的知識講座,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相互彌補,相互進步,完善對學生的培養。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提倡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中要時刻體現以能力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思想,強調理論與實踐的聯系、能力本位職業教育思想指導課程設置,進行人才培養,既符合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又較好的解決了課程的系統性和實用性互相融合的關系。隨著義烏市經濟的發展,教學體制改革的深入,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學生應當成為一線應用型人才,以適應義烏和崗位的需求。
人才培養方案 3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正日益為社會所關注。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涉及政府調控、社會經濟發展、學校、用人單位和大學生自身等多方面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還存在著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不強。為此,高校要以就業為導向,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一、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基本思路
(一)把握時代脈搏。透徹理解新世紀的人才標準
(二)符合高校實際,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
在人才目標定位上.高校應把握好人才培養的總體品質與規格,針對不同的學科專業和類型,培養研究型、復合型、應用型等不同規格的高素質人才以滿足社會發展對各種人才的不同需要。開創出一條促進畢業生就業的路徑來。當前不少學校片面追求高層次。盲目地追求專科院校升本科、本科院校爭上碩士點、博士點。在追求高層次辦學過程中,一些過去十分有專業特色或專業優勢的學校放棄了自己的特點。在人才培養定位上出現了明顯的偏差,從而導致人才培養的雷同。畢業生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以地方性綜合大學為例.地方綜合性大學由于辦學歷史、生源狀況及地域條件的限制,具有“地方性”和“綜合性”兩個特點。地方性院校要面向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的具體需要,結合所處地區的實際情況,培養本地區所需的各種各樣的實用人才。
(三)轉變教育觀念,體現以人為本、人職匹配的教育思想
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與精英階段人才培養的主要區別是擺脫了單一的精英培養模式,呈現出多樣化的培養模式。市場需求是多樣化,不同社會職業對畢業生素質要求不一樣。如果培養出的學生千篇一律.其結果必然是學生在人才市場中缺乏競爭力。高校人才培養方案要體現以人為本、人職匹配的思想,根據大學生的個體差異狀況,按照社會職業的需要.進行不同職業目標的培養,不僅大學生的德、智、體等諸方面能得到全面發展,大學生個體的潛能和差異性也能夠得到發展,這樣的畢業生就可以更好地適應多樣化的社會職位的需要.更有利于人職匹配、順利就業。"
二、改革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的具體化。是學校實施人才培養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導向作用。我國高校本科教育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以“學科本位”理念來構建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強調專業的專、深、尖在當時計劃經濟時代,社會需要大量同類型、同層次人才的背景下.為社會輸送眾多高級專業人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在市場經濟時期,伴隨產業結構由勞動和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和知識密集型轉變.社會對人才需求不再單一,而呈現出多規格、多類型、多層次的需求態勢。如果再沿襲單一以“學科知識”為理念構建人才培養方案,忽視學科專業發展的廣度與交叉融合性.必然會導致培養的人才知識面過窄,與社會需求相脫節。因此.當前高校要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需要和大學培養目標分析的基礎上。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一)構建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平衡的課程體系
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是教學計劃.而教學計劃的核心是課程。所以,課程體系的構建是大學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其是否科學、合理對大學能否高質量的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至關重要。我國現行本科課程體系的弊端表現為:普遍側重于必修課程。忽略了選修課程的合理比例分配;重理論,輕實踐;各類專業劃分過細,相關課程交叉重疊,沒有整合;課程內容陳舊、滯后于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聯系不夠緊密[。因此,高校要加大課程改革,以就業為導向,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優化培養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提高學生畢業后進人人才市場的競爭力。
(二)進一步推進學分制改革
學分制是一種以學分為計量單位衡量學生學業完成狀況的教學管理制度。高校學分制推行已久,但很多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分制,只能說是學年學分制或半學分制高校學分制改革之所以成效不大,有諸多因素制約:課程體系不健全;教學管理制度;教師工作不到位:計算機房、實驗室、圖書館等教學輔助部門的管理等原因。在高等教育跨人大眾階段,如何真正實現學分制,使現代高等教育制度具有更大的靈活性、適應性和開放性.成為高校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1.制定彈性學制.放寬修業年限
在規定標準學制的基礎上.允許學生在取得規定的學分數后提前畢業或延長學習年限。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尊重學生的愛好和個性發展,適當放寬轉系、轉專業的限制。建立和完善主輔修制、雙學位制度、重修、重考制等。在學分制教學管理過程中,多開展校際合作,倡導跨校選課。建立學分互認機制,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允許學生可實行工學交替、分段完成學業:一部分優秀學生在完成第一學年基礎理論課程學習后,可根據自己的專長、興趣,自主選擇專業和專業方向。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導師制
在學分制的實施過程中.由于選修課開設的數量與質量均取決于教師,因此,要推行學分制,就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提高教師的素質。積極提倡導師制。加強對學生選課、學習的輔導和指導。防止導致學生在選課、選專業或方向等方面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保證選課質量和學生知識結構的合理構成。
3.加強課程開發.完善選課制
實施完全學分制的關鍵在于讓學生有充沛的課程可供選擇。因此。要積極進行課程開發。強調課程建設.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發盡可能多的吸引學生的高質量課程。"
(三)深化教學改革,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大學生的就業率、就業滿意度和就業適應性從根本上說是由教育質量決定的。教育質量集中體現于教學質量。而教學工作又是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因此。學校要以創新人才培養為重點.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創新教育教學思想
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首先要在教育思想上轉變觀念。為此要樹立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從科技革命和現代化需要出發,注重培養學生開拓創新能力的教育觀。
2.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注重傳授與啟發的結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注重課內與課外創新教育的結合。在教育教學中,要以增加課堂教學信息量為出發點。充分運用網絡、電視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把網絡教學、集中授課與分散討論和個別指導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自覺學習的內在動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3.重視大學生個性化學習
課堂教學中,教師著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入討論、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探究能力。讓大學生有自由的時間和余地,學會按照自己的發展方向,進行個性化學習。完善自己的素質結構。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就業競爭力。
(四)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注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實踐能力是學生就業最為重要的競爭能力.參加實踐也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中至為關鍵的環節。目前實踐經驗少、實踐能力弱已成為大學生就業最大的障礙。所以。學校要突出實踐教育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
1.從思想觀念、措施上重視大學生實踐體系的建設
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大學生實踐活動處于從屬地位的狀況.在專業教學計劃中確立實踐的地位和作用。設置獨立的實踐課程。并給予組織、管理、場地及資金的配套。使實踐體系與理論教學平行而又相互協調、相輔相成。
2.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學校要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利用大學生社團開展多種類型、多種形式的活動。如師范類的教學大比武,工科類的技能大賽,各類創新競賽等。
3.加強校企合作.建立固定的實踐基地
在城市、鄉村、機關、學校、部隊、企業之中廣泛建立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志愿服務基地、專業實踐實習基地、科技創新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軍民共建基地等一大批實踐基地。增加學生對工作環境的認識,早日成為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適崗人才”。
4.加強創業教育
把創業教育及創業人才的培養納入高等學校課程體系,積極開展各種創業培訓活動,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幫助畢業生順利創業。學校要通過定期舉辦創業計劃大賽、創業者學術講座。定期請一些創業成功者與學生就創業之道進行交流與探討.分析創業成功與失敗的原因,為學生提供借鑒。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內資源組織學生進行創業體驗。如成立由學生自主管理和經營的科技服務公司、建立學生超市、學生書亭、學生家教部等實體。為大學生實踐、創業、成才的提供平臺。
人才培養方案 4
一、培養目標
本項目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具備寬廣的國際視野、良好的國際溝通能力,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文素質與科學素養深厚,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復合型應用人才。畢業生可勝任國內外機械工程領域內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和運行管理等工作。
二、培養規格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經濟管理、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和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2.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必需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力學、機械學、電工與電子技術、機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術基礎、機械設計工程學、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自動化基礎、市場經濟與企業管理等基礎知識;
3.具有本專業必需的制圖、計算、測試、調研、查閱文獻和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4.熟悉本專業領域內某個專業方向或有關方面的專業知識,了解其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5.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及組織管理能力;
6.具有較強的面向工程實際的工程設計和產品開發能力;
7.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
8.掌握中外文資料查詢、文獻檢索以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
9.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熟練閱讀和翻譯本專業外文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流利的口語。
人才培養方案 5
一.培養目標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堅持立德樹人,著力培養具有良好政治素質、合理知識結構,具備系統化的經濟學科理論基礎,系統掌握稅收與會計基本理論、方法及業務技能,具有運用財稅、會計、管理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稅收與會計復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后可在企事業單位從事稅收籌劃與會計管理、中介機構從事稅務代理、稅務機關從事稅務管理與納稅檢查等工作。
(二)培養要求
1.思想政治素質
具有強烈的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思想政治素質高,具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
2.專業技能素質
掌握財政、稅收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熟悉我國財稅政策;掌握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稅收籌劃、納稅評估、稅收檢查等基本技術和操作技能;了解財稅的理論前沿、發展動態,了解財稅發展歷史與現狀;具有運用財稅知識與財務會計知識等去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3.文化與身心素質
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有一定的表達能力,比較熟練查閱英文文獻,獲取專業信息。具有良好的文字、口頭表達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夠比較熟練應用計算機系統進行數據處理和文字編輯能力。具備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和自然科學基礎。具有良好的體魄和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有較強溝通和協調能力。
二.學制、學分、學位
1.學制
標準學制為四年,實行3-7年彈性修業年限。
2.學分
最低畢業學分:160學分。
3.學位授予
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三.主干學科與核心課程
1.主干學科:經濟學
2.核心課程: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金融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基礎會計學、財政學原理、稅收經濟學、中國稅制、中級財務會計學、國際稅收、稅收管理、納稅檢查、稅務代理、納稅評估、稅收籌劃、財務管理學等。
人才培養方案 6
在快速發展的21世紀,企業核心競爭力越來越表現為對作為第一資本的人才的培育、擁有和運用潛力。人才是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力量源泉,無論從宏觀角度,還是從微觀角度來看,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擁有了充足的人才,高度重視人才的作用,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大力推進人才隊伍建設,企業才能實現跨越式的發展。要實現廣西有色集團的整體發展規劃目標,務必實施人才強企的發展戰略。
要實現集團公司的戰略目標,務必按照“廣泛宣傳、做好規劃、規范制度、建立機制、完善設施、強化載體、注重創新”的總體思路來制定相應措施。根據集團公司的實際狀況及所從事產業的特點,建立集團選人、育人、用人政策,制定科學的考核與激勵機制,重視人才的自我價值的實現。具體措施和方案如下:
(一)輿論宣傳
制定宣傳工作方案,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實施人才強企戰略的重大好處和基本要求,宣傳各單位各部門做好人才工作的經驗做法,營造全系統高度重視、關心支持人才工作的氛圍,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構建人才強企的經營理念。在有色集團和《廣西有色》報上開設“人才強企”專欄,定期組稿宣傳人才強企戰略,及時反映戰略實施動態和取得的成果。
(二)人才隊伍建設規劃
1、充分利用集團公司現有的人才培養平臺,發揮“人才小高地”、博士后流動工作站的作用,利用八桂學者、特聘專家崗的設立優勢,推進集團公司“高端領軍人才引進工程”計劃,透過項目合作、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途經,透過柔性引進的辦法引進院士和博導等,帶動科技隊伍的成長和培養。
2、抓好集團公司下屬企業領導班子建設,對班子的考察選拔、使用配置、潛力標準、培養方式手段、績效評價、激勵約束、動態管理等方面進行系統的研究和部署。加強對年輕管理干部的培養使用,促進管理人員隊伍的專業化和年輕化。
3、制定和實施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計劃,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規模數量、潛力標準、培養方式手段、開發培養計劃進度、考察選拔、使用配置、績效評價、激勵約束、動態管理等方面進行系統的研究和部署。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提高人力資源使用效率。創新和完善人才評價、選拔、使用、激勵、保障機制,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人盡其才的制度環境。
4、摸清高技能人才隊伍的現狀,制定和實施高級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設培養計劃。對高級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需求、培養方式手段、開發培養計劃進度等方面進行系統的研究和部署。
5、制定和實施集團公司下屬企業的董事和監事隊伍建設,加強集團公司對下屬公司的調控力度。
(三)職工教育培訓
制定員工教育培訓管理辦法,對員工教育培訓工作進行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嚴格執行培訓經費的'按規定提取和使用,嚴禁挪作他用。使培訓經費和資源得到有效和充分利用,把員工教育培訓作為公司的一種投資行為,將公司培育成學習型組織。拓展人才培訓渠道,滿足專業技術人才的繼續學習需要,為開發員工潛能、實現集團發展目標帶給智力支持。
圍繞創新潛力建設,各下屬企業根據自身各類人才特點,研究制定各類人才的潛力建設標準,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根據不同崗位的工作要求和不同類別員工的培訓需求,以全面提高員工的素質和崗位勝任潛力為目標,按人員層次設計培訓資料,分層次、分類別、重點突出地設置培訓課程。
研究設立高級人才開發培養專項資金,有計劃、有重點的培養高尖端有色人才。適時研究和提出高層次人才國際化培訓計劃,為下一步集團“走出去”戰略帶給人才。
全面加強企業領導人員的政治理論學習和思想作風建設,企業領導人員及其后備人員五年內全部輪訓一遍。分批選送優秀后備干部到各類黨校、高校學習深造。
制定分階段培養計劃,有計劃地開展后續學歷教育,優化員工隊伍文化結構。加強技能開發培訓與鑒定工作,制定分階段開發培養計劃,分批進行技能升級,優化員工隊伍技術等級結構。經常性地開展員工業務技術比武活動。
強化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提高專業技術人員隊伍整體素質。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抓好專業技術任職資格和職務評聘工作。
(四)人才的考核評價
建立科學的經營管理人才考核和評價指標體系。制定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的崗位考核標準,創新人才評價方法。建立技術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在人才考察使用中試行定量評價、潛力測試與職業傾向測試。
(五)人才的選拔使用
制定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辦法,使企業領導人員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建設企業領導人員后備隊伍,制定后備干部管理辦法。
完善下屬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管理制度,切實行使其相應權力,履行其職責。加強董事和監事的選聘、考核和管理。使董事監事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研究制定首席專家和專業技術帶頭人評選和聘任制度。建立集團公司各類專家人才庫。實施人才儲備戰備。
(六)人才的激勵機制
1、完善企業管理人員年薪制實施辦法,研究探索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相結合的方式。
2、制定實施首席專家和專業技術帶頭人津貼制度。
3、研究制訂集團公司優秀專家、優秀員工等榮譽稱號序列及評比表彰、獎勵辦法。
4、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企業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推進實施有色集團企業年金管理制度,強化各類保險和福利待遇的激勵作用。
5、設計員工職業生涯通道,有效支撐企業內部的晉升制度和職業生涯規劃,建立技術類和管理類人才通道,并實現對員工的激勵,引導員工將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協調一致。
人才培養方案 7
根據《江蘇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工作實施意見》和《江蘇省“百校千企”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方案》,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根據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通過實施常州市“十校百企”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以下簡稱“十校百企”工程),推進院校和企業全方位、深層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府搭臺、校企互動、產學結合、資源共享、校企雙贏的校企合作新機制,為加快培養適應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發展急需的緊缺型高技能人才、促進我市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標任務
1、全面推行緊密型的校企合作機制。省級重點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10個企業開展緊密型合作,國家級以上重點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20個企業開展緊密型合作,制定具體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執行。每個高級工班、技師(含預備技師)班專業均要與2家以上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培養協議,制定具體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執行。
2、努力擴大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規模。技師學院的高級班、技師(預備技師)班在校生的.比例達到50%(或者1200人)以上,年組織企業高級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訓500人以上;高級技工學校高級班在校生比例達到30%(或者800人)以上,年組織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400人以上;國家級重點技校高級班在校生的比例20% (或者300人)以上,年組織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200人以上。
3、著力提高高技能人才培訓質量。在夯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通過校企合作著力提高分析、解決生產實際難題的能力,確保高級工、技師(預備技師)考評合格率80%以上,對口就業率90%以上,用人企業認可滿意度80%以上。
三、實施要求
實施“十校百企”工程,關鍵要找準企業和院校的對接點,注重在載體、途徑和方法上下功夫,不斷推動校企合作深入發展,院校和有關企業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積極探索多種模式和靈活有效的合作形式,共同搭建對接平臺。
1、畢業生供求信息對接平臺。市經信委和市人社局將共同搭建常州市技工院校畢業生供求信息對接平臺,為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提供信息服務。各企業要積極為“平臺建設”提供人才需求信息,為技工院校畢業生提供豐富的就業崗位信息;各技工院校要及時提供畢業生就業信息,實現畢業生就業信息與企業需求信息緊密對接,拓寬畢業生和企業方便快捷的雙向選擇渠道。
2、人才交流對接平臺。建立教師到企業實踐掛職制度,技工院校要派教師到企業掛職,頂崗實踐,參與產學研活動,系統掌握相關業務技術流程,積累教學所需的職業技能、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以提高實踐教學技能,建立企業優秀人才到技工院校兼職制度,聘請優秀企業家、能工巧匠和專業技術人員,作為特聘教師到院校授課,形成校企人才交流機制。
3、課程改革對接平臺。建立院校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改革與企業發展聯動的促進機制。校企共同研究一體化教學內容、教材和課程體系,根據企業人才層次和數量需求變化,引導學科專業結構的調整,推動院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逐步實現專業設置與用工需求零距離、課程設備與職業活動零距離、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零距離,增強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緊密性和有效性。
4、物質交流對接平臺。加快校內校外基地建設,大力推行“學校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與“企業在學校建立生產車間”的做法,建立校企合作的物質交流平臺。選擇一批優秀企業、行業協會和產業集群,分類建立學生實習基地,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
5、技術交流對接平臺。充分發揮企業和院校各自優勢,校企聯合建立“技術研發中心”或“名師工作室”,共同研發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與新產品,建立校企合作的技術交流平臺,不斷提升技工院校的辦學水平,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益。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和指導、督查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各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具體組織實施,推動工作的展開。各院校要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制定本單位“十校百企”工程實施方案并推動組織實施。 組織機構由學校領導和教學骨干,有關行業、企業的領導,人力資源部門和技術骨干組成,其中行業、企業代表要占一定比例。
2、合力共推。市經信委和市人社局將充分發揮部門綜合協調與指導服務的職能,建立協調共推的協作機制,共同推動技工院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畢業生就業、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發展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協調解決校企合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促進校企合作健康發展。
3、強化考核。各技工院校要按照本實施方案抓緊建立機構、制定規劃和實施方案,確定具體的工作進度,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數量和質量上見實效。市經信委將“十校百企”工程培養高技能人才作為建立現代職工培訓制度的重要內容進行部署和安排,并將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成效作為對企業經營管理者進行業績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市人社局建立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統計、檢查評估、考核和通報制度,并將“十校百企”工程納入技工院校“十項目標”考核指標體系每年年終進行考核評比。
4、表彰激勵。建立激勵機制,根據行業企業和技工院校培養緊缺型職業(工種)高技能人才數量和工作績效,按照政府購買培訓成果辦法給予適當補助。對“十校百企”工程中取得顯著成效的技工院校和企業,給予表彰或獎勵。
5、跟蹤服務。擬成立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會,圍繞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主題和“十校百企”工程的相關工作,組織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討,校企合作調研、技術交流、文化共建等合作活動,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機制的有效辦法,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建立科學合理的校企合作評估指標體系,對校企雙方進行監控和考核評估,推動“十校百企”工程順利開展。
五、實施步驟
1、組織發動。5月中旬制訂《常州市“十校百企”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方案》,適時召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推進會,部署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
2、建立機構。6月上旬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領導小組,各技工院校根據本實施方案,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制定本單位“十校百企”工程實施方案。
3、校企對接。6月,十所技工院校、百家相關企業根據本實施方案開展校企對接活動,確定對接項目,簽訂合作協議;籌辦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會,完成“十二五”校企合作研究課題開題報告,力爭8月結題;搭建畢業生供求信息對接平臺,院校提供高技能人才培訓菜單,企業提供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在常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上實現畢業生供求信息對接。
4、開展督查。6月下旬,市經信委和市人社局共同對“十校百企”工程實施情況進行一次督查,并將督查匯總上報省人社廳。
5、考核評比。12月,將“十校百企”工程成效納入全市技工院校“十項目標”考核指標體系進行考核評比。
6、總結交流。xx年1月召開“十校百企”工程經驗交流會,總結經驗,表揚先進,抓好典型,全面推廣。
人才培養方案 8
為了提高公司員工和管理人員的素質,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證公司可持續性發展,特制定如下《達州市給排水總公司20xx年人才教育培訓計劃》:
一、培訓目的'
以弘揚五種作風、提升五種潛力為核心、按照不間斷學習、全員培訓的思路,構建貼合公司實際的現代教育培訓體系,健全貼合人才成長規律的激勵約束機制,構成分層次、分類別、多渠道、大規模的人才培訓新格局,培訓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素質好、團結協作好、作風形象好、富有創新精神,能夠應對復雜局面的復合型人才隊伍。20xx年底,透過培訓爭取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員工比例到達20%及以上、企業經營者比例到達70%及以上、管理人員比例到達40%及以上、技術人員比例到達20%及以上,全員培訓率到達95%及以上。
二、培訓對象
公司現有在冊在崗職工、新招聘工作人員。
三、培訓資料
公司簡介、發展歷程、戰略目標、公司文化、工藝藝流程、目標考核實施細則和安全操作規程。
四、培訓形式
實行“1122”優秀人才培訓。采取引進來和送出去的方式,公司培養選拔1名優秀經營人才、1名優秀管理人才、2名優秀技術人才和2名優秀技能人才。
實行創新型人才培訓。在化驗、監測、經營、安裝、收費技術、機電設備運行控制等重要領域,重點培養1—2名后備人才,培養3—5名創新型優秀拔尖人才,建設創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隊伍。
實行緊缺性人才培訓。每年用心引進和培養電焊、化驗、水質監測、施工現場管理和財務審計等高級專業人才各1名,以滿足公司業務拓展需求。
實行人才拓展培訓。根據給排水建設的要求,全面加強人才拓展培訓,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年內滾動開展10人次的經營管理、水質化驗、生產運行、維護、水表安裝管網維修等專業人才培養。
實行學習型班組建設培訓。以開展“愛心活動”、實施“平安工程”為載體,用心培育水蓮文化,建設學習型班組;加強基層班組建設,大力促進在崗學習和現場培訓,開展公司系統所有班組長的輪訓工作。
五、培訓時間
現有在冊在崗職工每季度培訓時間不少于5個工作日;新招聘工作人員初訓不少三天。
人才培養方案 9
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現狀
企業核心競爭力本質上是結合戰略、人才、管理、技術等基礎上構成的堅持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本事,獲得人才優勢是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企業為了獲取人才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往往會選擇大規模的外部招聘,以滿足人才的需求,而忽略了內部人力資源的培養和選拔。導致了人力資源部門面臨這樣的難題:
一方面,外部招聘的員工由于缺乏對企業文化和業務狀況的了解,難以在短期內發揮其所在崗位的最大組織效能,并且外部招聘新入職的員工忠誠度較低,可能會進一步導致企業人才的流失。
另一方面,在企業的內部員工看來,他們的本事積累和提升被上級和企業管理者所忽視,極有可能挫傷內部員工的工作積極,員工難以看到自我職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與上升空間,從而影響企業人力資源的穩定,這樣的企業對于人才恐怕很難有長久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在于人才使用和培養機制方面存在如下問題。
首先,企業軟環境。在中國這個講究“人情關系”的社會氛圍影響下,有部分員工認為,企業人員的引入和晉升大部分依靠與領導的關系,構成了員工之間缺少信任,甚至因利益相爭而導致內部人際關系緊張;此外,“大鍋飯”的傳統思維,也導致不少員工缺乏動力、不思進取。
第二,缺乏長遠人才培養規劃。通常企業中主要靠員工的“師帶徒”模式或自我邊摸索邊學習培養工作技能,缺少高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的知識的更新與補充。
第三,如今科技信息發達,職場生力軍多為80后、90后大學畢業生,這一職場人群心眼活、想法多、膽識大。企業在管理人才的過程中,80后、90后常由于新入職場不受看中而跳槽。一旦,企業人才流失,后備人才培養不足,則會出現人才青黃不接,甚至出現人才危機。
所以,關注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的培養和選拔,建立企業內部后備人才梯隊管理機制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如何留住后備人才
后備人才問題是當今企業應對市場競爭與未來發展的關鍵問題。如何用好新生員工與如何把新生員工培養成優秀的后備人才,是這個問題的'癥結所在。企業要想能夠百年長青,需要不斷地增加新鮮血液,并擁有培養優秀接班人才的良好機制。
1、招聘遵循“最適合”原則
在開展招聘工作的過程中,對于人才的引入既要研究企業現狀及發展需要,又要研究人才自身的需求,綜合各項主客觀因素,選擇人才,講究適用、匹配原則。最好的人才不必須最適合企業現階段崗位的需求,僅有適合本企業、本崗位的人才,企業才應當聘用。
2、良好的工作環境
良好的工作環境是穩定和平衡員工心態的重要條件。對于人才來說,簡便愉悅工作的環境、能夠理解下屬提議的上級、患難與共的同事也許比任何事物都重要。
3、適度的成就感
企業要使人才感到值得留下,并且甘愿付出他們的才華與智慧,就必須給予能干的員工更多的機會,給予工作成績優異的員工應有的收獲與報酬。
4、知人善用
給有本事和發展的員工更大的發揮空間,是讓員工心存感激的良方。有了這種感激做基礎,就不必擔心員工會離開了。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和歸屬感,長久以來都是留住人才的好辦法。
三、后備人才培養模式
企業后備人才包括管理型與技術型兩大類,其培養模式也不盡相同。
1、管理型后備人才的培養機制
(1)管理培訓生計劃。是企業對經過篩選的、富有管理潛能的一批新員工,采取系統的、專門的培訓、輪崗、導師輔導等培養措施,迅速有效提升其管理技能和工作技能素質,并逐漸安排其進入企業管理類崗位承擔管理職責。這種方式適合于急需人才的企業大批地培養新人。
(2)企業接替規劃。也稱“接班人接替規劃”,是企業經過內部人才評價與篩選確定、并持續關注那些可能成為中、高層崗位管理人才的高潛質員工,對其在工作技能和個人綜合素質上進行培訓與開發,經過內部晉升的方式,安排他們逐步接替企業重要管理崗位。
(3)人才加速儲備庫計劃。是從總體上為高管崗位發掘和培養高潛質的后備人才。經過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和任務,為這些后備人才供給學習的機會,加速后備人才的成長速度。經過設立領導力中心,崗位分析、模擬測試、觀察和評估、反饋和評估報告等四個步驟,對候選后備人才現有綜合能力與崗位所需要的實際本事進行全面比較,進而確定具體的培養計劃。
2、技術型后備人才的培養機制
(1)崗位技能培訓。分為崗前、在崗和轉崗三個階段。崗前培訓能夠使新員工了解企業的歷史沿革和文化制度,掌握入職必須的崗位基本知識和技能。在崗培訓主要是明確各個崗位的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和實踐知識。轉崗培訓則是當員工進行內部調動時,為適應新工作崗位而進行的培訓,以補充新知識、新技術、新本事。
(2)專業技術人員培訓。要制定規劃,對年輕的技術人員經過培訓給其以深入基層的機會,學習一些與未來技術開發工作相關的基本技能;對于中老年技術人員,要不斷地更新知識,擴大知識視野,堅持不斷創新的活力。
(3)建立技能鑒定制度。隨著培訓機制的逐步建立,高技能人才技術鑒定制度也應建立起來。有關鑒定資料、工種對象、證書發放以及主持鑒定的主體部門、監督部門及其資格認定、約束機制等也都應隨之完善、補充或修訂,實現用制度來規范技能教育。
四、后備人才培養計劃的提議
1、建立人才發展通道
企業應當為后備人才建立良好的發展通道,經過人力資源部門與員工個人的面談溝通確定其發展目標和通道,激勵員工不斷提升自我的本事,實現個人職位提升。通常,企業應為員工設置管理類和技術類通道,員工可依據自身崗位和條件,選擇適合自我的發展通道。
2、完善人才選拔機制
明確的選拔標準,包括企業文化的認同度以及與企業核心本事素質的契合度等方面。具體標準是針對各類后備人才的入庫標準,包括員工基本條件(學歷、經驗、年齡等)、知識、技能、本事素質、個人績效等方面。
3、完善培養管理機制
選擇適宜合理的培養方法,包括培訓、輪崗、導師、掛職等方式。各種培養方式適用性也不盡相同,所以對于不一樣類別的人才企業應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培養。做好培養考核工作,對后備人才培養效果進行評價,明確后備人員本事提升情景,及時發現其在培養過程中的問題,經過面談溝通為后備人才確定新的培養目標。
4、完善人才退出機制
為保證企業最優秀或最具潛力的員工能夠進入后備人才梯隊進行加速培養,應建立合理的退出機制,使人才梯隊管理與企業內部選拔和晉升機制相對接,對后備人才產生良好的激勵作用。一方面,表現優秀的后備人才,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在企業出現空缺崗位時,能夠獲得優先晉升的機會。當然,企業應建立并完善內部選拔和晉升機制,明確任用原則和任用標準,完善選拔任用流程,明晰相關職責人,保證晉升選拔公平、公正地進行。另一方面,對于表現較差的后備人員,依據后備人才梯隊淘汰機制進行淘汰。企業應制定合理的淘汰機制,以此充分調動培養對象的積極。
人才培養方案 10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中發[20xx]6號),培養造就大批優秀青年英才,根據《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實施(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任務分工方案》(中組發[20xx]10號)安排和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著眼于人才基礎性培養和戰略性開發,提升我國未來人才競爭力,在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重點學科領域,重點培養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優勢基礎學科建設一批國家青年英才培養基地,按照嚴入口、小范圍、重特色、高水平的原則,選拔一批拔尖大學生進行專門培養;為培養造就未來國家所需的高素質、專業化管理人才,從應屆高中、大學畢業生中篩選若干優秀人才送到國外高等大學深造,進行定向跟蹤培養。該計劃分為三個子計劃,一是“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二是“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三是“未來管理英才培養計劃”。
二、實施原則
1、公平公正原則。在制定標準、選拔程序、確定人選等環節始終體現公平公正,做到標準科學合理,程序公開透明,人選優中選優,反對和杜絕拉關系、走后門等不正之風,為青年拔尖人才健康成長營造優良的社會環境。
2、競爭擇優原則。健全青年拔尖人才選拔的能力和業績評價機制,健全人才遴選和淘汰機制,完善社會化、競爭性人才選拔機制,充分依靠同行學者和社會力量,及時發現和推薦優秀青年拔尖人才,確保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3、循序漸進原則。根據該工程實施創新性較強的特點,采取先試點、后展開的方法推進。針對各子計劃的不同要求,分別選取不同單位開展試點,培養對象選拔由少到多,先行積累經驗,逐步完善擴大。
4、分類指導原則。根據各項子計劃作為完整項目獨立實施的實際,加強分類指導和督促檢查,完善各子計劃實施的`評估監控辦法,定期對整體計劃進行評估、監控,加強社會監督,確保工程實施質量。
三、內容和措施
(一)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
每年遴選200名左右35歲以下在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等重點學科領域的青年拔尖人才,給予自然科學領域每人120一240萬元、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領域每人30一60萬元扶持經費,支持他們開展自由選題研究、舉辦國際國內展演活動或參加國際合作交流和培訓。
到20xx年共培養扶持2000名左右拔尖人才。此項目由中組部牽頭,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二)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
吸引最優秀的學生投身基礎科學研究,探索多種模式培養拔尖人才,形成創新人才培養的優良氛圍,努力使受計劃支持的學生成長為相關基礎科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并逐步躋身國際一流科學家隊伍。為每位學生提供40萬元,作為聘請導師、參與課題研究、參加國際交流培訓的經費。首批擬在全國10余所高校和若干科研院所選拔1200名大學生和研究生進入該計劃,到20xx年共培養12000名左右。此項目由教育部牽頭,會同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門組織實施。
(三)未來管理英才培養計劃
每年從應屆高中、大學畢業生中篩選200名優秀人才,到20xx年,計劃選拔200名左右,列入未來管理英才庫,為每位入選者提供65萬元經費支持,設計培養方案,建立培養檔案,進行跟蹤培養,使他們既掌握現代管理知識又了解我國國情,既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又經歷過艱苦復雜環境的磨練,為我國公務員隊伍儲備一批高素質、專業化的管理人才。此項目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共同組織實施。
四、實施步驟
(一)試點階段。20xx年到20xx年。
任務:各子計劃根據各自實施辦法制定試點方案開展試點,探索計劃推進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根據試點工作情況,總結經驗,完善工作機制和管理措施。
(二)全面實施階段。20xx年到20xx年。
任務:各子計劃按照實施方案確立的總體目標逐年落實青年英才培養任務。20xx年,對各子計劃進行中期評估;20xx年,對計劃實施情況進行總體評估。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在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領導下,成立由中組部牽頭,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科院、中國工程院參與的青年英才開發計劃部際協調小組,負責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組織實施計劃。自20xx年開始,每年由子計劃牽頭單位總結實施情況,各單位共同參加進行評估,并將有關情況報中央人才壬作協調小組。
(二)經費保障
該計劃由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給予支持。建立青年英才開發計劃經費保障機制,加強經費使用的監督管理。
(三)政策保障
由各子計劃牽頭單位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計劃實施所需政策,細化人才選拔、培養、使用和經費管理等有關規定,保障計劃順利實施。
人才培養方案 11
為增強企業員工隊伍建設,做好人才儲備梯隊建設,增強企業的凝聚力與向心力,確保人力資源儲備,實現員工職業發展與企業戰略的一致性,制定本方案:
一、人才梯隊組織結構
1、公司戰略目標與發展遠景
公司戰略發展規劃是企業工作目標與發展標準,是企業各項工作開展的基礎,也是企業組織結構設計的準則。董事長及總經理會同公司各部門經理根據企業現狀及行業機遇研究討論制定企業3-5年發展目標。
2、各部門戰略組織結構
各部門經理根據企業戰略規劃擬定部門后續組織架構、各崗位工作職責與任職要求、人員編制數量,提報到人力資源部與總經理審核確認;
3、公司人才結構盤點
人力資源部與各部門經理、總監盤點各部門人員編制、數量、崗位職責、任職要求、員工素質、技能、工作經歷、成長潛力,并羅列清單備用;
4、確定核心崗位、核心員工
人力資源部會同部門總監、經理確定部門20%核心崗位員工,確定待培養對象:
①部門員工盤點,確定各崗位的'考核標準(知識、技能、素質、穩定性)
②根據考核標準進行人員排序
③對各崗位人員的優缺點進行標示,并確定培養對象
二、人才梯隊培養建設
1、確定擬培養對象、崗位目標
①人力資源部會同各部門經理確定各部門關鍵崗位以及核心培養對象
②各部門經理在人力資源部指導下制定培養對象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及期限
③安排資料,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氛圍
2、學習方式
崗位輪換、外出培訓、崗位實習、脫產培訓
3、崗位工作考核
學習期限結束,部門經理對該員工的學習情況及崗位勝任程度考評
4、考評反饋
將該學員的考評結果反饋給學員本人,并根據考評結果做出辭退、培訓、換崗、晉升等決定
三、注意事項
1、學員崗位的晉升與薪資一并進行調整,薪資需與市場相持平;
2、培訓學員簽訂培訓協議,并承諾公司服務年限。
【人才培養方案】相關文章:
人才培養方案[精選]10-04
人才培養方案01-14
人才培養方案03-10
(精選)人才培養方案10-28
人才培養方案[經典]05-12
人才培養方案01-15
企業人才培養方案02-13
人才培養方案模板06-02
(熱)人才培養方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