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試點方案模板(精選13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試點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試點方案 1
為推進全鎮扶貧開發工作,幫助農村貧困人口解決基本生存條件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根據自治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會議精神及縣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實施方案的要求,聯系本鎮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項目實施原則
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是一項牽涉面廣、政策性強、工作量大的工程。為積極穩妥推進項目的實施,在工作中應堅持以下原則:
(一)政府組織、群眾自愿原則。扶貧搬遷試點工程涉及經濟、社會、土地等政策,在具體實施過程上,鎮人民政府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和措施,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堅持政府引導、群眾自愿的原則,要發揮中央專項資金的激勵引導作用,以及對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調動搬遷戶自愿搬遷的積極性。
(二)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鎮人民政府要積極做好項目實施的前期準備工作,堅持成熟一個,審批一個,開工一個,做到有組織、有計劃的穩步推進。
(三)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搬遷方式不搞一刀切,根據各搬遷點具體情況,能就近插花安置盡量就近插花安置,宜分散安置的則分散安置。有經濟基礎、建房用地條件較好的搬遷點,要做到統一規劃、統一布局。
(四)鎮人民政府實施、部門配合的原則。鎮人民政府作為工程業主,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其他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根據各部門的職責,制定相應措施,積極支持工程建設;鎮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負責督促、負責檢查。
二、易地扶貧搬遷對象選擇
(一)搬遷對象選擇依據
搬遷戶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1、居住地生態環境惡劣,自然條件差的石山區貧困群眾,人均耕地面積在0.3畝以下的;水源涵養林、自然保護區等生態工程建設中需要搬遷的農戶;貧困地區受地質災害嚴重威脅的農民。(屬地質災害搬遷須市一級國土部門鑒定并確認)。
2、有勞動能力,遵紀守法,實行計劃生育,愿意到搬遷地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的。
(二)搬遷區域的確定
根據我鎮居住地生態環境及地質災害情況,搬遷區域確定為我鎮的高堆、甘棠2個村。
(三)扶貧搬遷對象的確定
1、凡符合扶貧搬遷條件的農戶,必須自愿提出申請。
2、審批程序:搬遷戶自愿申請。填寫好《蒙山縣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農戶申請書》和《蒙山縣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人口遷出審查表》,各一式四份。鎮派出所、鎮人民政府審查后簽意見蓋章,再由鎮人民政府統一報縣林業局審查簽意見蓋章,最后報縣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審核定案。
(四)各遷出點的移民規模
全鎮計劃搬遷規模為4戶15人(其中高堆村2戶7人,甘棠村2戶8人)。
三、遷入地建設
(一)遷入地選擇依據
1、各搬遷戶就近插花安置,搬遷戶不改變其原住小組所在地行政性質,生活住宅建設用地在自有的旱地(坡、荒地)安排,要有發展余地。由鎮人民政府審查,上報縣土地局審批后方可實施。
2、有利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
3、所在地的干部群眾積極配合搬遷戶搬遷工作。
(二)遷入地的確定方法及各遷入點的搬遷人口規模
遷入地全部在遷出地本屯(組)選擇,不存在土地糾紛,也可降低搬遷成本,易于群眾搬遷。全鎮遷入地及搬遷人口規模為4戶15人,分別是:高堆村2戶7人,甘棠村2戶8人。
(三)遷入點的建設內容
1、遷入點的主要生活和生產條件及移民生產發展方向
各遷入點交通相對便利,具備路通、電通、水通條件,居住環境改善后,移民能安心搞好生產,通過發展種植、養殖業達到脫貧致富的目標。
2、搬遷戶的生產用地來源
搬遷戶仍使用原來生產用地,并在荒地、坡地墾荒開挖土地45畝(人均3畝)種植經濟作物。
3、搬遷戶生活資料建設及基礎設施建設
新開墾耕地45畝,新建道路3公里,清理水利渠道2公里,搬遷戶新建住房建筑面積250平方米。
四、遷出地建設
(一)退耕還林方案
1、移民遷出后,在縣水果、林業部門的指導下,計劃種植水果和毛竹或造林,恢復植被。
2、條件允許可墾為耕地,種植木薯或種桑等,發展經濟達到脫貧致富目標。
(二)方案實施時間
搬遷后,用兩年時間實施完畢。
五、投資預算
工程總投資7.5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國債)4.5萬元,地方配套3萬元)。
六、實施時間及進度安排
20xx年9月-11月,對2個搬遷點進行詳細的摸底調查,做好宣傳發動和搬遷戶的思想工作,完成項目的實施設計方案。
20xx年11月-20xx年6月,項目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期內要完成住宅、道路、水電、新開墾耕地等建設,組織農戶為下一步的生產、生活做好準備。
20xx年7月檢查驗收階段。項目竣工后,鎮人民政府組織人員自檢、自驗,并將項目的有關資料整理歸檔。自驗合格后,寫出申請報告,由縣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領導小組組織有關部門進行初步驗收;初驗合格后,再申報市有關部門進行驗收。
七、工程效益及試點意義
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是我鎮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措施,是幫助農村貧困人口解決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實現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是促進全鎮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工程建成后,易地搬遷戶生產生活得到明顯改善,從而使未擺脫貧困的群眾和地質災害頻發區的群眾安居樂業,走上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試點方案 2
為認真貫徹落實縣第二次農業普查工作會議精神,取得組織實施我鎮第二次農業普查工作的經驗,提高鎮、村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的業務能力,提高普查工作水平和普查質量,根據縣普查辦的統一安排,結合本鎮實際,決定開展xx鎮第二次農業普查綜合試點工作。
一、試點目的
1、取得全鎮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組織實施經驗,熟悉和掌握農業普查全過程,以利于全面普查工作的開展。
2、初探農業普查重點、難點問題及其解決方法,為全鎮全局開展提供示范。
3、通過對試點工作的總結和業務技術的推廣,為全面開展農業普查提供示范。
二、組織領導
為加強試點工作的領導,并組織好試點工作,決定成立xx鎮第二次農業普查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由農業副鎮長、鎮農普辦主任許xx任組長,鎮農普辦業務副主任張xx任副組長,鎮農普辦全體人員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張xx兼任,具體負責整個試點過程的組織協調工作。
三、試點區域
此次試點小區為xx村的第五小區。
四、試點標準時間
普查試點標準時點是20xx年9月15日24時,普查試點時期為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
1、試點村xx第五小區的全部住戶。
2、試點村xx范圍內的所有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單位。
3、試點村xx范圍內的村委會。
五、調查內容
這次試點的普查內容主要包括:
1、農村住戶的家庭成員及勞動力的'基本狀況及其從業情況、住戶的經營類型、收入主要來源、生活條件、農業生產經營用地、農作物種植、牲畜與家禽及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等。
2、非住戶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單位的基本特征、從業人員、農業生產經營用地、農業機械化和設施農業、生產性固定資產、農業服務作業完成情況、農作物種植、牲畜與家禽、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及單位的財務情況等。
3、行政村的基本特征、社區基礎設施及社會服務、農田水利及生產條件情況、土地流轉、人口情況、農村社會保障、財務與投資情況、農業技術人員及村干部情況等。
六、時間安排
(一)試點準備、宣傳階段(9月9日—11日)
1、制定試點實施方案,編制工作流程和日程安排。
2、組建xx鎮普查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落實試點工作人員。
3、做好物資準備、各項宣傳工作,準備橫幅、黑板報、標語,利用各種宣傳工具進行宣傳,分發“致農業普查對象的一封信”。
4、收集戶口簿、土地承包合同、外來人員登記簿等資料。
(二)清查摸底階段(9月12日—13日)
1、繪制好小區地圖。
2、進小區入戶,編制農村普查區住戶摸底表。
3、填寫普查小區住戶清查摸底結果統計表。
(三)業務培訓階段(9月14日)
對全體試點工作人員進行一次培訓,主要內容為對前期小區地圖繪制及住戶摸底情況進行分析,著重培訓戶表及單位表登記業務。
(四)現場登記階段(9月15日—18日)
1、對普查小區內的全部住戶,采取全面查點的方式逐戶上門登記。
2、行政村普查表xx村文書負責。
(五)復查和質量驗收(9月19日—20日)
1、對各類普查表進行復查并編號。
2、對各類普查表進行手工過錄和匯總,復核后上報縣農普辦。
3、分析研究試點中發現的問題,寫出試點工作總結。
試點方案 3
為保證浙江省社區矯正試點工作在我區的順利開展,確保工作質量,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和《浙江省社區矯正試點工作意見》精神,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社區矯正試點工作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年1月—5月)
按照上級要求完成社區矯正對象的排摸、組織的組建、實施方案的制定和開展必要的宣傳活動等準備工作。
(二)啟動階段(6月—7月)
建立區、鎮(鄉、街道)社區矯正組織;頒布我區社區矯正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方案;召開動員大會并舉行交接儀式;組織司法所社區矯正專職人員到其它省(市)試點地區參觀學習;工作組人員及派駐的監獄警察全面到位。
(三)全面實施階段(8月—11月)
建立健全和不斷完善工作程序和各項工作制度;指導、督促全區各鎮(鄉、街道)遵守各有關工作程序和制度,協調解決試點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保證試點工作順利進行,提高工作的質量。
(四)總結提高階段(12月)
總結前階段社區矯正工作開展狀況;分析具體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揭示社區矯正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徑,為全省社區矯正工作的順利推進帶給成功的經驗和做法。
二、社區矯正工作基本流程
(一)社區矯正的銜接
1、區公安分局及時以鎮(鄉、街道)為單位將現有社區矯正對象的相關法律文書和監督考察檔案等有關材料的副本移送給區司法局,由區司法局送達各相關司法所,司法所在收到上述法律文書后,要及時建立社區矯正對象監督管理和考察檔案。
2、人民法院對構成犯罪的刑事被告人,判處管制、單獨判或判處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緩刑后,應及時將生效的判決(裁定)書副本和執行通知書,一并送達執行地的縣級公安、司法行政機關和人民檢察院。
3、人民法院對判處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被告人,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應將《執行通知書》、《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書》連同生效的判決(裁定)書副本、結案登記表,及時送達執行地的縣級公安、司法行政機關和人民檢察院。暫予監外執行的條件消失后,判處無期徒刑和有期徒刑余刑1年以上的,由公安機關將罪犯交付監獄管理機關收監執行;判處有期徒刑余刑不足1年的,交看守所執行。
4、人民法院對在押的服刑罪犯裁定假釋后,應及時將裁定書副本送達提請假釋的監獄管理機關或公安機關;押犯所在的監獄或公安機關看守所,在辦理釋放手續時,將原判法律文書(或抄件、復印件)、執行通知書(或抄件、復印件)、假釋裁定書副本和罪犯出監(所)表,一并及時送交執行地的縣級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和人民檢察院。
5、監獄管理機關或公安機關對在押的服刑罪犯,批準暫予監外執行后,應在5日將審批表副本4份送達報請暫予監外執行的監獄或公安機關看守所;押犯單位在辦理出監(所)手續時,將原原判法律文書(或抄件、復印件)、執行通知書(或抄件、復印件)、審批表副本和罪犯出監(所)鑒定表,一并及時送交執行地的縣級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和人民檢察院。
6、監獄或公安機關看守所對刑滿釋放后仍需執行附加的罪犯,在辦理釋放手續的'同時,應將原判法律文書(或抄件、復印件)和罪犯出監(所)鑒定表,一并及時送交執行地的縣級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和人民檢察院。
7、上述條款中涉及監獄等上級部門的按上級社區矯正工作委員會的規定辦理。
8、區司法局、區公安分局收到人民法院、監獄管理機關和公安機關看守所相關社區矯正對象的法律文書、執行通知書后,應在3日內分別轉送給相關司法所、公安派出所。
9、社區矯正對象回社區報到時,司法所工作人員和公安派出所民警應當立即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談話教育,并邀請其家屬參加。同時,告知社區矯正對象在社區矯正期間務必遵守的相關規定。
10、對戶籍地與長期居住地不一致的社區矯正對象的監督管理,按照《關于人戶分離的社區矯正對象的監督管理規定》辦理。
(二)社區矯正的執行
1、司法所應當對社區矯正對象的個人基本狀況、所犯罪行及所處刑罰、改造表現、家庭成員及社會關系等基本狀況和矯正狀況建立檔案,并會同公安派出所根據其特點制定相應的矯正方案,建立監督考察小組,落實日常監督管理和考察措施。
2、司法所應當及時與有監督管理潛力的社區矯正對象直系親屬簽訂監督管理協議,明確其對社區矯正對象的日常監督管理和教育職責。社區矯正對象沒有直系親屬的,可與其所在單位、村(居)委會或愿意承擔監督管理和教育職責的近親屬簽訂監督管理協議。
3、司法所應當本著貼合公共利益、社區矯正對象力所能及、可操作性強、易于監督檢查的原則,組織、督促、檢查有勞動潛力的社區矯正對象參加社會公益勞動。社區矯正對象參加社會公益勞動的時間,每月累計不少于2個工作日。
4、司法所應當按照集中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以個別教育為主的原則,定期安排組織社區矯正對象參加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活動,充分運用社會資源,配合、參與對社區矯正對象的教育活動。學習教育活動的資料包括法律法規、政策、道德規范、行為規范、時事形勢等方面。社區矯正對象集中學習教育的時間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小時。鎮(鄉、街道)應當帶給必要的學習教育場所和設施。區社區矯正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可根據需要組織以區為單位的社區矯正對象集中學習教育活動。
5、司法所能夠根據矯正工作的需要和可能,組織有關人員對社區矯正對象開展心理矯正等活動。結合社區矯正對象犯罪原因、心理類型、理實表現等制定心理矯正方案,進行心理咨詢引導,矯正其不良心理和行為。
6、貼合試學條件的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教育部門應當選取適當的學校安排其試學。
7、司法所應當會同公安派出所根據社區矯正對象的日常表現、遵紀守法、參加學習教育和參加勞動改造等狀況,每季對其進行一次考評,每年進行一次年度綜合考評,有關狀況填入《社區矯正對象年(季)度考核表》,存入社區矯正對象矯正檔案。
8、司法所應當根據社區矯正對象在理解社區矯正期間的改造表現,按照《浙江省社區矯正對象獎懲考核辦法》的規定,對社區矯正對象實施獎懲。
(三)社區矯正的解除
1、在社區矯正對象矯正期滿前30日內,司法所應指導其完成《自我鑒定》,并會同公安派出所召開由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社區矯正志愿者、社區矯正對象等相關人員參加的評議會,對社區矯正對象的社區矯正狀況進行評議,根據評議結果作出鑒定,并將鑒定結果上報區司法局和公安分局。其中,被暫予監外執行和被裁定假釋的社區矯正對象的矯正期滿鑒定狀況,由區公安分局通報該社區矯正對象原關押監獄和看守所。
2、社區矯正對象矯正期滿,司法所應會同公安派出所向社區矯正對象本人及其居住地的群眾宣布解除社區矯正。緩刑、假釋、管制、人員的《緩刑期滿書》、《假釋期滿書》、《恢復政治權利證明書》、《解除管制通知書》,由當地公安機關簽發。保外就醫的社區矯正對象服刑期滿時,由原收押的監獄、看守所辦理釋放手續。
3、被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矯正對象,暫予監外執行條件消失需要收監執行的,由司法所會同公安派出所提出意見,經區社區矯正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審查后,送區公安分局審核。其中保外就醫的,由區公安分局通知其原收押監獄、看守所收監(所)執行;因其他原因被暫予監外執行的,由區公安分局提請該社區矯正對象戶籍地的人民法院決定收監執行。同時,將有關的審查、審核意見和該社區矯正對象的考核表等有關材料分別抄送對其作出暫予監外執行決定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監獄管理機關、公安機關和原收押監獄、看守所。
4、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被收監執行或在社區矯正期間重新犯罪的社區矯正對象,自羈押之日起自然解除社區矯正。
三、社區矯正工作制度
(一)例會制度
區、鎮(鄉、街道)社區矯正組織應當至少每半年召開一次例會,傳達上級社區矯正工作的指示精神,研究、制定本地區社區矯正工作的規劃和實施方案,聽取有關部門的工作匯報,交流工作狀況和工作信息,協調相關部門開展工作,研究解決試點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二)請示報告制度
區、鎮(鄉、街道)社區矯正組織要建立請示報告制度,加強組織觀念,對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應及時逐級上報,不得隱瞞不報,緊急狀況要邊處置邊報告。同時,對本地區社區矯正工作的經驗、做法、重要活動及典型案例等各種社區矯正工作信息,也應及時逐級報送。
(三)建檔統計制度
司法所對社區矯正對象要逐人建檔。社區矯正對象的犯罪狀況、改造表現、家庭成員、社會關系、理解教育、參加公益勞動、考察鑒定等狀況要記入檔案。區司法局和各司法所要建立起社區矯正工作狀況統計報表制度。統計報表和統計數據分析,要保證真實、準確,不得拒報、錯報、漏報、虛報和瞞報。
(四)培訓工作制度
區、鎮(鄉、街道)社區矯正組織,要建立社區矯正工作者的學習培訓制度,采取多種形式對專業社區矯正工作者和社會志愿者進行業務培訓,確保社區矯正工作的質量。
(五)監督檢查制度
人民檢察院對司法行政機關、公安機關的社區矯正執行工作實行監督。人民檢察院能夠向上述機關調閱社區矯正工作的檔案、資料。能夠向上述機關了解社區矯正工作狀況,能夠找社區矯正對象談話。司法行政機關、公安機關對人民檢察院的監督工作應予以配合。人民檢察院發現社區矯正對象需要收監執行的,能夠向區公安機關提出檢察推薦,也能夠向原收押監獄、看守所、社區矯正對象戶籍地人民法院提出檢察推薦。在人民檢察院依法對社區矯正工作實施監督的同時,社區矯正組織要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建立和完善內部監督檢查制度。要用心理解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和上級社區矯正組織的監督檢查,要透過設立舉報箱、投訴電話等多種形式認真理解群眾和社會的監督,及時糾正社區矯正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查處社區矯正過程中發生的違法違紀案件,確保公平、公正執法。
(六)獎懲考核制度
社區矯正工作將列入區政府對各鎮(鄉、街道)和部門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考核資料,對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事跡及時予以表彰獎勵,對因工作失職或失誤而引起重大事件將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職責。
試點方案 4
一、試點時間
20xx年1月1日—20xx年12月31日(年底前完成向省商務廳的申報工作,20xx年12月31日前提交驗收申請)。
二、工作目標
顯著提升生豬屠宰行業整體發展水平,實現規模化屠宰、規范化經營,打造連鎖配送網絡,建立肉品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統,加強執法能力建設,構筑覆蓋全縣的“放心肉”服務體系,切實保障消費安全。
三、試點內容
(一)生產規模化。關閉全縣5個小型生豬屠宰場點,在縣城區建設1家AAA級以上機械化屠宰廠,建設一座100噸冷庫。
(二)配送冷鏈化。配備5輛冷藏專用車,在鄉鎮設置分銷中心或配送網點,在全縣范圍內實現肉品連鎖經營和冷鏈配送。
(三)監控視頻化。在機械化屠宰廠安裝遠程監控系統并24小時運轉,視頻資料由專人保存,主管部門對生產關鍵環節進行全天候、全過程監控。
(四)檢測全程化。全面落實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嚴格履行操作程序,實現從生豬進場、屠宰加工到產品出廠的全過程100%檢驗檢測,認真履行不合格肉品召回、追溯制度,保證肉品質量安全。
(五)效益合理化。根據企業實際生產成本,核定合理的加工收費標準和企業自營利潤率,監督企業按照相對合理價格銷售,保證企業基本收益和消費者利益。
(六)環境清潔化。建立污水處理設施或連接市政管網的排放通道,實現廢棄物和廢水達標排放。
(七)競爭有序化。支持具備條件的其他企業通過開設專賣店、設立銷售專柜,開展冷鏈配送等方式跨區域銷售肉品,增加市場供應,調控市場價格,實現有序競爭。
四、具體措施
(一)推進規模化生豬定點屠宰場建設。
按照省商務廳“壓點擴規”的要求,縣財政出資200萬元對機械化屠宰廠建設和關停小型定點屠宰場的補貼。具體步驟如下:
1、我縣已于20xx年完成機械化屠宰廠的建設并投產,同時關閉了縣內所有5家小型定點屠宰場,實現日屠宰量500頭以上的.規模;建設一座庫容100噸的冷藏庫和分割、辦公一體化綜合樓,購置了冷藏專用配送車5臺,實行冷鏈配送經營模式。
2、依托已關閉的屠宰場轉化成的配送站進行網絡配送經營。全縣共設有配送站、點16處。
3、在“放心肉”體系建設工作完成后,對縣食品公司進行改制,資產由政府統一收儲管理,人員實行聘任上崗,對富余人員給予妥善安置。
(二)建立執法監管平臺。
1、實現全程監控。加強對生豬屠宰場的監管力度,在屠宰場內安裝監控設備,覆蓋生豬收購、進場、查驗、檢疫、檢驗、無害化處理和肉品出場等重要環節,視頻資料由專人負責儲存。完善屠宰場內部管理制度,實行信息化管理,規范經營行為。
2、實現全程檢測。實行宰前檢疫、宰后檢驗制度,凡進入定點屠宰場的生豬必須具有產地檢疫合格證及耳標,并逐批逐頭進行取尿檢驗,嚴把檢疫檢驗關,并建立臺賬。工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跟班作業。屠宰場不得屠宰產地不明、沒有免疫標識、病害、注水及注入其它物質的生豬。
3、實現無害化處理。加強對企業無害化處理監管,配備肉品檢驗人員和無害化處理設施,檢疫檢驗率達100%。對不合格生豬產品實行召回制度、追溯制度。
(三)提高執法效能。
縣“放心肉”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商務、工商、衛生、公安、農委、質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相關部門聯合執法,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制售劣質肉、病害豬肉、注水肉等不法行為,確保“放心肉”體系建設順利實施,讓群眾吃上“放心肉”。
五、保障舉措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政府成立“放心肉”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由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分管負責同志為副組長、各鄉鎮及縣直有關部門行政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具體名單附后),負責研究部署“放心肉”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工作,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各鄉、鎮也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切實加強對“放心肉”體系建設工作的領導。
(二)廣泛深入宣傳。采取會議、有線電視、政府站、宣傳車、發放宣傳單等形式,積極開展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大力宣傳“放心肉”體系建設的重大意義,促進廣大群眾提高食品安全意識,為“放心肉”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
(三)落實配套政策。縣政府投入資金對屠宰場、冷鏈配送中心、經營網點進行升級改造,進一步推進“放心肉”體系建設步伐。落實抽樣檢測資金,對抽樣檢測企業給予一定補貼;對定點屠宰場污水處理系統進行改造,并對企業污水處理給予適當補貼,保證環境清潔衛生;及時兌現病害豬補貼資金,對無害化處理病害豬及購置設備所需資金給予一定補貼;對“放心肉”體系建設中的所得稅、營業稅、增值稅等相關稅費給予減免。
(四)明確部門職責。縣商務局負責監管屠宰場及冷鏈配送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生豬定點屠宰場的監管,對進場生豬進行各種檢疫檢驗及檢測登記,保證生豬產品質量合格率100%;動物防疫部門負責做好生豬檢疫檢驗工作,做到檢疫檢驗率100%,確保上市銷售的生豬產品質量安全;工商部門負責加強對肉品流通環節的監管,為“放心肉”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環境;財政部門負責落實相應配套資金,加強對扶持資金使用的監管。各相關部門要相互配合,各盡其責,保障工作順利開展。
試點方案 5
為深入貫徹落實《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國務院令第649號)和《內蒙古自治區開展“救急難”試點工作方案》,解決群眾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突發性、臨時性、緊迫性困難問題,充分發揮社會救助的整體功能,有效防止沖擊社會道德和心理底線事件的發生,結合我旗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基本情況
烏審旗位于鄂爾多斯市西南部、內蒙古自治區最南端,東南與陜西省榆林市接壤,是自治區南下北進的重要通道,享有自治區“南大門”的稱譽。全旗總面積11645平方公里,下轄6個蘇木鎮59個嘎查村;總人口13.33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占30%。
20xx年全旗完成民生投入15.4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5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34005元和12824元。城鄉居民低保標準分別達每人每月560元和400元,城鎮低保保障2768人,發放保障金1452萬元,人均補差437元/月,達到保障標準的78%,其他補助621萬元;農村低保共保障6480人,發放保障金2488萬元,人均補助3840元/年,達到保障標準的80%,其他補助496萬元;五保集中、分散供養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年10000元和6000元,共保障332人,發放資金286萬元;發放城鄉醫療救助金136萬元,救助210人/次;發放臨時救助資金27萬元,救助490人次。此外,我旗還建立了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等制度,形成了較為完善城鄉社會救助保障體系,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力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普惠性不斷增強。
二、工作目標
以托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為目標,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給予急難救助,在救助的范圍上做到全覆蓋、在救助的標準上立足托底線,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在救助程序上做到困難群眾救助有門、受助及時,在救助內容上拓展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努力使困難群眾生存有尊嚴,生計有保障,生活有盼頭,保持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防止沖擊社會道德和心理底線事件的發生,確保社會和諧穩定,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三、救助范圍
開展“救急難”工作,具體包括在本旗出現的所有需要急難救助的(含非本旗戶籍常住人口)的以下類型人員:
1、已納入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等其他專項社會救助范圍,但由于特殊原因(如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子女就學等)仍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較大困難的家庭。
2、因遭遇自然災害、火災、交通事故等突發事件、意外傷害,在扣除各種賠償、保險救助等資金后,個人負擔仍然較重,導致家庭基本生活難以維持的家庭。
3、因患各種大病、重病,在扣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和其他社會幫困救助資金后,因個人負擔的醫療費數額較大(包括個別未繳納各類保險而患重特大疾病的家庭),直接導致基本生活難以維持的家庭。
4、在本旗范圍內發現的流浪乞討人員。
5、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的城鄉家庭,經其他救助措施幫扶后,基本生活仍然難以維持的`。
四、工作任務
我旗開展“救急難”試點工作,重點實施“123”重點任務。
(一)設立一項基金
設立“救急難”公益基金,以旗委政府牽頭,動員、引導本地具有影響力的社會組織、駐地企業捐贈募集資金,動員黨政機關、社會團體、個人捐款,同時積極爭取旗財政、上級部門為基金注入資金,爭取建立資金較為充裕的“救急難”公益基金,為開展“救急難”工作建立資金保障。基金主要用于臨時救助以及醫療救助資金不足或不到位時,解決困難群眾急難救助。
(二)完善兩項重點制度
實施“救急難”工作,目標是托底線,救急難,因此要按照《社會救助暫行辦法》規定明確臨時救助、醫療救助和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業救助的職責。重點完善臨時救助、醫療救助在“救急難”工作中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1、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在原《烏審旗城鄉困難家庭臨時救助辦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救助范圍,注重“全覆蓋”和“救重點”的統一,既要覆蓋所有遭遇突發性、臨時性生活困難的居民家庭,又要做到對低保等困難家庭的重點救助;進一步提高救助標準,立足“托底線”,與我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重點解決群眾基本生活燃眉之急;進一步簡化申請審批程序,注重“規范管理”與“方便快捷”統一,既要嚴格執行審核審批程序,又要突出救急救難的制度特點,縮短審批時限,增強救助實效。
2、完善醫療救助制度。進一步完善《烏審旗城鄉醫療救助工作實施方案》,在救助對象范圍上覆蓋所有貧困居民以及因病致貧居民;在就醫用藥范圍上適當放寬,用藥目錄、定點醫療機構等應與大病保險相一致,逐步取消就醫用藥限制;在救助程序上簡化結算程序,推進“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在制度銜接上加強與基本醫療保障、大病保險、商業保險等相關制度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揮制度合力。
(三)建立三項工作機制
——建立主動發現報告機制。以公安機關、蘇木鎮政府、嘎查村(社區)、社會組織、社工組織、志愿者服務團隊等與群眾聯系密切的工作機構為依托,充分發揮基層公安、蘇木鎮、嘎查村(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作用,主動發現、及時救助,第一時間采取幫扶、疏導和干預措施,切實做到早發現、早救助。蘇木鎮開通社會救助熱線,暢通困難群眾申請救助和有關人員報告急難情況渠道。
——建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在各蘇木鎮便民服務大廳設立“社會救助”窗口,專人負責社會救助申請受理或轉辦工作,受理工作具體分為即時辦結,限時辦理,即時辦理需要相關部門在接到救助申請后立即協同辦理,對轉辦事項加強部門配合,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工作目標和救助標準按新《臨時救助辦法》和《城鄉醫療救助方案》規定執行。
對急難求助資金需求大、超過規定標準的,對面臨急難問題有可能采取錯誤行為甚至極端行為的,蘇木鎮和旗縣民政部門在積極救助、及時干預的同時,要及時向政府上報情況,向有關部門通報情況,提出解決方案,明確支持條件,確保及時解決問題或采取必要工作措施,防患于未然。對于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對象,應耐心做好政策解釋工作。積極爭取同級黨委、政府完善制度安排,健全救急難工作機制和保障措施。
——建立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機制。建立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培育扶持優惠政策,為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創造條件,提供便利,充分發揮專業服務機構和社會工作者在“救急難”方面的優勢,為救助對象提供社會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導等專業服務,推動社會救助由單獨物質救助向物質救助、精神慰籍、心理疏導、能力提升等綜合救助服務轉變。
五、實施步驟
(一)組織動員階段(20xx年5月—6月)
旗政府成立“救急難”工作領導小組,細化各部門職責分工,形成政府主導,各部門齊抓共管,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結合地方實際,制定切實可行實施方案,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安排部署“救急難”各項工作。
(二)完善制度階段(20xx年6月—7月)。
修訂完善現行《烏審旗城鄉困難家庭臨時救助辦法》、《烏審旗城鄉醫療救助工作實施方案》,根據我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按照救助范圍全覆蓋、救助標準托底線、救助程序方便快捷的要求,力求使方案設計達到“托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要求。
(三)籌集資金階段(20xx年6月—8月)
爭取旗政府追加“救急難”資金預算,并爭取上級部門資金投入,為“救急難”工作開展提供資金保障。同時啟動“救急難”公益基金審批報批程序,成立基金籌委會和基金委員會,開展基金設立工作,廣開渠道為基金籌措資金。
(四)實施救助階段(20xx年9月)
根據試點工作方案,實施救助工作。通過基層工作人員和社會工作者,主動發現急難對象實施救助。開通社會救助熱線,在蘇木鎮政務大廳設立社會救助窗口,方便困難群眾求助。同時通過政府服務購買方式或者志愿服務的方式,對救助對象提供社會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導等專業服務,彌補物質救助的不足,真正做到“送溫暖,送到家”。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成立以旗政府“一把手”任組長、分管副旗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救急難”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確保各項重點工作任務的落實。
(二)加大財力保障
根據歷年來臨時救助、城鄉醫療救助支出情況,考慮到臨時救助范圍的進一步擴大,醫療救助封頂線的進一步提高及二次救助,用藥目錄的調整放寬等情況,爭取旗財政按照全旗人口每人10元的標準安排預算,并為“救急難”基金注入啟動基金。
(三)開發設置社工崗位
積極爭取旗委政府開發設置社會工作崗位,尤其在城鄉社區大力設置社會工作崗位,發揮社會工作者專業服務,為社區居民提供養老服務、社會救助、就業服務、心理疏導、婚姻家庭服務、殘疾人服務、青少年服務等社會工作服務,逐步實現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社區全覆蓋。
(四)完善各項救助制度銜接機制
加快完善各項救助制度銜接機制,最低生活保障為城鄉特困人員供養解決基本生活問題;醫療、住房、教育等救助制度解決專項救助問題;臨時救助解決突發問題;社會力量幫助解決個性化突出問題。要加強部門配合,完善辦理、轉辦流程,努力形成社會救助分工協作、齊抓共管、整體推進的良好局面。
(五)加強信息共享
加強民政系統內部業務信息共享,通過家庭收入核對平臺、優待撫恤、福利津貼等信息,為主動發現急難對象和準確判斷急難情形提供依據。加強與公安、衛生、教育、住建、人社、保險等與社會救助工作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在做好為各相關部門提供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基本信息的同時,及時了解掌握各類專項救助和慈善救助開展情況。
(六)建立督辦制度
建立“救急難”工作督查督辦和責任追究制度,明確責任追究范圍,落實發現、報告、受理、審核、審批或轉辦等各個環節的責任人和工作要求,對各類“救急難”事項,特別是一些影響較大或帶有苗頭性的急難事項,加大督查督辦力度,對因責任不落實、相互推諉、處置不及時等造成嚴重后果的單位和個人,配合有關部門給予嚴肅處理。
試點方案 6
為深入貫徹落實《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國務院令第649號),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存權利和人格尊嚴,最大限度防止沖擊社會道德和心理底線事件的發生,切實保障突遇不測、因病因災陷入生存困境的居民(含非戶籍常住人口)得到及時救助,根據國家民政部開展“救急難”試點工作安排,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重要意義
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落實好各項社會救助制度、構筑基本民生安全網、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與公平正義的任務日益緊迫和艱巨。開展“救急難”工作,讓突遇不測、因病因災陷入生存困境的居民(含非戶籍常住人口)得到及時救助,防止沖擊社會道德和心理底線事件發生,不僅是社會救助制度的內在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更是“以民為本”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教育、住房、災害、就業、流浪乞討等專項救助和應急處置救助制度,大力開展社會互助,并使各項救助有機銜接,積極有效開展“救急難”工作,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幸福渭濱的需要,對于維護我區改革、發展、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二、基本原則
(一)政府主導。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是政府的職責,社會救助管理部門要以《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為依據,按照法規賦予的職責,在社會救助制度體系框架內,立足于“托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目標,創新機制,探索路徑,積極開展對遭遇各種急難情形致使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居民給予救助和幫扶。
(二)部門聯動。民政部門要按照《社會救助暫行辦法》賦予的統籌社會救助工作職能,不斷建立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按照民政統籌、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堅持部門職能作用發揮與高效聯動的有機結合,統籌使用救助資源,推動形成民政部門牽頭統籌、相關部門參與的“大救助”格局,提升社會救助的綜合效益。
(三)社會參與。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廣泛動員和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作用,引導、鼓勵慈善組織、企事業單位、專業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志愿者、愛心人士、社會工作者等參與“救急難”工作,多層次、多途徑的開展對困難家庭的救助工作。
三、組織領導
成立由區長擔任組長,主管民政工作的副區長擔任副組長,區委宣傳部、區政府辦公室、區民政局、區人社局、區教體局、區衛生局、區計生局、區老齡辦、區殘聯、區慈善協會、區住建局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貫徹落實《社會救助暫行辦法》開展“救急難”工作試點領導小組。
四、工作機制
1、我區“救急難”工作實行區、鎮街兩級負責制。按照民政統籌,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要求,建立區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主席由區長擔任,副主席由政府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區長擔任,成員由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其職責:研究擬訂完善本區的社會救助制度、政策、體制和機制,向區政府提出建議;統籌做好轄區最低生活保障與醫療、教育、住房等其他社會救助政策以及促進就業、扶貧開發政策的協調發展和有效銜接;研究解決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跨部門信息共享問題;推進全區社會救助工作任務和各項措施的落實和監督,總結經驗、表彰先進,完成區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聯席會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民政局,辦公室主任由區民政局局長擔任。辦公室負責社會救助統籌規劃、綜合管理、信息統計等日常工作。
聯席會議由總召集人負責召集,每年召開1-2次,必要時可隨時召開。聯席會議辦公室不定期檢查社會救助工作落實情況,了解城鄉居民救助需求,及時匯總相關信息,適時提出整改方案,并向有關部門反饋,確保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2、在區城鄉居民低保中心加掛區社會救助中心牌子,統籌負責全區社會救助工作的業務指導與監督、工作協調與政策落實等。成立區城鄉居民家庭經濟財產狀況信息核對中心,開展跨部門、多層次的城鄉救助對象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實現救助對象信息與救助資源信息、民政部門救助信息與相關部門救助信息、政府救助信息與社會組織救助信息的有效對接,保障社會救助工作公平與效率。
3、依托區政務大廳、各鎮街、社區公共服務大廳、設立社會救助咨詢與受理窗口,方便群眾“求助有門”,依托轄區城鄉社區黨組織、群眾性自治組織,駐村(社區)干部、城鄉社區服務志愿者、慈善工作者、基層事務助理、照護、安保人員,及時了解、掌握、核實轄區居民遭遇突發、意外事故、家庭成員罹患重病等特殊情況,主動幫助提出救助申請。在區民政局開通全國統一的“12349”社會救助熱線,暢通困難群眾申請社會救助渠道。區民政局對求助信息及時進行分類,通過工作轉接、協調其他各職能部門直接受理,確保困難家庭第一時間得到救助,實現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
五、工作重點
將臨時救助定位于基本生活救助和社會救助兜底性保障上,突出“救急難、托底線”的特點。進一步整合節日慰問等各類臨時性、季節性補貼,將其整合于臨時救助制度,通過規范的制度安排,讓困難群眾對自己的生活有一個穩定的心理預期。
1、完善和修訂區臨時救助辦法。在救助范圍上實現全覆蓋,不論戶籍(非戶籍常住人口)和家境,將遭遇突發性、臨時性困難和其他特殊困難而導致基本生活難以維持的家庭全部納入救助范圍。讓每一個遭遇困難的家庭都能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2、進一步提高臨時救助額度。針對“生活類困難、急難性困難、支出性困難”家庭研究和提高救助標準,使救助標準水平和目前的市場物價上漲水平相匹配,在公平與效率基礎上,真正體現出“救”的效果。
3、進一步規范救助申辦程序。按照科學、規范、民主的.工作要求,在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前提下,完善和建立民主評議、末端公示制度,對急難型貧困家庭的申請,進一步簡化工作流程,縮短審批時間,采取事前審批與事后審批相結合、分級審批與直接審批相結合的辦法,最大程度地幫助困難群眾獲得及時有效救助。
4、不斷豐富救助內容。有效銜接職業勞動技能培訓,制定完善促進救助對象積極就業扶持政策,倡導通過勞動改善生活的社會救助范圍。政府除給予救助對象資金、實物上的幫助外,依托社區服務平臺,將社區養老服務托管中心、社區青春驛站、社區文化工作站、社區婦女工作站、社區計生服務站以及社區志愿者隊伍、社區登記注冊的在職黨員隊伍引入臨時救助服務范圍,對遭遇突發性事件家庭,既給予生活上關心照顧,同時通過專業社工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慰藉。
5、健全社會互助制度。一是重大自然災害社會捐贈制度。大力倡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協作精神,發揚“扶危濟困”的優良傳統,動員社會各界捐贈款物,按照捐贈單位和個人的意愿發放捐贈款物,并向社會公示捐贈款物使用情況。二是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開展“扶貧濟困一幫一”活動;繼續搞好“定點幫扶”和“結對幫扶”工作,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三是慈善救助制度。大力發展社會慈善事業,培育發展民間慈善組織,充分發揮慈善機構和紅十字會等民間團體的優勢,倡導并支持慈善組織積極開展特困家庭助醫、助殘、助學、助困等活動;廣泛動員和組織志愿者為困難群眾提供各種“義工”服務。
6、繼續擴大區級“一站式”醫療救助服務醫院數量。通過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制度,實現救助對象“隨來隨治,隨走隨結”,醫療費用“同步結算、同時兌現”,提高救助效率,方便群眾就醫。
7、落實相關配套救助和優惠政策。建立健全司法援助和法律救助制度,免費為困難群眾提供優質的法律救助和服務。全面落實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階段各項減免政策,逐步減免高中階段學費;制定優惠政策,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殘疾兒童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深化愛心助學行動,資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加大廉租房、公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緩解困難群眾住房難問題。繼續落實好對低保對象、下崗職工的參保減免和農村特困群眾的參合代繳政策;逐步減免門診費用,落實濟困病床減免。制訂就業援助計劃,積極扶持貧困家庭大學生就業,努力改變困難群眾的生活狀況。
8、做好相關保障制度的銜接。一是通過醫療救助制度資助困難群眾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二是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醫療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醫療單位間人員信息、就醫信息和醫療費用信息的共享。三是通過部門合作,加大對醫療服務機構的監管力度,切實增強醫療收費透明度,規范基本藥物目錄和診療目錄,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六、保障措施
1、加大宣傳力度,大力宣205傳黨和政府在推進社會救助工作上作出的積極努力。目前,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貧富差距等矛盾以及社會問題凸顯,部分人在經濟轉軌的過程中生活遇到困難,部分人因身患重病而導致生活貧困。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黨和政府積極開展社會救助工作,充分發揮兜底保障作用,為社會的和諧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要深入宣傳各級黨委政府在重視民生保障工作、落實目標責任、加大社會救助資金投入、出臺民生保障方面的政策和背景,把黨和政府的“愛民之情、親民之意、為民之舉”傳遞給老百姓,營造社會救助工作的和諧氛圍,積極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2、抓好資金配套和監管。要嚴格按照省、市關于社會救助有關要求配套和保障救助資金。要進一步規范健全社會救助資金管理制度,嚴格實行專帳管理、專款專用,嚴禁挪用和扣撥、扣發社會救助資金以及配套工作經費。積極編制城鄉低保、醫療救助及臨時救助等項目的年度預算,協同審計等部門定期對社會救助資金使用進行監督檢查,確保安全使用。
3、強化監督檢查。保證各項救助制度規定的救助范圍、標準、程序、結果等信息真實,并及時公開,廣泛接受社會監督。監察、審計等部門建立社會救助資金管理審計檢查制度,確保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工作順利進行。
試點方案 7
為深入實施“技術創新引導工程”,進一步加大試點工作的力度,推進創新型企業建設,促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經科學技術部、國務院國資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研究,決定組織開展第二批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
一、工作原則
(一)加大試點力度。總結第一批試點企業好的經驗和做法,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深化試點內涵,創新體制機制,提高試點工作水平。
(二)加強引導支持。依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確定的重點領域,結合試點企業的重大技術創新需求,既要注重政府的引導性作用,又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吸引社會創新要素向試點企業聚焦。
(三)突出示范帶動。完善標準,強化導向,加強宣傳,促進交流,引導更多企業走創新發展的道路。
二、試點范圍
國有骨干企業、轉制科研院所、民營科技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等依靠技術創新發展的企業。
三、選擇資格和條件
(一)選擇資格
申請開展試點的企業應具備以下資格:
1、中國公民或中資機構在中國境內全資設立或控股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
2、企業主營業務和技術發展重點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能源政策、環保政策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確定的重點方向。
3、企業經營和運行狀況良好,一般應近三年連續盈利或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6%以上。
(二)選擇條件
根據企業符合以下條件的情況進行優選:
1、具有企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擁有發明專利,軟件、集成電路企業近三年獲得過著作權或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近三年主持或參與制定過行業、國家或國際技術標準。
2、具有持續創新能力。有良好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在同類企業中,研發投入占年銷售收入比例較高。在同行業處于技術領先地位,具有較強的發展潛力。重視科技人員和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吸引和使用。高新技術領域的企業,研發費用占當年銷售收入的5%以上。
3、具有行業帶動性和自主品牌。主導產品市場占有率在全國同行業(細分)位居前列。擁有省部級以上名牌產品或知名商標。新產品(新服務)或采用新工藝帶來的銷售收入占當年全部銷售收入的20%以上。
4、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和較高的管理水平。資產負債率合理,治理結構健全,具有良好的社會誠信形象。通過質量管理等相關認證,制藥企業通過國家GMP認證。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健全,有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或專人負責知識產權管理工作。
5、具有明確的創新發展戰略和良好的企業文化。企業主要負責人重視技術創新。制定有技術創新規劃或技術創新成為企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工會組織健全,能夠正常開展活動,企業勞動關系和諧。職工技術創新活躍,積極提出合理化建議。鼓勵創新的薪酬激勵和獎勵表彰制度比較健全。
四、組織實施
(一)基本程序
企業自愿申報,各地方組織初選并推薦,科學技術部、國務院國資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審核確定第二批試點企業名單。
(二)申報方式和主要步驟
1、請符合條件并自愿參加試點的企業認真填寫《企業開展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申報書》和《企業開展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申報表》并準備有關證明材料。
2、中央企業向國務院國資委、中央級轉制院所向科學技術部遞交申報材料一式三份;民營科技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等依靠技術創新發展的企業向本地方的技術創新引導工程或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申報,尚未建立聯合工作機構的向地方科技主管部門申報,申報材料一式四份。申報截止時間為20xx年8月31日。
3、請各地方技術創新引導工程或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本通知要求,對企業申報材料進行初審,并于20xx年9月20日前將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材料并附推薦函(紙質版一式三份和電子版一份)寄送到創新型企業試點受理工作組(設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各地方推薦作為試點候選的企業最多不超過5家,并給出排序。推薦函可由地方科技主管部門代章。尚未建立聯合工作機構的地方由科技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完成初審和推薦工作。有關行業協會也可按照通知要求向受理工作組提出推薦意見。
4、科學技術部將會同國務院國資委、中華全國總工會等有關部門對推薦企業組織審核和優選后發布第二批試點企業名單。
5、請各地方參照本通知要求推進本地區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并及時向我們報告工作進展,加強溝通和聯系。
試點方案 8
為做好大型體育場館信息化監管系統建設試點工作,探索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構建體育場館服務管理新模式,推進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更好地滿足群眾對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一)探索大型體育場館信息化監管系統建設模式
探索在大型體育場館建立一套集場館客流量監管和統計分析、水電氣熱能耗監控、重點區域實況視頻監控于一體的綜合實時監管硬件系統,構建聯通各場館、可實時查詢場館基本信息及其運行有關數據、為場館運行提供遠程指導服務的軟件信息服務平臺。
(二)探索大型體育場館信息化監管系統建設工作機制
探索建立有關各方分工明確、運轉順暢的場館信息化監管系統建設工作機制,包括:由體育總局進行宏觀政策指導,各省(區、市)體育局協調和指導,場館所屬體育部門組織實施,體育總局科研所會同中國體育場館協會等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監督評估,各大型體育場館開展自主運營,有關單位提供技術支持。
(三)探索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新思路
通過試點,探索根據大型體育場館接待人次、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進行補助的技術路徑,為調整完善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政策奠定基礎。
(四)推動大型體育場館提升管理服務水平
通過完善硬件和軟件,特別是通過建立軟件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探索搭建大型體育場館交流互鑒、資源共享、服務推介、普惠群眾的.公共活動空間,推動大型體育場館提升管理服務水平,使群眾從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政策舉措中真正受益、有更多獲得感。
二、責任分工
(一)體育總局群體司
群體司負責研究制定試點工作總體方案,組織協調有關方面開展工作,對試點工作進行指導和把關。
(二)有關省(區)體育局
有關省(區)體育局對本省(區)內的試點工作開展進行統籌管理,對試點場館給予指導。
(三)場館所屬體育部門
在省(區)體育局指導下,接受試點任務,積極支持配合有關方面推進試點工作。
(四)試點場館
承擔具體試點任務,積極支持配合有關方面開展工作。
(五)體育總局科研所、中國體育場館協會
在群體司指導下,體育總局科研所會同中國體育場館協會對試點項目技術工程的實施提供咨詢,指導有關技術支持單位(施工單位)開展試點項目軟硬件系統開發集成、監管系統工程實施、硬件設施和軟件系統運行維護工作,對試點項目進展進行跟蹤監督評估,及時向群體司反饋試點工作情況。
三、工作進度
(一)前期驗證
20xx年x月至x月,完成試點項目前期驗證,確定試點場館軟硬件配建標準及工程實施模式。
(二)在試點場館配置信息監管系統
20xx年x月至x月,完成試點場館信息監管系統建設。
(三)信息服務平臺試運行
20xx年x月,開通試點項目監管信息服務平臺;20xx年x月,所有試點項目基本信息錄入監管信息服務系統;20xx年x月,對信息服務系統運行數據進行匯總分析。
(四)總結評估
20xx年xx月,總結試點工作經驗,形成大型體育場館信息化監管系統試點工作評估報告。
四、經費
試點場館配置完善達到監管系統要求的硬件和軟件所需經費,從20xx年度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地方的大型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補助資金中支出。
五、監管系統建設內容
大型體育場館信息化監管系統包含硬件和軟件兩大部分。硬件主要有場館的本地服務器、客流量監管模塊設備、能耗監管設備、云視頻直播設備、網絡集控設備與網絡管線,主要用于監管數據采集與本地存儲;軟件主要由本地局域網設備控制軟件平臺和全國聯網監管軟件平臺構成,主要用于本地數據處理與存儲、數據推流、全國數據管理與存儲等。
(一)硬件
根據場館實際情況確定規格參數、數量及布設位置,包括:
1、本地服務器
每個場館布設x臺。
2、客流量監控設備
(1)紅外、影像雙目識別攝像頭:在場館主要人員通道口上方布設x臺,保證進出雙向監控。
(2)Wifi無線AP:在場館主要人員通道口布設x—x臺。
3、能耗監管設備
水電氣熱四表自動化傳抄表設備。
4、云視頻直播設備
推流攝像頭:在場館主要核心區域布設。
5、網絡設備集控設備
(1)交換機
(2)網關
6、網絡管線及其他
光纖、網線、輔料。
(二)軟件
1、本地局域網設備控制軟件平臺:每個場館布設x套(本地上行帶寬xxMbps以上)。
2、全國聯網監管軟件平臺x套。
六、監管系統建設實施流程
(一)場館勘察
1、圖紙勘察
場館方向施工單位提供布設區域的相關圖紙資料。
2、現場勘查
施工單位根據圖紙現場核查場館施工條件,確認建筑空間、水電網等環境情況,初步確定預施工區域及點位(機柜點位、雙目監測通道點位、wifi客流監管點位、水電氣熱傳抄表傳感器點位、云視頻監管點位)。
(二)方案制定
1、方案提報
施工單位根據現場勘查的情況,制定系統布設工程方案。
2、方案評審
技術支持單位(施工單位)向場館運營方(大型體育場館)、系統監督方(體育總局科研所、中國體育場館協會)提報實施方案,由系統監督方進行方案評審。方案評審通過后,技術支持單位(施工單位)與場館或場館所屬主管部門簽訂施工及服務維護合同。
方案審核流程:方案提報→場館方審核→監督方審核→簽訂施工及服務維護合同→施工→驗收→資料存檔→開始運行。
(三)工程布設
1、施工安裝
(1)基礎工程
搭建網絡機布線系統,進行線纜鋪設。線纜由控制中心通過強、弱電電纜橋架及電纜管溝鋪設到各個區域及各自的控制點位。
各系統主要施工方法、工藝流程按照國家有關標準相應內容執行。本工程中所遵循的國家、行業、地方有關規范標準包括:《建筑電器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民用建筑電器設計規范》、《安全防范工程程序與要求》、《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
(2)設備安裝調試工程
技術支持單位(施工單位)按照評審通過的布設方案進行施工安裝。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支持,保證工程進度和工程質量,按期完成施工進度。
(四)試運行
系統施工安裝完成后,技術支持單位(施工單位)對系統進行xx小時試運行,完成最終調試。
(五)工程驗收
系統試運行確認調試完成后,技術支持單位(施工單位)向場館方、監督方提請工程驗收,完成布設交接。
(六)資料留存
系統布設交接后,由場館方、監督方、技術支持單位(施工單位)各留存系統布設資料x份。
七、有關要求
參與試點的有關省(區)體育局要充分認識試點工作的重要意義,安排專門力量負責試點工作,積極協調解決試點工作中的問題,加強對場館試點工作的督導。
試點場館在建設信息監管系統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已有設施設備,力求節約高效,避免重復建設和不必要的浪費。要加快工作進度,在遵守政府采購法規的前提下,采購配置符合試點工作方案要求的場館監管系統建設所需硬件設施及相應配套服務,做到合規合法。
試點工作技術支持單位(施工單位)要具有社會責任意識,按照總局關于試點工作的總體部署支持試點場館推進工作,按時并保質保量地完成試點省份體育部門和試點場館交辦的信息監管系統建設任務。
試點方案 9
一、目標任務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關于“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以加強黨的建設為引領,通過保障15個選派村選派干部辦公經費,提升幫扶實效,以及探索開展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勵試點,提升待遇保障水平,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二、實施內容
1、保障選派幫扶干部工作經費。向13個脫貧村和2個鄉鄉村振興重點推進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按規定落實選派幫扶干部辦公經費。由縣選派辦統一管理,主要用于辦公用品購置、報刊訂閱、公務郵寄,以及統一組織或經批準的會議培訓、外出考察差旅費等。
2、提升村級組織建設保障水平。建立完善村干部綜合考核工作體系,探索開展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勵試點。
三、資金籌措
每名選派干部每年安排1萬元辦公經費,按2:2:1的`比例,由省、市、縣財政分別承擔。省委組織部按照省級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有關規定,將資金撥付至市、縣(區)有關部門,市、縣(區)按要求足額籌措、專款專用。
四、工作要求
1、健全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工程協調推進機制,縣委組織部要切實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精心組織,加強領導。財政、鄉村振興等部門要積極配合,形成合力。要對各項重點任務進行項目化管理,建立工作臺帳,定期分析研判,共同推進工作開展。
2、加強工作指導。要采取調研、調度等形式,加強工作指導,持續對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促,對工作進展緩慢的地方要分級約談。縣委組織部將會同財政、鄉村振興等單位跟蹤工作落實情況,確保落細落地。
3、加強資金監管。組織、財政、扶貧部門要落實資金監管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經費監管機制,加強經費管理。選派幫扶干部辦公經費的`管理由縣選派辦統一負責,定期向省、市選派協調辦報告資金使用情況。
試點方案 10
根據區委、區政府“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部署和《市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關于認真做好20xx年度“美麗鄉村”示范村莊創建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結合村實際,特制定村“美麗鄉村”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一、基本情況
村幅員面積1.2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積共1037.23畝,其中田796.8畝,土240.43畝,20xx年人均純收入為4675元,全村現有人均收入2800元以下貧困戶95戶307人。
二、貧困現狀
村以淺丘地貌為主,全村經濟來源主要為傳統種養業,基礎設施較為落后,村民增收致富缺乏門路,發展產業無技術、資金支撐,主要困難如下:一是群眾綜合素質偏低。全村考入高等院校的少,高中畢業人員不多,初中、小學文化人員占少數,還有相當部分為文盲。對接受宣傳、運用新政策、新技術差,觀念滯后,嚴重影響全村經濟的發展。二是自然條件差。水土流失嚴重,土質瘠薄,水源較差,農業綜合效益極低。三是基礎設施差。村級公路路況差,沒有便民路,廣播及通訊發展緩慢,嚴重地影響到農民群眾對外聯系與溝通,制約了各方面的發展。四是群眾增收難。以傳統種植為主,養殖業以生豬、零星雞鴨為主,農民務工效益低,從事經商少。沒有成片,優質、高效的農業產業支撐,無村辦及民營企業,導致農民收入低,使全村仍處于貧困村之列。
三、主要指導思想、工作思路、原則及方法
1、指導思想:完善基礎、配套產業、政府引導、村級組織、群眾參與、脫貧致富。
2、工作思路:
(1)搞好項目規劃的調查,摸清群眾的意愿,解決實際問題;
(2)做好規劃項目的實施,按投資概算和技術標準完成規劃項目的建設;
(3)搞好項目的后續管理,發揮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工作原則及方法:嚴格項目規劃,組織群眾投工投勞參與建設,捆綁使用財政扶貧資金,實行物資采購招標制和資金公示制。
四、規劃目標
通過項目的實施,實現完善該村基礎設施,調整產業結構,形成強勢有力的優勢產業,村民素質普遍提高,村容村貌明顯改觀,為貧困戶解決溫飽找到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是基礎設施明顯改善。通過公路建設,解決群眾出行、運輸難題。
二是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大力發展檸檬等經濟作物,發展林下養雞等小家禽。
三是加大技術培訓。學習新的種植、養殖技術。集聚致富資金、智力優勢。樹立自強自立意識,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五、規劃內容
代市鎮村美麗鄉村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能力建設、公共服務、人居環境、組織保障六個方面。
(一)基礎設施(總投資91萬元,整合部門資金91萬元)
(1)村內道路硬化。硬化村內道路1.873公里。
(2)新修泥結石公路400米。
(3)新修便民路865米。
(4)維修公路670米。
(二)勞動能力提升(總投資4.8萬元,部門整合資金4.8萬元)
計劃提供勞務培訓60人,每人補助800元,由部門整合資金解決,共計投入資金4.8萬元。
(三)人居環境(總投資481.3萬元,其中美麗鄉村資金247萬元,整合部門資金219.2萬元,農戶自籌15.1萬元)
(1)貧困戶房屋新建3戶,總投資20.9萬元,其中:部門整合資金9.9萬元,農戶自籌資金11萬元。
(2)貧困戶房屋維修加固4戶,總投資6.9萬元,其中:部門整合資金2.8萬元,農戶自籌資金4.1萬元。
(3)民房風格修葺47戶,按川東民居風格對房屋進行統一風貌打造,每戶2.5萬元,總投資117.5萬元,其中:美麗鄉村資金解決47萬元,整合部門資金70.5萬元。
(4)牌坊院子仿古修葺,對村1組牌坊院子進行仿古式修葺,挖掘民俗文化,發展鄉村旅游,該院落共計21戶,預計每戶使用資金8萬元,總投資168萬元,美麗鄉村資金解決100萬元,整合部門資金68萬元。
(5)恢復牌坊院子石質牌坊,為充分挖掘當地民俗文化和歷史底蘊,將對牌坊院子石質牌坊進行恢復,總投資100萬元,其中:美麗鄉村資金100萬元。
(6)沿途院落打造及庭院經濟,每戶投資1萬元,總投資68萬元,其中:整合部門資金68萬元。
(四)公共服務(總投資33.5萬元,美麗鄉村資金33.5萬元)
新建文體休閑廣場1處,面積600平方米,總投資25萬元。標準化衛生站1個,總投資5萬元。健身設施一套,總投資3.5萬元。
(五)產業發展(總投資66萬元,其中美麗鄉村資金19.5萬元,整合部門資金46.5萬元)
規劃建成檸檬產業園1個,占地面積20xx畝,每畝栽植55株苗木,按照6元/株補助業主,總投資66萬元,其中:美麗鄉村資金19.5萬元,整合部門資金46.5萬元。
(六)組織保障(總投資30萬元,整合部門資金30萬元)
建設村兩委活動室1個,總投資30萬元。
六、總投資及資金來源
村20xx年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集中規劃于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能力建設、公共服務、人居環境、組織保障六個方面,總投資706.6萬元,其中:美麗鄉村資金300萬元,整合部門資金391.5萬元,農戶自籌15.1萬元。
村內道路建設91萬元,能力提升4.8萬元,貧困戶新建房屋20.9萬元,貧困戶房屋維修6.9萬元。民房風格修葺47戶,總投資117.5萬元。牌坊院子仿古修葺,總投資168萬元。恢復牌坊院子石質牌坊,預計投資100萬元。沿途院落打造及庭院經濟,每戶投資1萬元,總投資68萬元。新建文體休閑廣場1處,總投資25萬元。標準化衛生站1個,總投資5萬元。健身設施一套,總投資3.5萬元。規劃建成檸檬產業園1個,總投資66萬元。建設村兩委活動室1個,總投資30萬元。
七、項目效益預測分析
1、公路建設項目完成后,村交通條件明顯改善,可使全村1385人全部受益,全面解決村民的生產、生活、物資運輸困難問題,使農副產品交易更加快捷、方便。
2、民房風格修葺和牌坊院子仿古修葺完成后,可有效帶動當地人氣,拉動鄉村旅游迅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3、檸檬產業園建成后,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村產業多元化發展,形成業主+農戶的良性循環。
4、通過完善文化休閑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可有效緩解群眾辦事難等問題。
預測項目實施后兩年,基礎設施轉化為生產性項目,調動村民自力更生、改變面貌的'積極性,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年人均增收達到1500元左右,基本實現項目增收目標。
八、組織實施
(一)成立領導小組,落實工作責任。
為了扎實推進代市鎮美麗鄉村試點工作,確保項目順利落實,代市鎮組建工作班子,以黨委書記謝建平同志任組長,鎮長趙小林、副鎮長吳毅同志任副組長,鎮紀委書記、黨政辦主任、財政所所長、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經濟發展辦副主任、駐村干部等為成員的代市鎮美麗鄉村試點項目領導小組,形成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駐村干部蹲點抓的工作格局,強化對項目實施的監督與管理。
(二)強化對接,摸清情況做規劃。
由副鎮長牽頭,與幫村干部、駐村干部、村干部一道,準確把握村的基本情況,吃透戶情的基礎上,精心編制本村規劃,充分調動群眾激情,組織群眾主動參與,充分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項目順利實施,卓有成效。
(三)搞好協調配合,抓好項目實施。
1、加強村級領導班子建設,提高村黨支部、村委會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成立代市鎮美麗鄉村試點項目工作實施小組。
2、搞好村民自治,加強村級財務管理,成立代市鎮美麗鄉村試點工作項目民主理財小組,發揮干部和代表的資金監管作用,把有限的項目資金用在刀刃上,確保規劃項目順利實施。
3、加強項目質量監管,成立代市鎮美麗鄉村試點工作項目質量監督小組。
4、實施項目公示制,充分發揮理財監督的作用,讓廣大群眾明白實施、資金運作的全過程。
(四)加強資金管理,發揮資金效益。
規劃的實施項目,必須以足夠的建設資金作保障。一是做好過細的群眾思想政治工作,積極組織農戶集資和投工投勞,發揮項目資金的最大作用;二是從村情出發,從市場效益和社會效益俱佳的優勢項目,使產業項目資金發揮效益;三是以實實在在的工作作風贏得上級的鼓勵和支持,在基礎設施、社會發展等公益性項目方面,爭取國家無償資金的足夠投入。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財政資金的管理辦法,實行縣級報賬制,專戶存儲,專戶管理,同時,必須做到資金安排到項目,支出核算到項目,報賬到項目,并進行公示,在鎮、村工作活動集中點公示不少于七天,讓廣大群眾監督項目的全過程。在使用時嚴格按照“六不準”規定,即:一是不準揮霍浪費財政試點資金;二是不準截留、擠占、挪用、克扣財政資金;三是不準擅自決定,優親厚友;四是不準將財政資金用于辦公費、招待費、獎金以及福利費用等;五是不準抵扣農戶或集體上交的有關費用;六是不準將財政試點資金用于與豈不相符的支出。同時充分發揮民主理財小組的作用,加強管理。
試點方案 11
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xx年國家職業資格全國統一鑒定工作的通知》(勞社廳函[20xx]10號)和《關于印發<國家職業資格全國統一鑒定工作規程(試行)>的通知》(勞社廳函[20xx]3號)兩份文件的精神和指示,最新的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試點考核方案調整如下:
一、考核內容
依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國家職業標準》中規定的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工作要求,以及各項要求的比重分配,制定試點鑒定考核內容,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鑒定試點考核最新方案。考核分三部分進行:理論知識考試(含職業道德和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考核和綜合評審。
二、理論知識考試
(一)考試方式:書面閉卷標準化考試,考生在答題卡上作答。
(二)考試題型:
1、職業道德考試題型為:選擇題,其它考試《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鑒定試點考核最新方案》。
2、專業知識考試題型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
(三)考試題量和分值分別為:職業道德題25道題;專業知識單項選擇題60道題,多項選擇題40道題。
(四)考試時間:90分鐘。
(五)考試評分:理論知識考試滿分為100分,60分為及格。其中,職業道德占理論知識總分的10%,專業知識占理論知識總分的'90%。
三、專業技能考核
(一)考核方式:操作技能采用書面閉卷筆試。
(二)考核題型:專業技能為綜合分析題或圖表分析題。
(三)考核時間:專業技能考核為120分鐘;
(四)考核評分:專業技能考核滿分為100分,60分為及格。
四、綜合評審
綜合評審采用書面筆試或面試。在20xx年3月26日的具體考試中,將采取文件筐方式。綜合評審考核為180分鐘。
五、成績核定
1、理論知識考試總成績=職業道德成績(滿分10分)+專業知識成績(滿分90分),滿分100分;
2、專業技能考核總成績滿分100分;
3、綜合評審考核滿分100分;
4、理論知識考試、專業技能考核和綜合評審三科成績皆達60分為合格;
5、單科合格成績保留一年,在成績保留期內,考生可參加一次補考。
說明:文件筐又叫公文處理測驗。模擬現實工作情景為考生提供一系列文件和材料,要求其在規定的條件下對這些文件進行處理,以考察其工作能力和處事風格等。
試點方案 12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全國科技大會精神,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增強企業自主創新潛力,根據科學技術部、國務院國資委、中華全國總工會(以下簡稱三部門)《關于印發“技術創新引導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科發政字[20xx]31號)的要求,決定開展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試點目標
作為“技術創新引導工程”的重點任務之一,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潛力為核心,探索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的有效模式和措施,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的引導和支持,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構成各種類型具有示范性的創新型企業,引導更多企業走創新發展之路,為增強自主創新潛力、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建設創新型國家帶給支撐。
二、工作原則
(一)突出引導。突出政府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促進企業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提高企業的持續創新潛力。
(二)注重集成。把扶持企業技術創新的科技計劃、基地建設、人才培養以及試點推動等措施有效地集成起來,整合資源、構成合力,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
(三)分類指導。選取不同類型的企業開展試點工作,根據各自特點探索具有針對性的支持措施和相應的評價辦法;區別不同地方狀況,指導其根據各自特點開展試點工作。分期分批推進試點和評估命名工作。
(四)重點推進。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開展試點工作,進行重點引導和支持,發揮其對各類企業的輻射和示范作用。試點工作重點支持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提升自主創新潛力。
三、選取條件
選取一批在技術創新、品牌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經營管理創新、理念和文化創新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業進行試點。試點企業要具備以下五個方面的基本條件:
(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掌握企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整體技術水平在同行業居于領先地位。用心主導或參與國際、國家或行業技術標準的制定工作。
(二)具有持續創新潛力。在同類企業中,研發投入占年銷售收入比例較高,有健全的`研發機構或與國內外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在領先的技術領域具有較強的發展潛力。重視科技人員和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吸引和使用。
(三)具有行業帶動性和自主品牌。在行業發展中具有較強的帶動性或帶動潛力。注重自主品牌的管理和創新,透過競爭發展,構成了企業獨特的品牌,并在市場中享有相當知名度。
(四)具有較強的盈利潛力和較高的管理水平。企業近三年連續盈利,整體財務狀況良好,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呈穩定上升勢頭。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
(五)具有創新發展戰略和文化。重視企業經營發展戰略創新,努力營造并構成企業的創新文化,把技術創新和自主品牌創新作為經營發展戰略的重要資料。
試點企業主要在國有骨干企業、轉制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和其他主要依靠技術創新發展的企業中選取。國有骨干企業是指中央和地方國資委分別監管的企業;轉制院所是指中央和地方已實施企業化轉制的應用開發類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是指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其他企業主要是指除上述三類企業之外主要依靠技術創新發展的企業,包括科技型中小企業、民營科技企業等等。在滿足上述五個方面要求的基礎上,各類企業還應滿足以下條件:
——國有骨干企業。有明確的技術創新戰略并貫徹實施,主導產品具有明顯的國際競爭優勢,擁有國際或國內著名的自主品牌產品等。
——轉制院所。在轉制改革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承擔國家和企業科研任務較多,自身科研投入較大,科研儀器設備條件比較先進,有較強的面向行業開展技術研發服務和推廣應用的潛力等。
——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5%以上,大專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專職科研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的比例分別不低于30%和10%,創新產品及技術性收入占銷售收入的50%以上,具有較強的技術儲備潛力和發展后勁等。
——其他企業。具有自主創新成果;不斷創新企業發展的體制和機制;企業成長性強,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在行業技術發展中能夠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等。
三部門根據上述條件選取試點企業。各地方應參照上述條件并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本地區試點企業的選取條件。
四、支持措施
對三部門聯合確定的試點企業,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在以下方面有選取地給予支持:
(一)國家科技計劃給予重點支持。支持企業參與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實施。對試點企業申報的科技計劃項目,優先予以立項支持;科技計劃中有產業化前景的項目,優先支持試點企業承擔。科技金融工作對試點企業給予重點支持。
(二)加大創新基地建設力度。支持有條件的試點企業獨立或聯合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等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類)、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以及國際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等。
(三)支持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組織對試點企業管理人員的技術創新管理、知識產權管理等培訓,組織對試點企業的標準化培訓,組織開展試點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的人員交流與合作,支持試點企業培養國際化人才。
(四)支持企業加強標準和知識產權工作。支持試點企業成為技術標準制定的牽頭單位,并優先支持試點企業參與企業標準試點工作。支持試點企業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建立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自主品牌戰略等。
(五)強化業績考核對技術創新的導向。對國有試點企業,明確企業負責人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領導職責,將企業技術創新投入和創新潛力建設作為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資料。
(六)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表彰和獎勵。對成績個性突出且貼合條件的試點企業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設立國家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加強對企業科技進步與創新的獎勵,對創新業績突出的試點企業給予優先獎勵。
各地方參照上述措施并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相應的支持措施,對本地區的試點企業給予支持。三部門對地方試點工作擇優給予支持,推動試點工作扎實開展。
試點方案是指在某一特定領域或地區,先行在一定范圍內實施的改革方案。其目的在于通過試點實踐,積累經驗,驗證改革措施的可行性,預測改革效果,并及時發現和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為全面推行提供依據。
試點方案 13
為認真貫徹落實縣第二次農業普查工作會議精神,取得組織實施我鎮第二次農業普查工作的經驗,提高鎮、村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的業務能力,提高普查工作水平和普查質量,根據縣普查辦的統一安排,結合本鎮實際,決定開展xx鎮第二次農業普查綜合試點工作。
一、試點目的
1、取得全鎮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組織實施經驗,熟悉和掌握農業普查全過程,以利于全面普查工作的開展。
2、初探農業普查重點、難點問題及其解決方法,為全鎮全局開展提供示范。
3、通過對試點工作的總結和業務技術的推廣,為全面開展農業普查提供示范。
二、組織領導
為加強試點工作的領導,并組織好試點工作,決定成立xx鎮第二次農業普查試點工作領導小組
三、試點區域
此次試點小區為xx村的第五小區。
四、試點標準時間
普查試點標準時點是20xx年9月15日24時,普查試點時期為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
1、試點村xx第五小區的全部住戶。
2、試點村xx范圍內的所有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單位。
3、試點村xx范圍內的村委會。
五、調查內容
這次試點的普查內容主要包括:
1、農村住戶的家庭成員及勞動力的`基本狀況及其從業情況、住戶的經營類型、收入主要來源、生活條件、農業生產經營用地、農作物種植、牲畜與家禽及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等。
2、非住戶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單位的基本特征、從業人員、農業生產經營用地、農業機械化和設施農業、生產性固定資產、農業服務作業完成情況、農作物種植、牲畜與家禽、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及單位的`財務情況等。
3、行政村的基本特征、社區基礎設施及社會服務、農田水利及生產條件情況、土地流轉、人口情況、農村社會保障、財務與投資情況、農業技術人員及村干部情況等。
六、時間安排
試點準備、宣傳階段(9月9日—11日)
1、制定試點實施方案,編制工作流程和日程安排。
2、組建xx鎮普查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落實試點工作人員。
3、做好物資準備、各項宣傳工作,準備橫幅、黑板報、標語,利用各種宣傳工具進行宣傳,分發“致農業普查對象的一封信”。
4、收集戶口簿、土地承包合同、外來人員登記簿等資料。
(二)清查摸底階段(9月12日—13日)
1、繪制好小區地圖。
2、進小區入戶,編制農村普查區住戶摸底表。
3、填寫普查小區住戶清查摸底結果統計表。
(三)業務培訓階段(9月14日)
對全體試點工作人員進行一次培訓,主要內容為對前期小區地圖繪制及住戶摸底情況進行分析,著重培訓戶表及單位表登記業務。
(四)現場登記階段(9月15日—18日)
1、對普查小區內的全部住戶,采取全面查點的方式逐戶上門登記。
2、行政村普查表xx村文書負責。
(五)復查和質量驗收(9月19日—20日)
1、對各類普查表進行復查并編號。
2、對各類普查表進行手工過錄和匯總,復核后上報縣農普辦。
3、分析研究試點中發現的問題,寫出試點工作總結。
【試點方案】相關文章:
試點方案02-07
試點的方案09-17
試點方案02-19
試點的方案09-17
試點的方案04-10
有關試點方案05-13
試點方案(優選)03-10
有關試點方案05-13
試點方案(精選19篇)05-29
鄉村振興試點方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