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方案(1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我們應該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學方案1
【教材分析】
《稱象》是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動腦筋想辦法,這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七歲的孩子,竟然解決了連官員們都無從下手的難題,學了本文就是想讓學生明白遇事要善于觀察,要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校園生活,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而且樂于接受課程標準的將學生作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創造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條件,并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教學目標】
1、認識“稱、象”等13個生字,會寫“再、象”等6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好人物對話所表達的意思。會用“一邊??一邊??”說話。
3、能從曹沖稱象的故事中受到啟發。
4、愿意主動講《稱象》的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多讀,明確曹沖稱象的過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轉字盤、錄音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別人稱東西嗎?
chēnɡ (板書:稱)
生:見過。
師:人們稱一件東西是想知道什么?
生:想知道那件東西有多重。
師:對,想知道那件東西的重量。
liànɡ(板書:重量)
師:你們看見別人稱大象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古時候稱大象的故事。(板書:象)
“稱象”這一課講的就是這個故事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并圈出文中的生字。
2、交流識字:
同桌間互相學習生字,互相介紹記生字的.好方法。(如,給熟字加偏旁,形近字區別記憶等)
三鞏固識字
1、展示課件中出現的詞語,先展示的課文中的詞語,在展示漢字,慢慢地學習。
⑴ 指名讀。
⑵ 同桌讀。
⑶ 挑戰讀。
2、課件出示帶生字的句子:
例如:議、議論 官員們一邊看一邊議論。(用一邊??一邊說話)
四、朗讀感悟、深入學習
1、剛才同學們讀句子讀得非常好,老師相信大家認識了文中的生字,你們一定能把文章讀得更好。在認真讀的基礎上,大家找找課文介紹了稱象的哪幾種辦法?你認為哪種最好,為什么?學生反饋閱讀情況。
2、看來,我們的看法是一致的,那么曹沖稱象的具體辦法是什么呢?讓我們邊聽邊看吧!
⑴ 課件演示稱象過程,伴有相關內容錄音。
⑵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第四自然段:
討論:曹沖稱象分了幾步?每步是怎樣做的?
⑶ 選代表模擬試演曹沖稱象的過程。
五、拓展延伸、引發深思
師:通過我們剛才的看、議、演,已經感覺到曹沖稱象的辦法很
有創造性。造不出稱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宰了就用石頭,想出了一個別人想不出的辦法。曹沖的辦法在當時是很好的,你還有沒有比曹沖更好的稱象方法呢?下節課老師就請你用自己的辦法來稱象!
花蕊里應該填什么?
áo ǎi ēng ōng
曹操 宰割 稱象 曹沖
你來幫幫她吧!
yì lùnzhù zi guān yuándào lǐ
官員 道理議論 柱子
練練筆
一頭 一艘
一桿 一個
你對自己做的試題滿意嗎?
語文教學方案2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和新詞。認讀4個字。
2、認識新詞,讀指定詞語。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結合課文內容想象美麗星空的景象。培養朗讀能力、背誦能力、想象能
力等等。
5、了解課文內容,產生了解美麗星空的愿望和進行科學探索的情感。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產生了解美麗星空的愿望和進行科學探索的情感。
教學難點:結合課文內容想象美麗星空的景象。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新詞,讀指定詞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結合課文內容想象美麗星空的景象。培養朗讀能力、背誦能力、想象能
力等等。
3、了解課文內容,產生了解美麗星空的愿望和進行科學探索的情感。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產生了解美麗星空的愿望和進行科學探索的情感。
教學難點:結合課文內容想象美麗星空的景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我們都見過美麗的夜空,但是你們仔細觀察過它的'美麗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學習31課,感受一下夜空的美麗。
二、新授:
1、初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自由讀課文,提出不懂得問題或是詞語。
隕落 浩瀚 宇宙
有學生自己解釋
隕落:星星從高空掉落。
浩瀚:廣大、繁多。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體的無限空間。
3、指名讀課后的詞語。
三、細讀課文:
1、請你們邊讀邊想象第一節的內容,誰想象的美他就能讀出美來。(邊讀邊想象。指名讀課文,比比誰讀的最美。)
2、這許多問號都是什么呢?請你讀一讀。(結合課文內容理解)
3、后面兩個小節請你邊讀邊想象,然后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你想象的內容。
4、指名到前面來讀給大家聽。
5、出示填空:請你看提示,自己試著背填課文。(看提示自己背課文再背給大家聽。注意邊背邊想象。)
四、擴展延伸: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星星的知識說給大家聽。
五、課堂小結:如果大家對于星空也有興趣的話,那么你們就要積極地去搜集關于星空的知識,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養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
課后反思:通過學習課文,對拓展的內容,由于孩子的生活條件的限制,很多孩子沒有能力完成這個學習任務,所以,我通過搜集找到了許多關于星體的知識,讓孩子增長了很多的見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及新詞。讀寫指定的詞語。
2、增強積累能力、背誦能力等。
教學重點:識字,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指導“瀚”字的記憶與書寫。
教學過程:
一、導入:出示字詞,檢查學生的復習情況。
誰來給大家背一背課文。
二、學習生字:
1、匯報識字的方法。
2、自己試著寫一寫。
三、練習:
1、分辨多音字:
沖(chong chong )洗
沖(chong chong )著
2、選詞填空:一日一練p64 五
3、按原文填空:出示在電腦上。
四、聽寫本課生字。
五、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本課生字不太難些,秘是本課生字學習的一個重點,學生在組詞時容易和以前學過的密弄混,我給學生反復的強調了但仍有個別學生出錯。
語文教學方案3
學習目標:
1、認識“坡、割”等12個生字。會寫“吧、嗎”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在有史以來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飛、魚游出水面、螞蟻搬家”與下雨的關系。
學習重點: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難點:
初步了解“燕子低飛、魚游出水面、螞蟻搬家”與下雨的.關系。
導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提示課題
1、聽錄音,讓學生說說聽到了什么聲音?
1、同學們聽到這些聲音,知道了什么?(板書:下雨了)
2、下雨了,自然界有變化,那么下雨前,自然界又有什么變化呢?學習了《要下雨了》這篇課文,同學們就會知道更多的自然常識。補上課題:要下雨了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把生字用圓圈畫出來。
2、同桌同學互查生字讀音。
3、分段接讀,糾正字音。
(三)朗讀課文,感悟文意
1、小白兔是怎樣知道要下雨了呢?在小組內分角色練習朗讀。
2、燕子、小魚、螞蟻都說了什么?分別請扮演這些角色的同學來朗讀。
1、大家替他們想一想,這時候燕子什么心情?讀讀說說。
例:我們正忙著搬東西呢!
李老師正忙著()!
()正忙著()!
2、小魚、螞蟻什么心情?請其他的扮演者再讀課文。
3、通過聽讀,大家討論一下,要下雨了,你知道什么啦?
4、小白兔知道了嗎?他是什么做的?怎么說的?齊讀最后一段。
5、小白兔的想法前后一致嗎?下雨前,小白兔自己有什么感覺呢?
6、請學生再分角色朗讀。
7、學了這篇課文,誰能解釋一下,要下雨了,燕子為什么低飛,小魚為什么游到水面,螞蟻為什么要搬東西?
8、你們還知道下雨前有什么現象嗎?
(四)課后延伸,練習背誦
1、同學們,要下雨了自然界會發生變化,那么要晴天了自然界又會發生什么變化呢?請大家去讀課外書,找一找答案。
2、練習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五)實踐作業
1、口頭填空
(1)要下雨了,燕子()。
(2)要下雨了,小魚()。
(3)要下雨了,螞蟻()。
(4)要下雨了,天氣()。
2、學做小小氣象員,可分別通過觀察燕子、小魚、和小螞蟻預報下雨:還可觀察其他事物,每次都要做好記錄。并評出最佳氣象員。
板書設計:
天氣很悶
燕子低飛捉蟲
16、要下雨了魚游出水面透氣
螞蟻搬家防水
語文教學方案4
【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增強學生自主識字的愿望,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了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了解周總理和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2、難點:
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學習活動設計】
一、導入課文
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你知道傣族嗎?它有什么風俗呢?
(板書:潑水節)
1961年,周總理來到傣族,和傣族人民共同度過了一個令人難忘的潑水節。
(板書:難忘的)
同學們,讓我們走進傣族,看一看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歡度潑水節的場面吧。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找出文中要求學會的和會認的字,用圓圈和橫線標出來,借助拼音讀幾遍。
3、小組合作練讀生字。
4、用多種形式鞏固生字。
5、同桌之間合作讀文。
(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方式,如輪讀,齊讀等)
三、精讀課文
1、自讀自悟,學習1、2自然段:
⑴自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⑵集體交流。引導學生弄清潑水節的時間以及傣族人民為什么特別高興。
⑶指導讀好人們高興的心情。
2、導讀第3自然段:
⑴指名讀,思考:人們是怎么歡迎周總理的?
⑵從這些歡迎的場面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抓住“趕來”“四面八方”“撒滿”“一條條”“一串串”“歡呼”等詞句中體會人們對總理的歡迎及熱愛)
⑶指導朗讀:
要把傣族人民的歡迎場面和人們熱愛周總理的'心情讀出來。
指名讀,齊讀。
3、導讀4、5自然段:
⑴設疑:
周總理是怎么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
⑵小組合作學習4、5段:
劃出有關句子,相互讀一讀,說一說。
⑶交流: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總理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歡樂場面。相機理解“祝福”一詞,想一想,總理和傣族人民會互相祝福什么呢?
⑷交際互動:
師演總理,生當人民,互相祝福。
⑸引導學生設疑討論:
姑娘和小伙為什么會流下幸福的熱淚?
指導朗讀“有什么比總理的祝福更可貴的呢”。
⑹你們想看看總理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盛況嗎?多媒體課件展示畫面。
指導朗讀:讓我們把人們的歡樂心情給讀出來吧!自由練讀4、5、6自然段,再選擇喜歡的部分讀給同學們聽聽。
4、導讀7、8自然段:
師述:在這一天里,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像兄弟姐妹一樣,他們潑啊、灑呀!他們笑哇跳哇!這是多么開心、多么幸福、多么難忘的時刻呀!讓我們也一起記住1961年這難忘的潑水節吧!齊讀7、8自然段。
四、擴展升華
1、課后查資料,了解我國一些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小組內交流。
2、收集周總理的故事,讀一讀。
語文教學方案5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己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3、學習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
4、揣摩精當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本文借事說理的特點,弄清材料與觀點的關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注意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揣摩精當的語言。
教學時數:兩課時
自學內容:
1、 查找作者簡介。
2、 讀課文,正音、斷句。
3、 結合注譯和查找工具書,翻譯課文。
一、作者相關
本文選用《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做官后,向朝廷上萬言書,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張。繼而推行各項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他兩次被害相。晚年封為荊國公,謚號“文”。著有《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品讀課文
參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頓。
1.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2.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3.余聞之也/久。
采用比賽形式進行朗讀,男女生比賽、小組比賽、全班齊讀。
三、翻譯課文
小組組討論翻譯,提出問題全班交流,指定學生串講課文。教師明確重要字詞。
總結文言知識:
通假字:(1)扳,通“攀”,牽、拉。
(2)材,通“才”,才能。
詞類活用:書,動詞,寫。
意動用法:(1)父異焉。“認為……奇怪。”
(2)邑人奇之。“認為……奇怪。”
(3)稍稍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
(4)父利其然也。“認為……有利。”
之(1)忽啼求之。代詞,指書具。
(2)借旁近與之。代詞,指仲永。
(3)傳一鄉秀才觀之。代詞,指詩。
(4)余聞之也久。代詞,指這件事。
(5)受之天也。代詞,指通悟。
于(1)環謁于邑人。“到”
(2)于舅家見之。“在”
(3)賢于材人遠矣。“比”
(4)受于人者不至也。“從”
課文翻譯: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未曾認識筆、墨、紙、硯,(有一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并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里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已經)才能完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
王先生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么,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當堂檢測,完成練習冊上的習題。
四、學習內容
小組合作選題:
1、將全文劃分為兩部分,并思考分別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2、題目為“傷仲永”,“傷”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具體指什么?
3、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哪個階段是詳寫哪個階段是略寫?為什么要如此安排?
4、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文中哪句話表明了原因?請分析本句,由此你得出什么結論?
5、最后一段中心意思是什么?你對此有什么看法?請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為題,發表自己的觀點。
思考: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經歷了幾個階段?各有什么特點?課文是怎樣敘述的?
3、三個階段:
①童年時期,才思敏捷.天賦極高,如五歲時就“啼哭求之”。“書詩為名”,“指物作詩立就”,“文理可觀”等。
②少年時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③青年時期。才思平庸,與眾無異,“泯然眾人矣”。
課文采用“聞”、“見”。“聞”的方式,依次寫了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真實可信,有說服力。詳寫第一個片斷,突出方仲永幼年聰慧,是可塑之才,有發展潛力,為后面的寫他的退化作下鋪墊,突出“傷”的前提,寫其父貪利之舉,點明傷的原因;略寫后兩個片斷,引人深思,點明“傷”的內容。這樣處理,內容集中而意旨明。
4、方仲永由神童淪為平庸之輩的原因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學”,把仲永當做賺錢的工具。荒廢其學業,不能使其天賦用在學習上。作者認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沒有進行后天的學習和教育,并由此引發天賦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結果將更不可設想的感觸。
5、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為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自己確定發言的角度和觀點。
本題意在訓練學生確立觀察角度、從材料中提煉觀點的能力,以及闡述觀點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發言中心明確,層次清楚,語言簡練。限定時間,是要求迅速思考、快速組織語言。要啟發學生從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煉觀點,不拘一格。
指導學生體會本文在語言表達上,用詞洗煉、生動。
可從兩方面體會:
①用詞的精當傳神。如第一段中寫方仲永“啼求之”,一個“啼”字生動地寫出了索求書具的情態;“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環謁”一詞把方仲永父貪利自得、可悲可憐的愚昧無知之態刻畫得淋漓盡致。
②從全篇來看,行文也是筆墨極省,既高度概敘,以至難以再刪一字,同時也富于文采,描寫細膩,與文體特點相映生輝。
語文教學方案6
【教材簡說】
“畫風”,這個題目引起了課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么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本來陳丹說:“風,看不見,摸不著,誰也畫不出來。”看了趙小藝的畫后,陳丹卻說:“我也會畫風了。”三個好朋友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結果他們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
【學生分析】
學生喜歡宋濤,因為他敢想。善于提出問題;我們也喜歡陳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善于向別人學習;學生更喜歡趙小藝,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戰,善于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我們的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課文中三個孩子的思想;去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想出別的、更多的畫風的辦法。
【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了解風嗎?能說說你感受到的風嗎?有風的時候,會出現什么不同的景象呢?風是什么顏色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畫風》這個故事。
二、識字
1、粘貼三個小朋友的頭像,說說他們的名字:
學生讀課文找答案,教師在頭像旁寫上他們的名字。號召學生和他們三個做朋友,與他們三個打招呼,作簡要的自我介紹。例如,宋濤、陳丹、趙小藝,你們好!我叫×××,很想和你們做朋友。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過程中就會認識“宋、濤、陳、丹、趙、藝”六個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
“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了。
3、用減一減的辦法識字:
濕──顯
三、寫字指導
1、正確書寫:
不要多筆畫:“丹”字只有一點。“烏”字中間沒有點,加迠就成了“鳥”字。“絲”字上邊的兩絞絲沒有點。
不要少筆畫:“忽”字下面的三點,不能少。“眨”左邊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橫。“濤”字左邊三點,右下還有一點。
2、美觀書寫:
觀察結構特點:如,“顯”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長;“忽、絲”二字上長下短。“桿、眨、濤”左窄右寬;“桿”左高右低,“眨、濤”左短右長。
比較借鑒:烏──鳥丹──舟濤──壽陳──凍
示范:“藝”字草字頭的橫宜略長,下面的“乙”字“折筆”應盡量向左邊斜,“彎”應寫平,“鉤”直上。
第二課時
一、情景引入,巧設懸念
1、情景激趣:
今天咱們一塊兒去“旅行”。去之前老師有一個要求,你們要根據老師的描述,把你們看到和聽到的用筆畫出來。
2、學生拿出紙筆作畫。請幾位學生上黑板作畫。
3、教師描述:
今天天氣真好,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云。你們朝遠處看,那兒有一座青山,山腳下住著一戶人家,房前屋后種著果樹,一條小溪從門前流過。趕快把這優美的景色用畫筆畫下來。
4、學生邊聽邊根據自己的想象作畫。
5、教師繼續描述:
你們聞到了嗎?沒有?趕快深呼吸,聞到了嗎?這是什么香味?你們聽到了嗎?遠處傳來了什么聲音?多好聽啊!趕快把這些讓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聲音畫下來。
6、學生質疑:
聲音、氣味看不見,摸不著,怎么畫?
7、小結:
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容易畫,那么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能不能畫呢?
二、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1、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讀書情況:
你讀后知道了什么?想說些什么?
3、學生自由說,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播放電腦課件。
(我知道紅旗在飄說明有風……教師播放紅旗飄動、風車轉動、雨絲斜斜等電腦動畫課件。)
4、小結:
紅旗在飄動、小樹彎彎腰、風車在轉動、雨絲斜斜,都是因為有風的緣故。風雖然不能直接畫出來,但可以通過畫與風有關的事物表現出來。
5、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為什么?
(我們喜歡這些小朋友,是因為他們愛動腦筋,遇到困難不退縮,積極思考。)
三、朗讀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組合,分角色練習朗讀。
2、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3、小組推薦代表朗讀。
4、評讀:用什么語氣?什么語調?
(提示:宋濤應該用疑問的語氣說“誰能畫風”這句話,而且說的時候心里應該很得意,因為他認為風是畫不出來的,他其實想為難一下陳丹和趙小藝。陳丹說“誰也畫不出來”這句話時,應該帶有為難的語氣。趙小藝說“我能”這句話時,應該是非常自信的語氣,語調比較高,聲音較大。宋濤說“是風,風把旗子吹得飄起來了”這句話時,應該用驚喜的語氣,大聲地說,因為他是受到小藝的啟發突然明白原來風是可以這樣畫的,所以他非常高興。)
5、表演示范朗讀。
四、馳騁想象,描繪美景
1、展示刮風圖,感受風的魅力。
2、動手畫風,展示學生畫風的作品。
3、啟發想象:
聲音、氣味與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們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如果由你來畫聲音、氣味,你會畫什么?請你們把自己的奇思異想用五彩畫筆描繪出來。
語文教學方案7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4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7自然段,了解課文內容,知道媽媽是怎樣摘星星的。
3、借助插圖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教學重點:
1、會認4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7自然段,借助插圖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課文《摘星星》。(教師板書課題,指名讀)
2、讀了課題,你能提什么問題嗎?(誰摘星星?怎樣摘?摘下來了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圈畫生字,用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有不明白的問題請教同學和老師。
2、回答根據課題提出的問題。
3、標出自然段。
三、閱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讀第一自然段,學習“未”、“賞”兩個生字。
未(未來)指名說一說記憶“未”字字形的方法,例如木字加一橫,或味字去掉口字旁。
賞(欣賞)(觀賞)(獎賞)翹舌音,注意正音。聯系課文理解“觀花賞月”的含義。
2、這春天的夜晚是什么樣的呢?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認識“嘿”字。
朗讀課文。體會“淡淡的”“閃閃的.”“涼涼的”和“幽幽的”幾個詞的含義,表現出幽靜芬芳的春夜之美。
借助教師所畫的簡筆畫,用多種形式練習背誦課文。
3、過渡:在這迷人的夜色中,媽媽和未未說了些什么呢?
讀媽媽和未未的對話,教師指導學生讀好媽媽的問話和未未對星星贊美的語氣。
分角色朗讀對話。
4、過渡:未未和咱們小朋友一樣,都非常喜歡星星。于是,媽媽提出要和他比賽摘星星。可是,天上的星星那么高,離我們那么遠,怎樣才能摘到呢?
5、自讀第七自然段,看看媽媽用什么方法摘到了星星?
認識“碗"、“端”兩個生字。
碗(飯碗)怎樣記住這個字?指導書空。
端(端水)怎樣記住這個字?
指名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媽媽摘星星的方法。
6、回讀課文1——7自然段。
四、復習生字,指導書寫
1、讀字卡:
嘿端未碗賞
2、讀詞卡:
未來欣賞賞月賞光飯碗端正端莊端午節
3、指導書寫:
碗:左窄右寬,注意右半部分的寫法。
段:左窄右寬。
賞:上下結構,要寫得緊湊些,避免過長。
未:獨體字,筆畫寫得舒展些。
語文教學方案8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
2、感受沈從文小說的語言特色。
3、走進作者構筑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體會人性之美。
二、重、難點
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和細致含蓄的心理刻畫。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內容和過程
1、導入
新課
(1)、簡介作者沈從文。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苗族湖南鳳凰縣人,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后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園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從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從文子集》等30多種短集小說集和《邊城》,《長河》等6部中長篇小說,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于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致,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筑,這廟供奉的是人性(《習作選集代序》)。
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征于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干凸出,單純而又厚實,樸納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彩。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生命的哲學思考,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沈從文創作的小說主要有兩類,一種是以湘西生活為題材,一種是以都市生活為題材,前者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贊美人性美;后者通過都市生活的腐化墮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喪失。其筆下的鄉村世界是在與都市社會對立互參的總體格局中獲得表現的,而都市題材下的上流社會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與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燭照下獲得顯現,正是他這種獨特的價值尺度和內涵的哲學思辨,構起了沈從文筆下的都市人生與鄉村世界的橋梁,也正由于這種對以金錢為核心的現代文學的批判,以及對理想浪漫主義的追求,使得沈從文寫出了《邊城》這樣的理想生命之歌。
中篇小說《邊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過湘西兒女翠翠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代又一代重復著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個人的隱痛。
(2)《邊城》情節
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愿作個擺渡人。于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癡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3)、人物可愛,是沈從文先生小說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愛善良,可又為什么能從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請讀課文。
2、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課文。
翠翠心中的凄涼翠翠的父親、母親翠翠的夢爺爺上城爺孫談唱歌翠翠愛聽歌
以翠翠的心理活動為主線,師生討論下列問題:
(1)、第一段中,翠翠為什么會感到薄薄的凄涼?
明確: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閑坐下來。看著天上的紅云,嗅著空氣中殘留著的白天熱鬧的氣息。不覺寂寞惆悵涌上心來,看世上萬物都那么生機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卻太平凡了,覺得好像缺少什么。內心騷動不安的愛情,卻不能像雀子、杜鵑、泥土、草木、甲蟲那樣,熱烈勃發。和周圍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涼。
(2)第二段中,翠翠為何要胡思亂想?翠翠和祖父之間有著濃得化不開的親情,無論是他們二人,還是讀者,對此都不會懷疑。但是為什么翠翠會產生懲罰爺爺的念頭?(是爺爺不知道女大不中留,不理解翠翠的感情需要嗎?不是,爺爺早就在操持這件事了。是翠翠不知道爺爺的操持嗎?不,翠翠明白,爺爺永遠會滿足她的任何一個要求和心愿。)
明確:翠翠感到日子有點痛苦,好像缺少了點什么,她覺得委屈,自然地遷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嬌的祖父,她并不當真地胡思亂想著自己出走以后帶給爺爺的懲罰。注意,翠翠的懲罰手段仍然是建立在兩人親情深厚的基礎上,她深知祖父愛她,所以讓他嘗嘗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這樣一個念頭,就嚇壞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沒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顧爺爺正忙著搖船,一次又一次叫爺爺回家,仿佛晚一點他們真會分開。
其實,翠翠此時心里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要求或一件具體的事情,她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虛心情郁悶,這是一種無法言說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種確確實實的存在。因為無法言說,所以沒人能幫助你;因為確實存在,所以它總在折磨你。這就是孤獨感。
翠翠這清醒的白日夢,把一個少女單純而隱秘的內心情感托現給讀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哀怨的心理。
(3)翠翠坐在溪邊,為什么就忽然哭起來了?為什么無來由地多次地哭?
明確:翠翠懷著滿腔心事,無人能訴說。渡船上人們悠閑地過渡,又有誰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閑和翠翠內心的波動,形成動與靜的對比,表現出翠翠那看似無來由的哭的深意。
翠翠無來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竇初開的朦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這樣閉塞但人情質樸的環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會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樣。
(4)外公給翠翠講父母的往事,注意引導學生把握此時翠翠心理的微妙變化。
(5)、翠翠的夢,有什么深刻含義?為什么平時攀折不到的虎尾草輕而易舉摘到了?翠翠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又說明了什么?
明確:翠翠的夢寫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動心理。翠翠情竇初開,聽到外公講父親和母親浪漫的愛情故事,不由得聯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夢見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時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內心里以前對儺送朦朧的感情,現在明確起來了。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又表現出她內心的忐忑不安。
(6)、當祖父把實情告訴翠翠的時候,注意此時翠翠的心理變化。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氣,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誰的氣呢?
明確:一個思春少女的感情。
(7)翠翠在月光下吹著蘆管,為什么覺吹得不好?老船夫長長的曲子,為什么翠翠的心被吹柔軟了?
明確: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卻沒有來。一片草蟲的清音復奏,更使翠翠的心亂,連蘆管也吹得不好了。祖父吹了長長的曲子,婉轉的曲調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溫柔起來。
(8)、最后,祖父唱了十個歌,翠翠為什么自言自語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明確:翠翠最后聽祖父唱歌,就是儺送昨晚唱的歌,心里踏實了,她知道儺送也像自己愛他一樣,愛著自己。她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這時她已經
知道虎尾草要交給誰了。
(9)關于翠翠這個人物形象:
明確:翠翠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她和外公相依為命,對外公關心備至。因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外公去尋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時的無奈,又為外公擔心起來,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責。她情竇初開,愛上了儺送,感情純潔真摯。而節選部分以后儺送遠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箸著心上人的歸來,表現她愛的執著。
3、分析討論作品人物間的親情關系和愛情關系,感受湘西民間獨具的風俗美風情美。
(1)翠翠和祖父的祖孫情:
明確:這是作品中最主要的兩個人物。相隔著中間一代人,祖孫倆組成的家庭是殘破的,所以在悠長的歲月中,祖孫二人不僅生活上相依為命,也在感情上相濡以沫。可重點分析第13章(課文前部分)翠翠的負罪和贖罪。再讓學生找表現祖孫親情的文段,讓他們意識到這真摯親情是植根于純樸民風中的。
(2)翠翠和天保兄弟的愛情:
明確:愛情的美好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對物欲的排斥,愛情愈純潔,其中包含的物欲成分就愈少。
課文節選的三章沒有直接寫到幾個青年男女相愛的動機,但卻寫到了他們表達愛情的方式,最動人的當然是儺送的歌聲和翠翠夢里的虎尾草。儺送用整夜的歌聲表達對心上人的愛慕,讓人不由想起《詩經》《樂府》里詠嘆愛情的美麗詩章,這是湘西古風猶存的明證,更是這里的人把愛情視作圣潔感情的表現。同樣,翠翠在睡夢中受到歌聲召喚,她摘取了一捧虎尾草,準備送給意中人,一個少女纖塵未染的心豁然眼前,讓人感動。
可作補充的是翠翠父母的愛情,他們在對歌中相愛,在絕望中殉情。爺爺對翠翠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這種歌唱出了你,原來,翠翠就是純潔愛情的結晶。
(3)天保和儺送的手足情
明確:天保和儺送突然發現兩人愛上的竟是同一個姑娘,眼看兄弟要變成情敵,他們沒有反目成仇,也沒有像流行小說寫的那樣,其中一個慷慨出讓,他們懂得,姑娘不是財產,感情沒有價格,你必須接受姑娘的選擇,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選擇。于是他們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競爭,哥哥走了車路占了先,就一定讓弟弟走馬路先開口,結果一唱定乾坤,這里沒有裁判,沒有評委,沒有公證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濃于水的手足深情。為了成全弟弟,哥哥帶著失戀的憂傷遠走他鄉
分析中讓學生感受悲劇中的人性美。
作者深情地歌詠親情愛情的美麗,意圖何在,這可能是個復雜問題,可不必在教學中深究。沈從文先生在內地看到了許多現代文明對傳統美德的銹蝕和破壞,這觸痛了他,這部小說可能反映著他對重建人與自然和諧關系、恢復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和坦誠的思考和愿望,他把這些美好的愿望交給了家鄉湘西的鄉親,所謂禮失求諸野吧。
4、開放討論題:小說中人物孤獨感的分析。
5、教師總結。
6、課后訓練:要求學生找出文中描寫環境的內容,并思考:這些景物描寫有何共同特點?又有何作用?
(提示:文中集中描寫的有四處景情結合、烘托)
語文教學方案9
【教學目的】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2、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3、學習從某一角度欣賞藝術作品的方法。
【教學重點】
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教學難點】
很好地理解本文內容。
【教學設想】
1、安排一課時。
2、方法:自讀、朗讀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讓人聯想到家的溫馨;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使人產生無限的惆悵……在詩人的眼中“橋”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載體;在畫家的眼中,橋則別有一番韻味。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當代畫家吳冠中去感受“橋之美”。
二、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在作者的眼中橋美在何處?
2、為了說明橋之美作者主要舉了哪些例子?
3、聯系課文說說怎樣欣賞一幅畫?
三、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1、并不著眼于橋自身的結構美,而是緣于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2、舉了四個例子:烏鎮葦叢上的石橋;江南鄉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頤和園的仿盧溝橋、蘇州的寶帶橋;形式獨特的廣西、云南、貴州山區的風雨橋。
3、畫面的構成是否有塊、線、面的搭配;畫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圍的景物既形成對照又不失和諧。
四、研讀課文
通過閱讀文章,我們不難看出作為畫家,作者看橋淡化其結構、種類、功用,更重其美學價值。那么你能用優美的語言描繪文中你最欣賞的一幅畫面嗎?
(結合文中四個例子分析)
1、厚厚實實的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2、細弱的柳枝拂著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里有形體上的強弱、輕重、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變(柳枝年年發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之別,種種不同,歸結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的類型的不同,因橋的輪廓精心設計而和諧統一。
3、長橋一般建筑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單調感。橋是人們勞動的成果,出現在蒼茫水面上的長橋,是人類創造力的體現。整個環境似乎有了靈氣和生命。
4、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閑、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峰、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五、美句賞析
吳冠中以他畫家的真知灼見,不但告知了我們如何用“美學”的眼光來重新審視事物,而且他還用蘊涵豐富的語言引起我們強烈的感情上的共鳴。找出意蘊豐富的語句,體味句子的情昧。(結合練習一)
1、“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仿佛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2、“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3、“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4、“田野無聲,畫家們愛于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仿佛孩子們尋找熱鬧。”
六、拓展延伸
我們從《橋之美》中,體會到了橋的美感,真是賞心悅目。同是寫橋的文章,《中國石拱橋》與之有什么不同之處呢?(結合練習二)
本文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它的說明性體現在文中先點明在畫家眼里橋美在何處,隨后舉了一些具體的例子。但是與《中國石拱橋》這種較為規范的說明文不同的是,在舉例時,作者并不是用科學、平實的語言向讀者解說,而是或描寫景物,或抒發感情,文字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七、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畫家吳冠中的帶領下,一起領略了橋的風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勝收的景致,或纖弱或雄壯或含蓄……讓我們練就一雙慧眼去發現、去鑒賞這大干世界吧!
八、作業
從身邊眾多的橋梁中選取一座你最熟悉的寫一篇說明文字。
語文教學方案10
教學目標:
1 會認15個生字。在學習中領悟一些識字方法。繼續培養自主識字能力、預習習慣和能力。
2 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的觀念。
3 使學生體會并學習邊讀邊想象的閱讀方法;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重難點:
課文最后兩句是難點,“掠、拂”的區別是難點。識字和領會課文的語言美、意義美是重點。
教學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一、導入。
師:老師帶給大家一個禮物,想看看嗎?
1 多媒體放映春天的電子相冊和歌曲《春天在哪里》
談話:你們喜歡我的禮物嗎?聽出來是什么歌了嗎?現在就是——(春天)看了剛才的電子相冊,你想說什么?是啊,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我們今天來學習一首描繪春天的詩歌。板書課題。指讀“春“字”,你是怎么認識的?能不能再組個詞?
二、檢查預習,認讀生字。
1 誰通過預習,已經會朗讀這首詩了?會讀的同學一起讀一遍。
這么多生字老師還沒教呢,你都會讀了嗎?試著讀出自己認識的生字。邊讀邊用手指計數。教師巡回了解預習情況。掌握難點和學困生情況。再激勵:“你同桌也會認了嗎?互相檢查一下。把會認的生字卡片放到一起。”(調動學生讀課文識字的積極性。)
2 交流識字方法,突破難點和重點生字。
師:你都是用什么辦法自己學會生字的?怎樣巧妙記字形的呢?(學生交流識字方法)相機滲透部首歸類法。重點是“提手旁”跟動作有關系。再找找還有那些生字跟動作有關系?能不能做個動作表示他們的意思?(引導學生通過動作理解“撫摸、拍”的意思。)
還有“月”跟人體有關系等方法,只要有利于強化記憶就行。
3 還有一些字,生字表里面也沒有,你在讀課文的時候,碰到他們怎么認的呢?(教給學生或查書后的查字表)出示卡片“掠、拂、枝”三個字,檢查認讀。
三、學習課文。
1 再讀課文,一定能讀得更流利了,那個字還不熟,趕緊問別人,反復讀一讀那句話。
2 (激發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的愿望,在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中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春天的勃勃生機)齊讀。你們讀得真不錯!老師也忍不住想賽朗讀了,怎么樣?給我個表現的機會?(盡量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
師配樂范讀。(中間插入多媒體播放的水聲、鳥聲)讓學生閉上眼睛聽。之后問:剛才你腦海里想到什么了?鼓勵學生說說感受,表達對課文的領悟。進一步突破難點:“掠、拂”的區別。春天的巧手都做了些什么呢?把表示春天動作的詞畫出來。填空:()大地()小河()樹梢()拍著肩膀
你能不能一邊讀課文,一邊做這些動作?一個手做大地、小河、樹梢,另一個手就是“春天的.手”了!自由朗讀做動作表達體會。
聽讀課文,指名朗讀,其余同學邊聽邊做動作表達理解和喜悅。
3 理解難點。
師:春天的手這么溫暖輕柔,你拉住了嗎?她在哪兒呢?你心里有什么感覺啊?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小朋友們像禾苗一樣在快快的長高啊!不光長身體,還得長智慧啊。怎樣才能長身體、長智慧呢?鍛煉身體,珍惜時間,認真學習,你就拉住了春天的手!(深化對課文的理解,突破難點“拉住春天的手,春天就在你心頭”。)
4 美讀。
讓我們再來美滋滋地朗讀課文,贊美春天,可以帶上動作。
5 比賽朗讀,鼓勵背誦。A按男女生分小節朗誦B個別朗讀,讀自己最喜歡的小節。
四、作業:
1 繼續觀察春天,把自己觀察到的寫下來或畫下來,貼到展示臺上。(根據生活環境,三月初,沒上到這課的時候,我就開始指導孩子留心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并在每天的“金話筒”節目中交流)
2 復習認識的生字,讀給家長聽,在周圍留心觀察,看看這些字在什么地方用到了。
語文教學方案1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1課。
教學目標
1.能自主認識“譴、隋、綽”等7個生字,能正確書寫“洪、暴”等11個生字。能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山洪暴發、間隔、懶惰、俗語”等詞語,并正確讀寫。
2.學習采用列小標題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
3.依托典型語段揣摩細膩的動作描寫以及采用關聯詞語有序表達的寫作方法,并嘗試運用。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良好習慣。
4.能正確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家鄉人民心系他人、相互謙讓、尊敬老人的美好心靈。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家鄉人民的美好心靈,揣摩作者細致描寫、有序表達的方法并嘗試運用。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描寫平凡的事物來體現美的。
教學過程
一、呈現插圖,情景描述
師(出示課文情景圖):同學們,這是一個美麗的小山村,連綿起伏的山巒,郁郁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終年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五六個小村莊分布在溪水兩岸,這就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成年以后,每當劉章爺爺回想起自己小時候在家鄉的一幕幕,讓他覺得最獨特、最美麗的就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一道獨特、美麗的風景。(板書課題:搭石)
二、初讀課文,初識搭石
1.師: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思考:什么是搭石?
2.出示詞語,指名朗讀再齊讀,并隨機理解:
汛期 譴責 懶惰 俗語 倆人(采用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譴責”)
脫鞋綰褲 協調有序 人影綽綽 伏下身子(采用動作演示的方法理解“脫鞋綰褲”)間隔一行人(指導讀準多音字“間”和“行”)
3.什么是搭石?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示語句:
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
師:請大家自由讀一讀這句話。
師:讀后,你知道搭石是干什么用的.?(人們過小溪時踩踏的石頭。)
師(小結):是啊,因為溪水中沒有小橋,人們就踩著搭石過小溪,這樣就不會著涼了。
師:咱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4.師:老師把這句話改成這樣行嗎?
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石頭,在小溪里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
師:這樣改行嗎?(不行)為什么?(少了這些詞語句子就不夠具體、細致,沒有把搭石是什么樣的寫明白。)
師:咱們把這些詞語請回來,從中我們知道了(師生問讀)人們擺搭石的時候,還要根據水的深淺,水深的地方石頭應該選得一(大一點),水淺的地方就可以選得——(小一點),搭石的形狀是一(平整方正的),每兩塊搭石之間的距離都是一(二尺左右),我們還知道搭石的方向是一(橫的)。
師:你看,作者的描寫是多么細致!(語文教案 )咱們一起來讀一讀,體會體會作者細致的描寫。
師:你知道作者為什么能寫得這么細致嗎?(劉章爺爺在這個小山村生活了十幾年,每天都在仔細觀察,所以才會有這樣細致的描寫。)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檢查字詞以后,聚焦關鍵語句從文字描述中認識搭石,并通過刪詞比較的方法讓學生初步感知作者細致的描寫,潛移默化地滲透作者仔細觀察的好習慣。】
三、列小標題,梳理內容
師:作者不僅觀察了搭石,還觀察了發生在搭石上的一件件小事。接下來請大家自由朗讀第2—5自然段,想一想,圍繞著搭石曾經發生過哪些小事,給每一件小事列一個小標題。
師:咱們先一起合作著完成第一個小標題。誰來讀一讀第2自然段?這一段主要講了誰?(上了點年歲的老人)老人在干什么?(換搭石,小標題列為:老人換搭石。)
師:下面請大家采用“誰干什么”的方法,給第3、4兩個自然段列一列小標題,在自然段的旁邊做批注。
師(小結):作者就是通過這樣一件件平常的小事,把“搭石”這道獨特、美麗的風景寫具體的。
四、品讀美麗,揣摩寫法
師:請大家默讀第一件小事,畫出老人換搭石時的動作。(放下、找來、搭上、踏上)
師(小結):作者一連用了四個動作,把老人換搭石的過程寫得很具體,可見作者的觀察是多么仔細。
師:透過這些動作,讓我們猜一猜:假如你就是那位老人,看到搭石不平穩時會怎么想?(這一塊搭石不平穩,人們過搭石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掉到溪水里,會著涼的,我必須把不平穩的搭石換掉。)
師:此刻,也許老人正急著去幼兒園接小孫孫回家,也許他正急著上菜市場買菜做飯,也許他急著給生病的小豬買藥。但是,只要他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
生:一定會放下手頭的事,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師:此時此刻,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老人?(心中有他人、無私奉獻、助人為樂、
關心他人)
師(小結):作者采用了動作描寫體現老人心系他人、無私奉獻的美好心靈。
師:找一找,用橫線畫一畫,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老人的這些動作連接起來寫的。(無論、只要、一定、再、直到)
師:用上這些詞語就連貫有序了,咱們一起再讀一讀,體會體會。
師(總結):剛才咱們通過先圈動詞,再展開想象談感受,然后再畫關聯詞,感受了老人的美好心靈和作者描寫的具體細致、連貫有序。下面就請大家用這種方法自學課文第4自然段。
【設計意圖:這里以第一件小事為例,讓學生圈動詞、談體會、畫關聯詞,從中感受老人美好的心靈,揣摩作者的寫作方法。在學習的基礎上及時總結學習方法,引領后續的學習。】
五、遷移自學。讀寫結合
師:下面請大家用剛才的方法自學課文第4自然段,完成表格。
1.結合第一個事例的填寫,讓學生演一演“倆人讓搭石”的情景。
2.結合第二個事例的填寫理解:過搭石以后,如果老人不感謝年輕人,年輕人會生氣嗎?為什么?
(師生合作朗讀這一段)
師:這兩個事例和剛才的事例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具體的事例、動作描寫,都用上了一些關聯詞語。)
師:如果下面這些人也來走搭石,又會發生什么事呢?我們也學著作者的方法寫一寫,請你選擇其中的一組人物進行描寫。
第一組人物:年輕的媽媽抱著娃娃、提著行李,背著籮筐的伯伯。
第二組人物:腿有殘疾的小孩,挑著重擔的叔叔。
第三組人物:推著自行車的小姑娘,扛著鋤頭的大哥哥。(扣住動作描寫和關聯詞語的使用)
師(結課):小小的搭石讓我們感受了家鄉人民心系他人、相互謙讓、尊重老人的美好心靈。所以,作者這樣寫道: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設計意圖:遷移自學,以表格為載體,讓每一個學生都自主參與到學習中來,從中進一步感受家鄉人們的美好心靈,感受作者的寫作方法。而后創設情境,在仿寫練筆中內化寫法,升華情感。這樣,圍繞核心目標讓學生經歷一個從感知體驗到遷移自學,再到嘗試運用的學習過程,既習得了學習方法,又積累了寫作方法,努力追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實現一課一得。】
語文教學方案12
教學要求:
1、認識漢字的分分合合的奇妙結果。
2、進行詞語接龍游戲,鞏固詞匯。
3、進行改變句式練習。
4、朗讀課文。
5、進行口語交際。
6、才藝展示。
7、培養學習的興趣,在學習中受到愛的教育。
重點難點:
1、通過認識漢字的拆分,掌握學習新字,鞏固熟字的方法。
2、不改變句意,用“被”字改變句子結構。
3、有感情地朗讀短文,并能背誦。開啟學生的想象力。
4、以兒歌形式和實際行動來表現自己保護小動物的決心。
教具準備:
1、小黑板,自制“小花鹿”的頭飾。
2、課前編好的“拍手歌”、“順口溜”等兒歌。
課時劃分:
四課時
第一課時
我的發現
這是一道組合拆分認字的練習題,藍綠相配的長方形中是一個多字組合體,它可以拆分出“立”、“日”、“音”等十多個字。教學時要讓學生認真觀察,自己去拆字,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交流意識。在有趣的“找字”活動中,鞏固學生的識字能力,激發學生對漢字的喜愛。
1、出示教材提供的字組合體。進行活動說明,這個組合中藏著許多我們以前學過的漢字,以小組為單位,看哪個組發現的字最多。
2、小組合作,觀察記錄。
3、匯報評比。教師要有意識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當“小老師”,把本組找到的字指給大家看。根據又快又多的標準,評選出優秀的小組。
4、拓展練習
(1)“圓”、“葫”、“鴿”分別可以變出幾個字來?
(2)讓學生自己寫出能夠拆分的字,相互考一考。
第二課時
日積月累
這一部分分成三個“版塊”。即“我會接”、“讀讀說說”、“讀讀背背”。
“我會接”是一道詞語接龍練習,引導學生了解“尾首相接”是順利進行練習的關鍵。目的是幫助學生積累詞匯,訓練思維的靈活性。
1、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題目進行口頭接龍練習,看哪組接得長。也可以采用互相挑戰的作法,交替接詞,比比哪個組接的詞語最多。
2、教師可用“開火車”的形式,再選擇詞語讓進行全班范圍的練習。比如:前后、鮮花、明亮等
3、學生自由選擇詞語做接龍練習
“讀讀說說”是“把”字名改成“被”字句的練習。第一、二句是改寫的例句,第三句是要求學生改說的句子。教學中要要讓學生反復朗讀例句和要改的句子,體會句子前后內容存在的聯系,改后要讓學生對比著朗讀這兩個句子,體會句子的含義是否變化。面對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教學中不應出現關于句子成分等相關的'述語。在完成教材中的題目的基礎上,可視學生情況,完成下面的練習。
1、風把烏云吹走了。()被( )。
2、父親把受傷的小鳥治好了。()被( )。
“讀讀背背”是讀背《小花鹿》。這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童詩,配圖精美,形象可愛,可以先引導學生看圖,激起學生對小花鹿的喜愛之情,然后讓學生自由朗讀,在通過范讀、指名讀、評議、表演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出情感,讀出小花鹿的可愛。讓學生覺得“我”就是淘氣可愛的小花鹿,最后讓學生熟讀成誦。
第三課時
口語交際
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保護有益的小動物”。
交際準備:
1、收集小動物的圖片、掛圖或課件。
2、把班上的同學分成若干組。
組織過程:
1、出示課下收集的小動物的圖片、掛圖或錄像、課件等資料,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教師啟發提問:你認識畫面上的哪些小動物?除了這些小動物,你還能說出其他小動物的名稱嗎?
2、小組內相互交流,說說這些小動物對人類有哪些益處?你喜愛這些小動物中的哪一個,說出自己的理由。可以挖掘學生生活經驗,引用生活中的實例進行說明。
3、小組討論: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學生自己決定討論哪一種小動物;教師巡視,隨機鼓勵小組成員全員參與,并相機點撥指導)
4、匯報交流:小組派代表向大家介紹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學生討論出來的方法可以不拘一格,只要合理就行。其余學生可以向說的同學質疑,實現師生、生生互動交流。)
5、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如,設計廣告、制作標語牌,畫宣傳畫等。
6、展示實踐成果,師生共同評議。
第四課時
展示臺
本組“展示臺”,主要是針對本組的專題——保護環境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投入環保活動實踐中。教者應有意識在本組課文前面的教學中有意識地提醒和布置學生保存好自己的作品和資料。在展示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個性的體驗和獨特的表達方式,結合實際對學生的作品,與學生一起進行富于鼓勵性的評議,努力創造寬松的交流氛圍,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
1、在學習《識字7》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嘗試編寫愛護環境,講究衛生的拍手歌。教師要給予指導。
2、在學習《清澈的湖水》時,教師要組織兒童編寫講衛生,保護環境的順口流。
3、在教學《父親和鳥》時教師要在引導學生認識如何保護鳥類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真正地投入到愛鳥和護鳥的活動中去。進行制作標語牌、給小鳥做個家等活動。
4、組織學生在課上圍坐在一起,進行展示活動的安排布置,營造氛圍,鼓勵表現。
5、組內交流,分組展示,把自己拍手歌、順口流、鳥巢,展示給大家看。并啟發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語文教學方案13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江南第一樓。
2.賞析課文,體會江南第一樓的壯觀雄偉。
3.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和結構,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
4.通過賞讀課文,領悟作者對岳陽樓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人們為什么稱岳陽樓為江南第一樓。
2.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岳陽樓的壯美氣勢和悠久歷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內容,領悟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二.質疑了解課題。
三.預習反饋。
我能讀。
我知道。
四.欣賞課文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五.引導學生賞析全文。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讀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讀第6自然段:讀后你又知道了什么?它與第一自然段是什么關系?
3.小組討論:課文哪些自然段分別寫了浩瀚的洞庭,壯美的樓閣,不朽的詩文,動人的傳說。
4.與對子交流自己喜歡的語句:
5.引導學生展示喜歡的語段,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6.說說人們為什么把“岳陽樓”稱為“江南第一樓”?
六.當堂檢測。
1.填一填,讀一讀。
2.說一說。
七.總結課堂。
語文教學方案14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雨后天空的美麗景色:有云時,云朵千姿百態,惹人喜愛;有風時,云朵散去,天空更顯得潔凈、艷麗。
全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一場雨后天空中留下了一些云。第二部分是說小鳥們造起了美麗的云房子,在天空中快樂地飛來飛去。第三部分是寫天上的云朵被風吹散了。課文以小鳥的活動為線索,以小鳥的目光來觀察空中的景色,符合兒童心態,體現了童話特點,課文想象豐富,語言富有童趣,兒童喜愛,要注重指導進行朗讀,背誦,啟發學生想象,進行語言積累。課文字里行間充滿對美好自然環境的喜愛,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愛護環境的教育。
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的長期培養,我班學生閱讀感悟的能力較強,特別是童話類的故事更能提起學生學習、朗讀的興趣,孩子們在教學中自主求知欲和表現力都較強,上該類課文課堂氣氛較活躍。結合新課改教學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注重以讀為本,以讀帶講,以讀悟情,以讀悟語,力求使語文課的語文味更濃,并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下學習,教師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自主精神,增強民主合作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樂于觀察、探究的積極性,使學生樂于學習課文。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雨后天空美麗的景象,體會小鳥們的歡樂,培養學生熱愛自然、關愛生命的情感。培養愛觀察、愛想象的良好習慣。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猜謎引入
小朋友喜歡猜謎嗎?老師給你們猜個謎,聽清了:愛花的孩子說我像朵花,饞嘴的孩子說我是個棉花糖,說我像啥就像啥,全憑你想象。藍天是我家,任我隨處蕩。猜出來了嗎?對,就是云(板書:云)我們經常看到的。
可是,你們看見過用云造出的房子嗎?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題目就叫《云房子》。“房”是個生字,小朋友伸出右手指,跟老師一起寫。(特別指導“房”的寫法:扁扁戶字頭,下面一個方,方字一橫要稍長,這個房字才漂亮。)
大家一起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云房子哪里來?誰住呀?云房子究竟什么樣?)板書:誰造的?什么樣?小朋友提的這些問題書里都有答案,只要仔細讀書,就能解答。那就請小朋友打開書本,自己輕聲讀課文。
二、學生自讀,整體感知
1、師引導生自讀。
2、師提自讀要求:
a.字字入目,看清拼音,讀準字音。
b.把句子讀通。
c.把生字畫出來。
d.把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三、師檢查生自讀效果。
大家讀得真認真,那老師先來檢查一下,詞語有沒有讀正確了。
(1)這是一組只認不寫的字,誰來領著小朋友喊喊它們的名字?開火車。
(2)請一組開火車讀好由生字組成的詞。
詞語讀正確了,我們開始來讀課文。
a.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
b.師相機指導難以讀通的句子。
其他小朋友也別閑著,你們當評委,聽聽他們誰能獲得正確獎。(學生評)發獎
四、自主識字,展示交流
1、生匯報自己原來認識的字,在小組內展示自己已經認識的字。
2、生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的識字方法。
3、師講解“耍”的字理。
4、生練習描紅。
5、師示范難寫的字,提醒同學們注意關鍵筆畫。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雨后天空美麗的景象,體會小鳥們的歡樂,培養學生熱愛自然、關愛生命的情感。培養愛觀察、愛想象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引入美:
1、(多媒體演示雨過后天空飄浮云朵)小朋友們,剛剛下了一場雨,太陽公公還來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有一些就留在天上了。你們看,這些云朵漂亮嗎?
誰能夸夸這些漂亮的云朵?
示:天上的云可真漂亮呀!它們有的(),有的(),還有的()。
2、正在這時,一群小鳥飛了過來。聽,小鳥們嘰嘰喳喳的叫在說什么呢?(多媒體演示:小鳥邊飛邊說:“哇,這么多白云!我們來造云房子。”)誰來做做這群可愛的小鳥?——讀
(老師聽出來了,真是一只可愛的小鳥!是呀,這么多白云,多好看哪!小鳥們看到這么多白云,多開心呀!我們一起做做這群可愛的小鳥,開心地讀讀這句話——齊讀)
3、小朋友,想去參觀一下小鳥們造的云房子嗎?好,就請小朋友們跟老師一塊兒到《云房子》里去做客吧。——板書:云房子
二、感受美
1、那小鳥們都造了哪些云房子呢?想知道嗎?請小朋友趕快打開書,讀讀課文的第二小節,找一找小鳥都造了哪些云房子?找到以后,把你最喜歡的云房子多讀幾遍。
2、交流:誰來告訴大家,小鳥們造了哪些云房子呀?
——學生發言,交流。
3、(多媒體示第二小節)老師也找到了這些云房子,誰愿意給大家讀讀你最喜歡的云房子?
①指名讀,評議。(第一個由教師評,其他挑兩個由學生評)
“有很高的大樓房”:老師聽出來了,這樓房真大,真高啊!
“有很寬的大禮堂”:知道“禮堂”派什么用嗎?可以讓很多很多人一起開會、舉行典禮的地方,這禮堂真寬真大,可以讓很多人在里面開會呢!
“有的象大冬瓜那樣傻傻地橫著”:你覺得大冬瓜可愛嗎?聽出來了,這大冬瓜傻傻地橫著,真的挺可愛的。
“有的象花兒那樣美美地開著”:花兒開的多美呀!,小朋友再讀得美一點,輕一點。
“也有一點點小的,小得只可以住進一只小麻雀”:老師覺得這云房子可真夠小的,稍微大一點、胖一點的麻雀都住不進。
②這些云房子真可愛、真漂亮、真有趣呀!誰能把這些云房子連起來讀讀?——老師也很想來讀,把機會讓給老師吧!——還有誰想來讀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齊讀。
4、這些小鳥真能干,這么快就把云房子造好了(多媒體演示:云房子造好的情形)小朋友看,這些就是小鳥造的云房子,你們覺得怎么樣?誰來夸夸小鳥造的.云房子?——(多媒體示填空)
5、這些云房子的樣子可真多,你能用一個詞語把這么多的樣子全說進去嗎?(各式各樣、各種各樣、千姿百態……)
6、看到這些各種各樣、美麗可愛的云房子(板書:各種各樣),小鳥是怎樣的心情?誰來讀讀這段話,讓老師感覺到小鳥們開心極了?
能加上動作來讀一讀嗎?(——師引:小鳥們開心極了,它們……)——生做動作
7、小鳥們開心極了,在云房子里飛來飛去,互相說著“嘰嘰喳喳嘰嘰喳”。請小朋友們一起來做小翻譯,猜猜它們說的是什么?(小組討論)(學生發揮想象)
8、多媒體出示第四小節:誰來把小鳥的歡樂讀出來呢?
9、老師聽出來了,真是一群快樂的小鳥!它們玩得真開心呀!忽然,呼啦啦吹來了一陣風。小朋友仔細看,發生什么事啦?(多媒體演示云變小、不見了。出示:咦?云房子變小了,云房子不見了。云房子哪兒去啦?)誰愿意幫小鳥配音?(板書:變小了、不見了)
你們覺得奇怪嗎?(奇怪)對呀小鳥也覺得很奇怪。誰來讀好這句話呢?
三、追求美
1、過渡:沒有了,沒有了,天空慢慢轉晴了。你們瞧,太陽出來了。(電腦演示)出示:笑瞇瞇的太陽水汪汪的藍天。
2、誰愿意讀讀這兩個詞語?(指名讀)
3、夸夸他哪兒讀的好?
指導讀好這兩個詞組:笑瞇瞇的太陽(做動作);水汪汪的藍天,(讀輕一點)
4、雨后的天空真美,歡快的小鳥們盡情玩耍,自由飛翔,真開心啊!
5、讓我們一起把最后一小節美美地讀好。
6、小結:小鳥們在飄滿白云的天空的快樂的玩耍,游戲,他們多開心呀!小鳥們覺得有白云的天空是那么的美麗、有趣。現在看到笑瞇瞇的太陽公公和水汪汪的藍天,他們又覺得這雨過天晴的天空也是那么的美麗。小朋友,喜歡云房子這篇課文嗎?讓我們拿起書,再來把這篇課文美美地讀一遍,好嗎?——朗讀全文
7、.總結: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小鳥們造的云房子,真美!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也來造造云房子啊?拿起你手中的筆,把你想造的云房子,畫下來,好嗎?(師配樂)
教后小記:
板書設計:
22 云房子
各種各樣——變小了——不見了
語文教學方案1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兩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感受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
戀的思想感情,領悟梅花那種不畏“風欺雪壓”的品格。
教學重、難點
感悟梅花精神老華僑的愛國心。
教學方法
探究法、合作法等。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認識生字(正音)。
2、以“梅花”為題,是寫梅花嗎?
(通過梅花來表明自己的愛國情懷。)
3、默讀思考:圍繞“梅花”寫了哪幾件事?
二、討論交流
文中哪些事件或哪些語句是你感受最深的,表達外祖父怎樣的情懷,把這種感受和情懷在小組中交流一下。
1、自讀自悟。
2、小組交流。
三、匯報反饋。
1、通過質疑和反復讀文中引用的詩句,弄清外祖父教“我”讀唐詩、宋詞的.原因。
2、弄清外祖父愛梅花、送梅花圖和愛祖國之間的關系。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四、總結全文。
用“魂”點結合課文。
五、拓展。
背誦古詩《詠梅》。
六、作業。
1、練習冊。
2、預習下一課。
【語文教學方案】相關文章:
語文高效教學方案04-12
語文教學方案05-03
語文教學方案03-19
語文微課教學方案04-12
小學語文教學方案04-12
語文微課教學方案04-12
語文教學設計方案12-29
新型玻璃語文教學方案06-04
小學語文課的教學方案05-23
初中語文教學方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