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方案

時間:2022-12-23 17:07:09 方案 我要投稿

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方案(通用9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復雜的一種。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方案(通用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方案(通用9篇)

  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方案1

  為貫徹落實嘉興教育局“新增區域內融合型、共建型教共體學校(校區)共同體15對30所”列入嘉興市政府20xx年民生實事項目。根據海寧市教育局《關于印發“海寧市跨地區和區域內教共體結對學校及幫扶民生實事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海教〔20xx〕29號)等文件精神,根據海寧市獅嶺學校與海寧市博達學校對幫扶協議,經共同協商,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根據省政府“互聯網+義務教育”部署要求,依托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優勢,充分利用城鎮優質學校的教育資源,幫助解決農村薄弱學校在教育教學中的存在短板,實現城鄉幫扶學校管理共進、教學共研、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師生互動、差異互補,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二、工作目標

  1.以“促均衡、提質量”為工作主線,以提升支援和受援兩所學校辦學水平為宗旨,立足學校的常規教學工作,線上線下相結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師日常教育教學行為為抓手,重點采用互動、互助、共享三大結對幫扶活動方式,全面提升支援和受援學校教師業務素養和教育水平,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2.依托之江匯教育廣場這一教育資源平臺,尋求獅嶺學校、博達學校雙方教學資源共享、師生共同成長的途徑,實現兩校的可持續發展。

  3.通過兩校師徒結對,跟崗鍛煉,線上線下示范課,線上線下集體教研,線上拓展課程,學生集體交流活動等實現兩校無障礙交流,提升教學品質,實現雙方共贏。

  三、組織領導與職責

  組長:

  職責:簽訂協議,做好兩校的方案策劃,搭建平臺、引領教師團隊專業發展。

  副組長:

  職責:共建型創建方案制訂和總結,指導核心組成員落實相關工作。

  核心組成員:

  唐旻祎(教導主任)徐湘如(教導主任)

  職責:做好線上線下示范課,線上線下集體教研,線上拓展課程的課表安排和具體工作的溝通、落實等。

  王吉利(教導處副主任)劉明憬、付開萍(教導處助理)

  職責:協助教導主任開展相關工作,記錄行事歷,做好資料的搜集、整理等。

  張莉(教科室負責人)徐湘如(教科室主任)

  職責:科學研究兩校共建型創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關主題的省市級相關論文、案例評比工作和相關活動信息報道的報送等。

  林曉君(信息技術老師)吳夢丹(信息技術老師)

  職責:做好錄課,“之江匯”教育廣場的教育共同體智慧服務平臺上傳有關佐證材料,提升應用數據等。

  張潔(德育主任、少總輔)陳明雅(德育主任)

  職責:組織學生集體交流活動,每學期不少于一次。

  結對導師:孫飛鳳(五語)、徐潔(四數)、徐靜(六英)

  職責:每位導師結對三位教師,每學年活動5次以上。

  兩校各學科教研組長

  職責:組織教師上好線上線下示范課,開展線上線下集體教研,落實線上拓展課程的實施。

  四、結對幫扶內容及方式

  (一)開展師徒結對活動

  1.確定師徒結對關系。獅嶺學校教研組長、海寧市骨干教師、五年級語文教師孫飛鳳,海寧市骨干教師、四年級數學教師徐潔,海寧市骨干教師、三六年級英語教師徐靜分別與受援學校的三位教師建立師徒結對關系。于3月17日下午開展師徒結對儀式。

  2.開展線上或線下傳授指導活動

  師徒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或線下傳授指導活動不少于5次。師徒各自完成相應的記錄表(附表2),做好相關的活動照片搜集提交給資料管理員,活動報道資料提供學校信息報道員。

  (二)異校跟崗鍛煉

  博達作為受援校至少安排1名教師在獅嶺學校跟崗鍛煉,每名教師跟崗鍛煉時間不少于1個月。根據學校工作實際需要,博達學校派付開萍跟崗鍛煉,獅嶺學校根據跟崗需要,來安排人員和具體內容。

  (三)線上線下示范課、集體教研

  獅嶺學校向博達學校開展同步課堂或送教下鄉示范課累計不少于10節。

  1.城鄉同步課堂。雙方共同商議決定,選擇除體育、信息外其他所有學科進行互聯網+同步課堂教學。精心挑選名優教師上課,對本校和博達學校的學生開展視頻直播互動教學。雙方學校學生實現同步上課、同步作業、同步教研。主要學科: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美術、音樂、班隊。

  措施一:協調兩校作息時間和課程設置,安排好同步課堂直播時間,建立大課表。(唐旻祎徐湘如)

  措施二:確定同步課堂教學內容,兩校教師依據自己班級的學情和個人教學風格,完成初次備課,提交教研組長。學習小組集體交流討論修改教案,主講老師收集建議進行二次修改。(唐旻祎徐湘如)

  措施三:對接老師交流互動,課前討論好各種預案(包括學科知識方面和信息技術運用方面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林曉君、吳夢丹)

  措施四:課中多元互動,協同教學。以雙方教研組為單位,教師之間交流互動,同步互學,共研提質提效的策略與方法。(學習小組)

  措施五;課后精準反饋,及時改進。兩校教師及時跟進調研,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和作業反饋、考試成績、情緒變化等做好溝通、交流和記錄,為下次的同步教學改進教學做好準備。(學習小組)

  2.遠程專遞課堂。依托“之江匯”教育廣場,由獅嶺學校針對博達學校的薄弱學科,系統地提供以視頻點播為主的網絡課程。

  措施一:全員磨課。獅嶺學校通過樣本研修的形式,各學科組打磨出一堂高質量的微課,含所有學科。

  措施二:將微課應用于專遞課堂教學中。

  3.送教下鄉示范課。本年度獅嶺學校三位名優骨干教師作為導師向博達學校各送教下鄉示范課一次。四月語數學科送交一次,十月英語送教一次。

  措施一:校級磨課。導師在集體研究、備課、磨課。

  措施二:送教并開展研討活動。

  (四)線上線下集體教研

  1.教師網絡研修。雙方教師基于網絡平臺開展集體備課、教學診斷和主題研修活動不少于4次,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城鄉教師教學整體水平。

  措施一:定學科,定計劃。確定美術學科為網絡研修的主要學科,期初布置任務,兩校溝通制定好研修計劃(王彥、姚新英)

  措施二:重合作,多交流。兩校教師利用多媒體實現異地互動,打破空間限制,交流互動,共同提高。

  措施三:求創新,共成長。根據實際情況,隨時創新教研方式,促進兩校共同成長。

  措施四: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多點聯動,切實提高教學研修效率

  城鄉同步課堂后,每次精準反饋,及時改進。

  2.線下集體教研活動。四月博達學校教師參加獅嶺學校的集體教研活動各學科各1次。

  措施一:教研組課堂打磨,提升課堂質量,學科組分別進行單元整組說課、上微課和評課。博達學校教師可參加教研組的競賽,有導師的小組主動邀請結對教師共同教研。

  措施二:四月周六學習會開展第一期“凝聚智慧 展現精彩 亮出風采——獅嶺學校養正課堂教研團隊展示活動”。

  (五)線上拓展課程

  獅嶺學校向博達學校共享至少1門用于課后服務的線上拓展課程。

  措施一:定學科,完善課程。獅嶺學校確定(二年級噼里啪啦小魔棒數學)拓展課程為共享課程,課程負責人沈緣,課堂實施人數學團隊,做好課程地完善,提高實施價值。

  措施二:四五月重點開展拓展課程活動,豐富兩校的課后服務。

  (六)學生集體交流活動

  兩校間開展學生集體交流活動(包括文體活動、勞動實踐、研學實踐等)不少于1次。

  措施一:兩校德育處商量具體學生集體活動內容。制定實施方案和安全預案。

  措施二:上半年圍繞勞動教育,兩校大隊干部結對研訓,播種希望;下班年開展研學實踐,兩校大隊干部技能大賽,體驗豐收。

  (七)科研提升與信息報道

  科學研究兩校共建型創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關主題的省市級相關論文、案例評比工作和相關活動信息報道的報送等。

  措施一:每年四五月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級相關論文、案例評比工作,提升質量,科研總結促進兩校共建活動質量的提升。

  措施二:獅嶺學校充分與信息2.0工程相整合,提高各類網絡課堂、研討的質量。兩校做好典型案例經驗總結推廣。分別組織信息報道團隊,經常性撰寫相關活動報道及時上傳之江會學校平臺,同時上報市教育網或信息中心。爭取完成上級要求的目標:年度內在省級以上媒體至少有1~2篇報道。

  五、結對幫扶期限和本年度任務

  自20xx年開始,至20xx年結束。每兩年為一輪,共兩輪。

  本年度所有任務完成截止時間:3月底、6月底、9月底、10月底前,教共體完成結對幫扶進度分別不低于40%、60%、80%、100%。我們作為20xx年新增的跨地區和縣域內教共體學校,應力爭在20xx年9月前全部完成規定的年度任務。

  六、工作職責

  1.制訂方案,簽訂協議。按照一對一的方式制訂結對方案并簽訂結對協議,明確具體結對目標、任務、職責分工及完成時間。

  2.開通空間,匯聚信息。基于“之江匯”教育廣場,開通專項網絡空間,動態呈現結對幫扶推進過程和階段成果,交流信息與經驗,共享優質資源。

  3.點位聚焦,探索實踐。對照結對方案,圍繞管理共進、教學共研、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師生互動、差異互補的`結對幫扶總體思路,開展豐富多樣的結對活動,探索形成促進結對學校依托信息技術共同發展的經驗和模式。

  七、保障措施

  1.及時制定結對幫扶年度計劃,雙方全力支持結對幫扶活動的開展,根據學校各自特點,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以活動促進結對幫扶工作的深入開展。

  2.雙方定期了解情況,及時指導活動開展的相關情況,幫助指導、總結各自資源開發利用、同步課堂實施及教師研修等工作。

  3.雙方明確一名分管校長作為結對的聯系人,校際間要加強電話聯系,及時通報信息,統籌安排相關活動。

  海寧市獅嶺學校聯系人:

  海寧市博達學校聯系人:

  4.雙方明確一名工作具體負責人,做好線上線下示范課,線上線下集體教研,線上拓展課程的課表安排和具體工作的溝通、落實等。

  海寧市獅嶺學校聯系人:

  海寧市博達學校聯系人:

  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方案2

  為深入貫徹有關教育信息化的戰略部署,落實浙教辦函〔20xx〕53號《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落實好“新增城鄉教育共同體結對學校(校區)1500家”省政府民生實事任務的通知》現就鎮海應行久外語實驗學校和鎮海區九龍湖中心學校義務教育城鄉教育共同體20xx年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浙江省教育廳等四部門關于新時代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浙教基〔20xx〕70號),文件精神和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要求,各校實行“資源共享、管理共進、教學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綁”的管理模式,在辦學理念、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學校特色等各方面實現共生發展。

  二、發展目標

  1.資源共享。推動教共體內教師的有序流動、均衡配置、培訓培養、整體評價等機制。鼓勵各校培育特色學科,形成優質教師團隊,引領學生發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員校的優質資源,實現教共體內師德建設、課堂教學、校本教研、課題研究等資源共享,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2.管理共進。構建合作交流平臺。建立以教共體核心校牽頭的學校日常教學管理和學校發展通報、研討例會制度。實施教共體內教學協同管理,做到常規制度、課程建設、教學進度、質量檢測等基本同步。組織各校名師成立學科建設指導小組,指導教共體內學校的各門學科建設。

  3.教學共研。核心校以項目合作方式接納成員校教師參與教科研,由骨干教師幫扶成員校開展富有針對性的研究,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建立科學的教育教學質量診斷監控機制,實施統一的質量檢測管理,制定各學科質量保障制度,指導并督促各校學科教育。加強教學經驗交流,提升教共體內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教師發展水平、學生發展水平。

  4.文化共生。教共體通過資源共享、活動共建、質量共評,助推文化滲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學校教育資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學校文化。教共體各學校通過城鄉學生“手拉手”、家庭結對等形式,組織交流活動,促進城鄉學生的相互了解、共同進步。教共體之間力所能及地為對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實踐空間。

  5.考核捆綁。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方案,建立健全教共體一體化考核評價機制。教共體內各成員校在特色發展、校園文化、學科建設、教研活動、教學協同等方面實行捆綁式考核,成員校的發展情況作為核心校相關考核的主要依據。形成利益共享、榮辱與共的共同體。

  三、實施內容

  (一)加強隊伍建設

  1.兩校各自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教學副校長為副組長,相關處室負責人、教研組長代表為成員。

  領導小組分工如下:校長負總責,制訂工作實施方案與年度計劃,做好思想引領工作協調;教學副校長分管,協調、推進各方工作;教導處主任具體負責,落實各項活動的開展,信息報道、工作月報、資料整理;信息技術處主任負責網絡技術支持,建設寧波智慧教育和“之江匯”網絡幫扶空間;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綜合等教研組長,負責同步課堂、網絡教研活動的開展。

  2.兩校共同組建釘釘工作群,發布活動信息,開展工作交流,分享教學經驗,構建發展共同體。

  (二)完善學校網絡建設

  完善學校網絡建設,完善學校數據中心的建設。充分利用各級教育網絡資源中心、信息系統應用體系、技術服務體系,實現教育數據中心的無縫對接及綜合管理應用,實現與教育網絡互通和應用。

  (三)交流課堂教學

  利用互聯網技術,由優質學校部分學科的授課教師同時對本校學生和結對幫扶學校學生開展線上、線下互動教學。使結對的學校學生實現同步上課、同步作業、同步接受輔導,結對的學校教師共同備課、共同上課、共同批改作業和輔導學生,共同進行質量檢測,讓鄉村學校的學生同步享受到城鎮的優質教學資源。

  (四)加強網絡教研

  基于網絡平臺開展集體備課、教學診斷和主題研修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城鄉教師教學整體水平。

  (五)提升師資常態

  通過校際師徒結對、同伴互助等方式,促進兩校教師各專業發展,培養一批農村學校教學骨干,互相交流學習課堂教學和專業技能。

  (六)共建學校文化。共同體學校要互相交流學校文化,吸收新的內涵,將優秀學校的學校文化逐步內化,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學校文化,構建兩校豐富而有個性特色的學校文化。

  四、工作安排

  1.兩校成立“城鄉教育共同體”工作領導小組,并組建各結對幫扶工作小組,確立幫扶形式及幫扶學科。

  2.通過互聯網形式開展“同步課堂”的教學。

  3.通過“網絡研修”的教研形式,開展集體備課、課堂診斷和主題研修等活動,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與補給,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4.積極拓展同步領域,逐步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從日常教學拓展到校本特色活動、學校文化交流活動。通過遠距離或實地參與或欣賞兩校的校園活動,開展線下互訪交流活動。(具體結合兩校各節日活動開展)

  5.認真總結同步課堂教學模式,及時撰寫工作總結、收集典型案例,做好活動材料的收集和歸檔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建立學校“義務教育城鄉共生體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組織協調和宏觀規劃及設施工作。在學校各部門間建立“協同推進”的管理機制。從工作的組織管理上,加大學校的統籌力度,擔負起明確發展方向、統籌協調學校互聯網+義務教育的推進。

  (二)制度保障

  學校將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城鄉共生體建設”工作績效評價機制,明確規劃、統一建設和集中管理,嚴格制定教育信息化系統網絡和數據安全相關規章制度和技術保障措施,落實信息安全責任制,加強數據管理、信息發布和網絡安全監控。

  (三)隊伍保障

  學校將建設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教育教學科研和管理隊伍,加強專業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的配備力度。

  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方案3

  為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關于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和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總體要求,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健全縣域教育人才培養機制,推動專業人才服務鄉村教育,助力鄉村振興,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打造一流教育目標,構筑柳州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模式。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在已有黨建共同體、集團化辦學、學區聯盟、支教輪崗、縣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礎上,圍繞“一體化”教育改革發展目標,推動教育共同體建設(以下簡稱“教共體”建設),統籌規劃促進教育資源跨行政隸屬關系縱向聯合、橫向聯動,推動教育組織聯建、師資聯育、資源聯享、活動聯辦、服務聯動、發展聯抓,逐步縮小區域間、校際間質量差距,實現黨建引領下的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二、主要目標

  圍繞“城鄉教育一盤棋”的工作思路,堅持和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通過搭建教育共同體,推動城市優質教育資源輻射鄉村、薄弱地區常態化。從教育行政管理、學校文化建設、管理團隊培育、教育人才培養四個維度對鄉村學校、薄弱學校進行幫扶,縮小城鄉、縣域間教育質量差異,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學校教育教學整體質量,實現一流教育目標。

  三、實施范圍

  全市中小學校(含幼兒園)。

  四、工作原則

  (一)黨建引領,主體清晰

  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統籌規劃和組織開展教共體建設工作。市教育局統籌規劃全市教共體建設工作,負責引導、調配市區優質學校參與教共體建設。各縣區(新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各中小學校是教共體建設的主體,應結合自身實際,積極落實各項配套政策,推動教共體的建設。各縣區(新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和各級組織、編制、財政、人社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支持教共體建設工作。

  (二)人才先行,科學評價

  組建成立的教共體在人、財、物相對獨立的基礎上,可以通過人才交流、支教輪崗、送教下鄉、線上同步教學、集體備課研課、科研能力指導等多種形式,在人才培養、學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體建設單位應當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各自權利義務、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標任務、效果評價等內容。市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據本方案和教共體合作協議對教共體工作內容和成效進行增值性評價。

  (三)統籌兼顧,穩步實施

  教共體建設重點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傾斜。各縣區(新區)可結合需求,對教共體成員進行調劑安排。通過人才交流、支教、調動等方式,優化教師資源在不同教共體之間或教共體內部的資源配置,促進教共體健康發展。教共體建設按照教學和管理并重;先試點、后全面的原則推進。特別注意與集團校、學區聯盟、縣管校聘等相關政策的銜接融合。

  五、教共體建設類型

  教共體建設單位分為牽頭單位和聯合單位,1個教共體一般由1個牽頭單位和1—2個聯合單位組成。如有需要,經建設單位集體協商,可以適當增加牽頭單位或聯合單位,單位總數原則上不超過6個。

  (一)組建市縣高中教共體

  由市屬高中和縣屬高中組建而成,其中市屬高中為牽頭單位,縣屬高中為聯合單位。第一批市縣高中教共體建設由柳州高級中學、柳州鐵一中學、柳州市第一中學、柳州市第二中學、柳州市鐵二中學與縣屬示范性高中組建成,將城市優質高中學校黨建經驗、教育教學管理經驗、人才培養經驗向五縣高中輻射。具體建設名單詳見附件。其他市屬高中可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與縣屬高中協商后自行提出建設申請,報市教育局審批后開展教共體建設工作。

  牽頭單位每年要選派1名副校長或優秀中層干部到聯合單位擔任校長或副校長;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師到聯合單位支教;選派優秀教師組建學科團隊推動教共體內教學研一體化建設,支持聯合單位人才培養。

  (二)組建區縣教共體

  由柳北區、城中區、魚峰區、柳南區作為牽頭單位,其他縣區(新區)作為聯合單位組建而成,具體建設名單詳見附件。各縣區(新區)教育行政部門要互派優秀中青年干部到對應縣區(新區)教育行政部門交流服務,擔任副職領導(同時兼任教研室副主任),推動縣區(新區)間教育管理經驗的交流和提升,助推區縣教共體的建設,服務時間一般為1—2年。

  牽頭城區要選擇轄區內優質學校與聯合縣區(新區)的鄉村學校或薄弱學校建設區縣學校教共體,每個學段要建成不少于1個區縣學校教共體。牽頭學校每年要選派1名副校長或優秀中層干部到聯合學校擔任校長或副校長;牽頭學校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師到聯合單位支教;選派優秀教師組建學科團隊推動教共體內教學研一體化建設,支持聯合學校人才培養。

  (三)組建縣域內教共體

  由縣域內城鎮學校、優質學校和鄉村學校、薄弱學校組建而成,原則上由同一學段學校或地理位置相近的學校組建而成,其中城鎮學校、優質學校為牽頭單位,鄉村學校、薄弱學校為聯合單位。由各縣區(新區)根據學區制改革和集團化辦學的模式,以教共體建設為載體,進一步深化學區制、集團化管理。

  六、實施步驟

  (一)啟動階段(20XX年8月)

  在全市范圍內宣傳并解讀教共體建設內涵、目標和工作內容、要求。

  (二)實施階段(20XX年9月起)

  牽頭單位和聯合單位就組建教共體的合作模式、合作內容、保障措施、權利義務、合作期限等進行充分協商,擬定教共體合作協議,報主管部門審核后,各成員單位共同簽署教共體合作協議。合作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統一加掛“牽頭單位名稱+聯合單位名稱+教育共同體”構成的標牌。按照本實施方案和各教共體的合作協議內容,派出支教和交流服務團隊,提供培養培訓、技術支撐,提升聯合單位的教育教學質量。

  (三)考核評價階段(每年2—3月)

  市教育局牽頭制定教共體建設考核評價文件,主要考核教共體運行管理情況、教共體內分工協作情況、資源共享情況、發揮輻射作用情況、教共體可持續發展情況和實施成效等。考核評價分為年度考核和終期考核。具體考核評價文件另行制定下發。年度考核每年2—3月開展1次,重點考核各單位上一年度是否按協議開展各項工作任務。終期考核在協議到期前1個月開展,重點考核教共體實際取得成效,在黨建引領、日常管理、師資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等方面通過增值性評價方式予以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財政補助撥付、學校績效考核等依據。考核落實情況應當作為各縣區(新區)人才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和各級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重要內容,強化黨管人才原則和黨建引領結果運用,對工作成績顯著的教共體及其領導班子成員予以表彰,在績效分配、評優評先、選拔任用等工作中予以傾斜;對教共體建設工作落實不力、作風虛浮的單位和個人,分層次進行約談問責,限期整改。

  七、工作要求

  (一)堅持黨建引領

  圍繞“發展教育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黨建+”文章。發揮黨建在教共體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把黨建工作與師資培養、教學教研、學生德育等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推行清單工作法,建立健全各級各類教共體牽頭單位和聯合單位共建清單,明確教共體資源共享需求清單、任務清單和責任清單,積極引導教共體建設單位黨組織共抓支部標準化建設、黨建品牌建設,推動教育系統黨建資源、辦學條件和人才師資力量共建共享。同時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積極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黨建工作與教育改革融合互進,實現黨建引領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二)強化“聯建·共享”理念

  強化教共體的機制性聯系,圍繞集團化辦學、學區聯盟、“一體化”發展的教育改革目標,推動教共體間組織聯建、黨員聯育、資源聯享、活動聯辦、服務聯動、發展聯抓。延伸拓展集團化辦學“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奮斗共同體”理念,要牢牢把握學校黨建與教學業務相互貫通、同頻共振、協調推進的工作理念,推動教育系統黨建資源、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視師資培養

  牽頭單位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師到聯合單位支教,聯合單位應安排支教教師擔任班主任、備課組長、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等職務,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牽頭單位要選派優秀教師組建學科團隊,通過送教、名師工作室、網絡教研、線上同步互動課堂等方式推動教共體內教學研一體化建設。牽頭單位還可以通過師徒結對、集體備課、接收聯合單位派出的骨干教師跟班學習等方式支持聯合單位人才培養。牽頭單位開展校本研修時,應當包含聯合單位教師。牽頭單位應當有針對性的對聯合單位的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等進行系統培訓。

  (四)加強學校管理

  牽頭單位選派的領導干部是中共黨員的應當進入聯合單位、學校黨組織班子。聯合單位可以選派中層以上領導到牽頭單位跟班學習,學習時長由牽頭單位和聯合單位協商決定。牽頭單位應就學校管理、學生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對聯合學校進行分類培訓指導,對聯合單位教師科研課題評比、師生競賽等提供技術支撐和專業指導。牽頭單位可以對聯合單位學生進行同步測試評價、同步分析,加強對聯合單位學生學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實施精準的解決措施。

  八、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

  教共體建設是服務鄉村振興,加快推進城鄉間、區域間教育優質均衡的重要舉措,涉及系列體制、機制建立和創新,工作任務重,實施難度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部門、單位共同參與。市委組織部負責教共體建設改革的指導推進;市教育局負責教共體建設改革的具體實施,做好考核評價和監督管理工作,加強系統內資源調配,支持教共體建設單位創新有效工作;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教共體成員單位的編制和人事管理,對教共體內部人員招聘、交流調動和收入分配等創新措施給予指導;市財政局負責做好教共體建設的財政保障工作,落實補助資金。各教共體建設單位要成立相應組織,單位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細化各項工作任務分工到人,按照本實施方案和合作協議全力抓好各項工作推進,確保取得預期成效。

  (二)加大經費投入,促進改革成效

  各縣區(新區)人民政府(管委會)要保障對教共體建設單位的財政投入,并積極落實各項配套政策,協調轄區內相關部門支持教共體建設工作。各縣區(新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可以結合本地實際出臺教共體扶持配套政策,在人才引進、福利待遇、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牽頭單位要保障派出到聯合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不低于原工資待遇,縣區(新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可結合實際,在政策范圍內給予教共體牽頭單位派出人員一定補助或獎勵。每年定期對教共體成員單位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下一年度經費撥款依據。

  (三)推進制度創新,服務教共體建設

  經縣區(新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同意,探索建立教共體內靈活的用人機制,教共體可以統一制訂進人用人計劃、統一人員招聘、統一崗位管理和按崗公開競聘、統一培養、統一考核獎懲。探索參照牽頭單位人員薪酬待遇水平發放聯合單位人員薪酬待遇,差額部分由同級財政承擔。

  牽頭單位教師到聯合單位支教、交流服務的或聯合單位教師到牽頭單位輪崗交流的,按照《柳州市中小學教師隊伍輪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應標準的工作補助,并按照實際工作時間認定支教經歷。牽頭單位到聯合單位擔任教研室副主任、校長或副校長的,也可按規定享受工作補助,并按實際工作時間認定支教經歷。牽頭單位組建的學科團隊通過送教、名師工作室、網絡教研、線上同步互動課堂等方式促進聯合單位教學研建設,完成規定的工作任務且經考核合格的,學科團隊成員的工作經歷可累計計算為支教工作經歷,具體計算辦法:累計送教達到200天的;或名師工作室幫扶時間不少于3年,每年不少于8次現場教研或培訓活動,且工作室考核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或線上教學超過200課時的;可以認定為具有1年支教工作經歷。

  (四)強化考核監督,保障工作實效

  各縣區(新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各責任單位要根據本實施方案制定具體方案和措施,并認真組織實施。各中小學校(含幼兒園)牽頭單位和聯合單位,每年12月底前將教共體黨建工作具體落實情況報給主管部門,各縣區(新區)教育行政部門及時匯總整體情況并將成效形成報告,經局黨組研究同意后,于次年1月底前報送市教育局。市教育局會同相關部門,采取實地檢查和材料核驗等方式,按照教共體考核評價文件要求,結合各教共體合作協議、責任清單等內容,對各教共體進行評價考核,并對評價結果予以公布。

  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方案4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根據《浙江省教育廳等四部門關于新時代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浙教基〔20XX〕70號)《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落實好“新增城鄉教育共同體結對學校(校區)1500 家”省政府民生實事任務的通知》(浙教辦函〔20XX〕53 號)文件要求,圍繞以高品質建設“優學婺城·幸福城”為目標,結合我區實際,強化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打造“重要窗口”的新要求、高標準,切實把牢以城帶鄉、以優扶弱、優質均衡、共同發展的工作方向,通過黨建統領、數字賦能、系統集成,大力推進教共體建設,將城鎮優質教育資源下沉到鄉村義務教育學校,激發鄉村學校辦學活力,提升鄉村學校師資、管理、質量、文化等整體水平,著力破解義務教育在均衡、質量方面“鄉村弱”的突出問題,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二、工作原則

  1.堅持共享發展。充分發揮城鎮優質學校教育資源優勢,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推廣和合成再造,形成穩定的合作機制,推動鎮鄉共同體學校共同發展和進步。

  2.堅持內涵發展。從注重硬件建設向注重軟件建設轉變,通過先進辦學理念輻射、骨干教師合理交流、教育教學資源共享、教學共研、辦學文化共生等策略,加強內涵建設,提升辦學品質。

  3.堅持特色發展。注重優質學校文化在集團內部的培植和發展,在尊重每一所學校的辦學傳統和特色的基礎上,激發學校主動發展的活力,逐步建立和培育特色教育項目,形成特色教育品牌,形成多元發展格局。

  三、實施模式

  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是指義務教育階段城區或鎮區優質學校(以下簡稱城鎮學校)與鄉村或鎮區學校(以下簡稱鄉鎮學校)結對形成辦學共同體,實現以強帶弱、共同發展,提升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水平的學校發展模式。本次確定城鄉教育共體新增融合型、共建型兩種模式。

  1.融合型教共體。融合型教共體是指一所城鎮學校與一兩所鄉鎮學校全面重組,融合成“一校二區”或“一校多區”,開展同步化辦學。融合型教共體城鄉各校區合為一個法人單位,人事、財務、管理統一。各校區實行“師資同盤、教學同步、培訓同頻、文化同系、考核一體”的管理模式,實現一體化發展。融合后的各校區可按原學區劃分獨立招生;達成扶弱提升目標后,合并的校區可重新分設獨立。

  2.共建型教共體。共建型教共體是指將鄉鎮學校的教育教學業務委托給城鎮學校管理,或城鄉若干所學校結為緊密型教育集團辦學。由一所城鎮核心校牽頭,各成員校實行“資源共享、管理共進、教學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綁”的管理模式,在辦學理念、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學校特色等各方面實現共生發展。共建型教共體各成員校法人獨立、財務獨立,但工作統整。

  四、工作要求

  1.開展線上教學活動。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共體具備“互聯網+義務教育”結對幫扶工作基礎。融合型教共體校區間、共建型教共體核心校與受援校間開展基于“互聯網+義務教育”基礎的城鄉同步課堂,年內不少于2門學科,累計不少于20節。(省教育廳要求需上傳學校間同步課堂的圖片與課堂記錄)

  2.開展線上線下教研活動。融合型教共體校區間、共建型教共體核心校與成員校間開展教師網絡研修不少于8次,開展線下教研不少于4次。(省教育廳要求需上傳學校、年級組、學科組間的教研活動文本佐證、網絡研修圖片)

  3.推進教共體教師交流。新組建的融合型教共體內校區間教師實現無障礙流動;新組建的共建型教共體核心校選派骨干教師到成員校任教,并覆蓋到每一所成員校。(省教育廳需上傳已交流教師的名單等基本信息,通過全國教師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復核)。

  五、政策保障

  1.突出黨建引領。各共同體學校要注重發揮學校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引領黨員干部教師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積極構建黨建統領教共體建設的工作格局。融合型教共體黨組織要加強統一領導、實現黨建一體化;共建型教共體可組建聯合黨組織,常態化開展黨建共建。

  2.理順管理體制。融合型教共體建立黨政工一套班子,實行統一領導;人財物重組后由教共體統一調配和使用;教師統一招聘,統一培養,跨校區無障礙調配;各校區的`學區范圍相對獨立、保持穩定;標準化學校評估、校額認定仍以各校區為獨立單元。共建型教共體內各成員校法人地位不變、經費獨立核算不變、校名和行政隸屬關系不變;建立共建聯盟章程,制訂發展規劃,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進步。

  3.落實經費保障。財政部門結合各地實際因地制宜支持教共體建設,保障教共體相關工作和建設經費。對推進扎實、成效明顯的縣(市、區)教共體,省級根據教育考核等實際情況在現有相關轉移支付資金中計算相關因素體現引導。

  4.推動師資流動。教育局按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要求,加強教共體內部師資的統籌管理、調配和交流。優先滿足教共體內教師的雙向交流和城鄉有序調動,優化教共體內各學校的師資結構。大力推動“指導師”制度,指導鄉村學校學科建設和中青年教師成長;通過鄉村教師到共同體學校輪訓、常態化開展教師網絡研修等方式,提高鄉村教師的專業能力。

  5.優化激勵機制。融合型教共體各校區編制、崗位、師資應統籌使用和管理,共建型教共體各學校可統籌使用中、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但要避免過度集中在核心校(校區)。可優先考慮教共體內流動到鄉村學校任教(支教)教師的職稱評聘。教共體內從城區學校(校區)流動到鄉鎮學校(校區)任教,視同農村學校任教經歷。共建型教共體內核心校教師到成員校任教滿三年且繼續在鄉鎮學校任教,并符合高級教師職稱晉升條件的,不占核心校的專業技術高級崗位結構比例。今后返回核心校任教時,應當在核定的核心校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內,重新競聘上崗。各類評優評先比例可向承擔教共體任務的核心校(校區)教師適當傾斜。可結合實際,根據教共體核心校(校區)教育履職、作用發揮、建設發展等考核情況,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對教共體核心校(校區)適當傾斜。教共體核心校(校區)要結合崗位貢獻、工作量等因素,優績優酬,向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

  6.促進學生交流。建立教共體內學生交流的長效機制,定期選派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學習交流、互動體驗。廣泛開展教共體內城鄉學校學生研學實踐、勞動實踐、聯誼互助等活動和學生體藝特長交流、綜合素質競賽、勞動成果展示等活動。探索融合型、共建型教共體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一體化,促進學生共同成長、多元發展。

  7.強化督導考核。教共體建設列入區域教育現代化監測評價指標、各地教育工作業績考核指標和學校發展性評價指標,并適時開展階段性評估。各教共體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針對不同學段的學校建立針對性評價方案。健全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成長等的綜合評價、增值評價和特色評價,對核心校的考核和教共體績效評價要把教共體內鄉村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評價作為主要依據。積極培育和塑造教共體建設區域典型和學校典型,多形式開展宣傳推廣,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方案5

  根據《淄博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魯政發〔20xx〕24號文件統籌推進縣(區)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淄政發〔20xx〕34號)及市教育局《關于推進義務教育學校發展共同體建設的實施意見》,為進一步推進全區義務教育學校共同體建設,促進全區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為指引,圍繞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目標,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以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為核心,組建聯盟式、幫扶式共同體,充分發揮名校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創新義務教育辦學模式和管理體制機制,全面激發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活力,促進全區義務教育更加優質均衡發展。

  二、總體目標

  在鞏固已有的共同體基礎上,組建一批新的的幫扶式、聯盟式共同體,實現年內全區義務教育段學校共同體建設全覆蓋。深入探索管理科學、運行高效、互助互贏的共同體辦學的新模式和新機制。

  三、工作重點

  1.確定共同體核心學校,讓學校自愿結合,增大學校間組建共同體雙向選擇空間,充分發揮學校的主觀能動性,組建聯盟式共同體和幫扶式共同體,鼓勵各學校特色發展。

  2.制定共同體內相關學校的捆綁式考核制度,推進學校間師資共享、學生共育、資源共建、責任共擔、合作共贏、協同發展,實現責權利的統一,調動學校、校長、學校領導班子、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四、共同體主要組建模式

  1.聯盟式共同體。小學組建10個聯盟式共同體,初中組建4個聯盟式共同體,全區確定14所聯盟式共同體核心校,其余各學校依據地理位置、辦學定位、辦學優勢和辦學特色,選擇加入一個聯盟式共同體,每個共同體原則上不超過4所學校。聯盟式共同體核心學校牽頭商定共同發展愿景和具體舉措,探索開展校干教師掛職交流、聯合教研、課題共建共享、學生交流、教育教學活動同步等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交流活動,分享先進的辦學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課堂教學、良好的場地設施設備和優質的師資團隊,加快融合,優勢互補,進一步提升學校辦學品位和辦學層次。

  2.幫扶式共同體。需要幫扶的學校提出申請,填寫申請表,由教育和體育局優先在其所在的聯盟共同體內確定一所幫扶學校,組成結對幫扶共同體。通過課題引領、網絡教研、空中課堂、校干教師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機制,幫助被幫扶學校解決實際困難,實現幫扶式共同體之間的教育資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

  五、實施步驟

  1.制定《張店區20xx年義務教育學校發展共同體工作實施方案》,適時召開會議并公布。(3月)

  2.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對接聯盟式共同體核心學校組建聯盟式共同體,各聯盟式共同體核心學校填寫聯盟式共同體匯總表(附件1)于3月31日前報基礎教育科。(3月)

  3.有被幫扶需求的學校填寫幫扶式共同體申請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報基礎教育科。(3月)

  4.適時召開會議公布全區20xx年義務教育學校聯盟式共同體、幫扶式共同體組建情況,部署任務,明確要求。(4月)

  5.各聯盟式共同體核心學校、各幫扶學校牽頭、協調共同體內學校制定共同體年度工作計劃,確定主要工作任務、合作方式、相關職責等,并于4月15日前報基礎教育科。(4月)

  6.區教體局組織相關人員對各共同體工作計劃進行修改、完善并及時反饋。(4月)

  7.制定全區各共同體發展情況評價、考核標準并公布。(4月)

  8.各共同體按照工作計劃開展工作,區教體局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及時調度、指導。(5月-11月)

  9.對各共同體發展情況進行督導評估。(11月-12月)

  10.對各共同體發展情況進行總結,推廣義務教育學校發展共同體典型案例和經驗,引領各共同體良性發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機制

  1.探索構建共同體管理一體化機制。共同體內部實行核心校負責制,引領各成員學校逐步探索構建“一體化管理、一體化教學、一體化教研”的共同體辦學模式和運行機制。各共同體學校等要明確各自職責和具體任務,協同發展、創新發展。

  2.探索構建“互聯網+共同體”發展新機制。以教育信息化作為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點和突破口,通過改善學校信息化辦學條件、推進學校間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數字化學習推廣應用、強化學校校干信息化領導力和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等舉措,全面優化學校網絡教學與學習環境,實現共同體內部各學校互聯互通、互動交流、共同生長。

  3.建立科研先導和典型引領機制。各聯盟式共同體核心學校、幫扶式共同體幫扶學校系統梳理共同體運行中的各類問題和難點,按照“問題即課題”思路,積極開展課題研究,突破瓶頸,創新協同發展路徑,及時進行階段性總結。區教體局將通過召開現場會、研討會、經驗交流會等形式進行宣傳和推廣推介,引領發展。

  4.建立經費保障機制。積極協調區財政局每年在預算內安排一定的共同體發展經費,用于保障共同體建設、教師培訓、課題研究等。

  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方案6

  為認真貫徹落實《開化縣教育局關于新時代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建設調整實施意見》,將協作型教共體升級為共建型教共體,形成緊密型合作辦學模式,推進校際間的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體本著“平等、互動、共贏”的合作原則,擴充優質資源總量,擴大優質資源的輻射面,提升教育優質化水平,全面推進池淮鎮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現結合我校及兄弟學校實際情況,制訂如下實施方案:

  一、學校共同體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池淮鎮教共體

  核心校:開化縣池淮鎮明德小學

  受援校:開化縣池化鎮中心小學、開化縣池淮鎮張灣小學、開化縣池淮鎮油溪口教學點

  三、共同體建設目標

  力爭通過各校的共同努力,構建出一套符合各校校情的“管理一體、研訓一體、資源一體”的工作制度;研究、探索出一條具有各校特色的一體化共同發展之路,實現池淮鎮教育優質均衡協調發展。

  (一)加強聯動。進一步加強校際聯動,營造資源配置,逐步實現校際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二)以強帶弱。充分發揮各校間優勢、特色的帶動和輻射作用,通過更新理念、隊伍建設、教學改革、交流輪崗等方式,有效促進各校的辦學水平全面提升。

  (三)均衡發展。通過共同體建設,促進池淮鎮教育均衡發展,確保優質資源不稀缺,薄弱學校能提高,整體水平有提升。

  四、建設措施

  (一)開展線上教學活動。共同體核心校與成員校間開展基于“互聯網+義務教育”基礎的城鄉同步課堂,九月底之前完成不少于2門學科,累計不少于20節。(需上傳學校間同步課堂的圖片及課堂信息匯總表)

  (二)開展線上線下教研活動。共同體核心校與成員校間開展教師網絡研修不少于8次,開展線下教研不少于4次。(需上傳學校或年級組或學科組間的教研活動文本佐證、網絡研修圖片)

  (三)推進教育共同體教師交流。共同體核心校選派骨干教師到成員校任教,并覆蓋到每一所成員校。(需上傳已交流教師的名單等基本信息,通過全國教師信息管理系統等途徑復核);核心校優質師資可在成員校建立優秀教師工作室,指導鄉村學校中青年教師成長。

  (四)建立激勵機制。建立完善教共體內部中、高級職稱評審和專業技術崗位等級聘任管理辦法,優先考慮教共體內流動到鄉村學校任教教師的職稱評聘。各類評優評先比例向承擔教共體任務的核心校教師適當傾斜。教共體核心校要結合崗位貢獻、工作量等因素,優績優酬,向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

  五、各校具體工作

  1.核心校和成員校共同商討制定教共體實施方案。

  2.核心校和成員校共同商定開設兩門學科同步課堂。

  3.核心校和成員校之間簽訂教共體合作協議。

  6.核心校按開設的兩門同步課堂安排相關教師進行同步教學,成員校聽課教師填寫同步課堂記錄單,并上傳到相應網站。(每門學科不少于10節)

  7.每節同步課堂結束之后,核心校任教教師和成員校教師進行線上評課研修,并填寫網絡研修記錄單,并上傳到相應網站。(每門學科不少于8次)

  8.核心校和成員校共同商議線下教研活動開展時間點,通過成員校到核心校上展示課以及核心校選派骨干教師到成員校上展示課相結合,加深了解各校校情,深化教共體共同成長。(線下教研活動不少于4次)

  9.為加深各校間的合作交流,根據實際情況,三校共同進行課題研究、論文撰寫等教科研工作。

  10.每學期召開質量分析會2次,作業專題研討會3次以上。

  11.核心校與受援校間建立教共體內師徒結對,積極開展全方位的師徒共研活動,師徒結對2對以上。

  12.每學期按照青年教師、中年骨干教師,分學科與受援校開展教學比武1次以上。

  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方案7

  為了進一步促進溫溪一小和溫溪四小的共同發展,根據《青田縣教育局關于進一步深化義務教育學校共同體建設的實施意見》和《青田縣教育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xx—20xx)》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省市縣教育大會精神,以促進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目標,以創新辦學和管理體制為動力,通過深化共同體學校建設,科學整合優質教育資源,縮小校際教育水平差距,全面提升兩所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

  二、實施目標

  1.讓每一位孩子都享受優質教育。進一步深化教共體建設,努力促進兩所學校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辦人民滿意教育。

  2.探索基于地方實際的辦學路徑。根據兩所學校發展現狀,通過兩校教共體辦學,力求形成優質均衡、壯腰夯基的區域義務教育新局面。

  3.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以優質均衡發展目標,整體提升兩校的教育水平,各項義務教育指標進入全縣前列。

  三、實施內容與措施

  (一)管理聯動,共同提升學校品牌

  1.學校管理聯動,更新管理理念

  共同體內定期開展以學校管理為主題的沙龍研討活動,共探管理方法,實現優勢互補,管理理念的共享。如不定期舉行學校班子隊伍建設及教師團隊建設的經驗交流,班級管理論壇、減負提質措施、“兩個優化”實施等交流活動。

  2.品牌建設聯動,豐富學校文化

  通過共同體內學校互相參觀、開展品牌建設論壇交流等活動,促進共同體學校文化碰撞、交流,吸納新的內涵,構建豐富而有個性特色的學校文化品牌。

  3.措施形成聯動,落實“兩個優化”

  利用溫溪一小“優化課堂教學優化作業管理”的具體措施和平臺,與溫溪四小資源共享,引領溫溪四小共同落實“兩個優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師聯動,提高教學質量

  1.名師引領強素質

  充分發揮溫溪一小名優教師的引領作用,推行名師共同體內巡課活動,提高共同體教師的整體素質。名師們通過課堂教學指導、課堂教學示范和教科研引領等方面給予青年教師全方位的指導,充分發揮名優教師“傳”、“幫”、“帶”的作用,整體提高共同體學校的教學水平。如在共同體內聘請市縣名優教師當指導師,在教學業務上,班級管理上,教學研究上做年輕老師的指導師,共同體領導小組為這些活動搭好平臺,做好服務,讓名師發揮應有的作用。

  2.聯動教研提效率

  成立共同體學科研課組,聘請導師,招聘學員,深入開展教學研討、教學觀摩、課例展示等活動,促進兩校教師專業成長,特別是年輕教師和薄弱學校的教師。利用期中、期末兩次統一測試、綠色質量評價報告,分析研究兩所學校存在的短板,提出相應的對策,提升兩校的教學質量。

  3.課題研究促成長

  根據共同體內的教育教學或管理上的問題,積極申報有關共同體的科研課題研究,邀請專家引領教科研工作,為共同體更好的發展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根據。

  4.校本課程促共享

  分析兩校的實際情況,提煉出兩校的共同特點,以溫溪鎮第一小學為引領,結合共同體學校實際,開發校本課程,實現優質資源共享,一體打造提升成為共同體校本課程來開發實施。

  (三)學生聯動,共享共贏

  在共同體學校內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從而形成教育合力,打造優質藝體品牌項目,力求共同體內學校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化發展。兩校在學生學習能力過關的內容共享外,將從“四節四禮”上合作,溫溪一小不僅在學科教學上做好引領服務,還將在學生活動上做好指導,從而提高兩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四、評價考核

  1.為保障活動的有效性,每次活動由專人組織,組織者將在活動前做好方案,活動中監管過程,活動后做好總結、做好美篇,領導小組將對每次活動做評價,考核的結果將納入各自學校的年度考核內容。

  2.對兩校的特色發展、教師發展、學生發展等進行前后對比考核,考核的結果將作為下一學年改進和制定方案的依據。

  3.對兩校的教學成績進行前后對比考核,考核的結果將作為下一學年改進落實“兩個優化”措施和力度的依據。

  五、實施保障

  1.為保障“溫溪鎮第一小學共同體”方案的落實,特成立以兩校校長為組長、兩校副校長為副組長、中層及教研組長為組員的“溫溪鎮第一小學共同體”工作領導小組。

  2.重視激勵評價。每次活動中承擔公開課、講座、經驗交流的老師發給榮譽證書,承認為跨校公開課、講座。

  3.經費保障。兩所學校學校要從辦公經費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經費,保障各項活動的正常開展。

  4.提升知曉度。充分利用新聞媒體、教育網站微信公眾進行宣傳,使共教體得到社會、家長、教師和學生一致認同。

  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方案8

  根據《福建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不斷提升鄉村學校辦學水平的通知》(閩教基〔2021〕39號)和《福州市教育局關于加強城鄉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的通知》(榕教綜〔2022〕8號)要求,為推動我縣義務教育一體化和優質均衡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在家門口“上好學”的新期盼,現就加強我縣城鄉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結合開展校際幫扶共建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要部署,全面落實《福建省“十四五”教育發展專項規劃》工作部署,圍繞教育強縣目標要求,深入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進一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教育差距,加快推進縣域教育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二、工作目標

  城鄉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全覆蓋。在“十三五”深化城區學校“小片區”管理、農村薄弱學校“委托管理”、學校標準化建設、集團化辦學等管理機制改革基礎上,“十四五”期間要強化縣級統籌,著力推進城區學校與鄉(鎮)村學校建立緊密型教育共同體,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鄉村學校質量提升,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到2022年底前實現城鄉學校教育共同體建設全覆蓋,到2025年共同體緊密型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不斷健全完善,取得明顯成效。

  三、重點任務

  1、加快推進共同體建設。按照因地制宜、聯動發展原則,加快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城區與鄉鎮學校結對緊密型教育共同體,采取“1+1”或“1+N”方式,全面開展強校帶弱校、城鄉對口支援,實現以強帶弱、共同發展,不斷縮小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的教育水平差距,提升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

  2、探索多種建設模式。在深化原有的城區學校“小片區”管理、農村薄弱學校“委托管理”、集團化辦學、學校聯盟、優質校掛鉤幫扶、對口幫扶、大學區制等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基礎上,結合“教育強縣”任務,明確具體建設目標,積極推進融合型、共建型緊密教育共同體建設,通過“師資統一調配、課程統一安排、教學統一管理、教研統一要求、考核統一評價”等,開拓城鄉學校共同成長新途徑,著力打造一批示范性學區集團和新優質特色學校,形成一套特色鮮明、可復制可推廣的共同體辦學新模式。

  3、加強統籌。加強統籌,因地制宜制定實施方案,制定考核獎勵機制,開展常態化、多樣化、有實效的教育幫扶工作。共同體組建以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為主,鼓勵優質教育資源比較豐富、自身鄉村學校數量較少的地區參與跨縣、跨市的教育共同體建設。

  4、要把城鄉一體化建設,與鄉(鎮)村“溫馨學校”建設相結合,統一部署,共同推進。

  四、組織實施

  1、加強組織領導。縣教育局將提升鄉(鎮)村學校辦學水平作為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內容,作為推進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統籌推進實施。

  2、加強資金保障。統籌利用義務教育學校相關經費,為鄉(鎮)村學校改善辦學條件、開展教研、困難學生、少數民族學生慰問等活動提供保障和支持。對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典型案例學校加大經費獎補力度,促進鞏固提升。

  3、優化師資配置。要強化統籌,加快按編制標準配足配齊教職工,并實行動態調整。要加快推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縣域內校長教師常態化交流輪崗制度,積極推進鄉鎮內走教等制度,重點組織骨干校長教師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著力解決鄉村學校老齡化、結構性缺編問題。要結合城鄉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做好各學校領導層的配備和教師資源配置,特別要選優配強龍頭學校的校長,保障共同體建設工作順利開展。要加大支教支持力度,在支教待遇上予以傾斜。可根據受援學校辦學實際情況,給予派出學校輪崗教師農村校或薄弱校支教經歷認定,并在晉級評聘和評優評先上予以優先考慮。支持名優骨干教師發揮作用,縣級名優教師、校長走進鄉村學校講學交流人數占各級名優教師數達20%(市級要求)以上。

  4、考核辦學成效。制定教育共同體建設考核評價標準,重點考查優質資源增量與校際差距縮小等學校持續發展情況。將幫扶成效和提高本校辦學水平成效作為校長、書記年度獎勵性績效考核重要內容,考核評價結果與獎勵金掛鉤,具體考核辦法以福州市教育局出臺的考核方案為準。

  5、加強督促指導。加大工作督促指導力度,將城鄉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列入教育督導評估體系,適時開展專項督導,強化督導評估結果運用,確保工作目標如期實現。充分運用各類媒體媒介大力宣傳城鄉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先進典型,宣傳老百姓身邊的好學校,及時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做法,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鄉村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五、城鄉緊密型教育共同體(校際幫扶共建)建設目標

  1、第一階段(2022年1月起):鼓樓區教師進修學校與羅源縣教師進修學校;福清文光學校與羅源三中;實驗小學與中房中心小學;鳳山小學與霍口中心小學;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與鑒江中心小學;縣教師進修學校第二附屬小學與碧里中心小學。

  2、第二階段(2022年12月前):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城鄉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全覆蓋。

  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方案9

  為貫徹落實福建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不斷提升鄉村學校辦學水平的通知》,根據《海滄區教育改革和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為切實提高教育資源使用效率,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引領作用,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我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目標,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引領作用,促進義務教育共同體成員校同步發展、共贏共進,加快推進區域教育整體發展水平的提升,為每個適齡兒童少年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服務。

  二、工作內容

  在原有北附學校教育集團的基礎上,新組建廈門海滄延奎實驗小學、廈門雙十中學海滄附屬學校、廈門市海滄區天心島小學、廈門外國語學校海滄附屬學校、廈門市海滄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華中師范大學廈門海滄附屬中學、東師理想廈門海滄東孚實驗中學牽頭,覆蓋區屬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七大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共同體成員一般為獨立法人學校。教育共同體以牽頭學校校名命名為“某某學校教育集團”,成員學校加掛“某某學校教育集團成員校”牌子。教育集團制定共同體發展章程,商定共同發展愿景和具體舉措,探索開展干部教師掛職交流、聯合教研、課題共建共享、學生交流等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交流活動,共享先進的辦學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良好的場地設施設備和優質的師資團隊,促進集團成員學校融合發展,互通有無、優勢互補,提升學校辦學品位和辦學層次,努力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三、實施路徑

  (一)構建組織框架。教育集團由牽頭校統籌,發揮牽頭校的引領作用,建立校長議事制度,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圍繞科學管理制度,共同磋商集團建設中的管理問題。制定合作互助的集團發展章程,圍繞教師發展、教育科研、學生活動等內容,研究制定共同體建設工作計劃和項目活動內容,統籌策劃、組織實施開展各項活動,及時總結集團建設的做法與經驗,研究制定下階段工作舉措和活動內容。

  (二)優化管理模式。教育集團要根據具體情況,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管理模式,建立并統一管理制度,在文化塑造、品牌創建、隊伍建設、管理創新、質量提升等方面整體推進,放大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成員校全方位的良性互動和教育教學水平的均衡發展,讓更多的學生真正享受到教育集團成員校優質均衡發展的成果。

  (三)推進教學管理。教育集團實行同步的教學管理模式。要推進規范化的教學管理,在課程管理、教學計劃、教學進度、教學檢查、教學監測、教學評估等方面充分溝通,達到基本統一。要促進優質課程資源共研與共享。在高質量實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集聚各成員學校校內外資源,建設具有本教育共同體特點和地域特色的優質課程的開發、共享、配送機制,豐富學生學習經歷、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四)加強師資調配。推進教育集團內部的教師統籌管理、調配和交流。通過教師交流、跨校兼課、師徒結對等形式,實現學區內各學校名師、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等優質師資共享,并逐步推行管理干部交流制度。

  (五)促進學生交流。探索教育集團學生培養的長效機制,定期選派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學習交流、互動體驗。開展教育集團學生研學實踐、勞動實踐、聯誼互助等活動和學生體藝特長交流、綜合素質競賽、勞動成果展示等活動,促進學生共同成長、多元發展。

  (六)統一考核獎勵。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方案,委托第三方教育評估機構組織,教育局負責評估過程的指導和監督。注重增值評價和發展性評價,考查優質資源增量與校際差距縮小情況以及每所學校學生進步、教師成長、教學質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學校持續發展等方面。

  (七)促進特色發展。注重先進的學校文化在教育集團內部的培植和發展,大力塑造教育共同體成員校的文化品牌,在辦學理念、學校文化上形成教育集團的特色。要在堅持教育集團發展一盤棋的同時,尊重各學校原有的文化特色,使各校既有共同的主體色調,又有個性化的亮點,努力形成“一校一品”。

  四、保障措施

  為保障教育集團的有效落實,區教育局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局領導聯系制度,組建教育集團辦學指導專家組,設立專項經費支持集團的日常運作。保障骨干教師流動、優質課程開發、教科研聯動、場地資源共享等方面的經費需求,加強共同體建設的過程管理,不斷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定期組織召開共同體研究成果交流活動,營造良好氛圍,提升共同體及成員學校的社會知曉度和影響力。

【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方案】相關文章:

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方案范文12-19

推進城鄉緊密型教學教研共同體建設方案(精選5篇)12-23

城鄉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實施方案(通用7篇)12-22

推進城鄉緊密型教學教研共同體建設方案范文(精選5篇)12-19

城鄉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實施方案范文(通用7篇)12-15

教育共同體建設方案12-23

教育共同體建設方案范文12-23

教育共同體建設方案范文(精選16篇)12-23

教育共同體建設方案范文15篇12-23